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提问技巧

2024-10-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数学课堂提问技巧(推荐10篇)

浅谈数学课堂提问技巧 篇1

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善于把握教材的特点,旧中求新、从不同的方面或角度提出生动曲折、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处于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给课堂教学增添神奇的魅力,给课堂教学带来生机。在这几年的教育、教研工作中,我从小学各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发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不太注意课堂提问的艺术和技巧,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习效果,使课堂提问产生一些误区,其表现形式如下:

1、流于形式,一问一答,频繁问答。这样“一问一答”式一般是设计为师问众生答,如:“答案等于几?”“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这类问题的提出,教师只关注结果是什么,而忽视对规律的揭示,学生可以不假思索的齐声回答“是”或“不是”,“对”或“不对”,问题太过于简单僵化,不利于学生思维训练。

2、提问离题千里。设计的问题过难、过偏或过于笼统,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

3、提问无目的,随心所欲,淡化了正常的教学。备课时问题未精心设计,上课时随意发问,不分主次,面面俱到、信口开河地提问,有时甚至脱离教学目标,影响了学生的正常思考,必然使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抓不住重点,学习效率低,能力得不到提高。

4、不重视学生真实反馈。教学时,教师一般要通过提问,以诊断学生对以学知识掌握程度,以判断能否顺利引入新问题,这种提问不能只是“是什么?”,“叫什么?”等记忆性的反馈提问,学生回答的也只能是一些浅层的记忆知识,并没有表明他们是否真正理解,这样的提问,无法有效地诊断学生的知识缺陷,获得真正的反馈信息,从而不利于教师调控教学过程。

5、提问后没有停顿或先点名后提问,学生无时间思考。教师的提问,要求学生能正确地回答,必须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其目的在于让全体学生能在这个“时间差”里去动脑思维,积极参与认识活动。这样的提问,不利于学生冷静地思考问题,达不到提问的应有作用。

6、提问面不广阔,多数学生“冷场”。教师的问题设计,如果只针对少数学生能回答,课堂上就会“冷场”,就会有“被遗忘的角落”,所以,教师要针对提问的难易程度从“学情”出发,选择不同类型的学生回答,以便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何巧妙地把问题贯穿于教学服务于教学,做到恰倒好处的抛砖引玉,是值得我们探究的课题。再几年的教育、教研实践中,我总结了几种课堂提问技巧,归纳如下:

一、提问应该由浅入深。

二、提问要抓住关键

三、提问要抓住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四、提问要抓住学生的思维方式

浅谈数学课堂提问技巧 篇2

一、抓住关键性的提问,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所谓关键, 是指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在教材的重点处提问, 重点就会突出;在教材的难点处提问, 难点就容易被突破。例如:在工程问题中, 把全部工程看成“1”, 即根据“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列式计算, 这既是教材的重点又是教材的难点, 学生通过初步学习虽已基本掌握, 但往往理解不透彻, 如果根据题目的变化设计疑点, 通过提问、讨论、探索、辨析、归纳就能进一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从而加深理解。如:“车站有货物45吨, 用甲汽车1小时可以运完, 用乙汽车15小时可以运完, 用两辆汽车同时运多少小时可以运完?”大部分学生很快会列出这样的算式:45÷ (1/10+1/15) 。这时可以问:“这样列式对吗?”“有什么想法呢?”这样一连串的提问, 打开了学生的心扉, 掀起了思想的波涛, 加深了对单位“1”的理解, 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只有引导学生抓住关键问题进行思考, 才能激发学生兴趣, 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抓住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提问, 培养学生探索能力

数学知识内在联系十分紧密。每个新知识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 而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 它们内在的共同因素为学生掌握新知识架起了桥梁。因此, 教学中要注意利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 促进学生由此及彼、由未知转化为已知。

例如:教学圆锥体积公式时, 为了发展学生的智力, 先不要用实验的方法教学, 而是用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维,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关注学生能否提出独立见解, 使全体学生敢想、敢议、敢做、敢问。课堂上既不能放任自流, 更不能一切由教师说了算, 要允许学生独立钻研问题。当学生回答问题的说法教师未曾料到时, 也应见机行事。课堂上应让学生商量、讨论、交流、评价, 要给学生发言权, 让其各抒己见, 才能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如:长方体、正方体可以用一个什么公式来求它们的体积?堤坝和沟渠的坊石的体积怎么计算?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那么圆锥的体积能不能用底面积乘以高?这样就很快地沟通了圆锥和圆柱、长方体、正方体间的联系。然后, 根据教材的安排, 用实验的方法使学生明确地看到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就可以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求出圆锥体的体积。学生在不停地“想”“议”“动”中, 既弄清了公式的来历, 又培养了其探索能力。

三、抓住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问,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刺激素。学生的思维方式一般由具体到抽象, 由感性到理性。所以我们在提问时, 要特别注意方法和技巧, 语言生动具体, 具有一定的创造思维的特点, 同时要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和接受能力, 不能太难或太易, 否则会事倍功半。提问时, 可以把教材的内容与一定的故事情节或实际事例有机地结合起来, 学生就会轻松愉快地理解知识。例如:教学相互咬合的齿轮关系时, 让学生回答这样的问题:“大人带小孩在公路上行走时, 两人的步伐一样吗?谁的步伐快?谁的步伐慢?小孩为什么跟着大人跑?”又如:教学圆的知识时, 我就问学生:“车轮为什么是圆的?为什么不做成其它形状呢?”这样, 用实际事例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 学生看得见、摸得着, 容易接受, 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四、深化知识的提问, 启迪学生的智力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总要经历一个由不懂到懂、由浅到深、层层递进的认识过程。教师只有关键时刻恰如其分地提问, 才能加速深化过程。如:我在讲三角形的内角和内容后, 为了巩固知识, 就把一个大三角形分成两个小三角形, 然后问:“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度?”学生回答为“180°”。又问:“你的结果对吗?请量一量。”这时学生便清楚地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与它的大小、形状无关。这样深化知识的提问, 启迪了学生的智力, 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

浅谈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 篇3

一、问题设计要紧扣教学重点、难点

每个教学单元都有其重点、难点,每堂课提问应该围绕这些重点、难点进行。比如:在讲直线方程的一般式时,首先要回顾直线方程的前两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在提问时,我侧重了点斜式和两点式的局限性,以突出重点。知识是无边的海洋,不突出重点、难点,舍本求末,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片面追求所谓课堂气氛活跃,就不能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二、问题要有启发性

课堂提问,深浅要适宜,在教学实践中,问题设计有两个极端:一是问题大而玄,如检查性提问时,上节课我们讲了什么内容?学生感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从何答起;二是问题细而明,学生不假思索。“是”与“非”脱口而出,且一语道破。这两个极端有共同的弊病:不能激发学生思维活动;前者大而玄,无法回答,相对地抑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后者细而明,告诉了答案,学生不动脑更是勿庸讳言,两者都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因此设计问题应紧扣教学重点、难点,靠船下篙,让多数学生跳一下就能摘到树上的果子,这样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其智力。

三、问题要面向大多数

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是每堂课的主旨。有的教师提问偏重于几个学生,多数学生干瞪眼。笔者听过一堂课,—个学生课上竟被提问六次。这样做的结果:一是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二是不利于组织教学。俗话说:“闲则生非”,学生不参与教学活动,他们必然要做其他的事,比如闲聊、做小动作、看课外书,从而影响授课效果。所提的问题要精挑细选,要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并且难易适中,面向全体学生,以中等水平学生的接受能力为主,适当兼顾优、差生,使每個学生都能积极思考,通过回答向题有所收获。

四、问题要以旧带新,有利于巩固新知识

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各学科知识系统性很强,前面知识掌握不牢,继续学习就难以深入。比如在重温旧知识的基础上,传授新知识,学生就会易于理解和接受。如在讲圆的标准方程时回顾初中时圆的定义: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轨迹)。进而启发学生利用刚学过的求曲线方程的方法得到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

五、问题要有梯度

六、学生回答时教师须认真听,以便及时批评正误

学生答题囿于自己的阅历和思维能力,难免出现偏颇,教师在听答时,要有耐心,态度要和蔼,不能急躁;要让学生说完,允许学生有预想外的答案,并要容忍回答中的一些不当和错误之处;不要重复学生的错误答案,不要急于有错必纠而轻易打断学生的话,引起思考中断,这样最后才能做出中肯的批判和补充。这不仅能使学生获得全面正确的知识,而且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答题的积极性。

浅谈数学课堂提问技巧 篇4

教学设计

一. 课程基本描述:

讲课内容:数学课堂提问的方法与技巧 微课程所属专业:数学 微课程时长:12分钟 主讲人:吴英迪

适用对象:中学数学教师

二.教学背景:

1.教情分析:

本课题是根据教育部印发的《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数学教学是数学问题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标准所设置的。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已成为教师的价值追求。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手段。因此,本课题旨在让学员学会如何恰当的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探讨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提问方法与技巧。

2.学情分析:

我们培训的对象是来自教学一线的中学数学教师,一方面,部分数学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提问并没有清醒的认识,认为提问仅仅是完成知识点理解的途径,没有在备课和教学上下大功夫,没有设计巧妙的提问来引导学生思维,因此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员会带着教学实践中的疑问来学,而且要真正的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所以,他们学习目的性很强!另一方面,学员均为成人,在课堂的参与、互动等环节,主动性不强。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探究并掌握数学课堂提问的方法与技巧,为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提供有力的帮助。

2.过程与方法:经历数学课堂提问方法与技巧的探究过程,培养数学教师灵活巧妙的设计课堂提问的能力,进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数学课堂提问方法与技巧的过程中,使学员感受到合作探究的愉悦以及师生共同分享的美好体验。

四.教学重点:

数学课堂提问方法与技巧的探究。五.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提问时机,切实提高提问效率

六.教学方法:

新课程倡导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依据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在本次说课中我将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教法:

1.案例教学法: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与交流,让学员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2.情境教学法:

通过视频、图片、声音、活动等形式来创设教学情境,以使得抽象的知识内容直观、形象、生动化,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

3.启发式和讲授法:

通过讲练、提问、讨论、总结等形式将数学课堂提问技巧引向深入,充分调动学员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新的知识与技能。

以上三种方法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让理论、情境、实践来推动学员改变观念,提升自我,感受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我们先看一组图片,他们睡得多香啊!可惜这是在课堂上,教师正在提问呢;我们再看这组图片,教师也在提问,同学们一个个积极思考、勇于发言,多么投入啊!同是数学课堂,为什么反差这么大呢?您在数学课堂中会巧妙提问吗?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那么,怎样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设计提问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改进提问的方法,讲究提问的技巧。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关于初中数学提问技巧的一些探究和作法。

(二)探究新课:

一:创设良好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问题情境就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在讲《矩形的判定》时,这样提问:工人师傅完成一些矩形的课桌面,需要验收,请你用学过的知识帮工人师傅检验这些桌面是否合格?

通过结合实际生活情景的提问,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拓思路,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在解决了这个问题以后,进一步提问“你还能找到几种方法?”就这样,把上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进行了的升华。又如:在讲“黄金分割”时首先就问:

在舞台上报幕员或独唱演员为什么都不站在台中央或台角?

在美术、摄影方面,为什么画家和摄影师都不把画的主体形象放在正中? 为什么成年女士喜欢穿高跟鞋?”

连续提问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和生活背景联系起来,把 枯燥无味的数学内容变得妙趣横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二:精心设计问题梯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教师面对同样的教学内容,而学生的水平不尽相同。对于某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学生不可能都迎刃而解,这就需要增加思考的阶梯。教师可以无阶梯时设阶梯,有阶梯时增加阶梯的密度。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在课堂上尽量要他们回答较容易的问题,鼓励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对学习成绩较优秀的同学,适当安排回答有难度的问题。在问题设计时,要注重问题的梯度性。例如在一堂“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

用10米长的木条制作一个长方形风筝架ABCD,为使风筝不变形在中间订一根平行于长方形长AB的木条,当宽AD长为多少时,长方形面积为4平方米? 这位教师在教学中,不是将问题全盘托出,而是将问题进行分解: ① 一根10米长的木条制作长方形风筝架有几种方法? ②这几种制作方法中,什么一样,什么不一样? ③什么时候面积最大?

④为使风筝不变形在中间订一根平行于长方形长AB的木条,设宽AD=x,则AB等于多少?

⑤当x等于多少时,风筝架是一个正方形?

⑥当宽AD长为多少时,风筝架面积为4平方米? ⑦风筝架面积能达到5平方米吗?

这样的提问设计贯彻了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逐层深入。既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回答的机会,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学会分析问题,看清问题的本质。

三:巧妙创设提问方式,激发学生问题意识

学生理解掌握数学概念需要经过形象感知到抽象概括的过程,而学生在学习数学定义、定理、公式的内容时常常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这时教师应从知识的正反两方面来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动脑筋,自己下结论,以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培养学生探索和追求真理的精神。例如,“平行线的定义”学生不难理解,学生也提不出什么问题。教师可以反过来问学生:

(1)在平行线的定义中,为什么要限定在‘同一平面内’呢?(2)在三维空间里,两条不相交的直线一定平行吗? 这样的提问使学生的思维向空间扩展,从而搜寻或想象出反例,从而加强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对平行线的理解,也使学生的思维更加严谨。又如,在讲授《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以后,提出了如下问题:(1)有两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吗?

(2)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吗? 这些问题引发了学生的猜想争议,进一步探究交流、展示成果、验证猜想。四:准确把握提问时机,切实提高提问效率

数学课堂提问有很多讲究,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课堂提问的作用是不同的: 1.课前回顾时复习提问,要承前启后,为新知识的学习铺路搭桥; 2.讲授新课时启发提问,要抓住重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3. 反馈练习时提问,要直击要害,体现问题的本质。4.课堂小结时提问,要提纲挈领、梳理知识。

总之,提问的时机应多选在语言材料引入,知识信息集中,巩固强化知识,学生稍有疲惫,课堂小结等。

例如,在进行《矩形的判定》小结时,不是对学生提问:“你收获了什么?”;“你还有什么疑惑? ”等空泛的问题,而是根据三维目标设置了这样的小结形式:

课堂纪实

姓名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 • 我在这节课学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 对于这节课我喜欢的是_________________.• 我参与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天的学习,谁帮助了我_________________.我帮助了谁_________________.• 我正在_________________方面取得进步.• 我希望在_______________方面多加努力.• 我还想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看课堂实录视频。

这位老师不仅小结提问设置巧妙,而且关注学生的发展,善于倾听学生的心里话。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梳理数学知识、感受成功的喜悦。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下,学生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三)总结提升:

以上就是数学课堂提问的方法与技巧。善教者必善问,课堂提问,问无定法。总之,我们数学教师要使自己的课堂有效,就必须掌握好课堂提问的方法与技巧,做到准确、简洁、高效的提问,做到: 1.创设良好问题情境 2.精心设计问题梯度 3.巧妙创设提问方式 4.准确把握提问时机

让我们的巧妙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点亮数学的智慧课堂!作业:

请结合您所在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中心对称图形》设计一个情景提问,并详细描述提问的技巧和设计意图。

八.教学反思: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篇5

湄洲第一中心高朱小学郑梅娟

长期以来,在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由于认识上的偏差,技巧上的欠缺,往往导致提问步入误区,将“满堂灌”发展成为“满堂问”,似乎问的越多,启发的越深,往往是为了提问而提问。提问方式单一,往往采用“是不是”的判断和“是什么”的叙述型.在课堂上一味追求所谓“热热闹闹的花瓶现象”。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研究课堂提问这门艺术,用科学的课堂提问来驾驭课堂教学。

课堂提问既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方式,也是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和深入探求知识的需要,课堂提问又是一门艺术,提问及时恰当,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能开发学生智力,激活学生思维,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广泛参与,主动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

一、精心巧妙地设置问题

教师课堂提问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随想随问、有疑必问,这样势必把一堂课弄得支离破碎,因此,提问效果如何往往成为一堂课成败的关键,而决定提问效果的根本因素在于如何把握好课堂提问的技巧。如何使课堂提问收到好的效果呢?那需要教师在备课中精心巧妙地设置问题。

首先,设计的提问要有让学生参与思考的价值。如果提出的问题太简单,没有思考价值,就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也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长久下去学生会对提问淡然处之。

其次,设计的提问,难度不能太大,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能力。如果设计的问题太难,学生会望而却步,挫伤学习的积极性,也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因此,问题的设计要难易适当,要让学生通过努力就能解答。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又能使学生体验到获得成功的喜悦。

最后,设计的问题要紧紧围绕本节重难点,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要从多方面、多角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激起每个学生对新知识的强烈渴求。,而且可以使学生得以表达观点,流露情感,锻炼表达。

对提出的问题,学生可能如何回答,教师需进一步做好引导工作,教师都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教师在备课时还应拟出提问的提纲,提问的问题要难易适度,对某些有困难的学生,一时不能回答时,要善于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逐步引导。提出的问题要明确、鲜明,是学生所能理解的。教师在提问中,要投身处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他们正在进行的思维过程,逐步地引导而不是越俎代庖地替他们进行思维。

二、在课堂教学中灵活采用多种的提问方式

教师会不会问,问什么,怎样问,直接反映着教师教的艺术和学生学的质量。在课堂教学中通常可以采用下列几种提问方式。

l.引趣悟道,切入正题的直问。

“兴趣自疑问和惊奇始”,这一规律告诉我们,兴趣是求知的大门,是学习的原动力,如果教师从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入手,有效地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的位置上,那么教学效果就会好,因此应十

分重视自觉地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条件。

2.指点迷津,校正思维航向的拨问。

教师在指引学生攀登知识的台阶时,学生遇到困惑是经常的,要及时解开“扣子”,越过思维障碍,需要教师按照程序引导点拨,使学生疑云消散,茅塞顿开,以期达到“自致其知”。

3.按学生认知规律和教材内容逻辑层次的层层递问。

每一门学科均有其确切的内容、固定的含义和严格的界限。它的科学性要求在论证它时要有明确的观点,充分的论据,合理的论述和透彻地说明。采用什么方式就学生的疑点、难点和教材的重点向学生系统地传授?这就要把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分解成若干问题讲解是必要的。教师为此要精心设计一连串的问题,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拾级而上,揭示出知识的理解过程,并在问与答的间隙留下充裕的时间让学生积极思考,训练其科学的思维能力。

4.垫基辅路,思维转换的曲问。

课堂提问并不都宜由教师发问求答或让学生只是简单地作答“是”与“不是”的“一声雷”的做法,有时还需要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曲问,以达到开启学生思维掌握知识的目的。

5.催人向上,激发意向的激问。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他要求教师要结合教育内容的特点不断加强学习的目的性和科学性的认识,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教育实践证明,当学生学习处于言不及就、欲言不能、欲罢不忍的情况下,教师若能以期待的目光,积极健康的鼓励性语言去启迪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受到感情的激荡,对点燃追求知识的热望能起到很好的催化作用。另外,要培养学生的成功意识,这种向上奋进的精神一旦成为学生的快感体验,必将成为学生提高自我学习、自我评价、自我改进的巨大动力。

6.只问不答,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

科学并不是保证所有的问题都有答案,教学也是如此。教师不应将现成的结论和知识答案都交给学生,应提出问题叫学生保持学习的“持续动机”,去感知教材,概括知识和规律,把学习和独创结合起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收到“教是为了不教”之效。

提问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催化剂”和“加油站”,但不能满堂问,要善问,即问在知识和智慧的结合点上。在导学式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善问,更要创设情境,创造机会,鼓励学生提问,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教师在提问时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提出的疑问要避免过于简单或过于繁难。太简单无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太繁难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引不起学习的兴趣;二是要注意提问的时机和对象。如果问题不是学生深切感受的,教师提了出来,不会引起学生的关注。要使提问达到“导学”的目的,那就必须在提出问题之前,先进行足够的酝酿,必须使学生真正感到有问题,而且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才向学生提出,用孔子的话来说,就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三、课堂提问技巧的实施措施

课堂提问应具有启发性和语言的准确性,要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的根本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而不是一种形式。好的课堂提问,能促进学生饶有兴趣地深入理解课堂内容,可以使学生在愉悦、激动、兴奋的情绪中品味的体验知识的深刻内涵和无穷的奥妙。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启发式教学的基础,它被广泛用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成为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这是教师教学活动中比较高的智力技能,是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提问”这一技巧,我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实施的:

(一)问语要精当

首先,提问的语言要准确、简练,使学生听后能明确提问的要求,迅速投入思维活动。语言模糊冗长的提问会使学生无所适从,难以进入问题情境。其次,要指明提问的对象,是要求集体回答还是指名回答,防止出现各说各的乱哄哄的现象。三是提问的内容和语调要具有启发性、鼓励性和趣味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宽松情境中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开放状态。四是尽量避免一次提问多个问题。多个问题同时提问,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以免学生出现“答前”“忘后”或“答后”“忘前”的现象。

(二)提问要深浅适度

课堂提问必须深浅适度,教师对学生估计不足而提出过深的问题,则应随机给予必要提示,以一些辅助性提问架设语言“跳板”,帮助学生起跳。所以,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提问,要有层次,有坡度,有深度.提问要难易适度,面问大多数学生,还要兼顾“后进生”。因此,问题的设计要深浅适当,要让学生通过努力就能解答.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又能使学生体验到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提问要做答后评

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经过思考,回答正确,教师应及时表扬给予鼓励,这样就会激发全体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当学生在课堂上答非所问时,教师要用鼓励的语言和蔼的态度使学生易于接受。

(四)提问要有侧重性

课堂提问既要注意问题的整体性,也要有侧重点。但课堂提问不能把教材内容摘得支离破碎,要注意它的整体结构。课堂提问必须用明确具体的语言加以表述,问题必须紧扣教学目的,教学重点。还要善于抓住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始终围绕中心,提出一连半密切相关的问题。要从多方面、多角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激起每个学生对新知识的强烈渴求。

(五)允许学生向老师提问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应当是多向的,经常性的,前苏联的一位教师E·H·伊利英在其教学活动中竭力鼓励学生提问题,他认为:“谁提问,谁就在思考,谁提问,谁就在形成个性”。学生无问题要问并非好事,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自己多提一些自问自答的问题,积极地引导学生共同思考他们自己所提的问题,必要时还要对学生所提问题的表述、深度等作必要的处理。使学生养成这样的习惯:总想到要问些什么问题。伟大的物理学家、哲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确,提出一个问题,特别是一个好问题是难能可贵的,它不仅要具有提问的意识和勇气,而且还要具备直觉的洞察能力,见微知著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和求异性思维能力。提问的过程,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过程。然而现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进度、课堂容量、教材内容等因素,往往忽视了学生提问,甚至限制了学生提问。

课堂提问教师向学生提问外,更要重视学生提出疑问也是重要的一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老师应留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允许学生向老师提问。因此,须培养学生勇于质疑,敢于问题的学习精神。

课堂教学的提问可以助燃学生的思维之火,使学生“能被一种不可抵抗的吸引力诱导着去学习”,还可以获得一定的教学反馈信息。师生在信息双向交流过程中,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和改善教与学的活动。善于提问,是教师教学的主要表现之一;善于启发指导学生回答问题,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组成因素。

浅谈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 篇6

浅谈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重要而不可缺少的手段,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住,能较好地实现教学上的启发式,能起到训练思维的作用,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从学生中来,问题设置要恰当,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这样的课堂提问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作 者:周秀莲 作者单位:乐清市虹桥镇二中,浙江乐清,325608刊 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年,卷(期):2009“”(18)分类号:G63关键词:教学课堂提问 引发思维 认知规律

浅谈数学课堂提问技巧 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技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版) 中指出: “数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一堂有声有色、让人身临其境的好课,总离不开精彩教师提问与学生开放性和集中性的回答。因而关于“课堂提问”的探究就显得很有必要。完整的课堂提问由“问、答、评”三个环节组成,“答”主要还是由学生来完成,而“问”与“评”则主要由教师进行。面对教学内容,教师该如何将其转化成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问题呢?笔者认为,提问的技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一、提问要具有探询性

所谓探询性,是指教师的提问要体现探究和询问的思路,包涵试探、寻求的语气。在快节奏的活跃课堂里,那些简短而含糊的回答有可能会掩饰部分正确的答案,或者,虽然答案是正确的,但理由是错误的。当你不能确定在一个正确的回答背后,意味着有多大程度的理解时,应使用探询性问题来加以澄清。如教学“9的减法”,教师出示情景: “9个气球,飞走了3个,你能用算式表示吗?”学生回答“9 - 3 = 6”,教师这时可以追问: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这样你就有可能听到“9表示气球的总个数,3表示飞走的个数,求出来的6表示剩下气球的个数。”通过这样的追问,加深了学生对减法算式意义的理解,使用探询性的提问能诱发新的学习信息,使课堂显得更丰富多彩。

二、提问的面不仅要宽还要有指向

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都要有一定的范围限制,一方面,提问要符合教学实际; 另一方面,提问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的提问容易在学生中产生共鸣。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平均数应用题”时,他用多媒体出示游泳池,并特写出“浅水区”的指示牌。同时提问: 你去游泳,这里安全吗? 学生: 安全,带救生圈就可以。这时教师又追问: 真的安全吗? 学生: 带上家长陪同会更安全。这时教师只好出示游泳池的剖面图: 最深处1. 7米,最浅处1. 1米,中间1. 4米。教师只好问,1. 4米是怎样算出来的,是什么意思思? 很显然,教师最先提出的问题,其目的是想让学生理解平均数,但提出的的问题却有很大的开放性,缺乏数学指向性,学生抓不住要害,无法引起学生生的数学思考。笔者认为,应当在出示主题图后,一定要抛出一个具有定向向性特点的问题———如“有一冒失鬼,经过计算,游泳池平均水深1. 4米,自自己身高1. 43米,马上就往水里跳,你们认为这样安全吗?”这样,学生才会会顺着问题指示的方向,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从而解决了问题。

三、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的思维

教师提出的问题,一定要能引发学生的思考。也就是说,有效的提问能能一下子激活学生的思维。例如,教学《直线》时,根据学生认知领域中有““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几种不同层次的思维形式,对于直线概概念也有相应的、不同的提问方式: 你知道什么是直线吗? 你会画直线吗?你你能说说画直线的步骤吗? 你能在这两点之间多画几条直线吗? 下面的图图画中,哪幅图表示一条直线? 不用尺子你怎样画出一条直线? 等等,不同同的提问方式,能引起学生不同的思考方式,教学如何把握,我们就要根据教教学目标、教学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提问方式,引起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一一般来说,前三种类型提问方式常用于直接教学模式,后三种类型提问则常常用于间接的教学模式。

浅谈数学课堂提问技巧 篇8

关键词:数学课堂 提问技巧 教学艺术

一、数学课堂提问要紧扣教学重点

提问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问效果如何往往成为一堂课成败的关键,而决定提问效果的根本因素在于如何把握课堂提问的技巧。每个教学单元都有其重点,堂课提问应该围绕这些重点进行。好的提问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教学中有时候一句赞誉学生的话,就像精神营养剂一样,能够激发后进生的学习信息,让那些好学生做到更加有信心学习,能够焕发全体学生的精神面貌。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围绕教学重点,实时提问,为了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师要善于设问解疑,精心设计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求知欲望的促使下积极地开展思考活动,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消除自卑、增强自信,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在提问过程中逐步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数学知识的应用,改变观察问题的方法,培养浓厚学习兴趣。教师要以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观念促进教学改革,通过有效的提问,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索兴趣调动起来,实现以数学概念教学为基础,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反复练习,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提问要符合学生的实际

小学数学教师要针对孩子们不同的心理特点,实时改进课堂教学方法至关重要。首先要通过符合学生实际的有效提问,逐步激发他们热爱数学知识的兴趣,提高自信心,既不能拔苗助长,也不可打消积极性。通过有艺术性的恰当提问,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数学教学中获得快乐。教师要十分注意使用恰当的引导方法对待每一位学生,以激发孩子们的数学思维意识。在设计课堂提问时,教师需对全体同学的综合情况全面分析和正确把握,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堂的实际需要,掌握好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不能问得太平直、太浅显,那样学生几乎不用通过思考就立即回答,整堂课表面上看来热热闹闹,气氛活跃,实则流于形式、华而不实,这样的提问对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没有任何益处。而问得太迂曲、太深奥,学生想半天连问题的要点还弄不明白,则易造成“问而不答,启而不发”的尴尬局面,就会损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对教学也没什么好处。

三、通过提问营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情境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好的提问,进一步构建适合于学生能力培养的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改变传统教育教学方式,把数学教学内容与生活化教学情境融合在一起。恰当而实时的提问教学法的优点,是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缺点是一般适合单独辅导和个别教育,占用时间较长。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强化数学应用意识,鼓励小学生以新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及时发现和探索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尽可能提高教学实效。为了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教师应根据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课堂提问,让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体验成功,进而达到爱学习的目的。课堂提问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呈现教学素材,注重数学学习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着重实际问题的解决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革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及教学观念具有重大意义。教学方法要灵活而艺术,让数学教学在学生愉快的体验与参与过程中共同完成。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应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学生的具体、特殊情况,要关心学生,这既是数学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实现成功教学所必须的,对那些其它课学习成绩优秀而数学成绩稍差的学生,要当做重点对象培养其数学能力的发展,带动全班同学努力学习数学,共同进步,有效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环境对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加形象化地理解数学知识有很大促进作用,恰当的提问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提问和回答问题过程中培养孩子们的勇气,从小磨练意志、树立攻克难题的决心,培养勤学苦练的顽强斗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强化素质教育理念具有深远的意义。

四、注重回答问题及其评价的有效性

上课提问之后才能很好地组织讨论,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及时恰当的评价,全对的,要肯定其成绩,并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方向发展;全错的,教师要耐心倾听,让学生把话说完,并设计好纠错方法,及时更正,同時要注意给予学生激励性评价。切忌对学生回答只用“好”“对”“不对”之类过于简单的评语一评了之或作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评价,甚至不作评价。而客观而恰当的评价语言不仅仅是由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决定,更为关键的是由教师的高尚职业道德和良好心理品质决定的,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切记不能把个人的情绪掺杂到一起,千万不要有任何私心,基础教育最重要的是共同配合,协调发展,教师只有把自己的高素质渗透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在孩子们中间树立起威信,才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建立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欢乐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和满足,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要恰当而及时给予学生鼓励,让客观的评价语言在孩子们心灵上燃放出强大助推力,千万不要以为是小学生,就随意批评,那样只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打消积极性。

五、应用多媒体优势提高教学艺术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把常规教学手段与现代多媒体技术有效结合起来,使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教师把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设计好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利用网络等现代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优势,可以对数学难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去探索一些生活中蕴含的数学问题,鼓励学生共同参与构建研究探讨性数学课堂,先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进行大胆质疑。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培养数学思维方式的途径,为促进学生素质教育发展奠定基础。数学教师必须以良好师德和高度责任感加强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探索,培养小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激发创新思维,实施情境化教学,争取做到以教促学,共同参与探讨,有利于研究探索型教学模式的实施。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设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学生在学习中需要与同学们交流,需要得到教师的指导,这一切可通过构建新型教学环境实施,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

六、结束语

浅谈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论文 篇9

浅谈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李蕊枝

焦作市山阳区塔南路小学,河南 焦作 454150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又是创造的前提,一切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由此可见,提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的重要性。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却经常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提问不当造成学生思维混乱,精彩的提问,能使学生回味无穷,变得越来越聪明。那么怎样设计与实施数学课堂的提问呢?

一、提问要有目的性

课堂上,我们设计问题,是为了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思考,便于下一个教学环节的进行。所以,每一个问题都要精心准备,要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如,教学长方形面积时,信息窗后面的自主练习有一道求草地面积的题。这是不规则的图形。在学生探讨出“分割”和“添补”两种转化方法后,我向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分割是不是越多越好?”设计这样的问题,我的目的时让学生思考怎样才是最有效的分割?这个问题抛出后,学生经过讨论就得出有效的分割应该是越简洁越好的。学生的思维就很有方向性,得到的效果也很明显。再比如教学小数加减法,整理计算法则之后,可以向学生提问: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经过讨论得出,相同点(1)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2)从低位算起。不同点:对位的方法不同。整数加减法是末位对齐,小数加减法是小数点对齐。通过计一算法则的对比,学生更加理解和掌握整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发展了学生的认知结构。

二、提问要巧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困惑情境,巧妙设置疑问,可以很快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创造的.激情也因此萌发。这样,学生很快进入学习情境,必然想对有关问题进行探索。但是提出的问题停留在“好不好”“行不行”“是不是”这样的水平是不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力的。这就要求教师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疑布阵,营造出探究的氛围。例如教学小数点的性质时,教师问:“你能加上适当的单位使4=40=400吗?”创设困惑的情境,激起学生的探索要求。(数学教学论文 )有的学生想出了:

4元=40角=400分

4米=40分米=400厘米

老师又问:“如果都用元或米作单位,而划等号,该怎么办好呢?”学生探究的思维火花再一次被点燃,很快进入学习的情境,带着对问题的探究得出:

4元=4.0元=4.00元

4米=4.0米=4.00米

三、提问语言要明确

数学语言的特点是严谨、简洁、符号化,教师提问语言既要顾及数学这种特点,又要结合学生认知特点,用自然语言表述要准确精炼,不能含糊不清。比如:“观察这两列数列,发现了什么特点?”这个问题学生不好回答。究竟是问每列数列相邻两项之间的数量关系,还是指两列数列对应项之间的数量关系呢?还比如:“看到此题,你能想到什么?”这样的提问,学生也不好回答。教师提问时,问题要只说一遍,尽量做到长话短说,如果问题太长可用文字呈现。教师把问题说出之后,就不要再复述问题,以免养成学生不注意教师发问的习惯。倘若某个学生没有听到教师所问的问题,教师可另行指定一个学生回答。不过学生若不明了问题的涵义,而要求教师解释,教师可以用更明白的词句,把问题再说一遍。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好每一个课堂提问,力争使提问功能发挥得更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敢问、想问、善问、会问,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并且通过自已的自主探索来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提问要给学生留思考时间

如果教师提问后能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那么他们的课堂将出现许多有意义的变化:学生的应答兴趣就会加大,随意回答的情况就会减少,回答会更完整、更准确、更精彩,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也明显增强。

例如:在教学《平行线》时,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三个问题:在创设了“学生在纸上任意画出两条直线”的情境以后,教师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们能根据两条直线的关系把自己画出来的图形分类吗?”稍作停顿,在学生分类之后引出平行线,教师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你们能用哪些方法来说明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在多数学生得出平行线概念之后,教师又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平行线?”……课堂教学中教师较好地把握了提问的时机,紧紧围绕着这三个问题,组织了相应的活动,且保证每个环节的活动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充分地探究和交流,促进了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及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活性。我们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对课堂提问的价值与作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勤思考,多分析,勤学习,多钻研,努力优化课堂提问,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巧妙使用课堂提问,才能更好地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问”活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

初中数学提问技巧 篇10

在现实的数学教学中,由于教师缺乏对学生的深入了解和全面分析,因此他们所提出的问题缺乏针对性,造成数学课堂出现“问而无答”“启而不发”或教师“自问自答”的现象。这种现象是由于教师不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提问带有较大的随意性而致。人类思维的本质是从已知到未知的探索。因此,数学课堂的提问如果不充分去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只是以的集体的应答代题学生个体的思维活动,这只不过是一种虚假的课堂气氛,这样是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的。为避免这种情况,课堂提问要遵循难易适度原则、精练性原则、满足需要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的主体,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学生来说,课堂教学活动既是一种认知活动,也是一种情感活动,还是一种人际交流活动。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包括学生的学习行为、学生与教师的交流行为、学生与学生的交流行为等,都是教学过程的组成部分。学生数学学习过程需要经历探索、推测和猜想,以及有效的推理去解决有关数学问题。只有符合这些原则,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同时,也要因人而异

课堂提问涉及面要广,要合理分配被问的学生对象,在课堂上设计一些难易适中的问题,让全体学生都可以获取知识营养,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使成绩好、中、差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提问也要因人而异,因人施问,对特长生要合理提高难度,同时也要提一些简单一点的问题,让学困生也获得成功,消除学困生回答问题的害怕心理。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更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而如果提出的问题范围过大,过于宽泛,学生容易失去兴趣和耐心,很难将学生引入课堂学习的正轨,造成课堂教学泛味,并造成课堂教学时间严重不足,宝贵的学习就这样白白浪费了,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学生掌握不到知识点。此时采用递进式提问,面向全体学生,通过一连串的问题,环环相扣,步步推进,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拓宽思路,抓住本质。这样不但能顾及所有学生知识信息的落差,而且能展示教师思维的全过程,给学生一顿思维的大餐,师生之间产生共鸣。采用思维发散式提问,又能促使学生多重角度思考问题,在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加强思维深广度的训练,培养创造性精神。

2中学数学课堂提问分析

紧扣教学环节,把握提问的时机

(1)组织学生的注意定向提问,这类提问适用于新课或新教材教学的开始或演示实验等,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如“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一节,通过让学生折三角形、圆以及平行四边形等活动,进行提问:“对折后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吧?完全重合意味着什么?它有什么特点”。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问题的探究之中,在操作和答问中自然地引入轴对称概念。

(2)激发学生掌握知识本质的提问,能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例如教学“多边形的内角和”时,设计如下一系列问题:①四边形内角和是指哪些角的和?内角和等于多少度?是怎样知道的?②n边形有几个顶点?几个内角?是否可“转化”为多个三角形的角来求得呢?如何“转化”?③还可以怎样做?通过教师的点拨启迪,明确了“转化”这种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从而抓住了数学的本质。

精心预设,设计富有梯度的问题

为了调动班级各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使他们能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提出的问题必须有梯度。例如如图:点C是线段AB上一点,△ACM,△CBN是等边三角形,直线AN,MC交于点E,直线BM,CN交于点F,求证:△CEF是等边三角形。

在讲解这道题时首先要明白学生在很短时间内解决这道题有困难,如果不降低难度,许多学生很快就会失去兴趣。因此可以提问:由题目中已知条件能证出哪两个三角形全等?当学生回答出能证△ACN≌△MCB后,接着问能否证出△MCF≌△ACE,再问能否证出△CEF为等边三角形。这样给学生的思维搭上阶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自己的收获,这样就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动脑,精神始终处于兴奋激昂的状态,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中学数学课堂提问原则

1.实效原则

中学课堂提问设计的实效性取决于问题的真实性和确切性,即课堂提问要有科学性和针对性,提问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特别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感性认识直观入手,千万不能一问一答展示现成知识和结论,以免让学生猜测教师的意向作答,掩盖了学生的不知之处,使教师获得不真实的反馈信息。同时,提问要确切,要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不能超越学生知识、思维的实际水平,也不能使问题含糊不清、模棱两可,否则课堂提问会造成停滞局面,达不到预期目的。

2.适时原则

课堂提问的适时性应该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抓住时机,二是提问次数要适度。课堂提问的效果直接与提问时机有关,什么样的设问应在某节课的什么时机提出,都要提前考虑好,同时提问次数也不是越多越好,过多过频的课堂提问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上常会导致学生随大流,不去深入思考,增大回答问题的盲目性,所以提问设计中把握适时适度尤为重要。

3.梯度原则

上一篇:山东省政府机构改革方案下一篇:贵阳市乡村旅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