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刍议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刍议
○东北财经大学张琦
现代企业制度是指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特点,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需要,体现企业成为独立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要求,在国家法律、法规的约束下,企业具有独立财产权和责任的一种企业制度。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的决策者要求所使用的信息必须及时、准确,这给内部审计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一、我国内部审计在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早在19世纪的英国,内部审计就已诞生,随着二战后资本主义竞争的日益激烈,促使企业更加重视内部经济管理,使内部审计得到迅速发展。与西方国家不同,我国的内部审计是在政府审计的羽翼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1985年8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要求县级以上政府部门和大中型企业组织应当建立内部审计制度,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在各级主管部门的积极推动下,内部审计蓬勃发展,但是与社会审计和政府审计相比,我国内部审计不论是在法律法规制度的建立上,还是在机构设置、人员数量和质量上以及在业务建设和职能作用的发挥上都明显落后,与西方内部审计相比,差距更大。
目前,我国的内部审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地位不明确,独立性差。由于我国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是从企业内部产生的,内部审计受本部门、本单位直接领导,仅仅强调它与被审的其它职能部门相对独立,与双向独立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差异极大。
2、领导者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他们可以随意撤并内审机构、精简内审人员,从而出现将内部审计机构撤并或将内部审计人员精简并入财务部门或从财务部门中分离出内审机构和内审人员的情况,这使得许多内部审计机构势单力薄,很难发挥作用。
3、内部审计人员的任命与罢免随意。由于内部审计机构与人员是直接对企业的领导者负责,因此在人员的配备使用上就有很大的随意性,这就使内部审计机构与人员有很大的波动性,还未等一批内审人员将企业的.具体状况摸透又换来新的一批,这就使内审人员由于频繁更迭而不能发挥其职能作用。
二、解决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的意见
1、提高认识,健全机构。
提高领导者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是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保证。领导干部的思想要实现由“要我审”到“我要审”的转变,实现由被动地接受审计人员的审计到主动请审计人员审计的转变。广泛宣传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地位。对内部审计机构的人员配备实行专职化。对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在实行严格准入制度的同时也要保持其稳定
(一) 内部审计受重视的背景
健全的审计控制机制是现代企业控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不管是外部治理还是内部治理, 核心环节是所有者可以公正评价经营者履行受托经济责任的情况, 企业内部审计的存在刚好补充这个环节;在企业治理结构中, 对审计的需求已不仅仅是资本所有者与经营所有者的共同意愿。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促进股东利益与经理人员利益最大化、平衡不对称信息和有效执行代理合同都得到充分体现。
由于现代企业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的变化, 企业管理层次的复杂化, 企业扩大了内部控制范围, 要求企业内部出现内部审计部门对其经济活动进行审查和监督并向企业的所有者报告经营业绩的真实性。内部审计就是在这种环境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二) 内部审计概述
审计是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由站在公正中立的第三者立场上的人对有关人员的行为进行直接监督, 以及对有关人员的行为结果进行批判性调查, 还包括就监督及调查的结果表示意见。任何一种审计活动都包含有审计人、被审计人和审计委托人三个方面。
在现代企业中, 内部审计具有监督、评价、控制、服务等多种智能。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 其目的是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经营。它通过系统、规范的方法评价和改善组织的风险管理, 控制和管理过程的有效性, 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由此可见, 为实现组织目标内部审计的职能, 内部审计的内容是不断适应管理的需要而发展、变化和完善的;内部审计职能的有效发挥有赖于机构的合理设置, 大量各种层次的企业分布面又广, 更加需要企业加强内部审计实现财务控制和约束。
二、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控制
(一) 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组织机构
1. 企业内部审计的设置模式
要想让企业的内部审计发挥作用, 首先必须让内部审计机构有足够的地位, 享有较高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也就是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必须要在企业最高权力机构的直接领导下工作, 向最高决策层负责;内部审计机构的负责人具有较高的行政地位, 在组织机构中享有充分的权威。目前,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有五种模式: (1) 财会部门下设内部审计机构; (2) 总经理下设内部审计; (3) 监事会下设内部审计机构; (4) 董事会下设内部审计机构; (5) 由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领导。第五种模式因其层次最高, 独立性强, 有利于审计人员独立开展工作, 并且它是根据企业的特点、内部审计独立性原则和西方国家的经验而形成的。
2. 审计委员会
审计委员会实质上是公司与外部独立注册会计师之间矛盾的缓冲器, 主要目的在于减少管理层对外部审计活动的影响和干预, 提高审计的独立性, 充分发挥外部审计的独立鉴证功能。可见, 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的模式正逐步被我国接受。
(二) 现代企业内部审计控制的重点
1. 在“静”的方面, 突出资产存在真实性的审计
在企业真实性审计方面要重点审查企业所提供的会计报表数字是否真实、完善、准确, 搞清楚企业有无任意操纵利润和企业各项业务经营活动是否真实, 对于以借贷形式转移资金和利润的账务核算事项尤其要注意。内部审计应关注的重点是企业是否通过让其他成员企业或其他关联企业向自己公司支付高额的投资利息或租金回报来粉饰企业业绩, 以显示自己的利润。
2. 在“动”的方面, 突出企业资本运行有效性的审计
在企业的有效性审计中要特别注意资本流动的合规性和效益性。企业为扩大生产经营规模, 通过资产重组、兼并、联合、参股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转让和资产置换, 实际投资主体多元化, 因此审计重点是企业在资产流动中涉及对外投资、兼并或资产有偿转让的那些情况, 譬如对外投资是否经过严格的审查和决策程序;重大投资项目是否经过可行性研究, 有无报经董事会审批, 有无投资协议、章程;企业对外投资是否超过集团资产的50%及投资收益情况。还有, 在采用现金购买资产、现金购买股权、股权交换资产、股权交换股权等过程中, 有无按规定进行资产评估或是否存在高估低估现象。
3. 在“静”与“动”结合方面
企业资产真实性审计、资本运行有效性审计二者都要从制度基础审计入手, 因为它决定审计方式, 还关系到审计范围的大小、审计的时效。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 看看它是否完整、正确、有效和合理, 进而评价找出其薄弱环节并发现关键控制点, 这样就可以确定其审计重点、审计范围、审计方式和对问题多发部位的内控制度的审查。
4. 当前我国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重点应用
从世界发达国家企业来看, 企业内部审计的重点逐步从财务收支审计转向管理审计并以经济效益审计为重点。大量资料表明, 大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的内部审计已将工作重点放在绩效审计上, 在财务审计方面投入的人力和时间只占15%左右。
在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领域, 绩效审计理论还没有系统化、制度化, 因此现代企业绩效审计的制度化建设更是任重道远。现代企业开展绩效审计, 有利于加强企业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 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信息技术时代, 由于行业竞争、风险加剧及高科技的发展, 企业要在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除了要千方百计运用高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外, 还要在经营管理方面不断创新, 企业经营管理水准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实力。由审计部门对企业及其关联成员企业进行效益审计评价, 可以发现被审计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 找出同行业的差距, 帮助被审计企业加强企业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因此, 企业的绩效审计应直接从反映其经济效益和业绩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和经营管理水准入手, 以此考核企业运行、经营管理效率。但是, 我们还没有统一的方法与技术, 绩效评价的复杂性也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对宜兴远大超市连锁企业内部审计的重点研究
宜兴远大超市连锁企业是以丁山店为核心, 由丁山店、官林店、和桥店、周铁店、张渚店、物流配送中心等多个卖场组成的超市连锁公司。经营范围涉及副食品、百货零售等领域, 连年被咨询评估公司评为AAA级资信企业, 多次获得市级先进称号。企业经济业绩良好, 在所从事的超市等领域内, 市场份额为10%~15%, 已经牢固确立了在宜兴市场中的地位。
宜兴远大超市连锁企业注重文化形象塑造, 知名度和美誉度相当高, 以“高质量的商品、高质量的服务、高质量的员工”为理念, 塑造了一批协作高效的营销队伍, 同时全面导入计算机管理系统等现代化管理手段, 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 务实企业跨跃发展的根基。下面我们主要研究宜兴远大企业是如何来强化内部审计的。
(一) 宜兴远大企业内部审计的具体应用
1. 宜兴远大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
宜兴远大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合理定位如上图所示。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远大企业按照《会计法》、财政部《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 在股东大会下设董事会和监事会, 在董事会下设审计部, 审计部直接对董事会负责, 它的设置高于其他职能部门, 这种组织形式有利于内部审计作用的充分发挥。
2. 远大企业根据各卖场的特点建立了递进式的监控措施:以“防、堵、查”为主线
远大审计部第一层次在远大企业“购、销、存”的采供一线, 建立以“防”为主的监督防线:重要业务采用双签制, 所有业务均要经过复核, 建立互相牵制、互相制约的内控制度, 禁止一个人处理业务的全过程;第二层次建立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在会计部门常规性核算的基础上, 对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的核查;第三层次建立以“查”为主的监控防线:通过内部稽核、离任审计、落实举报、纪律检查、专项审计等手段。通过实施以上三个层次的内审措施, 远大审计部不仅可以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 并且可以防范和化解远大企业的经营风险和会计风险。
3. 宜兴远大企业评估重要的供应商
审计部通过综合评估, 对远大企业的所有供应商水平进行分析, 分出重点的供应商客户并对重点供应商进行核心、战略合作分类, 对分类客户建立管理档案, 由总经理指导, 采供部门负责具体事项的执行;审计部动态评估, 做出调整, 对客户进行排队, 分析客户变化的情况和发展前景;通过评估后, 找出远大企业要改善的方面并向该供应商倾斜广告、人员及营销沟通, 着手建立供应商长期合作模式。
4. 远大企业加强预算管理
审计部审核公司预算是否具体落实股东大会、董事会、经营者、各卖场的责权利关系, 各自的权限空间和责任区域是否明晰。实施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预算管理, 预算的财务控制功能得到强化, 企业的财务目标和决策得到落实。
(二) 宜兴远大企业创新应用企业内部审计
1. 内部审计职能的第一个转变:从查错防弊型转向管理服务型
企业建立了内控制度, 不断加强外部约束机制, 会计电算化逐渐的普及, 使账务表面的错弊越来越少, 远大内部审计转变了职能———内部审计的重点从内部检查和监督向内部分析和评价转变, 从传统的防错向服务转变。
2. 内部审计职能的第二个转变:从事后审计向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转变
现在一般企业的内部审计都是事后审计, 主要起监督作用。随着企业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 远大内部审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 尽量做到及时发现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 把远大企业的风险降到最低。
3. 加强了对违法违纪现象的处理, 确立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远大审计部针对内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分析出现的原因, 如果属于主观原因, 要报请董事会, 责令有关部门及时纠正;如属于制度设计缺陷, 要会同有关职能部门, 及时完善制度中的相关内容。发现违法违纪案件, 联系司法部门, 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通报远大企业内部, 以保证内控制度的先进性和权威性。
4. 加强评价企业整体效益, 建立企业业绩评价体系
审计部运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学、财务学、数理统计方法对企业或各卖场一定经营期间的生产和经营状况、资本运营的效益、经营者业绩等进行定量与定性的考核、分析, 做出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审计部通过评价业绩信息, 确认有关部门或个人的工作业绩状况, 解决企业评价整体效益及奖惩分配。
5. 远大企业加强企业内部考核, 建立了内部审计的工作制度
远大企业不仅有一套非常严格的内部审计制度, 更有一批素质较高的内部审计队伍。内部审计人员绝大部分都是从人才市场招募的有着丰富审计经验和独立工作能力的审计人士。他们进入远大后, 会接受全面的业务及财务审计政策培训并跟随其他审计小组进行学习。在他们正式接受内部审计工作后, 仍会定期接受集中培训。内部审计人员获得较高收入报酬可以尽可能地杜绝其接受贿赂的可能性, 内部审计纪律规定内部审计人员不得在审计期间接受被审单位的请客及送礼。由此可见, 一支素质高、纪律严的内部审计队伍对远大企业是何等重要。
总之, 健全的内部审计模式和制度可以促进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因此, 建立和健全符合我国国情的企业内部审计模式应成为当前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模式的重点内容之一。我们有理由相信, 在这个已经来临的新世纪中, 我国的现代企业在市场竞争大潮中一定会不断开拓创新, 我国新一代管理学科研究者们一定会不懈求索, 从而使内部审计获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赵耿毅.绩效审计指南[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11.
[2]尤君玲.轻松进入会计师事务所[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1.
[3]涂申青.审计业务操作全程实训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摘要:企业内部审计是企业进行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的重要手段,是现代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发展及完善,对内部审计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谈起,分析了当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内部审计成效的举措。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内部审计举措
一、引言
内部审计是指企业通过其内部的审计部门,对其内部管理及运营项目的审查、评价、监督,进而评估企业运营项目的效益水平高低,企业财务资料的正确真实与否,以及企业内部管理的有效性强弱的一种管理行为。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发展及完善,企业想要获得更大发展,就必须重视内部审计,不断完善企业的内部审计机制。
二、当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内部审计最早诞生于在19世纪的英国,二战后资本主义竞争变得日益激烈,一定程度上迫使企业不得不更加重视其内部经济管理,在此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得以快速发展。与西方国家不同,我国的内部审计是在政府审计的基础上创立并发展起来的。我国于1985年颁布实施的《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中明确要求县级以上政府部门和大中型企业组织应当建立内部审计制度,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在各级主管部门的积极推动下,我国的内部审计工作发展迅速,但与政府审计及社会审计相比就不难发现,我国的内部审计在多个方面所表现出的效能发挥都明显滞后,特别是与西方国家的内部审计相比,凸显出了巨大差距。
总的来说,当前我国的内部审计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和不足:
(一)企业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存在偏差
因企业性质及规模的诸多限制,当前我国很多的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内部审计的认识还比较肤浅,甚至产生较大偏差。在开展企业内部审计过程中,部分被审计者往往产生抵制情绪,他们狭隘地认为自己被审计是不被信任的体现,并且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职权及自由度,因此,内部审计过程中极易引发老板与审计者之间、被审计者与内部审计人员之间的矛盾,严重地还会导致审计工作无法顺利进行,这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健康发展及推进。此外,还有一部分人员认为,我国开展的内部审计仅仅是走走形式,并不会对企业发展产生实质影响,因此从认识上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就不够重视,致使我国内部审计发展严重滞后,失去了其应有作用。
(二)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受限制,作用难以发挥
为维护内部审计的客观性,保障审计内容、审计范围、审计方法及技术,以及审计报告等不受干涉,须保证内部审计独立性,这是开展内部审计的前提。然而,因受我国行政体制及原有管理体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我国的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中,多数内部审计人员均由公司高层(管理层)推荐任命,甚至有的就是由分管财务的负责人直接主管,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也有不少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与企业的财务会计机构实际上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且专职审计人员少,多数都是兼职的,既做会计,又兼审计,可以想象这样的内部审计,其实际效果肯定难以保障,也就无从谈起其作用发挥了。
(三)内部审计的范围受到限制,与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不符
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在范围上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相去甚远,内部审计的范围受到了很大限制。很多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还仅仅停留在财务领域,审计内容也主要集中在企业费用的内部控制、财务数据真实性及合法性的查证,以及对下属各子公司、分公司的财务核算的规范性审计方面,还没有涉及到企业管理和经营领域。此外,我国很多企业内部审计仍属于财务部门主管领导,其审计范围一定程度上也因此受到限制。
(四)内部审计人员业务水平偏低,审计质量难以保证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企业竞争已逐步发展成为了人才之间的竞争。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及完善,企业的投资将呈现多元化态势,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及规范企业的经济行为,要求内部审计人员知识多元化——不仅要懂企业财务及审计知识,还要熟悉企业的各项业务。然而,我国当前的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普遍表现为知识结构单一、能力水平偏低,很多企业内部审计人员都是直接从企业财务部门或其他部门分离出来的,基本上都不具备专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条件,这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企业内部审计质量。
三、改进当前企业内部审计的举措
综合以上所述的当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改进。
(一)加强企业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
要转变企业领导层思想观念,首先要使领导层从战略角度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让他们真正认识到内部审计对于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加强企业管理的重要意义,进而积极地开创有利条件,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高素质的内部审计工作者,树立内部审计机构的权威性,使内部审计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从而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奠定基础。
(二)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若要发挥内部审计的独立作用,企业就需要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同时按照企业制度要求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内部责任制,健全产权监督机制,使企业的产权主体明确化,真正发挥出内部审计维护投资者权益的作用。
对大型企业而言,实现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还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必须继续深化现代企业改革,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责任制度,内审机构可以采取总经理负责、董事会领导的双重机构,既可减轻内部人控制的现象,更可强化内部审计在企业各部门的作用。
(三)完善内部审计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内部审计工作者
能否顺利、有效地开展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是关键。培养、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重点在于企业要善于发现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制定能吸引优秀人才进入企业从事审计工作的有利政策,充分发挥人才的专长,鼓励人才竞争,使内部审计工作顺利开展并卓有成效。
此外还要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工作,通过学习审计案例的方式,增强审计人员的法制纪律意识与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感,使整个内审队伍不仅精通会计业务、熟悉本企业经营,更要思想好、作风硬,真正提高现代企业的内审质量。
(四)制定适应新形势的内部审计制度
传统财务审计只审查企业经济活动的合法性,随着企业管理结构的进一步完善,企业逐渐会实现传统审计到健全、合理、高效的现代审计的升级,使内部审计的重点趋向于审计企业的经营活动有效性,在保证企业经济活动合法及财务数据真实可靠的前提下,综合评价企业经济活动的情况,使企业业务流程更合理, 资源利用更高效,确保企业财产保值增值。
四、结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的影响及作用将会越来越凸显。企业內部审计必须以企业的发展为准绳,不断适应企业经营机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新的形势发展一方面向企业内部审计提出了挑战,另一方面也为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不断加强、改进和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必将是当前和今后我国企业发展的正确选择。
参考文献:
[1]黄培芬.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内部审计.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2).
[2]冷慧敏.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刍议.山东煤炭科技.2004(6).
[3]蒋旭芳.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问题研究.当代经济.2010(12).
[4]吴华萍,吴明芳.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思考.企业导报.2010(5).
[5]赵玲珍.浅谈如何加强企业内部审计.财务与会计,2003(8).
摘要:责任会计是企业管理的有效制度之一。本文首先从责任会计的概念及体现的三个基本原则着手,接着阐述了构建现代企业制度下责任会计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及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然后结合目前企业情况,提出了责任会计在实施中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责任会计 现代企业 管理
财政部在《会计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提出:要建立起以责任会计为主要形式的会计管理体系;为了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加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高现代企业的管理科学水平,有必要建立一套比较健全的责任会计制度,以适应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实现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责任会计的概述
(一)责任会计的概念
责任会计作为管理会计的核心内容,是以企业内部划分的责任中心为会计主体,确定其在经济活动中应负的经济责任,并同记录、考核、评价其业绩的会计工作相结合而形成的会计制度。
(二)责任会计的三个基本原则
1、责任原则:要确定责任单位,明确责任指标,使企业内部的各个单位都有定量的经济责任指标(资金、成本费用、利润),企业的总指标都能分解落实到责任单位。
2、定价结算原则:按一定价格,按各个责任单位进行核算,包括各单位之间往来结算和各责任单位的责任指标完成情况的核算。
3、利益原则:对各责任单位指标完成情况要进行考核,在考核的基础上进行奖罚。
这三个基本原则也就是实际工作中的事先确定目标、事中核算监督、事后考核奖罚三个环节。据目前的实际情况,有不少企业已经具备,并且正在这样做,只不过还没有意识到或还没有把它叫做“责任会计”而已。当然,严格说他们的做法可能还不那么系统、全面、完整。我认为凡符合上述三个基本原则的企业就可以说已经建立了“责任会计”,建议这类企业应加快步伐填平补齐,使之进一步系统、全面、完整地纳入“责任会计”的轨道。
(三)构建现代企业制度下责任会计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没能用在刀刃上等都是资金运营管理上的问题。因此加强企业管理,要建立责任会计制度,使企业的现金余额、应收账款、存货等维持在一个最适当的水平上,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改善资金运营管理,企业要同时实施全面预算制度和资金的集中管理制。
责任会计制度需要在企业的利润形成及分配方面加以规范,科学地安排各环节的责权利,并使之与企业效益相结合。现代企业分配制度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此,必须建立一套包括责权利在内的管理机制和程序。例如,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的厂长(经理)的收入,以承担风险责任大小为尺度与企业生产经营成果、责任风险相联系,实行年薪制等。
2、以成本管理为基础
以成本管理为基础就是要求企业合理组织和管理生产成本,实行全员成本管理、全过程成本管理和全方位成本管理。
实行全员成本管理,必须树立成本竞争能力是与产品竞争能力同等重要的意识,上至厂长经理等企业的经营者,下至销售、采购、生产、规划、工艺及全厂管理部门以至每个职工都必须树立成本责任意识;实行生产经营全过程成本管理,就是要高度重视成本的事前管理、事中管理、事后管理,也就是对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产品设计→产品投入→生产→完工→销售)的成本管理;实行全方位成本管理,是要把成本管理放在市场竞争的大背景下来考虑,要充分注意市场变化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影响和新要求,要充分认识科学技术进步在企业加强成本管理、提高收益中的“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向科技进步要效益。
三、结合目前企业情况,责任会计在实施中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一)从企业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不强求一个模式
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千差万别,管理水平高低不一,建立责任会计必须因厂制宜,注重实效,不能生搬硬套,搞一个模式。推行责任会计要从企业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不强求一个模式。在企业现行的核算基础上,再充分体现责任原则、定价结算原则、利益原则的前提下,决定自己的做法。责任会计的中心目的是为提高经济效益服务,而在不同企业中影响企业效益所碰到的具体情况不同,因此责任会计在不同企业具有不同特色。特别是刚刚起步阶段,必须有一个“百花齐放”的过程。
价值指标与实物指标都可作为对责任单位考核的责任目标,不要强求一致。例如对班组考核采用实物量指标,职工看得见,摸得着,容易核算。责任会计的模式可与企业的分部相结合,明确各自的管理目的及职责;可以将财务会计与责任会计结合核算,也可以分别核算,主要应考虑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会计人员素质,并以保证正常的财务会计核算为原则。
参考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论述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内涵,指出其与传统国有管理制度的不同,揭示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地位,从而分析和探讨了如何构建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关键字:现代 企业制度 财务管理
历经了几十年的企业制度的改革,现代企业制度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经营成功的关键因素。企业成功的管理者们进行比较规范的企业改革,在改制中引进了多元投资者;或者较好地实施了以煤为主的多元化经营战略;更或者在技术创新、内部管理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等等,为企业谋求更快更长久的发展道路,开拓更广泛的市场。因此只有跟随市场经济要求,以市场为基础,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式的,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才是目前现代企业的经营发展之路。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法人制度、企业自负盈亏制度、出资者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制度。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从企业制度演变的过程看,现代企业制度是指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一种企业制度,也是具有中国特
色的一种企业制度。十四届三中全会把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十六个字。1999年9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并重申了对现代企业制度基本特征“十六字”的总体要求。因此,我们所要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现代企业固有的性质和要求,按照世界通行的国际惯例和标准,来塑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
现代企业制度与传统的国有企业制度不同,与改革以来形成的过渡性企业制度也不同,主要表现是在实质性方面的不同:首先,通过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国家依其出资额承担有限责任,企业依法支配其法人财产,从而改变以往政企不分,企业则全面依赖于政府的状况;第二,企业内部建立起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构成的相互依赖又相互制衡的治理结构,党组织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发挥监督保证作用,从而改变以往企业领导体制上权利不明、责任不清、要么“一元化”领导,缺少监督制约,要么相互扯皮摩擦、内耗过大的状况;第三,企业以生产经营为主要职责,有明确的盈利目标,改变以往企业办社会,职工全面依赖企业,企业对职工承担无限责任的状况;第四,企业按照市场竞争的要求,形成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从而改变以往作为政府行政体系附属物,大而全,小而全,内部管理落后的状况;第五,企业各种生产要
素有足够的开放性和流动性,与外部的资本市场、经营者市场、劳动力市场及其他生产要素市场相配合,通过资产的收购、兼并、联合、破产,通过经营者的选择和再选择,通过劳动者的合理流动,使企业结构得以优化,竞争力得到有效提高,从而改变以往生产要素条块分割、封闭呆滞,优不胜、劣不汰,行政性重复建设严重的状况。
现代企业制度的组织形式是多元化、多角化、集团化经营,并且日益呈现大规模、跨国化、跨行业的经营趋势。现代企业的上述特点,对我国企业现行的财务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建立起既与国际惯例接轨,又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色的财务管理模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二、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一)、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地位日显突出。
财力资源是生产的一大要素,财务管理的本质是理财。理财,简言之就是应用财务机制,实施财务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做到开源节流。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企业的理财观念和理财职能也将向高层次和科学化转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营销过程,体现着资本的运营过程。财务是企业营销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即财务关系。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客观上要求企业的营销活动以市场为“主轴”,以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为目的。经营销售的各环节为了一个共同的效益目标而开展的,要求企业树立
价值观念,也就是我们在财务管理中强调的资金观念、成本观念、效益观念。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使得企业内部营运资金的界限完全淡化;使企业完全走上了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道路。所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逐渐凸显出来,并使之成为必然。
(二)、确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有利于现代化企业制度的推行。
现代企业制度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产权明确、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依法规范的企业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现代企业制度体现在财务管理上,应建立以资产有效经营、资本保值增值为宗旨的,科学、规范、有效的资本管理制度,防止经营行为的短期化和随意性;应借助于资金管理实现产权管理,着眼于优化企业的资产结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以企业经营目标为前提,采取财务管理特有的功能和管理策略,通过破产、兼并、出售、租赁、股份制等形式,介入广泛的、多渠道的资本、资金市场,广泛开展融资、筹资活动;通过理清财务关系,确定产权、责任、利益主体,促使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使国有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三)、国有企业实现“集团化”更要坚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
实现国有企业的“集团化”,是当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后立于不败之地的重大举措。集团化以后国有企业的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日趋上升到更加重要,各种财务关系的处理也正
在探索过程中,财务管理的内涵也更加丰富,财务管理的任务也更为艰巨,集团内部多种形式的经济活动对财务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十几年中由于在强调扩大企业自主权的同时缺乏完善配套的企业外部财务监督和企业内部财务约束机制,在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上未能整体跟进,一些企业消费性支出失控,铺张浪费严重,助长了奢侈腐化,财务管理力度微弱,致使企业出现不应有的亏损,甚至造成国有收益的大量流失。因此,在实现集团化的过程中,不能“以改代管”,集团化管理形式更需要坚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
可见,财务管理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日渐突出,如何构建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成为管理者应当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三、如何构建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如何构建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呢,我认为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对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应有正确的认识。
正确的认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要求企业努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由传统的核算监督型转向现代经营管理型,把现代企业财务经营管理的观念、手段等贯穿于企业营销活动的全方位、全过程。而并非企业的各项工作都要以财务部门和总会计师为中心,事事听命于财务部门和总会计
师。因此,就要求企业各级管理者和全体员工,以实现企业最大利润为目的,事事、处处讲求经济核算和责任,人人当家理财,紧紧围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而努力工作。
确立财务管理为中心的主要手段应包括:(1)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具有良好素质的财务人员;(2)制定与完善先进、严格的财务制度、科学可行的考核与奖惩办法;(3)明确企业的管理方针、财务政策;(4)在企业树立“全员财务”意识,做到企业全员都有强烈的财务管理观念。
(二)、企业领导要重视和熟悉财务管理,确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
企业内部管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容易产生财务管理与企业负责人或经营者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短期行为剧烈;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经营者负盈不负亏;虚盈实亏,账实不符;账目不健全,私设“小金库”;对企业负责人的经济监督不力,重大决策不经总会计师研究,造成决策失误和企业管理效益差等等。因此,要求企业领导者自身要重视财务管理,从企业决策、组织和协调出发,从决策的宏观方面、战略方面入手,关注两个协调,建立健全一整套指标考核机制。两个协调是外部协调和内部协调,即企业与投资人、债权人、国家、银行、社会监督部门等错综复杂的关系和企业内财务部门与其他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建立健全一整套资本保值增值指标、净利润指标和奖金指标,防止企业行为短期化,维护出资人权益。
(三)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现代管理模式需要财务部门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自觉定位。
1、生产经营管理要以预算为中心。
企业要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包括财务预算(即成本,费用资金,盈亏及货币收支预算)、营业预算(即生产销售,采购,人工费预算等)和专门决策预算(如技改,购置固定资产等),并使全面预算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保证企业目标利润的实现。
2、财务管理要以资金管理为中心。
可行性的做法是通过全面预算,严格控制资金流量,充分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实行“一支笔”、“两条线”、“三会”相结合的办法来管理企业资金。“一支笔”,是指企业资金在通过全面预算的前提下,只能由总会计师或财务经理一个人来统筹安排。“两条线”,是指企业要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即资金由财务部门集中调度使用,以确保生产、经营、投资等的资金需求。“三会”则要求在“一支笔”,“两条线”的基础上,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召开:资金平衡会、资金调度和资金分析会。根据各部门申报的用资计划,安排调度、调剂和解释说明,讨论通过资金预算,跟踪分析、评价和考核资金的使用情况和经济效益。
3、成本管理以环节控制为中心。
环节控制具体地说,是指成本管理必须按照一定的秩序分别进行 7
控制,从而达到全员、全面、全过程且有效的成本管理。这个秩序是设计成本的控制→采购成本的控制→生产成本的控制。即在制定合理的单位消耗定额前提下,应将指标分解到班组或个人,实行二级和三级核算制,把责任会计与成本会计相结合进行核算,以保证有序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4、非生产性开支,以期间费用、技改管理为中心。
严格制订并执行经营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的开支范围和标准,是向管理要效益的一条有效途径,同时也是一道难题。企业技改投资的管理同时也是财务管理的重点,关键问题是如何引导、策划和组织的问题。主要包括:对技改投资的效益论证;筹资渠道和方式;资金的投放时间方式和规模;技改项目(工程)验收和评价;技改投资回报率的跟踪考核等内容。财务管理部门要善于进行技改分析与论证,避免造成盲目投资,甚至资金浪费和经济损失;要努力协调与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做到“睦邻外交,改善环境”。
在坚决执行财经法规的前提下,不能自恃大权在握,辄发号施令,要主动和有关部门商讨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大家心悦诚服地围绕财务管理的需要去改善和修正各自的工作。同时还要处理好与单位领导班子的关系,做到“忠智两全,亲疏得体”,使财经法规在领导中能够加以融化。使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各项制度和考核能够有力全面细致的执行下去。
(四)、要重视业务学习,不断探索和完善新的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巩固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与财务密切相关的重要改革措施频频出台,许多新政策、新概念、新知识需要财务人员去学习、去实践,否则就无法胜任工作。十五大以后,国有企业改革的力度加大,财务管理实践形式更趋于多样化和深层次化。要求财务人员更要解放思想,按照“三个有利于”来指导财务工作,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大胆探索新的财务理论,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现代企业制度需要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企业内部财务行为,努力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不断巩固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
结束语:跟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财务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的核心内容,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又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步骤。企业的领导者和经营管理者只有着眼于财务管理中的决策、组织和协调,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机构和先进的管理理念,防止企业行为短期化,维护出资人长远利益,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为企业谋求更快更远的发展。
参考资料:
1、《现代企业制度》2010第二版牛国良;
2、《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干部知识读本 王国平主编;
3、《公司治理法律问题研究》赵志钢主编;
4、《新会计制度下的财务管理》中国物价出版社;
5、《管理者必备财务管理手册》企业管理出版社;
一、现代企业制度对内审的基本要求
在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是指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发达国家现代企业制度特征的新型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这给内部审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它应借鉴和吸收西方国家内部审计的合理部分,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本企业法人利益出发,要保证会计信息真实,保持资产完整清晰,充分发挥对经济活动的监督评价和鉴证职能,对各项法规、重大投资、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评定审议职能,以推动企业增强对宏观管理的自觉接受能力、对市场的自我适应能力、对扩大再生产的自我协调能力以及分配的自我约束能力。
二、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的业务内容
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的工作内容比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在审查范围上更广泛,在审查层次上更深入。
(一)审查与评价内部控制制度
开展内部控制制度审计不只是现代审计的方法,而且是现代内部审计工作的审查模式,标志着内审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它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检查、评价、测试找出管理上的薄弱环节促进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避免漏洞和弊端造成的损失和浪费,提高经济效益。
(二)常规财务审计及财务计划审计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财务审计应就如下问题开展工作:资产、负债、损益是否真实合规,税后利润是否按规定比率分配,公积金是否按法定比例提取,其使用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股利的分配和支付是否贯彻同股同利的分配原则,账户处理是否合规等。
除此之外,内审人员还应对企业财务计划的编制和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着重对企业财务计划编制的合理性、科学性进行评价。
(三)经济效益审计
现代企业审计不仅要经常性进行财务审计,更应强化经济效益审计。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使企业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为根本方向,以经济效益为核心,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企业内审的目标也应有所改变,应更好地为企业管理者和经营者服务,为企业增加产量、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这就需要企业内审人员加强经济效益审计意识,认真对生产过程每一个关键环节进行控制测试,通过对各种数据、资料、对各个有关人员的咨询,对企业的各种经济情况的变化进行分析与计算,加之以对市场活动的调查研究结果,为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提出管理意见,帮助其增强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关键性环节的细节性了解,来有效地制定规章制度明确奖惩制度,更好地为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增强经济实力,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内容有:采购审计、销售审计、基建项目审计、科技成果审计、产品质量审计、其他公司效益流失的项目机审计、生产要素利用效益审计、产品成本效益审计等。
(四)经济合同审计
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方针的实施,加大了企业同外界交往的频繁,加大了企业同外界签定合同的可能性,这就要求企业内审人员把好合同关,避免经济纠纷。合同是经济往来的载体,是各种对外经济活动的法律依据。抓住经济合同这一环节,对合同生效前、合同履行过程中、合同终止时进行审计,都是加强审计监督的有效途径。企业内审人员对本企业所签合同的内容、责任、权利、义务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及时发现合同中的漏洞及不利于本企业或违背合同原则的地方,迅速向本企业有关部门报告,避免合同失误,减少本企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五)投资决策审计
现代企业制度赋予企业独立的投资决策权利,投资决策是否正确关系到企业的命运和前途,这就要求企业的内审部门必须搞好投资决策审计,对决策方案的数据和使用方法进行独立客观的评价,帮助企业经营者提高决策方案的可行性,发挥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同时,内审人员还要审查企业基本建设的更新改造、固定资产的改建扩建和对外投资项目技术上的先进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政策上的合规性,督促企业完善投资的自我约束机制。
(六)积极开展经理(厂长)离任经济责任审计
企业内审机构通过经理(厂长)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发现企业经营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而较好地评价企业负责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关于厂长离任审计的应审内容,既要从经济责任方面进行审计,又要对厂长各项素质要求进行评价,对调离厂长任期内的业绩功过进行全面考核,做出鉴定和评价。
综上所述,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审查的范围应更广泛,从最初的财务审计扩展到经济效益审计,从事后审计扩展到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应渗透到企业内部的供产销的各个方面,进入具体环节之中;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审查的内容应更深入,通过进入企业生产第一线并调动企业专业人员参与,使发现的问题更具有确实性、决定性,更“一针见血”;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应更具有经常性和及时性,通过经常深入第一线,及时发现企业生产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分析和研究,并迅速准确地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向有关部门报告,充分起到企业经营管理者智囊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铁石,对内部审计本质、原则和规范的思考,经济师,2007年第9期
[2]赵丽芳,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的定位及相关问题研究,审计与经济研究,2010年第6期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制度建立;制度完善;企业经营管理
经济全球化的逐渐推进,过去的企业管理制度已经无法适合当前这样一个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的要求,现代企业制度的构建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对企业的必然要求。只有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才能够让企业经营管理更加科学,才能够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现代企业制度构建存在的问题
(一)员工素质有待提高
一方面,企业中一些员工的专业素质能力不高,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坚持以身作则,不斷增强自己的综合能力,为员工起到带头模范作用,让他们能够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另一方面,部分员工对于现代企业制度的理解模糊不清,这一问题通常表现在:受到过去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影响,在新的经济发展时期思想认识没有切实转变,无法及时应变,员工对现代企业制度的认识存在偏差,没有意识到企业内部制度的整体性。
(二)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因为受到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目前国内很多企业都没有树立较强的风险意识,防范风险的能力不强。对于可能发生的风险,部分企业依旧评价管理人员的主观臆测来判断,并未对风险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无法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环境。部分企业因为对现代企业制度不了解,它们单纯地觉得现代企业制度和内控监管是同等关系,把它当成是一堆文件,没有与风险评估联系起来,造成国内企业不具备较高水平的风险防范能力。
(三)现代企业制度不完善
现代企业制度在内容方面存在片面性和零散性,缺乏科学性与全面性,企业中的一些部门管理者因为利益驱动,重经营轻管理,控制组织网络体系不完善,甚至导致内部控制失控。企业更加偏向于事后控制,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若某项环节存在问题,就颁布相应的规章制度来控制,导致企业内控制度不具有统一性与全面性。
二、现代企业完善制度的对策
(一)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人事管理工作是企业其他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而对企业员工的管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障现代企业制度的落实。因此企业在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除了要做好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工作,增强其专业技术水平以及自身素质之外,同时还必须要积极地引入高级管理人才,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一般来说,人才的选择可以通过社会招聘或者内部晋升两种方式,优秀人才的引进不仅能够给企业带来新鲜血液,同时还可以有效地调动企业内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强化企业风险防范机制
风险防范是当前时期国内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的关键内容,通过风险的评估与防范可以帮助企业第一时间去识别和分析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同时第一时间采取有效对策。风险评估的过程包括了目标制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以及风险应对。当前国内市场竞争环境日益激烈,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因素也逐步增多,所以现代企业制度必须要从风险管理着手,对企业实际存在的风险点进行全面分析,同时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确保企业未来发展战略的科学性。
(三)完善企业内部的会计制度
对于现代企业制度不完善的现象,国内企业必须要在坚持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对分离的前提下,真正厘清出资人、决策人和企业管理人员三者相互关系,确保企业内部股东会、董事会和经理人都可以坚守自身职责,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企业内部制衡机制。另外,为了确保企业财务会计监督的有效性,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还可以积极地借鉴国外企业经验,但应当避免一味复制的现象,必须结合自身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根据我国经济环境状况,制定出符合自身企业发展的制度。
(四)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发展
一方面要积极促进国有经济转型升级。现代企业制度和产业发展体系的构建,借助于信息化推动传统产业升级,进一步突出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地位,逐步健全产学研创新体系,掌握更多的核心科技,帮扶战略性产业与制造业企业持续发展,进而占领新兴行业发展的制高点;另一方面必须要坚持企业开放合作,以资源引入、技术增长、品牌输出作为重点,推动企业不断提升境外国有资产运行效率以及国际化管理能力,培养一大批拥有全球化眼光和战略思维的人才。
三、结语
总而言之,传统的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方式已经不再适合国内企业所面临的经济形势,所以应当尽快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构建,为企业打造一个更加公平、公正的内部环境,同时进一步健全企业财务制度、内控制度等,促进其现代化管理体制的构建,进而让企业实现更好的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岳园园.加强民主管理,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J].先锋队,2015,(29).
[2]刘文静.对完善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考[J].知识经济,2015,(21).
一、提高职工的认知力管理学认为:认知是人对事物的认识、理解与评价;情感是人对事物的情感体验;意向是人对态度的反应倾向。认知产生情感。情感产生意向。职工的知、情、意组合一个协调统一的整体才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因此说,提高职工对企业精神的认知力,让职工接受企业精神是培育现代企业精神的关键。选准切入点——塑造良好形象。一是塑造领导形象。培育企业精神和其它工作一样,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的,领导者的思想行为对被领导者有一种示范力和导向力。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精神是领导者精神风貌的具体体现。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优良品质以及工作能力,在职工中产生楷模效应,提升领导的形象。用较强的影响力带领职工改革、勇于进取,同舟共济,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目标。二是塑造职工形象。以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和遵守职工道德为主要内容,开展爱岗敬业,尽职尽责,遵章守纪教育。教育职工加强修养,做到文明用语,礼貌待人,树立外观庄重、举止得体,品质高尚的文明形象。三是塑造环境形象。环境可以造就人,它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注意改造企业环境,让环境渗透着企业精神,以“绿化、美化、亮化”为目标。开展“美化环境达标准,岗位文明建小家”加强食堂、浴池和职工之家建设和改造,通过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谐的工作环境,在丰富健康的文化环境中,提高职工文化素质。抓住根本点——提升职工境界。一是通过提升职工境界。坚持两个文明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作用,把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和造就合格矿区人结合起来。要尊重人的品德,重视人的智慧、承认人的价值、珍惜人的感情、维护人的尊严,提高人的素质,真正把“根”留住,使矿井的建设和发展保持良性循环,充满生机和活力。二是推行行为养成。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使各个岗位上的职工工作标准和行为规范,统一标识、统一标志,增强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自豪感,通过宣传教育,实现组织意识和群众意愿的高度融合。三是建立学习制度。建立有效的学习机制,提高职工的理论素质和业务技能,创造职工与企业共同成长的环境氛围,把经营哲学、价值观念、学习理念的内涵加以显现,形成亮点,在企业中塑造学习文化,进而,提升现代企业文化的品位,不断增强职工的群体意识,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培育坚定的信念,确立一致的行为准则,从而激发广大职工为企业的振兴和发展而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二、培育职工的稳定情感在新的形势下,要使广大职工群众深刻认识企业精神是企业之魂、事业之根、精神之柱。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职工对企业精神的认识,加深情感,具体要树立“三观”。——树立奋发进取的价值观。奋发进取是企业发展的基石。纵观鹤岗矿区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从“一五”时期的初建,到“七八破千万,八五翻一番,十五年增长一千万”无不凸显着广大职工顽强进取的信念。牢固树立奋发进取的价值观,重点在引导。要充分利用广播、板报、组织开展文艺演出、演讲、知识竞赛等职工喜闻乐见的活动,开展爱企业、当主人、创业绩的自我教育,把体现光荣传统、创业意识、道德规范、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精神动力等内容的企业精神,深深注入广大职工的脑海中,支配人的思想和行为。牢固树立奋发进取的价值观,关键在实践。各级领导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自觉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实践中不断加强自身修养,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在任何时候都要始终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树立创新实干的事业观。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创新实干又是鹤矿集团企业精神的本质。依靠实干的工作作风,鹤岗矿工闯过创业的艰难,战胜发展过程中的险阻,经受住了市场经济的严峻考验,开创出改革发展的良好局面。现在看,从今年到2010年,是企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巩固工作成果,实现“两年打基础,四年翻一番,六年百亿两千万”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辉煌在于创新,希望在于创新。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我们一如既往地弘扬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精神,以创新实干的精神,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奋发有为。——树立无私奉献的人生观。无私奉献是鹤矿精神的核心,也是煤矿工人的真实写照。更是煤矿工人的高尚情操。无论是在计划时期,还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鹤矿人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承受各种困难与考验,把全部精力甚至生命奉献给煤炭事业。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更应倡导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道德,鼓励职工群众在平凡的工作岗位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三、增强职工的正确意向企业精神体现企业经营风格和追求目标,反映企业准则和精神风貌,集中了广大干部职工智慧和意愿,企业精神是广大职工的精神支柱,有了企业精神企业就有了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就有了战胜困难的精神动力。因此,必须强化引导职工树立对企业精神的正确意向。
(一)认识人,确立“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要改变过去以“物”为中心的管理方式,建立起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体系,从各个环节上调动和全面发挥积极作用。俗话说,职工的心,企业的根,企业要想生存,事业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广大职工的广泛参与和支持。培育现代企业精神,就要重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信任人、培养人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
(二)依靠人,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能动性。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尊重职工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同时,健全企业民主制度,认真搞好企务公开,保证职工群众依法行使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和各项权利,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调动职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三)关心人,为职工排忧解难。积极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坚持开展送温暖活动,特别要关心困难职工群众的疾苦,把他们的问题提在重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灵瑀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加强公司内部控制,防范和控制公司风险,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独立监督和评估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完整性、有效性,保证公司及所属子公司以及分支机构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的规定》等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指内部审计,是指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对公司及其所属部门(包括控股子公司、分支机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管理人员责任评价、合同复查等开展的监督、评价活动。
第三条公司内部审计遵循“依法、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公司应保证其工作合理、合法、有效,达到完善公司内部约束机制,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第四条审计委员会指导和监督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应当履行以下主要职责:
(一)指导和监督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二)至少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审议内部审计部门提交的工作计划和报告等;
(三)至少每季度向董事会报告一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内部审计工作进度、质量以及发现的重大问题;
(四)建立、协调内部审计部门与会计师事务所、国家审计机构等外部审计单位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
第五条公司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并按需配备专职人员,专职人员应不少于三人。公司控股子公司及分支机构的内部审计工作由公司内部审计部门直接领导。
第六条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由审计委员会提名,董事会任免。
第七条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履行以下主要职责:
(一)对本公司各内部机构、控股子公司、分支机构以及具有重大影响的参股子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及其实施的有效性进行检查和评估;
(二)对本公司各内部机构、控股子公司、分支机构以及具有重大影响的参股公司的会计资料及其他有关经济资料,以及所反映的财务收支及有关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审计,包括但不限于财务报告、业绩快报、自愿披露的预测性财务信息等;
(三)协助建立健全反舞弊机制,确定反舞弊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主要内容,并在内部审计过程中合理关注和检查可能存在的舞弊行为;
(四)至少每季度向审计委员会报告一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内部审计计划的执行情况以及内部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第八条内部审计人员应熟悉公司的经营业务和内部控制规范,具有一定的政治素养、具有审计或相关专业知识及技能,并不断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内部审计职业培训和后续教育来保持和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和专业胜任能力。
第九条内部审计人员必须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公司制度进行审计,并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客观公正、廉洁奉公,不得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
第十条内部审计人员不得兼任财务以及其他经营性工作;不得参与原经办业务的审计事项;与被审计对象或者审计事项有利害关系的要回避;在履行职责时不得接受被审计对象的请客、送礼。第十一条内部审计人员按审计程序开展工作,对审计事项应予保密,未经批准不得公开。
第三章审计对象和依据
第十二条公司内部审计的对象:
1、公司及其部门和分支机构;
2、公司全资子公司、分公司、控股子公司;
3、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认为需要进行审计、检查的其他事项和人员;
4、部门和管理层的内部控制测试与自我评价报告。
第十三条公司内部审计依据:
1、国家法律、法规、政策;
2、公司章程、制度;
3、公司经营方针、计划、目标;
4、股东大会决议、董事会决议、监事会决议、总经理办公会决议;
5、其他有关标准。
第四章审计种类和方式
第十四条公司内部审计种类包括:
1、财务审计:对公司财务计划、财务预算执行情况、财务收支的合法性、真实性、效益性等进行监督检查;对财务管理和财产管理情况等进行监督评价。
2、内控审计:对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的合法性、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测评和监督检查。内部控制的审查和评价的重点为公司(包括全资、控股子公司、分支机构)采购和销售环节、对外投资、购买和出售重要资产、对外担保、关联交易、募集资金使用、信息披露事务等事项。
3、基建项目审计:对基本建设、技术改造等工程项目立项、计划、合同签订、执行情况、工程项目施工现场控制、预算、决算等进行的内部审计监督。
4、合同审计:对公司大宗物资采购合同、产品营销合同、承包租赁合同、技术转让合同等合同执行情况、存在的问题和违规违章情况等进行的内部审计监督。公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及公司认为重大的合同,审计部门应当参与合同前期审查。
5、责任审计:对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所属分子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分支机构负责人和各部门负有经济责任的管理人员任期的履职情况、经济活动及个人收入情况等进行的内部审计监督。公司副总经理以上人员审计由审计委员会授权审计;副总经理以下需要审计的由总经理授权人力资源部委托内部审计部门进行审计。内部审计部门原则上应于相关经济责任人离任、离职前进行审计。
6、专项审计:对与公司经济活动有关的特定事项,向公司有关部门或个人进行审计,并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审计调查结果。包括:
6.1管理审计:对被审单位管理活动的效率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计。
6.2效益审计:在财务收支审计基础上,对其经济活动效益性、合理性进行审计。
6.3审计调查:对公司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调查。
6.4职工保险福利收缴支付审计。
7、公司年度内部控制测试与自我评价审计:对公司的内部控制、部门及管理层提交的年度内部控制测试和自我评价报告进行审计,并提交公司年度内部控制测试与自我评价报告。
8、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总经理授权的其他审计。
第十五条公司内部审计方式:
1、报送审计:被审单位接到审计通知书,应在指定时间将审计部要求的有关材料报送审计部接受审计检查。
2、就地审计:审计人员到被审计单位处进行审计,被审计单位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第五章内部审计的工作内容和职权
第十六条内部审计的工作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审计;
2、对公司基础建设项目的立项、预算、决算、开工、竣工审计;
3、对重要经营岗位的责任、离任审计,包括接受审计委员会的委托对高级管理人员审计以及接受总经理的委托对高级管理人员以下人员进行审计;
4、合同审计;
5、对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审计;
6、对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严密性、有效性和执行情况审计;
7、年度内部控制测试与自我评价审计;
8、对公司重要资产的安全性、效益性审计;
9、联营、合营、子公司和项目投入资金、财产使用及效果审计;
10、配合国家审计机关和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分支机构和有关部门的审计;
11、接受公司审计委员会委托的其他审计事项;
12、向审计委员会报送审计工作计划、报告、统计报表等资料;
13、监督审计工作中发现的违规行为整改情况。
第十七条公司内部审计主要有以下职权:
1、有权召开本公司、部门、下属企业有关审计工作会议;
2、有权参与重大经济决策的可行性论证或可行性报告事前审计;
3、有权参加或列席公司(包括部门)及控股子公司、分支机构召开的有关重大投资、资产处置、财务收支预算、决算及其他与经济活动有关的会议等;
4、有权参与重要合同、经济业务的调查、评估、论证、决策、审查、监督,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5、有权要求被审计对象及时提供真实、完整的计划、预算、决算、财务会计资料、招投标资料、经济合同、统计报表、会议纪要以及其他相关资料;
6、有权审查财务、会计及经济活动的资料、文件和与审计内容有关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及相关电子数据,现场勘查实物;
7、就审计事项中的有关问题,依照法律、规章向有关部门及控股子公司、分支机构和个人开展调查和询问,取得相关证明材料;
8、有权对经济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提出纠正、处理意见以及改善管理的建议;
9、有权对经济活动中正在进行的违法、违规行为予以制止,制止无效的,及时向审计委员会报告予以制止;
10、有权对严重违反财经法规、造成严重损失浪费的人员,提出追究责任的建议;
11、对可能被转移、隐匿、篡改、毁弃的有关财务会计及相关经济活动的资料或者资产,报经审计委员会批准,予以暂时封存;
12、对阻挠破坏审计工作及拒绝提供资料的,有权向审计委员会提出建议,采取必要措施,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13、经审计委员会批准,披露、公示有关审计报告;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14、有权参与制定、修订有关规章制度;
15、有权参与公司对相关社会中介机构或者专业人员的选聘工作;
16、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权限。
第十八条公司内部审计部门依法行使职权,被审计对象要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阻碍。公司各内部机构、控股子公司以及具有重大影响的参股子公司应当配合内部审计部门依法履行职责,不得妨碍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
第六章内部审计工作程序
第十九条审计计划:内审部门应根据公司年度计划和公司发展需要,按照审计委员会的要求,确定年度审计工作重点,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前两个月内编制次一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计划,报公司审计委员会批准。第二十条审计立项:内审部门应根据批准后的公司审计计划,确定审计事项及其大致时间安排,经审计委
员会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一条组建审计工作组:按照审计方案,内审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审计工作组(其成员不得少于3人),拟定工作程序并进行详细分工,进行审前准备。
第二十二条根据审计事项确定被审计对象并编制审计具体方案,同时送达审计通知书至被审计单位,说明审计内容、种类、方式、时间等审计事宜。特殊事项审计经审计委员会或总经理授权后可实施突击审计,而不需送达审计通知书。
第二十三条实施审计:审计人员可采取审查凭证、账表、文件、资料、检查现金、实物、向有关单位和人员调查收取审计证据等措施实施审计。内部审计部应制定规范、适用的审计底稿和报告格式及编制要求。第二十四条审计证据应当经被审计对象或者证据提供者签名或盖章。被审计对象对审计证据有异议的,工作组应当核实,必要时重新取证。被审计对象或者证据提供者拒绝签名或盖章的,工作组应当注明原因和日期。
第二十五条审计工作组应汇总审计证据形成内部审计底稿并拟订内审报告,经审计部负责人审核后形成正式内部审计报告,由总经理或审计委员会审批。审批后的内审报告按公司相关规定送交被审计单位。第二十六条被审计对象应当及时执行审计决定,落实审计报告有关意见和建议,并由内审部门进行监督,整改情况由内审部门审查后报总经理或审计委员会。
第二十七条如被审计对象对审计证据、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有异议,应在三日内向审计委员会提出复审申请或者申诉;超过三日提出复审申请或者申诉的,不予受理。复审或者申诉期间,不停止审计报告、审计决定的执行。
第二十八条内审部门在必要时可以开展后续审计,重点检查被审计单位曾出现过的问题,并将审计结果报审计委员会。
第七章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第二十九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要严格遵守国家内部审计法规、内部审计准则及公司内部审计规定,不得从事损害国家利益、公司利益和内部审计职业荣誉的活动。
第三十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要做到独立、客观、公正和正直、勤勉。
第三十一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要保持头脑清醒,保持廉洁;不得滥用职权,不得弄虚作假,不得徇私舞弊,不得接受被审计对象的请客、送礼。
第三十二条内部审计人员要正确应用职业谨慎,并合理使用职业判断。
第三十三条内部审计人员应诚实地为公司服务,不做任何违反诚信和有损公司利益的事情。
第三十四条内部审计人员必须遵守公司保密规定,在履行职责时,要按规定使用所获得的资料;不得泄露公司商业机密。
第三十五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报告中应客观地披露所了解的全部重要事项;不得隐瞒事实真相。
第三十六条内部审计人员要保持和不断提高专业胜任能力,不断地接受后续教育;若有不能胜任的审计任务,应及时提出解决方案。
第三十七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较强的人际关系沟通能力,妥善处理好公司内外相关单位和人士的关系。
第八章审计档案管理
第三十八条内审部门应建立、健全审计档案管理制度,并完善审计操作规范、审计底稿规范、审计流程规范和审计报告方式及后续整改监督记录。
第三十九条审计档案管理范围:
1、审计通知书和审计计划、方案;
2、审计报告及其附件;
3、审计记录、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
4、反映被审单位和个人业务活动的书面文件;
5、审计委员会对审计事项或审计报告的指示、批复和意见;
6、审计处理决定以及执行情况报告;
7、申诉、申请复审报告;
8、复审和后续审计的资料;
9、其他应保存的资料。
第四十条审计档案管理按照国家审计档案管理的规定,参照公司档案管理办法、公司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及公司保密制度等执行。
第九章奖励与处罚
第四十一条对执行本制度工作成绩显著的部门(包括控股子公司)和个人,内审部门向审计委员会提出建议,由公司给予表扬和奖励。
第四十二条对违反本制度,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被审计对象,根据情节轻重由内审部门向审计委员会提出建议;公司给予行政处分或经济处罚;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1、转移、隐匿、篡改、毁弃或者拒绝、拖延提供账簿、会计报表、资料和证明材料的;
2、阻挠审计人员行使职权,干扰、抗拒审计检查的;
3、弄虚作假、隐瞒事实真相的;
4、拒不执行审计决定的;
5、打击、报复、诽谤、陷害审计工作人员或者有关举报人的。
第四十三条审计工作人员违反本制度规定,公司依法依规追究责任,同时给予行政处分或经济处罚;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1、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
2、弄虚作假、徇私舞弊,隐瞒查出的问题或者提供虚假审计报告的;
3、泄露公司商业机密的。
第十章附则
第四十四条本制度未尽事宜,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和公司章程等相关规定执行。第四十五条本制度由公司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解释。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刍议】推荐阅读:
浅谈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财务管理改后09-07
现代企业制度改革07-01
现代企业制度机构07-19
现代企业制度基本特征12-16
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12-19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性09-28
现代企业建设06-17
教案现代企业管理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