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教育与化学教学论文

2022-04-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各领域的不断进步,想要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具有核心竞争能力,就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也必须要具有前瞻性的知识、一定的创新能力。这就需要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工作加强重视,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内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思想道德教育与化学教学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思想道德教育与化学教学论文 篇1:

初中化学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实践探索

摘 要: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要充分发挥初中化学教学与“课程思政”理念融合方面的主导作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关键词:立德树人;初中化学教学;课程思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的各环节……“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所谓课程思政,就是在非思政课教学中融入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思想政治教育。初中化学教材中蕴藏着大量的思政教育元素,教师要充分挖掘,达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目标。在初中化学思政教育探索中,作者从教师要充分发挥初中化学教学和“课程思政”理念融合方面的主导作用和充分挖掘初中化学教学中蕴藏的与“课程思政”理念融合的思政元素等方面对落实化学“课程思政”理念进行了探索。

一、教师要充分发挥初中化学教学和“课程思政”理念融合方面的主导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对思政教师提出的要求是“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其实,这些何尝不是对我们各科教师的希望呢?“亲其师,信其道”“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先要有一桶水”。大多数理科教师逻辑思维、理性思维强,感性思维、人文情怀不足,因此,我们化学教师要争做大先生,要多关注国家大事,经常学习,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坚定自己的共产主义理想,增强自己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只有你相信了,才能使学生信服。要不断充实自己,使自己的思想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贴近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才能对他们进行教育,知道他們在想什么。掌握多样的教学手段,写一手好字,要有过硬的口才等都是能将“学科思政”理念与化学教学有效融合的关键。

二、充分挖掘初中化学教学中蕴藏的与“课程思政”理念融合的思政元素

1.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命感和家国情怀

2019年11月12日,中央《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指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要把青少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初中化学教学中,可以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地方很多,教师要充分挖掘,创新形式,增强课堂吸引力和感染力。如讲授“相对原子质量”时,可以介绍张青莲院士的成就;讲到“可燃冰的发现与开发”时,可以向学生介绍我国在南海开采可燃冰创造两项世界纪录、技术领先世界的新闻报道;讲到第八单元“金属”时,要向学生介绍我国的冶铁技术领先于世界几千年,湿法冶金技术也是中国首次使用;讲到“碳酸钠”时,可以将我国制碱工业的发展历程和侯德榜的事迹讲给学生听。这些我国古代和近现代的化学发展史和科学家们的事迹,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祖国科技发展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教师也要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讲清楚,在某些关键领域,我国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使他们认识到科技兴国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的使命担当和家国情怀。

2.发挥化学学科优势,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

当前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无论是产生还是防治,大部分都与化学学科息息相关。如何通过化学的学习,解决、改善环境问题是每位化学教师和学生都应思考和面对的。初中化学教学可以说能够随时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如第二单元的保护空气、第四单元的爱护水资源、第六单元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第七单元燃料使用对环境的影响、第八单元金属资源的保护、第十一单元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第十二单元白色污染等都是非常好的环保教育素材,教师要重视这些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从源头上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环境保护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的意识。另外,化学教材中有多处关于人类要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渗透,如“低碳”生活理念、各种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使用等,教师要以这些内容为载体,使学生明白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生活理念,不仅仅是为当下要做,着眼于未来,我们也理当如此。

3.抓住化学作为自然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和方法的训练,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

我国著名化学家戴安邦指出“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既传授化学知识与技能,又训练科学思维和方法,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要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实验方法的渗透,并贯穿于初中化学教学的始终,使学生清楚科学探究的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查找文献证据、实验探究、结论与解释;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如如何设计对比实验、如何控制变量等。在第九单元学习“溶解度曲线”时,让学生初步接触数据处理方法。日常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渗透,这些学习方法不是简单的学习化学的方法,而是以后无论是学习还是走向社会都要用到的方法,是学生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必备方法。如分类法在教材中多次涉及:元素周期表的介绍时有提到;物质的分类,在第二单元、第四单元都有涉及,最后在第十单元进行汇总。化肥的简易鉴别中,教材中有一个化学分析法的渗透。这些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学习方法,对学生以后的求学生涯和终身学习能够起到有力保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明晰、重视。

4.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生命至上的生活理念

化学实验安全是化学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以此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非常必要、重要。“一氧化碳”的教学时,着重讲一氧化碳中毒及煤气泄漏事故的处理处置;“燃烧和灭火”一节教学中,要着重讲火灾火险的防范与处置;“生活中常见的酸和碱”的教学中,介绍具有腐蚀性化学品取用的正确操作;“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学中,引导学生合理安排膳食结构,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

5.化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渗透

初中化学教材中蕴含着很多哲学素材,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巧妙运用,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和分析问题,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具体来说,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以下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1)唯物论。世界都是物质的,物质由元素组成,物质由客观存在的分子、原子、离子等粒子构成,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必须遵循客观事实等客观规律,这都是很好地进行唯物论渗透的素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以揭露“水变油”的反科学面目。(2)量变引起质变的思想。化学中很多事实都是对“量变能引起质变”这一哲学命题最好的诠释,比如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的不同;浓硫酸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差别;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等。(3)对立统一规律。初中化学中的“对立统一”随处可见: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放热与吸热、溶解与结晶、饱和与不饱和等。(4)科学方法论的培养。如关于化肥和农药施用的利与弊、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利与弊都体现的是一分为二看待问题的方法论。很多化学规律和事实都是由个体到一般的归纳法,比如基本反应类型概念的得出,酸碱盐的通性总结等,教师在讲授这些内容时就要有意识地渗透方法论,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

另外,“课程思政”与初中化学教学融合强调的是在化学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它不同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不能为思政而思政,不能破坏化学的学科体系、知识体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维护化学学科的价值体系,将思政元素巧妙应用到化学课堂教学中,采用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内容,通过学生熟知的社会热点去引导学生思考理想、责任、人生和信念,起到一种润物无声的育人作用。

总之,初中化学教学中不能只局限于传授知识,教师更要做学生人生道路的领路人,做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引领者。化学的“课程思政”体现化学课的育人功能、化学教师的育人责任,提高化学教师育德能力和育德意识必须从我做起。为解决“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做出化学教师应做之举。

参考文献:

[1]张华丽.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可持续发展观教育的探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0.

[2]吳良根.中学化学教学应重视哲学思想的教育[J].教育科学论坛,2011.

作者:杨润升 张亚绒

思想道德教育与化学教学论文 篇2:

化学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与创新意识

摘 要:随着各领域的不断进步,想要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具有核心竞争能力,就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也必须要具有前瞻性的知识、一定的创新能力。这就需要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工作加强重视,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内容。

关键词:化学教育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意识

引言

化学教育的主要目的不仅在于使学生学习、积累并巩固化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增强其基本认知能力,更在于通过化学实验与实践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与创新意识。

1化学教育与创新意识、科学素养的关系

1.1化学教育

化学教育在科学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社会建设、科学普及以及人才培养的重要工作。目前,化学教育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开展。首先是依据自然现象、社会生产开展的公共教育;其次是以化学科学为核心的重要工具,认识自然,同时对社会更深一步了解,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最后是根据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的实际要求,对学生开展预备教育,为后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2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IT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关键要求之一。所谓创新意识,就是改造客观环境与条件的意识或自觉性,是对原有的东西进行改造、更新、改善与发展,并基于此创造出新东西——新的构想、方案、技术、理论等的意识。创新意识是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创新意识培养是素质教育最关键之所在。初中化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在于通过化学实验与实践,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在探索式的学习过程中,成长为具备独立学习能力、拥有创新人格以及基本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

1.3科学素养

在公民素质中,科学素养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素养非常重视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并且对于个人的全面发展以及个性化的培养也非常关注。在开展化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基于了解化学技能、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科学精神,使学生学会通过科学的方法,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安全的处理。

1.4三者关系

在初中的化学教育中,教师要在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的同时,特别注重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理解与掌握,并促使学生基于全面的科学过程、科学方法的认知与理解,培养自身的科学思维、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运用科学方法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这样说,科学素养的培养,是创新意识培养的前提。因此,在初中化学教育中,要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必须将科学素养教育融入化学教育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而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创新意识。而如何实现科学素养与创新意识的提高,则需要在化学教学实践中进行改革,寻找培养科学素养与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

2在化学教学中培养科学素养与创新意识的途径

2.1强化思想道德

思想道德教育是教育的根本,初中化学教学也担负着这一重责大任。因此,在化学教学中,不但不可轻视思想道德教育这一根本,还必须加以强化,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情感、科学态度与科学技术价值观。只有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化学教育之中,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对科学的热爱、端正的科学态度与正确的科技价值观,才能催生出伟大的科学精神,而这高科学素养则依赖于学生所接受的教育。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与实际案例(如典型的环境问题),潜移默化地、有的放矢地进行科学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化学,并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与正确的科技价值观。

2.2更新教学内容

对科学素养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对学生个性化、实践能力以及个体素质等的培养,重视学生科学思维与科学方法的训练。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要更新教学内容,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方面的措施:(1)深化学生的知识结构,重视化学理论的产生、发展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与科学方法的训练,并促使其主动运用科学思维与方法进行之后的学习。在此过程中,务必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选用符合其实际水平的教学内容。(2)促使学生在不断接受、吸收新知识的一系列活动中,实现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此过程中,要突出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引导其主动学习的意识,有效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而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3)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唤醒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努力营造富有科学精神课堂氛围,建立有利于创新意识培养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协助进行相关实验与实践,促使学生在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而有效提高其科学素养与创新意识。

2.3改革教学模式

科学素养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要注重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就须以学生作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唯有学生具备了学习精神,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方法,才能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主动对相关知识进行探索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须先明确培养目标,然后基于学生特征与教学实际,选用合适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同时依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要想循序渐进地实现对学生科学素养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要注意以下两点:(1)突出三个教学环节:基础知识的学习、自主学习及常规训练、动手实验、实践既创新能力训练;(2)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新型教学模式的运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将将这三个环节与新型教学模式有效结合起来,不但能使学生既获得知识,又培养能力,还推动了教学目标的科学化发展。唯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其科学素养与创新意识。

2.4采用先进手段

要积极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加强学生科学素养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化学是一门基于实验,在分子、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组成结构、主要特性以及變化规律的自然科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面对开放活跃的社会与日新月异的技术手段,教师应通过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教学平台或工具,促使学生加强对该学科最新研究、实际应用等方面的了解,以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创新意识。具体而言,可包括以下几种手段:(1)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进行科学探索的环境与机会;(2)采用多媒体、CAI等技术将微观分子、原子进行形象化、立体化演示;(3)组织化学研究小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实验设计能力;(4)利用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等。

结语

总而言之,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浪潮中,生产方式的变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中学生想要具有核心竞争力,就必须要具备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这也是这个时代非常重要的人才选拔条件。因此,需要教师利用改革教学方法,通过完善的、科学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彭柯.初中化学教育中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J].国际公关,2019(05):100.

[2]赵奎,杨洋,朱鸿博.化学创新实验的探索与实践[J].化工管理,2018(14):32-33.

[3]刘房芝,刘狄,龙云飞.浅谈化学学科素养视角下初中化学教材的使用[J].山东化工,2018,47(07):128-129+131.

[4]曲径.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6(15):80.

[5]李建丽.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中国校外教育,2015(01):129.

[6]吴胜芳.略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学周刊,2011(08):150.

作者:邹萍英

思想道德教育与化学教学论文 篇3:

创新中学德育工作的方法

[摘 要]中学思想道德教育的渠道很多,课内课外、校内校外、教学育人、活动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都是中学思想品德教育不可或缺的渠道。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管教管导,只有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才能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有用之人。

[关键词]思想道德;教书育人;培养人才

一、将思想道德教育渗透于课堂教学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活动,学生主要时间在课堂上,这就要求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利用好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使教材的思想性与知识性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使学生潜移默化受到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优势,发挥其在德育中的主导作用。思想品德课的任务和德育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也就是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努力把青少年培养成爱国的、具有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新人。因此,思品教师要放开眼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心理、能力等方面的素质,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和学生思想实际适当选取,灵活运用,有步骤、分阶段地引导中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社会发展观念、民主法制观念、劳动观念、国家观念和培养良好的性格、意志、能力等素质。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

2.利用语文、化学、体育等各科教学,进行全方位德育渗透。不同的学科,必然蕴含不同的德育因素,这就要求各科老师努力挖掘其思想内涵,运用不同的德育方法进行灌输和渗透。如语文课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要着意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因人而异进行情感教学,并相机以教师的情感去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化学教学中有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内容,通过实验可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环保意识、创新精神与艰苦奋斗精神。

二、寓思想道德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1.针对学生生理、心理特点进行教育。中学生喜新好奇,爱动,自尊心强,分析判断是非能力差。针对这些特点,可采取尝试或模拟手段,积极为他们创造实践机会。如针对有些学生乱扔纸屑、果皮、瓜壳,置集体荣誉不顾这一情况,发挥学生会作用,建立卫生监督岗,检查各班卫生情况。“卫生”与“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之间似乎无多大关联,但这项活动就把它们联系起来了。无形中既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又使学生认识到个人行为与集体荣誉是休戚相关的。

2.针对中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教育。当今中学生具有思想活跃、反应敏捷的特点,希望有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开展“创造未来,报效祖国”活动,要求各班组织学生以写作、演讲、办黑板报、开主题班会等多样的形式对未来进行创造性设计,激发他们树立崇高理想,立志成才。

3.针对中学生个性特点进行教育。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在兴趣爱好、能力、习惯上也存在着差异。因此,可分层次组织文艺、书法、体育、绘画、科技等各种兴趣小组,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他们求知的热情,培养良好的性格品质。

三、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

1.设置学生家庭联系卡,建立学生家庭档案。设置学生家庭联系卡,便于随时与学生家长联系;而建立学生家长档案,则可让学校熟悉学生家庭和周围环境,了解家长的自身素质和教育方法。这样就有助于学校有的放矢地帮助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有条件的,应成立家长培训班,提高部分家长的素质。另外,应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反馈信息,加强联系,互通信息,做到家庭、学校教育同步进行。

2.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促成学校、社会对学生的共同教育。

3.组织英模事迹报告会,如孔繁森、邱娥国、徐虎、曾庆香等,用英雄榜样力量教育学生;组织学生听法院、派出所的法制报告,增强法制观念;组织学生深入工厂、农村进行调查;组织学生走上街头,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责任编辑 沁 砚

作者:袁善英

上一篇:经商局年度工作总结报告下一篇:策划部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