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地方发展意见

2024-09-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服务地方发展意见

服务地方发展意见 篇1

2003-3-1 0:0 【大 中 小】【我要纠错】

发文单位:新余市人民银行

号:余府办发[2002]3号 发布日期:2003-3-1 执行日期:2003-3-1 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按照WTO规则要求,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市人民银行《关于改进金融服务,加大信贷投入,进一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重新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余府办发[2000]17号文件同时废止。

二○○二年三月一日

关于改进金融服务加大信贷投入进一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国人民银行新余市中心支行 2000年8月21日)

今年以来,我市各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工作会议精神,努力改进金融服务,积极发挥金融支持经济的作用,大力支持我市“十项”改革、促进新余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6月底,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70306万元,较年初增加35034万元,同比少增27163万元;各项贷款余额625618万元,比年初增加4849万元,同比多增11806万元;现金净回笼1875万元,同比多回笼13092万元。各商业银行累计签发银行承兑汇票45724万元,同比增加2128万元。人民银行发放短期再贷款18700万元,办理再贴现12638万元,基本满足了商业银行的支付和企业的资金需求。

与此同时,我市经济金融运行中也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一是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低下,不良贷款居高不下。虽然辖内四家商业银行已剥离了部分不良资产,全市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占全部贷款余额的比例仍然较高。二是由于部分企业经济效益不容乐观、银行日趋完善严格的信贷管理体制以及尚不健全规范的社会中介服务体系,加剧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难度。三是在加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金融有效运行方面存在矛盾。一些金融机构偏重强调贷款风险控制,出现“慎贷”、“畏贷”现象,影响了贷款的正常投入。四是部分企业信用和法制观念淡薄,借改制之机等方式逃废银行债务现象屡禁不止,银行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对此,各金融机构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认真贯彻落实《江西省人民政府批转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服务支持江西经济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精神,从实际出发,改进金融服务,用好用足政策,降低不良资产,加大信贷有效投入,进一步发挥金融支持、服务、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推动新余经济健康、稳定、高效发展。

一、进一步端正信贷工作指导思想,增强金融服务经济的观念

要认真贯彻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同时,积极运用信贷杠杆,增加有效投入,促成新余经济发展,是当前金融工作的主要任务。各金融机构要认真学习领会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指示精神,注意处理好组织存款、壮大资金实力和增加信贷投放促进经济发展的关系;处理好以贷款增量激活存量与清理资产盘活存量的关系;处理好严格信贷工作程序、防范化解信贷风险与千方百计加大对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的关系。

二、加大信贷投入力度,确保信贷投入的均衡增长

各金融机构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货币信贷政策,根据各自的特点和实际,调整信贷结构,加大信贷投入力度。

1、加大对农业信贷的投入力度。农业信贷支持的重点要体现三个优先:即优先保证对农业生产的信贷投入,包括农户购买生产所需的种子、化肥、农药及小型农具等生产资料;优先支持起点高、规模大、辐射广、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销售和科技开发龙头企业的发展;优先支持农业开发和推广运用项目的建设,促进贸、工、农一体化发展。农村信用社要搞准市场定位,立足服务“三农”,对农户贷款要适当简化手续。在发放担保、抵押贷款时,对一些小额生产费用在2000元以下的贷款,可通过信用贷款的方式发放,对较大额度的贷款,则可采取联户担保的方式。农业银行农业贷款增量不得低于全部贷款增量的10%;农村信用社贷款增量中农业贷款比例不得低于60%;农业发展银行要按政策要求保证农副产品收购所需贷款。

2、工业贷款要突出重点,支持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各商业银行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集中资金保重点,以国企改革发展为中心环节,加大对国企的信贷投入,支持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一是对我市冶金、电力、纺织、机械设备制造等支柱产业的发展要继续大力支持,帮助国有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效益和市场占有水平,壮大国有经济实力;二是对生物工程与新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与精细化工和绿色食品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大信贷投入,提高国有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创新能力;三是实施精品、名品发展战略,对优质、精品、名品、拳头产品的生产加大扶持力度。

3、加大对技术改造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投入。一是各金融机构要与经贸委、有关企业密切合作,加强磋商,对经贸委提出的13户企业14项技改项目进行筛癣评估,确定重点技改项目予以支持。二是要认真做好技改项目的评审、上报、实施、管理等工作。三是对列入计划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有关承贷银行要保证项目贷款按合理工期及时足额到位,确保技改项目顺利进行。四是要结合新余市已下达的28项基本建设项目,加大对基本建设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五是对已下达的国债基础设施和技改项目,要加快落实配套信贷资金,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重点行业和企业经过技改实现产业产品的升级换代。

4、扩大对中小企业的有效信贷支持。各金融机构对产品有市场有效益、有信誉、管理严格、能还本付息的中小企业,要适当扩大授信额度,并可试办非全额担保贷款。对信用等级连续三年在2A以上的中小企业小额贷款,经严格的审批程序,可适当发放信用贷款。鼓励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支持中小企业向“小而精”、“小而专”、“小而特”的方向发展。要配合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的运作,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创造便利的条件,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5、要实行信贷的均衡增长。各金融机构要根据经济增长的合理需要,科学安排投入计划,实行信贷的均衡增长,改变过去那种头三个季度投放少、第四季度投放过于集中甚至年终突击放款的投放模式,从实际出发,灵活组织资金调度工作,适时发放贷款,满足企业正常生产的合理资金需要。

6、人民银行要认真履行货币信贷管理职能,加强窗口指导。市、县两级人民银行要应用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商业银行的资金需要,促进商业银行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要大力发展商业票据市场,在商业票据的推广上要有新突破,引导企业增加新的融资渠道。重点推动对新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及其子公司内部等大中型国有企业开展商业承兑汇票的签发、承兑、贴现及再贴现试点,实现我市商业承兑汇票业务为零的突破。

三、积极推行主办银行制度,支持企业生产和发展

各金融机构对产品质量好、技术含量高、有市场有效益、有还款能力的主户企业都可以实行主办银行制度。主办银行申报自下而上进行,银企双方自愿签订《银企合作协议》,报当地人民银行备案。一家企业原则上只能与一家开户银行建立主办银行关系,特大型企业由于一家银行无力满足其合理资金需要时,可由主办银行牵头组织银团贷款予以支持。已经签订《银企合作协议》的企业和银行应本着“平等互利、互相支持、互为监督、恪守信用”的原则,认真履行各自应承担的义务,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促进银企双方共同发展。今年全市银企协作签约金额为22064.5万元,7月底已到位18009.5万元,占签约金额的81.62%.今后几个月,各金融机构要继续做好工作,尽快落实签约资金到位,全年签约履约率要在100%以上。

四、继续加强封闭贷款管理和不良资产剥离,加大呆坏帐核销工作力度,支持国有企业增效脱困

各商业银行要把支持国有亏损企业有销路、有效益产品的生产,作为实现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在对国有亏损企业及其产品的市场销路情况进行调查和分类排队基础上,实行区别对待,对其中有销路、有效益产品生产所需流动资金通过封闭贷款给予支持,对有销售合同的产品、大型工程的设备制造、项目招标已中标的企业,只要企业领导班子坚强有力、在改进经营管理方面已采取了强有力措施,均可实行封闭贷款。

对实行“封闭贷款”的企业,各行要严格按照封闭贷款的条件进行审查,要派驻得力的信贷员驻厂,实行专户管理,坚持“双签”制度,专存专用,确保封闭贷款封闭运行。贷款在封闭运行期间,有关方面对企业所欠的“税、费、薪、贷”一律不得在专户中扣缴,必须确保封闭贷款的正常运作,让封闭贷款真正发挥效益。

要切实做好辖内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债转股工作,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要认真做好国企贷款呆坏帐核销工作,对列入计划的抓紧申报审批,对没有列入计划的,只要符合呆坏帐核销条件,也要积极上报,争取核销。对银行剥离划转的不良贷款要加强管理,通过各种渠道盘活这块资金。

五、拓展消费信贷领域,加大消费信贷投入

辖内金融机构要把开拓城乡居民消费信贷业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将其作为新的业务增长点。要在认真总结前段开办消费信贷业务经验的基础上,采取积极措施,增加投入,提高消费信贷在各项贷款中的比例,全年消费贷款增量要高于上年水平。

在积极拓展城市消费信贷方面,各商业银行要结合实际增加消费信贷品种,适应城市消费市场的需要。除开办住房、汽车消费贷款外,还可开办彩电、冰箱、空调、电脑等大件耐用消费品贷款及教育助学贷款、旅游贷款等。可根据消费信贷的业务特点,针对不同的消费信贷品种和贷款对象,在贷款的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方面,向消费者提供多种选择,提供全方位优质金融服务。

在支持开拓农村消费市场上,各金融机构要积极支持农村市场体系与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村商品流通。重点支持一批有基地依托、交易规模较大、设施完备、具有较大区域辐射能力的商品批发市场建设,支持与“菜篮子工程”建设配套的农副产品商贸企业的发展,促进农副产品流通,促进适销对路的农业生产资料和经济适用的日用工业品下乡,增加农村消费。农村信用社对收入稳定的农户,可发放建房贷款、大宗农机具和运输车辆、耐用消费品贷款,对农户子女上学可办理助学贷款等。

消费信贷工作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各金融机构要围绕涉及消费信贷的各个环节,加强联系和沟通,推动有关方面出台一些相应的配套措施,为扩大内需、启动消费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六、加强调查研究,完善管理,改进服务,提高办事效率

各金融机构要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基层和客户,加强调查研究,掌握分析经济、金融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探索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新路子,适时调整信贷结构,改进信贷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支持区域经济发展。

进一步完善授权授信管理,按照集中有度、审批及时的原则,合理划分各级行的贷款审批权限,提高基层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辖内重点企业实行授信管理,简化已确定授信额度的企业贷款审批手续,使企业在授信额度内能及时取得信贷支持。

要进一步发挥金融债权管理办公室的作用,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联系和协调,综合运用行政、法律、舆论和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等各种手段,严厉打击企业逃废债行为,对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金融机构要实行联合制裁。

要改进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充分发挥银行信息灵通、联系面广的优势,根据实际开拓新的服务项目,除了完善投资咨询、财务顾问、项目融资、代理和代收代付等业务外,还要在市场信息、企业改制、人员培训、国际合作及医疗、养老补充保险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以适应现代企业的多种需要。要做好结算工作,加快资金清算速度,改进对企业的结算服务;对贷款项目的评估、审查、发放,既要按信贷政策规定执行,又要强化服务意识,加快工作进度,提高办事效率。

七、金融机构要加强与地方党政的联系,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对金融工作的支持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金融的发展更依赖于经济。希望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进一步增强金融意识,尊重银行的经营自主权,采取有力措施帮助银行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对人民银行公布的恶意逃废债务的企业,各有关部门应予以高度重视,共同采取措施进行制裁,以形成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希望地方司法部门要帮助银行通过法律手段维护债权,切实解决依法收贷难的问题。要进一步做好清费减负工作,财政、工商、环保、交通、土地及资产评估等单位,要认真执行现行收费管理有关政策,坚决把不合理收费降下来,要降低土地、房管、工商、公证、评估等单位对抵押贷款的收费标准,减少企业抵押贷款成本,推动抵押贷款顺畅进行。

服务地方发展意见 篇2

府) 城市中心支行;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商务主管部门、银监局、证监局、保监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分局;各政策性银行, 国有商业银行, 股份制商业银行,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办发[2008]126号) 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问题的复函》 (国办函[2009]9号) 精神, 加大金融对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的支持力度, 重点做好20个示范城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金融服务工作, 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做好金融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服务外包产业是智力人才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 具有信息技术承载高、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吸纳高素质人才就业能力强、国际化水平高等特点。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 符合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和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 有利于优化出口结构、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有利于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扩大国内消费。

当前, 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发展, 做好金融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工作, 是金融机构落实当前宏观调控政策, 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的“多赢”战略。金融机构要抓住国家产业政策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有力时机, 充分考虑服务外包产业特点和企业的实际情况, 配合对服务外包产业的优惠财税补贴政策, 稳步有序开展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金融服务工作, 努力通过加大对服务外包产业的金融支持, 寻求新的盈利增长点。同时, 金融机构要在符合监管要求的前提下, 积极探索将非核心后台业务如呼叫中心、客户服务、簿记核算、凭证打印等, 发包给有实力、有资质的服务外包企业, 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二、全方位提升银行业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水平

积极发展符合服务外包产业需求特点的信贷创新产品。充分重视对服务外包企业现金流和资金流程的监控。在现有保理、福费廷、票据贴现等贸易融资工具的基础上, 通过动态监测、循环授信、封闭管理等具体方式, 开发应收账款质押贷款、订单贷款等基于产业链的融资创新产品。研究推动包括专有知识技术、许可专利及版权在内的无形资产质押贷款业务。

探索推动适合服务外包产业业态的多种信用增级形式。发挥政府、行业自律机构及服务外包企业等多方面的积极性, 充分运用行业协会 (管委会) 牵头、服务外包信用共同体和企业间联保互保等多层次的外部信用增级手段。加强与信用担保机构的合作, 鼓励以地方政府出资为主的担保机构优先支持服务外包企业。

深化延伸对服务外包产业配套服务的信贷支持。积极支持示范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环境、相关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公共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及运营。支持示范城市各类服务外包企业集中区域的开发建设。配合财政贴息政策, 支持中西部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服务外包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建设开发。

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符合商业原则的基础上, 从20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中选取有一定基础的城市开展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试点, 通过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等途径切实加大对服务外包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以扶持一批有实力、有市场、有订单的服务外包企业尽快做大做强。

三、多渠道拓展服务外包企业直接融资途径

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外包企业境内外上市。积极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创新融资品种, 为符合条件的服务外包企业特别是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服务外包企业提供融资平台。加大对服务外包企业的上市辅导力度, 力争支持一批有实力、发展前景好、就业能力强的服务外包企业在国内资本市场上市融资, 提升我国服务外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积极通过各类债权融资产品和手段支持服务外包企业。鼓励现有符合条件的服务外包企业充分运用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公司债、可转换债券等直接融资工具满足企业经营发展的资金需求。探索发行服务外包中小企业集合债券。鼓励各类担保机构联合提供担保服务, 提高集合债券信用等级。

支持各类社会资金通过参控股或债权等投资方式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发展。鼓励产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及创业投资企业加大对服务外包企业的投资力度。

四、完善创新适应服务外包企业需求特点的保险产品

完善出口信用保险政策。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要降低短期险费率, 对国别风险较小的国家降低中长期险费率, 切实提高出口信用保险对示范城市服务外包产业出口的覆盖率。

创新保险产品类型。各中资保险公司要积极发展科技保险, 加大对符合服务外包企业特点的保险服务支持。逐步建立服务外包企业产品研发、技术出口的保险保障机制, 为服务外包企业“走出去”战略提供服务。创新商业化保险产品, 加强对服务外包企业商业信用风险保障, 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出口收汇保障、商账追收服务和保险项下的贸易融资便利等服务。积极采取市场运作、政策引导、政府推动等方式, 加快发展责任保险, 特别是适应服务外包企业发展的知识产权侵权险、员工忠诚险、产品责任险、产品质量险等责任保险品种。通过产品创新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包括设备、财产、技术以及技术人员人身安全在内的一揽子风险保障。

五、改进外汇管理, 便利服务外包企业外汇收支

降低服务外包企业的汇率风险。鼓励服务外包企业发展离岸外包业务时采用人民币计价结算。积极培育外汇市场, 在现有外汇远期、掉期等汇率风险管理工具的基础上, 大力推动人民币汇率避险产品的发展。

简化服务外包企业外汇收支审核手续。对服务外包企业对外支付一定金额以下的服务贸易、收益和经常转移外汇资金, 免交税务证明。对符合条件的服务外包企业发展离岸外包业务给予账户开立、资金汇兑等方面的政策便利。允许经政府主管部门认定的承接服务外包业务的企业开立经常项目外汇专用账户, 用于收付代外包客户发放的薪酬、津贴等外汇资金, 并简化服务外包业务相关的外汇收支审核手续。对经政府主管部门认定的服务外包企业在境内转 (分) 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 可以凭服务外包企业资格认定文件、转 (分) 包合同或协议直接在金融机构办理境内外汇划转。

六、加强工作协作及政策指导, 推动政策有效落实

加强部门间的配合协调, 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各地金融管理部门应会同商务主管部门, 在政策规划、项目信息、人员培训和宣传方面加强合作与交流, 建立信息共享和工作协调机制, 结合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千百十工程”, 主动做好优质服务外包项目、企业与金融机构间的对接工作, 提升服务外包企业的融资能力, 扶持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

加强政策指导和监测评估。各地金融管理部门要会同当地商务主管部门做好政策的贯彻落实工作, 根据辖区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特点, 在2009年9月末前制定辖区内的具体落实措施, 切实抓好贯彻实施工作。加强信贷政策指导, 做好服务外包产业信贷政策的评估工作, 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加强服务外包企业贷款的专项统计与监测分析。

请人民银行上海总部, 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 (首府) 城市中心支行会同所在省 (区、市) 商务主管部门、银监局、证监局、保监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分局将本意见联合转发至辖内相关机构。

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银监会

服务地方发展意见 篇3

子长县地方税务局面对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油煤产业持续下滑,“营改增”试点扩围等叠加减收因素的影响,该局党组领导班子紧紧围绕延安市局党组和县委、政府的工作要求,先后多次召开组织收入专题会议,专题研究组织收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多次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税收大检查,全力保障各项收入应收尽收。

截至2014年12月底,全局累计组织税费收入4.58亿元,其中税收收入36315.54万元,完成年度奋斗目标计划任务的102.64%,同比增收4129.45万元,增长12.83%。入库营业税13572.53万元,企业所得税3760.43万元,个人所得税7129.85万元,资源税4330.11万元,土地使用税606.22万元,土地增值税58.63万元,城建税2305.90万元,印花税437.15万元,房产税680.10万元,车船税394.44万元,契税450.03万元,耕地占用税1207.20万元,教育费附加1382.95万元。组织基金收入9572.6万元,各项收入实现稳步攀升态势。

2014年,子长县地方税务局采取了多项措施,克服种种困难,取得辉煌成效,五星级办税厅通过验收,行风评议取得第一名,荣获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

深化税务改革 提升征管水平

一是开展专项检查,堵塞征管漏洞。以征收、评估为主体,成立高收入行业个税检查组、房地产行业专项清查组,对全县重点行业、重点税源进行地毯式检查,同时辅导企业进行企业所得税汇算,现已查补入库各项税款3360万元。该局还抽调10名业务骨干成立两个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检查小组,对企业2013年涉税事项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清理,确保汇算检查面不留死角。

二是清理漏征漏管户,夯实征管基础。为确保专项清理工作有效开展,局领导班子精心筹备、制定清理方案并全面安排部署。在比对工作中,从县国税局、公安局、药监局调取征管底册,通过信息比对、深入实地清查核实等方式,对辖区内的漏征漏管户开展“拉网式”清理检查工作,对清理出来的漏征漏管户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及时办理税务登记。共补录漏征漏管户1014户(其中个体户841户,工贸企业173户),所有补录纳税人均已开始申报纳税,纳入正常管理。

三是强化征管考核,落实数据管税要求。坚持每月定期召开税收分析推进会,做到月分析、月考核,并不断完善税收分析预测机制,从事后分析向事前预测、事中监控转移,分层级对不同类型的纳税人进行分析监控。为进一步提高征管质效,从年初对实行税源专业化管理以来的征管范围进行了重新划分,根据岗位设置要求,推行了AB岗工作制度,保障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衔接。同时实行征管质量考核办法,成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对市局下发的数据逐一进行分析比对,查找在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风险点,及时分析解决,按月通报征管质量,确保了征管质量从2014年3月份以来一直在全市名列前茅。

四是强化稽查力度,稽查工作成效显著。针对煤矿股权转让、全县范围租赁行业进行了专项检查。建立税警联合办案机制,采取分别立案、共同取证、分别处理的方式,形成执法合力,有效提高办案效率,检查出涉及股权转让的煤炭企业4户,共计入库税款3028万元。不断扩展房屋租赁税收专项整治范围,在原有村委、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基础上,今年新增加大型超市、商场以及县城周边村委。

五是创建评估模型,提升纳税评估质量。子长县地方税务局纳税评估中心与中介机构共同研究探索煤炭企业和房地产企业评估模型,利用煤炭企业、房地产企业各自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税收征管特点,结合会计制度和税收政策,制作符合实际的评估模型,在市局组织的两评比赛中,子长县地方税务局煤炭企业评估模型荣获优秀奖。同时充分利用征管系统,按月采集纳税人信息,对发现的疑点问题,认真分析,及时核实确认,对存在疑点的纳税人逐户开展纳税评估,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纳税评估质量。

六是全力推行全县财政供养人员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工作。明确县财政的代扣代缴义务,派专人安装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软件,并为财政局各预算单位进行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培训,并对其每月申报予以辅导,现已征收入库财政供养人员个人所得税53.15万元,实现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后财政供养人员扣缴工作的新突破。

创新服务机制 提升服务水平

2014年,子长县地方税务局以建设五星级办税服务厅为契机,全面改善纳税服务环境。

一是丰富办税服务方式。通过开展国地税联合办税、开辟绿色通道、推行集中审批制度和无假日办税制度等途径,方便纳税人办理各项涉税事宜。

二是规范纳税服务内部管理。通过整合现有窗口资源,在全市率先推行“一窗多能”办税模式;建立“服务明星”评选机制,设置心理调节休息室及员工风采展示墙,激发干部工作活力;聘用10名纳税服务义务廉政监督员并公布政风行风监督举报电话,同时设置局长信箱、意见箱、举报箱等,有效地畅通了纳税人谏言献策的渠道。

三是拓展服务手段,筑牢电子办税服务平台。在大厅设立纳税人自助办税区,方便纳税人办理涉税事宜;通过“12366短信平台”,每月月初向纳税人发送本人涉税的相关信息;开通 “子长地税”官方微信公众服务平台,方便纳税人了解地税工作动态。

丰富廉政文化 提升队伍素质

一是重新修订了《岗位量化管理考核管理办法》和《税收信息员巡查制度》。力争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成果,强化激励与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地税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是加强干部培训教育。认真研究当前干部业务水平状况,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开展了春季业务大练兵活动,利用一周的时间对干部在当前税收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集中培训,收到良好的效果;出台奖励办法,鼓励干部参加“三师”考试、省局组织的人才库考试和参与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利用省局廉政平台、市局学习教育平台,组织学习廉政知识、业务知识和信息化知识,积极组织干部到山西太原参加煤炭税收业务培训班,全面提高干部的工作技能和业务水平。

三是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为进一步提高创建水平,子长县地方税务局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于2014年6月份申报了国家级文明单位,先后组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举办道德讲堂、太极拳培训班等活动,丰富了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关注困难群体,为石家湾中心小学捐赠计算机两台,校服和学习用具各17套,使该校学生第一次穿上了校服;和马家砭中心小学结成对子支教帮困,送去价值两万多元的物资,改善学校的基础设施;资助6名困难学生并送去慰问金。关心职工生活,在重大节日,慰问困难职工和复转军人,让干部感受组织的温暖。清明节前到子长无名革命烈士陵园扫墓,端午节组织职工集体包粽子,中秋节开展助学活动,冬至一起包饺子聚餐等。举办各类志愿者活动,先后开展了义务献血活动,交通志愿者活动,党员干部一对一帮扶包扶村群眾,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等,提高了职工的精神素养。

四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一岗两责”,经常组织班子成员重温上级廉政规定,严格遵守“廉政准则”和八项规定,并将重大节日视为不廉行为高发期,给干部发放廉洁自律卡。坚持“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制度”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强化内外监督,多年来从未发生一例违法违纪行为,保证了子长地税的清正廉洁。

五是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2014年3月份,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动员会,细致安排部署活动。在随后的三个月中,子长县地方税务局先后用集体学习、领导干部讲党课、个人自学等多种方式,组织干部职工参加了政治、业务等十多门课程的学习。4月份开展了四个大讨论活动,5月份开展了广泛的征求意见、建议活动。6月份组织召开了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会上班子成员之间进行了激烈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7月份针对班子及班子成员在“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建立了整改台账,撰写了整改措施,列出了整改清单,并于11月份全部整改完毕。

促进服务业发展意见 篇4

一、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服务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工作指导转变,把繁荣发展服务业放在事关全局的战略位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了服务业快速发展。20xx年,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22.4亿元,同比增长16.6%,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1%。但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市服务业发展仍相对滞后,存在结构不合理,服务水平低,竞争力不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等问题,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加快发展服务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作为衡量是否实现工作指导转变的重要标志,转变发展观念,拓宽发展思路,着力解决存在的问题,加快把服务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通过加快发展服务业,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缓解资源瓶颈

制约;通过加快发展服务业,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通过加快发展服务业,吸纳城乡新增就业、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为加快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胶南做出更大贡献。

二、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把优先发展服务业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坚持服务业发展与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民营经济及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做大规模、做优结构、做足特色、做强地位,加快构筑广就业、增税收、强辐射的服务业产业体系,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综合竞争力。

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是:突出发展服务业重点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实现与先进制造业的融合发展;不断拓展新领域,形成服务业发展新的增长点;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质量和水平;加快载体建设,完善政策和投资环境,增强服务业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服务业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年末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3%以上,到达到40%以上;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到20所占比重达到40%以上;服务业地方税收到年占全市地方税收的比重达到60%;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到2012年达到30%以上。

三、突出发展服务业七大重点产业

(一)商贸流通业。调整和优化商贸流通业布局和业态结构,扩大消费,增强消费功能、商务功能和集聚辐射能力。加快新型商贸业态的引进,培育建设一批综合带动力强、发展业态新、就业容量大、城市化推动力高的服务业大项目。加快传统商贸服务业改造提升步伐,形成以大型购物中心为骨干,以超市、专卖店、直销店、便民店、仓储式商场等为特色的多元化、多层次的销售网络,打造中心商贸区,建成商贸集聚区。构建多元化商业服务平台,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品牌代理、特许加盟等现代经营模式,发展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业务,完善商业网络体系。突出建设大型专业批发市场、特色市场、菜篮子市场、社区专卖店,形成深购远储、高效畅通的批发经营网络和布局合理、业态先进的零售商业格局。

(二)旅游度假业。立足打造中国北方最具特色的休闲度假目的地,以青岛创建“中国最佳度假城市”、“奥帆赛”和“桥隧”通车为契机,按照“突出重点、彰显特色、务求精品、梯次推进”的原则,近期重点开发“两山(大珠山、小珠山)、一岛(灵山岛)、一湾(灵山湾)”,将大珠山、龙门顶和灵山岛三点连接成线,以此启动海上旅游,打造灵山湾高端休闲度假区,促进全市旅游业加速转型升级,实现突破发展;五年内重点开发“一台(琅琊台)、一湾(龙湾)”,同时按照“山海一体、城乡统筹”模式,

(三)房地产业。全面落实国家房地产业政策,按照“三个面向”和多业态发展房地产的要求,科学编制近期和中长期房地产发展规划。面向低收入家庭,重点规划建设廉租住房;面向城市中等收入家庭及城市规划区内农民,重点规划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和中小套型限价住房;面向高收入家庭和外地购房群体,适量规划建设精品楼盘和高档社区;鼓励房地产企业开发建设星级酒店、商务楼、写字楼、大型商场(超市)和通用厂房。着力引进高层次开发商和运营商,引导本地企业学习先进开发经营理念,进行广泛合作,提升整体品质和配套环境。加强策划宣传,面向青岛、放眼山东和全国宣传滨海宜居、山海相映的城市特色,大力推介房地产业,吸引更多的外地消费者来我市投资创业、安居置业。规范物业管理,加大对物业服务企业的考核力度,健全物业管理市场准入清出制度,提升物业管理水平。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篇5

工作简报

2012年第9期(总第26期)

福 建 农 林 大 学 科 研 处 海 峡 创 业 育 成 中 心

海峡新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2012年6月15日

本期导读

※领导关注

*省领导亲切会见我校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代表

*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主任杨超一行莅校访问 *省社科联冯潮华副主席一行莅校调研

※ 合作交流

*聚焦“6.18”:我校举行林产加工业专场对接会项目签约仪式

*兰思仁校长应邀为龙岩市长汀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做专题报告

*香港智华基金捐资2500万建博物馆

*我校拟首次启动本科生赴美国奥特本大学交流项目 *我校中加项目今年将有80多名同学出国留学

※ 领导关注

省领导亲切会见我校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代表

6月12日下午,金山学院党委副书记童庆满、学院大学生青年志愿者许润鑫、连彦代表“践行福建精神十大人物”提名奖获得者――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受到了省委书记孙春兰和省长苏树林的亲切会见。

同日晚,金山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代表参加了“践行福建精神十大人物”颁奖晚会,接受省领导的颁奖。

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主任杨超一行莅校访问

6月8日下午,国家林业局场圃总站站长、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主任杨超一行员莅校考察。校长兰思仁、副校长林思祖会见了客人,双方就加强交流与合作进行了深入洽谈。

座谈会在明德楼第一会议室进行。兰思仁校长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历史发展及科研、社会服务的概况,并从重视森林公园与森林旅游的基础研究、编辑出版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系列丛书等方面提出建议,希望发挥我校学科及地域优势,成立海峡两岸森林公园与森林旅游研究中心,有利于促进两岸交流。园林学院也就我校森林公园与森林旅游研究与社会服务情况做了详细的介绍。

杨超主任表示,农林大学坐落在青山绿水中,不仅山美、水美,长期以来更为国家农、林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培养了大批人才,充分说明农林大学在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等方面成果丰硕。尤其是农林大人的敬业精神、负责任的态度十分宝贵,使人感觉到一种向上的愿望,农林

长汀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的报告,报告会由长汀县委宣传部部长曾光书主持。

兰思仁校长从水土保持相关知识、国内外水土流失治理的现状、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治理进展、福建省水土流失治理进展及主要模式、龙岩市水土流失治理情况、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进展与启示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独到而又深入的剖析与阐述;兰校长还针对总结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经验,提升理念、载体,创新模式、机制、科技、管理,率先建成生态示范县,努力成为全国水土流失治理的“长汀样本”方面作了精辟的讲解,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建议和意见。

长汀县领导魏东、陈日源、丘桂萍、徐文辉、陈达兴、张金滨、曾光书、冯荣珍、李建木、张亮春、上官兵、罗小波等及长汀县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县直各党委书记,县直各单位主要领导共200多人聆听了报告会。

香港智华基金捐资2500万建博物馆 董事长林高演受聘为我校客座教授

6月3日下午,香港智华基金捐建博物馆项目签约仪式在禧强楼学术报告厅举行。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副主席、智华基金有限公司董事长林高演,智华基金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蔡妙瑛,省政府原副秘书长、香港智华联顾问陈元魁夫妇,省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郑传芳,校领导叶辉玲、兰思仁、翁善波、王宗华及师生代表近400人出席捐赠仪式。仪式由校党委副书记翁善波主持。

仪式上,智华基金有限公司董事长林高演欣然受聘为我校客座教授、教育发展基金会董事。校党委书记叶辉玲为林高演教授颁发了聘书、校长兰思仁为其佩戴校徽。兰思仁与林高演分别代表校企双方签订了捐建博物馆协议书。

省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 郑传芳代表省教育厅对林高演先生表示感谢。他说,林高演先生慷慨解囊的善举,不仅使农林大学的校园又多了一座标志性、雄伟的建筑,大大改善了师生的学习条件,为师生提供了更好的服务,更体现了他高度重视教育、重视人才培养、重视教育资源的保护。每个人都应该学习他爱国爱乡、尊师重教的精神,更加努力工作,不断转变作风,将学习林高演先生的精神转化为为人民服务的动力。

校长兰思仁代表学校向智华基金有限公司和林高演先生表示感谢。他说,福建农林大学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得益于各级政府部门的关心和支持,得益于一代又一代农林大人的艰苦奋斗,得益于像林高演先生、陈元魁先生等杰出人士对学校的大力支持。博物馆的建成将使学校现存的大量宝贵标本得到有效抢救和保护并发挥更大作用,价值不可估量。林高演先生受聘为学校客座教授又使得学校从此增加一位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大师。

智华基金有限公司董事长林高演先生做了发言,他说,农林大学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校园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学校拥有藏量丰富的昆虫、植物、动物及木材、石头等各类标本,是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捐建博物馆是很有意义的项目,希望它能尽快动工,这是学校师生的希望,也是智华基金的希望。

省政府原副秘书长、香港智华联顾问陈元魁介绍了林高演先生在福建教育界捐资兴学的基本情况和取得的良好效果,不仅改善了受捐学校的办

校拟与奥特本大学于今年秋季学期首次启动“2+1+1”或“3+1”模式的本科生交流项目。通过该项目,我校目前在读大

二、大三相关专业本科学生可申请赴奥特本大学展开为期一学期至一学年的课程学习。首批交流专业涉及金融、工商管理、国际贸易、人力资源管理、计算机科学、应用数学及英语。会上,双方还就教师互访、短期研修等其他项目达成了合作意向。教务处、研究生处、外事处、海外学院、人文学院、计算机学院、经管学院、生科学院相关代表人员参加了会谈。

美国奥特本大学创建于1847年,位于俄亥俄州的Westerville,是一所具有浓厚学术教育氛围的综合性私立大学。该校提供本科及研究生教育,设有包括商业管理、金融、经济、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英语、新闻学等71个本科专业。我校与奥特本大学于今年4月签订了合作备忘录,以推动两校科研、学术合作及师生交流互派项目。

我校中加项目今年将有80多名同学出国留学

今年中加项目将有80多名学生赴加拿大留学,其中新斯科舍农学院47人、圣文森山大学20人、阿尔伯塔大学9人、英属哥伦比亚大学4人、菲莎河谷大学1人。至此,中加项目出国留学生人数已经突破420人。

6月14日上午,海外学院举行2012年中加项目学生出国留学欢送会。王宗华副校长出席欢送会并高度评价2010级中加项目全体同学取得的成绩,感谢全体家长对海外学院的关心支持,感谢学校各有关部门对中加项目的大力支持,勉励出国留学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学会生存、积极沟通、身心健康。

中加项目2010级全体同学,部分同学家长,来自新斯科舍农学院、英

研究思路和发展前景与到会的企业家们进行了深入探讨。

全国森林公园建设与经营管理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6月8日上午,由国家林业局森林管理办公室主办,我校承办的全国森林公园建设与经营管理研讨会在校大礼堂举行。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主任杨超、副主任杨连清,校长兰思仁等领导出席研讨会,来自北京、江苏、吉林、内蒙古等全国2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00多个国家森林公园负责人参加了研讨。

会上,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福州旗山竹楼森林人家、大阳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单位代表纷纷就如何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促进森林旅游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兰思仁校长表示,森林公园的发展要坚定不移地坚持 “以人为本、重在自然、贵在和谐、精在特色”的景区开发理念,森林公园与森林旅游景区开发途径需遵循景区资源化、资源产品化、产品市场化、市场品牌化和品牌效益化的原则,即要提高景区的可进入性,设计高质量的旅游产品及使旅游产品品牌化经营和产品效益最大化实现。杜绝无规划建设或不按规划要求进行建设的行为;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把繁荣生态文化、弘扬生态文明作为森林公园建设的重要使命,通过森林(自然)博物馆、标本馆等生态文化基础设施,使游客在森林旅游活动中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自觉保护自然的意识,将生态的美上升到伦理的爱!

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我国共建森林公园2747处,游客4.68亿人次。国家级森林公园746处。福建省森林公园138处,其中国家级28处。年旅游人次在1568万人。2011年收入约51971万元。

据悉,本次论坛也是我校承办的2012年全国国家森林公园主任及森林旅游高级人才研修班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全国国家森林公园主任及森林旅游高级人才研修班于6月3日开幕,共为期8天。

※ 内涵建设

福建省人民政府与农业部合作共建福建农林大学协议签定

日前,我校收到《福建省人民政府农业部关于合作共建福建农林大学的协议》。省委常委、副省长陈桦,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分别代表省部双方在协议上签字。共建协议的签订标志着我校正式进入省部共建行列。

根据协议,福建省人民政府将把福建农林大学纳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大政策和投入支持力度,为学校改革与发展创造良好的办学条件和环境;支持学校建设“海峡联合学院、海峡联合研究院”、“海峡两岸农业技术合作中心”和“海峡创业育成中心”;支持学校保持特色和优势学科,鼓励发展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支持学校联合省内各类农业教育资源,组建福建农业教育联盟,推动农业不同层次人才教育的均衡发展,稳步提高生均拨款水平;支持学校与台湾农业高校联合培养农科人才;支持学校继续实施“服务海西惠农工程”,积极探索校企、校地结合的人才培养和科技服务新模式;推动省农业厅、省农科院与学校等单位的“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机制,促进形成农业科技大联合大协作局面;支持学校发挥“台湾农民创业园”的科技服务与教育培训作用;支持学校建立“海峡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大力引进台湾先进农业品种、农业技术关加以推广;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合作共建。

根据协议,农业部将向我校提供农业行业发展需求预测和行业发展规划,指导学校按照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进行专业设置和内容调整;重点支持我校甘蔗、蜂学、食用菌等领域的学科建设,并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科技项目立项、科研基地建设等方面予以倾斜;安排我校承担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承担农技人员、农村干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种养大户的培训工作;协调我校在农业科研单位、技术推广部门和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建立教学实习基地和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省部共建工作是我校贯彻落实2010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师生回信精神,紧抓教育部、农业部共建农业高校的重要契机,于2010年9月份正式启动。省部共建对我校努力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大学,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必将有力促进我校深入探索省部共建农业大学的新机制、新模式,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凸显农林特色与优势,加强农业人才培养培训,增强服务“三农”能力,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努力实现农林高等教育的新突破,在服务“三农”、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和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等方面做出新贡献,创造新业绩。

我校在第七届“挑战杯”福建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取得佳绩

6月3日至4日,由共青团福建省委、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体育局、中国电信福建公司、福建省学生联合会主办的第七届“挑战杯”福建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决赛在福建中医药大学举行,我校学子取得佳绩,共获4项金奖,学校获“校级优秀组织奖”。

获得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的2份作品是:《福建明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作者:作物科学学院邱霄俏等;指导教师:林文雄、陈力予、魏远竹、许安心)、《月靓美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作者:经济与管理学院李艳林等;指导教师:魏远竹、范永立、余忠、杨子)。

获得大学生创业计划网络模拟运营专项竞赛金奖(全省共3个)的作品是:《腾绿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作者:食品科学学院郑金贵等;指导教师:庞杰、陈力予)。

获得大学生创业计划体育产业专项竞赛金奖(全省共5个)的作品是:《拓步体育旅游文化有限责任公司》(作者:金山学院林天飞等)

第七届“挑战杯” 福建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为历届赛事规模最大、参赛学校最多的一次,共有全省43所高校的542份创业作品参加比赛。为备战今年的“挑战杯”国赛和省赛,我校在2010年、2011年校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的优秀作品基础上,邀请相关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企业家对作品进行精心指导,经多轮遴选,最终选送15件作品参加省赛,选送的作品涵盖化工技术、环境科学、农林畜牧产业、机械能源、材料、生物医药、服务咨询类等多个学科,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我校学子关注民生的社会责任感。在终审决赛答辩中,我校学子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得到了专家肯定,也受到兄弟院校的好评,充分展现了我校学子的青春风采。

服务地方发展意见 篇6

《意见》指出,坚持改革创新,面向全球市场,加快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服务外包产业,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从主要依靠低成本竞争向更多以智力投入取胜转变,对于推进结构调整,形成产业升级新支撑、外贸增长新亮点、现代服务业发展新引擎和扩大就业新渠道,具有重要意义。

《意见》强调,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产业要以拓展国际国内市场为导向,围绕培育竞争新优势和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坚持改革创新、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示范集聚的原则,着力激发企业创新动力和市场活力,推动“中国服务”再上台阶、走向世界。

《意见》明确,要着力培育竞争新优势,明确产业发展导向、实施国际市场多元化战略、优化国内市场布局、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定期发布《服务外包产业重点发展领域指导目录》,拓展行业领域,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研发、互联网、能源等领域的服务外包,推动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为大学生就业创造更多机会。

《意见》强调,要强化政策措施,完善产业政策体系。通过加强规划引导,科学谋划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区布局,发挥产业集聚区引领带动作用;通过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支持企业开展知识、业务流程外包等高附加值项目,开拓新市场、新业务和营销网络;通过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税收政策、加强金融服务以及提升便利化水平等,培育一批创新和竞争能力强、集成水平高的龙头企业,扶持一批“专、精、特、新”中小型企业,加快推动国内服务外包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意见》明确,要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完善服务外包产业法律体系,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和促进产业健康发展;要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强统计分析体系建设,切实健全服务保障体系。

新闻报道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篇7

1 新闻报道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深度报道不够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地方经济发展问题越来越多,很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新闻事件都具有复杂性、国际性、产业性的特点,因而必须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才能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但从新闻报道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新闻报道通常都把“发现问题”作为报道的主要方面,缺乏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报道,更多的是采取“直观化”报道,导致新闻报道缺少深度,不具备指导意义。这已经成为新闻报道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最大弊病。

1.2 报道比较空洞

从当前新闻报道实际情况来看,尽管地方经济有很多改革措施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在新闻报道过程中往往通过整理现成材料的形式,导致新闻报道内容乏味。再比如,很多新闻报道在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过程中使用一些概念化的东西,老百姓姓听不明白、看不懂,而专家又不屑于这些报道,导致新闻报道无法为地方经济服务。还有一些新闻报道见物不见人,不具有趣味性,不仅无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还让老百姓反感。

1.3 新闻队伍问题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直接导致新闻从业人员为了新闻报道而新闻报道,缺乏对新闻报道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深入研究,因而也就不可能使新闻报道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一些新闻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特别地方媒体缺少既懂新闻知识、又懂经济知识的新闻采编人员,因而导致地方新闻报道质量不高,根本无法从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大范围将新闻报道写深、写透、写出效果。

2 新闻报道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优化策略

2.1 加强深度报道

新闻报道要想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就必须在新闻报道深度上狠下功夫,正确处理好“宣传价值”与“新闻价值”的关系。对于任何涉及到经济方面的新闻报道,都必须对新闻事件的因果关系、发展趋势、对策建议三个方面狠下功夫。比如,对某一经济新闻的报道,必须要追溯既往、说明现在、推测未来上有所阐述,对于新闻事件要尽量报道详细的情形和细节;同时,还要对新闻事件的意义、影响及解决对策进行尝试分析和报道,最大限度的提高新闻报道的深度、广度、宽放和厚度。

2.2 创新新闻视角

创新新闻视角,是新闻报道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创新性举措,只有从更有利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视角进行新闻报道,才能使新闻报道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思路、符合老百姓的需要。比如,对各地召开两会的新闻报道,新闻媒体应当更多挖掘与地方经济发展、与老百姓利益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对经济可持续发展、食品安全、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深度报道。新闻报道还应牢固树立“市场导向”的原则,特别是要从我国新一轮市场化改革的趋势出发,更多报道地方经济发展中的改革措施和创新举措,使新闻报道更多体现经济发展。

2.3 加强新闻解读

新闻报道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改变过去罗列经济数据和经济术语的做法,着眼于提高新闻报道的可读性、理解性和趣味性,既要善于运用经济数据和经济术语,也要对经济数据和经济术语进行必要的解读,否则广大老百姓根本不可能听懂和看懂新闻报道。比如,某银行通过产品创新,推出了“个人私密账户”,北京青年报以《京城出现首个“私房钱”账户》为题,将银行的产品通过形象和生动的方式进行了报道,不仅具有较强的趣味性,还能让老百姓更好地理解这一产品。

2.4 提升从业素质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地方媒体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是制约新闻报道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我国应大力加强高校新闻专业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着眼于培养“复合型”人才,大力培养一批既懂新闻采编、又懂经济工作的人才,为新闻报道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另一方面,地方新闻媒体应加大对新闻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加强理论教育;采取个人钻研和实践锻炼的办法,便新闻采编人员更加熟悉地方经济工作,培养其将新闻报道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的能力。

3 结语

服务地方发展意见 篇8

关键词:校企合作;机制建设

我国“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到要“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在这样的教育发展形势下,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结合政府、行业、企业和自身专业优势服务于河北省建筑业,专业建设实现了高起点、跨越式发展。

随着国家教育改革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提出,规划文本中提到要调动行业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和管理的积极性,把发展职业教育要发挥行业企业积极性提到了相当的高度。概括起来有几个方面:①改革办学模式,积极支持鼓励行业企业举办职业教育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②依托行业企业建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③加大相关优惠政策的倾斜力度,支持企业更多地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服务。

新的发展形势给我们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也要求我们要继续学习教育的先进理念并不断深入教育教学改革,深化政、校、企合作的具体方法,给高职教育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共建平台,初步合作

1.政、校、企合作的共同基础。政府要办人民满意的政府,引领各行各业协调向前发展;高职院校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高质量的高技能人才;企业要积极开拓创新,进一步开发人力资源,生产令人们满意的产品。这种以人民利益为最高目标的共同基础,决定了政府高职院校企业之间存在着互利共生的关系。

2.合作平台的搭建。实现政、校、企多方合作,需要搭建合作平台。2008年,河北省住房和城市建设厅批准在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成立河北省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立政府指导、行业引导、企业和学校共同建设、“四方联动”的多元合作平台。2009年,成立河北省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委员会并召开一届一次会议。建设委员会的成立,进一步拓宽校企合作渠道,深化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我系与四十多家基地委员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形成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

二、建立机制,整体运作

1.合作机制的初步建立。依托基地建设委员会,各委员单位在自愿、平等、互惠互利的基础上,与我系合作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立由校企双方人员组成的校外实训基地组织机构,形成基地建设委员会—专任教师—企业兼职指导教师三位一体、资源共享的校企长效合作机制。校企双方按照“雙向互动、密切合作、互助互惠”的原则,以促进高职教育和地方经济协调发展为目标,签署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协议,明确校企双方各自的职责和义务,使校外实训基地在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劳动态度、敬业精神、专业技能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合作机制的作用。企业为学生提供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而且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支持学校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承担与专业课相关的实践教学任务,全方位参与专业建设。同时,我院到企业实训基地挂牌,扩大校企双方的影响。使校外实训基地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劳动态度、敬业精神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此外,还健全了产学合作的教育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到企业锻炼,并与企业合作开发科研项目,为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三、优势互补,成效初现

1.服务经济发展,社会效益显著。通过平台建设,一方面以企业需求为切入点,以教师为企业服务为合作主体,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学院与政府、行业共建合作平台,积极为社会提供技术开发与服务。依托培训基地,我们积极开展建筑施工企业在岗职工业务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服务周围高校,完成建设厅岗位职业资格鉴定工作。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社会和企业资源,以校企共建校外实训基地为合作手段,以强化实践教学为突破口。

2.专业建设加快,发展目标明确。由于依托平台建设成立了河北省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委员会,几年来,专业指导委员会为学院和本专业提供市场需求预测、人才需求信息和技术发展信息;直接参与人才培养模式的论证、专业教学计划的开发工作(如毕业生就业岗位与岗位职能分析,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体系构建,课程设置与岗位技能训练项目确定等);直接或间接参与专业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如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开设专题技术讲座,担任实习、实训课指导等);为我系学生参加校外实训和岗位实习提供支持并创造条件;为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提供信息、资料等。

3.办学特色鲜明,人才质量提高。在总结办学特色与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一二三”人才培养模式。“一二三”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培养高质量的建筑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出发点,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突出综合实训和顶岗实践,以实现“零距离上岗”为目标,环环相扣、系统完整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依托河北省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并把该基地建成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四方联动的校企合作平台,实现校企合作、双证融通,实现三级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目标,即由专项职业能力训练→提升到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最后达到岗位职业能力,使学生在校期间的职业能力培养三年不断线,达到与企业岗位需求无缝对接。

四、深度探索,谋求发展

虽然在政、校、企合作的实践探索中获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在教育中长期改革发展的大环境下下,我们应当加快合作共建步伐。

进行机制创新,形成校企共同议事、决策机制。在十二五期间,成立人才培养工作理事会,形成校企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教材开发、学生就业等方面的议事、决策机制。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与走进工地相结合,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在现有与河北燕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共建的土木检测中心基础上,实现课堂与现场的融合。与合作企业把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使用进一步规范化,实现工作的内容是学习,学习通过工作来实现。

以服务企业为宗旨,以共同解决企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为突破口,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力争在河北金环钢构有限公司等企业设立教授工作站,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上一篇:高一语文阅读表现手法下一篇:国税局在岗培训工作情况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