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学科学课堂提问,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2024-07-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优化小学科学课堂提问,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精选10篇)

优化小学科学课堂提问,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篇1

摘 要:随着新一轮的课改的深入,对于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已越来越受到重视,而课堂提问作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之一,也已成为一大研究方向。但是对于基础教育阶段来讲,课堂提问现状到底怎么样呢?是否还存在一定的低效现象?带着这些问题,本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人所教小学科学学科教学实际,探索如何通过优化小学科学课堂提问,为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提问;课堂教学;有效教学

一、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提问的目的性

1.在常规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纪律的养成,很多科学教师觉得自己是副科教师,每周只见同一班级的同学两次,而忽略了纪律的重要性,常规课中平均每节课3次停下来整顿纪律,对于教学的流畅性和教学的有效性都是不利因素。科学老师可以在平时教学中就多与班主任老师沟通,减少为纪律而提问的次数,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2.对于科学课的教学设计多进行反思与优化,没有一节公开课是拘泥于教材与教参的,每一节公开课都融入了科学教师的智慧与心血,对于常规课教师应该有“这一份心血付出是值得的”的觉悟,花心思的去研究每一节课,而不是为了开公开课而研究。事实证明优秀的教学设计可以弥补学生行为习惯上的一些不足,用流畅的引导、丰富的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力也可以减少为纪律提问,从而提高课堂提问的效率。

3.让沉默的孩子大胆,全靠老师的引导。注重内向孩子的自信心。的确,如何公平的分摊课堂资源给每一个孩子是一个至今无法解决的难题,对于小学生来说,没有积极举手一般就是几种情况:第一种没有认真听讲的,甚至连问题都没听到的。第二种的确经过思考没法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的,第三种胆子小的内向的。

二、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科学设计提问

1.时代不同了,教师不应该低估孩子的认知水平。有些老师会觉得小学阶段的孩子的认知水平不高而过分的低估了孩子,其实现在生活日新月异,家长也注重了孩子的早起教育,孩子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聪明了。在小学阶段,科学课有其得天独厚的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思维能力的优势。科学的发现过程本身就是实验探究的过程,科学的成果在当今社会中处处可见,生活中充满着科学,所以在小学科学课是一门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学科,所以对于大人眼中认知水平并不高的1-3年纪小学生来说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互联系一类的应用性问题,用所学的知识来说说生活中应该怎么做的一类分析性问题等,他们不但是可以通过思考并且回答的,而且有时候小学生思维广会给出一些棒的出乎意料的答案。所以可以在课程中多加入一些高水平的问题,注重问题的铺垫和提问的方式他们的确可以做到,而不是用知识性问题和理解性问题充斥着整个教育课堂对学生的思维的发展提高有很大的好处。

2.寻找学生最近发展区的上限。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很多老师把最近发展区理论理解为“孩子们跳一跳很够拿到的苹果”,那同样是拿到的苹果,让孩子们用梯子拿到水果行不行?用树枝加上跳一跳拿到水果行不行?“最近发展区”既然被称为一个“区”那说明也是一个范围,那在这个范围中,必定有其上限和下限。教师们可以在课堂中尝试着加入一些靠近最近发展区上限的任务,提出一些最近发展区上限的问题,给予孩子挑战,让孩子同样回答一个问题的时间,同样开动一次脑筋的过程中得到最大的成长。

三、提升学生叫答的有效性

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避免一些无效的学生齐答,在总结知识的过程中,可以用多样的手段来代替教师提问,有些教师将学生齐答的过程转变为是齐声念黑板的过程,这显然是不可取的。比如在《花的结构》一课中,教师这样进行教学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花有哪些结构组成呢?(走到板书边,用肢体语言暗示学生)学生:(齐答)花柄、花萼,花瓣,雄蕊,雌蕊。

上述案例即为念黑板的过程,学生并没有真正的动脑筋复习回忆教学重点。也可以用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代替这个教学片段,如教师:今天最后的时间呢,我们要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幅画,美丽的花,要求:只需要画一朵花,不需要上色,通过今天学到的知识在画中表现出花的结构,时间2分钟,开始。

学生:画花

教师:停!老师发现啊,有的小组画的花虽然很漂亮,但是有些残缺,想想今天所学到的知识(走到板书边,用肢体语言暗示学生)看看你们画笔下的画健康吗?完整吗?学生:变看黑板边画花,小组内讨论画的花是否完整,在讨论的过程复习知识。

2.可以通过高认知水平的提问代替惩罚式的提问。1-3年级小学生在科学课上注意力不集中是很正常的现象,完全可以用多种的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为科学课和别的课不同,是能够满足学生好奇心的一门课程,学生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的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学生的被动需要转化为其主动需求从而进行教学,而科学课,学生学习的本质需求就是人类想要未知世界的探索,本身就是满足学生潜在的求知需求的一门课程,所以科学教师不用寻求让学生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的途径,只需要寻求如何扩大孩子对神秘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的方法,科学教师可以利用学科差异带来的便利,加以合适的教态,以带有挑战性的提问取代惩罚式的提问从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适当放下课堂节奏,请不举手的学生回答。在访谈中得知教师更愿意请举手的学生回答问题出于几点考虑,第一点是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第二点也是更重要的一点,教师不愿意给自己找麻烦,请不举手的学生回答可能导致课堂流畅度下降,课堂教学卡壳。所以教师更倾向于请主动举手的学生。

四、结论

总之,本人主要针对当前小学科学教师在课堂提问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关课堂提问教学策略,为优化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本文还缺乏必要的深度,我将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努力思考、探索,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不断地完善研究。

参考文献:

[1]焦安恺,浅析小学科学课堂提问技巧[J].黑河教育,2013.09.15

[2]李维江,让问题成为科学探究的新起点[J].课程教育研究,2013.03.25

[3]王侯宇,如何进行小学科学课的提问[J].吉林教育,2011.11.10

[4]乔金石,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提升自主探究能力[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02

优化小学科学课堂提问,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篇2

在新课改教学中, 虽然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渐渐增多, 但从现在的小学科学课堂上来讲, 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教师的提问要远超于学生的提问, 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教师在备课方面也存在着对学生关注较低的问题, 提的问题都是浅层次的, 对设计问题侧重点不太明显。从而导致了小学课堂上学生提问的有效性不高, 教师应着重科学课堂的提问,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的有效性。

教师作为教导者, 对学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小学科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一个途径。学校应多组织一些进修、讲座、培训, 让教师更新知识量。教师与同事之间互相沟通交流, 分享教师之间的教学技巧和专长, 使教师时刻了解科学的发展、最新的动态, 提高了教师的科学专业素养, 从而扩大了教师的知识面, 这很有效的提高了教学的质量。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 教学方面更在意教师教学的效果, 而忽视了学生是否真的有学会。小学科学和其他学科不同, 它很多内容都不是通过教师直接的讲解就能让学生理解的。并且小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能力相对比较弱, 如果学生不参与到课程当中, 学生是很难理解教学内容的。课堂教学效果自然就不理想。因此, 在科学课堂上, 要突出学生的主要性。教师在教学中, 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提问, 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这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求知欲。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 教师需给学生机会亲自动手操作, 在安全的前提下, 鼓励学生创新、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精神[1]。

(一) 新授课过程中的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

课堂教学的重点质疑就是需要攻克内容的难点知识, 有针对性的提问, 所以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以教学内容设置问题, 确保问题表述准确, 课堂提问也要结合学校的特色, 不能跟学生提一些跟实际情况相冲突的问题。同时, 设置的提问内容要是学生们熟悉的, 要能够引起学生的思疑, 激起学生的思考积极性。例如, 当教师讲授种子的发芽这一课内容是, 首先带领学生了解植物一生的开始, 然后对学生提出问题, “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学生从中展开讨论。得出结论“种子发芽需要水分、空气、适宜温度”, 老师可继续提出“探究种子发芽的条件, 首先要选择一个研究的条件, 那么要选择什么?”学生讨论过后可能会选择水分, 或者是适宜的温度, 或者是空气。然后通过讨论让学生进行实验。

(二) 应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

对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来说, 所教授的课堂内容上是存在一定区别的, 问题的难易程度的不同对教学效果也产生了影响, 难度太大的话,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 从而导致学生学习上不积极不主动, 难度太低不利于小学生能力的提高, 但是因它本身在教学内容上有着一定共性, 教师可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

(三) 应充分重视向全体学生提出的问题

为了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随机在全体学生中提问, 根据问题的不同程度向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问题, 避免课堂上提问只集中在少数的学生身上, 教师的提问对象自然分配, 这样能够激起学生们都积极思考问题, 这样既能发现学生不同的看法, 还能及时发现学习能力差的学生, 并及时给予相关的指导。课堂上, 学生是主体, 而教师的作用是辅导学生, 指导学生, 为学生服务。学生不再是单方面的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知识, 使其学会主动去探究问题, 积极参与在课堂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 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 并表扬学生, 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对所质疑的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见解, 使学生保持对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经历学习带给自身的快乐, 从而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2]。

总之在小学科学课堂上, 教师应结合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 合理的提出针对性的内容, 突出知识上的难点, 这样才能有效激起学生的学习乐趣, 也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提升。教师应避免集中向少数的学生提问题, 应重视全体学生,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 使教师的提问能力有所提高, 学生思维能力有所发展, 提升了小学科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确保了小学科学教学的质量。

摘要:小学科学课程主要以实验操作为主, 是一门综合性高的学科, 它以学生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物和现象作为媒介, 将科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国家为了培养现代科技人才, 而创设科学这一门课程,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 就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途径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提问,有效性,途径

参考文献

[1]房小龙.小学科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探讨[J].小学科学 (教师版) , 2012 (11) :74.

优化小学科学课堂提问,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提问 有效性

课堂提问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具有典型性和针对性的提问,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和分析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课堂提问也有助于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使教师与学生产生共鸣,进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一、问题的设置具有目的性

提问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一个主要的途径,所以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要结合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等问题,每一次提问都应做到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温故和知新,使提问达到既定的效果。同时,教师在提问时,要明确为什么要提出该问题,对学生学习知识有哪些帮助,从而促进课堂提问的有效进行。例如在学习几百几十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100里面有多少个十?1000里面有多少个一百?让学生回答。然后以350为例,利用计数器进行讲解,是由3个百,5个十组成的。然后提问340、580、630分别是由几个百几个十组成的?通过提问,让学生加深对几百几十问题的理解,使知识的掌握更扎实。

二、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的教学时间有限,所以一些教师在提出问题后,不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而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直接给出答案,这种做法不仅不能达到提问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可能助长学生懒惰的心理,凡事不自己动脑,只等老师给答案。所以作为教师,在向学生提出问题后,要尽量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学生自己思考、研究,得出答案,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且通过自己的研究,学生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是一种极大的鼓励,对于今后学习数学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例如在学习比数的大小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258棵杉树和315棵杨树,让学生比较哪种树多。学生刚刚学完几十几百的问题,所以很难直接给出答案,教师就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分析258和315分别是由几个百几个十组成的,然后进行计较大小。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学生会开动自己的脑筋,经过自己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答案,学生会更加有信心进行数学的学习。

三、提问的形式多样化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活泼好动,注意力很难长时间的集中,在提出问题时,如果只是一味的直接提出问题,没有任何的铺垫和情感的加入,长时间下去,学生容易对问题失去兴趣,不愿意进行数学的学习。所以教师在进行提问时,就要采取多种提问的方式,增加问题的趣味性,使学生对问题感兴趣,只有有兴趣,学生才愿意深入的研究和思考问题,可以运用设置悬疑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增添问题的趣味性,使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数学的学习效率。

四、提问要以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为准

教师设置的问题要以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为基准,如果任由教师提问,不关注学生是否能够理解问题,就一味的提问,不仅不能达到提问的目的,还可能由于问题的难度太高,使学生逐渐失去数学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在设置问题之前,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以学生学过的知识为基础,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使学生能够通过新旧知识的结合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会更加深入,也更加扎实。

例如在学习简单的单位换算时,这节课主要讲解的是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学生学习了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等问题,如果教师这时提问,同学们思考一下1公里等于多少米呢?学生没有接触过公里这个问题,就更加不明白公里与米之间的关系,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解答,会使学生摸不着头脑,也不利于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五、问题在精不在多

有效的数学提问不是以问题的数量来衡量的,而在于问题的精准,一些教师为了提问而提问,在课堂上抛给学生许多问题,没有针对性,而且面对大量的问题,小学生很难保持较高的兴趣,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所以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提问中,教师要更加注重问题的质而不是量,保证课堂中的每一个问题对学生学习数学都具有一定的意义,这样提问的有效性才可以得到保障。

有些教师在教学时向学生抛出许多问题,分不清问题的主次,学生在学习时更是感到茫然,面对如此多的问题无从下手。所以教师在提问时,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几个问题,通过几个问题让学生明白课程的内容,这样不仅学生愿意学,而且效率也会提高。

总之,课堂提问对于学生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使学生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并且取得显著的学习效果。教师要正确对待课堂提问,把握问题的灵活性和有效性,使数学课堂更加充满活力和激情。

参考文献:

[1]张淑静.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探索[J].魅力中国.2012.

[2]孔凡哲,李莹.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J].中国民族教育.2010.

优化小学科学课堂提问,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篇4

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自然会产生许多跟科学知识有联系的故事和典故。在进行新授课时,如能紧扣教材内容,利用这些小故事、典故作为“引子”,铺陈渲染,就可以大大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堂上并使之持久保持下去,激发他们与老师、知识点的互动,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流畅、效率更高。长期坚持使用不仅可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参与、努力探索的意识,进而对所学知识的吸收、内化起到重要作用。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让材料活起来,在学生面前展现生动的画卷。由此,让学生感悟和理解科学的进程,学会分析科学问题,并在学习中感到乐趣。下面笔者结合自己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谈一下利用“小故事”植入新课教学的经验体会。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趣味情境 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直观生动、贴近学生且易于理解,这是科学教学中知识点导入的首选。合理利用不仅可以平滑过渡知识点,而且可以使学生产生亲近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惯性时讲了一个身边的故事,一个漂亮女士在公共汽车上,车突然刹车,漂亮女士被后面的年轻人撞倒。漂亮女士气呼呼地说:“什么德性?”年轻人笑着说:“这不是德性,是惯性。”学生听完这样的故事,笑完之后就会觉得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讲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时,我就讲一小笑话,一人去医院看望他住院的朋友,见面后说“你怎么被人打成这样?”谁知他的朋友说“你不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吗?他打我就等于我打他。”他的朋友愕然。同学们哄堂大笑,在笑声中我又进一步强调,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是对的,但他的朋友却忽略了脸和手的承受力是不同的。我又顺势讲了鸡蛋碰石头的例子,使同学们在笑声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科学是很有趣的。

二、运用科技知识,激发学习热情

在讲《光的折射》中透镜的应用时,为加深学生对“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理解,我事先准备了一块冰,上课时先设“埋伏”:“大家不要小看这普通的冰块,关键时刻它可以挽救人的生命!”接着我采用了这样一个事例:有一支南极探险队,在探险过程中不慎丢失火种,面临寒冷、饥饿与死亡的威胁。一个聪明的队员用冰块琢磨成一块凸透镜,把阳光聚焦,点燃了引火物,重新得到了火种,挽救了这支探险队全体队员的生命。接着告诉大家:“我们在学完这节课后,就会明白这种生火的道理,大家也可以尝试自己制作这样的生火工具”。学生们马上集中起精神,聚精会神地听我讲解,这样一来,课堂效果立竿见影,课后一连三四天,学生们不仅认真研习课本内容,探讨透镜的聚光、成像条件与原理,而且自己动手用冰块打磨、制作了各种各样的凸透镜并进行了班级比赛:看谁制作的凸透镜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作业纸烧焦。一个小小的事例不仅使学生们掌握了知识,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这样的效果是简单的实验室演示所无法达到的。

三、精彩科幻故事,增强学生好奇

在故事的取材上,笔者还大胆使用了神话传说和科幻故事。实践证明,只要这样的内容跟教材相关知识点密切相关,完全可以实现良好的效果,而且这样做往往更符合现代中学生思维活跃、喜欢探究新事物的性格特点。例如我在描述运动和静止相对性时,为加深学生对“相对静止”的理解,借用了电影《生死时速》的故事情节:歹徒在一辆公共汽车里安装了炸弹,车子的时速一旦超过每小时50英里就不能再减速,否则便会引起爆炸,里面的乘客能脱身吗?下面请同学们认真学习教材内容,并设计解救车上乘客的方案。知寥寥数语,就把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在讲《噪声的危害和控制》部分内容时,笔者采用了一个“噪声炸弹”的科幻故事:某航班被歹徒劫持,为营救乘客和飞机,特警人员利用送赎金的机会接近被劫持的飞机,向飞机内发射了一颗“噪声炸弹”,使飞机内的乘客与劫机者都因此而暂时昏迷。然后,特警人员从容不迫地进入机舱。当飞机上的乘客苏醒之后,一切归于平静,只是劫机歹徒已经束手就擒„„。这样,在学生的惊讶和好奇中自然而然地拉开了本节课的序幕。

四、剖析科学故事,创设生动情境

很多中学生热衷于听故事,许多科学故事也是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故事容易吸引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因此,用科学故事创设情境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燃烧和缓慢氧化”的教学中,学生学习了燃烧的条件后,教师可引入英国战舰“欧罗巴”号失火事件: [故事]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欧罗巴”号按照作战命令开始了远涉重洋的远航,它的船舱里结结实实地装满了供战马吃的草料。两个多月后的一天,船舱突然冒出熊熊大火,大火迅速吞没了整艘战舰,片刻之间战舰便葬身海底,全舰官兵、战马无一生还。事后英国军事保安部门调查,没有什么结果,但化学家们根据英国军事保安部门提供的材料,却很快地找到了“纵火犯”。【问题】谁是纵火犯?

【学生交流】可燃物燃烧要达到一定的温度,要与氧气接触,船舱里有大量的空气,草料着火可能的原因是温度达到的草料的着火点,那么,温度是怎么达到草料的着火点的呢,可能有如下几种情况: 学生1:有人放火;

学生2:有人不小心将烟头掉到草料堆中;

学生3:战舰在海洋上航行,太阳照射在船舱里热量来不及散发,温度升高达到草料的着火点;

学生4:船舱里很潮湿,草料慢慢腐烂产生热量,聚集起来使温度升高。„„

通过学生的猜想、分析、讨论和教师的及时评价,可帮助学生理解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利用对学生进行过程与方法教育,同时又增进了学生对化学原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五、展示学生成果,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不能每堂课都由教师来讲故事,时间一长,学生丧失了新鲜感。学生都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可以由学生先预习,自己来编写小故事,这样既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有了这个想法以后,在《观测太空》这堂课中,就用了这种方法。有个学生在故事中写到:仙后戴着M 形的王冠,拿着大小两只取名为大熊、小熊的勺子,满世界捕捉十字架形的天鹅。全班都捧腹大笑,但其实他写得很形象,更使大家在笑声中掌握了书本上的知识。

可是,事后我又觉得绝大多数学生的劳动成果没有办法跟大家一起分享,明显看到有些同学的脸上有些失落。于是我在班级中留了一块空间,取名为《我们的科学故事世界》。让学生分成四小组,把写的故事贴在墙上,然后每组评一个最优秀的,上课的时候师生一起来分享。

六、追踪社会热点,创设时尚情境

科学与社会紧密相连,是一门孕育着巨大创新机会的学科,它和社会生产以及生命,环境等方面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无论是生活中接触到的新材料和新药物,还是新能源开发,环境保护等社会热门问题都与科学紧密相关。例如“现代化工业生产与技术”,“科学与新材料”,“科学与新能源”,“科学与生活”,“科学与环境”等学科知识都可成为设计教学情境的丰富素材。教师平时要善于积累相关素材,并与课堂教学适当联系,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文化修养。

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论文 篇5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否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 课堂提问既是一项艺术,也是一种有效的催化剂,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很好地促进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使课堂数学环境变得轻松自如.

课堂提问作为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历来是教学研讨的一个焦点. 阮彩霞(2007)通过分析中、美两国两个典型的科学课课堂教学案例,对中美两国之间课堂提问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姚丽霞(2011)、杨清(2011)等分别对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吴国军、张莹、李文涛、郭燕花等(2012)从责任分散效应的角度对大学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集体沉默”现象进行了探讨.

除此之外,针对课堂提问的探讨还比较多,但主要涉及高中课堂和大学课堂,以及专门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探讨还比较少. 然而,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一言堂”式的教学理念在许多数学教师中依然存在,使得课堂上占半数的提问存在随意性、缺乏合理性,导致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并不高. 所以,加强这方面的探讨还是比较有现实意义.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师课堂提问多,而学生主动提问少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以教师提问方式为主,而学生主动提问得过少,所以课堂提问基本由教师主宰,缺乏师生“对话式”“互动式”的问答行为. 无学生主动提问这一现象在目前的课堂提问中相当普遍,小学生不会提问、不敢提问的情况比较突出.

2. 教师提问的频率偏高

现在普遍存在教师提问频率过高、无效性提问过多的现象. 由于问题多、答案死板,且部分学生思考时间不足,所以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回答的状态. 有些教师总是担心小学生没有听清楚问题,从而总是频繁地重复问题,导致学生对问题重要性的误导性理解;有些教师甚至借助重复问题来拖延时间. 这种无效性提问,不仅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而且会让学生误认为这些问题重要,从而忽略了对其他问题的关注.

3. 教师存在偏向部分学生答题的现象

教师提问的难度无法兼顾全部学生,难以依据问题的难度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回答. 为了保证课堂问答的顺利,相对于不举手的小学生来说,教师偏向于选择举手的学生来回答问题;相对于成绩差的学生来说,教师偏向于成绩好的学生来回答问题. 同时,要求齐声回答的比重偏高,这些情况容易导致部分学生养成“混水摸鱼”的思维习惯.

4. 教师对学生答题的评价过于单一、平淡

教师对学生回答的评价基本上分为判断性评价、鼓励性评价、启发性评价和消极性反馈等四种情况. 大多数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能给予判断性评价和鼓励性评价,但是课堂评价的语言缺乏针对性,常常使用了一些如“对”“错”“很好”“非常好”和“棒极了”等语意带有模糊性的词汇,显得有些简单. 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缺乏追问,延伸性和扩展性不足,不利于学生形成“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

提高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1. 选择能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

面对相同的问题情景,提出不同的问题,教学效果亦会有差异. 课堂提问要难易适中,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度”,以激起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思考. 如教学“直线”时,根据学生认知领域中“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6种不同层次的思维,对于直线概念需有相应的不同提问方式:

(1)你知道什么是直线吗?

(2)你会画直线吗?能说说画直线的步骤吗?

(3)可以在这两点之间画一条直线吗?

(4)下面的图画中,哪幅图表示一条直线?

(5)不用尺子你怎样画出一条直线?

(6)以下这些线条中,哪些是曲线?哪些是直线?

上述6种不同的提问方式,可引起学生不同层次的思考. 当然,提问后别忘了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 问题类型要兼顾宽泛性和指向性

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要“大气”,那种答案显而易见、一问一答的问题应尽量减少. 问题首先要有一定程度的现实性,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较易引发学生的共鸣,其次,问题应当指向明确,它的提出要依据本节课的教学要求,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符合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

3. 根据学习进程,适时使用探询性问题

探询性问题是在学生对问题有一个回答以后,接着追问一个问题. 使用探询性问题对教师来说具有较高的难度,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进度有恰当的把握. 探询性问题的使用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的思绪方式、诱发新的学习兴趣.

在快节奏的活跃课堂里,那些简短而含糊的回答有可能会掩饰部分正确答案. 当不能确定在一个正确的回答背后,意味着有多大程度的理解时,应使用探询性问题来加以澄清,通过追问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当得到部分正确的回答或是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理解的回答之后,使用探询性问题可以诱发新的学习信息. 使用探询性问题也可以使思维转向新的方向,为后续学习设定新的情境.

4. 尽量使提问内容趣味性,以激发学生兴趣

如果一堂课的提问都平平淡淡,那么就不足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必定削弱课堂教学的效果. 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就应注意到它的趣味性. 课堂提问的内容新颖别致,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会使学生感到有趣而愉快,并在愉快中接受学习.

5. 准确把握提问时机

提问存在一个问题——最佳时间的选择,在一个完整的教学时间内,只有少数几个瞬间时刻是提问的最佳时间. 教师必须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学生的表情和反馈信息,及时抓住这些最佳时刻.

一般来讲,教师提问有课前复习提问、导入新课的提问、课间引导、启发学生思考的提问和课后总结性提问. 虽然一节课中提问次数没有确定,但要把握好提问时机,不宜过多,且何时提问、提问什么内容,一般课前应设计好,问题还应问到点子上.

如在上课初期,学生的思维处在由平静趋向活跃的状态,这时可多提一些回忆性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唤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时,多提一些说明性、分析性和评价性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分析和理解所学知识的内容,进一步强化学习兴趣,并使学生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当学生思维处在由高潮转入低潮阶段时,可多提一些强调性、巩固性和非教学性问题,这时,可以重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6. 合理统筹提问对象,尽量兼顾所有学生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全面了解各个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和个别差异,对全班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在此基础上应针对不同问题和每个学生的实际,合理选择答问对象,安排答问顺序.

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先提名再提问,或按一定次序轮流发问,这样会使其他学生产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不要形成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问答场面或总叫成绩好的学生回答,这样会使其他学生产生消极情绪;也不能总叫“差生”回答,这样会花去很多时间,也会使教学节奏松弛. 教师提问要面向全体,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先叫中等成绩的学生回答,并提醒全班学生尤其是“差生”要认真听,等中等生回答得差不多了,可以让好的学生补充回答,也可以试着叫“差生”回答,让他们逐步提高. 教师应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把提问的机会平均分配给每一个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7. 有效处理问答结果

对于教师的提问,如果学生答不出来,教师不能粗暴地让学生罚站、坐下、换人,而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尊重学生为前提,因为尊重学生的回答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如果学生回答错了,应当善待学生的错误,允许学生尝试错误(可称之为“美丽”的错误),不能误解为对学生学习中出现错误的容忍,而应当对错误的性质和程度进行甄别,引导学生发现错误中的合理成分和发生错误的症结.

优化小学科学课堂提问,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篇6

大湾乡中心小学 禹萍

提问的艺术,一直是古今中外的教育家致力研究的问题。上海市教育功臣顾泠沅先生认为, 应该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这比直接感知教材有更大的优越性。问题能够有效地激发、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是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的导火索,从而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因此,提问的艺术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而在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徒劳提问”相当多,甚至在一些公开课、优质课比赛中也屡见不鲜。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把握提问的辩证法

(一)要把握和区分课文中的本质性问题和现象性问题所谓本质性问题是指涉及课文内涵和中心思想以及与此有关的词语、句子等方面的问题。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本质是事物普遍的、必然的、较为深刻和稳定的部分;而现象是指感性直观的,由直接经验产生的非本质的、外部的、偶然的变化部分,它是从不同方面表现本质。科学的任务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所以教师的提问要从有助于理解课文本质的现象性问题着手, 但是不能停留在现象性问题的层面上。当学生熟悉课文以后,教师要抓住时机,提出课文本质性的问题,避免在现象性问题上纠缠不清,透过现象看本质才是我们的落脚点。

(二)掌握重点性问题与辅助性问题的关系所谓重点性问题,是指理解课文的关键问题。例如《李时珍》的教学,有老师问:“李时珍为了写好这本书,他是怎样做的?”这样的问题是理解李时珍创造性研究精神的关键,因而是重点性问题。当然,教学的因材施教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提出的重点性问题要有一定的铺垫。对学生的思维也要有一个“热身”的过程。例如,先提“李时珍为了写这部书,做了哪两样的准备工作?”“这两样工作哪一项重要?说说道理。”

(三)要分清深入思考的问题和带有练习性的问题深入思考的问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浅层次叙述与重复,只是浪费时间。因此要提高提问的广度与深度,从而不断提高思维的品质,即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广阔性、创造性等。至于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的解释这样的问题,是练习性的问题,一般在解决深入思考的问题的过程中解决,或在课后作为作业来解决即可。

二、注意提问的阶段性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体现着阅读教学的规律和心理学原理。教学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提问的方法要与之相适应。根据阶段性的内容与要求,所提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梯度。1.整体感知阶段。要通过提问达到这样的目的: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使学生对课文有兴趣,对内容有大体的了解,帮助学生解决字词问题,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做好准备。2.深入理解阶段。要通过提问达到这样的目的:使学生对课文有深入的了解,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和表达思想内容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提问的形式不但要解决“是什么” 的问题,还要解决“为什么”的问题,所以问题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和难度。3.概括总结阶段。要通过提问达到这样的目的:学生的理性概括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对课文有初步的鉴赏能力,加深对内容和形式的理解。提问的形式可以有:通过阅读课文你懂了什么?有什么深刻的印象?对你有什么启发?你喜欢这篇课文吗?它好在哪里?等等。

三、注意提问的发展性教育的目的在于使每个学生获得发展,因此,在提问时就必须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注意提问的计划性、层次性、针对性;要提在点子上,问在关键处。

(一)在提问的内容上,要提问能促进学生发展的问题 1.要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不但要提问“是什么”还要提问“为什么”。例如,在《草船借箭》中,提问“诸葛亮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借箭呢?为什么诸葛亮知道利用这个环境来借箭呢?在这样的环境下借箭有什么好处呢?”这样三个问题,由训练形象思维到训练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之目的得到了实现。2.提问的内容要注意学生的精神发展。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与环境的不同,学生的发展也会不在一个起跑点上。教师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要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快乐。

(二)在提问的形式上要变“填鸭式”提问为启发性、引导性提问在我们的现实教学中“对不对”“是不是”之类肤浅问题的提问在很多课堂上屡见不鲜。这些问题让思维沿着固有的方向,矛头直接指向最终答案,对过程生成的问题视而不见,对学生的思想呼唤置若罔闻,没有紧张的智力活动,根本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问要有利于学生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尤其是要引导学生提问和反问,这样通过提问质疑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符合探索性学习和发现法学习的一般规律。

优化小学科学课堂提问,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篇7

一、问题的设置具有目的性

提问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一个主要的途径, 所以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目的性, 要结合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等问题, 每一次提问都应做到启发学生的思维,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温故和知新, 使提问达到既定的效果。同时, 教师在提问时, 要明确为什么要提出该问题, 对学生学习知识有哪些帮助, 从而促进课堂提问的有效进行。例如在学习几百几十的问题时,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 100里面有多少个十?1000里面有多少个一百?让学生回答。然后以350为例, 利用计数器进行讲解, 是由3个百, 5个十组成的。然后提问340、580、630分别是由几个百几个十组成的?通过提问, 让学生加深对几百几十问题的理解, 使知识的掌握更扎实。

二、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由于课堂的教学时间有限, 所以一些教师在提出问题后, 不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 而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直接给出答案, 这种做法不仅不能达到提问的效果, 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可能助长学生懒惰的心理, 凡事不自己动脑, 只等老师给答案。所以作为教师, 在向学生提出问题后, 要尽量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学生自己思考、研究, 得出答案, 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而且通过自己的研究, 学生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对于小学生来说, 这是一种极大的鼓励, 对于今后学习数学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例如在学习比数的大小时, 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258棵杉树和315棵杨树, 让学生比较哪种树多。学生刚刚学完几十几百的问题, 所以很难直接给出答案, 教师就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 让学生分析258和315分别是由几个百几个十组成的, 然后进行计较大小。给学生足够的时间, 学生会开动自己的脑筋, 经过自己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答案, 学生会更加有信心进行数学的学习。

三、提问的形式多样化

对于小学生来说, 他们活泼好动, 注意力很难长时间的集中, 在提出问题时, 如果只是一味的直接提出问题, 没有任何的铺垫和情感的加入, 长时间下去, 学生容易对问题失去兴趣, 不愿意进行数学的学习。所以教师在进行提问时, 就要采取多种提问的方式, 增加问题的趣味性, 使学生对问题感兴趣, 只有有兴趣, 学生才愿意深入的研究和思考问题, 可以运用设置悬疑的方式,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兴趣, 还可以增添问题的趣味性, 使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 从而提高数学的学习效率。

四、提问要以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为准

教师设置的问题要以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为基准, 如果任由教师提问, 不关注学生是否能够理解问题, 就一味的提问, 不仅不能达到提问的目的, 还可能由于问题的难度太高, 使学生逐渐失去数学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在设置问题之前, 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 以学生学过的知识为基础, 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 使学生能够通过新旧知识的结合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会更加深入, 也更加扎实。

例如在学习简单的单位换算时, 这节课主要讲解的是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学生学习了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等问题, 如果教师这时提问, 同学们思考一下1公里等于多少米呢?学生没有接触过公里这个问题, 就更加不明白公里与米之间的关系, 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解答, 会使学生摸不着头脑, 也不利于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五、问题在精不在多

有效的数学提问不是以问题的数量来衡量的, 而在于问题的精准, 一些教师为了提问而提问, 在课堂上抛给学生许多问题, 没有针对性, 而且面对大量的问题, 小学生很难保持较高的兴趣, 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所以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提问中, 教师要更加注重问题的质而不是量, 保证课堂中的每一个问题对学生学习数学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这样提问的有效性才可以得到保障。

有些教师在教学时向学生抛出许多问题, 分不清问题的主次, 学生在学习时更是感到茫然, 面对如此多的问题无从下手。所以教师在提问时, 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几个问题, 通过几个问题让学生明白课程的内容, 这样不仅学生愿意学, 而且效率也会提高。

总之, 课堂提问对于学生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 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使学生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 并且取得显著的学习效果。教师要正确对待课堂提问, 把握问题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使数学课堂更加充满活力和激情。

参考文献

[1]张淑静.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探索[J].魅力中国.2012.

[2]孔凡哲, 李莹.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J].中国民族教育.2010.

优化小学科学课堂提问,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篇8

关键词:课堂;提问;思维

小学数学课上,有价值的提问是促进学生思维、评价学习效果、增进师生情感、活跃课堂气氛以及激活学生自主学习潜能的基本控制手段,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设计的问题往往不是“满堂问”,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厌倦,就是“高深莫测、模棱两可”,让学生无从答起,不知所云,感到可望而不可即,更有甚者是以问代罚,使学生觉得难堪,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等等,为了更好地推进新课程改革,数学教师应如何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如何自如地驾驭40分钟课堂?

一、提问既要抓点又要顾面

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要做到照顾全体学生,不要形成老师问,学生答,“一对一”的问答场面或者只向学习好的几个学生提问,问题的设计要面向不同水平的学生,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如果只有少数学生在课堂上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长此下去,未被提问的学生就会产生事不关己的心理,不把学习当作自己的事,所以,课堂提问要注意辐射面,既抓住点,又顾及面;既要让成绩好的学生发言,又要让成绩一般的学生发言,以点带面,充分调动各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出现被遗忘的角落。

如,在讲“分数的意义”时,为了给大多数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在这节课结束时,我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

1.这节课,哪些同学发言了?请站起来。发言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这个问题请没发过言的王红(化名)同学来回答。

2.谁知道王红占她所在组同学的几分之几?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

3.为什么同样是一位同学,他们说的分数却一直在变?

这一环节的设计,既给坐了将近一节课冷板凳的学生一次表现的机会,又借机了解了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而且还使全体学生对单位“1”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准确把握提问时机

教师在讲解中适当插入一些提问,可以有效地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既起到锻炼学生思维与听说能力的作用,又可以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正确把握提问时机,灵活设计一些提问,及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是体现教师教学的重要方面,如,在讲解“比的基本性质”时,我首先出示了一道练习题:

96÷6=( )÷3=192÷( )=16/( )=( )/18

并提出了如下问题:

1.解答这道题的根据是什么?

2.怎样把这道除法算式改写成比的形式?

3.这些比的前项和后项有什么变化?

4.这些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比值有没有变化?

5.比的后项能否为0?为什么?

6.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

通过提问1、2,可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学生的注意力会被除法算式怎样改写成比所吸引,新课便在学生对结果的好奇期待中展开。

通过提问3、4、5可控制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自主探究,从而解惑,既激发学习兴趣,又活跃课堂气氛。

最后,通过问题6的检查,了解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情况以及对本节课的理解掌握情况。

另外,教师在提问时不应过于盲目,应随时注意学生的注意力和情绪变化,正确把握提问时机,及时提高并保持学生的有效注意。

三、精心设计提问的难易程度

数学教师应精心设计提问的难易程度,使所有学生都可以获取知识,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通常的提问是利用系列提问,从易到难。例如,学习小数乘法时,关于小数乘小数法则的推导过程,我设计了如下问题:

1.这道题第一个因数和第二个因数各有几位小数?

2.怎样使两个因数都变成整数?这时,积会有怎样的变化?

3.要使积保持不变,小数点的位置应该怎样处理?

4.根据刚才的计算过程,说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问题1相对简单,比较适合数学基础差的学生,只要认真细心,就能轻松回答,问题2、3、4相对偏难,需要学生深入细致地思考,方可找到答案。总之,这四个问题由易到难,有很强的逻辑性,不仅能使学生准确地概括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灵活运用多种提问方法

数学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提问方法,主要有:

1.单个提问法——由个别学生单独回答某个问题。

2.小组讨论法——由小组成员集体讨论,最后由小组代表回答,其他成员补充。

3.全班讨论法——全班学生共同讨论同一问题,各抒己见,最后得出统一答案。如,学习了互质数的概念后,可设计出如下问题:3与5互质,5与7互质,3与7也互质。思考一下是否会有这样的规律:假设A与B互质,B与C互质,A与C也一定互质?这样的提问使得全班学生各抒己见,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探索性。

总之,课堂提问要充分训练学生的思维,优化课堂提问的方式,才能避免“满堂问”带来的思维训练不到位的弊端,才能使学生养成遇事肯动脑、会思考问题的好习惯,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毓信.关于小学数学教材建设的若干想法[J].课程·教材·教法,2006(07).

[2]曹庆红.浅谈高效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22).

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提问论文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

由于小学阶段学生思维尚未发育完全,而对未知知识的好奇心浓郁,课堂提问成为了众多小学语文教师常用的引发学生课堂思考的手段。通过课堂提问,学生一方面与教师展开了互动,一方面在教师提问的引导下对语文知识展开了更为深入的思考,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但是与此同时,课堂提问难度不适宜、问题无效、过于繁琐等情况频有发生,这导致课堂提问效率事倍功半。因此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成为了诸多教师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本文所探讨的问题。

一、全面把握,增加提问深度

小学语文教材编排往往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如以景物描写为一单元,以人文情怀为一单元或是以古诗词为一单元等。因此,文章与文章之间、文章段落之间均存在一定的相互联系,教师在教学之时务必把握这些联系,将其融入于问题当中。故而在小学语文教学提问时,教师需要注意对教学内容全面把握,紧扣单元特征,联系课文整体,以大观小,方可增加提问深度,增强课堂提问有效性。例如在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课文内容中,该篇文章自题目起便完美地揭示了文章情感特征和内容指向,因此在提问时,我选择了以大观小的方式,从全面把握入手,带领学生逐步渗透于教学内容当中。首先,我请学生观察课文题目,由课文题目想象内容,并提出问题:由题目可知文章所写的主人公是谁?那么他为什么要发愤?如何发愤?发愤之后的结果如何?学生在提问的引导下阅读文章,能够快速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把握文章叙述的路线所在,并在其后的精读中,根据全面的提问使得文章阅读更深入,自学探究效果更佳。其后,在针对人物性格描写时,我又向学生提问:司马迁有着坚定的决定和顽强的意志,文章是如何体现的呢?找出相关的词语或句子。在两种不同的提问之下,学生既对文章全局有了把握,又对细节有了认识,语文知识点认识更深刻,学习效率可显著提高。

二、难易适中,提升提问效率

虽然语文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及使用最多的科目,但是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系统性的语文知识仍然较为复杂。鉴于该类情况,教师想要进行课堂提问,则务必先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有所认知,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提问设计,才能展开难易适中的提问,令学生既能增强学习自信,又有提高的空间,提升提问效率。例如在教学辛弃疾所写的《清平乐村居》之时,根据课后与学生接触可知古诗词词意的理解是部分学生的学习盲点所在,因此我先借助教材插图引入教学,在教材插图提问中令学生领会诗词的内涵。同时,我指导学生观察图时,先向学生提问:图中的人在做些什么?该问题十分简单,大部分学生都采用的是潦草观察便得出答案,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拓展,诗词理解也难以有后续发展。因此,我根据诗词内容改变提问方式,增加提问难度:仔细观察图,通过什么细节可以得出途中人物安逸、勤俭的生活状态?学生便需要认真通过观察和联想,且由此联系到诗词当中,两厢结合之下得出答案,并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鼓励质疑,推动提问反馈

在我国小学提问教学中,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学生面对教师的提问往往闭口不言,这导致了教师难以在提问中得到有效反馈,提问效率久滞不前。而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和提问能力是推动提问反馈的`最佳方法,不仅是使得学生对提问的认可度更高,而且在质疑过程中,学生对所学内容展开了详细的思考,教师因此得到的反馈更为全面,提问有效性方可大大提升。因此,引导、鼓励学生质疑是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良好形式。例如在《清平乐村居》当中,有一句诗词为“最喜小儿无赖”,其中“无赖”两字由于古今词义的不同,最容易引起学生的思考与质疑。因此,我并没有直接向学生提问“诗词中无赖是什么意思”,而是鼓励学生纵观全诗,逐字分析,找到古今词义的不同,并且对其中不解的地方提问质疑。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之下,投入于诗词当中,很快便找到了这一个与众不同的词语,并由此质疑。不仅体现了学生对古今异义的认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为提问有效性提供了极大帮助。课堂提问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形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有效的提问策略之下,学生不单能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更为透彻,课堂参与度大幅提升,而且可锻炼语文思维拓展能力和问题探究能力,对其后的语文学习发展大有帮助。因此,身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务必严格要求自己,提升自我教学能力,深入钻研教材内容,并将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设计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问题,以此助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王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思考[J].成功(教育),(7):36.

优化小学科学课堂提问,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篇10

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的研究

号:

名:

别: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2014年4月10日

毕节学院教务处制

毕节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的研究

[内容摘要] 在新课程理念的感召下,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性变革,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问正逐渐成为教育教学的焦点。但由于我们有部分教师未能深刻地领会新课程的新理念,致使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提问存在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那就是:走形式。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问而提问,只是走走形式,忽视了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因此,如何让我们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理念,掌握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方法或技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进行之时,讨论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基于此背景,本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做了一些初步的研究。

一、课题提出

在新课程理念的感召下,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性变革,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问正逐渐成为教育教学的焦点。但由于我们的新课改实施的时间还不长,有些教师还不能深刻地领会新课程的新理念,很好的运用教学新方法,致使目前不少的数学课堂教学出现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走形式。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问而提问,更多的只是因为要“体现新理念”而走走形式,做做样子而已,这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因此,如何让我们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的理念,掌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或技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进行之时,讨论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基于此背景,我们提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的研究”的课题,试图通过研究,实现课堂教学方法最优化。

二、国内外综述

有效教学提问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西方比较有影响的教学理论与模式,如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

第1 页

共 11页 作者:陈玉梅

题目: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的研究

学,克拉夫基的“范例教学”,维果茨基的儿童最近发展区和最佳教学阶段学说,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和布鲁姆的目标分类说等等,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对教学有效性提问的探寻。

国内有效教学提问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提问理念与方法》。崔教授对“有效教学提问”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的界定,提出有效教学提问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学提问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二是“有效教学提问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有效教学提问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四是“有效教学提问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五是“有效教学提问也是一套方法”。在有效教学提问的行动研究中,我们认为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实验独树一帜,经过长达10年研究形成的报告及叶澜教授完成的《重建教学价值观》《重建教学过程观》《重建教学评价观》,对有效教学提问的研究提供了极为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课题界定

所谓“有效”主要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所谓“教学”主要指:老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所谓“有效教学提问”就是指:凡是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发展,有效的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提问”。

有效教学提问理念的核心就是教学中的效益问题。一节课的教学有没有效益,就是看学生有无进步或是否发展。它是衡量一节课的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标准。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四、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该理论对发展和完善我国的课程和教学理论、指导和促进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灵魂就是认为,人的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地建构的,指出教学应当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而不是要求他们复制知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具有主动选择、发现、思考、探究、应答、质疑的需要与可能。小学数学课程教材实施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研究,就是将这一先进的教学理论实施

第2 页

共 11页

毕节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于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去,充分发挥其指导意义。

2、有效教学提问理论。该理论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提问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有效教学提问”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提问”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有效教学提问”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有效教学提问”也是一套方法,有效教学提问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方法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

3、儿童心理学研究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根本动力是儿童心理内部矛盾,即儿童的需要和儿童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学生能否掌握知识技能,既依赖于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也依赖于学生能否产生生动的学习活动,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不是简单地“授予”或“移植”,而应是在了解儿童的基础上引发他们的兴趣,激发其参与学习活动的动机,引导学生在亲身参与的各种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能和形成个性。

五、研究目标

1、通过实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帮助教师自觉地、有目的地控制和改善自己的教学提问行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问,提高数学教学提问效益和质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

2、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过程中情境创设、利用课本应有资源等有效性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环境,创设主动参与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肯钻研、善思考、勤探索的科学态度,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氛围中,得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六、研究内容

通过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和行动研究,结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研究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提问方法系统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践性。其中,科学性对应的是与学生的发展规律相适应的问题,先进性对应的是创新和特色的问题,实践性对应的是结合师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教学水平现状的问题。通过此课题研究实验使教师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掌握有关的方法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并在此基础上,指导数学教研工作,促进数学教学从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层面向纵深发展,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提问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提问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提问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提问方法?”初步探索:

1、“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提问方法”的基本观念、基本方法、基本模式。

第3 页

共 11页 作者:陈玉梅

题目: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的研究

2、实施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提问方法,改善学生学习方式。

3、构建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提问方法评价体系。

七、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收集、分析、综合有关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提问方法的科研文献材料,获取所需利用的信息。

2.调查研究法:通过运用问卷、访谈、研究等科学方式,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收集有关问题或现状的资料,从而获得关于课题研究的相关事实,并形成关于课题研究的科学认识。

3.行动研究法: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创造条件,对实验对象施加影响并使用不同的提问。有目的的观察记录实验对象的变化,从而深入开展课题研究。

八、研究成果

通过研究,我真正认识了课堂提问对于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性,并通过实践证明了真正有效的课堂提问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初步找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方法:(1)课堂的提问,不拘泥于统一授课形式;(2)课堂的提问,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3)课堂的提问,重视教师的引领作用;(4)巧设问题情境,成就和谐课堂。学生们在老师精心设计的“精问”、“设问”中争当学习小主人,改变了被动、懒惰、依赖等不良学习习惯,自然地开始理答、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他们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思维得到了锻炼。课堂教学效果有明显提升,班级学生数学成绩大幅度提高。转

九、理论方法介绍

方法

一、简单谈话,拉近师生距离的提问

每每听名师的课,总会被其幽默睿智的课前谈话所折服。寥寥几句看似随意的聊天,由于教师的巧妙定位,一下子缩短因为师生不熟悉而产生的心理距离和隔阂,融洽了师生之间的情感,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达到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境界。亲切地调侃,能消除学生紧张的心情;睿智地启发,能激起学生探求的欲望巧妙地引导,不着痕迹地铺垫课文;精当地点拨能,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如听一位特级教师上《分数的认识》一课,老师在课前与学生进行了一翻谈话:你们是什么时候到的?喜欢数学吗?很简短的两句话却一下子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莫名的产生一种亲切感。然后她又和学生玩了一

第4 页

共 11页

毕节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个猜数学谜语:考试成绩(分数),再见了妈妈(分母),再见了儿子(分子),七上八下(7/8)。简单的四个谜语不但与本节课的知识紧密的联系起来,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方法

二、创设问题情境的提问

我发现优秀的老师在上课时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表达能力特别强,即使我们用同样的教学思路也会逊色许多,我们总是报怨学生素质不行,不会表达等等,这引起了我的深入思考:真的是我们的学生不行吗?其实不然,关键在于我们没有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情境氛围,学生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挖掘。于是,我对如何创设问题情境进行了实践探索。如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老师创设情境: 我校2011年度教师献爱心活动,向贫困学生捐款1554元。问:假如将这些钱平均分给3个学生,不用计算你能判断每个学生得到的钱是不是整数?(生自由猜测)这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迫不及待而又兴趣盎然地去学习,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循着教师讲课的线索自己去思考问题、进行猜想、验证,甚至进行自主、独立、系统地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把自己置身于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地位,让学生亲历亲为,突出学生在“做”,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探索的情趣。在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上,我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年龄和教材内容特点,在低年级多创设故事情境,中年级多创设悬念情境,高年级多创设活动情境和现实情境等,在此过程中,我对创设问题情境提出了创设原则、激趣原则、精简原则和生活原则。其实具体的做法还有如下这些:

1、用好教材中的“主题图”提问。

“主题图”是“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编写情境创设的一大特色。新教材注重把数学课中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放到富有儿童情趣、有着浓浓生活味的主题图中。它贴近生活,色彩鲜艳,主题鲜明,深受学生喜爱,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认真理

第5 页

共 11页 作者:陈玉梅

题目: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的研究

解主题图,抓住主题图特点,通过一定的“事件”为载体:给“主题图”编故事、替“主题图”换内容、化“主题图”为动态。来展开和演绎“主题图”的情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了解数学的价值,培养数学能力,使课堂变得生动。

2、创设真实性的教学提问情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情境创设中提问,强调创设尽可能实在的真实情境,因为真实的情境接近学生的生活体验。

有位年轻老师。上完平均数的意义后,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 师:大家想去春游吗?

生:想!(大家异口同声地大声回答)

师:出于安全考虑,学校只同意我们在江郎山、仙霞关、浮盖山、月亮湖四个景点作一选择。老师考虑了一下,决定选择游客最少的一处作为我们春游的景点。我想请同学们帮忙完成这项工作。接着,老师出示了各景区最近一周的游客人数统计表,让学生计算各景区最近一周平均每天的游客量。整堂课,学生们都非常活跃,学习积极性很高,也取得了较好的学校效果。但在下课之后,当学生知道刚才老师说的都不是真的,大家都表露出了失望的神情。

该教师编造了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情境——春游,让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让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从设计意图分析,是好的。但这毕竟是一个“假情境”,可以想象,以后学生面对这种人为编造的“假情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问题的主动性是不可充满激情的。

最优化教学是教学活动的理想目标,良好的情境创设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但教学过程受到教师、学生、媒体等许多因素的影响,创设情境毕竟只是进行教学的一种手段,所以在情境创设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尤其是客观现实,要考虑其是否为创设情境准备了条件。我们设计的情境要有一定的真实性和现实意义,更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3、创设以生活体验为出发点情境提问方式。

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能够解决生活当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生活实际中选取一些与数学相关的实例或模拟情境,能使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产生解决问题的迫切欲望,激发学习的兴趣。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有位教师在教完“圆、角、分的认识”之后,创设了一个去超市购物的模拟情境,让学生扮演售货员、顾客,进行小物品的买卖。在教学中,该教师创设了一个购物的模拟情境,让学生体验实际生活。

第6 页

共 11页

毕节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我想,通过该活动,能使学生更好的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能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有时,学生由于经历有限,缺少某些生活的经验,给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这时,教师就要创设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提问及时进行补充,以亲历生活体验为出发点,以回归生活应用为着陆点,这样的数学情境提问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学习、发展。

方法

三、优化教师有效性提问

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提问的核心”,是教师们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然而,由于诸多原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不该问的而问,低效的重复性应答式的提问,以问代讲形成满堂问等现象还较为常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如何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值得我们去探索。我认为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应用技术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废出不恰当的提问,研究提问的类型、表达、候答、理答等策略及技巧,实现课堂提问的优化。一方面,教师的设问,要提的问题一定要经过精心筛选,避免随意性。问题选择得当,能激发学生思维共鸣,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但是,如果选择的不恰当,容易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难以达到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提高问题设计能力,做到问题精当、难易适度、思维含量高、切入点准确。另一方面,教师的发问,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选择适当的时机,采用适当的形式向学生提出问题,提高课堂发问的艺术性,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提问的核心”,是教师们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然而,由于诸多原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不该问的而问,低效的重复性应答式的提问,以问代讲形成满堂问等现象还较为常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如何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值得我们去探索。但我研究认为至少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问题要少而精

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个案例:某市一位教育局局长在随堂听课中,细心地记录了任课教师在一堂课中提问的数学,课后统计居然达到了120个之多!还有一本书上也有类是的介绍:一次随机课堂调查中,一位教师在课堂某一时间段短短5分钟时间里,居然随口问了38个问题,学生也相应地作了38次回答!这样的问题有何价值?答案不用多讲。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要抓住教学内容的特点、数学知识的关键(重点、难点)与本质,运用归纳和综合方法,尽可能设计容量大的问题,避免问题过于繁琐、直白,以

第7 页

共 11页 作者:陈玉梅

题目: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的研究

提高学生思维的密度与效度,达到以“精问”促“深思”的目的。

2、问题难度要适度

难度是指问题的深度与广度,难易适度就是指问题要切合学生实际。控制难度要考虑三个因素:一要切合学生的知识基础。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问题要求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缺乏有意义的、本质的联系时,问题就显得太难了。二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师设计的问题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积极思考都能解答。三要考虑问题的解答距。心理学家把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称之为“解答距”,并据此将问题分为四个级别:微解答距(不用思考,看书即可回答)、短解答距(书本内容的模仿与简单变化)、长解答距(原有知识的综合运用)、新解答距(采用自己独特方式解答)。教师设计问题时要合理调配四种级别的问题,一般情况下,要以后两种问题为主。这样的问题经验性重、联系性紧、趣味性浓、探究性大、穿透力强、覆盖面广。

方法

四、提高学生有效性提问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学会提问,有了问题,学生的思维就有了方向;有了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就能善于提出问题;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就悄然得到发展。由此可见,提出一个好的问题是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要环节。我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一是激趣促“问”,教学中我们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好奇,让学生觉得数学有趣、有用、好玩,而喜欢数学,我们还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使学生感到数学并不难,从而引发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进而在求知欲的驱动下,愿意向老师、同学、家长提出问题;二是氛围敢“问”,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课堂是师生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是学生自己充分展示才华的舞台,学生上课时有一种愉悦感和轻松感,思维处于积极状态,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同时对多提问的同学,或问题提得好的同学不失时机表扬和鼓励,肯定成绩,让他们获得成功感,使学生问有所乐,培养学生敢问、多问;三是教法善“问”,引导学生提高提问的质量,要问得深,问得妙。在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后,我们对提问者给予肯定性的评价,给提问者和其

第8 页

共 11页

毕节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他同学建立一种导向:我们不仅要敢问,而且要善问,力争发现深层次的、独特的问题。我们还引导提出高质量问题的学生比较详细地叙述自己的思维过程。这样做,不仅可以帮助提问者梳理自己的思路,使他们能够上升到理论的层次,自觉把握自己的思维,从而巩固和强化其良好的思维品质,而且有助于其他同学了解这个好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并且明白这样想的道理,对其他同学来说,理解提问者思维程序的过程,也是向同学学习如何深入思考的过程。具体地应该如下做:

1、游戏活动中。

游戏、玩乐,是儿童的天性。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国内外的实践也证明,科学的采用游戏教学将大有稗益。

如在教学《数字5的读写》时,授课前,设计“提问抢凳子”这一游戏来导入所学知识:5名学生围着4张椅子绕圈,其他学生们唱歌,歌声停下来后,学生们奋力抢属于自己的座位,看谁的反应快。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们直观的建立了数的概念,了解到“4比5少1,5比4多1”,既复习了上节课有关“4”的知识,又引发了学生们学习新课的兴趣,一举数得。又如,教学“数的组成与分解”时,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参加游戏的小朋友头戴数字卡,伴随着“找呀找呀,找到一个好朋友”的旋律,相互找朋友,头饰上的数能组成需要分解的数,就是一对好朋友。(如:2和7组成9;3和6组成9中,“2”和“7”是一组好朋友,“3”和“6”是一组好朋友。)学生们在感性直观、轻松自如的游戏中,感知了抽象的数学的理念,其乐融融。

2、操作活动中。

现代教学要点是不但要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且还要用耳朵去听科学。社会需求的是有创新意识的开拓型、创造型人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手脑是一条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演示、操作活动提问,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大胆想象,积极思维,在操作活动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探索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培养能力的功效。可见,操作活动提问具有现实意义。

在教学“图形的认识”时,一年级的小朋友在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些图形后,我组织了以下的课堂操作活动:让孩子们把学具纸上所画的各种大大小小不同的图形用剪刀剪下来,再用这些图形拼出各种不

第9 页

共 11页 作者:陈玉梅

题目: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的研究

同的图画。活动中孩子根据自己的创意拼出了汽车、小火车、房子、轮船等图画,这种“剪剪、拼拼”的活动,使孩子看到了按自己想法制作出来图画,心里充满了一种喜悦。后来我还尝试让孩子试着借用工具直接在纸上画,有趣的图形也依旧跃然纸上。这种创造型的体验证明了数学本身是有趣的,数学的活动也是丰富多彩的,而且这样的体验还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他们的主动探究精神,以及求异、求新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3、体验活动中。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如在教学人民币后,可以创设了这样一个提问场景:在各学习小组的桌面上分别摆了许多的学习用品(标有单价),每小组设两名售货员,其余均为顾客,然后进行购物模拟实践活动。学习是需要体验的,因为我们的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接受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严格的说能力并不是教会的,而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接受、体验、感悟、类化、迁移而逐步形成的。

有这样,才可能激起学生创新的激情,才可能让学生向更高目标挑战。如小学低年级教材中模拟了超市购物、运动会等许多生活情景。学生在这些开放的情境中,能全身心地投入,积极主动地思考。

十、研究成果自我预测

教学中注意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努力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问题情境,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科学、有效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在课堂有效性提问技巧及策略、小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问题情境研究应有一些成果,现归纳如下:

1.教师的教学观念应能够得到提升。

有效性提问指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问的类型大致包括认知性问题、推理性问题、创造性问题、评价性问题、方法性

第10 页

共 11页

毕节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问题、探究性问题等。要想使课堂有效,教师必须站在一定的高度全盘谋划,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精心巧妙地设计每一个提问。

2.学生的问题意识应能得到增强。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学会提出疑问。我们要为学生提供提问的平台,提供有“生命”的材料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学生质疑能力,让学生也有机会成为“问”的主体,充分体现“让学生自主探索,成为学习主人”这一新课标基本理念。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2002 2、高永芳 《让学生成为小组合作的主人》

2002.9

3、孙

敏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2005.2

4、孔企平《改善小学生数学学习方式》

2005.9

5、李

静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方法选择》

2005.1

第11 页

上一篇:成熟个性网名下一篇:heavy的用法和短语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