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本人性格开朗,做事认真负责,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处事能力,勇于迎接新挑战,思想上进,积极进取,有自信,有很强的工作责任感和事业心,工作踏实,吃苦刻苦,有较高综合素质修养。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应届本科毕业生,虽不是本专业里学习成绩最优秀的,但时刻抱着学习的态度,去对待自己将来的工作。希望以自己的微薄之力,为公司为社会作一点贡献。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自己缺乏工作经验,但是不缺乏学习之心,相信在前辈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我会很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员工,
所学的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就是机械类专业。大学主修的专业包括过程装备设计、过程装备测量和制造、过程装备测试技术、过程装备控制技术、过程装备成套技术、 电工学、工程力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机械设计基础、专业英语、企业管理等等。从专业的学习上,让我懂得了工业生产中的动设备、静设备的基本原理,包括它们的设计制造方法,过程工艺流程等等。同时,我在自动控制方面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懂得了生产装置联锁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一、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作用
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和持续改善
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通过一系列程序和方法, 对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进行全面评价, 对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提出改进建议和整改措施并督促整改, 并在下一轮的自我评价中对缺陷的整改进行考评和结果检验。这种评价、反馈、完善、再评价的动态过程, 可以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和持续改善。
(二) 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
企业定期对内部控制进行自我评价, 促使企业及其员工经常性地审视其内部控制系统, 可以及时发现并改善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 优化内部控制体系, 防范经营中的风险, 以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
(三) 有助于企业更长远的健康发展
企业通过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的宣传和开展, 可以使企业员工更深入了解和执行内部控制, 有效改善企业内部环境。同时,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通过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更加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状况、风险管理水平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等, 增强他们对企业的信任度和认可度, 为企业创造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这样一来, 企业内外部环境得到改善, 有助于企业更长远的健康发展。
二、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自我评价, 是企业对自身控制系统不断检验和优化的过程, 对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以及企业的健康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许多企业已经认识到自我评价的作用, 并开始主动实施对自身内部控制体系的评价。但是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还存在较多问题, 主要表现为:
(一) 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是本身具有关联性、全面性、整体性, 最终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部控制评价流程。我国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理论和实践还处于初级阶段, 尚无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可供企业遵循, 加之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对大多数国内企业而言是新生事物, 企业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认知模糊、实践经验缺乏, 多重因素导致企业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二) 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不够全面
虽然很多企业已经实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但是对于如何实施还处于不断探索阶段。目前许多企业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范围不全面, 如只对内部控制运行进行评价而未对内部控制设计进行评价、只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进行评价而未对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进行评价等。另外, 一些企业自我评价时未请广大员工参与, 未成立评价工作组, 仅由内部审计机构或其他专门机构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评价, 影响了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全面性。
(三) 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人员的业务胜任能力有待提高
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能否有效实施,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价人员的业务胜任能力。内部控制评价涉及公司治理、风险管理、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审计监督、企业文化建设等领域, 涵盖的知识面广, 评价流程复杂细致, 评价的工作底稿要求高, 这就要求评价人员具有很高的业务胜任能力。而企业参加自我评价的员工多数不是专业人士, 两者存在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可能导致企业制定的评价措施不能紧密切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影响自我评价工作的有效实施。
(四) 内部控制缺陷未及时有效地整改
企业自我评价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整改, 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能否真正发挥效用至关重要。目前许多企业进行自我评价多是出于证监会和财政部的要求而进行评价和编制报告, 并没有认识到及时改善内部控制缺陷的重要意义, 对于评价中发现的相当一部分缺陷, 未及时进行整改或整改未落到实处。
三、完善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措施
(一) 深入解读评价指引, 完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
2010年4月五部委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为企业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提供了实施依据。企业可以深入解读和学习评价指引, 对内部控制评价的概念、原则、内容、程序、方法、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报告等有清晰的认识后, 再根据该评价指引, 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要素入手, 结合自身的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实际情况, 制定具体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办法, 明确相关机
浅谈我国政府审计职能的转变
◎文/韩爱国
摘要:本文以政府审计职能的转变为切入点, 通过分析我国政府审计的基本内涵、基本职能、政府审计职能发生变化的原因和特点, 得出了现阶段我国政府审计职能转变的新思路。
关键词:政府;审计;职能;变革
一、政府审计职能的基本内涵
(一) 政府审计的主体
政府审计的主体是政府审计机关或称政府审计部门。我国的政府审计机关分为最高审计机关和地方审计机关两种, 国务院设审计署。
从政府审计主体角度, 政府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是并列的, 一定意义上, 政府审计部门甚至高于其他部门, 从而使得政府审计更具独立性, 政府审计完全独立于政府部门之外。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逐步推进和政治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 政府审计部门的地位也呈现出不断加强和提升的趋势, 政府审计的独立性不断得到强化和提升。
(二) 政府审计的客体
政府审计的客体就是国家财政收支、与国有资产有关的财
构或岗位的职责权限,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
(二) 建立全面评价的意识, 确保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全面性
企业应建立内部控制全面评价的意识, 一方面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范围要全面, 即评价工作应包括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 涵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包括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和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
另一方面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广泛参与和支持。首先, 管理者本身要重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起到带头作用;其次, 定期评价时应成立工作小组, 吸收企业内部相关机构熟悉情况的业务骨干参加, 不仅使评价工作更容易抓住关键指标, 还可以有效结合业务骨干的专业能力来优化方案;最后, 通过企业文化的宣传, 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普及到企业日常管理中, 激励员工主动对内部控制做出评价, 不仅有效促进员工参与到企业管理中, 还能加强评价工作的全面性开展。
(三) 提高评价人员的业务胜任能力, 促进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的有效实施
企业应按照评价指引的要求授权内部审计机构或其他专门机构作为内部控制评价机构, 负责内部控制评价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内部控制评价机构可以自行或聘请外部专业咨询公司一起组织评价人员参加专业培训和业务讲座, 培训内容至少应包括内部控制专业知识及相关规章制度, 评价工作流程、工作底稿填写要求、缺陷认定标准等。通过提高评价人员的业务胜任能力, 使自我评价结果更加可靠和有效, 优化改进措施更加务收支等所有社会性公共资金, 包括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 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单位等的财政收支, 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通过审计监督, 检查其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等情况。
二、现代政府审计的基本职能
(一) 经济监督职能
政府审计组织和人员通过审核、检查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 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督促被审计单位加以纠正, 保证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通常包括:通过审查了解被审计对象的真相;以一定的法规或其他既定标准判断事件是否真实、合法、有效;督促被审计单位合法、合理、有效地进行经济活动, 公允、真实地处理经济业务, 反映经济活动情况。
(二) 经济评价职能
政府审计的经济评价职能是指审计组织和人员通过审核、检查, 客观、公正、权威地评定被审计单位的经济决策、计划和方案等是否先进、可行, 经济活动是否按照既定的决策和
实用。
(四) 督促内部控制缺陷的整改, 充分发挥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作用
企业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 可根据评价指引, 按其影响程度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一般缺陷。对于认定的重大缺陷应及时采取应对策略, 切实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并追究有关部门或相关人员的责任;对于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应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 及时落实整改。企业还应对缺陷整改工作进行跟踪督促, 确保整改落到实处, 以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充分发挥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作用。
四、结束语
企业遵循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 完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 有效实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根据评价结果和企业的发展要求不断优化内部控制体系, 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水平, 规避经营风险, 促进企业更长远的健康发展。
摘要:内部控制对于现代企业管理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全面的自我评价是内部控制体系自我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企业结合内部监督情况, 定期做出自我评价。本文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作用和目前常见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做好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建议, 以使企业内部控制真正发挥其功效。
关键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五部委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2]李兆华, 梁兰姬.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 2012 (02) .
【关键词】CSA;内部审计;公司治理;运用
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与执行是现代企业关心的问题。有条不紊而又高效率的开展业务活动、尽可能的减少组织中的决策失误及工作缺陷是任何组织所期望的,而内部控制活动恰恰为这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然而,内部控制并非是万能的,它只能为企业的有效运营提供合理而非绝对保证,即内部控制的局限性。
传统的内部控制评价是由内审部门来执行。但是,内审部门执行内部控制评价一直都没有得到理想的效果:一方面是管理当局和员工对内部控制不足,管理当局可能更为注重看得见的业绩提升,而忽视内部审核的重要性,更别提为其提供支持,而员工不清楚不在乎,也就难以配合工作;另一方面,内部控制往往由内审部门制定,却仍有其来检查是有有效,即是裁判有是参赛者,缺乏独立性,内部控制评价工作难以进行。而加拿大海湾公司于1987提出了一种新的内部审计类型并得到广泛应用,即控制自我评价(Control self-assessment,简称CSA)。CSA将维持和运行内部控制的主要责任赋予公司管理层,然后由管理层、一般员工和内部审计人员合作评价控制有效性,以保证业务操作规程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
一、CSA对传统内部审计的影响
1.内审人员在CSA中实现角色转换,充当协调者及理论教育在者。内审人员长期从事着财务审计工作,经验丰富且对理论有着深刻的理解,在企业员工构成中理应成为CSA的领导者,引导管理者及管工积极参与到控制自我评价中。
2.CSA提高了内审的效果与效率。首先,内审人员在CSA中充当领导者,这促使其不断的进行学习新的技术,如领导与沟通能力、CSA的电子无记名投票统计等。其次,在控制自我评价中,内部审计与管理层、其他员工合作起来对经营活动进行评价。CSA是一种全员参与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企业各阶层在这一活动中积极参与,极大的简化了信息收集验证程序,内审人员由于已实现从对立者、监督者向参与者、推动者的转换,在这过程中获得的信息数量质量也将得到极大的提高,而员工也将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对CSA的认识。
3.在控制自我评估中,由于员工的广泛参与,内审部门不再是对立者、监督者,企业各部门已形成相互协作的关系。这种关系的转变使得内审部门能够变得更为主动,在企业更高层次上对内控进行评价,在企业管理系统中起重要作用。
4.能够有效的对软控制进行评价。由于缺乏各层次、各部门之间人员的沟通,传统的内部审计难以对企业的软控制进行评价,如“经营方式、员工的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道德”等。而CSA可以通过研讨会的形式对这些软控制进行沟通,进而进行评价,拓展传统内部审计工作。
二、CSA对公司治理的作用
1.控制自我评价有助于管理层加强内部控制。CSA不再是内审人员孤立进行的活动,而是一个全员参与的的过程,它能够加深管理层对内部控制责任和义务的认识,促使其主动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而这过程中管理层就必须检查内控系统的设计、执行是否有效,进而加强对内部控制的重视。一方面,CSA对公司内部控制进行评价,使得管理层可以发现内控系统在设计及执行上的不足和缺陷以及可能带来的后果,促使管理层及时采取措施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系统;另一方面,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也是对员工及部门业绩的一种考核,考核方式的多样化可以促使部门管理层级员工持续改善经营,从而起到一种监督和激励作用,减少错误和舞弊的发生。
2.控制自我评价在实施中由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共同进行。管理层、内审部门、企业员工都参与到这个工作中。体现了全员参与的思想——内部控制是全体企业成员的事情,改变了传统观念中由内审部门孤立进行的思想。专题讨论会、问卷调查等方法强调企业全体员工的合作,极大的激发了员工的责任感,另外,研讨会的形式有助于加强员工之间的交流,提高他们的积极性。由此可以看出,CSA大大改善了企业的控制环境。
3.公司治理、公司高层的经营理念与管理风格、高管的职业道德、专业胜任能力等这些软控,传统内部控制评价无法进行,而CSA可以通过研讨会的形式,对这些内容进行评价,促使管理层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胜任能力,摒弃不利于公司发展的经营理念、管理风格。
三、应用CSA的建议
尽管在西方国家CSA已经受到广泛推崇并加以运用,但在我国,历史原因和现实情况的制约,内部控制环境并不尽如人意,一是,企业成员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认为这是公司高层、内审部门的事,缺乏参与的积极性;二是,管理层同样也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认识不足,没有清楚认识到内控评价对控制质量的提高、控制环境的改善有着重要作用;三是,企业内部缺乏有效沟通渠道,当员工想发言、想提意见时没有渠道。因此,在实施控制自我评价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管理者应当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意识
企业活动没有管理层的大力支持,将难以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内部控制活动更是如此。因此,应当使管理当局改变过去的观念,使其意识到内部控制之于企业的重要性。同时要让管理层明确自己处于内控的核心地位,这样有助于管理层自觉参与到内部控制评价中,发挥其领导带头作用,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参与到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中来。
(二)引导者的选择应慎重
引导者的选择对于引导会议法的开展至关重要。为有效搭建管理者及企业成员之间的沟通桥梁,引导者除了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优秀的沟通、组织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历史原因,国内许多上市公司的内审部门是由原来的财务部门划分出去的,其专业能力可能有所欠缺。因此,我国上市公司开展CSA时,尤其是初次进行,可以聘请有此类项目经验的专业人员来充当引导者。当然,上市公司内审部门的审计师如若具备引导者的要素也可由其充当引导者。内控自我评价的长期有效开展离不开内审部门及内部审计人员持续努力,因此要重视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
(三)重视内审机构的作用
内控自我评价的长期有效开展离不开内审部门及内部审计人员持续努力,因此要重视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第一次实施CSA时可以聘请外部人士充当引导者,担当引导会议法的精髓被内审人员掌握之后,引导者的角色应由内审部门来承担。内审部门应协助管理层改进内控系统,提升内部控制环境。
(四)提高公司全体人员素质
CSA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全员参与。所以,内审人员、管理层及其他员工的素质高低都会对CSA的效果产生重要影响。提高全体人员的素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队伍对于开展控制自我评估起着重要作用。对于管理层来说,它处在内控系统的核心地位,在内控自我评价中起组织协调和控制的作用,因此,为促进内控自我评价的高效运转应提高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组织协调能力;对于内审人员来说,他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中具有引导作用,因此,为奠定控制自我评价的坚实基础,内审人员应熟练掌握专业技术,提高综合水平;对于其他参与人员来说,每个人控制的环节不同,他们应当成为各控制的环节中的“专家”,以弥补内审部门的不足,提供必要的专业知识及内审部门所需的信息。
在实施CSA时,我国企业应尽力营造“内部控制、人人有责”的思想氛围,让每个员工感受到内部控制及自我评价是自己的责任,而不是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局限于管理层、内审人员,而CSA的有效开展也会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潘琰.内部控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张月玲,王晓莉.公司治理视角下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J].财会通讯.2010(29)
[3]林朝华,唐予华.CSA:内部控制系统评价的新观念与新方法[J].上海会计.2003(1)
2、有扎实的机械设计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精通结构件的加工工艺,清楚的知道电子产品设计所要注意的各种细节;对于电子产品的安规、可靠性散热、电磁兼容等的设计有比较丰富的经验。
3、能较完美的独立完成各种电子及通讯产品的结构设计。
4、熟知塑料、五金模具结构,能独立跟进模具制作进程。
5、熟知产品从设计输入到大批量生产的整个运作过程,有很强的处理生产及突发问题的能力。
6、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有非常强的设计部门管理经验,和较为丰富的营运系统的管理经验,能很好的协调及带领团队开展产品开发、试产、到批量生产之后的所有技术工作;
7、具有管理营运系统(主要是:品质部、生产部、PMC部以及采购部)的实际管理经验,懂得“以人为本”让营运的物流、品质、生产等均顺利、健康地向前发展!
二、积极做好工程的审计工作。
做好了翔殷路的结算送审工作及结清御桥花园的审计扫尾工作等。
三、服从公司领导的工作安排,积极做好项目部以外的工作。
本人在工作中,总是以大局为重。在工作中积极参与公司的招投标工作和其他的预算工作。无论自己项目部手中的工作多忙,总是服从公司领导的工作安排,当时项目部的事件比较多,本人总是加班加点,合理、科学地利用时间,既完成了项目部的份内事件,又完成了公司安排的任务。
四、积极适应和遵守执行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的改革,进一步加强工作责任感。
今年以来,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得到改善或进一步的完善,本人总是积极适应这种情况,以公司各项现行的规章制度和造价师的职业道德为准则加强工作责任感,及时做好本人的各项工作,为企业做好本人力所能及的服务工作。
五、利用工作之余的休息时间加强学习。
平时注意收集上海市有关现行的定额资料文件,并加强学习工程量计算的技巧等业务知识。努力学习计算机知识,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本人对软件开发具有浓厚的兴趣,工作之余经常钻研技术,关注it技术的发展趋势。对业务需求分析比较透彻,在客户端界面操作的易用性上考虑得比较周全。工作至今,我从一个学徒成长为项目工作组成员,再到现在的项目经理,这几年的提升已让我具备了系统开发独挡一面的能力,而且已连续两年被评为企业优秀员工,这不仅是因为本人在工作岗位上长期都本着刻苦努力、虚心好学的态度,也是领导、师傅耐心教导的成果。
优点:本人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扎实的技术能力以及优良的代码编写风格,刻苦认真、虚心好学,对业务需求分析比较透彻,不仅能够独立完成任务,也能带领团队完成任务,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缺点:在带领团队完成项目的时候,有时会因为太过和善而显得魄力不足。
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中国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于2008年6月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不久,五部委又联合发布《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完善和评价提供了依据。本文通过对沪市披露的2011年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统计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1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存在的问题
1.1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内容不完整、不统一
1.1.1 报告内容不完整
经过分析样本公司内部控制自评报告后统计得到自评报告的内容包括如表1。
披露了上市公司中有93.33%的在报告中说明了董事会及全体董事对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有86.67%的内控自评报告声明了相关人员的责任,只有26.67%的自评报告中有缺陷整改和拟采取措施的内容。由此可见,上市公司内控自评报告内容的完整程度离法律法规规定的最低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1.1.2 评价依据不统一
目前可供上市公司作为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评价依据有:《证券法》、《会计法》、《公司法》、《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基本规范、上交所指引、深交所指引、评价指引、应用指引和每年证监会、上交所发布的某某年报披露公告等。内部控制评价的依据相对集中,统计结果:以基本规范为评价依据的有93.33%,60%的内控自评报告以评价指引为依据,可见大多数企业都已接受基本规范,有46.67%评价的依据是上交所指引,评价内部控制时考虑应用指引和其他法律法规的分别为13.33%和20%,有6.67%没有写明依据。
1.1.3 评价对象不统一
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的对象不尽相同。有46.67%的报告是对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另外的53.33%的报告是对财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进行自我评价。
评价工作应遵循的的原则之一就是全面性原则,而审计指引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部分上市公司是混淆了评价指引和审计指引的相关规定,自发地缩小了应进行评价的范围。
1.1.4 责任主体不统一
评价指引要求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应声明董事会及管理层对报告真实性和对企业内部控制建立健全负责,以明确法律责任。但并不是所有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声明都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划分权利义务。有46.67%的上市公司将建立健全并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责任和权力给予公司董事会;40%的上市公司将内部控制的全责赋予董事会,另有13.33%的上市公司没有明确责任主体是谁。
与此对应的是报告主体,存在同样的问题。报告披露主体为董事会的占53.33%,以董事长为报告披露主体的有46.67%,还有40%以企业名义披露。其中有报告主体重叠的情况。
在内部控制这个过程中,董事会在公司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对公司内部控制的建立、完善和有效运行负责。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公司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承担责任。因此对责任的声明不应仅限于董事会。
1.2 自评报告文不对题
有66.67%的内控自评报告中设置了评价工作的总体情况这一项,经统计显示46.67%的上市公司在自评报告中详细地说明企业在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这五要素的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但是没有具体涉及评价指引中要求应披露的内容,也就没有真正合格的报告了。
1.3 自评报告缺乏实质性内容
对于评价指引规定的内控自评报告信息含量不高,除对相关重要业务及事项披露程度较高外,其他项披露的信息实质性内容较少,信息含量不高。这样的报告披露出来对投资者来说利用价值实在有限,对于认真进行评价、披露的上市公司来说也很不公平,对于内部控制法律法规的制定者和执行的监管者来说是工作上的失误。
2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012年披露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存在上述问题,其原因可归为以下几点:
2.1 法律法规方面存在的问题
2.1.1 内部控制的涵义、目标不统一,对报告内容要求不同
基本规范和深交所指引将内部控制定义为过程,侧重于实现企业目标的一个动态的概念,上交所指引将其定义为静态的制度,强调其在风险管理方面的作用,显然两者并不等同。上交所与深交所对内容规定的不一致是导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鱼龙混杂,可比性差,利用价值有限的主要原因之一。
2.1.2 缺乏法律强制力和相应的处罚机制
上交所近三年的处罚公告中没有上市公司因为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或因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不规范而受到处罚,也没有被出具了非无保留意见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财政部与证监会网站上,没有披露对任何一家企业内部控制监督检查情况的公告,也没有披露政府相关部门对监督检查工作的计划和实施情况。这部分没有强制力保证的法律法规就类似于道德规范,对于上市公司的约束力实在有限。
2.1.3 缺陷认定标准和评估标准缺失
内部控制缺陷,是指内部控制的设计存在漏洞,不能有效防范错误与舞弊,或者内部控制的运行存在弱点和偏差,不能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与舞弊的情形。内部控制的局限性与内部控制的缺陷之间的界限在哪里?我国的法规中并没有明确的解释。并且法律法规中并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内部控制缺陷的评估标准,也会使执行监督职责的国务院有关部门难以开展工作。
2.2 企业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
2.2.1 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认识不足,对相关法律法规了解不够
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大多数属于蓝筹股,是原国有企业改制而来,许多领导者对内部控制以及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并且在我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尚未完全进入强制性披露阶段,对于试点上市公司鼓励披露直到2012年起才在主板市场上全面执行。如此一来,多数上市公司目前是不在强制披露范围内的。
2.2.2 企业在信息披露过程中具有选择权
由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内容规定不统一,甚至内部控制要素都不完全相同,于是上市公司在评价内部控制要素时就有了选择,“选择权”在一定程度上落到进行评价的上市公司手中,因此结果就是内容、形式各异的内控自评报告。企业对于重大缺陷不仅需要详细披露还可能因此影响年报审计结果和在证券市场上的表现,不良后果接踵而至。
2.2.3 评价成本高,收益不明显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不断循环实践、发现问题和修改中逐步完善内部控制系统,并且内部控制建立完善的收益在短期内不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成本无法在信息披露获取的利益中得到弥补,企业自然不愿意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信息的详细披露。
3 完善我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的对策
针对我国目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现状存在的法律法规建立与执行方面的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思路:
3.1 统一法律法规,明确相关概念
2008年《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出台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提供统一的指导,但是其执行必然存在与以前的规范如何衔接和应用的问题。因此,相关监管部门应不断完善相关法规,在制定新法规时要考虑对以前法规原则的修改或废除,明确统一的标准、概念,从而减少新规范执行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3.2 明确内部控制缺陷的定性和定量标准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应该用定性和定量标准来认定,对某项内控缺陷造成财务错报的“性质”进行判定,对“可能”“导致的后果”进行量化,从而判断其重要程度。内部控制缺陷的后果可规定以营业收入、利润总额、资产总额或所有者权益总额一定的比例来确定。如表2。
3.3 明确法律责任,完善监督处罚机制
董事会负责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审计委员会主要负责审核及监督外部审计机构是否独立客观及审计程序是否有效;审核公司的财务信息及其披露;监督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及其实施。管理层直接对一个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负责。总经理在内部控制中承担重要责任。内部审计部门及其人员在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以及提出改进建议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并且在明确各方权利义务的基础之上应加强内外部监管。对披露的报告仅仅评分还不足以约束上市公司的披露行为,对不完全合规的上市公司公开批评,严重的还应采取警告、罚款等处罚措施。
3.4 加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培训
必须在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方面具有非常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判断能力,才能更加有效地完成内部控制的评价,提供一份可靠性较好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因此,上市公司应提高内部控制评价的效果;从理论、业务技能、价值观,管理风格等方面进行考核,并对员工和管理者进行经常性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综合道德素质。
3.5 增强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根据基本规范和评价指引的要求,内部审计部门或评价小组负责具体的实施工作,听取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审定内控重大缺陷、重要缺陷整改意见,对内部控制部门在督促整改中遇到的困难,积极协调。因此内部审计应是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领导下的独立部门。
4 结束语
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建立和健全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国内部控制从无到有,从建立到完善需要一个过程。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实施和披露所带来的改善经营效率和保护投资者利益的作用远远超越它本身所花费的成本。本文正是基于这个目的展开讨论,希望能为我国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具体实施提供建议。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内部控制已经逐渐被企业治理层所重视,从单纯的保护财产完整,发展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基础。本文通过对2011年沪市披露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分析,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及解决方案。
关键词:内部控制制度,自我评价,制度执行
参考文献
[1]财政部等五部委,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8.
[2]财政部等五部委,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2010.
[3]财政部等五部委,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2010.
[4]叶达树,孙敬仙,冷景菲,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现状及改进.商场现代化,2010,5:33-35.
[5]陈芸.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研究.商业会计,2011,12:69-70.
【关键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实施策略
一、内部控制评价的理论基础及相关概述
1.理论基础
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大体上有以下几种不同的理论:第一,委托代理理论,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几乎所有的委托代理事项都适用于委托代理理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委托代理关系和经济责任也在不断完善,掌握经济体所有权及经营权的人有着不同思想,公司经营者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委托人在监督代理人的行为时就必须付出代价,于是便产生了代理成本,内部控制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代理成本,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第二,受托责任理论,随着受托责任的发展,内部审计出现,它可以帮助委托人更好的监督代理人的工作,了解其任务完成情况,代理人则需要配合内部审计人员来证实自己的工作业绩并得到应有的报酬,可见,委托及代理双方均可以通过内部审计满足自身需求,此外,“有效的控制经营风险是组织目标实现的前提”这一思想的确立,使风险管理成为受委托责任的核心内容;第三,控制论认为所有的控制系统都存在信息交换及反馈的过程,所谓控制就是企业管理者对经营过程的控制,以及外部利益关系人对管理者事项的控制,此理论可以很好的解读平衡和稳定在变化环境中的动态关系。
2.内部控制评价的基本概念及体系
相关学者对内部评价做出定义:内部控制评价是企业中的权利机对内部控制成果做出全面、客观评价并获得结论的过程。内部控制评价根据结果的好坏程度可分三类:即重大缺陷、重要缺陷、一般缺陷。
通常来说,一个完整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应包括、内部控制评价原则、内部控制评价主体、内部控制评价内容、内部控制评价程序及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其中,内部控制评价原则一般涵盖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内部控制评价主体一般是董事会;内部控制评价内容可分为总体评价内容、具体评价内容;内部控制评价程序包括评价方案编制、组建评价团队、现场测试及实施、认定控制缺陷、评价结果汇总、编制评价报告等;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可分为评价导向及具体方法。
二、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存在的问题
1.评价原则上存在的问题
全面性、重要性、客观性是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应该遵循的三项基本原则,工作开展是否与风险管理有机结合、是否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也是需关注的重点。从实际工作情况来看,很多企业在评价工作中没有兼顾三项基本原则,这与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知程度不同有直接关系,还有部分企业内控自我评价没有和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充分结合,致使工作开展效率低下,并且浪费了大量的资源。此外,很多企业在评价工作开展过程中缺乏应有的独立性,评价工作没有外部复核,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在这样状态下得出的结论难以让人信服,失去了真实性和客观性。
2.评价主体上存在的问题
一些集团企业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经营业务范围也越来越广泛、经营环境更为复杂,但其却缺少一个能够对整个集团的内部控制评价工作负责的统筹管理组织,多数情况下是由各个分子公司自行开展此项工作,从一定的管理高度出发,针对整个集团的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甚少。此外,由于在集团层面没有成立专门的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领导小组,工作的部署和实施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又因为工作没有获得集团董事会的大力支持,致使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受重视程度较低。可见,评价主体构成不科学、职责分工不明确、缺乏互动、各自为战等问题,必将会使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效率低下,既浪费了企业资源,又造成了工作盲区。
3.评价内容上存在的问题
内部控制的评价内容就是衡量控制目标达成情况的标准,而实现评价工作的核心目标的重点是建立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从实际工作情况来看,一些企业并未建立起完整的评价指标内容,也未从管理层角度出发对内部控制点进行全面梳理,这就会造成企业只有部分业务层面的指标体系,而没有一套完整的、从企业全局角度出发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此外,企业未梳理出内控管理工作中的全部风险点及这些风险的级别,评价指标体系也更侧重于个体团队的业务层面,缺少与集团公司的呼应承接。因为各部门、各岗位没有划分清楚职能,也没有统一的控制理念和控制要求,或是因为在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缺少明确的制度文件支持,导致后续的评价工作无据可依,处于茫然的状态。
4.评价程序上存在的问题
一些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由审计部门来组织,没有成立专门的部门来负责此项工作,在组织机构、制度流程、人员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不足,其缺陷具体表现为:董事会没有切实的参与到年度内控评价方案审批中、分子公司的自评工作无人检查、对于各单位的工作开展缺乏现场指导,对于各部门的风险问题整改情况缺少跟踪。从整个评鉴程序链条角度来看:第一,准备阶段缺少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工作方案,人力资源方面也没有提供保障;第二,实施阶段无重点目标,没有对控制点的设计有效性进行检查分析,很容易出现控制点检测遗漏的情况;第三,最终形成的评价报告未受到足够的关注,企业管理者对此项工作的漠视将直接导致工作流于形式。
5.评价方法上的问题
企业针对不同阶段应该实施不同的评价方法。目前,很多企业对评价方法在理解上存在偏差,也缺少对评价底稿、评价报告等评价文件的编制要求,这直接导致管理层面对内部控制评价信息的解读出现困难。由此可见,评价方法导向上的偏差,容易造成评价行为失去全面性,评价方法使用不得当,容易使评价结果失去不客观,或是导致此项工作流于形式。
三、完善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实施的策略
1.遵循评价原则及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
内部控制评价至少要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第一,全面性原则,企业的评价工作要覆盖到企业的所有事务;第二,重要性原则,企业对高风险领域及重要事项要密切关注;第三,客观性原则,企业要对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做出客观评价,准确的判断管理中的风险。
企业内部控制方法应该以调查问卷法、穿行测试法、访谈法和控制测试法为主,调查问卷法是对被评价组织管理制度中的控制要点进行调查,以发现控制流程设计中的缺陷;访谈法是通过与被评价组织人员的访谈,明确控制要点;控制测试法则主要用于发现执行缺陷;评分法是将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情况以打分的形式体现出来。
2.建立职责分工明确的评价主体
内部控制评价主体应架构清晰,职责分工明确,董事会应为内部控制评价领导层,评价组织层可由企业审计部门担当,评价执行层可由内部控制部门负责。明确了评价主体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资源浪费,也能够实现企业内部的横向评价,减少评价盲点,最大程度的保证此项工作的独立性。
3.完善评价程序
首先,做好内部控制评价的前期准备,具体包括:制定年度内部控制评价计划、组建评价工作组、制定评价实施方案、信息收集和分析等;其次,内部控制评价的实施,应该关注的要点包括: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评估、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评价、内部控制评价的实施阶段等;再次,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及整改必须落到实处;最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编写要客观公正。
4.健全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必须建立起一套相对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建立体系的过程中必须要关注以下构建原则:服务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原则、利于层层把关的原则、成本效益原则等。
参考文献:
[1] 李荣梅,陈良民,刘爽.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研究—基于调查问卷的分析[J].企业经济,2014(03):56-59.
[2] 李三喜.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及审计指引[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1.3.
[3] 栗立华.内部控制评价问题初探.江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4-04-20.
2009年度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报告
为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公司依据《公司法》、《证券法》、《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要求不断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强化对内控制度的检查,有效防范了经营决策及管理风险,确保了公司的稳健经营。现将公司2009年度有关内部控制情况报告如下:
一、公司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
1、通过建立和完善内部治理和组织结构,形成科学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保证公司经营管理合法合规;
2、通过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防范、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达到风险可控,以保证公司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公司目标的实现。
二、公司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公司及子公司的各种业务、事项和所有人员,任何个人都无超越内控制度的权力;
2、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3、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4、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与公司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5、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三、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及内部控制执行情况
(一)控制环境
1、治理结构
根据《公司法》、《公司章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公司建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和高管层的法人治理结构,以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促进董事会科学、高效决策。根据《公司章程》和公司治理结构建立情况,制定了《股东大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监事会议事规则》及董事会各专门委员会议事规则及《总经理工作细则》等重要的决策制度,明确了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促进治理结构各司其职、规范运作。
根据中国证监会对年度报告的工作要求,公司制订了《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实施细则》,对审计 1
委员会履行职责做出明确的规定,以强化董事会决策功能,确保董事会对管理层的有效监督。
2、组织机构
公司董事会下设4个专门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战略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并制定了各专门委员会的议事规则,自设立以来,各专门委员会运转良好,委员能够履行职责,确保了公司的健康运行。公司已建立健全了《独立董事细则》,独立董事在公司募集资金使用、对外投资、对外担保、关联交易等方面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发表独立意见,起到了必要的监督作用。
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公司设立了监察审计部、人力资源部、财务会计部、投资管理部、企业管理部、企业发展中心、设计研究院、机器人焊接与事业部、物流与仓储自动化事业部、装配与检测自动化事业部、轨道交通事业部及新产业发展中心等部门并制定了相应的部门及岗位职责。各职能部门分工明确、各负其责、相互协作、相互牵制、相互监督。公司对控股子公司的经营、资金、人员、财务等重大方面,按照法律法规及其公司章程的规定,通过委派董事长或执行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等,对其进行严谨的制度安排和履行必要的监管。
3、内部审计
公司审计部门直接对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负责,在审计委员会的指导下,独立行使审计职权,不受其他部门和个人的干涉。审计部门负责人由董事会直接聘任,并配备了专职审计人员,对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所有经营管理、财务状况、内控执行等情况进行内部审计,对其经济效益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做出合理评价。
4、人力资源政策
公司坚持 “公开、公平、公正”的用人原则,始终以人为本,充分的尊重、理解和关心员工,贯彻“培训是员工最大的福利”的观念,争取通过科学的培训,将员工塑造成为职业化的优秀人才;坚持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共同发展。公司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制定了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对人员录用、员工培训、工资薪酬、福利保障、绩效考核、内部调动、职务升迁等进行了详细规定,并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
5、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文化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公司通过多年发展的积淀,构建了一套涵盖理念、价值观、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企业文化体系,是公司战略不断升级,强化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柱。
(二)风险评估
公司根据战略目标及发展规划,结合行业特点,建立了系统、有效的风险评估体系:根据设定的控制目标,由投资管理部负责外部、监察审计部负责内部相关信息的收集,总裁定期召集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各控股子公司总经理参加总裁办公会,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并依据评估的结果,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到风险可控。同时,公司建立了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依据《危机管理标准》,制定了应急预案,明确各类重大突发事件的监测、报告、处理的程序和时限,并建立了责任追究制度。
(三)控制活动
1、建立健全制度
公司治理方面:根据《公司法》、《证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制订了《独立董事工作细则》、《信息披露管理制度》、《内部审计工作制度》等基本规章制度,以保证公司规范运作,促进公司健康发展。为加强内控管理,公司于2008 年发布了《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整合管理体系标准》,改善了企业管理标准体系,要求公司及各子公司在一级法人治理结构下建立完备的决策系统、执行系统和监督反馈系统,并按照相互制衡的原则设置内部机构及部门。
日常经营管理:以公司基本制度为基础,制定了涵盖产品销售、生产管理、材料采购、人力资源、行政管理、财务管理等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的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管理有序,形成了规范的管理体系。
2、控制措施
公司在职责分工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方面实施了有效的控制程序。
职责分工控制:对各个部门、环节制定了一系列较为详尽的岗位职责分工制度,将各项交易业务的授权审批与具体经办人员分离。
授权审批控制:公司按交易金额的大小及交易性质不同,根据《公司章程》及各项管理制度规定,采取不同的授权控制;对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采用一般授权;对非经常性业务交易,如对外投资、发行股票等及重大交易作为重大事项,实行特别授权。日常经营活动的一般交易采用由各子公司或部门按公司相关授权规定逐级审批制度,总经理(总裁)有最终决定权;重大事项按公司相关制度规定由董事会或股东大会批准。
会计系统控制:按照《公司法》对财务会计的要求以及《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了规范、完整的财务管理控制制度以及相关的操作规程,如《应收款项管理标准》、《财务报销管理标准》、《固定资产管理标准》、《货币资金管理标准》等,对采购、生产、销售、财务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控制,确保会计凭证、核算与记录及其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财产保护控制:公司根据不同的资产,确定了货币、存货等实物资产的保管人或使用人为责任人,实行每年一次定期财产清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控制。严禁未经授权人员接触和处理资产;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凭证与记录的控制程序,制作了统一的单据格式,对所有经济业务往来和操作过程需留下可验证的记录。
预算控制:公司及各下属子公司每年都根据中长期战略规划及市场预测和生产能力评估,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地编制包括销售预算、生产预算、财务预算在内的全面年度预算,经过董事会审查、批准后,及时下达要求公司各部门及子公司认真执行;年终,根据审计部审定的数据,对公司各部门及子公司按预算数据和公司规定进行了相应的考核、评价。
运营分析控制:公司由体系管理部门负责定期根据销售、生产、财务等各方面的信息,通过比
较分析、因素分析等方法,分析公司的运营情况,并将分析结果向相关管理人员通报;由各责任部门负责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整改;审计部参照分析结果,结合自己的职业判断,负责对问题整改进度及结果的监督。
绩效考评控制:公司已建立覆盖全体员工、所有部门的考核体系,通过员工互评、部门互评、考评结果定期公示等方式,对全体员工、各责任单位进行定期考核与评价,并将考核结果与员工考核薪、评优、升职等相挂钩。
3、重点控制
(1)对子公司的内部控制
为加强对子公司的管理,公司向子公司委派或推荐董事、监事及主要高级管理人员,总公司职能部门对子公司的对口部门进行专业指导及监督,从公司治理、日常经营及财务管理等各方面对子公司实施了有效的管理。明确要求子公司按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规范运作,并严格遵守《公司章程》等的相关规定;对子公司实行公司统一的会计政策,建立对各子公司的绩效综合考核体系,有效实施了对子公司的内控管理。
(2)关联交易的内部控制
报告期内,公司严格按照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公司章程》及《关联交易管理办法》等有关文件规定,对公司关联交易行为包括交易原则、关联人和关联关系、关联交易执行情况、关联交易的决策程序、关联交易的披露等进行全方位管理和控制。
(3)对外担保的内部控制
报告期内,公司严格执行证监会《关于规范上市公司与关联方资金往来及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若干问题的通知》及公司《公司章程》等有关规定,控制对外担保,未发生违规担保情况。
(4)重大投资的内部控制
报告期内,公司所有重大投资均完全符合《公司章程》等的相关规定,并按照规定履行了相应的法定审批程序及信息披露义务。
(5)信息披露的内部控制
公司根据《证券法》、《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及《公司章程》,制定了《信息披露管理制度》,对信息披露的内容、审批程序、董监高买卖本公司股票、重大信息内部报告等各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确保公司信息披露的及时、准确、完整。报告期内,公司信息披露严格遵循了相关法律法规及本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制度》的规定。
(6)募集资金使用的内部控制
公司对募集资金的存放、使用、监管制定了严格的规定。为了规范募集资金的管理,公司制定了《募集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公司的募集资金实行专户存储制度;募集资金的使用及用途的变更需执行严格的申请与审批程序;公司不得将募集资金用于委托理财、质押贷款、委托贷款、借予他人或其他改变募集资金用途的投资,公司已与保荐机构、专户存储银行签署了《募集资金三
方监管协议》,募集资金管理符合有关规定。
(四)信息与沟通
公司制定并公布实施了《信息披露管理制度》,明确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传递范围,做好对信息的合理筛选、核对、分析、整合,确保信息的及时、有效。利用公司网络化办公系统等现代化信息平台,使得各管理层级、各部门、各业务单位以及员工与管理层之间信息传递更迅速、顺畅,沟通更便捷、有效。同时,公司要求对口部门加强与行业协会、中介机构、业务往来单位以及相关监管部门等进行沟通和反馈,以及通过市场调查、网络传媒等渠道,及时获取外部信息。
(五)内部监督
公司监事会负责对董事、经理及其他高管人员的履职情形及公司依法运作情况进行监督,对股东大会负责。
审计委员会是董事会的专门工作机构,主要负责公司内、外部审计的沟通、监督和核查工作,确保董事会对经理层的有效监督。
公司审计部门负责对公司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等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具体包括:负责审查各企业、部门经理任职资格和责任目标完成情况;负责审查各企业、部门的财务账目和会计报表;负责对经理人员进行离任审计;协助公司其它部门建立健全反舞弊机制,确定反舞弊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主要内容,并在内部审计过程中合理关注和检查可能存在的舞弊行为。通过定期的日常审计及专项审计,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缺陷和不足,详细分析问题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提出整改方案并监督落实,并以适当的方式及时报告董事会。
四、公司董事会对内部控制制度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的评价
审计委员会对公司内部控制进行了认真的检查和分析,认为:公司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内部控制体系较为健全,能够适应公司管理的要求和公司发展的需要,能够对编制真实、公允的财务报表提供合理的保证,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证券监管部门的要求,总体上保证了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作。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能得到一贯、有效的执行,对控制和防范经营管理风险、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使公司规范运作和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工程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推荐阅读:
隐蔽工程检查表内部06-01
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内部会计控制12-27
建筑工程内部承包协议 new05-31
建筑工程内部承包合同的效力10-17
土建工程内部承包协议书12-08
土石方工程内部承包合同协议书06-26
建设劳务工程施工内部承包协议书07-13
机械工程学院学生分会内部联谊会策划09-25
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模板05-27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