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异步教学法管理论文

2022-04-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差异化教学进行有效实施,有助于学生对自身存在的优势和劣势充分认识,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下面本文就对小学语文差异化教学策略进行探讨。关键词:同中有异异中求同小学语文差异化教学差异化教学是一种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异步教学法管理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语文异步教学法管理论文 篇1:

教育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科学合理的教育理论是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运用于实际教学更能发挥其作用,指导一线教育工作者。本文基于一线实际教学的需要,首先阐述了当代推崇的教育理论,并指出将教育理论运用于实践教学的原因,最后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实际工作需要,结合之前的教育理论,提出比较有效的教学手段,希望能对广大一线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实际教学 教育理论 方法

一 当今普遍推崇的教育教学理论

1.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近年来,教育界较推崇的一种教育理论是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和赫尔巴特传统的教育理论截然相反,人本主义教育学家推崇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最富有意义的角色不是权威,而是“催化剂”,最主要的任务不是教知识,而是为学生创设适应学生学习的心理环境和氛围,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安排学习,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要选取满足学生好奇心或能提高自尊感的教材,学生才乐于学习;要在压力较小的教育环境下,主动自发地全身心投入学习,才能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突出学习者在教学中的地位,自评学习结果,从做中学,养成学生独立思维与创造力。在这种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教育界先后提出“以题目讨论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自由学习的教学模式”、“开放课堂的教学模式”。

2.最近发展区域

20世纪30年代,维果斯基首先将“最近发展区域”这一概念引入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提出“良好的教学应该走在发展前面”的著名论断,并指出,教学的着眼点就是要看到儿童的明天,即“判明儿童发展的动力状态”。在此之前,教育与心理学界普遍认为“教学是充当发展的尾巴,发展总是走到教学的前面”。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的发展水平有两种:一是儿童现有的水平,比如已经掌握了的概念和规则;二是儿童即将达到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这一理论的提出说明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在成人指导的情况下,能够达到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经到达的水平,还应认识到儿童仍然处于形成和不断发展的状态。因而,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现有的认知水平,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让教育走在发展前面,最终跨越这个区域,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3.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就已提出的一种处理教学中的个体差异的教学原则和教学策略。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积极倡导并十分重视因材施教。孔子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对人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研究中,总结五个基本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体差异性。其中,个体差异性在不同层次存在。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其次还表现在身心所有构成方面。因此,在教育工作中发现个体间的差异体征,做好因材施教工作非常重要。

4.“遗忘曲线”理论

“遗忘曲线”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的一个非常著名的理论。对于遗忘发展的进程,艾宾浩斯最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采取节省法(又叫重学法)来检验记忆效果。每次学习8组无意义音节的字表,并诵读到能连续两次无误背诵为止。并记录所需时间和诵读次数。然后间隔不同时间去进行重复学习,记录达到同样背诵程度所需要的时间和诵读次数。研究发现,人脑记忆的遗忘速度是由快到慢,呈负增长模式。也就是说,遗忘从记忆产生的那一刻就开始进行,而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的速度最快,随后越来越慢,直到一定时间后几乎不会遗忘。学习新知识后,遗忘便立即发生,若是长时间不加以复习巩固,下次再学习同样的知识时相当于没学过,需要花费与之前同等的学习时间,但是如果在学习新知识后,间隔性重复学习,达到相同熟练水平所需时间会越来越短,直到不会遗忘,重复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

二 有效运用教育理论于实际教学中的原因

中国的教育总是褒贬不一,批判方不仅有家长,还有教育工作者本身。

一方面,一些教育专业修养不高、教育教学基本理论相对缺乏的教师投身一线工作后,完全按照传统教学模式,生搬硬套的组织日常教学,没有及时地运用教学教育理论去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时间一长,效果欠佳,不仅打击了师生积极性,更严重的产生了职业倦怠感,影响班级管理。

另一方面,一些教育专业的教师投身一线教学,专业修养及理念思维层次都居上,在实践之前,都是带着自己的教学理念来的,积极性非常高。但基层工作的琐碎以及中国应试教育不可避免的弊端,使得大多数专业教育工作者在现实中颇感无奈。

教学是一份枯燥琐碎与不断自我摸索相结合的创造性工作。它可以很枯燥也可以很趣味。教师首先应摆正心态,运用教育理论,用心去热爱这份育人工作,热爱学生、热爱讲台;其次要提高自我专业和教育教学理论修养,广泛阅读教育名作,吸取好的教育思想,形成独特的教育观点。

三 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教育理论

1.精细加工策略

很多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十分头疼。平时课堂需要记忆的东西太多,无法消化,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结果家长在无比痛斥中国教育的同时依然选择把孩子送去课外辅导班或请家教。然而记忆是需要自我内化和吸收的,辅导班把知识点再灌输一遍,小孩还是记不住,收效甚微。作为一位英语教师,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十分注重方法的教授。“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一位受欢迎的老师,永远是让学生学得轻松又扎实的老师,所以有效地运用精细加工的策略非常重要。不仅要自我创造诸如记忆术、方位记忆法、语音联想等高效趣味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教给孩子怎么自我主动采取精细加工策略,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们在记忆英语单词gas时,根据谐音我们可以想象成“该死”,这样就很容易记住这单词了。又例如我们在记忆3.1415……时,我们可以编成一句顺口溜:山间一寺一庙。这样的例子很多,方法各不相同,但最关键是我们要把这种策略教授给学生,使他们学习起来更轻松。

2.学生主导教学

在新课改热潮下,不得不承认,无论是教材还是老师的上课风格,甚至试卷的题型设计都发生了很大改变。虽然很多时候还是会有老“三个中心”的教学痕迹,但是灵活性已得到了很大提高。我欣慰地发现,如今很多年轻教师都能运用多媒体,采用“完型模式”的教育手段,以格式塔心理流派的“完形—顿悟”为教学理论基础,通过提问的方式,要求学生来完成问题填空,并最终串联起来,组成全文脉络,总体把握文章主题,将课堂中心逐渐转移给学生。我个人在平时教学中,在听写英语单词上,采用学生轮流上讲台做“小老师”的方式,而我则坐在下面和学生一起听写每周的单词。听写本也交给“小老师”批改。这个方法,对调动学生积极性非常有益,尤其是对基础不好、平时听写不及格的学生非常有益。

3.最近发展区域

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域,也是我认为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广泛运用的。在最近发展区里,教师和学生同时完成一个任务,这个任务的难度使学生无法独立完成,需要有人指导和参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和教师通过交流互动,使学生形成自己的理解,并通过将这些理解与自己已有经验相整合,进而构建自己的思想。这个理论实践起来其实是非常困难,教育人数多,教育内容复杂,一般学校都是大班教学,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老师没有时间和条件来组织支架式教学,而且这种教学方法对老师的专业要求也非常严格。

4.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就是因人而异进行的教育教学,所谓“材”,主要指学生的个性差异。教育教学必须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采取不同的途径、措施和方法。其依据是,每个人的智力发展水平和智力结构都不一样,所以适合发展的行业方向也不同。但只要伯乐善于发现其个人特点和有优势的方面,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任何人都有可能在某一领域很出色。某培训学校有个教学措施,我觉得又惊奇又倍感欣喜。他们那的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布置不一样的作业,分基础练习和提高训练。这是对“因材施教”理论的很出色的实践运用。其实,现在很多私立的培训学校在因材施教方面做出的教育教学的具体措施比公立学校要好得多。几乎正规的培训机构都会在招生前询问孩子现在的水平,并做统一的水平测试,然后根据测试的结果来分配班级,看可以学习哪个层次的教材。不同的班级的师资课时也不同。当然现在很多公立学校也会在分班时做一个配置性测试。这都是教育实践中运用因材施教的教育理论,也证明了这个理论确实是十分重要的。

5.异步教学法

语文老师最头痛、最苦的差事是什么?多数老师都会回答是批改作文。现在很多老师开始实施“异步教学法”,就是由学生来批改作业,包括自改和互改两种。首先要向学生讲明自批作文的目的,以取得学生的支持和配合。学生是受教育者,也是自批互批作文的实施者,取得学生的支持,就等于实验成功了一半。其次要通过反复训练,交给学生批改作文的标准和符号,使学生有规可循。第三,交给学生批改的方法,使学生有法可依。实施异步教学法,不仅可为老师节约出更多的时间来备课,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很多能力能得到提高。学生有“学习主人”的感觉,积极性提高,学生在批改他人的文章时,可以吸收其他同学文章的益处,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在批改的过程中,更能掌握老师打分和扣分的要点,避免日后自己在考试时犯错。在教学中,每次改作文,我都采取全班讨论的方式。最初一段时间,老师先评,学生再评。等他们渐渐熟悉、渐渐敢说敢讲时,就以他们的评价为主,最后老师作总结。学生的作文真的进步很多。很多同学都有同样的感受,考试写作文的时候,脑子里自然而然地会浮现出要点,提醒自己怎么写不会跑题,怎么写更突出重点,怎么写更能深入主题。这比老师苦苦一个人批改的成效好得多。

6.遗忘曲线

这个理论对我们的教学实践指导意义非常大。对新学的知识,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复习,防止迅速遗忘。以分散复习为主,不能集中期末考试时突击复习。某培训学校,老师在当日上完课后,都会晚上打电话给学生,抽查需要背诵或重点掌握的内容。很多公立学校的老师,由于大班教学压力相对较小,极少有老师能做到。班级授课制下,一个老师要分管50多个学生,工作量很大,有时不是老师不想抓好每个学生,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要老师每个人晚上打电话抽查背诵,也是很难实行的。

参考文献

[1]〔美〕戴尔·申克.学习理论:教育的视角(韦小满等译)[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210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60

[3]许洁英.如何对待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研究──从适应到超越[J].课程·教材·教法,2006(7)

[4]韩华球.论现代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其教学策略[D].北京师范大学,2000

[5]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10

〔责任编辑:李锦雯〕

作者:刘琳 肖晓月

语文异步教学法管理论文 篇2:

同中有异,异中求同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差异化教学进行有效实施,有助于学生对自身存在的优势和劣势充分认识,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下面本文就对小学语文差异化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同中有异 异中求同 小学语文 差异化教学

差异化教学是一种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差异化教学,首先教师应充分了解班级学生,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情况进行分层,根据学生的特点调整教学内容方式,从而使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教学活动中,使各层次学生均有所提高,最终达到实现教育面向全体的目标,促进学生共同进步和发展的目标。下面本文就对其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1 差异化教学概念和内容

1.1 差异化教学法概念

差异化教学法是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多样化”为核心思想的方法,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将全学生以分组的形式,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充分体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的原则,将教学目标真正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差异化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的本质区别在于:该教学方法允许教师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及评估标准、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及要求,与新课程标准理念相一致。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是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形式,在此教学前提下,教师根据每一位小学生的不同个性,不断拓展数学教学内容、方法,进而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科学性及合理性组合。简而言之,差异化教学法可归纳为:异步达标、分层施教、保底扩展及各有所得。

1.2 分层异步教学法内容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传统“一刀切”教学方法,不仅影响语文教学效率,而且制约了学生个性发展。因此,差异化教学法摒弃了传统教学模式,针对学生不同个性特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法。主要是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然后由教师选择适宜的学生学习目标、内容及方法等。其中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是并列的,其学习活动的目标、任务及形式都是不同的,为此,教师对此类学生进行教学指导时其学习方式也就不相同;然后,接下来的学习中也会根据不同的教学模式汇合为交流、归纳及评价;最后,在经历分、合后,再次经历分,进行不同的练习训练,最终达到实现语文教育的目的。

2 小学语文差异化教学的实施价值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这是《论语》中孔子对弟子實行的差异性教学,子路和冉有问了孔子同一个问题—— “闻斯行诸?”而孔子的答案却不一样。子路好勇过人,做事容易轻率,因此孔子提醒子路要谦让,而冉有个性谦让,遇事总是畏缩不前,孔子就鼓励其进取。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以及知识水平等因素出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差异化教学,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而且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2.1 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传统教学的时间已久,这种教学法是对学生进行单向的知识灌输,同时并没有充分将学生融入到课堂活动中,往往是教师“自导自演”,没有充分发挥出学生主体地位。而开展差异化教学可有效改善这一状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差异化,能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课堂教学中,以有效体现出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2 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生极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同时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但每一位学生的模仿能力、认知能力及个性特点都存在一定差异,并不是完全相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并不能够满足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实际需求,不能够真正的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结合。但采用差异化教学主要是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而开展的教学方式,在此教学模式下,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教师的关注,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在了解中不断改变教学策略,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也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2.3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还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教学框架,加上这时期的好奇心较强,其求知欲望较为强烈,在课堂中喜欢表现自己。在语文课堂中实施差异化教学法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讨论,同时在小组中竞赛。这种教学模式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及需求,能够引导学生快速融入到课堂中,集中注意力,最终提高学习效果。

3 小学语文差异化教学的目标制定

3.1 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

学生的实际情况是根据小学课程目标、小学语文教科书以及各个学生不同的情况,依照这些因素设计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而小学语文设计目标设计来源与小学语文课程的“内容标准”部分密切相关,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则是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而设计出的教学目标虽有不同之处,但是有着相似的教学目标。例如小学语文教科书有着不同的版本,人教版、长春版、北师大版、苏教版,但其都是依照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共同目标上,所进行的设计。那么在差异化教学目标设计中,则应该以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年龄规律等实际情况为基础,并且要顾及个体差异,面向全班学生才能够开展,以求达到同中求异,异中有同的课堂教学目标。

3.2 小学语文差异化教学方向

将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教学的一部分,以达到让所有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差异化教学的范畴。因而这就要求教师在了解语文学习特点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以及研究产生差异性的原因,以达到进一步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3.3 全面了解学生的差异

在学生分层分类的基础上,我们应该根据日常语文课堂教学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各个方面做一个调查和了解,并根据所调查的了解到的信息,将各方面情况较为接近的学生分为一组,或者对学生进行一个动态的安置处理,以便于教师能够依据实际情况,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做出合理的选择。

3.4 实施个性化教学

老师可以依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和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方法和策略,以能够对不同学生的知识需求进行满足。

4 差异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4.1 充分利用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教学

教师必须要对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进行正视,并不是只是单纯的将其个性差异,当成教学负担,认为成是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克制的因素。在小学语文开展教学中,应敢于根据学生的差异而教,以有助于对学生的独有个性进行利用,从而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进行提高,并完成其教学目标。为了能够确保其教学对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具有针对性,那么也就要实施差异性教学,要求教师应为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适合学生原有学习水平的教学方法,从而充分利用和照顾差异。另外,为了能够对目前在教学中只是单纯的对高分学生进行照顾,往往存在放弃低分学生的现象进行改变,同样也要求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重视和利用,以对学生的分数差异进行同等重视,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产生促进作用,以获得差异教学的成功。

例如,某教师在讲《草船借箭》时说道:“我们应该学习诸葛亮的智慧以及他的神机妙算,不能学习曹操的喜欢怀疑别人,就不会取得成功。”而有一个男生就站起来说:“老师,您说的不完全对,曹操如果向诸葛亮射去的是带火的箭呢,正好诸葛亮的是草船,就会燃烧起来的。那么,最后岂不是曹操获胜呢?”老师就站起来说:“很具有想象力的同学,如果曹操按照你说的话,诸葛亮就输了。”而通过这位学生的发言,其他的同学也纷纷的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有的说:“既然大雾漫天,那火箭就会灭啊!”有的又说:“他们的船既然靠的不是太远就可以放火箭,到时候曹操不就会自身难保?”老师听了这位同学的发言微笑着说:“你说的对,曹操是既阴险狡诈又有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我们可以从曹操的一面,从而看到他的另一方面。这样才使得人物更加真实,鲜活。”通过上述案例可以得知,对于任何事情都不能一概而论,不能只看别人的缺点,也应该看到别人的优点。对于学生也是这样,不能认为学习不好的学生就不是好学生,应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亮点。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差异化教学对促进学生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4.2 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实施差异化指导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也需要根据不同学生进行指导,在指导的过程中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如:分类指导、过渡指导。分类指导是根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不同问题进行指导,教师可给予相应意见,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其引导应重在方法的差异。比如,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教师可相应的将复杂问题进行分解,逐层解决,引导学生走出学习困境;对于基础较好,思维较为活跃的学生,教师仅仅需要在旁进行启发或点拨就能够较快的对复杂问题进行解决,这样一来,能够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过渡指导是指教师在提出一个教学任务之后,有的学生思维活跃就提前完成了,而有的学生反映较慢,解決问题的时间稍微长一些,就会出现那些思维活跃学生等待反映慢学生,在课堂中就会浪费时间,这就需要教师进行过渡指导,相应的提出不同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比如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通过进行设置两个贴近生活的不同的话题供学生进行选择:(1)我们身边有许多熟悉的人,并且他们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请写出一段关于熟悉的人的一件事情;(2)课外你喜欢做什么事情呢,想一想,自己拟个题目,试着将其写下来……

通过实施这种开放式的作文,不仅能够为张扬学生的个性提供广阔的空间,而且还能够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和能力的培养。

4.3 最大限度发展每个学生的不同个性

在课程安排上,差异教学按照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潜在优势,使学生乐意接受的具有挑战意义的学习内容,便于学生依照自身兴趣以及实际学习准备情况,对其学习内容和方向进行选择,教师对多种多样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就能够进一步对学生的学习空间进行扩展。与此同时,为了做到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应其特点的教学方式,所以在差异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尤为注重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于学生情况,主动对其教学方式的多样性进行设计,以此对每个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最大化的进行满足,以此促进其独有个性的发展。例如,老师让同学们读课文。当大部分同学读完的时候,有一个小女孩因为很认真,就没有读完。但是老师微笑着看着她读,并悄悄的倾听着她的读书声。直到她读完,老师才讲课。

4.4 实施弹性化组织管理的教学

为了能够全面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必须要对其进行差异化指导,特别是对教学内容、学生安置、方法策略和组织形式进行选择,必须实行多元弹性管理,以确保学生都能够积极进行参与和分享,以免出现教学失控的现象。

例如,老师在讲《鸟的天堂》的时候,老师要求同学们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且站起来给大家读。于是,过了一会儿,老师叫了一个同学站起来读。由于他平时不善于交际,因此在表达上有些问题,因此导致读课文不流利。老师一直为他纠正错别字,并耐心的陪他读完。老师接着说:“这位同学如果再放松些的话,会读的更好”。于是,老师让他再读一遍。这一次他读的很好,既正确又流利。

5 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遵循生本理念和诉求教育民主的价值取向,在小学语文教学将学生的差异,作为一种语文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从而追求个性与共性的有机统一,以便在教学中实现尊重学生和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那么,如何在存在差异的情况下,科学、合理的设计小学语文差异教学便成为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重点,这也就要求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对差异化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中的实施策略和具体应用,不断的进行总结和探索,以能够对差异化教学法实施效果进行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建梅.认知差异生成精彩课堂——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漫谈[J].考试周刊,2013(61):79-80.

[2] 陈小映.小学语文之差异教学探讨[J].山西青年(下半月),2013(3):120-122.

[3] 杨瑞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进行美学引导应体现出差异化[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3(15):101-102.

[4] 杨瑞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进行美学引导应体现出差异化[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3(15):65-66.

[5] 李岩.关注差异乐在其中—— 利用分层设计优化小学语文作业[J].科技信息,2013(16):327-328.

[6] 陈野.尊重差异,因材施教—— 谈分层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J].考试周刊,2013(84):225-226.

作者:凌晨

语文异步教学法管理论文 篇3:

有效教学在语境教学理论中蕴生

语境教学理论中包含的各种方法可以实现有效性,这些方法有上下文教学法、情景语境教学法、社会文化语境教学法、认知语境教学法等,在教学过程中合理使用这些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实现语文教学目标。从部分名师教学案例中,我们可以分析出语境教学的科学存在。在“教什么”与“怎么教”的探讨声中,我们的教学设计逐步开始重视有效性和高效化,一线教师有意识的将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与专业知识相融合,结合学生学情,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妥善处理教材分析和课堂流程。这样就改变了传统的“教教材”,实施新课改带来的新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实现“用教材教”。从“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走向“师生对话”,这一个对话便隐射出语境教学的大概念,学生、教师、文本、作者间的两两对话都离不开母语语境这样一个大环境。黄厚江先生所提出的“本色语文”中三条基本内涵也都是遵循母语教育基本内容和规律,因此用语文的方式来教授语文是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最本质的东西。言语的习得理论也要求我们在语境中培养我们的言语交际能力,利用我们母语语境来实施语文教学对于教学效果来说是一种尊重本体的有效体现。

一、虚拟语境创生有效教学效果

何为虚拟语境?虚拟语境是指根据语境理论,按照言语训练的相关要求而创设的假想语境。学生在学校学习一直处于一种单调、死板的教学环境,这与学习语文教材或语言能力所需要的特定环境相距甚远。所以创设虚拟语境可以满足在不同语境中的语言学习,正所谓,言由境生,可以让学生在相适应的环境中灵活运用语文。另一方面,从语文课文角度来说,课文就是文学作品。在文学评论中提出“既然言不尽意,那么,求解之道何在?”《周易》答曰:“立象以尽意”。虚拟语境创设的言语情境可以更好的激发想象空间,给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暗示和启迪,还能因小见大的概括课文中心,从而凝炼文章的本质。这样就可以利用虚拟语境来设身处地的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与表达情感,拉近作者与读者的心灵距离、时间距离、空间距离等。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整体的学习状态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有效教学中的“有效”便是指的是有效果、有效率,不仅如此还指有效益,打破固守陈规的教学模式以一种激发学生思维、扩大学生学习需求、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的方式,来实现有效教学中的三个有效。在虚拟语境中学习,使学生容易意识到学习语文是日常生活的真实需求。随着课文内容创设虚拟语境可以让学生摆脱疲劳的课文模式及课堂后期沉闷的教学环境,如在钱梦龙讲授《愚公移山》第二课时,钱老师有这样一段话:

师:你们看,现在我们分成两派了,一个是笨派,一个是“不笨派”。你们是属于哪一派的?

生:不笨派。

师:你呢?

生:笨派。

钱老师在学生争论的过程中,根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师生间的对话将学生划分成两“派”,树立了“对立面”,诱发了虚拟语境,激发学生思辨的兴趣,而不是让学生遵循一种既定的认知结论,直接给学生灌输愚公到底是“愚”还是“不愚”。如此便在教学关系上实现了老师的引导与帮助作用,在师生关系上实现了尊重与赞赏作用,在问题刺激上实现了创境与质疑,在关注差异上实现了分层与异步,在课堂管理上实现了反馈与调控。再者是无形的将学生分为“对立两派”,激发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学生自己独立的挖掘文中字词句,在思维碰撞的火花中自主建构文章知识体系。课文进行到第二课时,很多学生已经知道了文章的结果,对分析课文词句产生不耐感,钱老师如此一段话重新燃起学生的兴趣之光,让课文的解读在学生的争论中继续进行。

洪宗礼老师的《模拟法庭》课堂教学中,洪老师一句“我们要依据课本中这份《出庭记录》中的案件,组织一次法庭辩论,让我们全班同学都来参加一次庭审。”为同学创设了一个虚拟的法庭审理。随后洪老师便按照法庭审案的虚拟情景开始了教学活动。一个法庭庭审的语境下洪老师有效地调动了学生自己了解课外法庭相关知识的兴趣,不仅如此还在语境的创设中教授了“速读—细读—研读”这三种读书方法,并用此法带领学生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

二、情景语境中的新表达

教师授课时将人与人交际的目的、话题、对象、关系、时间、地点、场景及交际过程中的附着符号等因素和教学内容相融合,这便是在教学中形成了情景语境。虽然在这一种教学语境中很多情境因素制约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发展,但它对言语活动中的某些语言现象起到了一定的解释说明作用。就如在教授《草》这一课时,于老师将孩子们对课文中提出的不理解的地方、问题作为课堂交际的目标,围绕这些问题组织课堂,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便由学生的提问来确定。

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于汤中才能被人身体吸收,知识也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吸收。新课程改革中特意强调要回归生活、联系生活。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教学课例。洪宗礼老师的《你看他(她)像谁》这堂课也是情景语境的最好例证:

师:人物速写你看他(她)像谁?——为本班一位同学画像

写谁?清楚了吧。你们每个人既是写作者,要写本班的一位同学;又有可能成为其他同学的写作对象,有同学要写你。

生:不要说出写的是谁,读了作文后,闭眼一想,就知道写的是谁。

“画像”一词准确地点出了这节作文课的教学重点,形象具体地说明了学生的任务中心。给予学生“画像”这样一个行动,启发学生自主、能动地探究在写这样作文时,需要关注长相模样、个性特点还有与其他同学不一样的地方,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所要写的“人物速写”是要能让读文章者一眼就辨别出所要写的人是谁,我们想要给大家介绍他什么突出的特点。所写的人物一定要像他,不能过分夸大他的特点也不可以无中生有,任凭想象创造。洪老师将写作教学带进人物画像的情景,启发学生写作时应着重突出细节,给予学生写作的启发。在设置人物速写这样一个情境中打开学生准备作文的思路,交给学生写描写人物类文章的基本思考思路,再往下洪老师开始点出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观察的顺序同时联系已经学过的课文理解范文中的人物肖像描写,让课文成为范本,让那些作家、文学家成为学生习作的“领头羊”。在洪老师发散性的引导下同时带入大量名人名言,学生总结的“鹰眼”一词彰显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形象独特的比喻不得不承认洪老师的教学引导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大门,而不是将他们束缚在狭窄的田字格中,填鸭式的灌输枯燥的知识,让学生对写作文感到有趣而非害怕。最后通过洪老师和学生的对话,高度总结了“人物速写”最重要、最基本的方法是“三力”:目力、心力、笔力。

洪老师创设的这个“画像”情景,并不同于画家手下的写生画像,而是让学生拿起他们的笔将一个同学的“像”用书面表达的方式“绘画”出来,这是一种人物描写作文的新表达。通过学生对画像的理解,让学生自己领悟,写作时所要描写同学应要突出什么,以及像绘画一样能区分与其他人不同的地方。还通过引导学生将绘画观察的顺序带入写作前的准备,最后引导学生自我挖掘在写作时应着重写什么而略写什么。这样的一种情景设置明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打开了学生的文思,同时给予了学生一种写作的方法与思路,这样的教学也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教师课堂教学,让学生变得更爱学习。一场“画像”描写让写作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需要,而不是一种外在压力,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体验,使学生从“受逼”状态中解脱出来,而且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交流和表达能力提高了,创新和实践能力提高了。

当然教师也有变化,他们不再是写作教学中的“压迫者”,不再是写作题目解释者和任务关照者,而是与学生一同构建写作新课堂的表达者。课堂教学同样发生巨大的变化,课堂活了起来,一种愉悦、积极的课堂氛围在老师和学生的互动下创生,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便达成老师预设的教学目标。这便是情境语境的功能,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打开学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的思考不脱离实际、不天马行空,依据现有的情景考虑问题。语境则是用言语表现较直观的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以培养学生言语交际能力。可以说,语境就是一座桥梁,连接着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以及旧知与熟知的沟通和转化,从而让学生主动构建自我的言语交际能力。

三、上下文教学连接多元解读

一篇课文的解读,教师在辅之以教参的同时不免也会出现误读、偏读甚至于过度解读。按李海林老师的说法,仅仅从文本中的某一素材或要素出发,以该素材或要素作为“引子”创造别种意义结构。这种胡拉乱扯,任意引申游离于课文,导致老师在课堂上的泛泛而谈时常出现。有的老师无视文本,主观的表达自己的对文章的见解,逆向批判,或者无厘头的戏说课文,消解文本价值。也有老师以个人经验代替细读亦或层层肢解课文,偏重课文容解读。这些不良的教学现象都忽略了语文的一个重要意识——联系上下文。运用上下文教学来实现课文多元解读,这是由汉语语义规则决定的。汉语语法的基本特点是“意合”。徐通锵先生指出汉语语义规则,即:已知的信息统率驾驭未知的信息,其在语言中的表现形式大体就是“上管下”,即前字管辖后字的组配选择,上句启示下句的语义范围和称述走向。这一规则决定了要理解字、词、句、段的内涵,务必要将其放回到所在处的语义场中,联系前后左右,从整休上去领悟所要理解之处的真正含义。

在汉语如此一个大背景下,不同的语境将会产生不同的语体,而语体则表现着叙述者所要体现的交际目的各功能,语文学科的教学可以说每一篇选文都是一场师生间的对话,一场教科书与学生的对话,一场文章作者与学生的对话以及一场老师与教材的对话。要实现这一系列的通畅首先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具备上下文意识。上下文知识作为一种程序性知识,是学生提高理解、表达能力以及提升语文的基础性知识,也是学生应该掌握的一种技能性知识。黄厚江老师在《阿房宫赋》课堂教学中和同学们一起研究几个文中没有加注的句子如“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等。在提出问题前,黄老师反复强调让学生将上下文联系起来,在问题提出后学生便根据老师的引导在上文寻找答案,有两位同学得出不同的答案时,黄老师在总结两位同学的看法后表述了自己的看法,也就是侧面告诉同学们正确的答案。慢慢的同学们有了先前的经验,在后面黄老师有层次的提问中,自己联系上下文含义寻找句子含义。这一段教学片段中黄老师一再强调让学生“把上下文结合起来想一想”,这便是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树立了一种联系上下文的意识,对这种不易理解的文言古文,在合理的语境下探其意思,实现准确的解读。同时也是教授学生一种自学古文,理解文中难词难句的方法,有效的提高了当堂的教学效率。如在于永正《倔强的小红军》教学片段中:

师:同学们,当你们读到13段,知道小鬼的干粮袋里装的是牛膝骨时,不由地想到了什么?想到前面的哪些语句?

生:我不由地想起了前面写的小鬼不要青稞面的情景。

师:请你读前面有关的句子。

生:“陈赓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鬼,说:‘你把它吃了。’小鬼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比你的还多呢。’”

师: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再读这一节,一定会有新的体会。从小红军把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这句话中,你们看出了什么?

生:可以看出这位小红军很懂事。如果他使劲拍,就会露出马脚,就会让陈赓看出来他干粮袋里装的不是青稞面,而是一块骨头。

师:说得多好!明白了,开始小红军为什么轻轻地拍他的干粮袋。当你们读到小红军停止了呼吸后,不由地又想到了前面的什么?

生:我又想到了他不骑马,要和马比赛的样子。现在我明白了,他不是不饿,不是不累,他前面的表现都是装的。

师:现在我们明白了,原来他说不累不饿都是装的!多么懂事的小红军!多么可爱的小红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而且应当记住:读书一定要注意前后联系。

在“旁逸斜出”的词汇中寻求文章情感。于老师在这个教学片段中通过“一块牛膝骨”引导学生联系前文的句子,从一个简单的“牛膝骨”,带领学生寻找陈赓探寻小红军死亡之因,以及文章的中心“倔强”一词。在于老师有意的“预设”中学生自然而然的通过联系上下文“达成”善良的小红军。这一种做法比于老师直接告诉学生小红军的死因和文章题目透过“倔强”一词所要表现的小红军形象更有意义,这种教学方式有效地让学生解读课文,这也是达到了一种多元化解读。通过前语序地小红军行为举止的表述侧面反应善意的谎言下真实可爱的小红军,而摒弃了通过老师对小红军形象的认定或学生无根据主观臆断下对小红军定义的传统解读方式,思路清晰,牵旨着学生也达成了有交往教学中的一条铁律:“先教后学——以教导学。于老师在第一个问题提出后紧接着给学生以提示“想到前面的哪些语句”,这也就是许多优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一个教学过程:教——扶——放。

语境教学法的有效性在不同特级教师的教学课堂中都有体现,只是之前并没有一套完整系统的理论依据支持,现如今语境教学理论正在发展之中,其中对分析文本,课堂施教都有明显帮助,新入行的语文教师要是能理解语境教学理论,在教学方面将会有极大的帮助,既不会偏离文本本身语言,又能帮助学生深度挖掘“语”背后的“文”,将语文课还给“真语文”。

参考文献:

[1]孔凡成.语境教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钱梦龙.我和语文导读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洪宗礼.洪宗礼文集6—虔诚的教育者[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4]徐通锵.基础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5]于永正.于永正语文教学实录荟萃[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

(潘晋怡 宁夏大学人文学院 750021)

作者:潘晋怡

上一篇:公安年度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校外活动实习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