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方式论文(推荐12篇)
[摘要]打造高效课堂,是每一位教师的毕生追求,同时也是新的教育理念的要求。当前的初中历史课堂效率普遍不高,学生在课堂上很难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鉴于此,教师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以期打造高效历史课堂。
[关键词]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教师不仅应该注重传授知识,还应注重传授知识的渠道以及成果,即使用哪种教学方式才能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的知识。鉴于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多观察、询问学生的学习状况,为打造高效课堂做好准备工作。
一、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给自己设置的目标应该合理,而不应该为了赶超班级其余的学生而设置不合理的教学目标。鉴于此,教师需要充分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进度以及学习能力,据此,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如,学习“秦末农民大起义”这一内容时,教材中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参与起义的领导人以及判断该次起义的历史意义;除此之外,还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的分析历史问题,并学会因果分析法。因此,我在教学中,就会首先要求班级中的学生达到前两个教学目标,即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农民起义的主要参与者以及其领袖,再引导他们分析该事件的意义,如此,就能让班级中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了基本的历史知识。而后两个教学目标,我则会在教学中提及,让那些学有余力的同学掌握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与方法。如此,这样的教学目标便是合理的,大部分学生也能够达成这一目标。除此之外,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注重层次性,即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设置不同类型的作业让学生进行选择,这样就能保证每一位同学都有适合自己的练习题,这对巩固、夯实他们的知识极有帮助。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教师在教学中,若采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学生难免会产生厌倦心理,从而不愿意投入到学习中去。鉴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以此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1.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百家争鸣”这一内容的时候,我就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由学生自己解决教材中提出的问题,即自主探究孔子在思想流派中所起到的作用、探究百家争鸣时期主要思想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以及主要思想内容。像墨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以及思想内容是什么?为什么会在此时期形成这种思想问题呢等。学生自发研读教材内容,并进行组内讨论,他们就会得出相对较为准确的结论,像孔子、孟子的“儒家思想”、墨子的“墨家思想”等等。他们皆能正确总结出来,且自己总结出来的答案,他们往往能记忆得更加深刻,理解得更加透彻。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多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方式,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进而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基础。2.采用问题教学。我在教学中也会经常使用“问题教学”的方式,即用问题导入新课,并在课堂上不断提出问题以引发学生思考从而跟随着我的思路去学习新课。如,学习“秦统一中国”这一内容时,我首先问了学生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知不知道,我国第一个封建王朝是哪一个王朝呢?”学生们皆开始思考,于是我就趁势揭开本节课的重点学习内容,即“秦统一中国”,等到学生投入到学习中来的时候,我又问他们,“如果你们是一国之王,你们会用什么办法去巩固自己的统治呢?”,学生们争先恐后的开始回答:“军队,我要把军队的主导权放在我手里。”、“钱,国家的金钱应该由我主宰。”、“应该选择一批忠心耿耿的大臣,这样我就可以放心了。”……听到学生们的答案之后,我说,“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接下来我们看一看秦始皇采取了哪些手段?是否跟大家想的一样呢?”……在这节课即将结束之前,我指着多媒体中的疆域图,给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当下,我国还有什么未竟的统一大业?”让他们在课下思考。如此,一个充满问题的课堂教学就完成了,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不仅能一直保持着高度的.注意力,还能学到更多的知识。这就真正取得了一举两得的教学效果。
三、融洽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课堂上,教师多扮演“严师”的角色,学生只是单纯的听讲,少见发言。这样的课堂,学生很难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只有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促使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首先,教师应多关注学生的情感。在课堂上,不能仅仅提问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还应当关注那些学习能力不强,但极有上进心的学生,当他们回答不出来问题时,不应疾言厉色,而应注重引导,带领他们思考出正确的答案。如此,学生就会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也就会愿意学习知识,这就为高效课堂奠定了基础。其次,教师应该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观念,即引导学生多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要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学会放下为人师者的身份,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消除师生之间的“代沟”,使初中历史课堂充满自由、民主的活力气息,如此,学生才能身心愉快地学习知识,学习效率自然高效而理想。打造高效课堂是每一位教师的追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总结、善于反思,在与学生的磨合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从而为打造高效历史课堂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彭永群.如何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J].文学教育(中),.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主观能动性,高效课堂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听后背,这就限制了学生思想的发挥,违背了新课标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而以教师为主体。凡是被动接受的事情,势必大打折扣,相反,若是主动去做一件事情,自己会有极大的兴趣,就会事半功倍。所以,初中历史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我从几个方面和大家共同探讨新课标下如何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1. 改变课堂教学程式,促使学生自主参与,掌握创造的动机。
根据教育的开放性原则,适当改换传统教学模式,营造宽松的民主教学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加强学生个体间的信息交流。如以讨论、辨析、导演历史小剧等多种形式,在唤醒其自主意识时,激发他们的创新兴趣。另外,教师还要允许学生对教师讲课提出的见解(观点、结论)提出质疑,并调动学生参与,如引导若干学生支持或反对教师的某一观点,通过有序的积极辩论,使学生各抒己见,想人之所不想,见人之所不见,能人之所不能,从而优化学生的创造心理环境,激发他们想象的冲动、联想的新颖、思路的开阔,有效挖掘学生的潜意智能,使之成为创造性思维的策源地。
2. 允许学生走入“误区”,在思维摩擦中自省自悟。
学生在进行创造性思维时,难免出现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冒险,敢于犯错,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正视自己的探索之误。无错无以自悟和更新,这些思维的“黑匣子”,正是打开创造大门的金钥匙。教师要善于以“错误案例”催开学生的创造之花,对学生的知识性、结论性、判断性的错误不要马上给予否定评价,而要以点拨为主,采取激励、暗示、提醒等方式,促使学生继续思考,认清错源,把改进的机会留给学生,使其在矫正误点的同时,促使学生自悟,挖掘他们的创造潜能。如果学生的创意思维超过了教师,教师更应虚怀若谷、积极鼓励,促使学生的思维日趋成熟。
3. 努力创造课堂教学美。
教育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历史课堂教学应追求德、智、美三大目标功能,创造课堂教学美。首先,在上课前几分钟,教师应调整自己的情绪,进入教学状态。由于每个教师都是现实社会中的人,难免有各种喜怒哀乐的事情,因此我们应按职业的要求,摒弃各种杂念,以一种健康、饱满的工作热情走进教室,开好一节课的头。其次,应仪态端庄,服饰得体,语言亲切随和,并具有一定的张力,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感情,增强教师的影响力,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同时还要以娴熟的专业知识和职能技巧组织好课堂教学。课后要及时总结,对已完成的一堂课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如某个问题的考虑欠成熟,或多媒体运用得不当等。教师要牢记,只有经过痛苦的磨砺,才有闪光的时刻。
4. 树立实事求是和严谨的教学态度。
对历史教材的专业性把握,应本着实事求是和严谨的教学态度,切忌讲假话,讲大话,讲空话。一切真的、善的都是美的,历史学如果不真实,也就不存在美,失去它存在的价值。当代社会正进入信息时代,学生的历史信息来源是多渠道的,并且和教师处在同一个平台。心理学研究证明,这一时期的青年学生,成人感特别强,逆反心理也强。一旦假话伤害了他们的感情,后果是严重的。那样我们将失去对学生理性思维培养的最佳时期,失去对他们正确价值观培养的最佳时期。
5. 教学科研相得益彰。
科研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来探索教学规律、总结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理论、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同时具备教研水平和科研素质,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从事一些教育科研活动,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提高教育者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唐代杰出的史学家刘知几提出史学修养的标准是才、学、识三长,清代章学诚又加之以德。才、学、识、德是每一位历史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品质。
6. 多媒体在课堂上的广泛应用。
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及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如文本、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不同类型的信息媒体,通过综合编排处理,不仅扩大了学习容量,节省了时间,还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再现了生动的历史场景、鲜活的历史人物、复杂的历史事件,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具体的、直观的感性材料。尤其是多媒体的运用能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具有传统教学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我比较重视对多媒体技术的学习和应用,购买了相应的教学软件制作课件,以便应用于教学。但是在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时,不能对传统的教学手段一概否定。因为传统教学手段有自身的长处,更有多媒体技术不可替代的优势。教学中应将两种教学手段的结合,适时、适度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我们反对“计算机中心论”,因为任何计算机或教学软件都只是一种教学手段,都只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工具。中学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师,核心在课堂。因此,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普及,不是不需要教师,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精心准备,奠定高效课堂基础
初中历史学科的高效课堂不是机械地“教教材”,也不是单纯地传授学科知识,而是用好教材,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还要了解学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奠定高效课堂基础。
1.加强课标研究,准确把握教材意图
如果教师对课标的研究不足,往往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高效课堂对教师的首要要求就是教师要研究课标,准确把握课标要求,进而分析教材,找准教材编写体系和重难点。如在学习“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这一主题时,我按照识记、理解等不同层次的要求,用不同的行为动词进行了表述,列出了三项内容标准:(1)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2)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3)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其中,“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这一项属于“识记层次”,我就用“了解”这一行为动词进行表述;而“民族融合” 属于理解层次,于是用了“概述”这一行为动词。
2.加强学情研究,注重学生长远发展
初中历史教材具有生动性和趣味性,据此可以设计好预习方案,让学生先了解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依据课本自主学习,标出问题,找出答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然后通过设置教学环节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一步步达成教学目标。
我在教学八年级《历史》第八课《辛亥革命》时,通过对学生课前设问,发现学生对近代化等比较抽象的内容不好理解,于是就依据学生的情感表现选取一些合适的资料。
再如我在教学《戊戌变法》过程中,首先复习《洋务运动》这一课,使学生认识到洋务运动虽然失败,但有识之士依然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从而引入对新课的学习。然后解决基础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交流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发表对所板书的知识树的理解,我及时做出评价。而后引导学生完成学案上的合作探究题和课堂检测,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二、激发兴趣,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动力
历史课要能吸引学生,提供动力就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激励学生发展求异思维的途径很多,师生共同讨论法就是有效途径之一。共同讨论法是学生根据教师设置的问题共同探讨的一种学习方法。讨论时,学生必须首先准确理解和掌握历史史实,然后分析、比较、综合等。这种方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比如我在教学《辛亥革命》时,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分别对“你认为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整个课堂讨论的气氛十分热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也得到了增强。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巧妙安排,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就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初中历史的兴趣,使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达到历史教学的目的。
三、营造氛围,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保障
要想给学生营造一个快乐、活泼的课堂氛围,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很多,历史故事教学法就是其中之一。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讲述一些切合实际、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短小精悍的故事,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让他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有所领悟。如我在教学《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时,请学生上台讲述女娲造人的神话传说,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由此导入新课有很好的效果。我在教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过程中,首先播放《火烧圆明园》的视频片段,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求知欲,自然而然导入新课。然后声情并茂地讲解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后所犯下的屡屡罪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又如我在教学《红军不怕远征难》时,补充讲解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一个地下党员为了将得到的一项重要情报带给中央,将自己的脸弄烂,使其化脓,然后被守城士兵撵出城去,结果使中央得以顺利撤离。故事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很好地吸引了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
总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高效进行,是初中历史教育工作者共同的目标。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认真钻研教材并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人文内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平等地关注和尊重每一个学生,给学生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及展现个人能力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积极提高自身人文素养,就能真正把教学当成一门艺术,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效。
阿旺中学政史地组
毕正琼
【摘要】初中历史学科的普遍现状是学校开设课时少、教师任教班级多、学生学习兴趣低,而从2012年以来又被纳入了云南省学业水平测试。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教师就必须更新教学观念、革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更主动、更有效地学习,打造高效历史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为此,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营造教学良好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带领学生积极探索、帮助学生有效学习,锤炼教师教学语言、引导学生投入学习四个方面来进行探索,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关键词】
初中历史
高效课堂
教学策略
在初中学段开设的各门科目中,和传统的“主科”语数外相比,历史学科向来不受重视。那么,对于这样一门传统学科,针对课时少、教师任教班级多、学生学习兴趣低的现状,要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要熏陶学生的爱国情感,要使学生有效学习,以在学业水平考试中取得优越成绩,归根结底的着眼点和主阵地——就是课堂,是40分钟的高效课堂!下面,我将从以下四方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来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敬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一、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让历史课堂高效,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教学中那种“教师是太阳,学生是向日葵,学生围着老师转”的旧观念,把原来的“我讲你听”、“我问你答”的主导地位变为辅导地位,把课堂上以教师的“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主,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促进学生和书本更好地对话,把过去那种填喂知识的方法改为让学生自己吃饭,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的消化吸收。
例如在学习“金与南宋的对峙”时,我改变了以往一来就讲的教学模式,先问学生:你知道多少岳飞的故事?你知道岳飞的《满江红》吗?如果不太清楚的同学,还可以先看看书上的相关内容,再结合自己的知识来回答。这样,学生的情绪就被调动起来,他们急于要把自己知道的有关岳飞的历史知识与其他同学分享,有的学生甚至还说出了岳飞“还我河山”的名句,让我惊喜不已。这样的课堂,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中的师生互动,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充分表现了学生丰富的创造力和个性,从而凸显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有效达成了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这样体现学生主体的课堂,难道不是高效课堂的内涵吗?
二、营造教学良好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学习:
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师生形成良性互动,这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创设合理、生动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地教学氛围,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走入历史,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这一专题时,可让学生看图片,了解吸食鸦片对人肉体和心灵的摧残,再让学生阅读课本及补充的相关材料,使学生认识到当时鸦片走私对清政府经济、军事、贸易等方面所产生的巨大危害,然后提问:假如你是林则徐,你该怎么办?要不要禁烟?如何禁烟?在这样的情境作用下,学生很容易将自己的情感移入所感知的对象。这样,知识和教学目标在创设的课堂情景中轻松完成。学生也感受到历史课原来也是如此引人入胜的,无形中就培养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完成了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一环。
三、带领学生积极探索,帮助学生有效学习:
学习要有效,方法很重要。在历史知识的学习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总结有效的学习方法。我在教学中通常引导学生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从宏观上把握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例如在归纳中国近现代史的线索时,我和学生共同梳理出八个历史阶段:
(1)、1840——1919,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侵略、抗争、探索)(2)、1919.5.4——1927.国民革命(国共第一次合作,共同北伐)
(3)、1927.8.1——1937 国共十年对峙(五次大“围剿”、红军长征、农村包围城市)
(4)、1937.7.7——1945.8 八年抗战(西安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全民族抗战)(5)、1945.8——1949.4.23 解放战争(重庆谈判、跃进大别山、战略决战、渡江战役)
(6)、1949.10.1——1956年底
过渡时期(一化三改造)
(7)、1957——1976.10 探索时期(大跃进、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8)、1978年至今(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新时期:农村、城市、沿海 这样归纳梳理了线索以后,再来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就清楚明了多了,学生也易于掌握。
2、从微观上探寻记忆捷径,巩固知识要点:
(1)、口诀记忆法:例如在归纳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中共的重要会议时,我和学生共同编了如下口诀来帮助记忆:党的创立是一大,抗战胜利是七大,首次提出十二大,基本路线十三大,市场经济十四大,指导思想十五大,三个代表十六大。简单明了,学生记得又牢固。
(2)、五“W”叙述法:五“W”即why(原因)、who(何人)、where(何地)、when(何时)、what about(怎么办)、how(怎么样)。这主要是用来培养学生叙述重大历史事件的条理性。例如对“西安事变”的叙述:为了逼蒋抗日,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最后,在中共的多方努力下,蒋介石被迫答应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西安事变最终得以和平解决。这样来叙述重大历史事件,就不容易遗漏,也便于记忆。
总之,对于时间久远、知识点繁多的初中历史学科而言,学生如果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探索、归纳、总结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无疑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锤炼教师教学语言,引导学生投入学习:
有人说,经典的教学语言可以“一句话说得人笑,一句话说得人叫”,这就是其魅力之所在。的确,教师通过对教学语言的锤炼,通过对时而简洁凝练、时而幽默风趣、时而饱含深情的教学语言的选用,就可以让让许多抽象的知识具体起来,让许多平淡的知识生动起来,让许多枯燥的知识鲜活起来,从而成功俘获学生的心,有效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引导学生投入学习,创造轻松高效的课堂。
例如在学习“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中的台湾问题时,针对网络上众多台湾不愿回归祖国的舆论,我用饱含深情的语言给学生讲了一个台湾士兵的故事:在解放军炮轰金门时,有一个大陆过去的国民党士兵奉命在岛上戍守,他每天一边站岗一边眺望着大陆,望呀望呀,终于有一天夜里,趁着夜色他跳进了海里,向着大陆的方向游去。后来被抓回去接受军事法庭的审判。法官问:“你为什么要当逃兵?”士兵坐在审判席上,低头沉默不语。法官再问:“而且,你明知根本就不可能成功游到对岸,为何还要知其不可而为之呢?”再三追问之下,这个士兵慢慢地抬起头,泪流满面地说:“因为——我想妈妈!”说完哽咽无语。审判席上也鸦雀无声。最后,法官说:“作为一名军人,你触犯了军法,背叛了三民主义,毫无疑问是不合格的;但是,作为一个人,如果我是你,我早就跳了。”故事讲完后,好多同学都在擦眼睛,大家都沉浸在故事的氛围里。之后,我引导学生依托这个故事,就台湾回归问题展开讨论,经过热烈的探讨,学生一致认为:台湾必须回归祖国,因为我们本来就是一家人,血浓于水;台湾一定可以回归祖国,因为我们的祖国正日益强盛,蒸蒸日上。
所以,课堂上依据教学内容选用深情的、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往往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专心学习,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历史新课程标准是我们历史教学的领路者,必须认真学习新课标,领会课程设计的新理念与新思路,明确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版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更突出了通过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达到,“育人为本”、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教育理念;强调以普及历史常识为基础,注重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中,倡导教学方式的创新与高效。
二、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和谐高效的氛围
前苏联着名的教育家赞可夫经过多年的研究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之中及课堂之外师生关系的好坏。课堂效果反应了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这需要教师在主观上做积极地努力。
1.转变角色,找准位置。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为本,兼顾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历史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情趣和智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进步与成长,及时予以鼓励,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交往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讨论、观察时,认真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如何指导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
2.创造融洽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在课下也要多和学生接触和交流,使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无话不谈的朋友,爱屋及乌,历史老师的课不再刻板,而是有滋有味,有利于高效课堂的达成。
3.倾听与鼓励是教师的好帮手。
教师还要经常听取学生对于历史学科学习的建议,也要尽可能尊重学生意愿选取合适的学习方式。教师更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不挖苦讽刺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要以真诚的眼光关注学生,亲切的语气教导学生,信任的心态引导学生。营造融洽、和谐、高效的氛围。
教师要做学生的贴心人,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面对生源质量的参差不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不要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尤其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的态度要慎重﹑委婉,不能放弃对他们的努力;教师要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给他们介绍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和他们建立一种融洽的关系。师生的融洽关系使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表现出愿意配合老师的教学,从而使教与学的活动得到良好开展,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金钥匙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对知识的好奇与渴望,就会探究其中的奥秘,主动、积极地去探索,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那么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呢?
1.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历史学科的独特性决定学生学习有一定困难,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显得更为重要。在教学中适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幻灯片、视频、图像资料、互动电脑等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走近历史,感悟历史,既有对学生的感官强烈刺激,又有对学生的强烈震撼,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创设游戏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游戏,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在讲述《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中的拿破仑帝国时,学生对希特勒是战争天才还是杀人恶魔争论不休,我随机改变教学思路让学生课堂即兴辩论:“我看希特勒”,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纷纷参与,一个个都成了小辩手,成为课堂的主人。此次辩论学生不仅得出了自己心中的满意答案,知道了评论历史人物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精神为之一振,积极思考,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巧用历史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在历史教学中,适当引用一些短小的历史故事,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如学习《血腥的资本积累》一课时,讲诉黑人奴隶的悲惨故事,使学生认识到原始资本积累的真实面目;学习科举制时,引用小说中“孔乙己”的故事,让学生看到了科举制度的利与弊。小小故事使学生集中了注意力,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和探索历史的兴趣。
4.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历史是一门时空穿梭性很强的学科,根据教学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外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参观烈士陵园,感受爱国主义教育;举办历史辩论会,秦始皇的是是非非,辨清他的功与过;开创历史小典故、历史乐园等板报专栏。力求把教材内容寓于各种活动中,把知识结构转化为能力培养。这样,历史课就会有声有色,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炉。
四、课堂总结条理化
通过归纳、概括使整节课的内容系统化和简洁化,结尾归纳,条理分明,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当然,这里的归纳可以是传统的教师总结,如通过幻灯片或电脑设计条目清晰的表格、思维导图、纲目式都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也可以是在“以生为本”的理念引领下,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作“本课小结”,列出“本课小结”中各要点所包含的知识细目,并勾勒出全课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也使历史学科的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研讨会议心得体会
4月27日至28日,我市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研讨会议在费县举行,能参加本次研讨会,离不开教研室领导和学校领导的支持与帮助,颇感幸运。研讨会隆重而热烈,让我感受到了我市历史基础教育蓬勃的生命力,同时接触到了济济人才,心情非常激动。研讨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听优质课,小组讨论,评课,名师讲座,市领导总结发言等,让我大开眼界,获益匪浅。
首先,感动于优质课授课教师的敬业务实精神。三位教师的课关注学生,体现课程新理念。尤其是习题的设计,匠心独具,应是三位教师上课的最大亮点。例如:费县杏坛中学汲广云老师的习题设计,层层推进,注重知识网络构建,题目形式呈现多样化。其中第8题,四则材料简短、清晰,与初中学生理解能力相符合,同时抓住了重点和热点:(1)依据上述材料分析,20世纪50至70年代,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敌对——缓和——建交)(2)在中美建交以及中美关系发展过程中,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是什么?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台湾问题、西藏问题)(3)你认为未来两国关系怎样才能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开放性习题设计,既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又从侧面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关心国家民族大事,关注和谐世界构建,提升了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同时我也在思考,如何让学生喜欢上材料题呢?可不可以从材料的选择、问题的设计、鼓励的话语、多种形式读材料、密切结合课文等方
面考虑。
其次,感动于我县初中历史教研员任老师对历史基础教育扎扎实实、无私奉献的精神。听完课后,我们组进行了自由热烈的讨论,任老师睿智、风趣、幽默,理论全面又狠抓落实,学习做事严肃认真,让我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
再次,感动于评课教师的直言不讳:既说优点又点明存在的问题,谦虚、中肯,教师间互相学习,气氛融洽,自由讨论之风洋溢整个大厅,真有点“百家争鸣”的味道;感动于沂蒙名师范奉华的讲座:对历史教学的热爱与执着和较高的文化修养是他的动力与财富,让学生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让学生想学乐学是他的理念,谦虚、认真、扎实的教风是他成功的基石。历史教学需要这样的老师,学生更加需要!还感动于市教研室张老师《关于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认识》这篇总结性发言上,无不体现他的自信、乐观与博大宽厚的历史胸怀!
研讨会很快结束,我的想法却产生了很多,最后,谈我的几点想法:第一,新课改新形势下的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我这篇体会的题目是“你和我”,“你”指的是学生,我”指的是老师,你和我之间应是合作,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关系,这两者应以“你”为中心,围绕着“你”的发展而努力。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思想情感、价值观的波动,综合能力的提高,充分利用、深度挖掘教材,一定可以给学生一个广阔的历史空间,也对其终身发展有益。考试成绩很重要,但不是最终目的,做到了“你”和“我”的共同提高,成绩问题也就迎刃而解。第二,努力提升个人素质。我认为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师,史
学、文学与时政都应成为其学习的重点,没有十足的教师魅力,如何吸引学生,如何培养出“我”想要的“你”呢?第三,呼吁各级领导,仁人志士,帮助初中学生拥有了解国际国内大事的机会。历史服务于现实,现实中折射着历史,我想如果我们细心引导,幼儿园的孩子也会对时事感兴趣!更何况初中学生呢?
著名科学家严济慈曾这样讲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授课是一种极具有科学性的演讲, 而这种演讲是非常具有综合语言艺术特性的”。如果要真实地表现出教学当中的艺术特质, 那么就需要将教学模式和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因此这种教学模式的建立绝对不是单一而单调的, 它更是一种集合性的科学应用。但是要想完成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基础模式构建, 就离不开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调节。实践证明, 但凡在其所研究的领域中获得成果的人, 都是对其所研究门类有着强烈的兴趣的。兴趣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基础教学原动力, 并不是单纯依靠记忆和听讲来实现的, 它更需要科学的疏导和实践的研究所获得的成果。因此, 本文就初中基础教学中的历史学科教学展开深刻的讨论和客观实际的分析, 希望本文的详细分析能够对教学实践有所启发[1]。
一、加强学生的情感交流
1. 加强学生与课本的情感交流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 不单单是教师教授知识的过程, 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因此, 教师应该注意选用恰当的情感表达方式将书本中的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融入授课内容中,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尽量沉浸到此种历史学习的氛围中, 加强和学习内容之间的情感沟通。学生只有完整地掌握历史的真实才能够在构建思维模式的前提下产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所以这也可以说是兴趣的建立和培养[2]。
2. 加强学生和教师的情感交流
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也是十分重要的, 这主要基于情感之间的互通功能属性。很简单地讲就是学生对教师的一种依从性和钦佩感, 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课堂中的交流和课下的交流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因为, 这两种不同介质条件下的情感交流, 能够恰当地把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拉近, 也只有关系发生了变化, 学生才能够自主地接受学习。因此, 学生和教师之间有效的情感交流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来讲是极为关键的。
二、强化教师的自身能力
1. 课余时间应该多学习
学习是一件需要坚持的事情, 对历史教师来说显得更加的重要。教师要想使历史课堂变得活跃有效, 不单单要对教学内容有一定的理解与掌握, 还应该在此基础之上更加重视增加知识储备量, 对相关历史人物知识以及历史人物故事都应该有充分的了解。还应该能对其他相关知识信手拈来, 这样才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把课堂的学习气氛调节好。
2. 课前应该做好准备
教师在授课之前应该有方法地准备授课的内容, 并不是单纯地“背课”而是科学地有效地“备课”。当然, 这也是具体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一节课的准备工作中应该对没有教学价值的问题进行删减, 避免画蛇添足。还要更多地结合学生具体准备的问题和可诱导性的疑问做好充分的准备, 于此才能够将教学的统一性的综合性实践于实际授课过程中[3]。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
初中历史教学承担着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和思想教育以及基础能力培养的艰巨的教学任务, 然而我们应该运用何种教学方式来具体实施教学大纲和授课是关键的问题。因此, 我们可以从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出发, 依据优质课堂的特点和初中生对认知规律的掌握特点使用多媒体设备实行科学的教学模式。这种多媒体设备可以将历史比较真实地表现出来。实现现代化的教学才是优化教学的最佳方式。这样的方法可以回归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以及陶冶学生的良好情操, 还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4]。
初中历史学科是尤其关键的学科,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 就应该从积极的角度考虑授课的效果, 努力积累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力求探索出最好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也是将科学的教学模式更好地运用于现实的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表现, 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积极地响应国家的号召, 实现基础教育教学目标。
注释
1[1]杨荣敦.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J].考试周刊, 2012 (40) .
2[2]黄兆恰.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J].中学课程辅导, 2011 (17) .
3[3]王昌伦.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J].中国教师, 2010 (1) .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加快以及教育的全面改革,高效课堂开始受到教师的关注。真正的历史课堂应该是高效的课堂。那么,什么是高效课堂呢?我认为,高效课堂是指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效率较高、效果较好的课堂。对教师来说,高效就是促进学生高效学习;对学生来说,高效就是获得显著提高。本文通过对初中历史教学特点以及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重要性的分析,就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提出建议,从而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供参考。
一、初中历史教学的特点
1.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较低。
由于初中生年龄较小,缺乏自制力,因而课堂秩序常常难以维持。初中历史课堂上最常见的现象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讲台下开小差,教师要不断维持课堂秩序。这导致初中历史教学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2.学生对历史学习缺乏兴趣。
长期以来,历史课一直被学生认为是副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学生在历史学习上普遍有“及格万岁”的思想,认为只要不让历史拖低整体分数就行,没有必要追求高分。正是由于这种错误思想的存在,学生在历史课上往往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学习兴趣。学生对待历史学习的消极态度导致了历史教师无法在计划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无法实现高效教学。
3.历史教学模式化严重。
从目前部分中学历史教师的教学情况来看,其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相当陈旧。由于考试评价制度依然存在,教师普遍追求功利性教学,考纲要求什么就教什么,考纲不要求的就根本不教。新课改确立了“教是为学服务”的基本理念,学生真正要学的,就应是教师真正要教的。因此,教师必须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不断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重要性
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不仅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而且有利于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由此可知学习历史的重要性。而且初中历史的学习是学生了解历史,指导现实生活,提升人文素养,培养人格的重要途径。
三、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措施
1.把握课标和教材,优化课堂教学。
历史课程标准是历史教学的依据,因此历史教师必须认真研究课标,领会课程设计新理念与新思路,明确历史教学目标,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的基本工具,因此历史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这就要求历史教师不断学习教学理论和史学理论,掌握历史专业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打牢教学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效教学。
2.激发学生兴趣,提倡自主学习。
教学的关键不是教师教了什么,而是学生掌握了什么。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悟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要想打造高效课堂,就必须摆正位置,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组织学习小组,重视课后实践。
教师可以组织课后历史学习小组,将教材中的历史知识转变为课外实践活动,从而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丰富学生的理性和感性知识。课外活动形式灵活,有助于教师开展教学工作。课外活动强调手脑并用,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还有利于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如社会交际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
(二)关于初中学生对历史人物评述能力的培养
沂州实验中学历史组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初中生在历史学习中依然采用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旧模式。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和新课改的推进,历史教学更多地强调学生各方面能力和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其中,正确评述历史人物是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对中学生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然而,初中生由于年龄小、知识尚不全面、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不了解人物评述的方法要领;加之今天许多历史题材的书籍、电视剧对某些历史人物的主观歪曲,学生对历史人物缺乏科学的认识。作为一名教师,有责任去纠正学生认识上的偏差,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培养学生科学评述历史人物的能力。可见,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和正确评述历史人物,顺应历史课程改革的趋势,对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自己的探索与研究,从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两方面谈一下培养学生历史人物评述能力的具体指导策略。
一、理论指导
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许多历史人物。对于某个历史人物的故事或事迹,很多学生耳熟能详。但涉及到如何评价这一历史人物时,大部分学生茫然失措、无从下手,评价时倾向于照抄课本,缺乏自主性、规范性和层次性。对此,我总结出以下“三步走”:
第一、说明人物的社会称谓。这是评述历史人物的基本要求。
初中历史课本中出现的历史人物大部分是杰出的政治家、史学家、军事家与外交家。学生在评述人物时,首先应明确说明他们的社会称谓。如:“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与军事家”、“郑和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伟大的航海家和外交家”、“拿破仑是法国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革命家与战略家”。简短的一句话,可以开门见山、一目了然地说明人物的社会影响。
第二、简述人物的主要事迹。这是评述历史人物的基本依据。
评价历史人物,需要用他们的具体言论、社会活动来论证评价其功过是非。因此,需要把与历史人物有关的历史活动或事迹,简明扼要地罗列出来,可以采用以下两种基本方法:
1、分阶段列举
如唐玄宗的主要活动概括如下:
唐玄宗统治前期——整顿吏治,任用贤能,发展生产,提倡节俭;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因此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唐玄宗统治后期——宠爱杨贵妃,不理政事;重用奸臣,以致酿成“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
2、分方面列举
如汉武帝的事迹可以概括为:
(1)政治: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2)经济: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治理黄河。
(3)文化: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中央设太学。
(4)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5)民族关系: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6)对外关系:开辟丝绸之路。
除此之外,中外近现代史上的一些杰出人物也可采用此法,如孙中山、拿破仑等。
第三、阐明个人对人物的看法。这是评述历史人物的关键部分。
即历史人物的哪些活动值得我们肯定或否定?对这个历史人物,你最终的评价是什么?从他身上,你能学到什么精神品质或得到什么启示?这是学生的思想认识得以升华的关键一步,体现了“论从史出” 的历史学习方法。如学生评价“周武王”时写到:“我觉得,周武王是一位真正的明君。他能在纣王暴行时期,挺身而出,领导人民摆脱困境,为人民开创幸福。从中,我得出一个结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周武王的作为激励着我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诚恳平等地对待他人,要乐于助人。”
以上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去评述和掌握历史人物。
二、实践操作
正确评述历史人物,学生仅仅掌握基本的评价要领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如何让学生在理论思想的指导下,在学习过程中对具体人物做出科学的评价。这就涉及到学生如何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离不开一系列的实践训练。在教学实践中,我做了如下探索:
㈠抓好课堂上对历史人物的教学
现在的历史课本,图文并茂,趣味性强。尤其是涉及到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时,课文中附带了必要的人物图片和引文(或诗句),这就为人物教学提供了便利。在课堂上,教师一方面可以借助于人物图片,对人物外貌和心理特征加以描述,增强人物的形象直观性,给学生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如讲“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边观察图边讲述,“这位英勇的爱国将领,穿着威武的铠甲,双目炯炯有神,刚毅的眼神怒视着荷兰殖民者,面对外敌的坚船利炮毫无畏惧,对战争充满了必胜的信心。”通过生动的讲述,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引文,引导学生富有感情地去品味,学习历史人物的高贵品质,感悟崇高的人格魅力。如讲“戚继光”时,引用“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学生可以从中学习到戚继光不恋官场、一心为国、淡泊名利的高贵精神,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㈡设计行之有效的课外活动
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仅仅依靠课堂是不够的。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每节课不可能单纯地进行历史人物的教学。因此,有必要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有序设计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历史人物知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1、布置开放性作业,书面评述人物 具体操作方式如下: ⑴选定人物,学生自评
每周末,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学生从本周学习过的课文中,自己选定一至两个重点历史人物,结合课内外历史知识,遵循人物评价的基本要求,予以合理评价。字数150字左右。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及时巩固课内知识,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整合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运用课外历史资料的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⑵教师批改,个别指导
教师对每位学生的评价作业,及时认真批改,随时发现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标画出其中的精妙语句,打好批语,以“表扬鼓励”为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其中,对有应付心理、写作不规范、不得要领的学生单独谈话,晓之以理,使其认识到学习历史人物的重要意义。
⑶展示交流,师生共赏
课堂上,利用投影仪,展示个别学生的优秀作业,让学生介绍写作技巧及经验,其余学生观摩学习,以便吸收引用;同时,将较差的、出现典型错误的评价作业,实行匿名展示,引导各小组内部相互讨论存在的缺陷,以吸取教训,避免以后写作中的类似错误。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可以相互借鉴,扬长避短,在这种不断的模仿学习中,逐步提高评述历史人物的能力。
⑷展览佳作,集结成册
将师生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在学校宣传栏及学校网页上集中展览,便于全校师生的观摩借鉴。最后,将这些成果集结成册,予以保存。以上方法,是我在课外提高学生评述历史人物能力的主要途径。目前,学生共评价了25个历史人物,并涌现出大批的优秀作品。很多学生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书写和表述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2、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历史人物碑刻或遗址
周末或假期,带领学生到“临沂广场”、“王羲之故居”、“银雀山竹简墓博物馆”等地,观看左宝贵、颜真卿等人物的雕像,分析人物形象,并回顾历史知识,加强人物在学生头脑中的鲜明形象。参观结束后,学生从中选取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人物写观后感。这样,加深了学生对课堂所学人物的认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拉近了学生与历史人物的距离,而且有助于实现学以致用、为现实生活和学生全面发展而服务的教育宗旨。
3、编制手抄报
每个学期的历史课程学完之后,教师根据新课标选定三至四个重点人物,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编制手抄报,一般一学期一次。如“三国人物荟萃”、“近代风云人物”、“新中国的建国功勋”。不限制作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这一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学生深入掌握教材内容,加深对人物的认识,学会区分历史现实和文学作品的异同。
4、开展辩论会
在历史活动课上,开展丰富多彩的“历史人物辩论会”。引导学生围绕有争议性的特定历史人物,结合课内外知识,各抒己见,展开辩论。如“走进秦始皇”、“武则天之我见”、“洋务派的历史作用”。这种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以及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三、目前取得的成效
㈠课堂上,有效改善了课堂教学氛围,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长期以来,由于受“重理轻文”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之历史本身的过去性、容量大的特点,学生普遍缺乏历史学习的兴趣,仅为“考高分升好学而被动去学”。这种消极思想,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氛围,课堂学习效率低下。
在培养学生正确评述历史人物的实践过程中,尤其是展览佳作、辩论会、手抄报、实地参观人物遗迹等课外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从中感悟到了历史学习的快乐,课下养成了阅读历史课外书籍的良好习惯。课堂上认真听讲,踊跃发言,思考问题从多角度出发,有一定的深度,改变了以前“课堂气氛死气沉沉”的不良状况。特别是,课堂上“合作探究”环节,各学习小组间讨论激烈,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共同解决疑难问题,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㈡考试中,学生的考试能力普遍提高,进一步增强了分析、解决和表述问题的能力
初学历史,许多学生浅薄地认为“学好历史非常容易,多背背就可以了”。殊不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考试题目侧重点有所变化,由以往的知识考查到现在的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考查,以往靠死记硬背、机械记忆博得高分的学习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因此,学生想要在考试中脱颖而出,除了要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外,更要学会如何运用历史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这都需要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随着历史人物教学的不断深化与拓展延伸,学生学习兴趣也不断提高。许多学生有意识地去培养历史学科各方面的能力,这主要表现在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考试能力的提升上。
如下面关于“武则天”的选择题:
一代女皇武则天传奇的一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争议和思考。有关武则天的说法,你认为有失偏颇的是()
A.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B.在治国方面,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 C.滥杀无辜,昏庸残暴 D.“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这道题目,虽有一定难度,但几乎没有学生回答错误。
㈢现实生活中,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产生了积极影响
在认识和评述历史人物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学生能从各类历史人物中总结和汲取有益的经验教训。从正面人物身上,学生能学习到多种高贵品质,继承发扬优良的历史传统;从反面人物身上,吸取惨痛的历史教训,避免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走弯路。如学生能从“戚继光、郑成功、林则徐”等英雄人物身上,感悟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捍卫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再如,通过商纣、隋炀帝等暴君的暴政亡国,周武王、唐高祖的仁政治国,学生总结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充分意识到国家兴亡与民心向背的密切联系。
由此可见,学生认识和评述历史人物能力的培养,不仅对平时的学习产生了良好的效果,还对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正确、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民族自豪感等,产生了显著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孙文范 ,李治亭.马克思主义与历史人物评价[J]史学月刊, 1982,(01).[2]简桐.关于历史人物评价的几个理论问题[J]史学月刊, 1987,(03).[3]李志龙.历史人物评价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才智, 2009,(15):171 [4]苏双碧.关于历史人物评价的几个问题[J]广东社会科学, 1999,(01).[5]刘加丰.关于历史人物评价问题初探[J].黑龙江史志, 2009,(01):18,20
李依航
摘要:随着高效课堂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数学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教学改革的发展。如何顺应教学发展的时势,制定合适有效的数学教学方式,对真正发挥高效课堂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有重要意义。我校制定了九步导学的教学模式,其中包括:引学示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交流、点拨提升、质疑问难、有效训练、总结深化、布置作业这九步,以这种形式的教学,充分体现的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学生由以前的被动接受变成了知识的主动探究,成为了学习的真正主体。本文对于高效课堂下如何进行数学教学进行了简单地分析和建议。
关键词:高效课堂 数学教育 九步导学法
数学教育任务已转变为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课堂教学应从传统的集中于教学内容方面转变到教学过程方面,让每个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参与数学、主动探索去建立自己的理解和意义。教学时,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努力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探究性学习。高效课堂,不仅是达成高效率的课堂,更是教育教学形式的巨大变革。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超常提高、超常进步。作为教育组织者的教师,是课堂改革的最直接的一环,或者讲是高效课堂实现的关键因素。所以,我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打造高效课堂: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课堂教学并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消极被动行为,而是双方相互交流信息与情感沟通的过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这么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老师激发起来的,假如他们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诱的,不用粗鲁的办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而用仁慈的感情与言语对待他们的学生,他们就会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愿留在家里了。”新课程要求教师与学生要“积极互动”,这样不但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顺利完成课堂教学;还可以开发学生智力,变学生课堂上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促进口语交际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学写出。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
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二、在新课导入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对认识和活动需要的情绪表现,是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各种感官包括大脑都会处于一种最活跃的状态,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要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从新课导入起就应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意入主课堂,为充当主角作好心理准备。因此,新课的导入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快而有效地吸引学生”为立足点。在具体操作时教师要从“两抓”入手。一方面教师要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学生,抓住学生的兴趣,同时要在深入地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抓准能让学生兴奋的点,在新课导入的时候从实际出发充分的利用这些资源确立引入的方法和手段。
三、运用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式
我校主要采用采用讨论、交流、合作、探究性学习等方式,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位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兴趣。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主要采取“灌输—接受”的教学模式,学生只是知识的输入者,学生的参与意识较弱,学习效率较低。实践证明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才会有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如在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节内容时,首先让学生自己准备了一根木棒,用铝线自制了一个圆,然后教师指导学生探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便很快掌握所学知识。因此,学生只有主动参与才能在学习活动中体现好奇与求知欲,并使情感、态度、兴趣和能力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密切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实践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新课标指出:“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的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究其应用价值。”当学习材料与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是有兴趣的;当学习材料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才会富有生命力。巧妙设置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知识的内在动力,创设自主参与的条件,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意投入到现实的探究性教学活动中去,同时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抽象、枯燥的认识,从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教学活动充满活力与情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
五、多关心数学基础差的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分档提问,及时对差生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差生有机会表现自我,回答力所能及的问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先学习兴趣,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我在教学中对差生坚持
“低起点,小步子”,使学生跳出恶性循环的怪圈,以小步子前进,将挫折的频率降低到最小的程度,长期保持一种充满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诱导他们发挥潜力。因此,要多关心差生,多与差生谈心,不歧视冷淡差生,增加对差生的感情投入,使差生由厌学化为愿学、爱学、乐学。
六、重视课堂小结
总结也是一门大学问。无论做任何事,做完就不了了之,那么永远找不到自己的不足和长处什么,无法更上一层楼。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老师不但要总结出每个小组出现的状况,每个小组之间的进展状况和学习合作的效果,还要根据出线的问题及时制定解决的方法,为以后的学习合作积累经验。同时,学生也要做好总结,总结出自己在合作学习中取得的成绩和感悟,让他们在总结中进步。学习也是一个不断反省的过程,养成了好的总结习惯,对以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有不可小觑的影响。
总之,高效课堂无论是学习还是借鉴,都在于领会先行学校的精神,而不在于形式。高效课堂虽然不是一种具体的模式,但它的目标是明确的,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虽然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目的有一致的地方,但它的具体要求已经远跃传统,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必须首先改变自己,才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历史 高效课堂 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85-02
随着科技的发展,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教育也在不断的进行发展创新,新型的教学手段层出不穷,但如何将这些新型的教学手段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从而使课堂更加有效,更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是当前主要的研究问题。目前,判断课堂是否有效,是否能达到教育部门规定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依据课堂是否高效进行判定。课堂高效不单单是值完成教学量,更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初中历史的教学内容不仅仅是传授让学生了解过去国家所经历过得苦难,更是教导学生怎样去做一个有价值的人,因此,将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课堂构建成高效课堂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要通过实践找出构建高效课堂的具体方法。
一、充足的课前准备
初中历史课时少,内容多。因此,要构建高效课堂就必须有效的利用45分钟的课堂时间,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无论是从时间的安排,还是教学内容的安排都应该做到完美无缺。高效课堂一般采用“271”法则来安排课堂时间,“271”法则是指教师课堂讲课的时间不超过20%,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占到70%,剩下10%用于对每堂课的结果检测,采用这样的方式利用课堂时间,使课堂变得生动,极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参与能力,并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人教版出版的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十课“秦王扫六合”中,教师如果能够精心准备教学内容,并利用好每一分钟,就能打造出高效课堂。在教师授课的时间内,教师应总结出这一课时中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并且能够符合学生的认知,让学生能够对授课内容产生兴趣。在这一节课中,教师可先就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统一的中原,并运用统一货币、焚书坑儒等方式来巩固政权进行讲述,学生在对这一部分内容有简单的了解后,教师让学生自主学习,对秦始皇为巩固政权所做出的行为展开讨论,其行为的利弊以及对当时所造成的影响,这些问题由学生自主思考,在下课前十分钟,由教师进行纠正以及指导。这样不仅充分的利用了课堂时间,而且给与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使学生能够很快抓住教学重点,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二、转变教学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之间的关系
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为教学主体,学生只能够被动的接受教师所教导的内容,这样的教学很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善于改变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适时提供帮助和需要,而不是以年龄长、学识丰富作为炫耀的资本,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呈现水火不用的状态。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主动发言,培养学生的对历史的学习兴趣,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之中,从而建立良师益友的关系。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讲述中国饱受压迫和屈辱这一章节中,教师和同学一起回顾中国的凄惨史,一起对当时中国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局面而展开讨论。这样惨痛的历史很容易激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沉浸在当时签订不合理合约的愤怒当中,教师在这时应该忘却身份,只是以朋友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劝慰和引导,引导学生从这段悲壮的历史走出,共同创造更为美好的未来。历史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明事理、通古今,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很大益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以领导者的姿态来对学生教学,在严肃的历史课堂中,多用些诙谐的口气,和蔼的笑容使课堂氛围更加宽松,更有利于历史的教学。
三、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
新颖的教学方式给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曙光,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使课堂变的更为生动,氛围更加积极向上,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有更为主动的学习意识。通过举例来详细论述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构建高效课堂。情景重现法是一项很有效的教学手段,在学习鸦片战争这一章节过程中,可以就其导火索林则徐虎门销烟这一事件展开情景重现的方法,让一部分学生扮演侵略者,一部分学生扮演当时清朝腐败的官员,由教师来客串林则徐这一角色,但必须将当时鸦片给中国所造成的危害,以及林则徐当时气愤怒其不争的心情,以及为民除害后激动的心情都要很好的演绎,同时也要讲侵略者气急败坏的一幕展现出来。采用这样的方式,不仅是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之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还能够改变创痛枯燥乏味的教学没迫使,学生更加热爱学习历史。此外,还可以利用分层教学法来帮助学生学习历史,分层教学法是将学习水平、程度差不多的学生分成一个小组,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很多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主动性,导致学习成绩停滞不前,更加不愿意学习。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一切的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对课堂的参与度。在初中的历史课堂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并采用全体投票的方式选择出准备最充分,展示效果最出色地以为学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有竞争才有压力,学生更能够去精心准备。翻转课堂的方式成功地将主体地位从教师转移到学生的手中,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使课堂不在死气沉沉,由学生授课,教师为聆听着,这样的课堂更为生动,更引人瞩目,更加创新。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构建出有着轻松和谐氛围的高效初中历史课堂,是历史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更为轻松,并激发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兴趣,培养出更多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史志勇. 构建初中历史教学的高效课堂[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6:111.
[2]刘追湖. 论初中历史教育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J]. 新课程学习(上),2011,01:51-52.
[3]雷颜俊. 论初中历史教育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J]. 科学中国人,2014,16:225.
一、采用五步教学法:课前检测、激发兴趣、自主学习、教师释疑、巩固训练
第一步:课前检测(一般5分钟)。上课一开始就对上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检查测试,进一步发现并解决学习后存在的问题,教师则可制定出相应的措施,给予学生帮助。同时,这也是督促学生复习的重要手段,实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还对本节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课前检测是实施课堂优化教学的重要手段,是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二步:激发兴趣(一般2分钟)。上新课之前,通过一定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兴趣是指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每个人都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探索,并表现出心驰神往。兴趣不只是对事物表面的关心,任何一种兴趣都是由于获得这方面的知识或参与这种活动而使人体验到情绪上的满足而产生的。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一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例如:姚明对篮球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才会关注篮球,才会为篮球倾注热情、付出努力;有人对美术感兴趣,就会对各种油画展、美术展、摄影展都认真观赏、评点,收藏好的作品;一个人对跳舞感兴趣,就会主动、积极地寻找机会参加跳舞活动,而且在跳舞时感到愉悦和放松,表现出积极性而自觉、自愿。如果一节历史课学生没有完全学习兴趣,就不会有主动学习的冲动,学生都不自觉、自愿学习,何来高效课堂?因此,教师必须在上新课前进行激趣。
第三步:自主学习(一般20分钟)。自主探究教学法就是导引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自主学习不是让每个学生各学各的,而是要激发全体同学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并加强合作交流,少走弯路。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说是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习的核心,它是一种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学生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策略、调节和控制各种任务行为的创造性学习活动。
(1)学生独立完成导学案上自己能完成的内容,对基础知识进行识记和初步的理解。
(2)学生不能独立完成的内容,在小组内寻求帮助,进一步理解本课内容。
(3)对于小组内部解决有困难或是有分歧的内容,讨论完成。
(4)结合书面要求在书本上做好标记,所有预习题全部搬到课本上去。标记结束后,再重新回顾、熟记基础知识点,在识记中初步理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当然,在预习纸上也要对此做必要的提醒和说明,以帮助学生通过讨论初步掌握知识。)
(5)展示自主学习成果,形式是教师问、学生答。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掌握情况,教师作必要的重点知识讲解和体系梳理。对于教师,这是一个检测、梳理过程;对于学生,也是一个展示、反思预习成果的过程。正因为需要检测和展示,所以也能督促学生把课前的准备时间充分运用起来,保证学生从上课伊始就进入足够注意状态。基础知识部分的牢固掌握也为提升阶段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此阶段应对学生回答的情况或成绩做一个记录。
第四步:教师释疑(一般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不能完成的问题和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帮助学生理解难点问题。
第五步:巩固训练(一般8分钟)。①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检测,精选与本课知识点相关的习题进行拓展和提升(习题可以是近年的中考试题,可以是近期的热点专题,也可以是传统的经典好题,一般5道选择题,1道文字题),对检测结果及时反馈,优秀学生要给予表扬,后进生要给予及时的纠正。②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必要的整理和补充,结束后再进行一定的记忆巩固;还要提醒学生间隔一定时间后,记得复习旧知。
二、“五步教学法”
(1)提前2周备课,编好导学案。学生自主学习靠导学案,教师一定要把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做好预习。同时,导学案必须按照学生认知规律和知识本身发展的逻辑规律编制,设计好高度、坡度和跨度,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自己需要的知识。
(2)学习小组。高效课堂必须以小组学习为组织形式,小组建设是高效课堂的核心词。具体如何分组,如何建设小组,如何建立小组竞争竞机制,如何构建小组文化等。如果没有小组建设作保证,高效课堂就是一句空话。
(3)注意整合教材。不能按照教科书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一步一趋地讲课。我认为,教材只是素材,教师必须根据学科思想、学科结构、学科内容、学科研究方法进行整合,打破学时、打破顺序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实现高效课堂。
【谈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方式论文】推荐阅读:
初中历史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总结09-20
浅谈乡土历史在初中历史课堂的运用11-15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拓展延伸教学09-27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07-05
例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迁移教学法07-24
初中历史课讨论式探究教学模式初探教育论文09-11
初中历史教学故事07-04
浅谈如何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10-23
初中历史期中教学总结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