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高职院校轮机英语教学改革初探

2024-10-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航海高职院校轮机英语教学改革初探(通用8篇)

航海高职院校轮机英语教学改革初探 篇1

航海高职院校轮机英语教学改革初探

本文分析了目前航海高职院校轮机英语教学的现状及面临的航运业的`机遇和挑战,认为培养具有较高英语水平的船员势在必行,并据此对轮机英语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 者:宋旭 SONG Xu 作者单位: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外语部,山东,青岛,266071刊 名: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QINGDAO OCEAN SHIPPING MARINERS COLLGE年,卷(期):29(1)分类号:H319关键词:课程设置 视听媒体 情景教学 教辅结合

航海高职院校轮机英语教学改革初探 篇2

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最新的优秀文化成果通过人文学科教育、知识理论的传授与育人环境的熏陶, 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 逐步形成一种稳定的品质和价值趋向, 最终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品位的人格修养以及科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多维知识视野。在实际教学中, 为了改进人文素质教育中学生的被动性, 除了注重让学生掌握人文知识的同时, 还要提高各方面能力, 将技能教育和素质教育相结合。

这就首先要求文化基础课在促进专业发展的前提下, 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制定模块化教学大纲, 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和课程特点自主调整模块的前后顺序;专业基础课模块是各个专业必备的部分, 在制定大纲时侧重知识、技能的统一, 实操课程要占到专业课总课时数的一半以上, 以强化学生的技能与职业情感的训练。在专业课模块的制定中, 既要包括本专业方向的必修课, 也应含有学生感兴趣的、本专业边缘方向的选修课程或本专业其他方向的选修课程。最后一学年学生到各个行业顶岗实习中, 要求学生们带上入学时自己制订的发展计划, 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技能等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岗位中, 每周与带队的专业教师和本小组的同学们交流学习心得体会, 对于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向老师和师傅请教, 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库, 使知识、技能与情感的培养在实习中也得到延续、升华, 带动人文素质的提高。实习期间, 每个学生都要对照自己的目标看是否已经达到, 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从知识、技能和情感等各方面为就业作准备。

这种教学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相应的思维方法和学习策略, 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能力, 独立探讨现实问题的能力。也正是借助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合作学习, 逐步树立敬业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增强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和坚忍不拔、知难勇进的人文精神, 形成内在的价值目标, 从而实现从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的转化, 培养了良好的人格。

二、实施课程项目化开发, 促进实践性教学目标实现

从目前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看, “校内基地工厂化、校外基地学校化”的实训模式成为高职院校常用的模式, 但其中一个根本问题就在于生产性实践教学如何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安排如何进行适当调整以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需要, 真正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共赢?我认为, 实施课程项目化开发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

课程项目化, 是指根据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 密切联系地方产业发展实际, 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成具体技能的训练项目, 根据项目组织实施教学与考核, 做到有的放矢, 使专业人才培养的能力目标得以实现。课程项目化的教学目标是职业意识与职业技能的综合培养;课程教学内容是与专业密切联系的企业项目与任务;教学方法强调学生自主性、师生互动性与成果应用性紧密结合。课程项目化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 它不仅使课堂教学气氛变得更加活跃, 而且从职业人才的角度使学生得到专业化训练, 使职业技能与职业意识的综合培养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课程项目化教学, 最根本、最关键的要素是教师。课程项目化是造就高职师资队伍的需要。教师只有通过课程项目研究开发、项目教学与成果转化才能做到与行业接轨。教师在课程项目化过程中自然需要与企业建立密切的联系, 也才能做到“教最新的”, 保证让学生“学有所用”。一方面要建立专业教师深入企业锻炼的制度;另一方面, 要积极从企业引进与聘请人才, 建立与完善实践教学专兼职师资队伍。这两个方面, 我校几年前早已实施, 效果是明显的。

弹性教学计划是课程项目化的前提。要建立与完善弹性教学制度, 在教学目标不变的情况下, 教学计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进行适当调整。教学计划要充分体现职业意识, 符合行业特点。

项目设计是课程项目化的关键。项目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因地制宜, 循序渐进;让学生高度参与, 以学生为中心。课程项目设计, 不仅要密切联系专业人才培养与当地相关行业的实际需要, 还要切合教师和学生自身的特点。确保在实际运作过程中, 教师、学生要高度参与其中。充分体现教学方式的机动灵活性、教学效果的保障有效性和教学成果的实际应用性。课程项目要立足于学校、企业和学生多方面互利共赢的目标进行设计, 要有利于学生培养、有利于教师成长。

三、从教学设计入手, 提高教学质量

高职院校的学生多是文化基础比较薄弱、更喜欢动手操作的学生。要把他们培养成具有一定专门技能和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教学目标的高低程度要适合学生的发展需要, 过高或过低的教学目标都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只有处于“最近发展区”的教学目标才能发挥教学的最大效益, 促进学生的最大发展, 且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紧密结合。只有这样, 才能形成合力, 充分发挥教学的最大效益。

(2) 教学内容的设计要突出“问题性”与“应用性”。“问题性”是指体现教学内容的问题应具有信度、效度、难度和梯度。信度关注问题的趣味性;效度关注问题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性;难度关注问题对学生的挑战性;梯度关注问题的层次性。“应用性”是指教学内容应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只有做到教学内容与实践应用的有机融合, 才能有利于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掌握教学内容, 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3) 注重“自主性”与“操作性”。“自主性”强调教学方法的使用必须引发学生的自主活动。自主是学习的关键。学生通过自主思考, 认知结构实现了重组与更新;通过自主操作, 应用能力得到了训练与加强。“操作性”强调教学方法的使用要引发学生的操作行为。操作是学习的依托。外显知识通过操作内化为思维能力, 内隐知识通过操作外化为实践能力, 教学问题通过操作创生出多种方案。

(4) 凸显“主配性”与“灵活性”的教学角色设计。“主配性”主要指教师的教始终围绕学生的学, 教师的教始终指向学生的发展。从这个角度说,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角, 教师是配角。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上课、评价等各个环节都心系学生,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然而, 从教学过程来看, 主角与配角、主体与客体会随着教学任务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不断产生“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因此, 教学角色的设计还需要注意“灵活性”。“主配性”适用于从宏观层面对教学角色进行定位与把握, “灵活性”适用于从微观层面对教学角色进行定位与把握。二者的有机结合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教师指导性的重要保障。

四、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而教学改革的根本保障就是课程改革, 课程整合及教法改革则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只有真正理解课程实施的问题与困难之所在, 才能发现问题, 从而解决问题。项目教学的实施, 使高职院校打破了老式教学方法和模式, 建立了以实用为基础,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从根本上改变了以知识为本位的做法, 建立了以综合技能为本位的全新教学体系, 为实现培养技术创新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提供了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程宜康, 李平.论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2 (03) .

航海高职院校轮机英语教学改革初探 篇3

【关键词】航海 轮机英语阅读 复习策略

一、引言

轮机英语阅读是轮机专业的学生取得三管轮证书的必考科目之一。但由于高职类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及语言运用的综合水平不高,对背景知识如海船轮机知识、国际海上法规公约等专业知识的欠缺,等等这些因素影响了学生的考试成绩。据国家海事局统计,轮机英语是目前通过率最低的三管轮证书考试科目。因此,提高轮机英语成绩是教学的重中之重。英语总复习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是平时教学的延伸和深化,对帮助学生系统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综合能力,帮助学生轻松自如应考,有着其他阶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整个复习阶段,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提高复习质量,教师要制订行之有效的复习策略,扎扎实实地为考试奠定坚实的基础,保证考试成绩的提高。笔者从事轮机英语教学工作九年,长期奋战在教学第一线,与学生朝夕相处,现积累出了一套轮机英语阅读课程复习策略,仅供参考,望批评指正。

二、轮机英语阅读课程复习策略

1.制订复习计划是前提。高职类院校在校生年龄18岁左右,学习自制力较本科高校学生相对较差,而且在平时授课过程中,由于受到教学进度的影响,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导致学习盲点越积越多,这都需要在复习阶段重点解决。因此帮助学生制订有效的复习计划是至关重要的。(1)明确复习目的。教师以考纲为依据,在认真系统地钻研、整理英语教材知识的基础上,抓好每一课的复习要点,切实落实基础知识,突出教材知识网络体系,争取在稳拿基本分的基础上,在新题、关联题等方面多得分。复习的目的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将课本知识与题库考点有机结合,提高做题的正确率。我们的目标是:做过的题不出错,新型题不发慌,关联题需耐心。(2)确定复习策略。总复习时间一般为三个月共90天,现分为“五步走”策略。第一步,复习内容为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的轮机英语考证自学教材,共3366题,时间约40天,掌握轮机英语阅读考试的基本考点;第二步,复习材料为40-48期历年考试真题,时间约15天,通过做题检测第一阶段的复习成果;第三步,复习内容为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中国海事服务中心组织编审的轮机英语阅读教材课后题,时间大约10天,查漏补缺;第四步,复习内容为上海海事大学郑学林专用轮机英语电子做题系统,时间大约15天;第五步,模拟测试及详解,时间大约10天。临近考试前1周,带领学生去无纸化考试中心做模拟题。

2.教授复习方法是关键。(1)讲练结合法夯实基础。讲练结合法是复习第一阶段最主要的方式。通过教师详细的讲解和学生的练习,达到巩固基础知识的目的。这一阶段也是学生大量接收信息的阶段,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讲课进程要适宜,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充分消化、吸收,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还要注意及时检查,督促学生记忆,夯实基础。(2)多学科交叉渗透复习,融会贯通。轮机英语考察内容涉及主机、辅机、船舶电气、船舶管理等专业知识,因此复习时不要将轮机英语与其他学科孤立。其实考试中很多考点是对专业课本上的句子的直接翻译,对于此类题目,扎实的专业基础将提高做题的准确性,对轮机英语成绩的提高也有很大帮助。也有一部分考点是专业课本上的原句,但是不属于专业课考点,这是学生最容易忽视的。对于此类题目,也要找到原句出处,通过专业课本上的讲解去寻求最佳答案。尤其是在复习期间,其他专业课也已经结课,因此多学科交叉复习,不仅让学生印象深刻,而且各科成绩均能得到有效提高。(3)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考试越来越重视理论结合实际题目的考察,因此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发挥综合思维能力,将这些知识综合运用,解决实际问题。我们的目标不仅是为了通过考试,更重要的是能够学以致用。

3.重视复习过程是保障。(1)“五步走”复习战略。第一步,教师引领学生分析题库,归纳考点。每一章节测试,巩固复习效果;第二步,针对新题,强调考点与专业知识的结合,加深记忆;第三步,真题测试,并联系对比新、老题库上的相同或类似题目,加深学生对同一个考点的印象;第四步,查漏补缺;第五步,考前模拟,让学生对自己的复习效果有一个直观检验,并熟悉无纸化考试系统的操作。(2)分题型训练。1)词汇题。这是基础题,熟知常用术语和高频专业词汇,做到词不离句。2)语法题。对课本中惯用句型可按语法结构、用法等进行归类总结,如:被动句、倒装结构、宾语后置、定语从句等以及各种常考句型。这些句型结构也是考试命题中的语法热点。复习时尽可能附课本例句,并精选与之有关的考题专项练习。3)关联题。11规则后关联题增至4篇,分值24分。这个题型是提分的关键。学生应先分析题干再浏览原文,找到与问题相关的句子,重点理解,选出正确答案。复习阶段每天1篇关联题练习是必须的。

三、结束语

“五步走”战略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将继续执行这一行之有效的复习策略并不断完善,争创更好成绩,提高三管轮证书考试通过率,为我国的航运事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航海高职院校轮机英语教学改革初探 篇4

一、摄像操作技能分层训练

电视摄像技术是一切创作的基石,只有在娴熟地掌握摄像技术的前提下,才能进一步完成作品的艺术创作。如何使学生熟练掌握摄像机的操作呢?通过教学实践对比,总结出摄像操作技能分层掌握教学效果良好。

(一)全自动模式拍摄实践练习

从我校生源来看,對于绝大多数影视编导专业的学生而言,摄像机是一个全新的陌生事物。因此在刚入手的练习环节中,围绕画面造型元素的拍摄要求和拍摄技巧,提出明确的练习目标,利用摄像机的全自动模式练习完成画面不同构图方式拍摄、不同景别角度人物景物拍摄、常用运动镜头的拍摄方法和技巧。在掌握拍摄技巧的同时,结合案例引导学生理解理论知识中所讲的不同画面造型元素的画面表现力和呈现出的艺术特点。

(二)手动调整模式拍摄实践练习

在以往教学中,一般在课程一开始先集中讲授练习摄像机各功能键的使用要领和操作方法,学生会用了却不知为何要用和何时要用,教学效果欠佳。而在摄像操作技能分层训练中,学生在全自动模式拍摄实践练习中逐渐熟练掌握了常规拍摄技巧,但也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惑:画面过亮过暗、虚焦等问题,带着疑问、困惑再讲授练习摄像机的手动调整设置,解决了学生的学习困惑,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培养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模块化训练方式

摄像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技术是手段,艺术是灵魂。在电视摄像课程教学中不能单纯地停留在技术性操作上,还需要更侧重于培养学生实际拍摄中的应用能力和艺术表现力,即用何种拍摄方法来表现画面,如何运用镜头语言来表达主题和创意。通过电视摄像实训课程的教学,探索采用不同模块化训练的方式,这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摄像技术和艺术能力的提高。

(一)初期模拟仿拍训练模块

在学习电视摄像课程初期,绝大多数学生在拍摄中存在不知需要拍什么、应该拍什么、怎样去拍、用什么方式去拍的困惑,不知如何将所学的知识合理应用于实际拍摄。针对学生此阶段的学习现状,采用经典影视作品片段的模仿拍摄训练,改变学生只停留在熟练掌握摄像的基本操作和拍摄技巧的思想意识,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电视摄像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练习任务的视频片段,在仿拍练习中引导学生体会如何根据作品表现需要完成机位的架设、角度景别光线的.选择、不同镜头的构图方式等,帮助学生理解在表现某情节或表达某意义时为什么要这样拍摄以及拍摄意义,初步了解场面调度和镜头间的组接规律,从而提高学生摄像的技术技巧和镜头语言的艺术表达能力。

(二)仿照案例完成校园活动场景拍摄训练模块

在电视摄像实训课程中充分利用校园各种活动,让学生拍摄演讲比赛、社团活动、学生文艺节目演出等活动。教师提前收集各电视台拍摄的相应活动节目视频,共同观摩、分析、讨论、交流,探讨领会不同拍摄要求、不同活动场景的镜头需求和拍摄技巧,同时考虑后期镜头剪辑组接的需求。这种形式的拍摄练习虽然有现成的案例模仿拍摄完成,但场景布局环境又有所差别,学生在拍摄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对现场出现的状况需要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不同的活动场景拍摄任务,不同拍摄方式,要求也不同,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拍摄经验,可以真正地提高拍摄水平和实践能力。

(三)课程教学结合专业技能大赛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结合省内每年举办的专业大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参赛作品的制作中,从策划、文本撰写、分镜、拍摄、剪辑制作及协调组织中,让学生按各自优势分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学生兴趣特点不同,关注点和视角不同,彼此交流探讨,可以相互启发,灵活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发挥特长共同协商完成作品制作,同时,学生能主动发现自己的不足,教师在指导中也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弥补纠正,讨论交流寻找解决方案,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意能力,培养了团队交流合作能力,获得了更全面的专业成长和发展。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多部作品获得省级一二等奖。

通过电视摄像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学生电视摄像技术的专业技能、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高职教育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大胆探索、更新观念,寻求适合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适应当今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鲁莉卓,肖习.高职《电视摄像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11).

[2]赵晓清,邹霞.电视摄像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2).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初探 篇5

1.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1)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陈旧。传统的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仍居于主导地位。体育课程标准一成不变, 使得体育课平淡无味, 学生很少在运动中享受到欢乐, 健身的目标自然就没有达到。这就让学生对体育运动失去了兴趣, 也就忽视了体育教学的长期效益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学校体育功能的单一性, 造成学校体育目标不明确, 从而导致学校体育“育体”功能的缺失。[2]素质教育要求体育教学模式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 首先应以“健康第一”为导向, 适应人类休闲生活形态, 培养终身体育、快乐体育的思想与能力为教学目标。

(2)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目标不明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学生通过接受体育教育, 提高其运动技术水平和能力, 增强体质, 终身受益。这样的目标定位, 致使广大的体育教师认为学生的运动技能提高了, 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学生的运动兴趣和运动习惯也就增强了, 终身锻炼的愿望就会实现了。因此, 造成广大体育教师片面强调竞技能力的提升, 从而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其实, 体育课程的目标和体育的目的有着共同的一致性, 简单而言, 就是增强体质, 促进健康, 养成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但是, 就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而言, 真正达到以上要求的其实并不多。

(3)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内容人文价值缺失。教育作为现代化社会输送知识人才的重要手段, 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已蔚然成风, 却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以及价值观的引导。在具体的课程上, 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成为了课程设计的重点, 却未曾深入到学生的精神层面, 且不同的课程内容之间缺乏联系, 学生所学到的只是一个个相互独立的体育知识, 创造力极度匮乏。体育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 其教育目的必须明确, 教学内容必须完整。

(4)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结果的评价不科学。目前大学体育课程的考核及评价主要是沿用竞技运动的那一套方法, 尚未完全与素质教育理念下的评价体系接轨。事实上, 这样的评价体系反映出的主要是高校学生的竞技能力与水平, 而对于高校体育文化的表现却有不足。这样造成了大学生将体育成绩视为判断体育素质高低的唯一标准, 也就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完善。过分地强调结果, 学生的体育素质评价就会单一化, 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恰恰相反。素质教育更加重视整体性, 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对学生的考评不仅是动态的, 而且形式上也要多样化。

(5) 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创新能力被忽视。现行的高校体育课程内容大多忽视了课程的开放性和创新性。内容缺乏多样性, 教学手段缺乏灵活性, 学生只能被动接受, 其主体地位被严重忽视。另外, 竞技成为体育教学内容的主体, 体育教学内容缺乏娱乐性。因此, 学生很少会主动思考如何更好地锻炼身体, 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

(6) 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还需不断提高。众所周知, 体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 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技术示范, 它缺乏专业的学术支持, 因而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现阶段普遍存在体育教师学历偏低、缺乏上进心, 对待工作马马虎虎, 不认真钻研学术的问题。由此可见, 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势在必行。

2.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建议

(1)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标志着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随着时代的进步, 人们对健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健康不仅是指体质的增强, 也包括了心理的健康。因此, 高校体教改革必须坚持“健康第一”的思想, 将身体教育与心理教育结合起来, 以体育教学的原理、方法为手段, 从而使学生达到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目的。

(2) 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高校在学生体育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对学生的健康也将产生较大的影响。深化体育教学改革, 应以“终身体育”思想为出发点, 以改革现行体育教学体制为核心, 不断完善体育教学过程, 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观念。

(3)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设置必须基于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摇篮, 学生毕业走向社会后, 要能为国家作贡献, 为社会发展作贡献, 所以高校的培养目标与社会的发展之间必然要紧密相连。毕业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高职院校体育课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 让学生掌握终身锻炼的基本技能和手段, 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学校体育课程应该以培养学生锻炼习惯为主, 以适应快节奏的生活发展趋势。

(4) 全面改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应该更加科学化、民主化, 注重多种评价方式的结合。教师评价手段应尽量做到公正、准确、灵活、多样。在体育教学评价中应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结果性评价是体育教学评价中不可缺少的, 但单一的结果性评价, 对技术课教学调控性就显得弱了些, 这就需要过程性评价加以辅助, 以调控技术课的教学过程, 使教学效果向最佳态势发展。

(5) 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努力提高体育教师的创新素质。创新的教育思想与创新的教育方法, 必须通过教师的不断探索与实践, 才能真正实现。教师的创新素质主要表现在:具有培养创新人才的观念, 善于寻找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性因素, 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由于体育教学往往是在动态过程中开展的, 因此教师应有开拓精神, 不能因循守旧。在体育教学中, 在教授同一教材时, 教师也要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 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来开展教学。不但要让学生从中获得创新性的喜悦, 也要注重倾听学生的想法与构思。要实现这一要求, 教师就一定要勤于学习, 提高自身的创新素质。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目的也包括了要促进教师不断地提升体育专业知识及其相应能力。因此, 教师要创造性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 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科学理论的水平, 并且最终以科研成果来丰富教学内容。

综上所述, 在今后的大学体育教学中, 我们必须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全面创新高校体育教学工作。当然, 现今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 而是需要广大高校体教工作者以教育实践为基础, 全面考虑教育条件及对象, 对教育方式和方法进行重新定位, 对教育结构进行重新调整, 进而形成具有鲜明特点的体育教学模式, 也为当代高校教学改革带来新的希望。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明显, 且已经难以适应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进行阐述, 提出了针对其进行改革的相关建议, 以求与同仁共享。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胡海燕.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新理念[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5, 39 (5) :107—109.

[2]张瑞林.“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与公共体育课程改革[J].体育文化导刊, 2004 (12) :43—45.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初探 篇6

思政课教学是对高职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但是, 随着近年来的高校扩招, 高职学生文化课水平也有所下降。他们多动手能力强, 理论基础弱。这样的学生对理论性较强的思政课教学提出了很高的教学期待。

为了更好地贴近高职学生实际, 笔者及所在正德职业技术学院思政教研部在思政课开课前, 对大一新生进行了座谈调研。调研结果显示, 有近半数的学生在中小学的刻板印象里认为思政课理论性强, 枯燥, 没有兴趣学, 希望思政课教师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改变教学方法, 增强思政课吸引力。基于此, 笔者从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3个方面, 对思政课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

1 着重做好思政课教学内容的研究和再度创造性工作

思政课的教材内容思想性、理论性较强, 笔者认为, 要进行思政课的教学改革, 首先就要按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的要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教材为教学基本遵循, 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上下功夫。”这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研究, 并进行再度创造性的工作。这是解决如何教、如何学、如何将课程知识体系化为大学生的价值体系、信仰体系的关键性问题。

1.1 把握好教材内容原“思想性”和“政治性”

思政课的思想性和政治性, 是该课程的“根”, 即帮助高职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一种价值教育, 也是一种信仰教育。这是思政课的总纲。因此, 思政课的教材内容的再度创作, 一定要以此为前提, 不能偏离。

1.2 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

思政课教育, 更具体地说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习近平主席曾指出,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说,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因此, 我们在思政课教学内容再创造中, 要适当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 将其精髓内容充实到教学中, 增强教学的形象性, 滋润学生心灵。

1.3 关注社会, 关注现实, 将最新时政热点融入教学

尽管思政课教学内容在不断充实、丰富, 但在迅速变化的形势面前, 某些方面有时仍会相对滞后, 与社会最新热点之间仍会存在一定差距, 因此, 在思政教学中, 融入最新的时政热点, 不但能增加教学的新鲜感, 而且能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

1.4 根据高职教育特点, 工学结合要求, 将相关企业文化和职业道德要求等内容融入教学

高职教育是要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除了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外, 对相关企业文化以及职业道德要求的教育也必不可少。因此, 笔者认为, 在思政课教学中, 根据不同专业学生需求, 适当融入相关企业文化知识和职业道德要求, 将对培养高层次技能型人才非常有益。

1.5 贴近学生实际, 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 丰富教学内容

每一所高校都有其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如职业技能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知识竞赛等等, 这些都是校园文化资源, 高职院校也不例外。这些活动由学生亲自参加, 贴近学生实际。选取这样的案例融入思政课教学, 易于学生理解, 也便于对其进行正面的思想引导。

2 改革创新教学方法, 增强思政课吸引力

长期以来, 我国高校思政课多采用“教师教, 学生学”的教学模式, 这种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比较刻板, 学生往往是被动地获取知识, 并不能真正地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与意义。高职思政课教学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灌输———接受”式的教学模式, 以生为本, 创新教学方法。

2.1 把体现现代科学技术的多媒体技术充分运用到思政教学中,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思政课教学中,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制作精美的课件, 充分展示文字与图片、视频与音频, 既能节省传统写板书的时间, 又能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多重感官, 增强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与吸引力, 活跃课堂氛围。

2.2 大力开展实践教学, 使课堂实践与社会实践相得益彰

随着社会的发展, 当代大学生的自主意识、民主意识、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也越发增强, 他们渴望自主学习, 喜欢动手实践。因此, 在思政课教学中, 要改革创新教学方法, 还需要开展课堂实践与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思考、获取真知。

2.2.1 课堂实践

(1) 做好教学设计中的问题设计,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设计中, 怎样的问题能引起学生共鸣, 引发学生思考, 乃至学生讨论, 这是一个值得每位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要用问题来抓住学生, 就一定要把问题设计好, 即“就是要使你讲的问题有理论含量、有现实感、有一定的深度, 并且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 不是学生很容易回答的。”

(2) 开展项目化教学, 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

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与水平, 结合思政课教学内容, 设置若干个项目。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 按小组完成项目, 最后进行小组成果汇报。这样的项目化教学, 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使他们积极查找资料, 精心制作课件, 剪切视频, 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在教学实践中,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

(3) 在课堂上广泛开展各种竞赛, 以赛促学

根据教学内容, 可设相关的话题, 在课堂上开展辩论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 将枯燥的知识点、理论难点等问题转化成竞赛形式, 让学生在竞赛中学到知识。

2.2.2 社会实践

高职院校思政课开展社会实践, 可借助学校学生会、团委、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假期实践调查和校外实践基地考察等渠道广泛开展。通过社会实践, 撰写调查报告、实践心得, 进行实践成果汇报等, 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在实践中, 培育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3 建立创新多渠道、多方面的考核评价机制

创新改革思政课的考核方式, 由重学习结果考核转变为重学习过程考核;由思政教师一人考核转变为教师、辅导员、学生等多方面考核;由死记硬背的单纯知识点考核转变为重综合运用能力考核。

比如教师可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完成作业等情况, 进行打分, 计入总评成绩的一部分, 这样可激励学生在思政课的学习过程中端正学习态度, 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在项目化教学中, 教师、小组长、其他学生均进行打分, 最后成为该小组的作业成绩。这种考核方式更凸显民主与公平。在综合评鉴中, 即便采用卷面考核方式, 在题目设置中, 除了部分基础知识外, 设置题目时, 则更多注重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考察。

这种综合的多渠道、多方面的考核评价机制, 对学生来说, 会把学习的重点转到平时认真听讲、遵守纪律、积极回答问题等课堂表现上来, 转到对知识的运用上来, 而不是再一味地死记硬背。这既有利于思政课平时的课堂管理, 又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 我们通过对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初步改革, 以期使我们日后的思政课教学转变为开放的、生动活泼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富有启发性的、有直接针对性的课程, 真正成为高职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摘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以下简称思政课) 是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如何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 提高教学效果, 是摆在高职院校思政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由此,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文章拟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3个方面对此进行探索, 以期让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更好地在新形势下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发挥作用。

关键词:思政课,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顾钰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2.

[2]张立兴, 鲁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2.

高职院校VB教学方法改革初探 篇7

1、VB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学生们在上一学期已经学习了C语言, 已经有了一定的程序设计思想和素养, 对于VB来说他们既怀着好奇也充满了期待, 总觉得VB应该不是一门难学的课程, 和C语言有着相似的地方。所以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十分强烈, 但是逐渐地学习到控件和事件驱动的时候有的学生就已经不能够理解可视化编程这种思路, 在他们脑海中仍然保留着C语言程序设计方法的深刻印迹, 在学习VB的时候用已有的C语言学习思路来学习VB。结果是随着课程难度和深度的增加, 许多枯燥和抽象的概念逐渐出现在学生们的面前, 学生们学习VB的兴趣越来越小, 学习的恒心和毅力也不足, 这些仿佛就是难以根治的顽疾, 是程序教学中教师们普遍遇到的问题。

再者, 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方法已经不适用于VB教学, 教师的教学仍然处在传授和灌输知识上, 学生被动地听, 教师费力地讲, 学生上机也是参照课本上的例题或者已有的设计进行练习, 很少有进行大项目的训练, 学到最后能够理解VB的学生少之又少, 等到了期末能够达到教学目标的学生有三分之一就不错了, 大部分的学生由于兴趣不高学不懂已经放弃。关于考核方式我们也在进行很多探索和尝试, 模仿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方式, 由笔试改为机试。

2、解决问题的方法

2.1 教材的选取

摒弃那些注重VB基本知识传授那些教材, 尽量选取那些有工程项目开发, 以案例驱动来进行知识传授的课本。以往的教材学生拿到以后, 在学习的过程中前后知识被割裂开不能连贯, 而只有多进行项目系统的开发才可以运用学习到的知识, 同时可以深入理解VB的程序设计方法和培养利用可视化程序设计思想进行工程开发的素养。

2.2 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

兴趣是学习的关键, 直接决定教学效果的好坏, 教师应当尽其所能以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教学过程要紧密结合日常生活, 比如, 第一堂课不要用枯燥无味的话语给学生介绍VB的优点和特点。教师可以制作一些课件来介绍日常生活中用VB制作的各种应用程序和信息管理系统, 例如图书借阅系统、医药收费系统等, 用直观和贴近生活的方法先给学生一个初步印象, 让学生了解VB可以做很多很多我们生活中需要的东西, 它就在我们身边。这样的话, 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就带有这样的印象去学习。我做过两个班级的对比, 一个班级第一堂课用传统的方式授课, 开课就长篇大论讲VB具有什么样的优点和特点, 并且在书上勾画重点和难点;另一个班级采用课件介绍的方式开课。结果是后面一个班级的学生普遍反映能通过介绍对VB是什么、能够做什么有一定的认识, 而第一个班级去问学生, 只有少部分接触或听过见过的学生能够说出, 大部分学生都在摇头。

通过第一节课的介绍, 学生们会觉得我学不完就完成不了这样一个系统, 他就要一种念头:我要完成这项工作, 这样的课程设计能够让学生有兴趣有动力学习这门课程。从第二节课开始避免那些长篇大论的说教, 就从系统设计开始, 控件、是件等开始介绍, 从刚开始的登陆界面开始逐步完善系统, 让学生觉得这个系统有更多的内容等待去学习和实践, 而且刚开始给学生能够自我实践和完成的项目把学生吸引到课堂内容上来, 让学生认为自己有能力完成这个项目, 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后面的授课中, 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 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教授这门课程, 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尽可能考虑到。课程总体要有一个大框架, 设计一个系统, 这个系统可以是简单的系统, 但是要包含常用的控件等在里面。授课就围绕着开发这样一个系统来进行, 先是简单的界面设计和一些常见的控件学习、运用, 后面是关于数据库的相关控件的使用, 等课程结束的时候这样一个系统也就完成了, 以这样形式进行授课可以保持课堂内容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学生看到和感受到的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有些学生接受比较快, 可能课堂上的内容已经不能够满足这一类学生的需求, 教师可以根据这一部分学生的特点安排授课计划之外的比较深的内容。比如说:可以开发一个小超市的零售系统、自己班级学生信息的管理系统等, 让他们自己在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但是教师不是父母, 不能代替学生完成任何任务, 鼓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实践环节中, 教师需要仔细考虑给学生的实践项目应该包含哪些内容。走出课堂, 可以搜集社会上的一些软件项目简化给学生做, 大胆尝试让学生自己到社会上去做一些项目以丰富他们的开发和设计经验。建议在项目里定下基本目标和高级目标, 对于有难度的项目任务要事先演示或给出清晰、详尽的操作步骤, 便于学生自主学习[2]。最好能工学结合, 和软件开发公司或单位合作, 让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实践锻炼, 迅速提升各方面能力。

2.3 注重能力的培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文中指出:"鉴于可以预见的变革速度, 我们可以推测知识会越来越陈旧和过时, …总之, 他们必须学会学习,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 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的人"[2]。我们培养的学生不是只埋头于书本堆里的书呆子, 这样的人不能够适应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习者通过学习能够掌握各种能力, 运用这样的能力在社会上竞争与生存。我们通过VB课程的学习是要为学生打开一道学会学习的门, 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搜集各种资源解决问题, 养成良好的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在工作岗位上碰到学校里没有碰到过的问题时可以快速上手并且运用, 同时锻炼自己团队协作与合作精神。

3、结语

我们的教学基本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VB的编程技术和技巧, 通过改变教学方式,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自身把学到的知识通过自身运化转化成自己的东西才能学到课程的核心内容, 才能体会到各种运用知识的方法, 将这些方法转换成自己的能力, 有助于在社会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这些都会让学生终身收益。

摘要: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的弊端已经显现, 不适用于现在的职业教育。本文针对VB在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做了详细分析与研究, 提出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为辅助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索、解决问题, 改变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率, 同时注重能力培养。

关键词:VB教学,项目实践,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郭美佐.高职院校VB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2) , 75-81.

航海高职院校轮机英语教学改革初探 篇8

关键词:高等数学,实践性教学,课程改革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 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成为教育的主要目标, 高职理论教学遵循“以应用为目的, 以必需、够用为度”, 不需要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因而都在大刀阔斧地减少基础理论课课时, 导致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时间大大压缩, 高职数学教学遇到很大的困难和挑战.

一、当前高职数学教学状况

目前, 高职数学教学存在诸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高等数学课程在高职教育中的目标不明确

在高职教育中, 思修、英语和体育课程, 教育部门都有相应的目标要求, 只有高等数学课程目标不明确.由于高职教育强调学生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 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对于数学课强调“够用为度, 淡化理论”, 因此在制订专业培养计划时就简单地压缩教学课时, 删减教学内容, 课时都主要放在专业课的教学和实习实训上.以“高等数学”为例, 我们对安徽省23所高职院校和江苏、湖南、山东、河南的5所高职院校进行调查, 绝大多数学校高等数学的教学时数不足70学时, 只能简单讲授一点一元函数微积分, 最多的也只有140学时, 而教学内容却要涵盖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论的主要内容.很多人都认为, 高职学校学生基础差, 数学课程随便上上就可以, 甚至可以不上.学生也困惑:学习数学有什么用?

(2) 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方面存在问题

由于高职院校没有统一的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讲什么内容, 如何讲, 完全由各个学校确定, 很多学校高等数学课程没有确定的课时, 依赖于每个学期的教学时数, 学期时数长就多上, 学期时数短则少上, 很多内容高中阶段都学过, 学生对此产生厌倦, 学习积极性不高.

(3) 教材陈旧, 应用性不够, 缺乏职业特色

现在的高职数学教材版本繁多, 鱼龙混杂.绝大多数教材都是本科教材的压缩删减, 只是降低了难度与深度而已, 缺乏高职教育的特色, 更谈不上有自己的特色.尤其不能很好地与高职专业相结合, 突出应用性与实践性, 运用数学原理与方法解决专业实际问题.同时出版社为了追求经济效益, 往往联合多所学校教师编写教材, 便于推销, 出版社校审不严格, 错误也较多.

(4) 教师教学水平不高, 教学方法落后, 师资队伍还不适应高职教育的需要

高职院校大多数是最近几年新建或转轨形成的, 师资整体水平较低, 特别是高等数学, 大部分都是过去从事中专和职高数学课程教学的教师, 学历层次低, 知识结构单一, 缺乏必要的相关专业知识, 其教学不能将数学原理与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相结合, 只能讲授纯粹的数学知识, 教学枯燥乏味.而新教师的主体是90年代后期毕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 绝大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 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难以胜任高等职业教育对技能培训的要求.由于高等数学课程大多放在第一学期开设, 课程比较集中, 许多学校教师不够, 只能请一些外校的老师和在校研究生来上课, 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另外, 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容易造成学生的“思维惰性”, 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受到抑制, 不利于学生独立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高中课改对高职数学教学的影响

自高中课改以来, 一元函数微积分和概率统计中的部分内容就被列为高中数学的必学内容.近几年全国和各省高考试卷中有两大题为导数极值和概率分布题型.以安徽省为例, 2008~2011年高考试卷中导数极值和概率分布占到总分的20%, 其试题的难度大大超出高职数学教学要求, 有些省份的试卷还考到了定积分求面积和矩阵变换.由于文科的反三角函数与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为选修课程, 不列入高考, 绝大多数学生都没学过, 加上数学课时少, 导致高等数学的教学遇到很多困难.一方面, 高中学过的微积分知识在高职还要重新上一遍, 浪费课程;另一方面, 高中没学过的知识在高职又没时间补.因此, 如何与高中数学课程无缝对接, 调整优化高等数学教学内容是当前高职数学教学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三、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性教学初探

实践性教学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高职院校数学的实践性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 省内外高职院校对数学的实践性教学也作了一些尝试, 主要是在一些工科院校, 且偏重用数学软件, 没有把专业知识真正融入到数学教学之中, 应用性不强.对于财经类院校如何进行数学实践性教学研究很少.确实, 高等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 理论性较强, 实践性教学难度大.但主要还是我们的老师专业知识不够, 不能结合专业或实际教学, 讲不清楚数学概念的背景知识, 学生感到数学很抽象很难, 更谈不上解决实际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 我们从2008年开始, 在安徽财贸职业学院的电子信息、计算机应用和软件等理科专业进行了教学改革和实践性教学实验, 作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把高等数学变成生动、有趣的课程.其主要特色是把专业知识与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到数学实践性教学之中, 把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和实践性教学实验融入整个学院教学改革之中.通过高等数学的学习, 学生应用高等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素质大大提高,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获得了很多宝贵经验.我们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培养师资

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性教学的最大困难是缺乏必要的师资.绝大多数数学教师毕业于师范院校, 他们的数学理论可能很深, 但对其他专业知识了解甚少, 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另外, 由于专业背景知识的缺乏, 不能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 学生只能生搬硬套, 学习效果差.早在2006年, 学院领导就强调基础课教师要掌握一门至两门专业知识, 要把基础课的教学和专业课教学相结合, 做到“工学结合”, 鼓励教师攻读专业硕士.

为此, 我们把专业分类.电子、计算机应用、软件等理科专业为一类, 市场营销、连锁经营、物流等管理类为一类, 会计、审计、投资理财、金融税务为一类, 然后根据教师的兴趣和对专业知识的了解情况进行教学选择.教师选择类别后, 需要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 思考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穿插专业知识, 学校也安排相应的专业教师对教师培训, 同时很多教师读专业硕士.通过近几年的努力, 我们数学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提升了一大步, 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2) 调整教学内容, 与高中数学课程无缝对接

高中阶段, 一元微积分中的导数部分列为必学内容, 教材只给出结果, 没有讲推理证明, 绝大部分学生会求函数导数, 并用它来解决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问题, 但对导数概念不理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重点讲述导数的背景知识和关键公式证明, 简单回顾和训练一下函数求导方法, 转而直接讲隐函数、反函数和参数方程求导法, 函数的极值与最值不讲, 只讲洛必达法则和函数的凹凸性, 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用于实践性教学.通过考试, 我们发现这一部分学生掌握较好.有些专业需要开设概率论,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补充讲解排列组合和简单古典概型, 强调离散型随机变量, 淡化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教学, 重点讲解统计应用.

通过调整教学内容, 减少了与高中课程的重复内容, 学生不易厌倦, 容易接受新知识.

(3) 实践性教学充分与专业相结合

大多数学校教师对数学的实践性教学理解是学生能使用数学软件.目前, 所谓的改革教材就是在每一章节加入一些数学软件知识.诚然, 会数学软件对数学的实践性教学是重要的.利用数学软件求导数、积分、解微分方程、把函数展开成幂级数等复杂的运算等, 把数学软件求解数学问题融入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中, 让学生学会用数学软件来解决实际问题, 减轻用传统方法进行计算的负担.但数学的实践性教学并不是会使用数学软件那么简单, 而是要把数学的教学与专业相结合, 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我们的教师对专业知识不甚了解.我们选派一些专业知识强的老师担任教学并和其他学科老师交流沟通, 在教学过程中,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与专业实例出发, 解析数学原理, 但淡化严格的数学论证, 把学生从烦琐的数学推导、严格的数学证明和一般性的数学技巧中解脱出来,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逐步形成数学的思维品质,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们在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学过程中, 充分注意到专业对算法和程序设计的要求.在高中所学的算法基础之上, 讲解方程求根的二分法和迭代法, 求函数极值和定积分的数值算法, 要求学生能用C/C++语言编写程序, 写出实验报告, 并按20%计入本课程总成绩.通过这些教学手段, 学生能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既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又锻炼了程序设计的能力.

在应用电子专业教学过程中, 紧密结合专业.讲解导数概念时, 重点讲述导数的物理意义, 速度、加速度、电流、功率、电动势等都是导数模型, 导数概念正是在此基础上抽象得出的.把一阶线性微分方程融入到一阶RC与RL电路方程之中.不仅如此, 还可以运用欧姆定律的复数形式解电路方程, 可以撇开复杂的电路微分方程, 展示复数的应用.在定积分应用的教学中, 重点介绍它在物理和电路中的应用, 从变力做功入手, 介绍弹簧的弹性势能、静电场中带电粒子的电势能、交流电的有效值、电容器与电感器的储能等, 这些知识高中物理只给出结论不给推导, 我们用定积分把它推导出来, 学生感到很神奇、很兴奋, 感到学好高等数学确实很有必要.在这些专业高等数学的考试题中, 有相当一部分的题目和专业有关.我院给这些专业上高等数学课的老师对数据结构、算法设计、电路分析和普通物理等相关课程相当熟悉, 知道怎样把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 讲授起来游刃有余.

实践性教学难度较大的是财经与管理类专业.我们从2011年开始, 借助学院每年一次的技能节, 举办数学建模大赛, 并与安徽省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接轨, 财经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充分展示了数学建模的能力, 数学的实践性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检验.

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验, 我们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经验, 目前正在深入推进, 突破一些教学改革的难点.

四、结语

虽然我们的实践性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它只是小范围的局部改革, 不具备大范围推广, 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一是师资培训难度大, 周期长.能够熟练运用数学方法, 针对不同专业教学教师非常少, 必须要培训, 而学好一门专业在短时间内是不行的, 需要很长时间.二是没有合适的教材, 全靠教师自己组织在课堂上口授.事实上, 编写这样的教材是比较难的, 需要集中很多教师的智慧.三是高职院校数学教师交流较少, 缺乏必要的交流平台.四是高等数学的实践性教学在理工科专业相对容易, 在财经类、管理类专业相对较难, 如何进一步推动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和实践性教学是我们下一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天利高考命题研究组.2005-2009五年高考数学真题汇编详解[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 2009.

[2]翟晓鸿, 杨灵娥.高等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的内容改革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26) :55-57.

[3]刘振云.高职数学课程重构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 2009 (7) :38-41.

上一篇:信号dcs系统学习总结下一篇:运球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