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精选8篇)
一个好的课堂提问,不但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进一步深化,还能促使教师了解学生,以便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教学。为保证数学课堂提问的效力,教师在设计提问内容时要做到:
一、提问内容要有目的性
课堂提问的内容应当紧扣教材,围绕教学目的、教学的重难点而进行。所提问题应该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每一次提问都应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对旧知识的回顾,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在设计问题之前,教师不仅要考虑提什么样的问题,还要考虑为什么提这样的问题,目的是什么,使每个问题都成为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组成部分,使提问为教学目的服务。通过这一问题要解决什么,达到什么,是为了启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还是引导他们获得新的知识,教师必须心中有数。
二、提问内容要有启发性
提问要能引导学生到思维的“王国”中去遨游探索,使他们受到有力的思维训练。要把教材知识点本身的矛盾与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矛盾当作提问设计的突破口,让学生不但了解是“什么”,而且能发现“为什么”。同时,还要适当设计一些多思维指向、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的问题,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比如,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几个问题:(1)你想把圆形转化成什么图形?(2)转化后的图形和圆形有什么关系?(3)怎么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通过问题的引导,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圆的的面积的推导方法,又培养了数学思想。
三、提问内容要有趣味性
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应注意到课堂提问的内容新颖别致,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学习。例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在总结了全课内容的基础上,可以给学生出一道抢答题:小明今年12岁,却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这样的提问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这样联系学生实际的提问,能唤起学生已有经验并展开联想,引人入深,扣人心弦,使学生积极投身到问题解决的情境之中。
四、提问语言要明确
一、课堂有效提问的功能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功能,主要表现在激发学习兴趣、启迪思维活动、反馈学习信息、强化知识记忆、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增进情感交流等方面。
1、增进情感交流。新课标强调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课堂提问是师生互动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表达了教师的教学需要和学生的认知现状以及态度,这种不断对话、交换思维活动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沟通的过程,这种沟通由浅入深,由不了解到了解,包含了情感的推进与融合,从中增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同时,向学生提出具有思考价值和挑战性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情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2、启迪思维活动。促进学生思考,教会学生思考方法是课堂提问中最主要的、最突出的功能,提问的过程,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体角色,思维活动呈激发状态。教师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按照一定的教学顺序展开思维活动,教师或学生根据思维结果进行评价,从而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有序而高效。
3、反馈学习信息。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一个整体,素质教育要求教与学相互协调,和谐共进。通过课堂提问学生,同教师评价后再提问,学生再回答这一系列的多向信息反馈过程,教师可以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及时对预设的教学内容、程序和方法作出适当的调整。
4、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在课堂上,教师设疑提问,要求学生用准确、简炼的语言条理清楚地回答,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回答加以肯定,对词不达意或表达有逻辑错误的学生面对面地给予指出更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问题是数学思维的“引爆器”,因此,每位数学教师在课堂上都要进行提问。要使提问能真正达到检查学习效果、启发学生思维的目的,必须讲究课堂提问的技巧,以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二、有效提问的五个要求:
(一)提问的价值性
每节课都有其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向,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应善于把教学目标通过一个个具体问题体现出来将教学内容转化为问题,通过学生的智能活动,取得最佳效果,这里就有一个问题选择的工作。对一个数学教师来说你的课堂教学提问应该是有实际价值,即把握本课的关键问题,富于启发性,能围绕体现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的。因此,数学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外,同时还应该以自己充满逻辑顺序,思路慎密的提问去启发学生思维,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思维顺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下去,养成初步的学习思维习惯,学会思考,正所谓“授之以渔、益其终身”。
所提的问题要达到什么目的,必须从问题中明确地反映出来,因此,提问的用语必须明确、具体,表达清楚,不可含糊其词,使学生不知所措.尽量不要提一些没有任何教学意义的问题。比如,“周期函数是什么?”这个问题提得就很不明确,学生不知道应回答y=sinx,还是回答周期函数的定义。又如,“同学们,看这个问题难不难?…‘同学们,你们说对不对呀?”这类提问,除了得到肯定或否定回答外,不能达到什么认知目的,也不具有启发性,可以说没有什么意义。
(二)提问的科学性
我们向学生传授的是科学知识,一个问题的提出应注意其蕴含的科学性,问题的提出,其包含的内容应是准确无误的。如在学习了圆柱和圆锥两种立体图形后,在小结这两种图形关系时,教师往往会问:圆锥和圆柱的体积有怎样的关系?学生也往往会作出“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三倍”这个令教师满意的回答。然而,稍一注意,我们就会发现教师这一提问内容的本身就存在错误,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圆柱和圆锥都有这种关系,一般来说,只有在高与底都相等的情况下,这一答案才成立。这里,相信教师提问也是针对等底等高这一情况的,但如在提问中不注意细节的处理,使内容发生科学性错误,那么长期下去,将会给教学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提问的合理性
问题具有了科学性,同时还要注意合理性。所提的问题应当与回答问题的学生的数学水平相适应,这可增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减少对自身能力的忧虑。如果某个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多数都不能回答时,他就会把提问看成是对自己的一种威胁,逐渐产生厌倦心理。反之,如果所提的问题没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不作思考就会答出,那就失去了挑战性,降低了数学学习的魅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问题的提出必须要考虑到学生这一客观主体。一般情况下,在程度不齐的班级里,要用自然的、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问题,调整问题的难度,以符合学生不同的水平。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先问一些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问题,针对发展情况逐渐提高难度;而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问一些需要运用高水平思维活动才能解决的问题。
一个提问,它必须是准确、具体、不产生歧义的。有一位教师在复习了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步骤后问了这样一个问题:解应用题的关键要抓住什么?根据刚才的复习,答案可以有两种:一种是抓住数量关系,一种是抓住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因而一问下来,学生左右为难无所适从,时间在沉默中被白白浪费掉。其实,细细回想一下,课堂上出现的“冷场”情况,有很多时候就是由于我们教师本身的提问存在不合理情况,难以为学生理解而造成的。
(四)提问的适合性
适时,即掌握提问时机,就是教师要善于利用或创设一个最佳时间,提出问题,使问题在解决的同时,唤起学生内心的解题向往,积极思维,发展思维。数学课上,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是不应受教师主观意志左右,随心所欲的,一个问题出来后,能否为学生所解答,其一要受学生原有认知水平限制,要有知识铺垫作基础。其二还要受学生主观能动性影响。因此,掌握好恰当时机,在问题提出后,能够使学生“跳一跳,摘下那个桃”,这是每一个数学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即使回答问题的是个别学生,也要力求使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思考该问题,使得提问真正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课堂提问的对象要比较广泛,不能只是少数学生,要防止被少数成绩较好且性格外向的学生控制课堂,而忽视成绩较差且性格内向学生的倾向。问题提出之后务必先给学生留有一个的思考时间,然后再让学生回答。对未回答或未能给出正确答案的学生也要做出恰当的反应与评价,可以启发他们寻求正确答案,或者分析错误的原因,或者请其他学生给予帮助,等等,尽量减少让学生齐答的现象,因为齐答看起来学习气氛很热烈,但其中必然有一部分学生没有经过大脑的思考,就像‘南郭先生’一样混水摸鱼、随声附和。
(五)提问的表达技巧性
数学课上的提问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引发思维的出发点,因此数学课上的提问应是经过认真推敲,能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的。除了要注意前面提出的几点外,还要在语言形式上有所取舍。要使学生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提问必须倾注老师的企盼、热隋、诚恳等情感,使学生不知不觉受到感染,从而认真思考,踊跃回答问题;要给予每个学生平等参与者思索的机会,尽量避免使某些学生产生被歧视感;对学生的错误回答,也要耐心听取,谆谆诱导,切忌不理不睬或训斥体罚。借助提问这种形式实现师生之间情感的沟通与交融,可以达到以理晓其弊、以严导其行,以爱动其心的目的。如在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时可问“是否可以把圆转化为一种我们已学过的图形来进行思考呢?”这比“可以把圆转化为哪种我们已学过的图形?”来得好,前者语气温和,把学生视为一个共同探讨,商榷问题的人,使人倍感亲切,在心理上拉近了学生和教师的距离,使学生乐意与教师一起去思考,去解决问题,而后者的提问虽无可非议,但却给人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让学生觉得自己始终是一个知识的受施者,不利于学生主动地去学。
为了提高提问的效率,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思维规律,采用阶梯式提问的策略,即以一个问题为中心,紧随学生的回答继续发问,形成一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如果……就会…的”问题链,使学生的思维活动逐步深入,在更高水平上进行思维活动。例如,在提出“直线方程有哪几种形式?”这一问题后,可继续发问:“确定一条直线需要什么条件?由此可把直线方程的形式分为哪几类?每种直线方程形式在运用时有什么限制条件?为什么?”等等。显然,回答这些问题需要较高的认知水平。
三、如何优化设计课堂提问
精心设计提问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因为教师课堂提问是连接“主导”和“主体”的纽带,是学习者与学习文本对话的阶梯,是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有很大的作用。有位教育家曾经这样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可见,提问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设计课堂问题:
1、紧扣课题来设计问题。教师在引出本节课所要讲授的知识和方法以后就必须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和方法,为达到这个目的,教师有必要抓住其中一些关键内容来设计问题。
高三复习课,内容是《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老师在上课前精心设计了6个问题:(1)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怎么判断?(2)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怎么判断?(3)圆上一点到直线的最短距离如何计算?(4)如何求过圆内一点最大(小)的弦长?(5)圆的弦长、半径和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三者关系怎样?(6)当圆与圆相交时公共弦方程如何求?师生整堂课始终围绕这6个问题展开讨论,气氛热烈,看得出绝大部分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之中,学生和老师都收获颇丰。在富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学生思路开阔了,思维的火花闪现了,调动了他们原有的知识结构去探究该情境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并积极地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抓住数学概念中的关键词句来设计问题。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但是有些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对这些概念的认识往往也是一知半解,因此教师有必要在进行这些概念教学时设计概念中的一些关键词进行提问,帮助学生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如高一新教材第二章《函数》中增函数的定义为:一般地,设函数f(x)的.定义域I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取值x1,x2,当x1
又如我们在学习“等差数列”的概念时,其定义为“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针对这个定义,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1)能不能去掉“从第2项起”、“每一项”或“同一个”,去掉这些词以后,定义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你能举一些反例吗?(2)能不能用其他词来替换这些词?(3)能不能把“差”改成其他的运算关系,如“和”、“积”或“商”,为以后学习等比数列做一些铺垫。
这种环环紧扣、节节深入抓重点提问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较难的数学概念时保持思维连贯性,并为他们进而解答一些相关问题,起到巩固作用,但主要应是启发性、诱导性问题,以使学生参与探索和创造的过程.
一、课堂提问要难度适中
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要遵循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不能脱离实际。如果问题难度太大、太抽象,超过学生的理解能力,那么就会导致学生云里雾里,回答不出,不仅影响了教学效果,还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久而久之,课堂提问就失去了积极的意义。
例如,在教学“小数加法”这一课时,有位教师教学完例题后,便向学生问道:同学们知道小数加法的方法是什么了吗?台下的学生刚刚学习到例题中的小数加法,还没有深入理解小数教法及小数竖式加法的算理算法,可想而知,他们当然不知道怎么回答老师的提问,一个个茫然地看着老师直摇头。
这种现象说明这位老师在备课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没有换位思考,不了解学生的想法。教师提问时应该给学生一个接受、理解的过程,不同的学习阶段,所提出的问题也应该有难易程度之分。回到原例子中,教师可将问题分成几个问题,循序渐进地提出。比如教师可以先这样问:同学们,你们在试着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想好怎么处理小数点了吗?再接着问:两个加数的小数点与和的小数点会有什么关系呢?你能根据刚才你的计算过程,说说小数教法该怎么算吗?再引导学生最终概括出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这样有过渡的提问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便于学生接受,而且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也能顺利进行。只有当学生没有被问题拦住思考的脚步时,我们才能说真正实现了“以问促思,以问促学”的课堂教学目标。
二、课堂提问要有的放矢
课堂提问最终是为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课堂学习服务的,所以教师对自己所要提的问题事先应该有预设,确保所提的问题能正确有效地引领学生思考。应避免问题没有明确的指向性,导致学生思维混乱,与预设的教学效果相差甚远。
我在教学一年级数学时,发现低年级的孩子们思维特别活跃。面对这种情况,更要注意课堂上的每个提问,否则,一个不小心,就不是你把他们引导到你的预设中,而是你被他们带跑题了。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十以内数字加法这一课的数学活动课时,数学书上有幅插图,是一个含有丰富的数学信息的教学图,重在帮助学生在身边发现数学,另外也为了复习巩固旧知。课上,我问道:同学们先观察挂图,你们都发现了什么?学生积极举手,踊跃发言:“老师,我看到有学生在玩游戏。”“老师,我发现这画上的校园很美,比我们的校园好看。”“老师,我还看见大树上好像有小鸟!”……我很快知道自己错了。我提的问题太宽泛,没有有的放矢,对孩子们来讲,没有体现出数学价值所在,难怪学生会漫无目的地随口回答了。后来再上这一课时,我将问题改成了有针对性的数学问题,比如:图上有几位小朋友?你还找到了几个什么?能用一句话说一说吗?教学效果果然好多了。
数学课堂上,如果教师所提的问题不具针对性,就会产生许多不必要的麻烦,还容易浪费课堂宝贵的学习时间,使课堂数学学习氛围淡化,教学环节脱节,学生学习自然也就达不到预期效果。所以,有效的提问离不开明确的目的,要做到每一问都有的放矢,掷地有声,激起数学思想的千层浪。
三、课堂提问要留有空间
我们所说的教师所提的问题不能太难,绝不是说教师的提问越简单越好。如果课堂提问太简单,孩子们就没有深入思考、锻炼思维的机会。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可见,教师的提问就是开启学生思维大门的一把钥匙。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不断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学习,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所提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留给学生发展自我思维的空间,让他们有探索的开始,交流的过程,以及收获的喜悦。如果教师课堂上所提的问题太过小儿科,就激发不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反而有可能让学生养成思维上的懒惰习惯,磨灭他们宝贵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有教师会直接问学生:
你能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拼成后的三角形的面积和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呢?
这个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各部分和原三角形各部分有什么关系呢?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算?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又怎么算?
教师这样一步步问下来,学生的确能一步步把老师要的答案写出来,教学任务也能顺利完成。另外有老师在教学这节内容时,是这样问的:
学过了转化的思想,你能学着将三角形折一折、拼一拼,看能不能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然后计算出面积?
转化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想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吗?
能尝试着写出计算公式吗?
这位老师的提问引起了学生积极思考,并动手实践,合作讨论,最终完成了学习任务。然而,对比之下,我们不难看出,后面这位老师的提问,给学生留有了更多的思考、探索的空间。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得到了宝贵的自主学习体验。古语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也许就是这个道理所在吧。
程 锦
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中必备的教学形式,也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撞击的基础。它既是教学手段,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训练、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然而大多数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许多学生表现为上课不爱举手发言,课堂讨论气氛不热烈,启而不发,呼而不答,这给数学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如何有效的优化课堂提问在当前以学生为主、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高效课堂中显得更为重要和突出。
1.当前数学课堂提问的误区
大多数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半天没有反应,出现一段长时间的沉默;而当教师点名让某个同学作答时,该同学也不愿开口。这种情况出现在公开课时,会让教师因担心教学任务完成不了或课堂气氛不活跃而惊惶失措,急得满头大汗,要么自问自答,要么责怪学生不配合教师。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1教师提出的问题过难,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使得学生不会回答。
有的教师提问超出学生知识范围,大而空;甚至未开讲,就把需要深化的内容提出问题。这样的问题学生无所适从,只能面面相觑,目瞪口呆,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和信心。教师的提问随意拔高,违背了学生的学习规律。
1.2教师的问题表达不清楚,学生不知如何作答。
首先,问题表达不清楚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备课不清楚,胡乱提问,连教师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问的是什么问题,学生也是乱答一通,像这样上一堂课,学生不知道自己学到了什么,教师也不知道自己上了什么课。另一方面就是语言表达不清楚,前后矛盾。比如教师复习了分式方程中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解方程及其步骤,然后问了这样一个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有的学生回答:我觉得是抓住解题步骤。有的学生回答:我觉得是抓住等量关系。教师又问:那到底关键是什么呢? 教室一片沉默。
一个提问,它必须是准确、具体、不产生歧义的。这位教师在复习了分式方程中解决实际问题需要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解方程及其步骤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答案就可能是学生回答的这两种,因而一问下来,学生左右为难,无所适从,时间也白白浪费了。
1.3教师提问的用语不当,学生不愿回答。
课堂上教师经常这样问学生:这个问题谁会?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会的请举手。这样的用语就不准确,学生答上来是理所当然,因为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如果说回答不上来,说明连这样“非常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其他的知识可能更不会,学生的自信心严重受挫。一些尖子生也不屑回答这样“非常简单”的问题。既然非常简单,让那些学困生回答就好了,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鼓励,效果就不好。而有的老师说这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这样说也不好,既然是“非常难”的问题,学困生就不愿思考了,反正我答不上来,尖子生回答后,感觉非常容易,易产生骄傲情绪。
从另一个角度分析,教师认为非常简单的问题,对学生来来说不一定简单,如几何题作辅助线“连接某一条线段”,知道了就非常简单,不知道就非常难,这就造成了师生间的交流障碍。
1.4学生没有时间思考提出的问题,便急于让学生回答。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需要时间来思考问题的,而我们通常在讨论中很少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在大部分的课堂讨论中,学生只有几秒钟的时间就必须对老师提出来的问题作出反应。其实对于学生而言,在课堂上认真独立的思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在有些时候保持沉默是教师的最佳选择,这对提高学习效果有巨大的作用。
2.高效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和方法
2.1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要力求新颖巧妙,要能激发兴趣,引人深思,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提问时,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巧妙设计问题,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地提问,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从而获取数学知识。一次听过一位教师上课,在学习了同类项内容后课后小结时,巧妙地举了个例子“上一节我们学习了降幂排列,如果说降幂排列好比是按照个子高低去排队,那么今天学习的同类项可以好比是什么呢?学生们立即开展了讨论,小结后发言异常踊跃:好比是按照男生、女生排队;好比是卖水果,各类水果各归一类等等。学生们充分发挥着他们的想象力,兴趣盎然。教师马上追问那么同类项分类应该注意些什么呢?通过这样巧妙设计问题后提问,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了思维,学生会牢牢掌握同类项的分类应注意的问题。
2.2提问要注意问题的难度和深度
教师所提问题的难度和深度应适宜,必须经过学生的认真思考,动一番脑筋后才能做出回答。如果所提问过于简单就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而难度过大,超越学生的智力范围,会使学生丧失信心,降低学习兴趣。我们提倡从发展学生的思维出发,从学生的学习认知水平和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通过深题浅问,浅题深问,直题曲问,曲题直问,逆向提问,一题多问等多种方式,开展多角度思维,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展示学生的创新个性,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形成和健康情感的培养。2.3提问必须精而准
精准是指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出发点和针对性,提问要恰当,准确无误,精益求精,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不仅本身要经得起推敲,同时还得强调组合的有效性,就是问题与问题之间有联系、有层次,使教师设计的每一个问题组成一个有机的严密的整体。让学生解答这些问题时,既理解和掌握,思绪又得到严格的训练。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问题过多,且浮于表面,流于形式,都是一些诸如“懂了吗?还有什么不会的吗?找到了吗?”等无效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站在发挥主观能动性角度上,多设计一些启发思考、拓展思维的综合型问题。
2.4提问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因人而异
提问涉及面要广,要注意被问的对象。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难易适度的问题,让全体学生都可以获取知识营养,满足其“胃口”的需要,使成绩好中差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回答。同时,教师要吃透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不同的有梯度的问题:对学困生可适当降低要求提出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在数学课中获得成功感,从而产生兴趣。对中等生提一些稍有难度的问题,既获得了成功感又能激励其上进。对尖子生,提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激励其上进。提问要因人而异,因人施问,消除中等生与学困生回答问题的畏惧心理,培养各层面学生的学习兴趣。
2.5提问后要给学生留下思考、探索的时间
好的提问方式应该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而不应该急促地迈向结果。教师提问后要耐心等待,课堂提问的发问间隔时间还是一个很有讲究的学问。教师根据问题的性质留给学生适当的考虑时间。一般来说对于事实性的低级认知问题,等待1秒左右为宜;而对于批判性和决策等高级认知问题,等待时间要适当延长。研究表明,当教师把等待时间从不到一秒增加到3至5秒时,课堂就会出现许多有意义的显著变化,如学生会给出更详细的答案,学生的成就感会明显增强。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时间越长越好,最好不要超过10秒。因为时间过长,课堂气氛会变得异样,很多学生开始处于思维游荡状态,即已偏离了课堂教学的问题范围。因此,教师要把握好提问后的等待时间。
2.6提问过程中给予学生鼓励并及时评价
对于学生的回答应给予及时的评价,这个评价要客观,中肯。否则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评价是教师对概念性的知识重点强调,对规律性的知识进行总结,达到对知识概念不混淆,对知识规律系统掌握,提升学生处理分析问题的能力,以达到高效课堂的要求。
一、课题确立的背景新课程的实施,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教学的效率,确切的说是要在学生减负的前提下,增加学生的学习知识。这该如何实现呢?唯一的做法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这需要多方面的综合运用得以提高,如课堂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提问的有效性、作业的有效性等,目的就是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首要考虑的问题就是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学生只有在想学的基础上才肯学,才会用心的学,才会好好的学!那至于怎么让学生产生这个想学的心理,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其方法很多,但课堂提问却是最直接、最方便的一种,那么我们该如何运用好课堂提问,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呢?基于以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疑惑,我校数学教研组于今年6月份,将“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做为本学期我校数学教研活动的重点研究项目,我根据数学教研组的安排,制定出详细的研究计划付诸于研究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将这一课题研究做出小结。
二、课题研究实施过程
(一)、学校成立课题研究小组之后,我作为研究小组成员之一,按照研究小组的安排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研究工作。
(二)、加强学习,用一个月的时间进行课题理论学习,确保从根本上认识提问,研究提问。我和研究小组成员研讨学习并总结出现阶段我们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以及关于提问的有效性理论知识和解决策略。学习途径则是多途径学习,通过网络搜集、集体交流评析等。学习形式为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每周一次个人学习,做到有学习有笔记;每周一次集体学习,汇报个人学习情况,当集体评议总结出有较强实效性的知识,我更受益匪浅:
1、基于理论,认识提问我学习了理论知识,明确了什么是提问和课堂提问有效性?
(1)、提问:从广义上讲,任何有询问形式或询问功能的语句,也就是通过语言的形式提出问题引发他人产生心智活动并做出回答反应的刺激都是提问。
(2)、课堂提问有效性: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臵问题情景,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课堂提问是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十分重要,是教师们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
2、找准根源,把握方向我了解到目前我的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一些问题:
(1)、提问的目的不明确,不能准确把握知识本质。如这个知识点的知识基础是什么,又能为后面哪个知识点的学习做服务?重难点是什么?我该从哪儿切入提问,只有准确把握知识本质,才能正确切入提问。
(2)、提问的个人主观性太强,太随意。在一节课中的提问多的可达几十个问题,少的却只有几个问题,教师的问题设计不合理。(3)、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课堂上学生无时间提问,很少有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教师提问的实效性欠缺,答案开放的问题比较少,不敢放手。
3、认识价值,转变观念课堂提问做为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有着不可估量的教学价值,主要表现在:
(1)、激发学生学习学生注意力涣散时,提一个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往往能唤起他们的注意力;学生学习受阻时,教师提问点拨,因
势利导,他们会重新振奋起来,继续探究;设计适当的问题,给回答问题的学生以成功的机会,往往能帮助其找回失去的信心。教师提问,学生讨论、回答,是一种交流,不仅是个认知过程,也渗透了情感成份。因此,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融洽师生感情,从而更好地推动学习,有极大的益处。
(2)、启发学生思维由于各种原因,学生思考问题往往会不全面,遗漏某些条件,得出片面结论;或者在学习新知识时,不善于循序渐进,全面把握住要点。如果教师能不断启发,追问、质疑、概括、小结;那么,学生就会比较全面、系统、牢固地掌握知识并且培养了能力。
(3)、获取反馈信息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反映出的思维受阻、歧义、遗漏等一些问题,较之从作业、测试则更为及时明显的反馈给教师学生学的信息。课堂提问是教师、教材及学生三方面联系的桥梁。课堂上教师发问和学生的答问既是教学信息的传播过程,又是师生情感交流与合作的过程。因此,应该说课堂提问在当前的教学方式下,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我要将其作为基本功来练,作为艺术来追求。
4、学习策略,指导实践。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学习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由此可见,提出一个好的问题是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要环节。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应用技术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废止不恰当的提问,研究提问的类型、表达、候答、理答等策略及技巧,实现课堂提问的优化。具体而言,它主要包括设计问题的数量、难度、切入点控制三个方面。教师设计问题时要把握设计的原则、策略和步骤的精心谋划,做到问题精当、难易适度、思维含量高、切入点准确。所以我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提问次数要少而精。我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抓住科学知识的关键,运用归纳和综合方法,尽可能设计出容量大的问题,避免问题过于细小繁琐,以提高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性,以达到“精问”的目的。
(2)、提问难易要适度。难度是指问题的深度与广度,难易适度就是指问题要切合学生实际。难度的控制既要考虑切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问题要求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缺乏有意义的、本质的联系时,问题就显得太难了;如果问题要求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有密切联系,又有中等程度的分歧,对集中学生注意力,动员学生积极思考最为有效,那么这个问题就显得难易适度。教师设计的问题要不超出学生知识和智力的“最近发展区”,使他们经过认真思考与探索能得以解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积极思考都能解答。
(3)、提问要切中要害。教师要根据具体知识的性质和特点,在适当的环节设计问题。教师还要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情况随机应变,在学生学习以及思维活动的疑惑处、受阻处、转折创新处设计问题,引发思考。一是课堂铺垫环节。课堂铺垫引入教学中,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设计问题,环环相扣,既可以复习巩固旧知,又促进新旧知识的融合。二是新授环节的问题。新授阶段,所提问题要求联系紧密,启发性强,通过教师的引导,促进学生积极思考,透彻理解新知。三是巩固环节的问题。在巩固阶段启发性的问题能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数学课堂提问要体现出:是数学问题,具有数学味,体现着具体的数学思想;能紧密联系教学内容的实质,统率教材的基本内容;能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并 以此为突破口,带动整个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 能沟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循序
渐进地推动教学的展 开;具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问题之间具有连贯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层层递进,能 循序渐进地 促进学生数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科学性和严谨性,能体现数学的科学精神。
三、依托课例进行实践,努力实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在本阶段,我本着运用策略,提高数学课堂中提问的有效性,有计划的开展了多节数学教学听评课活动,主要从提问的数量要求少而精、提问的难易适度、提问要切中要害等几个方面入手对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行研究。一样的教学内容,不一样的提问方法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教学效果,那么怎样实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 我们不仅要提问,而且还要会提问?同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不同的老师提出来,学生的兴趣会不一样呢?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我的数学课堂提问是否真正做到了“精问”。如在老师执教的《圆的周长》一课中,教师和学生共同用多种方法分别量了学具中大圆的周长和直径,提出质疑:那么,圆的周长和直径有什么关系呢?进行分组实验。学生四人一组,拿出准备好的学具,用多种方法量出圆纸板和铁环的周长、直径,圆形笔环和杯子底面的周长、直径,然后把量得的数据填在书上的表格里,汇报实验数据,教师投影展示后提问“请大家观察、比较实验和统计的结果,分析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同学们很快就比较出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总结出计算圆周长的公式。这样的提问足以涵盖了“计算学生所实验列举出的各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是怎样的、比值是多少、圆的周长的公式可以如何表示”这诸多问题,让学生通过这一提问而进行了一系列观察、统计、比较、分析、总结的活动,发现问题,得出结论。从而掌握圆周率和圆周长的计算公式。真正体现了提问的策略之一:少而精。我们课堂教学中欣赏大气的问题,强调问题的开放性与思维深度。但也要适度,我面临的毕竟是小学生。
问题过大、过深,不符合学生的学情,会使学生丧失回答问题的信心,不利于学生思维激情的培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问题“大”和“小”的关系,通过学习研究,以及课堂的实践证明,无疑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也就是要提高我们提问的技术,最好做到提问既有技术,又有艺术,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遵循一定的原则,掌握适当的提问方法,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才能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更具生命力!
四、总结课题研究的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改进措
(一)取得的成绩。
1、我通过这一课题的自主学习研究,开始积极地努力创设一个学生敢想、敢回答的良好课堂氛围,真正认识了课堂提问,明确了课堂提问对于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性,学到了提高课堂提问的策略,并通过实践证明了真正有效的课堂提问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得事倍功半。并通过此次课题研究树立了教学研究意识。撰写了多篇教学反思、案例分析、教学论文。
2、学生们则在老师精心设计的“精问”、“设问”中争当学习小主人,改变了被动、懒惰、依赖等不良学习习惯,自然的开始理答、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他们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思维得到锻炼。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研究学习,我的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存在很多问题。
1、提问指向不集中。例如,“二分之一和二分之一样大吗 ? ”它的答案有无穷个。诸如此类的问题显然是不科学的,指向不集中,导致学生概念模糊、思维混乱,所以很难达到提问的目的。
2、提问不够全面,致使学生思维发展参差不齐。课堂提问,应立足面向全体学生,即以大部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程度为依据,争取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体现问题的层次性。而我们的课堂提问还不够全面,仍存在问题,要么,以个别思维敏捷、理解较快的尖子生为提问的出发点;要么,以部分后进生为依托,问题缺乏弹性过于基础。这样,致使教学效果形成个别学生超前、大部分学生滞后的局面,以及学生的应答率不高,气氛不活跃,大部分学生没有思维的增量发展。
(三)今后的改进措施
1、深入地进行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学习课堂提问的更多高效的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虽然无法为每一个学生设计一套问题,但要注意提问层次和梯度,并根据问题的难易提问不同的学生,使得学生全面发展。并努力做到提问目的明确,在引入新课、新旧迁移、解决难点、促使学生思考等等方面进行提问,尽可能地设计针对性强,有实际意义的提问,使提问恰到好处,为课堂教学知识穿针引线。以及,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应注意趣味性,课堂提问的内容新颖别致,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学习。
2、做好教师个人成长记录袋资料收集整理,装载每次研究过程中的个人研究成果以及个人撰写的案例分析、教学反思、教育教学心得体会、教学论文、优秀课例、研究课题等等,记载教师成长过程,便于随时查看自己的成果,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不断反思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研究素质。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
阶段小结
王建婧
一、课题的提出: ● 课题核心概念: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出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问题。● 存在问题分析:
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差的问题显得相当突出。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缺少置疑和认知冲突的激发;忽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随心所欲地提问;问题欠思考力或太过玄奥;提问的技巧、时机掌握不够好;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等等;严重的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通过研究,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对课堂提问有效性的价值认识,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效率提高。
2、通过课堂教学评议、研究课观摩、教学展示、教学案例分析、课堂教学诊断等途径,提高教师的数学课堂提问设计及应用能力。
3、通过对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的调查分析,结合典型教学案例的研究,探索出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形成一套具有指导意义的有效提问的设计方法、技巧及策略。
三、课题研究内容: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调查及其分析。
对小学数堂课堂教学中提问现状的调查是很有必要的。只有通过调查我们才能针对课堂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也只有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才可以为我们更深入的研究打下基础,不但有依有据也为研究提供明确的方向。
2、教师数学课堂提问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数学的魅力所在,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交流的双边互动过程,亦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教学基本环节。课堂提问设计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所以我们旨在通过教师数学课堂提问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提高教师们的提问艺术。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实践加反思”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
1、行动研究法: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在边实践边反思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反思、总结。
2、调查研究法:在实验前期、中期、后期采用问卷、观察等方法,分阶段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为研究提供依据。
3、案例分析法:搜集数学课堂教学的典型案例,进行技术分析、比较、诊断等。
4、经验总结法:不断总结得失经验,收集经验材料,整理归纳。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2010年,我申报的县级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研究》获得立项。经过近一年的研究,对课题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并将研究成果积极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去,很好地指导了课堂教学。
(一)深入调查,细致研究,揭示矛盾现状。
首先,我通过本校8名教师的课堂提问现状进行了考察,通过课堂观摩、问卷调查、个别询问等方式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我们教师的课堂提问存在诸多问题与误区:
教师教学时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缺少置疑和认知冲突的激发;忽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随心所欲地提问;问题欠思考力或太过玄奥;提问的技巧、时机掌握不够好;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等等; 有些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果提问数量过多使学生忙于应付,根本就无暇深思;有些教师重结论轻过程,提问流于形式,用优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忽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师的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导致课堂上“启而难发”的局面;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缺少置疑和认知冲突的激发,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学生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学生思维的虚假活泼,削弱了教师的讲授作用;提问的技巧尚未掌握等等。
问卷调查和课堂观摩显示,教师的课堂提问次数偏多,很多是无效提问和低效提问的现象,而提问的有效性偏低,仅为百分之四十至百分之六十,而且提问欠考虑,随机提问、临时提问很多,优质、高效提问很少。提问时机把握不太好,提问切入点把握不准等状况。在积累大量材料的基础上,我撰写了调查报告《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现状调查报告》。
(二)查阅资料,读书学习,提升认识。
找到了问题就能够有针对性地展开研究,课题研究的前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积累丰富的理论知识,并将阅读情况写在博客上。围绕课题的确立、研究方案的设计、确定研究
思路和研究内容,搜集相关资料,进行理论学习的情况均反映在读书笔记中,同时认真调查了解教师课堂有效提问的状况,积累正反两方面的案例资料,为撰写读书笔记和案例分析打下基础。
我借助网络资源认真查阅大量的资料,充分利用时间阅读了《学习的革命》、《名师•最激发潜能的课堂提问艺术》、《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课堂提问的艺术》、《教学论》、《课堂设计与教学策略》、《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丛书》、《新课程课堂教学问题探究与解决丛书》、《现代教学论基础》等十几本教育教学书籍。一本本经典的书籍,让我茅塞顿开,开阔了眼界;走近名师,精湛的教育艺术让我为之折服,探名师成长之路,让我的许多困惑烟消云散。
(三)理论指导,实践革新,丰富认识。
在认真阅读教育专著,并积极撰写读书笔记。坚持网络阅读、自主阅读,坚持写好博客文章,引发更多的人参与讨论,并及时取其精华。用先进的理论知识作指导,深入开展课题研究。结合教学实践,深入研讨,不断反思总结,撰写阶段总结论文和读书笔记,如《让艺术性的提问贯穿教学始终》等。
在深入调查与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我多次走进教室,听教师上课,与教师学生一起座谈,并在学校中选取两位教师和两个班级为实验班,并将课题研究理论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进行课堂教学案例分析。我还坚持观摩华应龙、黄晓华、张建新等教育专家的教学录像,并利用暑期骨干教师培训的机会向名师请教我的困惑与课题中的问题,倾听专家们的指导,特别是张兴朝校长对我的课题研究提出的改进意见,让我少走了弯路,重新调整了研究方向。在工作之中,我及时针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查阅更多的资料,从而保证课题研究吸纳最先进的理论精华,使课题研究始终站在理论的最前沿。
(四)归纳整理,总结成果,深化认识。
根据课题研究进程,在丰富的理论知识指导下,根据大量的调查、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进一步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结题报告,课题研究论文。并根据研究成果进行认真细致的理论检验,查阅大量理论资料,吸取更多的理论精华,坚持撰写博客文章和读书笔记,并及时根据相关理论修改丰富课题研究成果。大量资料和研究成果显示:
1、关于课堂提问的新认识。
我们旨在通过教师数学课堂提问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提高教师们的提问艺术。经过近一年的调查研究,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我认为如果一节课中的课堂提问共可以分为五类:一是常规管理性问题,它主要的作用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能够顺畅进行下去。第二类是记忆复述性问题,它主要是勾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复述整理的作用。第三类是判断说理性问题,这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用到,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它能起到投石问路的作用。第四类是引导探究性问题,这几乎是每节课提问的主体,一个问题如果不能引发学生思
考,不能引导学生探索,那么它不能算是一个有价值的问题。第五种问题是自问自答式问题。课堂教学中所设计的问题一环紧扣一环,这五类问题所占的比例要恰当。注重判断说理性问题和引导探索性问题,将零碎的问题进行有效整合,提出具有思考空间和价值“块状”问题。将其余三类问题有效压缩,从而使整节课不再是“问题轰炸式”的满堂问,2、课堂提问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课堂提问要高质量。○教师课堂教学中所设计的问题不能过易、过难、无意义重复和表述含糊。我们在教学中要多提一些铺垫型、思考型或提醒型的问题。每一个问题,就是一个核反应堆,它的答案不是显而易见的,必须要经过认真细致的思考,都需要学生动手动脑,仔细探究才能得到答案。这样的问题,才是高质量的,才会一石激起千层浪。
2课堂提问要适度。○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提问要注意“适时”、“适度”、“适量”,给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
所谓的“适时”。是指提问要讲究时机,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时,教师的及时提问和适时点拨,能促使学生积极热情地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去;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时,教师要尽可能恰当地从不同角度提出一些新颖的问题,激发学生“学而知不足”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主观能动性。当学生自己推敲出新知识的结论时,会感到无限的欣慰。
“适度”。是把问题提得准、提得富有启发性的关键。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提问难易适度,选择不同的对象,对基础知识内容提问时,可面对中、差生,而对知识难度较高的提问应对优、良生。每一堂课的提问要有广度、深度、坡度,要面向全体学生。问题过易或过难,都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或抑止心理。适度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促使学生通过努力取得的成果,学生才能感到由衷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保持对数学的兴趣。
“适量”。指恰到好处地掌握提问的频率。问题的设置应疏密相间,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像有的教师“连珠炮”式的提问法,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不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如果学生没有时间冷静分析教师提出的问题,也就不会产生积极的思维活动,所以课堂提问切忌走过场、赶速度、紧张匆忙,切忌教师一问到底,不给学生留思考的时间,这样也就失去了提问的价值。一节课不能提问不断,否则学生无法冷静有效地思考,每一个提问后,要有一定的停顿时间,以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对问题考虑的全面周到。
3、课堂提问要有层次。○
课堂教学设计的问题具有层次性,才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如果问题过小、过浅、过易,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对答如流,不仅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在表面上看似热闹的课堂气氛,反而会使学生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学习习惯。教师应当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层次分明的课堂提问,才能有效拨动学生思维之弦,引领学生进行有序思考。
一个个问题像上台阶一样,一个高似一个地拾级而上。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让学生在一个个问题的引领下,逐步获取新知。问题的设置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提问的“坡度”和提问的“难度”。学生在这样的问题的启发下才能进行探索,从而不断地迸发思维的火花,这样的课堂提问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简单明了,层次分明,这才是我们呼唤的课堂提问。
3、严格规范教师的提问行为。
1把握“问度”,精问。○课堂提问数量不等于质量,不分析教材,不看提问对象,不讲提问效果,一味贪多图快的提问往往是低效甚至无效的。所提问题要难易适度,既不能过于浅白,没有思考的余地,又不能太艰深,让人难以琢磨,无从下手。太浅白,索然无味,提不起学生兴致;太艰深,学生答不了,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事与愿违。所以教师的提问应该设定一定范围,抓住教学重点和学生容易产生疑问之处设计问题,使问题更具有启发性。
教师要恰到好处地掌握提问的频率。问题的设置应疏密相间,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课堂提问切忌走过场、赶速度、紧张匆忙,切忌教师一问到底,不给学生留思考的时间,这样也就失去了提问的价值。一节课不能提问不断,否则学生无法冷静有效地思考,每一个提问后,要有一定的停顿时间,以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对问题考虑的全面周到。把问题提得准、提得富有启发性的关键。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提问难易适度,选择不同的对象,对基础知识内容提问时,可面对中、差生,而对知识难度较高的提问应对优、良生。每一堂课的提问要有广度、深度、坡度,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问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在数学教学中,强调提问的艺术,并不是多问,而是要讲究善问、巧问,要问在“点子“上,问在关键处,只有恰当、适时、有针对性的提问,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提问的功能,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
2找准“问点”, 巧问。○问题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因此要找出“问点”,即在知识的疑难处,转折处,设计问题加以引导。之间的本质联系,恰到好处的让学生解决了问题。所以课堂提问“问点”要精,结构要简单合理,才能使学生明确提问的目的,更好地回答问题。
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并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多变的,只有适时而问,才能抓住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A在学生兴趣点设问。以学生的兴趣点为问点,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
B在思维阻滞点设问。学生思维卡壳的时候,自然成为教师的问点。此时设计问题,此时设计问题必须要有启发性和诱导性。要交给学生思维的“拐杖“,引导学生参与探索和创造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
C在课堂高潮点设问。每节课都有高潮,在学生思维活动的高潮点上设问,可以使学生在精神振奋的状态下积极思考,这样才能把教学的重点与学生思维的高潮点融为一体。
3改变“问式”,趣问。○根据儿童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向学生提出一些新颖、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可以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最佳策略,便是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要把握教学目标,依据教材,构思既有知识情趣,又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问题的设置要注意角度的转换,使其具有新鲜感。教师提问角度的转换,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下解决了问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疑”入手,给学生营造一个适于探究的学习氛围,通过新材料、新情境、新视角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宽松的思维时空中思索、辨析,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实现认知的重组和思维的创新。从“疑”人手,还能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需求,在有疑、追疑、思疑、释疑的过程中,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创造的探究动力。
五、课题研究成果:
1、我充分利用一切时间阅读了《学习的革命》、《名师•最激发潜能的课堂提问艺术》、《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课堂提问的艺术》等十多部教育教学书籍。
2、进行了大量的问卷,走访、听课、观摩等,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并撰写了《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现状及引问策略》的调查报告。
4、深入课堂实践,观看名师展示课录像,并在此基础撰写了《浅谈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优化课堂提问方式,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等论文。
5、课题组教师在我的带动下,主动调整、规范自己的课堂提问行为,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我的研究也带动了许多教师和我一起实验、研究,他们也从研究中体验到了科研的乐趣,都在积极准备参加下一轮课题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反思
通过课题研究,我本人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养成了每日读书,读书记笔记的习惯,自身的认识水平和专业素养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并注重结合实际工作反思、感悟,对提高课堂有效性提问有了比较深入的思考。虽然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我的教育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课题研究的结束。我们的教学应伴随着课题研究的持续深入而长足发展。
附:教学案例: 《让课堂提问更高效》
论文: 《浅谈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
一、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提问教学现状分析
近年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 虽然小学数学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但提问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总结之,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中的提问内容缺乏设计, 随意性非常大
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而言, 课堂提问是有效了解学生特点, 对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然而实践中很多教师却没有充分利用这一手段, 没有充分发挥教学提问的作用, 尤其表现在课堂教学提问过程中, 随意性非常大. 即便采取了提问教学策略, 但提问方式、内容等启发性、针对性非常小, 甚至有些问题设计过于简单, 对于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高没有太大的帮助. 在此过程中, 还有一些教师将问题前后设计得过于简单, 缺乏有效的联系, 以至于不同的问题之间缺乏必要的衔接和连续, 既对课堂教学不利, 又严重影响了知识体系的建构.
2. 课堂提问设计缺乏实效性, 评价多元性不足
据调查显示, 当前很多小学教师为了设计课堂提问内容而“设计”, 比如, 部分教师在备课过程中, 习惯性地将备案详细地记录下来, 然后将课堂上所提问题、答案等一一记录在案, 在课堂上照本宣科, 形式化、流程化现象非常的普遍. 一些教师为了能够确保课堂提问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甚至在课前组织学生彩排, 引导学生对预设问题答案进行课前记忆, 这种形式化的教学模式, 必定难见成效.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过程中, 教师为确保提问质量和效率, 片面地将提问问题的设计对象定位在了优等生层面, 设计问题时会不自觉地以此为基础和范围, 涉及面显得非常的狭窄, 很难照顾到中等生和基础较差的学生, 因此也就很难有好的提问效果. 同时, 提问评价缺乏多元化, 教师往往对学生的回答以正确、错误为评价结果. 学生在回答完问题后, 无论对错, 都渴望教师能够给予全面的评价和指导, 而且较为单一的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打击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
二、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
基于对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笔者认为要想有效提高提问技巧,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明确提问的教学目的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应当首先明确为什么要进行提问, 之所以要提问, 主要是为了通过这种互动方式, 来积极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基于此, 在提问设计过程中, 应当确保提问目的的明确性、具体性以及针对性,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 比如, 部分教师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过程中, 进行以下提问, 即“这两个分数有什么特点? ”其中, 一些学生的回答是“都是真分数”, 一些学生的回答是“分子都为1”, 从这种回答结果来看, 学生根本不明白提问的目的, 随意回答的结果并不令人满意. 若将提问内容改为“两分数分母一致吗? 不同分母的分数是否能够直接相加呢? 原因是什么呢”, 通过这种提问方式, 可使提问目的变得更加的明确一些, 提问效果会更好一些.
2. 提问设计应当多样化
小学数学提问教学设计过程中, 应当确保提问设计的多元化、多样性. 比如应用题内容为:现在有60千克苹果, 其比西瓜的2倍少2千克, 问题是西瓜有多少千克. 学习成绩稍微好一些的学生会根据题目要求列算式, 即西瓜重量为 (60 + 2) ÷2, 而后进生 所列的算 式则是60×2 - 2. 此时 , 教师应当通过巧妙设计多元化的提问问题, 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 先问“2倍”指的是什么, 然后再问西瓜的2倍呢, 经过这一提问, 很多学生就明白60×2是错误的, 算式60×2 - 2也是错误的. 此时立即追问学生:“苹果是西瓜的2倍吗? 有没有其他数据和条件? 题干中的少2千克是怎么回事呢? ”通过这种多元化的提问设计, 可以使整个提问教学过程彼此保持紧密的关系、环环相扣, 将多种提问方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采取该种提问策略, 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到非常有趣, 而且能引导学生参与思考, 探究问题, 对于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 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当前新课标背景下, 更多的提问策略和方式方法被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 但一定要注意应用技巧、把握好“度”, 只有这样才能 为教学服务 , 才能提高教学 质量和教学 水平.
参考文献
[1]卢梅.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小学科学 (教师) , 2012 (01) .
[2]赵令芳.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小作家选刊 (教学交流) , 2013 (04) .
一、有效的课堂提问源于教师对教学流程的充分预设,对生成的合理反应
片段:新课程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导入
投影出示小红花。
师:看到图让学生数一数、说一说。
生:图上一共有5朵小红花。
师:再拿出一朵,说一说,并列算式。
生:5+1=6。
师:有没有不一样的算式?
生1:1+5=6。
生2:3+3=6。
(教师将刚才出示小红花的过程再演示了一遍,让学生明确不能用3+3来表示。)
师质疑:为什么一幅图可以用两个算式表示?
生:5和1换了一下顺序。
2.探究
(1)摆一摆,写算式
拿出6根小棒摆一摆,写出2道加法算式。
学生演示摆—说—列。
(2)教师摆,学生说算式。
小鸟3只。
小熊4只。
(3)师:老师这里有这么多小红花,现在奖给小朋友。
师:图上的虚线是什么意思?
生1:剪掉了
生2:隔开了
师:请同学试着写出两道减法算式。
生反馈:
生1:6-1=5、6-5=1。
生2:5-1=4、1-5=4。
教师处理:你认为哪一位同学是对的?
……
反思:
1.问题有效性取决于教师对教学流程的设计
片段中“为什么一幅图可以用两个算式表示?”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引导学生用不同方法去解题的一种策略教育。但教师将教学流程的第一环节预设为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列式这几步,没有给低段的学生直观触动解决这一问题思维的桥梁,或者说让学生无形中感知的“抓手”,学生很难回答以上问题。如果教师将流程调整一下。可以是:
完成一项任务:摆一摆写算式
师:拿出3根小棒,分两次拿,把你拿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
生:独立摆。
学生演示摆—说—列。
预设:学生如果出示一种算式2+1=3。教师可追问:还有没有不一样的算式?
学生可能说出:1+2=3。
师:为什么同样是3根小棒可以用两个算式表示?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学生非常明白为什么可以用两个算式表示?因为拿的顺序不一样。再把导入部分的看、说、列放在后面,使学生认知从直观自然过渡到抽象。同样的问题因教学流程的操作顺序不一样将收到不一样的效果。
2.有效的提问有助于对生成的合理反应
低段数学老师有一个通病——“思想太好”,生怕学生讲不明白,当学生出现结果时,或与教师的预设背道而驰时,这时教师会说:“刚才的几位同学讲得很好,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想的。”自己把学生的算理分析给其他学生听,有时甚至完全把学生的思维抛开了。而“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片段中“你认为哪一位同学是对的?”
优点一是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算理的解释抛给了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会去思考同学的想法,他(她)为什么这样列式?
优点二是在很多课堂上我们教师自认为算理讲得很透彻,方法很明确,但作业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反思一下,教师成人化的语言学生不一定能理解或完全明白,但教师通过有效的提问,将“锋头”一转,由学生来解释会比你苦口婆心的重复讲,效果要好。
二、有效的课堂提问源于教师设计问题的深度与广度
片段:六年级上册“一个数与它几(百)之几的差是多少”的应用题
试一试:万老师家共收山核桃500千克,已经卖出了80%,还剩多少千克?教师将学生的方法展示在黑板上。
生1:500×80%。
生2:500×(1-80%)。
生3:500-500×80%。
师:第一位同学做得对吗?
(学生有说错的,也有说对的。当学生说对时),师补问一句:“到底对不对?”
(学生大概领会了老师的意图——错的)
师:下面两位同学做得对不对?
生:对的。
师:请两位同学说说是怎么想的?
像这样的课堂,在我们平时是见得比較多,但很少有教师会去深思,我这样问有利于学生理解吗?这样问有利于学生发展吗?
反思:
1.提高“问”本身的价值,即考虑“问题的思维含量”
以上片段给我们的思考:每一次提问都应有阶段性目的——或对前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或对下一个问题进行铺垫展开。也可问而不答,使学生留有悬念,保持思维的兴奋状态,激发探究的兴趣,而后在关键时刻揭示答案,画龙点睛,形成教学高潮。但很多课堂中提问只体现在表面,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质量较差,缺乏深度与广度,思维训练价值与探究价值较低。无谓的“是不是”“能不能这样做”“对不对”“好吗”等虚假问题使教学显得浅薄,简单的问题满天飞,造成“满堂问”“对应问”现象。
著名教育家特内曾根据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学》创设了“布鲁姆——特内教学提问模式”。按照学生的思维类型和水平的不同,把教学提问分成由低到高的六个水平,即“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对照提问的这一分类,我们不难看出,教师的许多提问往往停留在知识、理解、应用和分析的水平上,而很少涉及综合和评价性的问题。因此,课堂提问应精选知识、理解、应用和分析水平的问题,增加一些综合、评价性的问题,以求得学生思维上的“跳一跳”。
提问难度过大或空洞,主要是由于教师以自己为参照物设计问题,没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不少教师认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只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达到目的,于是在短暂的时间里给学生提了许多问题,而这些所谓的问题,多数不具备提问的价值,如有的老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太容易回答,实际上是让学生替自己说;让学生上台演示做,教师站在一旁,指手画脚,实际上是借了学生的一双手,走形式。这些做法的出发点都是让学生做助手,配合自己讲课,主体不是学生,是教师。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虽然关注了师生互动,但往往以预设的教学问题把学生纳入自己事先搭好的教学框架中,牵着学生的鼻子顺着自己预先设计好的思路走。
2.关注不同层面的学生,即“考虑提问的对象”
如果一味地考虑提问的深度也不是理想的课堂,我们还需要关注提问的广度(这里的广度特指提问时针对问“谁”)。
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要求教师有深厚的备课功底和崭新的教育理念,更需要有良好学习习惯的支持。有些老师设计提问往往爱提问少数“尖子”学生,对那些学习较差的学生关注和提问过少,最终导致他们的思维能力越来越差,学习兴趣越来越弱。有些老师同一问题提问任何一个学生,要知道学生在素质与基础上是有差异的。设计一个简单的问题给反应迅速而不求甚解的学生,不仅无法起到激发积极思维的目的,而且会因为失去了“跳起来摘桃子”的快乐而打击其学习的兴趣,对其他同学的思维也是一种扼制。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当好操作工,将提问的每一个环节操作细腻。
步骤一(前奏):规范课堂,学生回答问题的习惯,要求学生不能随意插话(这需要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
步骤2:充分预设,对于有难点的问题,提问的起点应是中等学生,再让优生补充,有助于启发全体学生思维;对于简单的问题,起点应放在学困生,可以帮助这些学生恢复自信,提高学习兴趣,再让中上学生补充,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会到课堂有他(她)的存在。
总之,教师应通过科学的课堂提问,多角度、深层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加强教与学的和谐互动,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陈爱芯.课程改革与问题解决教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2004-05-01.
【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推荐阅读:
有效的数学课堂提问06-07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11-06
浅谈数学课堂提问技巧10-15
课堂提问的小学数学教师教学随笔09-21
优化小学科学课堂提问,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07-11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心得09-25
探索数学课堂落实有效教学09-27
有效提问让课堂更精彩11-13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10-12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