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研修心得

2024-05-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小学教师研修心得(精选8篇)

中小学教师研修心得 篇1

[关键词]小组合作;德育;实效性

我要感谢20xx年的山东省中小学教师全员研修平台,它为我们每一位参与研修的教师奉上了一节节精彩的一线教学课例。在观课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的课程理念已经逐渐融入到了教学之中,课堂无一不体现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彰显学生的自主学习,遵循课程生活性、活动性、探究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其中,我更多地关注了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其在被广泛使用的同时也显示出在课堂上的通病:个别组织流于形式,小组活动无实效性。这让我不断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近年来在德育课堂上出现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这股看似走在学科教学前沿的新潮流究竟隐藏着哪些“暗流”呢?以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为例,它是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强调以儿童直接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作为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等优点,备受广大师生的青睐。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退后、学生前置,由此我们看到课堂上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的热闹。但在这热闹的背后,我们也可以看到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降低、个别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小组内学习遵循安排的既定模式走过场……那么,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呢?我认为以下几点值得思考。

一、科学设计小组合作学习任务,莫让简单问题占据学习时间

合作学习以其优越性已成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的重要形态。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在本课程中的主体意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必须站在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角度来审视合作学习开展的现实意义,使合作学习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那么,究竟哪些问题、何种任务应该交给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呢?首先,我认为教师在设计问题或任务时要注意难易度,要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以一节课上的研究问题为例,一位教师在执教《风格迥异的文化习俗》(人教版六上)一课时,首先引领学生一起从不同角度了解了日本的文化习俗,总结了日本文化习俗的特点与地域的关系,之后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以“继续探究、了解我们周边邻国的文化习俗(泰国、印度)”为主要任务。学生因为有了前一步学习的经验,任务完成有了可行性参照或方法,因此,这样一个有难度的问题是值得合作学习的。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相互启发,产生了思维碰撞的火花;学生通过在合作学习中一起思考,在想、做、说的过程中互相启发、互相配合,难点就迎刃而解。我们看到,各个小组在经历了6分钟的小组学习活动之后,有两个小组分别用4分钟和3分钟的时间进行了汇报,效果良好。其次,有争议、有意见分歧的问题是值得合作学习的。教学中的某些事例学生往往有不同的理解,会产生分歧。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们要善于让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有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带着问题进入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一定是借助参与活动的所有人的智慧来共同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有梯度、有难度和有可研究性的问题。弗吉尔德认为:“在学校教学方面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必须从求同转向求异的方式。”如一位教师的《节约资源》一课,课堂上,教师抛出如何面对剩饭剩菜的问题,有的学生说能吃,有的学生说不能吃,有的学生说热了就可以吃,有的学生说热了也不能吃……这样一个问题,学生显然都带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在探究,教师以这个问题让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列举事例或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由此,小组讨论特别充分,他们一一列举了自己的观点:观点1:我同意剩饭剩菜可以吃列举事例或证明材料:(1)不是所有的剩菜剩饭都不能吃,例如馒头、花生等热一热可以吃。(2)冬季气温较低,剩菜不易腐烂,夏季则不可以。(3)肉类食品经过冷藏,加以高温蒸煮后可以食用。观点2:我认为剩饭剩菜不可以吃列举事例或证明材料:(1)夏季温度高,剩菜剩饭极易腐烂产生细菌。(2)绿色菜搁置10小时以上会产生亚硝酸盐,也容易滋生细菌。观点3:我认为剩饭剩菜不是可不可以吃的问题,而是应该减少剩菜剩饭或不产生剩菜剩饭列举事例或证明材料:(1)按需做饭不浪费。(2)按量食用不浪费。第3组的观点是教师始料未及的,学生已经能从可不可以的是非问题,追溯到了产生这个问题的根源。

二、让学生在组内明确己任、有所担当,莫让学生成为二次沉默者

教师要引领学生开展合作学习,首先应合理地划分好学习小组。我们一般采用异质分组法,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学习小组,使各组处于大体均衡的水平上。这样就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能够提高组内成员对学习任务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要优化学习小组成员的分工。要发挥小组学习功能,成员必须明确分工,使人人都有任务。原则上每个小组设一名组长、一名纪律监督员、一名质检员,一名报告员。组长负责掌握小组讨论的全局,分配发言的机会,协调小组学习的进程;纪律监督员负责监督本组发言人的音量及发言程序;质检员负责检查、记录小组学习的时间、学习效果,确保每位成员都完成学习任务;报告员要负责向全班同学报告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岗位要定期轮换,使人人都能体验不同岗位的责任和乐趣,逐步培养兴趣,提高能力。某个学生个体的能力在全班同学中可能不是最突出的,但在小组合作中可能是佼佼者,教师要创造多种机会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为代表集体完成任务而自豪,获得自信。如在《说了就要做》一课中,教师组织的第一次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如下:挑选课本四幅图中本组喜欢的情境,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教师给予学生的时间将近4分钟,而学生在表演和讲述的时候并没有展现出来交流的过程,学生没有进行积极有效的排演,个别学生只期待本组某一位或几位学生的表演。第二次小组合作的任务如下:讨论诚信经营会不会少赚钱?小组活动时间为50秒左右,组内基本没有有序的发言和讨论,汇报阶段学生的发言也没有在本组交流的时候出现。再如一位教师在执教《动植物的控诉》一课时,在让学生探究身边有哪些动植物正在减少及减少的原因时,小组合作完成调查表的整体有效时间为2分45秒。在此期间我观察了小组合作学生的表现,他们依然是以某一位学生为主完成了老师的任务,更多的学生充当了“沉默者”的角色。这些二次沉默者应该带给我们思考:如何才能有效指导学生在小组内的合作学习?如何才能发挥组内成员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要针对不同课题、不同话题,灵活机动地组成临时搭档,让那些探究方式一致、兴趣相当、观点一致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这样,学生加入到灵活改变而形成的临时合作小组时也会产生新的知识交流和思维碰撞,这样的形式也会打破既有模式,改变教学节奏和环境,增强学生探究学习活动的兴趣。例如一位教师在执教《雄伟的布达拉宫》(山美版六上)一课时,由于有地域环境的差别,学生兴趣斐然,有的喜欢研究布达拉宫的建筑,有的喜欢研究关于西藏的民族文化……因此,教师因势利导,将有共同探究愿望的学生编排到了一起,他们的探究愿望得以满足,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一节课只有40分钟,教师要权衡小组合作与全班交流的时间和安排,全班交流当然省时省力,但这样教师往往只关注会发言、会交流的学生,而忽略了多数没有发言的学生,个别学生就成为沉默者,因班级人数较多,教师往往难以发现这些沉默者。要实现每一位学生都在全班发言是不可能的,但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组内的发言是可以实现的,因此,我们有必要扫除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二次沉默者,真正实现为每一名学生学习发展服务的实效性小组合作。结合日常教学经验,可以采纳以下办法:关注组内发言,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在组内发言的机会。教师在平日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时,要督促学生养成组内交流的习惯,刚开始组织交流可以使用“明白纸”和“参与卡”,“明白纸”上会列出本组活动的组织者、资料搜集者、总结汇报者,要让每一个学生提前知道自己的任务,让其带着任务参与组内活动;同时教师在指导小组合作学习时也可以使用“参与卡”,即参与活动交流的学生可以获得小组长颁发的“参与卡”,累计“参与卡”最多的学生轮流当小组组长,这个方法既减小了组内个别学生的惰性,又激发了学生参与组内活动的兴趣,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也更有秩序。

三、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研究,莫让催促催生成果

有较多内容要在短时内学习时,值得合作。在一定的时间内,要完成较多内容的最好办法就是运用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小组人人有事干,人人有学习的机会,最后将学习成果合在一起,就能解决时间少、内容多的矛盾。如在检测学习效果时,教师需实施人人过关的策略,但在有限的时间里,学生掌握情况的信息都反馈给教师是不可能的,而小组是一个极好的反馈场所,它只有4—6人,可以相互反馈,教师只要在此基础上抽测就可以了。例如,一位教师在执教《妈妈,您辛苦了》(泰山版二上)一课时,教师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共用到两次)解决了两个主要问题,分别是“爸爸妈妈为我们做了什么”“我们可以做哪些自己能行的事”。但是教师给学生小组合作的时间有限,第一次小组合作的时间为2分50秒,第二次为2分40秒左右。在此过程中,教师不断催促学生,致使小组合作的实效性有所降低。从自主学习方式的展示上来看,学生对于能做到的事情打对号,这样的课堂学习活动参与度有待考察,教师可以运用填写表格(例如使用问卷星)的方式使活动更为灵活有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中要落实“学会表达,懂得倾听,平等交流,民主地参与集体生活”的目标。这些能力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方式来体现,而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方式重在教师的有效指导和组织。每一位德育课程的教师都应该思考自己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使学生真正经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高效的德育课堂。

参考文献:

[1]陈向明.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建设[J].教育科学研究,20xx(2).

中小学教师研修心得 篇2

关键词:引领,实践,学习,追问

本人有幸参加江苏省扬州市第二期中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学习,可谓经历一次头脑风暴,是心灵的一次洗礼,收获颇多。成向荣所长为我们讲解教学改革的核心、重点与走向,让我们开阔了视野;辜伟节主任手把手教我们如何写论文,搞课题,让我们收益良多;胡惠闽教授的基于学生经验的课堂学习活动设计, 旁征博引,让我们着迷;黄正瑶校长的骨干教师专业再发展,让我看到自己存在很多的不足;严华银主任的谈骨干教师的人文素养,更让我们觉得要好好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要努力做一名优秀的骨干教师。他们用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给我们讲述深奥的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我们深受启发。通过专家的引领, 激励着我不断前行。通过3天的学习,要做好一名优秀的骨干教师我觉得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骨干教师要做课堂的引领者。教师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师应该是课堂的引领者、组织者,管理者,评价者。成所长说课堂就是把学生带到高速公路的入口处,不要给学生背不动的书包,应该给他们带得走的能力。课堂教学其实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活动,教学中学生主要学习人类已有的知识,力求在短时间内掌握人类的文化遗产,使个人认识水平到达当代社会的知识水平,同时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将掌握的知识转化为智力、创新能力、品德、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内在素质,促进身体健康成长,推动学生多方面的和谐发展。课堂要求很高,这就要求教师不但通晓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还要熟悉本学科产生发展的历史,发展趋势, 以及邻近学科的知识。“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教师的专业知识造诣深厚,课堂上你才能够成为引领者。

骨干教师要做课程改革的实践者。课程改革现在还处在探索阶段,许多未知的领域需要广大的教师认真地摸索和总结。经过3天学习,我认识到我们每一位教师,尤其我们骨干教师都应该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观者,而应该去推动它朝正确的方向发展,做一个课程改革的积极实施者。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充满生命力的、千差万别的活的个体,教学的内容也在不断变化,教育的过程又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变化过程。所以教师应该是课程改革的实践者,以一种变化发展的观点、研究的态度对待教育,以使自己的工作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并且有所创新。

骨干教师要做知识的学习者。教育环境特别是教育对象在不断变化,那么,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教育对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达到教育的预期目的和效果,才能促使教学的高效循环。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现在一桶水要求还不够,我们要让一桶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教师必须要有自来水。黄校长教导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不仅读本专业的书,还应该读教育教学理论,明确新课程理念和实践方向、本学科的新动向等。通过培训,让我感觉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升,不断地加强修养才能胜任教育工作。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

骨干教师要做教育的追问者。成所长讲授有效教学的坚守与追问,让我感受很深。不否定坚守,但保持追问。现在需要我们一线的教师去坚守,同时也需要我们去追问。江苏教育在不断地变化,尤其是考试,值得我们去追问它变化的背景与价值。还有现在高中教育中的一些现象,例如,小高考的价值、成长记录袋的作用、选修的要求等等都值得去追问。

农村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的尝试 篇3

我校是一所全日制农村小学,由于师资条件、办学环境等原因,学校的教育发展一直滞后于城区学校,成为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一块名副其实的“短板”,严重制约着区域内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学校新建后,针对学校实际情况提出了“以生机教育激发学习动力,以教育生机彰显生命活力”的办学理念,为此,我校十分重视教师培训工作,并在培训实践中,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模式,完善适合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机制。

1. 抓教研培训锻炼队伍。一是每月进行集中教研培训,举行以备课、上课、听课、说课、评课为模式的课改研讨活动,使教研活动系列化、专题化。二是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请省、市、区三级教研员到校听课、评课、座谈,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并深感困惑的问题,真正做到了对症下药,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起到了很好的帮扶作用。

2. 抓外出培训开阔视野。我们非常关注全国各地各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活动,只要有机会,学校就会拿出专项资金,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支持、组织教师外出参加培训,放眼全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取其精华,拓展思路,为我所用。这些活动的组织,这些学习机会的获得,对于教师来说是最好的福利!因为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们的专业素养在稳步提升!

3. 抓远程培训专家引领。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越来越频繁地走进了教师的生活和工作,那么针对我校师资队伍现状,在培训中与时俱进,走进“国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等网络,与专家、名师零距离的接触、零库存的交流、零地位的探讨中不断成长,这种培训为教师提供了理想的学习环境、高质量的学习资源和优秀的导师,搭建了教师间广泛沟通与交流的平台,使教师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培训资源。

4. 抓校际培训共同提高。为促进我校教师教学水平和学校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我们相邻四所村小结成“追梦联盟”,通过教师的“牧野祭酒”QQ论坛、教师博客平台、资源库建设、微课程等,为学校、教师搭建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的平台,达到共同发展、共同提高的目的。

5. 抓校本培训专业发展。一是扎实推进教师的基本功培训,加强教师粉笔字、简笔画、钢笔字以及朗读的基本功培训。

二是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以乡村少年宫为依托,充分挖掘本校教育资源;同时积极探索有针对性的分层次的教师培训途径,如青年教师的“雏鹰工程”、骨干教师的培训提高等。

三是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为使教师能及时了解课程改革新动态,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理论,学校订阅了十多类报刊杂志,要求教师根据自己的特点,坚持阅读、吸收,每学期初进行交流,畅谈自己的点滴感悟、体验与思想火花,实践中的个案剖析与思考,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位“学习型教师”。

6. 抓信息培训更新手段。新建学校后,硬件设施发展很快,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明显跟不上教育发展的步伐,为此,我校每月定时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让广大教师能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实用基本操作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计算机进行简单的教育教学信息处理;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为教育教学及教学管理服务,从而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小学教师研修心得体会 篇4

炎炎夏日,暑期研修如清泉,解人饥渴,沁人心脾;如鲜花,芬芳盛开,手留余香。短短的三天培训结束了,我还意犹未尽,期待着明年再次进行。因为我的学习还未结束,专家的讲座、精彩的案例、同行的评价……我期待着再学,再思,期待着把学习的,思考的变成实践,让实践更科学,更有效。

这次暑期研修给我的最大感受是:实际+实用。每一个专题讲座都是专家结合一线教师的一些困惑和实际进行分析的,解决了大部分教师在情境创设中的疑惑,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案例;通过对四位教师呈现案例的剖析、与同行的思维一起碰撞、共同探讨,拉近了不同学校数学教师的距离……每天坐在一起研讨、争论,我加深了对教材、课标的理解;我最喜欢的也是每次案例呈现后与同行在一起研讨的一个小时,那时感觉时间过得真快,当我们还意犹未尽的时候,指导团队的教师就已经制止了我们。感谢这次研修给我们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让我们把近段时间在教学中的一些困惑、迷茫、做法与感想能与指导团队的教师、同行进行交流、切磋,让我们积淀专业素养,改进教学行为。

弹指一挥间,我的教学生涯已经九年了。依稀记得刚毕业时觉得时间总是过得很慢,一路走来竟然是这样地匆匆。遥想下一个九年,深感压力、责任巨大。不做教书匠,做有专业发展的研究型教师是我的奋斗目标。反思我的课堂教学,有成有败,需要及时调整,提高。暑假后,新的学期就要开始了,而今年我正要接新的一年级,学而思,思而行,行而变,变则通。在实践阵地上,我会进一步转变观念,落实行动,把暑期学到的、积累的与学生共享,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

小学英语教师网络学习研修心得 篇5

通过这次远程培训,每一位教学专家的讲座都让我受益匪浅。它让我增长了不少教育教学知识,提升了我的教育教学水平。让我看到了同行们独到的教学见解,并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同时让我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下面简单的说说我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对自身的要求更加明确了。

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基本功,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应有一桶水。课前应认真备课,设计好每一课的课堂教学活动,确立好每一课的教学目标,这一点至关重要,用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快乐学习,这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保证他们的学习效果,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每一节课教师都要将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于一体贯穿于整个课堂中,无论是哪一个目标,都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读能力。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学习的潜能和积极性。

二、对自己的课堂应该更加完善。

通过研修,通过学习,听讲座,听课以及听课老师的评论,我从中吸取了一些新课程的理念。对于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评价活动设计、教学中学习策略的设计与规划,对英语新课程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也有了一些较为全面较深入的理解。

(一)、首先,我在课堂教学设计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急需改进,表现在:

1、对语言习惯的养成和活动的训练不够多。

2、课堂活动设计不够丰富多彩,没有一定的层次性和梯度。不能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3、句型的操练有些没有实际意义,语言不够朴实,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4、课堂中学生的参与面不广,有一定的片面性,到高年级容易形成两极分化。所有这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改进,以便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其次,在高年级要多培养学生的一些阅读能力和认读能力,为学生进入更高一级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好孩子们的第一阶梯。同时语法教学在高年级英语课堂中不可缺少,但要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要有层次性,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有些语法点到为止,不必扩充,对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要持宽容态度,要及时纠正,要公正平和,要让学生大胆地说和写,尽可能多的给孩子们提供语言上的支持和帮助,让学生的语言更加丰富

(三)、拓展教材,活用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都应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有计划地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英语活动,把所学内容与学生身边的人物结合起来,学生倍感亲切,实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大大增强了。比如在我的教学过程中,今后可以设计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相联的有趣的故事,作为教学的辅助,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英语语言,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给学生以更大的空间和想象力。

(四)、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评价。英语教学过程中形成性评价也很重要。

中小学教师研修心得 篇6

炎热的8月,上海骄阳似火,我们一行30人来到华东师大参加骨干教师强化培训,短短的一周时间聆听了十几位专家教授不同风格的精彩报告,收获很大。可以说,每一天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尽管时间短暂,但我受益匪浅,感想颇深。这次强化培训不仅让我们收获大量的知识和理念,更重要的,它让我们深切体验到,学习,对于老师是多么重要。学习,对于做一个有品位的教师,做有品质的教育,有多么重要。进修培训的价值不仅在于让我们感到学到了多少知识、更新了多少理念,更重要的是在一场场报告中带给我们强烈的情绪感染与深刻的理念引领,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感悟到教师的使命与素质的提高的紧迫性、感悟到作为一名教师,在我们的职业生涯中欠缺的东西太多了。

这是一个超速的信息时代,据统计《纽约时报》一周报道的信息量比十八世纪一个人一生接触的信息总量还要多。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一切都在变。应对不确定的最好办法---终生学习终生发展 终生适应。无论社会如何发展,“传道,授业,解惑”始终是历史赋予教师的神圣使命。教师的职业是特殊的职业,教师的发展是学生发展的前提,教师的成长是学生成长的前提,教师的优质是一所学校实施优质教育的前提,如果还停留在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现存问题,无疑会导致工作效率的偏低甚至是问题难以解决。高纪良教授在他的报告中讲到:不要拒绝任何知识,学习是为了丰厚教师的积累,一个教师积累的厚度和深度,决定了他职业生涯的长度和宽度。

参观考察华东师大第二附属中学带给我们的更是震撼和触动,先进的办学理念,一流的办学设施,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育手段的信息化,无不在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代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教育思想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必须改变习以为常的、旧的教育教学方式,树立新的学习观、学生观、教学观,必须学习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不断更新,学生在学校获取的知识、技能不可能满足学生终生的需要。因此,学校教育的任务不只是传授一些现有的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学习,掌握不断获取知识、加工信息的能力,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使学生终身受益。

徐建平校长的讲座闪烁着教育智慧光芒,视角别具一格,解读深入浅出,教育案例鲜活,发人深省促人深思,“作为教师,教了多少人不值得自豪,影响了多少人才值得骄傲。”简单的一句话深深打动了我,教师不但是一个职业更是一个专业,教师要做有品质的人,做有品质的教育,用心去做教育,发现和发挥每一个孩子的潜在能力,让每一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教书育人的路上,教师自身要首先勤奋刻苦,不断自我充电,形成深厚的专业功底,这是教师自信的基石,也是教师能培育出各种优秀学生的必备条件,不断学习,不断思考,正如古语所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实践--研究--思考--发展”每一环节不可缺少,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在工作的状态下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感悟。反思每一节教学活动,研究每一次教育行为,科学评价教育教学水平,在“且行且思”中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

聆听杨敏毅教授的报告《教育的智慧与真情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让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诠释教育的真谛,生活的本真,她的报告生动、有趣、有品位。尤其让我们回味无穷的是她那细腻、精致的旅途观察和旅游心得,让大家从心理学的角度审视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尤其是反思我们的教育行为,激起了我们内心阵阵涟漪。杨敏毅教授报告中一些富涵哲理的经典案例,使大家深受启发。比如杨教授把财富、事业、生活、生命、家庭五个方面比作具有象征意义的橄榄球、橡皮球、水晶球、热气球、玻璃球5个球,使老师们饶有兴致在下面自我对照并深入思考;再如杨老师把“有亲人、有朋友、有事业、有生活”归纳为幸福人生4个元素等,让老师们对自己的人生状态有了更新的认识。吴金瑜校长典型的“上海小男人”,中性化的表情和声音让大家好不习惯,但他讲的内容却很吸引人,体现了思想的深刻,他用很丰富的肢体语言给我们讲述着生动的课例,引发大家对知识的再认识,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再理解。

总有一种信仰让我们充满力量,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奋力向前,聆听专家教诲,感受职业幸福,学习使我们更近一步的认识自己,反思自己,学习让我们从中获得的对职业价值的理解,对职业幸福的感悟,让我们懂得了我们的课堂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和技艺的习得,而应该有更多的人文气息,使我们的课堂多一些智慧和灵动,让教育真正成为“人格心灵的唤醒”。

浅谈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设 篇7

从现状看, 各学校了解和认识网络研修形式, 使用网络研修较晚, 对其发展的可持续性认识不足。如何有效利用网络研修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近几年, 网络研修发展较快, 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但从目前来看, 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网络研修管理体制不健全, 研修质量不高。教师参与网络研修缺乏约束机制, 没有及时的规范的评价制度, 难以保证研修的质量, 激发教师的参与研修的积极性。二是研修项目内容脱离实际, 存在假大空的现象。主要表现在研修项目与地域性教师发展项目不符, 针对性不强, 不能有效地结合学校地域性特点和教师个性化特点量身定制研修发展项目。使得教师培训模式、内容、方法和手段大一统, 难以实现区域研修的创新。无法建立区域教师培训的新机制, 难以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和效益。三是网络研修社区平台技术薄弱, 模式单一, 后台管理维护滞后。目前据笔者调查, 网络研修平台的软件系统主要有BLOG (网络日志) , CMS (内容管理系统) , BBS (网络论坛) 等。具有适合教师网络研修的网络技术工具的缺乏和落后严重限制了教师网络研修平台的建设和发展。四是网络研修学习缺乏专家引领, 教师研修交互深度不够。急需专家引领教师提高对网络研修的感受度与参与度较低, 通过系统有序的学习活动来促进人际交往, 发挥群体动力作用, 从而提高研修质量。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网络研修社区建设, 提高网络研修效率:

一、搭建综合性的网络研修系统平台

创建地域性的网络研修平台, 建立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服务体系, 为有效开展网络研修提供基础技术保障。第一, 针对“教研修”建设综合性的一体化平台。将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教学问题、教学评价、教学反思记录上传平台组织教师网上教研, 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实现广泛的交流讨论实现专业引领。第二, 以网络为载体, 建设立体化的教育资源库。网络研修的所有参与者在自主开放、交互的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教育资源在网络研修平台里共享。将教师智慧凝聚在一起建立资源库, 便于教师及时便捷地查找资料。第三, 建立便捷交流的研修平台。平台可以设置方便教师单一交流和小组交流的软件, 便于教师之间互动了解, 切磋交流, 扬长避短, 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二、多种形式提高网络研修的专业引领水平

为了提高网络研修的实效, 一是必须要有专业性强的教育专家进行高层次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引领教师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教育科研和基础性的教学研究, 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提升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二是创设自主研修空间, 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最大化的为教师研修提供便利。上传名师教学视频, 邀请教育专家同步点评, 随时为教师答疑解惑, 教师随时可以将自己的所教、、所想、所感、所悟放到网络平台上进行讨论交流, 既不会干扰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 又为教师增加了学习机会, 为一线教师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机会。第二, 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提高备课的效率。学校可以利用网络集体备课的超前性、统一性、完整性、灵活性特点既可以增加集体备课的频率也可提高效率, 极大地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

三、建立多种机制保障网络研修

为了保障网络研修的有效运行必须建立多种保障机制。首先, 要建立网络研修评价机制。网络研修活动效果的评价主是依据教师的参与时间、参与次数、参与状态、学习方式以及研修过程中表现出的主动性、创新性等进行量化指标形成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其次, 建立网络研修奖惩机制。可以对每位教师研修时的各种信息数据可以通过软件系统进行分析奖勤罚懒。再次, 建立网络研修管理机制。落实网络研修责任制, 分层管理, 形成组织者-校长-班主任-小组-个人的责任系统和考核机制。通过层层督促抓落实, 提高网络研修的参与度和效率是网络研修成为教师常态化活动方式, 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总之, 加强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设, 营造网络学习环境。不仅能够建立由教师、组织管理者和学科专家组成的多元的学习共同体, 而且可以网络平台技术为支撑, 采用多元的协同学习方式, 开展有组织、有引领的贯穿在教学实践中的多样化、常态化的教师自主研修活动。为培训优秀师资和优质课程资源提供保障, 推动教师终身学习, 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发展。

摘要:网络研修已成为当今中小学教师教育的有效途径, 研修社区建设是教师能有效从事网络研修的基础。本文在分析当前网络研修现状的基础上, 从搭建综合性的网络研修系统平台, 提高网络研修的专业引领水平和建立多种机制保障网络研修三个方面提出了提高网络研修效率。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网络研修,社区建设

参考文献

[1]胡尚君, 王岚, 张一春, 认知负荷理论视域下教师网络研修平台的设计研究[J], 2015, (18) :63-66.

校本研修促教师发展 篇8

一、調查研究,制订方案

由于我校才办学六年,是一所规模不断扩大的新学校,每学年都有数量较多的新老师调入我校。去年,我校增加了44位来自周围4间农村撤并学校的老师。开学初,我校校本培训领导小组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个别谈话、听课等方式,对新老师进行调查研究,全面了解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从而制订出切实有效的“师徒结对”方案。学校根据这些新教师的迫切需求,有的放矢地挑选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教学基本功过硬的骨干教师,充分发挥“骨干带动”的作用,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培训。

二、新教师培训,提升自我

为了让初进入我校工作的“新”教师尽快适应环境,较快地提高业务水平。我校每学期都定期开展新教师培训活动,由刘映桃校长主持培训工作,通过游戏体验、经验分享、案例分析、专题讲座等方式,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增进了与新教师的情感,给予教育教学技能的指导。同时,也让新老师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坚定了信心。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新老师都能在短时间内熟悉了环境,融进教师团队,放下思想包袱,转变了观念,提高了专业水平。许多老师回顾这段充满关爱的成长路程,总是满怀感慨,热泪盈眶。

三、开设专题讲座,提高教师综合素养

教书育人,师德为本,缺乏良好师德的教师队伍,教学质量无从谈起。为了培养良好的师德师风,推动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我校注重发挥专家、名师、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定期由学校的骨干教师及邀请教育专家、名师主讲教育专题讲座。及时解决日常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实际的问题、困惑,重在指导教育教学的实践。

四、立足课堂,切实提高教学水平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关键,集体备课是发挥集体智慧、提高课堂效率、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我校制订出完善的集体备课制度,各年级备课组每周举行一次集体备课,要求结对的“师傅”和“徒弟”都同时参加,按“集体分工—个人主备—轮流主讲—集体讨论—形成教案——课堂实践—反思总结”的程序模式进行。“师傅”要经常和“徒弟”一起研究教材教法,释难解疑。通过这些活动,“师傅”和“徒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新老师的教学水平普遍提高较快,有些脱颖而出,成为教学能手。

五、班主任经验交流,增强班级管理能力

为了让新老师尽快熟悉学校的班级管理制度,增强班级管理的能力,班主任给他们“配置”了工作经验丰富、有责任心、工作能力强的班主任骨干当“师傅”。“师傅”要毫无保留地向“徒弟”传授工作经验。由于“师傅”的指导到位,使新老师能及时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少走弯路,班级管理水平提高很快。教学相长,“师傅”在帮扶的同时,也积累了实践经验,锻炼了能力。

六、合作科研,突现教研的实效性

我校教研活动以合作为主要形式,以实效为目标,每位老师都时时注意教学中的细节,收集平常教学中的情况,在教研活动中相互交流解决,老师们以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为取向,确立自己的小课题。学校鼓励老师一队或多队“师徒合作,共同研究”,以群体合作、同伴互助的方式组合成研究小组。我校确立了学校网络教研的发展方向,开展了网络环境下的教研活动,开辟校本教研专栏。

为了进一步拓宽校本研修的领域,我校与广州凤凰城中英文学校、广州骏景小学、香港真道书院、苏州工业园区跨塘实验小学、北京前门小学、美国纽约州高地小学等学校结盟,积极构建合作、互动的校际间的校本教研模式。

我校始终以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为核心,着眼于教师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断开发校本研修内容、创建校本研修的形式,把校本研修真正落到实处,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三位老师脱颖而出成为增城市教学能手,八位老师分别被评为“广州市优秀教师”“广州市优秀班主任”,两位老师被推荐参加省名师培训;一位老师被评为广州市名班主任。教师分批外出学习交流的足迹近至广州、佛山、深圳,远至上海、江浙、青海、西藏、沈阳、香港、澳门、美国。我校老师在校本研修中得到了锻炼成长,教师团队焕发出朝气与活力。

教师的成长是一个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结合的过程,校本研修要根据教师实际情况来做出相应的短期与长期的培训规划,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让骨干教师与新教师“师徒结对”,在帮扶培训过程中组成“教师专业互助共同体”,在教学工作中“共教、共研、共成长”,加快新教师专业成长速度,从而使教师均衡发展。

(作者单位 广东省广州增城市实验小学)

上一篇:总体规划旅游下一篇:北京市物业服务企业资质动态监督管理暂行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