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24-07-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1

【摘要】目前,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有效教学这个教学理念也越来越受到教育者们的重视,但是,当今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却并不如人意。如何才能构建高效的地理课堂教学,笔者通过文献研究并结合自身教育实践经验与访谈,针对当前初中地理课堂存在的问题,建议通过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打造生动活泼的地理课堂;注重高地理素养的研究型教师的培养;重视生活实际与地理教学的融合;瞄准高考舞台,焕发地理学科新生机四个方面来构建高效的地理课堂。

【关键词】初中地理 课堂教学 有效性 问题及成因 改进建议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指“指凡是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有效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目前,国内典型的研究从基础性和发展性两个方面对有效教学进行描述,而在国际上,对有效教学的标准主要从以下方面评述:师生的互动,如共同参与活动、对话教学等;语言发展;学习背景化,联系生活实际;提供学生适当的挑战性的活动。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体现在关注全人发展、促进学习、呼唤效益意识、反思与创新四方面。基于以上研究,笔者主要在文中针对当前初中地理课堂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改变当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低效的现状,推动高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形成,有利于实现地理教育标目,发展学生的地理能力。

一、当前初中地理课堂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江西省章贡中学教育实习过程中,通过一系列听课以及上课逐步了解了初中地理课堂的一些情况,同时通过对地理科任老师与学生进行访谈、与在其它中学教育实习的同学交流,经过分析发现当前江西省部分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单一落后的地理教学模式

现今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因新课改的进行而在一定程度上师生之间的互动有所增加,但总的来看,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仍然主宰着课堂。笔者在听课中发现,在40分钟的课堂里,老师授课输出知识时间约为四分之三,学生发言时间只占四分之一。这种情况下的师生互动只是一些简单的提问,整个课堂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的跟随教师的教学设计走,整个课堂成为老师掌控的“静态教案据”。

2、地理教师专业素质不高

在笔者与科任老师及别处进行教学实习的同学的交流中发现,许多地理老师都不是科班出身,而是由别的科任老师充任的,这些老师没有经过系统的地理学科知识的学习,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对教材的把握程度不够,重难点不突出,缺乏治学的严谨性,课堂中出现对一些专业知识的曲解和自说自话式的解读,专业术语使用不规范,对一些基本的地理原理的阐述错误和示意图的绘制错误,等等。这些都不利于高效地理课堂的构建。

3、“生活”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缺失

“生活”在当前地理课堂教学中的缺失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的教学只是对教材简单组织后机械输出以及对考点的着重强调,教材中的活动多是略过或简单带过,整个教学过程呆板、枯燥,缺乏积极的生活体验;另一方面,江西省中学使用的是粤教版初中地理教材,该教材“让地理走进生活”这一章节中学生人物形象为“东仔”、“珠女”以及它的一些活动的设置都是与广东相结合的,这使得教材不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不易引起学生的生活体验。

4、副科地位尴尬,不受学校与老师重视

地理在初中课程体系中,一向被认为是副科,并且相对与高中地理,初中地理考试压力小,因此即使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推行素质教育,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地理的学科地位仍然比较尴尬,学校对地理学科不够重视,笔者进行教育实践的中学地理每周仅两个课时,每个地理老师要交6到8个班。笔者经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听课中发现,在这种情况下,地理教师对地理课堂教学多只追求完成教学任务,而不追求教学质量。

二、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建议

除了以上问题,当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其它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了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导致了低效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使地理课堂教学走出低效?针对它所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打造生动活泼的地理课堂

在当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模式多是讲解——接受地理教学过程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虽然它有利于使较多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迅速有效地接受地理知识,但是,如果无论什么教学内容,都用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或者长时间内只使用着一种教学模式,学生便会对这种互动性不高、单调的教学模式产生疲倦,注意力难以长久地集中。在这种单一落后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下,学生难以在课堂上自由地发挥自主性和主动性,逐渐丧失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这样的地理课堂教学何谈高效?

我国初中地理新课程的学习理念即转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求改变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这对于改变初中地理单一落后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打破沉闷,创造活力课堂有一定的启示。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切入点,教师可选择多样化的地理教学模式。如粤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地图的运用,此章节教材比较简单,但知识较难理解,部分知识如依比列尺来选择合适的地图比较抽象,讲解——接受地理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达到目标,教师可依据皮亚杰和布鲁纳的建构主义的理论,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进行建构,注重学生的前认知,注重体验式教学,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模式设计如下:(1)提供给学生一个可供探究的主题:如新学期学校又迎来了新同学,他们对学校的建筑分布还不了解,为了帮助新同学了解我们的学校,请同学们试着画出学校的简单地图;(2)制定方案: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由分组阅读教材,了解地图的基本要素,制定探究方案;(3)各小组学生进行实地调查、收集资料探究:首先学生依据教材内容以及查找资料,了解地图的种类以及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图例、注记,然后通过在学校进行实地调查,记录学校的建筑极其分布状况,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画出简单地图;(4)交流并进行总结:各小组派出代表讲述本组地图制作过程,进行比较交流。教师适时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提出问题,如:为什么你们画的是同一个地方的的地图,在图上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与其大小却不同呢?以此问题来点拨引导学生来理解比例尺的含义,并学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进而学会选择合适的地图;通过学生对资料收集部分发言的总结来强化学生对地图图例和注记的识记,进而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因地理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以上教学过程模式的步骤中确定主题、制定方案及资料收集可在课余时间进行,教学不拘泥于课堂,学生可到办公室寻求老师指导。探究式教学模式中由学生进行自主后动,教师只在该过程中作为引导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民主与合作的精神及自主学习的能力,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利于高效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构建。

除了探究式教学模式外,还有抛锚式教学模式、自学——辅导教学模式等,新课程倡导讨论式教学模式、角色扮演教学模式等,地理教师应依据具体教学内容,灵活选择地理教学模式,打造生动活泼的地理课堂,增强教学有效性。

(二)注重高地理素养的研究型教师的培养

教师是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地理教师的的地理素养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国家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第十七章明确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李家清《新概念地理教学论》一书中提到:现代地理教师的知识构成主要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素养性知识。这四项知识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基础,它主要包括地理科学专业知识、教育学即教育心理学等教育理论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情景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知识以及除地理学外的其它领域如自认科学等的知识。基于此,要提高地理教师的素质与业务水平,从国家与高校层面来说,应该重视对地理师范生的培养,完善师范生培养机制。除地理专业课程的学习外,可以通过邀请知名专家举行地理及地理教育方面的讲座,组织各种教育实践活动,如教学实习和教学技能大赛,与中学形成合作共同培养专业地理老师等;从中学与教师自身层面来说,各学校间组织的地理教研研讨会、教学观摩等等,教师不断地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进行学习与自我反思,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学习,如参加社会时间案活动,阅读相关文献等。

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依赖于地理教师教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而仅仅注重培养教师的地理素养,提高教师的教学技术是不够的。优秀的地理教师,同时也应该是一个优秀的教育研究者。有效就学的研究理应成为教师专业生活的重要内容。因此广大的初中地理教师与教育人员,尤其是农村教师,应投入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中去,充分利用身边第一手教学教学经验与资源,同时动员学校、社会等多方力量,因地、因时制宜,寻求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构建高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三)重视生活实际与地理教学的融合

生活是地理知识的源泉,我们的衣食住行也都离不开地理知识。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杜威将教育的本质概括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和改组”,在教学上他倡导“做中学”,提倡活动课程。因此,我们理应将生活事实融入地理教学,这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感受生活的存在,增加对地理学习的亲切性。针对当前中学地理课堂“生活”却严重缺失的现状,可以从一下方面融生活于地理教学。第一:做到地理教学目标与生活的融合。布鲁姆提出:有效的教学,始与期望达到的目标。教师要正确领会和把握地理课程标准,正确理解和恰当表达三维教学目标,牢记初中地理新课程的内容理念——学习对生活、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在地理教学目标的定位上要关注学生的感性生活,重视地理过程与方法,注重发展学生将地理知识与技能迁移到生活中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保护大气环境一节时,可设计学生的实践活动,调查学校附近的有哪些环境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措施。通过这个是学生有保护大气环境迁移到周边环境,发展其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第二,要将地理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融合。学校可开发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结合乡土地理资源,丰富地理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中立足于教材,充分运用教材中的课后活动。同时也必须深入研究教材,若教材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则可以从身边寻找地理教学信息,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地理教学素材。如粤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不能很好地切合江西省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在其基础上适当设计与本土相切合的课后活动。例如,在讲授八年级下册“南方地区”一节时,教师可结合赣州市的自然环境、土地资源设计乡土地理素材将其与教材相结合;第三,学校与教师可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开展地理活动课程。校内可设置地理角,由老师指导,学生负责收集生活中与地理相关的热点话题、地理在生活中的小妙用以及与地理相关的小故事和谚语,并鼓励学生投稿讲述自己发现的生活地理小常识等等,做成简报,供学生观看、讨论:也可组织学生在老师的实地观察学校周边的河流等地理事物。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地理、学习地理。

(四)关注教育改革前沿,焕发地理教学新生机

针对学校不重视副科,初中地理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追求讲完,不追求质量的问题,为切实推行素质教育的发展,国家教育十二五规划纲第二十章提出,完善善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由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教育督导机构,对辖区内各中学素质教育的情况进行监督,督促各中学对各科平等相待。同时学校也可以建立督学部门,对各科老师的教学质量进行督导检查,并可建立一定的奖励机制,以此来促进初中地理老师追求高质量的地理教学,构建高效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目前,我国高考改革政策已经出台,未来高考将实行“3+3”的模式,除了语数外之外,考生自主选择三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加入总成绩中。这一改革给地理学科带来了新的挑战,若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得不到提高,学生成绩上不去,地理学科的生存空间将会被其他学科挤压。但这也不失为一次机遇,在“3+3”模式下,学生考试文理不分科,初中地理的高效课堂构建将为学生高中地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为高效的高中地理课堂的构建提供优质的地理生源。笔者认为各初级中学应不仅仅局限于中考,切实地推进地理课堂教学高效发展,将目光放在地理学科的长远发展上。

三、结论

综上,如何构建高效的初中地理课堂,笔者得出以下结论:

1、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打造生动活泼的地理课堂;

2、注重高地理素养的研究型教师的培养,从国家、高校、中学、教师四个层面入手,促进地理教师专业化;

3、重视生活实际与地理教学的融合,教育不可成为无土之木,应抓住生活中的地理素材,使地理学习背景化;

4、关注教育改革前沿,焕发地理教学新生机。各中学与老师应时刻关注国家教育改革的前沿动态,抓住其与地理学科的契合点。高考考试科目“3+3”的变革打破了文理分科的考试形式,初中地理教师应据此引导学生改变对地理学习的观念,面准高考舞台,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意愿。同时,各地方教育部门切实落实国家教育十二五规划提出教育督导制度,保证素质教育中地理教育的高效发展。参考文献

1.郝丽波.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2013,19(4):75-76.2.李家清主编.新概念地理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63.3.张彦顺.新课程下初中地理课堂低效的形成原因及改进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2

一、精心备课, 以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课堂教学有效性如何关键在于备课。教师只有重视备课,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备课的要求是多方面的, 但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 备教材

备教材是指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必须弄清、抓准。教材包括地理课本和参考书, 课本是教师教学的依据, 参考书是教师教学的参考, 但《教学参考书》既然是“参考”就不能照搬, 而应做到有所取舍。因此, 为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就必须结合《地理课程标准》, 吃透教材, 阅读大量相关资料, 做到讲课胸有成竹, 处理重点、难点和疑点得心应手。

(二) 备学生

备学生是指对自己所教的对象, 要有一个较清楚的了解, 如学生的思想情况、原有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等。只有在课前掌握了学生的实际情况, 了解到不同类别的学生在本课中可能会有哪些不同的困难或收效, 才能在课堂上做到得心应手, 使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三) 备自己

备自己指教师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应该了解, 并通过主动找领导听课, 向学生调查等方法, 清楚地认识自我, 趋利避害。如本人的书写方面不好, 板书的书写效果会受影响, 教师就可以事先把板书准备在幻灯片上, 在上课的时候使用。

(四) 备教法

备教法, 即考虑如何引导学生, 以怎样的形式为学生学习提供帮助。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 既各自的优点和特定的功能, 又有其不足的地方。课前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 从学生实际出发, 充分考虑教学的思想性、基础性、启发性, 合理安排本课的教学方法。需要注意的是, 课堂教学情况不可能完全预估, 随时可能有突发状况, 对此教师要学会调控, 做到灵活应对。

二、激发学习兴趣, 使学生“爱学”地理

兴趣是指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了, 他才能把学习当成一件既轻松又愉快的事情, 才可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因此, 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 在此笔者仅谈以下几种。

(一) 引入竞争机制,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思维活跃、好胜心强, 富有积极向上的竞争精神, 对此教师可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 在课堂上组织对抗性、趣味性强的竞赛活动, 在紧张、热烈的竞争气氛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结合身边的地理现象进行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中有许多地理知识, 教师可结合身边的地理现象进行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如“为什么我们的作息时间有变动, 夏天放学晚而冬天放学早?”这是因为夏天时白昼时间长, 冬天白昼时间变短。而昼夜长短的变化又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有关。这样将地理知识与生活现象联系起来, 缩短了学生与课本知识的距离, 进而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三)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集声、像、图、文于一体, 具有直观性强、容量大的特点, 这恰好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地理教学中, 教师应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 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地图为动态地图, 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 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巧设课堂提问, 激活学生的地理思维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当、准确的提问不仅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引发他们思考, 还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相反, 提问不当, 则会造成学生的无序思维、无效思维, 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 我们要重视课堂提问的设计。首先, 要明确目的。为何提问, 教师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只有目的明确, 提问准确, 学生才能正确理解教师所提疑问, 沿着正确的思路思考。其次, 要有启发性。提问是为了激活学生思维, 拓宽学生思路, 若教师仅提一些只需学生回答“是”与“不是”的问题, 就不可能达到这一目的。因此, 教师一定要注意问题的启发性, 多提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以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再次, 要难易适度。教师所提问题不能太过简单或有难度:过于简单不利于调动学生回答的积极性, 过于有难度, 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因此, 一定要注意提问的难易适度, 结合学生实际, 提出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问题, 以确保所有学生都能有所收获。除此之外, 教师还要抓住课堂提问的时机:在学生误区处设疑, 在教材的“文眼”处设疑, 在学生是懂非懂处设疑, 这些均是设问置疑的最佳时机。只要做到了上述要求, 巧设课堂提问, 就能有效激活学生思维,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四、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提高教师自身教学水平

教学反思, 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反思意识, 我们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 多进行反思, 才能更好地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实施有效教学。因此, 教师要重视教学反思。其途径有很多种, 包括录像反思、日记反思、从学习者角度反思、与同事及专家的交流中反思以及通过向学生征询意见反思。而无论运用哪种反思方式, 都要找出自己在某些问题上的缺陷和在哪些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上存在的不足, 促使自己不断加强学习, 从而达到促进自己向专业化、学者型教师发展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反思要及时。教学实践刚完成, 此时教学感受最深刻、最清晰, 成功在哪里、失败在何处最有体会, 此时进行总结和反思为最佳。

总之,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只要教师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 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 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技术, 构建一种有效学习的框架, 就一定能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 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 其有效性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鉴于此, 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 从四方面入手就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了探究, 以期为广大教师教学提供一些理论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冯斌斌.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地理教学, 2008 (3) .

[2]罗竹英.浅谈如何优化初中地理课堂教学[J].新课程:教师, 2010 (6) .

[3]黄秀斌.初探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J].学园:教育科研, 2013 (7) .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3

一、改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能力

初中地理这一学科在中考中仅占30分,以至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要想提高农村初中地理课堂的有效性,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同时,学校的相关领导也应重视初中地理这一基础学科的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前精心备课,选择合适的教学过程

据了解大多数农村中学把地理学科定为所谓的“副科”,安排的课时也较少,教师上课也有应付形式的现象。课前没有精心准备,教学效果不佳。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知道一堂课成功与否,与课前准备工作的好与坏有直接关系。教师应做好充分准备。如查阅各类信息资料、储备丰富的相关知识,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准备合适的教学手段和用具,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增强应变能力,积累处理学生生成问题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掌握一定的地理技能等。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教师主动参与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设计,创造性地整合、加工、运用教材,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教会学生学习、发展情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三、合理设计课堂提问、倾听,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师生互动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无效提问,如提问太多,并且提问都是无意义的“好不好”“对不对”等问题;问题设计不科学;缺乏提问技巧等等。因此,地理老师一定要在深钻教材上下功夫,在课前针对知识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问题,问题要恰当、难易适中。如在一次公开课中我讲《新疆》,当讲到西气东输中输油路线时,问“输油路线经过那些行政区?”学生在看了4、5分钟地图之后仍是回答不出来,这个问题对于八年级的学生难度较大,而且也不需要学生掌握输油路线经过的行政区。另外,还要注意把握好提问的时机。还有,善于倾听是优秀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课堂上,教师要耐心倾听,往往会得到学生精彩的回答。但是在大多数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教师拒听、枉听的现象。记得有一次我在讲《俄罗斯》时,问“亚欧大陆桥为什么修在了俄罗斯的南部”当学生啰嗦没有回答正确,我就很生气地让他坐下了,并当众批评了他,事后觉得自己处理不妥当。还有学生正滔滔不绝的回答问题,教师突然说:“坐下吧!”即是拒听。教师心中的答案早已框定,让学生回答问题,一旦学生回答不出其框定的答案,就不断提问,直至达到想要的结果。这种看似认真“倾听”,但实际上只认为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现象就是“枉听”。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善于理解,才能倾听到学生的真实想法,这样才能倾听到孩子更多的话语;热情参与,正确倾听,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走向有效。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运用多媒体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功能,使学生在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和轻松的音乐所造成的氛围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维持长时间的学习注意力。多媒体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多媒体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说到底,最终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五、充分发挥地图在教学中的直观作用,培养学生绘图、用图的习惯。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4

新课改的实施带来了新气象的教学课堂。而地理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改革的成败,且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益是实施素质教育极为重要的环节,是广大地理教学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社会的发展也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要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益,就要优化教育资源,整合具体的操作过程。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育者要先受教育”。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角色和工作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洗脑”与“充电”乃大势所趋,教师教育要优先发展。地理教师必须坚持依法执教与以德施教相结合,不断追求多元化的继续教育,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努力改善智能结构,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师德修养和身心素质,不断更新和拓展地理课程基础知识和前沿知识,掌握现代教学方法和技术,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必须重视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和教学媒体的开发、利用,参与网络教育和学习,钻研地理教育教学的艺术,会开发、利用地理课程资源,能关爱学生,正确评价地理学习,与其他课程的教师团结协作,成为综合型、事业型教师,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塑造高尚的师德风范和扎实的业务功底。勿庸置疑,高素质的地理教师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益的先决条件。

二、把握课程目标导向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世界知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指出:“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动力”。成功的地理教师都十分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会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灵活选用讲故事、做游戏、猜谜语、举实例、展邮票、编歌谣、搞竞赛、析案例、搞辩论等形式,有意识地拨动学生的心弦。如学习“多变的天气”一节时,让学生一人说一个例子来证实天气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既有好的影响,也有坏的影响。学生在你一言我一语之中,很快就认识到了天气的变化无常,认识到了天气预报的重要性,从而很快的掌握了简单的天气符号。

美国心理学家布格尔斯基认为“兴趣和注意来自成功。”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和激发学生的成功欲望,给不同水平的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创设公平竞争和追求成功的机会。“跳一跳,够得着”,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成功乐趣,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进一步增强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我好学”,再到“我乐学”的递进转变,形成具有内在动力的良性学习机制,能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供有力保障。

三、贯彻正确的学法指导!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说明:在人的学习中,技能和智慧比知识更重要。善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培育学生自立精神,养成学生自探习惯,铸就学生自强意志是教师的真本事。正如世界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认为的“教给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是教学的最高技巧所在。”

初中地理新课程的着眼点是学生,这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学”出发,放弃以“教师的教”为主的传统方法,指导学生读书、理解和自悟,指导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交给学生一把学好地理的“金钥匙”。地理课程图文并重,包括地图在内的地理图像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工具,图文对照是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掌握读文、读图方法和思维技巧,会研读教材、理顺关系、分清主次、质疑解疑;会分析图像,即以图释文、以文解图、图文转换;会归纳、比较、分析因果关系;会自主选题、研题,在体验中学习;会掌握各种学习技巧和解题方法。在指导学法时,教师要放下架子,既为学生的“良师”,又为学生的“益友”,善于欣赏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身心上和学习中的“闪光点”,善于换位思考,提倡“研究性学习”,坚持新旧结合、图文结合、教学结合、读思结合、讲练结合、情智结合、文理结合和学用结合等“八个结合”,给学生的学习提供引路、导航的作用,促进学生形成“我会学”的好局面。

四、凸现教学模式的创新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5

内容摘要:进行物理概念有效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概念的建构过程中来。教师在创设情境、设置疑问方面要发挥协助者、促进者作用。以问题为中心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是一种提高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建构主义和情境学习等理论揭示了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遵循这些学习科学的研究成果,并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实践中应用,将成为我们提高概念教学有效性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物理概念 有效教学 建构 问题 情境 教学方式

物理概念不仅是物理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成物理规律,建立物理公式和完善物理理论的基础和前提。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因此,物理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点。让学生掌握好物理概念也就成为物理教学的关键所在。如何使学生理解物理概念进而掌握物理规律,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核心问题。那么,究竟应该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呢?根据我二十多年的物理教学经验和思考,谈一点粗浅的看法和有成效的做法。

建构主义和情境学习等理论揭示了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遵循这些学习科学的研究成果,并在概念教学的实践中应用,将成为我们提高概念教学有效性的必由之路。

一、把学生的概念建构作为概念教学的重点

学习的主人是学生,应该把学生推到学习舞台的前台,而教师在后台当好导演,给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和帮助,组织、引导、促进好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概念教学中,重点应落在学生的概念建构过程中。

有人说,物理概念是客观事物的物理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我不太认同这种观点,因为这种观点是支持传授教学的。本质论、反映论的潜台词是知识可以传授,可以灌输。这是传统教学的弊病,也是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和运用概念的原因,以及不能纠正错误概念的原因。

陶行知先生曾经在武汉大学演讲。他抓出一只大公鸡,又掏出一把米,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他硬把米往鸡的嘴里塞,大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陶行知松开手,自己向后退了几步,大公鸡就自己吃起米来。这个精彩的故事告诉我们,教育就像喂鸡一样,如果我们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的,即使学也“食而不化”。

概念是个人根据自己的新、旧知识经验,经过自己的思考抽象概括出来的,它是建构的成果。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分,很难说有对错之分。当然,习惯上,不合理的概念叫错误概念,个人头脑中的每个概念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处于许许多多概念组成的概念网络中,即chi等人提出的本体类别,把某概念归到它本不属于的类别中,便会造成错误概念,这便是概念教学的难点。错误概念的转变是认知冲突的引发和解决的过程,在概念教学中应在这方面多下点功夫。

既然学生的概念建构要靠他自己,那么教师就应该在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概念建构时间,相信学生自己能学,相信学生自己能思考。而满堂灌的课堂,其实是教师剥夺了学生的思考权力,教师成了主角,学生成了配角。因此,课堂时间结构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山东省杜郎口中学采用“10+35”的课堂时间结构,取得突出的教学效果,就能说明在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概念建构时间是有效的。

在学生建构概念时间保证的前提下,哪些方面会影响学生利用他的感性材料进行思考进而抽象概括出概念呢?

用他的哪些旧的感性材料,有没有,合适与否,充分与否,可靠与否。他还需要什么样的新的感性材料,能否找到,会不会找,会不会与原有的感性材料冲突,感受时会不会出偏差。他将进行怎样的思考,会不会思考,思考得合理不合理,逻辑是否正确,能否进行抽象概括。他可能遇到怎样的认知冲突,遇到认知冲突会怎么办。他能否相信自己思考出的观点。他会不会在遇到困难时求助。他的学习态度如何。他的情绪状况如何。他与同学、教师的人际关系如何。外界的影响,这些方面都将影响他的概念建构。

因此,建构概念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有人能很快地建构起正确合理的概念,有些人却很难,个体间差异很大。为了帮助学生建构概念,教师应做些什么呢?能做些什么呢?

二、教师在创设情境、设置疑问方面要发挥协助者、促进者作用

概念建构离不开情境,离不开感性材料的支持。在学生建构概念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创设情境、设置疑问,以这样的方式提供帮助和指导,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所创设的情境应含有建构的材料,所设置疑问应隐含建构的目的。创设情境,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它能起激励、启发、点拨、反馈的功能。问题要以情境为基础,设计的问题或情境要能引起学生的关注,要能让学生感悟到情景中的问题,从而产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欲望。问题还要能点出思维的起点,拨动学生的思维。

这方面,以下的做法是比较有效的。

1、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入概念。

因为生活实践留在记忆中的形象(表象)容易使学生理解。尤其对于初中学生,从生产生活中感知到的大量的、丰富的物理现象是他们认识物理概念的必要的感性材料。

2、运用演示实验来展示有关物理现象和过程。

演示实验直观、形象、生动,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创设的环境愈新颖、生动,就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好奇心。

3、精心设计学生实验。

实验可以提供经过简化和纯化了的感性材料,它能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明确、具体的认识。

有了鲜明的感性材料后,当学生将自己原有的观点与事实进行比较时,必然会产生认知冲突,这是概念有效教学的起点,也是学生建构物理概念的起点。

三、以问题为中心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是一种提高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有效方法。

初中物理概念的教学方式方法是多样的,不管采用哪种方式方法,只要在以上提到的影响学生建构概念的各个方面做好帮助、促进、组织工作,就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我的教学经验来讲,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效果较好。

(一)把概念学习内容问题化,并制作成学案,以问题导向学习。

比如:电功率的教学。整理提炼出以下几个主要问题,并制作成学案。

1、根据你的经验和通过演示实验的观察,你认为不同的灯泡(用电器)消耗电能有哪些方面的差异?

2、请你和同学讨论:怎么表示灯泡(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 3、1W表示什么意思?100W呢? 4、100W的灯泡工作10min消耗多少电能?工作10h消耗多少度电?

5、电功W与电功率P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6、100W的灯泡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每秒消耗100J的电能吗?

7、电功率P与什么无关?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

8、测量电功率,你能想到哪些方法?

在以上电功率学案中,最重要的是三个问题:⑴表示哪方面的差异?(什么意思?)⑵怎么表示?⑶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有什么关系?学生知道了、理解了:电功率表示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可以用单位时间内消耗电能的多少来表示(P=W/t),电功率的大小与电功和用电时间无关,跟电流和电压有关(P=UI),而电功与电功率和用电时间有关(W=Pt),那么电功率这个概念就理解了。

其它许多物理概念的教学也是如此,比如;密度,要知道它表示物质的疏密程度,可用单位体积的质量来表示,它与质量和体积无关,与物质种类和物态有关。再比如:压强,要知道它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强弱,用单位面积上的压力来表示,它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只要弄清楚了三个问题:⑴表示哪方面的差异?(什么意思?)⑵怎么表示?⑶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有什么关系?那么概念就理解了。

其实,物理概念表示的是物理现象、过程中事物在某方面的差异或性能,每个概念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处于许许多多概念组成的概念网络中,所以,还要弄清楚这个概念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这要学生根据他的感性材料,经过他的抽象概括来建构。如果他没有感性材料,既使教师告诉他几十遍:这个物理概念表示什么意思,学生未必知道它的意义,未必相信事物在这方面有差异,没有根据的观点很难让人相信。因此,知道是一回事,相信是另一回事,有根据的相信才是理解。在抽象概括过程中,如果学生没有参与,由教师包办代替的话,既使教师的思维非常合理,学生未必认为合理,未必相信教师所讲的看法,也许学生的错误经验感受、错误的前概念正在对抗新概念的建立,也许学生的信念体系正在对抗新概念的形成,也许学生正在认知冲突中无法、无力解决冲突 教师提炼问题给学生就能给学生的思维指引方向,能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使之朝有利于概念建构的方向发展,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建构概念、自己去弄清楚与其它概念的联系,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知。

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炼问题给学生,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形成问题,把学习过程变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也是学生探究的心理动力和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契机。教师把教材中的物理知识转化为问题,借助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问题设计,促使学生思考,可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在概念教学中提出恰当的问题,层层设问,步步深入,由表及里,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深入思考,从而建构合理的、深刻的、结构化的物理概念。

新课程标准把科学探究作为教学内容和主要的教学方式,是对科学教育的正本清源。探究什么?当然是问题。什么问题?主要是事物间的差异和关系问题。

在物理概念教学中,我有这样的经验:有的学生会说、知道密度怎样表示,但就是不理解密度表示物质的疏密程度,不理解为什么密度要用单位体积的质量来表示;有的学生会说、会背欧姆定律,但搞不清电流、电压、电阻谁和谁有关系,谁和谁没有关系,甚至有的同学认为电阻和电压、电流有关系了。这说明教学没有明确探究事物间差异和关系的核心问题。

教师要帮助学生建构出事物间的差异和关系,让学生有经验事实或实验观察事实来支持建构的观点。科学的概念要有事实依据的支持,没有事实依据支持学生的头脑中就建构不起概念的。同样关系的建构也要用学生亲身体验过的、学生相信的事实依据来支持。只有用学生相信的事实依据和相信的思维逻辑建构起来的概念,才是学生相信的和理解的。

(二)让学生们按问题分几个环节进行自主的或合作的学习活动,适时、适当穿插学生展现学习成果的环节,教师作调控、指导、点拨、追问、评点。

在社会建构主义看来,人是在社会文化情境中接受其影响的,通过直接地跟他人的交互作用来建构自己的见解与知识的。因此,采用合作学习的策略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同学的帮助下能更好地建构概念,理解概念。

人都有表现的欲望,教师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小组里、在班上表现出来,不仅满足了他的表现欲望,而且能够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和学习的内驱力。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来分析问题、搜集资料、确定方案,直到解决问题。通过问题解决,学习者便可以深刻地理解相应的概念、原理,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

这样的教学,比传统的技能操练式的教学更能使学生对物理概念形成深刻的、结构化的理解,形成自己的、可以迁移的问题解决策略。

(三)巩固和提高练习

当学生初步形成概念后,应及时给他们提供运用概念的机会,让他们将抽象的概念返回到具体的物理现象中去,使他们在运用概念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从而逐步提高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实际能力。

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应该是物理教学成败的关键。要上好一堂课,教学方式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有效的教学需要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来实现。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与学双边活动中,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学习者在认知活动中发挥着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是最好的教学方法。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6

瑞昌市铜城学校 何忠学

【摘要】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 如何依据学科知识逻辑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提高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也越来越成为教学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从当前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三方面阐述了个人观点和做法。【关键词】初中化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一、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1、从教师方面看

(1)部分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的教学理念还不太了解,不能全面把握教学目标,对教学要求与程序心中无数,教学方向不明确,备课时对教材教法钻研不够深刻,没有挖掘、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教学只停留在对文本的复述、浅层次的分析与归纳上。

(2)教师在发展学生探究能力方面严重训练不足,不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不注重学生猜想与假设能力的培养,探究性实验少,而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操作更少。

(3)教师的反思意识不够强烈,有些教师虽然愿反思,却不知道反思什么,通过何种途径进行反思,怎样引导教师从教学反思中体会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教师对教学反思的困惑问题值得关注。

2、从学生方面看

(1)学生的学习方法存在问题。学生的学法特点可概括为“三重”、“三轻”。即重视课堂听课而轻视课前预习、归纳、整理;重视作业练习而轻视总结提炼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重视了解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及化学学科的特点而对化学的学习兴趣轻淡。

(2)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不高。目前,学生的参与方式主要停留在教师问学生答的层次上,缺乏对其它参与方式的挖掘。怎样精心设计,激发学生兴趣、设计适合学生思考的问题、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情绪,也是提高参与有效性要解决的问题。

二、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新课标提出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新的问题,我认为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如下:

1、农村教师观念的陈旧。

2、传统课堂教学思想的束缚。

3、对新课程认识的偏差。

4、课堂氛围、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课堂有效性的影响。

5、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对教学有效性的影响。

三、提高初中课堂化学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1、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共同合作的过程,所以,我认为要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建立好师生关系。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身为老师都知道,现在的学生很喜欢意气用事,如果不喜欢某一位老师,就根本不买他的帐,更不可能去认真地学他所教这一门科。我们只有放下为师的架子,与学生交朋友,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给予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不论在教学语言上要文明得体,在教态上要和蔼可亲,而且在关注学生上要做到一视同仁。他们才能喜欢你,才会积极投入到学习之中,就不会开小差,制造不和谐因素,影响教学进程,那么课堂教学时间有了保证,学生学习状态良好,课堂教学效率必然会大大提高。

2、认真备好课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过程中要下狠功夫进行备课。只有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掌握教学的重点内容,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只有认真备好课,才能准确把握,做到心中有数,从容不迫。这样讲内容才能讲到点子上。除此之外,还要备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只有知道学生该学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要知道学生怕什么,才能重点解决什么。还要备练习,特别对重点内容应有适当的练习加以巩固,不要随便拿起一份练习就要学生去做,没有目的性、针对性,当然没有效果。要精讲精练,在最短的时间里让学生得到最多的知识,让课堂最大效率化。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做什么都会充满活力。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对于学生来说永远都具有无穷的吸引力。所以,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做好每一个实验至关重要。象什么“增设化学魔术实验、猜谜语、联系实际、故事情境、将歌谣与化学口诀结合、让学生当课堂小老师、做实验、出外考查”之类,都是我们从其他老师那学得的经验,加以应用。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多媒体为课堂教学服务,以提高教学媒介的有效使用价值,是现代教学的一个有效手段。例如:在绪言课教学中可这样设计:先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大家看过魔术表演吗?”“现在,我来表演几个小魔术,请大家欣赏”。在学生惊奇的目光下,将四个事先已沾有不同液体的小烧杯摆在桌上,然后将一瓶无色液体分别注入四个小烧杯中,奇迹出现了,四个无色杯子中分别出现了红、蓝、白、黄四种不同颜色的“饮料”。此时,全班沸腾起来了。学生们既惊讶又不可思议,个个以期待的目光望着我,希望立即得到答案。但我没有正面回答:“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吗?这魔术的答案就在这本书里。”我边说边扬起化学课本„„。

4、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对一堂课中的各部分内容的授课方法不能千篇一律,一法到底,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适当变换教学模式,精心运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在过程的实施、知识的迁移、问题的拓展、练习的设计等多个环节上,始终处于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问题探究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的良好状态,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如在教学中可以采取边讲边实验法、对抗赛法、听题判断法、化学游戏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如:知识对抗赛法:每学完一章,教师事先拟订好题目写在投影片上,布置学生课后准备,课上或组与组之间或男生与女生之间进行对抗赛;化学游戏法:采取游戏学习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的书写,可使学生在娱乐中掌握知识,突破难点。如采取击鼓传纸片拼写化学式,全对为胜,写错了,表演一个小节目。这种方法能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的应变能力也能得到提高,学习兴趣浓厚,知识掌握得牢固。

5、课堂上关注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

新课程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考查化学教学效率的标准之一,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程度”。真正有效的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习者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要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学习过程不是“要我学”,而是“我要学”。因此,教师应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关注学生参与程度,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合作的过程。例如:在《燃烧和灭火》教学中,课堂上组织了一次模拟火灾现场活动,让几位学生表演如何实施自救,教师适时给以肯定或指出不足,课堂秩序的宁静虽然被打破,但同学们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很快学会了知识的应用。

6、用成功的体验,鼓励性评价每一个学生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成功意味着学生在学习上获得进步和好评。因此,教师的表扬与肯定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对农村的学生,一次好成绩的取得,教师的一句表扬和赞赏,或是一种信任的目光,都会给他们以无穷的力量,使他们兴奋不已。教师应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充分信任、尊重他们,善于发现引导他们,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坚定他们克服困难的自信心。除此之外,我还喜欢在批改练习或试卷之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分析他们产生失误的原因,分析他们在学习态度上的不足或者是学习方法上的不当。对于完成得比较好的学生,我加上一个“好”或“good”,甚至是对学生进行物质方面的奖励,让他们感受到我的关注与肯定,使他们学习化学信心增强。

7、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巩固知识。

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许多化学知识。化学课外活动的内容及方式很多,大体上包括“化学游戏晚会”、“化学知识讲座”、“化学知识竞赛”、“化学园地”等,可以每学期或每学年举行一两次。另外,我们还根据初中学生喜欢动手,再造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成立了化学科技兴趣小组,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农村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使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8、教师要注重教学反思的撰写,向专业发展。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已完成的教学实践活动有目的的进行审视,作出理性思考,并用以指导日后的教学。因此,教师要不断检讨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行为,经常总结和反思自己的教学,常问“我的教学有效吗?”不断总结自己工作的得失,不断深化自己的认识,不断修正自己的策略,从而获得专业成长。华师大的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为了提高今后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1)、总结成功的经验,将好的案例、教学方法等记录下来,进行整理并用于以后的教学中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记录教学中的失误。先认真分析失误的原因,再进行修正,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今后出现更多的失误。

(3)、记录学生在学习上的困惑。学生在学习上的困惑是一节课的难点。只有找出学生困惑的原因,再选用合适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困惑,提高课堂效率。

另外,课堂上的灵感也尽量要捕捉下来并加以修正,再用于今后的教学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新课标下,我们更要在农村初中化学进行有效教学,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有效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这是我们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7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地理教学实践, 就如何提高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谈几点体会。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是“权威”, 整堂课从头到尾都是教师在讲而学生在听, 有时教师提出问题后整个教室鸦雀无声。试想, 这样的教学怎能提高效率呢?因此, 教师应当确立正确的教学观和师生观, 要看到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应是教师的“一言堂”, 而是师生共同参与的“群言堂”。教师要允许学生就教学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鼓励学生好奇多思, 不满足于现成的结论, 提出和保留不同的意见,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态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应以积极的引导为主, 以消极的限制为辅;对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和其他一些偶发事件要妥善处理, 尽量避免当堂激化矛盾的做法, 防止师生间的直接冲突, 从而形成一个交流充分、配合默契、讨论热烈、轻松愉快的理想的课堂气氛, 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培养学生兴趣, 提高学习积极性

一个学生若对某学科有浓厚的兴趣, 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学习的能动性就能得到最大的发挥。要使学生学有兴趣, 老师必须教得有趣。教师在教学中, 可选择适当的地理诗歌、地理散文、地理故事、地理谜语、时事地理等进行教学。此外, 还必须注意联系实际, 地理课程综合性强, 内容包罗万象, 有斗转星移的无限宇宙, 有风云变化的自然现象, 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 还有千百年来世界各国人民谱写的人类文明的光辉篇章, 丰富的内容本身就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只要教师适时地加以启发诱导, 就会使学生感到无穷的乐趣, 由此激发学生想急于了解众多自然之谜的强烈愿望, 从而使他们对地理课产生极大的兴趣, 促使学生由被动的“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三、因材施教, 面向全体学生

教学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 教学目标的设置要有弹性, 要为每一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有些教师怕耽误时间, 往往不愿找那些基础差、反应慢的学生回答问题, 日积月累, 这些学生就失去了很多自我表现的机会, 失去了自信心, 也就逐渐养成了消极、被动的学习态度。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只是几个成绩好的学生在表现, 甚至有时还会出现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 没能将全班学生调动起来, 试想, 这样怎能使学生对原本就有些枯燥的地理知识产生学习欲望呢?没有学习欲望, 怎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因此, 教学目标与课堂活动、作业的设置要有弹性, 要尊重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 要让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全班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并经过努力都能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 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这是维持和增强学习动机的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有了学习动机, 才谈得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让学生“会学”

好的学习方法是成功的基础, 只有“会学”才能“学会”。我国古代早有“授人以鱼, 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 则终生受用无穷”的至理名言。地理学科兼跨文理两大学科, 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有的学生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虽然也下了不少功夫, 但成绩一直不理想。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1. 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

有一句话叫“高度决定视野”。如果没有地理知识的积累, 地理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地理学习要从基础知识着手, 扎扎实实地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基本特征、分布规律和形成原因, 这样分析问题就有了依据, 解题能力自然得到提升。

2. 指导学生构建“脑图”。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考地理必定要考“图”, 这是地理学科的特色。在某种意义上, 地图可以称得上是地理的灵魂。所以要求学生平日学习时, 要用眼看图, 用脑记图, 动手画图, 将各种地理事物在脑海中进行准确“定位”, 构建“脑图”, 逐步在大脑中形成“经纬网”。脑中有图, 在地图上对应知识点, 图文结合, 地理不再是单调的文字, 而成为一幅幅生动鲜活的地图, 学习地理就会变得轻松、有趣。

3. 学会“举一反三”。

“举一反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应用能力, 也是地理综合性思维的要求。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掌握各类题目的基本特征及解答规律, 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遇到新问题时, 才可迅速确定解决思路。

4. 学会自学。

教会学生独立思考, 将使学生终生受益。所以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 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归纳等方法传授给学生, 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如果我们地理教师都能把“金钥匙”交给学生, 让他们自己去开启知识的大门, 发掘知识的宝藏, 就会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这样既节省了时间, 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 学以致用。

地理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地理知识落实到生活中, 联系生活实际, 做到学以致用。

6. 列表比较。

地理学科中有许多知识, 学生在记忆时往往相互混淆, 教师可引导学生采用列表比较, 找出异同之处, 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以上是笔者对提高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粗浅认识,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我们应针对学生情况灵活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终目的在于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得, 真正从学习当中获得乐趣。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取决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 所以作为教师, 要不断地反思、总结日常教学行为, 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策略, 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有效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 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 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 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从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兴趣,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因材施教, 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让学生“会学”四方面谈一谈怎样有效地利用课堂, 提高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8

关键词: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G633.55

地理教学是初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教师培养全方面发展的新一代接班人越来越受到关注,而做好初中地理教学是非常关键的举措之一。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具体实践和学生获取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高效课堂是每位教师追求的终极目标。那么究竟什么是高效课堂?高效课堂的内涵究竟是什么?作者认为:高效课堂是我们教师通过教学活动促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学习水平获得显著提高。当前,实现高效课堂教学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那么究竟教师如何做呢?现就这一问题总结以下几点:

一、明确地理学科的地位,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意识

初中地理是学生步入高中学习的基础,在初中阶段学生应打好基础,努力学好地理基础知识,从而顺利过渡到高中的学习。在进行学习之前教师应向学生明确地理学科的地位,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明确地理学科的地位及作用,关键要培养地理的空间想象能力。具体而言,就是要掌握地图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包括识图、读图、填图、绘图、析图等技能。对地图的正确使用是重要的学好地理的技巧。端正学习的态度,培养学习的主动性。主动性要求中学生的学习有热情,主动获取知识,不等待,不依靠,不耻下问。做任何事情,积极主动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学习也不例外。很多同学在学习中恰恰缺乏这一点,不懂的问题宁可烂在肚子里,也不愿开口问一下别人。老师讲什么,就学什么,不越“雷池”半步,很少主动与老师、同学交流,有的同学甚至一年也不会问老师一个问题。这些同学绝不是一个问题也没有,而是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是十分有害的,必须改变。学习地理一样要夯实基础———“善画”,画地图;“善记”,记地理概念、规律、地理食物名称、关键的知识点;“善思”,思考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善问”,问自己,问同学,问老师,学会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善用”,利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在平时应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以为课堂上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为学生创造一个调动学习兴趣的良好氛围,从导入部分开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导入部分是一节课的关键,在地理课堂上也是一样。教师应从导入部分开始就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的导入不仅能完善地理教学结构,而且还是打造高效课堂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导入新课时,导语充当着丰富情感、调动兴趣和新课引入的作用。为此,导语应具有恰如其分、简洁明了、生动形象和诙谐幽默等等特点,以便吸引学生注意力,促使学生以更加积极和主动的姿态投身于课堂教学中,为高效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我们地理教师要精准把握教学内容和贴近学生客观实际,精心组织和巧妙设计别具一格的导语,以便打造高效课堂。当然,导入新课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导入方式,为学生设置悬念,使其能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三、营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师生互动,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而在这一学习过程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我们师生之间是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适宜关系,学生才会以精神饱满、轻松愉悦、互相合作、积极主动和互相帮助的情感进入学习中。此时我们地理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引导性和组织性角色,在积极倾听中,促使学生意识到自身获得教师的关注和认可,进一步增强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讲解一些地理知识时,针对一些教材没有涉及的问题,作者紧紧抓住这些问题组织和引导学生踊跃发言。对于学生的观点,我们地理教师要进行正面评价,即使学生的一些发言不全面,毕竟是学生积极思考的结果。总而言之,在课堂上教师应主动蹲下身子,与学生打成一片,真正地融进学生的学习中,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高效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初中生对于地理知识感到很枯燥,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关键的。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兴趣爱好的激发,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地理教师要充分结合教学内容和贴近学生心理特征综合灵活地选择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比如民间小故事、谜语、相声小品、竞赛、歌曲等等,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比如:针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巨大的自然灾害,我们地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化如何尽量避免这些自然灾害对我们学习和生活的影响。由此一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爱好,而且促使学生获得了实用的知识。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地理教师还可以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比如:在讲解资源内容时,作者组织和引导学生亲身调查现实生活中一些资源现状,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各个小组分别负责相关内容,然后通过全班进行汇总。借助于这些课外实践活动不仅促使学生明确了资源种类的基本知识,而且学生提出了高效利用和勤俭节约的观点。

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摒棄以往的教学方法,充分结合教学任务的不同、学生层次的不同和自身教学特点的不同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而收到教学的高效。打造高效地理课堂是一项艰巨的事业,具有阶段性和复杂性,地理教师应该有信心,通过不断地努力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谢璐.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措施[J].中华少年,2015(22):74-75.

[2]魏茹.浅析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新颖模式的运用[J].新课程导学,2015(23):45-46.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9

有效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为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教师的什么因素决定了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呢?研究结果表明教学行为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只有增加有效教学行为,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即通过教师有效地“教”实现学生有效地“学”。本人就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了以下尝试。

一、钻研课程标准 科学设计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指南针”。从宏观上看,初中地理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通过课程的实施,使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每堂课的教学又有相应的具体教学目标。为此,教师要钻研课程标准,课前认真备课,既熟悉每堂课教材的内容、体系、特点和优势,用好教材、超越教材,又熟悉学生实际,科学设计教学目标、独创性地拟写教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剖析热点、科学的组织课堂教学进程。

二、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事物,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郭沫若说:“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探索该事物的奥秘。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导语激趣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地理新课开始时要紧扣教材精心设计一个“开场白 ”,或提出疑问,或创设情境,或反激情,或以旧引新,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做到“课伊始,趣已生”。

2、行程激趣

地理教学过程应是一种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美的行程。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好地理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让学生感觉到上地理课就象漫步在景色宜人的山间小道上,令人感到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内容、方法上要努力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惊讶、刺激、疑惑、悬念,产生“逼人期待”的教学魅力,从而打动学生的感情,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演示激趣

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装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拼板、地理景观图、电视录像、幻灯片、投影仪和各种课件,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语言激趣

教学中对于内容比较抽象而无挂图、插图的内容,利用生动有趣、富于启发、和谐动听、节奏明快的语言,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地理知识。可巧借古诗教学:如讲气候时用“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夏):“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秋):“忽如一夜春

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冬)。还可采用成语和谜语进行教学。

5、插叙激趣

教材中常用一些比较重要但又很抽象的内容,教师若适当地引用一些教材有密切关系的,学生爱听的,且真实的、生动的、形象的、有趣的材料加以印证,一方面可以深化学生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也能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6、讨论激趣

分小组讨论地理知识,能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这种讨论范围小,周边环境熟悉,学生敢想敢说,无拘无束,兴趣高。讨论式教学给学生的主动性学习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在讨论中,学生能抒发自己的见解,当对同样的问题持有不同的看法时节,讨论给予参与者解释自己的观点的机会,这样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不仅解答了自己的疑问,同时在解答其它同学的疑问的同时对自己所掌握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深化,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参加小组讨论,倾听小组讨论结果的汇报等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并作适当的指导,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7、歌谣激趣

教学中可抓住地理知识的关键内容,编成简洁明快、琅琅上口的歌谣,学生颇感兴趣,记忆较快。如学习“黄河的治理”,可编歌谣“黄河之水天上来,万里奔腾入渤海,卷走黄沙十六亿,填充华北觉降带,走南闯北拐大弯,泥沙滚滚多危害,淤寒河道高筑坝,造成悬河飞天外。”又如学习“极地地区”(“科学考察的宝地”)可编歌谣:“南极地区,资源丰盛;铁矿煤炭,淡水储存;海洋生物,鲸虾成群;冰川地质,需要考证;长城中山,南极扎根,北极考研,大功告成;深海取样,采雪钻冰;科学考察,如同会诊。”同时适当引用民谣、谚语进行教学,通俗易懂,且易生趣,可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8、情感激趣

在教学中投入教师的情感,就是情感教学,实践证明:情感教学是上好地理课的有力保证。师生之间的情感是一种特殊的情感,它是在师生教学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教师的情感,不仅影响着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态度,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如果教师能热爱自己的学科,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循循善诱,就必然能感染学生,使之与教师的情感产生共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而师生之间的情感,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情感。

三、对“知识点”的把握要做到如下几点:

1、抓住主干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就像一棵大树,有主干、有细枝、还有末叶。但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抓住主干知识,没有主干,枝叶就没有了依托。构建知识体系,使主干知识凸现眼前,知识脉络清晰,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2、抓住知识联系,说透因果关系

任何一个地理事物都是和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的,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或地理特征正是在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下形成的。因此,地理课堂教学还不能只着眼于学生知识的积累,还应注重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尤其在讲述一个区域自然环境时,更要注意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植被、河湖等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例如:欧洲的气候深受大西洋的影响,与同纬度的亚洲和北美洲的气候相比,其主要特征是比较温和湿润。这是因为:(1)欧洲大部分地区处在盛行西风带;(2)西濒辽阔的大西洋,海岸线漫长曲折,众多的内海和海湾深入内地;(3)沿岸有世界最强大的暖流——北大西洋暖流经过,源源不断地给欧洲大陆输送热量,使西风更加温暖湿润;(4)地形以平原为主,且东西连贯成片,主要山脉多呈东西走向,便于湿润的气流送进大陆内部。由于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形成了欧洲气候的突出特征。其中

温带大陆西岸的地理位置是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而地形、海陆轮廓和洋流则起到促进和加深的作用。再往纵深联系,欧洲的地形和气候特点,又决定了欧洲河网稠密、水流平稳的水文特征,从而为发达的内河航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布鲁纳指出:“掌握事物的结构,就是允许许多别的东西与它有意义地联系起来,并以这种方式去理解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抓住知识联系,有助于学生全面地分析思考问题,获得明确而全面的地理概念。

3、抓住重点难点,达到理解突破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重点知识是对学生学习和发展有用的关键知识,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突出,但并非机械重复。如中国地形知识中“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重点知识,教师可先从海拔高度与地形类型入手,加深三级阶梯概念并具体说明阶梯界线,然后深入分析其对气候、河流、交通、水能等方面的影响,最后从平面图到剖面图,印证概念,建立空间立体的概念。

难点知识一般是学生难以感知和体验的知识。在地理学习中,很多知识往往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所以理解这些知识是学生能否掌握和运用新知识的关键。教师要借助多种教学手段,予以点化,使之清晰。例如,在学习“西北地区”时,为了让学生能形象地感悟到西北地区的干旱以及干旱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可在教学中插入通过电影“美丽的大脚”中的一段情节——年轻的城市女教师第一次来到西北农村,洗漱完毕后,正想把水倒掉,乡村女教师赶紧阻止,并把用过的水端到孩子们面前,让好长时间不舍得用水洗脸的孩子沾点水洗洗,然后再把剩下的水让驴也饱喝一顿„„这一情节无疑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震撼,对西北地区“干旱”这一突出区域特征的掌握自然迎刃而解。

四、加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教会知识只能让学生拥有过去,而教会学生方法才能真正的面向未来。”因此,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会学”,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紧密结合,是伴随着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进行。知识向能力转化,思维是桥梁,思维能力是智力发展的核心。由于地理学科中的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都很丰富,因此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地理学科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征,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充分利用地图,可活跃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规律。因此,地图作为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信息载体,是地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直观教具。空间概念的建立,必须凭借地图来呈现,这是地理学习的重要特征。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可构建以地图教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每一个环节都应注意充分运用地图,引导学生读图、识图、析图、填图、绘图„„只有掌握地图技能,熟悉地理的图像语言,牢记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才会灵活地进行空间想象,开展空间思维活动。

2.加强区域对比分析,能发展学生的综合分析思维能力。区域性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初中地理内容也以区域地理知识为主。各种地理要素在地域组合上的不同,导致了各地区之间的差异。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可通过指导学生区域对比分析,如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矿产、植被„„等诸地理要素对“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进行分析,使学生能更容易掌握各地区的综合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并由此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讲清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是促进地理思维的关键。由于地理事物普遍联系的,因此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教师要讲清地理要素之间的相

互联系,引导学生在不同的地理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这是促进地理思维的关键。要善于把不同的地理事物联系起来,首先要善问:“为什么?”这样便会养成由果推因的良好地理思维习惯。如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到世界雨极是印度的乞拉朋齐。那么为什么乞拉朋齐会成为世界的雨极呢?结合地图,根据乞拉朋齐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南亚季风气候的特点便可分析出,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的迎风坡,会形成大量的地形雨。这样,气候便与地形、位置等地理要素相互联系起来,促进学生地理思维,也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

上一篇:赴深圳物业考察下一篇:村垃圾卫生管理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