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共10篇)
摘 要:在历史教学中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将历史知识的重点难点作为中心,从不同的方向形成分支,从而使得知识能够形成网状结构,让学生一目了然就能够掌握所学的内容。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是教学的创新。教师要交给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高效地完成学习内容,从而推动教学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历史;课堂;知识
一、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各行各业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节奏,行业的各个领域都在根据实际的情况对自身进行深刻的改革,以期能够抢占发展的先机。教育领域也是如此,近几年我国一直在实施的新课程改革就是为了此目的,将传统教学模式当中不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因素剔除掉,引进和创新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初中历史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学科,里面包含了很多的知识点,如果要想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将这些知识记忆下来并且能够做到熟练地进行运用是非常困难的,也需要学生花费非常大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思维导图所不一样的是,能够利用强大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将知识的重点淋漓尽致得表现出来,其中用各种色彩和分支所表达的历史结构,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历史的真谛。这是其他的学习方式所不能比拟的,因此要用好思维导图来提高学生学习初中历史的效率。
二、思维导图对学生学习历史的促进作用
在初中这个阶段进行历史的教学,会用到各种各样的教学工具,但是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是教师不能够忽略的,思维导图能够让学生从自己的思维方式出发来进行导图的相关绘制,以各种几何图形来构建属性的图案,形成知识的发散状态。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从历史知识的角度中分散出许多的小分支,从而利用思维导图来对历史教材当中大量的知识点进行记忆。思维导图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时候不会出现混乱的情况,因为思维导图虽然有很多的分支,看上去非常大而复杂,但是其中包含的条理性却是其他的学习方法所不能够比拟的。再者,学生使用了适合自己的方式绘制的思维导图能够在脑海中产生深刻的印象,从而将大量的信息转化成思维导图刻画在脑海当中,对学生的学习有比较大的促进作用。
(一)思维导图允许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采用不同的彩色对分支进行区分,各种不同的线条形状也能够将知识更加清晰地展现出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将知识条理化,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二)利用思维导图来进行知识的记忆的时候,更加容易形成对历史知识的框架结构,构建出一个树状的体统,这样学生理解历史和记忆知识就能够具备比较强的逻辑性,对于激发他们的思维潜力是非常有好处的,促进其历史探究能力的提高。
三、思维导图有助于加深对重点知识的掌握
思维导图将历史知识当中的重点内容作为构建的核心,将关键词作为思维导图中各个节点之间的联系和桥梁,从而建立出相关的树状图形的一种模式,在绘制导图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在大量的历史知识当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重点知识,然后从重点知识出发,以重点知识作为中心。再找出与之有关联的知识点,构成中心向四周扩散的辐射图。不论是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还是观看绘制完成之后的思维导图,都是有助于学生对教材重点和难点的把握。在树状的知识体系的引导之下,学生能够快速的追踪树状图上的每个知识节点,?亩?加快记忆知识的速度。此外,教师在开展思维导图的绘制教学的时候,有一点必须要引起注意,要积极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在实践当中能够更加熟练地掌握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从而改变过往学习历史的方式。
四、根据历史教材中的案例分析思维导图的运用
(一)教学目标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到教学目标的制定,比如说在初中历史当中我们学习到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内容。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确切地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大致情况,日本为什么要在中国发动这场战争,这场战争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以及在战争当中出现的重要事件以及战争中的重要任务等等,最后战争的结果是什么以及抗日战争给中国和世界带来的影响。教师要清楚的是,如果光靠死记硬背,这些内容是非常难以掌握的,因此教师必须要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来进行教学,通过思维导图来给学生制定学习的目标。
(二)小组合作和补充思维导图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进行组合展开团队的讨论学习。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组合,团队之间对一个思维导图进行绘制,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和智慧将思维导图做得更加科学合理,能够适合每一位同学进行学习和知识的记忆。
(三)归纳和总结
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的进行归纳和总结,分析此次思维导图的绘制当中还存在着哪些不足。通过团队对各自思维导图的汇报以及和教师的讨论之后得出相应的解决办法,逐步提升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学习当中的能力,使得课堂教学在学生的创新学习方式中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
五、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学科,包含复杂的历史线条和脉络所构成的庞大的网络,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理清其中的联系,光靠机械式的记忆是不会提高学习的效率的。但是思维导图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教学思路,思维导图顺应了历史教学的规律和历史学科本身的发展规律,思维导图分支式的延伸恰好就对应了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时间分支和事件分支,有助于学生区分历史事件。此外对于重点知识在思维导图当中的体现也利于提高学生把握整体的能力,最终为进一步提高历史综合能力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小梅.Mindmanger思维导图在中学历史课教学中的运用――以《中国近代史》为例[J].中小学电教,2008(11):32-35.[2] 何苗苗.浅谈思维导图在历史课堂知识整合关键细节中的运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6):25.[3] 周楠.初中历史运用“思维导图”创新课堂教学的讨论[J].教育现代化――知网,2017(20):58.作者简介:
关键词:英语阅读,英语写作,思维导图
在课时紧张的现状下, 读写结合不失为一种能达到双促双赢的有效途径。读和写密不可分, 读可悟写, 写亦促读。“读后写”可以帮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 深入理解文本, 帮助学生发展谋篇布局的能力。而思维导图在其中的合理运用, 可谓锦上添花。下面笔者就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 如何指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更好地对篇章结构进行梳理, 以发展思维、提高写作能力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思维导图理论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学者Buzan在20 世纪60 年代所创, 它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 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 是一种有效的助记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 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 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利用人类左右脑的机能, 遵循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 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写作是大脑创作的过程, 所以把作文要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出现, 必将拓展学生的思路。
二、思维导图在以读写结合为基础的写作课中的运用
初二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基础词汇和语法知识, 但由于中英文的差异, 以及缺少语用实践, 在词句用法的准确度和文章的谋篇布局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 教师对这方面的有效梳理显得很有必要。
1.丰富词汇——遣词, 头脑风暴图的运用。该类型导图的特点是:从当前复习阶段中的中心词出发, 将与这个中心词相关的词汇联系起来, 进行回忆、归纳或总结。词是思维和现实的中介, 是组成文章的基本材料。词汇越丰富, 语言也就越发达。掌握足够的词汇是成功运用外语的关键, 没有词汇就不能运用所学的结构和功能意念。借助于思维导图, 通过想象和联想, 建立新单词和熟悉词汇的联系, 可以有效地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课前, 教师提前下发印有头脑风暴图的学案, 让学生熟悉阅读材料中的生词, 对旧知识进行复习, 为写作储存语言知识。而这单元Main task的阅读主要涉及的是一些描述人物的词汇。
运用此导图学生对所学单词和短语一目了然, 在接下来的写作过程中, 学生借鉴和运用起来也会得心应手。在教学实践中, 除了在课堂上进行语言积累外, 还可鼓励学生在课外自主阅读收集, 丰富词汇。
2.读中悟写——造句, 归纳图的运用。归纳图的特点是:每个分支都是中心主题的一部分, 主分支间既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 主分支上的内容可以是学生所学的与中心主题有关的知识的总结。在学生已掌握基本词汇后, 就需要把这些词汇扩充成句。为避免句式单一, 使语句丰满, 还需激发学生挖掘多样化的句型。为挖掘重点句型, 笔者先就此文提出如下问题:
同一个问题, 可有表达不一的回答方式。学生经过自己的感悟, 掌握各种句型的特点, 恰当地加以模仿, 就能较好地解决表达单一的问题, 增强表达的灵活性。
3.读后仿写——谋篇, 分层结构图的运用。分层结构图是思维导图的另一种构图类型, 其特点是:层次清楚, 上下层间有清晰的隶属关系;或是层层解剖, 由整体到局部再到细节。通过这样的图形, 一个内容块的结构就一目了然了, 很好地梳理了行文结构。通过这一形式, 学生可以轻松地把握文章的脉络, 也可使自己写的文章思路清晰。经过对文章的分析和讲解后, 学生无论是在写作思路还是具体的细枝末节都有了清晰的认识, 增强了写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思维导图在命题作文写作中的运用
如遇到当场作文, 可运用另一种构图形式:内容分解图。该导图包括三部分:中心语, 分支, 线条。中心语一般是作文题目, 是文章所要阐述的主要观点。分支是文章的不同层次。而线条表征的是每个基本组成部分的细化。在教学实践中, 写作思维导图的制作包括三步, 即:画粗略图, 画精细图, 连句成文。
1.画粗略图。本步骤是在整体了解短文写作要求的基础上进行的, 是对作文内容的初步构想, 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文章需要写什么?怎么写?分支的关键词是什么?
2.画精细图。本步骤是在上一步的基础上, 对作文内容做更细致的解读和补充, 进一步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本步骤要解决的问题是:我们对作文的要点清楚后, 如何使自己的作文由词组变成句子?会用到哪些相关句型和短语来使文章更充实?教师可带领学生梳理有关的表达方式。可套用的句型如:“Doing sth is a great way to learn a language.”“ … isn’t a bad way.”“ … is one of the secrets of becoming a good language learner.”“It’s amazing how much this helped.”其余对文章的丰富如下:
3.连句成文。学生在完成前面第一、二步骤后, 作文的雏形就形成了。但还要注意一些细枝末节:语法是否正确?用词是否恰当?然后注意行文的连接, 常用的连接词如:First, …First of all, …Then, …Also, …Besides, …In addition, …What’s more, …Finally, 等等。之后, 稍加润色, 一篇完整的文章就形成了。以下就是例文:
Dear Linda,
I'm very glad that you'll come to China to watch the Olympic Games.I know it isn't easy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but I have some ideas that may help.Firstly, it's very important to listen to the teacher carefully in class and make some notes so that you can go over your lessons later.Secondly, try to catch every chance to practice speaking, both in and out of class.As the old saying goes, “Practice makes perfect.”Don't be afraid of making mistakes.Then try to listen and read more in Chinese.What's more, you'd better plan your time well and write in Chinese regularly.If we can talk in Chinese, think in Chinese, we can learn it well.
Above all, you should be confident in yourself and don't give up whenever you meet with difficulty.I'm sure you will succeed through your hard work.
Best wishes and looking forward to meeting you in China.
Li Hua
【关键词】高中历史;思维导图;运用
历史既是一门客观的理论学科,又是一门着重于学生价值观念培养的学科,教师应该从思维引导与培养的角度来进行教学理念和模式的变革。历史教师应该深入研究思维导图模式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如何才能够实现历史教学方案的最优化,并帮助学生形成客观、完整、多元化的历史思维,这样才可以切实提高学生们的历史学习能力,也让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模式更加有效。
一、思维导图教学理念诠释
思维导图是一种新型教学观念,是帮助教师自身以及学生确立好知识体系的重要方法,学生们总是对新型知识点存在不同的见解,在学习新知识时往往会具有较强烈的陌生感,而思维导图就是能够有效帮助他们建立知识网络的有效工具,始终发挥出重要的教学作用。高中生经过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学习训练,在知识点学习上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规划体系,而高中历史课程中个夹杂着大量的数据信息,学生们往往在刚开始学习时会产生较为严重的信息错落感,对历史课堂的信息把握也缺乏整体感。思维导图教学方法则以关键词汇为主,它让学生们能够在关键词汇的引导下逐渐形成有体系、有区分的历史知识架构,逐渐理解每一个历史时代下相应历史人物的历史作为,使得学生们能够形成自己的历史价值观念,同时它还有利于学生们理解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内容,推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高中历史课堂思维导图种类
思维导图虽然是新型历史课堂教学工具,在短时期内并没有形成十分完整的历史规划教学网络,但是历史教师仍然要深入理解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课堂上的教学种类,理解什么种类的思维导图适合不同阶段的历史课堂教学。下面,我们就谈谈高中历史课堂思维导图种类。
(一)总结性历史课堂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能够将高中历史课堂上的所有教学内容变成一个结构性整体,使得学生们能在有效的教学氛围下加强历史内容记忆,也能在不同的历史学习阶段中始终保持着清晰的学习思路。高中历史学科与理科类的学科不同,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们建成以理解为主的内容记忆体系,让学生们能够形成高效记忆的思路和方案。在应试教育模式影响下,学生们一旦利用好总结性历史课堂思维导图就可以充分融入思维型课堂模式,并在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二)结构分析性历史课堂思维导图
高中历史课堂需要一个相对较为完整、系统的知识结构,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们逐渐融入到思维发散与锻炼的氛围中。结构分析性历史课堂思维导图注重怎样的教学设计呢?笔者认为教师应该秉持结构分析性的思维导图教学思路,让学生们摆脱传统书本教学的教学束缚,切实有效提高高中生的历史学科思维认知感,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思维层次。
(三)多样化思维导图
就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思维的发展状况而言,教师们需要不断地发散学生们的历史思维,使其能够在不同时期下面对多样化教学内容时始终保持较高思维积极性,提高对发散性问题的思维应变能力。
三、高中历史课堂思维导图运用环节
(一)高效的课前思维导图构建准备环节
思维导图并不是现成的知识网络与架构,它是教师和学生们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共同创造出的精神瑰宝,是能够体现历史知识精华的重要部分。因此,高效的课前思维导图构建准备环节是在高中历史课堂上有效达到思维导图运用效果的重要过程,教师们必须要注意到课前准备的重要性,切实有效提升思维导图课堂的教学整体感。
比如,在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高一历史必修二《发达的古代农业》的教学过程中,我从由点到线、由点到面的教学思路开始进行历史课堂教学内容的准备,让学生们先思考农业对于社会发展的价值,接着再引导他们去探索古代农业中有哪些典型的工具和技术,对古代社会的进步起到了哪些关键性作用。为了让思维导图能够在课堂上顺利的展开,我还精心设计了教师与学生互动的环节,师生一起讨论古代农业技术的发展,以及就现代农业技术与古代农业技术的区分进行激烈探讨,以此让课堂上的思维导图充分展开并得到有效展示。
(二)课后思维总结与回顾
对于在高中历史课堂上运用思维导图而言,教师如果只在课前进行相应的思维导图准备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还要在课后进行相应的历史课堂思维总结与回顾,使得学生们能够对思维导图性的课堂形成一种直观的学习感受,并对思维发散性课堂提起学习兴趣。笔者认为教师们可以在课后组织学生们尽心思维导图的绘图巩固工作,让他们将自己在课堂上所吸收的新知识一绘图的方法进行记录回顾,以此达到锻炼思维,巩固课堂知识点的效果。
比如,在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高一历史必修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教学过程中,我让他们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二战之后的资本经济发展形势通过绘图表达出来,学会构建知识网络,得到思维导图的有效学习效果。
结语
思维导图是当前教学大环境下能够有效改善高中历史教学现状的高效教学工具,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们的教学思路以及学生们的学习方案都已经被完全固化,要想展现出更加灵活、更加具有针对性地历史课堂效果,思维导图是十分有效的途径。因此,教师们一定要深入研究思维导图与高中历史课堂结合的教学思路,让高中历史课堂表现出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铭.应用思维导图实现高中历史主题学习的教学[J].中学历史教学,2010(12)
众所周 知,小学生处于学习的基础阶段,这一时期的学习情况会对以后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小学生的学习任务较轻松,因此要特别重视学习方法的培养,建立适合自身的学习网络。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受思维方式、语境等因素的影响,更要重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思维导图的合理运用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网络,将分散的知识进行再组合,找到学习的规律。本文将从思维导图的相关概念、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等方面来具体讨论思维导图模式下的英语课堂教学。
长期以来,英语教学是教育中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时间的付出和效果不成正比。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对小学英语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给教师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它是运用文字和图形,结合学生大脑工作的特点,帮助其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学习体系,这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新的挑战,若能有效实施,则对提升学习效率具有创造性的作用。
一、思维导图的相关概念
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图,其概念产生于20世纪后期,它作为一种图像式的思维工具而存在,主要通过中心词的辐射作用来完成对其它知识的学习。对于英语来说,以单词为基础,辅以大量的句子和段落,若不能掌握一定学习方法,则会陷入到思维定势中去。
思维导图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将学习的模块细化,用新颖的方式来实现对新知识的理解,这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都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另外,思维导图的运用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够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学习的基础阶段,主要目标是掌握学习方法,为了适应快速变化的学习内容,应该在科学的指导下,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合理开发,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毋庸置疑,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开发,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这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的:第一,思维导图能很好地把握住教学重点,将细枝末叶的知识进行适当的舍弃,通过从点到面的方法来达到教学目的。第二,从中心词出发,将所有的知识连接成一个完整的网络,搭建一个记忆框架,让学生能学会对知识的自我选择与整合。
(二)有利于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在当前,学生主体地位已逐渐在课堂教学中凸显,教师已不再实行填鸭式教学,更多地从学生的需求和接受能力等方面来组合教学内容。这一方法同样适合思维导图式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能够抓住学习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为其营造接近真实的语境,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并理解新的知识,建立自身的思维知识网。
(三)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和传统教学不同,思维导图式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特点,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搭 建桥梁和督促的作用。一旦学生掌握了思维导图的方法,就会根据自身的需要对知识进行加工,并融入自己的想法。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单一的知识网络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而激发其对知识的探究欲望,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可以从不同的学习模块来体现,包括单词的学习、语段的学习等。若能有效利用,会让学生在英语的学习中事半功倍。
(一)思维导图在单词学习中的应用
不可否认,单词是英语学习的基础,但是单词的数量是巨大的,一味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不但难以掌握,还会使学生觉得索然无味。这时就需要通过四维导图来实现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思维发散,如:可以将mother、father、brother这些有某一部分类似的单词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以达到记忆的目的。另外,在学习某个单词时,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反义词、近义词、单复数形式等来产生联想,建立学习的桥梁。
(二)思维导图在英语会话中的应用
英语会话是学习英语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它能最大限度的模拟真实的语境,这个过程中可以运用思维导图,让学生根据某一个中心词组发散思维,增加会话的丰富性。如:在通过会话进行自我介绍时,可引导学生罗列出会话大纲,从name、home等简单的点出发,联想到habit、dream等。
(三)思维导图在英语阅读中的应用
小学英语阅读是培养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从有限的语段中找出关键点。通过思维导图的应用,教师可以抓住语段中的一个关键词,将这个关键词解释清楚,然后以此为发散中心,将语段中的内容一点带面串接起来,在学生头脑里形成一个整体的网络图。
四、结束语
古诗文是我国历史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孩子还未识字时,就已经能吟诵几句诗句了。到了小学3年级,孩子腹中诗书已有不少,那么,怎么把孩子所积累的诗句加以整理、运用呢,在教学中我采取了思维导图学古诗的做法。
思维导图独特的发散性结构,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放射性思维,激发儿童丰富的联想力和创造力,从而增强儿童思维的条理性,帮助儿童把注意力专注在一个主题上,并围绕主题思考与它相关的所有因素,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思考,有利于儿童个性的张扬,充分体现个体思维的多样性。
一、思维导图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低年级的古诗《江南》教学中,学生初次使用思维导图甚觉新鲜,他们先在纸上画了个又大又绿的荷叶,稚嫩的图画尽显童真童趣。在这些碧绿的荷叶上,学生又用铅笔写了几句生动的诗句,粗粗细细的汉字笔画写出了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在这些荷叶之间,学生还用粗线条勾勒了几条小鱼的活泼身影,这些鱼儿围绕着美丽的莲叶嬉戏玩耍,像诗中的游鱼一样自由自在。学生第一次使用思维导图,虽不是很明白什么是思维导图,但充满诗情画意的图已经让他们情不自禁地欢喜起来。事实证明,思维导图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使古诗教学充满意境。
二、思维导图能有效引导学生的思维
中年级学生采用思维导图能够有效引导他们的思维。在中年级的古诗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法,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更加透彻了。在他们的思维导图中,笔者看见了许多美妙的画面,在文字的衬托下,学生对古诗的喜爱和理解抒发得淋漓尽致,有个可爱的小男生在图上画了美丽的荷花,清澈的湖水,然后在两片碧绿的荷叶上,完成了《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书法体抄写和《赞美你――西湖》小诗歌的表达,古诗与现代诗歌相得益彰,完美结合。漫步在学生构建的思维导图情境中,杨柳依依,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的柔,山色空蒙的奇,初晴后雨的喜,淡妆浓抹的美,都跃然纸上,给了学生无限想象的空间,令人沉浸在岁月悠悠的美好时空里。在这样的氛围中,古诗教学轻松愉悦,不用逐字逐句地分析,美景美文已经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中
三、思维导图是理性概括的基础
在高年级,使用思维导图能做到理性拓展,思维直观活跃,如在教学《长歌行》“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的图画就跃然纸上,十分生动形象。画笔一转,季节轮回,第二部分就出现了“常恐秋节至,混黄华叶衰”的漫天秋叶,气氛场景一下子萧条冷清起来。当然最有趣的要数人生哲理的感悟,画面上先出现最后两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诗句,截然分明的情景对比鲜明,紧扣主题。而思维导图的最后落脚处是一个伤心欲绝的老人画面,他感叹光阴似箭,自己学无所成,只有白白地伤心后悔罢了。最后温馨提示的箭头,再次告诉每个阅读者“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重要性,整首诗的主题内容就这样娓娓道来,学生学习起来自然就轻松自如
摘要:中学生在写作文时经常出现一些立意陈旧、结构老套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把思维和作文教学联系起来。本文分析了思维导图在作文构思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思维导图的画法和教法,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种关于作文的新路子,关键字:思维导图 作文构思 导图的画法 导图的教学
一、学生写作现状
写作没有新意,题材相似,内容苍白,是学生写作的通病,面对学生的写作“瓶颈”,我们的教学是否应该创新,引导学生拓宽写作的构思视角?
(一)题材雷同:
在作文时学生要么选用前人已经写了无数遍的题材,要么在作文中胡编乱造,假话连篇。
(二)立意虚伪:
学生作文时为了迎合标准,用格式化的语言来开头结尾,立意假情假意,没有真情实意。三)结构老套:
很多学生会模仿一些流行的格式,所以学生的作文大都千篇一律。
(四)语言程式化: 程式化的语言在我们中学生作文中非常普遍,提起教师就是“蜡烛”,写到祖国就是“伟大”,着急就是“热锅上的蚂蚁”,失败就会想到“失败是成功之母”。
中学生作文创新思维的培养势在必行。思维导图是有效的思维模式,利于人脑的扩散思维的展开,能够用文字将我们的“想法”画下来。那么思维导图应用于作文中主要有哪些作用呢?在文学积累、生活体悟方面不是思维导图的擅长,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和感悟才能提高,但是思维导图在帮助学生写作时的立意和构思有很大作用。
二、思维导图在作文构思时的作用
平常的写作文的程序是先分析题目,然后再在脑海中开始搜寻之前积累的与之相关的材料,思考后有了思路开始写,但往往在要动笔写的时候,学生的思路很狭窄,想到的东西很少,结构也老套,于是写出来的作文自然没有新意。但是我们在构思作文的时候运用思维导图就会有更好的效果,因为运用导图写作文的第一步是发散题目。在纸上写下作文题目,然后开始写出与题目有关的各个词汇,进行发散联想。在这个阶段不去管联想的东西是否跟题目有关系,只管发散联想,越多越好、越广越好,直到写得足够多的时候,再停下来。然后再拿出一张纸,在新纸上重新写上题目,接着对刚才发散出来的内容进行思考,理出思路,最后按照思路把内容进行删减、增补、排序等等,用思维导图把作文的结构整理出来。整理好后,就可以对着这个导图进行写作了,这时候就非常简单了,因为思路有了,内容也有了,就可以从多角度写出一篇有新意的作文了。
在这个过程中,就是运用到了导图辅助创新的功能,因为用到了导图这个工具,学生的思路可能就大大打开了,作文材料可能就大大丰富了,作文结构也就可能更加有序、更加严谨并符合逻辑了。
三、思维导图在作文中的运用
思维导图如何帮助写作?作文是一种思维过程与思维结果。思维导图,作为能够反映普遍思维过程的工具,也就必然能够反映作文这一特定思维过程。
将思维导图运用到作文,可以激发我们的发散思维,帮助我们理清思路、以达到有章有法、节省时间的目的。
思维导图在帮助我们作文立意、构思方面作用巨大。首先,我们来温习一下,一篇作文的成文步骤: 1、当我们看到作文的命题后,第一步是审题。2、审题的过程,就是理解题目、思考题目内涵的过程。
3、分析了作文命题之后,就要展开思考,确定立意——这是作文的关键。思路开阔的人可以提炼出多个立意,但我们一定会选择掌握素材最丰富、感悟最深、最容易出彩的那个立意来写作。
4、接着,根据这个立意所统率的素材的特点,确定写成什么文体,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还是散文。
5、当立意、素材、文体都确定下来,接着就进入文章的表达阶段了。思维导图在什么时候给我们帮助?思维导图帮助我们立意。
四、如何绘制思维导图
(1)准备一张空白纸,横放在桌前。从白纸的中心开始画,周围要留出空白。这样会让你大脑的思维能够向任意方向发散出去,自由地、以自然的方式表达自己。
(2)准备彩色水笔。颜色和图像一样能让你的大脑兴奋。它能让你的思维导图增添跳跃感和生命力,为你的创造性思维增添巨大的能量,此外,自由地使用颜色绘画本身也非常有趣!
(3)提炼作文题目的中心词(主题词)
(4)把主题写在白纸的中心并圈画起来。一幅代表中心思想的图画越生动有趣,就越能使你集中注意力,集中思想,让你的大脑更加兴奋!
(5)由中心出发,围绕主题,写出3—7个次主题,把次主题用关键词的形式写在由中心发散出来的线条上。让各分支线条自然弯曲而不是像一条直线。你的大脑会对直线感到厌烦。曲线和分枝,就像大树的枝杈一样,更能吸引你的眼球。要知道,曲线更符合自然,具有更多的美的因素。
(6)再以每一个次主题为中心,写出3—7个次次主题。也把次次主题用关键词的形式写在由次主题发散出来的线条上。一个关键词会使你的思维导图更加醒目,更为清晰。每一个词汇和图形都像一个母体,繁殖出与它自己相关的、互相联系的一系列“子代”。就组合关系来讲,单个词汇具有无限的一定性时,每一个词都是自由的,这有利于新创意的产生。
五、用思维导图构思作文的教学过程
1、让学生认识导图并且激发兴趣
在上课之前老师准备关于思维导图的概念和具体的画法以及步骤,发放给学生,留一些时间给学生理解思维导图的概念,让学生形成对思维导图构思作文的初步认识。之后老师要给学生示例一下,可以以某一作文题目为例,和学生一起发散思维,在黑板上画出思维导图,并且强调了绘图注意事项,如中心词、图案、色彩、线条等,激发学生对思维导图的兴趣,明白思维导图对作文构思的重要作用。
2、训练学生绘制思维导图
在让学生认识到思维导图的概念和如何绘制以后,要立马就给他们出一个题,让学生试着绘出思维导图。课前准备让学生准备好纸笔,按照小组让学生讨论,组长协调整组同学,画图时候可以由美术好的同学来执笔,导图的内容则由每个成员共同完成,让每个同学都能用自己的智慧为导图添枝加叶。
3、教师指导修正
学生初次尝试绘制思维导图,会有不足之处,所以老师这次要帮助学生找出不足,以便规范完善学生的绘制方法,也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展示,教师有以下两方面问题值得注意。首先是学生绘制导图时过分讲究图案样式,本末倒置。有的学生为了追求美术效果,绘制图案花时过多,导致内容不充实,但是外表花哨,华而不实,重形式轻本质;其次是尽管学生注意到思维的多角度,但思维的层次性却不够深刻,这里老师要强调思维的延展性,使次主题、次次主题、甚至次次次主题都丰富起来,才是一副真正充实的思维导图。老师不仅要对绘制作文思维导图的规则与技巧作指导,更要对如何就一作文题发散思维(如相似联想、对比联想等)即发散思维的方法作点拨。
4、再次绘制导图,启发学生思考
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自己的练习,学生基本掌握了导图的绘制方法,之后老师再布置新的题目,让学生重新练习,启发他们发散思维,口头表达出构思的结果。这样学生再次通过思维发散与碰撞,会发现更多更新的构思和立意。
通过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认真思考的机会,在发散思维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提出新的、具有创造性的素材,拓宽了作文的主题,然后在认真筛选之后,比较利弊,选择最佳角度写作,最终达到了作文立意的独创性。形成新的作文视角。而且学生形成用思维导图列作文提纲的习惯之后,也能对作文形成一个“整体”观念,不会再出现写一半却停笔下不下去的情况。
一、思维导图在单词复习中的运用
词汇在英语学习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英语学习的基本单位,所以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单词复习中会起到显著的效果。学生的单词记好了,也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单词分类表示,并且将有关联的单词用线连起来,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同类词汇放在一起讲解,会加深学生的印象,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这种学习方法还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在阅读教学当中,老师可以边讲解课文内容,边与学生一起画思维导图,英语课堂这样一步步的进行,逐渐找出文章的中心,并与文章的其他内容关联起来,清晰的关系构图,更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有利于学生记忆。要培养学生自己构建思维导图的能力,首先学生要学会寻找文章的大意,各个段落的作用和意义,找出文章的主旨句,向外扩散,绘制出文章的思维导图,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思维导图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英文写作在小学阶段,对于英语零基础的小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写作之前最重要的就是看到写作要求能够想出写作的思路,有清晰的思路,写出来的文章才能脉络清晰,让老师知道写的是什么内容。老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比如说可以在讲解句型的时候,运用思维导图,以一个句型为中心,分别变换句子的主谓宾,这样只要记住中心句型,学生就能很好地掌握由它派生而来的句子,拓展学生的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当中的运用,能够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意识,掌握中心知识点就可以牢记派生出来的各个知识点,有助于学生的记忆,加深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锻炼英语学习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
摘要:首先提出思维导图概念的是20世纪60年代英国的心理学家托尼·博赞,就是从中心主题通过层级和类别之间的关联,逐层展开,这种形式分析问题可以使直线化的关系变得更加清晰,层次分明,更加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所以在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模式,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
一、思维导图与初中数学的结合点探究
思维导图由脑科学研究者托尼·博赞提出,主要应用于记忆、学习、思维等学习模式。由于其与人的认知密切相关,因此也就与教学密切相关。就初中数学教学而言,数学教学本身就涉及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记忆、学习和思维,因而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思维导图与初中数学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结合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来看的话,具体结合点有这样几个:
一是初中数学新知教学中,思维导图可以发挥知识生成的作用。初中数学的学习可以理解为学生在已有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于数学学习方法,在具体的数学情境中生成新的数学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量地运用到记忆(包括记与忆)、思维,而学生的这些心理过程都是可以用思维导图来描述的。例如在三角形知识的学习中,思维导图可以呈现为由三角形衍生出的不同三角形类型,其又具有这样的两个分支:一是三角形的性质;二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等。事实上,思维导图往往因为学习者的不同而在构图时有所差异,因而在数学教学中追求的并不是某一个具体的图形,而是让学生通过导图的方式去让新知在旧知的情境中生成。
二是初中数学旧知复习中,思维导图可以发挥知识联系的作用。在初中复习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将前面所学的零碎的知识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这一任务用思维导图来完成是非常恰当的。在复习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让学生理解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然后指导学生用导图的方式完成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结。
三是初中数学考试评价中,思维导图可以发挥促进认知发展的作用。考试评价是检测学生所学知识完整度、灵活度和运用水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思维导图也可发挥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学生在接受评价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大脑中建构起来的思维导图,有效地确定某个知识的位置,并根据思维导图的构成去寻找与这个知识点相关的其它知识点。思维导图天然具有的联结性是学生接受评价时的主要特征。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那么,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应当怎样进行呢?笔者此处结合一个实例来进行阐述。
笔者所选择的例子是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二章的“一元二次方程”这一知识,本章知识中涉及到学生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其中将实际问题转换成数学问题是本章知识的重点,而在转换成数学问题之后要能用一元二次方程表征数学问题,并对所列出的一元二次方程进行求解。而从具体的教学细节上来看,本章中的数学问题的体现形式即为ax2+bx+c=0(a≠0),因此这一方程的得出又是本章细节知识生成的一个关键。在这些过程中,思维导图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笔者在本章教学中通过两个思维导图,分别演绎了一元二次方程新知学习和本章复习的过程,分别如下图(1)和图(2)。
由以上思维导图可以直观地看出一元二次方程以及本章复习过程中的思维发展变化。而这个变化也是数学知识生成以及不断系统化的过程。因而可以看出,思维导图最大的作用,就是能够在数学知识学习和整合的过程中反应出思维的过程与特点,而这个过程与特点一旦清晰化,就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更为复杂的数学知识的学习。
三、思维导图研究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启发
在对思维导图运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这一思维工具不仅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明显的提升作用,对数学教师理解数学也有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
第一,思维导图可以让数学知识清晰化。数学知识是怎样发生的?一般来说有两种答案:一是在数学发展的过程中,数学知识是逐步累积起来的,有时量变可以引发质变;二是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由教材编写者对数学发展的历史进行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种规律在教师这里如何体现呢?利用了思维导图这个工具后,可以发现更多的规律。
第二,思维导图可以让数学思维精细化。数学学习的重要目标就是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很多时候这种思维都是隐藏在知识之后的,因而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过程不容易把握。而在运用了思维导图之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画图判断学生的思维特点,从而让自己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第三,思维导图可以让数学学习系统化。数学知识的学习可能是简单的,而数学难学一般都体现在知识的系统性上,也就是学生难以运用系统的数学知识去解题。由于一般的教学方式难以让数学知识具有明显的系统化特征,因而在解决数学难学这个问题上充满困难。有了思维导图之后,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构建,让数学知识更系统化,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更为系统化。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吴窑初级中学)
近年来,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得到了比较广泛的重视,上至课程研究专家,下至普通数学教师,都对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不同层次的研究。总的来说,研究结果纷呈,对初中数学教学也有较为广泛的启发意义。但笔者也注意到,作为一项相对新兴的事物,思维导图在实际教学中还需要经历一个个体内化的过程,也就是说普通一线教师如果要对思维导图有一种切身的体会,还必须身体力行,还必须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运用,这样才能收获真实的感受。其中原因不言自明,思维导图还没有像诸如讲授法之类的教学方法一样,能够在教学中那般普遍地运用,更多的还是停留在少数教师的尝试当中。本着这一想法,笔者也对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展开了研究,并且有所收获。
一、思维导图与初中数学的结合点探究
思维导图由脑科学研究者托尼·博赞提出,主要应用于记忆、学习、思维等学习模式。由于其与人的认知密切相关,因此也就与教学密切相关。就初中数学教学而言,数学教学本身就涉及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记忆、学习和思维,因而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思维导图与初中数学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结合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来看的话,具体结合点有这样几个:
一是初中数学新知教学中,思维导图可以发挥知识生成的作用。初中数学的学习可以理解为学生在已有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于数学学习方法,在具体的数学情境中生成新的数学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量地运用到记忆(包括记与忆)、思维,而学生的这些心理过程都是可以用思维导图来描述的。例如在三角形知识的学习中,思维导图可以呈现为由三角形衍生出的不同三角形类型,其又具有这样的两个分支:一是三角形的性质;二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等。事实上,思维导图往往因为学习者的不同而在构图时有所差异,因而在数学教学中追求的并不是某一个具体的图形,而是让学生通过导图的方式去让新知在旧知的情境中生成。
二是初中数学旧知复习中,思维导图可以发挥知识联系的作用。在初中复习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将前面所学的零碎的知识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这一任务用思维导图来完成是非常恰当的。在复习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让学生理解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然后指导学生用导图的方式完成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结。
三是初中数学考试评价中,思维导图可以发挥促进认知发展的作用。考试评价是检测学生所学知识完整度、灵活度和运用水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思维导图也可发挥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学生在接受评价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大脑中建构起来的思维导图,有效地确定某个知识的位置,并根据思维导图的构成去寻找与这个知识点相关的其它知识点。思维导图天然具有的联结性是学生接受评价时的主要特征。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那么,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应当怎样进行呢?笔者此处结合一个实例来进行阐述。
笔者所选择的例子是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二章的“一元二次方程”这一知识,本章知识中涉及到学生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其中将实际问题转换成数学问题是本章知识的重点,而在转换成数学问题之后要能用一元二次方程表征数学问题,并对所列出的一元二次方程进行求解。而从具体的教学细节上来看,本章中的数学问题的体现形式即为ax2+bx+c=0(a≠0),因此这一方程的得出又是本章细节知识生成的一个关键。在这些过程中,思维导图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笔者在本章教学中通过两个思维导图,分别演绎了一元二次方程新知学习和本章复习的过程,分别如下图(1)和图(2)。
由以上思维导图可以直观地看出一元二次方程以及本章复习过程中的思维发展变化。而这个变化也是数学知识生成以及不断系统化的过程。因而可以看出,思维导图最大的作用,就是能够在数学知识学习和整合的过程中反应出思维的过程与特点,而这个过程与特点一旦清晰化,就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更为复杂的数学知识的学习。
三、思维导图研究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启发
在对思维导图运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这一思维工具不仅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明显的提升作用,对数学教师理解数学也有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
第一,思维导图可以让数学知识清晰化。数学知识是怎样发生的?一般来说有两种答案:一是在数学发展的过程中,数学知识是逐步累积起来的,有时量变可以引发质变;二是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由教材编写者对数学发展的历史进行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种规律在教师这里如何体现呢?利用了思维导图这个工具后,可以发现更多的规律。
第二,思维导图可以让数学思维精细化。数学学习的重要目标就是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很多时候这种思维都是隐藏在知识之后的,因而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过程不容易把握。而在运用了思维导图之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画图判断学生的思维特点,从而让自己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第三,思维导图可以让数学学习系统化。数学知识的学习可能是简单的,而数学难学一般都体现在知识的系统性上,也就是学生难以运用系统的数学知识去解题。由于一般的教学方式难以让数学知识具有明显的系统化特征,因而在解决数学难学这个问题上充满困难。有了思维导图之后,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构建,让数学知识更系统化,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更为系统化。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吴窑初级中学)
近年来,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得到了比较广泛的重视,上至课程研究专家,下至普通数学教师,都对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不同层次的研究。总的来说,研究结果纷呈,对初中数学教学也有较为广泛的启发意义。但笔者也注意到,作为一项相对新兴的事物,思维导图在实际教学中还需要经历一个个体内化的过程,也就是说普通一线教师如果要对思维导图有一种切身的体会,还必须身体力行,还必须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运用,这样才能收获真实的感受。其中原因不言自明,思维导图还没有像诸如讲授法之类的教学方法一样,能够在教学中那般普遍地运用,更多的还是停留在少数教师的尝试当中。本着这一想法,笔者也对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展开了研究,并且有所收获。
一、思维导图与初中数学的结合点探究
思维导图由脑科学研究者托尼·博赞提出,主要应用于记忆、学习、思维等学习模式。由于其与人的认知密切相关,因此也就与教学密切相关。就初中数学教学而言,数学教学本身就涉及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记忆、学习和思维,因而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思维导图与初中数学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结合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来看的话,具体结合点有这样几个:
一是初中数学新知教学中,思维导图可以发挥知识生成的作用。初中数学的学习可以理解为学生在已有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于数学学习方法,在具体的数学情境中生成新的数学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量地运用到记忆(包括记与忆)、思维,而学生的这些心理过程都是可以用思维导图来描述的。例如在三角形知识的学习中,思维导图可以呈现为由三角形衍生出的不同三角形类型,其又具有这样的两个分支:一是三角形的性质;二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等。事实上,思维导图往往因为学习者的不同而在构图时有所差异,因而在数学教学中追求的并不是某一个具体的图形,而是让学生通过导图的方式去让新知在旧知的情境中生成。
二是初中数学旧知复习中,思维导图可以发挥知识联系的作用。在初中复习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将前面所学的零碎的知识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这一任务用思维导图来完成是非常恰当的。在复习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让学生理解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然后指导学生用导图的方式完成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结。
三是初中数学考试评价中,思维导图可以发挥促进认知发展的作用。考试评价是检测学生所学知识完整度、灵活度和运用水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思维导图也可发挥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学生在接受评价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大脑中建构起来的思维导图,有效地确定某个知识的位置,并根据思维导图的构成去寻找与这个知识点相关的其它知识点。思维导图天然具有的联结性是学生接受评价时的主要特征。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那么,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应当怎样进行呢?笔者此处结合一个实例来进行阐述。
笔者所选择的例子是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二章的“一元二次方程”这一知识,本章知识中涉及到学生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其中将实际问题转换成数学问题是本章知识的重点,而在转换成数学问题之后要能用一元二次方程表征数学问题,并对所列出的一元二次方程进行求解。而从具体的教学细节上来看,本章中的数学问题的体现形式即为ax2+bx+c=0(a≠0),因此这一方程的得出又是本章细节知识生成的一个关键。在这些过程中,思维导图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笔者在本章教学中通过两个思维导图,分别演绎了一元二次方程新知学习和本章复习的过程,分别如下图(1)和图(2)。
由以上思维导图可以直观地看出一元二次方程以及本章复习过程中的思维发展变化。而这个变化也是数学知识生成以及不断系统化的过程。因而可以看出,思维导图最大的作用,就是能够在数学知识学习和整合的过程中反应出思维的过程与特点,而这个过程与特点一旦清晰化,就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更为复杂的数学知识的学习。
三、思维导图研究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启发
在对思维导图运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这一思维工具不仅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明显的提升作用,对数学教师理解数学也有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
第一,思维导图可以让数学知识清晰化。数学知识是怎样发生的?一般来说有两种答案:一是在数学发展的过程中,数学知识是逐步累积起来的,有时量变可以引发质变;二是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由教材编写者对数学发展的历史进行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种规律在教师这里如何体现呢?利用了思维导图这个工具后,可以发现更多的规律。
第二,思维导图可以让数学思维精细化。数学学习的重要目标就是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很多时候这种思维都是隐藏在知识之后的,因而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过程不容易把握。而在运用了思维导图之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画图判断学生的思维特点,从而让自己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第三,思维导图可以让数学学习系统化。数学知识的学习可能是简单的,而数学难学一般都体现在知识的系统性上,也就是学生难以运用系统的数学知识去解题。由于一般的教学方式难以让数学知识具有明显的系统化特征,因而在解决数学难学这个问题上充满困难。有了思维导图之后,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构建,让数学知识更系统化,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更为系统化。
【摘要】思维导图是将文本内容中的关键字、词进行提炼,并统一、整合成知识框架,促使知识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有效提高学习个体系统化知识储备情况。高中英语阅读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教学模块,教师利用思维导入组织课堂教学,能够有效训练学生阅读思维,提高英语阅读整体效果。鉴于此,笔者主要围绕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有效分析。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作者简介】林勇钦,福建省连江尚德中学。
阅读是高中英语教学重点模块,通过英语阅读,高中生能够有效形成阅读思维,并对阅读情境形成深刻感悟。学生对阅读素材的理解,主要呈现语言知识、语篇结构、题材以及包含的情感。为了让学生对英语阅读文本内容了解更加深入,教师应当重点思考,如何利用思维导图,开展英语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英语阅读思维和英语知识实践应用能力。
一、当前农村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校地处农村,教师在组织英语阅读教学活动时,所采用教学方法比较滞后。首先,教师鼓励学生泛读、精读语篇内容,并对语篇中的生词、长句进行分析、学习。之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此种教学方式,导致语篇内容被分散开来,阅读课堂教学缺乏整体性。同时,农村教师所组织的英语阅读课堂,课堂气氛比较枯燥,学生很难提起学习兴趣,导致农村英语阅读教学效率低下,高考阅读得分率低。可见,当前农村英语阅读教学情况并不乐观,教师必须对此加以重视,重点思考如何优化英语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阅读质量。为此,本人尝试使用思维导图教学法。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的英语教学中的优势分析
思维导图与传统教学方法存在较大差别,教师利用思维导图组织英语阅读教学,将语篇中包含的英语知识点建立有机联系。促使学生所在语篇阅读过程中,所掌握的英语知识更加全面、具体,对于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时,应该合理利用思维导图,组织教学,促进英语阅读实现深入改革。
三、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与推广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语言知识在高中英语阅读中占据重点教学地位,同时也决定着高中生阅读基础培养。因此,在此部分教学时,教师合理利用思维导图,构建课堂情境,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对语篇中存在的语言知识进行提炼、整理。找出英语语篇中包括的关键词,通过上下语句之间的关联,明确关键词所代表的含义,加速学生语篇内容理解。
2.分析学情,引导学生解读难句。教师在组织英语阅读教学之前,应该对学生阅读基础进行深入分析,全面了解学生英语阅读与理解能力。之后,教师根据学生英语阅读基础情况,合理制定思维导图,为学生明确语篇学习目标,突破语篇中难点句式,提供重要依据。教师根据“The Paradox of Choice―Why More Is Less,”设计思维导图。在思维导图中,具体的包括“Consider what you want/Handle what you have/Obey the criteria rigidly„„.”具体显示如下:
3.结合思维导图,分析语篇结构。掌握语篇结构,是英语阅读学习的重点要素。学生合理掌握语篇结构,能够对英语阅读素材所要表达的内容、语言逻辑以及文章主旨形成深刻的理解。因此,教师在组织英语教学活动时,应该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思维导图,明确文章写作思路,加强语篇结构梳理,从而帮助学生深化理解语篇内容。通常情况下,围绕一篇阅读素材内容明确语篇结构,主要从“Opinion/illustration/solution”三个层次进行划分。教师利用多媒体,结合语篇内容,合理构建思维导图,将语篇脉络、结构清楚地展示给学生,方便学生在英语阅读期间,保持阅读思路清晰,并按照教师提供的思维导图进行精读、品读,掌握文章内容。
4.围绕思维导图,明确语篇题材和写作。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块,关于语篇类型具有多样性,例如说明文、记叙文与议论文。不同类型语篇在教学侧重方面表现出较大不同,所构建的思维导图类型也存在较大不同。因此,教师在构建思维导图之前,应该深度分析语篇类型,并根具体情况优化思维导图整体构架。
5.结合思维导图,提升学生阅读感悟。在新时期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阅读基础、能力培养,同时还应该加强学生阅读情感培养,增强学生阅读体验。因此,教师在设计思维导图时,应综合作者创作意图,以及所要表达的情感。让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对语篇内容形成深刻的理解,提高学生阅读感悟。
四、结论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学生阅读习惯得以改进,阅读思维得以强化。毕竟英语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阶段占据重点模块,因此教师在教学期间,合理利用思维导图,构建英语阅读教学体系。学生结合思维导图,突破英语阅读文本中生词、难句,同时能够对阅读语篇结构、题材、写作方式以及其中包含的情感文化内涵形成深刻理解,促使英语阅读教学更加高效,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知识整合能力,以及实践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齐河县鼎新中学
王传良
概要:初中学生面对纷繁的知识和有限的时间,知识学的越多,笔记记得越多,思维反而愈加混乱。尤其到最后复习阶段,经常出现学生慌乱焦躁的思想状况。即使学习优秀的学生,也宁愿陷入题海中,似乎多做了题心里就有了着落,但错误重复出现,无论基础还是能力都没有明显提高。在这个知识和信息时代,让学生具备学习的愿望、兴趣和方法,比记住一些知识更为重要。本课题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等不同的学习手段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寻找知识之间的联系,建构知识体系和网络,并将其转化为思维导图。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学会将思维导图的方式尽可能多的应用于生活和学习的各方面,从而提高学习和生活的效率。
本文针对初中区域地理复习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了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的策略:以思维导图引导教材案例复习;以思维导图搭建区域地理思维框架;以思维导图指导区域地理考查应用。对思维导图在区域地理复习课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力求为区域地理复习提供一种新的模式。
关键词:思维导图 联想创造 区域地理
一、思维导图之于初中地理学习的意义
背景:思维导图是20世纪70年代初,英国学者东尼·博赞(Tony Buzan)在研究人类学习的本质过程中,发现协同运用人类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思维技巧,能够提高思维的效率,同时他又受到达芬奇所做的有关笔记的启发,不断研究脑科学,心理学,神经生理学,语言学,神经语言学,信息论,记忆技巧,理解力和创意思考及一般科学,形成了思维导图的初步设想。此后东尼·博赞将其运用于训练一群被成为“学习障碍者”“阅读能力丧失”的族群,这些平时被称为失败者或曾被放弃的学生能够很快变成好学生,甚至可以使部分同学成为佼佼者。1971年东尼·博赞开始将他的研究成果集结成书,慢慢形成了放射性思考和思维导图的概念。
意义:人类从一出生即开始累积这些庞大且复杂的数据库,大脑惊人的储存能力使我们累积了大量的资料。思维导图是一种放射性状的辐射性思维表达方式,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能的万能钥匙,可以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将提升思考技巧,大幅增进记忆力,组织力与创造力。
新课程理念为义务教育阶段初中的区域地理教学带来重要的变化。《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规定:“7~9年级地理课程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可以说,初中区域地理几乎覆盖了整个初中地理教学,包括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它是初中地理知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课程标准》还规定:除北京、香港、澳门、台湾和极地地区外,“不再规定必须学习哪些区域”,“只列出区域的基本地理要素和学习区域地理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按照这一理念,教材中的具体“区域”只是“案例”,是学习的载体,是要通过深入学习案例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的基本特征,使学生“掌握学习和研究不同尺度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并能迁移到其他区域的学习上。
本课题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国内外思维导图研究的基础上,依据现代学习理论、教学设计理论和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探索在不同类别的地理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以及运用思维导图对学生认知结构、学习兴趣、学习思维的影响,以期能更有效地推进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以此推广到其它学科,以期为学生有效学习、高效学习、科学素养的培养及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实现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二、国内引进思维导图及应用的大致过程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 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思维导图是有效的思维模式,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利于人脑的扩散思维的展开。思维导图已经在全球范围得到广泛应用,包括大量的500强企业。思维导图的创始人是东尼·博赞。中国应用思维导图大约有20多年时间。广东等地利用思维导图开展记忆力培训,许多大学都成立了相关的协会,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已经有教师和研究生已经在研究思维导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北京,上海,广州,山东等地的中小学教师都在学习和使用思维导图。而我国台湾,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学校也在积极的推广和研究思维导图。这一切都表明思维导图在我国已经初见端倪,研究者规模日益壮大,说明其价值已经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很多的教师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
近几年,国内做的一些研究,大多利用思维导图辅助教与学。如在科学课程和理科课堂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表示出概念间的复杂关系,在英语课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记英语单词,在写作指导中利用思维导图的图式结构辅助组织语言材料等。相对而言,现行研究对思维导图的应用主要是于放射性思维范畴内研究,较多强调树状结构的发散联想,忽视应用思维导图的核心思想就是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很好地结合起来,让左右脑同时运作;在强调思维导图的放射性结构是脑神经元的天然结构标志的同时,忽视这种天然结构所依存的“天然环境”,以及在特定环境中事物存在于原生态结构形式之外的各种“变式”。思维导图有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的优势,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形象的思考,整理所学的知识内容和收获。
思维导图的诞生初期,完全是手绘作品。而随着计算机软件的发展,如Inspiration、MindMan等思维导图软件的逐步流行,许多学者的研究方向更多的是瞄准计算机软件应用方面的研究。的确,应用思维导图过程中,计算机的作用的确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进行思维导图的整理、保存和方便复制、快捷传播。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问题:地理新课程理念要求在学习某一具体区域时,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不再是这一区域的具体知识,而是如何通过区域要素学习来认识一个区域,并在以后独立认识一个新的区域时,知道从哪些方面去了解、认识和解释一个地区的区域特性,从哪里和怎样获得需要的区域地理知识。而我们的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学习个案时似乎都明白,但遇到新的区域却不会知识迁移。这种现象反映了两个问题:一是学生学到的区域地理知识比较零散,知识间逻辑关系不清晰,没有良好的认知结构;二是思维能力较差,在面对新的区域问题时,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认识、分析和解决相关区域问题。
初中地理是以区域地理知识为基本教学内容。不论是世界区域地理,抑或中国区域地理,都具有以下特征:知识内容上,几乎都囊括了区域地理的诸多要素,如地理位置、范围、地形、气候、人口、经济、工业、农业等;知识能力上,区域地理均是从位置和范围出发,建立区域地理包括自然和人文的地理景观、地理分布的感性认识,以及形成地理特征、地理联系的理性认识;教学重点上,初中区域地理知识强调区域特征及其差异性,如中国西北地区的“干旱”、青藏地区的“高寒”等。因此,对区域地理的复习,要实现《课程标准》的“如何通过区域要素学习来认识一个区域”的课程目标,就不能只是机械地重复一遍地理课本,而是应重视对案例区域的加工、整理、重组和联系,从案例区域的资料中抽取具有共同意义的、便于迁移的区域知识、技能、方法等,建立知识框架与体系,促使知识系统化,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完成对所学知识在新意义上的建构,做到能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这也是区域地理复习的难点所在。
目标:使学生了解思维导图的起源、思维方法、应用制作方法;掌握绘制思维导图的手段;应用思维导图记笔记、写总结、汇报成果以改善学生学习地理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地理兴趣、培养学生的放射性思维能力,实现与新课程标准的接轨。提高记忆能力和建构生成知识网络,改 变过去学生单线思维的状态,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启发学生的联想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地理的效率。
内容: 如何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堂探究学习,是主要解决的问题。具体研究内容可从以下三方面的应用。首先让学生了解怎样画出最简单的思维导图,掌握绘制思维导图最简单的方式方法。然后针对不同的地理知识,进行思维导图训练和学习,通过这个过程中建立“全局”观,在熟练应用思维导图的同时,掌握地里学习的技巧和方法。区域地理的部分,通过思维导图的训练,掌握区域要素之间的联系性,体会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特点。
四、应用方法:作为一种教学策略,思维导图可以应用到教与学的各个环节。尤其是在复习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画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章节的复习、概念间的对比、知识的归纳总结、地理专题的复习等。长期运用这种学习策略,可以很好地促进知识的结构化,使知识的获取、存贮、提取更便捷高效,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学会学习。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画的思维导图中判断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学生的认知结构情况以及地理逻辑思维情况并及时予以评价、指导。
与传统的复习方法相比,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如何快速的阅读和信息整理,如何确定主题和关键词。这都要求学生把知识进行转化,同化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简单的摘录。思维导图式的复习使学生复习的思路可视化,通过关键词和核心内容的查找确定,可以更好帮助学生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将所学内容进一步加以深化。
五、基于思维导图的区域地理复习模式
1.以思维导图引导教材案例的复习
虽然《课程标准》“不再规定必须学习哪些区域”,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不再是这一区域的具体的知识,而是如何通过区域要素学习来认识一个区域。但课本中的案例是区域地理的学习载体,不论是世界区域还是中国区域,都需要选择不同区域划分的案例,以此作为区域学习的平台,学生在对具体案例的学习的基础上掌握学习该类型区域的方法,进而学会将知识方法迁移,能够自主地学习其他类似区域。
如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作为一个大洲学习的案例,通过对该洲的学习,不仅教会学生可以从哪些方面描述一个大洲,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的区域特点,同时也为地区和国家地理区域的学习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本章教材共分两节,思维导图归纳教学知识点如下。通过这些教材案例的复习和分析,学生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分析区域地理的基本步骤:先从位置和范围入手,进而研究自然环境要素和人文环境要素:自然环境要素包括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人文环境要素包括人口、民族、文化、经济(农业和工业)、交通等。只是不同的区域在区域要素分析的侧重有所不同,如俄罗斯侧重自然要素中的矿产资源和人文要素中的交通;巴西则侧重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建设及其所产生的人地矛盾问题。在中国区域地理中则更加突出该区域的特征和核心,如新疆是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等。
2.以思维导图搭建区域地理思维的框架
新课程理念下区域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变化是:从以具体区域为基点的教学向以区域地理要素和学习技能为基点的教学转变。区域地理复习更要突出和强化这一变化,通过对案例的复习让学生归纳和掌握有关的地理原理和学习方法,在处理新的区域地理个案时,知道如何从地理的角度去分析和思考。
(1)搭建区域地理要素及其联系的框架
区域地理的复习实际上是对不同区域类型的把握:如世界区域地理的洲、地区和国家,中国区域地理的跨省区域、省级区域和省内区域,它们基本上都是沿着“位置范围——自然环境特征——人文环境特征”这样的内容线索来组织教材。我们可以利用发散思维导图来构建知识联系,形成知识体系。例如,知道区域地理要素主要有哪些;每个要素包括哪些方面;各区域要素之间的影响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性等(如图)。学生通过复习之后,在以后独立认识一个新的区域时,知道要从哪方面去认识、获取、解释相应的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
(2)搭建以区域特征为中心的区域地理思维框架
在资讯日渐发达的今天,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学生对世界或中国的一些区域已具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这些感性认识往往是该区域的某些突出特征,是学生感兴趣又是值得我们去探索的方面。复习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建立一个区域地理学习的逆向思维模式:以主要区域特征为中心,并以此追寻出主导因素(往往是由该区域的地域性即位置和范围造成的),按照区域地理的综合性,糅合区域地理各要素,去分析、解释和解决区域地理问题。
如《黄土高原》一节,教材是由“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严重的水土流失”“脆弱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建设”四个部分组成。“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是本区最突出的区域特征,“严重的水土流失”是导致这一特征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和人为两种原因,并由此分析位置和范围对该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以及人类最终如何因地制宜的改造和利用该区域。
这种逆向地理思维可以绘制如下的思维导图:
3.以思维导图指导区域地理的考查应用
复习应从区域地理出发,最后再回到区域。从区域出发是指,复习世界和中国区域地理的有关内容,通过对区域地理案例的复习,建构区域地理知识网络和知识体系;回到区域主要是指区域地理的考查应用。区域地理考查,重在考查学生区域地理的思维方式,或利用一些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以此作为背景材料,将所学区域地理知识运用到复习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例题:读图,回答问题。
(1)台湾的粮食作物主要发布在(地形区),最主要的原因是:。
(2)台湾的森林主要分布在(地形区),台湾树种种类丰富的最主要原因是。
(3)台湾的工业区和城市主要分布在(地形区),最主要的原因是。
附参考答案:
1.西部平原
台湾西部平原地势平坦
2.台湾山脉
台湾山脉海拔高,垂直差异明显
3.西部平原
矿产资源丰富,农业发达,为工业发展和城市形成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
本题实际考查学生的就是农业、工业和城市的分布及其主导因素。影响工农业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很多,但具体到某一特定区域,可能就只是其中一两个因素占主导地位,或者是问题的回答只需要针对其中某个因素做阐述。学生可以绘制如下思维导图。
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结合例题提供的图片、文字材料,学生可以更加有针对性的进行解读。如问题3:工业的影响因素中,交通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只要有优越的交通优势,资源和市场问题都可以解决,日本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但本题中,交通和资源相比较,资源(包括农业资源和矿产资源:图2)的优势更为巨大,问题的回答也就应围绕这一因素来进行。
在区域地理的复习环节中,还有很多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地方:如区域差异性的对比分析;学生复习成果展示等等。区域地理教学是初中地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创新,去寻求更加理想、更具实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六、实验反思
通过课题“思维导图”在地理学习中的不断推进和实施,得出如下结论:
【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推荐阅读:
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10-23
思维导图在英语学习中的用处12-11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05-29
思维导图在《楼宇智能化技术》课程中的应用11-10
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12-03
思维导图在地理教学的应用06-30
初中英语教学思维导图07-02
中国历史文化思维导图09-23
地理教学中的思维导图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