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制度下的会计控制论文

2022-04-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以山东省某三甲精神专科医院从医保管理角度健全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为案例,通过P(计划Plan)D(实施Do)C(确认Check)A(处置Action)品管模式,提高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管理水平,根据医保政策要求,合理降低自费比例,达到降低患者经济负担,减轻患者就医压力,赢得患者信任和支持,提高医疗机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效果。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内部制度下的会计控制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内部制度下的会计控制论文 篇1:

现代治理机制下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研究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今,我国已加入WTO,我国的经济将会更快、更广泛地融入到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因此,一个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是企业高效运营的基础,是确保企业计划顺利完成与相关财务资料真实可靠而设立的一系列会计管理规章制度的根本。同时,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有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更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的重要保证。

一、加强内部会计控制是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条件

1.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有利于促使企业完善内部管理控制体系。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作为一项制度建设,其客观的成分越多,科学性就越强。由于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一定控制环境中,由内部控制人依据一定的理念和一定的程序对单位的重要经济活动和重要环节进行监管的过程。因此,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有利于保证企业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的转变,也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必要条件之一。

2.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有利于促进企业产业结构调整顺利进行。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经济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深化企业改革,全面加强企业管理,尽快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我国企业要向现代企业转变,建立健全公司治理是关键问题。由于内部会计控制作为公司治理的具体政策和程序,是完善公司治理并保证其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就要在发展中求转变,在转变中促发展。我们就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须主动容忍增速放缓,必须从片面追求规模扩张转为着力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必须改变主要靠政策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不断加大内涵式发展的投入力度,加快向创新驱动型、绿色低碳型、智能制造型、服务化型转变,认识到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切实加强公司治理机制使其发挥实效,促进企业产业结构调整顺利进行,必将有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完善,使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更加健全有效,持续提升企业经济综合竞争力。

3.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有利于促进企业经营活动合理化。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企业为了保护资产、保证会计记录准确可靠、提高经营效率、保证管理部门所制定的各项政策得到贯彻执行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所构成的有机总体。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对企业管理结构和产业的调整要求更加迫切,如何有效地利用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来保证会计资料的完整性、会计数据的真实性以及会计工作的及时性,都依赖会计控制制度的发展和创新。因此,改善我国会计内部控制现状,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完善公司治理,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并保证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是十分必要的,更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会计资料完整与真实的必要保障。

二、现代治理机制下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发展途径

1.内部控制能否得到有效执行,关键在于对人的控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包括有效的计划、组织、人力、领导和控制五种职能,而人力是其中一项重要的职能,它贯穿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内部会计控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地位,“权力制衡,以人为本”,要想把内部控制工作落到实处,企业就要着重加强对内部控制行为主体“人”的控制,对职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及时掌握员工的思想行为动态,从正反两方面加强对他们的法纪政纪、反腐倡廉的教育,增强自我约束能力。加强会计内控制度的建设,企业要避免空洞的说教,应按照内部控制的要求,针对各岗位的特点建立起具有操作性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从而为内部控制发挥作用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为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企业应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把员工的责、权、利统一起来,让员工的切身利益与企业兴衰息息相关,调动起员工参与内部控制的积极性。

2.优化会计内部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提供企业纪律与架构,塑造企业文化,并影响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是所有其它内部控制组成要素的基础。一个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不可能在真空中进行设计、执行和评价,它必然受到组织结构、职工的胜任能力及忠诚度、分权与责任表达、预算与财务报告、组织牵制与制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会计控制如同内部控制一样,并不是各种制度、措施的简单加总,也不能简单地停留在只用制度加以规范的阶段,致使制度流于形式。因此,应转变传统观念,优化控制环境,以新的角度诠释和思考,应认识到会计控制不仅是由多个因素组成的系统,而且在这个系统中,这些因素相互关联,形成了动态的过程,即内部会计控制的构建不仅涉及到部门内的具体岗位设置、业务操作等相对细节的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它需要相关各职能部门的通力协作,共同营造良好的控制环境。

3.要明确内部会计控制目标。内部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和核心,在企业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确立合理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目标,能够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构建提供明确的导向,并指导内部会计控制的实施。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与其经营目标紧密相关,主要包括提供良好的产品与服务,维持合理的投资报酬,维护资产安全,保证各种管理信息的存在、可靠与及时提供,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成本、费用以求盈利。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各部门之间有效地分配资源;将各作业目标与作业计划传达给有关负责人,使其了解本部门的工作职责。

明确控制目标,前提是科学地制定目标。依据企业战略目标制订公司年度计划,并将其细分至相关部门,确定产品(技术)、销售、生产、成本、工资、费用、利润、资金等各项部门子计划,各部门再据以制定更详细的目标。由此可见,我们有了控制目标,企业的一切工作才能有的放矢。

三、结束语

总之,内部会计控制已成为经济管理中的焦点问题之一,更是减少会计信息失真,强化会计监督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必须强化现代治理机制下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从而保证企业各种职责得到圆满履行,提高各项作业的效益或效率,必将促进我国企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秦碧竹

内部制度下的会计控制论文 篇2:

论医保管理下健全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必要性

摘要:以山东省某三甲精神专科医院从医保管理角度健全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为案例,通过P(计划Plan)D(实施Do)C(确认Check)A(处置Action)品管模式,提高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管理水平,根据医保政策要求,合理降低自费比例,达到降低患者经济负担,减轻患者就医压力,赢得患者信任和支持,提高医疗机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效果。

关键词:医保;收费;新农合

一、背景描述

某三甲精神专科医院(简称A医院),由于精神疾病患者是弱势群体,治愈率低,病情极易发作,发病时意识差,肇事肇祸,许多患者因病致残、因病致贫,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很大危害。为了减轻病人经济负担,运用医院内控制度,结合医保政策,尽量使用目录内药品和检查治疗项目,合理控制费用增长,减少自负比例。

二、总体设计

(一)A医院本着方便患者就医,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患者满意度,最终提高医疗机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标。

(二)通过P(计划Plan)D(实施 Do) C(确认Check)A(处置Action)管理模式查找问题、分析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并对改进效果持续评价的总体思路。

(三)A医院在PDCA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对改进效果的持续评价,可以持续监控某个问题的变化情况。

三、应用过程

(一)设立基本医疗保障督导组,由医保人员、财务人员、医疗人员组成,从医保执行情况、费用控制情况及医疗规范情况分别进行监控。

(二)督导任务每月进行一次,对在院病人的在院情况和运行病历、出院病人的出院病例及回访情况进行监控督导。

(三)通过以上方法查找出如下问题:平均住院日较高,次均费用较高,床位周转率较低、自费药品比例个别病房较高。

(四)因A医院属精神科专科医院,精神疾病病情特殊,治疗周期长,复发率高,导致平均住院日、次均费用居高不下。A医院通过完善信息系统模式、加大医保督导力度、加强科室间有效沟通、创新培训模式、规范医保政策落实等方法使各项费用得到控制,具体措施如下:

1.与信息科沟通,完善信息系统,并增设自费项目使用提醒模式。

2.加大合理收费督导力度,充分发挥合理收费督导小组及每季度的大督察的督导检查作用,保证患者医嘱、收费、结果一致。

3.每月对出院、在院病历进行督导检查,对病历中出现的医嘱、收费、报告单不符及未填写《自费项目协议书》的问题,立即反馈给病房,下发基本医疗保障质量持续改进记录单,督促其及时整改并监督落实。

4.物價科工作人员做好出院患者的费用核对工作,并将核查出来的问题立即反馈给病房,进行整改,最大限度保障患者权益。

5.发放医保、新农合自费项目明细表到各病房,提高医疗人员对自费项目的熟悉度。

6.每月对各病房自费项目使用情况总结分析,特别是自费药品的占比情况,对超过标准的病房,下发自费项目持续改进记录单,督导病房尽量选用目录内的药品,降低自费项目的使用比例。

7.创新培训模式,医保办分别于2015年9月21日及10月26日、27日进行两次针对性培训,特别是10月26日、27日的培训,医保办分七个小组,下科室针对医保、新农合政策、2015年大病保险二次报销等相关知识进行面对面的讲解培训;为检查培训效果,提高医疗人员政策知晓率,向科室下发医保、新农合政策问卷。

8.为规范病历书写和治疗结果,向心理治疗(团体)及脑电生物心理反馈治疗项目执行科室下发持续改进记录单,沟通问题解决方法,并追踪其改进效果。

四、取得成效

(一)现通过A医院上半年自费项目、自费药品两个方面进行成效分析:

1.根据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通过医保办的持续监控和督导,自费药品比例总体呈下降的趋势,三月份略有起伏,较平均值高出5.59个百分点;自费项目比例上半年各月份分布较均匀,控制效果良好,体现了持续改进。

2.上半年平均自费药品比例为4.64%,略高于医院规定的2%的比例,但仍符合医保、新农合政策的要求。利用PDCA管理模式,经过每周统计、反馈、督导检查、培训及寻找可替代的药物等一列有效措施,各月份趋于下降的趋势,自费药品比例改进效果明显。

3.上半年平均自费项目比例为0.61%,且每月控制效果均良好,未有超过规定标准的现象,符合医保、新农合政策要求。

(二)具体分析A医院第三季度自费药品比例情况:

1.A医院第三季度精神科病房规范自费药品使用措施

(1)创新医保、新农合政策培训方式;

(2)发放医保、新农合常用自费项目明细表;

(3)增强医患沟通,履行自费项目告知义务;

(4)针对个别病房出现问题及时反馈;

(5)持续监控各病房自费药品占比及自费药品的使用情况。

2.A医院第三季度对精神科病房进行督导检查

根据第三季度医保办持续对使用自费项目进行重点督导、检查、反馈,降低自费项目使用比例,提高医保报销比例,减轻患者负担。

五、经验总结

(一)为维护患者的根本利益,减轻其经济负担,医保办将持续严格监控各病房自费项目的使用情况,督促各病房尽量使用基本药物和医保目录内项目,严格执行医保、新农合的政策。

(二)对自费药品比例较高的心理康复病房进一步下发持续改进记录单,重点监控,要求病房分析比例提高的原因,并进行整改,体现持续改进。

(三)医保办将进一步对各病房医护人员进行政策培训及宣传,规范自费项目的使用,最大程度的提高患者补偿比,保障患者知情同意权益。

参考文献:

[1]《医疗保险政策和相关文件精神》.

[2]《会计内控制度》.

[3]PDCA品管模式.

作者简介:熊爱菊,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

作者:熊爱菊

内部制度下的会计控制论文 篇3:

试论我国国有控股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

[摘要]在经济转轨环境下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中,新的国有企业营运组织架构下发展起来的我国国有控股公司,其内部控制制度相对复杂,存在的问题较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已成为我国国有控股公司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国有控股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探讨

[作者简介]林炳华,福州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吴迪,福州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福建福州350002

[文献标识码]A

当前,控股公司已成为国际上企业集团组织结构与经营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十几年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和摸索,我国各级政府已经认识到国有控股公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目前各省市中心城市普遍建立了国有控股公司,或类似国有控股公司的国有资产经营机构和国家授权投资机构,而世界银行也曾经指出,利用国有控股公司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可以缓冲政府干预,有效协调决策,提供战略指导和完善财务纪律,集中稀缺管理人才,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获得规模效益等。然而,作为以资本(产权关系)为主要纽带的国有公司法人的企业群体,国有控股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具有复杂性、多层性的特点,它是国有控股公司的制度优势得以发挥的重要因素。鉴于此,本文以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为切入点,探讨如何完善我国国有控股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

一、国有控股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内涵

公司内部控制是公司根据发展战略,为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和防范风险,对各职能部门及其员工所从事的业务活动进行制度管理、风险控制和相互制约的方法、措施和程序的总称。国有控股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以实现整个国有控股公司集团的经营协同效应为主要目标,以防范集团风险产生、扩大为核心,以加强控制与协调、增强透明度为着力点,围绕母公司、子公司决策部门、执行部门、关键岗位和基层业务岗位之间的管理控制与信息传递机制,谋求实现整个国有控股公司集团的有效运转与健康发展,具体包括国有控股公司母、子公司和母子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等基本内容。

(一)国有控股公司母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母公司作为整个国有控股公司的核心,主要职能是实现对整个国有控股公司的控制,仅就其内部控制制度来看,主要包括资本控制制度、财务控制制度和审计监督制度。

(二)国有控股公司子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子公司是整个国有控股公司的利润分中心,是具体的业务(产品)经营单位,机构庞大、点多面广、业务复杂、人员众多,其内部控制制度以业务(产品)控制为主线,主要包括岗位控制制度、授权分权制度、财务控制制度和风险控制制度。

(三)国有控股公司母子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国有控股公司母子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既是前述母、子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机结合,又有其特定的内容,它以促进国有控股公司集团整体依法规范经营,实现协同效应为目的,主要包括资本控制制度、财务控制制度、风险控制制度、审计监督制度、利益冲突控制制度、管理层适宜性控制制度和信息控制制度。

二、国有控股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在经济转轨环境下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中,我国国有控股公司的形成大致有以下四种方式:一是将政府行业主管部门改组为国有控股公司;二是将行业性总公司改组为控股公司;三是将企业集团的核心企业即集团公司实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改组为控股公司;四是新设立的国有控股公司。上述新的国有企业营运组织架构下发展起来的诸多国有控股公司,其内部控制制度相对复杂,一度还严重弱化,主要问题有:

(一)内部控制的目标不明确,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长期以来,我国内部控制的目标局限于查错纠弊、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和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等方面,缺乏动态性与前瞻性。对内部控制的目标定位往往理解为内部牵制,还没有形成对内部控制系统、整体的把握,所制订的目标狭隘、简单、不灵活。我国传统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意识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受到影响和冲击,大部分国有控股公司依然没有形成自己良好的企业文化,内部控制体制不顺,有相当一部分公司没有建立内控机构,已建立的部分机构多数处于被控制对象的领导之下,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没有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激励机制,大部分内控制度流于形式,国有控股公司内部控制环境弱化,这主要表现为:重业绩,轻内部控制与管理;母公司相对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下属机构、子公司则重视不够;决策层和高级管理层比较重视,中低管理层人员和基层业务人员重视不够;随着市场环境和公司管理方式的转变,缺乏对内部控制制度的不断改进和持续创新。

(二)政府式管理与行政化控制仍未彻底转变。受传统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影响,我国国有控股公司的母子公司之间,母、子公司内部还存在着垂直的层级式行政化管理与控制。主要表现在:一是集团内部组织结构设置存在机构重叠、权责不清、功能交叉、相互扯皮、官僚主义严重等问题。二是高层决策体制不清晰,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或是独裁决策,缺乏监督,容易发生失误;或是互相争吵,议而不决,决策效率低下。三是控股公司管理控制体制存在很多漏洞,没有很好地建立起领导集体和民主决策制度,甚至出现违反内部控制制度的逆向操作,出现“内部人控制”现象,造成国有控股公司风险防范与控制机制进一步弱化。

(三)缺乏对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统筹安排和协调一致。目前,国有控股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已初步建立,这些内部控制规章制度总体上缺乏统筹,不够协调,操作性差,无法实现控股公司的管理控制,以及集团业务(产品)运作过程中的动态控制。同时,由于缺乏部门之间内部控制的制衡机制,影响内部控制力度的有效发挥。我国国有控股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缺乏协调性的结果是约束手段较弱,在执行中往往成了应付上级部门和国资监管部门的“挡箭牌”,违背了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根本目的。

(四)资本控制制度难以适应国有控股公司的管理运作架构。我国国有控股公司的资本控制制度与控股公司的组织架构不能完全适应,表现为:一方面母公司过度干涉子公司的经营管理权,子公司等同于母公司的某个部门,无法发挥其作为独立公司法人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资本控制与约束形同虚设,导致子公司权力过度膨胀,国有控股公司的整体利益难以得到保证。

(五)财务控制制度存在较大缺陷。我国国有控股公司财务管理伴随着企业的改革始终未能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没有理顺国家出资人和公司经营者的财务关系,没有将财务管理的责权利具体分解、落实到企业所有者、经营者乃至企业财务部门,结果造成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严重损害了国家的利益。一方面,国家出资人财务管理制度尚未建立起来;另一方面,在

财务管理上,国有控股公司母公司统一规定的财务管理规定并不能完全适合其所有子公司,造成某些子公司无所适从;在财务监督方面,则同时存在监督过严与监督不力的现象,助长了整个国有控股公司的财务混乱状况,无法做到管资产、管人、管事三者有效结合。

(六)风险控制制度十分薄弱。目前,我国国有控股公司风险防范和控制机制还存在较多薄弱环节,例如一些国有控股公司尚未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机构,已经建立的则存在职责不清、人员配备不到位、作用难以有效发挥等问题。我国国有控股公司在风险控制方面的规章不健全,如尚未建立有效的风险监测与评估模型,没有禁入或限制高风险市场及业务的措施和手段,没有实行切实可行的授权分权与岗位分离制度。

(七)审计监督不到位,形同虚设。当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主要将大部分精力用于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和生产经营的监督,管理审计尚未得到广泛的开展,我国内部审计尚未成为公司治理的有机部分。虽然我国的国有控股公司大都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但从实际情况看,它们仍然缺乏应有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审计监督具有的防范与控制风险的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主要表现在:对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重外部审计轻内部审计的现象;内部审计部门形同虚设。对其所属母、子公司本身的监督易流于形式;内部审计部门尚未实行垂直管理,导致对子公司的监督弱化;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水平还远不能满足国有控股公司审计监督和公司发展的需要。

(八)信息控制制度还不完善。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日趋激烈,大多数我国国有控股公司虽然已认识到信息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但离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集团公司发展运作规律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集团控股公司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市场信息采集机制和体系,子公司的信息不能快速真实地反映给母公司;集团内部故意隐瞒信息,或有选择性地进行信息公告或报告,影响公司决策部门、国资监管部门或相关利益者的正确判断等等。

三、加强我国国有控股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对策

为了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条件下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我国国有控股公司必须尽快完善其内部控制制度,提高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并通过对国有股权的营运,切实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的权利和义务,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以及其他经济和社会目标,主要措施有:

(一)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法律保障。国家应充分重视控股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体系。当前我国内部控制法律法规建设主要集中在一般公司层面,而且法律效力层面较低,为此,应从以下方面着手加强我国国有控股公司内部控制法律法规建设。首先,根据国有控股公司的特殊性质,要建立新型的国家宏观财务管理制度和国家出资人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会计法》《审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等法规中有关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及审计等相关规定。其次,在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当中,由于国有控股公司处于国有资产宏观管理和营运机制的中间层,因此,国资委、财政部等部门须共同颁布《国有控股公司内部控制指引》,规定国有控股公司的内部控制目标和原则、基本要求、内部控制的要素及内容、内部控制的监督与管理等基本内容。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将《国有控股公司内部控制指引》提升为行政法规或法律,赋予国有控股公司强制性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职责,并将其作为国资监管的重要内容之一。第三,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规范和加强国有控股公司母子公司层面内部控制的可操作性和协调性,建立起科学合理、清晰明确、规范有序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公司经营的持续性和风险的可控性。

(二)明确国有控股公司内部控制的目标定位,强化全员内部控制风险意识。内部控制目标是内部控制建立以及监督、考核、评价内部控制的方向性参照物。国有控股公司内部控制目标体系应当将目标定位于公司治理结构层面,把内部控制理解为治理结构制度环境中的一种措施和手段,制定出连续性、前瞻性的目标,真正体现出主导目标(资产保全与会计信息真实)及其他多元化目标(包括经营管理、业绩考核和评价等方面)。同时,内部控制制度规定的法律责任只是其实施的外在保障,其实施成效主要依靠全体管理层和员工的自觉遵守。当前,增强我国国有控股公司内部控制风险意识,首先要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文化氛围,使全体员工认识到遵守内部控制制度与自己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从而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其次管理层要注意加强本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同时要培育重视内部控制的企业文化,防止员工产生不利于内部控制工作的思想倾向。第三是建立健全全员实施机制,从管理层到一般员工,都自觉地遵守内部控制制度和程序,发挥其在内部控制流程中的作用。

(三)强化资本控制制度。首先,加强资本控制手段,在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同时,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与激励机制,结合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新形势、新情况、新特点,研究制定资本控制的新方法,建立健全国有控股公司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其次,完善我国国有控股公司经营业绩考核体系,探讨实行年薪制、期权制等。第三,明确国有控股公司以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为主要经营目标,对国有控股公司承担其他社会或经济的目标,进行量化的财务补偿,通过谈判、合约等形式确立权利和义务。第四,建立投资项目的事前可行性报告制度和评价体系,加强对投资集团非主营业务的独资、控股子公司的资本控制行为的规范管理。第五,建立集团援助机制,赋予国有控股公司母公司对各子公司提供追加资本和弥补亏损的职责,使母公司成为其子公司强大的经济后盾。

(四)完善财务控制制度。首先,健全财务决策、财务控制和财务考核的各项制度,建立起国有控股公司的管资产、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家出资人财务管理制度,完善我国国有控股公司母、子公司会计控制系统,强化整个国有控股公司的会计控制,全面、准确、及时地反映其经营活动情况。其次,明确母公司对子公司财务事项的管理权限,使母子公司财务管理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渠道。第三,建立严格的母、子公司之间及内部不同层次的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财务授权审批制度,同时授权额度实行母公司集权制,防止个别高风险的子公司拖垮整个国有控股公司。第四,加强对财务账表合规性、真实性的监督检查,严肃处理违法违规的相关责任人员。第五,加快财务系统电子化步伐,尽快建立真实反映国有控股公司母子公司经营情况的实时监控系统和事后监督系统。

(五)完善风险控制制度。首先,建立决策约束机制和责任人制度,明确母、子公司各自的风险控制职责,将风险控制落到实处。按业务运行环节实行岗位责任制,明确每个岗位、每个环节责任人应负的责任。其次,完善授权授信制度和奖惩制度,坚持“有限授权”原则,完善集中授权制度和法人授权制度,完善各级经营权的监督机制,实施奖优罚劣。第三,建立健全风险评估与控制制度,设立风险管理和控制部门或岗位,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风险监控体系,对国有控股公司运作各环节实现动态控制。同时,科学设计风险评估模型,制定科学的风险指数采集标准,控制和管理经营风险。

(六)加强审计监督制度。首先,在控股公司层面,可以将财务部门的审计职能相对独立,强化内部审计部门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实行母、子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垂直管理或派驻制,必要时设立审计委员会直属控股公司董事会领导。其次,对审计人员制定严格的行为规范,确保审计的准确性。审计内容应包括三大部分:对控股公司本身财务审计、对相关人员的审计和子公司财务审计。第三,可以考虑借助外部审计手段,当遇到有特殊要求或由于其他原因无法由现有内部审计人员完成的任务时,可以实行内部审计外包,聘请国内外其他权威的审计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控股公司财务本身、相关人员和子公司财务进行专项审计,从而达到对公司内部审计部门的外部监督。

(七)健全信息控制制度。首先,健全母子公司内部信息透明化制度,保证国有控股公司经营活动的协调与统一。其次,健全国有控股公司外部信息透明化制度,对重大投资、重要人事变动等相关信息,由控股公司根据有关规定及时向国资监管及相关部门报告或公告。第三,完善内、外部信息收集与传递机制,全面及时地收集市场相关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给公司决策层。同时,统一协调集团公司各部门、各层次的信息控制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八)完善人员控制制度。首先,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控制,打破以往任人唯亲或按行政级别进行管理的传统做法,根据业务岗位的重要性决定管理人员的职责、薪酬。其次,建立健全员工考评制度,将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作为考评的重要内容。第三,建立统一的人才库,实现全员动态管理与合理调配。

[责任编辑:周志华]

作者:林炳华 吴 迪

上一篇:镇党建设述职工作总结下一篇:水利学会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