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论文

2022-04-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从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面临的严峻的形势出发,分析了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存在着汉语及英语水平较低、专业技术能力不强、综合能力不足、就业创业能力不强等问题,提出要提高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水平、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强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充分就业。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论文 篇1:

关于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工作的实践

[摘 要]近年来,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形势发生变化,以工科类高校为例,传统行业就业形势低迷,第三产业的发展迅猛,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存在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难问题,新疆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系从实际实际,探索出一些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就业的办法。

[关键词]新疆少数民族 就业困难群体 就业实践

项目编号:2014xgy241612。项目名称:少数民族大学生正确就业观念培育研究——以新疆工程学院为例

G647.38

新疆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系分析系部历年来毕业生就业情况,找出就业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针对系部就业困难学生群体的就业问题,召开师生座谈会、毕业生跟踪调查和企业调研,结合系部学生特点,积极转变思路,在实践中凝练经验,不断探索新的就业工作方式,千方百计地促进困难学生群体就业。

计算机工程系困难学生群体主要包括部分女性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家庭贫困毕业生和学习困难、心理问题的毕业生。就业困难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的就业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家庭教育所造成的封闭保守的就业观念;二是缺少培养与实践所造成的就业能力不足、技能缺乏及创新创业意识的淡薄;三是就业渠道闭塞所导致的就业主动性不足。

一、夯实基础,梳理学生信息,建立就业困难学生群体库

系部就业工作小组在就业工作中发现,建立一套完整地就业困难学生群体信息库是做好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工作的基础。只有充分了解系部学生特点,掌握学生的信息,系部就业工作小组才能分析出其中的主要问题,进而摸索出一套就业困难群体学生帮扶的方式。

通过实践,系部就业工作小组要求辅导员与班主任从新生入学开始,在各班级中设立就业委员一职,梳理学生各项信息,建立班级学生就业信息库。在三年的学习生活中,进一步完善资料,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女生、学习困难学生和心理问题的学生情况全面掌握。同时,安排一系列就业观念培养与转变的讲座;到大二时,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进入计算机相关企业见习和实习,安排一系列就业技能培养的讲座,并进一步梳理就业信息库。到大三时,为就业信息库中的就业困难学生群体建立帮扶措施,指定系部领导、辅导员、班主任和专业课教师帮助困难学生群体就业。毕业后,对就业困难学生群体的就业稳定性进行跟踪调查,由就业辅导员进行生涯咨询。

二、转变观念,开展就业讲座,引导就业困难学生群体成长

计算机工程系就业工作小组通过调研,把邀请企业人员来系部讲座作为有效抓手,累积邀请企业来系部开展就业专题讲座12场次。每场讲座均邀请IT行业技术工程师、企业HR经理、创业成功典型人物、毕业生校友等的来学院开展“激情IT,就业开讲”系列讲座,专题包含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HR教制作简历与面试、传授实用IT知识、培养创业意识等。

就业困难学生群体在听讲座的过程中,逐渐地转变了保守的观念。在一场场讲座后,他们的潜意识里留下一道关于就业和生涯规划的印记。部分原来只想通过考编制就业的学生,知道了可以通过培养职业技能进入企业做一番事业。原来就业观念不切实际的学生,明白了原来工作需要一点一滴的付出才有回报。

通过开展就业讲座,系部就业困难学生群体对自身的认识更加明确,有意识的寻找自己的职业方向,愿意与老师和同学分享自己的职业定位。并踏入实习实践的队伍中,找寻自己的人生道路。

三、开拓市场,建立合作基地,帮助学生提升就业能力

自2015年至今,系部师生走访近20余家企业开拓就业市场,搭建实习就业和创业平台。鼓励就业困难学生群体利用大二年级的寒暑假时间进入企业见习与实习。

目前,2013级进入新疆熙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乌鲁木齐市恒和久远信息公司、立昂技术有限公司、乌鲁木齐神舟同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公司实习的7名就业困难学生,在經验和职业技能等方面都有大幅度的成长,在2016年的就业中,这些学生就业的稳定性和满意度都非常高。对于就业困难学生群体有很大的影响,通过了解2014级学生在即将来到的暑假中会全部进入企业见习与实习。

四、重点帮扶,组织专场招聘会,促使学生精准就业

系部就业小组在帮助就业困难学生群体就业时,确定了一对一推荐就业,就业导师咨询,组织专场招聘会等帮扶措施。在毕业生就业期间,系就业小组积极与计算机相关就业企业联系推荐毕业生就业。将掌握的困难学生群体与企业对接,一对一的推荐学生进入合适的岗位工作,对仍存在就业困难的学生,系部专职就业指导教师会主动与学生进行谈心,帮助学生找到问题,解开困惑,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工作。

系部连续三年组织计算机工程系就业困难学生群体的专场招聘会,只要有可能涉及到计算机方向的招聘单位,系部就业领导、就业专干及班主任都会积极与企业建立联系,在交谈中推荐毕业生就业,积少成多,促成了毕业生稳定的就业形势。

总之,做好就业困难学生群体的就业工作需要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开拓创新的工作精神与将学生就业放在心中的一份热忱,这也是每一位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责任与义务。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组编.大学生就业指导[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76—79.

[2] 仙米西努.阿吉.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D].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2012.

[3] 白文龙.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3(05):60-61.

[4] 付永昌.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08):129-132.

[5]赵晓芳.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特殊性及对策建议[J].西北民族研究,2009(03): 216-219.

作者简介:

在职:禹会环,女,1983-04,籍贯:甘肃,硕士学位,工作单位:新疆工程学院招生就业处, 研究方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讲师,830001

在职:张磊,男,汉,1985-11,籍贯:陕西渭南,学士学位,工作单位新疆工程学院,研究方向:教育学,讲师,830001

在职:张令勇,男,1984-07,籍贯:山东省临沂市,硕士学位,工作单位新疆工程学院,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政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助教,

作者:禹会环 张磊 张令勇

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论文 篇2:

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

摘 要: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从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面临的严峻的形势出发,分析了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存在着汉语及英语水平较低、专业技术能力不强、综合能力不足、就业创业能力不强等问题,提出要提高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水平、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强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充分就业。

关键词:新疆少数民族;内地高校;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大学生就业是政府、社会、高校和千家万户关注的重大的社会问题。2013年4月25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会议强调,“要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及早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是一个需要特别引起高度重视,予以认真研究的问题,不仅涉及民族民生、经济发展,还涉及新疆稳定。解决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既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大学生就业岗位总量,又要大力发展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和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提高其就业创业的市场竞争力。只有高度重视、多管齐下,才能有力地解决好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

一、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复杂的环境和严峻的形势

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总体严峻的情况下,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同样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形势。究其原因,既与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大学扩招包括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扩招,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有关,同时也与新疆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流向有关。

1.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和国家经济发展步伐放缓,对大学生就业形成冲击。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破坏,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世界经济复苏也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对我国实体经济带来不利影响。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步伐放缓,国内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短期问题和长期矛盾交织,下行风险不断加大,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就业总量压力持续加大,针对高校毕业生的有效用人需求呈下降趋势,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非常严峻。

2.高校扩招包括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大幅攀升,对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形成冲击。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一个空前发展时期,在校大学生的数量急剧攀升。由于受教育的大学生众多,大学教育从过去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大学生也从过去的社会精英转变为普通劳动者。据统计,“2009年,全国大学生毕业人数首次突破600万人,达611万。2010年达630万,2011年达660万,2012年增至680万。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699万人,比去年增加1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同时,为了促进新疆的发展,国家加大了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培养力度。“自1989年起,国家启动内地高校支援新疆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协作计划人才培养项目,旨在利用内地高校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为新疆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该项目自实施以来,已顺利完成了5期培养任务,累计招生4.4万余人,培养毕业生1.86万人。目前通过内地高校支援新疆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协作计划,在内地高校就读的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已达4.4万余人,涉及内地370所高校。”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数量的大幅增加,伴随而来的就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3.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就业流向区域性明显,对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形成冲击。由于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亲缘业缘等各种因素影响,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去内地工作的概率低微,毕业生就业流向明显,主要流向新疆。特别是随着新一轮经济增长,北上广深以及东部沿海大城市竞争激烈,西部地区已迎来自身发展的良好时期,除了极少部分的优秀毕业生流向北上广以及东部沿海地区以外,2007年以后绝大多数内考的新疆大学生毕业后流向新疆。新疆“自治区教育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从内地高校毕业的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绝大多数都回到了新疆工作,充实到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许多毕业生成为新疆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骨干力量,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和繁荣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1]但随着内地高校新疆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的不断增长,新疆的一些高质量、高收入、高保障的就业岗位在选择大学毕业生时,要求也随之提高,就业问题也随之而来。

二、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高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既与国家、地区提供的就业岗位、各方面提供的就业信息有关,但起关键作用的还是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能力。必须认真分析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才能对症下药,找出解决问题的良方。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主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教育不足,汉语、英语、计算机水平较低,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毕业生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的学生,具有善良朴实、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这是其在就业竞争中的优势所在。但大部分的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自于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很多学生第一语言基本上是本民族语言。有的非内地高中班的学生,在内地读预科之前,较少使用汉语和英语,汉语、英语水平较低。这些学生经过一年的预科学习后进入内地大学学习,但由于汉语、英语基础差,仍有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时难以顺利地运用汉语,听不懂汉语授课,难以利用汉文查阅图书资料,严重地影响了正常学习。由于进入大学后没有得到系统性的汉语、英语训练,致使他们毕业时汉语、英语的水平较低,难以流畅交流。由于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用人单位要求不断提高,许多部门和单位在用人方面都要求能流利使用汉语,掌握较高的英语水平(如英语四、六级)和计算机水平(计算机一、二级),给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时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往往被拒之门外。

2.专业技术能力不强,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难以适应岗位需要。学生专业技术能力是用人单位的重要考核指标,也是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重要体现。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自内地高中的生源由于经过了内地高中三年系统的汉语训练,进入内地高校学习时已经掌握了非常扎实的汉语基础,这些学生入校后学习专业知识,实力和汉族学生相差不太,毕业后专业知识比较扎实,就业竞争能力较强。但对于来自农牧区特别是南疆农村的学生,由于汉语水平较低,高考时数理化成绩分数很低,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内地高校学习期间,虽然他们非常重视专业知识学习,下了很大功夫努力学习,但由于汉语和数理化基础较差,造成专业学习能力不强,特别是对于理工农医专业的学生来说,少数民族学生专业学习困难更大,毕业时专业知识不扎实、掌握不系统、专业技术不强的现象较为普遍。专业知识能力不强,严重影响了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特别是到内地竞争激烈的单位就业。

3.人际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综合能力不足,影响了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人际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及实践动手能力,是用人单位在选择毕业生时重要考核内容。沟通能力包括良好的口头交流技能以及良好的倾听技能,社会适应能力包括良好的心理素质、创新创业能力。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受到民族区域、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的影响,很多学生在内地高校学习期间,参加学生社团活动、班团活动以及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人际交往对象相对狭窄,交往的对象主要是本区域、本民族的学生,直接影响了人际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动手的培养。由于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就业竞争时,人际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动手能手成为制约其顺利就业的“短板”,影响了其实现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

4.职业发展与规划教育、就业创业教育不足,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不强。这有多方面的原因,既与高校有关,也与少数民族学生自身有关。有的高校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加强学生的基础文化知识、专业技术知识与综合技能拓展培养方面,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教育、就业创业教育不够重视,投入不多、效果不好,导致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不强。但对于来自边远地区和欠发展地区的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说,其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意识、就业创业的意识非常匮乏,职业发展与规划意识、就业创业意识到高年级才形成,与沿海发达城市的学生相比较,时间晚、过程短、成熟慢。有些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方向不明确,心中无远期目标,未来职业价值观模糊,缺乏科学合理的学业规划,学校教什么就学什么,难以做到主动学习、自我学习、有目的学习,造成毕业时知识面窄,综合素质不全。再加上许多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的文化基础不好、家境条件也不够好,本来完成学业的压力就很大,分身参加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技能培训、创新投资受到极大限制,就业竞争力明显较低。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造成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较低,难以适应复杂的就业市场和严峻的就业形势。

三、加强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促进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工作

促进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充分就业,要多管齐下,既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畅通信息渠道,扩大毕业生就业口径;又要加强基础教育体制和高等教育改革,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与发展能力、创业创新能力,有效地解决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提高就业质量。

1.大力加快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畅通就业信息,为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更好的就业服务。经济发展是带动大学生就业的“火车头”,必须坚持在加快新疆发展中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实现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只有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好了,才能从总的就业容量上扩大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的机会。一要认真制定积极的促进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的政策,要努力拓宽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领域,在制定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确定政府投资重大项目时,应规定为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提供一定比例的就业岗位。要制定鼓励各类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吸纳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刺激政策,对于吸纳了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二要整合现有资源,加快推进网络信息化建设,搭建新疆大学生网络求职一站式服务信息化平台,建立优质高效的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网上求职招聘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发布就业信息,加快就业信息的收集、发布、更新,实现网上网下就业信息发布、政策咨询、讨论交流、指导服务一体化,为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提供优质服务。要积极创造条件,大力开展网络招聘和视频招聘,促进网上网下对接,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建设优质的网络求职服务平台。

2.加强新疆基础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英语、计算机等基础能力。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受汉语、英语、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限制,影响其专业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致使其就业竞争力不高。因此,必须提高他们熟练地运用汉语、英语、计算机的能力,特别是汉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众所周知,语言文字能力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必须进一步加强新疆基础教育体制改革,花大力气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大力宣传汉语教育的重要性,提高新疆少数民族对使用汉语的重要性的认识。要大力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言教育,从小学起大力推行少数民族本民族语言、汉语的双语教学,中学起开始加强英语和计算机的教学,既保障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拥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又大力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的口头交流和书面写作能力,这样也有助于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对汉族、少数民族是一个大家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确保新疆的安全稳定。

3.加强高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提高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综合素质。一是高校要有针对性大力提高新入学的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汉语、英语水平。“在高校要加大推行‘双语’教学的力度,力争在短时间内让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在汉语使用上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2]对于进入内地高校学习的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内地高校要进行汉语、英语的摸底考试,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积极创造条件提高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汉语、英语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使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大学,可以通过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英语、计算机强化班等继续加强学习,缩短与汉族学生的差距,提高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汉语、英语、计算机水平。内地高校要努力创新少数民族大学生培养机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少数民族毕业生加强汉语的学习,提高汉语的运用水平。二是高校大力加强专业技术知识教育教学改革,制定科学的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培养方案和课程教育教学体系,要做到目标清晰、分类科学、分级清楚、定位准确,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逐步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加强深度,使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上课时能跟得上、听得懂、记得住、理解透,否则再好的教学方案也是纸上谈兵,再强的课堂教学也是雾里看花。三是高校要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加强人际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的培训,要通过党团、社团、班团活动模式机制的改革创新,调动新疆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其他民族学生的互动交流的积极性,参加党团、社团、班团活动的积极性,参加各种能力、素质拓展班的积极性,提高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从根本上提高其就业能力。

4.加强高校职业发展与规划、就业创业教育,提高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职业发展与规划能力、就业创业能力。一是高校要加强职业发展与规划、创业就业教育,尽快建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建立符合其特点的完整的就业指导教育体系,形成有效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发展与规划、就业创业指导方式和手段,在推进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综合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对提高职业发展与规划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的认同度和参与积极性。要在提升就业指导课标准,加大就业指导团队建设,创新就业延伸服务方面狠下功夫,帮助少数民族学生解决“毕业后”自身定位、职业发展等问题。二是高校要积极与各级政府部门沟通,鼓励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辅修利于就业创业的第二学位、第二专业或汉语授课的应用类课程,选修费用可以由各级财政分级负担。三是高校要加强校企合作办学,形成特色鲜明的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创业体系,切实解决新疆少数民族毕业生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实现成长成才,提高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度。高校要积极打造校企合作平台,着力开展“西部知名企业进校园”、“企业精英进校园”、“企业精英校园高端论坛”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促进校企合作,促进企业与高校签订合作协议,推进校企之间就共建实训基地、少数民族大学生“订单式”人才培养方面开展合作;并通过企业家与少数民族大学生“面对面、心连心”的沟通活动,帮助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更好地了解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激励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就业。

5.关心关爱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困难的新疆少数民族“双困”毕业生。一要对少数民族开展个性咨询、技能培训、就业补贴等系列帮扶,为“双困”毕业生建立就业档案。院系领导和辅导员,要深入了解少数民族“双困”毕业生的家庭状况、经济状况、心理状况、学业状况,及时解决其就业创业方面的实际问题。二要采取措施,提升少数民族“双困”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要有针对性地对“双困”毕业生开展“一对一”的辅导,免费强化就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促进就业。三要设立专项经费,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双困”毕业生,为其提供生活、学习、求职等就业补助,缓解其求职压力,促进其早就业、就好业。

参考文献:

[1]蒋夫尔.370所内地高校支援新疆培养4.4万少数民族大学生培养毕业生1.86万人[N].中国教育报,2013-07-02.

[2]李爽,安晓琴.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状况的分析与对策[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7).

作者:胡振宇 金凌云

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论文 篇3:

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工作渗透精细化理念研究

摘要:当前,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思想等多方面还存在粗放教育管理现象。精细化管理理念与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工作具有极大的关联性,文章在精细化管理背景下,认真梳理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新问题,找出创新的实施办法,以实现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工作的转型,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和综合素养。

关键词:大学生;少数民族;就业工作;精细化

作者简介:白洁,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博士研究生,西南科技大学政治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应用伦理学。自高等教育扩招以来,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接受高等教育,随之而来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是政府和学校普遍关注的热点。少数民族相对集中的地区政府通过出台各种政策推动就业,挖掘本地区的就业岗位吸纳就业,强化各种公共服务来促进就业,开展各级各类职业培训来带动就业,可谓是经费到位、措施得力、落实有效。但相对来讲,高等院校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工作方面还是以粗放管理教育为主,在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思想引导教育等诸多方面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本文试从精细化理念入手,认真梳理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新问题,探索构建符合少数民族大学生特点的就业工作新机制。

一、精细化理念内涵

精细化管理是相对于常规管理更高层次的理念,是一种态度,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精细化理念来源于企业实践,其理论体系已经非常完善。汪中求著的《精细化管理》一书中将精细化解读为“它以专业化为前提、系统化为保证、数据化为标准、信息化为手段,把服务者的焦点聚集到满足被服务者的需求上,以获得更高效率、更多效益和更强竞争力”。精细化理念运用到学校管理中,就是要通过细分被服务对象、梳理分析服务诉求、提供科学有效、针对性强的服务,以提升被服务者的竞争力和综合素养。精细化管理强调过细工作,重视每一个环节出精品,符合学生就业工作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就业工作的需要。在精细化理念指导下,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总结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有效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二、科学把握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工作与精细化的关联性

1.教育管理中渗透精细化理念是时代转型的必然要求。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在校大学生人数相比之前大大增加,生源的增加和当前社会大环境双重影响下的生源质量也大不如以前。但是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技术的不断革新对人才需求的量和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作为联系大学生和社会需求人才之间的纽带,要想实现高质量的人才输出,必须加强内涵建设,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在教育管理中渗透精细化理念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将粗放管理和经验管理转变为精细管理和研究型管理,能提升管理水平,并通过管理理念的转变促进管理措施的转变,进而促进管理效益的提升,最终转化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2.就业工作中渗透精细化理念是科学化的具体体现。就业工作是业务性很强的专项工作,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和未来职业发展规划,涉及多个学科领域,从入学教育的专业介绍、教学过程中的就业指导到最后的面试推荐等形成一个完成的体系。但大学培养的人才职业面向的不同决定了就业指导应因人而异,所以就业工作不能以偏概全,而应更加强调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工作是精细化理念的充分实践。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工作实践精细化理念体现为三个不同层面。第一层面是“细”:少数民族大学生因其生活习俗、基础教育背景、语言交际能力等客观因素,应该将其细分为一个单独的群体,这是实现精细化的基础;第二层面是“精”:仅仅将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一个单独的群体,还是采用原来的方式、方法,换汤不换药是远远不够的,需要针对少数民族的特点,设计相应的就业工作方式,选取有针对性的内容,实现形式和内容的“精”;第三层面是“化”:所谓“化”有“使成为、使变成”的意思,这就要求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工作不能三分钟热度,必须持久并形成规范和制度,真正实现“精细化”。

三、精细化背景下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工作面临的问题

1.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能力相对较弱。

(1)少数民族大学生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少数民族大学生大部分来自少数民族聚居区,由于历史和环境等原因,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基础教育教学质量较差,教育设施不齐备,无法给少数民族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另一方面,国家对少数民族大学生采取了特殊的优惠政策,使其进入高校的比例大大提高,扩招后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于英语、计算机以及很多理工科课程等都感觉很不适应,跟不上其他学生的学习进度。汉语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是各单位选人、用人的基本要求,然而少数民族学生,特别是农村、牧区的少数民族学生一般都是到了小学三、四年级才开设汉语课程,这些因素都影响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知识基础的奠定。

(2)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弱。少数民族大学生长期浸染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对他们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影响深厚,其对新环境的调适力也相对较弱,这种文化冲击会带来许许多多的负面效应。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一直成长于本民族文化中,进入大学后,周围的文化生活与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便产生了外显与内隐等多层次的不适应症。如果在进入大学初期没有针对性的培训,会直接造成他们心理上的冲突与差异,将会直接影响到就业环节中的自我推荐,面对招聘面试官时可能会显得怯懦和紧张。同时,长期的生活环境会影响他们适应现代快节奏社会生活的能力,在求职中表现出了心理焦躁,容易产生负面影响。

(3)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相对较弱。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多数来自于相对不发达地区,接受的基础教育相对薄弱,会导致他们大学阶段在专业知识技能等方面学习和提升相对较慢,最终影响他们毕业时的“硬实力”;同样的,他们在业余文化知识、就业形象包装等专业学习之外的一些方面也相对较弱,最终影响他们毕业时的“软实力”。

2.学校就业工作队伍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建设方面相对较弱。就业工作是民生工程,各个学校对就业工作投入也很大,就业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经过近几年的培育已经有较大的提升。但是就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工作而言,就业工作队伍表现出来的是对民族文化、民族习俗等知识的欠缺,专职从事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帮扶工作的工作人员匮乏。

3.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服务内容亟待优化。大多数院校,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和就业引导都存在缺位现象。民族院校由于招收的学生民族类别众多,生活习惯和行为特点各异,所以学校一般都会采取一个特定民族的学生由同一民族的教师负责的管理方式,非民族学院对少数民族学员的教育与管理较之前者更为宽松。而受个人成长背景、阅历、教育条件和民族传统习惯的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往往不太在意自己今后的发展,不善未雨绸缪,有些人甚至临近毕业还没有明确的就业意向。大多数学校的就业政策具有普适性,鲜有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特点的条款。政策的导向性导致在开展就业服务时也是普适性的,服务的内容还是大众化的,缺乏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意向分析、就业岗位收集,针对性就业主动帮扶不够。

4.少数民族地区企业吸纳毕业生能力有限。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中高等教育水平落后对高端人才竞争力有着很大的影响,本地很难培养这些高级人才,加上从外地引进人才存在困难,导致这些地区很难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生存,无法产生大规模集聚效应吸引当地劳动力就业。以贵州为例,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就业以第一产业为主,近年来比重虽有下降仍占三分之二强;第三产业有较大改观,但是第二产业发展明显不足。按照国际产业结构理论的观点,三大产业应该遵从树形发展结构,即第一产业合理比例应该在5%左右,第二产业作为主干部分应该有40%左右的比例,而第三产业就应该在50%以上。这些数据反映出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还处于比较原始的状况,缺乏重工业的支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且缺乏后劲,第三产业开发远远不够,导致就业和增收面临很大困难。这对少数民族地区走出来的高校学生返乡就业造成一定的不对等性,大部分毕业生选择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就业,而不是返乡就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适应性。

四、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工作精细化实施的要点

1.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综合素养。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教育要面向市场,要始终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一是教育理念的转变,从原来的学科教育转变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参照岗位知识和技能需求强化实践育人,引导学生努力提高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汉语言能力、压力承受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能力。二是教育方式的转变,充分重视目前少数民族学生基础教育相对薄弱的现实,认识到他们的民族特殊性和差异性,转变教育方式,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手段上多采用现代化媒体教学。做到语言、知识和方法并重,从而让他们更快的适应大学生活,提升学习效果。三是寓教于乐,加强课外素质教育。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人力资本存量低,能力和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要提髙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高校必须要加快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师生之间的探讨、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课堂教学、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重视知识与实践的双重培养。学校可以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通过组建社团等形式开展集体性质的活动,循序渐进形成综合素养培训体系,寓教于乐,提升他们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意识,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适应能力和表达能力,不断累积自己的社会资本,赢得社会认同并实现自我价值。四是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专业能力弱的问题,设立少数民族大学生专项培养资金,专门用于研究少数民族高等教育。

2.建设专门的就业工作队伍。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工作队伍建设是实施和做好就业工作的组织保证。我们应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思想,以实现少数民族大学生充分就业、满意就业为目标,选拔一批热爱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具备一定少数民族文化基础,适应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工作需要,专兼职结合的就业工作队伍,专门从事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工作,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探索建立少数民族大学生人生导师制,这些导师从大一陪伴其到毕业,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扮演专业辅导、心理疏导、就业指导和生活引导的角色,从而构建更加精细、覆盖面更广的就业工作帮扶机制。由专门的就业工作队伍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个性化就业指导,引导少数民族学生调整就业期望值,围绕现在的就业形势、就业政策、方针的宣传和择业技巧、求职技巧等,对他们进行全程化的少数民族人学生就业问题研究就业指导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选择合适自己的就业岗位。

3.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政策宣讲,提高服务针对性。学校应该积极宣传、贯彻和落实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学生相关的毕业生就业方针、政策,让他们了解并认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及时调整自己的择业观和就业期望值。在行动上积极地为适应新的就业形势做好各种准备,进入求职市场时信心十足,从容应对。同时,认真梳理少数民族学生的地域分布,通过发放问卷、座谈等形式收集他们的就业意向和自身感觉亟需的就业帮扶内容,通过走访企业收集符合少数民族大学生特点的工作岗位,形成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工作数据库,以此为基础研究制定本年度的就业政策,通过资金引导、政策倾斜、人员配备等多种举措提升教职工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关注度,做到人、财、物三到位,从而提供更加有效、更具有针对性的服务。同时,还可以引入第三方调查机构,持续跟踪调查分析未来一年、三年或更长时间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情况,从而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4.加大困难学生的重点帮扶,保障同等就业机会。针对因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心理困难等因素造成就业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应建立重点帮扶机制,指定专门的院系老师开展“一对一”帮扶,提供个体咨询,有效解决他们在就业中的困难和困惑。对汉语能力较差的学生应开展辅导活动,同时不断提高汉语水平考试标准,严格执行汉语水平等级考试与毕业证或学位证授予挂钩的制度,督促学生重视对汉语的学习。对经济困难的学生给予就业经费补贴和免费就业技能培训,保障其能享受与其他学生同等竞争的条件和机会。

5.全面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加强创业意识培养。全面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是做好少数民族学生就业学生的重要渠道,高校就业指导部门需要关注学生的就业取向、保护学生的创业热情,要把职业生业规划放在少数民族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地位,从低年级开始关注。另外,要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创业意向培养教育,引导更多的毕业生从等待就业机会转为主动创造就业机会,特别是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人脉,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优惠政策。同时,如果部分大学生返乡创业,不仅可以弥补本地经济建设所短缺的人力资本,更重要的是其创业行为可以带动更多的人实现就业和创业,推进当地的新农村建设。学校应注重发掘少数民族校友中的创业先进典型,邀请他们回校开展讲座、联谊和论坛等,积极宣传他们在各行各业做出贡献的先进事迹,树立择业、就业榜样。

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很深,包括的范围也很广,就业的每一个细节都能体现精细化的理念,在少数民族学生就业工作中推进精细化管理仍需长期努力与不断探索实践。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实现西北部边疆稳定、传承和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各个学校应注重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实践,通过不懈努力抓好抓实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工作。

参考文献:

[1]杨明刚.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渗透精细化理念研究[J].职教通讯,2012,(11).

[2]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素质对就业的影响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2,(6).

[3]雷随斌.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3).

[4]汪子云.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状况与对策探析[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

[5]蔡海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J].贵州民族研究,2013,(1).

(编辑:秦俊嫄)

作者:白洁

上一篇:房管局半年工作总结下一篇:中学学期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