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外科手术前肠道护理论文

2022-04-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目的分析普外科优质护理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从2011年3月至2011年9月间收治的100例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优质护理组(A组)与基础护理组(B组),仔细观测这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心外科手术前肠道护理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心外科手术前肠道护理论文 篇1:

口服复方聚乙二醇与磷酸钠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前肠道准备的护理研究

【摘要】 目的 比较复方聚乙二醇与磷酸钠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前肠道准备的效果、耐受性和安全性。方法 126例患者随机给予口服两种肠道清洁药物进行肠道准备,评价患者的耐受性,对药物的口感,排便情况和血生化指标变化。结果 入选者对口服磷酸钠溶液耐受性和肠道清洁效果优于复方聚乙二醇;但对血电解质影响较复方聚乙二醇明显。结论 从口感和肠道准备效果上来看,磷酸钠优于复方聚乙二醇,虽然无临床症状,应警惕磷酸钠肠道准备后低钙、低钠、高磷血症。磷酸钠对血磷升高非常明显,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尤需谨慎。

【关键词】 聚乙二醇; 电解质; 磷酸钠; 腹腔镜手术; 肠道准备

理想的腹腔镜手术前肠道准备方法不仅可以使肠道清洁效果好,而且安全性高,患者容易接受,是手术成功的必要条件。以往术前肠道准备采用清洁灌肠、甘露醇等方法,由于各种缺点,现在已被其他方法替代。为减轻患者的痛苦,笔者使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溶液进行术前肠道准备,并与口服磷酸钠溶液进行比较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月-2011年6月,笔者所在科住院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26例,年龄17~60岁,其中子宫肌瘤34例,附件包块64例,子宫腺肌症20例,子宫脱垂8例。术前采用抛硬币法随机分成实验组(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溶液)和对照组(口服磷酸钠溶液),各63例。两组入选者基线资料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所有患者术前均无肠道梗阻及心、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

通讯作者:王旭菲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手术前1 d晚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晚20:00清洁灌肠。实验组: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液,江西恒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患者术前1 d 16:00开始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137.5 g,加凉开水或温开水(40 ℃以下)至2000 ml,搅拌至完全溶解,即可服用。首次服用1000 ml,在1 h内喝完,约15 min饮用250 ml,2000 ml溶液最好在1.5 h内喝完,服用过程中来回走动,服完1 h左右开始排便。对照组:磷酸钠盐口服液由美国辉力大药厂生产,先锋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患者术前1 d 16:00开始口服磷酸钠盐溶液 45 ml加水750 ml,再饮水750 ml。服用过程中来回走动,服完1 h左右开始排便。

1.3 观察指标 (1)患者耐受性指标包括腹痛、头昏、恶心、腹胀、肠道准备容易接受情况;(2)最后一次排便情况评价,依据最后一次大便的性状,分为清水样、清水样有少量残渣、液状粪便、成形粪便4种情况,分别计4、3、2、1分;(3)对药物口感评价,分为好、可接受、差、很差4级,分别计分为4、3、2、1分;(4)排便次数;(5)安全性指标包括肠道准备前后血钠、血钾、血磷、血钙、血尿素氮及肌酐值。患者对药物口感评价、耐受性指标、排便情况评价及次数均根据患者的叙述,填写调查问卷。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耐受性评价 实验组恶心、呕吐症状及未饮完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头晕症状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腹痛和腹胀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对肠道清洁药物口感、后一次排便情况及大便次数评价 对照组口感明显好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后一次排便质量记分和大便次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患者肠道准备前血钠、血磷及血钙值比较 两组患者肠道准备前血生化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4 两组患者肠道准备后血生化指标比较 肠道准备后,对照组血钠水平比实验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钾水平较肠道准备前均有下降,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磷、血钙水平变化较实验组变化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对照组血磷升高,血钙降低,与肠道准备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素氮和肌酐无明显变化,与肠道准备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由于肠道准备后血钾下降明显 (P=0.0042,P<0.05),说明对照组比实验组更容易导致血钾降低。见表5。3 讨论

理想的肠道准备应具有安全、有效、简便、不良反应小等优点。肠道准备清洁度欠佳可影响妇科腹腔镜检查及治疗,甚至造成术后腹胀,不利术后恢复。传统的肠道准备方法主要包括限制饮食、清洁灌肠和口服泻药等。虽都有效,但也有不足之处,如清洁灌肠法影响睡眠,年老体弱合并心肾功能异常及恶液质患者难以接受[1];甘露醇法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2],可产生爆炸性气体氢[3]等,限制了术中电切等腔镜治疗的开展。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为复方制剂,是一种等渗、非吸收性、非爆炸性的肠道清洁准备专用灌洗液,口服后几乎不吸收、不分解,能有效增加肠道体液成分,以水的机械性运动达到清洁肠道的目的。研究表明[4-5],该药导泻作用快,不良反应小,不会导致电解质紊乱,不会导致肠腔内积气,不会对肠道菌群产生影响。其缺点是口服液量大,味道很咸,有臭鸡蛋味道,患者依从性差。本研究结果显示,入选者对磷酸钠的口感计分优于聚乙二醇溶液,尽管两组腹痛、腹胀症状均有发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实验组恶心、呕吐和未饮完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也说明患者对复方聚乙二醇的耐受性差。

磷酸钠盐口服液主要药理作用是服药后患者肠内形成短暂的高渗环境引起的渗透性腹泻,优点是清肠作用安全有效。缺点主要是使用磷酸钠盐口服溶液产生大量排泄物而导致血电解质水平失衡,可引起40%的患者出现高磷血症, 20%的患者出现低钾血症,但一般不表现临床症状[6]。本文结果显示,磷酸钠组肠道准备后血磷水平升高,但未发现相关的临床症状。肠道准备后血钾水平较准备前降低明显,比实验组降低更明显,而且患者出现头晕症状的比例较高。有研究[7]发现,对于存在严重肾脏疾病的患者,建议不应用磷酸钠进行肠道准备。本文结果虽未发现磷酸钠对肾功能的影响,但鉴于高磷血症在肾功受损的患者更容易出现,更具有危险性,建议肾功能受损患者避免口服磷酸钠盐。

总之,与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液比较,患者对磷酸钠的耐受性更好,对于无心、肾功能衰竭、大量腹水及电解质异常的患者来说,是目前腹腔镜术前肠道准备的较理想方法。但应注意及时了解血清电解质情况,特别是对肾功能减退的患者。

参 考 文 献

[1] 朱淑敏,郑一宁,孙燕.PEG-ELS与甘露醇用于结肠镜检查术前准备的对比[J].外科护理,2006,12(8):714-715.

[2] 巩美琴.甘露醇临床应用进展对护理的新要求[J].护理研究,2001,15(6):338.

[3] 王丽娟,王新丹.口服清肠液在肠道准备中的应用和进展[J]. 护士进修杂志,2004,19(8):746-747.

[4] Ell C, Fischbach W, Keller R, et al. A randomized, blinded, prospective trial to compar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three bowel-cleansing solutions for colonoscopy (HSG-01)[J]. Endoscopy, 2003,35(4):300-304.

[5] Mathus -Vliegen E M, Kemble U M.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blinded comparison of sodium phosphate and polyethylene glycolelectrolyte solution for safe bowel cleansing[J].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06,23(4):543-552.

[6] Liberman D A, Ghormley J, Flora K. Effect of oral sodium phosphate colon presparation on serum electrolytes in patients with normal serum creatinine[J].Gastrointest Endosc, 1996, 43(5): 467.

[7] Huppetz-Hauss G, Bretthauer M, Sauar J, et al. Polyethylene glycol versus sodium phosphate in bowel cleansing for colonoscopy: a randomized trial[J].Endoscopy, 2005, 37(6): 537.

作者:王旭菲 吴蓉

心外科手术前肠道护理论文 篇2:

普外科优质护理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普外科优质护理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从2011年3月至2011年9月间收治的100例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优质护理组(A组)与基础护理组(B组),仔细观测这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患者对于住院满意度,优质护理组为98%,对照组为80%,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知识的通晓率,优质护理组为96%,对照组为82%,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普外科在开展优质护理临床应用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及健康教育知识的同效率,丰富了普外科护理的内涵,非常值得临床广泛地推广应用。

【关键词】普外科;优质护理;基础护理;满意度;健康教育知识的通晓率

我国肠胃癌人数基数大,由于该病患者需要住院治疗,对于这些患者除了要采取特效的药物治疗及有效地治疗方式之外,还需要实施有效地护理方式,借此提升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此,本文选取我院普外科从2011年3月至2011年9月间收治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普外科从2011年3月至2011年9月间收治的100例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优质护理组(A组)与基础护理组(B组),其中胃癌患者52例,肠癌患者48例;患者年龄大致在22-79岁,平均年龄为(51.1±52.8)岁;男60例,女40例,男女比例为3:2。这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职业、身高、体重、病程等方面上,没有显著的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优质护理的措施:①提升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及水平。在此之前,医院应当对普外科的护理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同时提升他們的服务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护理过程中应当关心患者的感受,学会与患者进行情感沟通,建立信任关系,以此探析患者的情感波动,可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1]②手术前的护理。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的身体状况继续全面的评估,尽量向患者说明手术的过程、方法及注意事项,例如手术前的禁食禁饮的事项及时间,并且做好手术前的消毒剂麻醉工作。③手术后的护理。手术后,医院应当为患者准备最好的休息床位,对其进行全程的心电监护及吸氧操作。在此基础上,时刻关注患者手术后的病情变化,对出现的异常情形,立即向上级汇报,做出相应的处理。在以上操作步骤上,仔细记录患者及护理内容及方法,将其护理记录档案,为以后的临床教学及研究提供翔实、确切的资料。[2]

1.3统计学方法在本文中,笔者所采用的相关数据均用(χ±s)表示,同时使用SPSS13.0软件实施统计学处理,同时为加强可信度,本文中每组之间的数据的比较也使用t来进行检验,文中的实验数据都为平均值,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上意义。

2结果

3讨论

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丰富了国人的物质生活,同时随之而言的一些疾病严重侵袭居民的健康机体。同时居民对医疗服务治疗也有着更高的要求,尤其普外科的患者,他们由于身患重症,对护理有着更高的要求,这也是各医院急需提升的竞争优势。

笔者对于普外科护理有着多年的临床经验,现今我院引进优质护理的模式应用于普外科,从本文结果显示,优质护理组的满意度增高到98%,健康教育知识的通晓率也提高到96%,对此,优质护理取得显著的护理质量。笔者认为在优质护理在普外科应用中,应当切实注意以下几点:①饮食护理。医院应当为患者制定一个个性化的饮食方案,为其提供最合理的膳食,满足患者身体对营养物质的需求等。对于营养极度不良患者而言,可以实施营养支持治疗,其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将患者所需的营养通过液体注射或者输入患者的体内,满足了患者的营养需求,便于患者吸收,有助于保护肠道黏膜屏障,降低感染率,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3]②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当与患者及家属和谐沟通,取得他们的信任,减轻他们的医院的陌生感及恐惧感,让其消除手术治疗的疑虑,提供他们的需求。

综上所述,我院普外科在开展优质护理临床应用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及健康教育知识的同效率,丰富了普外科护理的内涵,非常值得临床广泛地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锐贞.优质护理对防治肝性脑病发生的作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15(10):243-244.

[2]黄升林.夯实基础护理提供优质护理服务[A].河南省护理管理创新论坛暨护士长培训班——护理部主任大会暨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11:363-364.

[3]张锋,丁松奇,王朋.普外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12(35):212-213.

作者:王蓉

心外科手术前肠道护理论文 篇3:

快速康复在肠道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研究进展

【摘要】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康复外科相关进展的文献,从快速康复外科在肠道手术术前、术中、术后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快速康复外科;肠道手术;围手术期;研究进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以及手术医师对病人围手术期病理生理认识的不断提高,为满足患者对整个围手术期治疗过程中对无痛及低风险的要求,如何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成为手术医师及患者家属共同关注的问题。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 FTS)这一理念最早于上个世纪90年代首次提出。2001年丹麦学者Henik Kehletet[1]首次明确提出快速康复外科这一个概念。从此外科围手术期治疗的理念发生了巨大改变,快速康复外科摒弃了很多传统的围手术期处理模式,推翻了许多原来临床习惯使用但没有明确证据的围手术期做法。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加速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并缩减治疗费用。快速康复外科已广泛应用于一些欧美发达国家,而且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2]。目前这一理念已广泛应用于各大外科临床,而肠道手术是最能体现这一理念优越性的外科领域之一。本文就近年来快速康复外科在肠道手术中的运用进展进行综述。

1 快速康复外科概念

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 FST)又称为术后促进康复计划(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programme, ERAS programme),是一系列在术前、术中、术后应用已通过循证医学证实的处理措施,以期达到减少手术应激反应、尽可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快速康复的目的[3]。快速康复外科是对传统围术期处理措施的改良、补充和完善。

快速康复外科是由一系列的围术期处理措施组成,而不再是简单的强调手术技术。快速康复外科的流程要点包括:术前准备(健康宣教、术前肠道准备、饮食控制、不留置胃肠减压管等)、术中处理(合理麻醉方式的选择、尽可能应用微创手术方式、术中保温、术中引流管放置等)、术后恢复(术后镇痛、限制补液量、尽早进食及下床活动等[4]。快速康复外科是一个多学科协作的过程,完善的团队配合是保证其成功实施的重要前提,需要手术医师、护士的协调配合,而且手术室、重症监护室、康复科等科室的协作也非常重要。同样,病人及家属的积极配合在快速康复外科成功实施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快速康复外科的主要内容及实施方法

2.1 术前

2.1.1 医患沟通 在日常医疗过程中医患沟通往往被忽视或误解,尤其是在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今天,详尽而恰当的医患沟通显得尤为重要。手术前,患者会因对医学知识的不了解及对手术本身的恐惧而产生强烈的不安及抵触情绪,这极可能增加手术刺激产生的应激反应,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因此从患者入院时就应对患者进行心理状况评估。术前应进行详细而恰当的术前宣教,包括疾病的诊断、手术必要性、治疗方案、手术过程、术中及术后可能发生的相关并发症、应对方案以及后续治疗计划。使患者对疾病本身及治疗方案有正确的认识及深入的了解,尽可能消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焦虑和恐惧感,帮助其建立正确面对并战胜疾病的信心。快速康复外科与传统术前准备方面存在一定的区别,如无需严格肠道准备、术前不留置胃肠引流管、术前2h口服碳水化合物、出院时间提前等。如不进行术前告知,可能造成病人及家属的不解,从而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影响患者情绪。良好的医患沟通可以促进病人保持情绪稳定、更好地配合治疗、减少因焦虑引起的围手术期心理应激,从而帮助患者平稳度过围手术期,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5]。

2.1.2 术前评估 患者术前评估尤其对于合并基础疾病的老龄患者至关重要,详细的术前评估可帮助医师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进行预判,提前制定应对措施,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术前评估包括患者营养状况、心理状况、基础疾病及心、肺等器官功能等。Studley[6]指出,术前体重降低程度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有密切联系。术前体重降低20%以下则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在3%左右,而体重降低大于20%,则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将上升至 30%左右。因此对于术前营养不良患者给予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将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术前充分评估患者心、肺功能,积极治疗控制基础病,改善重要器官功能更有利于对患者术后康复。

2.1.3 术前肠道准备 传统观念认为对于腹腔手术,尤其是肠道手术,术前严格肠道准备是必须的,其目的为避免术后腹腔内感染、切口感染及吻合口瘘的发生。传统肠道准备方法包括长期流质饮食、术前禁饮食、口服抗生素、口服泻药及清洁灌肠等。快速康复外科认为,长期流质饮食会降低患者营养水平;术前禁饮食可导致患者代谢加速,可能会在麻醉过程中诱发低血压,并且加重术后的胰岛素抵抗;术前大量口服泻药及清洁灌肠给患者带来不适感及紧张情绪、增加患者的应激反应,甚至导致脱水、水电解质紊乱、肠道黏膜屏障破坏等一系列不利患者术后恢复的情况发生。而术前口服抗生素可能会破坏正常的肠道菌群[7]。有研究表明,术前是否严格肠道准备,对患者术后腹腔内感染、切口感染及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没有影响。Slim 等[8]研究认为,术前严格肠道准备对结肠癌手术无益。Bucher等[9]的研究甚至认为,严格肠道准备造成患者术后肠道菌群易位,导致腹腔感染、切口感染及吻合口瘘等发生率显著增加。快速康复外科倡导术前不进行严格肠道准备,并于术前2h口服400ml葡萄糖溶液,可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减轻口渴及饥饿感,避免因传统术前禁食方案造成的应激,并且不会增加因为误吸引起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10]。

2.1.4 胃肠减压管的放置 在传统的腹部手术,尤其是胃肠手术,术前习惯性放置胃肠减压管,直至肠蠕动恢复后甚至肠道排气后才拔出。因为传统观念认为术前留置胃管可以引出胃内容物,降低胃肠道内压力,减轻术后肠麻痹及腹胀,避免因肠道压力过高引起吻合口瘘,避免切口裂开、减少误吸。在实际临床治疗过程中,患者会因留置胃管感到极度不适,甚至因此拒绝早期下床活动。有研究证明胃肠道术后肠麻痹是一个短暂的生理过程,其发生机制尚无明确定论[11]。有研究显示术后6h肠道开始自行恢复蠕动,24h胃肠蠕动可恢复正常[12]。所以通过留置胃肠减压管来促进胃肠蠕动恢复是没有必要的,反而会增加肺炎、肺不张等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13]。Nelson等[12]在一项随机实验Meta分析发现,放置胃肠减压管可使患者出现咽喉疼痛、恶心呕吐等胃管刺激症状,存在因气管误吸诱发肺部感染的风险,并且可能使大量消化液丢失,导致术后患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影响患者营养状况,因此非但无益反而有害。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主张,除发生术后严重腹胀、难治性呕吐等情况外,不需常规留置胃管[12]。

2.1.5 留置导尿管 传统的胃肠道手术中留置尿管是为了避免术中尿失禁。但留置导尿管会给患者带来极度的不适感,男性患者尤为严重。这种不适感会影响患者的早期下床活动,不利于术后恢复,并且长时间留置有引起尿路感染的风险[14]。因此快速康复外科主张术前不常规留置导尿管,即使留置的也主张在术后24h内拔除,不宜留置过久。

2.2 术中

2.2.1 麻醉方案的选择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认为,手术诱发的应激状态可诱发术后器官功能障碍及并发症的发生,其中术后肠麻痹是最常见的术后器官功能障碍[1]。全身麻醉常应用于传统胃肠道手术中,而研究发现硬膜外麻醉可保留副交感神经对消化道兴奋作用,同时阻断交感神经对消化道的抑制作用,从而降低术后麻痹性肠梗阻的发生率[15]。Rodgers等[16]在一项Meta分析中证实,在下腹部手术中,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相比减少了30%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因此釆用硬膜外麻醉,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快速恢复。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所倡导的麻醉不单单指在手术期间,还包括优化术前用药、良好的麻醉恢复、术后镇痛、加速术后功能重建等。在硬膜外麻醉恢复后,患者仍需镇痛治疗时给予止痛药物,可降低患者疼痛感,缓解焦虑情绪,促进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术后恢复。在镇痛药物选择上推荐非甾体类镇痛药物,而尽量避免阿片类药物的应用,因阿片类镇痛药物本身具有抑制肠道蠕动的作用。

2.2.2 手术方式的选择 微创手术是快速康复外科着重强调的一个重要内容,不仅仅指传统开放手术的规范化操作,更包括了腹腔镜的应用。传统肠道手术多为开腹手术,手术过程中的组织损伤可引起应激反应,促进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的释放,进一步抑制胃肠道的运动[17],因此减少手术的创伤可有效的降低手术应激。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所具有的解剖层次清晰、组织损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为人们逐渐所认识。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可以显著降低因手术应激引起的免疫功能障碍及炎症反应,并降低相应并发症的发生[5]。Guillou 、Quirke等人研究发现,腹腔镜手术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约为5d,传统开放手术约为 6d。Mi1som[18]统计结果,腔镜手术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 3d,传统开放手术组为 4d。腔镜手术在促进患者术后恢复要明显优于传统开放手术。因此胃肠手术中使用腹腔镜技术可有效促进胃肠手术后患者的恢复。

2.2.3 术中保温 快速康复外科的宗旨是尽量降低围手术期的应激,以达到患者快速康复的目的[19]。一般情况下手术室的温度经常维持在20~25°C之间,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处于裸露状态,体表热量丧失较多,再加上麻醉药物的应用会干扰中枢和外周体温调节机制,以及大量液体的静脉输注、器官及伤口的暴露,如果未采取专门的保温措施,患者在手术结束后的体温较术前体温会降低约低1~3℃[20]。术中发生低体温后,在复温过程中机体会释放儿茶酚胺及肾上腺素,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会导致白细胞的功能及凝血机制的障碍。低体温还可造成如肝脏功能代谢降低、免疫功能下降等并发症的发生,严重的甚至可以引起心肺疾患,对患者术后康复产生不良影响[20]。因此维持术中患者正常体温可减轻手术应激并可降低器官功能障碍发生。在手术准备及手术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如提高手术室温度、裸露部位的保暖、输入液体或冲洗液加温等。Sesler[20]认为术中保温有利于减轻手术应激,减少术中出血及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2.2.4 控制输液量 传统观点认为由于肠道手术术前长时间禁食、肠道准备、麻醉过程中血管扩张、术中体液丢失可能引起有效血容量不足,造成血压降低,所以在胃肠外科手术中和术后常常增加补液量来补充血容量。现代研究表明,过多补液存在诸多弊端,会导致肠道水肿,影响术后的肠蠕动恢复,增加肠麻痹的发生,影响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并且加重心肺负担,甚至增加了肺水肿、心衰的发生几率[21]。快速康复外科所要求的术前短期肠道准备、缩短术前禁食时间、术后尽早进食等措施,为术中减少输液量提供了实施的基础。有研究表明在腹部手术中,限制性补液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22]。Brandstrup等[23]在172例结肠手术患者随机双盲多中心实验发现,严格限制围手术期液体输入,可以减少心肺并发症发生率。快速康复外科要求在生命体征平稳的前提下限制液体输入量,适当应用血管收缩药物,以达到促进快速康复的目的。

2.2.5 引流管的放置 传统胃肠手术术后习惯性放置引流管,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引流腹腔内可能存在的积血、积液等,防止继发感染;二是可早期发现术后并发症,如吻合口瘘或腹腔大出血等。一旦出现吻合口瘘,引流管可以作为一个治疗吻合口瘘的重要途径。但是放置引流管也存在诸多弊端,如可引起疼痛、增加患者术后心理障碍、影响患者早期活动和进食,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有研究表明,术中放置引流管并不能有效降低术后吻合口漏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24-25]。所以快速康复外科认为手术技术的精细更加重要,引流管应有选择性的使用,而不应作为常规使用。即使根据手术情况选择性的放置引流管,也应根据引流液的量及性质,尽早拔除,减少引流管刺激。

2.3 术后

2.3.1 术后镇痛 伤口疼痛是腹部手术后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会影响患者情绪,延缓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因此术后充分镇痛是快速康复外科重要环节,可消除患者紧张忧虑的情绪,促进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及进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持续硬膜外麻醉及非阿片类药物替代阿片类药物等方式,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并且减少因药物影响造成的腹胀及恶心、呕吐等不适反应的发生,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2.3.2 术后早期进食 传统观念认为胃肠手术后要在恢复排气、排便、肠鸣音恢复后方能开始逐渐进食,以防止过早进食造成胃肠负担过重,引起恶心、呕吐、腹胀等,然而并没有明确的理论支持这一观点。有研究发现,多数患者在肠道功能完全恢复以前已经可以耐受经口进食[26],研究表明,小肠在术后12~24h内可恢复蠕动,胃在术后24~48h恢复蠕动,结肠在术后3~5d恢复蠕动[18]。并且快速康复外科中的很多理念,也利于减轻应激,促进肠功能的恢复,这也为促进患者早期经口进食提供了基础。Lewis等[27]进行了一项Meta分析显示,术后早期进食不会延缓吻创口的愈合,不会增加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反而可以刺激肠蠕动,促进肠功能的恢复,降低切口感染、腹腔感染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Mattei等[26]认为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的标志为患者可耐受经口进食,并且不会发生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快速康复外科建议患者术后早期进食,并根据个体情况少量多餐,逐渐增量,术后4h内就可开始进水,4~12h内可进少量流质饮食,如患者无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不适,则可逐渐增加进食量。

2.3.3 早期下床活动 腹部手术后因疼痛、引流管放置以及病人依从性等因素,造成患者多不能早期下床活动。而长时间卧床不利于肠功能的恢复,并且可能增加术后肠梗阻的发生率。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促进代谢、促进肠道蠕动恢复、避免深静脉血栓形成,减少蛋白损失、肌肉萎缩,改善肺功能及组织氧合能力[28-29]。早期下床活动也可使患者建立正确面对自身疾病的勇气,间接消除不安心理,对患者的心理有积极影响,有利于患者康复。关于下床活动的合适时间,尚未统一标准,有国外学者建议,患者术后当晚即可行床上、床边活动,术后1d可室内行走,术后3d可恢复日常活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中术前不留置胃肠减压管、引流管、导尿管的停用或者早期拔除以及术后镇痛等措施,也为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提供了基础。

2.3.4 出院计划及标准 快速康复外科出院标准是:①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可自行活动;②胃肠功能恢复,可经口进食,无需静脉补液;③口服止痛药控制疼痛良好;④患者自身愿意并希望回家,并对治疗计划表示理解[11]。快速康复外科的成功实施可有效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大大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因此术前就应告知患者整体治疗计划及预期出院时间,术前取得患者及家属理解及支持。

3 小结

快速康复外科自20世纪90年代由Kehlet提出以来,在全世界特别是欧洲一些国家得到了广泛的认同。目前已经应用于普外科、泌尿外科、骨科、妇科等临床科室。自2007年,南京军区总医院率先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后,国内开始了快速康复外科的应用及研究。而大多数研究也表明了快速康复外科在促进患者术后恢复、降低手术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节省治疗费用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这一理念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更高效的医疗服务。然而不可否认快速康复外科在国内刚刚起步,没有统一的实施标准,并且应用范围仅仅局限于各大医疗中心,尚未在基层医院推广。并且有些医疗中心对快速康复外科应用的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没有将其全面应用于临床。制约快速康复外科在临床推广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与传统围手术期处理观念相悖,而传统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地扎根于临床一线大夫思想中。如何使临床医生接受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是其推广中面临的问题。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本身包含了医疗、护理、麻醉、康复、随访等方面,是一个多学科合作的过程,不能建立一个有效的多学科合作团队也是制约其发展的一个因素。并且快速康复外科本身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仍待进一步研究,其标准治疗模式仍需优化,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推广之路仍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Wilmore DW, Kehht H. Management of patients in fast track surgery[J]. BMJ, 2001, 322(7284): 473-476.

[2]Wind J, Polle SW, Fung Kon Jin PH, et al. Systematic review of enhanced recovery programmes in colonic surgery[J].Br J Surg,2006,93(7):800-809.

[3]Wilmore D W. From Cuthbertson to fast-track surgery: 70 years of progress in reducingstress in surgical patients [J]. Ann Surg, 2002, 12(3): 451-457.

[4]Slim K.Fast-track surgery: the next revolution in surgical care following laparoscopy[J]. Colorectal Dis, 2011, 13(5): 478-480.

[5]Kehlet H, Wilmore DW.Multimodal strategies to improve surgical outcome[J].Am J Surg,2002,183(6):630-641.

[6] Studley HO. Percentage of weight loss: A basic indicator of surgical risk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pepticulcer[J]. Nutr Hosp,2001,16(4):141-143.

[7]贺冠海,贾忠,方欣,等.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症肠道准备和手术方法探讨[J].MedRes,2006,35(9):98-100.

[8] Slim K, Vicaut E, Panis Y,et al. Meta - analysis of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of colorectal surgery with or without mechanical bowel preparation [J]. Br J Surg, 2004, 91 (9) : 1125-1130.

[9] Bucher P, Gervaz P, Soravia C, et al.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of mechanical bowel preparation versus no preparation before elective left - sided colorectal surgery[J].Br J Surg, 2005,92(4): 409-414.

[10]Hausel J,Nygren J, Lagerkranser M,et al.A carbohydrate-rich drink reduces preoperative discomfort in elective surgery patients[J].Br J Surg, 2005,92(4):409-414.

[11]江志伟,黎介寿,汪志明,等.加速康复外科用于直肠癌前切除患者价值探讨[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 27(2):131-133.

[12]Nelson R, Tse B, Edwaeds S.Systematic review of prophylactic nasogastric decompression after abdominal operations[J]. Br J Surg, 2005,92(6) :673-680.

[13]McAlister FA, Bertsch K,Man J,et al. Incidence of and risk factors for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after nonthoracic surgery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5,171:514-517.

[14]Zargar Shoshtari K, ConnollyA B, Israel L H, et al. Fast track surgery may reduce complications following major colonic surgery[J].Dis Colon Rectum, 2008, 51 (11): 1633-1640.

[15]Miedema BW, Johnson JO. Methods for decreasing postoperative gut dysmotility[J]. Lancet Oncol, 2003, (6): 365-372.

[16]Rodgers A, Walker N,Schug S, et al. Reduction of postoperative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with epidural or spinal anesthesia:results from overview of randomized trials[J]. BMJ, 2000, 321(8):1493-1504.

[17]Mattei P, Rombeau JL. Review of the pathophysiology and management of postoperative ileus[J]. World J Surg, 2006,30(8):1382.

[18]Livingston EH,Passaro EP Jr. Postoperative ileus[J]. Dig Dis Sci, 1990,35(1):121.

[19]Wind J, Maessen J, Polle SW,et al.Elective colon surgery according to a fast-track propramme[J]. Ned Tijdschr Geneeskd,2006, 150(6) : 299-304.

[20]Sessler DI. Mild perioperative hypothermia[J].N Engl J Med, 1997,336(24):1730-1737.

[21]Brandstrup B.Fluid therapy for the surgical patient [J]. Ned Tijdschr Geneeskd, 2006,150(6) :299-304.

[22]Nisanevich V, Felsenstein I,Almongy G, et al. Effect of intraoperative fluid management on outcome after intra-abdominal surgery[J]. Anesthesiology, 2005,103:25.

[23]Brandstrup B,Tonnesen H,Beier-Holgersen R,et al.Effects of intravenous fluid restriction on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comparison of two perioperative fluid regimens:a randomized assessor-blinded multicenter trial[J]Ann surg,2003,238(5):641-648.

[24]Urbach DR, Kennedy ED, Cohen MM, Colon and rectal anastomoses do not require routine drainage:a systematic rewiew and meta-analysis[J]. Ann Surg 1999,229(2):174-80.

[25]Jesus E, Karliczek A,Matos D,et al. Prophylactic anastomotic drainage for colorectal surgery[J].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04(4):CD002100.

[26]Mattei P, Rombeau JL. Review of the pathophysiology and management of postoperative ileus[J].World J Surg,2006,30 (8):1382.

[27]Lewis SJ,Egger M,Sylvester PA, et al. Early enteral feeding versus′nil by mouth,after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 analysis of controlled trials [J].BMJ, 2001, 323(7316):773-776.

[28]Counihan TC, Favuzza J. Fast track colorectal surgery[J]. Arch Surg, 2006,141 (2) :174-176.

[29]Hjort JD, Sonne E, Basse L, et al. Convalescence after colonic resection with fast-track versus conventional care[J]. Scand J Surg, 2004,93(1) :24-28.

(收稿日期:2015.11.25)

作者:李帅杰 孙兆林

上一篇:泉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下一篇:桦甸市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