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课教学改革论文

2024-06-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课教学改革论文(精选12篇)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课教学改革论文 篇1

机械工程材料课程实验教学改革

对机械工程材料课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从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及动手能力的.目标出发,对该课程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在实验类型、方法、手段及考核方法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作 者:作者单位:刊 名:实验科学与技术英文刊名:EXPERI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年,卷(期):7(4)分类号:G642・423关键词:机械工程材料 实验教学 改革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课教学改革论文 篇2

一、改革课程教学模式, 调动参与实验的积极性

目前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进行实验教学, 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耗时较长, 且难以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 因此可严重影响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对此, 可以采用塔式课程教学模式对传统灌输式模式进行改革, 让学生在基础设计、对比分析及后期处理教学环节中逐步了解材料实验内容、掌握实验方法及巩固实验课程中学习到的工程材料知识。在实验课程的基础设计环节, 应先对学生进行分组, 并要求各小组根据实验项目设计实验方案, 在实验前需要求学生上交设计方案, 待教师审批后才能让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自主设计材料实验, 可以将被动实验变为主动实验, 这对于实验教学参与度的提升有重要意义[2]。在实验教学的对比分析环节, 教师可要求学生对相同批次的材料实验现象与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以了解实验结果不一致的原因, 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对于实验过程的分析能力与解决实验难题的能力。在实验课程的后期处理环节, 教师需要及时公布实验设计方案及实验结果, 并要求学生总结实验成果与改进不足。例如, 在对胶凝材料基本性质进行教学时, 教师可以先准备好标号不同的水泥, 并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随后让学生严格按照实验指导说明及方案完成相关实验, 包括胶砂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用水量及细度实验等。在完成实验后, 引导学生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验记录对胶凝材料特性进行分析, 并指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 以持续提升科研能力。

二、改革实验教学设计, 提升探索能力

单项实验教学设计不利于优化课程中的材料实验性质, 造成实验性质以验证性材料实验为主, 研究性材料实验及综合类材料实验较少。对此, 要注意积极改革实验教学的设计形式, 应用多方案设计形式实验取代单一方案设计形式实验, 以便让学生在课程教学中有效提升探索能力。例如, 在进行钢筋实验时, 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拉伸实验属于钢筋材料检测中的重要实验, 进行拉伸实验后可以了解钢筋的伸长率、抗拉强度及屈服强度指标, 在应用传统教学设计开展实验时仅需要采用一种钢筋, 这就会导致实验过程缺乏一定的比对性, 也难以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塑性钢筋、冷轧钢筋、冷拔钢丝及高强钢丝之间的性质差异。对此, 教师可以采用八种不同的钢筋让学生同时开展实验, 对不同种类钢筋的伸长率、抗拉强度及屈服强度指标进行分析, 以便可以全面了解不同钢筋塑性性质及应用范围等[3]。再如, 可以采用矿物组成实验、掺量实验、养护条件实验、水泥细度实验等方法检测水泥实际强度。此外, 在改革实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 应注意明确实验方向, 以便可以通过采用具有系统化特征的实验教学设计全面分析材料性质的影响因素。例如, 在对混凝土的性质实验进行教学时, 可以同时制定以下实验教学设计, 包括粉煤灰的活性与激发剂的关系, 水泥性质及养护温度的关系, 水泥性质与早强剂、缓凝剂之间的关系等, 并在实验中选择多种早强剂或缓凝剂, 如硝酸铵、三乙醇胺、硫酸钠、水杨酸、柠檬酸及酒石酸等。

三、改革教学体系, 提高实验室的开放程度

由于实验课程针对了多种专业, 不同的专业对于实验课程有不同的要求, 在实验课时相对有限的情况下, 应注意根据专业教学特点对实验课程的教学体系进行改革, 以便可以使实验课程中的教学内容得以优化, 从而确保不同专业的学生能够在实验中最大限度地提升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例如, 可以在教学中将混凝土强度实验、和易性实验与砂石实验结合在一起, 同时增加配合比方面的内容, 以保证在改革实验体系后, 学生能够在课堂中进行具有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再如, 针对工程管理类专业, 可在沥青软化点、延度及针入度实验中增加混合料性质检测实验内容, 包括车辙实验、马歇尔实验、物理指标的测定实验及材料制备实验等。对于城市规划及建筑学等相关专业, 可在墙体材料强度等级、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实验的基础上增设陶瓷砖容重试验、表观密度实验、显气孔率实验、吸水率及外观质量实验[4]。此外, 在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应注重提高实验室的开放程度, 以便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自主安排时间完成实验。例如, 在进行周期较长、涉及环节较多的混凝土强度、性质实验时, 可以增加实验室的开放次数、延长开放时间, 让学生自主完成实验。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实验课程中培养实验操作技能、了解仪器设备使用方法及提升质量验证能力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为了能够实现教学目标, 并保证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符合素质教育要求, 则应注意了解目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并根据课程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应用具有针对性的改革方法, 以期全面改善材料实验的教学效果。

摘要:材料实验教学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起到了培养实践操作技能的重要作用, 根据新课改要求对材料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是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基本要求。本文分析了改革材料实验课程教学的方法, 包括改革课程教学模式, 调动参与实验的积极性;改革实验教学设计, 提升探索能力;改革教学体系, 提高实验室的开放程度。

关键词:材料实验,土木工程,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姚俊, 程华, 应卫勇.Internet环境下符合工程理念的在线工程实验设计及实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5, 34 (2) :171-176.

[2]窦德宇, 柳春燕, 杨丽芬, 方向.利用公共实验平台开设《生物分离工程》选修课的实验教学研究[J].科技信息, 2014 (11) :73.

[3]韩延成, 杜艳青.基于课堂、实验、科研项目、真实工程的多元水力学实践教学模式研[J].课程教育研究, 2013 (21) :164-165.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课教学改革论文 篇3

关键字:设计性实验;土木工程材料;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分类号】G642;TU578.1-4

近几年,很多院校都提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发展思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显然更加注重的是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在实验实践课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而不是传统的实验课教学的那种模式,老师按实验指导书进行讲解,学生按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最后说明一下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整个实验就结束了。开展设计性实验是要让上实验课的学生都要参与到实验课教学中,真正的让学生融入到实验课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验教学活动中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以达到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目的,为以后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1、实施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意义

在传统的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课教学情况下,实验教学方法是验证性的,即给出具体实验仪器、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等具体内容由学生“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这样完成实验当然比较顺利,改成设计性实验则有较大的不同。在本科生的实验教学中实施设计性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能够更好的结合,同时能够使学生培养成敢于创新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实施创新性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探索钻研的精神,有利于学生们今后科研工作的发展[1,2]。

2、实施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思路和步骤

在实施设计性实验过程中,为了使整个实验既能突出学生的创新,又能够让学生顺利的完成实验,将整个设计性实验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结合教材和实验指导书,学生以自学为主,自己动手进行基本的实验操作;第二阶段,开始进行设计性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5-8人,根据教材和实验指导书,以及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自拟实验题目,明确实验目的写出实验报告内容,最后经过实验教师审阅修改方可实施;第三阶段,对实验报告内容进行实验,实验教师可以对关键性的步骤进行指导,最后得出实验数据,整理数据并分析结果,写好总结报告[2]。

3、实例分析

我们现在拿“混凝土的配合比”实验为例,来分析说明设计性实验的整体思路。

“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的用量或各组成材料之重量比。其设计实验目的就是通过计算、试配、调整等步骤,熟悉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全过程。[3]从“混凝土的配合比”的定义和实验目的就可以看出,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试配之前需要计算混凝土各个组成材料的用量,以及测定其各组成材料的物理性质。比如普通混凝土是由砂、水泥、水、碎石等组成,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特性有时还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入混凝土外加剂。在进行配合比试配前需要知道砂、水泥和碎石的物理性质。即碎石需要测定密度、表观密度、孔隙率、吸水率、含水率、还要测定碎石的级配曲线等,水泥需要测定水泥细度、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水泥凝结时间、水泥安定性和水泥强度测定等;砂需要测定砂的细度模数、含水率、堆积密度和视密度等。以上这些物理性质的测定也就是上面所说的设计性实验的第一阶段学生需要自学的主要内容。如果我们依次按照实验指导大纲的要求进行,学生做实验也都比较机械式,根本没有目的性,收获也会很少。

在学生拟实验题目、提出实验目的后,由于混凝土配合比的实验原理较复杂,故应给学生讲明实验原理,讲明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的计算方法,以及配合比设计中三个基本参数计算方法和内在关系,即:①水与水泥之间的比例关系,用水灰比表示;②砂与石子之间的比例关系,用砂率表示;③水泥漿与骨料之间的比例关系,常用单位用水量来反应混凝土的用水量[3]。

所以,作为设计性实验,整个实验的过程就是:首先就要测定各个组成材料的物理性质参数,再根据各个参数值和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公式进行计算,确定水灰比、砂率、用水量的值,再进行实验得出实验结论,撰写实验报告。

4、小结

通过开展设计性实验,可以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很大的提高,能够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学习的更加扎实,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同学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实施设计性实验,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以后的毕业设计和再深造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对于学生在设计性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像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教学那样直接给出具体的办法,要进行个别的引导性指导,否则就失去了设计性实验的意义。设计性实验虽然增加了学生做实验的困难度,但是充分调动了学生实验课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有效的锻炼,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4]。设计性实验,如果能在其他各类实验教学中进行推广,必将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为今后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肖伟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4):81-84.

[2] 赵善民,何显教,黄丽娟等.创新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8,30(5):887-888.

[3]彭小芹.土木工程材料(第二版)[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摩擦材料工程实验室 篇4

项目简介

一、企业基本情况

信义集团是一家国内外知名的、专业从事摩擦材料的研制开发及相关产品生产、销售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企业”,公司建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公司已为国内30余家著名的汽车制造商主机配套,国内主机配套份额达55%以上,名列国内同行业第一。国外先后为美国克莱斯勒、福特、通用公司主机配套,是国内首家实现为国外著名汽车公司主机配套的企业,产品出口7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近五年来,公司先后研制了钛酸钾晶须、钛酸钾片晶、硅酸盐晶须球、炭基摩擦材料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环保型、高性能摩擦材料,拥有30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公司先后参与制订了5项国家标准,4项行业标准,申请专利100多项。

二、项目建设纲领

(一)项目建设目标

在建的工程实验室将紧紧围绕建设摩擦材料研发公共服务平台这一目标,着眼于摩擦材料领域新型基础材料研究及新型绿色摩擦材料开发。工程实验室以环保型新材料为研究对象,以改善材料性能为目的,结合半金属、少金属的特点,致力于研发新型环保摩擦材料;在应用技术研究方面,完善了各类配方性能,重点研究少金属配方,同时结合摩擦材料的发展趋势和环保要求,开发新型无铜无石棉有机配方。

(二)实验室项目运行管理机制

在建工程实验室的运行管理实行主任负责制。实验室下设的技术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与实验室主任组成管理层,负责审定企业的标准化、技术创新工作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技术开发中心的研发方向研究及重大项目、技术难题攻关、项目可行性论证、咨询,并决策企业的研发方向及项目投资预算,审定技术创新激励政策、工作成效、重大决策和对外开放交流等等重大问题。工程实验室副主任和各职能总监、实验室科长是技术中心管理层的主要组成部分,负责提供项目的技术及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规范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开发的流程、程序;确定项目组成员;审核项目的时间管理、质量管理、成本及费用管理等。工程实验室各业务部门和实验室成员为执行层,主要开展新产品的技术及市场调研,制订所属项目的质量管理、时间管理、成本及费用控制办法等;进行项目的开发和研制实验工作。项目运行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度,以确保新产品研发工作地高效性。为使各项技术创新工作能有组织、有责任的实施,公司工程实验室结合公司实际,建立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激励机制和各项管理制度等,以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实验室项目人才设置

实验室拟设臵96人的岗位,专家及博士11人,硕士13人,本科学历72人,专业涵盖材料、机电、自动化、高分子、计算机科学等学科,打造一支专业齐全、结构完善、资源优质、功能互补、学术素质高的研究团队。工作人员实行聘任制,定编定岗,责任到位,实验室享有用人自主权,人员自由流动,有进有出。实验室重视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将营造宽松民主、潜心研究的科研环境,有计划地开展经常性、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

实施工程实验室项目,就是旨在利用公司具有的产业技术研发条件和先进的研发手段,加强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中间环节,提高科研成果的成熟性、配套性和工程化水平,打通工程技术向产业流动的渠道,从而加速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充分发挥工程实验室研发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攻关作用,使我省的摩擦材料研究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三、项目建设内容

公司新建5800㎡工程实验室大楼用于摩擦材料新材料研究、中间试验及关联产品的测试,同时购进LINK 3900型、3000型、D1500型、惯量噪音试验台、KRAUSS试验机、CHASS试验机和1620型压缩性能试验台等世界尖端试验检测设备,此外购进能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酸碱度分析仪、元素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原子荧光光谱仪和直读光谱仪等实验设备,配备带宽20M的主干光纤,计算机终端90余台,把工程实验室打造成为实验装备完善、核心竞争力强的处于国内先进水平的实验室。

四、项目投资、资金来源及经济和社会效益预测

工程实验室建设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其中购进先进设备投资为3000万元。项目总投资资金全部由公司自筹。项目建成后,能带来2亿元的效益,并能为区域内的相关行业带来信息技术咨询。工程实验室建设项目,对促进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技术进步,打破发达国家技术垄断,增强国产汽车零部件的竞争力,同时,对于培养和聚集一批高层次的科研人才,开展和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推动科技合作交流、技术扩散、技术储备和提高我国摩擦材料整体水平等都有积极的作用。

五、建设年限

新课程改革实验课汇报材料 篇5

几年来,我们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与关怀下,全体教师全身心地投入下,我校的课程改革实验实践富有声色,为谋求新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现将近三年来的课程改革工作汇报如下:

一、近年来课程改革取得的成绩:

经过几年的课程教学实践,我校在教育教学各方面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一是新课程理念和目标逐步得到体现(对新课程与教材的适应);二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在不断改进(课堂教学观念与行为的转变);三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更主动(学生的学习行为——合作、探究与交流的体现);四是课程资源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学校评价方式——对多元性、过程性、发展性的追求);五是新的校园文化正在形成(学校文化——教师合作的孕育与生成)。

二、近几年课程改革的具体做法:

(一)、健全机构,完善管理,切实加强对课程改革的领导。课程改革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推动学校发展的“推动器”、“催化剂”。为此,我校花大力气建立健全课程改革运行机制,做到管理科学,制度合理,方法多样。

1、成立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学校成立了由校长、教导主任、继教主任、骨干教师为核心的课程改革领导小组,把教科室作为课改领导小组活动场所,由教务处专门负责课改工作。

2、建立课改激励机制。每年开学,校领导就要召开继续教育工

作会议,完善《毛井中心小学课程师资培训工作方案》,安排部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使全校教师全部培训一遍。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学校还把课改成果作为教师的科研成果,在职称评定、评先晋级时作为重要依据,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课改热情,学校课改氛围日益浓厚。

3、建立三级课改网络。学校建立了乡级、校级、教研组级课改网络,使课改实验在我校扎扎实实开展起来。

4、保证三个落实。即时间、地点、内容的落实。

(二)、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加强校本培训,为课程改革夯实基础。

长期以来,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办学宗旨,为培养面向未来的具有个性的一代新人,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师资队伍势在必行。学校本着“教师人人是人才”的理念,积极推进校本培训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具体做法:

1、建立新的教学管理模式,为实施新的课程标准提供保证机制。

对新课程的实施,我们可以说是已做到了未雨绸缪,认真准备,迎接课改的到来。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广大教师逐步树立了课改理念,并积极把理论学习与日常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坚持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实践,不断探索优质育人的方法和规律。

(1)把课程理念纳入教学管理,在研究中落实管理。

我们认真分析课程标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如何在教学管理体现这一新的课程理念。我们对学校的教学管理作了三个方面的调整:一要更多的注重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效性、灵活性、创新性。针对教师提出的“教案要不要写的问题”,我们明确提出三句话要求:“教案一定要写;要体现实效性;提倡写教学反思。”鼓励教师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和学生。学校还设立教师“创新奖”,鼓励教师创造具有鲜活个性的、时代性的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方法等。二要改变以往管理细则化的倾向,实施宏观管理。在探索阶段,我们把对教师的教学评价进行了调整,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各项内容分步过关,循序渐进,给教师创设宽松的实践空间,激发教师参与改革的热情,让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和创造者。三是教学管理模式由行政型向研究型转变。教学管理人员经常深入课堂听课评课,了解教学情况,发现问题,使教学过程及时得到监控。同时,及时协助教师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使教学过程及时得到优化,实现行政管理人员向以帮助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协调者、研究者方向发展。

(2)建立与新课程标准目标相适应的评价体系。

学校建立新的评价理念。我们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作了调整,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导向。为防止教师在课改中“穿着新鞋走着老路”指出评价应当“以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为基本目标,确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的课程

理念,对师生的教与行评价。

学校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我们根据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把课堂教学评价的重心转移到关注学生的发展上。其中最关键的还是全体学生是否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构建新的学生评价体系。我们力求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这个价值目标,开展了“小学生学业成就多元评价指标体系”的探索,已逐步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如在学科评价上我们采用了以下做法: 一是测试的分项制:语文从朗读、背诵、听说、查字典、写字、说话、阅读、作文等多方面进行考核;数学除基础知识、计算、应用题等笔试外,增加说学能力和动手操作等多项内容,自然学科注重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思想品德学科主要考察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以及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等。二是发展性评价:通过设立“家校联系卡”、“学生成长袋”等作出关于学生的学习进展的信息反馈,在发展中评估学生个性的学习质量;三是发现性评价:如学校设立“品德奖”、“特长奖”、“学业奖”、“进步奖”等项目,多角度、全方位评价和激励学生的成长。

2、锻造一支适应课程改革的师资队伍,是实施课程标准的关键。我校采取有利于鼓励和促进教师的学习与研究,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做法。

(1)落实制度,更新理念,提升教师课程理论素养。

理论性学习方面:每周四晚上作为全体教师教研活动学习时间,通过讲座、讨论、观看视频等形式,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研讨新教材,及时帮助教师掌握教育信息、动态,充分认识教育教学面临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吸收现代教学信息,逐步确立现代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学校每学年还组织教师进行基础知识、业务能力的综合测试,强化了教师学习。

实践方面:组织教师观摩示范课、汇报课,进行案例分析等活动。教师还必须做到有记录、有评价、有体会,参与情况纳入教师考核的主要内容,以制度的形式促使教师通过学习讨论、观摩实践,自觉更新观念、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2)制定校本培训制度,不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一是建立学科带头人制度,充分利用校本资源,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开设主体性教育等实验班,选拔青年教师担任教学实验工作,使他们尽快成长;二是建立帮带制度,由本校的骨干教师给年轻教师听课、评课,点拨指导,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三是建立教学示范制度,学校主动承担各级各类示范课、教改研讨课、汇报课,大胆对外展促进教学交流,树立典型。促使教师通过参加各种教学观摩、展示、交流活动,在实践中得到磨练、提高自己。

3、以研促改,推进课程改革发展。

学校对教研工作的组织管理应该着眼于课程改革的全局发展,建立校本课程研究,信息技术运用研究的一系列管理制度。

(1)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近年来,我校设置一些“校本课程”,如电脑课、学科活动课以及根据学生实际开设的兴趣班,在发现和培养学生特长等方面显示出成效与活力。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提高实验工作的效率,推进基础教育课改。

充分利用校网络资源提高教师的专业文化素养和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为新课程改革营造良好的氛围。现代教育技术是中小学教育新的“生长点”,更是课改实验工作的“生长点”。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的配备较为完善,通过多方筹措资金 30 余万元,千方百计为课改实验创造条件。两年来学校改扩建了电教室一个,微机室一个,班班配有电视机、录音机、等设备。初步实现了教师办公自动化,大部分教师都能熟练操作电脑,这些给现代教育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为课堂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提供了保障。

通过校本培训,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了转变,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涌现了一大批成熟的教师。学生的学习方式得以改变,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转变成自主、互助、合作的学习,促成了知识的主动建构。课堂教学大变样,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了学生成长的实际,贴近了社会生活的实际,课堂变得更大、更活、更新。学校面对现实,狠抓了校本培训,取得显著成绩,这是学校教育的一大亮点。

近年来,我校实施素质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受到上级主

管部门的肯定,广大学生家长的好评,但对素质教育稳步推进还存在问题。今后我们将继续探索新形势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措施,继续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创新之路。未来的路很长,目标会更高,任务会更艰巨,我们将一如既往的走下去,朝着“一流环境、一流设施、一流师资、一流管理、一流质量”的目标不断前进,争创“平安、和谐、活力”校园。

毛井中心小学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课教学改革论文 篇6

创建申报材料

邹平县韩店镇中心小学

2012.10

滨州市小学“实验室及实验教学管理示范学校”创建申报材料

韩店镇中心小学2006年9月投入使用,现有29个教学班,在校生1366名,教职工71 人。学校占地面积66666平方米,建筑面积10687平方米,一期工程投资1600余万元。2011年9月份,二期工程顺利竣工,11月份内部装备全部到位,投资近2000万元的综合实验楼正式启用。

学校历年来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工作,坚持把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纳入学校重点工作之一,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工作计划。近年来先后达滨州市规范化学校、滨州市教学示范学校、滨州市校舍设施维护管理优秀学校,滨州市信息技术教学示范学校、滨州市校本培训示范学校、滨州市师德建设先进单位、邹平县县级文明单位等,2006年11月份和2007年11月份,分别顺利通过省教学示范学校、省少先队工作规范化学校的验收,连续十二年被县教育局评为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

作为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更新工程项目学校,自2008年至今,学校按照《山东省普通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的要求,由政府投资按一类标准配备了7万余元的各类教学仪器、器材,教学仪器基本达到了省定标准。2011年暑假综合实验楼到位以后,学校采用招标的方式,配备了科学仪器室、准备室、实验室各两个、一个科学探究室,并投资20余万元装备了内部设施。硬件到位以后,我们在实验室管理及实验教学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把实验教学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一个重点,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素质等方面的作用,努力提高实验教学管理水平,为“实验室及实验教学管理示范学校”的创建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校认真对照《滨州市小学“实验室及实验教学管理示范学校”建设标准及评估细则》,进行了自查自评,我们认为,我校在实验室建设、仪器装备、实验室管理及实验教学等方面都基本达到了标准,特提出验收申请。现将创建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完善实验室建设,为实验教学奠定物质基础。

几年来,学校紧紧依靠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镇党委政府,分步落实目标,实现了按配备标准装备实验室,确保了我校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迈进。学校二期工程综合实验楼于2010年开工,严格按照省级规范化学校的标准进行了总体设计,行健楼一楼主楼道东侧为仪器室1(30平方米)、准备室1(22平方米)、科学实验室1(85平方米),西侧为科学实验室2(85平方米)、准备室2(60平方米)、仪器室2(50平方米),二楼楼道西侧为探究实验室(85平方米),布局科学合理,采光、光照建设均达到国家学校教室建设标准,水、电、通风设施完善,固定设施设备均能达到省规标准要求。学校按省规标准,采用统一招标的方式,对内部设施进行了装备。实验室供电到桌,供水到桌,实验室配有标准的演示实验台、有24张标准实验桌、48把凳子,水电到位,有安全消防器材;仪器室内配备了统一规格的仪器橱39个,标本陈列橱2个。探究实验室内探究实验桌及探究实验器材各8套。科学实验室及探究实验室均配备了电子白板,与校园网相联,并接入因特网,运行效果良好。

科学实验员办公室53平方米,按照要求悬挂有实验教学领导小组名单及各项规章制度,设有盛放各类科学实验档案材料的实验教学管理专用档案橱,两名实验员人手一台联网的微机。

二、仪器装备标准化,切实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

学校科学实验教学仪器按配备标准由上级进行统一配备,种类及数量均能达到要求,损耗部分学校能够做到及时补充;演示实验仪器及学生分组实验均按标准配备。学校三至五年级最大班额45人,实验室24组实验桌,分组实验材料均不少于24套,能满足两人一组的要求,已达到配备标准要求。

三、加强实验室管理,确保实验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工作必须在学校管理和教学管理规律与原则指导下,提高管理水平。

1、管理人员专业化、稳定化

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实验教师素质,是管理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学校定期开展科学教研活动,积极组织实验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业务培训活动,制定有实验教师考核办法,定期对实验教师的工作业绩进行考核评定,提高了实验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

学校目前配有2名专职实验教师,另有科学实验教师三人。其中专科学历一人,本科学历四人,五名教师均担任科学教学多年,具有丰富的实验教学经验,熟悉科学知识及相关仪器设备的原理、保管方法和使用方法,精通仪器管理和电脑软件系统的操作,这些都保证了我校实验室能按规范要求进行管理,为提高我校实验管理效益和实验教学提供了坚实的人力条件。

2、落实实验人员待遇

学校按有关规定给实验人员落实待遇,对实验教师做到了职责、工作量、待遇“三落实”。积极支持实验教师员参加业务进修,按时派教师参加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专项技能培训。实验教师的具体工作量由学校根据学校实际和岗位的具体情况统一进行分配,工作量不超过本校其他教师的平均工作量。为实验员配备了工作服、肥皂、毛巾、手套等。工资待遇、职称评聘、晋级、进修、评选先进、住房等方面均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对待,不仅使实验教师做到了工作安心,而且业务过硬,上进心强。

3、充足的实验经费

为确保实验室的正常运转,学校在每年的经费预算中均有实验保障经费,且专款专用,用于药品损耗补充、实验用品、实验室用品、实验教师业务刊物征订等支出。实验材料和低值易耗品能按教学需要及时补充。

仅2011年一年学校为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合计投资就达20余万元。其中两个科学实验室内部装备投资合计6.033万元;两个科学准备室合计投资2.538万元;探究实验室投资9.8万元。电子白板三套合计投资2.46万元。

4、仪器账目管理有序

实验室仪器器材、设备设施能按照要求及时记入学校固定资产帐。实验室内设有“教学仪器明细帐”和“低值易耗品帐”。在帐务管理中,做到了“记帐及时、流程规范、准确无误”。实验室管理有序,每个仪器橱柜都有反映内容的目录卡,并能做到物物有帐,及时记帐,帐帐相符,帐物相符,详实规范记录。履行管理人员变更交接手续。每学期末进行盘点,对清理出的问题及低值易耗品按规定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并登帐。

每学期开学后两周内,实验教师根据任课教师实验教学计划安排编制好各年级的实验教学计划,并编制仪器设备补充计划报请学校领导审批购置,保证了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

5、仪器存放科学合理 仪器设备及药品的存放遵循科学、规范、安全、合理、美观、方便的原则。做到了分门别类,科学有序,排列整齐,定橱定位,取用方便。橱有编号,橱窗设卡(橱窗卡),物卡一致,帐卡相符。

6、维护与保养措施到位

维护保养是科学管理的重要环节和手段。学校对仪器的维护与保养有比较到位的“十防”措施。实验人员能根据仪器不同的要求做好通风、防尘、防潮、防锈、防腐蚀等工作,对损坏的仪器能做到及时维修,及时做好损坏维修记录,使实验仪器处于可用状态。仪器使用后能做到及时擦拭、校验、整理和复位。每学期末集中进行维护、维修、保养。仪器完好率能达到95%以上。

7、微机管理正确规范

实验人员配有联网的微机,能够运用省教育厅要求装备使用的方生《中小学教育装备管理系统》软件进行微机管理,能够比较正确和规范地使用该软件,发挥其在实验室管理和教学中的作用。

四、加强实验教学研究,提高实验教学效益。

在我校硬件建设基本到位以后,学校以优化教育资源为基础,以实施教育创新为重点,以增强办学效益为目的,努力实现学校教育全面、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地发展。学校申报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确定了“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普及和使用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的子课题研究,规范设施设备的使用与管理,加强科学教师实验技能方面的培训,加强实验教学研究,努力提高实验教学效益。

1、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

为加强实验管理和实验教学工作,学校成立了实验教学工作领导小组,由韩本秀校长任组长,两名副校长任副组长,成员由总务处、教导处、实验室负责人组成。分工具体,责任明确,确保了学校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由副组长具体负责实验室和实验教学管理工作,总务处负责仪器配备和有关实验用品购买,保证实验专项经费的正常使用;教导处负责实验教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并督促科学教师认真制订实验计划及执行落实;实验室负责人负责制订学校实验教学工作计划,并按计划落实安排有关仪器药品的配备,确保学校规定的活动和学生实验正常开出。

学校要求学校领导、教导主任、教研组长要深入课堂听课,一学期不少于两节针对实验教学的调研课。每学期至少举行两次有关实验教学及管理工作的专题会议。

学校对科学教师及实验室管理人员利用教学仪器、学具等手段进行实验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建有明确的要求、措施及奖惩办法。学校每学期于期末考试前一周组织三至五年级学生进行实验技能操作考查活动,将实验操作结果记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手册,激发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确保了实验教学的质量。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考查结果,并结合平时的听课活动、教师实验操作、学生的期末科学考查成绩等对相关人员进行综合评定。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督促相关教师在平时的工作过程中,不断钻研教材,不断熟悉实验,使每一个实验都能顺利地完成,使实验教学有了良好的发展。

2、完善实验教学过程管理,提高实验开出率。

为提高实验室的使用率,保证演示实验及分组实验的开出率都能达到100%,学校规定科学教师学期初订好科学教学实验计划,凡课程标准与教材规定做的演示与分组实验,必须保质保量的给学生开出。每次演示与分组实验必须预先写好实验通知单,课堂上的演示、分组实验有仪器配备、使用情况、过程等整体效果记录。实验完毕后的仪器能够履行仪器借还手续,进行全面的检查后整理收放原处,以便下次使用。实验领导小组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检查办法对实验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使科学教学演示实验及分组实验开出率均达到了100%的要求。

学校积极组织实验教师及科学教师参加业务学习及培训活动,并积极开展科学教研活动,使实验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切磋技艺,使我校的实验教学综合水平得到了提高和完善。2012年以来,有两名教师先后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第一期、第二期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教学技能培训研讨班,2012年5月30日,学校代表我县迎接了市教研室组织的科学实验教学学生抽测调研活动。科学任课教师和学生对应做的实验基本达到了正确、规范和熟练。

3、抓好实验室开放工作,提到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了满足老师和学生的科研、学习要求,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支持师生开展科技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效能,实验室对学生开放,为保证开放的顺利实施,学校建立了完善的实验室开放制度和实验室开放实施办法。

实验室在周二、周四、周五的下午课外活动时间轮流对三至五年级的学生开放,由实验教师和科学教师负责指导。周三为科学兴趣小组成员集中活动时间,由辅导教师进行组织和指导。开放活动的内容主要是熟悉仪器、了解仪器的存放方法、学习一般仪器的使用方法;补做课堂上没有做成功的和来不及完成的学生实验;完成教材中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的实习性作业;选做一些教师演示实验等。兴趣小组的活动内容主要以趣味小实验、小发明、小创造和小制作等为主。实验室的开放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制作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我校的实验室及实验教学管理工作在韩店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与高标准的要求还有较大的距离,比如在学生分组实验中,还存在操作不够规范的问题,部分观察活动因为缺乏观察对象(如蚕、凤仙花等)而影响观察活动效果等等。我校将以“实验室及实验教学管理示范学校”创建活动为契机,凝心聚力,加强领导,完善管理,使我校的科学实验教学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邹平县韩店镇中心小学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课教学改革论文 篇7

关键词:土木工程材料,应用型,转型发展,实验教学改革

《土木工程材料》作为土木工程及相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对各种结构、装饰等类型材料的特点性质足够的熟悉了解,能有效地为学生后续的专业核心课程学习夯实基础,同时在从事设计、施工及检测等相关行业工作时,土木工程材料知识将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土木工程材料性能及特点,实验课程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在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已无法达到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以下内容将结合《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特点对实验教学改革进行讨论。

一、课程内容特点

首先《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内容繁多、零散,知识点相对独立,章节及知识点之间逻辑性不强。其次文字描述性内容多,由于该门课程主要对各类材料的性质及用途进行讲解,因此涉及较多概念性知识点,且主要以文字形式进行叙述,大量需要记忆的知识是工科学生学习难点所在。最后,不同结构对材料有不同需求,使得该门课程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教学中为使学生更为直观地学习、感受到材料的性质,大量的实验是不可缺少的。

二、传统实验教学缺陷

《土木工程材料》传统实验教学中实验内容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即:基础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传统实验内容大多以验证性实验进行开展,同时面临学生人数多、仪器设备台套数不足的问题,通常情况下采用小组形式进行,每组学生在3-5人不等,加之部分实验完整的实验过程时间偏长,要求每个学生都完整地完成所有实验是不现实的。最根本的缺陷在于,验证性实验以“注入式”的机械重复形式开展并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更不能满足应用型大学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三、实验教学改革

高校应用型转型强调以“科学为基础,应用为重点”,因此,《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学改革应把重点落实到应用方面。为较好地完成实验改革,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原材料多样性

更换实验原材料,在实验目的、主题不变的情况下使材料多样化。例如钢筋拉伸实验开展时,可考虑不同小组对不同级别的钢筋进行实验,并加以对比。同时可考虑用新型材料开展实验。

2. 更新换代

及时修订实验教学大纲,根据培养目标、社会、工作需求,对实验内容进行适当删减。例如,增加相关装修装饰等功能性材料的实验,保温材料、防水涂料等使用越来越广,其性能也逐渐引起重视。

3. 多实验拆分重组

受该门课程知识点零散的影响,对应的实验内容也相互独立,在实验改革中可根据实验室情况对各实验进行组合,或拆分实验后重新组合。有效的拆分、重组对实验材料、实验室管理都是有利的。

4. 加强学生主动性

在应用型实验教学改革中,需加强学生主动性,思路为:首先由学生自学教材实验内容,给学生设定不同实验目标,然后由学生自己完成实验方案的制作,接着按各自的不同方案进行实验,最后完成实验报告册,小组对比、讨论,并进行自我评价。

在学生实验方案中,鼓励采用不同实验原材料,采用不同实验方法与实验设备。例如混凝土实验,可结合不同配合比、不同养护条件、不同原材料分小组开展,完成小组间的比对,同一小组也可更改一个影响因素进行组内实验结果的比对。

5. 加强实用性

实验项目的设定需与社会生产紧密结合,但在实验的开展过程中需重视基础性实验内容的表达,使学生避免枯燥乏味的验证性实验的同时领悟基础性实验的实验方法。

6. 效果评价

制定有效的评价机制,真实合理地对小组内各成员进行考核评价,评价主要包括理论知识、方案编制、实验动手操作、分析讨论四个方面。考核执行过程中需将实验结束后的分析、讨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因为按照问题导向原则,最后的对比分析、讨论及总结反思过程是弥补学生理论学习及实验操作不足的最佳环节。

四、结语

教学改革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同时考虑教师与学生的因素下,还需结合学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模式进行开展,由于需将大量验证性实验改为综合性实验,且实验教学开展以学生为主导,因此需加强实验过程中的可控性,注重对学生实验过程规范操作的培养,同时应高度重视学生实验的对比分析、讨论与反思过程,达到通过实验过程加深知识点的理解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左工,朱方之等.《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学的改革研究[J].四川建材,2015,41:301-302.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课教学改革论文 篇8

关键词:材料力学;实验教学;教学模式

材料力学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目前我院材料力学课程为学生开设了6个实验项目,目的是为了加深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但现行的实验教学模式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重理论教学轻实验教学;教学模式基本是教师讲解实验内容,学生按步骤做实验、测数据,最后提交实验报告。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完全依赖教师,不动脑筋,理论和实际脱节,实验操作技能差,不能够主动思考问题。因此探索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的培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系列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是以土木工程学科理论联系实践、注重实践的专业特点为背景,以学生为主体、强化实践教学为理念,以提高基础实验课程和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效果为目的,结合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构建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土木工程专业系列实验教学平台,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掌握专业知识,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材料力学实验是巩固材料力学基本概念,增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树立科学态度、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先进的实验教学理念,要求正确认识和处理实验教学在整个材料力学过程中所占有的位置,从“教学实验”转变为“实验教学”。使得学生不仅掌握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而且具有独立开展实验研究的能力,具备向相关领域拓展的基本素质。

一、建立基础力学实验教学新体系

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将实验的内容分成了三个模块化,即为基本性实验、综合提高性实验、研究创新型实验,开设的实验贯穿了整个材料力学的重要知识点,具体分类如下:

1.基本性实验:以深入理解力学基本概念、了解力学实验技术基础、培养学生基本力学实验技能为目的。在基本性实验中,改变了原来只是验证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和验证应力的分布规律的目的,加强了实验的思考性和启发性,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注重与工程实际问题结合,增加基础力学基本实验的新颖性和信息量;加强对学生进行现代力学测试方法和现代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例如:在金属材料拉伸实验之前,让学生预习为什么采用标准的比例试件;在实验中思考低碳钢什么时候产生屈服,什么时候强化;在实验结束后,思考铸铁的破坏方式和破坏原因。让学生比较两种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的不同,并思考为什么工程中要保证结构的破坏是塑性破坏,而避免脆性破坏;为什么钢材的设计强度值要选用屈服强度;通过提问增加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2.综合提高性实验:综合提高性实验是实验教师先确定相关的实验内容和提出问题,学生在掌握基本实验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问题的性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和拟订实施实验方案的具体步骤。学生要完成实验必须掌握全面分析问题的方法,学会用实验解决问题的技巧。如叠合梁的综合实验。工厂中常见的桥式吊车用梁大多采用复合结构叠合梁。为了便于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我们对实际问题进行简化,选择相同截面的两根矩形梁,对相同材料和不同材料叠加的情况,对不同支座的情况,检测材料和结构各个层面的应力应变大小及分布。学生通过综合提高实验发现了工程中出现的力学现象,进一步掌握力学的基本概念与力学基本理论,使得学生学以致用。

3.研究创新型实验:实验教学的传统模式是规定性的,规定学生必须做什么,只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研究性实验教学的模式在教学理念上,以发展学生能力为本,学生知识获取过程中的地位由“被动”变为“主动”;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引导式、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研究能力;在教学模式上,以“问题研究”“案例教学”为中心;在教学形式上,引入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文献阅读、专题讨论、方案评审、数值仿真、实验测试、终期汇报等;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从工程应用中选择研究主题,可以是一门课程中的问题,也可以是多门课程交叉的问题。针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以钢结构、桁架结构为背景,与结构力学及相关专业课程有机结合起来,我们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研发的多功能组合式力学实验装置,学生可以根据自主设计实验的需要,选择所需的杆件、接头、约束支座以及加载方式进行自主组合实验,可以做梁、刚架和桁架等多种结构的实验,可同时进行多点、不同方向加载,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力学实验的理解,而且巩固和提高了所学的力学知识。通过设计综合性实验激发创新思维,有效地提高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运用能力,并掌握将理论知识运用在实践当中的技巧。通过研究性实验,学生自己能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例如工程结构中的桁架,其力学模型都是杆件通过一定的铰链连接而成,但是实际结构中的连接方式各种各样,哪些连接方式可以简化为铰链?哪些连接方式可以近似简化为铰链?哪些连接方式则不能简化为铰链?简化为铰链后产生的误差是多少?理论值和实验值的误差是多少时是工程允许的?在刚架是实验过程中如何消除装配应力?通过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了力学现象和规律,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理论综合分析能力与实验操作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改革教学方法,开展研究性教学

实验教学的重点应该从传授知识向培养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转移。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变原来的填鸭式的模式,将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动力。教学方法设计应围绕这一主题,给学生更多的动手的机会,更多的动脑的时间,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和思考实验现象的机会。学生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方法、选择实验器材,独自操作的一种实验教学模式。实验之前既不给出实验原理,学生也没有现成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可以参考,学生要在查找和阅读参考资料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的分析和思考才能找到初步的答案或结论,明白相关原理之后再拟订实验方案。通过这样一种过程,学生就能加强深入了解实验原理,检验自己分析和研究成果的正确性,提高自学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创新思维和良好的科学品质。

三、改革考试考核方法,着重培养综合素质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思考对实验考试方法的改革。将“课程实验”转变为“实验课程”后设想实行理论概念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综合性考试方法。考试的题目既有主观题也有客观题,既有实验理论试题,也有到实验室动手操作,需要学生去思考、去研究,以得到简捷、方便、有效的高水平解决方案。题目不是一般的习题,而是结合工程背景,提炼简化的问题。例如在材料力学理论教学中经常出现吊车梁的问题,我们结合这个工程问题,出了这样一个题目,要求学生测出在移动荷载作用下,梁跨中的最大挠度。这样的考题既考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又考综合能力、综合素质,包括力学素质、工程素质和创新精神。不仅要考教材上的内容,更要给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空间。使学生在考试中不是被动思维,而是积极思考。这样的设想在去年培训参加全国大学生基础力学实验竞赛的同学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参赛的学生通过在综合实验装置上多种组合结构的实验培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验技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参赛的同学说:“实验的测试不仅检验了我们的动手能力,要求能够将基本概念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还考察了自己的力学素质与分析能力。是对我们综合素质的一次考察,不仅要求有很强的动手能力,更要有良好的表达能力。是对我们学习能力的一次很好的锻炼、提高。”事实证明这样的培养方式是正确的,去年他们在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和全国96所高校的学生同堂竞技中,他们获得全国一等奖,排名第八。

参考文献:

[1]陶阳.材料力学课程的课堂设计和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J].中国教育与教学,2008,(7):33-34.

[2]邓宗白,吴文龙.深化基础力学实验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工程素质和创新精神[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4):14-17.

[3]邓宗白,周克印,陈建平,等.基础力学实验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育,2005,(5):33-34.

作者简介:陶阳(1964-),女,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的教学和工程检测工作。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课教学改革论文 篇9

综合实践名称:金属材料与先进材料专业方向大型实验 英文名称:Advanced Metal Material Open Experiments

课程编号:1200405 面向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金属材料方向、先进材料加工与制备方向)课程总学时: 3周 课程学分:

本大纲主撰人:梅建平(Tel:52090661 E-mail:jpmei@seu.edu.cn)

一、本综合实践作用和具体目标

引导学生发挥自主创新思维,将金属材料及材料成形理论中的基本知识与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实践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初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及现代数码分析表达技术、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创新的能力。

二、实践内容、学时分配与组织

1、实验名称及实验时间(共三周)实验一 钢的奥氏体晶粒度与加热温度的关系(0.5天)实验二 钢的淬透性(0.5天)实验三 钢铁材料的组织观察(0.5天)实验四 其它常用金属材料的组织观察(0.5天)综合A 铝合金的制备加工与组织性能分析(约7天)综合B 钢铁材料(约7天)

2、综合A、综合B实验预习报告要求 ① 实验目的及实验原理

② 实验步骤及工艺参数(包括热处理温度、保温时间、冷却方式等)③ 可能选用的设备及原材料 ④ 金相组织侵蚀剂的选择

3、实验报告要求(电子版)① 目的、原理、实验方法、设备及材料

② 实验结果(处理前后的组织图片,均用数码相机采集)③ 分析讨论(包括对缺陷组织的评价,热处理前后的组织与性能变化规律等)④ 参考文献 ⑤ 建议

4、综合A “铝合金的制备加工与组织性能分析”的安排 ① 选用材料

LDX ② 工艺路线

备料→真空熔铸(1天)→热形变(1天)→热处理(2天~15天)→组织分析、性能测试(2天)→讨论(1天)③ 分工

第一组 LDX的铸态及热形变态铝合金的组织性能分析(2~3人)第二组 LDX经热处理(自然时效)后的性能变化(2~3人)

第三组 LDX经热处理(人工时效)后的性能变化(分5~10小组)

5、综合B “钢铁材料”的部分候选项目

1# 制备粗大针状马氏体组织的金相样品(黑针及白针),自选材料及工艺。(*)2人 2# 制备含上贝氏体组织的金相样品,自选材料及工艺。(***)3人 3# 制备含下贝氏体组织的金相样品,自选材料及工艺。(*)2人 4# 钢板中魏氏组织的分析与改善。(*)2人 5# 钢管中带状组织的改善或消除。(20G)(*)2人

6# 合金铸钢(主汽门套盖)中魏氏组织的改善或消除。(ZG20CrMo)(**)2人 7# 无磁不锈钢(对焊三通)的磁性消除。(1Cr18Ni9Ti)(*)2人 8# 不锈钢板的组织与性能改善。(1Cr17Ni7)(**)2人 9# 锅炉管的组织状态鉴别。(T22)(**)2人 10# 铝线夹的断裂原因分析。(***)3人

11# 锅炉高温悬吊管爆管原因分析。(20G)(**)2人 12# 不锈钢螺栓的断裂原因分析。(**)2人 13# 钢板冷弯开裂原因的分析(***)3人

4#45#钢圆(Ф18×5),要求硬度达到HRC 55~60及HRC 28~32,含各阶段的组织分析。2人 1

5#T12钢圆(Ф16×5),要求硬度达到HRC 62~66及HRC 58~62,含各阶段的组织分析。2人 16# 球铁及灰铁的组织评定。1人 17

#6542高速钢的性能改善(***)3人 上述各项目注有不同数量的“*”号,“*”越多,表示难度越大。(14#的同学同时需要完成综合A第一组的实验任务和实验报告;15#的同学同时需要完成综合A第二组的实验任务及第二组和第三组的综合实验分析报告;其余同学完成综合A第三组的实验任务并且把实验结果交给第二组的同学)。

三、教学管理模式与注意事项

1、实验一、二、三、四及综合实验A、B均为必做实验,其中综合实验分组采用自由组合+抽签的方式决定。

2、实验室在三周中对实验学生重点支持,实行24小时完全开放的管理模式,双休日也可安排进行试验。使用热处理炉及大型设备,应提前半天向实验室预约。热处理炉、显微镜及大型设备均应填写使用记录。

3、安全有序开放。开始实验前进行一次集中安全教育。

四、设备与器材配置

1、可供选择的仪器设备

① 各类制样设备,各类化学药品等耗材

② 大型设备(如熔铸、挤压及轧制)

③ 各类显微镜

④ 各类硬度计

⑤ 各类热处理炉:高温炉(1000~1250℃)、中温炉(300~1000℃)、烘箱(室温~300℃)、硝盐炉(150~550℃)。

2、可供选择的原材料

工业纯铁、20#、20G、HRB335、Q235、Q345、45#、T8、T12、40Cr、65Mn、GCr15、12Cr1MoV、35CrMo、5CrNiMo、CrWMn、6542、3Cr2W8V、Cr12MoV、2Cr13、3Cr13、1Cr18Ni9Ti、1Cr17Ni7、Cr25Ni20、ZG20CrMo、T22(10CrMo910)等。

五、考核与成绩评定

按实验考勤、综合实验的预习报告成绩、实验报告成绩、实验成果多媒体报告、书面试卷成绩等五方面综合考评,本综合实践最终成绩以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档评定。

六、教材与参考资料

1、戚正风,热处理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1986.5

2、刘永铨,钢的热处理,机械工业出版社,1986.8

3、王笑天,金属材料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986.6

4、崔崑,钢铁材料及有色金属材料,机械工业出版社,1980.4

5、胡志忠,钢及其热处理曲线手册,国防工业出版社,1986.6

6、各类金相组织图谱等

7、杜树昌,热处理实验,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5

2011年学校实验教学汇报材料 篇10

****现有**个教学班,在校师生*****人,教职工***人,兼职实验教师***名,具备***以上学历,取得实验教师岗位培训合格证,实验室的配置是严格按照省二类标准配备。我校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做了大量细致入微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我校在实验管理和使用中取得的经验汇报如下:

一、实验教学设施的管理

1、实验室管理

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的场所,要专室专用,专人管理,不得堆放杂物,不得从事与实验教学无关的活动。实验室要悬挂窗帘。实验室内环境要保持干净、整齐、美观。

2、仪器室管理

仪器室是存放教学仪器的地方,门窗上面都挂有窗帘。在仪器室显眼处悬挂教体局统一制作的《仪器室规则》《仪器室安全规则》和《教学仪器存放一览表》等。整个仪器室内悬挂物高度一致,美观、整洁。

仪器厨大小、颜色一致,结构合理。仪器厨要按顺序一次编号,厨号牌的形状、大小、颜色要一致,并要求美观大方、字迹整洁规范。

二、账务管理

教学仪器账目是教学仪器管理的重要内容。教学仪器账设有“教学仪器总账”和“教学仪器明细账”两种。教学仪器有增减时,由实验教师依据“分配仪器明细表”或教学仪器报废申请表填写增减记录。

三、实验教学管理

为了圆满完成实验教学任务,我们切实加强对实验教学的管理。在实际操作中按计划、按步骤开足开齐实验课,确保了实验教学的质量,具体做法如下:

1、制定实验教学计划。学期开始,由实验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和进度,制定出完善的实验教学计划交实验教师保存使用。

2、实验教师要对各班学生进行分组,并签订安全卫生责任书,实行定人、定桌制度。

3、实验开始前,实验教师要备好课,熟悉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提前一周将实验通知单交给实验教师,并提试做相关实验,力求做到心中有数,操作规范。实验教师要提前做好仪器、药品和其他实验材料的准备工作,以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以上是我校在实验教学工作中的一点心得,与其他学校相比一定存在差距,希望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有利于在实验教学中去长补短,共同进步,推进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

附:

****实验教学领导小组

长:

***

副组长:

成员: ***

*** ***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课教学改革论文 篇11

关键词:实验教学;创新能力;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4-0078-01

培养具有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特别是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材料力学实验教学是材料力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员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与科学创新思维能力起着积极和重要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材料力学实验教学附属于理论教学,重视程度不高;实验教学内容以演示性验证性为主;教学手段与方法单一,学员只要按实验指导书上的步骤去做,就能顺利测出数据,完成实验;实验考核方式以实验报告作为唯一依据。这些传统的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员的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动性的发挥,不利于学员的个性发展以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因此对材料力学实验教学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改革实验内容,注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建立实验教学内容新体系,注重培养学员创新能力。改变传统教学内容,添加更具时代特色的创新实验内容,培养学员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针对材料力学实验,保留了一些传统经典的基本实验;考虑到电测应力分析实验理论比较成熟,且在工程结构应力分析中使用广泛,因此进行了加强;另外,也积极开设了一些综合性、设计性、前瞻性的实验项目。内容分为三个层次:

1.基础实验(拉伸、压缩、扭转、冲击)

此类实验主要是让学员了解不同材料的力学性能差异、熟练掌握仪器设备的操作过程,能独立操作完成整个实验过程,在实验过程中巩固深化理论知识。另外,在实验教学中还可以结合工程实际,拓展丰富实验内容。例如,可以把对外试验服务项目中,现场实际工程材料的检测试验(诸如金属、非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检测)引入实验室。

2.综合性实验(弯扭组合实验、等强度梁实验、压杆稳定实验等)

此类实验可以强化学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并了解、掌握电测法实验的工作原理及各种电桥的组桥方式和使用方法。借助于多媒体实验教学手段,使实验内容结合工程实际,让学员更生动具体的了解电测应力的测试方法和手段,加深学员对力学实验的正确认识。

3.创新设计性实验(桁架应力综合分析实验、叠梁实验、复合梁实验等)

以现场工程实际情况为背景,模拟现场实际问题,让学员展开探索、开动脑筋。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设计不同深度的实验,并亲自动手完成各种实验。例如,根据学校操场主席台的桁架结构,做出相应的桁架模型。学员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模拟、设计现场各种工况。先进行理论计算,再进行ANSYS的仿真计算,最后进行试验测试并采集数据,把理论数据、仿真数据和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并分析数据出现异同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开动脑筋解决问题。学员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锻炼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了电阻应变片的粘贴技术和测试原理以及更多地了解了电桥电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二、改进实验教学手段和方法,加强自主能力培养

加强实验教学方法研究,采用多样化实验教学手段和方法。实验教学方法应体现三个方面的转移:

1.从单一的验证性实验转变为综合设计性实验以及开放式实验

如果说演示性实验是理论知识的形象化和感性认识的增加,验证性实验是知识向能力的初步转化,那么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则是对学员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检验和提高,是实验教学“出彩”的地方。这样才能把学员吸引到实验室中来,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真正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把实验教学搞活,把所学的知识用活,使实验教学具备不断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从而加强学员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开放实验室是实验教学的一次升华,它不仅延长开放时间,更包括内容、手段、思想等的全面开放;不能孤立地看待实验,应注意开放实验与科技创新相结合,与科研活动相结合。

2.从讲授实验原理、实验步骤转变到传授实验思想和实验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应从灌输式转向启发式,倡导以学员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改变以往以教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实验教学中,教员主要讲授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实验方案的选择、实验步骤的确定都由学员完成,这样学员可以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自行设计、自主操作、自由发挥,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

3.从理想化的教学实验转变到真实环境的科学实验,实现虚拟实验和实物实验有机结合

在校园网上建立了材料力学网络虚拟实验室,其建立完全改变了传统材料力学实验的教学模式。以前采用集中授课方法讲授新理论、新知识,现在学员通过在网上登录材料力学虚拟实验室就可以完成实验内容的预习;以前总是为繁琐的实验课预约而烦恼,现在学员通过网络预约实验,极大地提高了预约效率。学员可以在自主选择的时间内完成实验,再由教员进行必要的指导、讲评和批复。

三、改革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体现科学公正性

在实验考核方面,过去评价的唯一标准是实验报告,这样的考核存在很大的弊端。对材料力学的考核方式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

1.材料力学实验课可独立设课,单独考核

由于材料力学实验没有独立设课,而是作为材料力学课程的一部分,导致部分学员不重视实验课。为了约束不重视实验课的学员,使实验教学不再流于形式,必须足够重视实验课程。

2.改变过去以实验报告作为实验考核的唯一标准

实行出勤率、实验态度、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及实验理论考试相结合的综合性考核方法。对于实验考核成绩的记入,考试成绩(包括笔试和实际操作测试)占总成绩的60%,平时成绩(主要是出勤率、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40%。这样的实验考核可以实现实验教学质量的全过程监控。真正体现实验成绩的真实性和公正性,充分反映学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同时具有可比性和可操作性。

3.针对不同类型的实验提出不同的考核标准

目前材料力学实验主要有三大类型:基础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因此根据课程特点,以及检验学员的实践动手能力、综合设计、创新开发能力的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实验提出了不同的考核标准。

4.在加强实验课程考核的同时,还须加强学员实践能力的阶段性考核

针对具体专业学员的学习目标,可以在其四年学习过程中设置两到三次实践技能考核,分别考核学员的基本动手能力、综合实践能力与创新开发能力。动手能力考核可以采用实验操作的形式;综合实践能力考核可以采用抽考具体的实验项目的形式;创新开发能力考核可以采用综合创新类实践活动来实现。要求学员大学四年期间必须进行一次综合创新类活动,如全国性的设计类竞赛、科技创新活动等。

总之,这些考核的目的是为了学员在实践类课程教学环节中有明确的目的和任务,促使学员从实践到理论、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提高实践课的层次和实际效果,培养学员的力学素质、工程素质以及创新精神。

四、结束语

通过对材料力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提高了学员的动手能力,激发了学员做实验的兴趣,增强了学员的创新能力,受到了学员的欢迎。深化材料力学实验教学改革,注重工程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赋予高校教员的历史责任。应该积极转变观念,从实验管理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体系和内容、实验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不断探索、实践,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孙建国.关于材料力学教学改革的设想[J].力学与实践,2004,26(3):88-89.

[2]唐晓雯.材料力学实验中应注重学员工程素质的培养[J].理工高教研究,2003,22(2):90-91.

[3]白雪峰.试谈如何加强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的改革[J].科教创新,2010,(2):169.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课教学改革论文 篇12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属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是非常重要的。哈尔滨理工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为国家重点特色专业, 省级重点专业, 所在的学科拥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且可接收博士后进站从事科研工作。主要培养从事金属材料设计、制备、组织性能分析、材料液态成型及加工的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生产开发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教育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简称“卓越计划”) 重大改革项目。哈尔滨理工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有幸成为黑龙江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为此, 针对“卓越计划”制定单独的培养方案, 增大实践教学学时及力度。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工作中最生动、最关键的一环, 是高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实验教学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组部分, 与学科结构、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等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 是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验教学也是学生毕业设计、工作研究、研究生深造的前提和基础, 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地位尤其重要。

针对卓越工程师背景下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要求以及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在原有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增加技能训练科目, 在实验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 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本文着重论述了技能训练科目在实验教学改革中实施的方法、过程及取得的成效, 为促进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提供思路和方向。

二、技能训练教材建设

传统实验课程的主导思想就是为了对课堂上所授的理论知识加以验证、巩固和加深。多采用验证性实验为主, 采用教师讲解、动画演示和实验录像等方法, 甚至有些实验还局限于理论教学范畴。实验内容陈旧, 与实际生产脱节。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开设的技能训练科目在传统实验课的基础上, 贯彻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主体, 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实验材料的选取、实验方案制定、以及工艺制定等方面以学生为主, 指导教师进行答疑及指导。

在技能训练科目中选取的实验内容中一部分与球墨铸铁生产有关, 并制定了球墨铸铁生产综合实验指导书。选取实验内容有:球铁成分、球铁型砂、芯砂混制及造型工艺, 球墨铸铁的熔制, 球墨铸铁的热处理, 球墨铸铁的金相组织观察, 球墨铸铁的力学性能测试。所涉及的课程有金属学原理、热处理工艺、造型材料、合金熔炼、金属材料学、现代金相、材料物理性能、铸造工艺学等课程, 有些实验内容在课程的专项实验中进行过演示实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新技术的不断涌现, 材料相关企业在实际生产中采用了更多的先进生产技术, 在教材和实验指导书的编制过程中引入最新的生产工艺、设备, 注重有关行业标准的学习及使用, 可使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尽快的进入角色。例如在金相组织观察实验中, 将球化率、球化等级、石墨球大小等级等检测方法的国家标准附录教材中, 实验前让学生预习, 实验中能参照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实验内容让学生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执行, 熟悉企业产品、理化检测流程, 了解企业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另外, 在教材建设中引入实验设计方法、实验数据处理方法等内容,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制定实验方案的能力, 锻炼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三、教学方法

传统实验教学方法基本上是以灌输、模拟、演示、实验录像、验证为主, 在实验中, 学生按照实验老师的要求完成规定的实验内容, 甚至学生不能亲手进行实验操作, 很多实验教学采取小组循环做某个实验的形式, 教师重复指导, 往往容易造成学生形成思维定势, 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设置的技能训练科目, 采用综合实验的形式, 实验内容灵活多变, 力求结合生成实际。实验前, 理论课老师进行专题讲解, 实验课老师精讲实验内容及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并启发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培养学生综合实验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完成每个实验过程, 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独立完成实验报告。例如, 在球铁生产综合实验中, 学生在实验中要完成炉料配制计算、混砂、造型、铁水熔炼、球化孕育处理、浇铸、炉前快速检验、球化等级评定、金相试样制备、热处理工艺制定、力学性能测试等实验内容。并且进行工艺、成分、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联分析, 充分理解金属材料专业理论知识。材料的成分设计和工艺设计 (包括制备工艺和处理工艺) 都与材料的组织和性能密不可分, 通过技能训练科目可以掌握球铁生产过程中材料的制备、加工、处理、组织结构、性能和应用的全过程、全方面的知识和技术。

四、实施过程

传统实验课中以实验课教师为主, 通过实验课老师的讲解及演示完成实验教学内容。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技能训练科目的指导教师采用理论课教师和实验课教师相结合, 教授、学术造诣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和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相结合的形式, 充分发挥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及经验丰富的教授帮带入行较浅的青年教师的教学效果, 以及教学传承作用。传统实验教学一般采用循环分组的形式, 技能训练科目也采用分组的形式, 但采用平行分组的形式, 即每组学生的实验流程一致, 但每组学生的试样材料的成分不同, 处理工艺不同。每组10人, 配备两个指导教师 (理论课教师和实验课教师) , 每组同学的实验内容不同, 并且做到每个学生至少持有一个试样。每组同学的试样组合在一起就能组成一个完整的实验内容。不同组学生的试样组合在一起, 就能组成一个实验体系, 该实验体系能够反映材料成分、工艺、组织和性能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密切关系。能够使学生把理论和实践很好的联系在一起。这样既能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例如, 本实验中要求学生制备出QT400—18、QT500—7、QT800—2等不同牌号的球铁, 根据给定的实验任务, 让学生进行制定实验方案。首先让学生了解不同牌号球铁所要求的基体组织, QT400—18的基体组织为铁素体组织, QT500—7的基体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混合组织, QT800—2的基体组织为珠光体组织, 然后根据要求的基体组织选取合适化学成分和合金元素。另外, 球墨铸铁在生产过程中比较容易产生皮下气孔, 在本实验中选取不同水含量的型砂进行生产试验, 让学生了解生产中型砂检验方法及皮下气孔控制方法。再者, 在球墨铸铁生产中, 球化处理工艺也是一个重要环节, 本实验设计中开设了不同球化处理工艺、不同球化剂加入量及铁水保温时间对效果的影响, 让学生了解炉前快速检测方法。学生学会如何使用三角试片观察球化铁水质量, 并且增加了热力学法检测球化铁水质量, 与现代工业生产技术保持一致。在实验过程中, 学生既训练了专业技能, 又可验证以往所学理论知识;既可以熟悉、了解先进的仪器设备, 又可以通过查阅资料, 进行深入理论研究, 加强了创新意识的培养, 激发了学生对金属材料研究的兴趣。

五、考核方法

实验操作现场考核, 动手实践能力;在操作现场考核中, 着重考察学生制定实验方案的合理性, 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对待实验的认真态度, 同学之间的相互协作能力。实验报告书面评价, 实验报告包括每个学生写一份试验报告及每组学生共写一份综合实验报告;在实验报告书面评价中, 着重考察学生的试验数据处理能力以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问答辩考核, 考核理论联系实际、学习效果。在提问答辩考核环节, 了解学生在技能训练中所学的知识, 提出问题, 启发学生的思考。最后, 对每小组的实验情况进行点评, 指出优点和不足, 利于学生进步。

六、教学效果

在技能训练科目中, 对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和实践, 形成了涵盖材料设计、材料制备、材料处理、组织观察、性能检测的全流程、全方面的学生实践内容, 形成了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基本技能训练模块, 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知识能力, 激发了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与激情。在提问答辩环节, 有的学生说要是这样的实验课早些上, 我们的专业理论课会学得更好;有的学生说, 学校应该多开些这样的课, 这样课使我们的学习更有激情。

七、存在问题及建议

技能训练科目开课时间在第7学期末, 为期为2周。技能训练科目的时间较短, 学生不能充分、深入的进行实验分析, 技能训练任务需要提前布置,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准备。技能训练科目时间短, 任务重, 指导老师和学生经常利用晚上时间进行实验;另外, 实验经费紧张, 有部分实验设备陈旧, 现正拟采用学科建设经费及制定相关政策逐步解决, 保证后续实验教学改革实施。

参考文献

[1]孙小华, 胡宗智, 黄才华, 丰平.金属材料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 2013, (14) .

[2]汪冬梅, 凤仪, 刘家琴.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23 (1) .

上一篇:服装店销售计划600字下一篇:塑料危害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