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集团有限公司内部审计制度(精选8篇)
时间:2011-03-10 20:59来源:未知 作者:71nx 点击:19次某集团内部培训师管理制度
一、总则 第一条 公司员工担任内部兼职培训讲师(以下统称内训师),向其他员工传授理念、知识和技能,是公司内部知识的积累、共享和传播的有效途径之一,能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水平,从而增强公司的竞争力。第二条 为了组建这样的一
某集团内部培训师管理制度
一、总则
第一条 公司员工担任内部兼职培训讲师(以下统称内训师),向其他员工传授理念、知识和技能,是公司内部知识的积累、共享和传播的有效途径之一,能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水平,从而增强公司的竞争力。
第二条 为了组建这样的一支内训师队伍并实现对内训师管理的正规化和科学化,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二、内训师的组建及选拔
第三条 公司本着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对内训师进行选拔。
第四条 凡在管理、业务、专业知识等方面具有较为丰富的经验或特长,工作业绩突出,同时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感染力的人员,均可参加内训师选拔。第五条 内训师选拔程序:
(一)由各分公司/部门推荐或个人自荐,填写《内部培训师推荐(自荐)表》,由各分公司/部门总经理或副总经理审核,报人力资源部审核。
(二)人力资源部初步审核后,组织各分公司/部门相关专业技术专家确定内训师人员名单,报公司领导审批。
第六条 凡参加外派培训,一次培训时长在5天或以上的人员,经人力资源部考虑,可作为公司临时内训师,具有为员工提供一次时间不少于一天的培训(内容、培训时间自定)的义务,如讲课现场效果评估能达到内训师基本要求,经个人申请可纳入公司正式内训师管理。第七条 内训师分初、中、高讲师三个级别,填写自荐/推荐表时要注明申请的级别,并由人力资源部审核决定,升级需通过内训师资格评审,填写《内部培训师升级申报表》。其中申请上一等级讲师资格的基本条件是:
(一)需在一年内完成在原级的最低有效授课时数(计算范围为公司委托讲授的课程)如下表:
级 别 初级讲师 中级讲师 高级讲师
申请上一等级的最低有效授课时数(小时)120 150 300
(二)在上述的授课时数内课程的效果评估(课程效果评估以讲师结束整次培训为单位)平均在80分以上;
(三)讲师在原有等级申请上一职等时,必须具备上一职等的工作能力,相应的工作职责和条件可参考本文第三节内容。
(四)满足以上条件的讲师可向人力资源部提交《内部培训师升级申报表》,人力资源部将根据平时对学员抽查的培训效果、讲师的授课水平作最后审批。
第八条 当公司内部缺少某一专业知识的讲师时,人力资源部可考虑在社会上聘请,相关管理明细在双方合同上规定,不列入本管理制度。
第九条 各分公司/部门应积极协助与支持内训师的授课管理与培养工作。
三、内训师的待遇
第十条 内训师的授课可享受授课费,按如下标准付费: 级别 初级讲师 中级讲师 高级讲师 授课费标准(元/小时)
(每天标准课时为6小时)工作时间 30 45 60 非工作时间 40 55 70 每年辅助资料费补助 200 300 400 发放授课费的课程必须为人力资源部统一安排并经人力资源部考核合格的课程,发放时间为课程后期跟踪、总结完成后1个月内由人力资源部负责统一申报与支付。
第十一条 课程安排由非内训师讲授的,根据所讲课程深度,对应给与相应等级内训师的授课费。
第十二条 以下情况不属于发放授课费的范畴:
(一)各类公司、部门会议、活动;
(二)管理层、各分公司/部门经理等对本分公司/部门人员开展的例行的经验及知识分享、交流、指导。
(三)试讲、经验交流、其它非正式授课。
(四)由各用人单位为提高员工技能,组织开展的现场指导等多种方式的在岗培训。
(五)工作职责要求的授课。
(六)授课时数不足1小时的课程。
第十三条 内训师可旁听公司所有培训课程,如有必要,可申请参加与自身授课内容相同的外出培训。
第十四条 人力资源部将每年组织一至二次全体内训师的经验分享与交流,或聘请资深人员或外部专家指导、培训,以提高内训师的授课水平。
四、内训师工作职责及入职资格
第十五条 内训师必须参与课程的前期培训需求调研,开发设计课程有关的资料,如培训标准教材、辅助材料、案例及游戏、授课PPT演示文档、试卷及标准答案等,并定期改进以上资料。
第十六条 内训师以培训效果为导向,所需相关的、合理的培训资源可向人力资源部反馈申请(如必要教材的购买、场地、器材的配套等)。第十七条 辅助学员制定培训后的行动改进计划。
第十八条 内训师组织的教材、教案,归公司所有,公司有权在企业内部网上发布,供学员下载。
第十九条 内训师必须参与考后阅、评卷工作、后期培训跟进、答疑等工作,协助课程组织工作;对其他讲师的授课技巧、方法、案例、课程内容等提出改进建议;协助人力资源部完善岗位培训课程体系。
第二十条 内训师作为本职专业的先导者,可为人力资源部提供外部优秀的、有价值的培训信息,并填写《外部培训信息收集表》反馈到人力资源部,这些培训信息可考虑作为内训师或者公司员工的培训内容。
第二十一条 公司内训师队伍的所有人员必须接受《内部培训师培训》的课程培训,《内部培训师培训》课程共分为三个级别(初、中、高),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根据内训师的发展情况筛选接受培训的讲师名单。
所有接受《内部培训师培训》的内训师在培训后必须制订行动改进计划,根据培训所学针对性地改进自己在授课中的不足之处,人力资源部负责监督实施。第二十二条 内训师入职资格 初级内训师入职资格
英语水平具备专业英语的阅读能力,基本能翻译技术资料。课程等级 讲授的课程为基础类课程。
课程及教材开发 把握学员需求,能整理开发出切合实际需要的教材。
业务指导能力 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掌握相当的专业知识,能在实际工作中指导技工或一、二级工程师进行作业。中级内训师入职资格
英语水平具有英语四级同等水平和具备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具备技术资料翻译能力,能讲授英文教材。
课程等级 讲授的课程属于系统性较强的软调、网优、数据制作、专题类课程。
课程及教材开发 能对培训需求作深入分析和探讨,能够开发、改进切合实际需要的教材。业务指导能力 在公司范围内的专业领域中具有相当影响力,能在实际工作中指导二、三级工程师进行作业,并能够指导初级讲师提高授课技能。高级内训师入职资格
英语水平具有英语六级同等水平,和具备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具备技术资料翻译能力,能讲授英文教材。
课程等级 讲授的课程属于系统性较强的软调、网优、数据制作、专题类课程。
课程及教材开发 能对培训需求作精辟分析和深层次研究,具有前沿技术信息的采集渠道,具备专题课程及新技术课程的开发能力。
业务指导能力 对在长期的专业技术实践和研究中形成独到的理论体系,能在实际工作中指导四、五级工程师进行作业,并有标准教材审核能力,能指导中级讲师提高授课技能。
五、内训师的管理与考核
第二十三条 人力资源部统一计划与安排内部培训师的授课,并进行内训师授课情况的抽查、评估与跟踪。
第二十四条 人力资源部对内训师的授课绩效进行年终综合考核,人力资源部填写《内训师考核表》,对优秀讲师的奖励在年终绩效考核以与体现。内训师每授课一次,年终考评分加0.5分,年终绩效考评分加分最多为3分。凡年终内训师考核分评定为90分以上者,授予优秀内训师奖章,年终绩效考评分加3分。
第二十五条 内训师如在1年之内有5次课程的现场效果评估低于70分,或内训师考核分低于70分即被降级,初级讲师将被解聘,待进一步培训后再申报加入。
第二十六条 人力资源部作为对内训师评审起最终监督和决定作用的一方,为能够掌握第一手信息,将不定期对学员进行访谈,了解内训师的授课效果。访谈产生的结果将成为人力资源部讲师绩效考评的依据,同时也可为人力资源部进一步开发讲师能力奠定基础。
六、附则
第二十七条 本管理规定解释权属于人力资源部。第二十八条 本管理规定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集团人力资源部
2009年12月12日
集团公司由母公司和多家子公司共同组成,母公司的发展起到领头的导航作用,子公司为集团公司的各项战略目标服务,母公司对子公司要实施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母公司本身的管理至关重要,但另一方面,完善子公司本身的管理也同样重要,所以不仅要站在母公司的立场考虑问题,同样也应该站在子公司的立场来看待集团整体利益问题。从现有的关于集团公司的内部控制论述中,绝大部分文献都是站在母公司的角度来论述集团公司整体绩效的提高,能够站在子公司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文献几乎没有。所以,对子公司内部控制有必要将其进行单独的研究。
二、我国集团子公司的界定及其内部控制现状
(一)集团子公司内部控制实践情况
母子公司的管理在实质上是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是委托派出经理对其进行管理,母公司通常并不参与其直接管理,子公司仅是作为母公司的利润中心、成本中心等。企业整体对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的重视程度不够,企业始终不认为内部控制对公司的发展能带来何种好处。在中小企业中,管理者一人说了算,制定相应的制度反而在一定程度上约束自身的权力,执行起来是相当困难,而且无法满足企业某些情况下的特殊需求,目前要希望中小企业能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中规范的管理制度比较困难。
(二)当前集团公司下子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1. 管理者缺乏对内部控制的认知。
多数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比较落后,不重视内部控制,认为内部控制与企业的发展没有多少直接的厉害关系,内部控制就是企业的日常规章制度,日常的内部控制与公司无关,它是属于大型企业或公司应该重视的问题,许多企业也就不愿意花费在短期内看不见成效的“无用”支出上。企业管理者由于文化水平、眼界的限制,往往认为凭个人的直接控制和直接观察来评价企业经营成果就可以了,不必依靠现代管理技术来监督经营的全过程。容易推行家长式管理,下属也往往按习惯办事,长期养成不讲制约、不讲监管、不讲授权的办事方式。
2. 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或者缺失。
子公司建立了一定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其内部控制制度只是散见于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中,没有形成完整独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制定企业的规章制度时也没有经过充分的论证或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有些制度的建立在部门之间可能存在自相矛盾。企业在内部控制的执行上不到位,让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
3. 子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受到母公司的影响。
子公司由于接受母公司的监督和控制,母公司对子公司有其相应的业绩和管理考核,母公司希望子公司能如期完成其规定的经营目标,在这前提下,母公司会对子公司在管理上提出一定的建议或者要求,或者直接改变公司的经营目标,对子公司的管理制度的建立上会起到影响作用,但是这种影响作用有时是正面的,有时也可能是负面的。
三、构建集团子公司内部控制制度
(一)基本思路
建立子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要站在子公司的立场来考虑问题,但同时也要把母公司的整体目标考虑进去,直接的目标是母公司为子公司订立的经营目标。以子公司本身的实际经营情况进行设计:首先是母公司和子公司管理层共同对子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重视,只有管理层首先重视起来,才能带动全公司的职工参与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在实地考察子公司的经营情况和管理情况后,总结出子公司内部控制的各个环节,建立适合子公司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起点就是找准内部控制要实现的目标。
(二)基于母子公司关系的内部控制系统设计
从公司治理角度来考虑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是从内部控制的环境入手,理顺子公司的治理结构后,公司从战略高度上、从企业的管理层上能够形成规范化的运作,对内部控制的要求也就有所提高,从而能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运作有良好的环境。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模式上对子公司的内部控制产生重要影响,具体到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各项管理手段上,母公司对子公司在股权、人事、财务、绩效考核等方面的控制程度影响子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
(三)具体措施分析
1. 设计内部控制出发点。
(1)经营效果和效率目标。子公司的经营目标应该满足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经营目标的考核,二是子公司自身定制的目标,后一目标应该服从于前一目标。这也是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后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
(2)财务报告的可行性目标。子公司为母公司的关联企业,要求合并财务报表,子公司的财务报告同样应该符合于财务报告的相关要求,最重要的是保证会计资料的客观公正。
(3)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内部控制保证企业的经营运作必须是要合法,只有在合法的前提下才能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这也是内部控制所要达到的基础目标,但是在中小企中,这一项目标反而难以到达,企业或多或少会存在违规现象,如果不引起重视酿成大祸,最终导致企业的破产。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对这一目标的实现起到监督作用,首要的是企业要从自身做起。
2. 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
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非常广泛,根据我国财政部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规定,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货币资金的内部会计控制,实物资产的内部会计控制,工程项目内部控制,采购与付款内部会计控制,销售与收款内部会计控制,担保内部会计控制和筹资与投资内部会计控制1等。对内部会计控制各方面的内容应该从其控制要素、控制主要环节及关键控制点和控制程序来进行分析。所以文章重点只涉及其中货币资金、实物资产、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采购与付款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设。其他没有涉及到的部分对于各个行业有其特殊的地方,应该分情况具体来阐述和分析。每一部分既要立足于子公司自身,每一细节方面又和母公司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每一项制度的建设要与母公司的战略目标相适应,并且着重于二者目标的融合。
3. 整合的内部控制系统设计
建立子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能单独站在子公司的立场考虑问题,必须要联合母公司共同的立场考虑问题。首先应当站在战略性的高度以集团公司的整体利益来看,母公司对子公司在战略上的引导作用,并且发挥母公司强大的后盾作用帮助子公司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母公司应当转变其传统的家长角色成为服务者,协调集团整体利益,为子公司的发展服务。母公司针对子公司自身的特点再制定适应其发展的管理模式。这是以公司治理的高度建立良好的子公司内部控制环境。
摘要:子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为人们所忽视,它既不同于集团公司本身的管理,又不同于普通中小企业的管理,其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集团公司整体发展的好坏。在子公司的立场建立适合子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以理论结合实际分析建立适合子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集团才达到整体的协同效应。
关键词:集团公司,子公司,内部控制
参考文献
[1]阎达五、杨有红.内部控制框架的研究[J].会计研究,2001年第2期
[2]杨雄胜.内部控制理论面临的困境及其出路[J].会计研究.2006年第2期
[3]杨雄胜.内部控制的性质与目标:来自演化经济学的观点.[J]会计研究.2006年第11期
某集团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是以煤为基础,经营多种产业的特大型能源企业。为了进一步加强审计监督,保证经济安全,该集团公司于2010年年底成立了A审计中心。该中心自成立以来,已成功完成了多个审计项目,其中一半以上是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在这些经济责任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审计人员联系审计对象的任期目标,客观评价了审计对象在任职期间的工作业绩,指出了被审计单位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管理漏洞和内控缺陷,发现了一些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重要性的问题。审计成果为集团领导正确评价和使用干部提供了参考,促使被审计单位进一步健全经营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管控水平,为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升集团公司管控水平发挥了建设性作用。但是,这些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存在哪些特点、成功的经验有哪些、过程中存在哪些困难、哪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这些问题都有必要进行总结。本文在对这些项目特征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尝试提出改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建议。
已实施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特点
已实施项目概况。2011年,由于该集团公司所属多个子分公司负责人进行了职位调整,A审计中心在集团内控审计部的有力指导下,集中实施了多个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截止目前,在A审计中心已完成的15个审计项目中,有8个是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占项目总数的53%。这些项目的基本情况见下表:
项目特点。审计对象任期长,要求审计人员以更宽阔的视角看待和分析问题。与常规审计以一个会计年度为审计期限不同的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时间跨度与审计对象的任职期限一致,少则三年五年,多则达八年十年。上述8个项目的平均任职期限6年2个月,任职期限最长的超过了9年。近些年内,国内宏观经济实现了平稳快速增长,煤炭行业景气度持续走高,集团公司更是实现了几何级的跨越式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审计人员应该更宽阔的视野,以行业的快速发展为参考评价审计对象的经营业绩,从历史的视角看待发现的主要问题,以发展的眼光提出前瞻性的审计建议。
被审单位的规模大,要求审计人员以全局的观念把握审计项目。该集团所属各子分公司经过多年的跨越式发展,各业务板块无论是资产总量,还是销售总额,均已具备了相当大的规模。上述8个项目在审计对象离职当年,平均资产总额高达80亿元,其中在原XXX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XXX进行离任审计时,该公司2010年末的资产总额合计高达206亿元。面对这些经营规模庞大的被审计单位,如何进行审计资源配置、明确审计分工、把握审计重点、提高审计效率,都是审计人员必须解决的难题。
审计对象任职级别高,要求审计人员有更强的业务技能和更高的综合素质。上述8个审计项目中,审计对象要么是集团副总级领导,要么是在特定阶段为集团公司的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的“老人”、“功臣”。审计人员必须以过硬的职业本领,在深入细致地审计调查的基础上,以充分的审计证据为依据,以国家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的管理制度为标准,不亢不卑,全面沟通,客观公正地指出其存在的问题。这方面还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够,对审计人员而言,学习和提高是永恒的主题,只有不断提高,才能适应审计工作的要求。
审计任务突发性强,要求审计人员面对新的工作需要时要有突发应对能力。上述8个项目均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是按集团人力资源部门临时委托,在集团内控审计部的统一安排下组织实施的。离任审计任务下达缺乏计划性,审计时间不固定,具有突发性强的特点。A审计中心在克服新人多、时间紧、任务重的这一现实矛盾方面作了有效探索,但面对突发的审计任务,如何使审前调查更深入,如何使审计实施方案更具操作性和针对性,如何在规避审计风险的前提下提高审计效率,仍然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项目实施时审计对象已离任,影响了审计时效和审计质量。按照2010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经济责任审计要在任中、或者在審计对象不再担任所任职务时进行,即应该先审计,后变动或离任。但在实际上,我们完成的上述8个离任审计却都是在审计对象职务变动或离任后进行的,即先变动或离任,后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还未能作为考核、任免、奖惩审计对象的依据。由于审计结果对被审计对象的去留和任用已没有什么实质的影响,所以不但审计对象,而且部分被审计单位都不能对离任审计引起足够的重视。作为主要经营决策者的审计对象不在场,无法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甚至部分审计人员也认为审计结果不关痛痒,在观念上有所懈怠,这些都给审计人员的核查取证工作增加了困难和不便,不利于控制审计风险,不利于提高审计效率。
缺乏规范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审计评价比较笼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的灵魂和核心。但是在目前,无论国家有关部门,还是集团公司内部,均未制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标准,这对于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规避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是不利的。一套科学的、符合集团公司实际情况的评价标准指标体系的建立,不仅有利于明确审计重点,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有效规避审计风险,而且有利于推进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和法制化,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
经济责任界定较难,全部问题都划分到审计对象的领导责任。《规定》对责任划分种类作了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将其划分为三种,即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并明确列举了相关的经济行为和责任划分依据。但在实际操作中,仍有很多经济问题的责任难以准确界定。以前任与后任间的经济责任界定为例:某公司的前任负责人在任职期间因未审慎选择销售客户,形成了一笔有回收风险的货款;在后任负责人任期内,因没有进行积极追讨,最终形成了损失。此例中,如何准确界定前后任的责任,就很难把握。对主要领导直接分管的事项,如果发生舞弊损失或风险,是否一定要承担直接贵任而不是主管领导责任;而对于其他副职领导分管范围内的事项,如果出现重大问题,作为主要领导是否只承担主管领导责任而不是直接责任,争议也较大。此外,个人与领导班子之间经济责任的界定,党委一把手与行政一把手之间的经济责任界定,主观责任与客观责任的界定,直接责任与间接责任的界定,故意责任与过失责任的界定等,尚未有一个具体的、客观的、可操作性的标准来区分,这给审计人员带来很大难度。
经济责任审计难以实现人格化,不能客观评判审计对象重大经济决策的正确性。經济责任审计与其他审计类型的根本区别体现在经济责任审计的人格化上。但实际上,审计人员常常将经济责任审计目标与财务收支审计目标相混淆,没有体现经济责任审计的人格化目标。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集团公司与子分公司之间的决策职权划分不明确,难以明确划定审计对象的决策职权,这是体制上原因;二是部分子分公司决策程序不规范,审计对象在决策过程中,没有形成书面资料,没有可供审计人员查证的决策轨迹,审计人员调查取证困难;三是审计人员将过多的精力投入到决策执行的层面,对决策过程本身的关注不够。
改进建议
处理好审计部门主导与其他部门配合的关系,改进集团公司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机制。国有企业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涉及到审计、人力、纪委等多个监管部门,离不开部门间的互相配合、互相协调、互相沟通。为保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工作效率、质量和权威,应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领导体制,集团公司可以考虑成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以审计为主导,人力、纪委、企管、财务等相关部门参加,成立集团公司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最高决策机构。这种机制的主要优越性在于:一是有利于集团公司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组织领导,解决了经济责任审计计划不强的问题。二是有利于信息共享,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提升审计时效。三是有利于落实审计结果,追究相关责任。四是提升审计结果的利用价值,使审计结果在为集团领导取人用人方面提供客观参考,真正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处理好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以创新的思维推进经济责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是现代审计理论结合中国特色的审计实践产生的一种崭新的制度,是中国所独有的,这一制度本身就是创新的产物,在实施这一制度的过程中,创新是应有之义。审计人员在继承以往很多好的做法的同时,可以在以下方面进行创新尝试:一是创新工作方式: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除了可以采用常规审计的顺查法、逆查法、详查法、抽查法等,还可以采用群众无记名打分、个别访谈、公告检举电话、走访相关人员等特殊方法。二是创新组织方式:在审计分工过程中,除了检查内部控制、财务收支、生产经营等审计内容之外,另外安排人员审查重大经济决策情况、检查贯彻集团部署等情况。三是创新报告方式:在报告阶段舍轻取重,在审计报告中简化对基本情况和工作业绩的描述,突出重大决策失误,突出重大问题,突出重大风险隐患,提升报告价值。
处理好全面审计与突出重点之间的关系,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更加突出重点。处理全面审计与突出重点,是任何一个审计项目都必须面对的难题,在全面审计基础上,审计人员才能掌握全局,心中有数,但经济责任审计更应强调突出重点。一方面,如上文所述,面对审计对象任职期间长、被审计单位经营规模大的现状,要求面面俱到是不现实的,审计人员只能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做抽样审计。另一方面,正如《规定》所要求那样,经济责任审计的针对性很强,主要关注审计对象在重大经济决策、重大财务收支方面是否存在问题,审计人员必须抓住审计重点,突出对重点部门、关键岗位、重点事项、重点资金的审计,才能保证质量,提高效率。
处理好指出问题和肯定成绩之间的关系,使审计评价更客观更公正。虽然审计工作既应肯定成绩,也应发现问题,但作为一种特殊的监督手段,审计工作是以发现问题为主要工作手段的。审计评价过程中,在肯定审计对象在任职期间取得成绩的同时,应明确指出其在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履行领导职责、贯彻集团部署方面存在的重大问题,并指出审计对象对这些问题承担的责任类型。要在描述审计对象主要工作业绩的基础上,结合发现的问题,做好审计评价。审计人员在评价过程中,以应有的职业谨慎,坚持审什么评价什么,既不夸大问题又不淡化问题,对审计未涉及的事项、审计证据不足的事项、评价依据或标准不明确的事项、超越审计职责范围的事项、责任不清的事项均不做评价,做到审计评价与审计内容相统一。
处理好保密与公开的关系,在适当范围内公布审计发现的问题,提高审计权威性和震慑力。应当提高审计结果及其运用的透明度,在保护经营秘密的前提下,在更大的范围内,充分、及时地公开审计报告(结果)和有权部门对审计结果运用的结果信息,让审计结果及其运用情况接受集团广大员工的民主评议和监督。对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典型问题,应在取得充分审计证据的基础上,尽快上报,尽快公布。这将有效地提高审计的公信度,提高审计的威慑力。
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提高审计人员学习的主动性和针对性,使审计人员素质更加符合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审计人员在工作实践中主动进行工作总结,加强经验积累,应将每一个项目都当作一次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做到完成一项目,学习一项业务,掌握一项技能。应该提高现场审计效率,压缩审计人员的出差时间,减少加班时间,增加审计人员自觉学习的针对性。应加强引导,使审计人员进一步熟悉国家宏观政策,熟悉相关行业规划,熟悉集团公司各板块业务流程,切实提高审计人员业务技能,全面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为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1]邓 云.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北方经贸,2011.12
[2]李建华.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会计之友,2011.24
[3]秦振祥.浅析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时代金融(下旬),2011.02
内部审计制度
内部审计制度
第一章 总则……………………………………………………………………………………(1)第二章 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1)第三章 内部审计的职责、对象、范围和依据………………………………………………(1)第四章 内部审计的种类和方式………………………………………………………………(2)第五章 内部审计的内容………………………………………………………………………(3)第六章 内部审计的主要职权…………………………………………………………………(3)第七章 内部审计工作程序……………………………………………………………………(3)第八章 审计档案管理…………………………………………………………………………(4)第九章 奖励与惩罚……………………………………………………………………………(5)第十章 附则……………………………………………………………………………………(5)有限责任公司
内部审计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完善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使审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内部审计,是指由公司内部审计部门或人员,对公司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以及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等开展的一种审计评价活动。
第三条 内部审计的目的是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健全,有效地控制成本,改善经营管理,规避经营风险,杜绝违法行为,增加公司价值。
第四条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本部及下属各子公司。
第二章 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
第五条 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机构暂定为财务审计部。由于财务审计部未设专职审计人员,根据审计业务需要,财务审计部随时指派2名以上具有一定政治素质、审计专业知识和审计经验的财会人员担任内部审计人员,集团公司其他职能部门指派人员参加,相关单位指派人员配合。
第六条 内部审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审计工作纪律,在审计过程中始终保证独立性,忠于职守、坚持原则, 重审计证据,重调查研究,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不得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公司应视审计人员工作质量对其进行奖励和处罚。
第七条 内部审计人员应按审计程序开展工作,对审计事项严守秘密,未经批准不得公开。
第八条 内部审计人员开展正常的内部审计工作不受公司其他部门或者个人的干涉和阻挠。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打击报复坚持工作原则的内部审计人员。
第三章 内部审计的职责、对象、范围和依据
第九条 内部审计的职责职责:
1、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的要求,起草内部审计制度;
2、制订和季度审计计划;
3、负责组织实施内部审计监督,并向总经理报告审计结果;
4、指导集团公司所属有关单位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5、负责所属单位内部审计业务的指导和管理;
6、协助上级审计机关对集团公司的审计工作; 有限责任公司
内部审计制度
7、总结、交流、宣传内部审计工作经验,表彰内部审计先进单位和个人;
8、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审计事项。第十条 内部审计的对象:
1、公司所属各职能部门、作业区和员工;
2、公司所属项目部、分公司、子公司及驻外机构;
3、总经理及公司领导认为需要检查的其他事项和人员。第十一条 内部审计范围:
1、遵守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情况;
2、对集团公司制定的方针、政策、目标、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和计划的执行情况;
3、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
4、公司资产的使用、管理及保值、增值情况;
5、工程预、决算的执行情况及其合法性和真实性;
6、单位领导离任的经济责任;
7、其他认定事项。第十二条 内部审计依据:
1、国家法律、法规、政策;
2、集团公司制定的经营方针、计划、目标;
3、集团公司的规章制度;
4、其他有关标准。
第四章 内部审计的种类和方式
第十三条 公司内部审计包括:
1、财务收支审计。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收入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效益性进行监督检查。
2、专案审计。对被审计单位及人员违反公司财经纪律问题进行检查。
3、专项审计。① 管理审计。对被审计单位管理活动的效率性进行审计。② 效益审计。在财务收支审计基础上,对其经济活动的效益性、合理性进行审计。③ 离任审计。对被审单位负责人在任职期间履行职责情况进行审计。
第十四条 公司内部审计方式有:
1、报送审计
被审单位接到审计通知书后,应在其指定时间内将有关材料报送财务审计部接受审计检查。有限责任公司
内部审计制度
2、就地审计
财务审计部派出审计人员到被审单位进行审计,被审单位需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
第五章 内部审计的内容
第十五条 内部审计的内容
1、财务计划及其预算的执行;
2、投资项目的立项、资金来源以及预算、决算、开工、竣工审计;
3、资产的使用及管理情况;
4、财务收支、经营成果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
5、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情况;
6、重要经济合同、契约的签订;
7、各部门及下属单位领导离任审计;
8、项目部、分公司、子公司的项目投入资金、资产使用及其效果;
9、配合有关审计机关和审计(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有关部门的审计;
10、其他交办审计事项。
第六章 内部审计的主要职权
第十六条 内部审计行使下列职权:
1、召开本公司、部门、下属单位有关审计工作会议;
2、参与公司重大经济决策的可行性报告的审阅;
3、要求被审单位及时提供计划、预算、决算、合同协议等文件资料;
4、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及其他会计资料;
5、对有关事项进行调查,有权要求有关单位和个人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6、提出改进管理、提高效益的建议;
7、对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提出纠正意见;
8、对严重违反有关财经法规,给公司造成严重损失浪费的责任人员,提出追究责任的建议;
9、对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及时向总经理及公司领导报告;
10、对阻挠破坏审计工作及拒绝提供资料的人员,有权向总经理及公司领导提出建议,采取必要措施,并追究其责任。
第七章 内部审计工作程序 有限责任公司
内部审计制度
第十七条 内部审计工作程序
1、制定公司内部审计计划和审计工作方案,经总经理批准后组织实施。
2、审计部应在实施正式审计前三天下达审计通知书,书面通知被审计单位,说明审计内容、种类、方式、时间。
3、实施审计。内部审计主要步骤:通过核对财务会计账簿、报表、凭证及相关的各类资料,查核实物,调查访问有关单位和人员等方法,核实有疑问的事项,编写审计工作底稿,听取被审计单位意见,在审计工作底稿上签署明确意见。
4、出具审计报告。在执行审计实施工作计划并完成审计主要步骤后,应及时出具审计报告。被审计单位自收到审计报告之日起,应在五天内提出书面意见,财务审计部应将审计报告附被审计单位书面意见一并报送公司总经理。
5、公司财务审计部应依据审计报告, 针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和要求整改、加强内部管理的建议,拟定并向被审计单位下达审计意见书。
6、审计意见书和审计报告送达被审计单位后,被审计单位必须执行审计决定.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如有异议,应在收到审计意见书或审计决定之日起五日内以书面形式向财务审计部提出,财务审计部应在十日内提出处理意见。
7、公司财务审计部对重要的审计项目,应实行后续审计。后续审计主要检查被审计单位按审计意见书改进工作和执行审计决定的情况。
第十八条 审计程序执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审计前,应向被审计单位出示由总经理签署的审计通知书及授权审计通知书;
2、审计处理决定由总经理批准下达;
3、重大事项审计报告报董事会和监事会备案;
4、审计过程中若发现问题,可随时向公司有关领导报告以便及时制止。
第八章 审计档案管理
第十九条 财务审计部应建立、健全审计档案管理制度。第二十条 审计档案管理范围
1、审计通知书和审计方案;
2、审计报告及其附件;
3、审计记录,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
4、反映被审单位和个人业务活动的书面文件;
5、总经理对审计事项或审计报告的指示、批复和意见; 有限责任公司
内部审计制度
6、审计处理决定以及执行情况报告;
7、申请复审报告;
8、复审和后续审计的资料;
9、其他应保存的审计资料。
第二十一条 审计档案管理依据集团公司档案管理、保密管理等办法执行。
第九章 奖励与处罚
第二十二条 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人员中工作努力、业绩突出的向总经理提出各类奖励建议。
第二十三条 审计人员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被审单位和个人,根据情节轻重,向总经理提出各类处罚建议:
1、拒绝提供有关文件、凭证、账表、资料和证明材料或者提供虚假资料的;
2、阻挠审计人员行使职权,抗拒、破坏监督检查的;
3、弄虚作假,隐瞒事实直相的;
4、拒不执行审计结论和决定的;
5、打击报复审计人员或举报人的;
6、转移、隐匿、篡改、毁弃会计凭证、账簿、报表以及其他与经济活动和审计事项有关的资料;
7、截留、挪用公司资金,转移、隐藏、侵占公司财产的行为。第二十四条 审计人员如有下列行为,根据情节轻重给予各类处罚;
1、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
2、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
3、玩忽职守,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的;
4、泄露公司商业秘密的。
第十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财务审计部负责解释、补充,经公司董事会批准后执行。
为规范和加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保护
投资者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
规范》、《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范运作指引》、等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1.1 定义
本制度所称内部控制,是指由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以及全体员工参与实施的、旨在实现控
制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1.2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
1.2.1 合理保证公司经营管理合法合规;
1.2.2 保障公司资产安全;
1.2.3 保证公司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
1.2.4 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
1.2.5 促进公司实现发展战略。
1.3 应遵循的原则:
1.3.1 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公司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
项。
1.3.2 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1.3.3 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1.3.4 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与公司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
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1.3.5 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1.4 内部控制包括下列基本要素:
1.4.1 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1.4.2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1.4.3 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1.4.4 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1.4.5 监督检查。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2.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实施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是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有力保障。控制环境的情况决定了整
个机构高层管理者的态度与基调,同时也自上而下地影响了整个机构的内部控制意识,公司须根据国家
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
权限,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主要包括公司治理结构、组织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企业
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内部审计机制、反舞弊机制、监管部门的参与等内容
2.1 股东大会是公司最高权力机构,依法行使企业经营方针、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等重大事项的表
决权。
2.2 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
2.3 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董事会、经理层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2.4 经理层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实施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事项,主持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
2.5 公司根据实际经营需要设置部门、投资并管理子公司。公司对子公司实施预算管理和监控管理,子公司负责各自的具体经营管理工作。
2.6 董事会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管
理层负责公司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
2.7 公司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负责审查公司内部控制,监督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情况,协调内部控制审计及其他相关事宜等。
2.8 公司编制内部控制管理手册,使全体员工掌握内部机构设置、岗位职责、业务流程等情况,明确权责分配,正确行使职权。
2.9 公司应当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的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
应当结合内部审计工作,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内部审计机构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
制缺陷,应当按照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程序进行报告;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有权直接
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监事会报告。
2.10 公司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公司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政策。人力资源政策包括下列内容:
2.10.1 员工的聘用、培训、劳动关系的终止与解除;
2.10.2 员工的薪酬、考核、晋升与奖惩;
2.10.3 关键岗位员工的强制休假制度和定期岗位轮换制度;
2.10.4 掌握重要商业秘密的员工离岗的限制性规定;
2.10.5 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政策。
2.11 公司将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作为选拔和聘用员工的重要标准,切实加强员工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升员工素质。
2.12 公司须加强文化建设,培训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树立现代管理观念,强化风险意识。董事、监事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在公司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公司员工应当遵守员工行为守则,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2.13 公司须加强法制教育,增强董事、监事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法制观念,严格依法决策、依法办事、依法监督,建立健全法律顾问制度和重大法律纠纷案件备案制度。
3.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指公司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是及时识别、科学分析影响企业战略和经营管理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并采取应对策略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和内容。风险管理策略选择,是指董事会和管理层根据公司风险承
受能力和风险偏好选择风险管理策略。
3.1 公司应当根据设定的控制目标,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相关信息,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进行风险评估。目标设定,是指董事会和管理层根据公司的风险偏好设定控制目标。
3.2 公司开展风险评估,应当准确识别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确定相应的风险
承受度。
3.3 公司识别内部风险,重点关注下列因素:
3.3.1 董事、监事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员工专业胜任能力等人力资源因素;
3.3.2 组织机构、经营方式、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等管理因素;
3.3.3 研究开发、技术投入、信息技术运用等自主创新因素;
3.3.4 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财务因素;
3.3.5 营运安全、员工健康、环境保护等安全环保因素;
3.3.6 其他有关内部风险因素。
3.4 公司识别外部风险,重点关注下列因素:
3.4.1 经济形势、产业政策、融资环境、市场竞争、资源供给等经济因素;
3.4.2 法律法规、监管要求等法律因素;
3.4.3 安全稳定、文化传统、社会信用、教育水平、消费者行为等社会因素;
3.4.4 技术进步、工艺改进等科学技术因素;
3.4.5 自然灾害、环境状况等自然环境因素;
3.4.6 其他有关外部风险因素。
3.5 公司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
3.6 公司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结合风险承受度,权衡风险与收益,确定风险应对策略。公司应当合理分析、准确掌握董事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关键岗位员工的风险偏好,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避免因个人风险偏好给公司经营带来重大损失。
3.7 公司应当综合运用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等风险应对策略,实现对风险的有
效控制。
3.8 公司应当结合不同发展阶段和业务拓展情况,持续收集与风险变化相关的信息,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及时调整风险应对策略。风险管理策略的选择,主要是指董事会和管理层根据公司风险承受力和风险偏好选择风险管理策略。
4.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结合风险应对策略所采取的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得以实现的方法
和手段,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和载体。控制措施结合公司具体业务和事项的特点与要求制定,主要包括职责分工控制、授权控制、审核批准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经济活动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信息技术控制等内容。
4.1 控制方法
4.1.1 公司结合风险评估结果,通过手工控制与自动控制、预防性控制与发现性控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
绩效考评控制、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4.1.2 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是指公司全面系统地分析、梳理业务流程中所涉及的不相容职务,实施相
应的分离措施,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
4.1.3 授权审批控制是指公司根据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的规定,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
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公司对于重大的业务和事项实行集体决策审批与联签制度。
4.1.4 会计系统控制是指公司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公司依法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从业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4.1.5 财产保护控制是指公司建立财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制度,采取财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措施,确保财产安全。公司须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接触和处置财产。
4.1.6 公司实施预算管理制度,明确各预算责任主体在预算管理中的职责权限,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强化预算约束。
4.1.7 公司建立运营情况分析制度,经营层应当综合运用生产、购销、投资、筹资、财务等方面的信
息,定期开展运营情况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明原因并加以改进。
4.1.8 公司逐步建立和实施与预算相结合的绩效考评制度,科学设置并不断优化考核指标体系,对公
司内部各预算责任主体和全体员工的业绩进行定期考核和客观评价,将考评结果作为确定员工薪酬以及
职务晋升、评优、降级、调岗、辞退等的依据。
4.1.9 公司建立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明确风险预警标准,对可能发生的重大
风险或突发事件,制定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员、规范处置程序,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妥善处理。
4.2 控制流程
4.2.1 公司内部控制活动涵盖公司所有的营运环节,包括但不限于:资金活动、销售与收款、采购与付款、工程项目管理、资产管理、投资与并购、预算管理、研究与开发、担保、财务报告与信息披露、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及公司层面管理等。
4.2.2 销售与收款流程:包括销售政策维护、客户资质与信用管理、销售价格管理、订单处理、开出销售发票、确认收入及应收账款、收到现款及其记录等。
4.2.3 采购与付款流程:包括供应商选择与评估、供应商资质管理、采购价格管理、采购申请、处理采购单、验收货物、填写验收报告或处理退货、记录应付账款、核准付款、支付现款及其记录等。
4.2.4 存货管理流程:包括库存策略、库存周转、日常管理及盘点管理等。
4.2.5 质量管理流程:包括房地产产品质量体系、供应商资质审核、采购换退货、客户资质审核等。
4.2.6 项目管理流程:包括项目职责分工与授权管理、项目决策控制、项目概预算控制、项目价款支付与工程实施控制、项目竣工决算控制等。
4.2.7 资产管理流程: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自建、购置、处置、维护、保管与记录等。
4.2.8 投资与并购管理流程:包括选择并购目标、评估投资回报、开展尽职调查、签署合作协议、整合并购对象等。
4.2.9 预算管理流程:包括预算组织机构设立、预算政策制定、预算编制、预算分解、预算跟踪分析、预算考核等。
4.2.10 资金管理流程:包括筹资计划拟定、筹资计划审批、筹资计划实施、筹资协议签署、筹资偿付、筹资合同管理,以及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控制、票据及有关印章的管理等。
4.2.11 担保管理流程:包括担保计划拟定与审批、担保申请与执行、担保记录与期后跟踪、监控、担保期满管理、担保执行分析等。
4.2.12 财务报告与信息披露流程: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科目维护、会计凭证管理、财务报告与披露、关联交易、会计资料管理等。
4.2.13 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包括人力资源规划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培训与发展管理等。
4.2.14 信息系统管理流程:包括信息战略与规划、信息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信息风险评估和监控、信息项目开发、信息访问安全、计算机日常维护和硬件管理等。
4.2.15 公司层面管理流程:包括董事会监督、审计委员会监督、反舞弊机制、内部审计、权责分配与授权、子公司控制、重大风险预警与突发应对等。
5.重大风险事项控制
5.1 控股子公司的风险控制
5.1.1 公司建立健全对控股子公司的控制政策及程序,并在充分考虑控股子公司股本结构、业务特征等的基础上,督促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5.1.2 公司对控股子公司的管理控制,包括下列活动:
1)依法建立对控股子公司的控制架构,确定控股子公司章程的主要条款,选任董事、监事、经理及财务负责人。
2)根据公司的战略规划,协调控股子公司的经营策略和风险管理策略,督促控股子公司据以制定相关业务经营计划、风险管理程序。
3)制定控股子公司重大事项的内部报告制度。重大事项包括但不限于:重大投资、收购(处置)资产、对外担保、提供财务资助、重大筹融资、从事证券及金融衍生品投资、签订重大合同等等。
4)定期取得控股子公司财务报告和管理报告,并根据相关规定,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控股子公司的财务报告。
5.1.3 定期取得并分析控股子公司财务报告和管理报告,包括营运报告、产销存报表、资产负债报表、损益报表、现金流量报表等;
5.1.4 对控股公司实施定期内部审计,并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及其检查监督工作进行评价。
5.1.5 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同时控股其他公司的,参照本制度要求,逐层建立对其下属子公司的管理控
制制度。
5.2 关联交易控制
5.2.1 公司的关联交易应遵循诚实信用、平等、自愿、公平、公开、公允的原则,不得损害公司和其他股东的利益。
5.2.2 公司应按关联交易制度规定,执行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管理层对关联交易事项审批权限、关联交易事项的审批程序和回避表决的要求。
5.2.3 公司应参照《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范运作指引》及其他有关规定,确定公司关联方名单,并及时予以更新,确保关联方名单真实、准确、完整。公司及下属控股子公司在发生交易活动时,相关责任人应仔细查阅关联方名单,审慎判断是否构成关联交易。如果构成关联交易,应在各自权限内履行审批、报告义务。
5.2.4 公司审议需独立董事事前认可的关联交易事项时,前条所述相关人员应于第一时间通过董事会秘书将相关材料提交独立董事进行事前认可。独立董事在作出判断前,可以聘请中介机构出具专门报告,作为其判断的依据。
5.2.5 公司在召开董事会审议关联交易事项时,会议召集人应在会议表决前提醒关联董事须回避表决。关联董事未主动声明并回避的,知悉情况的董事应要求关联董事予以回避。公司股东大会在审议关联交
易事项时,公司董事会及见证律师应在股东投票前,提醒关联股东须回避表决。
5.2.6 公司在审议关联交易事项时,应做到:
1)详细了解交易标的的真实状况,包括交易标的运营现状、盈利能力、是否存在抵押、冻结等权利瑕疵和诉讼、仲裁等法律纠纷;
2)详细了解交易对方的诚信纪录、资信状况、履约能力等情况,审慎选择交易对手方;
3)根据充分的定价依据确定交易价格;
4)遵循《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范运作指引》的要求以及公司认为有必要时,聘请中介机构对交易标的进行审计或评估。公司不应对所涉交易标的状况不清、交易价格未确定、交易对方情况不明朗的关联交易事项进行审议并做出决定。公司与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应签订书面协议,明确交易双方的权利义务及法律责任。
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有义务关注公司是否存在被关联方挪用资金等侵占公司利益的问题。公司发生因关联方占用或转移公司资金、资产或其他资源而给公司造成损失或可能造成损失的,公司董事会应及时采取诉讼、财产保全等保护性措施避免或减少损失。
5.3 对外担保控制
5.3.1 公司对外担保应遵循合法、审慎、互利、安全的原则,严格控制担保风险。
5.3.2 公司应根据《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范运作指引》和《公
司章程》的规定,执行《公司担保业务管理制度》中关于担保事项的审批权限,以及违反审批权限和审
议程序的责任追究机制。
5.3.3 公司应调查被担保人的经营和信誉情况。董事会应认真审议分析被担保方的财务状况、营运状
况、行业前景和信用情况,审慎依法做出决定。公司可在必要时聘请外部专业机构对实施对外担保的风
险进行评估,以作为董事会或股东大会进行决策的依据。
5.3.4 公司对外担保应尽可能要求对方提供反担保,谨慎判断反担保提供方的实际担保能力和反担保的可执行性。
5.3.5 公司独立董事应在报告中,对公司累计和当期对外担保情况进行专项说明,并发表独立意见,必要时可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累计和当期对外担保情况进行核查。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向董事
会和监管部门报告并公告。
5.3.6 公司应妥善管理担保合同及相关原始资料,及时进行清理检查,并定期与银行等相关机构进行核对,保证存档资料的完整、准确、有效,注意担保的时效期限。在合同管理过程中,一旦发现未经董
事会或股东大会审议程序批准的异常合同,应及时向董事会和监事会报告。
5.3.7 公司应指派专人持续关注被担保人的情况,收集被担保人最近一期的财务资料和审计报告,定期分析其财务状况及偿债能力,关注其生产经营、资产负债、对外担保以及分立合并、法定代表人变化
等情况,建立相关财务档案,定期向董事会报告。如发现被担保人经营状况严重恶化或发生公司解散、分立等重大事项的,有关责任人应及时报告董事会。董事会有义务采取有效措施,将损失降低到最小程
度。
5.3.8 对外担保的债务到期后,公司应督促被担保人在限定时间内履行偿债义务。若被担保人未能按
时履行义务,公司应及时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5.3.9 公司担保的债务到期后需展期并需继续为其提供担保的,应作为新的对外担保,重新履行担保审批程序。
5.3.10 公司控股子公司的对外担保比照上述规定执行。公司控股子公司应在其董事会与股东大会做出决议后,及时通知公司按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5.4 募集资金使用控制
5.4.1 公司募集资金的使用应遵循规范、安全、高效、透明的原则遵守承诺,注重使用效益。
5.4.2 公司应根据中国证监会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制度》,执行募集资金存储、审批、使用、变更、监督和责任追究等规定。公司对募集资金的使用应严格履行审批程序和管理流程,保证募集资金按照招股说明书、募集说明书承诺或股东大会批准的用途使用,确保按项目预算投入募集资
金投资项目。
5.4.3 公司应当在每个会计结束后全面核查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进展情况,并在报告中作相应披露。
5.5 重大投资控制
5.5.1 公司重大投资的内部控制应遵循合法、审慎、安全、有效的原则,控制投资风险、注重投资效益。
5.5.2 公司应根据《证券法》、《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范运
作指引》和《公司章程》的规定,执行股东大会、董事会对重大投资的审批权限以及相应的审议程序。公司委托理财事项应由公司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审议批准,不得将委托理财审批权授予公司董事个人或经营管理层行使。
5.5.3 公司应指定部门负责对公司重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投资风险、投资回报等事宜进行专门研究
和评估,监督重大投资项目的执行进展,如发现投资项目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公司董事会报告。
5.5.4 公司进行以股票、利率、汇率和商品为基础的期货、期权、权证等衍生产品投资的,应制定严格的决策程序、报告制度和监控措施,并根据公司的风险承受能力,限定公司的衍生产品投资规模。
5.5.5 公司董事会定期了解重大投资项目的执行进展和投资效益情况,如出现未按计划投资、未能实
现项目预期收益、投资发生损失等情况,公司董事会应查明原因,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5.6 信息披露控制
5.6.1 公司应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范运作指引》和《公司信息披露事务管理制度》的规定,履行信息披露职责与程序。董事会秘书为公司对外发布信息的主要联系人。
5.6.2 当出现、发生或即将发生可能对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的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情形或事件时,负有报告义务的责任人应及时将相关信息向公司董事会和董事会秘书进行报告;当董事会秘书需了
解重大事项的情况和进展时,相关部门(包括公司控股子公司)及人员应予以积极配合和协助,及时、准确、完整地进行回复,并根据要求提供相关资料。
5.6.3 公司应按照《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指引》等规定,规范公司对外接待、路演等投资者关系
活动,确保信息披露的公平性。
5.6.4 公司应建立重大信息的内部保密制度。因工作关系了解到相关信息的人员,在该信息尚未公开之前,知情人填写内幕信息登记表,内幕信息知情人负有保密义务。如信息不能保密或已经泄漏,公司应采取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和对外披露的措施。
5.6.5 公司董事会秘书应对上报的内部重大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如按规定需要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的,董事会秘书应及时向董事会报告、提请董事会履行相应程序并对外披露。
5.7 控股股东及关联方占用公司资金的内部控制
5.7.1 公司应防止控股股东及关联方通过各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占用公司的资金和资产,公司不得将资
金以下列方式直接或间接地提供给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使用:
1)有偿或无偿地拆借公司的资金给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使用;
2)通过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向关联方提供委托贷款;
3)委托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进行投资活动;
4)为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开具没有真实交易背景的商业承兑汇票;
5)代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偿还债务;
6)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方式。
5.7.2 公司按照监管部门对关联交易的相关规定实施公司与控股股东及关联方的关联交易行为。
5.7.3 公司严格防止控股股东、关联方及其附属公司的非经营资金占用的行为,并持续建立防止控股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的长效机制。控股股东及关联方不得以前清后欠、期间发生、期末返还,通过非
关联方占用资金以及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方式变相占用资金。公司财务管理部门和审计部门应分别定
期检查公司及下属子公司与控股股东、关联方及其附属公司非经营性资金往来情况,杜绝控股股东、关
联方及其附属公司的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情况的发生。
5.7.4 公司董事会按照权限和职责审议批准公司与控股股东及关联方通过采购、销售等生产经营环节
产生的关联交易行为。公司与控股股东及关联方有关的货币资金支付严格按照资金审批和支付的流程进
行管理。
5.7.5 公司发生控股股东及关联方侵占公司资产、损害公司及社会公众股东利益情形时,公司董事会
应采取有效措施要求控股股东停止侵害、赔偿损失。
5.7.6 当控股股东及关联方拒不纠正时,公司董事会应及时向证券监管部门报备,并对控股股东及关
联方提起法律诉讼,以保护公司及社会公众股东的合法权益。
5.7.7 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协助、纵容控股股东及其附属公司侵占公司资产时,公司董事会视情
节轻重对直接责任人予以处分,对负有严重责任的董事予以罢免。
6.信息与沟通
信息与沟通是及时、准确、完整地收集与公司经营管理相关的各种信息,并使这些信息以适当的方式在公司有关层级之间进行及时传递、有效沟通和正确应用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
6.1 公司应建立信息与沟通制度,明确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建立明确的管理
报告体系,确保信息及时沟通,促进内部控制有效运行。
6.2 公司对收集的各种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进行合理筛选、核对、整合,提高信息的有用性。
6.3 公司内部控制部门须将内部控制相关信息在公司内部各管理级次、责任单位、业务环节之间进行
沟通和反馈,相关职能部门将公司与外部投资者、债权人、客户、供应商、中介机构和监管部门等有关方面之间进行沟通和反馈。信息沟通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报告并加以解决。重要信息应当及时
传递给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层。
6.4 公司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的集成与共享,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信息与沟通中的作用。公司加强对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访问与变更、数据输入与输出、文件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保证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6.5 公司建立反舞弊机制,坚持惩防并举、重在预防的原则,明确反舞弊工作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
和有关机构在反舞弊工作中的职责权限,规范舞弊案件的举报、调查、处理、报告和补救程序。公司至少应当将下列情形作为反舞弊工作的重点:
6.5.1 未经授权或者采取其他不法方式侵占、挪用公司资产,牟取不当利益;
6.5.2 在财务会计报告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的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等;
6.5.3 董事、监事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滥用职权;
6.5.4 机构或人员串通舞弊。
6.6 建立举报投诉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制度,设置举报专线,明确举报投诉处理程序、办理时限和办结要求,确保举报、投诉成为公司有效掌握信息的重要途径。举报投诉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制度应当及时传
达至全体员工。
7.内部控制的检查监督和披露
检查与监督是公司对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与评估,形成书面报告并做出相应处理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
7.1 公司应对内控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定期的和日常的、专项的检查。董事会及管理层应通过内控制度的检查监督,发现内控制度是否存在缺陷和实施中是否存在问题,并及时予以改进,确保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
7.2 公司应制定内部控制检查监督办法,该办法至少包括如下内容:
7.2.1 董事会或相关机构对内部控制检查监督的授权;
7.2.2 公司各部门及下属机构对内部控制检查监督的配合义务;
7.2.3 内部控制检查监督的项目、时间、程序及方法;
7.2.4 内部控制检查监督工作报告的方式;
7.2.5 内部控制检查监督工作相关责任的划分;
7.2.6 内部控制检查监督工作的激励制度。
7.3 公司应根据自身经营特点制定内部控制检查监督计划,并作为评价内部控制运行情况的依据。公司应将收购和出售资产、关联交易、从事衍生品交易、提供财务资助、为他人提供担保、募集资
金使用、委托理财等重大事项作为内部控制检查监督计划的必备事项。
7.4 公司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对内部控制检查监督工作进行指导,并审阅检查监督部门提交的内部控制检查监督工作报告。
7.5 审计部门对公司内部控制运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并将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和异常事项、改进建议及解决进展情况等形成内部审计报告,向董事会和列席监事通报。
7.6 审计部门如发现公司存在重大异常情况,可能或已经遭受重大损失时,应立即报告公司董事会并抄报监事会。公司董事会应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必要时及时报告深圳证券交易所并公告。
7.7 检查监督工作人员对于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及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须在内部控制检查监督工作报告中据实反映,并在报告后进行追踪,以确定相关部门已采取适当的改进措施。
7.8 检查、监督过程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及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将列为各部门绩效考核的重要项目。对已发现的重大缺陷,追究相关单位或者责任人的责任。内部控制检查监督的工作资料,保存时间不少于十年。
7.9 公司董事会审计委员会须根据内部控制检查监督工作报告及相关信息评价公司内部控制的建立
和实施情况,形成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公司董事会依据有关监管部门的要求,在审议财务报告等事项的同时,对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形成决议,并与报告同时对外披露。
7.10 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至少应包括如下内容:
7.10.1 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建立健全。
7.10.2 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实施。
7.10.3 内部控制控制检查监督工作的情况。
7.10.4 内部控制制度及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风险及其处理情况。
7.10.5 对本内部控制检查监督工作计划完成情况的评价。
7.10.6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有关措施。
7.10.7 下一内部控制有关工作计划。
7.11 公司按照监管要求聘请外部审计机构对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情况进行审计。内部控制审计
报告与公司报告,董事会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一同公开披露。
7.12 注册会计师对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表示异议的,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应针对该审核意见涉及事项做出专项说明,专项说明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7.12.1 异议事项的基本情况;
7.12.2 该事项对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程度;
7.12.3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对该事项的意见;
7.12.4 消除该事项及其影响的可能性;
7.12.5 消除该事项及其影响的具体措施。
8.附则
8.1 遗漏与冲突
本制度未尽事宜或与法律、法规、规章、公司章程、政府规范性文件指引有冲突的,以法律、法规、规章、公司章程、政府规范性文件指引的规定为准。
8.2 解释
本制度由公司董事会办公室会同风险控制部门负责解释。
8.3 生效
1/ 14
班级:会计102
姓名:陶浩杰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会计制度与内部控制设计方案
【摘要】现代企业在风险状态下运作,无论是经营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还是法律法规的遵循,均存在一定的风险。如何制定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实现企业对风险的规避、减少、共担或接受已日益成为企业关心的问题。本案例将详细介绍中石化集团自萨班斯法案颁布后所建立的内部控制体系。
【关键字】内部控制、萨班斯法案、中石化、内控建设、石油行业、风险防范、分级授权、责任、结构
【参考文献】《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内部控制具体规范》、《中石化内部控制手册》、《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中石化内部控制简介》
2/ 14
【目录】
一、关于内部控制概述.........................................................4
二、中石化内部控制建设现状...................................................4
三、公司简介.................................................................4
四、中石化内控制度概述.......................................................5
1、中石化内控制度定位....................................................5
2、中石化内部控制框架内容介绍............................................5
五、中石化采取的内控措施.....................................................6
1、中石化公司的组织结构..................................................6
2、全面预算控制..........................................................7
3、以“授权指引”为核心的授权批准控制....................................7
4、以《内部控制手册》为载体的制度控制....................................8
5、关于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8
6、健全风险防范控制......................................................9
7、先进的ERP管理信息系统控制............................................9
8、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检查评价机制........................................9
9、客观公正的考核机制...................................................10
六、中石化公司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10
1、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尚不健全.............................................10
2、内控环境存在差距.....................................................11
3、分级授权制度未能得到严格执行.........................................11
七、中石化公司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的建议和措施................................11
1、深化对内控制度的认识.................................................11
2、引导员工提高认同感和参与度,夯实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12
3、完善权力制衡机制,有效控制和规避风险.................................12
4、发挥ERP系统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尽快实现财务系统信息化、集成化.......13
5、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规范...............................................13
6、把握内部控制体系关键环节,不断提升内部控制质量.......................13
八、总结....................................................................14
3/ 14
一、关于内部控制概述
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金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内部控制的固有功能在实际工作中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外部社会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和效果。在社会化大生产中,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制约的内在机制,处于企业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位置。企业规模越大、其重要性越显著。可以说,内部控制的健全、实施与否,是单位经营成败的关键。因此,正确的认识内部控制的作用,对于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维护财产安全,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中石化内部控制建设现状
中国石化集团于2003年成立了内控领导小组,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协调内控制度建设的相关工作。2005年1月1日股份公司率先实施内控制度,2006年集团公司非上市部分也开始试行内控制度,并于200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至此内控制度基本覆盖了中国石化全企业。内控制度建立以来,根据外部监管和内部管理变化,结合执行中发现的问题和建议,每年都要进行补充完善、修订更新,目前集团公司和股份公司正在执行2009年版《内部控制手册》。
三、公司简介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英文缩写Sinopec Group)是1998年7月是国家在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基础上重组成立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是国家独资设立的国有公司、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注册资本1306亿元,总经理为法定代表人,总部设在北京。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对其全资企业、控股企业、参股企业的有关国有资产行使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出资人的权力,对国有资产依法进行经营、管理和监督,并相应承担保值增值责任。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控股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先后于2000年10月和2001年8月在境外境内发行H股和A股,并分别在香港、纽约、伦敦和上海上市。2007年底,中国石化股份公司总股本867亿股,中国4/ 14 石化集团公司持股占75.84%,外资股占19.35%,境内公众股占4.81%。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主营业务范围包括:实业投资及投资管理;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采、储运(含管道运输)、销售和综合利用;石油炼制;汽油、煤油、柴油的批发;石油化工及其他化工产品的生产、销售、储存、运输;石油石化工程的勘探设计、施工、建筑安装;石油石化设备检修维修;机电设备制造;技术及信息、替代能源产品的研究、开发、应用、咨询服务;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
四、中石化内控制度概述
1、中石化内控制度定位
一、中石化对法律法规要求:
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香港联交所《企业管制常规守则》;上交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国资委《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五部委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二、中石化对企业自身需要:财务管理信息真实可靠;保险资产安全完整;规范经营行为、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促进健全制度化管理体系;完善法人管理结构。
2、中石化内部控制框架内容介绍
作为我国在境外三地上市的大型石油化工企业,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萨班斯法案的要求和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的设计原则,通过建立以集中决策、分权管理为特征的组织规划控制,以网络化全过程为主要内容的全面预算控制,以“授权指引”为核心的授权批准控制,以《内部控制手册》为载体的制度控制,以及风险防范控制和先进的ERP管理信息系统控制,在实施内部控制上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为国有控股企业构建内部控制框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5/ 14
五、中石化采取的内控措施
遵照《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萨班斯法案)对在美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及其披露的相关规定,中国石化于2003年迅速成立了由董事长、总裁和财务总监组成的内部控制领导小组,协调内控制度实施和完善的相关工作,各分(子)公司设立相应机构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编制了相应的内部控制实施细则,承担本单位内部控制的日常管理工作。
中国石化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吸收借鉴我国石油化工企业几十年来积累的大量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成熟经验,参考采用了国际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委员会报告提出的内部控制框架,编制了《内部控制手册》,简称《内控手册》。该控制手册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理顺公司管理体制的基础上,以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为框架,按照业务目标、业务风险、业务流程步骤与控制点业务流程图表、相关制度目录和主要控制点相关资料等规范格式,设计了43个重要的内部控制业务流程和权限指引,内容涵盖了投资、采购、销售、合并报表等15大类、53个业务流程。经过一年多的完善、培训、测试和试运行,《内控手册》于200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公司上下认真实施《内控手册》,制定了内部控制检查评价方法和标准,各分(子)公司均进行了每半内控自查和每季度流程测试。2006年是中石化在年报中披露公司的内部控制实施情况及实施效果的第一年,为了达到萨班斯法案404条款的要求,公司总部和87家分(子)公司分别对内部控制(包括IT控制)执行情况进行了自我检查(检查面以资产额计超过98%),及时对发现问题进行了整改。从中石化公司实施内控后的效果来看,公司内部控制组织框架基本健全,已基本建立实施防舞弊机制并取得一定效果,较好地发挥了内部控制的约束与激励功能,为实现公司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提供了重要保障。
1、中石化公司的组织结构
自萨班斯法案颁布以后,中石化参照国际模式,构筑了新的公司架构,初步建立起了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实行集中决策、分级管理和专业化经营的事业部制管理体制。该体制的框架是一级法人为主、三级管理,即:总部是投资决策和资金运营中心;事业部、专业公司和子公司是利润中心;分公司是成本控制和生产管理中心,从而较为清晰地界定了有关规划、执行、控制和监督活动的内部控制框架。在职能分解上按照业务范围组成由油田勘探开发、6/ 14 炼油、化工和油品销售等四个事业部为主体的利润中心,分别管理作为成本中心的下属分公司并负责下属分公司之间的协调。中石化与事业部之间、事业部与分(子)公司之间均采用经营承包方式,以层层落实委托、受托控制责任。13个职能部门、各事业部以及下属分(子)公司彼此相互独立,均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建立,在经营管理上拥有很大的自主权,其职责范围没有重叠和交叉。但中石化总公司作为投资中心保留了预算、人事任免和重大投资决策等权力,并运用利润、成本等绩效指标对事业部进行控制,从而形成了控制主体明晰、责权利对称和管理效率较高的控制体系,较好地降低了协调成本和控制成本。在法人治理结构上,中石化建立了股东大会(权力机构)、董事会(决策机构)、监事会(监督机构)、总经理层(日常管理机构)四个基本组织框架。在成员构成上,引入了独立董事制度;在权责分派体系上,董事会被授予股东契约控制权的绝大部分,并基于其下属的战略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和薪酬与考核委员会等三个专业委员会的建议,行使聘用和解雇高层管理人员、重大投资、兼并和收购等战略性的“决策控制权”(一般剩余控制权),并将日常的生产、销售、雇佣等“决策管理权”(特定控制权)只授予了公司经理层(包括各事业部),但没有授予作为成本中心的分(子)公司。
2、全面预算控制
中石化公司把所有业务活动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把预算嵌入到“授权指引”和“ERP”系统中,使所有授权均为预算(计划)项下的授权,规范了每项业务流程中预算的编制、上报、批复程序,加强了预算执行监督考核工作,从而使各部门和各个分(子)公司,都把预算作为约束日常业务和推动优化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在预算责任体系上,中石化公司层面建立了由董事会审查财务预算,各事业部和各职能部门监控预算执行和分(子)公司、研究院等全面落实预算目标的预算管理体系;分(子)公司层面建立了分级预算网络。目前,中石化各事业部、分公司、子公司实施预算管理率达到了100%。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体制,企业整体效益得到了提高,有力促成了企业整体经营目标的实现。
3、以“授权指引”为核心的授权批准控制
为提高运营效率和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中石化公司针对内控制度所列业务流程,运用定性控制和定量控制方法,以控制点上的管理和决策权限为重点,通过《权限指引》构建了7/ 14 “五层两级”的梯形授权体系,并基于一级法人的经营管理体系,将下属分(子)公司的权限较多地集中在经理一级,只将少数授权分至副经理和处室负责人,通过明确执行部门以及与之对应的会签部门或复核岗位,进一步落实控制责任。
中石化公司《权限指引》中所列权限是指经总部批准的预算项下的业务授权,包括最终的决定权、批准权,但不包括提议权、拟订审核权等中间过程的权限。与内部控制系统相对应,它主要包括公司治理、公司管理和执行三个层面的授权控制,形式分为“一般授权”和“特殊授权”。对于常规性的重要经济业务实施“一般授权”,并按照批准层级权利依次递减;对于非常规、高风险业务则实施“特殊授权”,从而将可能发生的风险全面纳人授权体系,避免出现真空地带。
4、以《内部控制手册》为载体的制度控制
中石化公司为加强规章制度建设与管理,确保有效实施各项管理制度,实现管理工作系统化和规范化,促进生产、技术、经营活动顺利进行,在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还在清理内部原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了与《内部控制手册》相配套的《<内部控制手册>配套规章制度汇编》,其包含的126个规章制度分目录、索引和正文三部分,均标明了与《内部控制手册》相对应的业务流程,并与手册同步更新,保证了制度的时效性和执行力,从而形成了以《内部控制手册》为载体、《<内部控制手册>配套规章制度汇编》为补充,并与其他管理制度一起,共同构成了中石化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5、关于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了统一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从而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为决策支持提供了更丰富的财务信息:(1)建立了全公司三级(决策中心、利润中心、成本中心)统一标准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网络系统。(2)建立了满足中国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基于财务逻辑网络的总部、分(子)公司、生产厂三级统一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体系;(3)支持公司总部绩效考核管理体系,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准确、快捷的服务;(4)开发符合国际会计准则和上市信息披露规则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软件;(5)建立了分布式财务数据库,支持财务会计数据的实时向上复制、向下穿透查询和网上在线对账。
8/ 14
6、健全风险防范控制
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中石化建立起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它通过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报告等措施,对财务风险、经营风险和合规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其控制方法突出体现在销售业务的信用控制、采购支出业务的市场准入、招投标、合同控制以及资金业务管理等环节。
7、先进的ERP管理信息系统控制
中石化公司的ERP管理信息系统分为会计核算、资金管理、物资管理等分业务自成体系的管理信息系统。目前公司正在规划实施与财务信息系统高度集成并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ERP管理信息系统。它通过把不同业务部门的人员统一在ERP系统上进行业务操作,使业务数据一经录入,即可对企业产、供、销各环节完全集成,按相应的业务流程和规范自动生成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三流合一”的相关信息,并适时传输到中石化公司总部统一的数据仓库中进行监控和分析,保证风险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截止2007年3月份,已有40家下属企业正式上线运行。值得注意的是,中石化公司的ERP系统中所有授权都是基于“预算项”下的授权,并将企业的整体目标分解为具体的控制项目和明确的控制标准,适时评价经济业务的价值链过程,作为成本控制及绩效考核的基础,从而实现了预算“硬约束”的功能。
8、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检查评价机制
为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提高管理水平,正确评价与考核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中石化公司遵循国内外资本市场监管规范,根据《内部控制手册》有关规定,制定颁发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检查评价与考核暂行办法》,并于2006年8月1日起开始执行。中石化公司内部控制检查评价与考核工作实行“总部检查评价”和“单位自查评价”两级检查评价体制,从而在纵向上形成了由股份公司内控领导小组检查,股份公司总部各职能部门自查及对口抽查,以及分(子)公司自查组成的三级监督网络;在横向上形成了由派驻的内控检查组、股份公司各职能部门、分(子)公司分别提交综合评价报告,再由股份公司内控领导小组最终形成综合评价报告并报董事会核准的二级报告制度,做到程序规范、依据科学、报告准确。同时,根据考评需要,分别从内部控制环境评价、单位自查情况评价、业务流程9/ 14 综合检查评价、内部控制日常工作评价、风险评价等方面,绘制了完整、规范的评价流程,使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始终遵循统一的方法步骤,确保监督、考评的公正性。
9、客观公正的考核机制
为了顺利地推进公司内部控制检查评价与考核工作的开展,内控办公室在公司各有关专业领域内公开选拔若干名业务骨干(包括IT专业人员),组建内部控制专业人员队伍,并定期进行培训,经考试合格者颁发“内控专业人员”资格证书。综合检查评价时,以“内控专业人员”为主组成检查评价小组,对各单位进行现场检查和评价,各类检查评价结果必须由“内控专业人员”签字确认,确保综合检查评价的独立、客观和公正。
此外,中石化公司针对ERP单轨运行企业业务流程的检查与评价还做了特别说明,指出原则上实行业务流程在线检查评价,按照《ERP单轨运行企业业务流程检查工作底稿》中规定的“检查方法”,检查ERP系统中业务流程和审批权限的设置及执行是否符合内部控制要求。对财产清查、盘点、资产处置、八项减值准备计提、往来款项核对、资金支付、非经常性资本支出等业务及控制事项,必须检查线下审批手续是否齐全、有效。对缺少必要的线下审批手续,或线下审批手续不符合内控手册要求的控制点视为“未执行”,扣除控制点相应的全部分值。对ERP单轨运行企业未实施的功能模块相应业务流程的检查评价,按照《非ERP企业业务流程检查工作底稿》执行。
六、中石化公司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石化公司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的实施仅有两年时间,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和一项系统工程,其内控理念、方式仍处在不断规范、提升阶段,员工对控制环境、信息与沟通等角色定位和职责履行还有一个自我适应和自我完善的过程,运用业务流程控制来规范各级管理者及全体员工行为,使内部控制成为落实“过程控制”目标的现实选择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目前,中石化公司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内部控制框架体系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尚不健全
中石化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仍存在着如下问题:(1)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存在偏差。至今仍有一些单位认为全面预算管理就是财务预算,没有把全面预算管理目标、起点、依据、预算编制过程及方法、预算组织与控制、预算考核等贯穿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财务、10/ 14 人事、项目管理等每一个职能部门和个人。因此不少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最后流于上级部门下达财务指标的一种形式。(2)预算管理组织机制存在缺位现象。中石化很多单位存在只是形式上设有预算管理委员会和监督机构的现象,没有从上至下建立起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制。(3)预算编制程序、方法、指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待提高。(4)预算执行与监督缺乏力度。一些企业预算决策、监督一体化,削弱了监督力度,影响预算执行的有效性。(5)预算考核和激励机制不到位。目前的预算激励措施缺乏力度和差距,影响了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积极性。(6)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等基础工作滞后。目前在中石化系统中还存在着各项定额不全、修订不及时,计量手段不完整、准确度不高,班组经济核算开展不深入,预算基础数据不完整等问题。许多企业没有制定信息分类、分级标准,没有及时组织、汇总、归纳信息需求,甚至少数企业的信息资源还滞留在某个部门或个人,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2、内控环境存在差距
企业的内控环境是其他所有风险管理要素的基础。在中石化公司内部的一些企业由于机制不顺,基础管理工作薄弱,串通舞弊牟取个人私利现象时有发生,从而导致内控环境、日常管理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一些重要业务(如采购、销售等)缺少必要的监督制约,不符合“不相容部门、岗位相互分离”的内控要求,这就为内部控制埋下了极不安全的隐患。因为要求不兼容职位分离是为了达到相互监督的效果,但是若负有不同职责的员工串通舞弊,或者本公司员工通过外部关系规避控制,协同作弊,将会导致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失效。
3、分级授权制度未能得到严格执行
在资金支出环节存在着越权审批付款问题,费用支出上有少数企业超预算支付或变相越权支付现象,还有一些企业没有严格执行投资、物资采购、维修、技术改造和科研开发业务的招投标控制程序,更有一些公司管理层和相关内控人员有失职现象出现。所以严格限制授权审批权限,加大对违规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势在必行。
七、中石化公司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的建议和措施
1、深化对内控制度的认识
中石化制定一系列内控措施的目标不能仅仅是为了满足证券监管机构的要求。因为满11/ 14 足萨班斯法案302条款和404条款的要求,只不过是建立内部控制机制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换句话说,实现透明可靠的财务报告,只是内部控制的第一级目标。而更为重要的内部控制目标,在于实现有效率与有效益的经营,循规守法和保护企业财产安全。退一步说,上市公司即使得到了外部审核和评价的肯定意见,也并不意味着公司内控机制就一定是令人满意的。因此,建议中石化在以下几个方面深化对内控的认识:首先,控制目标应趋向更高层次的战略控制,中石化公司也要随着业务提升,把内控由关注传统的业务执行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向关注业务执行效率以及风险控制转变。其次,控制方式趋向信息技术的集成和优化。第三,控制结构趋向逐步补充和扩展的过程。第四,控制对象趋向于对“人”的控制。第五,内部控制理论趋向与公司管理和公司治理相融合。
2、引导员工提高认同感和参与度,夯实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
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应能确保公司内每个人均清楚地知道自己所拥有的权力和承担的责任,充分调动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为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同时,在人力资源管理上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人员配置和制度设计要匹配,绝对避免身兼具有角色冲突性的多个职位;另外,在人员配置时应避免关系密切人员或者利益关切人员进行相互监督;应最大可能地预先控制经理人道德风险漏洞;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以提高其业务素质;应加强考核奖罚力度,定期对员工业绩进行考核,奖惩分明。只有真正调动每一个员工参与工作的热忱,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才可以得到有效实施。所以中石化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系统的时候一定不能忽视内部控制的实施主体——对员工的教育。
3、完善权力制衡机制,有效控制和规避风险
根据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内部控制框架的观点,在构建内部控制体系时,应当使企业所有利害关系人对内部控制的理解有共同基础,使他们都充分认识内控的必要性。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在中石化公司内部应设置必要的内部控制部门,给予适当的职位和必要的职权,来监督企业所有利害关系人的行为,形成权力制衡机制。特别提醒的是,警惕出现内部控制部门“空化”问题,不要让内部控制部门成为摆设。而且内部控制部门的管理与薪酬奖励机制也应不受公司管理层约束,即独立于公司,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证内部控制部门的职责有效执行。
12/ 14
4、发挥ERP系统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尽快实现财务系统信息化、集成化
对中石化而言,企业财务系统信息化应用应该包括两个层面的应用。一方面是下属企业的应用,它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在于流程、业务、订单、事务等实现信息化,而从集团公司总部的角度来看,关键应该考虑如何设计规范,实现下属企业在规范和标准下运作。中石化公司目前采用ERP系统统领企业整个财务过程,但是仍存在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所以,公司应进一步加强对ERP管理子模块的开发,扩大ERP系统的业务涵盖范围,保证ERP环境下的内部控制能够取得应有的效果。同时,还要做好ERP系统本身的内部控制,以确保系统运行和数据库安全。特别是要加强对实施ERP后如何发挥内部审计功能的探索研究,做好基于ERP环境下的内部审计模块开发和与内部控制在系统中的有序衔接,准确界定二者的功能边界,加强对内审人员ERP应用培训,实现内部控制的集成化管理。
5、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规范
规范中石化各个企业的授权批准以形成相互制约和促进的制衡机制。例如,确保资产保管与会计核算相分离,经营责任与会计责任相分离,授权与执行、保管、审查、记录等岗位相分离,实行关键岗位人员定期轮换制度等。牵制机制和岗位轮换的实行,既可以防止超越权限、串通舞弊,又有利于揭示企业内部控制中的管理缺陷,以便及时加以修订和完善,落实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此外,还需合理划分企业的授权审批权限。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人员的授权要把握好一个度,对不同的控制环节要有不同的授权,以使内部控制制度有效运行,不然容易产生新的舞弊行为。不管哪个环节,在具体授权时,应做到既保证经营决策有效运作,管理制度有效贯彻,又保证权力制衡得到落实。
6、把握内部控制体系关键环节,不断提升内部控制质量
中石化公司目前实施的内部控制,其整体框架仍没有脱离会计、审计范畴,仍存在诸如集体舞弊、成本过高等固有局限。为此,既要克服片面地理解内控制度,如制定细则时机械地照搬照抄,只重视权限审批,不重视业务流程控制,以计划审批代替过程审批,认为内部控制只是财务部门的事等弊端,也不能用内部控制代替专业管理,甚至代替高水平的决策。所以,从管理的角度来看,预算管理相当重要,要实现真正的预算管理,首先必须在思想上意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完善财务预算体系,同时要13/ 14 有良好的业务解决方案和优秀的工具支持。
八、总结
内部控制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上下通力、内外合作,而且无论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得多么完美,运行得多么符合设计者的预期,也不可能摆脱其自身存在的固有的内生性局限,例如人为疏忽、分心、疲惫、误解指令、判断失误等。所以,作为我国在境外上市的大型集团公司,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一开始就站在萨班斯法案规定的起点上,严格按照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框架构建其内部控制体系,并将其结合引用到ERP系统中,在实践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尚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但其在内控制度方面所作的理论探索和运行实践,特别是将国际通行作法与企业实际情况有效结合的成功经验,对于其他企业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并将内部控制作为企业长期推行的有效机制,都具有积极的借鉴参考作用。
项目背景
某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 (以下简称“财务公司”) 成立于2005年10月, 注册资本5.2亿元人民币, 隶属于集团公司, 是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由集团公司及其所属成员单位共同出资组建、具有企业法人地位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财务公司以“汇通财智, 创造价值”为公司愿景, 承载着“助推一流企业集团, 打造一流财务公司”的重大使命, 充分发挥各种金融职能, 创新金融服务手段, 为各类优质客户提供一流的金融解决方案。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快速发展, 信息系统运转能力与业务需求的匹配度也成为集中突出的问题, 一方面是快速增长的业务诉求, 另一方面是多重运维挑战, 如何达到IT为业务高效服务, 从而创造出更高价值, 是摆在财务公司IT部门的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
运维难题
具体来说, 财务公司IT部门的运维难题集中在三个方面:
1.运维人员紧张, 运维工作量较大。
2.设备及主机系统较多, 运维复杂度高。
3.需要有专业的产品或服务来解决运维分散管理、设备故障技术告警、设备负载过高等问题。
解决方案
根据财务公司的运维现状, 结合多年金融行业的服务经验, 上海北塔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北塔软件“) 为其提供可以高效拓展业务价值的IT综合管理解决方案。
●全面、专业的服务器、数据库、中间件、应用管理
方案对主机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应用服务元素等业务元素, 提供了树形图、状态图、参数浏览方式。从物理层、数据交换层、应用进程、应用服务层四个层面来保障业务系统的正常、稳定、可靠运行。一方面大大减轻了运维人员的工作量, 另一方面也很好地帮助了运维人员系统化、透明化地掌握业务的运行情况, 大大降低了运维的复杂度。
●灵活多样的事件和告警管理
通过对事件的广泛监控、主动的事件发现机制、灵活的事件输出机制, 完善的事件后续处理机制, 提供智能分析的事件管理。当事件发生之后, 还可以根据业务需要, 灵活地自定义故障事件是否触发报警, 发送给哪个角色或人员, 发送的时间段、发送的内容等。并且提供多种报警方式, 如传统的弹出式窗口, 短信、语音或者邮件等。
●完善的IP规划和接入管理
按照部门级别简历不同的IP地址规划:提供全网“IP/MAC-所在设备-所在端口-所在VLAN-PC主机名称-端口状态-备注”等用户信息一览表;提供全网IP定位、MAC定位、捕捉地址盗用及非法设备移动, 提供全网IP/MAC地址绑定监查, 全网主机、PC、设备网络连接位置变动侦测, 捕捉地址盗用及非法设备移动。
●易用的配置管理
可以为网络设备及服务器的配置信息提供备份, 定时对网络设备以及服务器的配置与备份文件进行对比, 发现设备配置文件更改后, 立刻根据系统告警功能提供相关设备配置文件更改告警, 并且备份新增配置文件, 提供5份设备文件存档, 方便用户选择不同配置文档对网络设备和服务器配置进行恢复。
北塔软件愿持续用专业的解决方案为金融行业用户提供优质服务, 助力金融行业用户创造更大价值!
地址:上海市宜山路700号科创动力3号楼3层
技术支持热线:400-820-7719
传真:021-60740399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对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我国企业将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为了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在企业内部建立和完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显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
一、建立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原则
财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财务管理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企业在建立财务内控制度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合法性原则。(2)成本效益原则。(3)相互制约的原则。(4)有效适用性原则。
二、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基本方法
(一)资金控制方法。随着集团整合化管理的要求,多数企业集团内部都设有财务结算中心。财务结算中心可以有效调节资金流向,合理控制集团资金的使用,协调集团内各成员企业的资金分配,盘活集团资金,防止资金闲置,解决企业集团在资金使用上的平均主义问题,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人事控制方法。财务总监代表股东打破了经理人员的权力的过度集中,能在日常工作中监控财务活动的全过程。
(三)制度控制方法。企业集团一般通过统一制定财务会计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来规范成员企业的财务行为;统一财务处理方法和程序,以实现对成员企业财务活动的有效控制。
(四)预算控制方法。在企业集团财务控制过程中,预算管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管理水平良好的集团,预算常常用于判断各级管理人员的业绩,理想的预算制度既能实现所有者与经营者目标的完全一致,又能激励各级管理人员按照符合道德的方式去实现集团和个人的目标。
(五)业绩评价方法。根据指标选取的原则及评价的可操作性,评价指标的数量应在八个以内为宜。不同的集团根据各自的预算指标、同行业平均指标、历史同期指标、国内或国际先进指标等有关数据,来确定成员企业的业绩,进行业绩评价兑现奖惩,以实现对整个企业经营活动的控制。
(六)授权与批准控制法。就是通过授权通知书来明确授权事项和使用资金的限额。其原则是对在授权范围内的行为给予充分的信任。但对授权之外的行为不予认可。授权通知书除授权人持有外,还下达给企业相关的部门,这些部门一律按授权范围严格执行。
三、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相互监督制约,而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关键要看董事会能否充分发挥作用。在现阶段,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并不完善,对管理层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二)企业内部认识不到位。我国很多企业并未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对内部控制还存有很多误解,他们认为内部控制就是手册、文件和制度,或者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资产安全性控制等,甚至对企业内部控制毫无概念。
(三)企业制度执行不规范。没有制度必将引起投资者、监管者的关注,相关各方会督促企业完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并监督执行。而有制度不执行的欺骗性更大,更易造成严重后果。
四、内部财务控制建设对策
(一)建立一套严密而科学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在建立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时,应考虑重要性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制度并非越多越好,越复杂越好,而是制度的选择和详细程度主要取决于控制环境和所要实现的控制目标。
(二)建立统一的信息沟通系统,提高内部财务控制效果。一个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不仅要有向下的沟通管道,还应有向上的、横向的以及对外界的信息沟通管道。企业的会计系统为企业提供成本信息、营运信息、生产信息、库存信息等。因此,企业应加强会计系统及其他方面的信息沟通体系的建设。
(三)设立良好的控制活动。控制活动出现在整个企业内的各个阶层与各种职能部门,包括核准、授权、验证、调节、复核营业绩效、保障资产安全以及职务分工等多种活动。控制活动是针对关键控制点而制定的,因此,企业在制定控制活动时要寻找关键控制点。企业根据其经营活动的五大循环即采购循环、销售循环、对款循环、收款循环和理财循环等分别设计其控制活动。
(四)加强人力资源培训,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要培养重视内部控制的企业文化。特别应不断加强会计人员专业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以提高其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吸收借鉴国内外最新的财务内控理论,同时注意政府以法律或政策形式确定的规范对企业制度建设的推动作用。
【某集团有限公司内部审计制度】推荐阅读:
百合集团有限公司07-08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10-17
某集团考勤管理制度10-22
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06-06
茂名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09-17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文化10-10
集团有限公司法律事务管理 规定09-16
中国太平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简介07-15
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文明施工汇报材料10-24
广西建工集团晟力建筑幕墙装饰工程有限公司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