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干部政策教案

2024-06-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少数民族干部政策教案(共9篇)

少数民族干部政策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方针政策

2、了解国家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帆布的具体政策内容。

3、知道大力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认识到大力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认识到少数民族干部政策是党和政 府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对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有着不可 替代的作用。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认识到大力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认识到大力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性。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为了更好地做好民族工作,进一步推进民族团结事业,党和国家 还出台了一项政策——少数民族干部政策。大力培养任用少数民族干部包括各类 专门人才,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也是做好民族工作和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是 党的民族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民族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天我们就一起 来学习——少数民族干部政策。

新课:

一、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政策 教师:党和国家一贯十分重视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少数民族干部来自本民 族群众,熟悉本民族的历史和现状,通晓本民族语言和风俗习惯,了解本民族和 本地区的特点。实践证明,少数民族干部是党和政府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重要桥 梁和纽带,对于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有着不 可取代的作用。提问:想要学习和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干部政策,我们先要知道它的发展过程。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找出它的发展历程。(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少数民族干部方针政策的提出(1)新中国成立之初

(2)1987 年

(3)2005 年

学生活动: “探究与体验” ①干部培养的“四化”方针是指哪“四化”? ②什么样的干部才算是德才兼备呢?(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教师(总结)“四化”方针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为了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和 : 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的努力。大力去培养好少数民族干部,促进少数民族地区 发展,早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2、具体政策内容 提问:国家培养和选拨少数民族干部的具体政策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自治机关的主要领导人主要由实现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2)普遍且大量地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媒体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节选

教师:通过这些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少数民族干部政策的落实具有明确的法律规 定。创办“民族院校”是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途径之一。

1951年6月,在北京创建了中央民族学院,1993年11月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学生活动:思考下列问题

①我国一共创办了多少所民族院校?请你说说其中五所院校的名称。

②如果你是一位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你会选择报考一所民族院校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教师点评:

维护好国家的团结和稳定,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作为生活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我们,倡导民族团结,维护地区稳定更为重要。所以我们都应为民族团结和稳定,尽一份力,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

二、大力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性

学生活动:阅读书本,找出它的重要性。(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1、振兴民族地区经济的需要。

2、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需要。

3、巩固和发展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的需要。

多媒体展示:

党和国家制定的一系列有关援藏、援疆和支边干部的政策措施的文件。

思考:国家制定一系列有关援藏、援疆和支边干部的政策措施有哪些含义?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教师归纳:

要处理好民族问题,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稳定政治环境,必须要有得力的干部去工作。由于东西地区差距较大,为了东西的协调发展,推进西部地区的进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课堂小结:

唐朝的民族政策和科举制度教案 篇2

《唐朝的民族政策和科举制度》 【教材版本】

中华书局版 【课型】

常规课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__年__月__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

(1)、识读“唐初边疆少数民族分布图”,了解唐朝周边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通过多种途径挖掘历史信息的能力。 (2)、列举唐王朝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简述“合同为一家”的含义,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了解隋唐科举制的诞生、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及意义,从而认识到这一制度既有利于隋唐统治者控制人才,又为隋唐的繁荣提供了人才,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法。

过程与方法 :

(1)、通过表格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探寻我国唐朝主要少数民族及分布慨况民族以及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 (2)、通过唐朝民族关系图的展示,使学生系统的了解唐朝与各少数民族间交往的概况。 (3)、通过问题思考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阅读材料让学生探究、归纳、概括科举制创立的重要性。 (4)、通过随堂能力检测,反馈学习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通过本课的学习后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间应该友好互助,尊重平等。

(2)、通过分析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使学生认识经济发展、国家统

一、社会安定是民族团结、祥和的重要前提。(3)、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用人制度的巨大进步,是隋唐兴盛的原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教学重点及难点】

2、难点:唐朝的民族政策

1、重点:科举制度的确立 【教学方法】 【教具】

常规教具:板书 辅助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法 师:(播放布达拉宫图片和文成公主松赞干布图片)

位于西藏拉萨市西北角的布达拉宫,始建于松赞干布时期。宫殿依山垒砌,高13层,气势宏伟。建筑风格体现了汉藏文化的融合。宫内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你知道这是为什?文成公主入藏是怎么回事?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体现在哪些方面?带着这些问题,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唐朝的民族政策和科举制度。

二、 主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

(一)、唐朝的民族政策

1、唐朝主要的少数民族以及分布概况

师:唐朝时期,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生活着许多民族。青藏高原一带生活着藏族的祖先吐蕃人;色楞格河流域有维吾尔族的祖先回纥人;云南苍山洱海一带有彝族和白族祖先建立的南诏政权;在东北地区则有靺鞨等族 。 (幻灯片给同学们展示唐初边疆少数民族分布图,使学生更详细具体的了解唐朝少数民族的分布状况)

师:为了让大家了解得更直观一些,我们就来看一下我给大家画的这个表格,然后回忆一下刚刚我们讲过的内容一起来填空。

师:唐朝边疆分布着那么多的少数名族,唐朝时期是如何处理民族关系,巩固统治的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唐朝时期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

2、唐朝时期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

师:唐朝统治者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注意与少数民族搞好关系,在各民族地区设立行政管理机构,任用当地民族首领做长官,尊重当地的民族风俗习惯。(比如说册封、和亲、设立机构等等,贞观年间(唐太宗),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8世纪初(唐中宗),金城公主入藏,嫁给尺带珠丹;9世纪中期(唐穆宗),唐蕃会盟 ;唐太宗时期,在设立安西都护府,管辖天山以南的广大地区;武则天时,设北庭都护府,管辖天山以北、巴尔喀什湖以南广大区域。

唐朝时期,边疆各族与中原王朝的关系是友好的,其中吐蕃更是与唐“和同为一家”。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唐朝与各民族交往的史实,来看看“合同为一家”究竟是什么样的。

3、唐朝与各民族交往慨况

(给学生展示唐朝与各民族间的关系图)

(补充:①文成公主入藏,把唐朝的优秀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传入了西藏,西藏也派人到长安留学,学习汉族优秀的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还聘请汉人到西藏掌握文书,传授知识。文成公主进藏对加强汉族和藏族的往来,发展藏族的经济文化,作出了巨大献。藏族人民至今在布达拉宫里还安置了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塑像,还保留了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结婚时的洞房遗址,西藏民间还广泛流传歌颂文成公主的民歌,歌颂她给藏族经济文化的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②继文成公主之后,金城公主嫁入吐蕃,以敦睦蕃、唐关系,为中华民族关系的发展树立了一块不朽的丰碑。在蕃、唐战火纷飞的年代,使双方的和平友好不断增进。金城公主入蕃30年,力促唐蕃和盟。此间,唐、蕃虽曾进行过多的次战争,但由于金城公主的努力,双方使臣往来频繁,双方终于在开元二十一年(733),唐、蕃在赤岭(今青海湟源西日月山)定界刻碑,约以互不相侵,并于甘松岭互市。

③公元8(唐穆宗长庆元年),唐朝和吐蕃双方派使节,先在唐京师长安盟誓。次年又在吐蕃逻些(拉萨)重盟。公元823年,将盟文刻石立碑,用汉藏两种文字对照,树于拉萨大昭寺门前。即历史上有名的甥舅和盟碑,又称唐蕃会盟碑或长庆会盟碑。它是汉藏两大民族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唐蕃会盟以后,双方友好往来更为密切,经济和文化交流更加频繁,这就为十三世纪西藏正式划入祖国版图打下了基础)

师:这个关系图呢大家只要了解一下就行了,好的,系统的学习了唐朝的民族政策后我们来一起做点小练习:

1、 唐朝哪位皇帝在位时,吐蕃首领阐述唐与吐蕃关系时说出“和同为一家”?(唐玄宗)

2、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的话是什么意思?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a、意思是说,“自古以来的统治者,都重视中原的汉族,而轻视那些少数民族,而我(朕),却对他们一视同仁!”b、体现了他比较开明,开放的民族政策) 师: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是为了巩固期统治,但是巩固统治还需要选取一批有能力的人才来为国家效力才行,那么唐朝时期是如何选拔人才的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科举制度。

(二)、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1、科举制的诞生 (1)、隋文帝改革选官制度。(隋朝以前也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采用的选官制度主要是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发展到了后期存在着很多问题,为了解决选拔官员存在的各种问题) 隋文帝最早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他令各州推荐人才,参加考试,合格的可以做官。这就是科举制的源头。 (2)、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廷。由此,科举制度诞生了。

师:科举制度诞生后,还要接着进一步发展。

2、科举制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师:首先请同学们看课本19页第三段然后思考这个问题:唐朝科举制的完善与哪些皇帝有关? 生:

师:(1):唐太宗重视科举。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他即位后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贞观年间,参加科举考试者多达千人,而录取者,仅百分之一二。(2):武则天首创殿试、武举。武则天也大力提倡科举。她将应举的人,集中到洛阳宫殿,亲自出题面试,从而开创了殿试制度。她同时还开创了武举制度。

(图片给学生展示科举考试的一些情况)

3、科举制度的意义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两则材料,并请大家思考材料说明了什么?

材料一: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材料二: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生: 师:表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明确指出中国古代考试选官制度与英国文官考试制度及现代各国考试制度之间的渊源关系。这说明,中国古代考试选官制度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过一定影响。 师:我们大家一起来总结一下科举制度的意义

1、扩大了选拔人才的范围,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真才实学的人进入仕途。

2、提高了政府各级官员的整体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

3、进士科注重考诗赋,促进了唐诗的发展。

4、科举制也隐含弊端,科举制使大批知识分子醉于功名,集中精力应付考试忽略了学问的实用性。

三、重点提问:在主要的教学内容中已有体现。

四、板书设计:

一、唐朝的民族政策:

1、唐朝主要少数民族及分布慨况(吐蕃、回纥、南诏、靺鞨)

2、唐朝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和亲、册封、设立管辖机构)

3、唐朝与各民族交往慨况

二、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1、科举制的诞生(隋文帝、隋炀帝)

2、科举制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唐太宗、武则天)

3、科举制度的意义

【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一、唐朝的民族政策:

1、唐朝主要少数民族及分布慨况

2、唐朝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

3、唐朝与各民族交往慨况

二、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1、科举制的诞生

2、科举制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3、科举制度的意义

【巩固练习】

1、在我国历史上,最早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应生活在( B ) A.南北朝 B.隋朝 C.唐朝 D.明朝

2、“天下英雄,入吾彀中”是哪个皇帝说的( D ) A.隋文帝 B.唐玄宗 C.唐高祖 D.唐太宗

3、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的名将郭子仪是由武举进入仕途。武举制创立于( D ) A.隋文帝时 B.隋炀帝时 C.唐太宗时 D.武则天时

4、隋唐实行科举制的积极意义不包括( B ) A.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B.对皇帝的专制权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C.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D.改变了传统的用人制度

5、隋唐以来的历朝统治者都沿袭使用科举制度,其根本原因是科举制度( B ) A.有利于选拔人才 B.有利于巩固专制统治 C.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D.科举制度比较完善

【作业布置】

1、唐朝边疆少数民族主要有哪些,分布在哪里?

2、唐朝和各少数民族友好交往的史实有哪些?(人物,事件等)

3、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什么时候诞生的,与哪两位皇帝相关?

少数民族相关政策 篇3

少数民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历代政府(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建立的中央政权)虽都有一套关于民族事务的政策和制度,但民族间却无平等可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制定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解决中华民族问题的方针和政策,即民族平等政策、民族团结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政策。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意愿,中国政府采取不同方法先后在少数民族地区逐步实行民主改革,并在50年代末完成。这场改革废除了领主、贵族、头人等特权者的一切特权,消灭了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旧制度,使千百万少数民族群众翻身解放,获得人身自由,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建国几十年来,我国各民族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曾经长期被压迫、遭歧视的少数民族真正变成了国家的主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些新中国成立前社会形态尚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制度或封建农奴制度下的少数民族,在短短的几十年里跨越了数百年乃至数千年的历史鸿沟,跨入了现代社会。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政府结合中国实际情况采取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1947年5月,中国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相当于省一级的民族自治地区──内蒙古自治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又相继建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截止到底,中国共建立了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其中自治区5个、自治州30个、自治县(旗)120个,还有1256个民族乡。在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44个民族建立了自治地方。实行自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75%,民族自治地方行政区域的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 64%(注1)。自治地方的数量和布局,与中国的民族分布和构成基本上相适应。

做好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工作 篇4

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广西民族大学研究基地 2008年11月13日08:46来源:《广西日报》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事关民族地区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任务。胡锦涛同志强调,要把做好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的工作,作为管根本、管长远的大事,制定周密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完善政策机制,认真组织实施,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取得了显著成绩。至“十五”末,少数民族干部达到近40万人,建立了一支包括党政、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各方面人才,人数与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大致相当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为广西未来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当前,广西的发展已进入关键时期,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必须深入实施“人才强桂”战略,进一步加大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力度。

努力使我区走在西部经济发展前列,率先在西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是我区的发展战略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对人才工作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需要培养选拔大批优秀领导和管理人才。广西是一个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地区,少数民族干部是整个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干部的数量和素质对于广西能否率先在西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大影响。国务院批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正式纳入国

家发展战略,表明广西从一个“老少边穷”地区跃升为对外开放开发的新区,在我国对外开放战略中将担任更重要的角色,在国际贸易和政治文化交流中肩负更重要的任务,这就使得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开发显得更为紧迫。广西在采取大力发展民族基础教育,加强民族干部的各类继续教育,有组织地选调少数民族干部到“急、难、险、重、繁”的岗位上去接受锻炼和挂职锻炼等途径,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开发人才资源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要在总结和借鉴这些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开拓创新,把人才开发尤其是少数民族干部的优先培养和开发当成人才总体战略的核心和开放开发的关键来抓。

一、转变观念,为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和人才资源开发奠定新的思想基础。广西是一个“人才低消费”地区,这与经济基础和人才观念都有密切关系。尽快改变人才总量少、人才整体素质较低的现状,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做好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工作,急需转变观念。一要消除重视专业技术人才轻视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开发的观念,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开发。二要改变重引进轻培养的观念,高度重视本土人才开发和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三要树立促进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的理念。人才资本是以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知识水平、创新能力特别是创造性劳动成果及对人类的较大贡献所表现出来的价值。人才资本以人的知识、智慧和才能为基础,与其他要素结合就会产生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由于人才资本具有很强的潜在性、动态性、创新性和增值性,因此,树立人才资本理念会使人们认识到人才的价值,从而积极主动地开发人才资源,挖掘利用人才资本。

二、积极拓展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开发人才资源的渠道。一是努力拓展基础教育渠道。人才培养和开发需要有庞大坚实的基础教育。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而影响了教育的发展,最终导致一些地方的少数民族干部成长所必须的教育先天性不足,既表现为受教育时间的减少,更表现为受教育质量的低下,知识、技能、观念等与现代化要求存在差距。导致进入少数民族干部行列还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缩小差距。这种不可忽视的严峻现实迫切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基础教育。而在基础教育难以在短时期内得到根本改变的情况下,组织人事部门应当注重优先选拔优秀者进行定向培养,纳入少数民族干部行列。二是充分利用定向培养渠道。恢复民族院校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专门职能,从民族地区特点出发,在民族院校开设相关专业,定向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充分利用国家相关教育政策,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和选送少数民族优秀学生到名牌大学学习,为培养高层次少数民族干部打好基础。积极开通继续教育渠道,在民族院校、其他高等院校、党校分别开设少数民族干部学历班(含本科和研究生学历)、专业进修班和领导工作研修班等形式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的学历层次、知识水平和领导能力;拓宽实践培养渠道。一方面积极选拔年轻干部并委以重任;另一方面多选派少数民族干部到上级机关和发达地区挂职锻炼,使之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增强全局思想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三、努力完善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开发人才资源的机制。开发人才资源既指民族干部数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民族干部素质的开发和提升。因此,应当建立增量开发和素质提升的新机制。一是在存量基础上根据广西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分人才类型适度扩大增量,尤其是要规划性地掌握少数民族干部的储备量,有计划地培养开发。二是进行素质培养开发。人才的选拔使用建立在对人才的价值判断基础上,而人才价值的基础是人才素质,因此,培养开发少数民族干部更重要的是开发其素质,提升其价值,通过建立引导机制、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等促进少数民族干部的素质提高。

关于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思考 篇5

做好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工作对于解决我国民族问题、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的意义。特别是罗甸县作为一个以布依族和苗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县,少数民族干部作为当地的领导力量和核心力量,其决定性尤其显著。

少数民族干部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来自本民族群众,植根于本民族地区。他们对改变本民族地区的落后面貌,提高本民族的生活品质,有着普通干部替代不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少数民族干部与本民族群众有着天然的联系,知晓本民族群众的思想感情和要求愿望,这使得他们在大力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同时也能确实反映本地群众的基本要求,也使党和政府及时了解并解决好存在的问题。

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 是新形势下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客观要求。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工作难度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问题的复杂性, 而少数民族干部深知本民族的历史、现状和特点, 熟知本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他们在 1

开展工作时更能够从深层次的民族感情出发, 根据民族特点妥善合理解决掺杂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 为民族地区的安定团结提供保证。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 是新形势下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客观要求。

目前,罗甸县少数民族科级干部共有500多名,约占总数的70%。但这还不能满足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干部配备要求。怎样推进罗甸县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扩大干部队伍数量, 提高干部队伍质量, 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值得思考。

一、创造条件、大胆扩宽选用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来源渠道。首先,狠抓基础教育, 少数民族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普遍度是影响少数民族干部数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应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切实落实具体措施, 通过加大对少数民族贫困生的扶持力度、改善民族中小学的教学条件等方式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入学率和升学率, 降低失学率, 让更多的少数民族学子有机会站在同一竞争平台。其次,吸引人才回流。培养出的少数民族人才外流是影响少数民族干部数量的原因之一, 可制定优惠政策, 引导和鼓励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回乡工作,拓宽少数民族干部数量来源。严格落实政策, 由于制

定出的倾斜政策落实难度大, 应结合本地实际,寻求各方协助, 争取逐年扩大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最后,可以结合领导班子的近期调整和长远建设需要,切实抓好少数民族人才列入了后备干部名单,并针对其个人情况制定培养方案,实行跟踪管理和培养,使绝大多数后备干部都能健康成长。在选拔任用各级领导干部时,坚持从少数民族后备干部名单中优先考虑。有效确保其数量能够满足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需要,能始终保持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

二、强化培训、注重实践提高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质量。目前全县按照《2006-2010年罗甸县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制定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计划》,即构建联合办学的模式、建立深圳市龙岗区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构建网络教育的模式、开办“晚八点”学习班、举办主题读书会、实施“干部进名校”培训工程,这些措施都多层次全方位提高了全县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借鉴这个计划可以制定一个专门针对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教育培训的,明确教育培训目标和责任。首先充分利用各级党校、行政院校及各种培训班、进修班, 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少数民族干部进行培训、轮训, 深入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将培训

常态化, 努力提高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其次,加大对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锻炼的力度, 通过挂职锻炼丰富实践经验, 拓展视野,提高处理和解决复杂矛盾问题的能力。最后,要求和鼓励少数民族干部通过自学、函授、脱产学习等多种途径参加学历教育,不断提高了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文化结构。要通过教育培训使少数民族干部学习和掌握履行岗位职责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三、健全完善监督考核机制优化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是提拔选用好干部的重要手段,是切实解决好责任不明确和用人失误失察的重要保证。目前,全县干部监督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例如在实际工作中,对干部“八小时之外”的生活圈、社交圈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手段,监督不到位。为此,首先要严格落实干部监督责任制,对不能履行监督指责的领导干部要进行责任追究,做到一级管理一级,一级监督一级,逐级负责,确保监督工作经常化、制度化。采取干部试用制、轮岗交流制,离任审计制和推荐考核联带责任制就是一套很好的经验。其次考核工作要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严格进行。具体讲,考德就是考核干部的组织立场、思想品德和工作作风;考能,即考核干部的业务、技术、管理水平、组织领导才能、工作效率和文化水平,看其是否具备了胜任现职的能力;考勤,就是考核干部的工作态度和事业心,是否肯学肯钻、任劳任怨、善于创新、发挥工作的积极性;考绩,即考核干部工作成绩,重点是看对人民群众所做的直接或间接贡献。在实际工作中可采取考核的方法进行,以激励干部奋发向上,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最后有效加强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之外的监督。一是建立家庭助廉监督网。家庭是领导干部八小时之外最重要的生活平台,家风的好坏会对家庭成员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通过召开家属助廉座谈会等方式教育和引导干部家属枕边常吹廉洁风,桌边常敲警示钟,充分发挥“廉内助”作用,主动承担起监督提醒义务,管好管住领导干部的生活圈、社交圈和娱乐圈,时时督促他们珍惜幸福家庭生活,拒腐不沾,做到八小时内外一个样。二是建立群众监督网。建立健全群众举报制度和建立社区监督岗。聘请作风好、党性强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组成“三风巡查员”,不定期到酒店、歌舞厅、棋牌室等娱乐场所进行明查暗访,对领导干部和科室负责人八小时之外的行为进行监督。三是建立廉政档案,推行廉政公示。为便于掌握领导干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论文 篇6

【关键词】历史 服饰 饮食 婚礼 祭祀

蒙古族始源于大约公元7世纪的唐朝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南岸)的一个部落,1206年,铁木真建蒙古大国,并被推为蒙古大汗,号成吉思汗,“蒙古”开始被作为一个民族的称呼。蒙古族自称“蒙古”。“蒙古”这一名称较早记载于《旧唐书》和《契丹国志》,其意为“永恒之火”,别称:“马背民族”。蒙古族现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等省,人口581.39万(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

蒙古族服饰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但因地区不同在样式上有所差异。以女子长袍为例,科尔沁、喀喇沁地区的蒙古族受满族影响,多宽大直筒到脚跟的大袍。两侧开叉,领口和袖口多用套花贴边;锡林郭勒的蒙古人则穿肥大窄袖镶边不开叉的蒙古袍;布里亚特妇女穿束腰裙式起肩的长袍,而青海地区的蒙古人穿的长袍与藏族的长袍较为相近。除青海外,男子的服饰各地差别不大。春秋穿夹袍,夏季着单袍,冬季着棉袍或皮袍。蒙古族男装多为蓝、棕色,女装喜欢用红、粉、绿、天蓝色。腰带是蒙古族腐蚀的重要组成部分,用长三四米的绸缎或棉布制成。蒙古靴子分皮靴和布靴两种,蒙古靴做工精细,靴帮等处都有精美的图案。蒙古各部落服饰中区别最大的是妇女头饰,如巴尔虎部落,蒙古族妇女头饰为盘羊角式,科尔沁部落蒙古族妇女头饰为簪钗组合式,和硕特部落蒙古族头饰为简单朴素的双珠套发式,鄂尔多斯蒙古族部落妇女头饰最突出的特点是两侧的大发棒和穿有玛瑙、翡翠等珍宝石珠的链坠。

蒙古族传统饮食离不开肉和奶。肉以牛羊肉为主,喜将新鲜骨带肉一起煮熟后用手拿着吃,俗称“手把肉”;或将新鲜肉切成条,风干后慢慢食用,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蒙古族创造了5套制作和保存有奶食品的方法。鲜牛奶经发酵、蒸、煮、晒等工序后,可以制成黄油、奶油、奶酒、奶干、奶皮等。蒙古人还爱吃携带方便、耐饿的炒米。奶茶是他们终日离不了的饮品。

传统饮品包括奶茶和奶酒。奶茶亦称蒙古茶,通常是将青砖茶或黑砖茶捣碎,放入开水锅煮沸,然后加入新鲜牛奶,一般为浅咖啡色。蒙古人传统的酿酒原料是马奶,古称马奶酒,常用于待客。

传统食品分为白食、红食、炒米、乳制食品、肉食、粮油。白食包括奶豆腐(也称奶干)、奶皮子。红食主要指全羊席,最出名的是烤全羊。乳制食品有奶茶、乌日莫、黄油、酸奶、奶豆腐、酸奶子、皮子、奶酒。肉食是蒙古族不可缺少的食物,有手把肉、肉粥、肉汤面、宝日斯等。蒙古族常吃的肉有马肉、驼肉、牛羊肉。

蒙古族民间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是相当于汉族春节的节日,亦称“白月”,传说与奶食的洁白有关,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节日的时间与春节大致相等。在锡林郭勒盟民间除过年节外,还在每年的夏天过“马奶节”。节前家家要宰羊做手把肉或全羊宴,还要挤马奶酿酒。马奶酒被认为是圣洁的饮料,献给尊敬的客人。那达慕大会:每年夏秋季牧闲时举行。“那达慕”在蒙古语中有娱乐或游戏之意。内容有摔跤、赛马、射箭、舞踏、以及物资交流等,解放后又增添了田径、球类比赛、文艺演出、图片展览、放映影片、交流生产经验等,成为蒙古族人们喜爱的盛会。鲁班节,是云南省通海县西城的一带蒙古族人民的传统节,每年农历四月初二举行,为期一天。燃灯节,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临,家家点燃酥油灯,以示欢庆。

蒙古族善于歌舞,民歌分为长短调两种,蒙古族舞蹈既能表现出男性的样刚豪迈,也能表现出女性曲线的优美,著名的舞蹈有顶碗和筷子舞。蒙古族的乐器也有很多种类,其中最为出名的是马头琴。马头琴是蒙古族拉弦乐器。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蒙古语称莫林胡兀尔(码头胡琴)。常用于独奏、合奏或民间歌舞、说唱伴奏,深受蒙古族人民的喜爱,广泛流行于内蒙古、新疆、甘肃、青海、云南以及东北等蒙古族聚居区。传统马头琴以硬东木做框板,正背两面蒙以马皮、牛皮或羊皮,皮面上彩绘民族图案,琴头雕刻精致的马头,先用长马尾合成。

此外蒙古族的乐器还包括笛子、呼日(四胡)、雅托噶(蒙古筝)、蒙古琵琶(好必斯)、蒙古四弦琴、恒格勒格(蒙古鼓)、蒙古族大鼓、蒙古族四胡等。

蒙古族因其长年过着游牧生活,所以蒙古包是蒙古族人民居住的主要方式。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宅的称呼,满语将家或屋称为“博”,因为谐音,所以后来叫成了“蒙古包”。蒙古族将自己的住房称为“格尔”,汉族人称蒙古包为“穹庐”或“毡房”等。蒙古包呈圆形尖顶,由圆形围壁(哈纳)和伞状顶架组成,外面覆以羊毛毡,再用毛绳固定。围壁、伞架均用木杆钉成。包顶留有天窗,通气透光。门小,木质,大多向南或向东南。蒙古包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空气流通,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具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搬运方便、非常适合于牧场放牧的牧民居住和使用。

由于分布广阔,各地婚俗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共同点是蒙古族青年男女结婚,要选择吉日,男方要给女方家送彩礼。彩礼要有现金、衣服、布匹、首饰、稻谷等。女方陪嫁的东西有柜子、被褥、衣服、首饰、电器、自行车、大米、瓜子等。结婚这一天新郎佩带火镰,蒙古刀和弓箭,致颂词、祝词和对歌等。东部地区接亲时新娘坐轿车,大门口对歌,洞房门口致颂词、祝词,更为精彩的是欢送送亲宾客时抢新郎的帽子,以试对方的机智勇敢和坐骑快慢。西部牧区婚礼中最为热闹而又比较完整的保留传统习俗的是鄂尔多斯婚礼。迎亲那天双方的亲戚朋友着盛装聚集在双方家中。接亲的队伍由新郎、接亲亲家、伴郎组成,新郎身背弓箭,男方的亲友们在门口以歌声送接亲队伍出发,新郎一行到女方家要绕蒙古包一圈,才能下马。伴娘此时用毛毡拦住新郎的队伍,开始对歌,伴娘要考问男方很多问题,男方的接亲亲家要对答如流,经过一番盘问,女方对接亲队伍的回答满意了,新郎才可以把礼物献上,伴娘撤去白毡请客人进蒙古包里,蒙古包里隆重的“与查”(全羊席)开始。新郎在歌声中向新娘父亲献上哈达。新娘此刻在另一座蒙古包里打扮一新与好友们依依惜别。宴席结束,新娘要去夫家了,娘家人唱着“送女歌”送行。接亲队伍回到新郎家,只见门前燃着两堆火,新郎要拉着新娘从火堆另一端端过来的鞭梢,从火中间走过。这仪式象征着爱情坚贞不渝,隐含纯洁辟邪、兴旺发达之意。进蒙古包后婚礼开始,揭去新娘头上的红盖头,新娘一一拜过公婆和亲戚长辈。新娘手持铜壶,新郎手端放有银杯的洒盘向宾客敬酒,被敬者一定要一次而尽,并祝新人幸福。婚礼进行高潮,丰富的宴席,醇香的美酒,宾客的欢歌起舞,包含了对新人的衷心祝愿。

祭祀:祭“腾格里”,蒙古音译,意为“天”。蒙古族萨满教观念之一。指上层世界,即天上;又指主宰一切自然现象的“天主”;还包含有“命运”的意思。敖包:最初是道路和境界的标志,起指路,辨别方向和行政区划的作用。祭敖包的时间,多在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的六、七、八月间。祭祀时,敖包插上树枝,树枝上挂五颜六色的布条或纸旗,旗上写经文,祭礼仪上大致有血祭、酒祭、火祭、玉祭等。

血祭:就是把自己喂养的牛、马、羊宰杀了,供奉在敖包之前。这种祭法由来已久,现在各另地方还有。相传游牧时代,蒙古族牧民把供自己生存的牛、马、羊等牲畜,看成是天地所赐,因此,祀天、地诸神时,就要宰杀牲畜来报答。

酒祭:就是把鲜奶、奶油,一滴一滴洒在“敖包”前,祈求平安幸福。这种祭神的风俗,也很早就有,(蒙古秘史)中称作“酒注礼”,至今有的地方还能看到。据说它的意思是说,神不仅要吃肉,也要饮酒喝奶子的。

火祭:就是在敖包前烧一大堆干树枝或一大堆牛、马、羊粪。祭祀时,各户都走近火边,念着自己家的姓氏,供上祭品,把“布呼勒玛哈”整羊肉,投到火里烧,烧得越旺越好。蒙古民族认为火最洁净,用火可以驱逐一切邪恶。

玉祭:在古代玉是昂贵的,它常常是祭神的供品,过去蒙古民族祭敖包时,也有这种礼祭,现在已经没有人用玉祭敖包了。

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班心得体会 篇7

--参加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班心得体会

少数民族班学员 谭仁林

5月28日-6月1日,我有幸参加河池市2013年春季主体班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班的培训,真切地感受到党组织对少数民族的关心、重视和扶持。党的关心令我温暖、令我感动,鼓舞干劲。在一周的学习时间里,我认真学习了十八大精神、群众工作特权破解、干部素养与公务礼仪、做大做强民族文化产业、河池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河池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与应对、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研究等对今后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的理论知识,听取了市委黄世勇书记和有关专家所作的报告,并赴天峨县进行为期一天的学习考察。

我市历来重视民族工作。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把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大政方针与我市民族工作实际结合起来,采取了一系列加快河池经济发展的措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繁荣、民族团结。开展少数民族干部培训工作,是我市加强对少数民族干部学习教育,搞好民族工作重要举措。我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集中精力,努力学习,受益匪浅。

做好少数民族工作,要不断强化责任意识。5月28日,市委书记黄世勇作了主题为“全市各级领导干部的当代责任”的开班讲话,勉励广大学员要树立责任心、增强责任感,团结和带领全市各族人民齐心奋力建设幸福新河池。黄书记的讲话使我对责任有了新的认识:领导就是责任,领导就是一个有责任感、能成事又受人尊重的人;没有责任感的人往往一事无成,遭人唾弃。作为一名科级干部,我的责任和全市各级干部的责任,都是团结和带领广大群众齐心奋力建设幸福新河池,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去推动每一项工作的开展,力树政治新气、开创经济新型、建设城乡新貌、推行民生新政、促进文化新潮、引领社会新风、打造生态新秀、凝聚发展新力,团结广大干部群众,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奋斗。今后,我将继续强化责任意识,做到在其位、谋其政、行其权、尽其责,力创一流业绩,加强自我约束,树立责任心、增强责任感,做一名群众满意的科级领导干部。

做好少数民族工作,要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学习是做事成功的基石,学习是提高素质,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不学习难以胜任本职工作,不学习难以辨别是非曲直,不学习难以承担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任。这次学习所选的课程对我今后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强化学习了十八大报告精神和中国梦。十八大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确立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主题;确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五位一体”建设、新四化等目标。今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深情阐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含义,强调了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十八大精神指引我们在探索中前进,中国梦则紧紧地凝聚了我们前进的力量。作为少数民族干部,必须把十八大精神、中国梦、密切联系群众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完成工作任务,不负党和群众对我们的信任。

学习了河池市突发事件的特点及应对办法。通过学习,我懂得突发事件的形势、特点及其成因,掌握了我市突发事件的预防、应急处理及对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研判的知识,预防突发事件的意识不断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不断增强,这将为我今后更大的发展奠定基础。

学习了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知识和理念。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起居饮食长期共存生活形成的文化,它通过宗教信仰、语言、行为、服饰、建筑等表现出来,各民族有各民族的特征。我市7个世居少数民族各具特色,我作为少数民族干部,肩负着带领各少数民族群众共同繁荣、发展的使命,承担着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通过学习,我对民族文化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增加了传承和保护的知识,今后,我将同各少数民族群众一同努力,发展好、保护好、利用好丰富的民族文化。

学习了群众工作特情破解问题。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短期内难以根本解决,人民内部各种具体利益矛盾难以避免地会经常地大量地表现出来,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性课题。因此,对我们少数民族干部来说,学习这个课程,犹如一场及时雨。

做好少数民族工作,要通过实践提高能力。30日,我们赴天峨县实地考察。此次考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通过参观考察了六排镇纳洞村新农村建设和传统民俗文化产业开发、岜暮乡板么村百亩葡萄综合示范基地,参观考察了坡结乡原生态竹鼠养殖示范基地、野鸭养殖示范基地、林源乌鸡生态养殖示范基地,我充分了解这些示范点特色农业产业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具体做法,提高了在新形势下结合地方实际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的能力。这几个点都是壮族聚居地,这些地方有着灿烂的蚂拐文化、自然资源,该县领导懂得发挥优势,把传统的民俗文化--蚂拐节与旅游结合起来,成功地打造蚂拐文化节;充分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如何结合民族民俗文化资源把旅游业做得红红火火,如何利用当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业,这是少数民族干部应该学习和借鉴的。

做好少数民族工作,要立足本职工作。通过培训,我对自己的角色有了新的认识。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干部,今后,我将以勤奋好学的态度、认真求实的作风彰显自己的“民族特色”,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同时,摆正位置,以豁达的心态对待得失。虽然我目前在市级党委部门工作,但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使命,随时听从党和国家的安排,即使不到一线乡镇工作,在现有工作岗位上一样要致力于少数民族地区、幸福新河池建设,当好幸福新河池建设排头兵。只要把本职工作做好了,就是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最大贡献。

农村低保政策干部 篇8

来源: 甘肃临夏积石山民政时间:2010-07-20 14:43

干部“八清楚”

一、申请农村低保应具备的条件

具有我县农业户口、且在当地农村居住一年以上、上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家庭。

二、不能享受农村低保待遇的人员

1、家庭上人均年纯收入高于保障标准的;

2、家庭成员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条件(在校学生除外),而不愿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导致家庭生活贫困的;

3、家庭实际生活水平明显高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4、因违法犯罪正在执行刑罚的(本人);

5、长期不在户籍所在地居住,举家外出一年以上的(特殊原因除外);

6、不按规定如实申报家庭收入的;

7、具有赡(抚、扶)养关系,且赡(抚、扶)养人有能力,但未履行赡(抚、扶)养义务的;

8、干部职工家属、村干部及其家属;

9、不送适龄儿童入学的;

10、因吸毒、赌博等不良恶习导致家庭贫困等。

三、农村低保申请审批程序

户主申请;村委会入户调查及村级民主评议;乡(镇)人民审核;县民政局审批。

四、乡(镇)评议机构

乡(镇)由乡(镇)领导、包村干部、民政办、司法所、计生办、财政所等负责人组成。

五、村民评议机构

村建立有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两委”成员、村民小组长、群众代表组成的评议人员库(每年调整一次),人数不少于25人,每次评议时由包村干部、村干部和群众代表三人共同负责从人员库中随机抽取7人以上组成村民民主评议小组。

六、农村低保分类依据

一类即家庭失去主要劳动力或家庭主要劳动力因重病、重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需要长期重点保障。

二类即家庭部分成员基本丧失劳动能力或家庭成员中有患重大疾病的,需要长期保障的。

三类即家庭主要成员有一定的劳动能力,但成员中有患慢性疾病,无法保障其基本生活的。

四类即单亲家庭、家庭中未成年子女(父母双亡或父母无扶养能力)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扶养的、有在校就读大中专生的困难家庭。

五类即家庭中有未就业的大中专学生,或因其他原因造成一年内无法保障基本生活的家庭。

六类即县民政局确定的其他需要纳入的贫困家庭。

七、分类施保及补助标准

农村低保分六类施保,按季度发放资金。一类家庭每人每月补助100元;二类家庭每人每月补助85元;三类家庭每人每月补助70元;四类家庭每人每月补助65元;五类家庭每人每月补助55元;六类家庭每人每月补助40元。

计生“两户”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纳入低保。

八、农村低保实行动态管理

享受低保的一、二类家庭由乡(镇)、村每年审核一次;

三、四类家庭由乡(镇)、村每半年审核一次;

五、六类家庭由乡(镇)、村每季度审核一次。确保农村低保对象有进有出,动态管理。

二0一0年五月

群众“五知道”

一、农村低保申请程序

1、户主申请;

2、村委会入户调查;

3、村级民主评议;

4、乡(镇)政府审核;

5、县民政局审批。

二、申请农村低保需提供的相关材料

1、申请书;

2、户口薄和户主身份证复印件;

3、残疾人需提供残疾证复印件;

4、家庭成员有外地户籍的,提供户籍地有关收入状况证明;

5、夫妻离婚的,需提供离婚证或者离婚判决书以及有关子女抚养和财产分割协议书等复印件;

6、计生“两户”应提供计生部门证明。

三、农村低保分类补助标准及发放形式

农村低保分六类施保,按季度发放资金。一类家庭每人每月补助100元;二类家庭每人每月补助85元;三类家庭每人每月补助70元;四类家庭每人每月补助65元;五类家庭每人每月补助55元;六类家庭每人每月补助40元。

计生“两户”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纳入低保。

农村低保补助资金实行“一折统”发放。

四、不能享受农村低保待遇的人员

1、家庭上人均年纯收入高于保障标准的;

2、家庭成员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条件(在校学生除外),而不愿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导致家庭生活贫困的;

3、家庭实际生活水平明显高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4、因违法犯罪正在执行刑罚的(本人);

5、长期不在户籍所在地居住,举家外出一年以上的(特殊原因除外);

6、不按规定如实申报家庭收入的;

7、具有赡(抚、扶)养关系,且赡(抚、扶)养人有能力,但未履行赡(抚、扶)养义务的;

8、干部职工家属、村干部及其家属;

9、不送适龄儿童入学的;

10、因吸毒、赌博等不良恶习导致家庭贫困等。

五、监督、咨询电话

积石山县民政局:0930—77216620930—7725002

少数民族干部政策教案 篇9

砚山县阿基中学殷正勇

2011年11月7日至11日,我有幸参加了砚山县委党校组织的少数民族干部培训,通过学习培训,感到收获颇多。

一、明确了学习目的和意义

为了提高干部个人素质,增强责任意识,确保少数民族干部能够以端正的态度、过硬的能力、良好的状态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自己的岗位和工作中,县委党校举办了此次培训,身为少数民族,我真切地感受到组织对我们的关心、重视和扶持,令人温暖、令人感动,鼓舞干劲。我十分珍惜此次学习机会。

当今社会发展快速,我深切体会到少数民族干部教育培训是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做好这项工作不仅事关民族地区繁荣与发展,而且事关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事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大局。

因此,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干部,必须切实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和自觉性,更加重视和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顺应时代发展,实现知识的不断更新。才能更好的为砚山的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二、正确认识党的领导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保证

党的领导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保证。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切实做好民族工作,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党历来重视做好民族工作,从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到明确发展方向,从巩固民族

团结到培养民族干部,党的民族工作历程波澜壮阔,成就举世瞩目。从新中国成立到今天,民族法制建设的步伐从未停歇,见证了党对民族法制建设的深刻认识和伟大实践。党领导进行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抉择,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开辟了道路,也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源泉。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提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采取一系列战略举措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出台新决定和专项规划,使民族工作的方向更加明确,目标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明确。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面貌,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共同团结奋斗的主旋律响彻云霄,共同繁荣发展的大潮汹涌向前。

党的领导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保证。这是我县多年来发展实践得出的重要结论。因此,我县党委和政府把民族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经常研究民族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制定政策措施,作出工作部署,切实抓好落实。建立健全民族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的工作格局。

三、做好少数民族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协调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是民族工作的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在少数民族人口众多的砚山,针对民族领域错综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提高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

1、提高学习能力。要做好民族工作,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紧迫感,不断获取时代发展的新知识、新政策,不断了解世界民族问题的发展趋势和各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方法,深刻了解中外历史上处理民族问题的经验和教训,切实掌握当代我国民族的现状和政策。要从时代发展、世界格局、历史经验、国情国策、科学规律出发来对民族问题进行理论思维,力求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做到把方向、抓大事、谋全局。还要通过理论指导和调查研究,理清工作思路,制定切合实际的措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提升从事民族工作的能力。

2、提高引领能力。要在坚持和发扬我县教育引导工作好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机制,创新载体,创新内容,提升教育引导的水平,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强化共同的理想信念和法治意识这两个基础,从而达到政治、文化和各校办校路线的认同。并建立完善长效协作机制,保证教育的普及化、经常化和多样化,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要善于通过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形成共识,促成互相协作、紧密配合、齐抓共管的机制的完善和落实,做好各方面矛盾与冲突的防范预警、化解工作;善于运用教育引导与解决实际问题并重,保护合法权益与法律制度规范并重,做好民族界代表人士与群众工作并重的方法,充分发挥民族团体、民族界代表人士和骨干队伍的作用,做好各项工作,增强和提高驾驭全局的本领。

3、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要提升发现问题的能力。信息化时代,各种信息的传递速度越来越快,一方面为我们及时掌握信息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各种信息网络的广泛运用,也会对各种矛盾和

上一篇: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汇报材料下一篇:七年级思品第四课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