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有效教学评价

2024-07-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生物有效教学评价(共12篇)

生物有效教学评价 篇1

——练习测试命题问题诊断与指导学习提纲

生物命题要建立什么基础之上?应注重什么? 命题技能包括哪几个方面?

新课程背景下命题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填空题的文字表述有哪些要求?填空题的空格有哪些要求? 填空题的整体设计要求是什么? 编写选择题的题干时要注意什么?

编写选择题的备选项上要注意哪些事项? 选择题的整体命制要求什么?

在设计是非判断题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10、编制划线题时应把握哪些原则?

11、设计识图作答题应注意哪些方面?

12、实验题有哪些基本类型?

13、设计实验题应注意什么?

14、编制分析题时应把握哪些原则?编制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15、设计课前预习题要注意哪些问题?

16、设计课堂训练题应注意什么?

17、设计复习题应注意什么?

18、设计阶段检测题应注意什么?

19、试卷编制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有哪些具体要求? 20、如何编制创新性试题?

21、达成既定的考试目标,除试题必须科学、无误外,还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22、衡量试卷的质量有哪些指标?

23、编制试卷的一般步骤有哪些?

生物有效教学评价 篇2

对学生学习生物的评价是指根据教学目标, 系统地收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信息, 对生物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活动以及通过教学产生的行为变化做出价值判断, 从而促进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并对教学进行必要的调整的过程。

一、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

评价目标一定要体现方向性和客观性, 通过评价为学生指明学习的目标。使学生进行反馈调节, 使学习不断强化改进和提高。具体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加强引导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发散性思维, 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品质;二是体现学习策略的指导, 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精加工处理, 使之条例化、结构化;三是广泛联系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四是体现科学和人文的沟通和融合, 有利于学生精神领域的全面发展。

二、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众所周知, 初中生物课不参加中考, 一直被误认为是副科, 普遍不被重视, 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压力, 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普遍不高。评价是教师调控学生学习行为的主要手段, 通过评价增强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驱动他们内部的活力, 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 更重要的是为了充分挖掘学习的潜能, 不断地为促进个性全面发展服务, 为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发展服务。二十一世纪是生物科学蓬勃发展的时代, 许多科学家认为, 生物科学将是二十一世纪领先的学科之一, 许多高端科研成果的取得都以生物学为基础。要解决人类面临的“人口爆炸、环境污染、资源匮乏、能源短缺、粮食危机”五大危机都离不开生物学。因此, 要提高全民的生物学的科学素养, 必须重视基础生物学教育, 必须改变生物学评价的策略, 增强评价的激励功能。但是, 要想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还要靠广大教师乃至决策者们共同努力。

三、充分发挥评价的多元化功能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改变单纯通过测验和考试来检查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传统评价方式, 运用多种评价方法, 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与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

1.建立学生学习记录卡。教师通过记录卡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实验能力、活动情况、探究能力、课上的表现等, 评价内容要兼顾知识、能力、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用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 有针对性地辅导学生学习, 学生也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学习过程中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从而加以矫正。

2.把学生课上的笔记列为评价项目之一, 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改变了学生以往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

3.把实验课列为评价项目之一, 重在评价学生实验操作技能。评价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而不是学生的发展为评价的需要服务。在关注学业成绩的同时, 更要关注学生发展的其他方面, 如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

4.综合评价。新的评价强调运用学习过程档案袋、评价日程表、成长记录、反思日记、成果展示等定性评价方法, 使其与纸笔测试、量化观察等方法有效地进行整合, 在不同方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发展情况。强调评价的多元化, 并不否定量化评价。而是注重将多种评价加以合理整合, 这样将有利于更清晰、更准确地进行评价。

总之, 评价是生物教学中一个基本的反馈机制。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是教师了解教学过程、调控教学行为的主要手段。提高生物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有利于三维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课程与教学论》.河北人民出版社

生物有效教学评价 篇3

【关键词】有效教学 多元教学评价

现在的初中生物教学中,总是面临着生物学科不能得到社会、学校、家长以及学生重视的困惑,思想上的不重视就导致了学生在实际学习中的不努力。而生物又是参加高考的,初中的生物教学不能很好的开展,将导致高中的生物教学任务繁重、艰难。怎么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需要好好地思考初中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而国内也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关注有效教学,孙亚玲在《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中指出:“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不断反思的精神,只有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循环中,才可能在教学水平上获得真正的进步,才可能在课堂上实现真正的有效教学。有效的反思不能是凭空想象的,它必须建立在课堂的反馈基础上,那么,对课堂进行教学评价就变得很重要。

一、实行多元教学评价的必要性

生物学的九年义务教育大纲中提出了生物教学的目标:通过生物课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生物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的生物学观点,提高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和能力,初步具有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和一定的实践能力,掌握一般的科学方法。从这里可以看出教学目标是多元化的。

美国心理學家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出版的《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认为每个人都至少具备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身体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和自我认知智力等七种智力。不同的人可能擅长于特定的智力方式学习,例如演说家、政治领袖的丘吉尔擅长语言智力,而音乐天才莫扎特擅长于音乐智力。教育的对象正是具有多元智力的人。综上所述,在教学中实行多元教学评价是必要的。多元教学评价具体表现为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多元化、和评价过程动态化等等。

二、多元教学评价在初中生物有效教学中的运用

现行初中生物的结业评价分为三部分:纸笔测试、开放式考查、平时成绩,其中使用了多元教学评价中的评价方式多样化,但在实际教学中,后两项的完成情况总是让人不满意,甚至根本没有完成,这就导致评价学生的方式还是以纸笔测试为主。针对上述实际情况,为了使多元教学评价在生物教学中得到真正的发挥,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遵循评价主体多元化

在生物教学中,建立班级合作小组管理模式,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性别等建立四人或者六人小组,挑选小组长。实行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方式。

2.体现评价内容多元化

设计教学评价表,其中应该重视知识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生物教材中安排了系统化、多样化的科学探究活动,包括观察与思考、实验、调查、探究、进一步探究、资料分析、模拟制作、设计、技能训练、课外实践等。这就决定了生物教学的授课类型是多元化的,所以应该为学生制定多样的评价表:讲授课评价一、知识目标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能进行;能排出体内产生的;能对作出反应;能和繁殖。(每空2分)

二、能力技能请写出本节课中,你使用的学习方法?(例如自主阅读、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制作、设计、小组讨论、看图、画图等。一个学习方法5分)

三、课堂参与1、课堂上大胆发言。(发言一次加5分。)

四、思维拓展由本节课学习的的知识,你可以联系到现实生活中的什么事物?或者联想到这种知识将来可能会使用到什么科技中?(每举出一例加5分)

五、提出问题对本节课的知识,除教师讲授之外的,你还有什么问题吗?(每提出一个问题加5分)

六、遵守纪律课堂无违纪现象,加20分。

七、提出建议请对教师的板书、谈吐、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能力以及对学生的奖罚情况等教学提出适当的建议。(如学生小组通过,每条建议加5分)

总分:

总评(自评、小组评和教师评的平均得分):

(用于讲授课,知识目标根据每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更改,利用课堂的后5-7分钟完成,小组长对组员的分数进行登记。)

3、评价过程动态化

学生将自己的评价表制作成档案袋,了解自己动态的学习情况。教师制作分数统计表,从中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4、评价方式多元化

除了纸笔测试、开放性考查、平时成绩等,还应该多点和学生进行交流,关注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得到学生的敬爱,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还可以了解学生心中对于教学真正的评价。综合以上几点,给学生一个公平、公正的评价,得到课堂全面的评价反馈。

三、多元教学评价在生物教学中的初步成效

多元教学评价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评价的主人,而且在评价中也同时体现了奖励机制,这些都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元教学评价也全面的反映教学的情况,教师通过反馈,进行反思,及时发现自己存在的缺陷和不足,采取相应的补救或改进策略,促进了教师的教学水平。这些都在教学中形成了良好的循环,营造了一种向上的学习氛围。

在我所任教的6个班中,对其中的2班级进行了试验,2班的初一期中考试平均分为65.41,期末考试平均分为79.16,比其他班级的进步明显,而且制作、实验等方面的能力较强,在开放性考查中,上交的作品最多。

参考文献: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北京大学教育技术参考手册》

[3]《智力的结构》,1983年出版

[4]《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2008年出版

怎样进行初中生物有效教学 篇4

作者: 莫朝文(初中生物

贵州黔南初中生物二班)评论数/浏览数: 6 / 66 发表日期:

2011-11-28 23:30:03 何谓有效教学?即达到了预期的和生成的教学目标,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的教学。

一、有效“讲授”

有效“讲授”的前提是吃透教材,定准目标。首先要熟悉和理解生物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其次,要吃透教材,明晰教材的知识脉络、逻辑结构及各个知识点、能力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情,明确每节课的三维目标。然后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思维特点及身理心理状况的分析,再结合教学的重难点,找准切入点来进行有效教学设计,以学定教。

有效“讲授”要保持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教学节奏”,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有效地记住、理解某些知识并形成相应的价值观。

有效“讲授”中,教师要注意要有效地“提问”并“倾听”学生的声音,使教学保持“互动”,有效地激发学生“投入”学习。

二、有效“提问”并“倾听”

有效教学基本状态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在这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讲授,但不能总是只有一个声音。而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

首先提问的时机要合适,要选择合适的知识点和知识点的适当视角作为提问的切入点。通常,应选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处,如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过渡点以及容易产生矛盾和疑难的地方。其次设计课堂提问时应把握分寸,注意难易适当。如果太难,致使大部分学生对问题茫然失措,将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是如果问题太简单,连差生都不用动脑筋就能回答,那么成绩好的学生听来肯定是索然无味。因此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照顾大多数。而对同一个知识点的提问应注意设置问题的梯度,由易到难。“问题”的有效性还在于音调的变化、重读、词的选择及问题的语境。教师在“提问”之后,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等待”时间;为学生的回答提供及时的反馈;关键的策略是,要让学生感觉教师在等待和倾听。

三、有效“激励”

初中生物有效教学策略之感想 篇5

教学的效益是教学的唯一指标,实施有效教学是教育工作者不断追求并为之奋斗的目标。我本人本来是一个学计算机专业的,但是我在2005年参加工作之后,一直担任学校的生物教学工作,在五年多的生物学教学中,从不识到认识,从认识到熟识,从熟识到计划的实施有效教学,并不断探索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借此专升本的机会,下面就对我本人的一些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的看法和想法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和评述。

一、知识系统化策略

知识组织的好坏,对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有很大的影响,与学习成绩有密切的联系。优等生和后进生知识组织是不一样的。后进生头脑中的知识是零散和孤立的,而优等生头脑中的知识是有组织和系统的,知识按层次排列,而且有内在联系,呈现出一个层次网络化系统,即所谓“知识系统化”,在学生提取知识时,会准确而有效。

那么,如何使知识系统化呢?在这几年的生物学教学中,我通常是将关于某一主题、不同级别的概念或命题置于方框内或椭圆内,再以各种连线将相关的概念或命题连接,这样就形成了该主题的概念或命题网络,以此形象化的方式表征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及对某一主题的理解。它是一种将概念之间的关系图形化表示的技术,便于学生思考、表达。由于生物学的知识点比较零碎,教学中涉及的概念多,通过绘制概念图将知识形成一个彼此联系的知识网络,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是生物课有效教学的一种好方法。例如,“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一节教学时,学生对一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认知不很明确,我给学生提供一串名词:细胞核、细胞、DNA、染色体、基因,让学生区分概念范围的大小,和学生共同绘制概念图(见图1),明确概念。又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光合作用”等内容涉及的概念多,知识点比较零碎,在授课中通过绘制概念图将知识形成一个彼此联系的知识网络,有利于学生多层面的理解和记忆,也是生物课有效化解教学难点、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好方法。

二、突破学科限制策略

选择教学方法时不必拘于学科限制,采用跨学科的方法不仅可以开阔思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隐为显的目的,从而优化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实现有效教学。例:借用物理学实验说明生物学问题。“眼和视觉”的教学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学生难以理解光线经眼球折射后在视网膜上成像及近视、远视原理等知识点。于是,我利用物理学科所用的光学仪器和实验用具仪对这个部分的内容进行了实验演示的教学设计。

但是我们是一所偏远山区的独立初中,还不能用演示实验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得到感性的认识,从而不能有效的化解教学的难点。

三、鼓励学生手脑并用策略 操作是一种手、脑等器官的协调活动,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应尽苛能多地提供让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这样可以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能动性,从而解决学习中的难点,实现有效教学。

例如,在“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一节教学中,关于“肺的容积到底有多大?”的问题,我告诉学生,直接测出肺的容积比较难,不过我们可以借助其他手段进行大致测量。我提供了圆气球、软尺、细绳等,并提示:①如果用C代表圆气球的周长,则圆气球的体积=C3/6π2。②如果周长以cm为单位,则上述公式计算出来的体积单位正好是毫升。请动手测量并计算出自己的肺的容积。我引导学生根据提示分组讨论确定测量的方法:先深吸气,然后尽力呼气,呼出的气体吹进圆气球内,接着用软尺量出气球的周长(注意测量),代人圆气球的体积公式,经过计算,就可以得到肺的大致容积。在此基础上,我要求学生两人一组,相互合作。通过测量和计算,学生对自己肺的容积大小有了初步认识,并在教师指导下经过统计还能计算出全班同学肺的容积的平均值。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使学生手脑并用主动参与学习,课堂气氛活跃,而且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类似的还有:学习细菌和真菌部分时让学生自己培养霉菌、酵母菌;探究鼠妇、蚯蚓的实验让学生自己准备实验材料;学生用矿泉水瓶灌注水来感知人内体总血量等。

四、利用科学史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策略

实现有效教学要以学生的高参与为前提,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情境教学是引发学生高参与的有效策略。生物科学史是生物学家不畏艰难、奋勇探索的历史,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恰当运用科学史教学,开发科学史的多维教育价值,不仅能展示科学发展过程,还能把科学巨匠独到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渗透到知识的传授之中,同时创设的情境对学生有很强的感染力,能激发求知欲望,为学生学习新知铺垫良好的心理基础,利于实现有效教学。同时科学史潜移默化的作用,更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的科学人文精神,培养了学生的科学品质。例如,“血液循环的途径”是教学难点,教学中利用有科学家图文资料的课件“血液循环之谜?

在“历史长河悠悠,智慧闪光熠熠”的科学史叙述中,就把学生带人那充满曲折的探索之旅中去,唤起了心理共鸣,使学生情绪高涨,极大地激发了学习兴趣,轻松地掌握了血液循环的途径,突破了教学难点,实现了有效教学。

五、利用成语、诗词、谚语、俗语策略

成语、诗词、谚语、俗语是脍炙人口的精炼语言,其中包含了许多科学哲理和生命现象。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成语、诗词等,挖掘语言丰富的内涵,既可以突出一节课的中心内容,又可以使深奥的知识通俗易懂,也满足了学生对美的欣赏需求,引发愉悦的学习心境,从而达到有效教学。

生物有效教学评价 篇6

2.可操作性原则。其一,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要着眼整体的综合评价,标准不宜过细地分层,不宜机械地分解,尤其不要按照某种教学程序分解,更不能搞机械唯物论的量化、打分,要给教师创造性的教学和展现教学风格留有空间,提供平台。真正成为教师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过程。其二,发展性评价的特点之一是评价主体的多元,评价者有教研员、教师本人以及同伴。因此,评价标准体系要科学简明,容易操作。

3.可接受性原则。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要改变教师被动接受评价,评价者与教师缺乏积极有效沟通的状况,要得到教师的认同,为教师所接受。标准的描述语言要通俗易懂,易为被评价者所接受。

初中生物有效教学初探 篇7

一、创设相应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课堂上的启发探究是激发初中生学习生物的有效手段。作为生物教师, 要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 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 诱导学生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努力思考,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陈宪章曾说过: “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只有产生疑问, 才能促进思考, 因此, 教师要利用教材知识和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的不协调, 将学生引入相应的问题情境中, 但是要注意引入的方式应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由浅入深, 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维空间。例如, 在学习“绿色植物叶的结构”时, 单纯观察叶片结构示意图的过程非常枯燥, 此时, 教师可以设计有效问题, 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 以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如设计这样的情境: 荷叶上面有很多滚动的水珠, 水为什么不会渗透到荷叶内? 以此引出“叶表面角质层”, 并让学生推测角质层的作用。

二、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曾经说过: “教育活动的一个典型特点是不允许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在传统“填鸭式”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枯燥乏味的讲解已经难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因此, 我们要充分利用周边的多种教学手段, 如多媒体技术等, 它图文并茂、生情兼备的技术优势, 可以有效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各个感官,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例如, 在教学“人的生殖和发育”这一课时, 虽然学生对书本上的知识比较感兴趣, 但是对于“人体生殖”方面的词汇却“羞于启齿”, 因为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 他们对于生殖方面的概念是懵懂的, 如果单纯运用语言表达, 不但不能让学生清楚的掌握新知识, 还有可能令他们感到枯燥与乏味。利用多媒体技术, 可以从网上筛选出帮助理解的“人的生殖和发育”视频等资料, 再由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总结, 不但可以让学生清楚地了解人的整个发育过程, 还在无形中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渗透, 让学生懂得每一个生命都来之不易, 要做到珍爱生命、感恩母亲。

三、学会倾听学生心声, 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

一名优秀的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 尊重学生思维方式, 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 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和回答问题的热情。当学生在回答问题时, 教师要给予回应。比如, 点头或者微笑示意, 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注。例如, 在学习动植物细胞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时, 教师要让学生自主总结归纳, 并通过追加提问来完善学生们回答的方式, 这样一来, 会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总而言之, 我们教师要不断接受挑战, 完善自我,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发挥学生的主体优势, 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摘要:生物学科是一门自然类学科, 反映了人们对生命现象和生物活动规律的认识, 在培养学生科学价值观和拓宽视野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生物有效教学评价 篇8

关键词: 生物作业 评价方式 作业评语

生物作业是评价生物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手段和环节,不仅可以反馈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习能力,甚至能实现师生间情感的交流和升华。正是由于作业的重要性,作业评价显得至关重要,恰当的评价方式能够让师生通过作业这一载体进行知识、情感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何让作业评价有效促进学生发展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由于生物学科的特点,教师评价学生作业时习惯于书面打“√”或打“×”,这种简单而直接的对错评价,或者给出“A、B、C、D”这样的等级评价,而无评语,这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判断解题过程和方法,比较学习差异性方面有一定作用。但这样使得作业评价过于单调、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和人文关怀,几乎没有与学生交流,在学生眼里显得过于生硬冷漠,评价指导意义受到很大限制。

笔者以课题《幸福教育理念下,优化高中理科作业评价的实践研究》为研究背景,进行作业评价方式的问卷调查,统计后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喜欢语文老师批改作文时的“评语”,觉得有个体差异性,有针对性,有激励性,有交流互动,让学生觉得温暖。所以笔者借鉴语文老师这招,批改作业时实施作业评语,通过一个阶段的实践发现,学生在学习习惯养成上有所进步,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特别明显的变化是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变得频繁,课堂学习氛围变得积极而良好。

一、评语提示,指导纠错

学生作业中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批改时在相应位置打个“?”或画个圈,再加上恰当的评语指出其不足,往往能促使学生再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养成良好的作业反思习惯。

对于由于粗心大意出现的错误,一方面用简单的评语予以告诫,如“太可惜了,这样的错误不应该出现”,另一方面结合一些激励性评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相信下次你一定能有所进步,加油哦”。

还可以用一些简单幽默的评语让学生记住并改正自己的错误,比如:有些同学把“减数分裂”写成“减速分裂”,可以圈出“速”字,在旁边附上评语“分裂是减数,学习可要加速哦”。再如,学生经常会混淆植物激素“生长素”和动物激素“生长激素”,用一句评语“动物生长很激动——生长激素,植物生长不激动——生长素!”这些幽默的评语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能尽可能避免再出现同样的错误。

学生作业中还常出现对容易混淆的概念的分析判断失误情况,教师可以进行简要的提示性评语指导,比如,“完成受精”和“受精完成”的标志,这两个概念学生经常混淆,教师可以把“受精完成”补充成“受精彻底完成”,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立即就有了清晰的对比和界定了。

实践一段时间后,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发现他们对作业评语内容记忆犹新,练习和考试中的相关错误率有所下降。

二、评语点拨,一题多练

一道题目中涉及的知识点毕竟有限,知识范围相对狭窄。所以即使学生做对了题目,教师还是可以在批改时利用评语对习题进行多维度拓展、改造。比如:“如果人体内红细胞携带的O2进入到组织细胞,至少要穿过几层膜?”这题学生很容易得出答案“4层”。在批改时加上评语“题目变一变,如何?一变:将‘进入组织细胞改成‘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答案呢?二变:将‘膜改为‘磷脂分子呢?三变:将‘人体内红细胞携带的O2改为‘外界环境中的O2?”

通过“评语点拨”,进行“一题多练”,在锻炼学生的审题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甚至让学生借鉴老师评语中的思路进行自我创新。

实践发现,学生很喜欢这种“评语点拨、一题多练”,大部分学生都会主动向老师求证拓展改造题的正确答案,有少部分学生甚至能自主对题目进行进一步拓展改造。实现了被动学到主动学的可喜转变。

三、评语激励,增强信心

评语除了可以对作业完成的客观情况进行评价,还能对学生的主观因素进行评价,并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认同、关心和激励,从而更有积极性,更自信地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中。

对作业完成质量不够高、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的学生,教师在作业评语中指正他们的缺点的同时,要表达出对他们的殷切期望,促使他们通过点滴进步来逐步建立自信。比如:“最近上课专心了很多,如果做作业能再认真一些,相信会有更大的进步!”这些委婉的评语,既能让学生正视自己的问题,又能因感受到希望而信心倍增。

对作业做得又认真,完成质量又高的学生,在评语中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如“语言严谨,思考缜密,非常好!”这些带有强烈正面感情色彩的评语,能够让学生进一步强化学习动机和增强学习生物的兴趣。

综上所述,转变生物作业的评价方式,将以前单纯的对错和等级评价方式转变为作业评语方式,可以显著提高评价载体的有效性。一方面,作业评语改变了传统“学生做做作业、老师判对错”的僵化模式,通过沟通教与学,建构了“学生作业—教师评语—学生反思”的高效新模式,实现了师生在作业环节上的双向反馈,从而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另一方面,作业评语让学生了解到自身不足的同时,还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在肯定和赞扬中收获成功的愉悦。作业评语不仅是输出知识的渠道,还是联系情感的纽带,实现了师生之间感情的交流和互动。所以,作业评语在生物作业评价方式中的作用不可小觑,值得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研究、探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李久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生物作业评语的妙用.中华少年,2012(总第19期).

[2]张新芳.教师寄语是无声的关爱.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09(14).

[3]郭志敏.无声的关爱——生物作业评语的情感魅力.中学理科园地,2013(1).

初中生物有效课堂教学的尝试 篇9

初中生物有效课堂教学的尝试

柳州市第四十五中学 石建东

初中生物有效课堂教学的尝试

【摘要】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营造“高效低耗”、“高产高出”的教育教学氛围,本文着眼于注重直观教学方法在课堂上的运用、充分利用探究性教学,合理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其他方面知识的联系以及注重对课堂的自我评价和课后的反思四个方面,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做了“有效性”的尝试。

【关键词】有效教学 直观教学方法 探究性活动 自我评价 课后反思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特别是随着社会对新课程理念的认可,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够适应课堂教学的要求。新研制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学素养和倡导探究性学习。《标准》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对生物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教改的大环境下,教师需要与时俱进,相应的教学方法需要进行转变。下面,本人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所尝试的课堂有效教学方法以及反思,与各位共同探讨。

1、注重直观教学方法在课堂上的运用

具有大量的图片、同时在图片后设置有探究性问题是新教材的一大特点。图片和探究性问题可以将学生引入一种学习情景,会使学生的注意力无形中集中于教师所要教授的内容上,从而起到事半功倍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所以,教师以教材上的图片为知识源点来进行讲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幻灯片、挂图、实物、模型以及视频等等教学手段和方法,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所学习的知识容易掌握和巩固。例如:在讲“种子结构”内容时,首先让学生自己准备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实物(学生携带其他植物的种子也是允许,这样可 以有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带入课堂,自己观察并区别两类种子结构的差别,然后教师出示种子结构挂图,或是通过多媒体展示种子结构示意图,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种子的结构及各部分名称,最后,教师再进行总结,并利用有声视频演示种子的萌发过程,使学生对本部分内容形成完整有机的知识体系。

在教授生物学基本技能的教学过程中,直观教学方法往往能够起到其他方法所无法起到的效能。例如:在讲《练习使用显微镜》一节时,首先教师进行拆装显微镜的示范,在示范的同时,介绍显微镜各部分作用,以便让学生掌握显微镜具体是有哪些部分构成,以及它们的功能。然后,播放如何使用显微镜的视频。最后,让学生对照视频自己练习,在这过程中,教师进行个别纠错、个别指导。这样,学生一开始就接触到正确的显微镜使用方法,避免形成错误的使用习惯。

2、充分利用探究性教学,合理组织学生进行探究

《标准》期望让“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使他们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摘自《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新教材安排了大量的探究科学探究活动,包括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探究、进一步探究、实验、演示实验、调查、设计、模拟制作、课外实践和技能训练等内容。这些内容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以及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应充分利用这些内容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在学习《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一节时,在调查之前,教师可从具体事例入手(如调查本班同学的体重等等),引导学生充分讨论怎样开展调查,使学生理解调查的一般方法和程序。在调查校园、社区或农田的生物种类时,教师把组分好,要求每一小组内事先设计好调查表。调查完成后,以组为单位自主完成调查表和调查报告。调查评价分两方面,一是组内互评,让学生根据调查时的态度、对小组的贡献评分;二是教师针对调查表和调查报告的质量给出评语和等级。针对科学探究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①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日常经验中提出探究性问题;②教师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意图、曲线图等方式完成报告,并交流探究过程和结果。

3、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其他方面知识的联系

加强生物与社会、科技的联系。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使学生理解生物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因此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放在现实生活背景中,引导他们解决问题,理解生物学知识在科技、社会中的作用和社会科技促进生物科学的发展。例如在《爱护植被,绿化祖国》一章中有“绿化校园的设计活动”的内容,学生根据现在校园的状况,自己设计绿化方案。近几年发生的沙尘暴现象,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分析原因,并提出了合理的治理方案。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树立起知识与科技和社会联系的观点。

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生物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与物理、化学和数学紧密联系。在生物教学中,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既有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学生建立起完整、合理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学科之间的联系。例如:在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时,需要用氢氧化钠溶液。为什么需要用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有什么作用?初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学习相关的化学知识,很难理解这一知识点。教师先告诉学生用氢氧化钠溶液起对照作用,然后引导学生做实验,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氢氧化钠溶液在整个实验折中所起的作用。

加强生物学科内部的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其他学科教材相比,生物学科教材的特点是知识点比较多而零散、相对比较简单、系统性较差、章节跨度比较大、适合学生自我探究性学习的内容比较多。这些特点虽然降低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难度,但是也同时增加了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的难度。基于这一特点,教师在教授新知识的时候,应该充分联系已学习过的知识,使学生在复习巩固已学习过的知识的同时,能够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有效地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体会生物学科的系统性,最终达到对所学过知识的内化。

4、注重对课堂的自我评价和课后的反思

“课堂” 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注重学生课堂的动态表现和分析评价课堂教学活动,能够促使教学有效改进,使学生成为有效教学的“主体”;而课后思考与教学后记是有效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能持续有效教学的保证;也是教师自我学习、自我成长的有效手段。如果教学准备和教学实施是直接影响教学效益的因素,教学反思和评价则是通过对上一阶段的教学进行总结、为提高下一阶段教学效果打基础。所以说教师的反思和孜孜不倦的治学态度能够给有效教学注入了“活性酶”。这就是教学思考和评价行为应该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始终——包括教学活动之前、教学活动过程中以及教学活动之后——原因。

生物教学评价中的几点思考 篇10

李亚男

教学评价在教学质量管理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具有导向、诊断和发展的多重功效。教学过程中评价到位可以使课堂教学高效,而现实的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对教学评价的细致研究。也许现在提起评价,我们不会只想到考试,但是课堂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评价的问题。笔者将从生物学科出发寻找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依据相关材料提出可行性建议。

1.注重教学而忽视评价

在教学中忽视评价在备课的阶段就已经体现出来,我们会很认真的准备各个环节,设计各环节的问题,但对于目标达成的评价情况却涉及很少。还有一些课堂现象也体现车了这一问题,例如:教师针对某环节中的一个问题进行提问后C同学没答对,接着B同学答对了一半,最后A同学终于回答正确。此时的老师有松了一口气的感觉,紧接着就进入下一环节。这种遮蔽现象使得我们忽略了大多数,没有对整体学生的学习情况缺少正确评价。

评价应该贯彻在教学活动始终。在教学中教学目标确立好后,应该先设计评价在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活动中,我们习惯用讲练结合的方式评价目标的达成,建议“练”不要是单调的习题也可以是有趣的活动,让评价渗透在教学活动中并与之整合。

2.学习之前缺少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某项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预测,诊断性评价有利于教师对新的教学内容中重难点的确定。试问一下自己,在讲授新课之前你的学生对新的内容了解多少呢?我们往往都是自己凭借着往年旧的教学经验来看待而每一届新的学生。

生物学中进行诊断性评价可以设置在导课和自主学习环节。导课中我们可以用生活中小常识或者是学生的一些前科学概念为素材。例如在讲《呼吸作用》一节时,设计了生活中常见例子的微视频——关于“卧室中摆放植物越多越好的争辩”。我们可以收集同学们对此问题的看法,从中就可以知道他们对植物光合作用的掌握以及呼吸作用的了解。课前的自主学习也是很好的诊断性评价,例如在《鸟的生殖和发育》一节中,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后只对两个问题有争论,一是发育成鸟的是卵黄还是胚盘?二是系带具有保护作用吗?此时老师就不能在按照自己设计的已有方式讲授了,应该调节方法或举例说明白。

3.课堂教学目标达成过于依懒小卷

小卷检测已经成了每节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不可否认这种形式可以有效地对知识识记及应用进行评价。可是过于依赖小卷不仅会使学生感到疲惫,也缺少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教师可以适当的向活动、趣味赛、手工制作以及实验等评价方式检测目标的达成。

4.分层评价多流于形式

分层教学是我们课堂中一直都在实施的模式,可是在分层评价上我们都没能够找到更有效的途径。对于生物教学中的分层评价主要有如下方式:(1)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表现给予不同分值的评价,相同问题的回答,层次越低的同学分值越高。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有利于调动基础弱的同学的积极性,缺点是通过对学生表现的评价并不能够说明他学习目标的达成。(2)在问题以及习题设置的难度上进行分层。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评价,可是后续的跟进经常会流于形式,不能追踪到位。

一、如何进行生物学评价 1.依据目标定位评价 2.根据分层设计评价 3.开展活动实施评价

4.评价应该贯彻在教学过程的始终

在教学中教学目标确立好后,应该先设计评价在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活动中,我们习惯用讲练结合的方式评价目标的达成,建议“练”不要是单调的习题也可以是有趣的活动,让评价渗透在教学活动中并与之整合。

5.如何进行诊断性评价 6.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生物课程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评价应以生物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为依据,体现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

初中生物教学情感评价点滴 篇11

关键词:生物教学;评价;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12-0071-02

新课标生物课程的评价要求是:“在生物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新的评价体系应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与个人需要之间的一种反映,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对学生的情感评价主要包括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以及与这三者直接有关的学习价值观。

一、学习动机的评价

学习动机的评价是激发和维持学生个体进行学习活动,并且使活动朝着特定目标进行,以满足个人某种需要的一种内部驱动力。动机指向与学生的学习价值观直接有关。在生物学习过程中,学习动机发挥着激发、导向、维持和调节等重要功能。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学生,与他们聊天,谈生活、饮食营养、运动健康,询问他们愿了解哪些植物和动物?喜欢哪些植物和动物?一问到这些话题 ,他们就打开了话匣子,向你敞开心扉,就像朋友侃大山一样滔滔不绝。作为教师,听了他们的诉说后,一定要给他们一个积极的评价,比如你这个爱好或习惯挺好,将来很可能成为你的事业等等,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动机,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生物知识。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学习动机的水平和强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学习动机的评价包括表现动机、交往动机、荣誉动机、成就动机等。了解到学习动机的来源、指向和程度之后,教师就可以在生物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端正动机。记得有一次我上完《食物的营养》一课后,刚走出教室,一位女同学跑着追上我,有点不好意思地问我是否知道吃什么能治疗便秘,我给她介绍了便秘形成的原因是食物中缺少纤维素以及哪些食物中含纤维素较丰富等知识。从那以后,她就更加积极地学习生物,生物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二、学习兴趣的评价

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中带有情绪色彩的个人意识倾向,这种倾向和愉快的体验相联系,对学习行为具有积极地推动作用。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包括:①兴趣的广度,即学生对于各类学习活动的参与倾向、范围;②兴趣的持久性,即学生能否长久专注于所喜欢的学习活动;③兴趣的效能,即带着兴趣的参与将对学生的学习进步产生正面影响。生物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科学课程,对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至关重要。生物教师要经常使用激励性语言,恰当地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学得更好。我教的初二(二)班有一个同学,他几乎什么都不学,有一次在生物课上,我让他阅读了“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公式”一自然段,并提出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什么、产物是什么、条件是什么等,几个简单的问题让他回答,结果他都答对了。我当即在全班同学面前给以真诚的肯定和表扬,课后我又在班主任面前表扬了他,班主任老师也鼓励了他,从此他对生物学科产生了兴趣,生物成绩直线上升。

三、学习态度的评价

学习态度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有关事物的感觉和情绪体验,它是学习动机的外部表现,积极的学习态度是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我教的初二(一)班有个同学,他的生物成绩一直不好,可他的其它科成绩挺好。我很清楚他对生物学科的学习态度,他认为生物学科不是中考科目,对报考重点高中没有用处,以致上生物课时,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下也不好好做作业。我与他谈过几次心,他都听不进去,后来发生的几件与生物学科有关的事情(一是他食用了未熟透的豆角而引发了食物中毒、二是由于运动不当而导致了骨折、三是由于他的母亲得了不治之症)使他改变了对生物的学习态度。他痛下决心,要好好学习生物,将来要当一名好医生,从此他的生物成绩就慢慢上来了。学习态度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化的评价标准。如何评价呢?首先将学生的学习态度的量化评价初步地划分为四个等级:优秀等级,即能较好地完成对生物学科的预习,有生物学科的笔记,且能够做到周预习与课前预习的结合,对要学习的生物知识有较全面、深刻的了解;良好等级,即能够较好地完成对生物学科的预习,有生物学科的笔记,基本能够做到周预习与课前预习的结合,对要学习的生物知识有较全面的了解;一般等级,即基本能够做到对生物课的预习,但是不能坚持长久,没有专门的生物笔记,有时只是随便翻翻,对生物知识的了解一般;较差等级,即从不预习,或者只是偶尔预习,预习也只是随便翻翻。当然,等级评价为优秀的是大家学习的榜样;等级评价为良好的是较好的学生,需要自我加压,主动调整;等级评价为一般的是普通学生,需要同学、家长、老师进行全程的督促和帮助;等级评价为较差的是学习困难生,需要家长和老师进行有效的帮助和指导监督。以往教师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往往只凭感觉给出一个比较模糊的主观判断,而未能对学习态度进行细致的区别。科学的态度评价应注意客观性和清晰性,使评价结论有确切的意义。

四、生物教学情感评价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要注意学生情感的波动性

一般来讲,学生的认知能力一旦形成,就会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而在生物教学中的情感表现却不一样,非常容易发生变化,有时甚至反复无常。尤其是年幼的学生,情感极易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方向和强度上变化都很快。比如前面提到的一位同学,他痛下决心,要好好学习生物,但因其生物学基础比较薄弱,之后的一次期中考试仍然没有及格,沮丧的情绪一下子流露出来,我又帮助他把情绪稳定下来,耐心地启发他要继续努力。经过我多次的谈心帮助,使他内心又充满了自信,又看到了希望,后来的生物成绩越来越好。这就提醒教师要经常观察学生的情感动态,及时开展跟踪性的情感评价,并有针对性地做好转化工作。

(二)要注意多进行学生的自我评价

初中生物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篇12

一、拓宽课堂教学内容

首先, 教师应当有意识的拓宽课堂教学内容, 这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一种很好的方法。课本知识毕竟有限, 对于很多重点内容的讲授也不可能都十分深入。在这样的前提下就需要教师有意识的以课本知识为基础实现知识教学的拓宽与延伸。教师可以给学生们搜集一些社会新闻来辅助学生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认知, 也可以透过一些知识拓展来深化学生对于教学知识点的理解与体会。这些都是很值得采用的课堂拓宽形式。教师要结合课本知识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的选择补充资料。这不仅能够更好的被学生理解与接受, 这也能够更有效的为知识教学带来辅助, 进而打造更为高效的课堂。

例如, 在讲解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知识时, 教师可以引入当今社会比较关注的生态恶化与环境污染问题, 让学生就水污染给生活带来的危害进行讨论。同时, 也可以结合一些重大的新闻事件, 如因水污染而导致的家畜大批死亡事件、城市黑河等案例进行教学, 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阐述这些现象形成的原因, 并让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重污染水, 了解消灭细菌和病毒的有效方法, 做好疾病预防控制。这种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真实、生动的教学氛围, 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认识。同时, 透过这些课外知识的补充不仅很好的引发了学生们对于社会事件的关注, 也让大家感受到了学习生物课程的作用与意义。这些都会深化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并且给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提供很好的空间。这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无疑是很好的一种推动。

二、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

想要让学生们对于很多教学知识点有更好的理解与认知, 教师应当合理的展开教学情境的创设, 这往往能够为知识教学提供很好的辅助。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首先能够为知识教学提供有效铺垫, 能够将大家更好的引入到问题的分析探究中来, 并且很好的活跃学生的思维。同时, 在趣味化的教学情境下大家对于知识的探究会更感兴趣, 学生们对于问题的交流探讨或者是学习任务的完成也会更积极。在这样的氛围下不仅能够极大的深化学生对于教学知识点的理解与体会, 也能够让学生在积极的思考中锻炼自己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这些能力的具备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这门课程, 这也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石所在。

在讲到“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知识时, 教师可以问大家为什么慢慢咀嚼馒头能体味到淡淡的甜味, 这个问题的思考可以引导学生对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分解成麦芽糖知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随后, 教师可以在实验中进一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两只试管溶液的颜色如何发生变化并做好记录, 并针对温度、时间等问题提问, 让学生尝试分析如果淀粉糊太稠或太稀了会怎么办, 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独立设计一个实验并进行操作、观察, 直至获得最后的研究成果。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极大的凸显了学生的教学主体性, 通过这种有意思的问题的探究也很好的实现了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 这才是高效的课堂教学应当有的模式。

三、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生物课程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非常重要, 这也是深化学生的知识理解与应用的一种很好的方式。教师可以结合课本知识给学生们设计一些开放式的课外实验, 让大家自己展开实验设计、观察、记录, 并且分析最后的实验结果。这样的学习任务不仅会受到学生的喜爱, 大家也能够在实验展开的过程中很好的应用自己在课堂上学过的知识。这将会极大的锻炼学生的知识理解与应用能力, 并且需要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自己找寻解决方案。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是对于学生自主实验能力的有效培养, 这也会极大的深化大家对于学过的内容的理解与吸收。

比如,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家里养小蝌蚪, 并且观察蝌蚪如何一步步成长为小青蛙, 让学生将小可到每天的变化都记录下来, 最终形成总结性的书面报告。这个实验深受学生们喜爱, 大家都非常积极的参与到实验过程中来, 并且经常讨论自己的小蝌蚪的生长情况。这个实验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印象, 也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像这种具有一个时间过程的实验课题, 能够很好的将生物学习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 并且培养学生随时随地仔细观察的学习习惯, 潜移默化中生物知识就已深入到学生的脑海中去, 大家对于知识的掌握也更牢固。

想要不断提升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效率, 教师可以在教学方法上积极进行改善。教师可以有意识的拓宽课堂教学内容, 这将会让学生的知识层面得到延伸。同时, 教师应当注重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 这将会让学生们对于课堂教学更为投入。此外,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也非常重要, 这也是深化学生的知识理解与应用的一种很好的方式。这些都是很值得尝试的教学模式, 并且能够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提供很好的推动作用。

摘要:要不断提升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效率, 教师可以在教学方法上积极进行改善。教师可以有意识的拓宽课堂教学内容, 同时, 教师应当注重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此外,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也非常重要, 这也是深化学生的知识理解与应用的一种很好的方式。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初中,生物,有效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于俊萍.高效初中生物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2]黄军强.初中生物选择性合作学习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3]张素军.初中生物课堂提问现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上一篇:施工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继续教育培训心得下一篇: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参考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