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幼儿园教学管理论文

2022-04-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和平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客家文化、阳明文化、红色文化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拥有“古郡气度,生态和平”的美称。明代大儒王阳明在《添设和平县治疏》中提出,“兴起学校,以移易风俗”,“敷施政教而渐次化导之”。重教尚学的风尚,在置县之初就融入了和平县的文化血脉中,从古时的学宫、书院、社学、私塾,到今天的中小学幼儿园,和平县教育一直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壮大。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学管理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小学幼儿园教学管理论文 篇1:

注重前期调研 创新培训模式

2013年,昆明学院共承担“国培计划”项目中小学幼儿园教师750人的培训任务。其中,义务教育阶段脱产置换研修项目100人(小学语文50人,初中生物50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培训小学音乐50人;“送培下乡”采取专题讲座并现场协调解决培训场地、专家接送车辆、学员食宿安排等实际问题。

继续教育学院作为项目管理协调机构,专门成立了“国培计划”项目办公室,依托教师教育学院、后勤集团、教务处、图书馆等部门,建立了职责明确、分工合作、务实高效的组织管理机制,从教学团队、教学管理和后勤服务等方面保障项目的质量。

(二)注重前期调研

对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进行前期调研,总结以往培训的经验得失、充分掌握培训对象的基本情况,摸清他们对培训的需求和意见,及时发现问题并思考对策,是提高“国培计划”项目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我校自2010年承担“国培计划”项目以来,一直坚持调研先行的原则,不断加大调研工作力度,将前期调研作为制定培训方案和实施培训工作的基础性工作,主动了解培训对象现状,充分尊重而又不简单迎合其需求。

我校继去年在昆明“两区”(倘甸产业园区、轿子山旅游开发区)红土地中学、红土地镇中心学校、红土地镇大坪子希望小学、红土地镇二坪子小学、凤合中学和转龙镇中学6所中小学开展“国培计划”专题调研的基础上,于2014年3月至4月间,先后实地深入泸水县六库镇中学、泸水县第一小学、福贡县省定民族完小、福贡一中、昆明市官渡区中对龙中心学校、白汉场中心学校、嵩明县嵩阳镇二小、西山区观音山小学、石林县巴江中学、紫玉小学等学校,同时在我校举办云南省义务教育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省级项目、外交部扶贫金平麻栗坡两县乡项目小学数学100人,初中数学100人;2013年“国培计划”云南省幼师国培置换脱产研修项目200人,“送培下乡”项目幼儿园教师培训50人,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项目150人。

一、主要做法

通过加强培训需求调研、科学设计培训方案、推进培训模式创新、强化培训过程管理等举措,昆明学院负责实施的项目做到了目标明确、按需施训、针对性强、效果明显。在教育部组织的网络匿名评价中,昆明学院获得了学员的较好评价,得分排名位于省内院校前列。

(一)领导重视

“国培计划”不仅对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综合素养、专业持续发展能力及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承办高校提供了一个锻炼和提高的机会和平台。昆明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对该项工作高度重视,亲自对村小学教师培训项目、云南省第44期幼儿园园长岗位培训班等项目的参训学员进行了培训需求调查。通过走访、座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针对培训方式、培训途径、时间安排、课程设置、教学形式、师资选聘、教学监控、培训效果、后勤服务等具体问题,认真听取学校领导、中青年教师对“国培计划”项目及其他教师培训项目工作的意见、建议和需求,充分了解农村学校教师的培训需求和对培训工作的意见。

通过认真调研,科学分析调研情况,为“国培计划”的项目确定、方案设计、立项申报、竞争投标、优化课程、提升质量等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依据。

我们根据调研掌握的情况,从培训教师的实际需求,分项目、分类别、分学科更加合理地设计培训方案,进一步优化培训课程内容,更好地落实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教师专业标准和“国培计划”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根据项目特点、课程内容和工作要求,结合教师需求,采取更加科学的方式开展培训,增强培训的实效性。从而体现国家要求与我省实际相结合、教育改革发展与参训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相结合、项目基本要求与培训模式创新相结合,探索适合省情的我校“国培计划”项目实施工作的机制,努力提高我校“国培计划”项目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三)优化培训方案

科学合理的培训目标、富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优秀的培训专家和合适的培训方式是培训成功的几个关键因素。在前期调研和充分尊重省教育厅项目方案评估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我们反复调整修订培训方案,力求在目标定位、内容选择、专家遴选、实施方式等方面更加优化。

在培训目标上力求科学合理,紧扣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目标,紧紧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点难点问题,以提升教师教学技能为中心,帮助参训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更新学科知识,提升教学能力,培养学习习惯,促进专业发展,并强调阶段性目标的达成与教师长远专业发展的统一。

在课程设计上紧扣3个“标准”,即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小学相应学科的“课程标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国培计划”课程标准》;围绕3个维度:提升专业理念与师德、丰富专业知识、增长专业能力;注重体现地方特色和学员实际,在将师德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解读和信息技术列入必修课程的同时,增加了部分选修课程和专题,如《电影中的教师与教育》《微博和博客在教育中的应用》等,使培训内容得到进一步丰富和优化。

在培训方式、方法方面,努力促进传统的知识型教师培训向现代的研究型教师培训模式转变,并大力推进实践性培训,大幅度增加名师示范课和学员研究课的比重。设计上充分考虑了集中学习与跟班跟岗研修相结合、脱产培训与跟踪指导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际观摩相结合、专题讲座与讨论交流相结合、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引导培训主讲教师更多地采取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等方式。在跟踪指导环节设置了研修和实践的硬性任务,以活动和任务驱动来促进教师实实在在的“变化”。

为保证培训质量和效果,我校加强与省内外高校、教研及培训机构、中小学、幼儿园的合作,整合省内外优质教师培训资源。与西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相关机构建立了教师教育合作关系,聘请国内外知名教育专家授课。同时,我校与昆明多所知名中小学、幼儿园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建立教育资源的流动与共享机制。组建了由省内外高校教育专家、一线优秀教师(园长)、本校专家组成的高水平专家团队,所选聘的培训专家有的来自高校,有的来自省、市、区不同类别的教研机构,有的来自中小学、幼儿园教学工作一线。总体来看,省内外专家基本达到35%,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超过50%。这些专家的共同特点是师德品质优、理论水平高、教学能力强、培训经验丰富、培训效果较佳。

(四)创新培训模式

2013年“国培计划”最大的亮点之一是在短期集中培训项目中采取了“送培下乡”的实施模式。我校实施的“送培下乡”子项目共3个:初中数学、小学数学和幼儿园教师培训。我们在红河州教育局、文山州教育局和昆明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采取高校与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及培训地中小学或幼儿园共同合作的方式,将培训送到中小学或幼儿园教育教学现场,通过“在教学一线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模式进行。

与其他短期集中培训相比,“送培下乡”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新的安排和突破,其中实践性培训的比重超过了70%。

初中数学学科“送培下乡”由继续教育学院与红河州教育局职成教科、蒙自市教育局和蒙自市第三中学合作,培训安排在蒙自市第三中学进行;小学数学学科“送培下乡”由继续教育学院与文山州教育局政治处、文山市教育局师训科和文山市第五小学合作,培训安排在文山市第五小学进行;幼儿园骨干教师“送培下乡”由继续教育学院与安宁市教育局、安宁市教师进修学校、昆钢幼儿教育中心合作,培训安排在昆钢幼儿教育中心进行。

“送培下乡”不是简单地将培训地点从大学课堂搬到学员所在地,而是基于教学现场、走进真实课堂,切切实实体现实践性培训要求。“送培下乡”更注重体现理论联系实际,力争做到“四送”,即给学员送去“先进的教育理念、实用的教学策略、典型的成长案例、精彩的课堂教学”。整个过程以提升教师教学技能为中心,以学科教学为基础,以问题解决和典型案例为载体,在注重学员教育理念与师德感悟的基础上,围绕实践性教学组织培训内容,重点安排了名师示范课、学员研究课和课后说课、议课、评课等内容。通过上课、观课、说课、评课、议课等一整套有机结合的环节,努力创设民主开放的培训氛围,在为参训学员提供可借鉴的、先进的教学程序、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同时,让学员在集体研讨中积极思考,充分表达,在思维的碰撞中加深对专题和课例的理解与认识,使学员能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而专家讲座也与名师示范课、学员研究课紧密相连,专家参加观课、说课之后,组织学员议课、评课,然后结合问题进行专题讲座。这样的安排,不仅能帮助学员加深对教学理论的理解,而且有利于提高学员的观课、评课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

在其他各个项目的实施中,专家们充分关注学员的实际需要,围绕培训目标,通过丰富的专题讲座、教学观摩、参与式教学等多种培训活动,使每位参训学员在听课、观摩、交流思考中得到启发和提高。在培训过程中设计了较多学员参与的环节,培训专家和学员共同分享,共同提高。专家们丰富的学科知识、先进的教育理念、精湛的教学技艺、忘我的服务精神、灵活生动的培训形式,不仅给学员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也令参与培训管理的同志深受感动和启发。

(五)规范项目管理

对参训学员严格管理,悉心关怀,做好后勤工作,提供相关学习、生活条件,是培训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培训机构组织能力的重要体现。为保证项目实施质量,加强培训期间的管理与服务,我们根据我校承担培训项目及人数增加的情况和有关要求,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并在培训过程中注重规范项目管理,加强过程监控和项目资金监管,完善质量评估机制。

二、培训效果

在省及相关州市教育行政部门的关心支持和我校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校所承担的“国培计划”各个项目取得了良好效果,实现了项目的“示范引领”“雪中送炭”“促进改革”的作用,得到了上级领导、社会同行、参训学员、顶岗实习生和指导教师的充分肯定。

昆明学院承担的“国培计划(2013)”云南省项目在教育部匿名评估中名列前茅,成绩喜人。从我校自己所做的学员满意度调查中反馈的情况看,各个项目的参训学员对培训均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绝大多数学员感到收获很大。富有针对性的培训不仅带给了参训学员新理念、新方法、新技能,而且在学习交流中认识了专家、结交了朋友,获得了心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对参训教师提升其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培养学习习惯和促进专业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同时,通过承担“国培计划”项目,也对我校相关部门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水平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尤其是直接承担培训任务的院系,他们把项目实施作为推动自身服务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引领基础教育,促进教师教育和教师继续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载体和手段,在探索和完善“国培计划”的培训模式、管理制度的过程中,提高了全日制教学及其他教师职后教育的管理和教学水平。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们也十分清醒地认识到,我校在“国培计划”项目实施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遗憾,需要认真反思并在今后努力改进。

一是“送培下乡”项目因学员跨州(市)集中,增加了部分学员参加培训的成本和困难,同时也给培训机构带来了管理上的难题。建议今后安排“送培下乡”项目时,让中小学教师在当地集中培训,这样才能真正体现“送培”的本意。

二是后续跟踪指导方面仍存在实效性难以保证的问题。培训让学员学习到了许多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但这些收获如何更好地促进学员在自己工作岗位上去应用,帮助他们形成专业持续发展的能力,真正让学员的教育教学工作产生实质变化,这是培训最终需要达成的目标。但什么样的后续跟踪指导更加有效呢?这个问题仍然需要不断探索。

作为培训承办机构,我们会认真总结“国培计划”经验,努力改进管理和服务工作,不断提高项目质量,让每一位前来学习的老师得到更大的收获。

首先,要进一步抓好培训承担机构和相关办学部门的自身建设,根据国家推进现代教师培训制度建设的总体要求,不断强化培训机构内涵建设,转变教育观念,提升“国培计划”项目的组织管理水平,增强服务能力,努力提高培训质量。

其次,进一步加强对培训对象现状和需求的调研,真正做到按需施训。在培训前对学员进行摸底和测验,了解学员的情况和需要,提高培训方案的针对性;培训过程中采取适当方式认真听取学员意见,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对培训安排进行及时调整和补救;培训结束时对整个培训活动进行匿名评价,全面评估培训工作的绩效。

再次,进一步优化“送培下乡”项目实施中建立的本科高校、送培地教育行政部门、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和当地中小学、幼儿园的共同协作实施培训的机制,学习借鉴省内外先进的管理组织经验,加强对“国培计划”新项目的研究,不断探索新机制、新方法,不断完善管理组织模式,并将成功经验移植到“国培计划”项目之外的其他教师培训项目上,促进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中小学幼儿园教学管理论文 篇2:

激扬古郡气度,绘就教育新貌

和平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客家文化、阳明文化、红色文化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拥有“古郡气度,生态和平”的美称。明代大儒王阳明在《添设和平县治疏》中提出,“兴起学校,以移易风俗”,“敷施政教而渐次化导之”。重教尚学的风尚,在置县之初就融入了和平县的文化血脉中,从古时的学宫、书院、社学、私塾,到今天的中小学幼儿园,和平县教育一直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壮大。近年来,和平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办有高度、有强度、有温度的和平教育为理念引领,通过强化政府责任、整合教育资源、深化教育改革、优化师资队伍、全面提升育人品質等一系列举措,推动和平教育在均衡化、标准化、优质化、现代化的道路上实现跨越式发展,用大手笔绘就教育发展的新面貌。

多重保障,强力推进

作为山区县,和平县经济发展水平远不能与珠三角地区相比,教育发展速度也相对滞后。要在这样的地区补齐教育短板,推进教育现代化,考验着县委、县政府的决策和谋划能力。经过深入、全面的考量与研判,和平县确立以小财政办大教育的思路,加大教育投入,为和平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夯实了基础。

1. 党政重视,确保教育优先发展

自2016年启动教育“推现”工作以来,和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确立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工作作为本县的基础工程、民生工程和责任工程,统筹推进和平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为此,和平县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县委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教育“推现”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县教育“推现”工作;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县长办公会议,商讨谋划教育现代化推进工作;制定《和平县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工作方案》,在全县形成“以政府为主体、各方面整体联动”的创建工作格局,使教育“推现”工作得到顺利推进。

顶层设计完成之后,和平县把教育“推现”工作责任分解到各镇、县直各有关部门和基层各学校,要求各有关单位部门开设教育“推现”绿色通道,“无条件、无阻力、无障碍”加快教育“推现”工作步伐,动员全县力量打好教育“推现”攻坚战。

2. 加大投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和平县县长黄海生指出,尽管2019年财政收入只有6.76个亿,但和平县却想尽办法多方筹措,在教育上的投入高达10.6亿。两个数据的对比,简单明了地说明了和平县支持教育发展的力度和强度。

为推动学前教育稳步发展,和平县制定出台《和平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平县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扶持和管理办法》,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对于符合条件的县城11所幼儿园给予每班每年8000元扶持,对13所乡镇幼儿园给予每班每年6000元扶持,初步形成“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2018年,和平县投入资金3260万元再建2所公办幼儿园(福和幼儿园、碧桂园幼儿园),投入资金570万元改扩建2所公办幼儿园(机关幼儿园、阳明实验幼儿园);同时奖励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资金105.8万元,加快学前教育发展。在此基础上,和平县大力推进学前教育“5080”攻坚计划,目前已实现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人数占比50%、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占比80%的目标。

义务教育方面,为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和平县投入3.91亿元用于新建义务教育学校校舍10.38万平方米、维修改造校舍1.5万平方米。其中,为解决县城学位紧张问题,和平县投入2.7亿元在县城新建华强中学、福和小学、城南小学三所学校,新增优质学位4800个;再投入4565万元在县城建设城西小学,新增学位1800个。通过以上努力,县城学位供给紧张和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2019至2020年,和平县投入2亿多元用于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新建校舍达7万多平方米。

高中教育方面,和平县根据本地实际,实施“扩容促优”工程。通过科学谋划,和平县筹措资金1500多万元投入和平中学、福和高级中学建设,并不断强化学校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教学质量逐年提高;投入288多万元完善四联中学的办学条件,使之成为全县农村高中的品牌学校;投入374多万元完善阳明中学艺术特色教育配套设施设备,使该校成为全市特色教育的一面旗帜。

“对教育发展给予强有力的人财物支持,以高强度的执行力推进教育发展”,这是和平县委书记陈劲松提出的“办有强度的教育”的具体要求。和平教育人只争朝夕的决心和担当,在人财物上对教育发展的强有力的支持,夯实了和平教育发展的基础。有了稳固的根基,和平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也变得可望可及。

厚实内涵,高位发展

教育现代化的实质是人的现代化,推进教育现代化,人财物的大手笔投入是基本保障,而关键则在于教师素养与学生素质的现代化。在这方面,和平县的主要思路,是以“落实立德树人”为统揽,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优化师资队伍,加快学校特色发展,通过内涵建设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1. 加强信息化体系的构建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不可或缺的一环。教育“推现”工作启动以来,和平县对182所中小学校(含教学点)的宽带网络进行升级,其中44所中小学带宽达500M以上,其余138个教学点带宽达100M以上;各校建起完善的校园网,实现校校通;新建全县中小学“三通两平台”中心机房一个,建有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与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全县中小学均建有门户网站和教育教学管理平台;新增录播教室8间、学生电脑室13间,新购置教师办公电脑1650台、网络多媒体电教平台630套,实现100%课室有平台,100%教师有办公电脑,100%学生有学习终端。

在完善技术设备的同时,和平县努力推动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学、管理等关键性业务中,提升教师、学生的信息素养。娴熟运用信息技术高效地创设优质课,已成为和平县课堂教学的主流。以“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为载体的优课制作已完成715课时,有效推动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应用。在和平县教育局引导下,各学校充分利用数字化平台规范常规管理,构建社会、学校、家庭、媒体相结合的德育网络并推进德育工作,开展校本培训和教育科研等。目前,全县82.5%教师达到《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93.5%的教师和90.1%的初中以上学生拥有个人实名制的网络学习空间;100%专任教师配备专用教学用终端,全面实现“校校有网络,班班有平台,师师有电脑,人人有空间”的数字化校园“四有”建设目标,教书育人工作以信息化为突破口向现代化迈进。

2. 促进教师队伍素养的现代化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任。为了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和平县以推进“强师兴教”工程为主抓手,以“三名”工程建设为载体,以制度管理为切入点,着力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大力实施师资“三名”工程。一是推进“三名教师”培养。和平县参照《广东省“强师工程”实施方案》,以实施“名师工程”为抓手,开展“星级教师”“星级骨干教师”等评选活动,大力培养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根据《和平县评选“星级教师”和“星级骨干教师”实施方案(2014—2018)》,全县每年培养评选镇级“星级教师”500位,每人每年奖励3000元;每年培养评选县级“星级教师”100位,每人每年奖励3000元;每两年培养评选“星级骨干教师”30-50位,每人每年奖励6000元。目前,和平县已经评选出镇级“星级教师”2450位,县级“星级教师”500位。全县逐步形成名优校长领衔、学科带头人示范、市级骨干为中坚、星级教师为主力、青年优秀教师为后备的梯队结构,为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五年来,全县涌现1714位“三名教师”,其中县级1413名、市级223名、省级78名。二是推进“三名”工作室建设。和平县对照省市要求配套出台系列文件,制定下发《和平县中小学“三名”工作室建设和实施方案》,形成具有山区特色的省市县三级阶梯建设体系,完善“三名”工作室管理机制,每年按规划培养省市县“三名”工作室主持人。经过努力,全县拥有“三名”工作室主持人18人,其中省级3人、市级5人、县级10人。

努力实施教师全员培训。近三年,和平县财政投入1629.6万元师训专项经费,各学校配套师训经费达5.12%。为避免教师培训流于形式,和平县教育局依托教师进修学校,按培训对象的实际情况分成新教师、班主任、骨干教师、校长上岗、学历进修、新课程研修、信息技术、心理健康等种类进行培训,分别切合不同成长需求的教师;骨干教师、校长参加省级和市级各种培训,青年教师培训则有相对应的“青蓝工程”。近五年,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参加各种培训累计达5万人次,形成了一支“道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作风优良”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加强教师队伍现代化管理。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有赖于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师队伍管理模式。和平县的具体做法是,一方面,实施师德业务档案管理,推行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实行“档随人走,绩从档查”;另一方面,深入推行教师绩效管理,将绩效机制作为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动力源泉,修订下发《和平县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方案》,不断优化完善,基本形成“优劳优酬,奖勤罚懒,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干工作争先恐后”的良好机制。

3. 坚持立德树人,充实教育现代化内涵

育人,是教育现代化的落脚点,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成效如何,最终就体现在人才培养上。关于如何提升育人品质,和平县教育局局长谢学农指出:“和平县以落实立德树人为统领,聚焦核心素养培育,推行‘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理念,积极提升育人成效。”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和平县致力于打造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深化“一校一特色”和“一校一品牌”建设,取得了突出成效。

五育并举,德育为先。在和平县,各中小学明确德育主体,丰富德育载体,提高德育艺术,全面推行“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各校注重文化体系建设,特色办学日趋成熟,把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生动地融入学校德育全过程。教育方式、主题活动开展形式、德育课程开发等都有创新和突破,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强化了学校德育工作成效,如和平中学与福和高级中学推进教研文化育人及社团文化育人、上陵中学实施信心教育模式、阳明镇第二小学推行阳明文化育人、古寨学校推行葫芦丝特色教育、东水镇中心小学实施爱心教育、四联中学依托红色文化育人等。全县中小学建成800多个校园社团或兴趣小组,23所学校特色教育成效显著。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素质教育全面落实。

促进公平,传递温情

作为山区县,和平县始终把发展教育作为改变山区面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陈劲松说:“打造有温度的教育,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做眼中有人、心中有爱的教育。”关怀弱势群体,促进教育公平,传递教育温情,已成为和平教育人的共识,彰显了和平教育的温度。其具体举措为: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残疾儿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特殊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全面实行免试就近入学。

1. 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就读的权利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城务工人员大量涌入城区,给和平县学位供给能力带来巨大的压力。为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和平县坚决落实“以流入地政府为主解决进城务工子女就读”的政策要求,建立“政府主导,公办为主”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就读机制,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入学升学上享有与当地学生的同等待遇。近两年来,全县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3939人,其中3633人就近入读公办学校,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达到99.8%。

2. 确保残疾儿童公平接受教育

和平县认真贯彻落实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积极实施《广东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完善残疾人教育体系,提高残疾儿童、少年的义务教育水平。

2015年,和平县投入2800多万元新建1所特殊教育学校(和爱学校),学校占地15000平方米,校舍5546平方米,配置141位教职工,其中特教教师20名,开办8个班、在读学生127名。同时,印发《和平县中小学特殊学生随班就读管理细则》,稳步推进“全纳教育”,科学统筹落实“三残”儿童随班就读,近距离享受特殊教育服务。对于重症“三残”儿童,则开展送教上门服务,让他们在家中享受到优质特教。据统计,全县适龄残疾儿童574人,在读的适龄残疾儿童574人,入学率达100%。

在保证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班)生均公用经费达到省定标准的同时,和平县加大资助贫困家庭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工作的力度,确保“三残”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近三年,共投入60多万元解决残疾儿童上学难的问题,其中县财政投入33万元。

3. 完善资助政策体系,落实各项助学措施

在和平县委、县政府的努力下,一个涵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的扶贫助学机制得以建立,形成了“政府为主,慈善机构和民间组织为补充,热心人士共同参与”的扶贫助学格局。近几年,和平县的资助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各项助学措施得到认真落实,资助范围不断扩大,扶贫助学向各个教育阶段、各级各类学校延伸,切实做到“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近三年来,总共有贫困生54428人得到资助,补助资金达3839.2万元。其中,学前教育资助贫困儿童7046人,发放资助资金704.6万元;义务教育资助贫困学生41561人,发放资助资金1970.4万元;普通高中资助贫困学生5821人,發放国家助学金1164.2万元。

结语

按照教育发展规划,2020年至2022年,和平县将在县城新建8所学校和6所幼儿园,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7760个、幼儿园学位2400个。和平县办有高度、有强度、有温度的教育的努力,并未随着实现“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而止步。蓝图已经绘就,展望未来,和平县学校布局结构将得到进一步优化,县城学位紧张问题将大大缓解,人民群众在教育领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将大幅提升。

作者:黄佳锐

中小学幼儿园教学管理论文 篇3:

建构完善的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

学校安全关系着师生的生命健康,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2017年4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专门针对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做出了规定。之后,全国各省市也陆续出台了地方中小学和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实施办法。这对于推进学校安全工作水平,保障学校安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值得关注的是,与中小学等其他教育阶段相比,幼儿园的安全工作具有自己的特征,同时也具有更多的安全风险隐患。

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是指幼儿园为了防范及应对安全事故的发生,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应急与善后措施的整合。按照国际普遍采用的框架,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可以分为预防、应急和善后三个方面,或者分为预防、预警、应急和善后四个方面。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幼儿园的可操作性,第一种框架将第二种框架中的预警纳入应急的范畴,更加符合幼儿园安全工作的实际情况,也便于幼儿园理解、掌握和适用。

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构中的误区

自2017年4月《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颁布以来,我国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笔者在全国各地幼儿园调研时,发现目前幼儿园的安全制度等都在逐步完善,有效地防范了安全事故的发生。但是我们也发现了若干问题,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重预防轻应急。在一些幼儿园的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管理者,往往对于自己幼儿园的安全风险防控体系过于自信,认为自己的幼儿园不可能发生严重的安全事故。在这种意识下,幼儿园的预案、演练等往往流于形式,甚至从网络上直接下载一个预案的样本,一字不改就作为自己幼儿园的预案。

安全学中的墨菲定律提醒我们,只要有风险的存在,肯定就会有安全事故的发生,只不过是早晚的问题。另外幼儿园还有一些非自身能够控制的风险,例如地震灾害、园外人员侵害儿童等。从理论上讲,从不发生安全事故的幼儿园是不存在的;从概率上讲,幼儿园发生安全事故是必然的。

幼儿园安全应急体系的作用就在于避免或者减少幼儿园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等损害。

在突发安全事故时,假如没有事先的应急准备,幼儿园在应对中很容易手忙脚乱,甚至应对不当。所以,幼儿园必须提前针对有可能发生的各种突发事故做好应对计划,并进行演练,不断更新,以保证突发事故发生时,幼儿园的教职工和幼儿能够有效减少事故所造成的伤害。虽然事故造成的直接损失已经发生,但是如果没有有效的善后处置,还有可能造成次生的损失。善后的核心就是将事故的影响降到最低。例如针对事故当事师生的心理安抚不到位导致的严重心理问题,针对家长的沟通联络不当导致的冲突升级等。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应急和善后是在幼儿园安全事故发生之后才启动的,但是需要幼儿园在事故发生之前就要做好准备,一旦事故发生,要在第一时间启动。

重技防轻人防。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技防手段开始进入幼儿园的安全风险防控当中,这本身对于提高幼儿园安全工作的水平非常有帮助。但是一些幼儿园过于依赖技防设备,反而忽视了人在幼儿园安全工作中的作用。

我们需要认识到,再先进的技防手段,如果离开了人防或者疏忽了人防,也是极其危险的。例如前两年北京某幼儿园教师虐待儿童事件,园内的监控设施不仅没有人员值守,甚至存在工作人员因监控设施噪音过大而强行断电,导致监控记录缺失的严重问题。无论技防还是物防,一定要以人防为基础。离开了人的防范,再先进的技术和装备也没有用处。

重工作轻记录。一些幼儿园在安全风险防范方面下了很大的气力,有效地防范了安全事故的发生。但是我们在这些幼儿园调研时却发现没有相关的记录。例如安全检查的记录、幼儿入园体检的记录、幼儿请假的记录、幼儿服药的记录、幼儿交接的记录、家长通知的记录等。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在园幼儿发生安全事故之后,幼儿园必须拿出必要的证据证明自己已经尽到了对孩子教育、管理和保护的职责,本身不存在过错,否则就要承担安全事故的赔偿责任。这种民事责任的归责方式在法律上被称为举证责任倒置。所以我们常说“打官司就是打证据”,一旦在园幼儿发生安全事故,幼儿园不能拿出充分有力的证据,就将承担赔偿的责任。所以,幼儿园在安全工作当中应当重视全程记录,处处留痕。

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的趋势

在今后的幼儿园安全防控体系建设中,将呈现以下趋势。

第一是安全风险防控体系标准化建设的趋势。当前我国的幼儿园安全管理中,因为对于一些幼儿园安全管理的细节没有具体的标准可以参照,导致了幼儿园安全工作的随意性较大,幼儿园之间的差距也较大。例如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包括哪些方面,每一个方面要做哪些工作,每项工作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需要有具体的国家或地方标准,从而提升幼儿园安全工作的科学性和系统性。通过安全风险防控体系标准化的工作,可以迅速提高区域幼儿园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整体水平,有效避免人为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二是安全管理专业化的趋势。幼儿园安全工作的专业性非常强,涉及方面非常多,例如除了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之外,还可能涉及饮食卫生、消防管理、災害应对、心理安抚、校车运行、监控设置、疾病控制、治安防范等方方面面。所以要提升幼儿园安全工作的水平,不能仅仅靠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心,更要对管理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性培训。让幼儿园安全负责人不仅掌握幼儿园常见安全事故的预防与应对的办法,还要掌握幼儿园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建立、责任制落实、预案制作、演练开展等专业的能力。这样才能充分消除幼儿园的安全隐患,建构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的有效体系。

第三是安全教育全覆盖的趋势。幼儿园安全教育全覆盖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层是指针对在园儿童的安全教育要逐渐开展起来。今后的幼儿园安全工作中,将更加重视在园儿童的安全教育,政府和社会将会推出更多优秀的安全教育教材。第二层是指幼儿园教职工的安全教育要重视起来。幼儿园的教职工是一线工作人员,绝大部分的幼儿园人为安全事故都是由一线教职工导致的。在我国目前幼师队伍的培养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幼儿园常见安全事故的安全教育并不普及,这就导致在园教职工普遍缺乏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的素养。今后针对在园教职工的安全教育也会逐步加强,实现全覆盖,使每个幼儿园教职工都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

第四是安全工作多方合作的趋势。笔者在美国针对学校安全进行调研时,发现当地的消防队、红十字会等机构经常深入幼儿园、学校等开展全方位的安全教育,效果非常好。另外美国的社区有一些经过安全培训认证的志愿者,一旦幼儿园发生危险,社区安全志愿者会第一时间赶到幼儿园进行救援。这些外部的组织机构为幼儿园安全提供了大量的支持。幼儿园的安全工作不仅仅依靠工作人员,还要鼓励家长和社区参与其中。例如可以动员社区志愿者参与幼儿园入园秩序的维护,组织家长参与幼儿园的安全隐患排查等。

我国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是在近几年逐渐开展起来的,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发现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存在的问题,不断调整体系内容,努力把幼儿园建成社会上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

(作者单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法治与标准研究所)

责任编辑:欧阳秀娟

作者:马雷军

上一篇:水务局采购工作总结下一篇:林业厅目标发展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