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会计制度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财务信息化技术更新是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顺利进行的技术保障。从升级现有财务软件、建设新系统、添加业财融合接口、添置配套硬件设备四个方面提出信息化建设方案,期望为地方高校财务信息建设提供借鉴。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地方高校会计制度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地方高校会计制度论文 篇1:

政府会计制度对地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探讨

摘 要:《政府会计制度》将于2019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此次改革将给地方高校的财务管理带来巨大变革,高校相关部门将面临着全新的挑战。文章以地方高校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为对象, 探讨政府会计改革对地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 分析政府会计制度的實施对地方高校财务管理带来的亮点,并提出地方高校政府会计制度衔接和实施的工作思路,旨在开拓地方高校财务人员的眼界、创新高校财务人员的管理理念,以更好地适应、实施、贯彻和落实新的会计制度。

关键词:政府会计制度,财务管理,会计核算,高校财务

按照国家财政部门的要求,自2019年起,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开始实施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值此新旧交替之际,如何做好衔接、实施工作是所有行政事业单位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地方高校要充分认识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意义和对地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做好会计科目的新旧转换,及时调整会计信息系统,正确实现数据转换,通过新政府会计制度同原执行的高校会计制度的有效衔接,保证新会计制度的贯彻实施。

一、新政府会计制度产生的背景及对地方高校的影响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提出了要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推行政府综合报告制度列为财税改革的重头戏,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强调要围绕建立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报告制度,制定相关改革方案和制度规范。新的预算法也明确规定要按年度编制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为实施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的需要,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提高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在2017年下发《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财会〔2017〕25号),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自2019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财政部在2018年下发《关于贯彻实施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通知》(财会〔2018〕21号)确定了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实施的内容、时间和范围,要求做好宣传培训、制度衔接、信息化建设等实施准备工作。目前,各地方高校也相应接到上级部门关于政府会计制度实施的要求并明确了任务,确保2019年1月1日起顺利实施政府会计制度。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地方高校预算经费逐步增加,财务管理的广度和深度越来越大。随着高校事业发展,学校的财务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相关资金项目绩效管理不规范、校院两级财务管理制度衔接不力、财务管控体系不完善、财务信息共享程度不高等,这些问题的解决是提高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各地方高校为了加快事业发展,加大内涵建设,就需要对现有的财务管理体制深化改革,通过重创新,抓落实,强服务,抓管理,有效完善财务制度,规范财务运转和监督体系,处理好各项财务关系,为高校的事业发展做好资金保障。对地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而言,更要以此为契机,建立完善财务管理工作的思想防线、制度防线和管理防线,提升财务管理境界,提升资金管控能力,提升风险管控水平,通过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衔接和实施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增强资金使用效益,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升学校财务管理水平。通过认真做好会计科目的新旧转换、财务信息系统升级改造等工作,确保新的政府会计制度与原高校会计制度的顺利衔接和实施,把预算、财务、绩效和资产的管理的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升地方高校财务管理水平。

二、新政府会计制度为地方高校财务管理带来的优势分析

对地方高校而言,“双基础”、“双报告”、“双功能”是实施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要点。多年来,地方高校财务工作者可能已经习惯于在现有的财务体制和体系下工作,新的会计制度变革必然影响目前的工作方式。高校财务人员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就需要通过学习,分析新制度实施的优势,充分把握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便能更好地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

1、促进了地方高校财务工作的精细化。在实施新制度之前,按照高校财务制度的要求,会计核算通过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五个要素。而新政府会计制度确立了“3+5要素”的会计核算模式,在同一会计核算系统中既包括政府预算会计的三要素(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结余),又包括政府财务会计的五要素(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预算会计下设26个一级科目,财务会计下设77个一级科目,在整个核算体系中使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又相互衔接,通过会计平行记账,全面准确地反映出地方高校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情况。另外,在权责发生制下,地方高校通过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计提折旧和摊销,能清晰反映出各部门和项目的消耗性支出,确定相关成本费用,还能进行有效的绩效考核。

2、让地方高校财务报告变得更加全面和合理。原高校会计制度要求财务报表较为单一,主要就是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新的政府会计制度要求年终编制两套报表,即预算报告和财务报告,其相互补充,共同反映地方高校的预算执行信息和财务信息。这种会计核算模式兼顾了现行的决算报告制度需要,又能满足地方高校编制权责发生制财务报告的要求,兼顾地方高校预算和财务管理基础,对强化高校资金绩效管理具有深远的影响。

3、实现了地方高校财务大帐和基建账的统一核算

按照高校原财务制度规定,学校对于基本建设投资是单独建账、单独核算的,基建账相关数据会按期并入单位“大账”。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高校不存在单独建账的基建项目,基本建设投资将统一在高校大账上会计核算,不再单独建账。这样即整合了基建会计核算,也简化了单位基本建设业务的会计核算,有利于高校资产等会计信息的准确和完整。

4、促进了地方高校会计核算向成本型核算模式的转型。原地方高校财务制度的核算基础是收付实现制,主要核算高校的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等信息,成本核算的范围模糊,资产不计提折旧或者虚提折旧,重视支出核算而不重视费用核算,这种核算模式严重制约着地方高校成本核算,也不能完全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和绩效管理的评价。在新政府会计制度模式下,按照财务会计核算中提出“费用”要素,有效核算地方高校的各项成本。政府会计准则中将费用分为业务活动费用、单位管理费用、经营费用等。所以此次政府会计改革中,通过“费用”要素的运用,促进了地方高校会计核算向成本型核算模式的转型。。

5、为地方高校进行业绩考核提供依据和帮助。“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目前地方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体系主要是从预算绩效入手,按照高校财政规划编制情况,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只有预算支出信息,缺少真正的费用指标,而收付实现制中的支出数据是不能正确地反映地方高校运营成本,因此地方高校的绩效评价结果无法真正意义上得出客观的评价。本次政府会计准则按照“双基础”核算,引入财务会计“收入”“费用”等要素,等使绩效与成本有效结合,有利于地方高校进行客观准确的业绩考核及评价。

6、有利于提高地方高校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对于地方高校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会计制度的改革促进了高校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提升,这种工作环境下,财务人员只有认真地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财务知识,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政府会计制度下的财务管理模式。

三、地方高校政府会计制度衔接和实施的工作思路

1、制定会计核算体系衔接方案。组织会计及相关人员加强对政府会计制度的研究,梳理高校在制度转换和执行中的难点和问题,结合业务特点和工作实际,制定相关实施方案,调整会计信息系统,实现数据转换,建立政府会计制度下的会计核算体系。制定财务系统升级计划,确保升级后的系统能够实现“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的改革目标,确保新旧账套的有序、安全衔接。

2、开展资产清查和折旧计提工作。原地方高校的会计核算中,固定资产可能虚提折旧,也可能未计提折旧。新会计制度下,地方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在2016年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大清查后再次进行全面清查,对尚未并入资产系统的资产进行并账,明晰资产使用管理部门和个人的相关责任,完成固定资产总账和六个分类明细账数据核对,由财务部门与国资管理部门进行账账核对,并将数据调整一致,协调资产管理软件升级到位,确保资产、财务数据动态匹配,建立资产折旧摊销信息等系统与财务会计核算系统对接,全面提升数据质量,正式计提资产折旧。

3、清理并分析往來款项。具体任务是对地方高校财务账(包括基建账)以前年度的往来款项进行分析并清理,做好坏账计提准备,建立坏账备查账,梳理往来款项中的债权债务关系,按规定及时准确地核销往来款项。建立应收应付管理登记和定期清理机制,进一步规范与加强往来款项管理工作,为准备核算资产负债和收入费用创造条件。

4、规范合同管理。具体任务为梳理和规范地方高校的各类经济合同,明确合同责任主体,优化合同管理业务流程,明晰合同管理相关岗位职责,完善相关软件管理系统和工作制度,按照权责发生制的相关要求明晰收入类合同应明确收入债权确认的依据和时点要求,支出类合同应明确付款依据和进度依据时间,为政府会计制度下财务会计核算奠定基础。

5、调整基本建设专项经费管理模式。具体任务是对地方高校财务基建账中的所有在建项目、完工项目进行梳理,及时与高校基本建设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进行对账,按照维修项目和基本建设项目经费管理规定,完善在新制度下核算基本建设项目所需各类辅助账,以保证转换后基本建设项目成本、费用核算和管理的需要,为维修和基建项目入固定资产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做好基建账并入学校财务账的衔接和实施工作。

6、完善财务信息化建设。应以政府会计制度实施为契机,完善财务信息化建设,推进资产管理系统、合同管理系统、招投标系统等与财务管理系统的有效对接,加强内部控制,做好系统运转维护,消除信息孤岛,把相关经济数据数据实现互通和共享,为学校财务系统精准提供学校基础信息,确保学校网上综合服务平台所生成的信息能够满足政府会计改革的需要。

7、加强会计人员队伍建设。根据政府会计制度实施新要求,对财务部门内部科室及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工作流程进行梳理调整,适当充实计算机网络技术工作人员,加强政府会计制度和财务软件的培训,不断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四、结论

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开展政府会计改革工作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提升国家治理水平的具体举措,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提升资金使用效益的重大改革。新制度的实施将提高地方高校财务管理水平,规范高校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增加财务透明度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任务即是机遇,也是挑战,但只要地方高校坚定改革的信念,相关部门要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完成会计制度改革的艰巨任务。

参考文献:

[1] 刘娟娟.政府会计制度对地方高校的影响及对策探讨[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2019,(2): 68-71.

[2] 樊韩林.浅谈新政府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的影响[J].现代营销,2018,(07),188.

[3] 马军旗. 浅谈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信息化[J].今日财富, 2018,(20):21.

作者简介:魏满涛(1978-),男,河南新密人,经济学副教授,审计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作者:魏满涛

地方高校会计制度论文 篇2:

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下的地方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研究

摘要:财务信息化技术更新是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顺利进行的技术保障。从升级现有财务软件、建设新系统、添加业财融合接口、添置配套硬件设备四个方面提出信息化建设方案,期望为地方高校财务信息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 地方高校财务信息化新政府会计制度

一、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一)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需要

2019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颠覆了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核算基础从原来的“收付实现制”变为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并存的“双基础”体系;核算采取“平行登记”,决算报表实行“政府决算报告”和“政府财务报告”的“双报告”体系。财务信息化技术更新是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顺利进行的技术保障,一方面可以提高财务核算工作效率,抵消改革带来的工作量增加,另一方面可以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减少人为失误。

(二)信息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近几年,地方高校资金量也在逐年增多,财务数据成倍增长,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日益繁重;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物联网技术等新兴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对财务工作方式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财务信息系统的使用,不再局限于财务人员,财务信息在不同需求者之间快速传输;政府财政部门收支体制改革、国库集中支付等等环境的变化,促使地方高校财务必须建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三)做好预算管理与财务监控的需要

通过信息化管理手段,加强对全面预算管理的信息化控制和对各部门经费执行情况的监管力度,发挥财务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作用。财务信息化监管作为地方高校内控流程的重要环节,能够对财务人员、科研经费主管人、报销经办人等各财务活动参与者,起到全面监督的作用。

(四)绩效考核评估与财务决策的需要

绩效考核是评估经费使用合理性的有效途径,借助于信息化来为地方高校的财务绩效评价服务,对项目情况做实时的考核与分析,为绩效评估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地方高校领导通过系统提供详尽的各种分析数据,为解决财务中的重大问题提供信息的决策与支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近期建设(2019-2020年)内容

建设目标,是建成一套“固定办公”和“移动办公”互联互通、业务处理智能、信息高度共享、监控实时主动的财务信息化平台。建设思路为,是立足于地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实际和信息使用者需求,综合考虑经济实用性、安全可靠性、集成兼容性和未来扩展性,在整体规划前提下,分阶段、分步骤进行建设,稳定推进。近期建设(2019-2020年)内容包含升级现有的财务软件,建设网络报账系统、全面预算管理系统、智能财务办公APP等新业务系统,与商旅服务平台、资产管理系统、薪酬管理系统等实现业财融合。远期建设(2021-2023年)内容包含网络审批、会计档案影像化、采购平台对接、决策支持系统等一体化的财务应用平台。

(一)升级财务软件

一是升级财务管理系统。新的财务软件要能满足新的政府会计制度核算要求,财务软件要能实现“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实现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管理适度分离又相互衔接的核算模式。对现有的财务核算系统进行全面升级,升级后的财务管理系统支持新政府会计制度双功能平行记账核算规则,支持原1998-2018财务数据平滑迁移集成查询,支持新制度双报告功能。

二是资金结算管理系统全面升级。资金管理系统与会计核算模块、银行系统互联,实现资金网银转账的规范使用,银行来款自动提取、自动发送网银支付、月末自动智能对账。另外,本次系统配置升级、功能扩展上还应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在政策条件允许的时候,能实现与国库支付系统對接。

三是收费管理平台集成整合。将学校的非税收缴、税收收缴和其他收入全部整合集成到一个收费管理平台,形成统一归口全流程管理。开通“湘大财务”微信缴费服务,以解决培训费、会议费、学生小额往来等项目的微信缴费功能;票据管理系统升级,实现学校增值税票据以及其他票据的管理,将复杂的票据入库、领用、退回、缴销等管理工作迁移至线上,同时融入借票和还票功能。

四是升级收入申报系统。含表外收入发放系统和学生奖助学金发放系统,涵盖教职工其他收入、校外人员劳务、学生助研费、学生奖助学金等的申报与发放。升级后的收入申报系统支持一张申报单可多选财务项目,校外人员银行账号信息通过校验可以修改;与研究生院管理平台对接学生奖助学金发放。

(二)建设新系统

一是网络报账系统。改造传统报账流程,上线网络报账系统,突破时空限制,由面对面报销转化为网上远程报账,实现职工网上填报报销信息记录,自动提示报销指南,自助生成和打印报销单,透明看到单据的物流状态;财务系统从网络报账平台攫取数据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实现会计信息处理的高度自动化和信息化。

二是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建立包括预算申报、预算编制、拨款下达、预算执行、执行分析、预算考核在内的完整有效的全过程的预算管理系统。通过预算申报模块进行预算申报,经过相关部门批复后,在以后的报销环节,针对预算控制事项,根据预算标准进行开支标准和范围进行控制和预警,同时在执行模块自动展现预算执行情况,在分析模块中进行预算执行进度、趋势分析。改事后预算控制为全过程预算控制,实现预算、核算、决算全流程一体化,增加预算管理的可控性和透明度,加强规划、计划与预算的结合,提高资金配置和使用效益。

三是智能财务办公APP。将“高校财务”引入手机端,采用多元化媒介及时为教职工、学生提供综合财务数据服务,功能包括移动查询、报销申请、移动审批、出差申请、课题经费、来款认领等,实现移动办公应用,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三)添加业财融合接口

一是与商旅服务平台对接。一站式差旅服务,一键购票、报销、申请补助,自动生成行程单,无需手动贴票;根据教职工出行费用同步冻结项目的差旅费额度和项目余额,建立预算引领的信息化管理;配置事前审批,根据国家差旅标准自动化实施差旅标准控制,实现控制前置,规避差旅政策风险。实现差旅从出行到报销全面信息化、自动化、电子化。

二是与资产管理系统对接。新政府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相关业务改变较大,以前的接口已不再适合,需重新开发与资产管理系统的接口。对接发挥两项作用:一是在验收资产入账环节,解决两个部门的对账问题,二是获取资产折旧数据,生成计提折旧凭证。折旧数据由资产系统按月计提,并按资产类别推送给财务,由财务系统自动生成凭证。

三是与薪酬管理系统对接。教职工薪酬与人事管理系统对接,两系统基础数据共享,维护方便;直接从人事系统中提取教职工名单、薪酬变动信息,生成当月应发薪酬,实现工资数据传递和自动生成凭证。

业财融合接口设计上,要预留足够的接口和空间,随时更新和新部门的链接,避免阶段性重复建设。通过打造互连互通接口,业财深度融合,有效维护各部门间的合作,减少报销环节人力物力的浪费,简化报销流程,解决人工多次登录不同系统平台进行经费报销流程繁琐的问题,提速报销效率。

(四)配套硬件设备

一是添置自助投递+自助查询服务设备。可部署各种自助智能设备到财务和院系办公楼,刷身份证验证,实现无人值守自动化收单,方便师生7*24小时投递,实现全天候投递。扫码投单,自动开闭投递口,当投递数量峰值预警;后台监控程序实时监控系统主机和打印机状态信息。

二是其它配套设施的添置。数据库服务器2台,高速打印复印机1台,激光打印机10台。同时进行布线改造,进行校园网的光纤专线铺设和国库光纤专线改造。

财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建设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无法一蹴而就,除了需要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还需要各部门通力协作、共同建設。

参考文献:

[1]周正旭,陈毓灵,叶少霞.基于财务流程再造的高校会计信息化建设研究[J].会计师,2018(08).

[2]林晓玫.高校财务信息化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07).

[3]朱爱丽,陈长亮.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及对策—以L大学为例[J].商业会计,2018(10).

[4]郝俏,赵红升.“双一流“背景下推动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进程的若干思考[J].西部财会,2018(03).

[5]但成蓉.“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下的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研究[J].时代金融,2018(09).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教育会计专项立项课题(编号:XJK18KJB09)和湖南省教育厅一般项目“长株潭城市群的产业整合和创新产出转化能力研究”(编号:2011110200022)阶段性研究成果〕

(乔志芳、尹艳芙、匡茂华,湘潭大学)

作者:乔志芳 尹艳芙 匡茂华

地方高校会计制度论文 篇3:

中国公办和民办高校会计制度改革研究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的不断发展,人才的不断涌入,推动了社会对各种机制不健全的改进,比如在中国公办和民办高校会计制度上就应该加之改革研究。就目前而言,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公办高校会计核算的要求,亦不能适应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在现阶段,中国应在会计制度上为公办高校加之以改革,并为民办高校引进新的会计方法,使之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

关键词:高等学校;公办高校;民办高校;会计制度

随着社会的进步,对中国高等学校的会计制度也加之严谨的考量,发现在上世纪颁布实施的高等会计制度早就已经不能与现阶段的需求相适应了,它的继续发展很难跟上时代的脚步,略显得有些蹒跚。故而,对中国公办和民办高校会计制度的改革研究势在必行。

一、有关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的理论概述

(一)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的含义

1.公办高校。公办高校是指由政府财政拨款,国家出资办学。

2.民办高校。民办高校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依法举办的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出资办学。但是民办大学也是需要国家教育部承认的。

(二)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的特征异同性分析

1.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都是非营利性组织。中国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都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教育的本质,就是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特征。因此,在《高等教育法》中规定:“设立高等学校,应当符合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符合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不得以营利为目的”。这就要求了高等学校建立的初衷是要培养莘莘学子,而不能贪图利益的回报。

2.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的办学主体不同。从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的含义我们可以看出来,公办学校的办学主体是国家,或者是事业单位。然而,与之相对的民办高校,其主体则为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不难发现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办学主体不同的特征了。

3.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的办学经费来源大相径庭。近年来,民办高校的数量呈递增势头,但其发展的局限性就需要政府加以扶持,继而出台许多扶持性政策或是政府进行少量财政性拨款补贴的现象。这样的现象只是初露端倪,究其主要经费来源而谈,由于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各自办学主体不同,导致其办学经费的来源就有所不同。公办高校办学经费的来源是国家机构的财政性资金,而民办高校的办学经费则是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

(三)高校会计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高校会计制度改革在规范高校会计核算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其只考虑满足国家信息的需要,而并未充分地为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所考虑,这就有碍于加强高校的自身管理。

通过对两个会计主体合并、固定资产折旧的改革、高校债务的改革、净资产的改革、收入与支出的改革、增加现金流量表和附注披露等的改革,对我国现阶段高校改革存在的会计主体多元化、资产虚高、债务分类不科学、净资产核算混乱等问题加以改革和完善。总之,高校会计制度改革存在的弊端要求高校会计制度改革迫在眉睫。

二、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会计制度改革的发展现状

(一)西方公办高校会计制度改革的现状分析

在西方,公办高校会计制度改革之前一直沿袭着国立大学的财政,主要依赖于国家的财政预算分配及事前规划和事后监督。这样就形成比较单一的资金来源、用途、决策方法等。

就日本来说,于2003年其颁布了《国立大学法人会计基准》,这也是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标志着日本公立高校会计制度改革的开始。在实施法人化以后,扩大了大学的经营权限,管制也得以缩小,原先落后的旧体制得以优化,使其可以自主决定开展一些相关的事业活动。

日本公办高校法人化之后,虽采取“董事会制度”的民营手法,但二者不能完全画等号。在赋予大学更多自主经营权的同时,对会计制度改革加以调整。但依靠国家财政支持仍是主体和改革的重中之重。它作为独立组织采用企业的财务管理方法,将财政与预算分开,使得公办高校可获得更广泛的资金来源,大学日常运转得以有力保证。

(二)中国公办高校会计制度改革的现状

相对西方来说,我国对公办高校会计制度一直采取单一的涉足。比如说:经济来源的单一性、组织性质的单一性,几乎就没有出现过差异性较大的结合关系。没有西方的公办高校会计制度成熟,相对缺少创新与改革。

直到1998年颁发了《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建立了一套新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现行制度在规范高校会计核算中的作用不可小觑,改革采用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权责发生制为会计核算制度的借贷记账法形式,规避了我国旧时公立高校会计制度的弊端。

(三)西方民办高校会计制度的发展现状

虽然国与国之间存在着地域文化的差异,但是在西方民办高校会计制度的发展问题上却是基本相同的,尤其表现在编制主体和主要特色这两方面。比如说,美日这两个体制不同的国家,在教育行业面对同一个问题都会给出不同的方法,这就是鲜明的行业特色,有的喜欢政府主导干预,有的喜欢行业自主。西方国家的竞争意识、利益意识虽然明显,但在西方,无论公办、民办都是按照非营利性组织特点来制定运作的。

(四)中国民办高校会计制度的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改革制度的推进,我国民办高校会计制度的改革进程也在不断深化。但是,时至今日,中国民办高校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上并没有实现统一。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民办高校严格地执行了《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有些则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用适合自身发展的会计制度。从民办高校会计制度采用方式的不同,反映出按部就班的民办高校在会计制度中无法显示出资人、出资关系和出资信息。《企业会计制度》满足于民办高校教育成本的需求,可以提供翔实的数据针对“取得合理回报”一说。但这个制度仍有不完美的地方,它不能反映民办高校开展教学的行业特征,只能反映主要的企业行为。

因此,由于民办高校执行会计制度的不统一,使得民办高校所提供的经济信息的不可比较性。与西方民办高校的发展形势相比较,我国民办高校大部分没采用按行业特征发展的需要来进行,这就使得会计制度不统一的现状不利于政府加强对民办高校的管理等。

三、中国公办和民办高校会计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

(一)中国公办高校会计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

1.出台新制度,避免在会计主体上出现割裂问题。由于二者在会计主体上割裂的原因是制度的不完善性,中国公办高校会计制度可以根据多年公办高校的实际具体情况来进行彻底的修改,使得二者有着共同的制度要求,在同一框架下通力合作,能够规避纪检会计是可以不需执行高校会计制度的情况,继而就顺利地避免影响整体性发生的可能。

2.完善公办高校会计体制,使权责与配比协调发展。由于固定资产的不计提折旧,用其同增减的方式来映衬学校固定资产的变化趋势。在高校会计中,与折旧相同性质的摊销等活动都不在制度所能容纳的范畴,这种情势下就会增加高校的成本核算实现的难度。所以就是要将会计核算的各项活动归纳在同一个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使得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能够合理发挥良好的作用,最终使得中国公办高校的权责体系更加完善。

3.改变长期使用收付实现制的模式,加强信息完整度。在初期,大多数高校都需要政府拨款完成其经济活动,随着高校体制改革的深入,经费来源途径多元化趋势明显,收入与支出需要满足的门槛有所提升。继续采用收付实现制不能保障信息的完整性,也不能满足公立高校体制改革的需要。

这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体制改革的需求,完善信息的完整程度,变化改革措施,提出新的核算方法。比如:与企业会计并轨的办法。因为企业会计准则大部分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准则相似,其报表、要素等也具有同一特点,这样就可以选择这种方法,加强信息的完整度。

4.提升财务报告内容的全面性,为会计科目行政色彩减色。现行的会计科目表不能满足部门预算对比的需要。在财务报表中所包含的资产负债表的内容与其应该阐述的实际内容不相符,并与收入支出表相重。因此,应对财务报告内容进行新的诠释,并加以“瘦身”和“重塑”,减掉多余重复的部分,重塑新颖需要的新内容。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公办高校形成其自身的特点,附之以行政单位特色,一些会计科目就很难准确地对公办高校的实际情况做出反应。公办高校既需接受政府财政拨款,还需要在高校的指导下完成经济活动。在这样的前提下,就无法完全实现与企业会计并轨。故而,需要为其减色,使其更好融入社会新的变化大潮。

(二)中国民办高校会计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

1.统一地方行业性会计规范制度,使地方民办高校的编制信息具统一性。由于在我国各地的具体情况不同,考虑到现阶段的现实情况,采用统一地方性行业会计规范制度,依据已经出台的各项有关法律,推出新的法案试行,编制带有地方性特色的相关法案制度,使得在某一地区范围内达到小范围的会计信息统一化。

2.深化推行全国行业性会计制度,优化改革体系。随着中国民办高校会计制度进程的不断加快,许多民办高校都选用了适合自身体制发展的会计制度,同时也带来了信息质量问题待考量的难题。只有在初步实现了地方性政策的统一之后,深化推行全国行业性会计制度,民办高校教育机构的会计制度的改革需将教育部同财政部一起提升为全国共同的管理机关,使其共同制定相关法律规范,优化改革体系。

结语

改革道路虽曲折,但前进是必需的,在面对中国公办和民办高校会计制度改革的问题上,二者表面上是被隔离开来的两类经济组织,但其同属于非营利组织性质。因此,虽然看似两方需要各自为政,自行发展,但其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时期之后,在加深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深入的同时,事业单位与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亦会日渐趋同,改革发展的统一性使得公办与民办高校会计制度改革成为必然。

参考文献:

[1]王红娟.对高校会计制度改革的思考[J].财会月刊,2008(15).

[2]景宏军,薛占锋,孙莉艳.关于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借鉴《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3]梁丽.《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比较[J].财会通讯,2006(12).

[4]张兆亮.高校会计制度的局限性及改进对策研究[J].时代经贸(下旬刊),2008(6).

[5]查明辉.浅析高校的经济效益:公办与民办[J].经济研究导刊,2009(30).

[6]白海泉,邓立华.高校会计制度改革探析[J].财会通讯,2010(4).

作者:谭丽珠

上一篇:大学生总结报告(精选2篇)下一篇:民主评议党员自我评价(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