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网络文化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价值取向与行动路径研究

摘要:专业群建设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专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和集约化管理的创新。研究立足于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实践困境,聚焦于专业群建设的价值误区与逻辑偏差,通过反思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及与社会的互动关系,进而基于“互联网+”创新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实施路径。研究首先从时空维度梳理了我国专业群建设从“试点”、“普及”到“优化”的三个发展阶段,对国内外根据职业群、面向生涯集群、按照专业目录来设置专业群的不同路径进行了比较分析。接下来,基于我国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实践的现状考察,从价值取向演进、行动逻辑转换和实施路径衍变三个方面递进搭建出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研究框架。在价值取向上,研究梳理了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演变,认为职业教育已经进入服务于学习者职业生涯的发展阶段,而当前就业导向认识误区的根源在于对社会本位下职业教育观的误读。由此,研究通过梳理社会学、教育学视角下职业教育本质属性的现实之争,分析了职业教育从“训练性”到“教育性”的历史演变,认为在知识社会下职业教育本质属性应是职业生涯导向性。同时,研究借鉴杰勒德·德兰迪的知识社会理论,基于大学体系内部“技术公民身份”和“文化公民身份”的二维分类,高职院校作为“知识应用者”,其宗旨是促进高职院校学习者的职业生涯发展,因此,职业生涯导向性应是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价值取向。职业生涯导向下的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是秉持以人为本的培养理念,以培养学习者职业生涯能力为目标,通过专业群的动态建设,来为高职院校学习者的职业生涯发展服务。接下来,研究分析了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实践的“产业—专业—就业”的线性逻辑偏差,认为其产生根源在于忽视了劳动力市场的复杂性,是对职业教育适应论的机械解读。由此,研究引入了卢曼的功能结构主义理论,将高等职业教育视作以“专业群”作为“代谢生产网络”、“职业生涯导向”作为“纲要”、“职业人/非职业人”作为“二元符码”的以“自我指涉机制”运行的自创生系统,其与外界环境是一种动态、主动的适应关系。职业生涯导向理念下“自我指涉”机制的实质则是高职教育系统内部与外部的“双联动”行动逻辑。在“双联动”逻辑下,高职教育与外在环境耦合关系的实质,则是以专业群为特色的高职院校人才生产网络的复杂性来“化约”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复杂性。而职业生涯导向、双联动逻辑下的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就是如何将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与学习者的职业生涯发展相结合,其实质即为通过高职院校外部社会“人才供需信息”与内部学习者“个人生涯信息”的全面对接来为专业群动态建设提供依据。面对“外部联动”的“时滞效应”与“内部联动”的“孤岛现象”的现实困境,研究在“互联网+”背景下,基于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和泛在网络技术,设计了服务于职业生涯发展全过程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追踪平台,进而在共享信息、共建资源和决策支持的基础上建构包括前期的“动态化”专业结构布局调整、中期的“智慧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后期的“终身化”职业生涯发展服务的专业群建设实施路径。研究通过分析知识社会背景下高职教育的角色定位并反思了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将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实践困境的观察视角从“社会需求”转向“个体生涯”,从“职业生涯导向”的价值取向、“双联动”的行动逻辑和基于生涯追踪平台的实施路径三个方面,尝试建构了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体系,以期为我国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群;价值取向;行动路径

学科专业:职业技术教育学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提出与概念界定

一、研究背景

二、问题提出

三、概念界定

第二节 已有研究梳理与评述

一、国内相关研究现状梳理

二、国外相关研究现状梳理

三、已有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三、研究意义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实施方案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实施方案

第二章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历史与比较

第一节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历史变迁

一、专业群“试点”建设阶段(2006-2010)

二、专业群“普及”建设阶段(2010-2014)

三、专业群“优化”建设阶段(2014-至今)

第二节 高职院校专业群设置的路径比较

一、国际标准职业分类和国际教育标准分类

二、按照职业群设置专业群

三、面向生涯集群设置专业群

四、参照专业目录设置专业群

五、专业群设置路径的比较分析

第三章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现状考察

第一节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理念分析

第二节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实践考察

一、专业群建设的层次与类型

二、专业群建设的动因与依据

三、专业群建设的内容与流程

四、专业群建设的校内外协作

第三节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困境解析

一、“就业导向”价值取向的认识误区

二、“产业—专业—就业”的逻辑偏差

三、高职院校“单打独斗”的静态路径

第四节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困境消解

一、价值取向演进:从就业导向到职业生涯导向

二、行动逻辑转换:从线性逻辑到双联动逻辑

三、实施路径衍变:从单打独斗到多方协同的动态建设

第四章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价值取向

第一节 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演变

一、农业社会——促进个人生存与阶层流动

二、工业社会——满足国家产业发展需求

三、知识社会——服务个体职业生涯发展

第二节 价值取向的理论溯源:职业教育本质属性探讨

一、职业教育本质属性论之争

二、职业教育本质属性——职业生涯导向性

第三节 职业生涯导向: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应然诉求

一、知识社会背景下高职院校的角色定位

二、职业生涯导向下高职专业群建设的具体内涵

第五章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行动逻辑

第一节 专业群建设的现实逻辑解析

一、理论根源:职业教育适应论的机械解读

二、实质反思:劳动力市场复杂性的忽略

第二节 高职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再审视—基于卢曼的社会系统理论

一、社会理论中系统论与复杂性的引入背景

二、卢曼对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的批判与修正

三、作为自创生系统的高职教育内涵认识

第三节 高职教育自我指涉机制下双联动逻辑解析

一、高职教育自我指涉的运作机制分析

二、自我指涉机制背后的双联动逻辑解读

三、双联动逻辑下高职专业群建设内涵解析

第六章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实施路径

第一节 职业生涯导向下“双联动”逻辑运行分析

一、专业群建设“双联动”逻辑运行困境分析

二、“互联网+”背景下“双联动”运行困境破解

第二节 基于“互联网+”的职业生涯追踪平台构建

一、职业生涯追踪平台的价值理念解析

二、职业生涯追踪平台的体系架构设计

三、职业生涯追踪平台的协同联动参与

第三节 基于职业生涯追踪平台的专业群动态建设路径

一、前期“动态化”专业结构布局调整

二、中期“智慧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三、后期“终身化”职业生涯发展服务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考察提纲

附录 B:川渝高职院校调研联系人标识

致谢

上一篇:现行职工社会保险法律论文提纲下一篇:信息教学媒体教育教学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