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内部控制

2024-05-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小学校内部控制(精选8篇)

中小学校内部控制 篇1

学校内部控制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范学校内部控制,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学校内部控制工作计划,欢迎阅读!

为规范学校内部控制,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通知》(财会〔20xx〕21号)文件;睢宁县教育局《关于认真学习贯彻《财政部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通知》的通知》等文件精神要求。为了更好的做好学校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特制订本方案。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司范省兼任办公室主任、刘刚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处理日常业务。

1、建立学校开支预决算制度。

每年初由财务室、总务处做好学校的总的预算。交由学校班子会研究,决定学校各项开支的具体金额,最后得出最终的年初预算报告。再由学校监督委员会负责监督收支情况。

每年末进行学校开支决算制度,旨在总结每年收支情况,使用情况,总结工作得失,作为下年预决算工作的指导。

2、建立学校财务审批制度。

学校各项开支,均由处室提出方案,做好预算。然后提交给分管领导,再由分管领导提交学校班子会讨论决定是否执行。最后由学校监督委员会负责监督,严格按照预算执行。

3、建立学校采购制度

成立学校采购小组,应由六人以上组成。需采购的物资,由学校各处室做出具体方案交由分管领导审核,再由分管领导提交班子会研究,决定是否采购。最后,由分管领导具体

负责到教育局相关部门报批,批准后交采购小组具体执行。

4、建立学校工程管理及学校校舍、设备维护维修工作制度。

学校的工程管理由分管副校长负责:具体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工程管理小组,对工程质量、安全、进度进行全程监督,确保工程安全合格。

学校校舍的维护维修及设备维护工作:建立合同管控制度。严格执行工程审批制度,杜绝少批多建或多批少建。

5、建立完善的民生资金管理制度。

民生资金包括营养餐、困难生生活补助。建立专款专用制度,及时办理。建立督察制度,资金到位后及时打入学生账户,让学生及时享受国家惠顾政策。

6、建立监督机制,完善学校内控机制的监督。

(1)成立督查组

组长:

成员:

(2)公布监督电话(0516-6***6)。

7、建立校长五不直接分管制度。

学校校长总领全局,实行五不直接分管,实行副校长分管具体工作。

学校办公室工作由校长戴辉直属。

学校财务工作、总务工作、安全工作由副校长司范省分管。

学校党务工作、工会工作、妇委会工作由副校长刘刚分管。

学校教务工作由副校长赵章红分管。

学校政教工作、团队工作、卫生等工作由副校长王甫成分管。

1、学校基础建设及校舍维护维修工作:

由总务处提出方案,再由分管副校长提交学校一级班子会研究,得出最终方案。最后由所有班子签名后,按照程序及规定超过XX0元的上报教育局,得到批复后由总务处具体负责实施;不超过XX0元的由总务处具体开始实施。工程结束后,由总务处做出付款清单,分管副校长负责提交一级班子会研究讨论,最后签名之后,分管副校长将相关材料交由学校财务室具体做付款工作。从而整个过程得到全程监管,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2、采购工作:

首先,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采购小组,具体负责采购工作。

各处室需要采购的物品:由处室提出方案,由分管副校长提交班子会研究,决定是否采购。再由采购小组根据政策具体实施采购事宜。采购之后由采购小组具体验收合格后交由处室使用,资产由学校资产管理工作人员具体按照规定管理。

采购时,如果是政府采购项目,严格报送教育局采购办。如果是自行采购项目,由采购小组按照询价规定具体操作。从而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3、经费管理工作:

首先,学校除财务室之外的任何部门不得收取任何资金。

经费支出工作上,做到专款专用,由财务室具体监管。做到对学校的每一分钱的开支都能有效监管。

1、XX年1月5日召开凌城镇中心小学内部控制工作启动会。全面启动内控工作。

(1)成立内部控制工作领导小组。

(2)安排部署具体工作,明确各处室的工作权限及职责。

(3)学习工作流程,杜绝出现越权及工作不到位情况。(4)成立内部控制工作督查小组,负责督查相关工作的执行,对工作中的不足作出指导,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认真督促。

2、XX年3月,召开全校教师会议,报告内部工作的执行、运行情况。

3、XX年9月1日,召开二级班子正职以上班子会,对内部控制工作作报告,对工作的不足作出检讨及批评,对下月工作作出具体安排。

4、XX年11月,对内部控制工作作报告,对工作的不足作出检讨及批评,对下月工作作出具体安排,安排督察组对XX年度工作作出全面督查。

5、XX年12月,安排领导小组对内部控制工作作出年度报告,安排XX年度工作。督察组对本年度内部控制工作作出督察报告。

五、宣传报道及相关信息报送

1、宣传报道工作由学校办公室负责,具体负责对该项工作的具体报道。

2、向上级部门的信息报送由内部控制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

按照改革创新、惩防并举、统筹推进、重在建设的要求,通过清理职权、优化流程、预防风险,努力形成制度确权、科学分权、公开亮权、实时监控的学校权力运行机制,为深入实施科研兴教战略,大力推进研究性教学,推动学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1.总体目标

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建立自我检视、主动防控、持续改进的廉政建设内生机制,最终实现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目的。

2.具体目标

(1)达到六个到位:行政职权清理到位;风险源(点)查找到位;防范措施制定到位;防范责任落实到位;内控长效机制建立到位;行政效能提高到位。

(2)形成六种内控机制:目标控制(干部队伍不出事,违纪违法案件零发生);横向控制(形成责任明确、管理科学、约束有力的岗位责任体系,对热点岗位和重要权力进行适度分解与制衡);纵向控制(形成内部垂直监控体系);流程控制(权力运行环节之间形成制约关系,对权力运行的高风险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形成有监控力的制度体系);预警控制(定期进行警示教育,对行政风险进行事前预警);审计控制(定期进行内部审计)。

(一)建立内控机构,深入宣传发动。

1.建立内控机构。为内控机制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2.深入开展宣传发动。以每个党员干部都理解内控、熟悉内控、参与内控为目标,深入开展内控机制建设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内控机制建设的重要意义。

3.制订内控机制建设实施方案。方案制订时认真吸纳建言献策活动中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方案制订后,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不断完善方案。

(二)清理行政职权,优化权力运行流程。

1.清理行政职权,编制职权清单。

根据学校实际,行政职权清理的范围包括:(1)各项内部管理权,包括组织人事管理(干部选任、新教师招聘、教师调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财务管理(公务接待、资金使用、工程建设等),资产管理(物品采购、日常办公用品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重要决策(政策制定、项目立项、资产处置、评估确认、行政奖惩等);(2)其他依法实施的行政执法权和内部事务管理权。

2.优化权力运行流程,健全组织规则和程序制度。要以合乎法度、简单明了、方便群众、便于监督为基本原则,优化权力运行路径,提升内控效率。保证环节之间、人员之间互相制衡,让决策权、执法权和管理权处于缜密的内部制约与监控之下。

(三)坚持上下联动,排查行政风险

风险是指党员干部在行使权力、执行公务或日常生活中发生腐败行为的可能性。排查的具体要求:

1.逐岗位逐环节排查。要将风险排查工作落实到每个具体岗位、岗位的每项权力、权力运行的每个环节,拓展排查广度和深度,尽可能把隐患和问题想得严重一些,力求风险源(点)查找全面、细致、准确一些。在普遍排查的基础上,要突出重点岗位、重要权力项目、权力运行重点环节的风险排查。

2.明确查找办法。将自己找、群众帮、领导点和民主评等方式结合起来,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和教职工参与查找风险,人人查出风险,人人制定防范措施。

具体来说,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将目前已经发生违法违纪案件的环节作为风险点查找出来;二是将目前虽未发生案件,但存在较大风险隐患的环节作为风险点查找出来;三是将有发案风险,目前其他地区、其他单位已采取措施预防的环节作为风险点查找出来。

3.规范查找步骤。风险点的排查,要按照每位干部和教职工自查学校的科室负责人带领全体人员集中讨论科室负责人初审单位内控委员会二审听取民主管理委员会意见单位领导组集体终审确认六个步骤进行,做到步骤齐全、层层把关、确保质量。

4.突出查找重点。重点排查思想道德风险、制度机制风险、岗位职责风险、业务操作风险和人际交往风险等五类风险。

(1)思想道德风险。查找是否无视纪律制度规定,不断发生小过错是否滥用裁量空间,经常做出有悖常理的决定;是否不按规定报告或故意隐瞒个人分管、经办的重要公务和业务;是否经常对不属于自己管辖范围内的工作施加影响;是否以沉默的方式容忍违纪违法行为,或对可疑的现象没有应有的反应;是否经常出入高档娱乐消费或不健康活动场所,生活行为不检点,群众或家庭成员有反映等。

(2)制度机制风险。结合管理权限,查找本科室的内控制度是否具体、管用,是否覆盖各项公务或业务活动和权力运行的全过程。特别要排查那些不受关注且无制度约束的风险源(点),确保涉及职权、利益的关键节点均能得到有效的制度规范和约束。

(3)岗位职责风险。结合岗位职责要求,重点排查在集体决策行为和执行议事规则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

(4)业务操作风险。结合业务工作特点,查找各类业务流程运行过程中易发的违纪违法行为。

(5)人际交往风险。结合自身职权,查找有无与服务对象交往过密,经常在一起吃吃喝喝;有无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娱乐和其他消费方面的风险源。

5.建立廉政风险源(点)信息库。对排查出的各类风险点要认真分析、评估,按照风险发生机率高低和危害损失程度大小进行风险排序,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按照内容全面、描述清楚、语言简洁的要求,采取图表方式,对风险点逐一登记,归类汇总,一一列举出问题类型、表现形式、形成原因、风险等级以及牵涉到的岗位和人员,建立风险台账,形成本单位的风险信息库。

(四)制定防范措施,清理整合制度。

1.制定风险防范措施。针对查找出的每个风险源(点),深入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按照有风险点必有防范措施的要求,逐一制定具体有效的防范措施。

2.完善规章制度。对原有制度进行清理、整合,并根据新形势、新要求进行创造性地修订和补充,重构单位权力内控各项规章制度,并将内控制度汇编成册,形成制度体系。

重点加强对重大决策、干部任免和人事调配、资金使用和物品管理等方面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用完备的内控制度管人、管事、管钱、管物。

3.持续更新内控机制。

(五)抓好检查评估,务求内控实效

1.正常开展自查自纠。如发现问题,要及时对违纪违规行为进行问责,督促被检查对象整改。2.定期接受专项考评。3.认真执行问责制度。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推进内控机制建设是构建反腐倡廉制度体系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层层落实工作责任。

2.突出重点,统筹安排。要按照县局《实施方案》的要求,周密安排各阶段的工作,循序渐进,稳步推进,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中小学校内部控制 篇2

一、内部控制的含义与目标

(一) 内部控制的含义

内部控制是指中小学校为实现控制目标, 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 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

(二) 建立内部控制的目标

1. 合理保证经济活动合法合规。

由于内部控制固有的局限性, 再健全的内控制度也只能合理保证学校的财务活动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2. 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

中小学校的资产是指由学校占有和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中小学校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避免资产流失。

3. 合理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完整可靠。

通过内部控制, 合理保证中小学校的财务报告是合理的合法的, 减少产生虚假财务信息的可能, 从而为学校以及主管部门决策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

4. 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

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不兼容职务相互分离、合理授权批准控制, 从而避免营私舞弊, 达到预防腐败的目的。

5. 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有效的内控制度, 能够使有限的教育经费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 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二、内部控制原则

1.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学校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 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全面控制。不仅要管住所有的经济事项, 还要管住参与事项的所有人。

2.重要性原则。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 内部控制应当关注单位重要经济活动和经济活动的重大风险, 对于不经常发生的业务可以适当简化。

3.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学校内部的部门管理、职责分工、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的机制。在设计内部控制时要以审批为手段, 以制衡为核心。

4.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符合有关规定和学校的实际情况, 并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学校经济活动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 不断修订和完善。

三、中小学校内控制度的现状

(一) 内部控制意识淡薄

内部控制是内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 一些中小学校校长缺乏对内控制度的重视和了解, 对建立健全学校内控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 甚至将一些财务规章制度等同于内部控制, 从而使这项行之有效的制度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 无内部控制或制度不健全

有部分中小学校连一些财务规章制度都未建立, 更别谈科学的、系统的内控制度了。有些中小学校即使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 但不够科学, 缺乏系统性, 未形成覆盖财务活动的各阶段、各部门、各环节的控制制度。

(三) 制度执行不力

很多中小学校控制制度只是挂在墙上, 在实际业务办理过程中, 校长往往凌驾于内部控制制度之上。校长一支笔审批后, 会计人员往往会碍于情面或者迫于压力不得不予以报销, 导致制度形同虚设。

(四) 预算控制难以发挥作用

中小学校普遍实行部门预算, 但由于预算编制的粗线条, 特别是日常公用支出项目没有细化, 仅以“办公费”列示。以致在实际工作中, 预算执行不严格, 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 不能使有限的资金使用在刀刃上。

(五) 缺少专业人员

内部控制能否发挥作用, 取决于是否有专业人员的维护并执行。而现实是中小学校的会计人员很大一部分是由教学人员改行或兼任, 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和系统学习, 缺乏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

四、改进措施

(一) 加强培训

因中小学校长大部分是教学的行家, 任职前财务方面法律法规属于盲区, 而财务人员又是由教学人员改行或兼任, 所以应该加强《会计法》《中小学会计制度》《中小学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试行) 》及常用法规的培训。

(二) 明确职责

新修订的《中小学校财务制度》明确了中小学校财务管理实行校长负责制。学校的财务活动在校长的领导下, 由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明确了相关人员的权力与责任, 利于提升管理效能, 畅通信息传递, 从而保证内部控制有效实施。

(三) 健全内控

中小学校应根据《会计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试行) 》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结合学校特点, 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具体工作包括梳理学校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 明确业务环节, 系统分析经济业务活动风险, 确定风险点, 选择风险应对策略, 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单位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并督促相关工作人员执行。

(四) 完善方式

中小学校在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使用的方式有不相容职务分离、合理授权控制、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绩效考评、信息公开等。中小学校应当在内部控制运行中不断总结、完善、创新控制方式, 提高控制水平。

(五) 强化监督

中小学校应明确各部门或岗位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 规定内部监督的程序和要求, 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内部监督检查。对于违反内控规定的行为, 要及时纠正。

随着财政对中小学校投入的大幅增加, 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内控制度对规范中小学校财务行为,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摘要:文章从内部控制的含义、目标及设计原则入手, 分析了中小学校内部控制现状, 为中小学校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中小学校,内部控制,现状,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浅谈学校内部控制 篇3

关键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审计监督

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检查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经济效益,推动企业贯彻执行即定的各项政策,而采取的组织规划和一系列相互协调的方法与措施。从定义和职能上看,内部控制主要运用于企业。学校是承担教育职能的事业单位,虽不以盈利为目的,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学校发展同样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这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学校规模扩大,设施设备无论是档次还是数量都得到提高。无论是软、硬环境都得到了很大改善,但不可否认,随着办学的市场化,学校同样面临着生源的竞争、国家投入资金偏少、资金来源渠道过窄的矛盾,所以学校同样需借鉴“自我经营,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企业管理机制,深化内部改革,进一步挖掘潜力,增强后劲。为此,规范完善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强化学校内部控制,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内部控制的内容和方法非常丰富。现根据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谈谈如何加强学校内部控制建议:

一、环境建设是实施学校内部控制的基础

控制环境指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有重大影响的各种因素的统称。控制环境因素包括学校办学宗旨、经营理念等方式。学校的组织结构,各部门的功能,分配权力与确定责任的方法,人事政策等各项影响学校经营管理的外部要素。内部环境控制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因素是管理当局及所有执行者对内部控制的态度及其胜任控制的能力。

管理当局及所有执行者的态度和能力不是仅靠其自身道德约束和学习来实现的,必须有制度上的保障。制度建设是管理的前提条件和基础,良好的管理需靠好的制度来保证,学校应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使校级领导,处室,班级,教师,学生均具有相应的内控权限,职责范围,履行方法,及其奖惩办法。近几年来,教学系统在人事,分配制度方法均作了不少改革。打破了过去分配上的大锅饭,人事上的铁饭碗。在教师评价上采用“约束”+“激励”的评价方法。另外在内部管理上制定相应的控制制度。比如:学校财务制度,财产保管及赔偿制度,物品采购、领用制度等。

二、全面的控制活动是实施学校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控制活动指为实现内部控制目标提供合理保证而制定的各项政策、程序和规定,是单位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总和。

1.为保证制度全面性,实用性和权威性,制定制度时应注意两点。

(1)制定制度要全面系统。制定制度时应充分发扬民主,在学校内部层的讨论,集思广益,让规章制度来源于各管理层,再应用于各管理层。建立管理制度后,要选拔好各环节责任人,其工作范围、目标责任、权限明确,并定期监督、检查、考核。检查各项工作环节的系统性、协调性,考核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

(2)建立健全学校管理的控制标准。不同的管理任务有不同的周转环节:如招生、就业、学生管理、物品采购、核销等。要对每一环节具体规定其合理的操作程序,规定检查、监督的控制标准。同时,要对每一操作程序明确规定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控制点,防止各工作环节的系统性,协调、考核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

2.下面结合学校实际工作谈了有关内部资金控制的相关内容及措施。

(1)货币资金内部控制: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每年资金的流入、流量频繁且金额大。学校应严格执行财经制度,做好预决算。为防止多头管理,各部门私建小金库等,学校的资金收入应由财会部门统一控制,严格执行资金审批制度,明确审批职责范围,学校的收费环节应做到连续、可核、防止漏洞,加强要据管理。

(2)财产物资内部控制。学校应建立财产物资计划、审批、采购,配用、报废的内部管理制度。健全固定资产的维修、保养和使用情况报告制度,财产物资清查盘点和报废制度。仓库教学物资的领用应规定相应定额,控制人为浪费,财产保管应具体到相应责任人,鉴定保管责任制,水、电的使用应由专人控制。

(3)负债控制。由于学校规模的扩大,资金不足,势必会形成一定的负债。为保证教学不受影响,应建立短、长期借款的预算、定项、审批、使用和偿还管理制度,对借款项目额度和偿还能力进行论证,对借款的使用,要严格把关,专款专用,及时登帐。

三、准确流畅的信息与沟通是实施内部控制的生命线

一个良好的信息和沟通系统可以使单位及时掌握营运状况,提供内容全面、及时、正确的信息,并在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进行沟通。目前,学校的会计核算基本上脱离了手工操作的账务处理过程,许多县(市)教育局都成立的结算中心,实现了计算机化,这既节省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减少了人为因素对内部控制效果的影响,同时又起到一定的管理和监督作用,规范了整个系统的财务收支行为,避免产生舞弊行为。今后我们要特别注意开发与引进先进的财务与管理软件,逐步建立高质量的企业信息沟通系统。

四、结束语

多年来实践证明:内部控制制度是部门和单位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对维护国家财经法纪,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从源头上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滋生蔓延,预防和减少国有资产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的流失,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行为,完善内部控制,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与文献:

[1]2010年高级会计师考试指导用书第八章—内部控制

学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篇4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强化内部会计管理,规范会计工作行为,根据《会计法》和财政部制定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各级财务机构和财会人员。

第二章 内部牵制及稽核

第三条 牵制原则

(一)为合理组织会计工作,加强会计人员之间、会计岗位之间、各财务部门之间、财务部门和主管部门之间的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相互监督,防止核算与管理发生失误和舞弊行为,确保国家财产安全和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可靠。

(二)任何一笔资金的收付或结算,任何会计资料的形成和报出,必须经两人或两岗以上,重要的会计事项要由会计人员和处(科)负责人分工掌管,不得只由一人或一岗完成。

第四条 组织和分工

(一)财务处设以下岗位:

一般会计岗位:出纳岗、审核记帐岗、复核岗、工资管理岗、电算化岗、综合管理岗、档案管理岗等。

会计岗位原则上要求一人一岗或一岗多人,各岗之间定期轮换。

(二)财务处的稽核工作由审核人员、复核人员、会计主管人员分别从不同环节既相互制约、又相互配合共同完成。

1、审核人员的职责与权限

负责审查、监督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均取得或填制合法凭证;审查、监督发生的经济业务内容是否合法、合规;审查各项经济业务批准手续是否完备;审查、监督用款单位或项目有无合法资金供给渠道。对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应要求经办人予以更换;对不合法、不真实的收支,应当制止和纠正,制止和纠正无效的,要向学校领导人提出书面意见,要求处理。

2、复核人员的职责与权限

负责复查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审查各项收、付款业务的政策依据和批准手续是否齐备;审查记帐凭证的填制、科目运用、帐簿登记是否合乎规范要求,监督帐证、帐帐、帐实是否相符;负责监督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运行,防止利用计算机进行舞弊。复核人员发现记帐凭证填制的记录内容和附件张数与原始凭证不相符、科目运用不正确或往来帐记载与债权人、债务单位(个人)不相符时,应当即要求审核制单人员予以纠正。

3、主管人员的职责与权限

负责检查凭证、帐簿、报表的合法性、合规性;

负责检查各项资金收支计划的合法性和可行性,并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发现不合法的收、支内容或收支计划缺乏可行性的要立即向学校领导提出具体意见,要求予以纠正。

负责检查各项经济合同、协议的合法性和可行性,并监督其履行情况。发现经济合同、协议不合法的,要立即向有关部门提出意见,要求纠正;发现合同、协议缺乏合理性或可行性,要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要求修订有关内容。负责检查、监督全部会计档案及有关资料保管及移交情况。

第三章 会计人员管理制度

第五条 坚持定编定岗制度,学校内部各单位和部门需要设会计岗位,必须经财务处会商人事处同意后方可设立。

第六条 经批准设立会计岗的单位和部门必须聘任会计人员两人以上,记帐与出纳不能一人兼任。

第七条 坚持持证上岗制度。经批准设立会计岗的单位和部门需要聘任、调换会计人员,必须报财务处进行资格认定(包括审验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学历证或进修合格证、技术职务证书等)并报人事处批准后方可聘任。

第八条 对经批准持证上岗的会计人员,每年要进行一次从业资格证书年检,年检合格继续留任,不合格者或不参加年检的要解聘

第九条 坚持技术职务考试制度,凡正式在编会计人员要取得各级技术职务除自然晋升外,一律参加全国统一考试,考试合格取得任职资格,报人事处确认,经学校批准聘任,方能取得正式技术职务。

第十条 学院各级财务机构和有会计人员的单位(部门)领导,要创造条件,支持会计人员参加各种技术业务培训。

第十一条 财务部门的专职会计人员要定期进行岗位轮换。

第十二条 各级财务部门要坚持工作会议制度,讨论业务处理及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第十三条 要坚持会计人员离岗交接制度。会计人员离岗(含调动、轮换、退休等)要办理会计交接手续,移交人要列出交接事项清单,如印章、支票、收据、凭单、帐、表等,接受人清点核对后,双方在交接单上签字,交接时要有财务处负责人监交并签章,交接清单一式三份,三人各保留一份,会计事项未交接清楚不得离岗。

第十四条 要建立会计人员基本数据档案。将全院在编和在岗会计人员的基本情况全部输入计算机,供平时和年终报表使用。

第四章 附则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篇5

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单位内部各种形式控制的总称。内部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加强企业管理、合理分权;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广义地讲,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系统,包括为保证企业正常经营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存在企业经营活动和经营管理,就需要有一定的内部控制制度与之相适应。

中小企业是社会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多、分布广,已经成为支撑经济增长、吸收就业人口、维护经济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其作用和地位随着国民经济战略性调整而日益显著。然而,我国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倒闭,究其原因,内部管理混乱,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是其主要原因之一。中小企业应该对照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的要求,提前搞好内部控制建设,为将来推进落实内部控制制度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内部控制五要素

企业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以下五个要素:

1.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2.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3.风险评估。这个要素要求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并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4.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5.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内部环境。该要素是内部控制框架的基础所在,涵盖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诚信与道德观等。中小企业一般指资产规模不大,人员不多,管理幅度相对较小的企业。在具体的管理中授权方面要么过大,要么过小,甚至有一部分以家族式管理为主。该类企业数量众多,规模大小不一,组织结构多采用直线制或直线职能制——对于业务活动简单、稳定的小企业,一般采用直线制结构进行垂直管理,不设专门的职能机构,是一种最简单的集中式管理。对于中型企业,一般采用直线职能制结构进行管理,中小企业财会部门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思想教育工作跟不上,有些家族式企业甚至让根本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混进财务工作人员队伍,由于这一部分人员普遍素质及业务能力低下,连正常的会计业务都处理不好,错弊百出,更谈不上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运用了。加上一些中小企业领导本人对会计法规、会计制度及会计准则均一窍不通,业务处理上独断专行,主观意识强、法律意识淡薄,客观上给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起到了羁绊作用,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必然会在财会部门中形成漏洞,一些思想觉悟不高的人员势必会利用这些漏洞,挤占、挪用甚至贪污企业的资产,使本来在资金方面就捉襟见肘的中小企业在资金面上更加紧张。

2.风险评估。这个要素要求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并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我国许多中小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机构设置、管理人员素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由此产生了中小企业的投资风险。中小企业没有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也没有定期的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防范意识薄弱,这将严重威胁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就中小企业而言,其生产、研发、销售等各个过程都存在不同的风险,这就给中小企业的内部带来了挑战。

3.控制活动。是指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程度之内。在经营权和所有权尚未完全分离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内控机构的建立健全还有待时日。有的中小企业形式上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但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却并未到位,董事会和经营层基本上是同一人员,内控建设流于形式。有的中小企业从成本效益考虑,内部组织机构设置不齐全,或者完全违背内控要求,由同一个机构兼管诸多不相容职责。组织机构的不完善,使内控体系根本无法建立起来。部分中小企业内部监督机制比较弱,主要表现在:有的没有设置内审机构,使内控监督处于真空状态;有的内审机构缺乏独立性,不能正确评价财务信息及各组织机构的绩效;有的只重视程序和流程监督,在实际运行中对高管层难以进行有效地监督;有的集体审批机制不严谨,缺乏相应的民主程序;有的重要或关键岗位人员与高管有近亲关系,不敢或不愿抵制高管的霸道或错误行为;有的缺乏工会、党团组织,职工董事、职工监事以及职工代表大会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4信息与沟通。这个要素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内部控制的神经系统,它要求企业及时、准确地搜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与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情况就是内部信息与沟通渠道不畅通,不少被企业的会计报表未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信息不同程度地存在失真情况,有的问题还相当严重。经营者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故意歪曲财务报表信息。会计信息失真、做假账已经成为普遍问题。中小企业中相当一部分属于个体、私营性质,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企业领导集权现象严重。一些企业领导家长式作风日盛,有的独断专行,有的自己花钱,自己签字,自己报销。有些领导认为有了内部控制制度办起事没以前那么方便了,花起钱没有以前那么顺手了,内部控制制度成了给自己设立的障碍物、绊脚石,自然就只做起了内部控制的表面文章。这使员工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失去了信心,更加不愿意向经营者表达自己的看法和对管理者的监督反映。

5.内部监督。该要素要求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的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据调查,为数不少的中小企业没有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即使具有内审机构的企业,其职能也已严重弱化,有的没有设置内审机构,使内控监督处于真空状态;有的内审机构缺乏独立性,不能正确评价财务信息及各组织机构的绩效;有的只重视程序和流程监督,在实际运行中对高管层难以进行有效地监督;有的集体审批机制不严谨,缺乏相应的民主程序;有的重要或关键岗位人员与高管密切联系,不能正确评价财务会计信息及各级管理部门的绩效。于是,各级管理部门更加有恃无恐,趁机钻了内部控制的空子。另外,内部审计机构职能的发挥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最高层的主观意愿。一些企业的业务经办人员、财会人员甚至管理人员利用监督不力的漏洞,大肆侵吞公款,利用虚假发票非法占有企业资金。造成企业成本、费用的虚增,让企业背上了一些不必要的负担。

三、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解决方法

1.内部环境方面。强化管理者的内控意识及高层的控制职能,首先,企业的领导者应树立内部环境控制的风险意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对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应有明确的认识,应走出误区,更新观念,强化管理。要为员工建立一个管理完善,控制有效,相互激励、相互制约、相互竞争的工作环境;建立一个有效的令行禁止的管理系统;培养一批对工作认真负责、勤奋、正直、忠诚的员工,不断加强员工的后续教育,对关键岗位定期轮岗、换岗,对不相容职务严格分离,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管理欠缺及舞弊行为,以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企业应在员工中广泛进行诚信教育,把诚信教育作为道德建设的首要内容,创建企业员工自觉遵守的诚信准则。各项控制说白了就是要诚信做人,提高员工诚信素质是企业生存的基础,诚信是员工的立身之本,无论是企业的高层领导,还是一般员工都应该保持诚信行为,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企业要规范岗位责任,不要搞家族式管理,用人不搞认人唯亲。会计人员必须凭上岗证上岗。对于敏感职务建立明确的操守规范,不相容职务严格分设岗位,要求担任敏感职务的员工自觉接受监督。

2.风险评估方面。针对中小型企业在风险评估方面所暴露的几点弊病,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手段。中小企业特别要注意对库存现金的控制:核定库存现金限额、不得坐支现金、做到日清日结、严防白条抵库。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是解决现今中小企业陷入的流动资金紧缺困境的重要措施,是提高资金运用率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企业应对赊销客户的信用进行等级评定,定期核定应收账款,制定相应的应收账款催收制度,即根据应收账款的账龄做账龄分析,并根据合同等建立一系列的与工资奖金挂钩的催款措施,尽快缩短收回账款的时间,防止发生坏账。对已经取得确凿证据后确认的死账、呆账,进行妥善安稳的会计处理。加强对存货的管理。尽可能压缩过时的存货物资,避免大量存货积压在库、资金呆滞,并以科学的方法来确保存货资金的最佳结构。灭绝重钱不重物的错误思想,加强对各类财产物资的管理。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物资采购、领用、销售及样品管理上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堵住漏洞,维护安全。物资保管员应定期与会计对账以保证账、卡、物相符,以便对出现的差错进行及时正确的处理。

3.控制活动方面。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监督制度及考核制度有了领导的重视,有了员工的诚信,就有了内部控制的良好环境,但内部控制必须有个完善的组织机构,完整的控制制度。公司的控制活动必须有从计划、执行到控制、监督的整体框架。内控制度首先要保证组织机构的适当性,各项内控制度要参照会计法规制定准确到位,切实可行,中小企业尤其要重视采购育付款、货币资金、销售与收款、成本与费用的控制制度。管理部门要有提供管理信息的沟通能力,制度如何执行,是否执行了,执行的效果如何要有人去考核,所以管理层还要明确考核责任人,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措施,授予考核人员奖罚权。同时充分利用不相容职务之间、不同部门之间的牵制监督作用。启动全面的内部控制网络。

4信息与沟通方面。企业要明确考核评价的标准,评价结果要进行记录和报告。有了考核责任人,责任人如何评价内控效果得有个标准,这个标准是企业管理的手段和基础,也是有效落实责任、有效实施会计控制的必要条件。为了各项具体业务进行会计控制,企业必须对涉及各项业务活动责任的相应依据和标准加以明确的规定,并进行规范检测和校正,便于考核责任人考核。考核评价的结果要进行记录,建立规范、真实、可靠、完整的考核档案,不仅可以作为企业完整的基础资料,还可作为员工考核晋升的依据,考核结果要综合报告领导层,最终为领导层决策提供翔实可靠的第一手企业管理资料。企业内部控制考核还应当与员工奖惩挂钩,对遵章守纪、工作负责、勇堵企业漏洞的员工应当给予重奖,以激励调动员工参与控制管理的积极性。

5.内部监督方面。.有了领导的重视,有了员工的诚信,就有了内部控制的良好环境,但内部控制必须有个完善的组织机构,完整的控制制度。公司的控制活动必须有从计划、执行到控制、监督的整体框架。内控制度首先要保证组织机构的适当性,各项内控制度要参照会计法规制定准确到位,切实可行,中小企业尤其要重视采购育付款、货币资金、销售与收款、成本与费用的控制制度。管理部门要有提供管理信息的沟通能力,制度如何执行,是否执行了,执行的效果如何要有人去考核,所以管理层还要明确考核责任人,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措施,授予考核人员奖罚权。同时充分利用不相容职务之间、不同部门之间的牵制监督作用。启动全面的内部控制网络。企业负责人必须高度重视内控制度并自觉接受监督事实上,一套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的顺利实施,企业负责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离开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再好的控制体系也显得软弱无力而流于形式。许多企业领导不重视内控制度,其根本原因在于严密的内控制度不仅控制一般的员工,而且控制企业领导。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要合理分工,建立岗位责任制,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了解、检查与监督,并注意加强彼此间的信息交流,定期互通情报,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加大执法力度,督促中小企业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

四.内部控制制度综述

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篇6

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众多,有其独特的特点,其中企业主的态度直接决定了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受重视程度,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主要是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以及资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要体现真实性和完整性必须进行内部控制制度。

一、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中小型企业由于其产出规模小、人员较少且一般身兼数职、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资金薄弱等因素,使得其管理缺乏内部控制的观念,或者是将内部控制制度视为一纸空谈,从而使内部控制成为中小企业管理工作的盲点。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减少了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保障。当今中小型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大致归纳如下:

(一)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岗位设置缺乏牵制性

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也是重要的内部控制因素。中小型企业经营活动单一,经营规模小,人员配置不可能像大型企业那样做到专业对口、各司其职。往往一人身兼两职甚至身兼数职,造成岗位设置缺乏牵制性。譬如有的中小企业库存材料的采购人、保管人甚至领用人都是同一人。而一些根本不具备从业资格,靠人情关系混进会计队伍的人员,呆在中小企业的会计岗位上,这些人只凭长官意志办事,法律、准则、制度懂得不多,但却没有不敢造的报表,没有不敢花的钱,任人唯亲使得内部控制难以正常开展。

人员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参差不齐,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在所难免。而长期以来无论是正规的会计学历教育还是会计继续教育,关于内部控制的内容都很浅显而不系统,财务人员对内部控制知识也十分缺乏。有些会计人员缺乏从事会计工作应具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有些会计人员虽然具有一定的业务水平,但由于忽视对新的业务知识及新颁布的会计法规的学习,出现账务处理违反新会计法规制度对核算的要求。例如有的中小企业会计档案无专人管理,出纳可以轻易取得以前会计资料。这些无疑给会计基础工作的内部控制顺利开展造成了极大的隐患。

(二)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的管理模式使得中小企业管理缺乏内部约束性 中小企业中相当一部分属于个体、私营性质,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企业领导集权现象严重。有的独断专行,有的自己花钱,自己签字,自己报销。有些领导认为有了内部控制制度办起事没以前那么方便了,花起钱没有以前那么顺手了,内部控制制度成了给自己设立的障碍物、绊脚石,自然就只做起了内部控制的表面文章。一些企业之所以内部管理混乱,就是因为一些领导破坏如职责分离、授权批准等内部控制制度。企业管理者的自身问题,从而使得内部控制没有被摆在企业重要的议事安排上。

(三)从内部控制目标上看,在会计信息、资产和经营活动三方面的控制缺乏有效性

1.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普遍存在。财政部曾组织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对159户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了抽查。抽查结果表明:不少被抽查企业的会计报表未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信息不同程度地存在失真情况,有的问题还相当严重。很大一部分企业及其领导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故意歪曲财务报表信息。会计信息失真、做假账已经成为全国性的普遍问题。中小型企业账目不清、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以达到偷逃税金为目的。中小型企业因其规模小、业务量少、交易金额较小等特点,不易引起各检查机关的足够重视。有些企业领导无视国家法律的严肃性,忽视财务制度、1

财经纪律的强制性,怀着侥幸心理指使会计做假账、报虚数,有的收入甚至不入账,私设小金库,最终以到达偷逃税款的目的。二是以达到粉饰业绩为目的。有些国有中小企业,为了年终向主管机关顺利交差、完成上级下达的经济指标,报喜不报忧,只好在账目上做手脚。设置账外账、弄虚作假,造成虚盈实亏的假象,蒙混过关。三是企业财务基础薄弱,致使会计信息失真。有的中小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的会计根本没有会计资格证书,不具备起码的会计基础知识,难免账务处理不出现错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2.资产安全完整系数低。中小型企业因内部控制制度未被引起足够重视,在资产管理上暴露出很多弊病:(1)对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有的中小企业认为现金越多越好,造成现金闲置;有些企业的资金使用缺少计划安排,过量购置不动产,无法应付经营急需的资金,陷入财务困境。(2)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收回困难。原因是没有建立严格的赊销政策,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应收账款不能兑现或形成呆帐。(3)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许多中小企业月末存货占用资金往往超过其营业额的两倍以上,造成资金呆滞,周转失灵。(4)重钱不重物,资产流失浪费严重。不少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对原材料、半成品、固定资产等的管理不到位,出了问题无人追究,资产浪费严重。

3.经营活动缺乏有效性和合法、合规性。企业绩效低下与内部控制质量不高密切相关。中小型企业和大型企业相比虽有经营灵活多变的优势,但在实力、资金及知名度上都无法与之抗衡,因此大多难逃亏损的厄运。而在贯彻国家法规制度方面,中小型企业较大型企业而言在进行经营活动时,更加缺乏合法、合规性。例如对现金的控制只考虑现金收支的量,不考虑现金收支的质,即现金收支活动没有完全在合法状态下进行;对存货的控制只考虑生产对存货的合理需要,不考虑存货在合法状态下流转。

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在中小企业中,管理人员的素质无法满足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需要。其突出表现是: 一些不具备从业资格,靠人情关系进入会计人员队伍的人员只凭领导意志办事,法律、准则、制度懂得不多。

(二)公司治理体制和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考核奖惩机制不够健全

在我国中小企业创建和发展阶段,企业本身管理能力不强、企业治理体制不够完善。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容易出现企业领导集权,忽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许多民营中小企业高层管理者对企业治理的完善与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认识不足。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股权不明晰,所有权过于集中或内部人控制,缺乏有效的制衡关系;忽视制度化管理,没有足够的激励机制;缺乏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机制等等。考核奖惩机制不够健全、有效。一项经营计划或者财务计划有可能是好的,但是没有人检查、考核或者没有认真考核、检查,只是搞形式、走过场。

(三)制度执行力度不够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活动最大的一个薄弱环节就是制度执行力度不够。无论制度多么先进、多么完备,在没有有效控制、考核的情况下,都很难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而且内部控制的过程必须施以恰当的监督,并在必要时对其加以修正。由于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存在问题,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监督力很弱,管理控制的方法不够先进,内部审计机构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等等,从而使得内部控制制度普遍不能得到有效地执行。

三、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方法

(一)提高企业全体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优化控制环境

企业内部控制不仅仅涉及会计,它贯穿于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包括采购、生产经营、销售、财务管理、研究开发、人力资源等各个方面。因此企业的控制环境是由企业全体职工造就的,包括企业的领导、会计人员和所有员工。

1.提高中小型企业领导的管理素质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主要是企业的管理者所造就。内部控制是否有效,与企业领导是否重视、是否带头执行有很大的关系。提高企业领导管理水平和管理思想,使他们认识到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中小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得以正常发挥应有作用的关键。

要使企业领导明白,正是这种让他们自己感到办起事、花起钱不再那么顺手的制度体系,使得企业财务和经营决策人在行使权力时多了一份制约、多了一份提醒、多了一道程序,才使企业资产多了一份安全、企业经营决策多了一份谨慎,从而使企业经营少了一份风险,企业目标的实现多了一份保障。

2.大力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技能和内部控制知识水平

作为企业会计控制的主体,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内控知识的高低尤为重要。针对目前中小型企业财会人员存在专业技术水平普遍偏低、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所披露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状况,应从加强性会计资格认证制度管理上抓起,促进中小企业会计人员学习会计知识和会计法规,提高业务水平。而内部控制知识应作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必学内容,列入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和各级职称考试之中,从而使内部控制制度逐步深入到中小型企业会计人员的心中。

3.加强全体员工道德修养和内部控制制度教育

企业内部控制应当建立在共同的伦理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只有当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目标明确,观念趋同,内部控制才能更有实效。企业应定期对职工进行内控知识的教育,使每一个员工都有企业再小都应在内部控制制度的约束下开展经营活动的观念;使每一个企业员工都要有内部控制制度的概念和意识,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要受到内部控制制度的牵制和约束。

(二)在中小型企业中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控制目标

1.结合实际,注意构建内控制度的成本收益问题

任何控制都要会发生一定的费用,同时,任何控制由于纠正了组织活动中存在的偏差,都会带来一定的收益。从经济角度分析,只有当内控带来的收益大于它所发生的费用成本时,才是值得的。中小企业因规模大小不同,在控制系统上所能承担的费用也不一样。它们不同于大型企业需要构建一个庞大复杂的控制系统,而是只需要一个简单的控制系统就可以较好地发挥控制作用。因此,应在实践中逐步探寻一个内控效果与内控成本的合理结构比例。

2.着重解决企业内不相容职务分离的问题

不相容职务指集中于一人办理时发生差错的可能性就会增加的两项或几项职务。不相容职务分离指对不相容职务分别由不同部门或人员来办理。如前所述,中小企业因其规模和人员数目的特殊性,无法做到专职专人负责,所以加强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增加岗位设置的牵制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明确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企业财务专用章与法人代表私章由不同人员管理,财务专用章与银行支票应由会计、出纳人员分别保管;明确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使之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在一般情况下处理每项经济业务全过程或者在全过程的某几个重要环节都规定要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部门、两个或两个以上工作人员分工负责,起到互相制约的作用。

3.强化对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情况的检查与考核,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为了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并使之不断地得到完善,企业必须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有效遵循,执行中有何成绩,出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某项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执行或不完全执行,估计可能产生或已经造成什么后果。对于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对于违规违章的,坚决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并与职务升降挂钩。只有做到压力与动力相结合,才能最终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4.利用外部监督、中介组织的监督,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要合理分工,建立岗位责任制,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了解、检查与监督,并注意加强彼此间的信息交流,定期互通情报,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加大执法力度,督促中小企业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中介组织在执业中对其内部控制进行的符合性测试而产生的工作结果,了解自己内部控制中的不足,借此机会获得改进内部控制的机会。

(三)从内部控制的目标出发,加强对会计信息资产经营活动三方面的控制力度改善控制技术。

1.“不做假账”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根本途径

针对愈演愈烈的全国范围内做假账成风、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朱镕基2004年4月16日在考察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时指出: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制定“游戏规则”并按“游戏规则”办事,需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会计人才。“不做假账”是每个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在加强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内部控制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广大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会计道德自律是靠理念、传统和教育的力量来维系的。要是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得以落实,还必须依靠会计道德自律的力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好坏与否,重要的还取决于会计道德自律水准的高低。从此意义上说,逐步提高整个会计队伍的道德水准是实现“不做假账”、会计信息真实有效目标的根本保证,也是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保证。

2.建立健全的资产安全完整维护体系

针对中小型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所暴露的几点弊病,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手段。

(1)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资金作为企业营运的基础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把握资金的来龙去脉,对资金进行合理的分配与运用,对资金的调拨进行严密的权限控制,从而减少资金的流失。中小企业特别要注意对库存现金的控制:核定库存现金限额、不得坐支现金、做到日清日结、严防白条抵库。(2)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是解决现今中小企业陷入的流动资金紧缺困境的重要措施,是提高资金运用率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企业应对赊销客户的信用进行等级评定,定期核定应收账款,制定相应的应收账款催收制度,即根据应收账款的账龄做账龄分析,并根据合同等建立一系列的与工资奖金挂钩的催款措施,尽快缩短收回账款的时间,防止发生坏账。对已经取得确凿证据后确认的死账、呆账,进行妥善安稳的会计处理。(3)加强对存货的管理。尽可能压缩过时的存货物资,避免大量存货积压在库、资金呆滞,并以科学的方法来确保存货资金的最佳结构。(4)灭绝重钱不重物的错误思想,加强对各类财产物资的管理。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物资采购、领用、销售及样品管理上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堵住漏洞,维护安全。物资保管员应定期与会计对账以保证账、卡、物相符,以便对出现的差错进行及时正确的处理。对财产的管理与记录必须遵循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以形成有力的内部牵制,决不能把资产管理、记录、检查核对交由一个人来做。定期检查盘点财产,督促管理人员和记录人员保持警戒而不至于疏忽。

3.加强企业经营活动的合规、合法、有效性控制

加强合规、合法性控制即是确保企业应遵循国家有关财经法律、法规的要求,保证每一项经济业务活动都能够在合规、合法的状态下开展。加强企业经营活动的有效性控

4制即是在合规、合法的前提下,确保企业的经营决策、计划能达到预定的目标,能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动力,逐步摆脱年年亏损的困境。

中小型企业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生力军,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和不可预料的发展潜力。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企业发展和进步的生命线,是确保企业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经济浪潮中立稳脚跟的镇海神针。希望更多的中小型企业能够意识到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可或缺性,不断建立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使广大中小型企业在内部控制的保护下健康、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

1.蒋菊香.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对策.管理问题,2008

2.方芳.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分析.经济视角,2008

3.杨月婷.浅谈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工业审计与会计,2008

4.黄万清.论企业内部控制.学生大网站,2003

5.陶功浩.人本管理: 现代企业管理新取向.长沙:财经窗,2003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探析 篇7

一、我国内部控制制度发展概述

1999年《会计法》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提出原则要求, 随后财政部连续制定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等7项内部会计控制规范, 成为我国内部控制的基本标准。

在基本控制制度建立后, 2000年开始中国经济进入了迅猛发展的阶段, 很多大型企业不断创造佳绩, 整个经济市场需求异常旺盛。在旺盛的市场需求带动下, 中小企业开始快速发展, 数量和规模都急速增加, 在整个市场竞争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市场地位。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小企业副司长黎明介绍, 至2009年全国中小企业从数量上已达到4200多万户, 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因此, 规范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提高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

针对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 2007年12月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布了《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指引》, 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方法及措施, 督促并加强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政策。随后, 2008年6月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我国第一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于2009年7月正式实施。2010年4月26日, 又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标志着适应我国企业实际情况、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

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目前, 中小企业在中国整个经济市场的份额是不容忽视的, 中小企业的稳定及发展也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但是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管理意识薄弱等因素的影响, 企业的部分业务流程尚不明确, 在具体的业务环节中还存在非常严重的控制制度问题。

1. 采购环节资金流失。

在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制度的不规范往往会给采购环节的相关人员制造侵占企业资金的机会。目前, 很多中小企业开始关注用内部控制制度来规范采购流程, 引入竞标机制使采购过程更加公开、透明。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竞标机制并没有起到规范流程的作用。

珠海某企业属于中小企业规模, 公司制度规定采购设备必须采取竞标模式。在公司实际采购过程中, 设备部由于已与北京某供应商签订了回扣协议, 在整个采购进程设备部领导指定必须要北京某供应商的设备, 并书面证明只有此供应商的设备才能满足生产工艺的需要。因此北京某供应商在报价较高的情况下中标。北京供应商私下将高出竞标底价的部分转入设备部领导的个人账户。由此看来, 竞标在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一种形式, 并没有对企业采购过程起到约束作用, 反倒掩饰了设备部领导的不法行为, 造成企业资金的严重流失。

2. 销售业绩评价指标不当。

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管理人员水平有限, 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缺乏战略规范, 管理决策显示出“短视”的特征。很多中小企业是以企业利润最大化、最大盈利为经营目标, 管理者关注的是销售额的增长, 扩大市场份额、增加销售额是管理者和销售人员的共同目标。销售数量和销售额的多少成为评价销售人员业绩的主要参考指标。在这种评价机制下, 目前, 很多中小企业销售人员为达到销售目标, 提升销售业绩, 盲目追求销售额的增长, 从而忽略了款项的回收情况。这样的评价指标只是表面上实现了企业利润的增长, 实质上并没有资金流入, 同时增加了企业坏账风险, 造成企业资产的损失。

3. 普遍缺乏人力资源规划。

多数中小企业未针对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与之互相联系和配套的人力资源规划, 在人才开发方面普遍缺乏前瞻性、预见性和计划性, 出现诸多短期行为。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因高级管理人员与专业人员的匮乏而致使企业发展后劲严重不足。

目前, 大多数中小企业对员工的绩效评估主要是基于企业既定目标下员工对工作的服从和完成任务的效率, 因此以职务晋升、年终奖、销售提成等为基础的奖励手段就成为对员工的主要激励方式。这样的评估方式难以使企业依据科学的考核结果对员工进行全方位的激励, 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不利于其在企业中发挥更大的潜能。而配套的约束机制尚未完善、健全, 使企业留不住人才, 也造成了企业的人才损失。

4. 预算编制的形式化。

预算是对企业第二年的经营作出各个方面的预测, 包括投资、销售、采购、费用等等, 如果预算准确, 可以帮助企业节约开支, 合理筹资、投资等, 增加企业的利润。目前, 中小企业的预算编制只是财务收支计划的翻版, 一些企业预算编制也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检查或应付内部审计和客户对企业管理水平的要求, 没有意识到预算对企业的重要性。

在中小企业预算编制过程中, 大部分企业认为编制预算是财务一个部门的事情, 销售部门、采购部门、生产部门等对预算数据准确性起决定性作用的部门由于认识上的误区, 撇清责任, 拒绝参与预算的编制。因此, 财务部门在预算编制的起点就无法获取企业作出的销售战略或销售方案信息, 销售额的预算只能参考历史数据, 这样的销售预算脱离企业发展实际目标, 信息严重失真。在销售预算基础上编制的采购预算、生产预算及最终的财务预算都会偏离企业实际, 导致预算编制形同虚设, 无法提供对经济决策有价值的预算信息。

三、改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建议

1. 严格竞标制度。

在采购环节由于人为因素无法按竞标制度严格执行, 导致企业资金公入私囊, 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资金和经营风险。为了保证竞标按照企业制度正常、规范执行, 企业要设立一个相对独立的部门监管采购过程。将供应商的标书有企业内部独立部门统一整理, 对每一份标书编制企业内部编码, 在企业内部流转过程中不使用供应商的真实名称。将加工整理后的资料在竞标大会上送交相关各部门人员审核, 这样大家就只能看到和采购目标相关的价格及技术指标等, 采购、设备等相关部门无法判断哪个标书代码是其“心仪对象”, 只能客观评价采购对象和价格的好坏, 保证采购对象“物美价廉”, 降低资金的流失风险。

2. 改进销售人员评价指标。

目前, 部分中小企业仅以销售数量和销售额作为评价销售人员的业绩指标, 会导致销售人员在销售过程中盲目追求销售业绩, 不在乎客户的财务状况和信用信誉, 忽视销售款项无法收回的可能, 增加了企业的坏账风险。因此, 在评价销售人员的指标体系中必须要加入应收账款的回收指标, 销售额增加的同时也要保证款项的回收比例, 两项指标综合评价可以督促销售人员在完成销售额指标的同时也要关注客户的信用审核, 保证销售款项的及时回收, 降低企业坏账风险。

3. 建立长期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是指企业对未来人员的需求和供给之间可能的差异的分析, 或者是企业对其人力需求与供给作出的估计, 以及中小企业如何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人力资源战略的设计。人力资源规划包括岗位职务计划、人力分配计划、教育培训计划、人员补充计划等等。规划合理一方面可以防止出现人才缺乏状况, 另一方面也为企业节约人力成本。

中小企业要尊重知识和人才, 应当积极建立科学的薪酬制度与激励体制。企业也要根据人才的不同特点注重激励的有效性、公平性、层次性、持久性, 采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 切实发挥激励机制的效能。

4. 设立结构性的预算编制小组。

预算的编制过程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 因此要设置预算编制的团队 (即预算编制委员会) 。实际操作过程中, 预算编制委员会应由总经理担任主席, 各部门 (包括销售部、采购部、生产部、财务部等) 领导为委员共同编制预算。预算编制委员会应有明确的工作职责说明, 将整个预算编制过程中涉及到相关部门的数据或工作进行划分, 并由各部门对其提供预算数据的准确性负责。

在公司总经理的重视监督和责任分配下, 各部门预算编制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 同时制定的工作职责说明约束相关部门与财务部门的配合, 保证基础预算数据的准确性。基础预算数据的准确性得到保障后, 财务部才能利用基础数据编制对经济管理决策有参考价值的公司财务预算, 利用公司预算在一定程度上防范经营和财务风险, 实现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

四、总结

目前, 我国中小企业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建立公司内部控制的架构、制度和流程是规范企业的关键。在中小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 还存在很多内部控制制度问题, 建立或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进而改进经营管理, 是中小企业发展时期非常重要的工作, 是决定企业长期持续发展的关键, 同时也是我国政府现阶段规范企业管理制度的工作重点。

摘要: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自我调节和自我约束的内在机制, 是企业经营管理体系的一部分。目前, 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还存在一些严重问题, 业务流程不规范、人才流失及缺乏预算控制等都影响着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 是中小企业长期稳定持续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内部控制,中小企业,企业经营

参考文献

[1].施俭.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浅谈[J].财会通讯, 2009 (1) :19-20

[2].中国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 (征求意见稿) .2007.3.2

[3].和丽芬.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框架构建的思考[J].会计之友, 2008 (5) :54-55

[4].朱荣恩.内部控制评价[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2 (9)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探究 篇8

摘 要 近年来内部控制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对我国现阶段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中小企业 内部控制企业管理

一、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一)组织结构设置欠合理

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所有权过于集中或内部人控制,缺乏有效的相互制衡关系;忽视制度化管理,缺乏恰当的对管理人员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没有建立一套合理的分配、奖励、约束、监控机制;缺乏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机制等等弊端,导致企业的内部控制相当薄弱,会计和财务体系不完善,会计人员分工不明确,内部控制经常处于失控状态。许多中小企业的企业主集众多权力于一身,加上其素质不高,风险意识差,往往无视决策的科学性,对具体的经济行为不经过可行性论证,而仅仅凭借自己的感觉和经验实施企业管理,导致决策失误频频,进而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中小企业内控制度不健全主要表现在:首先大部分中小企业管理者内部控制观念落后。由于内控不像企业生产经营那样产生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而且一个良好的内控系统往往在短时期内其有效性和优势不明显,因此很多中小企业往往认为不必花费人力物力在构建内部控制系统上,以为制定几条制度就足够了。这种观念导致企业从上到下无经营风险意识,在处理问题时无制度可依、无制度可执行、或有制度也可不依,主观性、随意性强,无监控、无审阅,久而久之管理和制度形同虚设。其次,由于政府对中小企业上市公司建立内控制度有强制要求,因此,这些中小企业也建立了相应的内控制度,但大都不是基于中小企业的特点和自身的经营特色来设计的,而是沿用或参考大型企业的内控制度建立的,缺乏针对性,导致相关的内控制度不能充分发挥其效能。再次,大部分中小企业的内控制度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由于中小企业具有发展速度快,经营灵活的特点,这就需要内控制度也要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的提高目标,而不仅仅囿于相互牵制、相互制约,防止差错舞弊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的初始目标,因此,在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有必要对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和内部管理制度进行必要的扩展和修订,否则,内控制度就难以跟上中小企业高发展的节奏,反过来就会阻碍中小企业的发展步伐。

(三)财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企业内控制度的中心是财务会计控制,承担内部控制职责的人员是财会人员,因此,企业的内控质量和财会人员的素质有着紧密的关联。目前,中小企业财务人员素质普遍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财会人员业务水平偏低。由于中小企业管理者大都对内部财务会计控制地位认识不足,导致企业疏于对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加上现代财会领域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其财会业务水准势必难以符合现行会计核算要求。许多的中小企业尽管建立了账簿体系,但核算不细、不深、不准等问题依然突出,会计科目对应不准确、凭证残缺不全、成本核算不规范等现象普遍存在,影响了会计核算的质量,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二是财会人员责任心不强。由于中小企业的资金实力不强,给予公司财会人员的待遇偏低,导致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比如,有些财会人员对凭证或账本不能及时记载、装订、归档和保管。三是帮助私企业主偷税现象比较普遍。一些中小企业财会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对《会计法》中的法律责任置若罔闻,认为帮助私企业主舞弊,偷税被查出的法律责任应该由企业主(公司法人)来承担,与己无关。因此,有些财务人员与私营业主沆瀣一气,相互勾结,偷逃国家税款。

(四)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发挥有限

目前,许多中小企业还没有建立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部分企业(主要为上市公司)尽管设立了内审机构、审计委员会以及公司法规定的监事会,但由于中小企业股权集中度高、规模小,人员少,组织结构过于简单,导致内部审计极易受雇佣关系、人际关系、利益关系等因素的牵制,独立性和执行力无法得到保障,审计过程和结果也就很难体现客观性、公正性和真实性,内部审计就难以真正发挥其职能或作用,造成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的局面。另外,由于现阶段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为业主控制性企业(例如家族型私营企业),所有权、经营权、发展权高度统一,政府往往对这些企业在外部审计上没有强制的要求,致使中小企业外部监管缺位,造成企业执行内部控制的外在公平性缺失,阻碍了企业执行内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举措

(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中小企业虽然规模相对较小,但是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问题,就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所谓的公司治理结构,就是指由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员即高级经理人员三者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上述三者之间形成一定的制衡关系。通过这一结构,所有者将自己的资产交由公司董事会托管;公司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拥有对高级经理人员的聘用、奖惩以及解雇权;高级经理人员受雇于董事会,组成在董事会领导下的执行机构,在董事会的授权范围内经营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旨在于明确划分所有者、董事会、高级经理人员和监督机构之间各自的权力、责任和利益,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内部控制在公司运营中真正起到事前控制、过程控制、事后评价的作用。

(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从企业内部自身需要出发,提高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水平,建立完整的组织及岗位责任制,明确划分企业高级管理层、部门管理层、基层业务人员以及各个部门的职责权限;完善货币资金制度、存货制度、固定资产制度、财务报告制度等相关的财务制度的建设;做到职责权限的明确;财产管理的明确;组织形式明确;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程序的明确。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要求,建立一套完善的、覆盖经济业务流程环节的,适合中小企业自身特点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内部控制制度,并能够随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业务职能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及时进行信息反馈与调整,不断修订完善控制制度,逐步形成一套动态的、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明确规定各层次、各项工作的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企业内部的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

(三)提高财会内控人员的素质

首先,中小企业领导层应该充分认识到内部财务会计控制在企业内控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并依据公司的自身特点和发展状况,建立切实可行的财会人员培训机制。加强财务人员的业务和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力度,根据企业的发展和现代财务管理要求时时更新其知识结构;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以增强其自我约束能力,加强《会计法》的学习,提高财会人员的法制观念,做到奉公守法、廉洁自律。從而提高其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其次,提高企业财会人员的待遇,促进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必须提高财务经理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水平,改变家族企业“任人唯亲”的传统用人观念,特别应该注意的是不能把家族成员安排在关键岗位上;同时要严格坚持相互牵制原则,应避免一个人包揽一项经济业务的全过程,可以采取相互复核、定期检查或指定专人审核的办法,使财产的收、付、存、用得到较严密的控制,防止浪费和舞弊行为,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与完整。

(四)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监督

中小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要真正发挥其审计监督职能,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首先,必须强化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执行性。内部审计的负责人应当由董事会直接聘任,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并在业务上接受监事会的指导,总经理无权解聘;遇有重大问题,内部审计的负责人可直接向董事会汇报,以保证其独立性和执行性。其次,强化审计职能。内部审计人员利用其相对超脱的地位,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否恰当,在企业的经济和管理活动中是否得到贯彻执行,执行的效果如何等做出客观的评价;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内审负责人有权直接向董事会及审计委员会、监事会报告,为改进企业内部控制提供建设性意见。再次,重视内部审计人员的选用、培训和考核,提高其素质。选择独立性强、政治业务素质高,具有生产、经营、管理相关知识和经验的专业人员作为内部审计人员,加强对内审人员的业务培训,建立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上一篇:文史知识竞赛题下一篇:中国教育的现状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