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职称问题(精选12篇)
尊敬的各级领导你们好!我是湖南省郴州市的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在此,我就中小学教师职称问题存在的不合理性问题谈一些看法,希望各级主管部门领导慎重考虑中小学教师职称问题。本人主要观点如下。
一.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本身就不合理。医生会计等行业的职称评定都是通过考试来评定,真正体现了专业技术水准,可教师职称评定很乱,既不凭考又不凭教,压根不能体现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教学水平。二.中小学教师从事的是基础教育工作,既教书更是育人,教育事业是良心事业,其工作业绩看得到的是学生的成绩,还有很多看不到的比如育人工作等等,应该可以说育人重于考试成绩。即使是学生的成绩的取得也是与很多因素有关的,比如教师的工作态度。教学水平的高低并不能通过职称体现出来,何况教学水平评价各种门道都有,但我认为教学水平高低的判断的最科学的唯一标准就是:学生说了算。三.中小学教师工作技术含量相对很低,其工作主要职责是育人和传授知识。其工作核心还是把人教育好,并不要求有多少创造性。比如教师发表的论文其意义何在?是有关发明创造的科技论文吗?不是!教学心得吗?没必要!教无定法,再说作为一个老师如何把简单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都不知道就完全不合格了。何况在信息如此发达的年代压根没必要让你发表教学论文,有种就发明一个定律或者定理哪怕是推理出来都好牛逼了。昨天看到焦点访谈节目谈到落实科技诚信度问题,其中讲到一点就是职称论文泛滥,数量之大没有质量。依我看,还不仅仅是数量质量问题,像教师发表的绝大多数论文压根就没有半点价值可言。
按照现行规定, 中学教师职称最高等级为副高级, 小学教师职称最高等级仅为中级。相当一部分中小学教师在评上限定的最高职称后, 会产生“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惰性思想, 职业发展空间受限, 进取心和积极性不高。
另一方面, 职业发展空间受限还不利于稳定教师队伍。一些教师为了实现自己的职业愿景, 或放弃教师工作, 或转而追求行政职务。同时, 这样的职称制度也不利于吸引更多的人才特别是中高级人才在中小学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不利于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中小学职称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将原来独立的中学教师职务系列与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 (职务) 系列。在职称等级上, 设置从正高级职称到员级5个等级, 依次为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教师, 与职称的正高、副高、中级、助理、员级相对应, 并完善了与之相配套的评价标准和办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从2009年2月起, 在陕西省宝鸡市、山东省潍坊市、吉林省松原市开展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
以宝鸡市为例, 这个市于2010年3月底率先完成改革试点工作, 近3.5万名中小学教师均实现新旧职称 (职务) 的顺利平稳过渡, 圆满完成了新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参加职称评审的教师中有296人获聘高级教师, 还有12人被推荐晋升正高级教师。
宝鸡市中小学教师认为, 改革中增设职称拓展了自己的发展空间。广大教师普遍反映。在中小学教师中设立正高级职称, 使他们切实感觉到地位提高了, 发展空间广阔了, 干工作有了动力, 干事业有了奔头, 增强了进取意识。在改革中被评为高级教师职称的宝鸡市金台区东仁堡小学教师陈展宏说:“这次改革让我们得以重新审视教师这个职业。我们小学教师感到获得了尊重, 受到了激励,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更加开阔的平台。”
教师们还认为, 改革在教师评价标准上找准了方向。这次改革试点改变了原来职称评价中过分强调论文和学历的倾向, 转向注重对师德、教育教学能力、工作业绩贡献的要求。从教20年, 长期担任班主任的宝鸡市凤县双石铺中学教师王磊说:“以前大家认为班主任工作压力大, 很多教师都推脱不愿干。改革后的评价标准对班主任工作提出年限要求, 一些教师已经主动提出担任班主任。”
如今, 这项惠及千千万万中小学教师的改革将近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 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是提高中小学教师职业地位, 鼓励更多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从事中小学教育的重要举措。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也为分类推进职称改革探索了路子。据了解,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正在抓紧研究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 以中小学教师职称和工程师职称制度改革为突破口, 统筹规划, 分步实施, 通盘考虑各个职称系列的改革。新华社北京9月1日电
王栋生 杂文家
我多次公开表态反对评“特级教师”“名师”“教授级高级教师”,主张在中小学取消这些称号和职称系列;提高教师待遇,不能靠这些。这类评比太多了,造成学校教学失衡,也形成不良风气。请问世界上哪个国家的教师有这么多层次、级别和名衔的?
吴 语 时评人
无论多高的职称,在工资待遇上也应按岗位职责、工作量等实际工作贡献来核算,应当削减其在工资项目中所占的比重。在事业单位普遍推行绩效工资制度的今天,工资待遇方面的差距可以用岗位职责、工作量、绩效考核等东西说话,又何必把职称等级也绑架在上面呢?
杨锦芳 政协工作人员
职称高低造成收入的巨大差距促使一些学校的教师为了评职称而争指标、争先进,影响人际关系和正常教学秩序。近几年很多学校没有指标和岗位,偶而有一个指标或岗位,有些教师不惜一切手段,送礼请客、花钱发表论文,花钱评奖,催生腐败,扭曲了教师的心灵,败坏了校园的风气。
张铁鹰 时评人
一位讲课极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比不过花钱买了几篇论文评上了职称的老师;一位辛苦工作几十年的老师,比不过和领导关系好的年轻老师。这种怪象(职称评审的不合理状况)再不纠正,伤害的是优秀教师,损伤的是教育的“百年大计”。
刘云生 中学教师
很多教师,未评上高级(职称)时还有一些干劲,一旦评上了高级,也就觉得到顶了,不愿再努力了。按理说,评上高级的老师,教学水平不算低,更应该奉献在教学一线,但事实恰恰相反,目前学校里老教师不做事的比比皆是,这岂不是师资的浪费?
张成浩 政府职员
近年来,之所以有这么多人呼吁教师职称评审机制改革,主要原因就在于当前的职称评审中存在诸多不正常、不公平因素。职称评定表面上看是标准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示,但这仅仅是形式而已,实质上是行政部门把持着评审的全过程,因此不可避免会产生腐败。
杨学用 民办学校校长
可以将职称作为一种荣誉,尽量把教师的待遇体现在绩效工资上。还可以实行职称动态管理,评上职称后应该有一个监督和考核制度。现在某些地方探索的职称5年或7年考核制值得鼓励和期待。职称,不能是终身的,应该是暂时的,几年后考核不合格,就不应该享受相应的待遇。
王淦生 中学教师、时评人
评审高级职称,应当是一项政策性、原则性、导向性都很强的工作,从方针政策的策划制定到具体施行,都应当细致周密,力求公平公正。如果让某些不平等因素制度化,必将带来制度化的不平等,以致贻患无穷。
顾仁海 教育学者
现在很多的教师想要出书,都是选择了评职称出书。那么,对于评职称出书的,很多的人对于其中的一些具体的情况,都还不太了解,不知道具体死怎么王者呢?面对这么多的疑问,今天我们不妨就来一一的了解一下,看看关于教师评职称出书。
想要评职称出书,首先得要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出版平台,一好的出版平台,可以决定这一本书的是否能够成功的出版。所以,在找出版平台的时候,一定要找大家相对比较推荐的,然后进行一个了解,好比如说书小二这个出书平台相对来说是比较不错的,如果需要出书的话。可以去咨询一下。
找到了一家合适的出书平台,那么就是要把自己准备的好的评职称出书的书稿,还有一些相关的个人信息,准备齐全了以后。就可以正式的投稿的,不过投稿的是,一定要选择符合自己的类型的出书类型的平台。编辑 扣 :811-372-696
[ 2012/12/20 8:45:00 | By: 尹明哲 ]
2012-12-19 10:01:21来源: 济南时报
小学教师也能评正高当教授了,18日,本报刊发了山东建立中小学教师统一职称体系的消息后,不少市民特别是中小学教师都很关注教师职称评聘需要卡哪几条杠。
根据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颁布的《山东省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基本标准条件》,正高级教师必须是同行公认的教育教学专家,在教学一线从事教学工作20年以上,并在评为高级教师后继续教学5年以上。
正高级:教学领军人物学业水平高
根据规定,正高级教师应具有高等教育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参评教师需承担班主任、辅导员等工作5年以上,尊重学生差异,既注重学生群体成长,又关注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够结合所教学科特点,将德育教育融入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健全人格。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驾驭自如,有创新点或新颖性,形成独到的教学风格,受到学生普遍欢迎;教学效果突出,所教学科学生的学业水平普遍高于教育质量要求。
参评教师在本学科领域享有较高知名度,为同行公认的教育教学专家;在教学团队中发挥关键作用,在指导、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方面有突出贡献。高级:城镇教师须有支教经历
具备博士学位的教师参评高级,需在一级教师岗位教学2年以上且最近连续2年在教育教学一线教学;具备硕士、学士学位、高等教育本科毕业学历的教师,需在一级教师岗位教学5年以上;具备高等教育专科毕业学历在初中或小学(幼儿园)教学的教师,需在教学一线教学15年以上,并在一级教师岗位教学5年以上。城镇中小学教师应有1年以上在薄弱学校或农村学校从事教学的经历。
参评教师需承担班主任、辅导员等工作5年以上,能够自如驾驭课堂教学并形成一定的教学特色,得到学生普遍认可;教学效果突出,所教学科学生的学业水平高于教育质量要求;在本校或更大范围内有较高知名度,是学校教育教学骨干。
一级:有博士学位可直接参评
教师具备博士学位可直接参评;具备硕士学位的教师,需在二级教师岗位教学2年以上,并坚持在教育教学一线教学;具备学士学位或高等教育本科毕业学历,或具备高等教育专科毕业学历在初中或小学(幼儿园)教学的教师,需在二级教师岗位教学4年以上且最近连续3年在教育教学一线教学;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学历在小学(幼儿园)教学的教师,需在二级教师岗位教学5年以上且最近连续3年在教育教学一线教学。
参评教师需承担班主任、辅导员等工作3年以上;课堂教学效果良好;一般应具有讲授县级以上公开课、示范课、优质课的经历。
二、三级:不需要班主任经历
具备硕士学位的教师可直接参评二级教师;具备学士学位或高等教育本科毕业学历,见习1年期满并考核合格的也可以直接参评;具备高等教育专科毕业学历的教师,需在初中或小学(幼儿园)三级教师岗位从事教学工作2年以上;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学历的教师,需在小学(幼儿园)三级教师岗位从事教学工作3年以上。
根据规定,三级教师需具备高等教育专科毕业学历在初中、小学(幼儿园)从事教学工作,或者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学历在小学(幼儿园)从事教学工作,见习1年期满并考核合格。
二、三级教师应协助做好班主任、辅导员等工作,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业设计切合授课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教学效果较好,所教学科学生的学业水平达到教育质量要求。
“小学教授”不好当
小学老师也能参与正高级职称评选,这对于很多老师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但从公布的评审标准来看,一名小学老师要想当上“教授”并不容易。根据评审规定,参与正高级教师的评选需要满足三条“硬杠”:具有高等教育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在教学一线从事教学工作20年以上,并在高级教师岗位从事教学工作5年以上。“在高级教师岗位工作5年以上就能挡住绝大部分人。”市区一小学王老师透露,在他们学校大部分老师职称到顶就是“小学高级”,根据相应职称对应关系,这仅是新职称体系中的“一级教师”,在小学阶段满足“高级教师”这一条职称要求的老师属凤毛麟角。“其实正高级教师更像是一种激励,作为小学老师来说,工作起码有了更多的动力。”一位从事教师人事工作的老师说,可能在中学有老师会有“一步”冲击正高级职称的机会,对小学老师来说,前面还有“高级”这道门槛,所以一开始估计不会有太多的小学老师冲击“正高”。
在新的中小学职称体系中,对正高级教师标准要求很高,不仅在教书育人方面业绩卓著、教学业务精湛,还需要科研能力强,在本学科领域享有较高知名度,是同行公认的教育教学专家。据了解,正高级教师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组织评审,最终需要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审核批准,比其他级别的教师评审更严格。
在编教师均进入新职称体系
山东中小学职称体系改革后,普通中小学、幼儿园等具有教师职称(职务)的在编教师都将过渡到统一后的职称。
根据规定,凡在普通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以及设区的市、县(市、区)教学研究、电化教育和少年宫等校外教育机构
中具有教师职称(职务)的在编教师,都将按照原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与统一后的职称(职务)对应关系,直接过渡到统一后的职称(职务)体系。
统一后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与原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对应关系是:原中学高级教师(含在小学中聘任的中学高级教师)对应高级教师;原中学一级教师和小学高级教师对应一级教师;原中学二级教师和小学一级教师对应二级教师;原中学三级教师和小学二级、三级教师对应三级教师。
已取得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但未聘用到相应岗位的人员,资格予以保留,待相应岗位出现空缺时,可按规定程序参加竞聘上岗。教师职称评审不超核定岗位
根据新出台的《山东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办法》规定,山东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须在核定的教师岗位结构比例内进行,已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未被聘用的和未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符合岗位条件的教师均可参加竞争推荐。通过竞争推荐,已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教师,可由学校(单位)直接聘用;未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教师,须按规定程序和要求参加职称评审,通过评审的,由学校(单位)聘用到相应教师岗位。
经拟聘学校(单位)同意,中小学教师可以跨校竞聘、申报,并根据推荐、评审情况,由该学校(单位)按职称评审、岗位聘用等有关规定予以聘用。(完)
------
首批“中小学教授”全省二百名
据了解,新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淡化学历和论文发表情况,更加注重师德素养,更加注重教学业绩和教学能力,更加注重向基层倾斜、向一线倾斜、向农村倾斜,鼓励和引导中小学教师扎根基层,在教育教学一线建功立业。根据新的评审规定,今后将突出学校一线教师在竞聘推荐中的作用,突出同行专家在评委会评审中的作用,注重遴选教育专家和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参加职称评审工作,尽可能全面反映教师的师德表现、业绩贡献和能力水平,体现社会和业内认可。
(一)正高级教师。
1.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在高级教师岗位任教5年以上。
(二)高级教师。
具备博士学位,并在一级教师岗位任教2年以上;或者具备硕士学位、学士学位、大学本科毕业学历,并在一级教师岗位任教5年以上;或者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学历,并在小学、初中一级教师岗位任教5年以上。城镇中小学教师原则上要有1年以上在薄弱学校或农村学校任教经历
(三)一级教师
具备博士学位;或者具备硕士学位,并在二级教师岗位任教2年以上;或者具备学士学位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并在二级教师岗位任教4年以上;或者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学历,并在小学、初中二级教师岗位任教4年以上;或者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学历,并在小学二级教师岗位任教5年以上
(四)二级教师。
具备硕士学位;或者具备学士学位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见习期1年期满并考核合格;或者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学历,并在小学、初中三级教师岗位任教2年以上;或者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学历,并在小学三级教师岗位任教3年以上。
(五)三级教师
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学历,并在小学、初中教育教学岗位见习1年期满并考核合格;或者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学历,并在小学教育教学岗位见习1年期满并考核合格
1.1 评价标准不一致
在全国范围内,没有统一标准的评价体系。教师也具有流动性,这样的不统一性,就妨碍了对教师人才的评价,影响了教师人才的社会职能。这种评定容易产生鉴定误差,造成人才的损失。
1.2 重评审,轻考核
评定标准中,很多规定都是多年以来,一直延续惯用的,好多都已经过时,不适用于现在的教师评定。比如年轻的教师要等职称数够了才可以评定更高级的职称,这样以年龄论高低,不能准确的评价一位教师,因为年轻而有作为的教师大有人在,不能以年龄论断。同时以评代聘、教授终身制的情况较为普遍,不注重聘后考核,这样难免会鱼目混珠,使一些不具备实力的教师任职,这就对学生造成了影响,使学生不能被优秀的教师传授知识,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久而久之,也不利于学校的声誉。
1.3 轻教学而重科研
对教师而言,拥有良好的素质和高超的教学质量才是关键的。然而在现在的教师职称评定中,很多学校把论文数量的多少,科研成效的数量,作为评定的标准,而不去注重教学效果、教学态度和学生评定结果。这使得很多教师不把精力用在教学上,不好好教学生,只是为了敷衍论文、科研,而花费大量的精力,可是论文的多少和科研的成效与教学质量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这样做的后果可想而知,学生从课堂中,从老师口中,学不到更多更好的知识。而学生的大学时代,是不可复制的,所以这样使学生的利益很受损伤,学校不能更好的培养出祖国的人才。
1.4 只注重论文的数量,而不注重质量
许多学校把论文的数量多少当做评定职称的标准,而不注重质量。许多老师都在拼命的发表论文,甚至找人代写或全盘抄袭。盲目的把论文数量等同于学术水平,使更多的老师陷入论文发表越多越好的误区。
1.5 职称评定中人为因素的影响
职称评定的评委多为职位高的领导或德高望重的名师。殊不知,他们或许在自己研究的学科很厉害,但并不了解其他的领域或知识,其他门课也要由他们来评判,这就显得张冠李戴了,这样评判出的结果让人不敢恭维。其次,评定以送审的书面材料为主,由于材料数量众多,所以评委没有时间和精力逐一阅读,只能听取汇报者的意见,这就有失公平性了,汇报者或评审的的一句话都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很轻易的就得出最后结果,这样会将优秀的教师和水平较低者混淆,抹杀优秀的教师许多名额。再有,评委也经常会以论文或材料数量的多少做评判,这是不科学,不规范的。
1.6 送审鉴定没有发挥作用
职称评定的最后一关,是把已经整理好的代表学术水平的论文,让专家鉴定。可是一般专家只会粗略的查阅,反而只听取送审论文的鉴定意见,这样就会有许多弄虚作假,有失公平性。
2 就高校教师评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对策
2.1 淡化职称评定,实行岗位聘任
应该根据岗位的情况,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就是说,教师应该注重聘任,职称评定只是职务聘任的一个环节,而不应该是教师工作的核心。另外,我们应该简化繁杂的评审程序,专家鉴定时候,应该多注重考核结果。考核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教师水平。
2.2 强化论文的真实质量,淡化论文的刊物级别
我认为论文的评定可以采取博士、硕士的评定方法,即由专家现场提问的答辩形式,而不是目前这种将论文发表在刊物上,教师在刊物上发表了论文,并不代表他的学术有多高。一篇真实的论文基本可以代表一个人的学识有多高,可是没有必要发表在刊物上,发表在刊物上只能说明教师具有这篇文章的著作权,并不代表这就是他写的。更何况很多教师在刊物上发表文章都是通过各种途径。有的是花钱买版权,有的是让人代写,甚至自己抄袭都懒得做,这种论文的发表完全不能说明一个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素质,论文要注重质量,注重真伪性,不用往刊物登载,完全可以采取专家现场答辩的形式,以检查教师的真实水准。
2.3 建立一套职称论文的科学评审制度
教师职称评定中,论文之所以会出现上述种种问题是由于没有设立一套科学的审查制度。最起码的就是论文没有抄袭的,质量不至于太低劣。这就要求评委必须做到认真负责,给出论文的正确评定,不敷衍了事,甚至有的专家让学生代阅。再有就是加大公众的监督力度,建立评委库,并且要保证评委的素质,另外要加大规模。各级评委会,除主任委员一人外,其他评委必须从评委库中随机产生,且连续参加评审工作不得超过2年。评委在评审中不得有不良行为,评委要遵守评审规则、,对于评委影响公正评审的个别行为等,要严格实行奖惩制度,建立评审专家的信誉档案。另外,专家在评定论文时,要在最后写上他的名字,这样就避免了专家不负责任的情况,实名制也可以受到公众的监督。
2.4 加强公众监督
社会监督系统可以专门建立一个网站,让教师把发表或未发表的文章都放进网站,新世纪是网络的时代,网络是为现在年轻人所熟知的,上网可很方便的就查出论文的真伪,这就是利用了大众的监督力量。群众的力量是强大的,这样一来就没有人可以拿论文来造假了。
摘要:高校中有很多优秀的教师,但是教师要通过职称评定的合格,才有时间把全部精力用于教学。这就成了很多教师的绊脚石,有的教师没有达到评定指标,就无法评上高级职称,而被学校拒之门外。列举了这些弊端,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希望能引起相关教育部门的重视,尽快解决问题。
近日,本刊记者就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问题在区内多地进行采访(部分为电话采访),绝大多数一线教师向记者倾诉,“真是太难评了”“评不上,心理受打击,教学受影响”“评审体系不合理”“名额这么少,我们争不到”……
职称评聘,这一与教师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似乎已经成为中小学老师心里“永远的痛”。
“评个职称就像一场斗争”
“我从三四年前就开始准备了。”梧州市某中学的王明老师说,“因为早就听说评职称很难,又是论文,又是加分,又是各类证书,还得参与课题研究,这些东西都十分累人。”对照我区中小学教师系列中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王明逐项准备,去年顺利评上了“中高”。
相比王明,同为该市初中教师的钟红就没有这么幸运了。钟红在该市一所农村初中任教十多年,今年打算参评“中高”,但仔细对照评审条件后,她一下就紧张起来,因为评审条件中有一项是要求参与校级以上科研课题研究。“我们这里是农村学校,哪里有什么课题研究啊?”钟红说。后来她也申报上去了,但没有评上。
许多老师反映,论文、外语、计算机、课题研究,这几项是农村教师评职称的“拦路虎”。上文提到的李进老师说:“这简直是忽视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李进今年好不容易在省级刊物上发表了两篇论文,但仍有“参与课题研究或论文至少获得县级以上二等奖”这一项未达要求,于是今年只好又放弃了。
事实上,评审条件不够合理,还只是中小学教师职称难评的其中一个原因。岗位名额少、行政操控太多、评审过程不够公开透明,以及由此带来的系列问题,才是中小学教师心里“永远的痛”。
“岗位名额这么少,哪怕评上了也没用。”区内某市一所初中的校长有些愤愤不平地告诉记者。他三四年前就已评上“中高”,但是按照“评聘分开”的原则,他所在的学校几年都没有分到高级岗位,工资待遇只能按原职称来算,“真是打击工作积极性”。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职称都是按照岗位来设置,以名额指标聘用,容易造成“僧多粥少”的情况。区内一所普通高中校长向记者举例:他管理的学校有近百名教师,按照当地的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结构比例控制标准,高级岗位两年才能分到一两个,中级岗位每年只能分到两三个,但是全校符合条件的就有几十人,“这叫我怎么办?大家你争我抢,真是不容易稳定人心啊”。
这位校长还告诉记者,除了职称岗位的名额分配外,还涉及评优评先、参与课题等方面,这些都与职称评定挂钩,需要学校行政部门来处理,其间存在的问题就更多了。
“同事之间也明争暗斗,耗费大量精力在这些事情上面,哪里还有心思搞好教学?”说到为争夺各类课题、荣誉等问题,区内某中学教师韦德平略显气愤地说,“评个职称就像一场斗争。”
“未评上的”和“已经评上的”
“我身边有些老师,干了一辈子都是初级,叫他如何有动力做好工作?”桂林市某中学教师刘光质疑说,“况且他们都是很优秀的老师,怎么就评不上?”
刘光已经临近退休,十多年前就已评上“中高”。他告诉记者,过去评职称,要求没有现在这样多,教龄够了,教学成绩还可以,一般都可以评上。现在不同了,人多,条件多,不容易评上,“尤其是那些有能力又评不上的,受到的打击很大”。
桂北某中学教师李河源就是一个例子。李河源做了10多年中学教师,教学成绩在学校里有目共睹。2003年,他评上了“中二”,5年后,他希望参评“中一”,但怎么评也评不上。“中一”评不上,“中高”就更无望了。
“你都不懂我有多灰心。”李河源对记者说,“我的家庭生活压力大,但工资却这么低。搞得我一度想过辞职去打工算了。”据了解,在当地,以每级职称的最低档来算,“中高”的工资大约要比“中二”的工资多1500元,也难怪李河源感到灰心。
“我觉得不单单是工资问题,更关系到身份和荣誉的问题,长期评不上,心里有抵触情绪,工作肯定受影响。”李河源说。
评不上的愤愤不平,评上的又如何呢?
据记者调查,目前很多学校都存在这样一个事实:已经评上高级职称的教师,无论是工作干劲还是精神状态,都比不上未评上高级职称的教师。究其根源,是因为评上高级职称的教师感觉职称已经到头了,再怎样努力,拿的工资都差不多,因此懈怠了下来。
面对这一问题,刘光坦言,自己目前的教学干劲明显不足,就拿使用多媒体教学来说,他就一直不愿去学,觉的自己反正已经快退休了,职称到头了,不想动。
更有一些老师,评上高级后,干脆就脱离教学一线,到一些比较清闲的岗位待着。据记者了解,区内的某所普通高中,实验室、图书馆、后勤办等部门的岗位,共有10名“中高”职称的老师,而该校的“中高”老师总共也就20多名。按理说,取得更高一级职称的老师,教学水平都较高,应该坚守在教学一线才对,否则就是一种人才浪费。可是,事实恰恰相反。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教育专家朱永新认为,应该让职称与待遇脱钩,改为由用人单位根据工作人员的业绩和表现来确定。
刘光则表达了不一样的看法。他认为,让职称与待遇脱钩要慎重,否则可能引发更多的怠工现象。他建议学校给一线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增加补贴,以吸引更多的高级职称教师坚守一线。
期待一场深入的改革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存在的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的全国“两会”上,许多代表、委员都就此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朱佳木呼吁:“职称评价制度运行几十年了,暴露了许多问题,最明显的就是不从实际出发,到了不得不改的时候了!”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指出,职称评价体系,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对年轻人发展不利。受职称评定制度影响,评职称需要满足发表论文、考职称外语和计算机等附加条件,导致太多人为此耗费了太多精力,而没有把精力放在主业上面。
可以说,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已是迫在眉睫。2009年1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同意,山东省潍坊市、吉林省松原市和陕西省宝鸡市开展了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2011年9月,为进一步积累经验,探索解决改革试点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选择2—3个地级市,开展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工作。
2012年9月,我区选择钦州、防城港作为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市。试点改革主要包括四项内容:一是健全制度体系,将原来独立的中学教师职务系列与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并新设中小学教师正高级职称(职务);二是完善评价标准,对原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的基本标准条件进行修订,改变原职称评价过分强调论文和学历的倾向,把教书育人的工作实绩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三是创新评价机制,注重社会和业内认可,完善评审委员会组织管理办法;四是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相衔接,职称评审要在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进行,不再进行与岗位聘用相脱离的资格评审,经批准同意可以进行跨校评聘。
如今,钦州、防城港两市的此项改革已经进行了两年多,成效究竟如何呢?自治区教育厅职改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试点改革的时间较短,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所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还需进一步观察。今年年底,自治区教育厅或将联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到这两市进行调研,为在我区全面实施该项改革提供依据。
今年8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认为,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对于优化配置资源、加强基础教育师资保障,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几年的大面积试点,全面实施改革的时机已成熟。随后,人社部、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在全国范围全面推开。
对此,众多受访教师都表达了同一个意思——充满期待。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出现的教师均为化名)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小学教师职称自我鉴定范文_优秀教师申报职称自我鉴定》的内容,具体内容:小学教师职称时需要做一个自我鉴定,其实就是对自己的工作情况所做的一个总结。以下是我为大家准备的小学教师职称的自我鉴定范文,欢迎阅读。小学教师职称自我鉴定范文篇一本人...小学教师职称时需要做一个自我鉴定,其实就是对自己的工作情况所做的一个总结。以下是我为大家准备的小学教师职称的自我鉴定范文,欢迎阅读。
小学教师职称自我鉴定范文篇一
本人林乐茹,45 岁,毕业于 xx 大学,本科学历,小教二级,现任心水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师兼班主任。
本人从教二十余年来,虽然没有赫赫闪光的各项奖杯奖章,也没有惊人的豪言壮举,但是我用自己一颗热爱教育的新记录下了我这二十年平凡的教学人生,同时也成就了我无怨无悔的人生理想和追求。
二零零一年秋,由于学校工作需要,我在担任三年级三个的与语文老师和班主任工作同时又肩负起了少先队辅导员的重担。这种繁重的工作下,我常常夜以继日的工作,导致喉咙出现病状,原本高亢洪亮的嗓音变得非常的艰涩难听。关心我的学生和同事常常说:“你多给学生上上自己吧!这样才能好好养养嗓子”说实话,我当时确实也有这样的想法,但是我一想
到学生那样求知的目光,我就忍不住继续走上讲台,我只是想让孩子们的多学到一些有用的知识。多少年来,我一直积极努力地用心工作,坚守着自己的教育理念,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
在身为少先队辅导员的时候我坚持每天升降国旗,制定科学详细的工作计划,组织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并详细地做好每一次的活动记录-----扎实的工作作风和突出的工作成绩使得我连续八年都成为市级优秀辅导员。同时我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
管理人是最难的,尤其是管理一些不懂事的孩子。几年的班主任工作我认识到:教育一个人的思想要比教会一人知识要难得多。
小学教师职称自我鉴定范文篇二
本人参加工作以来,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用心育人,潜心工作。刻苦钻石业务知识,多次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团结同事,关心学生,得到师生们的一致好评,尽职尽责地履行了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
自参加华中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大专高教自考学习以来,本人能准确处理“工”学矛盾,能按照学校的有关划定,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各门课程,积极参加集中面授和串讲,按时完成各项功课。通过三年学习,现已当真完成了《小学数学教育》、《社会主义思惟概论》等 xx 门课程的学习,把握了所学知识,并通过了有关课程考核。
在学习期间,我能自觉将所学知识用于指导小学体育教授教养实践,大大进步了自己组织课堂教授教养和开展教授教养法立异的能力,所带班级的学天生绩和体育素质在学校一直处于前列。我还结合单位工作实际,先后撰写了《学习新课程尺度体会》、《立异教授教养探索尝试》等十余篇论
文和教改材料,其中《学习新课程尺度体会》等文章曾参加过 XX 市小学教育论文交流,得到了学校和上级机关的高度评价。
小学教师职称自我鉴定范文篇三
本人于 xx 年毕业于江苏省丹阳师范学校,xx 年 1 月,取得南师大本科学历,并获学士学位。现任句容市实验小学音乐专职教师。
自 xx 年踏入教育这个岗位以来,我始终坚持以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和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来对待我的工作,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运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音乐教学实践,积极推进音乐教改,始终坚持敢于拼搏,勇于奉献,团结协作,努力在教师这个圣洁而又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拓展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下面把自己的工作做一下简单总结:
一、思想政治方面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始终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学习科学发展观深刻内涵,关心国家大事,定时收看时事新闻,做到思想上与时俱进;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始终把提高教学艺术、提高教学质量作为追求的目标,坚持学习,做到业务上与时俱进。除坚持钻研大纲、新课程标准以及教材外,还系统地学习了《教育学》、《心理学》、《给教师的建议》等理论书籍,订阅了《中小学音乐教育》、《小学教师培训》、《江苏教育》、《教师博览》等报刊杂志,同时注重做好读书笔记和撰写学习体会,注重运用所学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二、业务工作方面
首先,在教学业务方面: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注重加强业务教学研究,虚心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汲取他们优秀的教学经验,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并把它们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去;作为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我更加注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毫不吝啬地传授自己所掌握的教育教学方法,带领所指导教师共同进步。
教学中,我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积极开拓教学思路,试着把一些先进的教学理论,科学的教学方法及先进现代教学手段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教学中,我能从学生实际出发,分层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水平;教学中,我能坚持做到创设自由、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留足空间,使教学成为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中,我鼓励学生放开眼界,积极拓展第二课堂,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能力,实践“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理念。
其次,在教育工作中:我深深意识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注重对学生思想上导之以德,生活上施之以爱,学习上律之以实,坚持做到严于律己,做好表率,注重榜样效应;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及创造精神;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和良好学风,努力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建立平等、民主、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
三、工作成绩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同事的帮助下,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这几年我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几年来,我勤于练笔,积极撰写教育教学类文章,文章在不同范围内获奖或发表,兼任学校舞蹈队、器乐队指导老师,多次指导学生器乐在全国,江苏省,市各类比赛中
获金奖,银奖。多次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并很荣幸的成为中国艺术家协会的会员。
“能力有限,努力无限。”走过的这些年是忙碌的、辛苦的、幸福的,因为在这些年中我在付出着、收获着、快乐着、进步着。在以后的工作教学中,我同样会用心去面对,继续努力工作,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用我的全部热情来浇灌我深爱着的音乐教育事业!
专业技术职称推荐工作的通知
各镇(办、乡)中心学校、民办学校、市直学校,机关及二级单位:
为了充分调动我市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我市教育事业的更好发展,现将2012我市中小学教师系列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请各参评人员及有关单位按规定认真做好申报和评议推荐工作。
一、评审范围
在岗从事教育教学符合申报条件的教师。
二、申报程序
1、个人申请:符合申报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由本人提出申请,单位审核同意后,申报人员按规定填写表格,提供申报材料。
2、单位公示:申报人所在单位须将申报人的基本条件、工作业绩、考试情况等向本单位全体员工公示,征求群众意见。群众无意见的,可推荐上报,群众意见较大或有弄虚作假行为的人员,不得推荐上报。
3、单位审核评议、推荐上报。
三、申报条件
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纪守法。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能全面履行现职职责,理论联系实际,教风端正,团结协作,积极承担工作任务,热爱集体,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申报晋升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必须获得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及国民教育承认的学历证书,所学专业与从事专业相同或相近。具体规定如下:
1、小学一级教师
中专工作五年以上、专科工作期满三年,本科工作期满一年,经考核,能履行小学一级教师职责并能够独立掌握所教学科的新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正确传授知识和技能,教学效果好。
2、中学二级教师
专科工作满三年以上,本科工作期满一年,经考核,表明能履行中学二级教师职责并能够独立掌握所教学科的新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正确传授知识和技能,教学效果好。
四、报送材料
1、《湖北省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评审表》一式二份,待各单位确定人选后发表;
2、学历证、身份证、教师资格证等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
3、两寸近期红色背景免冠证件照三张(评审表上各贴一张,另交一张);
4、其他业绩证明材料(获奖证书、普通话证、继续教育培训证等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
五、材料装订顺序及要求
1、材料目录;
2、身份证;
3、学历证;
4、教师资格证;
5、其他业绩证明材料;
6、复印件一律采用A4纸型,左边装订。
六、材料报送时间、地址、费用
1、报送时间:2012年7月10日—7月20日(工作日受理)。
2、报送办法:先填报《赤壁市初级职称评审录入信息表》,(见人事股群共享)然后领取职称评审表填写。
3、报送地址:教育局人事股。
4、人事股组织评审,考核通过人员缴纳评审费,整理上报材料。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教师成长规律,按照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方向和总体要求,建立与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相衔接、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制度,充分调动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为中小学聘用教师提供基础和依据,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和人才支持。
(二)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遵循中小学教师成长规律和职业特点,提高中小学教师职业地位,促进中小学教师全面发展。
2.坚持统一制度、分类管理,建立统一的制度体系,体现中学和小学的不同特点。
3.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4.坚持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激励中小学教师提高教书育人水平。
5.坚持与中小学教师岗位聘用制度相配套,积极稳妥、协同推进,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健全制度体系
1.改革原中学和小学教师相互独立的职称(职务)制度体系。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职务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原中学教师职务系列与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
2.统一职称(职务)等级和名称。初级设员级和助理级;高级设副高级和正高级。员级、助理级、中级、副高级和正高级职称(职务)名称依次为三级教师、二级教师、一级教师、高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
3.统一后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与原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对应关系是:原中学高级教师(含在小学中聘任的中学高级教师)对应高级教师;原中学一级教师和小学高级教师对应一级教师;原中学二级教师和小学一级教师对应二级教师;原中学三级教师和小学二级、三级教师对应三级教师。
4.统一后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分别与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相对应:正高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一至四级,高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五至七级,一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八至十级,二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一至十二级,三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三级。
(二)完善评价标准
1.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标准,是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的重要基础和主要依据。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标准,要适应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充分体现中小学教师职业特点,着眼于中小学教师队伍长远发展,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要充分考虑教书育人工作的专业性、实践性、长期性,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师德素养,注重教育教学工作业绩,注重教育教学方法,注重教育教学一线实践经历,切实改变过分强调论文、学历的倾向,引导教师立德树人,爱岗敬业,积极进取,不断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2.国家制定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的基本标准条件(见附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各省)根据本地教育发展情况,结合各类中小学校的特点和教育教学实际,制定中小学教师具体评价标准条件。具体评价标准条件要综合考虑乡村小学和教学点实际,对农村教师予以适当倾斜,稳定和吸引优秀教师在边远贫困地区乡村小学和教学点任教。中小学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的具体评价标准条件要体现中学、小学的不同特点和要求,有所区别。对于少数特别优秀的教师,可制定相应的破格评审条件。各省具体评价标准条件可在国家基本标准条件的基础上适当提高。
(三)创新评价机制
1.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同行专家评审制度。各省要加强对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完善评委会的组织管理办法,扩大评委会组成人员的范围,注重遴选高水平的教育教学专家和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健全评委会工作程序和评审规则,建立评审专家责任制。
2.改革和创新评价办法。认真总结推广同行专家评审在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中的成功经验,继续探索社会和业内认可的实现形式,采取说课讲课、面试答辩、专家评议等多种评价方式,对中小学教师的业绩、能力进行有效评价,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增强同行专家评审的公信力。要在水平评价中全面推行评价结果公示制度,增加评审工作的透明度。
(四)实现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的有效衔接
1.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是中小学教师岗位聘用的重要依据和关键环节,岗位聘用是职称评审结果的主要体现。中小学教师岗位出现空缺,教师可以跨校评聘。公办中小学教师的聘用和待遇,按照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管理和规范。
2.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在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进行。中小学教师竞聘上一职称等级的岗位,由学校在岗位结构比例内按照一定比例差额推荐符合条件的教师参加职称评审,并按照有关规定将通过职称评审的教师聘用到相应教师岗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应及时兑现受聘教师的工资待遇,防止在有评审通过人选的情况下出现“有岗不聘”的现象。
3.坚持中小学教师岗位聘用制度。按照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以及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全面实行中小学教师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发挥学校在用人上的主体作用,实现中小学教师职务聘任和岗位聘用的统一。要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加强聘后管理,在岗位聘用中实现人员能上能下。
4.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和岗位聘用工作,要健全完善评聘监督机制,充分发挥有关纪检监察部门和广大教师的监督作用,确保评聘程序公正规范,评聘过程公开透明。评聘工作按照个人申报、考核推荐、专家评审、学校聘用的基本程序进行。
个人申报。中小学教师竞聘相应岗位,要按照不低于国家和当地制定的评价标准条件,按规定程序向聘用学校提出申报。
考核推荐。学校对参加竞聘的教师,要结合其任现职以来各学年度的考核情况,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全面考核。根据考核结果,经集体研究,由学校在核定的教师岗位结构比例内按照一定比例差额推荐拟聘人选参加评审。
专家评审。由同行专家组成的评委会,按照评价标准和办法,对学校推荐的拟聘人选进行专业技术水平评价。评审结果经公示后,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确认。
学校聘用。中小学根据聘用制度的有关规定,将通过评审的教师聘用到相应岗位。
5.对改革前已经取得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但未被聘用到相应岗位的人员,原有资格依然有效,聘用到相应岗位时不再需要经过评委会评审。各地区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办法,对这部分人员择优聘用时给予适当倾斜。
6.在乡村学校任教(含城镇学校教师交流、支教)3年以上、经考核表现突出并符合具体评价标准条件的教师,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聘。
制度在制定与实施的可行性和效果之间总是存在一定差别的, 制度改革也是与时俱进的。在新的问题出现的时候, 当制度阻碍发展的时候, 我们必须对其进行改革, 使其顺应时代的发展。笔者在对现有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有关材料的分析中, 得出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存在以下问题。
(一)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价值的偏离
教师职称评定的价值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变味”了。对中小学教师来说, 职称评定不光与其利益挂钩, 更是教师在一所学校地位的体现。现实中, 教师高级职称指标比较少, 论资排辈熬年限、职称评定限指标、职评考核重材料造成了人们对职称评定激励作用的质疑。职称评定矛盾过于集中, 部分教师一旦职称到手, 再无进取心, 工作也没有动力了。教师评定职称需要参加各种考试并交付相关的报名费, 这个费用对教师来说是不小的开支。教师职称评定的过程是一体化的, 并有严格的评定过程和监督措施, 但是实际情况往往事与愿违。这些现象值得我们去反思:为什么教师职称评定的价值会产生偏离?笔者认为, 是教师之间的利益博弈所导致的。
(二)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机制的滞后性
在职称评定的过程中, 很多教师都发出了质疑的声音:谁来评定?怎么评定?目前这些方面都比较含糊, 导致职称评定过程的不公平现象屡屡发生。因此, 应该有个比较正规的权威组织全面评定教师, 包括静态的资料评审和动态的实地考察。评审方法要科学, 建立教师评审电子档案, 审核的过程要公平、公正、公开, 由政府授权的社会中介组织按评审的程序进行, 实行公开评审, 结果采取公告的形式。“在教师职称评定的时候, 我们尽力避免一刀切, 变一把尺子为多把尺子。”[1]对参评教师的评议应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办法进行。
(三)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标准的片面性
我们对教师的职称评定应该是全方位的扫描。教师职称评定应该是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教育教学能力、教育教学效果的综合评定。在正确处理论文和职称评定的关系基础上,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应该以教学能力、教学效果、学生管理能力为主, 许多音、体、美教师在职称评定时往往得不到同等对待, 职称评定缺乏全面性和科学性, 如“硬件 (学历、教龄、工资、论文) 考虑得多, 考虑软件 (工作表现、教学效果、工作实绩) 少”[2]。学校应优先推荐教育教学业绩突出的教师晋升职称, 完善评定标准, 把师德作为评聘教师职称的首要条件。同时, 重视教育教学工作的实绩和实践经历, 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 在评审中推行全员答辩、讲课说课、专家评议等多种评定方式, 将面试答辩、讲课说课综合成绩作为职称评定的重要参考因素。
二、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常常这样形容教师。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整个社会赋予了教师群体崇高的精神符号特征, 但却往往无法在社会地位与收入水平上给予教师更好的保障。我们要对这一关系到中小学教师切身利益以及教育未来发展的职称制度进行更多的思考。
(一) 教师地位提高的社会学分析
《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指出: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 并设置正高级职称;职称系列依次为三级教师、二级教师、一级教师、高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过去, 中学和小学是两个不同系列;现在, 中学和小学统一为一个系列, 打破了中小学教师之间的隔阂, 拓展了教师职业发展空间, 实现了中小学教师之间的流动。过去, 中学教师职称和小学教师职称截然分开的时候, 工资待遇也相应较低, 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也不高, 小学教师评小学职称, 晋升到相当于中学一级的小学高级后就基本到顶了, 只能永远定格在中级职称;现在, 小学教师也能评正高级职称, 中小学教师也能评“教授”了, 让很多中小学教师眼前一亮。这些政策的制定, 让中小学教师都感觉到自己的地位得到了提升。
教师的地位取决于多种因素, 既有工资、待遇、福利、住房、晋级等经济性因素, 也有工作环境、社会声望、威信、荣誉、尊重等非经济因素。国外社会学家休森认为, 人们评价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标准主要有三个:社会声望、财富和权威。中小学教师之所以格外关注教师职称评定, 是因为晋升高级职称的教师每年收入将会相应增加, 教师在学校的声望也会相应提高, 其多年来的付出也将得到精神价值的体现。众所周知, 中小学教师的社会贡献大、劳动强度大, 这次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是对中小学教师劳动价值的尊重,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职业满意度。随着中小学设置正高级职称, 中小学教师在基础教育发展的道路上, 专业权威得到了进一步肯定。因此,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的改革大大提高了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地位。
(二) 教师权益保障的社会学分析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 健全工作程序和评审规则, 建立评审专家责任制, 全面推行评价结果公示制度, 按照注重师德素养、教育教学工作实绩和一线实践经历的要求, 完善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标准条件。但在实践中,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出现了不公平和不规范现象, 损害了一部分教师的利益。
在社会学家布迪厄看来, 社会世界是由大量具有相对自主性的场域构成的, 社会科学真正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场域。[2]教师职称评定也是行动者进行“投资”、争夺“资本”, 以实现其“利益”的竞争场域。在中小学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场域:一方面是很多获得高级职称的教师后期激励不足, 出现了职业倦怠现象, 不再钻研业务, 而是消极等待退休;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青年教师为了晋升高一级职称而参加激烈的教师职称晋升的竞争, 因为教师职称的评定不光是教师社会地位的体现, 更是与教师的利益挂钩, 所以在职称评定的过程中, 出现了教师弄虚作假的现象, 导致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价值取向的偏离。谁来确保职称评定的公平?谁来保障教师的权益?教育主管部门要保证评定的公正与透明度, 应依靠中小学一线教师来评定教师的能力和水平, 让评定不与教师实际情况脱轨, 突显评价的客观性。对评定结果有异议, 教师应通过合法的申诉渠道去解决;对于违法的职称评定行为, 应提起诉讼。切实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
总之,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遵循中小学教师成长的规律, 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中小学教师的能力和水平, 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重视教师的师德、业绩和贡献, 维护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的公平性。它有助于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为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促进中小学教师全面发展, 促进基础教育改革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玉.教师晋职不靠论文靠教学[N].中国教育报, 2011-04-05 (1) .
【中小学教师职称问题】推荐阅读: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条件11-08
关于调整申报中小学教师职称论文要求09-22
农村中小学教师激励机制问题研究10-03
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浅析 封咪07-27
中小企业信贷问题12-11
基于问题的学习在中小学的应用06-24
中小企业常见税务问题07-18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10-18
农村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的问题及对策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