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乡土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024-06-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历史课堂乡土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通用11篇)

初中历史课堂乡土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篇1

王纪伟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是教学主体,而这个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往往处于历史信息掌握上的绝对劣势,因为学生不具备大量而丰富的的历史知识,加之缺乏历史分析和探究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仅靠课本所提供的资源进行学习,学生的收获和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历史教学贴近学生生活的重要性是促进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来源。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提倡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指的是相对广义的课程概念,也就是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和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因此在以前,我们认为课程资源就是教科书、参考书等,事实上,这是一种很片面的认识,造成教学过程中课程资源利用的出发点和角度的局限,使得课堂教学完全被束缚在了课堂、书本、学校而忽略了历史教学贴近学生生活的重要性。因为,从课程目标实现的角度看,凡是对之有利的所有因素都应该归属于课程资源,这其中既包括教科书、参考书、教学场所等物质资源,也包括学科专家、教师、学生等人力资源。历史教学贴近学生生活要全面而科学,使所有的资源都能很好地为教学服务,这样才能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1、地方悠久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珍贵的历史遗址和历史

记忆。

我们所在的灵武市是一个具有二千二百年历史的地方,境内发现了著名的黄河中上游水洞沟人类遗址,这为学生了解和学习我国远古人类提供了一个难得的素材和证据,也更加拉近了学生生活和历史的距离。同时,灵武市是古代灵州古城的所在地,这里曾是唐肃宗继位并结束唐朝安史之乱的重要地方,留下了大量相关史料;宁夏是历史上西夏国所在地,具有西夏时期的重要文物遗址。这些乡土资源使得学生在学习历史中很直观的可以直面历史,走进历史遗存。

2、典型是回族聚居区,学生生活中的内容都蕴含这大量的历史信息。

我校学生绝大部分是回族,他们生活的内容中离不开宗教的痕迹,大到生活中的建筑,如清真寺;小到生活习惯和风俗习惯都体现了回族特色和伊斯兰教的特点。而这些在初中历史教学内容中都涉及到了内容,这类资源可以说是本地学生所独享的宝贵资源,如果能够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学生相关历史知识的学习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农村地区保留了大量地域历史信息和近五十年的历史内容。作为农村学校来说,学生来自农村,他们身上依然保留了不少历史的遗存,生活中的语言、行为习惯、风俗都为很多的历史现象提供了最为直接的证据,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从自己身上发现历史,感受历史这种效果是课本所不能给予的。同时,学生生活的地方不是很发达,很多改革开放前后的带有明显那个时代特有特征的建筑,场所和代表

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工具都还有很多的保存,在学习过程中也些资源可以被利用起来,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中发现和感受历史的发展进程。

所以说,历史教学贴近学生生活的重要性对于网络相对落后,学生获取信息相对困难的学校来说无疑是一个扬长避短的重要途径。不仅如此,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历史教学贴近学生生活的重要性还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历史知识最显著、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过去性。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形象具体、生动活泼,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各种教学资源,以及学生能够参与的活动(例如学生可以动手操作的小游戏、文物模型)等,给予了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加之许多内容,丰富了历史课的内容和情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宁夏历史悠久,历史上曾是西夏国的国都所在地,在讲解中国古代史《北宋、辽与西夏》一课时,当说到北宋与西夏的关系时,我们就利用书本地图和现在的地图帮助学生分析两个政权的地理位置,加上搜集的关于兴庆(银川)的很多内容,学生一下子就能够切实感受到历史离自己很近,而且更愿意走进历史,来了解发生在自己所在地区的历史演进。对于我们学校来说,地处灵武市。而在灵武市水洞沟就发现了早期人类活动遗址,而这个历史资源我们在讲解《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这一内容时,作为补充资料,这个历史的说服力就非常强了,学生一下子就感受到自己出生的这片土地很早就有人类活动,学生有了自豪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了很大提高。

2、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作为初中生,理解、掌握历史知识必然有较大的难度,领悟历史的能力也较差,倘若仅用历史教科书进行教学,要求学生一知半解地死记教材结论,会使学生丧失历史学习的兴趣,严重制约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能比较生动地反映历史的本来面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帮助学生准确地领悟历史,培养、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的目的是要使学生成为有思想的人,而不是让学生只是简单地记住一种答案或一种权威性的解释。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直接阅读一些史料,接触一些历史文献,并可根据学情,介绍各种学术观点,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历史进行直接的探索研究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

探究式学习:重视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与培养学生的 “探究式 ”学习相结合,重视给学生提供足够的问题解决、课题研究和社会调查的机会。尽管学生搜集和处理课程资源的能力还很有限,学生课题研究和问题解决的水平与真正的史学研究也有相当的距离,但是它却能使学生体验发现学习的过程和获得主动探索的 “经历 ”,并有助于逐步养成学生独立思考和 “探究式 ”的学习方法。

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教师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也离不开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4、有利于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渗透和陶冶

例:“南京大屠杀”的教学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包括相关照片、影视资料(纪录片、故事片)、幸存者和见证人的回忆、纪念馆等。学生通过这些方式了解历史真相,可以看清日本军国主义的罪恶本质,激发“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反对战争、珍惜和平的精神。

当然,历史教学贴近学生生活的重要性是最主要的。学校之外的历史教学资源,例如历史遗迹、革命历史纪念馆(纪念碑)、历史遗址、博物馆、名人故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它们呈现出多元丰富、直观生动的特点,但是往往空间分布较分散,资源本身缺乏系统,对学校的历史教学而言,在利用方面受到较多限制(包括教学管理制度层面的限制),需要教师着意安排、开发和整合。

在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历史教学过程中,目前我们还是只能靠老师自己去查阅、搜集各方面的资源,对于利用乡土教材作补充还没有实现,尽管如此,丰富的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经为学生学习起到了很大作用。

初中历史课堂乡土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篇2

一、初中历史开发利用乡土资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师和学校对于资源开发缺乏重视

我国的教育改革不断推进, 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都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整合教学资源, 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这就要求教师从生活实际出发, 根据历史的学科特点, 挖掘乡土资源并在课堂上进行有效运用。但是, 实际上, 我国大部分初中教师和学校对于乡土资源的利用都缺乏重视。此现象的产生主要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 教师和学校都将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上, 由于乡土资源对于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成绩来说没有很大作用, 就被一些教师和学校所忽视。思想上的不重视直接表现在行动上的不作为, 乡土资源开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 对乡土资源的挖掘和开发不够充分

乡土资源来源于生活实际, 只要找到教材中与之相匹配的知识点, 就可以将其运用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包括历史课前的预习、课中对案例的合理应用和课后的复习巩固等。将乡土资源与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充分地结合起来, 能发挥出其重要作用。就目前而言, 我国的初中历史教学对于乡土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程度并不高, 虽然有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已发现乡土资源的重要作用, 但是对该资源的利用也仅限于课堂上的案例分析, 并且没有对案例进行详细的说明和讲解, 乡土资源与历史教材内容的融合性仍然不强, 这使得教学效果并不好。此外, 相关人员课前和课后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不够充分, 资源的开发和搜集需要学生和教师共同努力, 但是在实际中, 教师或者自己搜集, 或者将任务布置给学生, 在课前对学生的搜集情况也不作了解, 导致学生产生应付心理, 资源的搜集质量也不高。

3. 缺乏相关专家的指导

乡土资源的利用价值很高, 每个地区的乡土资源都具有当地的历史发展特点和特色风貌, 因此, 要想充分发挥乡土资源的作用, 需要对资源进行深入分析, 并了解其背后的历史内涵。但是实际上, 我国历史教师的专业水平还没有达到较高的标准, 对乡土资源的了解和使用方法还有待提高。笔者经过调查, 了解到部分初中历史教师认识到了乡土资源的重要性, 但是问题在于对乡土资源的利用方法还不太熟悉, 找不到突破口, 无法与历史教材内容进行有效融合;部分教师搜集到乡土资源之后, 却不知道该如何整理。若相关专家能够为教师提供指导和建议, 会大大提高乡土资源的利用率。

4. 社会和家长的支持度较低

乡土资源产生于实际生活中, 部分乡土资源的搜集需要得到社会上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 工作人员才能在有效的时间内搜集到质量较高的乡土资源。但是, 在实际的搜集过程中, 社会上的相关部门对于搜集工作的配合程度不高, 甚至不理睬, 导致搜集工作受到阻碍, 搜集资源的质量也受到影响。除了社会, 家长的支持也至关重要。当教师布置搜集资源的作业之后, 部分家长认为这与教材内容没有直接关联, 而认为一切学习要以课本为主, 搜集资源是浪费时间, 因此阻止子女去搜集。这样做不但影响资源的搜集成果, 还会对学生的积极性造成打击;此外, 将乡土资源与历史教材相结合是开展相关历史学习活动的有效途径, 若社会和家长不支持, 活动将很难开展。

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发与利用乡土资源的途径

1. 在常规的历史课堂中穿插乡土资源, 使之与教材资源相结合

(1) 利用乡土资源导入新课。柏拉图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没有一个好的开端, 学生会觉得兴趣索然, 从而无法提高课堂效率。而利用本土乡土资源导入新课, 能够缩短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调动学生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 教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时, 笔者利用本地“空军之父”刘亚楼将军图片、视频导入新课, 这是学生平时熟悉的, 与本课重点知识——新式交通工具飞机的出现的内容相呼应, 马上拉近了乡土资源与教科书知识之间的距离,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选取乡土资源中典型素材进行案例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选取典型的乡土资源进行教学, 能使枯燥乏味的历史知识更加生活化、趣味化。例如, 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 (二) 》一课时, 有几个地方可以穿插乡土资源教学内容:一是教学佛教传入知识时。笔者在讲授到寺庙时, 让学生介绍当地的寺庙有哪些, 学生马上会想到西山灵洞寺庙、岩前定光古佛寺等, 而每一座寺庙都有一段传说。在此基础上, 教师带领学生进一步挖掘, 不仅掌握了课本知识, 还了解了当地寺庙的历史渊源。二是在教学道教创始人太上老君时, 笔者结合当地风俗——每户有大灶头的人家, 灶上都会贴一幅画, 画上所画的就是太上老君来开展教学, 再在课后深究为什么会在灶上贴太上老君像。学生立马明白, 原来历史人物、历史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2. 围绕乡土资源, 进行探究性学习

2011年初中历史新课标突出了历史教育对人文精神的熏陶、公民意识的教化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三个重点, 但历史教材内容远离学生生活实际, 造成学习者对历史课程的疏远。而乡土资源是学生身边的资源, 对身边的资源进行开发, 可以构建让学生亲近、易于接纳的历史资源体系。因此, 笔者所在学校围绕“乡土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研究”申报市级课题并立项。笔者所在学校十位历史教师带领全校学生进行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真正实现了了解家乡, 进而爱家乡, 并把乡土资源充分融入课堂教学中去。

3. 学校的图书馆和资料室充分为学生开放

另外, 学校也要调整图书馆和资料室的藏书结构, 丰富乡土文化专辑, 多提供有关人文方面的书籍。笔者所在学校的图书馆是福建省省级示范图书馆, 配齐备足了各类书籍, 包括课标中提到的通史著作、历史刊物、历史文物图册、通俗历史读物、历史小说、考古和旅游书籍等。学生可以在图书馆的知识海洋里任意遨游, 把所学到的、看到的知识进行整合, 并将其充分地应用到学习中, 以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

作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 课程资源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没有课程资源, 课程改革设想就很难实现。要想实现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目标, 必须有丰富的历史课程资源来保证。目前, 将乡土资源融入历史教学中, 以提高学生的素质, 已是多数历史教师的共识。然而, 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项长期、艰巨和复杂的任务, 这就需要教师做出不懈努力。希望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能做到将乡土资源与初中历史教学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茅志明.浅谈乡土历史文化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风, 2014, (15) :186-187.

初中历史课堂乡土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篇3

【关键词】高中历史 乡土资源 开发 利用

在目前高中阶段的历史课程教学中,课本上的教学内容往往介绍的是国家、民族的发展历史以及历史中的重大事件,而对于当地乡土历史的介绍却不多。而对于身处信息时代的学生,如果在课堂教学与课本中不进行有效的引导现,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渴望程度就会显著下降。目前高中阶段历史课程的教学内容只涉及到了宏观事件,而不具备地区的特殊性,无法帮助学生对于当地的历史知识、乡土知识进行深入的了解,并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于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因此,对于高中阶段的历史课程教学,科学、有效地开发、利用乡土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一、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对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意义

在目前高中阶段的历史课程教学中,教师按照课本内容进行讲解,课堂中的主要要素都来自历史课本内容。同时,教师往往仅看重如何应对考试,进行简单的灌输知识,对于学生的历史修养以及整体素质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激发学生对于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就应当科学、有效地开发、利用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发挥乡土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①。对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历史课程教学来说,针对乡土资源的开发以及利用主要具备以下几点意义:首先,开发利用乡土资源有助于加强学生对于国家与家乡的热爱之情。通过对乡土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家乡的特点与发展历史,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于国家的热爱。其次,开发利用乡土资源有助于改进历史课程的教学内容,为学生的学习内容添加更全面的历史知识。最后,开发利用乡土资源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将乡土资源的开发利于与历史教学相结合的过程中,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的信息搜集、资料整理等学习活动,这不仅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几点原则

1.因材施教

教师应当在选择乡土资源作为学习内容时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历史知识基础以及兴趣方向等方面的差异,选择的与历史课程要求以及学生学习兴趣相符合的相关内容,以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历史课程,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

2.主次分明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全国各地都具有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目前高中阶段的历史课程教学中可有效地使用乡土历史文化资源补充历史教科书中未涉及到的方面,并激发学生对于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乡土历史文化资源应当发挥好自身的辅助作用,成为历史课程教材的有效补充。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要切实落实“综合利用乡土历史资源,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这一教学原则②。

3.以典型事例为主在针对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应当与高中阶段的历史课程内容相结合,并重点选择当地历史文化中的典型事例,不可泛泛而谈。教师需要按照当地乡土历史文化的实际情况,根据相关课程标准精选出经典的历史知识,帮助学生全面地提高历史文化素养。

三、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几点对策

1.利用互联网

目前我国已经全面地进入了信息时代,而互联网络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也具有一定的重要作用。学生可方便、快捷地使用互联网进行对乡土历史文化知识的学习。例如,学生可以使用百度搜索这样的搜索引擎搜索当地的历史故事、文化习俗等。此外,学生也可以通过一些学习网站所提供的在线课堂、历史教学视频等内容进行自主学习。

2.实地调研

老师可组织学生在完成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走出校园,以学习小组形式进行资料信息的搜集。学生可咨询父母、爷爷奶奶,或是有一定阅历的老年人群,询问与家乡有关的历史故事、民俗说法等。最后在学习小组内进行讨论、总结,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掌握当地的乡土历史文化知识,也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沟通能力③。

3.校际交流

初中历史课堂乡土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篇4

2、研究方法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调查法。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观察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

第三阶段:成果总结阶段。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统计法、分析法等。

六.研究过程设计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9月——2014年1月)。作好前期准备工作,进行必要的预测和理论准备,制定并论证研究方案,申请立项、开题。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调查法。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4年2月——2015年2月)。课题组按计划实施课题研究,整理和分析资料。按计划完成课题研究阶段总结,撰写活动方案,典型案例等。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观察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

第三阶段:成果总结阶段(2015年2月-2015年6月)。做好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完成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接受专家鉴定,推广成果。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统计法、分析法等。

七、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①以调查分析为起点,确立研究的起始目标

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在我们生活的社会环境中有哪些乡土资源可供我们进行数学教学的开发和利用。针对现状,设计和实施切实有效的操作方案,通过活动实践,促进学生良好数学品质的形成。

②着眼整体联动,着力构建本土化环境下乡土课程资源发展性开发和利用的管理体系。

在课程资源多元结构的情况下,其开发和利用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易变性,必须构建起本土化的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管理体系。

③注重务实多样,着力寻求乡土课程资源发展性开发的途径。 一方面乡土课程资源相当丰富,另一方面农村小学的财力、物力、人力、网络设施等条件相当有限,要在这种反差下发展性地开发出乡土课程资源,必须找到有效的途径,否则就会事倍功半,甚至开发无果。

④有效生成,着力探索本土化环境下发展性开发和利用乡土课程资源的模式 。

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篇5

一、历史课程资源

有物质的(课本、等)和人力的资源两类(老师、学生、家长只要经过历史的人)

二、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必要性

物质的资源

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教材是其它资源的基础

可以开发别的资源再结合雨果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评价就可以全面认识了 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的庐山谈话可以与

可以与九一八事变时的不抵抗相联系与共产党的政策相联系

家庭成员经历过很多历史事件,另外如讲书法,家长有专业的,另外还有家谱还有别的文物等

要引导

要辨别其真实性

要筛选

初中历史课堂乡土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篇6

让历史课堂充满乡土气息-论乡土史资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凡是对实现课程目标有利的因素都是课程资源.乡土史作为历史学科的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乡土史资源离学生生活较近,相对于教材,又显得较为亲切,容易被学生感受和触摸.历史教师应重视开发和利用乡土史资源,攫取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引导学生的直觉体验,让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让历史课堂充满乡土气息.

作 者:作者单位:刊 名:素质教育论坛英文刊名:SUZHI JIAOYU LUNTAN年,卷(期):“”(12)分类号:G63关键词:乡土史资源 乡土教育 历史教学

初中历史课堂乡土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篇7

一、引入乡土历史, 激发学生热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所学内容与学生周边生活联系紧密, 有利于学生产生学习热情。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可恰当引入乡土 历史资源, 如人物、遗址、传 说或风俗等, 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拓展他们的视野。如:《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一课要求学生能够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内容, 正确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国企改革的主要内容, 进而使学生更坚定拥护党、跟党走的信念。而这些内容比较枯燥, 离当前生活较远, 难以激起学习热情。因此, 教师可这样进行教学:

师: (多媒体展示当地某广场的前身与现在) 这两幅图是我们当地最著名也是最繁华的 商场地段———× ×广场, 那大家知道第一幅图是什么吗?

生:知道, 我去过, 是××广场的前身。

师:非常好, 那大家知道是什么原因 使××广 场实现华丽转身吗?归结于哪些原因呢? (自由发言)

生1:毛主席的伟大领导。

生2: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开放。

师:不错, 正是由于 改革开放, 才使我们 打开了国门, 接受外来事物, 对国内经济进行改革, 才有了我们现在的生活。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学习新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通过学习这节课了解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及重要意义。

二、穿插乡土历史, 增强学生求知欲

学生对自己所成长的家乡、生活环境 尤其熟悉, 只要在教学中涉及关于家乡发展的问题都有一种急切的心情, 希望能够应用自己所学知识帮助家乡解决问题。教师可抓住学生这一心理, 在课堂中穿插乡土历史,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进而分析、解决问题。若采用大 量的图片或数据来说明我国是如何实现经济腾飞的, 可能很多学生不易理解。但教师可向学生展示家乡的几组图片或资料, 讲述乡土的人文等。当学生看到熟悉的景物或听到熟悉的故事时, 顿感亲切, 这样可成功吸引学生注意力, 从而让其主动思考问题。

师: (利用幻灯片展示材料、图片) 请大家看 这则材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结合以前所学知识, 说出这一材料提出的思想路线是怎样的?在毛泽东思想中是否体现了这一思想, 并通过实际例子对其加以说明。 (小组合作讨论, 点名回答)

生1:这一思想路线为实事求是。

生2:毛泽东思想中也 体现了这 一思想, 如《论持久战》。

师:同学们表现不错。这一思想也为后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基础, 同时也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那大家通过预习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哪一年开的吗?在这一大会上有什么重大决策呢?对当时的 社会有什么重大意义呢? (自由回答)

生1: (积极举手) 1978年召开的, 在思想、经济及政治上都取得较大突破。

生2:政治上抛弃“左”倾 错误, 思想上确 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经济上实行改革开放等。

生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新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师:都不错, (多媒体展示图片) 请看屏幕, 这是我们现在的××街,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各种小商品买卖在这一大街复苏, 并且还办理个体工商营业执照, 形成大的市场并与国际接轨。 (接下来向大家介绍家乡有关的历史)

三、探寻乡史变迁, 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

由于乡土历史与学生日常生活较近, 与教材内容相比, 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并能够引发学生深入 思考。尤其是家乡辉煌的历史、感人的事迹、独特的文化均能够成为学生的学习材料, 在学习的同时还能够增强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从而陶冶他们的爱国情操。这一教学方法是其他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占有无可替代的地位。截取以下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 我们已学习完本节内容, 那老师现在向大家布置一个任务, 以“了解××的昨天, 面对××的今天, 展望××的明天”为题。课后从自己所熟悉的某一景区、广场街道、社区等中选择一个具体地点, 通过调查访问, 进而了解当地的发展变化。在下节课前将自己调查的内容或成果与他人分享。

生1: (展示自己的作 业) 主要从沿 江大道的 不同建筑风格, 了解这里曾是外国人眼中的“国中之国”。

生2: (展示近几年的 住房照片) 我主要从 ××区的住房了解改革开放以来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生3: (展示几年前与 最近的交 通照片) 通过照片 可看到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交通带来进步。

初中历史课堂乡土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篇8

关键词:乡土历史;乡土历史资源;初中历史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而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对历史信息的掌握不完全,加之学生缺乏对历史知识的分析与探究,仅靠课本上的知识来了解历史是远远不够的。根据教育部2011年版历史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的课程开发与利用建议,要求我们在教学时要多方面开发和利用校外历史课程资源,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与感悟。因为“教师是课程和教学的实施者,同时也是开发者”,下面我就以福州乡土史为例简单介绍一下初中乡土历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一、乡土历史教学资源的开发

1.搜集整理文字的乡土历史资源

要开发乡土历史资源,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搜集整理文字的乡土历史资源。通过对故乡乡土历史资源的搜集与整理,我们能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乡土文化的重大意义。以福州乡土历史来说,我们通过阅读那些整理过的文字,了解那些伟人及其主要的事迹,像闽王王审知保境安民、清廉自律,使当时的闽王国(即福建)出现了“家和年丰,家给人足”的景象;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运动沉重地打击了英国侵略者;严复的译著《天演论》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同时首次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标准;著名化学家侯德榜研制出“侯氏制碱法”等。这些都是文字的乡土历史资源展示给我们的信息。

2.走近非文字的乡土历史资源

乡土资源除了文字记载外,还有很多以非文字的形式流传下来,并在今天也能见到。比如著名的福州传统工艺三宝——纸伞、角梳、脱胎瓷器,以完美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流传至今。纸伞,选料考究,做工精细,品种也多种多样,既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又有现在的装饰观赏效果;脱胎瓷器是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的汉族传统艺术珍品;牛角梳,造型美观,结实耐用,温润而不挂发,去垢而不沾,解痒而不痛,深受海内外宾客的喜爱。福州传统工艺三宝蕴含了福州的传统文化、地方特色和出色的工艺水平。另外,还有著名的昙石山文化遗址、福州船政局、福州船政学堂等。通过对这些非文字乡土历史资源的开发,我们能够更深刻地了解故乡的历史,感受历史长河的印记。

3.建立数字化的乡土历史资源

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为了让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乡土的历史,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互联网提供的历史教育网站、历史资料数据库和图书馆、博物馆网站等,为学生提供获取资源的平台。比如利用电子设备建立资源共享平台,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查看乡土历史资源,加强学生对故乡历史的感悟,从而对初中历史的学习充满兴趣,怀着一颗探索奥秘的心去学习。比如,我们可以将福州昙石山文化遗址的基本发展历程以及遗址过去与现在的图片传到共享平台上,让学生了解故乡的文化。我们还可以将福州三坊七巷等历史文化名街的资料上传,让学生能够通过这个共享平台,亲身感受故乡历史的发展进程,通过传统的工艺三宝到现在的新工艺品寿山石雕的发展,学生能深刻地体会到历史文化的发展对现在的重大作用,从而对历史学习重视起来,感受历史的意义。

二、乡土历史教学资源的应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去性是历史知识最显著、也是最根本的特点。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形象具体、生动活泼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各种教学资源,给予了学生多方面的教学信息,既丰富了历史课堂的教学内容,又使课堂的学习充满趣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福州历史悠久,在学生学到“鸦片战争”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详细讲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之情,从而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意识到福州人民的光荣历史,从而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对课堂学习充满无限的热情。再比如在学习“中华文化的起源”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对文化产生亲近感,我们就可以为学生介绍“昙石山文化遗址”。学生对自己知道而不了解的事情总是会充满更多的兴趣,让他们在充满求知欲的课堂氛围中学习,不仅课堂教学的质量能够大大提升,学生对自己的家乡也能有更深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乡土情结。

2.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

初中生的历史知识有限,在学习中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因此,要使他们完全理解并掌握历史知识仍有一定的难度。那么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就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适当地进行教学目标的调整,并要积极利用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现在的中考考试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不仅多,还很杂,学生常常会将其搞混,这就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挑战。我在进行历史课的教学时,一直注重将福州的乡土历史融入历史课堂的教学中,比如在学习“黄花岗起义”时,我就跟同学们骄傲地说:“林觉民是福建闽县人,闽县也就是现在的福州,他是我们的英雄,也是我们的老乡。他在1907年留学日本,参加中国同盟会,主张用革命暴力推翻清朝政治。在1911年4月27日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英勇就义时年仅25岁,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以学生附近曾经出现的人物举例,使学生感觉到历史不是空洞而枯燥的,它是切切实实存在的,是中华民族不断积累和沉淀下来的。从而使学生对历史学习充满兴趣与信心,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新课程的教学要求下,教师在进行历史课堂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历史,感受历史的价值,我让学生自己探索“福州传统工艺三宝”的价值、存在的意义及其发展的进程。学生通过自己搜集资料,查找历史文献,并向家人打听,将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将资料在历史课堂上与同学分享,进行互动交流,发表自己的感想,为祖先们的伟大智慧感到骄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体会到了福州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到历史的价值,从而有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师也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将“教师教”变为“学生学”,进而有效地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4.加強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渗透

读史使人明鉴,将福州乡土历史教学融入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是林则徐的名言,也是福州城市的精神。福州的十大城市名片为:马尾船政、林则徐、三山两塔一条江、鼓山、闽剧、温泉、青云山、寿山石、昙石山文化遗址、三坊七巷,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学生介绍他们熟悉的地点、事物,能够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福州历史的内涵,加强学生对故乡历史的情感体验,从而感受到学习历史的意义,同时根据福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城市精神,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总之,将福州乡土历史融入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中,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还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并加强对故乡历史的情感体验,感受故乡历史的价值,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通过对乡土历史知识的了解,感受到整体社会的变化,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宣传家乡、建设家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因此,在枯燥乏味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乡土历史知识,有利于学生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使学生为城市文明的传承与创新做出积极的努力,也更好地促进我们的历史教学。

参考文献:

[1]福州历史编写组.福州历史[M].福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谭灿良.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与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9).

初中历史课堂乡土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篇9

苟月芳

(甘肃省宕昌县职业中专附属幼儿园

甘肃宕昌

748500)

摘 要:幼儿园利用自然资源、社区资源及乡土传统文化等教育资源,以主题活动为主要形式构建园本课程,是当前幼儿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本研究以宕昌县的乡土教育资源为例,探讨了幼儿园园本课程内容的生成与建构,并论述了这些乡土教育资源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发展乡村幼儿教育,需要根据乡村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乡村的资源,为幼儿教育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和良好的保障条件,以促进乡村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乡村具有独特的地域特点和特色资源,往往是城市所不具有的,发掘这些资源的课程价值,加以开发利用,能够给乡村幼儿园的课程建设带来丰富的内容和形态,也能很好地适应乡村地区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

主题词:农村幼儿园;乡土教育资源;园本课程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幼儿教育开始探索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园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这预示着园本课程在现在和未来数年将成为幼儿园课程改革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国家课程的一种重要补充。作为一所县城幼儿园,怎么开发园本课程内容?本文重点探索幼儿园如何利用乡土资源开发园本课程内容的问题。

一、严格从幼教课程资源的现状和《3-6岁儿童发展指南》的要求开发园本课程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幼儿园课程也涌进了改革的浪潮中,主要是不同地区、不同版本的幼儿教材,常常令我们眼花缭乱,无从适从,从而不停地追随着热门课程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但我们在使用这些教材的过程中却发现,盲目地追从热门教材,不切合我园幼儿的教学实际,现有的课程教材中的许多内容都是我园幼儿难以接触和体验到的事物,身边熟悉的、摸得着的、看得见的、丰

富的乡土社会文化资源,却极少在教材中体现,不能充分发挥地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优势。而教育部颁发的《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各类幼儿园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要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并提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中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

通过对《指南》精神的深入学习和不断的理解,我们懂得了其中所蕴涵的道理:幼儿园应从幼儿的实际生活中去发现,挖掘乡土赖以展开的教育资源,开发我园的乡土教育资源园本课程。于是开发挖掘本乡土教育资源,生成园本课程是我们的出路。宕昌县气候多样,资源富集。中药材种类达690多种,素有“千年药乡”之美誉。境内有金属矿16种,铅、锌、金、锑储量较大。境内不仅有决定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命运的红色圣地哈达铺,还有国家AAAA级自然风景区官鹅沟,有古朴神秘的宕昌古国遗址,既然我们宕昌有这么丰富的地域文化特色,何不好好利用呢?

《指南》要求“教师从幼儿的实际生活中去发现教学赖以展开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来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他们获得体验、获得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所以对幼儿的教育应从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入手;从周围生活入手,由近及远,适合幼儿身心健康的特点和规律,为幼儿所接受。而“乡土”课程资源是具体的,幼儿就生活在其中,是幼儿随时随地感受到的周围的事物和情景,如家乡的名胜古迹,美丽的官鹅沟和古羌国遗址,城里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日新月异的家乡建设和变化,勤劳的劳动者„„都是幼儿可见可闻,可理解可接受的“乡土教育资源”。因而,我们幼儿园在认真领会《指南》所提出的“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本《指南》,从本地、本园出发,结合本班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这一精神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实际,决定以乡土资源为切入点,开发我们自己的园本课程,使我园的课程更乡土化、个性化、多样化,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使幼儿园课程进一步贴近社会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大自然,使幼儿在受到情感陶冶的同时增进对社会与自然的感知与了解。

因此,在幼儿园开发乡土教育资源课程,并利用开放的资源,开展爱家乡、爱亲人的乡情教育,让幼儿有对家乡、对亲人的依恋感,对乡土文化及传统的亲切感,是切实可行的。

二、科学选择本土教育资源来生成园本课程内容

(一)合理地挖掘自然资源进入课程内容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活教材”。我园以其优越的园区自然环境,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开发园本课程,开展课题研究教育活动。但是,如何利用周围丰富的自然资源,满足幼儿的积极探索和主动发展的需求呢?我们尝试着对自然资源极其教育价值进行合理地挖掘。经常带幼儿深入大自然,引导幼儿实际感受周围环境的发展变化,感知真实的生活,使其获得丰富的体念,获得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如我们县城的官鹅沟远近闻名,不但风景美丽,而且有中药材博物馆,更是宕昌人民锻炼游玩的好去处。我们带孩子亲自到美丽的官鹅沟去感受哪里的宜人景色,于是《美丽的官鹅沟》主题就产生了,并生成了科学活动:探索活动《搭凉亭》;语言活动:儿歌《美丽的官鹅》,谈话活动《美丽的官鹅沟》;艺术活动:美术《官鹅沟的树与湖》,音乐《欢迎来到官鹅沟》,音乐游戏《小袋鼠》;社会活动:认知交流《长征圣地——哈达铺》,活动区活动《我喜欢的官鹅沟》;数学活动《五个手指头》;健康活动《去官鹅沟》《套圈》《洋芋搅团品尝会》等丰富的教学活动。还根据季节的变化,我们又有了《绿的世界》的主题活动,生成了语言活动《春天来了》和《彩色的官鹅沟》,科学活动《记录春天》和《有趣的蝴蝶》,健康活动《踏春天的官鹅沟》等。就这样我们以自然资源为基点,通过预设主题和生成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使各领域间发生联系,并利用适宜的现成的教材改编或自己创编的一些教材构建了乡土教育资源园本课程。

(二)充分利用社区资源进入课程内容

我园位于宕昌县城地段,社区的资源较丰富,有机关、游行社、医院、邮局、公共场所等,充分利用这些社区资源是幼儿园教育不可缺少的资源,有效的开发和利用社区资源不仅可以开阔幼儿的眼界,丰富幼儿的经验,弥补幼儿园教育资源的不足,拓展幼儿园课程的内容,还可以发展幼儿的社会意识,使幼儿更加关心社会,了解社区,更加关注自己周围的生活使幼儿轻松愉快地融入社会。因此,我们采取了丰富多彩的方式和途径来开发和利用有价值的资源,逐步构建了属于自己的园本课程。如我们的家乡——宕昌,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神圣的红色文

化,迷人的风景——官鹅沟,有响誉西北的“小九寨”之称,特色的饮食和热情的人们常常让许多游客留恋往返。孩子们在这样一个美丽、富饶的家乡成长是多么的幸福与快乐。于是,我们设计了“我是小导游”这个主题。在这个主题活动中,通过让幼儿了解家乡的人文地理,感知家乡的风景特色。萌发孩子们喜爱宕昌,亲近宕昌,热爱家乡的情感;并从中学习一些社会规范。探索出了《美丽的宕昌》《游高庙山》《我和宕昌》》《我是导游》《介绍家乡——宕昌》《介绍家乡特产》等教育活动。又如在大班幼儿将要毕业前夕,我们利用附近小学的资源,开展了《我要上小学了》这个主题,带领幼儿参观小学的校园环境,看小学生的学习活动,参观小学生的少先队和升旗仪式活动,让幼儿参与到小学生的活动中去等,这些活动将有助于幼儿对小学生角色的认识与了解,向往小学生的学习生活。通过对社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我园与社区携起手来,密切配合,合理地挖掘社区的资源,促成我园本土教育资源课程的构建。

(三)选择民间传统的儿歌、故事、游戏进入课程内容

宕昌是个古老的文化县,很多优秀的民间文化流传于老百姓中,有琅琅上口的诗歌,有丰富有趣的民间游戏,有很多好听的传奇故事。我们在园本课程的实践探索中就注重选择这方面的内容,把这些内容选进我们的课程,运用于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如歌谣《我对爸爸妈妈说》以及《三字歌》和故事《官鹅情》我们就把它用在《我眼里的宕昌》主题里去孩子特别喜欢,不但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弘扬传承了地方文化。

我对爸爸妈妈说

美丽城市我的家,邀请爸妈来参加。

情节爱护关心他,卫生城市靠大家。

总之,我们在进行乡土教育资源园本课程的实践探索中,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幼儿园的实际和幼儿的经验与体验,依据一定的目的对课程资源进行选择、组合、改造与加工,从而使园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落实到教学的层面上。近年的实践研究,教师与幼儿共同感受到乡土教育资源的吸引力,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有了很大的提高。今后将继续抓住课改的良好契机,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知识,提高教师对实施乡土教育资源的认识水平,丰富乡土教育活动的手段,在不断反思、调整、再反思的过程中,让孩子们时刻领略到家乡的美好、先人的智慧及传统的乐趣!

三、将本土教育资源主题课程内容溶入教学和一日活动中

我们围绕所定的六大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将各个主题教学内容溶入各年级各领域的教学活动中,并充分利用一日活动各个环节的教育契机,把教育内容贯穿其中,还充分发挥环境教育因素,在幼儿园及活动室创设乡土园本课程教育的环境布置和活动角区,帮助幼儿把从各方面和先后获得的各种经验加以统整和贯彻。

(一)宕昌新貌融入课堂,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岷江是我们家乡的母亲河,最近才将这条河进行了整治,变得非常美丽,是宕昌人休闲散步的好地方。孩子们经常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到河边游园玩耍,他们了解着身边的河。河上为什么要架小桥?河里的水为什么如此的清亮?„„是呀,在孩子们眼中,小河就在身边,小河里藏着这么多的神奇与快乐。因此,我们在小班设计了《岷江,你好!》这个主题,让幼儿初步了解家乡的新面貌,了解大足的新变化,生活水平的新提高。在这个主题中,去制作岷江的图画和手工,去感知河水的流动与歌唱。我们设计了一系列活动,让幼儿感受家乡的新貌。通过语言活动谈话《我见到了岷江的××》和创编儿歌《过桥》,让幼儿感受家乡岷江的美;通过健康活动《河边散步》带孩子一起去了解岷江,去观察岷江周围的人、事、物,让幼儿进一步身临其境,切实感受;通过绘画《小河》《河边的彩石路》来加深印象;再通过社会活动《美妙的水声》《爱护岷江》让幼儿表达心中美丽的家乡景象,有爱家乡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激发孩子们爱家乡的情感。

(二)宕昌城跃进幼儿眼里,让幼儿亲身体验家乡的美。

宕昌县城有很多新的变化,而且是孩子们喜欢玩耍的地方,我们把县城里这些在幼儿耳闻目睹亲身体验的场所,在中班生成了主题《我们的县城》,探索出一系列活动进入课堂,让孩子更深层次的体验家乡的美,爱家乡,从而得到发展。语

言活动:通过谈话活动《我们的县城》,仿编儿歌《民生广场上》,让幼儿知道自己的家乡在宕昌,初步了解了宕昌的大型建筑物、附近的主要景点,分享自己对家乡宕昌的感受,使他们有爱家乡的情感,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艺术活动:通过绘画《我们的县城》,音乐《去广场》让幼儿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的县城美,分享自己对家的感受,尝试了用音乐方式与人交往。健康活动: 通过《宾河公园走走》《兜风》等活动,让幼儿想象公园里游人的活动并与生活联系起来,用动作模拟表现公园里晨练的各种活动,学会了与同伴友好交往与合作。科学活动:通过开展《我身边的绿色精灵》《照片拼图》等活动,让幼儿认识了身边常见的植物,了解植物成长的过程,感受照顾植物的乐趣,知道我们县城的县花是海棠花。让幼儿从小有热爱家乡、美化家乡的情感。社会活动:通过开展《发现公园》《散散步》,认识了县城的主要景点,尝试根据一定的线索拼图,认识了解公园的地理环境及设备,能主动分享在公园里的发现,亲身体验到家乡的美。

(三)宕昌物产走进幼儿生活,让幼儿目睹家乡物产丰富。

宕昌物产丰富,有美味腊肉排骨、柿子、青稞酒等,这些是让幼儿获得知识、经验的重要资源,我们在大班生成了主题《我眼中的宕昌》,开设了社会《参观点心厂》《参观中药材加工厂》等活动引起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了解简单的制作过程,了解宕昌人的聪明才智,学习宕昌人的勤劳,认识家乡的物产。通过健康活动《品宕昌小吃》,让幼儿了解家乡丰富的土特产品,知道这些产品味美营养好。在此基础上,我们再组织幼儿画和剪家乡的水果、萝卜雕刻简单的工艺品。幼儿一件件成功的作品,反映出了幼儿对宕昌家乡物产的真正了解和感受。

(四)宕昌先辈人物让幼儿认识,为幼儿树立榜样。

宕昌有很多优秀前辈人物值得幼儿学习,我们将这些人物用于我们的本土课程里,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在中班生成了主题《我是宕昌人》,通过参观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高庙山公园,让幼儿了解宕昌是如何解放的,知道一些英雄人物的事迹。通过参观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和学习故事《哈达铺》,了解红色神地宕昌的革命历史,让他们产生对前辈的仰慕之情。通过健康活动《学做宕昌警察》,对幼儿进行军训活动,从小树立保卫家乡、建设家乡的美好理想和从小学习英模,以英模为榜样,勤学习,锻炼身体,为人民服务。

(五)宕昌风景融入活动,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

官鹅沟空气清晰,环境优美,是宕昌人最喜爱的地方。我们生成这一主题《美丽的官鹅沟》孩子特别喜欢。围绕《美丽的官鹅沟》主题,探索孩子喜欢的活动贯穿于日常教学之中。通过参观谈话活动《美丽的官鹅沟》《红军长征加油站》让幼儿感知官鹅沟除了景色美,还有湖美,认识了著名的雕塑(长征),激发幼儿对雕塑者的敬爱和崇拜之情;通过观察高庙山公园,看公园辛勤劳动的花工和清洁工人的劳动,激发幼儿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尊敬;通过“夸夸我们的官鹅沟”激发幼儿主动观察,用赞美的话来表达自己对官鹅沟的喜爱;通过“争做文明小主人”活动,让幼儿拾落叶,从小学会保护环境,爱护环境卫生;通过绘画《官鹅沟的树》,音乐《欢迎来到官鹅沟》,健康《去官鹅沟》等活动,让幼儿在这些活动中快乐学习,从而激发幼儿对劳动者的热爱,对官鹅沟的喜爱之情。

(六)官鹅沟旅游圣地与教学活动相融,让幼儿为家乡自豪和骄傲。官鹅沟是个旅游的好去处,有闻名西北“小九寨”的美称,我们生成的主题《我是小导游》,就是让孩子通过小导游的活动更深层次的了解我们的宕昌,爱自己的家乡,有为家乡自豪和骄傲之感。在此基础上通过语言活动《我是小导游》,让幼儿收集宕昌的旅游景点和家乡的特产图片,并请家长丰富孩子关于宕昌的景点—官鹅沟、大河坝国家森林公园、家乡特产—中药材、冉记点心、青稞酒等相关知识,在主题墙上进行环境创设,在区角中开展活动,在课堂上请孩子扮小导游介绍宕昌的景点和特产。他们包含热情的介绍洋溢着对家乡浓浓的热爱之情,脸上露出了自豪和骄傲。

四、挖掘丰富的乡土资源,成为农村幼儿学习科学的财富。

在实践中,我园教师遵循因园制宜原则,合理挖掘,勤俭办园,都创出了自身的特色,使当地丰富的乡土资源,成为农村幼儿学习科学的财富。

1、农村随处有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宝贝。

农村幼儿园周围随处可见的泥土、沙子、石头、水等都可以成为幼儿学习探究的宝贝,成为向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好素材。孩子们会用小树枝、小木棍搭桥,用小石头垒 7

灶,就连捡几根干草、几片菜叶也会玩上老半天,教师只要适当引导,幼儿就能进一步感知身边这些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征,并产生探究的兴趣。例如,有一位教师有一次带幼儿在园门口散步时,忽然有幼儿发现路边那因装修园舍遗留下的一堆沙子上没有长草,旁边的地上都有草,教师就有意进行科学引导:草长在哪里?让幼儿再找一找还有哪些地上不长草,孩子们发现石头、砖头放着的地方、太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不长草。通过实践探究孩子们明白了沙子、石头、砖头上长不出草,而只有阳光照得到的泥地上才能够长出草来。

2、创造条件,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

在我们幼儿园前面有一块农民种植蔬菜的田地,每当夏末秋初,农民收割完后,这里成了幼儿开展活动的“宝地”,孩子们在空地上玩起了“娃娃家”游戏,他们用菜叶当盘子、碗,遗留的瓜果、豆荚当食物,豆萁当筷子,玩得不亦乐乎;孩子们还在这发现了身上有三个星、六个星、七个星的瓢虫,还有青虫、西瓜虫、臭虫和一些不知名的小虫子,他们还为其冠上有趣的名字呢„„

我们幼儿园还将许多农作物、农产品、自然材料充实到区角活动中,创设低耗高效的乡土化活动区,使区角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如幼儿利用麦杆、稻草编扎“稻草人”,搓草绳;用番薯藤制作“项链”、“手镯”;用黄豆、蚕豆、土豆、芋艿等农产品拼插成各种动物形象;用竹叶制作风铃„„这些农村自然环境中丰富的、开放的乡土资源,能极大的促进幼儿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

幼儿园课程要有效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就必须根植于幼儿的生活,与幼儿的生活及环境融为一体。因此,乡村幼儿园课程建设要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从幼儿园实际出发,充分发掘乡村的各种资源,充实幼儿园的课程,将幼儿园课程与幼儿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促进幼儿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课堂乡土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篇10

○冯瑞霞,张 伟

(内蒙古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

内容摘要: 在物理课程改革中,因地制宜、多渠道、多方式地开发和利用生活环境资源进行物理实验教学,对

于落实三维课程目标具有重要的教育教学价值。开发利用生活环境中潜在的物理实验课程资源,目的在于使初中

物理教学回归其本来面貌,实现物理课程目标与学生们健康成长和谐统一。

关键词: 初中物理;实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中图分类号: G 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916(2009)04-0125-03 以实验为基础的物理课程,无法离开实验资源的支持。如果把物理实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仅仅定

格在学校配备的条件性资源上,无形中给学生的学习与全面发展设置了一个“瓶颈”,因为他们看到的只是陌生的仪器和待验证的定律、公式,而物理学是

需要与生活进行联结、与经验进行镶嵌的。义务教

育阶段《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使用

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实验,可

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

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1];“学生的生活空间即‘物理实验室’,生

活中的一切材料、物品都是我们开展物理实验、探究

和认识其物理本质的重要课程资源”[2]。为了让学

生在学到物理知识的同时,能得到情感上的满足,每一位物理教师都应善于从物理学的角度审视周围的一切,在生活环境中挖掘、捕捉与学生生活经验息息

相关的课程资源,给学生构建一个丰富多彩的物理

世界。

一、利用生活环境资源开展初中物理实验的典

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浮不起来的乒乓球

[3]

初学浮力时,同学们普遍感觉浮力产生的原因

非常抽象,难以理解,为了突破认识难点,利用生活

材料进行如下实验方案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取可乐瓶一个(去底),乒乓

球一个,水杯一个,小木棒一根,玻璃片一块,适量的水备用。上

课时,采用“置疑-演示-总结”的教学模式。当走进教室时,教

师首先提问:乒乓球放进水中是浮在水面还是沉在水底?对这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同学们会异口同声 地回答:浮在水面上。教师继续提问:谁能让乒乓球 自由地沉在水底?面对这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课 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一些学生主动请求上台尝试, 但纷纷失败而归。此时教师从容地开始演示,先把 乒乓球放在倒置的可乐瓶中,让乒乓球堵住瓶口,用 小木棒轻轻顶住乒乓球后向瓶内快速加水,直到把 乒乓球淹没为止,拿开小木棒,这时同学们会惊奇地 看到,乒乓球果然没有浮起来,而是乖乖地沉在水底(如图1所示),水从乒乓球边沿流出来。当大家还 处于惊奇状态时,老师用玻璃片堵住流水的底部,片 刻,乒乓球又漂浮起来(如图2所示)。观察完这两 个实验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原因,第一次因为乒 乓球底面没有受到水对它向上的压力,自然也就没 有浮力,所以乒乓球在水的向下压力作用下沉在水 底。而第二次当用玻璃片堵住瓶子底部时,乒乓球 底部有了水,产生了向上的压力,也就有了浮力,乒 乓球在浮力的作用下浮了起来,由此可见,浮力产生 的原因是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点评: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乒乓球是应该浮在 水面上的,然而实验证明在一定条件下,乒乓球可以 沉到水底。本实验设计的成功之处有两点:一是选 用了学生熟悉的生活物品和材料———乒乓球与可乐 瓶壁,人为控制使乒乓球与可乐瓶壁紧密接触,实现 了水对乒乓球底部无向上压力的条件;二是教师在 教学过程中,利用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抓住学生的好 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去思考、去分析,使学生在 愉悦的探讨气氛中实现了知识的构建。本实验若将 乒乓球换成装有水的小气球堵住瓶口,密闭效果会 更好,可以试试。

案例二:发散的凸透镜[4]

在学习了透镜一节后,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这

样的记忆:“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 发散作用。”其实,我们可以从生活中找一些器具进 行设计,可以发现原来凸透镜对光也有发散的作用。材料:断了灯丝的白炽灯泡一个,硬币一枚,大

玻璃缸一个(或脸盆一个)。

实验步骤1:在玻璃缸底部放一枚硬币,再在硬

币上放一个废灯泡,我们通过灯泡观看硬币时,如图 3,所看到的硬币基本上与不用灯泡时所看到的相 同。

实验步骤2:在上述基础上,将玻璃

缸中注入清水(要

浸没灯泡且需借助

一个外力使灯泡克

服浮力的作用),我们再通过灯泡看硬

币时,如图4所示,所看到的是一个缩

小了若干倍的硬币

虚象,显然,在水中的灯泡相当于一个发散的凸透镜(如若不信,当你将以上装置用平行光线照射时,定 会发现透出来的光线是发散的)。

实验步骤3:把废灯泡的金属部分钻一个孔,用 清水注满,再把硬币放到灯泡下,如图5,从上面观 察时,看到的一个放大若干倍的硬币虚像,显然这时 的灯泡相当于一个会聚的凸透镜。

实验步骤4:在上述步骤的基础上,再把玻璃缸 内注满水,如图6,再进行观察,看到硬币的虚像和 硬币的尺寸没有差别,只是觉得虚像比原物离水面近了。

实验原理:由于灯泡的玻璃壁很薄,玻璃对光的 折射作用可以忽略,在实验步骤1,和无灯泡时的情 况基本一样,可看成灯泡不起作用。在实验步骤4, 相当于在水面以上观看水下的物体。在实验步骤3 充满水的灯泡中,水代替了一般凸透镜中的玻璃。在实验步骤2,光线通过“空气凸透镜”的折射情况, 与光线通过玻璃凸透镜(放大镜)的折射情况正好 相反,所以“空气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 它是发散凸透镜。

点评:通过对课本知识的学习和利用生活材料

进行验证,学生得知“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 镜对光起发散作用。”用“发散的凸透镜”引入课题, 在激起学生强烈的认知冲突后,进行上述一系列的 演示。这种做法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深 刻地理解光的折射原理,理解凸透镜对光线所起什 么作用,其决定因素在于分析凸透镜所处的条件。

二、对利用生活环境资源开发初中物理实验资

源的建议

显而易见,挖掘生活环境资源开展物理实验教

学,能让学生的物理学习融入生活体验,实现学生对 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达到和谐统一。然而在现实的物 理教学中,怎样才能把对环境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切 实有效地落实到每一个物理教师的教学行为中,落 实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行为中呢?笔者结合执教经历 和对生活环境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调查,对广大物 理教师提出以下建议,以便于广大教师和学生更有 效地开发环境资源,生动活泼地开展物理实验教学。

1.提高广大教师自主开发生活环境实验课程资 源的意识。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育部门和各学校 领导都比较重视基础教育物理实验资源的问题,从 政策上、经济上也都予以了支持,但大多数经费主要 用于实验室设备的更新换代。多数学校领导都比较 缺乏让教师和学生自主开发实验资源的意识和理 念,甚至认为师生自己开发实验器材,是在学校办学 条件差、满足不了实验教学需求时才有必要。这样 的认识是片面的,因为近几年来理论界的学术成果 和不少一线教师的成功经验证明,利用我们的身边 物品和生活环境中的资源去进行物理实验教学,不 是可有可无的,它具有学校实验室资源无可替代的 优势作用。因此,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应尽快提高 认识,从政策上、经济上、制度上为教师和学生自主 开发实验资源给予支持,激发广大教师自主开发实 验课程资源的积极性,优化中学物理实验教学。

2.加强物理教师生活环境资源开发能力的培

训。教师是实验课程资源开发过程的主体。要想让 自主开发实验资源成为每一位物理教师的教学行 为,加强对广大一线教师进行实验资源开发的培训 是十分必要的。

受“考试文化”的影响,多数教师还是把利用生 活物品做物理实验推向课外。物理教师不仅仅担负 着传授知识与技能的使命,还需要“将物理教学与 学生生活经验、体验紧密联系,需要让学生经历探究 的过程和学习探究的方法,需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 度和价值观,需要关注学生当下的生活感受,也要为 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6]。而用生活、环境中的物 品、器具开展物理实验恰恰能符合这一理念。因此, 在对物理教师进行培训的过程中,要让每一位物理 教师认识到这些理念,为教学实践提供一些理论和 方法上的指导。尤其重要的是,要加强对教师创新 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创造性地从生活中开发实验资

源,把本来不是用做物理实验的物品器具运用到实 验教学中。有些教师一谈到让创新就变得“束手无 策”,认为创新离自己遥不可及。其实创新离我们 很近,它就在我们生活的点滴中,小到一枚硬币、一 个饮料瓶、一颗土豆、一根橡皮筋、一滴墨水都可以 揭示出物理学的无穷奥妙,只要我们用心,创新就无 处不在。

通过培训,使教师能够善于发现和捕捉生活环 境中富有教学价值的潜在实验课程资源,善于从物 理学的角度审视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将挖掘到的资 源通过合理地开发设计、创新重组运用到具体的物 理教学内容中去,做到与实验室仪器以及现代教学 手段有机结合,优势互补。

3.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在生活环境资

源开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实验课程资源开发和 利用的过程中,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充分发挥学生 的重要作用。进行物理教学时,教师或者把方案给 学生、或者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让学生主动从生活 环境中寻找资源,自己动手,自制实验器具,融入学 生的生活元素去探究、体味物理规律。学生从这个 过程中享受到的幸福感是不言而喻的,因为这将教 会他们怎样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科学,怎样在玩儿中 学习,怎样与伙伴们沟通合作,共同进步、快乐成长。教育目的是为了追求学生的“幸福指数”,而不是追 求高分。所以物理教学必须要尊重学生的先前经 验,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让 他们与生活对话,与环境沟通,让学生的健康成长与 实现物理教学目标达到和谐统一。

4.加强对物理专业师范生实验资源开发能力的培养。对物理实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该从师范生 抓起,重视物理教师的职前培训。在师范院校内,通 过开设实验课程,让每个师范生在进入工作岗位之 前就充分认识到利用生活环境资源开展物理实验教 学独特的教育教学功能,掌握开发和利用实验资源 的理论和方法,让他们在这些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 多动手,多实践,设计开发一些方案、器具,培养师范 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并把这些开发设计 出来的器具方案用在教育实习的实践过程中,从教 学实践中再一次证实它的教育教学价值。力争让每 个准物理老师在工作前,在利用生活环境资源开展 实验教学的意识、认识水平以及能力等方面均得到 全面提高,为基础物理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塑造一 批新型的师资队伍。

5.教师在实验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应加强

沟通与合作。首先要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在实验 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每一个物理教师的精力和能力 都是有限的,应该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在思想的碰 撞中激起集体智慧的火花。其次,要加强师生之间 的合作,当师生共同参与物理实验器具的制作时,有 了更多接触沟通的机会和时间,有利于营造一种民 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第三,教师要经常鼓励 学生之间也应该加强合作与交流,学生在利用生活 物品做物理实验的过程中,有利于把学习伙伴们的 智慧融进来,既做他人观点的倾听者,也做自己思想 的表达者和集体成果的分享者。第四,要加强教师 与学校其他成员之间的合作,物理教师在开发实验 资源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材料与技术上的问题或困 难,这样就有利于教师与领导以及其他人员的沟通 与合作。

总之,从生活环境中开发实验资源会为新一轮 物理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注入生机和活力,也会为 学生的全面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希望广大一线教 师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把自 主开发实验资源真正落实到教学行为中,让每一个 学生都能和谐健康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

初中历史课堂乡土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篇11

一、找准导入点:乡土民俗资料设疑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学习新课知识的心理准备、认知准备,并让学生明确教学内容、学习目的、学习方式以及产生学习期待、参与需要的一种教学行为。简言之,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而家乡是学生成长生活的地方,一提起本乡本土的历史知识,学生虽未必耳熟能详,但会倍感亲切。

如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这一章的第一节《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时,可以利用扬州民俗资料进行导入。如介绍明清时扬州人家的正婚大典诸事繁杂,礼仪特多,扬州人家的新娘进门后,在传统婚礼中一般有以下几道程序:传袋、拜祖宗、交拜、掀盖头、合卺、撒帐和闹洞房等。婚礼礼俗繁多,但到了近代,有什么变化呢?这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接着讲述,尤其是清末民初,一些受新思想影响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婚姻礼俗也开始删繁就简,仿效西式的新式婚礼。

这样使历史课堂更贴近社会,把遥远的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了。这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兴趣,进而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望,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进一步认真听取教师对这一阶段历史的讲授,为这堂课教学的成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学中有目的地注入乡土民俗气息,能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极大地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二、夯实知识基础:乡土民俗资料印证

基础知识点是构成课本内容的基本单位,细碎而零散。中学历史教材囿于篇幅,历史人物呈散线式分布,这使人物形象干瘪,利用乡土史作合理补充,可使人物形象丰满,历史教学生动性提高,学生的知识基础扎实。

如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这一章第二节《中国的古代艺术》中的京剧时可以这样介绍:京剧是中国影响力最大的戏曲剧种,其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清代乾隆五十五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流传全国,影响甚广,有“国剧”之称。这时补充我们扬州的民俗扬剧,指出扬剧是江苏省主要地方剧种之一。它原名“维扬戏”,俗称“扬州戏”,流行于苏州、上海和安徽部分地区。扬剧是以扬州花鼓戏和苏北香火戏为基础,又吸收了扬州清曲、民歌小调发展起来的。扬剧的音乐很丰富,属于曲牌体,它的音乐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花鼓戏音乐,二是香火戏音乐,三是扬州清曲和扬州小唱。这样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适当穿插讲授一些地方民俗知识,可改变空间上的遥远感,并由此缩短时间距离。因为地方史是人们在生活中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的,人物、事件都是土生土长的,而且地方史知识往往是大多数学生有所了解的,但又不甚清楚,或是以讹传讹的东西,学生有兴趣去了解这样的知识。学生对历史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调动起来,就为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三、释疑解惑:乡土民俗资料导学

历史教学中学生会经常存在和提出各种疑难问题,其表现为新旧知识间的冲突或知识与实际的冲突,其实质是一种认知冲突或知行冲突。如果不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疑点,就不可能使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认知结构,更不可能实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因而在教学中我们要十分重视对各种疑点的解析。

如讲《古代商业城市发展》一节,书中提到在唐代时长江流域最繁华的城市“扬一益二”,即扬州和成都。学生听到这心情很激动和自豪,往往会问“当时我们扬州怎样的繁华?”针对这种疑点,讲课时笔者及时补充:我们扬州是我国水陆交通的重要枢纽,东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都会,对外贸易和国际交往的重要港埠,富甲天下的商业中心。唐朝时大批外商从陆路来到扬州。扬州的波斯商人,数以千计。从而加强学生对古代商业城市繁荣的认识,深化学生对扬州优秀文化底蕴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可以说,乡土民俗资料是历史教学的一种珍贵的教学素材,值得我们重视。但乡土民俗资料不完全是历史课本,所以在具体使用时要注意:精心选择、巧妙引导、讲究实用;切忌生搬硬套、喧宾夺主。否则,既会影响乡土民俗资料的使用价值,又会影响教学效果,得不偿失。

上一篇: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漫谈下一篇:英文邀请信模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