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通用9篇)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而在当前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教学方法相对落后,单纯的传授知识的教育观念仍然普遍存在,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如何使我们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或技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之时,讨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十分迫切与必要的。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落实涉及的因素很多,如何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呢?下面结合高中生物教学,探讨加强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面向全体,关爱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关爱每位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给学生信心,给学生温暖,给学生希望,给学生可以触摸到的未来,不偏袒优生,不漠视后进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会让学生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听课效果事半功倍。自然学生也会因为喜欢这位教师而喜欢上这位教师的课。
二、认真研究教材
在教学过程中,教材内容是培养发展学生的媒介,是落实课程目标的载体。新教材的编写内容为教师和学生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新课标要求教师不要机械地“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对教材做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要用好、用活、用实教材。但是,不要“教教材”不等于不要钻研教材,不去把握教材意图。事实是,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需要对教材有一个深度、全面、系统的解读。
1、理清教材中各个内容领域的编排线索,善于将某一知识点放置于这一单元、这一学段甚至整个知识体系中来解读、探讨、审视,这样才能进一步明确该知识点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即这一知识点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怎样为后面知识的学习做准备。
2、细节上应学会推敲。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对教学活动所蕴含的启示,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生物学思想、方法,体会新教材中蕴含的教学理念,才能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正如专家所倡导的对教材要“深入浅出”,“深入”是“浅出”的前提,把教材钻研得越深,课上起来就越简单、越得心应手。只有真正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吃透教材的精神,也才能实现对教材的必要超越,有效教学也才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三、合理设计教学方案
(一)了解学情 课标中指出: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所以解读教材固然重要,解读学生同样不容忽视。只有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才能准确确定教学的重难点。真正做到讲学生之所难,解学生之所疑,进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认识学生,把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已经成为我们开展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教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把握较准,而对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等认识模糊、把握不透,尤其对他们的学习心理、学习品质、认知风格等更是知之甚少,这些问题制约着教学的有效开展。所以,我们教师应主动走到学生中去做一些非教学性对话,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进教师对学生全方位的了解,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
(二)灵活使用教学方法
本次高中新课程改革显著的特征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意味着我们教师的教学法应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改变过去“一言堂”的教法。在教与学的关系上,传统教学过分强调教,以教为中心,冷落、淡化、忽视了学,学生学的自性散失了,萎缩了,越学越不爱学,越学越不会学。所以我们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应以学生为本,根据不同教材、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等方面的因素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比如说,选修3《胚胎移植》一节,各部分的教学方法我是这么设计的:
1、通过观看“试管婴儿”小短片和观察“牛胚胎移植示意图”,理解胚胎移植的定义,并加强对过程的掌握。
2、结合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阅读教材并通过观看“着床”的小短片,理解胚胎移植的生理学基础。
3、通过问题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胚胎移植的必要性及意义。
4、同学们根据教材“牛胚胎移植流程图”总结一个用文字表述的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图;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及每一技术操作的作用。
5、通过课堂练习,及时进行知识巩固。
(三)精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入课堂
课标中指出: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现在的课堂为创设情境而设情境情况严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真实、有效、有意义的课堂情境的设置。生物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生物服务,应该让学生用生物的眼光关注情境,应该为生物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为生物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所以,创设情境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也不能拘泥于过多的非生物信息,不能干扰和弱化生物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生物思维的发展。有时直接从生物的旧知识引入也未尝不可,或许还会收到开门见山、简捷明了的效果,大大提高生物教学的实效性。
(四)增强目标意识,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教师在教学中是否具有良好的目标意识同样是影响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有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越好,并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然而,实际的情况恰恰是: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目标意识非常淡漠,甚至认为备课中目标的制订也是随手写来。即便制订了,也是权当应付,更不可能在教学过程中时时对照目标进行反馈和调整。所以目前不少的课堂往往天马行空,教师则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很大,缺乏必要的约束与反馈调节,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特别是在对过程与结果、教案的预设、评价的处理上随意性更大。
四、有效提问与倾听
有效教学基本状态是对话、互动式的。在这种对话互动过程中,要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或互动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和“倾听”。“有效提问”是在备课中精心设置问题的基础上实施的,抽答面要广,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而“有效倾听”应注意:一要尊重对方,不随意打断学生的回答,目光直视对方,让学生感到教师在倾听;二要耐心,问后要等待,宽容和理解对方的感情和表达方式;三倾听过程要有回应,启发要提供线索,追问要补充信息,并适时给予激励性的评价。
查阅了许多资料, 综合起来, 我认为:“有效教学”可理解为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有效教学关注全人发展。 (2) 有效教学旨在促进学习。 (3) 有效教学呼唤效益意识。 (4) 有效教学需要反思与创新。有效教学的最终标准是学生成长要理解“有效教学”, 就必须回答“什么是教学”“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
所谓“教学”, 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是师生互动交往的活动。从教学行为来看, 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基础上展开的。二是指明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 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 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 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接受与理解的教与学的方式。从教学过程来看,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 交往就意味着教学过程就是平等对话、师生互动、合作交流的过程。也就是说, 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 课堂教学能促进学生发展, 能达成教学目标, 保证较高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益。它包括两个基本要素:一是有效率;二是有效益。
教学效率从过程上看, 主要是指时间, 我们要重视时间的充分利用。教学效率从结果上看, 主要指学习效果, 我们要追求教学的综合效果。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结果包括“成绩的水平、学习的速度和情感的结果”。因此, 综合效果应包括三个方面, 即学生成绩的提高, 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师生共同发展。
基于以上认识, 我认为: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指引下, 通过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 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追求较高的教学效率和效益的教学活动。
二、如何能够实现有效教学
1. 有效备课。
几句话、几幅图看似简单, 其实暗藏玄机。新课改教材就是要跳出原来的圈圈, 为教师备课留下思索的空间。所以备课前要像读小说一样, 仔细品读教材。同时思索以下问题:从课题到情景图到问题示意到练习题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每一幅情景图用意何在?本课的重点是什么?学困点在哪里?教材安排是否适合本地、本班学生?在解决好以上问题的基础上就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下面为大家提供一个精心品读且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案例。
第一, 准备课程的过程中, 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同学们对知识的渴求。以往备课时, 教师通常仅仅根据学生现有的理论素养和接受程度来准备自己的授课内容和知识构架。而有效的备课注重燃起学生的求知激情和热情, 并让这种情绪持续地保持下来, 以此达到更好的授课效果。
第二, 有效备课要求教师要对授课目的叙述得更加准确和精细。众所周知, 以往的课堂准备, 教师往往使用“明确”“了解”“掌握”等词汇来描述相应的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 由于这些词汇没有实质性的意义, 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 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利用诸如“举出”“说明”“写明”等形象的词汇, 这样才能实现具体的测试功能, 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2. 授课过程要行之有效。
有效授课要注重以下几方面的重要问题:
第一, 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学生只有自主地想进入课堂学习, 才能得到预想的授课效果。良好的导入则显得至关重要。因此, 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引导。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应巧设一个引人入胜的艺术“序幕”, 从而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开启思维的机器, 使得学生全身心地沉浸到课堂教学的情境之中。这也是教师有效教学的关键。教师常用的几种导入方法有:新旧知识联系的方法、悬念法、趣味法、情境教学法等。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 要根据教学的风格、内容以及自己和学生的个性特点, 切不可生搬硬套。
第二, 在讲课的过程中应该将课程的突出部分 (包括重要的环节和疑难的部分) 讲授给同学。在以往的课堂授课过程中, 老师通常是仅仅在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才着重向学生强调, 这种方法已经不十分适合现代化的教学过程了。众所周知, 在当下的授课过程中, 教师运用多种多样的现代化教学工具进行授课, 导致学生的精力很容易分散。那么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也要与时俱进, 在授课的时候要不定时地强调课程的重要部分和疑难环节。
第三,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1) 提出问题, 引入自学之门。上课伊始, 先提出一至两个能概括本课主要内容的问题, 然后让学生自行阅读课文, 通过思考, 将本课内容进行简单概括。
(2) 有意设疑, 促使学生深入。自学指导贵在设疑, 学生创造精神、创造性格和创造习惯养成的核心是“疑”。疑一般设在课的开头、讲课的重点、讲课的衔接处、讲课的结尾以及教材中容易使人乏味的地方。
第四, 有效提问要充分利用生物课程资源。比如在讲授生物多样性的相关问题时, 可以列举舟山渔场海洋资源退化的案例, 组织同学们研究是什么原因破坏了生物多样性, 总结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具体措施等, 由此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 使同学们广泛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来, 最终产生自主学习生物课的自觉性。
高中生物涵盖的知识面较广,从分子生物到细胞生物学再到生态学的知识内容都有涉及。学习过程中要求掌握的知识点繁多,并且相互之间的联系也比较复杂,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了提高高中生物的教学有效性,高中生物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采取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高中生物教材。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们掌握好这些知识,并做到运用自如。
本人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一下几点能够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一、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高中生物的教学中对知识点的掌握是有不同层次的要求的。高中生物教师应该根据大纲中对知识点掌握的层次要求以及教学内容自身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这样不但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能够在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效果上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例如,高中生物第一本教材的第三章第二节主要介绍细胞内的一些细胞器功能。这一节的学习目标是应用,是属于知识点掌握的最高层次。教学实践证明按照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很难让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内掌握这样一些知识点。那教师们就应该注意,改变教学方法,用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这些对学生们相对比较生疏的知识点。首先教师可以在整体上把握这些知识,构建一个细胞的模型,并让学生将各种细胞器放到细胞内来。这样学生就能够从全盘来掌握一个细胞内大概都有一些什么样的细胞器。知道了有些什么内容了,接下来就是了解这些细胞器分别是做什么的,它们的结构又是怎样的。这学习这点的时候我喜欢让学生用逆推法。一般来说是结构决定了功能,而我在教学中用的方法是由功能推导结构特征。例如,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线粒体是一个独立的能量代谢场所。那么作为一个独立的代谢场所,首先它是独立的,所以它就是一个膜包被的系统。由于它是一个能量代谢的场所,所以其中肯定有很多参与能连代谢的酶,这些酶需要一些固定介质,而包被线粒体的膜就充当了这一介质。由于酶的种类很多,并且酶催化反应要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环境,所以线粒体的膜内陷成为了嵴。这样的一种逆推发让学生很快就熟悉了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这样的方法比传统的灌输法的效果要好很多。另外,在教师教一些只要学生了解的知识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上讲台来讲授这些知识。例如在学习细胞的癌变这一小节的时候,我通常会让学生自己来来讲。这一小节的知识点没有什么难理解的地方,学生一般一看就能懂。同时癌症这也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能够引发学生更多的讨论。一般我会让学生提前一周去准备这节课,等到上课的时候让学生自愿到讲台上来向大家展示他在关于癌症这个主题上的一些认识,以及现在科学在研究癌变上面的一些紧张。这样的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而且也能够扩充一下学生们的知识。学生学习的效果也很好。
二、根据教学内容做必要的知识扩展
高中生物教学中对知识的扩展是很重要的,这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在高考生物中很多知识点都不是书上现成的知识点,很多知识点都是一些书本上知识点的扩展,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来说,适当的扩展知识是使学生取得好成绩的一个关键。例如,在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的第二节激素调节中,课本上只是介绍了激素调节的发现以及一些很简单的激素调节的例子。然而,在考试的时候,关于这一部分的知识点不仅仅是书本上介绍的那些简单的激素调节事例。因此,教师在讲授这一节的时候就应该适当的扩充学生的知识点。给学生讲授一下我们人体内的一些激素,并且选择比较重要的几种激素来主要讲解。讲解的内容应该包括这些激素产生的部位、作用、这些激素分泌过多或过少引起的人体的反应以及当人体出现这些激素紊乱的时候的一些主要措施。第二,适当的扩充知识点能够提高学生对学习生物的兴趣。对一些学生来说,课本上的知识他们能够自己读懂,所以教师如果只是讲授课本上的知识根本就不能调动其他们的兴趣。适当的补充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点能够让学生喜出望外,让学生知道生物学的博大精深,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
三、及时归纳总结知识点,并将知识点串联起来
教师在讲授完一节课或者是讲授完一章的课程后应该帮助学生作一次总结。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能够及时的回忆起学习过的知识,让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记忆加强,而且能够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生物知识网。这些知识都像网一样环环相扣联系起来,这样知识能够记得更加牢固。例如在学完了必修教材二后教师可以做简单的总结,让学生能够将必修教材二中的知识点都联系在一起。这一本书主要讲的是遗传和进化。遗传就是讲物种的基因有一定的传承性,进化就是说基因会变化,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样讲述下来,就能将基因的本质,表达,结构,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都串联进来。这些东西研究了以后是要用到实践中去的,所以就有了基因工程。这样帮学生梳理一遍,学生基本上能够回想起这本教材到底讲了些什么内容。学生掌握了书地框架后再去掌握一些细小的知识点就容易多了。及时的归纳总结能够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的知识,学习更加有效。
高中生物的知识点比较多,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该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让学生学的轻松,掌握的牢固。
参考文献:
[1] 宁卫,新课改下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课堂的有效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课改论坛。2011(3):152
[2] 杨青,浅谈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学科教育,2010.08:209-210
[3] 杨娟,高中生物复习有效性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0.36:201
摘要:现今的高考模式下,怎样把学生推向前台,还学生学习权,最大限度地激发其主体精神、创新精神,实施素质教育?本文主要研究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怎样实现课堂高效性。
关键词:生物课堂教学;提高有效性;课前准备;课堂教学;二次备课
自2008年以来,江苏省普通高考模式是“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生物学科作为“综合素质评价”中的选修2学科,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学习课时减少而学习要求并未降低。但是与此相反,2009―2012年连续四年的高考试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更高、更全面。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我认为最关键的就是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充分的课前准备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教师上课前首先要对教材深钻细研,做到“心中有数”。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教师上课前要多想想:内容为什么这样设计?教材为什么这样编排?结论怎样才能导出?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中该内容的呈现方式与原先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改?改了有什么好处?还要想一想: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知识基础是什么?它对后续学习起到什么作用?等等。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某些章节或内容的顺序。从整体入手,加强前后知识点之间的沟通,避免教学的前后脱节和不必要的重复,注重重难点的突破方法,同时要查阅相关资料(包括教参、教案、辅导书、上网),集中备课组各优秀教师的智慧结晶,精心设计本课的学案。设计学案必须遵循“以思维训练为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设置问题必须梯度化,并尽可能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大多数学生能够“跳一跳,摘桃子”,才能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
二、高效的课堂教学
短短的课堂40分钟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科唯一“名正言顺”的时间,教师应该在课堂上争分夺秒。但是教什么?怎么教?要以学生为主体。
1.合理分配时间。
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前5分钟,学生自主预习了解主要内容。随后10分钟,对学生自学时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探究,教师适时点拨和完善。再用10分钟讲解“典型例题”,最后15分钟学生完成“随堂训练”。其中,课堂训练是学生理解、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着力点。学生的课后时间一般用于语数外复习巩固,因此生物课堂的训练环节尤其重要。时间不能少于15分钟。要让学生有较充足的时间在课堂上独立、紧张、有序地完成学案中的能力强化训练题,从而使学生巩固知识、掌握方法、培养能力,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迁移,同时教师要及时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回授或个别辅导。
2.有效创设问题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教学应该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有效的问题情境,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习能力,发展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
我在教学“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内容时问学生:“感冒发烧时,你为什么不想吃饭呢?”学生假设:温度可以影响酶的活性。然后追问:“你能设计实验验证你的假设吗?”“实验分几组?选哪几个温度?”“根据实验结果,你能推测出3支试管中酶活性的高低吗?”“该实验说明酶的活性与温度有什么关系?你能用坐标曲线表示吗?”“我能说37℃就是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吗?”“如果我要确定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还应该怎么做?”“我们的口腔温度和体温差不多,但当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进入胃以后,却发现不再具有催化淀粉分解的功能。为什么?”从而引出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
以上层次分明的阶梯式问题,由易到难、层层深入,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等于爬上了新的一级台阶,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得到培养,教学任务便随着问题的解决而圆满完成,3.“三讲、三不讲”。
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是新课程给我们提出的一个核心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少讲、精讲:讲难点、讲易错点、讲疑点;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或者小组讨论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主要是指超出学习范围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内容。
4.变错为宝,机智教学。
泰戈尔说过,如果你对一切错误关上了门,那么真理也将被你关在门外。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学生的错误,一个聪明沉着、功底扎实的教师要能善于抓住这种时机,变错为宝,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让学生主动得出正确结论。
在《细胞器――系统的分工合作》一节时,我问:“叶绿体存在于什么细胞中?”学生回答:“绿色植物的细胞中。”我没有立即指出该答案的对错,而是投影了一系列的细胞图,通过列举根细胞、叶肉细胞、衣藻细胞、蓝藻细胞等具有个性特征的细胞,让学生在对比辨析中认识到错误,并掌握叶绿体的分布情况。
三、落实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即教学反思,实际上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自我检查。无论课堂设计如何完善,教学实践多么成功,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教师在课堂教学后查漏补缺,认真反思,可以避免教学重复的失误,从而使教学日臻完善,逐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一节时,我按照教材上的编排,“先功能、后结构”,在充分分析了教材提供的四个资料的基础上,发现学生对“伞藻”并不了解,课堂反应茫然。课后我立即进行二次备课,本着课堂举例“必须是紧紧围绕主题、不要超过范围(指学生接受的范围)、贴近生活”这三大原则,决定只用两例,一例是“多莉”羊,说明细胞核决定性状;一例是变形虫,说明细胞核决定代谢。同事听完我这个重新备的课如此评价:课堂气氛活跃,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善于联系生活,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教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巧妙。
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实现一个高效的课堂,能让学生在主动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能力,从而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2009~2010学年,我校开始推进“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如果说开始还只是在学习、模仿的话,经过一个学年的努力,现在老师们已经能有效地运用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现代教学思想,下面我来说说我在这一年以来的收获。
(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的环节
1出示学习目标;○2出示自学要点;○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4自○
5讨论交流;○6当堂检测;○7回顾目标,小结;○8布置三维学检测;○
作业。这种模式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放在首位,对建立“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素质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其中老师的主导作用突出体现1“先学”时候老师的正确引导○2后教时候的精华点拨。在○
(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的优势
“先学”的优点:可以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由于“先学”时候有老师的引导和巡视督促,学生必将对课本内容进行仔细的研读。同时,老师在巡视时候也能发现不同班级的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为后教做好准备。
“后教”的优点: 由于有“先学”时老师对学生的学习的了解,“后教”时老师解决问题更具有针对性,有利于老师点拨。
“当堂训练”的优点:(1)促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使学生能够认真自学、专心听课,使得学习就像一场竞赛。(2)给学生提供了实践操作,动手训练的机会。
(三)老师应注意的问题
(1)在“先学”阶段,教师要注意:
1.○要求教师备课时要认真细致,不但要备教材、备课标、备学生,还要备具体学习目标的制定,对学生学习进行引导的方法,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以及怎么样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实现因材施教。学生“先学”之前,要出示制定好的学习目标和自学要点,使○
学生带着任务、带着问题去学习,还需注意,此时要说明自学的方法、自学的时间和自学检测的方法等。
3.学生“先学”时候,老师的巡视。有些学生学习不自觉,在自○
学过程中,老师要多关注这些学生,使其专心学习;在巡视时候,要注意发现学生在学生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并概括归类,为“后教”做好准备。
(2)在“后教”阶段,要注意:
1.要知道教什么——教学生不会的地方。由于学生知识水平存在○
差异,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不一定相同,所以在每个班所要讲述的内容应当有所差别。
2.要讲清规律或原理。学生遇到问题,关键是对原理、规律没有○
真正理解和掌握。因此要针对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讲清原理和规律,使个别上升为普遍,能让学生举一反三。
3.要指导如何应用知识,即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掌握的是活的知识。
由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要求老师要“精讲”,所以一定要在备课时候下功夫,认真思考哪些内容该讲,讲多少,哪些内容不该讲,要去掉表面的东西,精确点拨。这一点是对刚刚接触这种教学模式的老师的一个考验。我的体会是,简单的内容要相信学生,直接在自学检测时候考查,核心的内容才需要点拨,否则,这个知识点要讲,那个知识点还要讲,就失去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意义。
(3)当堂训练
这是课堂教学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校初一的一次公开课上,某老师采用让有学生“当堂完成学案上的作业,当堂批改”的做法很好,学生们认真紧张的完成作业,争先恐后,全体学生处于一种竞赛的状态,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
有很大的促进。
4.课后作业的布置 ○
课后作业的布置需要有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依据学习目标设计的作业,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完成,比如作业本和练习册上的作业。选做题是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开拓学生的思维所设计的题目,不必每个学生都做。
一、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教学设计作为解决教学问题的主要设计活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具有重要作用。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设计主要有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模式方法的选择三个方面。那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让教学设计发挥有效性呢?
1.确保教学分析工作有效
教学分析工作是做好教学设计工作的前提,作为教学设计的前期工作,需要分析的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能够达到教学目的的有效方法。一方面,高中生物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来分析,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和因人制宜,找准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另一方面,教师要深入分析教材,梳理出教材内容之间的逻辑和层次关系,明确每一阶段学生应该掌握的重点和难点学习内容。
2.确保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模式选择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有效、具体 在教学分析工作完成之后,高中生物教师要明确总体和每一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实施教学的模式和采取何种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有效性在明确的目标、模式和方法中得以保证。例如,在学习核酸知识的时候,教师应该将教学目标确定为不仅让学生了解核酸
的种类、结构、分布和功能,还要学会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并会用结构图、流程图来处理信息。只有在这个教学目标之下,教学模式才是实践与理论相统一的,教学方法也才是自主、合作相配合的,因而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实施的有效性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实施与教学设计不同,是学生与教师共同促进、影响和进步的过程,因此需要在按照教学设计进行教学步骤的同时,注重处理好与学生的互动关系,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加以引导,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教学有效性的发挥。
1.确保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在新课程标准下,提问策略是一种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和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但是,这里的课堂提问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问、学生答的简单过程,也并不是单纯地提问一些能用是或者否就能回答的问题。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课堂提问才是能够促进课堂有效性发挥的呢?(1)提问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启发性,需要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可以抛出。(2)提问应该注重层次性和科学性,不能急于求成,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引导式提问。(3)提问应该注重处理好提问与思考的关系,在提问之后要为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4)提问和学生回答之后要注重对学生观点的反馈行为,避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损。例如,教师可以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用“你的观点很新颖!”“那么,我们如何来验证这一说法呢?”“还有哪一位同学想做一下补充”等积极性评价来引导学生继续思考。
2.确保课堂管理行为的有效性
课堂管理是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坚实后盾。一般来说,高中学生的自制力和自觉性都比较强,不需要教师做太大的教学课堂管理,适度的约束和建构性的引导就可以发挥好课堂管理行为的作用。例如,当生物教师发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操作失败的时候,教师应该立即叫停,对这种错误及时做出评价和教育,抓住有利时机,提高教学效率。
三、教学评价与反思的有效性
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之后,教学评价与反思的有效性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有效的教学评价可以让学生及时认知自我,发现学习过程中的知识性错误和方法性失误,进而达到立即改正的效果。而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的过程,对于继续发挥教学中的优势之处和改善不足之处,进而提高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目前的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学评价可以从谈话评价、提问评价等诊断性评价,观察评价、测试评价等过程性评价,作业考核、实验考核、活动制作考核、书面测试考核等终结性评价方式出发,还可以从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内容的多元化出发,提高评价的有效性。而教学反思则需要教师注重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教学期望与教学效果的关系,从中合理分析教学程序、方法、内容等,进而不断完善教学措施,推进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继续前行。
参考文献:
[1]余文森。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论与实践[J]。江苏教育:小学版,(09)。
[2]谭桂荣。试论有效教学的生命特征[J]。保山师专学报,2006(11)。
1. 高中生物课堂常见问题的分析
1.1 高中生物的实验课程设置不合理
高中生物的实验课程中, 有很多的设置是不尽合理的。毕竟生物的本质就是进行实验的, 但是很多的时候, 高中生物都是在普通课堂上, 相关的学校领导认为, 进入实验室的弊端非常多, 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一些相关的设备需要花钱, 对于相关的时间上的安排还是需要进一步的压缩, 学生们对于实验课可能会不重视之类的想法非常多。这就是对于一些高中生物的实验课程的设置是不合理的。
1.2 尽量想办法在一定时间内提高成绩
尽量将一些学生的成绩提高是第一要务。老师们对于一些实验的讲解来说, 并不是非常清楚, 毕竟学生们的想象能力还是不够的, 学生们实际的动手能力还是需要进一步的提高。缩短了所有的实验课程, 无疑是将一些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相关的生物课程的积极性大大的折扣了。想着尽一些可能将学生的成绩提高, 但是没有想到的就是, 学生们反而更加抵触, 没有想象的效果好。
还有的老师认为传统的教学方式还不错, 最起码的一些相关的时间上的节省以及一些成绩的提高, 或者是本身的教学的时间比较长, 不想对其进行改革。这也是现阶段的问题之一。
2. 相应的解决方法与对策
对于生物的课堂学习来看, 有一定的方式方法, 下面笔者对于如何将高中生物的课堂问题解决, 以及相关的对上述问题的一些解决的方法以及相应的对策。主要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依次是对于老师们传统教学方式的改革, 对于课堂问题串的推崇, 对于实验课的重视等三个方面, 希望能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
2.1 老师们传统教学方式的改革
老师们对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推崇是非常情有可原的。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现在有的老师们任教生涯已经很长了, 如果一下子打破了以前的教学方式或者是自己工作很多年总结出来的工作经验, 这样是非常近乎残忍的。但是没办法, 课程不改革, 就没有办法将学生的积极性以及相关的生物创造性进行有效的引导。所以非常迫切的需要对相关的高中生物课堂进行改革。
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对老师们的一些思想方式的改变以及相关的传统模式教学上的改变。这就需要相关的学校领导进行监督以及对这样大的事情做出相应的规范。这样才能更好的将高中生物的课程改革进行推广。
老师们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的推崇中, 只是因为比较方便的让学生们对成绩有一个大的提高, 但是不能说明其他的方面也提高了, 比如说积极性与创造力。这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但却被传统的教学方式扼杀在摇篮里了。
2.2 课堂问题串的推崇
对于高中生物课堂上的不积极的态度上, 应该将问题串的方式进行推崇。主要的就是对于相关课堂问题, 针对不同的同学, 不同的层次, 进行因材施教, 或者说是因才提问, 将一些问题, 进行精心的设计, 设计完就对于更多的课堂问题进行比较好的归纳, 更好的将课堂的的积极性进行了调动。值得注意的就是课堂的问题串的形式的推广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想一想, 先从比较强制的手段中, 找到学生们的兴趣点, 进行一个课堂学习以及互动的问题串的形式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学生们比较容易接受的。很大程度上, 可以对于学生们的积极性, 以及相关的课堂气氛进行了很好的调动。
唯一需要说的就是, 这无形中将老师们的教学任务增大了一倍。比较大的压力施加给了老师。但大家可以想象的就是问题串的形式的有效, 就可以将这些困难抹掉, 毕竟老师们对于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对于生物兴趣不高, 也是伤透了脑筋。对于这样的问题串的形式中, 可以最大限度的对于相关成绩差的同学, 提起对于生物课程的兴趣, 对于成绩较好, 对生物有一定兴趣的同学, 可以进一步的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以及相应的创造力。这也是课堂问题串值得推广的一些原因。
2.3 重视实验课
增加对于实验课的重视, 让学生们充分的发挥自己的动手能力以及相应的创造能力, 这也是比较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不能为了省钱, 而耽误了学生们学习的机会, 更不能因为省钱, 而葬送了学生们的创造力。
让学生们在实验室中尽享生物的其妙, 知识的乐趣。不是单纯的生物传统的教学课堂了这样也是非常值得我们推崇的事情。这样的提议就是需要相关的学校领导进行一些具体的落实方案。对于一些确实需要省下来的经费重新利用到生物实验课程的教学上。这也是对于相关课程改革的一个比较好的实施。对于应对上级号召以及对于相关的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积极性, 以及相关的课堂的一些优势都充分的体验到了。这样很多的人都想着花钱是得不偿失的, 但是看到这么多的学生的积极性, 创造性的提升, 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这样的工作效率, 可以用事半功倍来形容了。
结语
综上所述, 笔者对于一些相关的高中生物课堂上的问题进行了比较好的归纳整理, 并且对于一些问题存在的实质进行了比较深刻以及全面的挖掘。直剖问题的最本质的东西。并且对于产生问题的原因以及相关的解决对策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对于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比较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对于一些可以实施在课堂上多的方法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本文针对现在的教学改革作了一些详细的说明, 希望能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
摘要:笔者结合实际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经验, 有针对性地对现阶段的高中生物课堂上常见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归类。对于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相关的归纳。对于相关问题的对策研究也提出了一定的观点, 希望能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上,常见问题,对策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陆丽华.《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 (上海卷) [C].2010年.
1.融洽师生关系,诱导参与
教学的本质应该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创新精神等方面得到主动地发展。”因此从这一角度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有效参与的重要保证。教师热爱、尊重和信任学生,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当教师主动接近学生,一次次待以真情实意,学生受到感动、感染和感化,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就会逐渐缩小,学生对教师就会自然产生亲近、感激与仰慕心理,而其内在发展潜力和主动参与意识亦将被诱导出来。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所谓问题情境,一般指教师从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社会现象,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现象或已具备的知识储存库中选取一些问题,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开展思维活动。生物教学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创设问题情境:
⑴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事例或实物创设情境。生物是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我们生物教师要时时留神,处处留心生活。让生活成为教育的鲜活资源。如在进行细胞呼吸教学中,教师课上出示一份市售的甜酒酿。可以先让学生来闻一闻,尝一尝,看一看,想一想,学生提出众多问题,引起探知欲。
⑵利用影像资料、互联网等多媒体创设情境。多媒体教学能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静止的内容动感化,为学生创造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形成有意注意,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
⑶利用谚语、谜语、故事等创设情境。教师留心收集一些日常通俗的谚语、与课堂内容相连的谜语、形象生动的故事,对学生能产生很强的吸引力。如在讲食物链时,我给学生讲了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到的猫与三叶草之间的故事。在英国只要猫多了,牛肉就便宜,为什么?写出涉及的几种生物,试着让学生解释。学生参与解释的兴致很高。
⑷利用游戏、活动、实验等创设情境。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些游戏、活动、实验,使学生马上参与,快速进入学习的状态。如通过学生的屏住呼吸比赛,进行体液调节的导入;通过同桌合作完成膝跳反射实验,进行神经调节的导入等。
3.改变方式,增大参与的广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提出“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灵活运用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其落实到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中,势必会对促进学生有效参与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特定教学内容改变一些常规的课堂教学方式,以一些新的参与方式,促进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如:
⑴在教学中可以尝试师生角色反串:即在教学活动中,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参与教学方案的设计,上课时师生位置颠倒,学生像教师一样走上讲台,教师像学生一样当好听众,并且通过他人的角色期待和自我的角色意识来调节反串后的角色行为,使师生双方在相互体验的基础上达到心理上的互通,情感上的互融和教学上的相长。
⑵让学生提问的本身也就是一种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不仅鼓励学生在课上提问质疑,也可以在教室里设一个质疑本,鼓励学生将不清楚的问题写在本子上。然后,教师给予仔细分析,普遍的问题课堂上讲,个别问题书面回答或个别辅导。
⑶林格伦认为:“让学生动、说、做比让学生听、看更能增强责任心,更能激发学习动机。”通过指导学生绘图,使学生直接参与,在动中求学,是一种有效的难点突破的方法。如可让学生在课上或课后绘制细胞亚显微结构图、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图解等。
⑷学生做题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指导学生编题是对知识的深化和提高。在编题过程中,学生仔细读书,把握知识要点并将重要的知识编在题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⑸现在的中学生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自尊心比较强,喜欢表现自己。课堂上,可以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采取小组竞答的形式,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如在参加市优质课评比,讲授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时,我将学生按座位分成四组,让学生用5分钟时间自学完能量流动的过程。教师选择一些相关的典型的题目写在幻灯片上,然后组织学生抢答。学生兴致高涨,反响较好。
⑹布置学生动手制作模型。让学生在动手参与制作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同时印象深刻。如染色体、DNA双螺旋、细胞等模型的制作。
4.改变评价,使学生有信心参与
课堂教学评价应具有一定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是课堂教学的指挥棒。传统的教学评价用统一的模式标准去要求,用预定答案或现成的结论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是封闭的;开放的教学评价应当是打破“教师中心、知识中心、书本中心、应试中心”的评价体系,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由教师独自评价为师生共同评价,自由评、互评、组评、师评综合评价相结合;评价的标准应变分数制为等级制,由只重视结果变为既重视结果又重视过程,使整个评价体系达到完善、和谐的统一。
课堂是教师辛勤耕耘的土壤,是教师展示才华和魅力的舞台,是教师实现人生理想的幸福彼岸。愿课堂因为有了学生的有效参与而生机勃发,愿课堂也因为有了教师的有效参与而魅力无穷。
随着当前高中教学模式的不断转变,高中课堂教学中也开始应用各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来优化课堂环节,尤其是类比法的出现,避免了面对复杂的生物知识教师不知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的问题,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下面,笔者将结合案例对这一教学法的实际操作进行分析介绍。
一、类比法的概念
类比法,简而言之,就是将一种事物所出现的原理与另一个不同事物相比较,从中找出一些相似的特点和不同点,这种类比可以是相同事物的比较,也可以是两种有差异性的事物进行对比。
类比法教学是新课标改革后逐渐兴起的一种教学方式,它能通过将周围最直接的例子与生物课程中的难点进行比较,从而将两种事物的共同点和差异性列出,可以是同事物的对比,也可以是有差异事物性的对比。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将生物难题化解成较为简单、便于理解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类比法的案例
(一)分子与细胞
以人教版必修1中的“分子与细胞”为例,此节内容就是一个较为难理解的点,如何让学生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及细胞的一些特征和结构也就成为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
书中对细胞的定义只说细胞是一个有生命的独体,它与其他独立的细胞共同生活,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从而形成一个整体。但是这种相对枯燥的定义很难使学生理解。因此,可以运用类比法将整体比作一个家庭,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单独存在的,相互独立的`,每一个人在家庭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一起生活,但是,当家庭中的个人成长后又组成新的家庭,这个原本的家庭就会产生变化。这种通过身边最直接的案例进行比较可以让学生更加简单地理解细胞的概念。
以必修1中的“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1]一课为例,此课程中提到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三种方式。然而,在日常的作业和答卷中,学生很难理解这三种方式,经常会出现错误。
因此,可以将卡车行驶作为例子进行描述,当一辆汽车在斜坡上向下行驶,此时不需要任何的载体和能量去辅助卡车向下运行就能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则为卡车中的物体向斜面滑落,这时需要一个载体去协助卡车,但不需要能量;主动运输就是卡车里的物体在斜面上从低到高运行,此时需要载体和能量将物体运输到高处。
(二)稳态与环境
在此以生物课程必修3中“细胞生活的环境”为例,进行类比法的解析。在这一章节中,关于渗透压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吸水和失水的现象可比作人在吃瓜子,当人吃了太多略咸的瓜子时,就会感觉口干,这就是失水。当人在进食大量的水及水果时,身体内的水分趋于正常或过多,就会有排尿的现象,此现象就可比作吸水。通过用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现象进行类比,很容易使学生理解其中的概念[2].
另外,关于免疫调节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也难以理解。
在此,我们可以将人比为一座医院,其中将免疫系统比作医院的大门,特异性免疫就是医院中的工作人员,病原体则是病人,将病人分为体液免疫的病原体和细胞免疫的病原体,将医生也分为两类,对不同种类的病人进行检查,通过这种类比的方式,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会更有兴致,并会很容易记住关于抗体及免疫系统的作用。
(三)染色体组
对人教版必修二中的第二章节“遗传与进化”进行类比法的教学,笔者将雌果蝇的4对染色体组比作人的八只脚趾(去除大脚趾),因此,每一位学生都可进行此组实验,比如左脚代表母亲,右脚代表父亲,当两只脚聚到一起表示染色体同源,两组不同的脚趾可称作“非同源染色体”.讲解二倍体时,可将其比作两组骰子,3号表示父亲,6号表示母亲,如两组骰子摇晃后所出现的数字相同,则表示两个同源染色体,如摇晃后的骰子数字不同,就称作非同源染色体。这样,经过类比法的简单推理后,学生能很轻松地进行学习。
综上所述,我们以类比的教学方法对分子与细胞、稳态与环境及染色体组的概念和难点进行剖析,并以极其生动的案例来描述。可以说,在高中教学阶段,生物教学是一个重点难点的过程,很多学生不但厌烦生物课程,更对生物学科逃避和放弃。另外,在教学课程中,笔者也发现,很多生物知识的讲解太过于枯燥和生硬,有时不知从何下手,但是类比法的出现打破了这一现象,近几年,笔者充分运用类比法进行生物的教学后,发现学生的生物分数明显提高,对于生物的学习兴趣也逐渐加深。因此,希望各位教师在进行生物教学时,也可以适当采取此方法,将难题简化,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家勇。类比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中旬,(11):114.
[2]束爱军,陆奇。类比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物学,,29(2):31-33.
【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推荐阅读:
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09-13
高中生物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11-05
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05-30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课题实施方案12-13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农村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性11-04
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解读11-15
浅谈多媒体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优势的体现10-21
浅谈农村高中物理有效课堂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