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师德修养的重要性和必要(共9篇)
——试论教职工道德建设的有关问题
摘要:教师是优秀、杰出人物的集合体,良好的师德修养对于教师的教学、管理工作一定会起到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我们渴望崇高,我们希冀进步,我们祝愿彬彬有礼、温文尔雅的人生修养会在我们的学生身上开花、结果,真正传承博古通今、光芒四射的华夏文明。鉴于此,加强师德修养应牢牢抓住 “人—师”这一教育主体,在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为造就一支德能双馨的教师队伍创设良好环境。
关键词:师德修养机遇挑战德能双馨情倾未来
教育教学形势发展到今天,整个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正人先正己,育人先育心。”作为优秀、杰出人物的集合体,我们相信,良好的师德修养对于教师的教学、管理工作一定会起到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我们渴望崇高,我们希冀进步,彬彬有礼、温文尔雅的人生修养会在我们的学生身上开花、结果,真正传承博古通今、光芒四射的华夏文明。
一、机遇与挑战并存。
“十二五”开局之年,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关键期,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新时期加强师德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因此,作为“播撒阳光下希望种子”的教育工作,我们培育什么样的人才就决定着我们这个社会的发展方向,机遇与挑战并存给教育的对象、目标、内容、手段、形态又一次带来根本性的转变;
其次,教师的职业特点和角色价值决定了师德建设的重要性。教师的劳动就其本质而言是完善和优化人素质的劳动,教师劳动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通过教师本人的理想信念、人生态度、价值取向、道德品质、治学方法乃至为人处事的态度等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不只体现在思想教育和谆谆的道德教化上,还通过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潜移默化,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
第三,社会对教师的诚信度决定了师德建设的必要性。近年来,我区师德建设在各级部门的领导下,卓有成效。广大教师围绕“创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 1
指引,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无私奉献、勤勤恳恳、勇于探索,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涌现出了一批师德先进个人和集体,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受到社会广泛赞誉。
因此,新时期加强师德建设要从实践“三个代表”思想高度,推动教育改革
与发展,要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塑造良好教师形象,为打造良性发展的诚信、满意教育品牌奠定坚实基础。
二、弘扬精神,精心育人。
通过持续深入地推进师德建设,使广大教师进一步树立远大理想,培养敬业
爱岗、无私奉献,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不断增强教书育人的能力,建设一支品格高尚、知识渊博、勤于育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要积极探索师德建设的工作新机制,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在全社会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弘扬高尚的师德风范。
三、耳濡目染,启迪良知: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教师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思想上牢牢把握“培
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等关键问题,用正确的理论和观点对学生进行教育,切实推进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生命教育、法制教育、科学与人文精神教育等。
2、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研究教育规律和青少年的成长规律。要充分了解、理解学生的需求,切实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行为习惯诸方面全面发展。
3、恪守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教师要树立强烈的职业荣誉感、历史使命感和
社会责任感,真正做到以言传道、以行垂范;要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
为先的思想,全面关心学生成长。要忠于职守,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要严谨治学恰守诚信,增强学术道德感,增强自律意识。
4、具备专业化的育人能力。教师要认真钻研专业知识,苦练教育教学的基本
功,不断增强教书育人的能力。管理人员尤其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法律等方面知识,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坚持原则,德能双馨: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教育系统应牢牢抓住 “人——师”这一教育主体,想方设法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为造就一支德能双馨的教师队伍创设良好环境。积极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树立“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现代教育思想。
2、实事求是原则。师德教育要重实效,要对教师的思想状况和师德表现进行
调研排摸,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扎实地开展师德教育系列活动。
3、标本兼治原则。在师德建设中,不仅善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还要
全盘考虑,做到未雨绸缪,防微杜渐。
4、德能双重原则。以师德建设为先导,教育引导广大教师提高思想政治觉悟
和业务能力,以师德教育推动师能的提高,以强化师能促进师德的加强。
5、激励与约束相结合原则。坚持典型引路方针,培养树立师德典型,大张旗
鼓地表彰、宣传师德典型;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健全评价机制和监督机制,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五、措施得力,前景广阔:
1、抓理论学习,奠定思想基础。良好的师德,必然建筑在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正确的教师职业理想基础上。教师应紧随时代脉搏,转变观念,提高理论科研水平,知法守法,自觉争做社会公德的楷模、职业道德的标兵、家庭美德的榜
样。
2、抓活动载体,加强实践体验。师德教育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示教师才能,教师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体验“德”、感悟“德”、实践 “德”。要积极组织,通过多种形式,引导教师加强对新形势下师德建设的内涵与发展的思考与实践。让优秀的师德之风在校园中蔚然成风,形成个个讲奉献、人人比贡献的良好师德氛围。鼓励教师从学生的思想、学习、身心、生活四大方面进一步关心和爱护学生成长,做好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3、抓制度建设,构建长效机制。师德建设是一个长期工程,要保证常抓不懈、持久深入,必须靠一套有效的制度来保障。----坚持教师准入制度。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队伍,要从源头抓起,把好入口关。要进一步规范教师资格的认定,坚持用严格的政治标准、道德标准和业务标准选拔新教师。----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层层签订 “师德建设责任书”,分解指标,落实责任,形成人人有任务,层层抓落实的责任网络。
六、心系学生情倾未来
综上所述,加强领导,确保师德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是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和紧迫性,把师德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思想、政治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坚持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打造一支优秀教师群体。师德建设更应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融入到校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去,引导、激励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建奇功,立大业,以师德建设的成果促进教育事业的和谐、稳定、有效发展。
关键词:人才竞争,道德,必要性
人才竞争是知识经济的必然产物, 21世纪国家之间的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产品之间的竞争, 实质上都是人才之间的竞争。而在人才竞争中, 道德品质占着尤为重要的地位, 人才必须是德才兼备的人。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 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 也无甚用处。”
一、相关概念解析
什么是人才?很多书籍、文献中对人才的概念有过不少的论述, 传统意义上的人才一般指的是饱读诗书、博学多才的人。进入现代竞争社会, 是否拥有职业道德素质成为衡量人才的一个基本标志。我国著名人才学专家王通讯对人才所下的定义是:“社会上一般将德才兼备的人或有一定专长学问的人叫做人才”。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对人才有了新的认识与界定: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 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 人才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
道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 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以善恶为标准, 通过风俗习惯、社会舆论以及内心信念等特有形式来评价人的行为, 从而调节人与人之间及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使之臻于完善与和谐。在道德领域, 美与丑、善与恶、是与非的界限不能混淆, 倡导什么、抵制什么, 坚持什么、反对什么, 都必须要旗帜鲜明。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人才无小事, 道德无小节”、“人无德不立, 国无德不兴”等等观点, 无一不揭示了道德小到对于一个人、大到对于一个国家都具有非同一般的重要意义。
二、人才竞争中加强道德修养的必要性
当前, 社会上确实出现了老人摔倒无人扶、毒奶粉、黑心棉、地沟油等等诚信缺失、道德失范的现象, 出现了“一切向钱看”等等唯利是图的价值观, 道德在一些人的眼中变得可有可无。这种扭曲的价值观对社会道德体系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损害了社会风气, 也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地解决, 必然会对营造和谐稳定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产生负面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和人才道德观, 使人们普遍树立起道德也是一种竞争力的新型道德价值观,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必要的思想道德保证和人才与智力支持。
(一) 人才的道德和信用是实现人才价值的灵魂与核心
道德作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动规范的总和, 是一个社会安定和谐的理性约束。讲求高尚的道德, 是人才竞争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北宋政治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就曾提出:“才者, 德之资也;德者, 才之师也。”他的“德才”观非常清楚地说明了道德与才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个人的一切成就必须建立在道德的基础之上。一个人最终是否能够把握自己的前途和命运, 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德性。真正的人才, 应该是以德为先, 德才兼备。只有蕴含道德的能力才具有竞争力, 只有能够自觉遵守各种社会道德规范的人, 才能成为真正的人才, 才能找到人生的正确坐标。
在市场经济社会, 人才竞争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 但若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就必须要遵循人才竞争中的道德规范。个人能力必须得到认可才具有社会意义, 而个人能力的认可实际上就是道德问题。一个人如果缺乏最基本的道德素质, 失去了做人的根本, 无论他有多大的能力也无法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可, 其能力也就无法得以实现。比如说化学家利用其掌握的专业知识制造冰毒谋取暴利, 这就触犯了法律 (遵守法律是最基本的道德底线) , 必然为社会所不容, 最终只能是走上自取灭亡之路。注重道德情操、德才兼备, 是当今社会选拔和任用人才的评价标准。社会调查显示, 那些具有优秀人格、社会责任感、坚韧意志力等品质的人是各行业聘用人才的首选。在现实社会中, 没有哪家企业愿意录用虽然有能力但却缺乏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最基本职业道德素质的人成为企业的员工;在实际生活中, 也没有哪个人愿意与那些不守信用、不讲道德的人交往和进行各种经济往来。
(二) 注重道德素养提升, 造就高素质人才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 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原动力。面对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 “思想道德修养”已经成为人才的必修课, 人才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人的道德良知的支撑, 在强化知识技能的同时, 必须要注重自身思想道德的塑造。一个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除了具备较强的知识技能之外, 还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素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社会对人才的道德观念、思想素质和行为作风都有越来越高的要求。新世纪的“道德人”应该是讲诚信的人, 是有社会公德、有职业道德、有家庭美德的人。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 意即一个人如果不讲诚信, 必然难以获得他人的信任, 往往成事不足, 败事有余, 那就不知道他还有什么可取之处了。
人才作为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 应该是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人格健全的人, 更应该是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的人。加强人才的思想道德教育, 正是促使人才正确认识自身的社会价值, 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定位, 强化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 这样才能成为真正对社会有用的高素质人才。
(三) 遵循人才竞争中的道德规范, 为创造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服务
道德是社会和谐的基石。遵循人才竞争中的道德规范, 不仅是为人才把脉引路, 促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更重要地是为和谐社会服务, 为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服务, 为社会发展保驾护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要顺应时代发展, 与时俱进, 紧密结合人才思想实际, 努力优化社会道德环境, 营造出一个有利于个人道德成长的良好氛围, 引导人才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利益有机统一起来, 使每一个人都能够成为有良知的人, 成为得到社会认可的有竞争力的真正人才,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持。
三、结语
人才竞争是市场经济社会的普遍现象, 在人才竞争中, 道德品质占着尤为重要的地位, 人才必须是德才兼备的人。若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必须要加强人才竞争中的道德修养, 提升人才的内在综合素质,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融洽的人际环境。
参考文献
【关键词】师德修养 大学教师 政治观念
走进高校,对于我来讲并不陌生,但是,担任高校教师,对于我来讲,是人生的一个光荣而重要的转折。如何适应新的角色岗位,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严肃命题。
我以为,青年教师要迅速适应新角色,合格完成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师德修养的锻炼和提高是必经之路。据了解,目前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师德修养的整体水平是较高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少数青年教师的从业观念转变得不够,在对待学生工作时会出现缺乏责任感、育人意识淡薄的现象,对学生的教育带来不好的影响;部分青年教师只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上课来,下课走,对学生的思想关心不足,导致教学效果不佳;还有部分青年教师敬业精神缺乏,开拓精神不足,认为读书多年进入高等学校任教,自己就可以彻底放松了,职业素养较为低下,教书育人的观念逐渐淡薄。 因此,对于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来说,对师德修养的锻炼和培养应放在教书育人的第一位。
第一,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这是师德师风的根本。所谓政治观念,就是关心国家和民族命运,拥护改革开放政策,正确把握和认识党的教育方针及办学方向。每一名教师,都要围绕“办人民满意的大学”这个目标思考问题,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四有”新人为宗旨,进一步解放思想,认清21世纪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需要,树立新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和发展观,自觉把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与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联系起来,增强整体观念和大局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第二,苦练内功,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人民教师肩负着培养人和塑造人的神圣使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民族的希望是通过教师托起的。教师不但教人以知识,使人从无知到文明,更重要的是教人以德,使人学会如何做一个高尚的人。教师要完成历史和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就必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学习、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钻研业务、获取新知、苦练内功,随时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第三,做到爱岗敬业,尽职尽责。这是师德师风的核心。有人说教师是春蚕,有人说教师是园丁,有人说教师是蜡烛,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管哪种说法,都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意思,即教师是“太阳下面最崇高的职业”。因为我们从事的是百年树人的事业,“传道、授业、解惑”,是人类文明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阶梯和桥梁。因此,我们的教师必须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意识到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还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很多,要沉得下来,钻得进去,意志坚定,淡泊名利,无愧“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第四,言传身教,为人师表。这是师德师风的具体体现。要培养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要教育学生,首先要关爱学生;要使学生学而不厌,自己就要诲人不倦。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时刻记住自己的角色身份;既要把教学内容放在心上,还要注意自己的形象;要把言谈举止、仪态仪表与内在的教养、涵养和修养联系起来思考,一定要意识到学生是在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小节看大局。老师,在学校要做学生的表率,在社会上要做群众的表率。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修养的锻炼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需要每一位青年教师高度认识、认真对待,只有通过不断地自我改正和提高,才能成长为一名具有良好师德风范、合格完成教书育人目标的高校教师。
【参考文献】
[1]和学新,王文娟.师德修养是师德成长的本质追求[J].思想理论教育,2011(06):7-11.
[摘要] 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在校大学生不仅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练就健康的体魄,更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道德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大学生道德理念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如何增强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阐述了道德的内涵和意义,并通过当代大学生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提出了增强大学生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正文] 高校面对的是经历过“煎熬”,“过五关,斩六将”,“那高三不是人过的日子”的莘莘学子,我们中的许多人载着童年的梦想,进入大学这既令人憧憬又令人感到陌生的象牙塔,盘算着成为“天之骄子”,唯我独尊。而在大部分学生中,学文科的看重文学历史,学理科的注重数理化,学艺术的在乎美学。对于道德的重要性,我们中的许多人不以为然,其实这种观念恰恰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其后果是十分严重的。身为当代大学生,我想我是有权利、义务来谈谈自己的观点的。
一 当前大学生道德修养中存在的不足
1.道德修养滑坡
道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动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社会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是自律的,不具有强制力。不讲道德的行为仅受舆论的谴责。社会不良风气的暂时得势,更容易在可塑性很强的大学生身上得到演绎。传统的道德观是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存在的两千年的儒家思想的道德观,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内圣外王”,注重个人的修养。在对于大学生的要求上,是力求人人皆为尧舜般的圣人。当然,“损己利人”的道德不符合现代人性的基本要求,因而,无论何时都是不可能加以推而广之的。我们不否认这种“圣人”般的人物是存在的,但毕竟是极少数的,我们对那些极少数的英雄人物的讴歌与大力赞美也恰恰说明了这种道德资源的稀缺。只有人人都能做到的道德才有推广的可行性,而损己利人的道德只可提倡决不能当作标准和规范来普及。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教育方面的缺陷,又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出现了“生理早熟,心理晚熟”,在道德层面上已经很脆弱,更不可能如此这般。否则,效果适得其反,他们要么口是心非,要么束之高阁,你提倡你的,我依旧这般我行我素。事实是,过高的道德标准,由于难以实现,只会让大学生置之不理,从而逐步恶化,甚至导致道德的缺失。就道德而言,它是多元的多层次的,也有高低之分和先进落后之别。现实生活中,既有道德高尚的“忘我”之人,即损己利人之人;也有道德一般但遵纪守法的“利己”之人,即不损人而利己之人。若不顾道德的多元化和多层次性,一味用统一的,高标准,高层次的道德规范去苛求不同行为的主体,则只会使道德虚化。因此,我们必须寻求结合点,找准切入口,正确定位,才能做好工作。
就大学生而言,当然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然而事实即经验告诉我们,对于在校大学生,与其将其当作道德完备的“天之骄子”,不如将其当作道德尚不完备的普通人。《大学生行为规范》等有关《规范》的相继出台,对哪些事可为,哪些事不可为,都作了明确的规定。这些都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铺设了一条康壮大道和行动指南。当前,虽然我们把大学生管理纳入了法制化轨道,有些还是面面俱到,但不等于从此就没有了大学生的违法犯罪。但是有法制作为有力的“他律”对于大学生违法的遏制作用也是不争的事实。对此,我们也应当树立起足够的信心。
2.教育内容的缺失,情感教育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
当前学校和家庭教育问题中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倾向,就是过度竞争和过度物质化,从而导致部分学生情感的荒漠化。所谓荒漠化,是指一个人的注意力只集中在知识或技术等某一个狭窄的领域,而忽视了丰富的情感世界,主要表现为情感冷漠,对人缺乏同情关爱之心,为实现个人目标很少考虑后果。这是相当危险的。教育方法的不当
教育既是科学也是艺术。教育方式方法的讲究也体现了教育水平的高低和教育效率。良好的教育方法可以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既不利于教育者传授知识,又不利于大学生自觉地接受教育内容,并将其转化为良好的品德,修养。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十年改革的最大失误是教育,这里我主要讲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使大学生思想品德的结构知,情,意,行诸要素辨证协调发展,从不平衡到比较平衡,还会出现新的不平衡,如此循环反复,以致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具有实践性,社会性,整体性,长期性,集体性,反复性,延续性等等特点。反思我们的教育方法就不难发现:大多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如忽视思想品德的实践而片面的注重课堂的理性教育,脱离现实社会进行思想品德说教,空谈大道理,企图通过一两次讲座就想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实现个性教育而牺牲集体性教育等。将思想道德教育仅停留在喊口号,凑热闹,摆架子,没有真正唱响主旋律,没能做到真抓实干,落到实处,即真正进课堂,宿舍,入心入脑。学校德育缺乏实效性。我国一直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但长期以来,德育在实践中往往过于简单化,缺乏实效性,如在观念上重智育轻德育,以学习成绩的好坏评价学生的优劣;在德育的内容上,一直局限在人才培养的政治素质方面,把德育简单等同于政治教育,使内容过于政治化、抽象化、空洞化,这样就更忽视了对学生进行诚信这一最基础、最简单的道德教育;在德育方式上,重灌输轻启发,忽视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将道德作为纯观念性的东西灌输给学生,脱离了大学生的道德基础和生活实际;在评价方式上,重结果评价轻过程评价。这些使学生无法找到道德理想和现象的结合点,无法产生道德情感的体验和思想的共鸣,也就无法认同、接受。
二 道德修养的途径
随着全球经济化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全面形成,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先进科学技术的崛起,面对知识经济的巨大冲击,青年学生如何准确把握前进的方向,搭准时代的脉搏,怎样才能把自己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有用之才和可靠接班人,除了遵纪守法外,在自身来说就要以社会主义道德观规范自己,从自律的角度管好自己,做一个道德高尚的社会主义大学生。青年大学生要以正确的,积极的,健康的思想来指导自身,以规范的道德体系来约束自己,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道德规范。
1.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加强学习政治理论课,社会科学课,哲学课,军事理论课,通过理论学习,提高相关课程的教育质量,把枯燥的理论联系生动的教学形式,方法,切入实际,从根本上改善教学效果,优化教学环境,通过深入的学习,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祖国的国情,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良好传统,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激发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感,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树立崇高的理想与信念,凡事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思想,懂得人民是历史创造者,人民是最可亲可爱的人,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道德追求,了解社会主义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途,懂得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就中国,才能发展中国的真理,把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作为自己的毕生目标和追求。人生有限,事业无涯,中华民族历来有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积极高尚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得青春得以延续,宝贵的生命得到永生。,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明辨是非,把握人生成才的方向;才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也才能正确对待成才道路上所面临的各种境遇,不断排除成才道路上的障碍,勇往直前。2 落实《学生校园行为规范》,优化校风,班风建设
风气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3],它对于处于这个风气中的群体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等都有着重大的影响。然而,风气也是依托于群体而存在的,它的形成受制于群体之中个体的行为,思想等,风气是学生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具有心理制约作用的行为风尚,是同学的思想作风,行为修养,治学态度,守纪观念以及精神面貌的综合反映和外在表现,营造良好的校风,班风来管理人,从而使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都能体会到来自这种良好风气的影响,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所以良好的风气对于大学生的行为道德规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校园行为规范》的学习,也不能有所懈怠,而要形成长效机制,持之以恒,真正做到思想上重视,措施上落实,制度上保证,效果上体现。我们应该自觉抵制校园不文明,不健康的行为,真正把《学生校园行为规范》落到实处,成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构建和谐校园
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的行为必有其内因和外因,外因透过内因影响其行为,虽然一个人的具体行为是由内因决定的,但内因的形式有赖于外因的长期作用。加之大学生阅历浅,社会经验不足,相对来说外因对他们的作用显得更加突出。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正说明了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很大程度上是受所处的环境形成的。由此可见,人的良好的道德心理也是人在所处的社会环境中积极因素作用以及舆论导向下逐步形成的。一个好的校园环境能使大学生积极向上,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理念和道德品质,反之,也会让人精神颓废,意志消沉,道德沦丧。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积极向上的,吸引力强,形式多样的学术,科技,教育,文艺和娱乐活动,把道德修养和智育,美育,体育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们在活动中规范自己的道德体系。可以依托共青团,学生会,班级,社团等组织充分调动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规范的积极性,主动性。学习优秀党员的优良作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高校应该加强党建建设,加强学生党员的培养工程,真正让学生党员起到先进性的作用,以点带面,带动其他同学共同进步。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的实现,需要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需要广大的人民群众加入这一伟大的事业中,尤其是青年大学生,党的事业需要青年,青年大学生更需要党,青年大学生需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要实现自身的理想和价值也需要一个正确的领路人和领导者,历史选择了共产党,这就是我们应该仰赖的领导者。我们可以通过党建咨询,党章学习小组,团组织生活和政治辅导员的个别谈心等形式的活动的开展,了解党的性质,历史和现状,激发对党的热爱,在政治上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精神,真正提高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未入党的门,先做党的人”。学习优秀共产党的感人事迹,如学习任长霞在她的身上那种一个共产党员坚定贯彻“三个代表”、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天职的人民公仆的典范。人民公安,人民在前,人民公安为人民。活着,她是一面旗帜;逝去,她留下一座丰碑。这座丰碑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进,奋发。充分发挥社会实践这一“第二课堂”的作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社会实践也是规范道德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大学生要走出校园,走出社区,走向社会这个大课堂,走向基层,到工厂,农村去,到工人农民群众中去,参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高校可以和就近企事业单位签署长期社会实践基地项目,提供给学生社会实践的平台,组织一系列的志愿者服务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脚踏实地、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眼光放远、心胸放宽,竭诚服务,甘于奉献,为个人的成长进步、为将来的建功立业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实践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奉献自己的爱心,增加自己的社会经验与阅历,进一步提高自身觉悟意识与能力,开拓自己的视野,自觉抵制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违规行为,在实践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规范,自我完善。
大学生道德修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深入加以研究,道德修养教育的生命力在于不断适应新的形势,不断吸收新的经验,不断充实新的研究成果,只要我们坚持这样做,大学生道德修养这一系统工程必将取得长足的成效.目前,我国社会正在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正在强烈地冲击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旧有模式,也使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的新特点
1、要求在物质利益与思想理论相结合的层面说明问题。大学生更加追求物质利益分配中的公平。只有在公平地处理物质利益的前提下,才能对大学生产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虽然社会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而大学生的要求是:只有到了公平,才可能调动积极性,产生效率。
2、要求面对现实,又不要放弃主旋律。大学生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是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表现。对于复杂的现实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敢于面对并及时反映,不能回避,这才能取得大学生的信任。同时,大学生从自身的根本利益出发,并不要求以极端的态度对待现实,反对从现实中引申出资产自由化的倾向。只有在面对现实的基础上,坚持主旋律的立场,才能受到欢迎。
3、对于解决思想理论热点和难点问题具有浓厚的兴趣。社会急剧变革,在大学生的思想上很容易积累起大量的热点、难点问题。这些问题就是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焦点,解决这样的问题,就能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当然,热点问题,往往是上面没有表态,下面争议较大的“敏感”问题,确实不容易解决。正因为这样,才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发扬冲劲,敢于碰硬。如果见到热点绕着走,打官腔搪塞大学生,装聋作哑,哼哼哈哈,就会使大学生极端失望。
4、大学生普遍具有程度不同的逆反心理。由于理论与实际的脱节现象,养育了大学生的逆反心理。这种思维方式实际上是简单的直线平面式的思维路线遇到现实障碍后的回返运动。逆反心理主要针对着三个方面的对象:架子很大的领导干部,以空洞说教为特点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刮风、起哄式的舆论工具和导向。
5、习惯于独立地进行比较和判断。这是当代大学生进行理性思维追求的新特点。在“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讨论的影响下,大学生的怀疑的范围和重新检验问题的积极性大为增加。社会的个体对于前人的实践和结论,不是直接接受,而是习惯自己经过亲身重复的实践认识过程。他们习惯在事实面前接受真理;或在事实面前说清问题。一切都要经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才能接受。因此,非理性的“煽情派”受到冷落。但这种一切经过自己亲身体验和比较的理性追求也延长和重复了认识的过程,具有片面性:善于横向比较,不善于纵向比较,缺少历史的视野;善于微观比较,不善于宏观比较,缺少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善于局部比较,不善于全局性的比较,不能作出全面的结论。这些都是需要引导的。
6、渴望及时、多样的思想交流。由于社会变化急剧,大学生的思想十分活跃,思想问题也大量出现。生活节奏的加快,自身发展的利益,都使得大学生对思想交流的及时性和多渠道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这需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媒体、政府机构等各个方面都要适应这一特点,作出变通和改进。
二、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缺失的原因
(一)从道德认识的角度看
1、理想追求淡化。知识经济条件下,社会对大学生寄予厚望,而一些大学生的文明素质却令人担忧。一些学生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为核心,强调个人体立,社会集体次之;在物质和精神关系上,过分关注眼前的机会和发展,忽视远大理想和目标,不少人把实现较高经济收入和安稳生活放在人生追求的首位,重实惠、求实用,从而淡化社会责任感,甚至陷入极端个人主义的泥坑;在索取与奉献关系上,则一味地强调索取,认为个人贡献应与社会索取相等价。还有部分学生在价值观取向上过于急功近利,敬业意识薄弱,理想追求淡化。
2、对思想道德知识的了解不足。古人云:“有才无德,其行不远。”这是因为任何一个人的成才方向和目标,总是和社会性的需要,时代的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脱离了历史前进的方向和为人类造福,为社会作贡献的思想,人的才智就会受到抑制。当代大学生如果缺乏报效社会主义祖国之心,没有为实现四代宏伟目标而奋斗的大志,即使只为个人“名利”在某一时期对人的才智发展有某种刺激作用,那也毕竟是不长久,不稳固的。这样的人只会被社会所淘汰。道德修养是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人们思想和行为中的表现,具有社会思想指导性,表现在个人身上某些稳定的特点和倾向。它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从道德情感的角度看
1、思想道德的教育和学校管理制度不完善。长期以来,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说理,轻管理;重形式,轻内容的弊端,而过高要求,缺乏可操作性的道德教育体系。由于较少把大学生健全人格和道德选择能力同具体规范协调起来,不少学生受同乡会,好友感情的驱使,无视学校纪律,参与打架,搞同乡会,甚至代人考试。校园中大学生重人情,轻法度的现象也从另一方面加剧了道德文明的偏离。
2、师资队伍建设不足。老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感化学生。作为成人教育学院这一特殊的学院,招收的学生有他的特殊性。所以对教师队伍的要求就更严格,作为教师自己都忽视修养,又怎样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呢?忽视思想道德教育,台上教师上课时而有些学生却在下面讲话,看小说,吃零食等不文明行为是对教师的劳动成果不尊重的行为,应该受到严厉的谴责。但学生毕竟是受教育者,如果教师不说或懒说,这是对教育的不负责任,教师不但承担着教学任务的职责,而且也承担着育人的义务。
(三)从道德行为的角度看
1、生活追求新潮,安逸享乐。这主要是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①金钱至上。惟利是图,金钱至上,功利主义等腐朽丑恶的现象沉渣泛起,并很快成为一些人衡量价值的标准,而社会又未能适时确立更完善的价值标准,导致部分大学生过于关注自身生存状况和发展条件而削弱了崇高精神的追求。大学生注重实惠的目标和追求,无不体现了对崇高精神的追求。②党风,社会风气不正。党风,社会风气不正,少数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崇尚奢靡等腐败之风也极易造成大学生对社会消费产生不平衡心理,荣辱观发生倒置性变化。
2、家庭教育欠缺和过分溺爱。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也是基础文明教育的起点,要教育子女成为一名有高尚道德的人,就必须从家庭教育开始。然而现实表明,家庭的基础文明教育是不容乐观的,一方面由于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文化教育的普及面还不够,家长文化程度偏低,决定了学生接受家庭基础文明教育是低层次的,不全面的。另一方面,七十年代后期出生的独生子女已开始进入大学,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往往受到过分溺爱,孩子需要什么就给什么,大多数父母忽视了对孩子们思想道德教育,一部分孩子自私,狭隘,惟我独尊的习惯。另外,在当前形式下,许多学生对日趋多元的道德标准有时尚不能加以正确选择,面对社会上存在的种种不道德,不文明的现象,不能自觉地去身体力行那些良好的道德规范,有的大学生在道德文明方面甚至知行脱节。因此提高大学生文明水准,重视大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大学生道德已势在必行。
(四)从道德意志的角度看
1、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我们不能否认大学校园是一块“净土”。但可是在大学生群体中,这些不文明,不道德甚至违纪违法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例如买饭“加塞”;资金短缺时不择手段去偷、抢,就没想到靠自己的双手去做兼职等等。许多事情刚发生时都很小,但如果都“恶小而为之”,不加注意,不加约束,不自醒而改正,都容易变成“问题”,日后走上社会,就可能沿袭成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2、学习上的问题。“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在大学校园里,平时学生们只知吃、喝、玩、乐,三点一式的生活方式,教室、宿舍、饭堂,教室里除了上课有人在以外,其它的时间人影都没,到了考试时,天天在背,甚至“开夜车”到两三点钟,这种方式还可值得体谅点;有些就不可原谅了,就是考试作弊,考试作弊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作弊形式也由过去的夹带,传答案等“秘密行动”发展到公开抄袭,集体作弊等等,带手机,发短信,买答案,甚至找人替考。这些都以屡见不鲜了。
3、人际关系的处理。80年代出生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被宠爱娇惯坏了,从小在“惟我独尊”的环境里长大,“人人为我”视其为理所当然,至于“我为人人”既不去想,也不愿去做。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恶化僵硬,同学之间优点一点点磨察是很正常的事,但他们就小事化大,偏要无理取闹,这样他们才心甘情愿。这种都是他们在小的时候就被宠坏了的后果。正确地处理好人际关系是作为一名学生的重要任务,要学会学习必先学会做人。
三、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主要途径
(一)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
1、坚持用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哲学、教育、史学、经济、文学、艺术、宗教、科技为主要内容的中华民族所创造和精神成果的总和,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则是一个跨越人类生存时空的概念,具有超越历史阶段的绵延特性。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裁体和体现,是中华民族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它以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深刻的蕴涵,高远的意境,恢弘的气概,凝聚着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体现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伟大的精神风貌和气质,如“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等等。坚持用这种民族的传统精神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增强其民族的自尊,自信,自强精神,从而锻炼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需要的新型民族精神。
2、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大学时期是人生道德修养意识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对大学生一生影响很大。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做一个知荣辱、讲道德的人,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二)激发大学生的道德情感
1、加强公德教育,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多数青年学生在观念上都能够认同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产,讲究公共卫生,尊重他人,处理好与他人的人际关系等公德意识的重要意义。然而在上述公德意识行为的体现上,大学生公德意识水平却表现偏低,在大学生的校园里,我们经常看到许多不文明现象的存在。大庭广众之下,勾肩搭背,搂搂抱抱,乱扔果皮纸屑,随地吐痰等。虽然这些不文明行为仅是一部分人所为,但是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2、思想信念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要从综合国力的高度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不断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意大利诗人但丁有句话言:“一个知识不会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健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中国历史上也强调做君子,古语曰:“德胜才是君子,才胜德是小人,德才兼有才是圣人。”由此看来,不论古今还是中外都对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有较高的要求和明确的培养目标。作为新时代的大学,培养的人才必须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
3、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科学的理想信念,正是当代大学生乘风破浪,搏击沧海的灯塔和动力之源,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功就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可以引导大学生做什么样的人,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大学生追求远大理想,是自身成长成材的现实需要,是国家和人民的殷切希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要求。
(三)磨炼意志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人只有在亲自从事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才能不断深化对事物的认识和把握,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才干,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的自我修养,不是脱离群众,脱离实践的“坐而轮道”和“闭门思过”,而是在社会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坚持真、善、美,抵制假、丑、恶,大学生在加强自我修养的过程中,一定要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相联系,同具体的行为实践相联系,走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这样才能迫切感到严格解剖自己的必要性,认识到个人的思想道德同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实践需要不相适应的地方,从而促使自己进行积极的思想斗争,克服各种不正确思想的消极影响,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情操。
2、发挥社会实践作用。社会实践是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大课堂,教师应结合教育教学内容,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如开展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活动,公益活动,暑期“三下乡”活动等,促使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他们在实践中感悟,真正把社会的道德要求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实现知行统一。
形成高尚的人格,有一颗进取的心。要热爱学生,对学生有博爱之心,要以诚相待,要宽容和有强烈的责任感。
注重自身的学习,把骨干教师作为自己思想和行为的榜样,在思想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较高道德修养的人民教师。
恪守教师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使自己形成敬业爱生、明礼诚信、勤学乐教、廉洁奉献的师德风尚。规范和提高自己的道德观念,学习优秀教育家的优秀品质,规范和提高自己的道德观念,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知识,参加各种培训及研讨活动,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提升业务水平;勇于创新,能够灵活自如地处理教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力争优秀率和平均分稳步提高。
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多读书、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紧跟教育发展的新形势,用先进的思想和理念武装自己,做思想型教师,积极学习关于自己专业的教学理论知识,并能运用在自己的教学中,及时进行反思和重构。
自觉学习,紧跟课改新理念,认真备好每一堂品社课,积极参与学校的课题研究,开展品社备课组教研活动。
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知识,参加各种培训及研讨活动,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提升业务水平;勇于创新,能够灵活自如地处理教材,力争优秀率和平均分稳步提高。
第一年(2007.3——2008.2):
建立自觉学习的意识,在思想上重视起来,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类教学活动。只要有机会,就不轻易放弃,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二年(2008.2——2009.2):
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反思。认真展开好每次的备课组活动,充分发挥备课组力量。第三年(2009.2¬——2010.2):
真正体现备课组的实效,自己的教学水平能有所提高,并能从他人身上学会、积累一些品社学科教学经验。
1、认真学习领会新课标,掌握自己所教学科的学科特点,教的最优化要落实到学的最优化,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继续探索生活化、情境化的创设方法,掌握生活化、情境化的课堂风格。
3、使自己具备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多看书,多参加学校举行的各种活动,多出去学习。
1、认真钻研新教材,研究教法,体会新课程的性质、价值、理念,提高自己的执教能力。
2、继续探索生活化、情境化的创设方法,掌握生活化、情境化的课堂风格。
3、狠抓教学质量,加强提优补差工作,切实提高学生成绩。
我将积极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各个侧面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因素。我将积极学习,翻阅有关资料,对教育理论、目标教学、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进行再认识,提高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的能力。积极实行目标教学,根据教材和学情确定每节课的重难点。平时备好课,上好课,向45分钟要质量。坚持周前备课,努力做到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具,备教法学法。从知识能力两方面精心设计教案,并积极地使用各种电教器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坚决杜绝课堂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五大连池市和平镇中心学校 卢桂芬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德修养是教师素养的核心所在,因而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是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之所在,是学习贯彻落实新《规范》,推进以德治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年以来,我们在市教育局和进修校的领导下,结合本校实际,稳步推进师德建设工作,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大力强化师德建设,着力提高教师素质和育人水平,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一、提高认识、明确内涵,奠定师德建设基石
一所学校可以没有优越的办学条件,也可以没有良好的办学环境,甚至可以没有优秀的学苗。但是唯独不能没有一批德能双馨的教师。优秀的教师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化被动为主动,化平凡为卓越。前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曾经说过:“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大家都知道清华北大,可是很少有人知道,抗战期间清华、北大、南开等几所大学为躲避战乱迁往大西南联合办学,史称“西南联大”。有资料记载当时学校教室、办公室为土墙铁皮屋顶结构,学生宿舍为土墙茅草屋顶结构,办学条件非但不能和当下的中国末流大学相比,而且连现在的一所县城中学都不如,但是学校教师阵容的豪华却令人瞠目结舌,他们个个可称得上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我们能略知一二的就有朱光潜、闻一多、钱钟书、吴晗、费孝通、沈从文、华罗庚、周培源、陈省身等,还有许多我们不太熟悉的学界精英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在此不一一列举。这些老师既有广搏精深的学识修养,更有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有了他们,西南联大在艰苦的八年抗战里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办学成绩:培养了7位两弹元勋,171位两院院士,更值得骄傲的是,培养了杨振宁、李正道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西南联大的办学经验告诉我们学校的办学条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好的教师,教师是学校发展最可依靠的力量,教育工作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最重要的体现就是以教师为本,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衡水中学的发展壮大也不仅仅是依靠教学条件的改善,表面上看是依靠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这与其说是一种开放意识,不如说是一种睿智的态度、一种坦荡的胸怀。更深层次说,靠的是一只师德高尚、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所以师德建设和业务提高就成为教师培训工作的两翼。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校一直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来对待,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领导组织和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师德师风建设常效机制,做到常规教育活动与重点教育活动有机整合,全面教育活动与个别教育活动有机整合,典型教育活动与群体教育活动有机整合,从而把师德教育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层面,扎实有效地开展特色鲜明、层次清晰、环环相扣的师德教育活动,提高了全体教职员工的思想修养,建立了一支思想过硬、素质全面、技能超前的教师队伍,为学校的快速发展构建了一支生力军。
二、明晰策略、全力推进,夯实师德建设基础
我们在抓师德建设这项工作时,基本策略就是使教育由外化到内化,由他律到自律。师德建设工作与其他工作一样必然要通过制度规范,检查督促,考核评估等一些外在手段加以约束,这是做好师德工作的基本保证。但是,这项工作要想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必须使外在约束转向内在自律,将制度规范内化为教师的价值观念,并进而外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这是我们抓师德教育的最理想效果。正像一位校长所讲的那样,制度管理能管出规范、管出秩序,但管不出质量、管不出效率,管不出教师持久的工作热情,管不出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鉴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抓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时,在严格制度管理的同时,重点抓好教师思想认识的转变和提高。待遇上倾斜教师,生活上关心教师,工作上支持教师,事业上发展教师。并且通过举办师德论坛、模范教师报告会、教师读书交流会,开展教育反思、案例剖析活动,参加各级培训,举行家校联谊会等活动丰富师德教育的内容。
在师德教育活动中,一是抓好常规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每周一次的政治学习时间,向全体教师开展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鼓励教师树立正确的从教观念,甘于工作在三尺讲台,在工作中比奉献、比正气、比团结、比业绩、比和谐,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世范”。在常规教育活动中有效融入《公民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教育内容,使教师能够时时刻刻明师德、方方面面正言行,在学校和社会上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二是开展典型引导,比学赶帮活动,每学期我们都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先进教师事迹,观看优秀教师事迹报告会和师德论坛活动,在看中明差距、在学中知得失,营造师德教育的良好氛围,同时树立身边典型,定期开展校内优秀教师事迹报告、优秀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使教师深刻地感受到典型就在身边、事迹就在眼前。三是开展现代教育理念教育活动。结合本校教师实际,充分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观看著名教育家周弘的《赏识教育》、魏书生的《教育思想》系列讲座、于丹的《论语心得》全集等,使教师深刻地思考作为一名教师究竟意味着什么,教育工作是如何牵挂着千家万户的喜怒哀乐、幸福和痛苦的,教师如何决定一个孩子的命运的,教师背负着一个家庭怎样的重托。让教师走进孩子的心灵,倾听父母的心声,感受社会的期盼,教师就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责任,多了一份压力。我们就是这样降低师德教育的中心,回归师德教育的本原,让教师真真正正的树立起教育的神圣感、荣誉感、使命感。热爱学生、热爱学校、热爱工作、热爱事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不但成为教师的思想意识,更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动。
三、搭建平台、构建载体,把握师德建设关键
师德建设需要载体和平台,例如:先进事迹报告会、先进人物表彰会,师德论坛、演讲,师德建设成果展示,教师成长案例研究等等,开展师德报告会是我校开展师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参加先进事迹报告的教师有基层学校的校长主任、有战斗在一线的教师,他们的先进事迹既是我校开展师德教育取得的成果,也是全校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集中体现,他们的事迹虽不惊人,但是很感人;虽不宏大,但很伟大。报告人展示交流师德教育的经验和做法,教师可以学习借鉴、对照反思、改进工作,尤其是作报告的同志都是我们基层学校的管理人员及班主任教师,他们是我校众多优秀教师的代表,他们就工作在我们身边,成长在我们身边,他们的事迹听起来更亲切,学起来更容易,他们的事迹,我们耳濡目染,感同身受,更容易引起教师的共鸣,收到更好的宣传教育效果,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搞这样一个报告会的初衷所在。降重心,抓实事,促行动,让报告会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师德双馨的教师是学校中最重要、最宝贵的条件性课程资源。在影响办学水平的众多条件因素中,人的因素是具有决定性的,这其中既有生源质量、管理者水平,更有教师队伍整体的素质。我们常常会看到:学校没变,学生没变,教材也没变,不过是换了一位教师,教育教学就可能有天壤之别。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智慧、人格魅力、价格趋向、人生态度、与学生的关系等诸多方面的素养,潜移默化且深刻地影响着课程的实施和学生的发展。孩子往往因为 喜欢一位教师而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教师令学生喜欢的原因多种多样:知识渊博,教学艺术高超,善于体察和沟通,为人公道正派,有亲和力,多才多艺,甚至漂亮、潇洒、时尚、有个性,都可能成为学生喜欢教师的理由。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身上那些令学生倾慕的因素会通过教育教学活动润物无声地在学生的身上体现和延续。同理教师如果素质不高,也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一生。由此可见,在教育实践中,高尚的师德,良好的教师素养是一种重要的素材性课程资源。有人说:“好的师生关系,就是好的教学质量。”准确地说应该是:在教师学高身正的前提下,好的师生关系,就是好的教育质量。
一、加强自身修养的重要性
良好的政治修养是基础。思想政治工作者代表着政策和党的形象, 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在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 积极宣传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一名思想政治工作者既能够调本部门力量, 发挥所有人员的积极性, 形成一股凝聚力, 又能够协调组织其他部门的力量, 共同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运用群众智慧共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其次要具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 能写出文理通顺、生动鲜明的文章, 胜任起草各类公文的工作能力, 适应各个环节的需要, 再次要具有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 能成功地组织各种活动。
2013年, 我有幸跟随“北京运输服务您”宣讲团走进北京市各大社区、养老院、企事业单位开展了“绿色出行”及“十八大精神”的宣讲活动。我十分注重知识的学习, 充分利用业余休息时间, 坚持阅读各类报刊杂志, 学习领会和及时掌握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精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等论述, 注重政治理论水平的提高。被吸收为北京市宣讲团的成员后, 在宣讲团其他成员和老师的帮助下, 我认识到, 宣讲要想让大家爱听、想听、管用, 就应该用老百姓的语言讲老百姓关心的问题, 才能将党的理论和政策真正送到老百姓的心坎上。为此, 我积极向老同志取经, 与他们一起收集、熟读各项便民政策, 将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分门别类;为了克服说教式的宣讲模式, 不厌其烦的修改讲稿, 将贴近百姓的政策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居民们讲解, 让枯燥的理论宣讲变成了解党的好政策的好课堂。
政工干部要努力加强品德和情操修养, 通过良好的自身形象和模范表率作用赢得职工的信赖和尊重。在政工工作中, 充分发挥团队的精神, 在党工作中加强学习, 严以律己, 为使企业的宣传工作在企业发展和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实现内聚人心、外树形象的目的, 积极发动员工, 依靠员工, 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成效, 将宣传教育活动作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 努力丰富感恩教育的形式和载体, 引导员工自我教育, 充分理解并真正做到珍惜岗位, 珍惜机会, 立足本职为企业发展多做贡献, 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应有作用。
能力修养还集中体现在组织领导、团结协作、社会活动、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方面, 它是政工干部开展日常工作的基本能力。在日常工作中, 我积极参与集团刊物和企业刊物的组稿编辑, 全年完成企业刊物42期。在集团党委组织的以“歌声唱响60年”主题活动中, 组织我公司上报征文8篇。本人获得集团征文比赛一等奖、集团演讲比赛一等奖并在集团歌声唱响六十周年活动中担任汽贸公司合唱队指挥, 带领汽贸合唱队一举摘得比赛桂冠, 为企业作出了积极贡献。汽贸公司在集团主题活动中的优异表现, 受到集团党委充分肯定。作为一名政工工作者, 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使政工工作在企业发展发挥一定的作用, 实现内聚人心、外树形象的目的。
二、提高自身修养的途径与方法
古人云:“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这便是自身形象的重要性。政工干部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坦坦荡荡做人, 老老实实做事, 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 增强工作的感染力、说服力。作为政工干部, 要不断坚定理想信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要不断更新观念。要积极适应日趋开放的大环境和新形势, 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拓展思维, 开阔视野, 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应变能力, 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要时刻保持勤政廉政的作风。
1. 夯实理论功底是政工干部修养的基础
一要端正学习态度。在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中, 以科学理论武装人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切实增强学好理论的使命感、责任感, 把提高理论素养作为修养的大事抓紧抓好。二要拓展学习范围。要把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学习党史和中国社会发展史结合起来。要着眼于企业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在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 努力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提高自己。
2. 创新方式方法是政工干部修养的关键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是政工干部修养的关键。一要做好“两个结合”工作。一方面, 要将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宣传同企业经营管理相结合, 通过探求国家政策的变化对现实生活和工作的影响, 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针对性;另一方面, 要将解决职工思想认识问题同解决职工实际问题相结合,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人性化。二要体现以人为本原则。三要深入群众。在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 积极组织开展职工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活动, 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成效。将宣传教育活动作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 丰富政工工作的形式和载体, 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开展员工思想教育, 树形象鼓士气, 营造和谐向上宽松的企业氛围, 使爱岗敬业成为广大员工的自觉行动, 并在经营管理、服务提升中得到充分体现。
3. 增进沟通、拉近距离
作为企业内部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者, 政工师应进一步加强与其他职能部门、岗位员工的沟通交流, 不仅需要关心企业的全体职工, 同时还应关怀员工的家庭, 帮助员工解决工作上、生活中、学习时的困难, 通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让职工真切的感受到企业以及党组织的温暖、关怀, 使其更加主动、积极的投入到本职工作中, 提高企业的凝聚力。
关键词:戏曲演员;专业技能:艺术修养
中图分类号:C93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29—0077—02
表演艺术是以演员自身来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是人演人的创作活动,不要以为演员具有人类的一切情感内容,就能表现出“人物”的情感活动,而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训练与文化艺术修养。
1专业技能训练
1.1形体训练
对于演员来说,形体是最基本的创作材料。形体训练,即对演员进行科学、规范的形体基本功训练,对演员原有的未经训练的自然形态进行改变,使其端正、舒展、灵活自如、得心应手,具有演员所需要的可塑性。扎扎实实地打好身体的基本功,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说的:“把粗糙的身体变得细腻些。”戏曲演员要完成基本功训练。主要是训练腰功、腿功、身段、台步、软硬毯子功、跳转等。戏曲演员必须经过长期严格的基本功和技术训练,积累大量的程式手段,具备扎实的“功底”才能胜任本职工作。因为戏曲表演特征对演员来说,①有严格的行当区分(例如:生、旦、净、末、丑)和程式化,一般不跨行当表演;②戏曲表演给予观众的视觉感受是通过演员在舞台上的“四功”(唱、念、做、打)、“五法”(手、眼、身、法、步)来完成的,它比现实生活的自然形态和影视、话剧等艺术形式更夸张,具有很强的象征写意性;③戏曲表演受外部音响伴奏的节拍与弦律的约束,具有一定的规定性。演员是在规定情境中,运用自己形体的多种变化去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
1.2程式技巧训练
程式是戏曲反映生活的最基本的表现手法;程式是生活的模仿,又是生活的概括、夸张、装饰甚至变形;程式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程式化表演是中国戏曲的主要特征之一,如表现人物的喜、怒、哀、乐等情感活动,有水袖、甩发、翎子、帽翅、髯口、指法等程式技巧,表现一定规定情境的有:“趟马”、“走边”等;表示两军交锋的有:“小快枪”、“三十二刀”、“打群档”等。演员只有经过长期的形体程式技巧训练,形体动作才能完全适应戏曲舞台的需要。才能使体验得到准确、生动、鲜明的体现。试想一个演员上了台一没腰功,二没腿功,台步走不了,靴子不听使唤,甩发缠在一起,还怎么演戏,满肚子的理论和角色体验也将化为乌有。
过去一些著名戏曲演员,虽然他们没有高深的理论,但是他们通过长期技术训练和舞台经验,掌握了舞台表演程式技术的规律,加上自己对生活的观察、理解、感悟,因而他们在台上的一举一动、一顾一盼,总是那么协调,达到了得心应手,运用自如的境地,他们在戏曲舞台上创造的任务格外丰满,光彩夺目。
1.3戏曲音乐、唱腔、念白的训练
演员对戏曲音乐(文武场)、唱腔板式及转换、道白等都必须认真去学习掌握,音乐、唱腔、念白在戏曲表演中具有很重要的位置。戏曲一般讲是离不开锣鼓、离不开音乐的。锣鼓和音乐是每出戏都不可缺少的。音乐包括打击乐在戏曲中的作用有4个方面,即:①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感;②介绍时间;③介绍地点;④烘托气氛。总起来说,就是介绍规定情境和帮助刻画人物,传达人物内在情感的外部节奏。所以学习研究音乐、锣鼓、唱段极式等是演员的必修课。一出戏的气氛节奏是跟人物的情感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演员只有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内在节奏,全剧外部节奏才能找准。音乐是整个精神活动的一部分,是随着内心节奏和外部节奏而进行的。演员把人物的内部节奏、内心情感找准了,音乐才能找准确,以人物的情感、节奏来决定音乐,并运用音乐使人物的情感节奏更鲜明、更生动。演员掌握了锣鼓音乐知识,对所扮角色的情感、情境找准了,才能懂得该打什么锣鼓点,用什么唱腔,安什么过门,用什么手势、姿态、身段、舞蹈。才能准确地把握表演的节奏、速度、力度等,知道怎么适应锣鼓、怎么适应音乐、怎么适应舞台条件、怎么调度更能表达人物的情感等,使所扮演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唱腔、念白是戏曲演员的必修课,唱念是戏曲表演中极其重要的手段,在戏曲中唱念深刻体现着人物及故事情节的变化,演唱要将情、腔、字密切结合起来,以声传情、以情动人,感染观众。演员就必须学习咬字吐字、气息控制、行腔韵味、念白等,必须在技术技巧上刻苦学习,才能完成对所扮演人物完善、真是、深刻的体现,使观众听其声知其意,达到真正的艺术表演效果。
2文化艺术修养
2.1文化修养
文化修养是戏曲表演的基础,演员在苦练基本功的同时,应当重视文化课的学习,不断提高文化素质。演员只有对文化知识不断学习和钻研,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文艺作品的内涵,并将所学知识逐渐转化为表演的艺术,渗透到创造的艺术形象之中,对自己塑造的艺术形象的品位产生作用。在舞台上,不仅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演员要逐步学会把自己学过的专业知识和艺术实践,总结上升为理论来指导和提高自己的表演艺术能力,这也需要广泛的文化知识,诸如哲学、历史、文学、音乐、美术以及一切与所学专业有关的知识作基础。
2.2思想品格和生活修养
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江泽民语)有人曾说,教师的生命在学生的身上得到延伸。这个论断太精辟了。教师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学校无小事,事事有教育;教师无小节,事事做楷模。”因而,教师的言行,应该是精雕细刻、经得起研磨推敲的;教师的形象,必须是近乎完美的,或者说是追求完美的。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要示教师做到“政治坚定、思想过硬、知识渊博、品格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然而,我们的某些教师,却抱怨什么“师德要求”“教师行为规范”束缚了他们的身心发展,限制了他们的许多自由。殊不知,教师不仅是“人”,而且还是“人师”!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教师师德滑坡,职业怠倦现象已十分明显:工作积极性下降、潜力没有充分发挥、消极被动地应付工作。可想而知,这样的教师“应付”出来的学生又会是什么样的。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乌申斯基也说过,任何章程和任何人为的管理机构,无论他们的设想多么精巧,都不能代替人格在教育中的作用,只有人格能够对发展和形成人格起作用。注重师德教育已成为当前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头等大事。江泽民主席在新千年发表的《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也再次强调了教师要“为人师表”、要“育好人”。
师德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一个不断发展提高的过程,而“内化”即为其中关键的一个步骤。内化过程就是心理内部矛盾运动过程,就是排除心理障碍,把外在要求转化为自身的、内在的需要。要完成这一过程,本人认为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一、认真学习理论,深化认识
我们都知道,人的行为受其思想制约,提高认识是内化过程的基础。
1、认识师德的示范作用。教师所雕塑的不是物而是活生生的人,陶行知先生阐述真正的教育要“以人教人”,让学生耳濡教师的“理”,目染教师的“德”,以师为模范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2、认识师德的标准。教师的道德标准是社会向教师提出的行为准则,是调整教师与学生、家生、同事、领导等人际关系的准绳,是一定社会或者阶级对教师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关系的基本要求和概括。要明确这一标准,就应认真学习与教育相关的各种法律条文及规则要求。
二、积极付诸实践,锻炼意志
一个人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加深圳特区认识和感情,坚定意志和行为,以行促知,以行激情,以行练志,达到知行统一,言行一致。所以,职业道德意志力是内化的重要保证,而要锻炼意志,只有在实践中积极克服不良习惯的惰性心理障碍、心情不佳的情绪心理障碍、不求上进的个性心理障碍,自觉抵制各种不正确的思想和错误的道德行为。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师德修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推荐阅读:
思想汇报:加强个人修养10-20
党课思想汇报:加强党性修养,积极追求入党07-27
加强党性修养争做师德楷模10-23
加强师德修养心得体会11-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12-03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点11-01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题目10-0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_在线作业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