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新型教学模式,响应新课标改革对历史教学的要求,从课堂中做出改善举措,初中的历史教师一直都在积极探索着符合这个时代学生特点的课上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在课上的听课效率和课堂活动参与程度,教师应该在课上适当进行提问活动。课上提问作为一种常见的互动方式,经常被各科教师使用,贯穿于每节课的始终。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课堂提问初中历史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课堂提问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探讨
摘要: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课堂提问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的授课离不开课堂提问,而一个“高质量”的课堂提问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锻炼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的学习知识,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大大的提升了学生的听课效率。同样,学生之间的相互提问也是精彩课堂重要的一部分。
关键词:课堂提问;初中历史课堂;增加学习动力;提高教学趣味;锻炼自主思考
课堂提问是一个高质量课堂的必要环节,在进行课堂提问之前要预先设计好问题。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因材施教,让所有学生都可以积极高效的思考,且教师提问的语言要有启发性,简洁明了,能够准确表达意思。在课程结束之后,或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要及时进行补充归纳总结。课堂提问的目的是提高学生注意力,锻炼学生思考,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程度,所以,一个好的课堂提问非常重要。
一、适当增加学习动力
学习动力的增加是初中历史课堂学习效率提升的关键,一个好的课堂氛围的形成,离不开学生对学习的动力、对知识的渴望、对历史的喜爱。适当的增加学习动力,将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课堂的学习氛围。那么该如何增加学习动力呢?我们可以制定一个积分化制度,学生可以通过在历史课堂上回答问题来加分,当积分达到某一水平,便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且此奖励应该具有诱惑性。通过这种积分化制度,便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热情。
例如,在讲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的第一课《鸦片战争》时,就使用了积分化制度,当节课每回答一次问题加一分,积够五分便可以获得一个记事本。这一节课的课堂气氛相当活跃,问题一旦提出,学生们就积极的进行思考,积极的进行讨论,积极地举手回答问题,而且课后的知识检测完成的正确率非常高,由此可见,这一堂课的知识掌握情况非常好,学生的学习效率也非常的高,所以课堂提问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而适当的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将有效的提升课堂的学习效率,使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思考。
二、提高教学趣味程度
兴趣是学习的教师,这个真理对初中历史的学习也很是适用。一个精彩的课堂提问将有效的提高教学的趣味程度,增加学生对初中历史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对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效率,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该如何进行课堂提問才可以提高教学的趣味程度呢?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讲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通过有趣的历史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学生进行课堂提问,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并发表自己对所演人物的看法,使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表演特长,在锻炼学生勇气的同时也提高课堂的趣味程度,使鱼和熊掌可兼得。
例如,在讲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课“秦王扫六合”时,讲了秦始皇的伟大成就,通过课堂提问,让不同的学生对秦始皇进行了人物扮演,并将秦始皇的伟绩进行概述,同时发表自己的感想。在学生进行表演的时候,教师要认真总结学生所回答问题的完整性和合理性,在表演完成之后,对学生回答的内容进行补充和点评。通过此次教学趣味程度的提升,加深了学生对此次课程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提升了此次课堂的学习效率,与此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对初中历史的兴趣。所以,一个好的课堂提问将有效的提高教学的趣味程度。
三、锻炼学生自主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成绩的提升,学习的进步,都离不开自主的思考。同样,初中历史的学习也离不开自主思考,那么,如何才能够锻炼学生自主思考呢?答案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进行课堂提问。一些高质量的提问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从而帮助学生拨开眼前迷雾,解答心中疑惑,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思考,锻炼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知识的总结汇总能力,加深学生的记忆深度,使学生不易遗忘。学生也应该积极思考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学与思相结合,提升学习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第一课“鸦片战争”时,就向学生播放了关于鸦片战争的纪录片并对学生进行了课堂提问,为什么鸦片战争会发生在那个时代的中国?通过教师的提问,学生们积极主动的思考,积极主动的回答问题,将在纪录片上所看到的场景与自己的理解相结合,完整的将这个问题回答了出来。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一定要注重知识的连接性,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达到真正理解并灵活运用的程度。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高质量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锻炼学生自主思考。
总而言之,教师在历史课堂上进行课堂提问是必不可少的,任何一个高质量的历史课堂都离不开课堂提问,课堂的提问环节应贯穿于课堂的始终,而一个高质量的课堂提问是高质量课堂形成的关键,因为一个高质量的课堂提问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可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将学与思巧妙的结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金伟.历史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策略[J].新丝路(下旬),2016(01)
[2]李亚军.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提问[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13)
作者:何逦明
课堂提问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探讨
摘 要: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新型教学模式,响应新课标改革对历史教学的要求,从课堂中做出改善举措,初中的历史教师一直都在积极探索着符合这个时代学生特点的课上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在课上的听课效率和课堂活动参与程度,教师应该在课上适当进行提问活动。课上提问作为一种常见的互动方式,经常被各科教师使用,贯穿于每节课的始终。
关键字:初中历史;课堂提问;自主思考;听课效率
无论在教学什么学科时,教师都会采用提问与学生沟通交流。在当前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摒弃“满堂灌”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逐渐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积极发问、积极回答,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课堂提问包括教师提问和学生提问,这两种方式必然会推进学生对知识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探讨一下课堂提问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希望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一、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在初中时期,学生首次接触历史这一学科,起初学习时都会带有新鲜感,时间久了之后,难免一些学生会对此失去兴趣。因为我国的历史悠久,学生从教材上学习的历史已经是过去非常久远的事件,并且这门课在考试时是以开卷形式展开考试的,所以历史这门课很容易被学生轻视,在课上注意力不够高度集中也是学生常有的现象。面对这种现状,课堂提问扮演着关键性的作用。在学生明显走神时,教师的提问可以拉回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生的求知心,让学生紧张起来,有效使全班学生的精力得以集中。
例如,在教授七年级上册“春秋战国的纷争”这一节时,在课上我先给了5分钟让学生浏览了一遍本节内容。在这5分钟里,有些學生阅读了一会儿就对此没有兴趣,开始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于是,在让学生浏览完后,我向学生提出了一些有关本节知识的问题。比如:“大家通过阅读课本,知道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谁吗?”这个提问使很多学生集中了注意力翻开了课本上第一小节“春秋争霸”,开始从书上寻找答案。再比如,我在课堂上提问:“谁可以总结一下战国时期的七雄是指的哪七国?在这个时期发生过哪些著名的战役呢?”班上的学生都很怕被点到名字后答不上来,于是他们都低下头去从书上找答案,很好地集中了班上学生的注意力,使那些走神的学生赶上了教学的进度。
二、提高知识的趣味性
想要让学生学好历史,首要任务就是要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班上一般都会有一些文科较强的学生,他们对历史较为感兴趣。但那些理科较强的学生对于使用过多文字描述某历史事件会让他们觉得枯燥无味,自然对这门学科不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或者学生的主动发问。教师可以就某一历史事件通过提问使学生展开讨论,或是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在课上制造重重悬念,以提高知识点的趣味性,让学生对此产生兴趣,并愿意主动去探究。
例如,在教授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这一节时,在导入新课时,我先让学生观看我制作的PPT中有关毒品的内容,主要是目前出名的几种毒品的照片,比如海洛因、冰毒,还有一些缉毒刑警工作时的照片。学生在观看图片的同时,我向学生提问:“大家知道毒品对人有什么影响吗?”学生回答了“毒品使人上瘾”,“危害身体健康”等答案。接着我引入本节的教学,向学生提问:“大家知道毒品与鸦片战争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吗?”这个问题使学生体会到了本节知识的趣味性,在求知心的驱使下,全班学生都做到了认真地听课。
三、锻炼自主思考能力
学习历史不仅需要阅读课本、了解知识,还需要学生本人具有一定的自主思考能力。在历史试卷中往往不难发现,材料题一般都不是教材中的材料,但题目却与教材上的知识点环环相扣。很多学生一看到材料未曾学过,在书上也找不到标准的答案,就乱了手脚。这实则便是在考查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课上科学、合理、符合学生认知的提问,能够有效使学生展开自主思考。因此,教师在课上应该结合知识点,多向学生提出有意义的问题,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通过一次次解疑答惑,引导学生在思考时使用正确的思路,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例如,在教授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这一节时,教授完基础知识后,我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出示了一则材料。材料中讲的是当年百姓的很多生活用品不是民族企业生产的,而是外国进口的,比如水泥被叫做洋灰,正是因为这是进口的。让学生看完这则材料后,我向学生提问:“大家能否从这则材料中总结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呢?”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的自主思考。材料问答题在考试时是必出的,在课堂上时常让学生思考这类问题如何解答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
作为教师,要充分、透彻地了解教材,根据班上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知特点进行备课,提问时要注重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总而言之,在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中,提问在课堂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既能使学生保持注意力集中,还能有效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一举多得的效果,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常建兵.农村初中历史课前提问有效性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1).
[2]李亚军.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提问[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13).
作者:雷国栋
课堂提问:提升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性
【摘 要】 课程改革改变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课堂提问成了课堂的主题曲。但是提问是一种艺术,问题的设计要能让师生有效互动,在课堂上成一条主线,具有实效性,遵循一定的原则,这样的课堂才能适应当下的学生,才能绽放绚丽的亮点。
【关键词】 双重性;实效性;遵循原则
课程的改革,彻底改变了历史课堂的教学模式,传统的历史课堂基本是一问一答的形式,可是这样一问到底的课堂形式,课堂的实效性和三维目标要求相差甚远。究其归因,教师对课堂提问的内容随意性较大,提问只是适应课堂的需求,并没有遵循一定的原则,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课堂提问的实效性问题。
一、问题设计要注重双重性
《初中历史课程的标准》指出:“当下的学习方式以主体性为宗旨,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凸显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自主设计问题。学生的学习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在教学中,学生能自主设计问题,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把社会的焦点和热点引入到课堂中来,这样学生就能把历史和现实有机整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中,教师不能仅仅关注知识的灌输,而应在学习历史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不断地引出问题,自发形成问题意识。学生的经历不同,对问题的看法也不一样,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关注学生问题的设计,张扬学生的个性。但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给予学生相应的空间和时间,创造师生交流的平台,在这个过程要维护学生的尊严,这样就能不断增强自己的自尊心。
课程改革让历史课堂更具有灵动性,抛弃原来教师一言堂的模式,采用了课堂互动,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文本进行有效互动,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形成完美的人格。在设计问题上,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学会求真,这样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才能产生真感情。
因此,设计问题是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教师在设计问题上,要能考虑学生特点、学生的知识面以及教材的板块等因素。首先,在问题设计上不是让学生随性而为,教师要在学生设计问题的过程中给予正确的引导和评价。
其次就是教师要摆正自己角色,让学生设计问题,并不意味着教师的问题就不要设计了,教师要能留意学生的问题设计有没有遗漏,教师要能随时调控,让课堂更具有实效性。例如在教学《古代埃及》这一课时,学生如果能够提出为什么自从胡夫金字塔之后,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出了哪些问题?这样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应该加以肯定和表扬,并引导学生探究古埃及王权的没落。
二、问题设计的类型要具有实效性
为了凸显课堂提问的实效性,笔者在设计问题时,不是把问题独立出来,而是要能将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有效联系起来。知识是学生体现能力的载体,知识内化的结果就是能力的升华和转化。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能捕捉本节课的重点,把知识和能力整合,有机链接,形成问题的整体。
其次,还要做到问题类型与过程和方法相关联。方法在学习上很重要,教师要能在设计问题时,给予学生正确的方法指导。可是方法和过程是不能分开的,在过程中饱含着方法,在获得方法中必须经过过程来实践。教师在某一堂课上,就要对过程和方法不断地训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地学习历史,积累历史。学生内化的过程就是从积累到理解,这样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学生就能自然而然地从不同的角度去设计问题和提出问题。
例如在教学《侵略与反抗》时,让学生阅读完课题,学生就设计这样的问题:“近代的中国为什么会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学生提出这个问题具有概括性,但是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回答问题不全面,只是片面的理解。针对这个问题,笔者也没有多讲,只是暂时把这个问题搁置了。后来讲到了《近代化的探索》,学生在了解文本的内容之后,更新了对历史的认识,较之以前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笔者再次把“近代的中国为什么會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这个问题摆出来,此时,学生很快就能准确无误地回答出来,他们能够有效结合两节课的内容,清楚地阐述了理由。
三、提出问题也要情境性和灵活性兼顾
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尊重学生。因此,师生的关系要融洽,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给予尊重,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敢于创新,才能够提出有价值、有创意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善于问,切实呈现师生互动的融洽氛围。
除了在提问过程中注重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原则之外,还要关注情境性原则。所谓情境性原则,就是为学生设置恰到好处的情境,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并能让学生的思维深度发展。学生解决问题才具有搜索性和调控性。合适的情境呈现的教学内容不再是单一的,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也能够互动起来,能够真正入境动情,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当然教师在设置情境时要能针对学生,对学生有着促进的作用。
课堂提问还要体现灵活性的原则。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对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或者出现的瞬息万变的情况,教师要随时调控。由于课堂中各种因素的制约,即使最好的问题也不能一成不变地呈现在课堂上,需要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动态体验,问题才具有实效性。
课堂提问是否能促进课堂的实效性,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其实提问是一门艺术,教师要以问为基础,以问题的设计为前提,要遵循原则,适应初中生的发展,只有这样,提问才能绽放绚丽多彩的亮点。
【参考文献】
[1]黄晓燕.新课改下中学历史生活化教学研究[J].历史教学,2014.
[2]李新来.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处在历史课堂教学效率[J].考试周刊,2011(39).
作者:郭春娟
推荐阅读:
优化课堂提问,促进生物学教学论文06-08
优化课堂提问09-23
课堂提问有讲究09-07
有效的数学课堂提问06-07
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07-13
中文课堂提问的反思09-12
对课堂提问的反思09-18
课堂教学提问问卷体会09-16
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09-28
浅谈数学课堂提问技巧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