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德建设探讨

2024-06-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校师德建设探讨(通用8篇)

高校师德建设探讨 篇1

高校主题班会建设探讨

[摘要]文章就主题班会规划、设计、实施、归纳与总结展开讨论,认为主题班会的系统深入建设,不仅能充分发挥其学生德育教育主阵地的作用,也能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与效果。

[关键词]高校 主题班会

[作者简介]谢长旺(1977-),男,安徽祁门人,防灾科技学院防灾工程系,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安扬(1984-),女,黑龙江哈尔滨人,防灾科技学院防灾工程系,助教,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柳敏(1982-),女,山东济宁人,防灾科技学院防灾工程系,助教,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河北 三河 065201)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0)29-0175-01

一、主题班会的建设框架

主题班会以学生为中心,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目的,是高校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卓有成效的主题班会,能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也能加强班级凝聚力,促进班级和谐,更会触动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主题班会的建设,不仅是辅导员个人的任务,更是整个学生工作系统的重要工作内容。主题班会建设应做好班会规划、班会设计、班会实施、班会总结等方面工作(框架如下图所示)。

二、主题班会的规划

主题班会的规划是指以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为目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年级特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对高校学生大学阶段班会的内容进行总体规划,形成大纲,以指导整个大学阶段主题班会的开展。

1.初期(第一学年)。新生刚刚入校,需要对其进行适应教育、纪律教育、励志教育和健康教育。适应教育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内容包括何谓大学,大学生活的特点,大学学习的特点;学校的历史传统、办学理念和文化精神以及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等。纪律教育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内容是学校各项规章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学籍管理制度、学位授予制度、行为管理制度、评奖评优制度、班级管理制度、社团管理制度等。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主要包括学生安全教育、生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励志教育强化学生的拼搏精神,增强学生的“心力”,它包括情动力、意志力、注意力、自评力和调控力五个基本的亚领域。

2.中期(第二学年、第三学年)。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需要对其进行方法教育、专业教育和“三观”教育。方法教育提高学生学习技能。方法教育的内容包括“怎样100

分钟有效听课”“如何有效运用手中教材和图书馆参考书”“怎样管理自己的时间”等。专业教育帮助学生指明方向。学生经过初期阶段的学习以后,将逐渐把注意力转到专业学习与将来的工作与事业上,专业教育的需求不断强化。辅导员可邀请专业教师参加专业教育主题系列班会,让熟悉本专业的导师指导学生认识本专业,熟悉本专业,热爱本专业。“三观”教育促进学生的品德养成。“三观”教育,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养成,是大学学生工作系统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中期前段可开展感恩教育、恋爱观教育、时事政治教育等内容,中期后段可开展自我探索、价值观澄清等相关内容。

3.后期(第四学年)。对即将踏入工作岗位的毕业生,需要进行纪律教育、毕业教育和就业教育。纪律教育防止学生出现松懈感。大学最后阶段,学生容易产生松懈,在此阶段,要加强纪律教育,在保证正常教学秩序的基础上,为学生实习、求职提供便利。毕业教育,保证学生文明离校。为防止毕业生离校前出现意外情况,辅导员需要召开安全文明离校主题班会,与学生交流沟通情感,引导学生正确地面对困难、面对社会、面对工作,鼓励学生勇敢地迈入人生新的一页。就业教育为学生远航助力,主要通过就业指导课、职业生涯规划课来实现,辅导员召开主题班会的任务一是加强面试方法、技巧的教育;二是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就业观念,勇敢地面对社会的挑战;三是鼓励学生创业。

三、主题班会设计

主题班会设计是指围绕班会主题,对班会组织的形式、程序、内容、环境进行设计,形成方案,用以指导主题班会的召开。主题班会设计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改变教师单向说理教育和正面引导的方式,突破“你听我讲”的传统模式,重视学生的参与度,确立学生主体、教师引导的新班会模式。

1.形式设计。形式设计是主题班会设计的关键。主题班会形式设计应不拘一格,鼓励创新,可以将辩论、演讲、讨论、表演、参观、运动等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入主题班会。主题班会形式优劣的判断标准有三点,即这种形式能否促进学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能否让学生在思想的交流与交锋中促进道德认知、道德情感的生成;能否通过让学生体验道德,促进道德知识的内化、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

2.程序和内容设计。主题班会程序和内容设计是形式设计的细化,即在特定的形式下明确主题班会各环节的搭接与具体内容。主题班会的程序设计要做到环节清楚、层次清晰、联系紧凑、衔接自然、逐步深入。主题班会内容设计更需要深入探讨,认真筹划,更多地考虑青年学生的特点、时代的特点。

3.环境设计。主题班会是在一定的空间中进行的,空间环境的布置要创设情境,凸显主题,与班会内容达到和谐统一。成功的班会应该让每一个空间、每一块板面都成为主题班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四、主题班会的实施

1.充分准备是基础。一个成功的班会, 充分准备是基础,准备的过程就是辅导员落实班会设计理念与内容的过程。班会准备过程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素材的收集、物品的筹备、场景的布置、氛围的营造之中, 使班会的准备过程本身就成为学生受教育、受锻炼和发展能力的过程, 延展和扩大班会的教育作用。

2.广泛参与是重点。主题班会的举行过程中,每一位同学都应该是受教育者,应该同时在集体中、活动中受教育,而不是旁观者。只有亲自参与,投入自己的精力和情感,才会融于其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因而广泛参与是主题班会实施过程中的重点。辅导员创设合适的形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主题班会的教育作用。

3.辅导员指导是保证。大学生思想活跃,各种思想并存,为了保证主题班会不偏离主题朝着既定的方向发展,辅导员需要加强现场指导。辅导员指导的主要内容是对突发情况的处理,对现场气氛的引导,对各种信息的分析、选择、提炼,对主题班会的总结等。当班会出现冷场时,辅导员需要调动学生,活跃气氛;当学生普遍对某一个问题产生疑惑,讨论无法继续时,辅导员需要澄清;当错误观点占上风时,更需要辅导员及时拨乱反正。

五、主题班会的归纳与总结

主题班会的归纳与总结,是指主题班会结束后,通过调查班会组织的得与失,认真总结,找出具有普遍性的操作方法,进而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主题班会范例和主题班会教育大纲,作为辅导员开展主题班会教育活动的指导与参考。主题班会的归纳总结是一个艰巨的长期任务,需要大量的实践为基础,需要全体学生工作人员共同努力。在这一总结归纳过程中,辅导员工作在一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整个学生工作系统也需要提高总结和归纳的意识,力争形成科学的主题班会教育大纲和丰富的主题班会教育范例。主题班会的系统深入建设,不仅能充分发挥其学生德育教育主阵地的作用,也能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与效果。

[参考文献]

高校师德建设探讨 篇2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 对“师”的职责给出了定义, 即“传道、授业、解惑”, 其中的核心部分是“传道”。所谓传道, 现在看来就是教师必须对学生乃至整个社会的价值观与道德体系起到引导、传播和规范的作用。要做到这一职责, 首先要求教师本身得具有高尚的内在道德涵养———即师德, 与良好的外在风尚、行为规范———即师风。进行师德师风建设, 是当前所有教师队伍建设任务的重中之重。然而, 我们看到近年来随着各级学校教学规模不断扩大, 教师队伍逐渐膨胀, 师德失范的现象也在新闻媒体屡见不鲜。一些现象甚至已影响到教育的健康发展, 在社会上也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对教师群体的信任危机。因此如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也在教育业界引来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

高等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所在高校的学院, 属于高校中基础课程学院, 教师职责多倾向于教学任务, 但同时也承担一定的科研项目, 而学生都面临着将走上社会工作的现实, 因此对于笔者这类高校中公共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具有不同于其他教育的特点和发展道路。本文力图从高校公共课教师, 尤其是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青年教师的视角, 对师德失范现象和师德师风建设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高校公共课教师的师德失范的归因

高校教师的师德失范现象, 许多研究者都给出了不同的见解。比如, 申明在《师德失范的制度原因及其重建》[1]中指出, 制度规范体系与内容不完善、制度目标不明确、制度规定不具体等是造成当今师德失范的重要原因。赵少英[2]认为, 整个社会教育体制的变迁与恶化是高校师德滑坡的重要原因。高校中的公共课程教师, 由于其在大学中个人身份以及教学对象的特殊性, 以下原因可能更具有代表性。

1. 高校公共课教师收入偏低。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行, 我国社会各行业、阶层在经济收入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对于高校来说, 市场经济的推进转变了学校的办学体制, 更新了办学观念, 提高了学校的经费收入。为了鼓励科研教师加大科研产出及争取项目经费, 学校对于科研型教师收入奖励较多, 而我们注意到公共课教师由于很少承担科研项目, 往往工资水平在整个社会看来相对偏低。在当前社会, 住房、医疗、子女教育费用等问题确实给青年工作人员增加了不小的经济压力。这无形中使得一些老师不安心教学工作, 而是花大量精力从事副业, 或是下海经商。很多教师把教学工作当作一种维持生计的手段, 甚至用来谋取私利, 而非事业来对待。社会大环境———市场经济, 也为社会风气败坏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由于市场积极所具有的天然趋利性, 无形中, 人们都把个人的成败和得失用经济指标来衡量[3]”, 不少教师把个人利益、经济收入等看得过重, 轻视教学, 对工作、对学生不负责任, 认为师德师风与己无关。由此可见, 这些负面归因无疑正在冲击高教教师群体。

2. 工作考评机制的不合理。

在高校中, 对于兼顾科研和教学工作的教师来说, 科研能力 (发表论文数量及档次, 科研项目经费情况等) 在对其工作的考评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大学公共课教师的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与其研究内容是分离的。对于这种不太合理的工作考评和激励制度对于科研型教师的师德失范现象, 已有作者从这一方面进行了论述[4]。对于青年教师来说, 业务考核与提职等是其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如果对公共课青年教师工作考评仍沿用科研考评机制, 无疑就显得更为不合理。发表论文作为教师考核的硬性指标, 使得部分教师敷衍教学, 甚至抄袭论文、买卖论文, 这样助长了学术不端、敷衍教学的风气。由于没有深层次的学术研究为铺垫, 发表的论文往往缺乏学术价值, 而仅仅追求数量;编写的著作, 不顾有无实用价值便联系出版。这种做法, 严重损害了学术和学科建设。

3. 学校、学生对公共课程的不重视。

在某些高校, 公共课程受重视的程度远不及专业课程, 可能因为公共基础学科不像其他重点学科能给学校带来项目资金和竞争力。据调查[5], 最近几年高校普遍面临着大学英语课程的学分压缩, 有的学校甚至让通过四、六级的学生免修英语。从学生角度来说, 在其潜意识中会认为上公共课程对于其今后继续教育或是工作求职没有直接的关系。据对学校部分学生的调查显示, 大多数学生对公共课程开设目的的认识是不足的, 对于思想政治类的课程更是如此。学生对待公共课程的态度仅仅是希望期末能够顺利通过, 或是英语通过四、六级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公共课程得不到学校及学生的重视, 教学设施不配套, 上课出勤率低, 教学开展不顺利, 都会打消教师敬业教学的积极性。尤其是我们很多青年教师, 在工作之前都对教师职业充满敬意, 也对自己即将开展的教学充满理想。而真正开展教学之后, 公共课程的定位及学生的态度与教师自我实现的矛盾, 让一些老师思想开始转变, 对教学采取敷衍态度, 对学生疏于管理, 放任自流, 而把精力都投向副业中去。

三、师德师风建设的途径

基于上述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 师德失范的归因是多方面的, 高校公共课教师出现师德失范又存在着特殊性。如何有效搞好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是值得探讨的。

1. 适当增加公共课程的经费, 引入针对优秀教学老师的奖励机制。

最近, 四川大学拿出百万奖金设立“卓越教学奖”表彰师德高尚、教学优秀的一线任课教师。这一消息引起了国内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这也让人们看到我们现在很多高校越来越重视教学老师的地位。尽管金钱并非这些优秀教师的目的, 但学校引入这样的奖励机制, 对于一线教师潜心教学也是重要的鼓励。以此为例, 笔者建议可以适当设立校级或院级奖项, 对在教书育人、师德修养等方面的优秀典型进行表彰奖励, 使该奖项与同级教学科研奖励享受同等待遇, 调动教师在搞好教学科研的同时, 努力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也要增强考核过程的透明度和科学性, 力求做到公平、公正。对于在师德失范方面存在不足的教师, 视其情节应予以警告或处分。

2. 合理制定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的工作考评监督体系。

教师既要把工作重心放在教育与教学方面, 又不断加强学科学术能力。但特殊之处是, 对于此类教师的考评, 不应以发表科研论文, 尤其是论文数量作为硬指标, 而是应该注意把教学成果甚至于师德师风等情况纳入指标考核体系, 制定详细的考核方案, 提出明确的工作要求。将师德师风考核指标量化、具体化, 并与个人自评、学生测评、教师间互评, 考核工作领导小组评定相结合。通过此机制, 激励教师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

3. 经常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

一方面是师德师风建设教育, 帮助教师坚定教书育人这一职业信仰, 增强教师对职业修养的认知, 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感。在道德操守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不为利益所驱使。短期看来, 虽无法大幅度地提升公共课地位, 但教师仍然要深知自己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专业知识和进行科学研究, 更要用自己的“德风”去影响学生,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另一方面高校要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 给教师提供接受教育的平台。给青年教师更多“走出去”的机会, 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校内外、国内外的培训和交流, 不断提升教师的学术修养;同时也可以广泛开展教师自我教育, 积极组织教师报告会, 向老一辈教育家请教与学习, 与同辈教育者交流与讨论。

四、小结

加强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 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也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通过教师与校方的共同努力, 使教学进入良性循环中来。教育工作者在民众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 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高校的教师由于处在知识殿堂的上层, 其社会地位与社会期望值更是如此。鉴于此, 我们青年教师更要有意识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促使这一良性机制转化成日常生活的自觉行动。让自身的思想行为积极地影响学生们、同行们乃至全社会。

摘要:社会道德水准的下滑导致了高校教师的道德滑坡。对于大学公共课教师而言, 出于其职能的特殊性, 其师德师风建设具有不同于其他教育的特点和发展道路。笔者从大学公共课教师的角度, 对其经济收入、考评机制及公共课地位三个原因展开论述, 并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途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高等教育,公共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归因,途径

参考文献

[1]申明.师德失范的制度原因及其重建[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45 (4) :81-84.

[2]赵少英.高校教师师德失范的系统认知与多维分析[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 33 (4) :120-121.

[3]赵培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J[].中国高等教育, 2013, (13) :66-68.

[4]宋润霞, 曾伦武.伦理视角下研究型大学师德失范的归因与师德建设[J].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 , 2012, (3) :76-77.

高校学籍档案建设探讨 篇3

关键词:学籍档案;管理;要求;建设

一、高校学籍档案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校对数字化档案馆建设意识不够

多数高校制定了各种档案规章制度,也有专门的档案机构,可执行力不足。部分领导缺乏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疏于管理本部门档案。且档案部门工作人员对依法治档认识淡薄,档案立卷归档的业务督办、监察不力,指导不够。建设数字档案馆,一是可提高文件领导者、形成者的档案质量认识;二是融档案管理制度于规范管理系统中,使高校档案管理质量得以提高。

2.学生学籍档案管理重视不够,制度不健全

高校学生学籍档案是学校档案的一个分支,但是各高校往往对教学档案工作比较重视,但对学生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却没有足够的认识。存在着“只要不出错就算管好了”或者“只要学生档案送走了就算管好了”这样落后的管理理念,很少将学生档案管理工作、论文联盟整理提到学校议事日程,更不用说将学生档案管理开展得好坏与档案管理部门的业绩挂钩,没有进行必要的检查监督和指导,没有将学生档案管理的好坏与档案管理部门的业绩挂钩,没有进行有关的制度建设,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缺乏领导重视,管理体制明显不完善,更有甚者没有专职的学籍档案管理人员。

3.学生学籍档案传递方式原始,管理落后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毕业生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毕业生生源地的人事部门没有保管毕业生档案的权利和责任,毕业生的档案在两年择业期内整理由人才市场、人才交流中心或毕业学校待管,待毕业生落实就业单位后再将其档案转至就业单位。这样就导致毕业生学籍档案转递环节复杂,导致一些学生档案丢失。给学生的就业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二、如何提高学籍管理现代化水平

1.规范管理,树立“以服务为主”的观念

建立健全规范的管理制度是搞好学籍管理工作的基础,并不断对学籍管理制度加以修订。学籍管理应以各教学系为主,实行过程管理。教务处工作应转为统一标准、监督检查等的目标管理。随着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及学籍管理服务对象的不断变化,学籍管理工作应在新的管理模式下,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如学校招生、毕业生就业、专业设置和申报、教育教学管理、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等,树立“以服务为主”的观念,进一步增强服务功能,开放学籍管理内容和数据,提高学籍管理的效率。

2.开发学籍档案信息资源,提高服务利用价值

学生学籍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我们应坚持按规章制度办事,注重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做到热情、主动、准确、迅速。努力开发档案的教育功能,使档案由过去的以藏为主转化为以开发利用为主。要加强档案的开发利用,实现信息共享,就必须加强档案基础管理。档案员在档案收集、整理、鉴定、论文联盟整理保管等方面下工夫的同时,着重做好档案的编目、检索、编研工作,编制较适用的检索工具,建立健全检索体系和档案文件汇编等参考资料,及时、系统、完整地提供,满足学生档案利用工作的需要。同时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寻求更为有效的服务新途径,以提高学生档案利用的质量和水平,把“死”档案变成“活”档案,更好地发挥学生档案的作用。

3.提高对档案材料重要性的认识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档案重要性的认识,做好咨询服务工作,利用多种渠道宣传有关档案的管理知识,使其认识到,档案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它对本人今后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二是加强对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做到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和保管等各个环节科学规范。三是加强收集工作,完善档案内容,及时补充档案缺失材料,提高档案的利用价值。

4.正确处理好档案保密与利用的关系

日常工作中,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不仅要做好档案的利用与开发,还要做好档案的保密工作,转化档案由过去的以藏为主为以开发利用为主。健全档案的检索工具,汇编各种能反映学校特色的有较高利用价值的编研材料,利用多媒体辅助档案管理,标准化档案工作、科学化管理方法、高效化管理机构,使档案室的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增强,更好地让档案信息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但受传统的保密观念影响,普遍档案工作存在着利用不足、重保轻用现象。由此产生一些弊端:大批档案不能充分利用,甚至有些很有价值的档案长期被束之高阁,造成档案浪费,变成不值一文的废纸;领导不能有效地利用档案,全面及时地了解情况;也难以使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价值在利用档案的效果中体现出来。档案部门需改变传统的观念,切实完善工作职能,严格做好保密工作,为领导决策服务。

参考文献:

1.彭鹏,《高校学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2.马跃,《更新档案管理理念实现档案管理科学化》

3.修芹梅,《试论高校教学档案数字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浅谈高校档案信息化与数字档案馆建设探讨》

5.《高校档案管理的探讨与研究》

6.张晗,《对数字化档案馆的初步研究》

7.《档案数字化方案研究》

8.张华,《关于档案数字化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 篇4

摘要:实现信息化的管理方式是高校发展的重要目标。基于此,高校应建立基于信息化系统的管理平台,实现管理过程中的资源共享。当然,我国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布局系统不完整、教师综合素质低等问题。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

高校扩招和专业增多等原因给其管理带来一定的麻烦。如何建立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促进管理的规范性是高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信息化管理实际上就是指充分利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实现高校教育的现代化管理,其管理内容重要包括课程库的管理、教学运行的管理、专业计划管理和教学任务管理等。基于现阶段我国高校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应加速教育教学管理改革,促进高校教学的发展。

一、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现状分析

(一)缺乏系统的布局规划

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是高校发展中的重要任务。信息化管理方案的制定应以高校的办学目标为依据,进行合理的规划。就目前形势看,我国高校在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缺乏全局观念,信息管理系统较为分散,无法实现统一管理,导致管理效率低下。一些高校以企业发展规划为依据进行管理流程制定,但同样没有从全局出发,导致其信息化管理缺乏整体规划观念,不便于统一管理。

(二)缺乏网络信息风险意识

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存在一定的风险。信息化时代促进了管理系统效率的提高,同时也使系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多数数据需要保密处理,因此必须建立内部系统的权限设置,要求管理人员采用固定的身份登录,防止信息丢失。并且要对系统数据进行加密和备份处理,防止由于病毒侵蚀导致的信息数据丢失。目前,我国多数信息管理系统存在安全管理风险,管理机制缺失,管理权限设置不明确等问题明显。

(三)师资力量薄弱

教师在信息化系统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管理者,教师既要掌握专业的管理技术,又要具有较强的适应和调节能力。我国高校教师多为教育改革前招聘的教师,新生力量较少,对管理软件的熟知程度不高。这导致高校在信息管理过程中缺乏高素质的管理者,影响了高校信息化管理的实现。另外,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的思想观念更新较慢,不能适应新的管理方案。信息化管理对教师的综合素质、知识结构水平和信息化操作能力都具有更高的要求,但目前高校教师缺乏创新精神,关于高校教师的技术培训不多,导致教师对新的管理软件和管理方法认识不深,操作能力不强,制约了信息化管理在高校的实施进程。

二、加强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策略

高校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实现可以充分发挥教学的功能,从而为社会培养专业的人才。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对高校信息化管理的构建分析如下:

(一)树立科学的信息化教学管理观念

树立科学的信息化教学管理观念要求高校在思想上进行创新,将现代教育教学管理理论作为改革依据。逐步更新高校的管理理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方法,促进管理效率的提高。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经验,并结合我国的教学实际,构建满足我国高校发展的管理方案,以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需求。

(二)提高教育教学管理队伍的素质

教育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决定了信息化管理的效率。教学管理是教育管理者在有计划、有组织的前提下进行的管理和协调环节。因此,促进高校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是其发展的重要手段,基于此高校应对教学管理者进行培训,使其正确理解教育管理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抓好队伍建设这一工程,选择优秀人员担任教学管理任务,确保其专业性、全面性。实施考察上岗制,对符合规定的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强化其管理能力,采用合理的职位晋升制度和薪资发放制度,以激发信息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对信息管理人员的培训要以实践为主,以增强其对新技术的掌握,促进管理效率的提高。

(三)构建信息化校园,实现数字化的教学管理

科技的发展使高校教学和管理进入数字化时代。为了满足信息发展的这一需求,高校应建立网络化、智能化和数字化的教学模式,拓展课堂教学的范围。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这一先进技术将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为管理人员提供了实时的信息,它以提高学生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主要目标,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将校园作为社会经济信息时代教学创新的主要场所。通过数字化的管理平台,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信息的输入或输出方式进行教学评价。总之,信息时代的到来对高校管理和教学具有新的要求,实现信息化教学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目标和必然趋势,通过信息化校园的构建,学生能够及时获得新的社会信息,拓宽其视野。从而使校园内部各种信息更加流畅,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利用。

三、总结

高校师德建设探讨 篇5

1、引言

当今,高等教育教学活动正在向着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体现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多媒体教室,在高等学校教学应用中日益普及。多媒体教学以其形象直观的表现形式及高效的教学效率得到了广大教师的喜欢。它的出现促进了高校教学手段及教学模式的改革。但是随着各高校多媒体教室数量的增加,随之暴露出来的建设和管理问题也越来越多。同一学校可能出现若干种不同的多媒体教室,各教室又分属于不同的部门和人员负责管理,所在的地理位置也较为分散。教室类型的多样化和归口管理部门、人员水平参差不齐,还有所在地理位置的分散化导致多媒体教室管理和维护不能及时到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随着反映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多,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和管理模式值得学校相关的负责部门进行一些深入细致的探讨。

2、高校多媒体教室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建设问题

首先,各高校在建设多媒体教室时,往往缺乏全局和统筹规划的建设意识。建设时,基本上是下属的分院系各自为战的情况。各教学院系根据自身需求制定各自的多媒体教室建设方案,由于资金投入的不足,各院系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往往都是需要一间建设一间,建设一间不同一间。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同一学校同时存在多种类型的多媒体教室。多种类型多媒体教室的并存,必将造成教师在使用中的不便,同时也会加大管理维护工作的难度。其次,各教学院系由于没有相关专业人员的技术把关,同时缺乏对系统整体需求的分析,其建设方案往往都是根据各集成商提供的方案来制定。

建设出来的多媒体教室往往结构复杂,功能繁多,许多可有可无的设备也装进了多媒体教室。而一些核心的设备在建设方案中却没有得到重视,比如投影机、中控等。这样的教室在使用中往往不尽如人意。最后,许多学校多媒体教室的建设与管理脱节。建设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后期的管理问题。多媒体教室的建设标准并不是能用就行,许多核心设备的选择必须充分考虑到后期管理和维护的方便。

2.2管理问题

各高校的多媒体教室管理归口不够统一,有的属于下属的分院系直接管理,有的属于电教中心管理,有的又是电教中心和院系各管一部分。有的院系自己没有管理能力的则长期处于无人管理状态,或者请学生做一些粗放的管理。归口的不统一导致了管理人员,人员素质以及管理标准和管理制度的不统一,这些最终必将导致管理上一系列问题的发生。同时,许多学校的多媒体教室管理部门还存在人员编制紧,福利待遇低,专业技术人员职称不好挂靠等问题,这样严重影响部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较难建立一支较为合理、相对稳定的专业技术管理和维护队伍。多媒体教室的管理工作任务重,工作繁,时间长,经常需要加班加点,且多媒体是面向全校使用,教室的使用率较高,出现故障率较大,如果管理和维护不及时到位,就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1]。

另外,有的学校对于教师的管理力度还是不够,许多根本没有经过操作培训的教师也在使用多媒体教室授课,不爱惜设备,不规范操作导致设备的损坏等现象时有发生。有的教师使用后不登记,有的设备弄坏后不报告,甚至有的课后不关投影机导致灯泡烧坏的严重后果,这些都是因为没有加强对上课教师的管理造成的。另外对于学生的管理也很重要,许多学生的社团活动都在使用多媒体教室,在没有教师监督的情况下许多多媒体教室的系统连线常常被搞得一塌糊涂。还有就是多媒体教室管理责任划分的问题,涉及到管理部门、任课教师、学生等。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出现互相推诿导致无法认定相关责任人的事故。

3、高校多媒体教室建设和管理相关对策探讨

3.1多媒体教室建设探讨

笔者认为,多媒体教室的建设问题主要可以从建设模式及设备选型两方面来考虑。

首先对于建设模式,必须在全校范围内建立一个独立的主管部门来整合资源,统一规划制定全校的多媒体教室建设方案。这个主管部门可以是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或者是单独成立的教室管理科。主管部门在制定全校所有所有多媒体教室建设方案时应该将多媒体教室建设全部纳入到统一规划的方案中。方案必须由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各方案应该尽量统一标准。如中控的选择、计算机的选择、视频监控系统的选择等等。这样可以大大方便全校教师的使用,同时降低管理维护的难度,后期的售后服务也比较方便。

其次多媒体教室核心设备的选择必须要慎重。对于批量建设的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的选择可以不用选顶级配置,但是一定要选具备网络克隆能力并且在网络克隆方式下可以实现无人值守的计算机。必须注意计算机的品牌配置要尽量的统一,在实现网络克隆时才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在多媒体教室的设备中,中控的更新换代相对较少,但又是多媒体教室内的核心设备。在制定方案前应该在市场上深入考察一款性能稳定,售后服务好,由大厂生产的中控,作为全校多媒体教室建设方案中的标准化中控。考虑到扩展性的要求,尽量选择网络型的智能中控,这样当学校多媒体教室达到一定数量后可以很容易就将所有教室联网成集控方式。

在考察投影机时主要应该考虑其工作流明度(亮度),一般在80~100人的教室内可以考虑使用ISO3000流明的投影机,在大型的报告厅或阶梯教室内考虑使用ISO4000流明以上的投影机。除了亮度外,投影图像的清晰度指标和连续工作的稳定性也不可忽视。现在多媒体教室的利用率非常高,投影机每天都要长时间工作将近十个小时,这对于投影机的可靠性和耐用程度将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一定要经过多方论证和考察后才能批量安装使用[2]。

视频展台在多媒体教室里的利用率不是太高,不用每间多媒体教室都配,可以考虑在每栋楼的值班室配几台便携式的展示台。在所有教室里面预留好电源线和VGA线即可。

拾音设备的选择是令许多管理人员头痛的问题,主要是声音啸叫的问题。对于声音的啸叫目前还没有一个完美的解决办法,但是在安装时可以通过合理摆放扬声器和话筒位置,将扬声器尽量靠前,话筒放在其后方来缓解声音啸叫的问题。也可以用专业的移频设备来抑制啸叫的产生,但即便这样也不能完全消除啸叫。最好是将话筒音量调整到啸叫临界点后,就将扩音设备锁入机柜,避免人为误操作导致设备烧毁。

3.2多媒体教室管理探讨

建设再好的多媒体教室如果没有配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也不能保证多媒体教学的顺利进行。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认为高校的多媒体教室管理工作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加强管理。

(1)管理部门的统一归口管理

高校多媒体教室的归口管理工作应该与建设相对应,实现全校统一的标准化管理。归口的统一有利于管理队伍、管理制度和管理标准的统一。还能够提高管理效率,明确管理责任,保证多媒体教学的顺利进行。

(2)加强对管理部门本身的管理

实现统一的归口管理后,必须加强管理部门自身的管理。首先是建章立制。必须制定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及岗位职责。比如《多媒体教室管理办法》、《多媒体教室准入制度》、《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等等。规章制度是管理工作的依据,有规章制度才能做到职责分明,分工明确,使管理的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其次是队伍的管理。必须提高管理人员素质,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动手能力,要求他们既要熟悉各类设备工作原理,还要掌握常见的故障排查方法。能及时处理教室的问题,同时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树立服务意思。最后是学校的相关领导应该重视这只特殊队伍的建设,在政策上给予支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保证队伍的稳定和高效。

(3)加强核心设备的管理

多媒体教室中,最核心的设备是投影机、中控和计算机。中控一般比较稳定,可以长时间免维护工作。而投影机和计算机则必须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应该为每间教室的这两个设备建立独立的维护档案及维护措施。对于投影机来说,主要需要维护的部件有灯泡、滤网、液晶板三个部件。为了保证投影机的正常工作,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必须定期对投影机的滤网进行清洗。一般清洗的间隔不要超过两个月。而当投影机出现偏离色和亮度降低时,就要进行液晶板和光路的深度清洁了。对于灯泡的使用时间可以通过网络中控的自动统计功能随时进行监控。一般使用时间超过2000小时的就可以考虑更换。对于计算机来说,首先要做到规范分区,一般可分为三个分区,C区为操作系统,D区为重要资料备份,E区为教师资料存放。其中C、D两个区必须用还原卡保护起来,同时在相关制度中规定,教师的软件只能由管理人员负责安装。另外系统使用360安全卫士可以有效阻止教师U盘上病毒的传播,也可以避免某些可以突破还原系统的病毒进入操作系统。一般来说经过以上措施处理的计算机就可以长时间稳定工作了。

(4)加强任课教师管理

任课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室上课之前,必须参加管理部门组织的操作培训。通过培训,教师才能够了解多媒体教室管理的规章制度,能够按照正确的操作流程规范操作多媒体设备,降低设备发生故障的概率,且能够排除一些简单故障。在培训使用技能的同时,还进行爱护学校财产的教育,教师在上课时还应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多媒体教室的管理规定,共同维护好设备和环境,以保证多媒体教室设备的正常运行。另外,为了提高多媒体授课的效果,还必须加强对教师课件制作的管理。应该定期开展多媒体课件水平审核,建立全校范围的教师合格课件库,规定只有进入教师合格课件库的教师才能安排在多媒体教室授课,以保证多媒体教学的质量,提高教室的投入产出比。

(5)加强学生管理

管理部门和任课教师必须教育学生爱护多媒体设备,一般来说不允许学生的社团活动使用多媒体教室。如果一定要使用,必须向管理部门提出申请,让学生在管理人员的指导下使用多媒体教室。另外教室的卫生维护也需要学生配合,各类早点小食品要禁止带入教室,以免将老鼠引到教室里,进而破坏设备。

4、小结

多媒体教室的建设管理和维护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连续过程。前期的建设必须要考虑到后期的维护,只有在前期采用科学合理的建设模式,再配合后期全面规范的制度管理,才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问题产生,让多媒体教室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各高校相关部门应该对此项工作给予重视,做好多媒体教室建设与管理的研究,在机构设置,制度建设上提出合理的指导意见,今后学校在建设多媒体教室时才能做到合理规划高效使用。

参考文献

高校师德建设探讨 篇6

[摘要] 文章分析了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的建设现状和存在的不足,认为高校应主要负责这项建设工程,并就建设程序、建设原则和应注意的问题,对如何建设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 经典名著

全文数据库

高校图书馆

经典名著是几千年人类发展史所积淀下来的文化精品,代表着人类文明的最高成就,高等院校文献资源丰富、专家汇集,是普及经典名著的极好之所,信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为经典名著资源的数字化提供了充分的技术基础,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完全有条件也有必要结合本校本馆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建设体现自身特色的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

1.现状分析 1.1 建设情况

目前有很多图书馆(包括高校图书馆)和一些著名的数字化技术提供商都在建设包括经典名著在内的各种数字化图书的全文数据库,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 数字图书馆。通过对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建立系统有序的信息资源库,读者可以通过网络自由检索和自由存取,经典名著资源就包括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超星、方正APABI、方舟、书生之家等。

②高校图书馆建立的名著导读数据库。许多高校不仅规定了大学生必读书目,而且还以名著的目录或全文为主要内容建立了一些名著导读数据库,大致有三种形式:独立型、链接型和简单型。独立型是图书馆以自定的格式、分类和标准建立全文数据库,如清华大学文科信息中心建设的本校80种经典必读书目的导读数据库,就把名著分为中国文化、中国文学、外国文化和外国文学四类,并提供名著简介和全文阅读;链接型是图书馆不单独建设自己的数据库,而是把经典名著书目进行分类排序,然后直接链接到超星、书生等数字图书馆实现全文阅读或下载;简单型数据库则仅列出经典名著目录和基本信息,而不提供全文阅读。③商业网站和个人网站。许多商业性的电子图书网站和个人网站也提供经典名著的全文信息,读者可以付费阅读或下载名著,但是这些网站的信息质量参差不齐,缺字、少页、错别字的情况时有发生。④专题性名著数据库。这类数据库目前来说还比较少,内容和质量也有待提高。就目前来说,经典名著的分类往往比较简单,往往仅采取中国与国外、古典与现代的笼统分法,大致来讲还没有深入到按学科、按时代、按内容等较细致的分类。笔者在网上搜索时只能找到如四大名著、英文名著、古典名著、外国名著等专类数据库,而且这些数据库收集名著的种类和数量也很有限。

⑤名著光盘。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很多由数据加工商合成数字化、平面设计、多媒体等多项技术开发制作的经典名著光盘,影响比较大的有《中文经典数字图书馆》、《中外经典视听图书馆》、《古今中外名家名著配音配乐图书馆》、《中外经典名著1000部》、《英文名著3000》等等。这些光盘收集量大,也出现了一些质量较高的产品,而且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得原著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所以有不少高校就直接购买这样的光盘在校园网范围内供读者使用。1.2 存在问题

应该说经典名著数据库的开发和宣传已经取得了一些效果,读者无需花费太多的精力就可以在网上找到经典名著的全文,但是笔者认为现有的经典名著信息库在内容和形式方面至少还存在以下不足:

①缺乏专门的经典名著数据库。现有的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要么是包含在比较大的数据库,如超星等数字图书馆之中;要么就是仅由少量作品简单组合而成,信息量不够,且不具备检索功能。如果要对经典名著的信息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就必须单独建立经典名著数据库。②信息源的范围狭小。目前高校建立经典名著数据库一般仅限于本校的必读书目,学科范围也主要是文学领域。实际上每门学科都有一系列经典名著,建设经典名著数据库应该尽量把各门学科都包括进去,同时可以把经典名著的范围扩大到文献资源之外,一些其他形式的经典名作,如经典音乐、经典书画、经典影片等,都完全可以纳入其中。③对经典名著资源的挖掘不够深入。目前的经典名著数据库仅仅完成了经典名著从传统的文献形式向数字形式的转变,还基本上没有深入到对信息进行二次、三次加工、提取知识内容、提供知识服务的层面,高校图书馆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④缺乏统一格式。由于目前没有专门建设的经典名著数据库,各种数据库在数字化技术和浏览格式上自成体系,例如超星、书生、方正等多家数字图书馆提供的电子图书就各有各的格式,而且必须使用专门的浏览器阅读,相互之间难以兼容,在这种情况下要进行信息的深层次加工就比较困难。

2.建设原则

对于建设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高校图书馆一直缺乏人员、技术和资金的投入,在数字化生存的今天,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人类文明,建设和开发经典名著资源,提升高校学子的文化品味和知识结构,高校图书馆有义务加强这方面的投入。客观而言,高校图书馆拥有信息集中、专业集中、专家集中的自身优势,也完全有能力建设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实现对经典名著资源的深层次开发。笔者认为在建设过程中应把握好以下几项原则: 2.1 针对性原则。明确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的资源范围是人类发展历史过程中积淀下来的具有经典意义和继承价值的名作,它不仅包括文献形式的名著,还应该包括绘画、音乐、雕塑、电影等艺术作品;高校建设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还应该考虑特殊的高校读者群,要从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阅读需求出发,规划整个数据库的建设风格。

2.2 特色性原则。每所高校都有自身的专业和学科特色,不可能都去建设大而全的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所以高校应该注意发挥自身学科特点和优势,集中开发某类经典名著资源,建设有自身特色的专门类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例如财经类院校就可以发挥经济类专家学者集中的优势,建设财经类经典名著数据库;人文学科较强的院校可以建设文学文化类经典名著数据库;理工科院校可以建设科学类经典名著数据库;师范院校则可以集中建设教育类的经典名著数据库。

2.3 标准性原则。全文数据库不是数字化信息的简单结合,它必须能提供数据的管理和查询功能,所以数字信息资源的分类、标引、描述、组织、存储应该遵循统一的标准,而标准的选择则应该从长远考虑,要便于信息资源的开发。2.4 知识性原则。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不仅仅是文献著作的电子版本,还应该包含知识内容,高校图书馆建设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的过程就伴随着信息的深加工和知识发现的过程。可以考虑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加强经典名著信息资源的开发,横向就是挖掘不同学科的名著之间的交叉和渗透,纵向则是在立足某一学科挖掘其精华。

2.5 效益性原则。从经济效益来讲,建设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要重视规划,避免重复建设。一方面,高校要根据自身条件确定合适的建设规模;另一方面,国家则应该能在资金调度、总体规划、协调分工上发挥重要作用。从社会效益来讲,建设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要有尽可能完善的信息储备和信息结构,重视用户需求,提高用户满意度。2.建设原则

对于建设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高校图书馆一直缺乏人员、技术和资金的投入,在数字化生存的今天,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人类文明,建设和开发经典名著资源,提升高校学子的文化品味和知识结构,高校图书馆有义务加强这方面的投入。客观而言,高校图书馆拥有信息集中、专业集中、专家集中的自身优势,也完全有能力建设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实现对经典名著资源的深层次开发。笔者认为在建设过程中应把握好以下几项原则: 2.1 针对性原则。明确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的资源范围是人类发展历史过程中积淀下来的具有经典意义和继承价值的名作,它不仅包括文献形式的名著,还应该包括绘画、音乐、雕塑、电影等艺术作品;高校建设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还应该考虑特殊的高校读者群,要从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阅读需求出发,规划整个数据库的建设风格。

2.2 特色性原则。每所高校都有自身的专业和学科特色,不可能都去建设大而全的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所以高校应该注意发挥自身学科特点和优势,集中开发某类经典名著资源,建设有自身特色的专门类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例如财经类院校就可以发挥经济类专家学者集中的优势,建设财经类经典名著数据库;人文学科较强的院校可以建设文学文化类经典名著数据库;理工科院校可以建设科学类经典名著数据库;师范院校则可以集中建设教育类的经典名著数据库。

2.3 标准性原则。全文数据库不是数字化信息的简单结合,它必须能提供数据的管理和查询功能,所以数字信息资源的分类、标引、描述、组织、存储应该遵循统一的标准,而标准的选择则应该从长远考虑,要便于信息资源的开发。

2.4 知识性原则。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不仅仅是文献著作的电子版本,还应该包含知识内容,高校图书馆建设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的过程就伴随着信息的深加工和知识发现的过程。可以考虑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加强经典名著信息资源的开发,横向就是挖掘不同学科的名著之间的交叉和渗透,纵向则是在立足某一学科挖掘其精华。

2.5 效益性原则。从经济效益来讲,建设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要重视规划,避免重复建设。一方面,高校要根据自身条件确定合适的建设规模;另一方面,国家则应该能在资金调度、总体规划、协调分工上发挥重要作用。从社会效益来讲,建设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要有尽可能完善的信息储备和信息结构,重视用户需求,提高用户满意度。

3.建设程序及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3.1 建设程序

建设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是一个系统工程,整个建设过程可以分为前期准备、数字化转换、数据整理加工和整体协调几个阶段。

前期准备阶段就是数据库的总体规划,包括数据库的内容设计和形式设计。内容设计一是要确定数据库应包含的经典名著的范围,并按统一的标准分类,二是要设计数据库的主要功能,如全文阅读、全文检索、名著导读、研究综述等等;形式设计则是要规划如何实现数据库的各项功能,包括数字化总体方案设计、数据库页面框架设计以及数据库后台设计等。数字化转换就是把经典名著从传统的文献形式转化成数字资源形式,可以采取人工录入、扫描、光学识别等方式来实现,如果能解决数据格式问题,图书馆也可以通过直接购买名著光盘或电子图书的方式来达到这个目的。

数据整理加工就是要通过对数字资源的分类、描述、组织、存储实现数字资源的有序化。资源分类可以借鉴传统的图书分类法,同时结合声音、图像、视频等信息的分类标准;资源的描述和组织可以采用超文本这种非线形组织手段或者元数据方式来序化各种与经典名著相关的媒体信息。

整体协调阶段的工作包括数据库网页的整体设计和校园网内数据库资源的共享,最终要把所有的经典名著数据库资源统一规划到校园虚拟网的范围之内,让所有的校园网用户共享。3.2 应注意的问题 ① 著作权问题。根据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经典名著是已进入公有领域的作品,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一般不涉及到著作权问题,而且图书馆对经典名著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仅仅是出于教育目的而非盈利之途,所以高校建立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基本上没有侵权之嫌。②分工协作与总体协调问题。经典名著资源丰富,单所高校图书馆肯定不能承担全部建设工作,所以由各所高校图书馆结合自身优势分工配合比较适当,既能发挥各高校图书馆所长,又能保证数据库的建设质量。同时,考虑到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建设的统一性,为了避免建设过程中的重复建设,国家的总体协调作用就显得相当重要。国家可就此建立专项资金,成立临时工作组,专门负责数据库建设的总体分工、资金调配和标准制定,保证建设过程的高质高效。

③内容建设问题。对于高校而言,建设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与简单的电子图书的集合应有所区别,最根本的就在于前者还应该是一个知识库和思想库,除了实现所有经典名著数字化以外,还必须考虑如何深层次开发经典名著资源。可以考虑从三个方面来完善数据库的内容建设:一是要确保经典名著数字化的准确性,这就要求在数字化形式的转换过程中避免出现瑕疵;二是要研究开发经典名著的全文检索系统,构建对多部名著同时进行全文检索的检索平台;三是要从名著介绍、背景透视、历史价值、现时意义等多个方面来充分挖掘经典名著资源的内在价值。④形式建设问题。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的建设要重视内容的完整,也要注重形式的完美,要体现蕴藏在经典名著背后的深厚的历史文化感,同时也不能忽视数据库表现形式的丰富性。历史文化氛围的烘托可以通过内容的深度和网页色彩的搭配来实现;数据库表现形式的丰富性则可以通过数据库网页的动态设计来实现,突破纯文本阅读的模式,加入一些与经典名著相关的视频和音频资料,如取自名著题材的音乐、电影、绘画、雕塑等,一方面可以充实数据库内容,另一方面也可以丰富数据库的表现形式。⑤建设队伍问题。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的建设最终要靠人来完成,拥有什么样的建设队伍会最终决定数据库的建设质量。要建设好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高校图书馆馆员除了图书馆方面的基本技能以外,还要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开发技术,同时,在建设过程还必须非常重视专家的作用,让各个领域内的专家学者在如何开发经典名著资源,如何最大限度地提炼思想、观念和学术精华,如何实现经典名著与现代学术生活的融合方面献计献策。

参考文献: 黄建年:导读书目、必读图书与全文数据库,河南图书馆学刊,1997.3 2 钟文一:我国国产全文数据库的检索阅读平台研究,情报检索,2003.10

参考文献: 黄建年:导读书目、必读图书与全文数据库,河南图书馆学刊,1997.3 2 钟文一:我国国产全文数据库的检索阅读平台研究,情报检索,2003.10 2.建设原则

对于建设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高校图书馆一直缺乏人员、技术和资金的投入,在数字化生存的今天,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人类文明,建设和开发经典名著资源,提升高校学子的文化品味和知识结构,高校图书馆有义务加强这方面的投入。客观而言,高校图书馆拥有信息集中、专业集中、专家集中的自身优势,也完全有能力建设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实现对经典名著资源的深层次开发。笔者认为在建设过程中应把握好以下几项原则: 2.1 针对性原则。明确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的资源范围是人类发展历史过程中积淀下来的具有经典意义和继承价值的名作,它不仅包括文献形式的名著,还应该包括绘画、音乐、雕塑、电影等艺术作品;高校建设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还应该考虑特殊的高校读者群,要从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阅读需求出发,规划整个数据库的建设风格。

2.2 特色性原则。每所高校都有自身的专业和学科特色,不可能都去建设大而全的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所以高校应该注意发挥自身学科特点和优势,集中开发某类经典名著资源,建设有自身特色的专门类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例如财经类院校就可以发挥经济类专家学者集中的优势,建设财经类经典名著数据库;人文学科较强的院校可以建设文学文化类经典名著数据库;理工科院校可以建设科学类经典名著数据库;师范院校则可以集中建设教育类的经典名著数据库。

2.3 标准性原则。全文数据库不是数字化信息的简单结合,它必须能提供数据的管理和查询功能,所以数字信息资源的分类、标引、描述、组织、存储应该遵循统一的标准,而标准的选择则应该从长远考虑,要便于信息资源的开发。

2.4 知识性原则。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不仅仅是文献著作的电子版本,还应该包含知识内容,高校图书馆建设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的过程就伴随着信息的深加工和知识发现的过程。可以考虑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加强经典名著信息资源的开发,横向就是挖掘不同学科的名著之间的交叉和渗透,纵向则是在立足某一学科挖掘其精华。

2.5 效益性原则。从经济效益来讲,建设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要重视规划,避免重复建设。一方面,高校要根据自身条件确定合适的建设规模;另一方面,国家则应该能在资金调度、总体规划、协调分工上发挥重要作用。从社会效益来讲,建设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要有尽可能完善的信息储备和信息结构,重视用户需求,提高用户满意度。

3.建设程序及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3.1 建设程序

建设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是一个系统工程,整个建设过程可以分为前期准备、数字化转换、数据整理加工和整体协调几个阶段。

前期准备阶段就是数据库的总体规划,包括数据库的内容设计和形式设计。内容设计一是要确定数据库应包含的经典名著的范围,并按统一的标准分类,二是要设计数据库的主要功能,如全文阅读、全文检索、名著导读、研究综述等等;形式设计则是要规划如何实现数据库的各项功能,包括数字化总体方案设计、数据库页面框架设计以及数据库后台设计等。数字化转换就是把经典名著从传统的文献形式转化成数字资源形式,可以采取人工录入、扫描、光学识别等方式来实现,如果能解决数据格式问题,图书馆也可以通过直接购买名著光盘或电子图书的方式来达到这个目的。

数据整理加工就是要通过对数字资源的分类、描述、组织、存储实现数字资源的有序化。资源分类可以借鉴传统的图书分类法,同时结合声音、图像、视频等信息的分类标准;资源的描述和组织可以采用超文本这种非线形组织手段或者元数据方式来序化各种与经典名著相关的媒体信息。

整体协调阶段的工作包括数据库网页的整体设计和校园网内数据库资源的共享,最终要把所有的经典名著数据库资源统一规划到校园虚拟网的范围之内,让所有的校园网用户共享。3.2 应注意的问题

① 著作权问题。根据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经典名著是已进入公有领域的作品,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一般不涉及到著作权问题,而且图书馆对经典名著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仅仅是出于教育目的而非盈利之途,所以高校建立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基本上没有侵权之嫌。②分工协作与总体协调问题。经典名著资源丰富,单所高校图书馆肯定不能承担全部建设工作,所以由各所高校图书馆结合自身优势分工配合比较适当,既能发挥各高校图书馆所长,又能保证数据库的建设质量。同时,考虑到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建设的统一性,为了避免建设过程中的重复建设,国家的总体协调作用就显得相当重要。国家可就此建立专项资金,成立临时工作组,专门负责数据库建设的总体分工、资金调配和标准制定,保证建设过程的高质高效。③内容建设问题。对于高校而言,建设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与简单的电子图书的集合应有所区别,最根本的就在于前者还应该是一个知识库和思想库,除了实现所有经典名著数字化以外,还必须考虑如何深层次开发经典名著资源。可以考虑从三个方面来完善数据库的内容建设:一是要确保经典名著数字化的准确性,这就要求在数字化形式的转换过程中避免出现瑕疵;二是要研究开发经典名著的全文检索系统,构建对多部名著同时进行全文检索的检索平台;三是要从名著介绍、背景透视、历史价值、现时意义等多个方面来充分挖掘经典名著资源的内在价值。

④形式建设问题。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的建设要重视内容的完整,也要注重形式的完美,要体现蕴藏在经典名著背后的深厚的历史文化感,同时也不能忽视数据库表现形式的丰富性。历史文化氛围的烘托可以通过内容的深度和网页色彩的搭配来实现;数据库表现形式的丰富性则可以通过数据库网页的动态设计来实现,突破纯文本阅读的模式,加入一些与经典名著相关的视频和音频资料,如取自名著题材的音乐、电影、绘画、雕塑等,一方面可以充实数据库内容,另一方面也可以丰富数据库的表现形式。⑤建设队伍问题。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的建设最终要靠人来完成,拥有什么样的建设队伍会最终决定数据库的建设质量。要建设好经典名著全文数据库,高校图书馆馆员除了图书馆方面的基本技能以外,还要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开发技术,同时,在建设过程还必须非常重视专家的作用,让各个领域内的专家学者在如何开发经典名著资源,如何最大限度地提炼思想、观念和学术精华,如何实现经典名著与现代学术生活的融合方面献计献策。

参考文献: 黄建年:导读书目、必读图书与全文数据库,河南图书馆学刊,1997.3 2 钟文一:我国国产全文数据库的检索阅读平台研究,情报检索,2003.10

高校门户网站建设探讨 篇7

近年来,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 高校信息化建设持续深入推进, 校园网逐渐成为高校信息管理和信息交换的最重要的平台之一。随着高校校园网络建设与应用的逐步成熟和完善, 校园信息网络与高校师生们日常学习生活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均已建成自己的门户网站, 还有一些高校的网站正在积极建设中。从已建网站中可以看出, 一些院校充分发挥了高校教育资源优势, 在网站建设、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成果, 在功能性和艺术性上均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创建了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一流的高校门户网站。但是目前的高校门户网站建设并非无可指摘, 刚好与此相反, 除了少部分具有较高质量外, 大部分的门户网站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 主要体现在风格混乱, 互动性差, 应用率低, 更新迟, 响应速度慢, 管理维护滞后等实际问题, 这些现象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善和解决。

2、高校门户网站建设的现状分析

2.1 内容堆砌, 风格混乱

浏览目前众多高校网站, 发现普遍存在内容枯燥贫乏、形式呆板、模式雷同、缺乏吸引力等问题, 往往同一页面内各种元素拼凑堆砌、零散混乱, 不仅缺少相互呼应和一致性, 而且由于滥用多媒体素材, 导致出现网站响应速度过慢, 甚至用户无法打开的问题;在页面与页面之间, 特别是一级和二级页面之间, 色彩、版式、文字等网页风格大相径庭, 页面间联系不够紧密, 没有形成统一的整站形象等。

2.2 功能单一, 缺乏互动

作为信息管理和交换的网络平台, 高校网站在高等院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其服务的主要对象应该是广大教师和学生。然而, 大多数高校门户网站下设栏目皆为诸如学院概况、学科设置、专家教授等常规简介之类的东西, 虽名目不一, 但大同小异, 显得形式单一, 内容单薄, 更重要的是缺乏交互功能, 网站对他们来说仅仅是作为宣传自己的"广告牌"和"形象窗口", 远远没有发挥出网络作为信息交流与互动主阵地的强大作用。

2.3 管理滞后, 安全堪忧

很多高校建网站时兴师动众, 网站制作好后就万事大吉, 根本不更新维护, 久而久之, 网站就失去了吸引力, 并同时带来许多安全隐患, 高校网站内一些内部信息往往要求在绝对安全的网络环境中存储和传递, 然而, 很多高校网站由于网络安全技术和人才的缺乏, 疏于网站的维护和管理, 致使文件破坏、数据库受损甚至服务器瘫痪等情况的出现。管理和安全上的漏洞影响了网站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削弱了网站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功能, 并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作为高校门户的形象。

3、高校门户网站建设的对策探讨

3.1 改变观念, 提高信息化意识

高校是知识的殿堂, 网站是网络信息交流的窗口, 在传统的工作模式中, 无论是内部办公还是外部交流, 都习惯于书面流通, 显然, 这种高耗低效的方式与信息化的建设是背道而驰的。因此, 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成为突破高校网站建设与发展的首要问题。高校要增强信息意识, 动员组织广大师生开发信息资源, 参与网站建设。主要是在教职员工中提倡无纸化办公, 鼓励通过网络教学平台、邮箱、BBS等方式辅助教学。在学生中提倡关注网络, 鼓励参加网络互动的活动, 使校园网和门户网站能更快的融入师生的日常生活, 并被有效利用。

3.2 统一风格, 合理使用多媒体, 增强内容实用性

校园网应该是一个内容健康、界面明快、富有时代感, 具有与时俱进和创新精神的宣传载体。在内容上要全面反映教学、科研、服务、党政建设、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 聚焦师生关注的热点, 解决师生产生的疑惑。网页界面设计是将技术性与艺术性融为一体的创造性活动, 界面要具有明确、统一的风格特征。高校的门户网站应有诸多网页, 网页上所有的图像、文字, 包括色彩、版面编排、区分线、字体、标题、注脚等页面元素, 都要统一风格, 特别是一级和二级页面之间, 要注意让风格定位贯穿全站。

校园网面对的主要对象大多数都是年轻人, 对他们来说, 在视觉效果上会有更高要求。因此, 在网站建设上要综合利用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多媒体技术与用户进行交流, 恰当的运用这些媒体技术, 能够增强页面传播信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但是要防止滥用多媒体技术, 否则容易出现网页文件过大, 网页响应超时等问题。在设计网站时, 考虑到浏览速度, 应尽量精简使用多媒体素材, 避免因主页面过大而影响浏览速度。许多知名站点为了方便用户访问, 主页面尺寸都控制得较小, 例如新浪首页347k, 飞网易首页483k, 而雅虎首页仅仅125k。

高校网站作为辅助管理的有力工具, 应该强化其多种服务功能, 以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扩大大学生的信息视野、帮助学生顺利就业、促进高校的自身建设和发展。在网站内容的安排上, 除了常规的校园介绍外, 在网站中设立新闻时事、行政管理、信息发布、对话交流等专栏, 及时发布学习、考试、职业培训、就业、通知、决定等方面的信息;设立学习和答疑、教学改革、专业建设专栏, 与学生的学习进程相结合;构建在线课程、远程教育等网络教学板块;设立大学生心理咨询专栏等等, 有了这些充实的内容作支撑, 就能更好的使现实校园和网上校园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3.3 加强维护, 规范网络安全管理

更新和维护是保持网站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网站在规划建设时就应该考虑便于更新维护这一原则。高校要加强网络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 加强网站信息采集、信息处理、站点规划、站点维护、站点发布等多个环节各项工作内容的组织和管理, 在有专门的部门负责框架网站的更新维护工作的基础上, 各栏目由相关部门分别负责更新维护, 这样就可以使网站管理员从那些简单烦琐的事情中解放出来, 把精力集中在规划和设计上, 也可以使各个部门的内容得以快速更新。在网站建设的同时也要注重提高网络安全技术队伍的能力和水平, 为确保网站安全运行, 工作人员要增强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加强安全管理, 建立安全责任制, 规范访问权限、存取控制、文件备份、防火墙配置、病毒防范等安全性机制和措施。

4、结束语

高校门户网站的建设是一个需要不断创新、完善、美化的过程, 高校网站建设应从目的、内容、技术、效果等多方面兼顾考虑, 使网站内容丰富、使用方便, 充分利用资源, 恰当运用技术达到快捷和便利的效果, 实现高校网站为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服务的宗旨。

摘要:校园网作为信息管理和信息交换的网络平台, 在高等院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校门户网站是校园网的窗口平台, 针对目前高校门户网站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对加强网站建设的对策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校,门户网站,建设

参考文献

[1].陈红秋, 钱军.关于加强高校网站建设的思考与对策[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 3[2]:66-68.

[2].马海港.高校门户网站的网页设计原则[J].考试周刊, 2008, [6]:173-174.

高校教学素材库建设探讨 篇8

[关键词]教学素材库  共享平台  检索

[作者简介]王晨(1982- ),男,河北秦皇岛人,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学。(河北  秦皇岛  06631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4年度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基于主题搜索引擎技术的高校教学素材库建设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Z2014138)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5-0191-02

一、高校教学素材库建设的必要性

高校教学素材库是高校教学资源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教师组织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基础,是职业院校普遍短缺的教学资源。从形式上来说,高校教学素材库是包括文本、声音、图像、动画及视频等多种媒体教学素材的集合;从内容上来说,高校教学素材库包括文献、案例、课堂教学库、试题、参考资料等。由于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把教学素材资源共享到网上,供教师和学生使用。高校教学素材库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大量的教学素材和学习资源,在辅助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教师可以利用教学素材库组织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首先,教师使用教学素材制作教学课件,课件制作就会变得简单、有效,从而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考虑教学设计和研究,提高教学质量。其次,在课程教学中,许多知识都是基于实例来讲授的,对实例的讲解应成为重点。然而,仅仅靠讲解课本上的实例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搜集大量的课外素材,如某些典型案例来充实教师的课堂教学。最后,高校教学素材库的建立有助于教师之间互相交流协作,共同备课,节约了分别搜索教学素材的时间和精力,避免了重复操作。

2.学生可以利用教学素材库开展自主学习,提高自学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选择下载合适的教学素材学习,通过对教学素材的收集、整理、学习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自学能力。同时,学生还可以根据兴趣发展创造性思维,制作自己需要的素材,然后上传到教学素材库,这样既能够增加自信心,又能够与其他教师和学生互相沟通,形成具有良好的师生互动的主动性强的学习模式。

从以上两个方面可以看出,高校建立资源丰富、功能完备的教学素材库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培养自学能力,能够很好地辅助教学,因此建立教学素材库是十分必要的。

二、目前高校教学素材库建设存在的问题

1.高校教学素材库获取方式困难。高校教学素材库的来源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学校的教师或学生上传的教学素材,这类素材所占比例较少;另一类是从互联网中搜集来的其他学校的某些教学素材,这类素材所占比例较大。不管是哪类高校素材库资源,目前绝大多数都是由人工手动搜集,分类整理并上传到教学素材库,这种资源获取方式往往耗费极大的人力,而且存在教学素材搜集时间长、资料不够完备的问题。

2.高校教学素材库的共享及开放程度不够。很多高校的教学素材库没有专门的素材库网站作为共享平台,即使有教学素材库网站,也往往出现网站制作过于简单、素材的分类不合理等问题,降低了素材库的共享和开放程度。

3.高校教学素材库内容多、检索费时。由于高校的课程多、素材信息量大,目前的高校素材库系统往往只是提供分类导航或者基于關键字的检索接口,教师和学生想找到自己需要的教学素材,往往存在查找费时、检索困难的问题。如果教师和学生不能快速、高效地得到自己需要的教学和学习资料,素材库就没有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如何提高教学素材资源的获取效率,如何建立美观实用的素材库共享平台,如何提供方便快捷的检索接口,是目前高校教学素材库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高校教学素材库建设的改进对策

1.基于主题爬行器的教学素材库资源自动获取。通用搜索引擎(如Google、百度)是指互联网上专门提供检索服务的一类网站,通过通用爬行器将互联网中所有资源收集到本地,建立信息数据库和索引数据库,从而对用户提出的检索做出响应。与通用搜索引擎不同,主题搜索引擎通过主题爬行器抓取特定主题相关的资源,建立信息数据库和索引数据库,从而对用户的特定主题的搜索做出响应。若使用通用爬行器在互联网上进行教学素材资源获取,将会出现搜索出大量无关信息的问题,而主题搜索引擎中的主题爬行器则是针对特定主题的搜索,会避免这一问题的出行。因此为了自动快速地获取互联网中的教学素材,可以通过主题搜索引擎中的主题爬行器在互联网上自动抓取海量的教学素材资源,既节省时间、节省人力,还可以定期更新。可以首先筛选一些教学素材丰富的网站(如精品课网站),之后使用主题爬行器对指定网站进行抓取,由人工再对抓取到的教学资源进行分类、筛选,从而得到相应的教学素材库,提高高校教学素材获取的效率。

2.建立美观实用的教学素材库共享平台。为了实现教学素材库共享的目的,以美观性和实用性为出发点,建立一个高校教学素材库的专题网站。应该对教学素材库中的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分类,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管理机制,对资源进行管理。这样不但方便用户的使用和管理员的管理,也能充分利用搜集到的资源,避免资源浪费。教学素材库网站是教学素材库的共享平台,教师和学生通过素材库网站获取教学、学习资料,为教师和学生进入素材库提供了接口,在教学素材库建设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注重素材库网站的建设。素材库网站的建设应该本着实用简洁的原则,做到以下三点:首先,美观性。一个美观的素材库网站能够给使用者一种亲切感,使教师和学生能在愉快的心情中使用素材库,获取自己需要的资源。其次,实用性。素材库网站应该具备简洁实用的功能,还要在服务器上给用户提供一定限度的空间,提供文件上传功能,使教师和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个性化素材和需要存储的文件上传到服务器,并可以随时下载。最后,互动性。素材库网站应该能够提供素材评价功能,教师和学生可以对素材库中的素材进行评价,网站管理员从中了解学生和教师的需求,对需求量大的资源进行扩充,对评价不高的资源则应予以删除,从而使素材库中的素材及时进行更新,保证教师和学生得到最新最实用的素材。

3.建立基于用户兴趣的教学素材库个性化检索接口。高校教学素材库包括的科目多、种类多、内容多、信息量大,素材库的用户一般来说是学生或教师,他们往往会关心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资料,以及如何在大量的教学素材资源中快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资料。可以使用搜索引擎中的个性化检索技术,给每个用户建立一个兴趣模型,当用户第一次登录时就能够填写兴趣,并随时更新自己的兴趣。当用户输入关键词进行查找时,系统会根据用户的兴趣对搜索结果进行重新排序,返回和用户兴趣相关的结果集合,从而提高教学素材库的搜索满意度。

随着高校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教学素材库网络化建设,但在教学素材库的建设及共享机制上还普遍存在教学素材搜集困难、缺少实用美观的共享平台、检索费时等问题。文章提出了一些改进对策,首先使用主题爬行器对互联网中的教学素材资源进行自动获取,再由人工分类、整理、上传到教学素材库,在节省时间的同时,能够搜集到更多的教学素材库资源。其次本着实用简洁的原则建立素材库平台,注重其美观性、实用性和互动性。最后,建立基于用户兴趣模型的个性化检索策略,能够根据用户兴趣返回更相关的教学素材库查找结果,从而提高用户使用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刘珍芳.高校专业网络资源库建设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7(5).

[2]吴学敏.高职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10(21).

[3]王传华,魏树权,游云华,等.远程教育中教学资源——素材库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3(2).

[4]杨艺,雍琴.网络教学媒体素材库的规范化建设[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

[5]姚红星,肖文雅.校本共享型多媒体教学素材库建设探讨[J].信息技术,2013(1).

[6]史敏军.多媒体教学素材库系统的建设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2(8).

[7]李瑞芳,杨娜. 主题搜索引擎的研究[J].微型机与应用,2009(19).

上一篇:考研英语翻译题型失分原因分析讲解下一篇: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