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程的推进, 教学理念的落实, 建构主义的引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从关注教师的“教”逐渐转移到了关注学生的“学”, 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素质教育观认为: 语文教学应以学生为学习主体, 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知和发展为根本目标。学生的学习活动只能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感知, 通过自己的思维来进行, 老师不能包办代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学, 教师的“教”必须着眼于着眼于学生的“学”。
从思维的品质看, 学生表现创造性思维的特征为思维的突破性、批判性和灵活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由于学生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的限制, 教师的有意诱导,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促进学生发展的重中之重, 激发兴趣, 为学生思维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创造思维的核心是求异思维。它是一种开拓思路, 不依常规, 寻求变异, 从各方面想象、联想与幻想思考问题, 探究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的思维方式, 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等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这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魏书生老师执教的《统筹方法》中, 他为了实现教学内容, 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巧妙地将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在引导学生讲述生活中应用统筹方法实例这一环节, 用的法子是鼓励学生把被认为是“统筹方法”的“办法甲”七嘴八舌大声说一遍。思考生活中我们运用统筹方法的实例, 自己想可以, 商量也可以, 总之是让学生思考。值得注意的是, 在这个环节上, 魏老师很有等待的耐心, 并不像时下有些老师, 一味要求四人小组讨论, 而讨论又不合适宜地严格限定为2分钟。接着是学生主动发言 (打扫房间) , 魏老师简略点评后即启发学生“举一个窝工的例子”, 学生讲述“帮妈妈做饭做菜”怎样才能不窝工之后, 又启发学生“让自己的思维从厨房和家庭中解救出来”, 引出了“学校开运动会”的例子。 至此, “思考生活中我们能用统筹方法的实例”这一目标很好的达成。在激励学生的同时, 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这就是 《统筹方法》这堂课带给我们的教益。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把握目标, 引导学生学习、分析故事中人物的思维过程时, 放飞学生思维, 让学生完全展现自我, 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是能够得到有效培养的。
利用教材这个例子, 使学生在创造性阅读过程中往往是不自觉地将多种思维形式结合起来运用。对此可引导学生充当课文中的人物, 身临其境感受内容。如在执教《月光曲》这课时:听到断断续续的琴声, 听到兄妹俩的对话, 贝多芬会怎么想?如果学生难以回答, 则可这样引导他们思考:如果自己就是贝多芬, 在月光下散步时听到从一间茅屋里传出断断续续的琴声, 而且弹的是自己谱的曲子, 会怎么想?如果自己听到兄妹俩互相体贴、互相安慰的话, 又会怎么想?
总之, 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 一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让学生积极展开思维, 以培养学生内部言语思维;二要保护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热情, 对学生的思维成果要帮助学生分析导致思维错误的原因, 这样会使学生善思、乐思, 让学生思维得到全面发展。
兴趣是获取知识的潜在动力。学生要学好语文, 就必须培养起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使他们真正爱上这门学科, 为他们在校的学习和日后的发展提供源动力。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兴趣, 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研究表明, 如果把学习兴趣的诱发与教学媒体的运用画等号, 而忽视教材自身因素的挖掘, 学生的学习兴趣则难以持久。因此, 为使学生爱上语文学科, 须重视教材对学生的吸引力。如郑桂华老师在执教《安塞腰鼓》时从语文学科的教学和学生个体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出发, 创造性地处理和运用教材材料。《安塞腰鼓》讴歌了黄土精神, 赞颂了生命的顽强不屈。学生学习时很容易被其中几个含义较深的句子绊住脚。学生很可能只看到了安塞腰鼓的激烈而忽视了其背后蕴含的生命精神。因此郑老师先让学生发现安塞腰鼓的美, 再发现文章的 “美”, 再去感悟生命的“美”。利用具体形象的写景文, 我在执教《香港夜色》等课文时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再现情境, 让学生想象游名胜、观风光的乐趣, 体会语言文字对自然风光的描述功能;利用生动有趣的叙事文, 如在执教《苏珊的帽子》《责任》等课文时让学生充当角色, 进入事件之中, 体会语言文字对故事情节的再现功能;对蕴含深刻意义的说理文, 可引导学生体会语言文字对深刻道理的阐述功能。这样, 就有可能使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日渐浓厚, 让学生喜欢语文教材, 领略教材的乐趣。
要在教学中渗透学法。一是长期渗透。要在各个年级各篇课文的教学中渗透学法。比如识字方法的渗透。在教给学生识字工具后, 便逐步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解决字音、借助部件分析字形, 借助插图、实物、字典等了解字义。二是随机渗透。要相机点拨, 有机提示。三是讯息渗透。学法指导要根据学生年龄、知识水平以及大纲对各年级的要求及教材实际由浅入深, 体现坡度。
教师在一堂课结束后, 教师要及时反思一下:在这堂课前我预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完成落实了这些目标, 可以在课后问一下学生, 他在这堂课中是否真的达到了你所预期的目标, 是否真的学有所得, 教学目标是否真的落到实处了, 学生是否快乐, 如果这节课要再上一次, 我该如何让学生变得更加快乐。
叶老指出:“教育是什么?从简单方面讲, 只需一句话, 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各学科的教学, 在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 都有一个相应的培养良好习惯的任务。 因此, 语文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学, 必须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情意依附。
预习习惯要从一年级开始培养, 在学生掌握了识字工具而进入看图学词、学句、句群和课文阅读时, 可让学生借助识字工具预习。也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设计作业预习单。我在教学中给中高年级学生提供了这样的预习单。
1) 我预习了一篇新的课文, 题目是《 》, 第一眼看到这个课题我想到了 ( ) 。
2) 我先读了一遍课文, 读的时候, 遇到生字我先是读准了它的音, 又认真观察了它的字形, 然后尝试组词用横线画出来。我会把自己学习的字词记录下来。借助课文中的生字注音, 我认识的字有 ( ) , 通过查字典认识的字有 ( ) , 认识的新词有 ( ) , 它们的意思分别是 ( ) 。
3) 我再读一遍课文, 这一遍我要把课文读通顺, 读不通顺的地方, 我就用横线画出来, 一共有 ( ) 处, 我想办法读通顺。我停下来再多读几遍就读通顺了 ( ) 处。我请别人或听录音, 又读通了的有 ( ) 处。
4) 我认真读了课文后, 课文中的优美句子是 ( ) 。
课文主要讲了 ( ) 。读了这篇课文, 我心中的疑惑是 ( ) 。
学生全神贯注听读书、听讲解、听问答、仔细辨等过程中要善于察微观细, 辨清老师讲解的重点、难点, 辨清学生答问的疑点、误点。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陈述见解, 大胆地提出异议, 准确表述自己的观点是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关键。
学生认真书写, 做到一丝不苟, 确保作业清洁工整。独立完成, 做到独立思考, 独立答题, 不以抄代做, 不依靠他人。 按时完成, 做到既保证质量, 又讲究速度, 不欠账, 不拖拉。 在培养学习习惯的同时, 还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和运用学法, 要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以形成能力。培养学生认真作业的习惯, 不仅是教育培养学生优良道德品质的需要, 也是帮助学生依靠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掌握能力的关键措施, 对学生人格的形成和自主能力的形成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 小学语文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学。
摘要:本文从学情出发, 依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根据新课程理念,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生,学习
[1] 樊斌.写作教学于思维艺术[M].中州中古籍出版社, 1993.
[2] 朱学思.小学语文多思教学法[J].实验研究资料, 1998 (10) .
[3] 胡明.谈阅读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4] 黄桂林.阅读教学需关注学生的发展[J].
[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教育教学出版社, 1996.
[6] 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7] 秦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J].研究青少年教育, 2012 (17) .
推荐阅读: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评课07-05
新课程实施背景下的高一语文教学反思06-26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做好教育科学研究工作06-11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的反思论文07-27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管理制度探究10-08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设计10-12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方法探讨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