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途径探究

2024-07-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途径探究(精选11篇)

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途径探究 篇1

刘宏亮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初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从实际出发。作为教师,要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资源,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个性特征来设计教学模式,力争使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有效互动,优化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模式,锻炼学生的综合素养,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化学 有效教学 途径

化学作为理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同时,化学知识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可以说生活本身就是直观、生动的化学课堂。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在采取传统的“题海战术”、“填鸭式”等教学模式,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使得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自新课改实施以来,强调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注重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因此,作为化学老师,想要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实施“生本”教育理念。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经验,谈一下新课改下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途径,以供同仁参考。

一、教师做引导者,实施有效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获得发展,可以说学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与否的关键点。鉴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实际要求,强化教学的目标意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学生的问题能力培养意识等等,不断地创新自我教学观念,实施有效的教学理念,将自身的知识结构与应用能力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融合起来,创设有效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等教育机制。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化学中各种各样的实验教学进行提炼,选择能够增强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实验,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探究,最后让学生自主总结仪器的使用、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废液气的处理等。例如,用浓HCl和MnO₂加热制取Cl2,由于浓HCl具有挥发性,而恰恰水的沸点又不高,所以制成的Cl2混有水蒸气等,因此需要用饱和的NaCl洗涤,不能用水。笔者让学生亲自手动手实验,从而深化学生对氯气与水、氯化钠与氯化氢内容的认识和了解,熟练掌握操作中的加热、强酸的使用原则,以及如何避免化学反应产品被污染等一系列的实验操作技能。

二、师生有效互动,活跃课堂氛围

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两个对立面,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硬性地讲述,师生关系存在着不平等现象。新课改提倡师生关系的和谐,意味着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对话、相互合作、相互建构的。因此,作为初中化学老师,应打破传统的按部就班的模式,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促使多元化的、有效地初中化学教学模式形成。我们知道,学生是检验教学有效性与否的关键,但是课堂教学的实施主体是教师,可以说,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仅只是教与学之间的活动方式,更是师生之间合作的一种教学情境。教师只有平等的、公平的对待学生,与学生共同合作、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才有可能推动学生全面有效的发展。笔者在教学中,没开课之前就结合教材的内容,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有意识的安排一些化学实验来实施互动,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学习“酸碱指示剂”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趣味实验“杀妖见血“;在学习“燃烧的条件”相关内容时,设计“烧不坏的手帕”等“神奇”的实验现象,诱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优化教学资源,拓展课堂教学范畴,深化有效教学

化学课程资源直接关系着课堂目标的实现程度和水平。初中化学知识点广 泛,与生活关系密切,且资源分布也较为广泛,其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与有效教学有着一定的关系。新课程强调:教师要整合一切可以运用的教学资源。作为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运用区域、学校、学生个性特征等方面的优势,优化教学资源,拓展课堂教学范畴,开阔学生的视野,深化有效教学。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鉴于学生某些实验器材、教学工具的欠缺,实施创新教育模式,即倡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试验,鼓励学生运用生活中的物品来代替实验设备、药品等,对废品进行二次利用。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笔者还常举办实验技能操作的比赛,如“化学实验操作技能打擂台”、“化学实验操作知识竞赛”、“家庭化学实验创新发明比赛”等一系列的有趣活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探究能力,同时还提升了学生的化学素养。

总之,传统教学过于重视学科的知识体系,忽略了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使得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匮乏,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因此,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新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教学模式,整合、优化、拓展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途径探究 篇2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自古就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的名言,可见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往往老师强制性的教学会事倍功半,而学生带着兴趣的学习会事半功倍。而化学作为一门主要学科,课堂上老师更应该注重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而主动地去学、去练、去想,从而促使化学课堂的教学能够不断提高。比如,老师可以把实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这样不仅让理论知识得以验证,更是让学生能够感受或亲眼目睹各种化学反映,体验化学的奇妙。老师还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问题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炒菜前放在锅里的油着火了怎么灭掉,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此,让学生对化学课产生亲近感。另外,老师还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观看一些图片等,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的探索与欲望。

二、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初中生刚刚接触化学,学生难免会疑惑怎样才能学好化学这门课程。大家都知道任何学科都是入门难,一旦入门了,接下来的学习就变得简单易学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师应该抓住学生这一入门的机会,给学生提供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和推理技艺,以及一些有利于学生记忆知识的方法。比如,规律记忆法中的水解歌诀(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都弱双水解);联想记忆法(我们碰到SO2易溶于水就可以联想其它的易溶于水的物质HCl、NH3等)。帮助学生灵活掌握各种学习方法和推理技艺,让学生能够愉快、轻松的学习化学知识。在化学课堂上,重点、难点处老师要提醒学生做好标记,培养学生养成随手做笔记的好习惯,需要的时候能将笔记随手拈来,不放过任何基础知识的学习。除此之外,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课前复习,课后练习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丰富教学方式方法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老师不能仅采用讲授法,直接给学生讲授各种化学知识与存在的规律,直接告诉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与答案。如此,淡化了学生学习过程的反映与体验,不给学生时间去探索,不利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导致学生不会对老师讲解的知识点形成印象。所以,老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还需运用讲授法之外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探究性教学等,或是将各种教学方法适当的进行结合。仅通过老师启发讲解与指导实验来帮助学生学习化学还是不够的,还需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习,学会与同学一起合作学习,让学生明白有了好的学习观念与正确的学习方式,学习能力才能得以增强。

化学课堂教学方法还可以引入多媒休教学来予以协助,老师把教学内容通过文字、声音、图像、视频和动画等新型的方式进行展现,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尤其是重难点处。利用先进的多媒休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把教学内容与外面的生活世界进行连接,让学生通过课堂了解到科学与技术的神奇。

四、加强互动,做到因材施教

初中化学课堂上不能仅是以老师为主的强制教学,忽略了学生的参与,导致学生不能自主的学习,让学生对老师心存抵触,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与学生缺乏互动,既不利于师生关系,也不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也就没法因材施教,这严重阻碍了化学课堂的教学效果。那么,化学课堂上,老师与学生怎样才能实现良好的互动,实现因材施教,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老师与学生要建立融洽的关系。新课改中有要求,老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能够和学生建立平等合谐的师生关系,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学生构造一个好的教学情境,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地学习。化学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互相尊重,经常互动,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将老师为主的强制教学转变成互动教学。学生能够自由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可以和老师一起讨论、研究化学课的教学内容,相互分享知识,分享经验。这种轻松的学习氛围,有利于老师与学生良好互动。

合理分配化学课堂上老师与学生的时间。化学课堂上,老师要适当地分配一些时间给学生用来思考问题、操作实验及练习题目等,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主动学习。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像自由讨论学习或小组学习讨论等形式来进行课堂教学。例如,讨论日常物质中有些是分子构成,有些是原子构成,那么哪些由分子构成,哪些由原子构成,氢气和氧气是分子构成的,而大家熟悉的金戒指是由金原子构成的……类似这样的讨论也非常有利于学生课堂上主动学习,也有利于老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化学课堂上有老师与学生互换,学生与老师共同完成教学内容,实验课上甚至以学生为主,老师只是引导与辅助指导完成。这样的互换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培养了学生的思考与表达能力,增加学生学习的投入性,也有利于老师掌握学生理解知识的程度。老师只有深入到学生当中,走到学生内心,才能能真正了解到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思维习惯,才能发现哪些学生已完全掌握,哪些学生还存在困难与问题等。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辅导与引导,把恰当又合理的习题布置给学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五、加强课后反思

化学课堂外的反思非常必要。老师要严格要求自己,把化学课程上的越来越好,不断的反思便必不可少。化学课堂结束后老师的反思主要有:用于课前回顾知识点的题目是否恰当,能否帮助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否合理,总结教学方式方法值得提倡与需要改进的地方;给学生们布置的课后练习是否可以起到巩固知识点的作用,是否具有代表性,习题的数量是否合理等。老师通过化学课堂外的反思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化学老师。化学课堂结束后学生的反思主要有:课堂上哪个知识点还没有完全弄明白,存在疑惑的地方要及时请教同学和老师,问题不能积累,要及时解决;每做完一个习题,要进行反思,寻找多种解题方法,进而从中选出又好又快的解题方法;将自己好的学习方法、解题思路与同学、老师一块分享。学生通过化学课堂外的反思才能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使自己取得好的成绩。

六、总结

老师要善于不断总结自己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不断地予以改进,不断丰富化学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注重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上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走入学生当中,深入了解学生,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交流与沟通,去发现学生的问题,让学生的问题能得以及时解决,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可以愉快地学习化学知识,而老师也能快乐地教,实现高效的化学课堂教学,为祖国培养高科技技术人才好打基础。

摘要:化学不断推动着其他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其他学科的学习,作为初中阶段一门主要的学科受到高度重视。怎样实现高效的化学课堂教学,让初中学生打好化学基础,对化学课堂充满兴趣。从学习兴趣、学习方法、教学方式、因材施教及课后反思五个方面进行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方式,学习方法,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任伟.如何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课程辅导,2015,(24).

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究 篇3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有效教学

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这个阶段对于学习化学是非常重要的。虽然说是启蒙阶段,但是知识点错综复杂,化学的概念过于复杂,对于初中生来说很难理解。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学好化学知识,掌握好化学学习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创新教学方法,达到有效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养成化学思维,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一、教师实施有效教学应具备的能力

1.教师要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方式进行一些调整。例如,可以在教学中增加一些实验,加强教学的趣味性,这样就能勾起他们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结合学生的特征进行试验,增强实验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有效性课堂教学。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关注自己的表达形式和方式,还要加强自身语言的感染力,这样对初中化学课堂有着明显的作用。

2.教师需要更新学习观念

为跟随新课改的步伐,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新课材进行研究,精心备课丰富教学内容,明确新课改的目的,更新教学目标。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3.转变化学教师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教师要在转变教学模式的同时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遇到的问题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好书本中的知识,亲身体验完整的学习经历。在引导式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分组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完成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在活动中拓宽学习渠道,丰富阅历和经验,同时实现学习效率的提升。

二、开展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1.关注学生的课堂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质量的好坏,主要在于老师讲课内容是否新颖,学生能接受多少。教学中,老师要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眼球的同时,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欲望,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化学小实验,进而直观地把化学反应的原理展示给学生,学生也能透彻地理解知识,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结合,丰富的小实验和实践活动在于激发学生的潜能。一些最常见的化学反应产生的现象,都可以用直观的小实验来证明,这些对于学生来讲是很神奇的化学反应,更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的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所以,每一堂课的内容根据大纲解析,设计一些实验,然后用专业知识解答,利用化学的神奇之处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2.执行有效性化学学习

传统教学课堂,学生的纪律性不高,导致课堂秩序混乱,学生根本无法学到一些知识。在当前课改背景下,在改进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是严格要求学生上课的秩序,让学生处在一个好的课堂环境中学习。让学生课内学习的,要利用好课前和课后的时间进行预习和课后的总结归纳。课前的预习提倡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思考问题,课后结合课堂老师的解答分析,总结自己的不足,并从中吸取经验,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学习,更能让学生静下心来学习,面对问题也会自己积极主动地去解决,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不断优化自己学习方法的同时,也能加强对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反复的学习总结,基础知识得到巩固。

3.执行互动式学习

在传统教学中,老师通常忽略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老师在教学中,只是根据教学计划完成了教学,并没有在意学生是否能够接受和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只是单纯地传授知识,缺少与学生间的互动,导致化学的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学习效率低。在当前的课改下,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问答和知识分析,推动互动式学习,学生遇到问题大胆问,对老师教学存在的问题敢于指出,并给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师生之间到达互助双向的学习方式。在这种教学中,可以帮助老师不断优化教学模式,综合学生的特点,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计划,学生在老师的配合下,课堂教学质量才能有效提高。教师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转化中,要明确自己的引导地位,并在学习中给予学生一定的化学学习帮助,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化学成绩。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开展,初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也逐步实现。初中化学的学习并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也不知为了中考而服务,而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教师要不断创新新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达到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初探 篇4

要顺利开展有效教学,需要从三个层面进行组织与实施。优化教学设计是实施有效教学基础;优化教学策略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做好课后反思及课题研究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保障。

一、优化教学设计是实施有效教学基础

韩愈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是课堂教学设计重要环节,它能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即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关键。备课至少要三次,一是集体备课(突出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二是学习者特征分析(突出因村施教),三是备教师个人(突出自身的教学风格)。这三部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1、集体备课,集思广益

集体备课是保证有效教学的关键,因为能够更好地剖析课标 与吃透教材,实现智慧的碰撞和资源的共享,激发群体意识,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把握好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优化的教学策略等,是教师协作探究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是发挥教师集体团队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的最有效的备课形式。如:在备《空气》这一节内容时,对物质组成(可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如:氧气、氮气;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没有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如:空气,再通过举例说明: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如氧气、氮气。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组成混合物的各物质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各自保持各自的性质。如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就各自保持了自己的性质。怎样让学生理解组成混合物的各物质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各自保持各自的性质呢?在集体备课时有一老师提出:增加一个演示《白糖与铁屑的混合》的实验,将白糖与铁屑混合后,再将磁铁放在混合物的上方,学生可观察到磁铁将铁屑吸引了,通过这个实验学生更加能理解组成混合物的各物质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各自保持着各自的性质。

2、学习者特征分析,因材施教

俗话说:“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法”,因此针对教师的个体差异与所任教班级学生特点不同,仅依靠集体备课的教学设计仍然无法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甚至出现教学的低效与无效,为此我们应该在备课时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备好学生。备学生主要针对两个层面: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与现有学习能力两个方面。

3、扬长避短,培养当代学者风范

教师自身就是一种最好的课程资源,在备课中备出自己的独特见解,独特风格,备出真正“自我”。基于教师自身人人生阅历与教研资历不同,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师们对教材的加工与处理也不尽相同,所采取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资源也各不相同。诚然每一位化学教师要具有科学探究与开拓创新的意识,必须广泛收集资料,博览群书,博闻强记,博学多才,并在实践中研读课标,通读教材,活用教参,网络教研,与时俱进,具有当代学者风范,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如:在学习“爱护水资源”一节时,学生爱护水资源的情感较缺乏,在上课时为了增加学生的爱护水资源的意识,我引出了令人沉思的话语:“一滴水做不了很多事,但是我国有13亿人口,如果每人都节约一滴水,那13亿滴水就是260吨,可供1人吃约26000天就是约70年。”使学生认识到:一个小小的细节问题,能够引起多么惊人的后果!学生在情感上得到了升华。教师只有把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有机地结合,内化成自我,把文本“熟透”才能表现出自己的个性,这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采用怎样的引入方法,更能激起学生的共鸣资源,补充那个实验才更有效地突破本节的教学难点等,就显得游刃有余。备的作业应先做一遍,做到心中有数。教师还要备自己的“心理”,上每节教师都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饱满的激情迎接你的学生,开展你的课堂教学。再加上精彩的课堂教学设计,就能使初中化学教学散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优化教学策略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是一切创新的起源,好奇心是创新的前驱。没有兴趣与好奇心的学习,知识建构与能力发展等都无法谈起。初中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应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好奇心,意在驱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

1、激趣导入重开端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激趣导入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让学生发现初中化学学习的趣味性与实用性,同时可以促进学生形成愉悦的心情,以良好的精神风貌迎接新知识的挑战。例如:第一节课我并未按教材的安排环节去上课而是先做了几个有趣味的化学实验,如“魔棒点灯”、“指示剂变色”等趣味实验把学生引入奇妙的化学世界,让学生们激发出学习化学的深厚兴趣,同时还利用多媒体图片介绍化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知道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2、承上启下注重知识的衔接

巧妙的衔接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润滑剂,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诠释或启发学生对基本化学概念的理解,注重知识的衔接。例如:我在上“元素”一课时,首先通过引导学生在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导入,先让学生思考“水通电实验说明了什么”,让学生通过回顾这个实验,有效地导入了新课课题“元素”。这样的启发既有利于巩固已有的知识,又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重建,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重视了问题之间的衔接,同时重视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 ①不断地提高演示实验的质量

②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4、构建以学生为本富于教学机智的智慧型课堂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根据我的教学历程,不断地反思课堂教学的种种模式与策略,不断地探究教育的本质。从中总结出了新时代的智慧型课堂,必须有以下几个风格。

①授课时要注重学生的已有认知结构,有的放矢地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并学以致用,让每位学生都在课堂学习中获得成功。

②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举例应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并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联系,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③教学过程中,必须高度关注学生听课效率,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或技巧。

三、做好课后反思及课题研究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保障 教育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教学相长,因此课后反思不但要针对教师,同时更要针对学生本身。教师进行的教学反思,回顾课堂中的不足和亮点,及时总结,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效果。而学生所要进行学习反思,回忆所学知识,有效进行梳理与巩固,使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

1、学生课后对所学知识的梳理与巩固

在信息化时代,教师主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因此学生除了课堂高效率地学习知识外,关键在课后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发现所学的化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与学习息息相关,促进自身的知识结构的体系化,同时学生可以通过复习与一定的练习加以巩固所学知识,增强解题能力,以此实现知识的迁移,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等学习效果(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这方面的要求要有所不同)。

2、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

教师对每一节课进行反思是非常关键志必要的,反思可以按以下四种方式进行:①预设教学效果很好,而实际教学效果也很好;②预设教学效果很好,但实际教学却不好;③预设教学效果不好,而实际教学效果也不好;④预设教学效果不好,但实际教学效果却很好。教师按照以上四种情况分析这节课属于哪一种,然后剖析其中的课堂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运用是否恰当,对学生的引导是否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然后找到改进的方案与措施,唯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唯有这样,教师才可以在反思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3、教师课后的听课反思

课堂的有效教学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听课反思中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只有善于发现,才能更好地调整自身的课堂教学策略,更好地组织有效教学。因此,教师可以进行本学科听课,也可以跨学科听课,不断地进行听课反思,积累课堂有效教学的经验,然后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改进与完善。

4、积极进行教育教学行为的课题研究

在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的探究中,要善于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确定恰当的课题,然后进行一系列的研究:如教学理论、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等的研究,这样有利于教师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进行系统地梳理与提升,并形成一定的教育论文或教育成果,为教学科研留下珍贵的文字依据。

浅谈初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篇5

――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每一位初中化学老师面临的现实问题。下面我就结合实际,谈一谈我的、看做法:

一、教师的作用

我们的课改,充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权利和尊严。同时,教师权威淡化了。但我认为:在整个课堂中,教师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学生交流展示,教师放任自流;或廉价地说“很好很好”,另外,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不应该仅仅是组织者,更应该是引领者和拓展者。他应该敏锐地发现或者说捕捉一些契机,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把学生的视野拓展到无限开阔的地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高超的教学艺术,学案的设计最能体现这一点。

二、学案的编写

优秀学案是教师充分备教材、备学生、备知识的综合体现,也是我们开展有效教学的保证,我认为教师在编写学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紧扣课标

教师要认真贯彻课标精神,按教材内在规律,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过程。09年9月和11月,省教科院专家两次来我校指导教学工作,其中发现的最大问题,就是我校教师只研究教材,而不注意研究课标。他们认为:那种远离课标,脱离教材完整性、系统性,随心所欲编写学案的做法是绝对不允许的。好学案一定要依标合本,具有科学性。

2.既强调统一又强调特色

我校严格执行集体备课制度,但也要求每位教师根据主备教师的学案添加个人意见,因为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其实际情况是不一样的。因此备课中一定要注意变通,让自己的个人特色和智慧在课堂上得以充分的发挥,集体备课不能变成集体偷懒。

三、有精彩的导入

俗语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常见的导入方法如下:

(一)“实验”导入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导入法当为新课导入的最佳方案。如在化学《绪言》课中教师先做几个有趣的化学实验:如小小照明弹、清水变牛奶、空杯生烟、铁树开花等等,让学生观察思考,从而激发他们兴趣,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化学故事”导入法

例如在讲《燃烧》一节时,我喜欢引用原载于«辽宁青年»题为“思维的枷锁”一文。有这么一位考古专家在深山中发现了一座古墓,通过考证他确认里面埋葬着一千多年前的一位富可敌国的王侯,那位考古专家费尽千辛万苦终于推开坟墓的门时,眼前的景象却吓得他魂飞魄散:在棺木的上方很多熄灭的吊灯中竟然有一盏还燃烧着。这位经验丰富的考古专家从来没有见过能燃烧1000多年的灯,惊骇之余转身便逃,再也不敢回到墓中。仅仅几天之后,另外几位考古学家得知消息,赶到这里,却没发现那盏燃烧的灯,他们顺利地取出了文物。为什么呢?学生带着疑惑开始本节课学习,燃烧的条件讨论完后,谜底也就解开了。原来,那盏看似一直燃烧的灯的燃料里含有磷。墓穴被封闭后,耗

尽了氧气的灯全部熄灭。墓门打开,新鲜的空气涌入,那盏着火点很低的磷灯开始自燃。

这样的开头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情景中步入学习佳境,那样的结尾不仅让学生获知解惑,也让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本节课得到体现。

(三)“激趣”导入法

如在学习《硫酸》一节时,教师请同学们来猜一个谜面:醋瓶倒了。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出谜底。再如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引言:(放谁当金属国王幻灯片)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教师趁势导入新课。该法注重寓教于乐教学原则的应用,它能最大限度地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新的知识,感悟深奥抽象的道理。

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要靠平时多收集,当然也要切记引言的素材一定要有科学性、探究性。

四、开展探究性学习

课堂永远是探究性学习的主阵地。要立足教材,在课堂上进行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探究活动,可以在自学、合作中,教师提出教学实验的若干问题,交给学生选择确定自己的设计方案,查阅资料,独立或小组合作设计初步方案,从中先出具有代表性的方案(可行的与不可行的),集中在课堂上由设计学生进行演示、交流,介绍自己设计实验的原理、方法、步骤,由学生评定优劣,共同探讨实验成败的原因。如:关于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探究。难道只能用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开始了系统地进行探究的第一个实验。学生设计了许多富有创意的实验方案,当然 3

基本上都是从资料上找的,但我们要求他们讲出自己所选装置的优点和不足。并按探究的步骤尝试写探究报告。

倡导探究性学习,必须深挖教材内容,为系统性的探究性学习寻找信息源。实际上,教材中许多的演示实验和有关数据表格都值得我们去探究,很有必要对教材中那些能引起探究的知识进行认真的梳理。

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途径探究 篇6

摘要:在现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落实新课程理念,创造条件,探索合适于农村中学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农村中学化学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农村中学 化学实验教学 有效性

在新课程改革中,全新的教育理念给农村中学的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作为一门一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灵魂,是学生认识化学世界的窗口,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程强化了实验教学,而农村学校目前现有的实验条件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如本校初三,高中四个年级,目前还没有配备正规的化学实验室,一些常用仪器(如:烧杯、量筒、分液漏斗等)和常用药品都严重不足,多数实验难以让学生动手实验。农村中学面对教学设备的陈旧和缺乏,我们在进行化学教学实验时就需要采用现有资源变换方法进行创新实验教学。

农村中学化学课堂实验教学有效性探究

一、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在农村初级中学,特别是那些农村地区的初级中学长期来都处于实验室缺乏、设备陈旧、实验仪器和实验药品也大多数都是短缺不全,先进的教学仪器和设备就更是基本没有。这些都会给有效进行化学实验教学造成很多的不便。

加之近年来的优质学校对优质生源的“白热化”争夺,而使得这些学校优质生源的基本流失殆尽。留下的基本是一些基础差、起点低、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也很不够科学;而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也相对较低。由此致使导致农村学校教师大多采用较为传统的知识接受型教学方式组织教学,往往只完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对知识的拓展,更谈不上学生探究方法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不能全面实现,造成了化学学科意识难以养成,使探究科学的本质意识在教学中难以实践和落实。这都致使实验的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更是不符合有效进行实验教学的原旨要求的不利因素。

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讨论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初中化学实验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二、提高农村化学课堂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化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的窗口,生动形象、奇幻变化的实验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对实验的亲自参与和教师的讲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培养学生在实验中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操作能力的提高。

三、提高化学课堂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方案 1.实验素材本土化——组织学生发现、搜集和利用农村实验资源

农村的天然物质,千姿百态,丰富多彩。农村化学教师要利用好这一天然资源,将相关的天然物质的变化和书本的知识结合起来。有不少的化学变化在实验室很难做,但在农村去随处可见,随处可取,农村化学教师根据教学的要求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发觉这些现象。比如,新磨的刀的刀口比起刀背更容易生锈;生石灰拌水后粉墙,墙面“结壳”后怎么会“出汗”;白醋去除水垢等;以此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丰富多彩,在不经意之中,人们经常遇见一些化学与生活的完美结合,从而培养起经常关注身边,关注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注意到其中的微妙与有趣,潜移默化地缩短其与化学学科的心理距离。

2.实验情景生活化——引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农村的不少说法是人们长期的生活经验的总结,但有很多说法不科学的。并且这些说法大部分的来源都是生活中的化学表征,我们化学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化学时,应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现象,分析原因,有意识地要求学生用化学知识来解释这些说法的原因,使学生对这些说法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比如锄头、犁等农具在农村不用之后要把它们悬挂在房屋外壁的半空中,我们在金属的腐蚀和防护的探讨实验中,可以要求学生思考这样做的好处,并请学生回家观察自己家的农具是怎样存放的,再启发学生探究存放农具的最好防范,从而达到全面认识金属的性质和具体掌握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也有神婆在“驱鬼”时就用木刀在纸上刺死鬼,发现纸上真的流血,我们在进行酸碱指示剂中无色酚酞遇碱变红的实验中的教学时,将浸过无色酚酞的纸装模作样的用浸过氢氧化钠的木刀切,学生发现真的有血,让学生思考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课题引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打击封建迷信,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3.实验课程有效化——尊重、分层、引导,培养农村学生自信心和创新能力

现代科学知识量多而发展快,农村学生的知识体系相对薄弱些,化学教师要引导学生熟练掌握与人们衣、食、住、行等生活问题密切相关的化学知识,并使用这些化学知识来指导他们和家人的生活,更应引导学生有效进行实验教学,必须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启发学生实验假设,指导学生正确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获取知识与技能。其中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3.1.引导学生全面观察、尊重学生的体验、分层评价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得出结论,体验快乐。教师尊重学生不同感受,引导学生主动地有个性的实验,尊重学生从实验中获得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反思,评价实验。如S与O2反应,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有的观察到S粉先熔化再燃烧,有的观察到淡蓝色火焰,有的闻到有刺激性气味等,应引导学生全面观察,反思自己不足。

3.2.引导学生反思实验,培养正确的科学实验态度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实验中的困难,不是所有的实验都能获得成功,所有实验现象都会明显。因而引导学生反思实验,寻找实验失败的原因,比实验本身更重要。这样会使实验教学效果最大化。如在“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测定”在实际操作中,常常由于装置的气密性和温度差等问题使红磷燃烧停止后需较长的时间冷却,或是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只有极少量的水进入集气瓶,甚至根本就不会出现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的情况,造成实验现象不准确甚至实验失败。如果学生实验失败,我们应该与学生一起分析失败原因并通过示范帮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取得实验成功。不能听之任之,否则,就达不到实验课的预期目的,更别谈实验的有效性了。

3.3.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培养农村学生自信心和创新能力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选择仪器。如在完成教材上的“金属活动性的探究实验”学习后,可以创设一个家庭小实验:探究金属活动性——利用废旧干电池设计实验验证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学生可以利用家里的现成材料(废干电池、白醋、铁丝、剪刀、砂纸等)作为实验用品来完成实验。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有利于他们提高以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主的综合能力,接受科学方法的训练。特别是一些经典实验就更是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优秀范例,科学史中的经典实验设计闪耀着科学家的智慧,体现了科学研究方法,可以让学生受到科学思维方法的熏陶和引导,从模仿创新开始,逐步发展到独立的原创创新,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提出假设、设计实验的能力。

四、加强对家庭实验和选做实验的课外辅导教学

第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家庭实验弥补了农村一般中学缺少仪器药品的现状,还能帮助克服某些演示实验中能见度低的不足之处。因此,家庭小实验不失为辅助实验教学的一个极好的方法。在家庭实验中,没有现成的仪器和药品,这就需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寻求性能相似的代用品,无疑会让学生动手、动脑。这必将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家庭实验和选做实验均属于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课外辅导内容。但这部分的实验题材都跟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活动有着较密切的联系。且要求简单、易于操作,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实用意义。学生对其也有一定的兴趣,它可给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提供较好的实践机会。因此在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要实现有效进行实验教学的目的,就不应该少了加强对学生的家庭实验和选做实验进行有效的课外辅导教学这一做法。这使学生能更好地把课内与课外、课本知识与实际问题有机地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进一步认识,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农村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第二,扩大实验范围。例如,平日学生对蜡烛的燃烧、铁生锈、煤燃烧的变化等现象视而不见,通过家庭小实验,使学生懂得了蜡烛燃烧中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火焰的层次等知识,知道了铁生锈的原因及防止锈蚀的方法,明白了学习的内容与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如在学习了碳的几种单质之后,可以做几个家庭小实验,如用铅笔芯打开生锈的锁,自制一个简易净水器,灼烧大理石,学习了酸的性质后,做用易拉罐制取氢气和 “巧除水垢”等实验,这些简单而又实用的家庭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化学是有用的,激起他们学好化学的愿望,增强学习的兴趣。

五、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

现在的农村初中基本都有了多媒体教室,老师们应充分发挥其作用。多媒体课件把文字、声音、图像、动画集于一身,生动形象,感染力强。能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和注意,为学生提供一个逼真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境中接受知识。多媒体的多感官刺激作用,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长期保持,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益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讲解微观粒子运动和抽象内容时使用。教学时可借助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变小为大,变静为动,把微观粒子扩大为宏观的示意图像,用动画的形式给学生以生动的启示在增强学生对物质微观结构的直观、形象认识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对事物的理性认识,使教与学更易于开展。

例如:1.电解水的实验,如果我们只是给学生讲水分子破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与氢原子结合生成氢分子,氧原子与氧原子结合生成氧分子。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限肯定理解不透彻。水分子是如何破裂的呢?原子又是如何组合成分子的呢?如果我们把水分解的过程用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学生可以看清楚水分子破裂成原子,然后原子又重新组合的过程,学生目睹了整个变化过程,就能轻松的理解并掌握实验的现象和实质。

2.物质溶解于水,酸碱盐的电离等比较抽象的内容也可以制成多媒体如食盐的溶解:在一杯清水中,加入一定量的食盐固体,然后以绿色的小球代表水分子、以红黄双球(红代表Na+黄代表Cl-)代表食盐,开始时红黄双球与绿色小球碰撞后变成带一个正电荷的红色小球(即Na+)和一个黄色小球(即Cl-)水中钠离子和氯离子在不断运动,并运动到绿色小球的间隔中去。这样,通过多媒体课件把原来抽象、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了,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知识。

第二,模拟实验操作时使用。传统的课堂演示实验存在着一些不易克服的矛盾:⑴反应装置规模小而教室范围大,多数学生观察现象模糊;⑵许多化学变化现象瞬间即逝,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在应当着重观察的重点上,因而感官刺激强度不足;⑶一些化学实验需要较长些的时间才能完成,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无法直接观察结果;⑷演示实验时教师既要自己动手或指导学生操作,又要调控整个教室的学生注意力,因而无法组织他们同步思考讨论,所以,边实验边探索的气氛不浓;⑸一些实验危险性较强,不宜于在课堂上演示;⑹工业生产装置规模大,根本无法在课堂内演示。

六、化学课堂实验教学有效性研究评价

第一,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指导学生实验的技巧,具有一定的实验研究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教学相长。

第二,学生体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验锻炼了动手能力,培养了合作精神。在实验中大家忘记或疏漏的知识互相补充,巩固。学生掌握的知识不能光凭空想象就得出结论,必须付诸实施,才能得出正确结论。实际操作并不比实验设计简单,有时设想的结果没有出现或出现意外,需要思考,探究原因,应多设计几种实验方案。实验前必须经过严密考虑,需要考察到实验的逻辑性、可行性。第三,存在的不足学生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但是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还有待加强,再就是设计方面还比较欠缺。这给一线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怎么样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条件下养成能力值得深入研究。

第四,努力方向

1.把提高学生探究兴趣和能力作为化学实验的重点。在教学中需要通过教学设计增加其探索性成分,而设计的关键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再通过实验进行探索,这样就能较好地体现化学实验的探索性,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大有帮助。

2.重视教学活动的反馈。教师和学生要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调节教和学的活动,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通过多反面的努力,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有效性教学已初见成效,身在一线的化学教师们应充分发挥农村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条件进行实验教学,努力改进实验教学,同时知识要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找准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的切合点,把学生熟悉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体验到化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的联系。

另外应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自愿学有用的化学知识。教无定法,每一位教师应针对现有不同条件,尽力发掘教学良机,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

综上所述,要使偏远地区的乡镇初中的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师生和谐发展,增强学生的化学素养,使新课程三维目标得到全新落实,农村中学就要有效地实施化学实验教学,这就要求化学老师们不断努力探究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创新,使化学实验教学贴近农村生活,使农村中学生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化学原理,获得化学知识,掌握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把农村中学生培养成具有一定从事科学生产活动能力的未来主人翁。

参考文献:

1、新课程下如何实施化学实验教学 四川教学学院报 张芸

2、化学实验研究与创新 中学化学网ZXHXW.com2006-3-25 北京教育学院 何彩霞

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途径探究 篇7

一、我国初中政治教学的现状

1.教学秩序混乱,自主活动较多

目前有一些教师认为: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意愿为主,使学生掌握课堂的主动权,并且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权力,让他们尝试自己组织课堂活动。这样的做法就意味着放任部分学生懈怠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教师和学生的精力和时间。

2.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模式陈旧

当前我国初中政治课堂上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 教学模式,即教师按 部就班地 将课本上 的知识列 在黑板上,忽视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效果。而根据新课程改革要求,初中政治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学习政治知识,而不是生搬硬套地给学生灌输课本内容。

二、提高初中政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1.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在全世界教学改革浪潮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师应及时掌握新课改的精神,自觉地利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并彻底转变陈旧、固有的教学理念。教师应清楚自己的教学定位,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成为教学的主导,对学生进行启发、指导。当然,教师主导同时也表明教师不能盲目地夸大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例如在政治课堂上只安排学生看书,放任学生处于松散状态;或是进行题海战术,过分地关注学生考试成绩,加重学生的课业压力,忽视学生的兴趣所在,最终使得学生厌倦学习。

教师应明确自己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课程知识的传递者或阐述者。教师应花费更多的精力在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上。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具备与学生良好沟通的能力,以便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历史观。

2.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想将初中政治课上得更具现实意义,就必须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 学生须起 到画龙点 睛的作用,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否则就会使学生难以理解教学的目标和重点。为做到以上这点,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3.转变课堂表达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就一些问题阐述自己 的观点或是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通常会使学生顺着教师的思路来理解问题,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问 题。为此,教师应学会在课堂上转变表达方式,在表达自己观点时尝试着留一些悬念和空白,让学生自由思考,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且勇敢地提出自己的观点以及疑问。同时,教师还应尊重学生的观点,耐心地为学生解答疑问,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教学“诚实是金”时,可先对有关材料进行详细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是诚信”“怎样做是诚信的表现”,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然后再点出主题。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独立思考中明白“为什么要讲诚信”和“怎样做一个讲诚信的人”。

4.将时事与课本理论知识相结合

在现代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我国政治、经济、文化都在迅猛发展,于是很多问题也随之而来。例如政治课本一旦确定在一段时间内就不会有变动,因此极易与实际脱轨。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教师积极关注及了解时事热点,并将其与课本的理论知识相结合,最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5.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是提高初中政治课 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一步。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通过讲述我国的光辉历史和英雄人物的故事,激起学生的爱国精神,引起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政治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政治教学的目标是为现代化社会培养更多 身心健康、品质良好、有正确价值观的优秀人才。所以,教师应摒弃应试教学的模式,用新的素质教学模式来提高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我国初中政治教学目前存在着教学秩序混乱、教学模式陈旧等问题。要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和课堂表达方式,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将时事与课本的理论知识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探究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8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人们提高了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注。而九年级学生是初次接触化学,初中化学作为学生以后学习化学的基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决定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因此,探究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十分必要。

一、剖析基础概念,总结区分与联系

概念是从一些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或者现象中总结出来的,化学概念又是对其本身最全面、精练和直观的总结,学好化学概念可以帮助学生打好化学基础知识,掌握概念中包含的化学规律,实现对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所以,学好化学概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后续课堂,避免理论概念不明白,学生对后面讲到的知识更加云里雾里。课堂上要带领学生剖析化学概念,进行明确的区分,同时初中化学概念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它们又构成了基础知识的内容,因此,在对概念的剖析后,要从中衍生对基础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总结归纳中和学生一起梳理化学体系,使知识更加系统化、清晰化。

要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概念。以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的课堂教学为例,学生通过课文介绍知道了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但是对涉及的抽象概念,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要让学生初步理解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的概念及其本质区别,老师可以将概念进行拆分或者形象化,根据学生容易混淆的实际情况,逐步讲解区分点,分别区分分子和原子、原子和离子、原子和元素。在概念剖析基础上,分行板书总结它们的性质不同点: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是保留物质性质的基本单位;原子是构成分子的基本单位。板书后将句子中的关键词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出来,让学生利用关键词进行对比记忆,最后加上形象化的例子来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以水(H2O)为例,水作为一个物质,是由无数水分子H2O构成的,一个H2O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水分子H2O可以分解为一个氢离子(H+)和一个氢氧根离子(OH-),水是由氢元素(H)和氧元素(O)构成的,在化学的符号表示中,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如O既能表示氧元素,又可以表示氧元素的一个原子,元素是按种类来说的,原子是可以用数量来描述的。

教师通过系统讲述和举例分析,相信很多学生对这些概念能够很好地区分了,这时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请学生根据这些知识来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教师加以引导、启发,如放学刚进家门就闻到了饭菜的香味,是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扩散的;液化气是因为分子之间的空隙被压缩变小了,所以释放液化气的时候是因为分子之间的空隙又变大了等,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充分开发思维,踊跃说出生活中可以用这些知识来解释的现象。老师可以搜集一些联系生活的题目,补充学生的发言,进行知识的当堂巩固练习。

二、制表总结是巩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学习方法

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和自己的理解,自己制表进行归纳总结。学生制表总结的过程是对思维逻辑的再次梳理,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概念和本质,同时通过逻辑的再梳理,学生对知识有系统化的认识,实现知识之间的链接,对经过自己思考后的整理结果,记忆也会更加深刻。在刚开始制表时,学生还不知道该从哪里着手,这就需要化学教师在化学课上讲解完知识后板书制表过程,在前一两次制表中由老师来担任全部的制表工作,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在接下来的几次制表中,由教师启发、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来完成制表,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了解学生对制表的把握程度,以后就可以放手请学生自行制表总结。当然,我们不能保证学生通过一堂课就能完全正确地把握知识,因此对学生制作的总结表格还需要检验,重视实驗教学,加深理解记忆。

三、教师要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对化学和实验的兴趣

正如教材绪言里所说的,化学对初三学生来说是一门崭新的学科,学生对化学没有更多的了解。化学又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教材中给出了很多可在课堂上操作以辅助教学的简单实验,还有探究性、操作性更难,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实验活动。初中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较强,所以化学实验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解决疑难问题,培养科学实验的严谨性,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上第一节化学课时,教师可以用提前准备的实验材料,变化学魔术,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强烈求知兴趣。先从简单的清水变色魔术开始,在矿泉水瓶盖内侧贴上两小片高锰酸钾,设计让学生看到清水变成红色的魔术,接下来利用学生都认为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用化学颠覆他们的认知,如点水成冰,用过饱和的乙酸钠溶液来辅助表演,利用外力即老师的手指按压,使溶液析出晶体,形成凝结成冰的效果。老师用化学魔术表演代替冗长的化学介绍,更能抓住学生心理。在讲不同课之前,通过与本堂课相关的知识进行课前实验引导,激发学生投入课堂、探究知识。

用实验教学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化学学习中包含很多化学实验和知识点,仅通过单纯地讲解学生容易出现记忆差错。在教学中可通过直观的实验来加深学生的形象记忆。尤其是在学习某些物质的性质时,更需要学生接触实物。在实验时确定探究主题,请学生先观察物质状态,然后仔细观察实验条件和实验现象,进行记录,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师生共同讨论。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到生动、有趣、直观的化学反应现象,从而理解物质性质,加深对物质的了解,通过回忆实验现象,加深对知识的准确记忆。

用形象的实验教学来解答学生的抽象问题。有些抽象的知识,教材也没有给出实验,学生不理解而出现学习和记忆障碍,教师可结合情况设计实验,帮助学生消除障碍。如学生对“饱和溶液是不是就是浓溶液”存在疑问,老师当场进行实验,把食盐溶解于水中形成饱和溶液,将熟石灰溶解于水中形成不饱和溶液,通过形象的结果展示帮助学生明白: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对学生原有的错误认知进行了纠正。

在剖析概念、总结归纳和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化学本身的特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正确、高效地理解、记忆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总结习惯,当堂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在教学中答疑解惑,实现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李晓艳.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时代教育,2015.

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途径探究 篇9

齐齐哈尔市民族中学 庞爱华

新课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可以采用兴趣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 信息化教学, 探究性教学等教学策略实施有效教学。

一、有效教学的理解

有效教学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对教学有效性的理解是:

1、教学有效性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学有效与否,要通过学生来表现。有效的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2、教学有效性要关注教学效益,它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教师在课程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教学效益的问题,不能为追求形式抛弃对教学效益的追求。

3、教学有效性的实现要以教师自身的发展为基础。教师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条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教学观念的变革,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教师对教学批判反思的能力,这些与教学有效性相关的因素都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发展。

4、教学有效性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条件,促进学生有效学习。通过学生的自主能动学习,使学生有效学习,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

5、教学的有效性还要关注教师的教学策略。在保证教学有效性的条件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要掌握教学设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阶段的一系列策略性的知识。

二、传统教学中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分析

1、教学目标单纯关注学生的认知,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往我们的教学也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领域,但是受传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始终把反复练习、训练的方式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手段。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单纯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2、不能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教学的基本着眼点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教师组织教学的核心观念。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学生不是自主发展,往往是教师“强制”下的一种发展,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发展状态。

3、师生互动性不强,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学生的活动。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活动实现知识信息和各种情感的交流,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从当前的课堂教学来看,师生互动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仍然是单向的,即教师——学生。它的一个弊端是忽视课堂教学中其他知识信息的传递,忽略了课堂教学中人际交往因素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它使本来应该鲜活的课堂教学变得枯燥死板。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单向互动向多向互动的转换是课堂教学改革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4、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固定教学方式,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影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虽然我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一些教师仍然固守原有的教学方式。我们并不认为传统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就是低效或者是无效的,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有效的,但我们认为,通过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热情,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个重要条件。

5、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合作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采用,无论是从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是从教师的教学观念方面都是一个重大的变革。然而在现实中,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情况比较普遍。教师在教学中,大都采用分组的形式让学生自

己讨论合作,且无论什么样的课都采用。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课堂教学热热闹闹。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学生并没有学到什么东西,教师也没有完成教学任务。究其根本的原因,一是教师没有真正掌握它的理论精髓。二是受功利主义的影响,搞形式主义。而其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缺乏教学有效性的观念。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合作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采用,无论是从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是从教师的教学观念方面都是一个重大的变革。然而在现实中,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情况比较普遍。教师在教学中,大都采用分组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讨论合作,且无论什么样的课都采用。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课堂教学热热闹闹。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学生并没有学到什么东西,教师也没有完成教学任务。究其根本的原因,一是教师没有真正掌握它的理论精髓。二是受功利主义的影响,搞形式主义。而其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缺乏教学有效性的观念。

三、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1、兴趣化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青少年心理特点和教材的编写风格及新课标的理念,都需要运用兴趣化教学策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常见的教学方法有:

(1)实验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通过做一些生动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设疑法。“学则须疑”,通过设疑引发学生兴趣,然后经过讨论分析,明白道理,从而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3)竞争法。学习需要营造竞争的氛围,使压力变为动力。例如在进行元素化合物教学时,可组织学生进行化学方程式背默比赛,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开展课外活动法。通过制作教具、模型,举办化学讲座,化学课外实验,化学竞赛,化学晚会,化学墙报,化学展览会,参观与化学有关的工农业部门,进行社会热点问题的调查,撰写化学小论文等等活动,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有理有趣。

这些活动能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学生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生活化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而化学教学离不开我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实施生活化教学。实施生活化教学要注意以下三点: a)要进行角色转换,重新给教师和学生定位,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学

会倾听,欣赏和关注每一个学生。

b)让学生走进生活,弥补课堂传授间接经验的不足,多组织一些贴近生活

实际的教学活动,使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c)致力人文关怀,关爱每一位后进生,要关心帮助他们,以达到共同进步。

3、信息化教学策略

当今社会下在处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则必须实施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策略最终目的是学生不再是信息简单机械的接受者,而要让学生成为信息的运用者,在互动的信息中将知识进行重组,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而实施信息化教学要注意以下三点:

(1)内容不再只局限化学生课本内容,要紧跟化学发展研究的步伐,让学生及时了解世界上化学发展动态和化学研究新的成果。

(2)形式不再局限于口授耳听,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辨证、采访、上网、观看有关化学知识的影片和参观一些与化学有关的工农业部门等等,这些形式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知识面,而且能激发兴趣,发挥学生的特长。

(3)授课者不仅是教师,也可以是工程师及研究人员或者是具有丰富知识和实践的人都可以给学生作专题报告,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兴趣。

4、探究性教学策略

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通过实验亲身经历和体会科学探究活

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实施探究性教学策略要注意以下五点:

(1)树立新的课堂观和学生观

明确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科学的同时,关注学习方法的形成,情感和态度的培养。科学探究既是一种方法,又是一种学习目标。进行探究性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2)利用推理进行探究,在探究中寻找规律。

化学反应规律是前人在实践基础上总结的科学结论,教学时如果不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魅力,空洞洞的几个结论如何能让学生记住呢?即使学生机械地记住了也不能运用,要让学生经历过程,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思维和推理中诱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探究。

(3)在实验中进行研究,在研究中获得体会。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由于实验者或实验条件的不同,往往得到的实验产物也不相同,如果对实验后的产物进行现研究,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发挥学生潜能,进一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开展化学课外活动,能巩固和加深课堂教学的基础知识,提高实验操作基本技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因而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心理特征、知识层次和能力要求,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为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广阔空间。

(5)开展专题研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途径探究 篇10

新课改的核心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它倡导在课堂教学中多实施课堂探究式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课堂探究活动进行得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而课堂探究学习的本质就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可见课堂提问在教学中的作用是重大。

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思维节奏,因此课堂有效性的提问是非常重要的。

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把握好适当的节奏,“节奏”的主要依据是学生的思维与感情。在节奏的把握上,首先要注意提问后应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如果留给学生思考时间不够充分,问题抛出后就让学生回答,这样就导致学生的回答不能如意。其次是整体集中讲解的问题的数量不宜太多,如果太多,占据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由原来的满堂灌变成满堂问,由于提出的问题过多过滥,学生疲于应付,无暇独立思考,更不可能质疑,学生的其他形式学习的时间不够,影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化学知识贯穿着人类生活的每个角落,可谓包罗万象。从这些繁多、具体的事例中找出若干条来,就必须注意有目的性地选择,提问中要注意(l)结合教材内容,紧扣知识点要求,(2)能激发起学生的注意力,开动脑子进行思维,(3)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掌握的知识内容和理解、分析的水平,(4)通过设疑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创造良好的学习情景。带有明确目的性的设疑,能取得教与学的主动性.目标明确的设疑,使学生在上课初期,就处于疑惑和矛盾之中,诱导学生按教师设置的方向进行积极思维,产生急切要了解疑问答案的心情。

提问中充实兴趣性强的内容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新知识、学科发展中出现的新成果。充实的知识越鲜活、越有趣味,就越具有教学的魅力。提问的趣味性必然联系到一个多学科的渗透,这样可避免把一门学科孤立起来,使教与学都显得僵硬死板。

课堂提问可以尽量活泼、生动、幽默些,但用语一定要简单、清楚、明确,使用学生能理解的能真正表达应该表达的意思的语言;不能一味迎合学生某些低层次的情趣而丧失科学 1 性。如果学生听得哈哈大笑,而学习效果却令人失望,就会陷入课堂教学的误区。提问更不能有知识性错误,要符合逻辑。

著名教育家契可夫说过:“教育学生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效作用。”因此,教师的问题设计还要有助于学生思想情操的陶冶,富有启发性,强烈的感染力和鲜明的教育性。中学生都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好胜欲,希望能受到老师的关注、表扬,至于那些成绩一般或较差的学生,更希望能到的赞赏或青睐。他们的年龄特征又决定了他们大都比较单纯和幼稚,事实证明,不少学生偏科的原因往往是缘于对任课老师的亲疏,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从一定程度上讲,课堂提问是师生感情交流的一条纽带。通过提问,然后教师恰如其分的评价,不但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勇敢精神,还能满足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增加师生间感情。

总之,在教学中运用提问这一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是符合教学规律的,它不仅能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质量,还能使学生体验到化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

初中化学有效课堂的三个维度探究 篇11

一、以学生的学习作为有效课堂的出发点

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那么,在评价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过程中,学生学得怎么样就是核心标准。在这个维度中,首先要考虑学生课前准备的状况如何,是否按照教师的预定要求完成了预习,从数量上看有多少学生达到了预习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前预习过程中是否达到了相应的层次目标。其次,要看课堂中学生的倾听效果。教师在课堂中实施引导,学生首先是以倾听的方式来获取信息,那么,学生倾听的时间、倾听的方式、倾听后的行为如何,这些都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不可或缺的因素。第三,课堂是互动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如何合作的,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是如何参与的,探究的结果如何,自主性如何等则是衡量合作是否有效的关键。最后,课堂教学后学生的目标达成度如何,这是衡量学生学习的核心要素,同时,学生在学习后有何发现和创新也是关键。

以“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学实践为例,如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达成度为衡量标准,那么,该课时涉及碳的可燃性(碳和氧气的反应,即充分燃烧:C+O2点燃CO2;不充分燃烧:2C+O2点燃2CO)以及还原性(碳与氧化铜发生反应、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与水发生反应)这两个基本知识点,课后就需针对这两个知识点进行测试和评价,从而对整个课堂进行评价。当然,这只是学生学习维度中的一个评价环节,从这个环节中也可以初步看出一节课的有效度。

二、以教师的教学作为有效课堂的基本保障

如果课堂中失去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无论学生合作的效果如何好,课堂的效率也是无法得到提高的,毕竟学生在知识结构、理解能力等方面还没有完全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来评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以课堂环节的组织、知识的呈现方式、互动方式、引导方式等来研究课堂中教师的行为,通过对教师行为的研究来调整学生的学习行为,从而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探究效率,保证课堂的有效性。

首先从流程上看,教师是否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了预习;在课前检测中是否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了反馈和评价;在导入环节中教师创设的情境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很好地引入了新课;在组织探究过程中问题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是否能有效地启发学生思考;教师在学生合作中的引导是否帮助学生解决了问题;教师的点拨是否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总结是否富有逻辑性;课堂练习是否和学生的层次相符合;课后练习是否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巩固。这些因素都是对教师课堂行为评价的关键因素。以提问为例,在“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课前自制三杯红糖水,课堂中通过问题“观察三杯红糖水后有哪些猜测,如何验证糖水颜色越深浓度越大的猜想”来引出质量分数的概念,也由此而引入探究实验。学生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溶液的组成,通过对比来深化对质量分数的理解。

三、以课堂的性质作为有效课堂实施的核心

在一节课中,要考虑目标如何呈现,目标预设的依据是什么,是否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习水平,是否有新的目标生成,教师在处理新目标时是如何进行的。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如何预设目标和落实目标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有效性。而要将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内容就成为目标的载体,那么,在处理内容时就要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可接受程度之间的差异,从而制定教学策略。从实施方面来看,教师在情境中如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构建探究环节,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训练则是重点。在评价上,评价的主要方式是什么,评价中收到和反馈的信息包括哪些,如何利用评价信息来实施引导则是核心内容。以课堂环节的实施为例,以“几种常见的酸”的教学为例,教师先通过魔术“白变黑”(将盐酸滴在一张白纸上)来引入对盐酸物理性质的探究,通过观察、示范、实验操作来总结物理性质。在对盐酸的化学性质进行探究时,先引导学生进行盐酸与锌粒、铁丝反应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书写反应方程式,讨论实验结论。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后以Mg、Al与盐酸的反应进行当堂练习,接着过渡到盐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的探究中。从整个流程看,教师以情境来引入盐酸物理性质的探究,以实验引导学生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通过当堂检测进行巩固然后过渡到新知探究中,结构严谨,目标落实到位,保证了课堂的有效进行。

课堂教学表面上看是教师借助教材引导学生学习的简单过程,然而其中所蕴含的影响因素是较为复杂的。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中,认真分析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相关因素,以此作为出发点来调整教学行为,这样才能为有效课堂的构建奠定基础。

上一篇:冬天真美作文下一篇:第四次作业题目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