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内民主建设

2024-07-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校党内民主建设(精选8篇)

高校党内民主建设 篇1

某理工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省属本科理工院校,2012年教育部下文正式筹建,于2013年4月,正式批准建校,并于2013年正式招收3000学生。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新建高校千头万绪,师资队伍刚刚组建,组成特点明显,部分为其它高校、企事业单位调动过来,以刚刚毕业硕士博士为主。本新建高校在发放问卷调查时在职教职工有400人左右,已经招收两届学生6000人左右。新建高校党内民主建设成效如何,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党内民主建设的最佳途径是什么,为解决这些问题,以此为基础设计本次问卷调查,以期为这些问题解决提高数据基础和实践借鉴。

二、调查结果统计

本次调查样本数为113人。

1.在党内生活中“主人”感很强,当党员很光荣38%;虽然享有党员权利,但不很充分28%,党员与群众没什么区别44%,选项人数最多说明党员对自己身份认定比较中肯,有一定荣誉感。15%的党员对自己行使权利情况还不满意。

2.党内生活正常,民主气氛浓厚42%,党内生活基本正常,有一定民主氛围42%;总体党内生活民主气氛较为浓厚,但应当积极改进。14%的同志认为民主欠缺,说明在制度建设和领导干部行政过程中还有待提高。

3.参与党内生活积极主动、热情很高30%,说明积极性总体还可以,但党组织有要求的就参与占到了43%,说明主观能动性还有待提高。

4.党员对其基本权利非常熟悉20%,基本了解53%,说明认识还不够,学校应加强组织政治理论学习。

5.党员权利最重要是知情权36%,参与权24%,选举权17%,被选举权3%,监督权3%。普通党员同志不求都参与决策,但对行政决策的透明度要求较高。这督促各部门在行政决策过程中要更加公平、公正、公开。

6.党员权利中最难落实的是知情权28%,参与权11%,选举权18%,被选举权10%,监督权34%,看来各项权利的落实都很有难度,而且受到普遍关注。

7.党内生活中能说真话,没有顾虑20%,基本能说真话,但有所保留50%占绝大部分,说明敢说真话的氛围在高校还是发展良好。

8.45%认为党务公开效果比较好,但总体看党务公开执行的还不理想,需全面加强。

9.党组织的事务主要通智渠道是党内会议43%,党务公开栏27%,党组织负责人10%,党员群众议论11%,报刊网络8%。党内会议和党务公开栏是事务通知主要渠道,其它渠道与之相辅相成。

10.向党组织反馈意见时,同志们更倾向于向所在党组织提出45%或与党员、群众议论29%,这与第7项调查大部分敢说真话一致。

11.决定重大事项领导班子集体研究、有些决策事先征求了党员群众意见、党组织决策充分征求了党员群众意见三个选项之和为90%,可见民主氛围很好,但一把手说了算还是有一定比例。

12.基层党组织的议事决策经常参加讨论44%,偶尔参加 30%。参与基层党组织的议事决策经常参加讨论的比例较多,但极端情况一次也没有参加还是有个别出现。

13.影响党员参与民主议事决策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缺乏有效参与渠道40%和参与意愿不强32%是主要原因,但有一些领导干部不愿让党员参与20%比例较高,说明应该在制度方面加以完善,一些领导民主意识不强应加强引导教育。但也不应忽视自身因素,对党的事业应该有主人翁精神,不断努力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前进。

14.选择党内选举方式持还需要改进和问题较多的党员同志较多,认为很好的只有28%,还需要改进52%,问题较多13%,说明选举方式问题比较集中,应该从制度上加以改进。

15.党内选举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流于形式“陪选”现象比较普遍42%,过分强调组织意图28%,从中可以看出选举是党内民主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16.党内选举中候选人还是以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15%、个人自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27%比较受欢迎。

17.认为基层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实行由党员大会直接选举产生应该普遍实行和条件成熟的单位可以实行占91%,可以看出此种选举方式比较受群众欢迎。认为条件成熟的单位可以实行占55%,说明很多人对待直选方式还有有所顾虑,比较谨慎。

18.直接选举可以真实体现党员的意愿27%,有利于提高党组织负责人的公信度35%,62%对直接选举持积极态度,但有22%的人认为组织意图难以得到体现持谨慎态度,值得注意的是有15%的人认为选举过程难以控制,可能存在风险,对直接选举持反对态度。

19.当前发展党内基层民主的主要障碍是“一把手”权力过大24%,党员领导干部缺乏民主意识24%,党员素质不高17%,党员正当行使权利容易受到压制打击16%,党内民主制度缺乏可操作性18%。发展党内基层民主的主要障碍结果比较分散,可见民主障碍较多,且阻碍作用的比较明显,发展党内民主困难重重。

20.60%的人认为发展党内基层民主十分必要,应当大力推进,28%的人认为有必要,但目前条件还不成熟,也就是说要按部就班持续推进,88%的人希望加强党内民主建设。

21.推动党内基层民主的主要途径是上级党组织22%,基层党组织25%,党员领导干部18%,党员群众20%,社会舆论环境11%。调查结果比较分散,说明推动党内基层民主途径较多,应该全面推进。

22.当前发展党内基层民主应当首先从何处着手: “公推直选”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23%,党务公开27%,公开测评领导干部20%,营造党内说真话的氛围20%,有效监督领导干部11%。此调查结果比较分散,说明发展党内基层民主应当按照以上方式全面抓实,全面推进。

三、总结

新建某理工高校总体党内生活民主气氛较为浓厚,但应当积极改进。党内生活积极性总体还可以,但部分党员的主观能动性还有待提高。普通党员对行政决策的透明度要求较高。党内生活中能说真话,敢说真话的氛围在高校发展良好。党务公开执行的还不理想,需全面加强。党内会议和党务公开栏是事务通知主要渠道,其它渠道与之相辅相成。向党组织反馈意见时,同志们更倾向于向所在党组织提出或与党员、群众议论,这与大部分敢说真话结果一致。

决定重大事项领导班子集体研究、有些决策事先征求了党员群众意见、党组织决策充分征求了党员群众意见三个选项之和为90%,民主氛围很好,但一把手说了算还是有一定比例。影响党员参与民主议事决策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缺乏有效参与渠道和参与意愿不强是主要原因,但有一些领导干部不愿让党员参与比例较高,应该在制度方面加以完善,一些领导民主意识不强应加强引导教育。但也不应忽视自身因素,对党的事业应该有主人翁精神,不断努力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前进。

高校党内民主建设 篇2

1 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切实增强做好党建研究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第一, 加强党建研究是保证高校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积极应对复杂形势的客观要求。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随着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不断加深, 受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 部分党员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对如何增强党的凝聚力提出了挑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在引进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的同时, 各种思想观念也一同涌入, 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趋增强, 对如何有效开展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 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丰富, 对基层党组织如何发挥现代技术手段的传播优势、帮助广大党员甄别信息、加强正面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复杂的形势, 我们必须不断加强高校党建研究工作, 以更宽广的世界眼光、更系统的全局观念、更长远的战略思维, 认真分析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深刻变化, 研究、破解党建工作中遇到的新难题, 确保高校党的建设始终跟上改革开放的步伐, 始终适应时代的要求。

第二, 加强党建研究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党的十七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赋予了中国高等教育新的历史任务。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要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把教育作为民生问题放在了优先发展的位置上。在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以及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 高等教育的基础性和先导性地位进一步凸显, 高等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成为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必须有党建工作作为保证, 这是多年来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高校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 是认真学习、深入贯彻、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及中央关于党的建设的新要求,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高校党的建设, 为推动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和加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这就需要我们继续大力弘扬“以研究推动创新, 以创新加强党建工作”这一优良传统, 切实加强党建研究工作, 推动观念创新、方法创新、内容创新和制度创新, 努力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强大力量, 使高校党的建设和事业发展始终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第三, 加强党建研究是破解高校党建工作难题的有效手段。随着国内外环境日趋复杂,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高校党的建设必将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党的自身建设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虽然近些年高校在党的建设方面进行了大量积极有效的探索, 取得了许多好的经验, 但是高校党建工作中依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迫切需要党建研究紧密围绕工作实际, 着眼于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创造性地完成上级党组织的工作部署、破解实际工作中的难题, 抓住高校党建工作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 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建研究工作。同时, 还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成果的转化, 着力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指导和推动实际工作的制度措施, 将理论创新与推动实际工作、解决现实问题结合起来, 进一步提高党建研究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为高校党的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2 以改革创新的精神, 不断开创高校党建工作新局面

(1)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建设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是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 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高校党建要始终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 以提高思想理论素养为重点, 在推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教学科研实践上取得新成效;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 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 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取得新成效;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要求, 以扩大覆盖、增强活力为重点, 在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上取得新成效;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 以加强高校党风廉政建设为重点, 在以优良党风促校风带学风上取得新成效;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要求, 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办学治校能力为重点, 在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上取得新成效。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建设理论,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普及。

(2) 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 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要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全面落实高校党建工作各项任务, 着力提高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 着力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 着力提高高校党建科学化水平, 为促进高校科学发展, 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从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角度讲,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推动高校党建理论创新、提高高校党建研究水平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党建研究要切实抓住这一历史机遇, 紧紧围绕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这一重要任务, 认真总结高校党建工作推动事业发展的典型经验, 深入分析限制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瓶颈问题, 积极创新有利于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为确保高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实效做出更大的贡献。

(3) 认真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宝贵经验, 加强高校党的建设规律研究。改革开放30年, 是国家发生广泛而深刻变革的30年, 也是高等教育事业实现快速发展的30年。30年来, 全国高校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 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精神和工作部署, 积极推动高校党建工作在继承中创新, 在改革中发展, 高校党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有效巩固和加强了党对高校的领导, 有力地推动了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为高校长期保持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回顾高校党建工作30年的发展历程, 认真总结高校党建工作的宝贵经验, 对于进一步明确今后一个时期高校党建工作的发展方向, 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认真总结高校党建工作在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完善高校领导体制机制、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推动基层党建创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维护高校安全稳定、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等方面的宝贵经验, 积极探索高校党的建设基本规律, 努力形成一批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优秀理论成果。

3 探索创新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方式

基层党组织是党在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第一线的“战斗堡垒”。积极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创新, 使党的基层组织充满生机与活力, 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环节。

党的先进性建设在高校不是抽象的, 而是具体的、实际的, 体现在党的各项工作之中, 体现为党组织的基本职能。在新形势下, 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紧密结合高校事业发展, 强化和完善以下6个方面的职能:一是引领思想的职能。思想政治的引领是党组织的首要职能。我们要求基层党组织在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党员头脑、巩固发展党员群众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方面发挥作用。二是推进事业的职能。基层党组织要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 为推进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提供思想、政治和组织上的保证。三是协调利益的职能。基层党组织、党员要加强与广大师生的沟通, 建立健全师生利益表达和利益协调机制, 努力建设和谐的校园。四是服务群众的职能。基层党组织要服务基层、服务群众, 营造以人为本、科学和谐、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五是建设队伍的职能。要从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高度, 把更多的优秀青年师生吸引和凝聚到党的事业中来。六是发展民主的职能。按照党的群众路线和民主集中制原则决定重大问题, 保证决策过程及结果充分体现民意, 以党内民主带动高校的民主政治建设。

发展党内民主也日益受到高校各级基层党组织的重视。近几年, 高校按照党中央关于发展党内民主的总体要求, 认真落实党员权利保障条例, 探索进行了党的代表大会提案工作、党委常委会向委员会全体会议定期报告并接受监督、党委定期向党代表报告、党务公开等工作。

为增强党在高校知识分子中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形象和威望, 实现党对高等学校的有效领导, 要选择政治素质好、人格魅力强、业务水平高、具有影响力的优秀人才担任高校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定期开展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评选和表彰活动, 大力宣传先进典型的重要贡献和突出业绩;要求高校基层党组织每月至少开展一次组织活动, 并在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

4 以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 扎实推进高校党建工作

思想政治建设是领导班子建设的根本。由于高校工作的特殊性, 使得高校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显得更为重要。比如,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育人者首先要为人师表, 在政治思想上过硬;高校的工作对象是大学生和高知识群体, 高校领导干部要履行好职责、开展好工作, 就要有广博的知识、多方面的能力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等。

当前, 加强高校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 首先要以抓好理论武装为首要任务,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能力为着眼点和落脚点, 把高校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强领导集体。发展先进生产力, 教育是基础;发展先进文化, 教育是重要的阵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是教育工作的根本宗旨。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创造性地研究解决高校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高校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牢固树立为“两个率先”服务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深刻认识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势以及发展的新趋势, 始终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把高校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其次, 要进一步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 努力增强高校领导班子的团结和活力。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 也是搞好高校领导工作的根本保障, 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条件下都要毫不动摇地坚持。贯彻好民主集中制, 必须首先学习理解好民主集中制。要组织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学习民主集中制的理论, 不断增强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党委坚持管方向, 管大事, 积极支持校长依法行使职权, 充分发挥校长的作用。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领导之间, 要自觉做到注重事业、淡泊名利, 心胸开阔、平等待人, 彼此尊重、加强沟通, 遵章守纪、接受监督。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 建立健全科学、民主、高效的决策机制, 充分发扬民主, 坚持走群众路线, 集思广益, 进一步提高党委的科学决策水平。

第三, 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目前, 教育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人民群众迫切要求享有更多更好的高等教育机会。高校必须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切实加快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扩大教学规模, 提高教学质量, 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要不断改善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 努力为师生员工办好事、办实事, 尤其要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做好高校工作, 要坚决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 大力提倡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把好事办好、实事做实。

第四, 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 认真贯彻落实第十六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 不断增强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高校党建工作的责任感, 使高校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在新的形势下体现先进性、增强适应性、坚持创新性、注重实效性、提高科学性, 不断迈上新台阶。蒉

高校党内民主建设 篇3

摘要:全国第二十三次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为布局科学、合理的高校党建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既坚持了高校党的建设的基本规律,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特色,以全新的视野系统、科学地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根本性问题;回答了高校党内和谐建设的理论逻辑架构到底是什么、应该如何去推进高校党内和谐建设的现实性问题。

关键词:党内民主;高校;党内和谐

一、推进高校党内和谐建设必须要高度重视党内民主学习制度和民主监督制度

1、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高校党委要按照构建学习型政党、构建学习型社会、构建创新型国家的部署要求,把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作为推进高校党内和谐建设的一项重要制度坚持下来,把高校各级党组织真正打造成真正善于学习、努力学习、勤于学习的学习型组织。要对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予以明确规定,把高校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组织部门要对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开展情况做好督导检查;党委中心组对学习形式、学习内容、学习频率、学习要求等情况要形成书面性制度,对出勤、考勤、记录等情况要有明确的记录。完善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激励机制,对学习效果由组织部门进行量化考核,作为评选高校先进性党组织的重要衡量依据。

2、进一步健全完善高校党务公开制度和民主监督制度党务公开其实质就是实现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广泛参与、有效管理和切实监督;如果制度不健全、渠道不畅通,广大党员对党务活动便会一无所知,即使有好的建议也难以反映到党内来。完善高校党务公开制度,要拓宽渠道、丰富形式,可以通过会议、文件、媒体、网站等多种形式,建立起顺畅的党内信息渠道和顺畅的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正常信息通道,逐级、及时地向党员通报党的代表大会的报告、党的各级组织对重大问题的讨论和决策情况,保障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

二、推进高校党内和谐建设必须要构建健全完善的党内民主权利保障机制

1、进一步健全完善维护党员民主地位和民主权利的保障制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与党是命运共同体,党员有力量,党才有力量。必须要尊重党员民主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增强高校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主体,是党的工作的具体承担者和执行者、党内权力的所有者。必须要高度重视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巩固和提升高校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高校基层党组织始终处于教学、科研、管理的第一线,是高校全部工作的基础、是高校全部战斗力的源泉。要注重探索和完善基层组织权力运行机制,形成健全严密的基层组织网络,逐步改革调整基层组织职责范围,理顺基层党组织隶属关系,改变部分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的困境。

2、进一步健全完善高校党内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和党内情况通报制度党的十六大要求建立健全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映和重要问题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完善社情民意党内反映制度。这种制度能够从根本上疏通党内信息传递渠道不畅通、把基层难以反映上来的真实情况及时反映到高校校级党委和主要领导者中来。在高校实行党内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和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是充分调动党员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机制。诸如,党内部属于保密范围之外的重要文件、重大决策和重大事件在对全校公布之前,做到党内事先传达、事先知会和事先发动,以保障广大党员的知情权。

三、推进高校党内和谐建设必须要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民主氛围

1、进一步健全完善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制度加大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力度,营造健康的党内民主生活氛围是维护高校党内和谐的根本所在,是推进高校党内和谐建设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与构建和谐高校有着密切的联系,是构建和谐高校的政治基础。现实中一些高校存在的腐败行为,严重破坏了高校党内和谐的秩序,伤害了广大师生员工对党的朴素感情,干扰了高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进程,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光辉形象。在高校必须要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从进一步完善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制度入手,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严厉惩处腐败分子;要通过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铲除滋生腐败现象的土壤和条件,为实现高校党内和谐创造条件。

2、进一步健全完善高校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在高校,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具体体现在:政治方向的领航者、学有专长的教育者、把握教育规律、热心服务的管理者。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要求,不断改革和完善高校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创新选拔方式,努力打造思想、政治、组织、作风、业务均合格的组织领导人。突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围绕提升教学科研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为目标,探索高校党的主要干部选拔的新机制:“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为目标选拔党委领导, 选举方式由委任制逐步向聘任制过渡;本着从实绩评德才,凭德才用人才原则,选拔做事公道、有奉献和服务精神的院系党组织领导人,选举方式由聘任制向直接选举过渡;党支部书记则通过直接选举选出, 是德才兼备、有公共服务精神、热心党务的学术骨干。”[3]

3、进一步健全完善高校党委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委作为党的枢纽和核心,其民主生活会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全校干部队伍建设的状况、关系到党内民主在推进党内和谐建设中的效果、关系到党员领导干部在人们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召开高质量的民主生活会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所要求的“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干部队伍”的重要措施。必须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不断提升高校各级党委全体成员、尤其是党委书记对党内民主生活的重视程度,对民主生活会的重要性、必要性、具体要求、召开程序、会议内容等方面作具体而广泛的宣传动员;让党委成员深刻认识到即使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召开党的民主生活会依然是十分迫切的、必要的;注重从解决个别领导干部在思想认识上对民主生活会存在的偏颇入手,让其认识到民主生活会在“扫灰尘”“、敲警钟”、“筑防线”中的独特功能和作用。高校各级党组织书记要做到率先垂范、模范带头,在提升党委民主生活会质量上负总的责任。

总之,发展党内民主视角下推进高校党内和谐建设,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还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高校最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通过健全党内民主制度,能够最大程度上实现高校党组织职能得以充分而全面的发挥、推动高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让政府放心、让人们满意。发展党内民主视角下推进高校党内和谐建设,必须要紧跟经济社会发展形式、紧握时代发展脉搏、牢牢把握当前高校党的建设的新规律,深刻领会党的群众路线的思想内涵,把维护高校广大师生切身利益作为推进高校党内和谐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增强服务意识,在党内和谐建设中始终做到依靠群众、相信群众、为了群众;全面坚持群众路线的根本工作方法,把群众路线的科学方法贯穿到高校党内和谐建设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全面的做到坚持依法治校、从严治党,真正实现高效党内和谐、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作者单位:华北理工大学)

注:此文为2015年度河北省高校党建研究会研究课题成果,项目编号:GXDJ2015B030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M].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如何推进新时期党内民主建设 篇4

武江区惠民街道办事处

推进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为重点,对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第一,进一步强调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行为主体。推进党内民主,关键是要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党员权利的实现和保障程度,直接反映着党内民主的发展程度。发展党内民主,必须牢固确立党员在党内的主体地位,切实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建立健全党员民主参与机制。十七大报告提出“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地位作用所决定的,是加强党的民主建设的基本要求。党员主体地位的实现程度是衡量党内民主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党员的主体地位是通过党员的民主权利来实现的,离开党员民主权利的充分行使和切实保障,党内民主就无从谈起。切实保障全体党员在党内当家作主,是党内健康政治生活的前提,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基础。

第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是党的基本制度,不断完善这一制度是推进党内民主的重要保 1

证。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作为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举措,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首次提出了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这就使代表在党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履行代表职责、行使代表权利有了明确和权威的依据。二是选择一些试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旨在总结以往试点的经验,创新形式、规范程序,为全面推行党代会常任制提供更充分的理论和实践依据。经过一个时期的实践后,党的代表大会制度会更加完善、更好地发挥作用。第三,完善地方委员会工作机制。党的各级地方委员会是党的组织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作用如何,关系到党的领导地位。党的各级委员会向同级的代表大会负责、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各级常委会向同级的全委会负责、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这是党内正常的权力归属关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健全常委会向全委会负责、报告工作和接受监督的制度”。十七大要求进一步完善党的地方各级全委会、常委会工作机制,发挥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这就从机制上更好地理顺和规范了全委会和党委会的关系,它要求推行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进一步推动了地方党委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增强了党的执政能力。

第四,改革党内选举制度。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党员享有的基本民主权利。保证党员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基础上的选举制度,是党内民主的一项根本制度。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完善党内选举制度,改进候选人提名方式,适当扩大差额推荐和差额选举的范围和比例。在实践中,许多地方采取参照民主测评、民主推荐的结果来提名候选人。党的十七大报告把改革党内选举制度作为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加以强调,要求从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等方面予以推进,反映了广大党员的愿望和时代进步的要求。十七大报告把改革党内选举制度作为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求“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推广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这些重要举措,为深化党内选举制度的改革,以改革党内选举制度为突破口,促进党内民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完善党内民主集中制建设的思考 篇5

摘要: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规定了党内民主集中制的性质,民主集中制的完善需借鉴宪法等法律完善党内民主集中制的制度建设。

关键词:民主集中制 宪法 制度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了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的意义,提出了建立健全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党内制度体系的任务,这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党内民主集中制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是在领导民族民主革命战争中发展壮大并取得执政权的,加上受到斯大林苏联模式的影响,一直保持着高度集中的组织和领导体制。在革命战争年代,高度集中的组织和领导体制有利于保护自己和与敌人作斗争。但是,在执政之后,党的任务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三个文明建设、促进国家社会长治久安、不断提高人民福祉、妥善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已经取代革命和斗争而成为党的主要任务。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在总结我们党自身建设的历史经验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鲜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党内生活的实际,深刻阐述了民主集中制的本质和内涵,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健全民主集中制的制度,确保民主集中制的贯彻和执行等主要问题,对党的制度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的意义,提出了建立健全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党内制度体系的任务。我们必须在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活跃党内生活和国家生活,激发全党和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统一认识、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局面,使党成为更团结、更有战斗力的整体,为实现党的奋斗目标,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

二、民主集中制在宪法等法律中的体现

我国现行宪法总结过去的经验,不但在第三条中明确规定:“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在宪法关于国家制度和国家机构等部分把这一根本原则作了进一步的具体规定:其一,在人民代表大会同人民的关系上,规定“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这充分体现了高度的民主又体现了高度的集中。其二,在人民代表大会同国家其他机关的关系上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这一规定又充分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机关中的最高地位和它的全权性,体现了国家权力的高度集中。同时它还注意在集中指导下充分发扬民主,发挥各个国家机关的自主权,如法院和检察院分别拥有审判权和检察权,各级政府拥有行政权,这又充分体现了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其三,在中央国家机关同地方国家机关的关系上,规定“在中央国家机构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划分上,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下级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同时中央又要照顾地方的不同特点,充分发挥地方的首创精神,这是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处理中央和地方关系上的完整体现。

现行宪法颁布以来的实践证明,正是把民主集中制作为国家政权机关的组织原则,才使人民代表大会便于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便于联系群众,接受群众监督;便于实行“议行合一”;便于正确地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在新的形势下,需要进一步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需要进一步切实保证人民的民主权利,促进政治生活、经济管理和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需要保持正常秩序,维护社会稳定;需要进一步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所有这些目标,都必须依靠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才能实现。

三、完善党内民主集中制的建议

(一)实行党的各级委员会内部分权制度

各级党委从中央到地方都实行决策权和执行权分设制度。设立书记处掌管决策权,设立执行委员会掌握执行权。书记处负责决策并作出决议,有权随时向常任代表委员会提出召开针对执委会的执行决策情况的质询会议。执委会负责通过它在政府、人大、政协的代理人落实决议内容。书记处成员与执委会成员不得交叉兼职。书记处和执委会都定期向常任代表会议报告决策和执行情况,或是根据需要接受由常任代表委员会秘书处主持的党员或党员代表临时会议的质询。

(二)实行党中央与地方党委、上级党委与下级党委分权制

有关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外交、军事、武装力量的事务权由中央掌管,各地方的事务由各地方党委掌管。地方各级党委也作相应的分权。这

样有利于中央和地方、上级和下级党委互相制约,避免权力过于集中于上级。

(三)实行党委第一把手由全体党员选举产生制度

各级党委第一把手候选人由党代表常任委员会、选区党组织、本级党委各自经投票提出一名。同时,在一般情况下上级党委不得任命下级党委成员。这样有利于加强党内民主,提高党委第一把手在民主制度下的权威和掌权的合理程度。

(四)实行党代表常任制度

常任代表经所在选区党组织提出2-3名候选人,由其他选区党代表进行差额互相选举产生。由常任代表组成常任委员会。常任代表平常负责与选区党代表联络,了解选区党组织和党员所反映的情况以及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监督党委的日常工作,对党委成员进行弹劾,负责筹组换届选举委员会事宜。实行跨选区互选是为了避免常任代表仅仅关心所在选区利益的情况。

(五)实行上级党委任命下一级党委第一把手代理人制度

哪一级党委第一把手由于选举缺位,或者被成功弹劾,或者被党纪审判庭宣判严重违纪而辞职或受免职处分的,则由其上一级党委提出代理人选,由第一把手作出任命,以避免因地方主义造成混乱。中央第一把手出现这种情况,则由第二把手按替,或由全国常任党代表委员会于规定期限内在中央委员会成员中任命代理人,直至新的第一把手选举产生。

(六)实行委员会制度

书记处、执委会、党委会、常任代表委员会、基层委员会在决定任何事项时都必须以无记名方式投票决定,少数服从多数,防止个人专断。

(七)完善纪律检查制度

每一级党委中明确纪委管辖的党委辖区,负责对党员进行违章违纪调查。纪委干部由中央书记或书记处提名经全国常任代表委员会投票选举产生。审查案件时由涉案党员在纪委辖区内的党员名册中随机抽取党员组成审查团,审查结果由审查团投票决定,审查团主席当庭宣布。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克服当前各级党委都有纪律检查委员会却存在不敢作为的弊端;二是保障党员的权利和义务;三是保持中央的权威,达到集中的目的。各个法庭没有上下隶属关系。诉讼可以跨区进行,可由党员个人提起,也可由党组织或党的工作部门提起。

(八)实行党的工作部门干部考核提拔“三三制”票决制度

高校党内民主建设 篇6

2007年10月01日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把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作为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一项根本性建设,以改革的精神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一)着眼于指导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内民主建设的发展,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在党内民主理论上取得重要新成果。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内民主建设,根据党内民主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民主执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本质要求,实现民主执政的根本途径是通过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带动和促进人民民主,以民主的制度、民主的形式、民主的手段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要积极探索发展党内民主的有效途径和形式,制定和实施落实党内民主的具体措施,推动党内民主制度化、规范化;要充分尊重党员在党内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推行党务公开,积极拓展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要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集中民智、充分集思广益,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要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拓宽选人用人的视野,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要通过扩大党内民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等等。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反映了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的新要求,体现了广大党员干部对发展党内民主的新期盼,对于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着眼于激发广大党员的创造活力,丰富党员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的内容与形式,党员的民主权利得到有效保障。2004年10月中央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充实了党员享有的各项权利,完善了保障党员权利的具体措施,明确了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在保障党员权利方面应尽的职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基本制度规范。各级党组织采取有效措施落实这一条例,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进一步拓宽,党员来信来访接待处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党员控告申诉受理工作进一步加强,一些侵犯党员权利的案件和诬告陷害的案件得到查处。按照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逐步推进党务公开”的要求,各地党务公开工作逐步推开,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进一步完善,党组织的活动更加透明。党的基层组织在保障党员权利中的作用得到加强。一些基层党组织探索建立党员议事会、民主恳谈会、党员旁听县乡常委会(党委会)等制度,培养党员的民主意识,提高党员的民主素养,调动了广大党员参与讨论党内事务的积极性。

(三)着眼于提高重大决策的科学性,推进民主讨论、集体决策、责任约束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民主决策机制更加健全。中央政治局带头执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中央作出重大决策之前,都要广泛听取各地、各部门和民主党派等各方面的意见。从十六届四中全会开始,中央决定将全会文件征求意见的范围扩大到十六大代表,以进一步集中全党智慧、凝聚全党共识。各级地方党委结合实际进一步健全党委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逐步提高。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的重大决策,广泛发扬民主,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调查研究,集体讨论决定。凡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广泛实行听证、公示等制度,集思广益,集中民智,使决策既符合客观实际,又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对专业性和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实行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决策评估,使决策更加科学化。一些地方党委还探索建立重大决策记名表决制、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书记末位表态制等制度,把民主讨论、集体决策与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结合起来,强化了决策的责任约束、减少了决策失误。

(四)着眼于提高选人用人的准确性,把“群众公认”原则贯穿于干部选拔任用的全过程,干部工作中的民主进一步扩大。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成为干部选拔任用的必经程序和基础环节,考察预告、任前公示、试用期和党的地方委员会全体会议无记名投票表决重要干部等制度全面推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比以前更加透明,干部考察更加全面深入。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已经成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方式之一,为进一步打破论资排辈、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促进干部能上能下找到了重要突破口,有的地方探索实行厅处级联考、分类选拔的办法,即省(区、市)、市(地)联合公选厅、处级领导干部,统一发布信息、统一组织报名、统一考试阅卷、统一公布结果,规范了操作,整合了资源,降低了成本。十六大以来一系列扩大民主的措施进一步拓宽了选人视野和选人渠道,丰富了干部选拔方式,促进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五)着眼于真实反映选举人意志,改进提名方式、扩大差额选举的范围和比例,健全党内选举制度取得新进展。在刚刚结束的地方四级党委领导班子换届中,普遍采取了差额推荐、差额考察的办法,一些地方还在差额推荐、差额考察的基础上探索实行差额表决,使换届的过程成为扩大党内民主、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过程。十七大代表选举,差额比例一般都超过了15%,比十六大时增加了5个百分点,扩大了选举人的选择范围,在推荐提名阶段也普遍做到了差额推荐。一些地方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直接选举的范围,在村一级实行“两推一选”,根据党员、群众的公开推荐,由党员大会直接选举产生党支部(总支部)书记、副书记;在乡镇一级实行“公推直选”,由全体党员直接选举乡镇党委书记、党委委员和纪委委员;有的地方还对县(市、区)级政府主要领导人实行“公推公选”。这些新的实践和举措,对于进一步落实党员和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与监督权,拓展党内选举的视野,提高党内选举的质量,增强被选举人干事创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重大意义。

(六)着眼于加强集体领导,合理划分党委常委会与全委会的职责权限,党的全体委员会的作用得到更好发挥。中央率先垂范,实行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向政治局通报民主生活会情况,各级地方党委领导班子也按照中央要求,向同级党委全委会述职和报告工作、接受全委会监督,全委会在重大问题上的决策职能得到进一步强化。2004年,中央组织部颁发《党的地方委员会全体会议对下一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正职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表决办法》,对重要干部任免实行全委会票决制的办法作出详细规定并得到普遍执行。一些地方还把全委会票决制的适用范围扩大到同级党政职能部门的正职,运用到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事项,进一步提高了全委会的地位。经过这次地方党委换届,副书记职数明显减少,常委会同全委会的职责进一步明确,全委会的作用得到明显增强。

(七)着眼于发挥党代表的作用,扩大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党的代表大会的权威得到更好保障。按照十六大关于“扩大在市、县进行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的试点。积极探索党的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途径和形式”的要求,各地大胆探索,稳步推进,取得了宝贵经验。试行党代会年会制的地方,赋予每年举行的党代会审议党委、纪委工作报告,增补党委、纪委委员,接受代表提案等职能。这一做法改变了过去党代表只能在五年一次的党代会召开期间发挥作用,全委会难以向党代会负责并报告工作、接受监督的状况,提高了党的代表大会的权威,促进了党内权力配置和运行的科学化、民主化。试行党代表常任制的地方,赋予党代表评议权、建议权、提案权、质询权等权利,党代表在党代会闭会期间积极参与重大决策,自觉监督党委、纪委及其成员,充分反映选举单位党员的意见和建议,并接受选举单位党员群众的监督。

(八)着眼于促进领导干部廉洁用权、依法用权、公正用权,加大上级对下级、下级对上级和同级相互之间的监督力度,党内民主监督的有效性不断增强。2003年12月,中央颁发《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把党内监督的重点明确为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的主要负责人,为开展党内民主监督提供了根本依据。五年来,中央和省一级党委陆续建立巡视制度。中央巡视组对省级领导班子,省(区、市)委巡视组对地市级领导班子进行了普遍巡视,对巡视中发现的问题采取实地督察、发函督办、重点查处、整改结果报告等办法认真加以解决,有力促进了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依法行政、秉公用权。各级党组织把民主生活会作为领导班子内部监督的重要形式,切实提高民主生活会的质量,充分发挥领导班子成员相互监督的作用,自觉接受上级党组织的监督。特别是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主要负责人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班子成员之间广泛开展谈心交心活动、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达到了化解矛盾、分清是非、统一思想、增进团结的目的。述职述廉、诫勉谈话、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制度进一步健全,使领导干部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的领域更加广泛、重点更加突出、操作更加具体。

十六大以来党内民主建设的新发展蕴含着丰富的经验,对于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具有重要的启示。

启示之一:必须始终把服务于党的执政使命和中心任务,作为发展党内民主的根本方向。党内民主是建立在全党同志共同的政治信仰和奋斗目标基础之上的,它既是目的,又是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手段。十六大以来,党内民主建设的各方面工作,都是服务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紧紧围绕党的政治任务来开展,始终朝着党的奋斗目标来加强。发展党内民主的一切措施和实践,都要有利于把全党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来,把全党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为实现党的政治任务而奋斗上来。

启示之二:必须把尊重和保障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作为党内民主建设的主题。坚持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地位,是以人为本在党内生活中的集中体现,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坚持党的根本性质和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十六大以来,党内民主建设所取得的一系列新进展,都同贯穿和体现这个主题密切相关。紧紧围绕尊重和保障党员的主体地位发展党内民主,就能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培养和提高党员的民主素养,营造党内讲真话、讲心里话的良好氛围,逐步解决一些党员中存在的不愿民主、不会民主、不敢民主的问题;就能更好地处理党组织同党员的关系,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激发全体党员的创造活力,有效克服一些党的基层组织中存在的重义务、轻权利,重服从、轻平等,重统一意志、轻主动精神的倾向。

启示之三:必须把发展党内民主与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结合起来,实现党内民主与集中的良性互动。实行高度民主基础上的集中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具有强大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根本保证。高度的党内民主,是集中统一的基础;有效的集中统一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前提。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必须始终把民主集中制作为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贯穿于党内民主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全过程。正确把握发展党内民主与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的辩证关系,就能既充分激发全党同志的创造活力,又有效防止和克服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既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又有效防止和克服个人专断、主观武断,真正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启示之四:必须坚持自下而上逐步展开与自上而下规范指导相统一,积极稳妥地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过程,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实践过程。十六大以来,党内民主建设的新进展,既包含各地各部门的创新成果,也包括各级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积极贡献。我们党是一个拥有7000多万党员的大党,目前党员的构成和情况又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地区、各部门、各级领导层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必须鼓励大胆探索,充分调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形成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生动局面。同时,我们党又是一个具有严密组织、铁的纪律和高度统一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具有很高的威信和很强的号召力。只有把自上而下的示范带动和自下而上的推进结合起来,才能推动党内民主建设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关于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思考 篇7

1、健全党内法规, 注重对党员、干部进行党内民主意识教育。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和实践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过程中, 遇到的最大阻力就是党内民主意识和民主习惯匮乏。对此, 改革开放以来, 党从健全党规党法入手, 加强对广大党员的党内民主意识教育, 这是恢复党和国家正常政治生活的起码要求也是基层党内民主建设的逻辑起点。

2、逐步推进党内政务公开。

各地基层党组织坚持从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 灵活多样, 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和实践。一是突出党务特色, 创新党务公开的形式。例如, 大力加强网络等新兴媒介公开的建设力度, 发布党务工作信息, 开通“党务信息直通车”, 开辟网上论坛等等。二是扩大党务公开的范围。全方位、多领域、有重点地确定公开内容和公开项目。凡是本地区、本单位党员群众关注的重大事项和热点问题, 只要不涉及党内机密, 大都在党务公开范围之内。

3、创新干部选拔方式, 扩大民主参与形式改革开放以来,

党内基层民主创新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不断探索干部选拔方式问题, 努力实现党管干部原则与坚持群众公认原则相统一。在实行民主推荐、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两推一选、全委会投票表决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

二、基层党组织在推进民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 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新的成果, 但是, 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1、基层党组织内党员素质有待提高。

一部分党员有民主的意识和积极性, 但不会表达。一些文化程度较低的党员面对面反映问题时, 采用一些过激的语言和行为, 造成与接待者的情绪对立,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主效果;个别党员在通过信件、电话、网络等非面对面渠道反映问题时, 夸大其词, 甚至无中生有, 影响了民主质效。基层党组织内部党员素质不够高的问题, 严重影响了党内民主的更好的实施和发展, 对于这一问题亟待解决。

2、基层民主渠道不健全。

一些领导干部走访基层时走马观花, 绕着问题走, 只与领导接触, 党员群众的意愿收集不上来;一些部门单位的意见箱、网络邮箱长期无人问津, 成为一种摆设, 民主渠道不畅;个别领导班子在讨论决策前, 沟通酝酿不够, 会议中主持人提出意见后, 往往是“大家还有没有意见, 没有意见就通过”, 这样一项决策就形成了。凡此种种, 成为制约基层民主的瓶颈因素, 必须认真加以解决。

3、民主推荐和民主选举方式不够完善。

民主推荐和民主选举机制的不够完善、选人用人公信度不高也是当党内前基层民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些是候选人推荐提名方式, 有些地方事先拟定酝酿推荐候选人建议名单, 而不是采取党员群众直接酝酿提名、多轮投票筛选的办法进行, 没有将大多数党员群众的意愿作为推荐候选人的基础, 差额确定初步候选人;有些地方考察选举方式不规范, 考察过程不够公开, 参与考察范围、有时选出的代表或干部并不能真正体现民意, 形式上民主实质上并不民主的问题。

三、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

党内基层民主建设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 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创新, 要求我们不能满足于既有成果, 不能拘泥于现成的结论,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党内民主理论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 并结合本地实际, 积极探索, 大胆创新, 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推荐党内基层民主建设。

1、提高党员民主素质, 保障党员民主权利, 充分发挥党员的主体地位。

尊重党员主体地位, 发挥党员主体作用, 既要不断拓宽党员了解党内事务的渠道, 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被选举权和监督权, 又要积极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树立主体意识, 提高民主素质, 增强发挥党员主体作用的能力。

2、确保基层党组织民主决策。针对基层党组织在发展民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

首先, 健全决策过程征询意见的机制。要通过制度建设, 进一步完善决策程序, 确实保证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向党员征询意见的环节能切实纳入决策全过程。在现实生活中, 有的基层党组织把决策过程征询意见变成了决策完成后将决策结果向党员通报, 这种做法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征询意见的意图。征询意见的本意是坚持民主集中制, 广泛听取党员和群众对党内重大事务意见建议, 这样可以集中群众智慧, 防止决策中出现片面性。

其次, 认真贯彻落实党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 发挥好党代表在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实行党代表任期制作为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 已经正式写进党章。同时, 要加强对党代表的教育培训, 使代表们能不断增强自身综合素质和民主意识, 充分认识自己肩负的责任义务, 正确行使代表的职权, 充分发挥好党代表在基层党组织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中的重要作用, 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3、完善基层党组织党内监督机制, 拓宽监督渠道。

加强党内基层民主监督, 是完善党内基层民主制度, 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方面。要通过加强党内基层民主监督, 确保基层党员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权力, 保持党的优良作风要健全基层党员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要定期向党员进行述职述职的主要内容包括履行职责、承诺和廉洁自律等情况。继续探索健全完善街道 (乡、镇) 、社区 (村、居) 两级干部考核评价体系, 组织党员对党组织和领导班子成员进行民主评议或测评, 并将民主评议和测评结果作为基层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要拓宽基层党内民主监督渠道结合实际, 采取设立党员监督岗、党员信箱等形式, 拓宽党员群众反映意见和建议的渠道, 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

摘要: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扩大党内基层民主, 是党内民主建设的基础和重要切入点。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在党内基层民主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但与此同时, 党内基层民主建设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由此我们要认真贯彻和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重要精神, 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进一步推动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基层民主,创新

参考文献

[1]郑长忠.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制度创新[M].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5.259

[2]熊承家.拓宽党内民主渠道的有益探索[J].三峡党建, 2005, (11)

推进企业党内民主制度建设 篇8

实行党代会常任制,工作重点是建立和落实党代表实行任期制、大会实行年会制、领导实行委员制、大事实行票决制、活动实行联系制等制度。在高度重视保障代表任期内的权利,不断强化代表的任期意识、责任意识、代表意识,畅通代表行使权利的渠道,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充分发挥代表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作用,为探索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首先,为充分行使代表的民主权利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证。实行党代会常任制,是要坚持和落实党员主体地位,使党员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和体现,最大限度地发挥党代会制度的作用,并从机制上实现我们党民主执政。但是,企业四年召开一次党代会,党代表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行使“听听报告,填填选票”的权利。党代会闭会后,就不再有以代表的身份“知之”、“参之”党内事务的机会,形成了“开会当代表,会后没用了”的现象。厂党委深切地感到,党的十七大和修改后的党章确定试行党代会常任制(包括实行代表任期)是完全正确的,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需的。

其次,实行党代会常任制,是改革企业领导机制的需要。企业党代会四年召开一次,企业党委一经选举产生,只能向上级党委报告工作,而无法向选举他们的党代会报告工作,客观上削弱了党代会的地位和作用。改革年会组织程序,规定企业党代会年会由企业党委主持大会,不设大会主席团,取消预备会议,大会议程、筹备工作报告在年会前的党委会上讨论通过。同时,把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和提案工作委员会作为常设机构,两个机构日常具体工作职责由企业党委工作部门承担。

第三,实行党代会常任制,是深化企业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紧紧围绕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这一主题,着力在企业试行党代会常任制的实践,代表通过每年一次大会听取和审议党委、纪委的工作报告,使代表更多地了解企业党委的工作情况,也有效解决了企业党委无法向同级党代会报告工作、接受监督的问题。同时,年会除主要听取和审议党委、纪委工作报告,及时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外,通过实行代表提案和提意见、建议,安排代表作大会发言,对届内上级党组织直接任命的党委、纪委委员提请年会全体代表进行追认,对缺额党委、纪委委员、党代表进行增补,届中对党委、纪委及其成员进行民主测评等,发挥党代会年会最高决策和最高监督机关的作用。2008年,为切实把广大党员的意志、智慧、力量凝聚起来,使代表更好地参与决策、进行党内监督,厂党委制定下发了《国营七四一六厂党员代表大会(年会)提案征集实施办法》。为开好厂第六届党代会2013年年会,保证党代会民主决策权力的充分发挥和党员代表监督权力的有效落实,会前,厂党委紧紧围绕企业发展和职工普遍关心的问题,广泛听取党员群众对工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大会筹备组受到议案30条,年会上逐条回复。从而使党代会年会成为代表开展活动、履行职责、体现代表主体作用的重要实践舞台,提高了党委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使得党代会的作用更加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

(作者单位:西安航天化学动力厂)

上一篇:工会工作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居住证住宿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