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生物的教学中,通过情境的方式让生物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化,可帮助学生简化生物的内容,让生物的知识更加系统化的呈现出来,在情境空间中,教师可融合生物的有关原理、规律,让学生基于情境视域去探索生物的奇妙,由浅入深的摸索生物的内涵。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有效教学情境的初中生物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生物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
摘要:生物学科在初中阶段的考试中,所占分数比例很小,学生往往不重视生物学科。所以教师必须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学知识。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生物 教学 情境
新课程倡导的各种教学方法如“探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都要求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积极探索,主动学习知识、原理、规律等。生物学在考试中所占分数比例较小,相比语、数、外等学科,不太受重视,尤其是在初中阶段,有的地区中考甚至不考生物,使得学生更不重视这门学科。因此,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是生物教师、尤其是初中生物教师面临的关键问题。笔者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通过几年的实践、反思,总结了一些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角色扮演,模拟生活情景
角色扮演、模拟生活情景能够将课堂变得具有趣味性、真实性。初中生正处在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的阶段,充满趣味的课堂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相对比较理性的教学内容。
例如,在讲“血液流动的管道——血管”这部分内容时,我假装左臂受伤,用手捂着“伤口”,痛苦地说:“同学们,老师不小心把胳膊划破了,现在血流不止,你们能帮我止血吗?”学生踊跃地拿起了我为他们准备好的纱布,帮我“止血”。这时,请学生一边行动,一边讲讲他这样做的理由,根据学生的发言,提出疑问:“止血的部位和血管的种类有没有关系,血管分为哪几种?”由此引出课题。这一段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扮演了一次白衣天使,主动想办法帮助“伤者”止血,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二、引经据典,勾勒文学色彩
在教学中,我会引用一些成语、诗句或古文,创设出具有文学色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比如,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时,我用课件展示了一些成语和诗句,如“兔死狐悲”“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等。这些具有浓郁文学色彩的词句使学生将生物学知识和文学知识相联系,构建综合性的知识框架。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化抽象为具体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也可以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有趣。比如,讲到“形形色色的生物”这部分内容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丰富多彩的生物,如迁徙的候鸟、矫健的猎豹、显微镜下的大肠杆菌、五彩斑斓的贝壳、含苞待放的郁金香、坚韧不拔的小草等,使学生在有限的空间中,观察到了地球上形形色色的生物,也使他们感受到生物学的魅力。
四、重视生物科学史,以情动人
生物科学史虽然不属于生物学基本概念、规律的范畴,但是能够帮助学生体会科学家的伟大,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励学生探索科学。如达尔文、哈维、沃森、克里克、林奈等科学家的故事可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研究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光辉事业,每一个伟大的发现都伴随着科学家无数的汗水和心血,科学能够改变世界,值得我们为之付出一生的努力。
五、渗透爱国主义思想,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时期。这时,可以抓住机会,在生物课堂上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现新课程提倡的三维目标之一“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比如,在讲到“人在生物圈中的义务”这部分内容时,可以扩充一些关于我国环境状况不容乐观的内容,并通过资料、数据等使学生明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保护环境的紧迫性。由此,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引导学生为了国家的发展、为了子孙后代,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学生在生物学习中形成的社会责任感,反过来也会促进学生学习生物。
六、巧编故事,增加趣味
生物学的很多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也容易觉得枯燥。对此,可以利用语言艺术,把抽象的知识变为生动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比如,在讲到“人体免疫”时,我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讲述了一个流感病毒引发战争的故事。我把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比作人体攻击入侵者的特种部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流感病毒进入人体后引发的一系列战争,说明了人体的免疫机制,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具体的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综合应用各种方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探索新知,做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朱小毛,肖霞英.让幽默点缀生物课堂[J].中学生物教学,2006(150).
[2]叶一舵.心理学教程[M].厦门大学出版社,1998.
[3]王东义.生物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福建中学教学,1996(4).
作者:张琳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运用探究
摘要:初中生物的教学中,通过情境的方式让生物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化,可帮助学生简化生物的内容,让生物的知识更加系统化的呈现出来,在情境空间中,教师可融合生物的有关原理、规律,让学生基于情境视域去探索生物的奇妙,由浅入深的摸索生物的内涵。生物互动中,利用比较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情境元素构建情境框架,可带领学生徜徉在生物的情境世界中,融合趣味的内容,引发学生的生物思索。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初中生物;课堂;运用
引言:情境可构建虚拟的空间,让一些本不能带到课堂上的知识信息都融合进来,使得学生走进一个课堂创建的虚拟场景中,仿若置身其中,身临其境的展开对生物的自主摸索,对于学生来说,生物的难点无外乎就是抽象,当情境转变了抽象的信息,让生物精彩纷呈的显现出来,生物的难点也就悄无声息的被消除了,教师应善于利用情境,并在情境空间中,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自主的钻研生物的问题,以便于深入的展开生物的讨论,碰撞思维获得生物理解。
1.角色扮演,模拟生活情境
生物的课堂上,情境的构建有时候也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情境中学生的思绪仍旧容易中断,为了让学生全体参与,同时促使学生积极互动,教师可选择角色扮演的方式,来模拟生物有关的生活情境,这样就能够简化生物的知识内容,又能够使得情境模式下学生们分别结合自己的角色,代入情感获得深刻的理解。通常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只有几名学生出彩,其他学生只能旁观看热闹,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教师应尽可能在情境中创建多个情境,让学生们扮演的角色多样化起来,尽管角色不多,其他学生也可以扮演旁观的群众,但旁观的时候仍旧要表达自己的看法,教师可经常把目光放到主角、非主角的身上,分别激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见解,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可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让学生们都能够互动问答,从生活中的感性思维逐渐的过渡到生物中的理性理解[1]。例如,在教学《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血管》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教师充当手臂受伤流血的病人,选择一名学生则扮演医生。学生在为教师进行包扎的时候,教师应要求学生将这样做的原因讲述出来,并以学生的叙述内容为基础,提出疑问:“血管的种类有哪些?止血的部位和血管的种类是否有关系?”以此将课题引出。又如学习“生态系统”一课,学生分组分别扮演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通过体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各自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通过创设和学生生活相贴近的教学情境,既让学生的求知欲得到了激发,又使他们的思维受到了启发。
2.借助问题设计,创设教学情境
初中生物教师结合教学目标,有目的的提出问题,对问题情境进行创设。通过问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受到启发,若是没有问题情境,那么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也就不可能得到激发。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借助问题使学生的探索欲得到激发,将学生的学习过程转换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对学生的能力进行了培养,同时还能将他们的思维敏捷性提高。例如,在教学《生物的遗传与变异》一课时,教师可以在教授本节知识前,向学生提问:“一对夫妇的眼睛都是双眼皮,但是他们的儿子却是单眼皮,这是为什么?”“怎样解释近亲结婚生出的孩子有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通过设疑,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能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得到激发。借助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通过分析和比较最终找到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情境中,主动积极的进行思考,对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进行培养。同时,还可以在教学结尾处设置问题情境,以此对课程进行总结、延伸知识并为下一节内容奠定基础。例如,在教学《植物的生殖》一课时,教师可以在最后总结的时候向学生提问:“传粉的作用是什么?植物将开花和传粉完成之后是否就能结出果实?”以此为下一节课中的“受精”知识点的学习做好铺垫[2]。
3.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直观教學情境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较为直观的教学情境,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将知识更加直观形象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例如,在教学和“血液循环”有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和血液循环的具体过程有关的视频呈现在学生面前,以颜色的变化、连续或片断的动画、静态图像等手段,将血液循环过程中对层次和多侧面的连续变化形象的模拟出来。又如:在学习“保护碧水蓝天”一课的内容时,利用网络资源,播放我国现代风能、水能、潮汐的发展状况,通过视野的冲击,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轻松的掌握到相关知识,使教学效果得到了极大的增强[3]。
4.通过实验情境,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在生物学科中实验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对于学生来说,大多数技能和知识的掌握都是立足于实验获得的。因此,生物实验是生物课堂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生物实验不仅可以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培养,同时还和学生的求异、求动和求新的心理相符合,可以使学生的探究兴趣得到有效激发,以此有机联系知识学习和生活实际,进而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例如,在教学“家蚕的生殖和发育”的时候,教师可以事先让学生在纸盒中对其进行饲养,同时在饲养的过程中对各个发育时期的变化和特点进行仔细的观察,并将其记录下来;在对“蝗虫”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水中将一只蝗虫的头部浸入水中,另一只将尾部浸入水中,观察哪只先死亡,并对其中的原因进行思考和讨论。在这样的实验活动中,可以最大化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的自主探究欲得以调动,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也就容易得多了。
总结
总而言之,良好的教学情境对学生的课堂学习十分有利,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进而提高初中生物的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建君.初中生物教学情境创设策略初探[J].学周刊,2017(3):221-222.
[2]张琳.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生物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J].学周刊,2014(29):112.
[3]钱维.运用情境创设提高教学效率[J].基础教育研究,2019(18):45-46.
作者:杨玉侠
关于生物教学中情境的设计实施策略
【摘 要】如何在生物课堂上设计实施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的感染下自觉主动地开展学习活动是当前生物学科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本文就简单阐述了生物课堂上常见的几种设计教学情境的策略。
【关键词】生物课堂;教学情境;学习兴趣
生物学科是一门研究生命的学科,生命是充满趣味而生动多彩的,相应地,研究生命的课堂也应当充满着探究的热情的氛围,然而,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在生物课堂上往往过分追求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习过程的探究,导致学生的学习活动大多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不仅让课堂氛围显得压抑枯燥,还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生能力的提高。为此,我们一定要改变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以创新的理念对课堂教学进行重新的设计,积极设置多样的教学情境,开展情境教学。通过情境,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主动探究生命课题的过程中积极培育多方面的能力和素养。
一、以科学实验设计情境
常言道:读万遍不如做一遍,很多事情在亲自动手做了一次后,会在人们的头脑中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同时,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能获得很多之前没有的体会,发现很多问题。因此,在学习活动中,我们一直都十分强调实践,而在生物学科中,课堂上最常见的实践活动就是生物实验。通过做实验,可以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为学生营造出一个直观立体的知识情境,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去主动思考和探究有关的知识。因此,以科学的实验创设教学情境,是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例如,在讲到“种子的萌发”这部分的内容时,在讲课之前,笔者在上课的时候拿出了两个培养皿,其中一个装着已经发芽的种子,另一个则装着没有发芽的种子,让学生自己观察两个培养皿,让他们比较一下两个培养皿有什么不同,然后根据观察来总结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比起直接给学生罗列出种子萌发的条件,这种让学生自己观察实验现象,自己总结和归纳,最终获得结论的实验情境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归纳总结能力等,不仅让学生获得了知识,还能进一步深入地了解知识背后形成的原理,也就说我们常说的“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这样的课堂氛围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才会更有效果。
二、以恰当的问题设计教学情境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在课堂上一两个恰当问题的抛出,可以瞬间激荡起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自觉积极的投入到探索思考的活动之中。因此,在生物课堂上,以提问的方式创设教学情境,也是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的一个重要的技巧。例如,笔者在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体”的实验时,为了增加实验的思维性,激活课堂的思考氛围,就在做实验的间隙给学生提了这样几个问题:为什么在实验前要对植物进行遮光?在做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实验时,先将叶片放在酒精里隔水加热的作用是什么?你们知道哪些鉴定种子内储存淀粉的方法?这样几个问题在实验的间隙提出来,一下子就把学生原本平静的思维状态打破了,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生之间开始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探究,学生不但清楚地了解了本次实验中各个环节的目的,同时也大大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
三、以生活实例设计教学情境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巨大的生物圈中,且我们人类本身就是一个生物体,因此,生物学科是一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生活中与生物学科有关的实例比比皆是。这些生活中的生物知识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是非常熟悉常见的,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利用生物学科的这个优势,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现象入手,来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接受度会大大提高。例如,笔者在讲到“生物圈为生物提供生存条件”这部分的内容时,就结合实例给学生提了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请将你认为对于生命来说最重要的六种东西列出来,然后再从你列出的最重要的六种东西中,把你认为最不重要的东西逐一去掉,直到你认为不能再去为止,最后再请几位学生来说明一下自己这样去的理由。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开始自觉地关注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事物和现象,并将它们同生物知识联系起来,这样一来,不仅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了生物知识的实用性,同时,通过与自己熟悉的生活事物的连接,也让学生能够更轻松地理解课本上理论知识。
四、以认知矛盾设计教学情境
根据心理学理论我们知道,人们对于出乎自己意料的事物和观念往往会存有巨大的兴趣,并且会形成深刻的印象。鉴于这个心理特征,在设计教学情境的时候,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选取一些容易与学生常规认知出现矛盾的问题作为情境素材,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情境对学生心理的冲击,提高情境的有效性。例如,茎作为植物的营养器官,为什么却被有些植物用于繁殖呢?这个现象显然与学生常规认知相冲突,这个问题一提出,势必会引起学生积极的思考和探究;又比如,在讲到消化和吸收时,让学生思考一下,为什么腐蚀性极强的胃液没有将胃本身消化掉?这些违反学生常规思维的问题立刻就会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这样一来,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自然会表现的更加积极投入。
总之,教师在生物课堂上设计教学情境的时候,一定要将学生放在重要的位置,以学生的兴趣、认知水平、学习习惯等为出发点,努力设计出最利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情境,只有这样的情境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和功能,促进学生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人,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更好地提高能力和素养。
【参考文献】
[1]陈友华.创设初中生物有效教学情境的探索[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1年第1期
[2]薛仕刚.情境教学模式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物教学,2005年05期
[3]彭代辉.对初中生物情境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06期
作者:王剑
推荐阅读:
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的几个有效方法06-18
如何有效进行初中生物教学09-26
浅谈在物理教学中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方法06-10
论文_初中地理有效教学初探09-06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策略06-20
生物有效教学评价07-24
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11-01
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