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高职院校组织形象塑造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2-11-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职院校组织形象是高职院校由其内在特点所决定的外在表现总和、相关公众对于高职院校的总体印象或评价和相关公众在一定条件下对高职院校由其内在特点所决定的外在表现的总体印象或评价。目前, 重庆的高职教育发展已初具规模, 但受教育者、社会和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认可度还不高, 换言之, 高职院校的形象没有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鉴于这种状况, 本文试图结合对重庆高职院校组织形象塑造现状的分析, 提出对组织形象塑造的粗浅建议。

1 重庆高职院校组织形象塑造的现状分析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通过对位于重庆主城区的A学院、位于永川区的B学院、位于万州区的C学院三所学校的50名学生和10名教职工的访谈, 最终确定问卷的编制维度, 形成《重庆高职院校组织形象塑造内部调查问卷》和《重庆高职院校组织形象塑造外部调查问卷》。其中将所需调查的对象按照与重庆高职院校的归属关系划分为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 内部公众指指定高职院校的组织成员;外部公众包括其他学校师生、学校毕业生用人单位人员、社会人士等等。内部公众共发放问卷900份, 收回问卷815份, 其中有效问卷783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7%。外部公众共发放问卷300份, 收回问卷289份, 其中有效问卷256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5.2%。

问卷所设问题采用Likert五点量表法, 从非常肯定的答案、比较肯定的答案、中立的答案、比较否定的答案、非常否定的答案依次记为5分、4分、3分、2分、1分, 以此考察公众对该学院组织形象的态度, 得分越高说明该学院在公众心目中的组织形象塑造工作越出色。

1.1 内部公众对重庆高职院校组织形象塑造的认知与分析

内部公众对重庆高职院校总体形象的塑造平均值为3.0629分, 说明内部公众对学校组织形象塑造的总体评价一般。内部公众都充分认识到了学校组织形象塑造的重要战略意义, 此项得分高于3.6。

1.2 外部公众对重庆高职院校组织形象塑造的认知与分析

外部公众对重庆高职院校总体形象的塑造平均值为2.9019分, 低于3.0分, 说明外部公众对重庆高职院校总体形象塑造的评价低于内部公众评价。外部公众认为组织形象及其各组成要素对高职院校发展非常重要, 得分都高于3.4分;但对学校的重视程度评价偏低。

1.3 内外部公众对所调查三所学校组织形象塑造的认知与分析

分析数据表明, 内外部公众对A、B、C三所学校的组织形象塑造评价都一般, 。比较内部和外部公众的评价分值可以看出, 总体上, 内部公众的评价高于外部公众的评价。公众对A、B、C三所学校的组织形象塑造的评价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即没有显著差异, P值最小为0.265, 大于0.05。

综合以上调查结果, 可以看出, 样本学校之间组织形象现状存在差异, 但公众对组织形象塑造活动的评价却不存在差异。也就是说由于历史、区域、理念等因素的不同, 各学校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组织形象, 但其塑造过程却存在相通之处, 这为笔者通过对样本学校的调查推论出重庆高职院校的组织形象塑造情况提供了可能。

2 重庆高职院校组织形象塑造的问题

2.1 注重理念创设, 精神传达不够

学校对理念的创设、更新缺乏相应的体制。重庆高职院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和校训、校风。但从对公众的调查中可以看出, 公众不能准确理解学校办学理念的准确内涵, 因此, 很难对理念产生心理的共鸣。这都说明, 学校的理念缺乏传达和诠释的渠道, 尚未完全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2.2 注重制度建设, 缺乏有力管理监督

调查发现, 重庆高职院校拥有较完善的行为规范准则, 但却缺乏对规范的有效管理和监督, 造成有名无实的现状, 以至师生员工和学生行为缺乏规范性引导和约束, 部分学生的行为偏离了社会的道德标准。

2.3 注重实习实训, 过程管理欠缺力度

重庆高职院校能清晰界定自身的办学定位, 十分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无论是校内的实验室建设, 还是校外的实习基地的建设, 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然而,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 还应看到, 在对学生实验实习的过程中, 学校管理监督的力度还不够, 导致教学、实习尚未达到最优化效果。

2.4 注重校内建设, 对校外反馈不够重视

目前, 重庆高职院校通过合作办学、提供企业培训业务等方式与校外各种资源已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基本达到了“双赢”的效果。但在众多活动中, 还缺乏对活动内容和活动过程的进一步研究, 对外行为对学校组织形象塑造的作用还尚未完全凸显。高职院校缺乏宣传自身形象的意识, 在对外活动中的信息反馈意识还不够。

3 重庆高职院校组织形象塑造的对策思考

3.1 规范理念识别系统塑造相关制度, 完善信息传播和反馈机制

首先, 理念的制定应通过理论分析、现状调查、广泛征集意见等手段慎重进行, 确保理念的科学合理;其次, 学校要通过制度的建设保证理念传播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扩大传播范围, 增强影响力;最后, 学校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馈机制, 随时了解内外部公众对理念的建议和意见, 正确对待、科学处理, 对于建设性意见要敢于采纳, 做到理念系统的修正既慎重又合理。

3.2 完善制度管理, 提升师生认可度

高职院校应从教学管理、宿舍管理、行为规范制度等方面加强行为规范管理, 从制度层面消除行为不端现象, 可以利用一系列具体化的奖惩措施, 对广大师生的行为进行正强化或负强化, 从而起到引导和规范内部行为的目的;加强制度执行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对师生行为产生实质性的约束和指引;通过定期、定时的集体行为, 如典礼、仪式等具有识别意义的活动, 增强师生参与意识, 提高内部公众对学校行为识别系统的认可度。

3.3 多途径塑造视觉形象, 加大宣传力度

根据笔者对重庆高职院校组织形象塑造的调查可以看出, 公众对视觉识别系统的塑造评价较好, 高职院校应保持优势, 进一步彰显特色, 加大宣传力度;学校应利用好门户网站的宣传功能, 及时更新学校活动信息, 展示行为识别系统;随着舆论媒体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攀升, 学校应有计划地向新闻媒体寄送活动宣传资料, 争取他们的信任和支持, 通过媒体的报道和宣传, 得到更加广泛的支持。

3.4 提高教育质量, 重视评价信息的反馈

第一, 加大经费投入, 重点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第二, 抓住时代特性, 培养新型人才;第三, 建立信息搜集、分析、归因、调整策略的一系列信息反馈机制, 及时把握社会需求, 调整教育教学策略;第四,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3.5 发挥办学优势, 突出办学特色

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塑造已得到了公众的广泛认可, 但还需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完善办学特色的打造, 突出学校个性, 促进组织形象塑造。特色学科与专业是学校特色的根本, 高职院校要深入调查, 全面搜集信息, 了解社会需求和自身教育资源的优势, 通过与其他高职院校的比较研究, 准确定位, 找出其他学校在学科与专业设置方面的薄弱环节, 选择适合自身的学科专业, 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 占领学科制高点。

摘要:本文试图结合对重庆高职院校组织形象塑造现状的调查分析, 归纳出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提出对组织形象塑造的粗浅建议。

关键词:重庆高职院校,组织形象塑造,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 赵凤鸣.高职院校形象建设理论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 2008 (3) :89-90.

[2] 许振波.论高校CI的传播与功用[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6 (12) :130.

[3] 刘海存, 张瑞荣, 邵莹.合并高校组织形象的重塑[J].江苏高教, 2004 (4) :42.

[4] 祁洪斌.“高校形象建设论坛”简述[J].教育研究, 2007 (4) :96.

上一篇:让城市住宅回归原始下一篇:三塘湖油田低阻成因及测井响应特征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