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的高校国际法论文

2022-04-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信息资源是高校智库生存与发展的基石,通过对我国24家典型高校智库信息资源建设现状的调研可知,当前我国高校智库信息资源建设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高校图书馆主导高校智库信息资源建设不仅符合国家智库政策导向,而且有助于更好地实现高校图书馆职能、促进高校智库可持续发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建设中的高校国际法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建设中的高校国际法论文 篇1:

正学风、促自律

摘要:在新时代的“全方位、全员、全过程”三全育人理念的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学风建设依然是高校完成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基础和中心环节。2020年疫情期间的线上课程教学、线上考核等新型教学方式对各大高校的学风建设提出了新的考验和难题,暴露高校在人才培养上的薄弱环节和诸多问题,本研究是针对于其暴露的主要问题进行探析,并依照正学风、促自律两个方向的提出相应的合理措施,确保在新时代中高校的学风建设能够稳步发展。

关键词:高校;学风建设;人才培养

高校要将党的教育路线全面贯彻于学风建设的始终,更要将学风建设置于重要地位,高校要把握“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引导学生构建以学习为主线,以自律自强为工具,以担当时代责任为目标的新时代学风。

一、目前高等院校学风建设所具有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目标不清楚,学习动力不足

首先,对于高校学风建设的最主要的主体便是学生自身。但在现阶段的学风建设中所体现出的学生自觉性不高,态度不积极,对待考试和学习并没有应该具有的态度,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早退”、“旷课”、“逃课”等恶劣的行为,更有甚者在考试中会出现作弊这种违纪违规行为,其中所凸显的厌学情绪是高校学风建设所面对的难题之一。而这些难题都可归根于学生自身对于所学专业前景的不了解、对于自身学习目标的不清晰所导致的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动力不足也同样会导致学生会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丧失了对于学习的探求和追寻,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并且在学术方面缺乏应有的耐心和造诣。

(二)教师教学方式传统,与学生互动不足

在我国高校现阶段普遍向高质量高内涵式的教育发展时,吸收了大批新进的高校教师队伍,缺乏对其的培养和考察,这也就导致了部分教师的课程缺乏吸引力和制约力,学生在课程上不认真学习,开小差,也就随之导致了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不高,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甚至使用作弊等违纪违规行为。当然也有部分教师因为自身科研压力和升职压力,对于课程的更新不足,依旧采用传统的课程方式和教学模式,还具有课件老旧缺少创新点、教风不严等问题,最后的结果必然是学生的厌学情绪进一步加剧,学习兴趣的进一步丧失,成绩下滑等。

(三)学风建设路径单一,考核机制不足

虽然各大高校针对于本校的学风建设都多多少少采取了一定的措施进行完善和发展,但只是开展了第一课堂的课堂育人和第二课堂的文化育人形式的育人模式,并没有在其他环节开展育人工作。而且目前部分高校对于学风建设的考核机制只限于班级的课程通过率,考试的合格率等卷面成绩,而对于学生的真正的学风思想和优良品质没有一个积极的评价机制,学风建设的好坏只看一些单纯的指标完成率和数据。

二、学风建设问题的原因探析

(一)外部环境诱惑增加,学风建设压力增大

但在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流行趋势下,外部的诱惑因素增大,学生内部自身的动力不足问题便凸显出来。一方面,进入高校学习的大学生经过了高中三年学习的洗礼后,进入大学首先便会放松对于自身的管控和协调,容易形成懒惰和散漫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现代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达,带来的网络直播、游戏、短视频等形形色色的娱乐形式,都在冲击放松限制的学生们的感官神经,并且在智能手机的普及的影响下,就更加加大了学生凭借自身从中脱离的难度。而学风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抵御其诱惑,将生活的重点放在自身的学业和未来的发展上去,这就要求现阶段的学风建设必须要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合理运用互联网的作用,加强学风建设。

(二)内部学风建设缺乏有机统一

高校的学风建设应当是一个自上到下,从内到外的系统性的建设过程,其中所需要的是各个部门和学院之间的相互配合和相互沟通,而这不仅仅要求高校要有一套完整的学风建设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而且需要高度的执行力和向心力。学风建设是一项需要高校各部门、全校师生团结协作,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全面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管理者、任课老师、学生工作线都是学风建设的参与者。[2]一方面部分老师只是照本宣科,完成自己的指标和数据,忙于自己的工作琐事,对于学风建设工作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和热情;另一方面,学校的管理制度、评价体系、后勤保障、培养计划设计等方面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

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工作,其中包含着规划、执行、保障、检验等各个方面,如果其中某一环节出现缺失和不足,势必会对整个学风建设产生较大的影响,将难以更加有效率的开展和完善。

三、正学风、促自律视角下的高校学风建设路径

(一)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思想政治引领

高校应该在大学生入学的时候就针对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开始便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到学风建设的系统中去,作为学风建设的思想引领,运用新时代的新思想引导学生们树立一个健康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特别是引导学生们将“个人理想信念”同“中国梦”相结合,将自己的未来发展同国家的前途结合。依托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的坚实理论基础,让学生们从传统的思想观念和学习态度中脱离出来,激发学生敢于有梦与勤于圆梦的意志力,彻底地从精神层面拒绝不思进取和得过且过的思想态度。

(二)健全监督与评价机制,促进学风建设发展

針对于高校的学风建设排在首位的一定是各大院校和省份的顶层设计,一个完善的体系和政策可以从全局出发对其进行专业化、高效化的资源配置和系统调配,使学风建设的模式可以更好的统一大学生的价值观、学习理念和社会荣誉感。学风建设须围绕学生全面发展这一目标展开,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通过学风目标管理,授予被管理者一定的权限,一定程度上由被动管理转向自我主动管理,有助于提高其自我督促的能力,从而提高学风目标完成的概率与效率。[3]其次,针对于学风建设的考核体系,要建立一个不仅仅根据学生课程通过率,成绩优良率等数据指标进行考核,而且要将学生学习品德和思想道德素质包含其中的新型考核标准模式。这样才能进一步积极促进学风建设的发展和进步。

(三)寻求可持续发展,探求现代化学风建设模式

要紧跟时代潮流,积极探索实用的新媒体方式,用以加强学风建设。并积极打造立体化的学风建设平台。进一步加强对平台的规划,定位学生的状态,加强对学生的了解,丰富发布形式,满足学生需求,增强师生互动性,从日常信息发布到沟通交流,打造一个多向互动,为学生提供分类服务并且提供学风监督的多维度平台。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B站等宣传平台,定期为学生提供与学风建设相关的视频、图片、文字等,实现推送精确化,内容丰富化,效果的有效化。积极运用互联网的影响而非一刀切,合理的使用技术性工具对各班级学生进行学风的监督和考察。

(四)加强学生主体作用,营造多方育人环境

学风建设不仅仅是要求的是高校的管理制度的完善和监督机制的健全,还必须要求高校从学生家长的视角去影响学生,引导学生的自我独立的能力,激发学生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和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主体作用,而非完全由高校进行主导。学风建设的首要受益者必定是学生自身,而高校就必须通过多视角多维度去积极引导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发挥学生自己的管理能力,通过自我疏解压力,自我调节学习状态,营造出学生真正参与其中的学风建设环境。

四、结语

學风建设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是高校树德立人任务的必要环节,在学风建设的过程中,高校要将其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来进行,既要发挥学风建设的引领思潮作用,也要积极完善和发展新时代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和主体作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光明日报,2016-12-09(01).

[2]林丽,郭兆颖,王智博.我国高校内部控制的现状、问题及其转型[J]. 《教育探索》,2017,(01):97-100.

[3]钱文玉,田永康.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1(10):132-134.

作者简介:朱向莹,单位:武汉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刘茂倡,男,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国际法学,作者单位: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通讯作者。

基金项目:本文系武汉工程大学2019年学生工作精品项目“正学风、促自律——高校人才培养学风建设推进及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朱向莹

建设中的高校国际法论文 篇2:

面向高校智库的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探讨

〔摘 要〕信息资源是高校智库生存与发展的基石,通过对我国24家典型高校智库信息资源建设现状的调研可知,当前我国高校智库信息资源建设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高校图书馆主导高校智库信息资源建设不仅符合国家智库政策导向,而且有助于更好地实现高校图书馆职能、促进高校智库可持续发展。高校图书馆可通过制定智库资源建设的科学规划、建立用户需求驱动的智库资源建构模式、揭示与优化已有智库资源、采用引进与自建数据库相结合的主要建设模式、收集与保存网络智库成果、注重智库资源的共建共享等策略来开展高校智库信息资源建设。

〔关键词〕高校智库;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8.06.018

〔Key words〕university think tanks;university library;information resource construction

高校智庫是以高校为载体,附属于高校的从事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的组织机构,如高校附属的研究中心、研究院,或者高校与其他机构共同组建的研究平台[1]。当前,我国60%以上的智库在高校[2],高校智库以数量上的绝对优势成为我国智库体系的主体部分。然而,我国高校智库的国际影响力与国内影响力却不尽如人意。在国际影响力方面,据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与公民社会研究(TTCSP)”项目研制的《2016年全球智库报告》,在“最佳高校智库(Best University Affiliated Think Tank)”TOP90排名表中,我国仅有6家高校智库入围,名单及排名分别为: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第11名)、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第14名)、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第16名)、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第30名)、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第51名)、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第82名)[3]。在国内影响力方面,据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研制的《2016年中国智库报告——影响力排名与政策建议》,在中国智库综合影响力TOP30中,仅有4家高校智库入围,名单及排名分别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第7名)、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第15名)、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第20名)、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第26名)[1]。

智库研究成果的质量是决定智库影响力的核心要素,高校智库影响力的高低与其研究成果质量的高低有着紧密的正相关关系。杨瑞仙等认为我国高质量智库缺乏的一个首要原因为缺乏成熟稳定的信息资源建设[4]。袁曦临认为只有建立起高质量的专业研究资源库,智库才能够做出有质量和高水平的智库研究,并以此指导社会实践和政策制定,获得学术和社会影响力[5]。信息资源是高校智库开展科研创新的前提与基石,并贯穿高校智库科研创新活动的全过程,其丰富性、全面性、准确性、客观性、系统性、专业性直接影响到研究成果的质量。高校智库要想形成高质量的、科学权威的、影响力广泛的研究成果,必须要有数量丰富、来源可靠、质量权威、动态更新的信息资源作为强力支撑。

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高校智库不可能个个都凭借自身的力量去构建研究过程所需的信息资源体系,必须借助外部的专业信息资源服务机构提供资源支持。图书馆是存储和传播知识的媒介,承担信息资源收集、整理、加工、保存和传递的功能,高校图书馆可作为高校智库获取信息资源的主要来源途径。尽管高校图书馆智库信息资源建设水平的高低决定高校智库研究成果质量的高低,也是高校智库能否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但是目前相关研究还非常少,一般只是在论述图书馆智库服务内容与服务策略时略有涉及,如赵发珍将资源建设能力视为大学图书馆智库能力的基本能力之一[6];赵雪岩等认为高校图书馆参与智库建设与服务的一个优势是文献资源优势[7];田燕妮等认为文献资源是高校图书馆智库服务功能聚焦的核心与重点[8];李爱华等认为提供丰富的文献信息作为智库建设的保障是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范围[9]。鉴于上述原因,本文在分析国内高校智库信息资源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拟就对高校图书馆如何开展面向高校智库的信息资源建设进行专门研究,以期为我国高校智库的信息资源建设起到借鉴参考作用。

1 国内高校智库信息资源建设现状分析

1.1 调查样本选取说明

为了较为全面、客观地了解当前我国高校智库信息资源建设现状,本研究以2016年7月12日南京大学智库网络影响力评价课题组研制完成的《中国智库网络影响力评价报告》中选取的68家国内典型智库样本中的22家高校智库为主要调查样本,并结合入选《2016年全球智库报告》中“最佳高校智库(Best University Affiliated Think Tank)”TOP90的6家高校智库和入选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的6家高校智库,将这些高校智库按照智库名称去重后共有24家高校智库。

调查样本的24家高校智库包括: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卫生经济研究中心、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基层治理创新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吉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中山大学粤港澳研究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这24家高校智库有23家隶属于“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我国影响力相对较强的高校智库,分析其信息资源建设现状,即可从一定程度上管窥当前我国高校智库信息资源建设的最高发展水平。

1.2 基于调查样本的高校智库信息资源建设现状分析

2017年12月-2018年1月,笔者逐一访问了所选高校智库的主页,通过浏览主页中与信息资源建设相关的栏目,可将当前高校智库信息资源建设归纳为以下5种情况:1)构建了实体图书馆或文献资料中心。例如,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设有中心资料室,该资料室目前收藏中英文图书5万余册,订阅境外期刊30余种、英文报纸数种、中文杂志70余种、中文报纸10余种[10]。中山大学粤港澳研究院设有粤港澳档案文献中心,该文献中心收藏有粤港澳研究成果、粤港澳出版物及其它粤港澳研究文献22 180多册,另有中英文过刊5 000多册,中英文现刊173种,具备小型图书馆的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11]。2)建设了数据库。如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的“美国研究数字图书馆”;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的“国家公共文化投入绩效评价数据库”;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基层治理创新研究中心的“上海市基础GIS数据”、“上海市基础信息数据库”、“上海市相关专题数据库”、“上海市社会组织数据库”、“上海都市调查数据库”、“上海大学CAPI系统数据库”、“上海大学调查中心数据库”;中山大学粤港澳研究院的“粤港澳社区社会经济互动地图”、“港澳舆情大数据”、“粤港澳民调数据库”、“港澳基础数据库”、“港澳法律判例库”。3)通过主页汇总相关信息资源。例如,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主页设有“数据文献”专栏,包括中国35个大型城市研究数据、长三角16个城市研究数据、中国产业园区研究数据、中国房地产研究数据。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页设有“资源下载”专栏,包括参考资料、统计数据、研究报告、CCEER内部数据库、能源中心ftp,参考资料、统计数据、研究报告等。4)通过主页发布智库研究成果。大多数高校智库在其主页设有“研究成果”、“科研成果”、“学术研究”等与该智库研究成果相关的宣传展示专栏。5)提供图书馆资源访问入口。如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的主页设有“厦门大学知识资源港”的链接入口;复旦大学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的主页设有“复旦大学图书馆学术资源门户”的链接入口。

由以上高校智库信息资源建设的5种情况可知,当前我国极少数的高校智库构建了隶属于自身的实体图书馆或进行系统的数据库建设,也很少有高校智库在主页设有所在高校图书馆资源的访问入口,大多数高校智库只是简单地通过主页汇总相关的信息资源,这些信息资源的记录数量极少,很多时间很久远,没有持续更新完善,并且大多数没有实质性的内容。总之,当前我国高校智库信息资源建设现状不容乐观,缺乏系统完善的信息资源保障机制,有着很大的提升与完善空间。当前高校智庫信息资源建设的诸多不足让寻求智库外部的专业信息资源服务机构的资源支持的需求日益迫切,高校图书馆这一专业信息资源服务机构可成为当前高校智库信息资源的理想提供者与服务者。

2 高校图书馆开展高校智库信息资源建设动因分析

2.1 符合国家智库政策导向

国家层面与智库相关的政策为智库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宏观环境与明确的奋斗目标,同时也为高校图书馆开展高校智库信息资源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与强大驱动力。例如,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七章高等教育部分就明确指出:高校要积极参与决策咨询,主动开展前瞻性、对策性研究,充分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作用[12]。随后,国家陆续发布《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2014年2月)、《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2015年1月)、《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方案》(2015年11月)等与智库建设直接相关的政策文件,我国智库建设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高校图书馆是专业性的信息服务机构,利用自身诸多的独特优势开展高校智库信息资源建设高度契合国家相关政策大力发展智库的精神。

2.2 更好地实现高校图书馆职能

教育部办公厅最新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章程》明确指出: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其主要任务之一是建设全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为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提供文献信息保障[13]。高校智库是附属于高校的从事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的组织机构,与高校图书馆一样都隶属于所在高校,二者在本质上同属于一个机构,高校智库理所应当成为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一个机构的图书馆若在某一研究领域的信息资源馆藏较为丰富,就意味着该机构对该研究领域占有了优势[14]。高校图书馆历来重视信息资源建设,资源建设是高校图书馆开展与拓展服务的根基,利用自身优势开展高校智库信息资源建设有助于高校图书馆更充分地发挥全校文献信息资源中心的作用,同时也是高校图书馆参与高校智库建设最直接有效的一个途径,从而有助于高校图书馆更好地实现自身职能。

2.3 促进高校智库可持续发展

系统完善的信息资源体系是高校智库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即使在美国这样的智库强国,也很少有高校智库建立专门的图书馆来开展智库信息资源体系建设工作。据调查,在25家美国顶级高校智库中,只有4家高校智库设有隶属于本机构的图书馆[15]。以入选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的6家高校智库为例,笔者依次浏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的主页,只有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不仅设有档案文献中心这一实体资料中心,而且注重专题数据库建设,其主页设有“数据平台”专栏,包括“粤港澳社区社会经济互动地图”、“港澳舆情大数据”、“粤港澳民调数据库”、“港澳基础数据库”、“港澳法律判例库”、“图书资料”,其他5家高校智库没有设立实体图书馆,并且也没有开展专题数据库建设。此外,据调查,在首批中国智库索引来源智库名单(2017-2018年)所收录的254家高校智库中,仅有15%的高校智库建有专题数据库[16]。可见,当前大多数高校智库比较忽视或者无暇顾及自身的资源建设,要想真正促进高校智库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依托高校智库所在高校的图书馆为其提供信息资源支撑。

3 高校图书馆开展高校智库信息资源建设策略分析

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这些信息资源是面向所有图书馆用户的。于丰园等就指出,高校智库的知识存储由高校图书馆所提供,但是高校智库的知识存储事实上处于一种“知识短缺”的现状[17]。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高校智库信息资源建设。

3.1 制定智库资源建设的科学规划

规划是实际行动的指南,具有综合性、系统性、长远性、全局性、战略性、方向性等特点。高校智库信息资源建设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必须制定科学规划。智库资源建设的科学规划是高校图书馆在用户需求调研、全面征求高校智库建设相关方意见以及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专门围绕高校智库资源建设而制定的比较全面的长远发展计划,是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考量和设计未来整套行动的方案[18]。高校图书馆在制定智库资源建设的科学规划时,首先应该弄清楚所在高校建有哪些智库,并根据这些高校智库的研究领域、信息需求特征、当前科研任务以及图书馆自身的实际情况等来确定其智库信息资源的建设目标、建设原则、建设标准、建设重点、不同类型资源的建设比例、资源的收集范围等,在明确以上问题的基础上,制定智库信息资源建设的科学规划。科学规划制定以后,一定要将之付诸实践,在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资源建设规划进行修改完善,并通过建立智库信息资源建设质量监控评价体系来实现对其资源建设的全面过程控制,最终实现科学规划的总体目标,从而建立有利于高校智库可持续发展的信息资源体系,为高校智库提供相关度高、系统全面的信息资源。

3.2 建立用户需求驱动的智库资源建构模式

用户需求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根本出发点与最终归宿,高校图书馆只有全面、科学、动态地调研与分析高校智库用户需求,才能准确找到图书馆资源建设方向与用户需求的契合点,提供精准化的智库信息资源。高校图书馆可通过浏览高校智库主页、召开专家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进行实地调研、利用现代通讯技术、查阅智库研究报告、参与智库项目研究等多元化途径了解主要高校智库用户的信息需求。在智库信息资源的建设过程中,高校图书馆还要充分引入智库研究人员的力量,国内图书馆盛行的“你选书我买单”、国外图书馆已开展的用户驱动采购的PDA模式等都可成为高校图书馆智库信息资源建设借鉴的办法。建立用户需求驱动的智库资源建构模式可以大大降低资源建设成本,更好地满足智库用户的信息需求,提升图书馆智库资源的使用率。

3.3 揭示与优化已有智库资源

对高校图书馆而言,高校智库信息资源建设并非是一项全新工程,而是在已有智库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与优化。高校图书馆拥有数量丰富的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高校图书馆应该认真梳理一下已有的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哪些是与高校智库研究相关的资源,全面彻底地摸清家底。在梳理资源与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对已有智库资源进行揭示与优化,如利用馆藏书目检索系统列出与所在高校智库研究方向相关的纸质书目清单及馆藏地信息、设置专门阅览室集中存放重点高校智库的纸质资源、在对已购数据库进行归纳分析的基础上推介相关专业数据库或综合性数据库的相关学科专辑,以便高校智库研究人员更好地利用已有资源为研究服务,同时也有利于高校图书馆知道自己已经拥有了哪些高校智库资源,缺失的那些高校智库资源将会是今后的重点建设内容与努力方向。

3.4 采用引进与自建数据库相结合的主要建设模式

数字资源成为高校图书馆资源的主体是大勢所趋,高校智库资源也应以数字资源为主要建设对象,采购引进数据库与自建特色数据库应成为高校图书馆开展智库信息资源建设的两个主要途径。一些经费充足的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高校智库研究的需要重点引进一些核心的专业数据库,高校图书馆还可向所在高校或主管部门申请专项资金引进专业数据库,同时高校图书馆还可和高校智库进行协商合作共同引进专业数据库。此外,高校图书馆还要在馆藏资源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具有地方特色或高校特色的资源数字化形成自建特色数据库,已有的自建数据库建设加工经验为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例如,哈尔滨商业大学图书馆就通过自建特色数据库,建设具有地域特色及揭示特色馆藏的《冰雪论坛》、《东北革命和抗日根据地货币图片库》、《东北亚学术论坛文集》等专题库,为本校智库建设与服务提供文献资源[7]。

3.5 收集与保存网络智库成果

智库成果具有权威性、可靠性且数量巨大,对其他智库开展相关研究具有很好的借鉴参考价值,已有的智库成果可成为高校图书馆开展高校智库信息资源建设收集与保存的对象。高校图书馆除了通过采购、捐赠、交流等方式获得一些智库公开出版的图书专著、研究报告外,更要注重一些网络免费智库成果的收集。当前,我国有很多专门的智库网站,如中国智库网、湖南智库网、江苏智库网、重庆智库网、黑龙江智库网等,大多数高校智库主页及其他类型智库主页也都设有智库成果相关专栏。例如,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在其主页设有“研究成果”专栏,在这一专栏中,中国国际战略评论提供2008-2017年中国国际战略评论内容的在线浏览和下载;国际战略研究简报包含138条记录,其内容可以在线浏览和下载;海外智库观点要览包含33条记录,其内容可以在线浏览和下载;智库热点新闻追踪包含30条记录,其内容可以在线浏览和下载[19]。此外,还有一些非智库网站也设有智库相关专栏,如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页设有“智库研究”专栏、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主页设有“智库建设”专栏等。这些智库网站或与智库研究成果相关的网站都可成为高校图书馆收集已有智库成果的来源渠道,高校图书馆可将收集到的这些网络智库成果在图书馆主页上以专栏的形式予以突出显示或者通过与高校智库相关人员商讨直接嵌入到高校智库主页中,如果所在高校建有机构知识库,也可考虑将高校智库自身的研究成果整合进学校的机构知识库中,这样便于高校智库研究人员发现与利用智库信息资源。

3.6 注重智库资源的共建共享

高校图书馆可以主导高校智库信息资源建设,但是高校智库信息资源建设的主体不能仅局限于某一單个高校图书馆,除了高校图书馆外,还应该包括图书馆联盟、公共图书馆、高校智库、智库联盟、政府、企业等,高校图书馆应该注重跨部门、跨学校甚至跨系统之间的合作,可与这些合作主体之间在资金、人力、技术等方面开展合作,并通过文献传递、馆际互借、共同开发数据库、创建共享平台等多元化途径开展高校智库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例如,吉林省通化师范学院图书馆和该校的高句丽与东北民族研究中心合作共建高句丽数据库,建立了国际高句丽研究成果、高句丽历史与考古文献、专家学者、研究动态4大专题数据库[20]。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与该校非洲研究中心合作建设了非洲研究资源特色数据库[16]。哈尔滨商业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金图创联国际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建设哈尔滨商业大学图书馆智库平台[21]。这些高校图书馆合作共建智库信息资源的成功案例值得更多其它高校图书馆借鉴学习,高校图书馆与其它智库信息资源建设主体之间的合作有助于改变高校智库信息资源匮乏的现状,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多样化的高校智库用户信息需求。

4 结 语

信息资源是高校智库研究的基础,其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高校智库影响力的大小以及高校智库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高校智库信息资源建设现状不容乐观,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高校智库可以依托高校图书馆来进行系统化的智库信息资源建设,高校图书馆应该也必须主导高校智库信息资源建设工作,相信随着高校智库信息资源体系的日益丰富与优化,高校智库必将迎来快速发展壮大的春天。

参考文献

[1]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2016年中国智库报告——影响力排名与政策建议[EB/OL].http://www.pjzgzk.org.cn/upload/file/20170315/20170315130433_923.pdf,2018-01-16.

[2]李刚.从情报研究到智库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7,(9):50-54.

[3]Scholarly Commons.2016 Global Go To Think Tank Index Report[EB/OL].http://repository.upenn.edu/cgi/viewcontent.cgi?article=1011&context=think_tanks,2018-01-16.

[4]杨瑞仙,权明喆,魏子瑶.国外顶尖智库发展经验探究[J].现代情报,2017,(8):167-170,177.

[5]袁曦临.制约我国智库研究与发展的瓶颈问题——跨学科研究与专题性研究资源保障[J].情报资料工作,2017,(5):99-104.

[6]赵发珍.大学图书馆智库功能与能力建设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6,(17):22-27,90.

[7]赵雪岩,彭焱.高校图书馆参与高校智库建设与服务的优势及路径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6,(22):28-33.

[8]田燕妮,姚星惠.关于发挥我国高校图书馆智库服务功能的几个问题[J].图书馆,2016,(12):93-97.

[9]李爱华,蔡宏,蔡越蠡.新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智库能力建设研究——以吉林特色新型智库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6,(22):34-40.

[10]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馆藏介绍[EB/OL].http://www.cas.fudan.edu.cn/library.php?part=1,2018-01-18.

[11]中山大学粤港发展研究院.机构概况[EB/OL].http://ygafz.sysu.edu.cn/Introduction/Index.html,2018-01-18.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2018-01-18.

[13]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的通知[EB/OL].http://www.scal.edu.cn/sites/default/files/attachment/zxdt/guicheng2015.pdf,2018-01-19.

[14]安楠,祝忠明.国外智库数据搜集策略及其在大数据环境下的挑战[J].图书与情报,2017,(3):134-140.

[15]梁宵萌.美国顶级高校智库的信息服务调查[J].图书馆论坛,2017,(8):143-150.

[16]高咏先.国内高校智库数据库建设现状及图书馆服务策略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7,(10):43-49.

[17]于丰园,于群英.高校智库参与地方政府决策的路径研究——基于知识管理的视角[J].情报杂志,2017,(6):50-54.

[18]Baidu百科.规划[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E8%A7%84%E5%88%92,2018-01-19.

[19]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研究成果[EB/OL].http://www.ciss.pku.edu.cn/research/discuss/,2018-01-19.

[20]陆雪梅.高校图书馆服务新型智库建设的思考[J].图书馆学研究,2016,(8):79-82,88.

[21]黄长伟,曲永鑫.高校图书馆智库能力建设探究[J].现代情报,2016,(11):128-131.

(责任编辑:郭沫含)

作者:万文娟

建设中的高校国际法论文 篇3:

高校图书馆参与校园红色文化建设的价值意蕴与基本特征

摘要:高校图书馆参与校园红色文化建设蕴含重要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并具有过程双向性、模式多样性、推力综合性和节奏渐进性的基本特征。高校图书馆应当充分认识参与校园红色文化建设的意义,把握基本特征,创新实施路径,积极参与高水平的校园红色文化建设中去。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红色文化;价值;特征

1.引言

红色文化是中國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红色遗存和红色精神 。它具有丰富多样性、革命先进性和开放永恒性[1]。校园红色文化建设则是将红色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把红色文化的价值理念融入校园,发挥校园文化隐形的育人功能,提升红色文化育人的有效性。它以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红色遗存和红色精神为主要内容,以高校师生为基础,以党、团两个阵地为主线,以图书馆、学生社团等机构组织为平台的文化建设体系[2]。

高校图书馆作为校园文化传播与创新的重要阵地,是校园红色文化建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凭借丰富的文献资源、空间资源和阅读推广经验,长期服务于校内教学科研一线,在弘扬各色校园文化,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推动高校文化事业创新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3]。

文章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参与校园红色文化建设的价值蕴含和基本特征,以期为国内高校图书馆更好地参与校园红色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2.高校图书馆参与校园红色文化建设的价值

校园红色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图书馆与高校两者在此之中扮演的角色既存在差异又相互统一,两者呈现出一种相互影响,互为支撑,有序衔接的状态。这种互动式的过程对图书馆与学校两级发展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且对两者皆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2.1内部价值

2.1.1对馆员价值

馆员参与红色文化建设,能极大提高馆员综合素质。一方面,红色文化蕴涵丰富的精神文明内容和思想道德内容,促使馆员特别是青年馆员坚定自身的政治信仰,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培养求真务实的生活作风以及敏锐的政治辨识力;另一方面,馆员在培育红色文化品牌,创新红色文化服务方式的过程中,可以有效锻炼自身组织、策划和实施能力,丰富阅读推广技巧和知识结构,完善自身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有利于打造一支专业的文化传播与创新队伍[4]。

2.1.2对图书馆价值

图书馆参与高校红色文化建设离不开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各类资源支撑,这是图书馆充分发挥其文化育人功能的物质基础和必要保障[5]。作为一项长期系统性工程,红色文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对图书馆的资源整合能力和人才应用能力提出了挑战。新形势下,红色文化建设已成为高校党建和文化育人工作的重点领域,图书馆应以此为契机,积极向学校、政府、校友等各方争取必要政策、经费和人才支持,改善图书馆基础设施,提升馆内人才队伍水平。以红色空间打造为例,图书馆可以向学校申请专项改造经费,也可以和校友企业在展陈设计、数字展厅、互动媒体等数字空间领域进行合作,还可以进一步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档案馆等资深人士对馆员进行空间管理培训。

2.2外部价值

2.2.1对学生价值

大学生肩负着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新时代使命,这要求他们不仅需要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和坚定的理想信念。2021年4月19日,习总书记在清华考察期间指出,青年要锤炼品德,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加强道德修养,明辨是非曲直,增强自我定力,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味的人生[6]。爱国主义情怀和理念信念的培养离不开对红色文化的认知与运用,发端并成长于近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红色文化既是革命文化、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更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代表。图书馆参与红色文化建设,促进红色文化在校园传播,必将激励学生在新时代更好地担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7]。

2.2.2对学校价值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党的先进性之源,是鼓舞激励党和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背景下,高校需要深刻把握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充分发挥图书馆等主体在文化传播和创新领域的优势,在全校范围内营造浓厚的红色氛围。一方面,通过在全校层面推动党史学习向纵深开展,抓好意识形态、思想稳定、安全保密等工作,有利于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另一方面,以奋斗精神、奉献精神为主要内涵的红色文化具有强大的精神感染力,高校自觉做好红色文化的忠实守护者、坚定传承者和自觉践行者,就能将这种强大的精神感染力转化为办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动力源泉。高校应牢牢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自觉用红色文化指引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才能不断用攻坚克难的勇气推动改革创新,加快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8]。

3.高校图书馆参与校园红色文化建设的基本特征

高校图书馆参与校园红色文化建设不应盲目,需要正确把握其特征。具体而言,高校参与校园红色文化建设具有过程双向性,模式多样性,推力综合性,节奏渐进性的基本特征[9]。

3.1过程双向性

高校图书馆参与校园红色文化建设的过程具有双向性,这种双向性表现为多主体互动的往来状态:一方面,图书馆参与校园红色文化建设,将图书馆的红色文化建设成果、经验、构想、理论等注入校园乃至社会范围红色文化建设之中;另一方面,政府、学校和其他主体的红色文化建设实践也会对图书馆产生辐射影响,由外而内不断影响图书馆红色文化建设进程。浙江大学图书馆红色空间打造即是典型例证。上半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浙江大学决定面向全校创建10个左右党员教育培训基地。图书馆热情参与其中并最终成功申报,这是图书馆积极融入校园红色文化建设的表现,体现了图书馆对学校建设红色文化的支持。同时,在图书馆成功申报后,学校也在配套设施、政策人才方面给予图书馆相应支持。最后,完备的图书馆红色空间又能充分发挥党员教育培训功能,为学校承接各类现场教学、参观活动。显然,在此过程中图书馆与学校呈现出明显的两级双向互动的特征。

3.2模式多样性

图书馆红色文化建设内容丰富,包含红色文献建设、红色品牌培育、红色空间打造、红色理论学习等多个领域。具体领域的建设又可以分为不同的模式,以红色品牌培育为例,基于发生场域划分,可以分为线上品牌和线下品牌;基于周期长短划分,可以分为长期品牌和短期品牌;根据品牌地位划分,可分为领导品牌和跟随品牌;基于品牌来源划分,可以分为自有品牌和合作品牌。

图书馆红色品牌培育是红色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应综合考量品牌的规模、周期、成本等要素,结合图书馆自身资源与特色进行全局性组织策划。红色品牌培育也必定是一个现渐进式的过程,在不断实践与试错中走向完善,这样才能打造系统化、个性化、创新性的红色品牌[10]。

3.3推力综合性

图书馆红色文化建设的推力是综合性的。就图书馆内部而言,红色文化建设的推力不仅来自于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力,还应整合馆内基层原动力,坚持馆员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馆员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图书馆融入校园红色文化建设而言,也需要与综合性的主体进行合作,学校、政府、公共图书馆、媒体都是红色文化建设的积极推动者。在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背景下,社会、高校等多元主体的参与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将红色文化建设推向高水平的必然要求。

3.4节奏渐进性

图书馆参与高校红色文化的节奏是渐进的。一方面,图书馆可能会受到馆员能力薄弱、经费支持不足、相关配套缺失等因素制约,导致图书馆需要更多的自我提升和对外沟通时间;另一方面,学校层面主导的校园红色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系统性的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会不断进行调整,图书馆需要配合学校做出相应调整,以更好地融入校园红色文化建设,因此红色文化建设过程必定是呈现渐进性的特点。比如:在红色资源建设过程中,由于馆内每年的采购经费有限,必然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全面而系统的红色文献资源体系建设。同时,由于各类红色资源来源不同,来源各方的执行力也存在不对称,资源体系的建立就不太可能一蹴而就,故而渐进主义路径是切实可行的方案。

4.结语

当前,高校乃至全社会范围的红色文化建设正在迅速推进,高校图书馆需要成为红色文化建设的关键阵地,充分认识红色文化的价值,准确把握红色文化建设中的各项特征,做到取予结合,既要借鉴他方经验,又要积极贡献于校内红色文化建设,全面系统性地参与校园红色文化建设,助力高校高水平推进“十四五”事业发展和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沈成飞,连文妹.论红色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其当代价值.[J]教学与研究,2018(1):97-104.

[2]王建彩.高校红色文化的德育功能研究.[D]杭州:浙江理工大学,2014.

[3]管永昌.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对策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1(4):25-27.

[4]钱雅玲.高校图书馆红色经典阅读推广研究—以龙岩学院为例.[N]龙岩学院学报,2019-1(1).

[5]肖海清.高校图书馆参与校园红色文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及成因分析——基于革命老区五所高校调查.[N]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9(5).

[6]习近平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方向,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EB/OL].[2021-04-19].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 2021-04/19/c_1127348921.htm,

[7]范方红.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6):73-75.

[8]刘伟.传承红色基因 增强教育自信推进“双一流”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7(11):1-3.

[9]趙骏.国际法治与国内法治的互动及启示.[N]光明日报,2015-5-13(14).

[10]肖海清.高校图书馆参与校园红色文化建设的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1(1):36-42.

作者简介:唐嘉铿(1991.5)男,汉族,浙江金华人,硕士,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图情领域

作者:唐嘉铿

上一篇:工作汇报工作汇报(3篇)下一篇:个人思想工作汇报(通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