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方法论文

2024-10-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方法论文(精选13篇)

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方法论文 篇1

——小学体育“教”与“玩”结合

内容摘要:体育教学中必须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教育观念、教学指导思想的更新。要从传统的以体育知识技能的灌输传授转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要从“教师中心”转向重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我认为,把“教”与“玩”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关 键 词:兴趣 有张有弛 潜能 循序渐进 锻炼 正 文:

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教育观念、教学指导思想的更新。要从传统的 以体育知识技能的灌输传授转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在体育 教学设计上,要从“教师中心”转向重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锻炼、激发学习智 慧与能力的角度,来考虑和设计教学进程;而不是把学生当作被动的容器或“练习机器”。在体育教学方法手 段上,从过去以教师单纯“教”、“灌”为主的方法转向“教“与”玩“相结合的方法。在 方法主体性上,由过去的学生跟着练,转向学生“自主练”为主;由过去“育体”、“练身”为主的方法,扩展为“启智、求知、调心、育体”的综合多样化方法体系。由简单的“一刀切”方法手段,向促使学生的一般 发展、共同发展与特殊发展、差别发展相结合。在关注整体教学目标的同时,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进而创 造性地解决学生个体学习中的问题。我认为,把“教”与“玩”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教”与“玩”结合的提出依据 1、小学生的情趣特点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爱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在小学时期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这就要求体育教学应从学生的情趣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寓教于玩,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在娱乐游戏中体现体育教学内容,达到体育教学目的。2、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其骨骼硬度小,韧性大,易弯曲变形;肌肉力量小,耐力差;心率快,肺活量小,负氧能力差,易疲劳。这些都表明少年学生的运动负荷不能过大,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否则,非但起不到通过上体育课来强身健体的作用,反而会给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把“教”与“玩”有机结合,使少年学生在上体育课过程中有张有弛,无疑是必要的。3、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比较差,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教师讲的头头是道,学生却似懂非懂的情况,这就说明体育教学只强调“教”是不够的,还必须同“玩”结合起来,通过做游戏等趣味活动来启发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做到潜移默化。4、小学生的成才需求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育人,即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人才,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中应体现出能够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思想品德,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教师的精心教导和学生的自我锻炼,“教”,可以使学生明确体育课的目的、原则、方法。“玩”,则可以促进学生消化理解教学内容,增强实践能力,同时,通过有目的的“玩”,还可以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增强其创造能力。

二、“教”与“玩”结合的基本方法

1、集分结合。就是在体育课堂上,教师集中一段时间讲授理论知识和练习规范,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体育游戏形式进行应用。如,在讲授身体平衡技能知识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单腿站立、单腿跳跃、单腿跳接力等比赛,把“教”与“玩”结合起来。

2、课间穿插。就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趣味游戏,以活跃体育课堂气氛,刺激学生运动神经的活跃。如,在教授体操课时,可在课间放一段欢快的乐曲,让学生们尝试按着音乐节拍以舞蹈形式做体操;在队列练习时,穿插一些花样,等等。这些都能使枯躁、紧张的体育课变得生动、轻松,具有吸引力,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3、命题发挥。就是在教授某种体育运动规范后,由教师统一命题,提出运动量和锻炼目的,然后由学生自己设计体育活动项目,自己组织体育游戏活动。4、内外联系。就是把校内体育教学与校外学生体育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校外的“玩”按照一定的体育规范要求进行,实现校外“玩”为校内“教”服务。

三、“教”与“玩”结合的原则要求

1、服务中心。即为教学教改这个中心服务,把改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体育教学中“教”与“玩”结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寓教于“玩”。“玩”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纯的玩,即无要求无目的的凭兴趣玩,一种是有要求要实现一定目的的“玩”,两种玩虽都以身体的运动为主要形式,但实际意义则完全不同。在体育教学中,提出“教”与“玩”相结合,是把“玩”作为教的辅导手段,以“玩”助学,以“玩”促练,也就是在“玩”的过程中要体现教的意图,实现教的目的。3、循序渐进。从引导、诱导的角度,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在渐进过程中使“教”与“玩”的形式、内容在结合上日益紧密,使学生一步一步地按照体育教学的要求有目的地进行各种“玩”的活动,如在低年级学生中练习躲闪能力可组织开展比较简单的“老鹰捉小鸡”游戏活动。到了高年级,则应组织带球躲人等难度大的躲闪游戏活动。4、活而不乱。“玩”是助“教”的一种手段。因此,体育教学中应用“教”与“玩”结合的方法必须注意分寸,把握尺度,要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和教学实际需要组织必要的“玩”,防止“玩”偏问题的发生。

四、“教”与“玩”结合的实践效果

1、增强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教”与“玩”的结合,丰富了体育教学形式和体育教学内容,满足了学生的情趣特点和心理需求,实现了教者与学者在感情上的融合和在情趣上的共鸣。因此,在体育课堂上,学生精神饱满,兴高采烈,自觉、主动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2、强化了学生的体能锻炼。在体育教学中,由于穿插了一些体育游戏,吸引了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使学生的运动量增加,达到了运动负荷。通过“玩”达到了学生运动量促进了体能的增强。3、加快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与“玩”的结合,为体育教学营造了一个比较自由、民主的宽松环境,赋予了学生一些独立自主的权力,使学生可以根据主观愿望,运用获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选择与个人爱好和体能实际相适应的体育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健康的情趣,锻炼坚强的意志,促进了学生个人性格、气质的发展。

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方法论文 篇2

一、先学后教法

小学生由于其认知结构尚未完全构建, 知识的储备相对较少, 教师上课直接教新知识, 学生难免听不懂, 这就不得不要求学生自己先学, 然后再教, 这就是所谓的“先学后教法”。先学后教法是体现生本教育的最佳途径之一。它提倡先学, 即学生按照教师的提示对文本先自行阅读并完成相关的练习, 它可分为二个阶段:在家预习和课堂小组先学。后教则是指教师根据学生自学中遇到的难点和练习中的困惑组织本堂课的教学内容, 根据各小组汇报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及练习中的错误, 引导学生讨论, 生教生, 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2]在生生、师生、文本与教师、文本与学生、师生与编者意图等的多向互动中, 巩固双基, 掌握新知识。它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小组内畅所欲言, 不但可以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 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倾听、学生总结等方面的能力。

为了让小学生更好地进行先学, 必须教他们一些好的预习方法, 如教他们在预习时养成使用“预习符号”的习惯, 例如:表示段落起讫的用“‖”;表示层次划分的用“/”;表示关键词语的用“……”;表示关键字眼, 又是妙笔所在的用“△”;表示疑问的用“——?”等, 这些常用的预习符号是学生必须掌握的, 也对学生期间的阅读有着重要用处。“后教”时也应形成一套方法, 通常为:第一, 看, 了解文本的大致内容;第二, 圈, 圈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以及不理解的句子;第三, 读, 读字读词, 将文章读通顺;第四, 查, 将阅读过程中不理解的字词通过查找工具书的方式弄明白;第五, 划, 划出文本的关键词;第六, 结合浅述成果, 第二次通读文章, 了解文章的人、事、物、景, 掌握大概内容;第七, 找, 将教师准备的问题带入课文中, 自己尝试找出相关答案。

先学后教法不但可以弥补上课时间短而不够用的缺陷, 而且它可以将每一个学生看成是一个充满多样化发展可能、活力四射的生命体, 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都有一定的帮助, 有效地体现了教育的核心价值观。

二、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由江苏南通师范二附小的李吉林老师在上世纪80年代创立的。它提倡教师根据文本的内容, 尽可能创设真实的、紧扣教材主题内容的情境, 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 最初是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 现在不仅在小学各科教学中, 在中学众多学科的教学之中也被广泛地运用了, 并都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在课文特点的基础上, 适当地运用实物模型、挂图以及多媒体课件来提高课程的趣味性, 同时教师还要进行生动的语言描述, 在课堂上尽量创造出生动、直观的阅读情境, 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语言实践, 这样会加深理解与体会, 同时情感也会得到熏陶, 享受阅读带来的审美情趣。[3]

语文阅读教学中通常可以创设的情境有:1、生活展现;2、实物演示;3、图画再现;4、音乐渲染;5、表演体会;6、语言描述。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一般用第1、2、3、5四个途径创设情境, 在进行高年级的教学时一般采用第1、4、5、6四个途径创设情境。情境教学法因其具有形真、情切、志远、理蕴的特点, 不但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启迪和暗示, 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一种非常适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教学法, 如今它已经成为了教学法中一个很重要的方法。

三、提问教学法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要进行科学提问, 这是学生与教师之间, 同时与阅读对象之间, 进行交流对话的主要方法之一。在实际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 启发学生对阅读内容主动探究, 在阅读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与主动的质疑, 帮助学生培养阅读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例如在课文《两小儿辩日》的讲授过程中, 为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巧妙地进行问题设置:对课文内容的简单复述;两小儿产生不同观点的原因分析;如果学生自己处在孔子的位置, 会怎样来教导这两个小孩呢?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较好的掌握, 同时还可以通过提问来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四、科学评价教学法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传统模式下, 阅读教学的评价方法主要是通过语文考试的成绩来实现的, 通过成绩反馈学生的阅读水平。在素质教育背景下, 教师应改变单一的成绩评价的方式, 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评价学生的阅读水平, 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科学的评价方法要注意两点:第一, 把评价作为导向, 实现阅读的教学目标。评价的导向作用体现在按预设的目标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它的发挥有的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 有的则会阻碍教学目标的实现, 因此, 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灵活地处理。第二, 运用评价来调动阅读的情绪。教师要抓住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 运用评价功能培养他们的阅读情趣, 提升他们阅读的积极性, 形成主动阅读的良好习惯。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只要语文教师在心中真正做到把学生看成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创新教学模式, 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阅读教学, 那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就一定会富有生机和活力的, 也一定会高效的。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 教师应当努力兼具知、能、意、情等方面的综合培养, 尽力实现综合整体效应, 从而有效推进学生身心和谐全面发展。当前素质教育理念的发展, 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式, 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本文罗列实践中被证明的、易于小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阅读教学方法以方便教师的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月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探讨[J].剑南文学 (经典教苑) .2011 (10)

[2]周爱作.让花儿自由开放——浅谈实践个性化阅读教学[J].小学阅读指南 (中) .2011 (07)

[3]山永明.对新课程理念下阅读教学的认识与思考[J].云南教育 (小学教师) .2012 (10)

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方法 篇3

一、读写结合,读中学写

作文,就是要能运用本国的语言文字,把自己的见闻、思想、想象表达出来。表达,要有一些方法,方法的来源离不开阅读。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语文教学无非是个例子。”因此,作文指导必须重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是写作的基础。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首要的必须让学生多阅读。语文教材中的大部分课文都是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适合学生阅读。对于这些课文,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必要时背下来,积累的东西多了,到写作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另外,还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书籍,汲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只有广泛地阅读,才能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写作起来自然就会顺畅生动了。再就是要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领会一些写作的方法。换言之,就是通过阅读,学习课文的主题、构思、谋篇布局或观察方法、表现形式等,把在阅读文章时领悟到的表达方式及时进行迁移应用,达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目的。

二、师生互动,激趣创新

作文教学先要破除学生心中惧怕作文的心理障碍。而师生互动,能很好地调动学生愉悦的情绪,消除顾忌心理,从而激起学生作文的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作文的动力。一旦我们的作文指导课使学生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迸发出对作文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种状况下,也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有了这种潜能,学生便能对日常生活中看到、听到的事物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自己的喜怒哀乐也会自然地流泻于笔下。

另外,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保持学生学习作文兴趣的一个外在条件。教师要多和学生一起交流、讨论,多鼓励,多表扬,让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这样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步提高。

三、鼓励实践,开源拓流

教学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可见,作文与生活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脱离了生活实践的作文,往往是空洞的,缺乏真情实感。教师在作文指导的过程中,应结合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安排一些活动或生活实践。如六年级语文下册的作文“难忘的第一次”。学生的第一次也许有很多,但印象深刻的就不多了。有很多同学写第一次做饭,可现在的孩子有谁真正做过一次饭?因为没有亲身感受,写出来的作文都是千篇一律,空洞无物。为了写好这次作文,笔者让学生回家亲身做一次饭,并提醒他们注意做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自己的亲身感受。如此作文,学生才觉得有素材可写。“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经常安排或者带领孩子们参加生活实践,才能让他们在生活实践中获得真知,吸取养料,为作文积累丰富多彩的素材。

四、由说到写,说写并重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指导学生正确地运用语言文字。在运用中,口语表达比文字叙述更为广泛。因此,在作文指导中,要坚持由说到写和说写并重的原则。教师应指导学生把自己组织材料、构思的情况口头叙述出来,启发其他学生评议,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再及时点拨、引导。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的作文水平逐渐提高,还能提高全体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接下来,指导学生把口述的内容笔述出来,这时,教师重点辅导写不出来的学生,强调怎么说就怎么写,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表达真情实感。

五、强调自改,协调合作

作文指导不可忽视学生自己修改这一环节,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自改的兴趣,教给学生自改的方法和各种修改符号。先让学生自改,要求把句子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写得不具体的地方写具体,做到文通字顺、表达清楚。再同桌或四人小组互改,遇到有争议的地方可各抒己见,再说服对方以求共识。这样,逐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

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方法论文 篇4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而作文教学则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因而,小学生作文指导课如何上,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从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来看,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老师怕教,学生怕写。虽然每个班中都有一小部分语言基础非常好的学生对写作确实有悟性,似乎不需要老师过多的“牵线搭桥”。但我们看到更多的状况是:大部分学生面对写作显得无比痛苦。中等及偏下的学生,面对习作,更是无所适从,无从下笔。在作文指导课上,虽然师生都付出了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甚微。那么,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有没有什么有效的途径与方法呢?有。通过近两年来对小学作文教学的瓶颈分析与对策的研究,结合自己多年作文教学的经验,我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一、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作文,让学生把握要点,培养其写作的灵感

在写作训练中,语文教师往往把文章的字、词、句、段、篇、主题思想、文章结构、逻辑修辞等作为不同阶段的训练中心任务。这些任务虽然很重要,但并不是中心任务,中心任务应当是“灵感”的训练。灵感来源于生活,灵感来源于思考,灵感来源于主动性,灵感来源于个体对大自然的爱……

以前我们的作文题目多是命题作文,学生的思维打不开,没有多少灵感,只能靠苦思冥想、生搬硬套来完成习作任务。新课程改

革以来,我们作文的命题方式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如“你曾到过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请你把它写下来”。面对不同的场景,学生一定会用不同的视觉对待,当然就会产生不同的灵感。这些开放式的作文命题方式,贴近学生生活,尊重个人的生活体验,让他们能写出自己的个性,写出高质量的文章。

老师要善于创设习作情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激起学生的习作灵感,并给学生充分的习作时间,让学生写下当时的感受,捕捉瞬间的灵感。可以说,个人的写作才华,是在活动的过程中锻炼出来的。在活动中,学生是主角,是主体,既可以是活动的参与者,还可以是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设计者,教师只是活动的引导者,对活动起促进和辅导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极想象,勇于创新,把活动推向更高层次。同时,教师还应在不同活动中及时激励评价学生,鼓励学生持续发展,大胆运用语言,实践语言,最终达到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灵活掌握和运用语言的目的。总之,如果我们的课堂把灵感当作中心任务,学生一定不会被字、词、句、段、篇、修辞所困扰,因为灵感会全面启动学生的思维,会主动调取素材库的素材,也会自动生成新的话语。

二、注重生活积累,提高作文能力

1、广泛阅读,积累语言。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这告诉我们写好文章必须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丰厚了,才有可能文思泉涌,笔下生花。《新课标》也提出要“重视文本”。因此我们要利用好课文内容来积累语言。入选小学教材的很多课文

文质兼美,是非常好的积累源,老师可以布置学生每天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文中好词佳句,教师定期检查。同时,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有了良好的语言积累,就会为其写作作好铺垫,在作文中就能够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2、注意观察,积累生活。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是一种复杂的多侧面活动,对初学作文的小学生而言,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地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能信手拈来,写出的文章才能真实生动。在指导学生观察时,除了学会有序地观察,养成观察的好习惯之外,还要引导学生不能单用眼睛看,要耳、口、手、脑并用,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及时记下观察发现,坚持写观察日记,把每天观察到的人、事、景、物选取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东西记录下来。不拘长短、内容及形式。人要重点记录下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事要重点记录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景要重点记录下景物的特征、颜色、动静;物要重点记下物件的外形和结构,用途与功能……

3、增强体验,积累技巧

小学生作文要求内容具体,情感真实,满足自我表达的需要。但小学生作文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与人交流,这就要求作者有读者意识。语言必须流畅,言之有序,有感染力。因此,我们必须在各种单项作文训练中指导学生积累语言的表达技巧。所谓积累技

巧,就是通过与阅读教学相结合的各种作文单项训练,让学生掌握一些表达思想的方法,它包括语言表达的技巧,篇章结构的技巧,选材立意的技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学习的内容进行片断训练,如进行总分式、并列式的语序结构训练;进行仿写拟人句、排比句、比喻句的语言感染力训练;借鉴课文的表达方式进行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神态的描写训练;还可以对课文进行扩写、缩写、续写、改写。可以训练各种形式的开头结尾;可以结合相关课文练习写景、状物的写作顺序;可以联系课文的题目分析作者的选材,立意的目的。在进行片断训练的同时还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进行多向思维、逆向思维等思维技巧的训练,鼓励学生写童话式、畅想式作文,提高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水平。

三、增强信心,培养学生自信地写作

学生之所以怕写作文,除了平时积累少外,还因为作文的条条框框太多,要求越多,作文就越容易离题,一次次的打击,让孩子再不敢动笔写作了。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敢写作文呢?这就要求老师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平台,让学生重塑自信。美国作家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要让学生充满自信,那我们的作文批改就不能老是去“找茬”,而应该学会善用鼓励,让学生在作文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一个字词的运用到一个片断的描写,从文章的材料、内容、立意到学生写作的表达技巧,从工整的书写到错别字的减少,多们都应该提出建设性的意见,避免使用侮辱和带歧视性的语言。我们要引导学生自我欣赏,自我接

纳,为自己的人生喝彩。

我曾经教过这样一位男孩子,十分好动,篮球是他喜爱的运动项目。因此,在言谈间,作文里经常提到他的篮球,可是在有关打篮球的作文里我看到的是这样的叙述:甲同学抢到篮球传给乙同学,乙同学又传给丙同学,丙同学又传给丁同学,丁同学又传给……,最后某同学投篮了,球进了!作文也写完了。这样的作文按照书面的情况给予评价显然会挫伤他的积极性。我选择了和他一同观看一场篮球比赛,请他给我这个“门外人”讲解比赛,当我带着一群孩子围在篮球场外,看着他眉飞色舞,听着他滔滔不绝的讲解时,相信他已获得了极大的满足。赛后我告诉他:“你说得太棒了,如果你能把刚才所说的都写下来,那肯定是一篇优秀的作文!”积极向上的评价点燃了他的写作热情,在以后的文章中总能看到他不少精彩的语句和生动的描写。

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说:“要使我们的每个学生选择这样一条生活道路和这样一条专业,它不仅是供给他一块够吃的面包,而且能够给予他生活的欢乐,给予他一种自尊感。”

四、重视作文评阅

学生写作与专业人士写作有所不同。专业人士写一篇文章,从开始构思起一直到完稿,差不多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家的精力一方面致力于文章的选材,立意、结构、语言;同时还时时用“第三只眼”对自己的写作行为进行监测和诊断,并将诊断的信息及时反馈给大脑,根据反馈信息对写作行为再进行调整,也就是边写作边修改。学生在写作文的过程中,虽然伴随着一定的反思与修正活动,但这种意识和能力都不够,所起的作用也不大。因为初学写作的人,对什么是好文章,应该怎样写,缺乏客观的衡量标准,较难做出合理的判断。也就是说,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担负对写好作文来说的必要监测、反馈功能,而这个功能是需要教师来承担的。这样一来,学生写作文的过程被划分成了两部分,从审题、构思,到写作完成后交作文,这只是写这篇作文的第一个环节;教师评阅后,学生根据修改意见修改成定稿(有时还需要再次评阅,再次修改),这篇作文才算全部完成。而教师的评阅,正好是联系两个写作环节的纽带,因此,作文评阅的意义十分重要,一点也不能省略。

端正了作文评阅的观念,还需要掌握一些具体的要求和方法,才能充分发挥评阅的作用。教师最常用的作文评阅方式是在学生作文本上写评语和在班级作集体讲评两种,前者适合对每个学生的作文作具体评价,后者适合对全班作文的整体情况作总结。如果时间允许,最有效的方式还是面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的评阅方式,总的来说还是要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多就少改,鼓励为主。

浅谈小学英语听说教学的有效方法 篇5

摘要:英语作为一种语言交际工具已经越来越受到中国人的重视。小学英语教学是学习英语的启蒙阶段,而听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是学习英语的基础,所以英语听说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打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创设合理的情境教学来提高学生听、说能力。

关键词:口语交际、语音教学、情境教学

现今社会,英语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通用的一种语言,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听懂,并正确使用英语交际,所以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该努力培养学生听、说以及交际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有练习说话的机会,更好的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关于训练小学生听说英语的方法,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敢于说、乐于说。

小学生在刚刚接触到英语学习的时候,对英语充满了热情和好奇,总想早点开口用英语来进行交际,可由于学习的知识量有限,往往造成无法正确交际,学生在这种氛围中逐渐缺乏耐心和信心,所以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灵活,有趣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听说的能力。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可以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紧张、焦虑的心情。教师应注重情感互动和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对于上课不专心,回答问题不正确,“三分钟热度”,生性胆小的同学,教师要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积极开口说英语,乐于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针对个体差异进行个体教学,使每个学生都爱说英语,都敢于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二、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听、说能力。

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自制力较差,注意力持续的时间较短,很难在40分钟的课堂上全神贯注的听课,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无注意力变为有注意力。

1、巧妙利用课前五分钟。

在课前准备过程中,教师可以使学生分小组进行背诵比赛,每组选出一位优秀的组长带领整组同学一起背诵,每天由老师选出最佳背诵小组和最佳背诵小能手,利用竞技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表现欲望和好胜心理,使学生在此过程中练习说话和表达的能力。

2、寓教于乐,在游戏中让学生练习听说能力。

游戏是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常用手段,结合学生特点,设计合理、有趣的游戏,可以使英语听说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授新单词时,我会利用“唱反调”既我大声,你小声的游戏。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积极参与,大胆发言,通过不断练习使学生达到听说能力的提高。

3、注重语音教学。

语音是学好英语的关键所在,只有发音准确,别人才能正确理解你所表达的意思,所以教师更应重视。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认真听清基本发音,然后教师进行示范讲解,学生注重观察教师口型以及发音位置,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相互练习,互补不足。也可以让发音准确的学生来当小老师,通过满足他们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听说学习的兴趣。

三、注重情境交际教学,创造学生表演的机会。

1、鼓励学生进行情境模仿和表演。

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就必须运用到实际生活的情境中,而课堂表演就是学生英语交际的最佳情境。比如说:在教授:“Can I have an ice cream cone? Sure.Here you are./No.Sorry.”句型时,我首先让学生模范录音跟读,在读准、读顺的基础上我为学生创设了“借东西”的情境,让学生在小组之间练习说话,并邀请讲得流利、标准、响亮的同学进行情境表演,加强学生说话能力。

2、利用肢体语言教学。

肢体语言教学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手段,良好的肢体语言表达可以吸引学生目光,提高学生注意力,以此达到听说能力的教学和练习。例如:四年级《This is his body!》一课中出现了大量的关于器官的单词,在教授feet时,我就利用“Stamp your feet.”这个肢体动作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表演欲望,从而达到听说的练习。

四、加强语言实践,开展课外兴趣活动。

进行听说教学的另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开展课外兴趣活动。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来练习听、说能力,比如:学唱英语歌曲、朗读比赛、课本剧表演、英语会话等方式。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更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了解更多在书本上学习不到的知识。

五、加强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教学素养,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小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可塑性较强,如果在教育的启蒙阶段一旦发音不准确,今后就很难改正。所以要提高教师语感能力,提升教师语音面貌。

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一直提倡“听、说领先,读、写跟上” 的教学模式,所以英语教学的基础就是先从口语交际和听说练习开始,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为学好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1.《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7年第1期 2.《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05年第二期

3.《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11期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有效方法 篇6

低年级教师可以根据汉字的字形特点,采用适合儿童情趣和理解水平的联想方法,编成字谜让学生猜,使学生对字形产生直观印象,从而提高对字形记忆的准确性。比如,在教学“碧”时,某教师编了这样的谜语:“白先生和王先生同坐在一块石头上。”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加,教师还鼓励学生根据汉字的特点,自己动脑筋编字谜帮助识字,因为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比如,学习“思”时,学生编出了这样的谜语:“十张口,一颗心。”

二、游戏识字

小孩子乐于参加游戏活动,假如教师能将知识融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游戏中练习所学知识,蹦蹦跳跳地学习汉字,学生是非常愿意接受的,而且也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教师在复习生字这一教学环节中,安排在一节课的最后十五分钟,让学生到操场上站成一圈,每位学生发一张生字卡片,请一位学生当老师来念字,念到生字卡片上的字的学生就要蹲下,否则罚该生表演节目。这样,虽然是学生一节课注意力最不集中的时间,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归类识字

归类识字是根据汉字音、形、义某一方面的特点,把要学的字分别进行归类集中编排的识字形式,使学生在识字过程中,了解汉字的一些构字规律,逐步掌握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比如:在教学“跳、跑”时,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它们的相同之处,学生通过观察与比较得出结论:这两个字都有足字旁,都跟脚有关系。接着进一步发问:“看看哪位聪明的小朋友还能说说自己认识的带有足字旁的字?”学生说出来后,全班交流。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学生不仅加深了所教生字的认识,而且还增加了学生的识字量,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课外识字的兴趣。

四、实物识字

对于一些仅从字面上解释,学生很难理解的名词,可借助于实物,使学生既理解了字义,又激发了兴趣。比如,在教学“禾”时,教师拿了一株稻穗,并讲解了“禾”这个字的演变,这样一讲,学生对“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堂上就记住了“禾”字。

五、表演识字

对于动作的词,可以用动作表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在观察中理解字义,比如,在教学“拍”时,我请几位学生拍皮球,这时,教室里的气氛活跃,枯燥乏味的识字教学充满了乐趣。

六、自主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可见,在识字教学中应该提倡自主识字。当学生有一定的识字量的时候,新字呈现以后,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小组成员找出自己会认的字和不会认的字,不会认的字小组交流解决,解决不了的,全班交流。这样变换角色,让学生自主识字,学生更乐于接受。

七、生活中识字

识字不应该仅仅限于课堂,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拓宽识字渠道,提示他们在生活中识字。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去尝试认识食品包装袋上的字,墙壁上的标语等等。

八、竞赛识字

小学生争强好胜,乐于竞赛。在识字教学中,教师举行竞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识字也将进入最佳状态。竞赛,可以是组与组之间的竞赛,也可以是男女生之间的竞赛,还可以是个人之间的竞赛。

小学字理识字教学的有效方法 篇7

一.据理识字

据理识字即根据字理去认识汉字的方法。汉字是表意文字, 依据字形结构去理解汉字, 当学生理解这个汉字的意思, 就会很容易记住这个字。作为教师, 首先要在备课时下功夫, 对每一个汉字要深度地分析。教师要掌握这一特点, 用依据汉字的字理, 根据规律记忆, 同时在教学中做到音、形、义的整体和统一性。如教授“支开”的“支”字, 让学生看这个字的演变过程, 只须用简笔画, 粗线条勾勒出一只手画面, 结合讲解, 学生即可正确理解“支”字的意思, 支, 手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整体认知, 达到对“支”字的音、形、义的理解, 这就是据理识字法。这种据理识字, 是有目的地识记, 自然记忆深刻, 掌握牢固。

二.看图联想法

看图联想就是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 比较适用于象形字。直观地展示给学生看图, 由图识字了解汉字的本义, 分析汉字构造的本源, 了解汉字与汉字的形、音、义方面的联想, 加强学生抽象能力的培养, 举例来说, 教授“川”字时, 可展示“百川”, 以具体画面表现出“川”字的大体演变过程;再观察“川”字各部分的构成, 析形解意。如此形义结合, 达到明理效果。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 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 吸引学生主动识字。

三.部件知义法

有许多汉字音同字却不同, 也就是意义不同, 究其原因是每个汉字的部件不同。通过对同音字的对比使每个学生了解汉字的形义。如教授“燕、艳、咽、焰、砚”这几个同音字时, 对“燕”字作重点分析, 可以先展示“燕子”的实物图, 让学生认真观察燕子的外形, 然后对照“燕”字进行比较, 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楷体字的“燕”字的上部分表示的是燕子头部, 中间部分的“口”表示的是燕子的身体, 分列在口字两旁的部件就如燕子的翅膀, 四点即是燕子的尾巴。经过这样的对比分析, 这个“燕”字, 与表示多种颜色的“艳”, 口吞食物的“咽”, 以及火焰的“焰”等绝不会再混淆。这种对比明理, 给学生的印象深刻, 记忆清晰明了。

四.拆分会意法

现行语文教材中, 识字教学的安排基本是遵循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的原则, “六书”构字基本都涉及。课本里虽然象形字的数量不多, 但象形字是汉字形成的基础;也有一部分指事字, 是符号或是在象形字基础上加符号形成;还有会意字和形声字, 这两类字往往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象形字组合而成, 因此教好象形字, 再教会意字、形声字就容易多了。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 也容易找出规律。例如先教“田”和“力”字, 再教“男”字;先教“木”, 再教“水、本”;以及先教“火”, 再教“炎、焱”, 如此等等, 就可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提高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

五.音形结合法

在识字教学中, 汉字是借助形体构造表义的, 是非常典型的表义文字, 在低年级字理识字教学中, 可以从字形分析出字义来, 教师掌握了这一点就可以运用到汉字中的会意字、形声字的学习。如“足、跳、跑”等系列字都与“足”有关;再如教“泡、刨、咆、炮、跑”“摸、漠、墓、慕”, 只须先教好基本字:“包”“莫”, 再从偏旁上理解字义即可。在教学中, 学习“灭”字, 我们可以把一支蜡烛或一张纸放在烧杯里, 点燃后问学生看到了什么? (火) , 接着用一块玻璃盖上, 火就会灭了, 然后出示“灭”字进行学习, 它的音形义迎刃而解。这种方法有助于掌握识字规律, 更好地解决汉字同音多、形异多等识字难的问题。

六.趣味猜谜法

语文识字课堂教学中, 学生的兴趣是非常关键的。趣味猜谜的方法是低年级教学中教师常用的一种字理识字方法。根据这个年段学生的认知特点, 以趣引学, 从汉字的字形、字义出发, 给枯燥的方块字以活灵活现的描述, 给汉字以灵魂, 童真童趣, 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想象力, 亦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 学生喜欢了, 感兴趣了就愿意学习汉字了, 在教学中, 学生们非常喜欢猜字谜, 自己编字谜, 在识字方面得到了量的积累。如字谜“门里有人”, 谜底为“闪”;谜面“春秋不算热”, 谜底为“秦”;谜面“马儿走进门”, 谜底为“闯”;谜面“日月在一起”, 谜底为“明”;谜面“吃一半拿一半”, 谜底为“哈”。再如“白水是泉、二人土上坐”等等韵味十足的字谜读起来琅琅上口, 使学生兴趣更浓, 收效更佳。

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方法论文 篇8

情境教学是利用一定的生活情节和模拟的情境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目的主要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使教学富有童趣,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既锻炼身体,又在不知不觉中达成课程目标。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水平一)的学生,为了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我创设了小动物学本领的情境,让学生扮演小动物,以小动物学本领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提高弹跳能力。

【案例分析】

一、模仿动物(进入情境)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那你知道这些动物是怎么走路的吗?我们一起来表演一下怎么样?”

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动物模仿操练习:“小鸟是怎么飞行的呢?小马是怎么奔跑的呢?大象是怎么走的呢?小兔子是怎么跳的呢?还有猴子是怎么走的呢?大家注意看啊,前面有一条小河,荷叶上有许多小青蛙哦,看看它们在干什么呢?”

二、学习本领(掌握技能)

师:“你们知道小青蛙有什么本领吗?”

学生1:“捉害虫的本领大。”

学生2:“小青蛙跳得很高。”

师:“那你们想学习小青蛙跳跃的本领吗?”

生:“想。”

师:“首先我先请一个同学来展示一下青蛙的跳跃动作。”

生展示动作,师表扬:“这位同学做得真好,接下来,跟着老师一起来学习这个动作吧。”

师(示范讲解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口诀:“一蹲、二摆、三起跳。”

学生跟着老师集体练习跳远动作。

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模仿小青蛙跳跃的技术动作(立定跳远),同时自己念口诀并做出动作。

师巡视练习情况,及时给予技术动作的帮助,对动作技术掌握好的同学给予表扬。

三、运动会(技能展示)

师:“同学们学得真认真,接下来我们一起比试比试,看谁跳得又高又远。”

接着,老师带领学生进入“青蛙运动会”,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带领各小组创设游戏场景,有“小河流、树林、山洞和宝物”。游戏开始,各组第一名依次跨过小河流、穿过树林、钻进山洞,最后把宝物带回家传给第二名同学。第二名同学将跨越全部障碍将宝物放回原处,第三名同学再将宝物取回,以此类推,直到各小组的最后一名同学做完,先完成的小组胜出。

四、捉害虫(加强巩固)

师:“同学们的本领学得真快,动作也做得不错,我也想知道你们是不是真得掌握了跳跃的本领,你们有没有信心挑战自己呢?”

生:“有。”

师:“那么,我们将带着我们的本领一起去捉害虫,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用自己的本领捉到最多的害虫!”

学生分成四个小组用所学的动作(立定跳远)从起点处跳跃前往到指定的位置,各自取走一只或两只害虫(小气球),并迅速跳回起点将害虫放入指定的位置,下一位同学依次进行,直到最后一名同学做完,游戏结束。游戏过程中,老师用语言激励小青蛙们跳起来,越高越好、越远越好。

师:“同学们表现得真好,你们现在可以数数自己小组捉到了几只害虫。”

五、消灭害虫(放松体验)

师:“同学们,你们玩得开心吗?”

生:“开心。”

师:“老师也很开心,同学们太厉害了,不仅都掌握了本领还帮助庄稼捉到了这么多害虫。农民伯伯也很开心,因为你们帮他们捉了许多害虫,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消灭害虫吧。”

学生将捉到的害虫倒在地上,去踩破气球,接着和老师跟着音乐“萤火虫”一起进入放松时刻。

课的最后引导学生保护小动物,爱护小动物。

【案例评析】

立定跳远是小学低年级跳跃动作的重点教学内容,是发展学生腿部力量和弹跳力的重要手段。它对于发展身体的跳跃能力,促进下肢肌肉、关节和身体器官系统的发展及提高学习跳跃的乐趣起着积极的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完全根据课程改革的理念来设计,通过教学情境的设计,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发展,在欢乐的游戏中掌握技能技巧,体现了快乐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针对儿童在同一事物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的特点,在环节的设计上做了精心构思,使得学生在各个环节的练习中都觉得新鲜,能积极参与到练习中。“动物模仿操”“小青蛙学本领”“捉害虫”“运动会”“消灭害虫”,每个环节都吸

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很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主线突出,环环相扣,逐层深入

本课的练习过程都是在小青蛙学本领的活动上来设计的。小青蛙学的本领是立定跳远的技术动作;模仿操是为了调动学习兴趣,学本领是初步学习本领,运动会是为了巩固技能技术动作;捉害虫是为了技能展示,学以致用;消灭害虫是为了放松身心,体验运动带来的乐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整个教学始终处于轻松、活泼、愉快的情境中。

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解要简洁明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和个人展示的空间。在情境游戏中,学生要尽情地释放自己的能量,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始终在教师设计的情境中活动,做到了活而不乱,以圆满地完成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本节课是以学习立定跳远为主线的体育课,在教学方法上,变厌为趣,变被动为主动,变机械重复为灵活多变,既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又不加重学生负担,始终用饱满的热情、亲自实践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环境。课的最后以“保护动物,人人有责”的思想,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小动物,认识到小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使他们在学习技能的同时思想品德也得到升华。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方法 篇9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扩散思维

扩散思维就是“发散思维”,或者是“辐射思维”,就是由一个问题点可以延伸到多个问题点。上面说过:数学的各个知识点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讲到一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总结复习下之前学过的知识点,让学生对知识进行纵向或是横向的比较,以便加强记忆,便于识记、理解。比如“路程、时间、速度”的关系和“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是一个概念的东西,学完这个知识学生就可以懂了那个知识,交叉复习更利于学生的理解。

教师在教学生解答一个问题的时候如果能够顺便帮他们解决更多的问题,或者引导他们有这种发散思维的意识,对于他们进行自学以及以后的成长,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方法研究 篇10

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课程,当然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尤其是小学语文关系着学生的语文启蒙教育、国家的基础教育,还关系着学生如何看待语文学习,认识语文学科本身,更是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培养学习情感的关键时期,所以在新课程改革的引领之下,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要在教学中了解新课程的要求,有意识地结合新课程改革的思想与理念,根据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与不足,不断改革与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当然,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应该知道小学生天性好动、贪玩、好奇心重,喜欢新鲜的东西和有趣的教学方法。为了实现小学语文的有效教学,老师要结合小学生的这些天性,结合教学内容,根据他们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激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培养他们的兴趣。这样才能从改变教学方法与模式,再到调动学生,真正实现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那么,怎样才能客观地发现问题、改变问题,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本人从以下几点谈谈自己的浅见,与大家分享: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原因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小学语文课堂受以往传统教学方法和思想的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得不到提升,以成绩为目标的应试教育也严重束缚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使教学缺少新时代应有的新面貌、新活力,使其像推磨一样原地打转,老师教学方法不灵活,缺少创新,学生的学习也依样画葫芦的死板、固守,思考问题不知道拐弯,死钻牛角尖,这样既会导致学生学习语文时感觉累,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就算学生把大量时间花在语文学习上,就算学生牺牲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也很难实现有效的学习,更别说提高成绩了。我们知道新课程既要求有效提高学生的成绩,更要求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显然,过去的教学模式,都难实现这一目标,所以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要领会新课标的教学理念,领会学校的教学改革精神,结合时代的发展、学生的需要,在教学中大踏步地进行改革,是促进学生进步,推动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根本。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意义

1.通过改革改变应试教育的理念

众所周知,在应试教育体制下不要说老师,就连家长、孩子对教学效益、质量的评价都是以成绩为标准。在这种氛围下,老师潜移默化地深受影响,他们在教学中也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其他方面表现的评价,只在乎成绩,追求成绩,把学生当成了学习的机器,使学生只知道学习,情感意识、社会责任意识都到不到启发和培养,走出学校,学生一无是处,成了生活的中“弱者”。而在新课程素质教育的理念之下,老师的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和理念,在教学中本着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内容,选择方法,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改革,既有利于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改变,也会督促老师发现教学中的问题,认识教学中的不足,通过积极的改革,真正实现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全面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2.通过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正因为需要改革,说明之前的教育模式也好、方法也好,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性,所以改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是促进教学发展的利刃,可以推动小学语文教学不断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体制也在不断地发展着、变化着,课堂教学也就不能一成不变或者穿新鞋走老路,而是要结合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全能型人才的需求,在教学中要不断改变模式,调整方法,实现教育和社会需求的统一,实现教育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再说,就单从教学来说,改革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同时也是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兴趣,带动学生情感的主要手段。新时代的学生,更需要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他们学习、创新,培养他们创造能力,提高他们学好语文的信心,从而保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老师课堂教学的良性发展和效率的提升。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原则

1.遵循与时俱进的教学原则

随着社会的变化,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也与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老师的教学观念和思想也要紧跟时代的发展,要有与时俱进的节奏和预见性,在教学中及时调整策略,熟悉和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比如,老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设计有趣的生活情境,也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努力为学生营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从而增强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记忆、吸收,使教学效率不断提高。

2.遵循多样化的教学原则

语文虽然是一门基础学科,但是它涵盖的范围很广,比如,情感、人生价值、认知等等,但是由于老师受传统教学方法和理念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学方法单一,追求不高,把过多的精力用于传授基础知识,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缺乏应有的关注,忽视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死知识中打转,无法从能力方面得到培养。所以,为了使学生全面发展,老师应遵循多样化的教学原则,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语文学科的魅力,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使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性、创造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和学习能力。

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对策

1.增加课外阅读量,豐富学生语文知识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老师在教学中设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养成学生的阅读习惯是关键。老师可以结合课程教学内容,给学生适当推荐一些简明有趣的课外读物来增加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投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了保证阅读质量,老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读书笔记,来检查、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实际情况。小学生意识形态还没有完全形成,他们的思想品德也正在形成中,所以小学阶段是学生人品培养的黄金阶段,在这个阶段让学生读一些简单的外国名著,比如《小王子》《小海蒂》《秘密花园》《海底两万里》《昆虫记》等,一些文风比较简明的、有爱憎分明意识的、具有一定情感的作品,可以帮助学生在增长见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去模仿主人公的一些优秀品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当然,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老师还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百科知识类的书籍,比如《十万个为什么》《百科大全》《图说天下——国家

地理系列》等等,这些书可以既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能增长学生的见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成长和发展都是有帮助的。我们知道,语文的学习不只是我们平日的听、说、读、写,还是一种文化与精神的传承,与其让学生在题海中苦战,不如帮助学生养成爱看书的习惯,扩大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促进学生积极学习语文,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

2.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传统的应试观念下,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引导是同一性、同质性的,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够关注,学生的思想不是在学习中自然而然形成的,而是老师在教学中把自己的思想观念强加在学生身上形成的,久而久之,学生的个性被抑制了,得不到很好的引导和发展。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老师要尊重、遵从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学中懂得尊重和理解学生,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思想,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长此以往,就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突显学生的个性,提高其学习能力,从而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3.以学生为本,积极创新教学手段

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生为本,创新更加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手段,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必不可少的。比如,在《草原》这一课文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在新课开始前为学生播放一首关于草原的歌曲,播放关于草原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尽快入情入境,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老师通过课前的引导,使课堂教学更容易让学生理解课文深层含义。实践证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入新鲜事物,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聚精会神地投入、参与。当然,作为时代的小学语文老师,要注重利用当下先进的新媒体技术课件或者教学视频,让学生能更好地投入其中。比如,在《丑小鸭》这一课的教学中,老师可以情景结合,以场景和剧情为主导线索和内容,设立丑小鸭故事的场景,让同学生提前写好剧本,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入情入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参与和学习的兴趣,使枯燥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形象、直观,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试析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有效方法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 ; 识字教学 ; 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146-02

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下,素质教育正在向学科教育发展。小学识字教学是语文教育的基础,抓好识字教学,可以为学生的阅读、写作等语文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老师必须从深钻教材,认真备课。备课的同时,也要深入了解学生,尽可能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识字,培养其听说读写的能力。识字是一个人素质提高的第一步。有了语言文字的基础,我们才可以凭借这个工具相互交流与沟通。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发现: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以记忆为主,学习的动机主要是兴趣,并喜欢以新奇内容为主的学习活动。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主要的就是应该让学生对汉字产生浓烈的兴趣。

汉字文化博大精深,始终散发着属于自己的光芒。汉字自产生以来,从最早的甲骨文到最后今天文字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它有自己独特的魅力,每个字都可看作是一幅独特的图画。学生在学习每个字的时候就像是欣赏一幅幅的图画,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给每个字贴上属于自己的标签。例如:当学习“田”字时,学生可以想象成大片纵橫交错的土地;当学习“川”字时,就可以把它想成波涛汹涌的河流;当学习“山”字时,就可以把它想成连绵不断的群峰。可以根据这种方法,将汉字与画面联系到一起,这样学生看见汉字时就会想出画面,记忆更加深刻,还可以理解汉字所代表的意思,可谓是一举双得。

当学生真正发现学习汉字的乐趣时才会从心里爱上学习。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这样学生才会努力学习识字。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觉得枯燥乏味,还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能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这样才可以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汉语拼音识字

汉字是表意文字,汉语拼音是学习汉字的重要工具,要想很好的识字首先汉语拼音要好。老师要很好的利用汉语拼音的作用来教学生识字。

学生最初掌握的就是汉语拼音,对汉语拼音的知识掌握比较牢固,运用起来也比较熟练。首先,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老师可以让学生在田字格里写字,在上面的四线三格里注音,可以检查学生掌握识字的情况,这是很好的识字方法。另外,因为汉字文化博大精深,有的汉字不仅只有一个字音,可能会有多个读音,在不同的语境中读音也不相同,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汉字时,可能会不太注意,但是老师应该要重视这一问题,不然学生看见多音字的时候就只会读一个音,形成学习习惯就不好了。这时,可以利用汉语拼音给汉字进行注音,清楚明白的知道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应该读什么音。例如:散,在“分散”中就读sàn,在“散落”中就读sǎn。利用汉语拼音来学习就容易多了。

3.多样有趣教学手段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的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教师教学的方法手段不能只是单一的,必须是多样有趣的,这样才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1借助图片实物识记生字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和实物,把识字和认识实物联系起来。汉字是比较抽象的,是很难理解与识记。利用图画和实物,学生可以进行直观观察,比较容易引发学生的想象。例如:在学习“杨、柏、松”等生字时,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让学生先找一找自己生活周围不同种类的树,提醒学生注意树的外形形状的不同及叶片形状的不同,借助直观形象识记生字。老师适当引导观察,一旦学生形成定势,并养成留心观察、乐意思考的习惯,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辨析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3.2发挥想象编故事识记生字

小学学生都喜欢听故事,编故事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办法。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生对生字的记忆会更加的深刻。在教学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课后的生字编成一个连贯生动的故事,这样一个故事讲完。词语会读了,生字也会写了。除了编故事外,猜谜语、读儿歌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其思维得到发展,可使识字教学事半功倍。

4.寻找利用识字规律

教会学生知识,不如教会学生好的学习方法,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学习起来才会事半功倍。有的汉字加一笔可以成为很多字,例如:“日”字加一笔可以成为甲,由,旧,旦等,学生可以这种学习方法学到很多字。有的汉字换一下偏旁可以成为很多字,例如:“住”字换偏旁可以成为驻,注,柱等,在学习中不要死记硬背,要掌握学习规律。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爱上识字,积极参与到识字教学中去。

参考文献

[1]吴茂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识字教学探究[J].魅力中国,2009,(16):84-84.

[2]张海棠.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策略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0,(34):156-156.

浅析小学作文教学的三种有效方法 篇12

一、生活作文教学:让孩子心灵深处的天性尽情释放

大部分学生视作文为“洪水猛兽”, 一说要写作文就急如热锅上的蚂蚁。其实, 他们并不是写不出文章, 而是在平时的生活中不注意观察和积累素材。

因此, 要让学生写好作文, 必须先让他们学会观察, 开展生活作文教学, 教给他们一定的观察方法, 让学生在生活观察中积极动脑思考。

生活作文就是要通过一个个发生在学生自己身边的、有“温度”的、可触摸的生动故事, 触景生情, 情动辞发。“生活与作文”好比“水与鱼”的关系, 作文就是要从自己的生活中寻找材料。

生活既然是学生写作的源泉, 那么我们在习作教学中就应该通过引导学生采集关于亲情、友情、乡情的故事, 让生活触及学生的心灵, 让作文展现现实生活, 让千姿百态的生活实际成为学生作文的素材, 进而陶冶孩子们心灵深处的美好天性, 刻录孩子成长的最初风景。

例如, 笔者曾组织学生观察校园, 由于准备工作做得充分有序, 学生都能按要求去观察, 回来再写《校园的一角》时, 个个得心应手, 一张张脸上洋溢着自信的微笑, 一篇篇优秀习作一气呵成。

二、情境作文教学:充分激发孩子的作文情感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 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写出真实可读的作文, 激发其写作的兴趣, 我们就必须创设情境, 开展情境教学, 为学生创造展示的机会。例如,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报刊举办的征文活动, 对特别优秀的学生作文, 由老师写出简评再推荐到有关的报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如果一个人获奖就会打动一大片学生的心, 这样会树立起他们写作的信心。此外, 发挥优秀学生的积极作用, 把好的作品充实到“作文专栏”里面或节日的墙报上, 这样一来, 就大大提高了他们写作的兴趣。笔者曾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有趣的活动, 学生积极参与, 在活动过程中, 启发学生仔细观察, 积极动脑。活动结束后, 他们轻松愉快地写出了《一次有趣的活动》《啊!这堂课真有趣》等好作文。

这种将作文教学内容寓于具体形象 (诸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体操、音乐欣赏、旅游观光等) 的情境之中, 充分激发了孩子们的作文情感, 必然对其作文水平、写作兴趣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

三、表扬激励教学:不拘形式地展现孩子的个性

写作是一种个性化的过程, 作文的整体创造过程要展现学生的个性。教师对作文的写作要求不能过死过硬, 要留有一定的个性空间, 可以供学生自由发挥, 不能要求学生必须写什么, 必须怎样写, 必须达到什么目标……如果这样的话, 培养出来的就只能是一些唯唯诺诺、墨守成规、毫无个性的书呆子, 要培养创新能力更无从谈起了。

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提供一个任意驰骋笔墨的空间, 还要注意发挥学生在作文创作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自己确定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自己拟定写作提纲, 自己组织写作素材, 自己起草、加工、修改, 让学生成为作文教学中的主导者, 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考试命题的文字机器。所以, 教师对作文的评价要体现其激励作用, 评语要有的放矢, 而不是用刻板的、格式化的评语来应付学生。教师可书面批改学生作文, 可当面批改, 可集体批改, 学生可自我批改, 也可互相批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生间的相互批改, 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性, 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成了主动参与者, 促进了学生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此外, 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写作中显现的“闪光点”, 要多肯定, 少否定, 表扬不仅限于口头表扬和评语表扬, 也要从其他形式 (如优秀作文范读、上板报、上手抄报、将优秀作文装订成册供学生观摩学习) 中体现出教师对他们的肯定与褒奖, 让他们感觉自己确实是写作的能手, 这样势必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 使他们在写作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方法论文 篇13

总评阶段工作总结

2014年5月至2014年6月,进入课题研究的结题阶段。全体课题组成员努力进行结题工作,进行实验验证,撰写研究报告,撰写课题工作总结,结题报告、课题鉴定申请书等。

一、通过实验验证,语文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为了充分验证情境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效果,我们专门进行了实验验证。在这学期的“人人达标课”活动中,王月花教学的《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张敏霞教学的《数星星的孩子》,由于进行了有效的情境教学,所以课堂教学十分成功。通过实验验证,情境的运用,给课堂带来生机,带来了欢乐。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触及了学生的情感领域,唤起了心灵的共鸣,使课堂教学成为情感的双向交流的对象,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二、课题组成员经验交流,借鉴他人之长。

在课题进一步推进的过程中,为了课题组成员做到学用结合、学用同步、注重实效,促进教师对情境教学方式的转变,有效地指导教师将情境教学贯穿整个课堂,我们不间断组织组员进行经验交流。

有效实施情境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知识、掌握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有效的情境要能够让学生“触景生思”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他们更多的联想,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1、以新课程三维目标为导向,转变教学理念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应该以三维目标为导向,创设有效式。但有效的语文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有效的教学情境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转变传统的以灌输为主的教育理念,由重教转变为重学,注重有效性和实践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2、提高教师素质,增强情境创设艺术

有效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发挥聪明才智,针对本校实际情况,开展语文活动,从而优化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就教师个人而言,首先要深入学习、理解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原理,发现教学本质,并且时刻关注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动态。此外,还要全方面提升自身素质,潜心研究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语文教学中总结经验,使讲解深入浅出,提问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要根据创设的情境发挥现场表现力,使情境富有感染力,让每一个学生都真正融入到教学情境中。同时,教师还要提高随机应变能力,发挥自身思维力和想象力。在一个宽松、自由的课堂情境中,学生的思维是扩散的,教师除了具备广博的知识外,还需要较好的应变调控能力,以驾驭课堂。

3、多样化的情境设计,改变单一学习方式(1)创设调动积极性的游戏情境(2)创设生动有趣的故事化情境(3)创设激发思考的探究式情境(4)创设开发创新能力的开放式情境

三、认真总结反思,撰写实验论文、结题报告

课题组成员在课题实验过程中,边实验,边总结,不断完善,撰写出

研究论文,促使课题组成员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完善、提高,推进整个课题研究的进行。

上一篇:时间珍贵的名人名言下一篇:医学实习鉴定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