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我国越来越重视人才培养,各个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方面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网络信息化技术不断普及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基于这种背景,本文以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特点作为出发点,对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人工管理和信息化管理作出具体对比分析。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高职院校学生信息化管理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信息化管理的研究与实践
摘 要: 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不断发展与进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日益变得繁杂与艰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的现状与问题,努力探索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对策,大力推进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系统化、规范化,具有一定的示范效应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 大数据 学生管理工作 信息化
近几年,我国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势必需要大量新的校区不断投入使用,随之而来的是管理人员和教学资源严重短缺,导致学院管理与发展相对滞后[1],高职院校发展遇到瓶颈。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繁杂性和艰巨性随着学生生源质量的逐年下降不断地增强,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与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实际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如何面对大数据所带来的新形势和新技术,大力推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成为摆在学生管理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现状与问题
虽然当前各大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已经取得一定的发展,某些高职院校已经开始尝试利用大数据进行探索与研究,但由于在校学生数量多,数据量巨大和相应技术等方面的问题,导致高职院校利用大数据对学生进行信息化管理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高职院校尚未建立完整、统一、有效的大数据管理体系。
高职院校自身不断发展,伴随信息量的大幅度增加和数据的不断更新变化,高职院校缺乏相应的大数据职能管理部门,未能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数据管理体系,导致传统的数据管理方式与手段不能适应高职院校当前大数据管理工作的迫切需要。同时分散的信息处理导致学生管理者大量的重复低效劳动,致使学生的大量信息紊乱、无序,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数据一致性较差,严重影响高职院校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给大数据的管理工作带来很多不利影响,不利于大数据管理体系的建立。
2.信息化程度不高,数据挖掘与处理效率低、难度大。
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缺乏有效的针对性,系统化程度低导致决策力低下。首先,高职院校通常情况下会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发学生管理工作系统,某种程度上在校园里实现相当一部分工作流程的办公自动化,如学生的招生就业管理、社会实践管理、学籍管理、德育积点管理、奖助学金管理、社团活动管理等日常工作流程可在管理系统中完成,但由于缺乏系统的顶层设计,系统与系统之间出现信息交互性差的现象。同时许多高职院校仍采用一般文件夹存放文档数据的管理方式,造成文件夹大量存放在电脑设备上,且存放路径无一定的规律可循,导致其使用效率低下。其次,管理者在学生管理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相关学生的数据,以文本、图片、视频等形式出现的非结构化数据和以邮件、网页等形式出现半结构化数据的挖掘与处理还不成熟,尚处于起步阶段,这就会造成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针对性差、系统化程度低、决策支撑力度不高的主要原因[2]。
3.学生管理工作者信息化意识不强,大数据技术作用远未发挥。
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处理与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息息相关的大量基础信息,高职院校建立起学生管理信息化系统后,目的是希望管理者摆脱日常大量重复性劳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开展其他学生管理工作中,利用信息化系统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针对性地开展各项重要工作,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但由于管理者日常工作与科研工作的繁忙,不太愿意花太多时间积极学习信息化系统功能和操作技能,导致出现在实际使用中信息化管理模式未必比传统管理模式效率高的怪现象。高职院校现有的技术只能对一部分、相类似的信息数据进行一定的处理分析,还不能对大数据进行现代意义上的收集、存储、分析以得出相应的结论,数据分析技术没有真正意义上得到运用[3],不能为高职院校管理工作决策提供支撑,大数据挖掘、分析的专业人才在当前可谓凤毛麟角,大数据的开发利用对于学生管理工作有着重大的价值与意义,然而分析人才的短缺和技术运用的缺乏使得数据价值难以得到充分体现[4],这是当前各大高职院校所要面临的普遍问题。
二、基于大数据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大数据作为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正在逐渐地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和部门,因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高职院校的运行与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必将推动学生管理信息化工程,有利于强化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与针对性[5]。从宏观层面来说,大数据使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者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学生情况,掌握学生动态,科学制定和实施学生管理各项政策,而从微观层面讲,大数据可以提高决策质量与效率,推动学生管理工作不断创新,给学院整体教育教学水平以强有力的支撑。
1.转变思维,重视大数据体系建设。
建立大数据管理与使用规范,具体为学院大数据分析和使用过程中,建立专员管理制度,将全院各类数据按照各个职能部门分工责任到专员个人,由专员进行统一数据录入管理,并制定相关数据管理规范,对于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和使用进行有效规范,确保数据精确、及时、高效。对于任何教育机构来说,数据整合是一项极其艰巨的工作,高职院校需要变革才能将大数据中得出的结论转化为在同类院校中的竞争优势。高职院校相关部门的决策者要有远见卓识,转变思维,从战略上重视大数据。
2.运用大数据研究成果,努力构建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
构建大数据共享平台几乎整合全院绝大多数业务信息系统数据,实现所涉及业务的绝大多数数据记录,其中包括招生就业系统、社团系统、德育积点系统、奖贷勤补系统、教务选课系统、后勤维修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等所有与学生管理有关的信息,实现各系统间信息数据共享,消除信息孤岛现象,使系统内部、系统之间信息融通流畅,为大数据今后的分析和使用提供数据基础。同时,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学生管理者时刻需要提高对数据信息的敏感度,做到经常主动收集并整理出相关数据信息,最后进行认真仔细研究分析,以便得出相应的可靠结论。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在大数据技术运用方面做出一定的尝试,通过对学生在校参与各类活动所获得的积点(德育学分)加分,找出学生对于某些活动的喜好、兴趣点和关注度,为今后举办类似活动创造有利条件,扩大学生活动的参与度与影响力。通过对学生校园一卡通的消费记录情况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找出隐性贫困学生,通过发放国家助学金或学院勤工岗助学金给予一定的帮扶资助,提升学院人文关怀度,可以通过建设和完善学院的微信公众号或相关学生社团主题网站,帮助学生展示自我风采,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提高学生管理工作者队伍的信息化素养和技能水平,培养专门人才,组建专业化队伍。
学院需要大力提高学生管理工作者的信息化意识和素养,提高他们操作管理信息化系统的熟练程度,同时在平时的工作中使用信息化系统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对学生的日常事务进行有效管理,及时了解并掌握信息化环境下学生思想动态,不断积累信息化工作经验,研究探索信息化工作模式。通过组织茶话会、恳谈交流会等各种不同形式活动加强学生管理者之间的交流,分享使用学生管理系统的工作经验,在今后工作中提高信息分析和处理能力,不断提高管理者队伍的信息素养。重点引入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理念,通过邀请专家来校讲学和派老师出去学习等不同方式,逐渐让学生管理者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学习、使用大数据这个管理平台。在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者需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通过转变思维,联系实际工作,不断进取,使学生管理工作更上一个台阶。大数据人才需要精通大数据各项技术,解读大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深入了解院校各部门之间的职能差异与关联性。根据大数据得出的结论来制定出可操作、可评价的环节。这些需求促使学院要系统性地培养大数据专门人才,组建大数据专业化管理队伍。
三、结语
大数据技术在校园的运用,使得高职院校可以对其数据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分析,挖掘隐藏在数据背后的规律,从而能够让学生管理者更真实地了解所管理学生的全面发展。大数据给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既带来机遇,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只有对现有学生管理工作进行信息化构建,在现有大数据挖掘基础上不断完善数据的收集与分析体系建设,才能不断地优化学生管理工作方法,更及时有效地了解掌握学生这个受众群体,最终实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高效化与精细化目标。
参考文献:
[1]易鑫.教育如何玩转大数据[N].中国教育报,2014-3-24.
[2]单耀军.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23).
[3]胥文勋.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对策[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1).
[4]李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J].农业网络信息,2013(1).
[5]涂子沛.大数据:正在到来的数据革命[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顾永惠
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和人工管理的对比研究
摘要:如今,我国越来越重视人才培养,各个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方面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网络信息化技术不断普及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基于这种背景,本文以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特点作为出发点,对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人工管理和信息化管理作出具体对比分析。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人工管理;对比
随着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提升了各大高校信息化程度,学生工作传统人工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发展要求,因此就要求学生管理相关人员在了解学生管理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信息化方式不断优化学生管理工作。在这种背景下,高职院校相关人员更应该明确学生工作人工管理和信息化管理之间的对比。
一、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具体特点
从整体上来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具有一定复杂性,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比较繁琐。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主要包括学生考勤、学生请假、学生活动等内容,这些内容原本就比较琐碎。其次,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由于学生始终是主体地位,因此就要求管理工作要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开展,以确保学生主人翁地位[1]。再次,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人员要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不断对学生进行引导,及时给予学生相应帮助。最后,由于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给高职院校传统学生管理模式造成冲击,要求管理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网络专业能力,以便能够融入到学生群体中,提升学生管理工作水平。
二、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和人工管理的对比分析
(一)学生管理制度方面
在高职院校传统学生工作中主要采用人工管理方式,以便促进学生工作顺利开展,及时解决学生群体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但随着时代发展,网络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造成传统模式下的学生管理制度变得陈旧,无法适应新时期要求,再加上传统学生管理人员观念比较固化,无法换位站在学生角度上思考和分析问题,不能及时对学生管理制度进行更新,造成学生工作难以开展。不过,随着信息化不断深入,在学生工作方面采用信息化管理方式,有助于完善学生管理工作系统,增强管理人员及时掌握学生信息的能力,促使学生管理工作不断向着规范化方向发展。同时,在高校学生管理中构建信息化管理体系,能促使学校多方人员配合进行学生管理工作,提升解决学生问题的效率[2]。
(二)学生管理内容方面
从高职院校传统学生管理情况来看,通过人工进行学生管理存在诸多不足。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时,很多管理人员更看重以往的管理经验,并根据经验来制定相关学生管理制度。这种方式没有结合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因此不具备科学合理性,同时,这种制定制度的方式并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因此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并且在解决问题时只注重问题本身而忽视学生心理状况,并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但通过对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系统建设,能够适应学生对信息化的需求,也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对学生管理工作方式进行创新。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通过具体网站体现出来,即构建专门用于学生管理的网站,用具体信息化形式体现学生动态、信息、心理,并注重对网站内容及时更新,从而使学生管理更与时俱进,适应学生需求。
(三)学生信息传播方面
学生管理工作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不断更新跟学生有关的信息,比如就业信息等。高职院校传统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在发布学生信息时,主要是通过在广告栏张贴信息或者是通过校园广播播报信息,以达到向学生传播信息的目的。不过,这种传播信息的方式并不具备广泛性和及时性,因此相关信息并不能及时传播到学生身上,并且不能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接收到信息。但在实行信息化管理手段之后,可以将学生信息发布到学生管理工作网站上,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站的信息检索功能搜寻到相关信息,提高了信息传播效率。
(四)工作人員和学生互动方面
在传统学生管理工作阶段,由于信息化传播等制约因素存在,导致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比较单一,管理人员只能通过面对面的方式给学生提供帮助,因此对于学生和管理人员来说都不具备便利性,制约了学生管理工作效率。不过,通过信息化方式来进行学生管理工作,管理人员通过网络能及时解答学生疑惑,加强了学生和管理人员的互动,让双方的沟通更具时效性,带给双方更多便利[3]。同时,通过信息化进行学生管理,管理人员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并发布具有针对性内容,使学生心理朝着健康方向发展。
三、结束语
总之,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人工管理方式具有诸多制约性,比如时效性差、互动性差等,而信息化管理模式能有效解决人工管理存在的不足,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水平,满足学生需求,提高学生管理工作质量,进而促使高职院校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超.浅谈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新模式[J].辽宁高职学报,2015,17 (4):110-112.
[2]刘宏达,许亨洪.以信息化推动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与服务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2015 (12):89-92.
[3]左飞.大数据视域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路径[J].中国统计,2017:16.
作者:苏志华
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探究
[摘 要] 对学生工作进行管理是各个学校内管理工作的关键。现如今,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网络方面的信息为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很大方便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困难及挑战。大多高职院校在对学生工作进行信息化的管理时,并未全面把握现代的管理方式及方法,无法更好地体现出其有利作用。对此,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一定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信息化
一、前言
对学生工作进行管理是高职院校管理工作内尤为重要的版块之一,是评判学校管理能力强弱的一大标志。对学生工作进行管理的优劣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学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水平。目前,大多高职院校都把信息化运用在了对学生工作进行管理期间,舍弃了程序复杂、成效不高的原有管理方式,更好地提升了管理工作的成效,不但节约了人力,还极大地提升了学校整体的竞争力。
二、高职院校对学生工作进行信息化管理的不足
当前,信息化的迅速进步,使以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教学、服务及管理平台在各大高职院校内得到了普遍应用。信息化管理运用到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期间,在实现迅速、精准把握信息化资源的同时,也减少了管理的经费,提升了管理的成效。但在进行管理时仍然有很多问题,值得有关工作人员的高度关注。
(一)对学生工作进行信息化管理的观念不高,缺少关注
大多高职院校对学生工作进行信息化管理时的关注程度不足,对多媒体、现代设备、师资力量等投入过少,各个部门间信息化管理的能力有较大差别:学校领导及教师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及了解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其本身信息技术能力的情况;学生处在各式学习环境、条件下,是否能准确运用信息化资源,这些都导致了信息技术能力的差别,无法实现校内及校外信息的交换、共享、整合及優化[1]。
(二)不注重环境及资源的开发
尽管部分高职院校在对学生工作进行管理时实现了信息化,但在很多情况下,其信息化的开发大多是以技术为重点,而忽略了对环境及资源的开发。同时,在对学生工作进行信息化管理时缺少一定的多元化体制,导致信息化运用的能力较低,甚至产生了只管理、不服务的现象。
(三)信息化背景下形成了消极的价值观念
信息化的普及,在给学生的学习及平时生活提供了方便的同时,也形成了很多负面的因素。很多不健康的信息削弱了学生的心理防线,虚拟化的空间还导致一些学生在认识方面的扭曲,虚拟化的沟通交谈方法也极大地增加了学生在人际方面的信任危机。
三、改进高职院校对学生工作进行信息化管理的措施
(一)突出信息化管理的作用,制订计划,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
原有的管理方式已无法符合信息时代高职院校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的要求。所以,高职院校应把握目前的形势,跟紧时代前进的脚步,突出信息化管理的作用,使学校提升自己的整体能力,在学生资源竞争巨大的情况下,处于有利地位。高职院校应突出信息化管理的作用,增大对多媒体、现代设备及师资力量的投入,清除信息化的差别。信息技术需要学校的运转流程具备系统性及全面性。所以,高职院校在对学生工作进行信息化管理时,要设立公共服务系统,极大地重视进步的方向及策略,并参照各地区对学生工作进行信息化管理的经验,大力寻求合作伙伴,开拓更大范围、更加长久的合作关系。另外,高职院校还应对各时期的工作进行宏观调控,对管理的流程开展系统、合理的纠正及完善,以免出现重复建设而造成资源的浪费。
(二)增强对资源及环境的开发
高职院校要想提高管理的能力及水平,就要成立一支拥有专业知识及熟练技能的核心队伍,并借助定期举行有关培训这样的方法,加强教师用网络进行教学的能力,提升教师处理信息的水平及能力,真正加大对信息化方面的人才进行培养的力度。同时,还应建立一些开放性系统,给学习资源的共享提供一个优良的平台;引用多样智能观念及信息技术方法,运用网络化、数据化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点评及管理;设立学习小组这样的团队型学习模式,给学生学习、合作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建立专业化的信息询问网络,从而提升信息的影响力及感染力,实施创新式网络活动的运转方式,加强开展信息化管理的高效性。
(三)增强对信息化资源进行监管
增强对信息化资源的监管,持续健全有关的规定及制度,对学校网络的运转进行系统管理,加大对所有信息化资源进行监管的力度。同时,还要重点增强对学生进行信息教育及法制教育,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分辨网络信息,逐渐指导其形成准确的网络价值观念,坚决抵制所有不健康的信息,维护网络的安全,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2]。
四、结束语
总之,信息化管理在给高职院校对学生工作进行管理带来机会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相关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应正确应对信息化管理期间产生的问题,再依据具体情况,使用相应的解决对策,让信息化管理凸显出其有利作用,促使学生管理这一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郑文捷.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平台与服务构建探索[J].宁夏社会科学,2016(4):254-256.
[2]王宏伟.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创新探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6(16):53.
作者:莫斌
推荐阅读: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论文07-18
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11-02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的论文05-29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论文07-20
高职院校学生礼仪教育的意义及途径论文10-08
高职院校室内设计教学论文06-25
高职院校党员教育管理11-01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07-08
高职院校学生诚信问题调查问卷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