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农村环境问题

2024-05-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重庆市农村环境问题(精选8篇)

重庆市农村环境问题 篇1

编制大纲

一、项目实施方案格式要求

(一)封面格式

项目实施方案名称、编制单位、编制时间。其中,项目实施方案名称为“XX年重庆市XX区县(XX乡镇、XX乡镇)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实施方案”,应包括所有乡镇名称。

(二)印刷装订格式

项目实施方案按16开或A4纸装订。书脊印制实施方案名称(印刷XX区县XX乡镇名称)、编制单位(或主编单位)名称、编制时间;扉页加盖编制单位章;扉页后为编制人员页,包括各编制单位、编制人员、技术分工;编制单位资质证书附在扉页后,并加盖鲜章;资质证书页后为目录;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各章节(图件除外)顺序装订,章节之间用黄页分隔;各业主之间用红页分隔;图件及其说明装订在文本后或另册装订,各业主的图件用红页分隔。

二、项目实施方案章节与主要内容

包括十个章节:总论,项目区概况,项目目标,编制依据与原则,方案论证,工程建设内容,工程概算与资金筹措,实施进度安排,图件,附件。

(一)总论

一是项目业主。一个项目实施方案涉及多个乡镇的,需逐一明确项目业主及其项目对象范围。

二是项目实施方案涉及的行政村名称、户籍人口及常住人口数(建议以表格形式表述)。

三是项目实施的目的、意义和必要性。

(二)项目区概况

一是项目区总体情况。项目具体地址、地理位置;项目区资源、交通、通讯、水文地质、工矿企业、工程地质等条件。

二是各行政村具体情况。各行政村名称、所属乡镇,行政村类型;辖区面积、海拔分布;人口、聚居点分布与聚居程度;种植(水产)面积与主导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供水与水质净化、饮用水源分布;畜禽养殖场点分布;农村清洁能源普及情况;其他部门实施试点示范项目已完成、在建、拟建概况;道路、给排水等公共设施建设情况。

三是各行政村环境现状与主要环境问题。包括:各行政村环境现状、现存主要环境问题等。特别是在生活垃圾清运处理情况中,须明确项目所在乡镇(街道)生活垃圾清运系统的建设情况。若项目区内有“问题村”的,需单独说明其主要环境问题。

(三)项目目标

包括:总体目标;各子项目的考核指标;各子项目工程验

—2— 收指标;年COD、氨氮消减量;项目长效管理机制目标等。

各项目村必须达到以下目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满足《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或《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村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90%;村庄生活污水处理率≥60%;生活垃圾定点清运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70%;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70%。

其中,对于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应确保项目验收后运行负荷不得低于75%。

对于农村散户:一是凡已有储粪池、化粪池等简易设施的,视为污水已处理;二是凡农户对垃圾进行熟化后还田利用或自行填埋的,视为垃圾已处理。上述设施纳入污水、垃圾处理率的计算,但不计入总投资。

(四)编制依据与原则

一是编制依据。包括:管理依据、技术依据、设计依据。涉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技术规范、取费依据与定额标准、文件等。

二是编制原则。项目必须满足“技术工艺、建设时限、运行管理”三落实的原则。同时,还应遵循因地制宜、集中为主、废水还田、节省投资、公众自愿参与等方面涉及项目管理、工程设计、建设投资、运行维管等方面的原则。

(五)方案论证

对各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论证,并提出方案初步选择意

—3— 见。包括:

一是雨、污水排放体制论证。确定集中式污水处理站收集管网排水体制(分流制或合流制)。

二是处理规模及污水水质论证。对于处理规模20立方米/日及以上的,应通过监测等方式,确定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垃圾中转(压缩站)处理规模以及污水水质,以便技术工艺的选择。

三是技术工艺论证。确定各项目的处理模式或处理工艺,包括: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工艺、生活垃圾清运处理模式、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艺、饮用水源保护方案、无主渣场(老垃圾场)处理工艺等。技术工艺比选时需至少选择两种及以上工艺进行论证后确定,凡采用一体式污水处理设施、设备的,还需明确该设施、设备具体的处理工艺及工程技术参数。

四是选址论证。主要针对集中污水处理站、垃圾中转(压缩)站(含垃圾转运箱体)进行选址合理性分析,确定项目选址,并明确选址周边具体的环境敏感点及其与污染治理设施的距离。

项目建设用地不得占用基本农田。

五是平面布置论证。主要针对集中污水处理站、垃圾中转(压缩)站进行总平面布置论证,确定其平面布置。

(六)工程建设内容

根据方案论证情况,对推荐的方案进行工艺方案设计,主

—4— 要包括以下内容:

1、排水工程:说明主要干线和次干线的布置走向,管(掏)断面尺寸、长度、坡度等技术参数;明确管材、接口形式、基础形式、主要施工方法等。

2、泵站工程:设计规模及近远期结合方式;平面布置;泵组(台数、流量、扬程、功率、变频等性能参数);附属设施。

3、污水处理及散户污水治理工程:说明平面布置及工艺流程(结合工艺流程示意图进行简述);水力流程;厂外工程主要内容(如道路、通信、供水、供电等的外部条件);各处理建(构)筑物单体工艺设计(说明建设规模、主要设计参数、主要设备性能等);附属设施配备用房(说明功能要求、面积、数量等)。

4、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说明平面布置及工艺流程(结合工艺流程示意图进行简述);各处理建(构)筑物单体工艺设计(说明建设规模、主要设计参数、主要设备性能等);沼液还田管网布置走向,确定管材、断面及接口形式、主要施工方法等;设施设备选型设计。

5、生活垃圾清运及无主渣场(老垃圾场)处理工程:说明垃圾清运周期,垃圾收集点、中转站布局情况;各建(构)筑物单体工艺设计;垃圾收运工具(车辆)配置情况;无主渣场(老垃圾场)处理工艺设计。

6、饮用水源保护工程:视具体工程内容进行相关工艺设计。工程建设表。包括:土建、设备及工程占地汇总表,各村

—5— 土建、设备及工程占地分表。其中,各村的分表应包括:各设计单元的土建工程量、建筑结构,填料材质、质量与数量,设备台件与数量、参数,自制设备材质,工程占地等。农村散户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要明确农户名单、套数、多户联建的规模等。

(七)工程概算与资金筹措

一是依据相关工程概算要求完成工程概算编制。其中,垃圾箱、桶的放置点,不考虑征(租)地费用。

二是资金筹措。为便于资金分配与监督管理,按“实施方案汇总、各项目业主、各行政村”三个层面分述中央、地方配套资金比例和资金额度。

总投资、申请中央资金、地方配套、工程建设其它费用、建筑工程直接费用(不含垃圾收运系统采购费用)、垃圾收运系统采购费(主要指垃圾清运车、机动三轮车、垃圾手推车、固定式垃圾压缩设备、垃圾转运箱体、垃圾压缩箱体、移动式垃圾压缩设备、垃圾桶、果品箱等),须逐项单列(以表格形式表述)。

三是中央财政补助额度限制。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补助资金 “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三分之二”,且一般村不超过100万元,问题村不超过150万元。

(九)实施进度安排

一是进度安排。自项目补助资金下达之日起,一年内须完

—6— 成项目工程验收。按照选用的技术路线、工艺流程等,确定工程项目的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等文件的编制和审查、招投标、施工合同、土建施工、设备安装、运行调试、工程监理、资金报账、环境监测、项目工程验收、决算审计、项目综合验收、绩效考核等主要阶段的实施期限或时段。

二是资金报账时段设置。项目资金实行区县财政报账制,项目业主资金管理台帐制。

设施设备采购、项目技术文件编制、地形测绘、地质勘探、项目技术文件评估和审查、监理、监测等费用,由项目业主提出申请,经区县环保局签署意见,在区县财政局报账。报账资金由区县财政局直接拨付设施设备中标单位、咨询、中介单位。

土地征租、青苗补偿等涉及农户的费用由项目业主提出申请,并附征地文件或租地合同(协议)、征租地费用表(地点、土地性质、征租地及补偿方式、面积、资金标准、资金额度、村民名称、电话和签章或手印),经1名以上的项目义务监督员签字,村委会签章,监理单位、区县环保签署意见,在区县财政局报账。报账资金由区县财政局拨付业主。

工程建设合同内的工程款按照“进场施工、完成工程量的60%、完成项目验收、完成项目审计”四个阶段,分别按合同总额的10%、30%、30%、25%的额度进行报账。区县财政局预留合同总额的5%作为工程建设质量保证金,对项目验收1年后环境成效评估结果为优或良的,区县财政局再行报账。工程款的—7— 报账,由项目中标单位提出报账申请,开具工程建设发票,附施工进度表、监理记录,经1名以上的项目义务监督员签字,经监理单位、项目业主、区县环保局签署意见后,在区县财政局报账。项目施工单位不能用材料费、人工费等属于本企业内部做帐的票据在区县财政局报账。报账资金由区县财政局直接拨付中标单位。

三是注重实施进度的合理性。市环保局实行项目建设进度月报制,区县环保局、项目业主应结合本地实际,认真审查、梳理项目实施进度安排的合理性、可达性。

(九)图件

设计图件需在必要的勘察资料上进行设计,其编制应达到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深度,设计文件深度参照《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及《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版)要求执行。

具体设计图件范围及要求如下:

1、项目分布示意图,包括:

在项目村行政区划图上作出各设施的项目分布示意图。其中,畜禽养殖场、污水处理站处理规模达到20立方米/日的污水处理站、垃圾中转站、垃圾压缩站、无主渣场(老垃圾场)、饮用水源地,需在图上明确该项目所在地的经纬度坐标。

2、环境敏感点分布图,包括:

集中式污水处理站、垃圾中转站、垃圾压缩站等设施周边

—8— 具体的环境敏感点及其与污染治理设施之间的距离。

3、排水管道、泵站:主要包括污水管道系统平面图、泵站平面图等图件。污水管网系统平面图需在1:500~1:2000的地形图上绘制。

4、污水处理厂(站)(垃圾中转(压缩站))

主要包括工艺流程图、水力流程图;污水处理厂(站)总平面图;垃圾中转(压缩站)平面图等图件,并采用1:50~1:100的比例,分别绘制各主要构筑物单元的平面、立面、剖面图。

对于垃圾收集点(亭)、散户污水处理设施、联户污水处理设施、饮用水源地界碑界牌等小型设施可统一绘制图集。

5、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主要包括工艺流程图、水力流程图;污染治理设施总平面图等图件,并采用1:50~1:100的比例,分别绘制各主要构筑物单元的平面、立面、剖面图。

6、主要包括工艺流程图、水力流程图;总平面图;沼液还田系统平面图、还田管网平面图等图件。还田管网平面图需在1:500~1:2000的地形图上绘制。

7、其它:对于无主渣场(老垃圾场)整治及饮用水源保护工程设计图件视工艺设计具体内容附相应设计图说。

(十)附件

1、畜禽养殖场备案材料;

—9—

2、畜禽养殖项目沼液还田协议;

3、“问题村”佐证材料(项目区内有“问题村”的);

4、污水水量及水质监测报告;

5、建设用地落实情况的证明。(1、具备项目规划选址意见书和用地预审意见;

2、业主与相关农户签订了征(租)地协议;上述两种方式任选一种)

6、部门资源整合情况表(包括各项目村近三年已整合和拟整合情况,涉及其他部门资源的项目名称、规模、资金投入、资金来源部门等。整合部门资源的范畴包括:建设部门的村容村貌建设、“巴渝新居”、农村危旧房改造示范等项目;农业部门的大中型沼气工程、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国土部门的新农村“农民新村”建设、土地整治项目;水利部门的农村饮水解困项目;市政部门的城乡一体化垃圾收运和处置体系;林业部门的“森林工程”,用于农村集中供水的饮用水源地植被修复,村民聚居点绿化工程等;卫生部门的“改厕”、三格式化粪池建设等。)

三、项目实施方案设计单位

(一)设计单位选择

项目业主负责组织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宜优先考虑具有同类项目工程实例、或同类项目实施方案编制经验的设计单位。不得向业主指定设计单位。

(二)设计单位资质

—10— 设计单位需具备省级及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有效期内的环境工程(“水污染防治工程”项类)、综合类、市政行业(“排水工程”项类)专项设计乙级及以上资质。重庆市外编制单位还需具备市城乡建委颁发的有效期内的“入渝备案证”。

区县(自治县)环保局应切实加强环保资质审核,严禁资质等级不够的单位或借用他人资质参与编制项目实施方案。

三、项目实施方案总体要求

(一)项目实施方案对象范畴

一是项目实施方案子项目范畴。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资金支持范围包括: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村庄垃圾收运系统、集镇和村民聚居点污水处理、村民散户污水治理示范、畜禽养殖场污染综合整治、无主渣场和农村老垃圾场整治等。

二是项目实施方案包含的行政村数量。为便于项目审查、招投标及施工组织,保证工程质量,原则上按建筑工程直接费400万至600万,组合编制一个项目实施方案。

(二)项目实施方案重点

一是强化 “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因地制宜,集中实施”、“连片治理,建管并举”的项目规划原则。

二是原则上项目业主为各乡镇政府(含街道办事处,下同)。各行政村为项目实施方案及资金安排、项目建设、项目管理的基础单元。按照《实施方案》的技术思路,分别结合行政村的实际情况,实现“一村一策”。

—11— 三是要明确各个子项目的工程规模、工程量、设计图件和说明,并认真编制项目概算、资金筹措。

(三)有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要求

一是处理对象。只支持农民新村和集镇的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处理规模须大于20立方米/日),优先支持集镇污水处理设施;不支持院落式及散户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的设计,须考虑外出务工比例、水冲厕比例等,确保设计规模的合理性。同时,对于农民新村、扶贫新村和移民新村,只支持已建和在建的新村,规划中的新村不纳入支持范畴。

对集镇和已建成的农民新村,应在项目设计前进行水量和水质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和当地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设计规模,未进行水量和水质监测或未取得监测结果的项目,不纳入项目实施范畴。在建的农民新村需提供规划规模的证明材料,不需提供监测报告。对污水水质的监测应包括化学需氧量、氨氮等主要指标。

二是处理工艺和执行标准。

1.对处理规模100吨/日及以下的:一是选用人工湿地、人工快渗处理系统等因地制宜的自然净化工艺,并强化前端曝气(含微曝气)的预处理系统;二是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可选用能耗较低的一体化处理设备;三是选取的工艺直接运行成本不宜超过0.3元/吨。

2.对处理规模100吨/日至500吨/日:一是选用SBR、CASS

—12— 以及本土研发的低能耗技术等工艺;二是选用一体化处理设备;三是选取的工艺应采用有动力(微动力)方式,并达到总量减排要求;四是选取的工艺直接运行成本不宜超过0.5元/吨。

3.对处理规模大于500吨/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及运行维护能力,按照二级生化处理要求,选取相应成熟技术;也可选取本土研发的低能耗技术。

4.对处理规模较大、经济发达、对出水水质要求高的地区,可选用A2/O系列工艺;土地资源稀缺的山地小城镇,宜选用占地面积小的有动力工艺或一体化处理设备;同时,宜优先选择自动化程度较高或管理简便的工艺技术。

对采取无动力工艺的,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主控悬浮物、色度、化学需氧量指标,选控氮、磷等指标;对处理规模100吨/日以下,采取有动力(含微动力)处理工艺的,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主控悬浮物、色度、化学需氧量、氨氮指标,选控磷等指标;对处理规模100吨/日及以上,采取有动力(含微动力)处理工艺的,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对处理规模500吨/日及以上的,必须采取有动力处理工艺,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排入地表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另有规定的,按相应规定执行。

对于采取无动力人工湿地处理工艺的,表面流人工湿地水

—13— 力负荷宜小于0.1m3/m2·d,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水力负荷宜控制在0.3m3/m2·d至0.4m3/m2·d之间,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水力负荷宜控制在0.4m3/m2·d至0.5m3/m2·d之间;潜流人工湿地基质层宜采取级配方式,初始孔隙率宜大于40%。

三是管网建设。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并且建有污水排放基础设施的连片村庄,可采取分流制收集污水;对于人口分散、干旱半干旱地区、经济欠发达的连片村庄,可采用边沟和自然沟渠输送,也可采用部分合流制;对于确因客观原因需裸露布设的管道,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或采用PE、钢、铸铁等适宜裸露布设的材质。

四是集中与分散治理。对多个聚居点或同一聚居点内有多个相对集中的聚居小区的,应尽可能按单独的聚居点或聚居小区建设污水处理小型设施,避免实施污水大截流或长距离输送,降低污水收集管网工程量、建设投资以及运行维管费。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管网投资不得超过其主体工程投资的2.5倍。

五是明确分散治理对象。原则上不再支持散户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要谨慎设置农户污水分散处理工程,从严控制污水分散处理数量。在饮用水源保护区、旅游区等特殊区域,确因散户污水排放造成环境污染,需建设分散式小型生物滤池、湿地、化粪池等污水分散处理设施的,需逐一明确各分散治理设施服务的村民或村民代表姓名、人口数、处理规模、处理工艺、工程量等,完善分散治理设施服务的村民对象表。

—14— 六是还田处理或利用。对集中和分散的污水处理,均应尽可能保障污水管网、处理设施等具备取水口、取水槽,方便村民就近取水浇灌;除畜禽养殖还田管网外的污水处理站出水灌溉管网体系不得纳入项目实施方案。

(四)有关农村垃圾处理要求

一是农村垃圾处置主要采用“户集-村收-镇转-区县处理”模式,以垃圾桶、垃圾箱收运模式为主,垃圾收集点(亭)收运模式为辅,不支持垃圾焚烧厂、垃圾填埋场等设施的建设。

二是农村垃圾收运设施的布设,须充分考虑其人口聚居程度、道路条件等因素,人口居住分散或垃圾运输车辆无法到达的区域,不宜布设垃圾收运设施。

三是要考虑垃圾收运设施的匹配性。新建设施须相互匹配,同时要与乡镇现有市政设施匹配,避免垃圾收运设施闲置。

四是垃圾收运设施的配置,需充分考虑当地垃圾产生量、垃圾清运周期、垃圾收集设施容积之间的关系,避免垃圾收集设施容积不足或容积过大。垃圾收集设施清运周期不宜大于三天,配套垃圾收集设施均应按清运周期并结合收集范围确定相应容积及选型,不宜采用楼式垃圾中转站模式进行垃圾中转。为便于垃圾收集与清运,垃圾桶规格宜选用120L或240L,垃圾收集点(亭)应注重“三防”(防雨、防渗、防溢),其径深不宜超过1.5m。

五是无主渣场(含农村老垃圾场)整治,原则上以覆土为

—15— 主,不宜采取清运方式。

(五)畜禽养殖综合整治要求

一是处理对象。只支持100头≤存栏生猪当量﹤500头的畜禽养殖场(户)综合整治;不支持规模化养殖场(即:存栏生猪当量≥500头)和农户散养畜禽(即:存栏生猪当量﹤100头)的综合整治。

二是处理工艺。要按照养殖总量减排的要求,完善“雨污分流、固液分离、固废制有机肥(或干粪堆肥发酵)、废水沼气化处理、沼气利用、沼液贮存与生态还田”6个工程节点。对于沼液的还田利用,原则上采用管网化还田模式,确因客观原因需采用“上山下乡”方式实现沼液还田,但需在还田区域内,按照不高于50米的服务半径,建设田间沼液池,以便使用。因消纳土地不足等原因,无法采取“种养结合”模式进行治理的养殖场,建议采取取缔、搬迁或关闭的方式予以治理,相应的补偿资金不得纳入专项资金支持范围。

三是主要工程设计参数:沼气池水力停留时间不少于15天,沼液贮存池(含田间沼液池)储存时间不少于60天,采用管网还田的,管网密度不小于5米/亩,生态还田耕地数0.6至0.8亩/存栏生猪、1.5至2亩/存栏肉牛、3至4亩/存栏奶牛。鸡、兔等养殖场,应充分考虑其排水周期。

五、项目实施方案不合格认定

一是项目实施方案形式审查不合格。包括:区县未报送申

—16— 请专项资金的请示、未附项目实施方案区县初审意见,编制单位不具备资质;业主不明确;章节、图件、附件不全;概算、图件、附件不符合编制大纲要求;项目对象及资金使用范围不规范;没有明确农村散户生活污水处理农户名单、畜禽养殖场名单。

二是专家审查评估不合格。专家审查评估平均得分低于80分的。

三是项目实施方案报批版确定的总投资与评估报告确定的总投资差额超过10%。

重庆市农村环境问题 篇2

一是强化环境影响评价,防止污染转移,着力保护农村大气环境质量。重庆市政府印发了《重庆市工业项目环境准入规定》,通过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制度,禁止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和项目进入农村。

二是开展了重庆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环保对策研究,明确了重庆市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环保要求和政策措施,切实保护农村生态不被破坏。

三是积极实施绿地行动,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编制了《重庆市统筹城乡环境保护实施方案》,细化分解年度目标。积极推进生态示范创建。璧山丁家镇、合川涞滩镇、江津油溪镇建成市级环境优美镇,涪陵大木乡、璧山大路镇和万州武陵镇建成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积极协调移民、农业部门共同开展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综合治理项目。重庆市土壤污染调查基本结束。北碚和永川土壤污染治理示范项目总体进展顺利。新增农村沼气用户10万户,建成30个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成19个村镇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示范工程;实施了6个国有矿山生态恢复示范项目。全市森林覆盖率已超过34%。

农村环境问题特点探究 篇3

关键词:农村环境问题;必然性;危害性;基础薄弱性;时段性;可控性

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地表水、地下水、环境空气、土壤等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相对于工业污染,农村的环境问题虽然不显得突兀和剧烈,但也随着时间的发展而逐步显现出来。影响农村环境的污染源,主要包括在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化肥、农药、除草剂的残留物、农作物秸秆、畜禽养殖的排泄物、生活中产生的生活垃圾和生活废水等。我国现行的一些环保法律法规,如三同时制度及环评制度,及开展的蓝天工程、清水工程、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等治理污染行动,更多的是针对工业污染。农村环境问题贯穿于整个农业生活生产过程,具有一些自身独具的特点。

一、农村环境问题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在我国悠久的农耕历史中,大多为农村手工作业,极少使用化肥和农药除草剂,因此基本上没有残留物污染。农业生产中,在收获小麦、水稻、玉米等农作物果实后,不可避免的产生秸秆等副产品。在传统农村,这些秸秆可以作为农业肥料、动物饲料及建筑原料,基本上可以就地消化,不会产生污染。传统的畜禽养殖模式是家家户户零散养殖,这样养殖动物的排泄物容易被收集并作为农田肥料使用,既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又消除了污染源,而生活垃圾也大多被还田。在传统农业中,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循环,基本不会有环境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进步及人力成本的提高,化肥、农药、除草剂、农用薄膜等得到了广泛使用。这些农业物质的使用,在有效地提高了农业作物产量、极大地减轻了劳动强度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副作用。由于使用不科学,用量及品种选择的不合适,会产生大量的残留物,污染了土壤,而部分残留物经自然界的水循环途径,进入到潜水层中,造成了潜水层的污染。农业生产中产生的秸秆,现在已不再作为建筑原料及肥料,在动物饲料消耗不完的情况下,大多一烧了之,造成了空气污染。现在大多农村的养殖业已经由家庭散养发展为小型的养殖户,规模不大,数量众多,条件简陋。由于投资问题,大多没有处理设施,这样养殖产生的排泄物既没有还田,又不能处理,随便设置,滋生蚊蝇,污染水源。生活垃圾及生活废水现在也不再收集还田。垃圾随便堆放,生活污水没有处理,形成了污染源,造成一定的污染。现在农村环境问题是伴随着社会发展而出现的,因此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二、农村环境问题具有严重的危害性

化肥、农药、除草剂、农用薄膜等残留物会造成土壤污染和地下水潜水层污染,一般是氨氮、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的超标。土壤有害物会影响农作物,导致农产品品质下降,产量降低,污染物在农作物中积累,会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或人体体内,危害人畜健康;而地下水潜水层还是广大农村的饮水源,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一旦污染,其治理是非常困难的,代价也远远高于地表水的治理成本。

农业生产中产生的秸秆等副产品,在没有别的处理途径的情况下,大多一烧了之。焚烧秸秆时,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会严重超标,轻则造成咳嗽、胸闷、流泪,严重时可能导致支气管炎,危害人体健康。焚烧秸秆所形成的滚滚烟雾,使空气质量严重下降,能见度降低,可见范围缩小,严重时飞机不能降落,机动车不能正常行驶,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现有农村的小型养殖户,其污染物为动物牲畜的排泄物及冲洗污水,污水中包含了高浓度的有机物、细菌、病毒、寄生虫卵等病原体、疾病防治残留的抗生素。這些养殖户大多没有处理设施,废水直接排放,许多农村小型河流都被养殖废水污染,成为没有生物的臭水河。部分废水渗透到地下,对地下水潜水层产生污染,严重影响人民身体健康。

农村环境问题产生范围大,影响因素多,持续时间长,隐蔽性强,会通过各种途径污染饮用水和农作物,直接影响人民身体健康,因此其具有严重的危害性。

三、农村环境问题的基础薄弱性

相对于工业环境污染,农村环境问题被重视度不足,防治基础薄弱。在农村的长期发展过程中,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等处理设施基本为村民自发建设,村、镇一级几乎没有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非常薄弱。传统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和观念也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基本没有形成现代环保素质。农村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随处乱排乱扔,家庭养畜禽养殖场随意堆积排放污染物,对环境危害极大。而农村污染治理相关标准和技术模式缺乏,对污染源的约束力度不大。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秸秆处理等没有非常明确的排放标准和治理模式,造成污染后也难以进行处罚。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虽然政府出台了一些整治措施,但由于投资渠道单一,普遍存在环保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环保处理设施建设不到位。同时由于缺乏污水垃圾处置收费机制,许多村庄无法开展收费工作,导致运维资金缺乏,无法形成良性循环和长效机制。可见农村环境问题的预防和治理基础具有薄弱性。

四、农村环境问题具有一定的时段性

现阶段的农村污染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出现的,随着农村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一些现有的污染源也将最终消失。现在国家正在提倡土地流转,一家一户的土地承包制将不在是农村的唯一模式,农村会出现种植大户或大农场模式,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会极大的提高,施肥及农药或轮耕等将会得以实现,这样秸秆及农药化肥的使用更科学,残留将更少。而养殖业也将会以大型养殖公司的形式存在,家庭小型养殖将被淘汰,大型处理设施成为标配,污染物得到有效处理,养农一体化可以实现,治理水平会提高。农村新型社区的建设,也将使人口得到集中,城市化水平提高。生活垃圾及污水也有望得到集中处理,减少对环境的危害。

可以說,现在农村的环境问题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产生的,也会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消失,具有一定的时段性。

五、农村环境问题的可控性

农村环境的污染虽然具有阶段性,但是由于其污染面广,后果严重,污染后难以治理,直接关系到人民的身心健康,因此不能等到自然消失,在现阶段必须要进行针对性治理。

对于化肥农药等,建立化肥农药等化学品的监测体系,加大农业推广站工作,有效指导农民合理科学规范使用,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大力提倡农家肥微生物肥料与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杜绝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剧毒农药。

对于秸秆,在加大宣传和管控力度,严禁焚烧的同时,坚持因地制宜、堵疏结合,搞好科学综合利用。积极帮助农民为秸秆找出路,大力推广农业新机具,将秸秆打碎,深翻严埋,实现秸秆还田;将秸秆通过青贮、微贮、氨化、热喷等技术处理,使秸秆成为易于家畜消化、口感性好的优质饲料;将秸秆粉碎后,与其他配料科学配比作食用菌栽培基料。

对于畜禽养殖废物,要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畜禽粪便、污水与雨水分流设施,畜禽粪便、污水的贮存设施;粪污厌氧消化和堆沤、有机肥加工、制取沼气、沼渣沼液分离和输送、污水处理、畜禽尸体处理等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设施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推广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生态循环的发展模式。

对于生活垃圾和生活废水,要在结合实际的基础上,对垃圾进行分类,有机垃圾要回用肥田,渣土垃圾就地处理,其他类垃圾集中收集后运输至垃圾填埋场处理,有条件的建设小型的污水处理厂,杜绝乱排乱放。

根据影响农村环境的污染源的特征及排放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可以有效地缩小影响范围,减轻危害程度,农村环境问题具有可控性。

新阶段的农村环境问题是我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的问题,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最终将随着社会的城市化和现代化而消失。农村环境问题在现阶段仍然有严重危害性和难以逆转性,应根据具体情况,针对其特征进行控制和治理,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雪绸.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其保护对策[J].农村经济,2004,(09).

[2]陈琳.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1).

工作单位:

重庆市农村环境问题 篇4

环境 建设美丽乡村

重庆公务员考试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当前公务员考试申论呈现出灵活性、科学性、具体性的特点,对于广大考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要抓住根本,方能应对新形势,中公教育将伴你同行!

背景链接

201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加强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实现农村稳定可靠供电服务和平原地区机井通电全覆盖。完成3万个行政村通光纤。提高农村饮水安全供水保证率。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既有现代文明、又具田园风光的美丽乡村。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从生活垃圾治理到农村危房改造,从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我国再度发力整治农村环境,为建设“美丽乡村”而努力。

标准表述 [论述] 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规划先行、完善机制,突出重点、统筹协调,通过长期艰苦努力,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习近平[内涵] 农村人居环境是农村居民生产劳动、生活居住、休闲娱乐和社会交往的空间场所,包括农村居民居住、生活和活动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及人工环境,涉及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物质环境和非物质环境, [重要意义] 安居乐业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固有的文化传承,而这种传承体现在现实生活尤其是农村中,最实际的便是改善农居环境。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不仅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也能为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提供条件,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直接关系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是不可耽搁的大事。农村面貌直接影响着农民群众的生产经营、生活质量与幸福指数,进而影响到社会和谐稳定。

[面临挑战] 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创造了条件,但同时也对传统的农村人居环境提出了诸多挑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农村建设缺乏长远规划。虽然20世纪90年代我国颁布了《村庄与集镇规划建设条例》,但该条例早已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需要,其规定的条款在农村基本上也没有认真执行过。由于缺乏长远规划以及村庄整治的规划标准,农村居民滥用耕地、私搭乱建等现象随处可见,严重影响了农村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农村自然生态环境不断受到各种挑战,森林遭受大面积砍伐,植被遭受无端破坏,脆弱的生态平衡正在走向失衡。各种乡镇企业如小煤矿厂、小水泥厂、小火电厂等肆无忌惮地排放各种污染物,造成了农村区域自然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落后。虽然近年来国家大幅度增加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但由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底子薄弱,农村生产生活等多种基础设施仍然非常落后,行路难、饮水难、看病难、上学难等现象严重,严重影响了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提升。

[参考对策] 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村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及时编制和完善县域村镇体系规划。根据镇、村人口变化等情况,科学论证,分类指导,合理布局,根据村庄不同区位、不同类型、不同人居环境的现状,确定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重点和时序,合理区分生产生活区域,统筹安排生产性基础设施。

加强政府组织领导机制。要建立长效工作推进机制。政府部门应该意识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紧迫性、长期性,针对农村人居环境的突出问题,考虑当下、着眼未来,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政府考核评价机制,积极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要建立长效资金投入机制。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需要革新资金投入方式,建立“政府投入为主,村民支持为辅,积

极发挥社会支持”建设公共设施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和以村民为主体的公共设施运行维护管理机制,调动村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积极性。要建立长效环境立法保障机制。建设农村人居环境,需要进一步加强环境立法工作,明确各方环境保护职责,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供法律保障。

加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逐步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让村民居有其所,全力保障农村基本生活;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加大农村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的技术投入和资金投入,解决农村脏、乱、差等难题;开展大规模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加快末级渠系建设,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加快实施村内道路硬化工程,解决村民行路难问题,同时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以及消防设施改造工程,完善农村基本设施配套。

加强农村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生态环保意识。在广大农民中大力倡导节能、环保、绿色、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通过各种媒体宣传、集中培训等方式,深入开展农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国策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警示教育。同时注重培养农村中小学生的环保意识,在农村学校有计划地开展环保教育活动。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生态环保的责任感,使治理垃圾、保护生态环境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

文章素材 [精彩标题示例] 1.改善改善人居环境 建设生态文明乡村 2.农村人居环境 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3.改善人居环境 建设幸福农村 [精彩开头示例] 1建设整洁乡村,是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基础工程,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基本内容,是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2.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关注城市人居环境的研究与发展,忽视农村人居环境的建设与整治,形成了城市与农村人居环境的“二元结构”,造成了农村聚落发展空间无序、自然生态失衡、人文景观破坏、公共基础设施落后、传统文化衰落甚至消亡等严重后果。事实上,城市与农村人居环境是一个具有整体性、全局性的问题,两者相互统一,相互促进,不可分割。农村人居环境不仅决定了亿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和发展空间,而且也影响到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高低,成为制约我国整体人居环境、实现城乡共同发展的关键环节。

[精彩结尾示例] 美丽乡村必然是天蓝地绿水清的乡村,必然是山川秀丽、环境优美的乡村。我们只有打造更多的美丽乡村、美丽小镇,才能创造整体整洁优美、功能完善、管理有序的人居环境。

申论测查的四种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能够理解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观点、事实作出恰当的解释。

贯彻执行能力——要求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

解决问题能力——要求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或办法。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对事件、观点进行准确合理的说明、陈述或阐释。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浅析 篇5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浅析

陈海霞

U200816641

公共事业管理0801班

[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伴随着整个社会环境问题的产生,农村的污染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农村环境污染主要来源有哪些?农村中应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有哪些不足?我们又该怎么做才能改善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来源建议

一、引言

从高中开始便离家到县城读书,上大学便到了另外一个省份。每次回家都很开心,但不知哪次回家突然发现家周围很脏,难道因为我城里待久了?事实上,早在几年前我们家门口的池塘因为一户人家养猪导致污染严重,无法为农民提供生活用水支持,直到近年才有所改善。同时,现在回家我发现路边的纸屑垃圾会“满地飞”,我们家背后的山林边也推了很多垃圾。我相信,这仅仅是农村环境污染的一小部分。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我们原本纯净的乡村环境也遭到了破坏。本文通过资料的查阅,简要阐述农村环境污染的来源,并根据农村缺乏应对环境污染机制提出解决的方法和建议。

二、农村环境污染来源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带来的污染

① 化肥、农药造成的污染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农药与化肥的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之一。我国农药年产约170万吨,平均18亿亩农田每亩需要近两斤。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1

短短几十年,我国耕地肥力出现了明显下降,全国土壤有机质平均不到1%。而

与此同时,我国化肥用量及其增长速度也令人吃惊。60年间每公顷化肥施用量

增长100倍,20年间农药年施用总量增加100万吨。目前我国化肥的平均施用

量是发达国家化肥安全施用上限的2倍,但平均利用率仅40%左右。

② 地膜污染

由于大棚农业的普及,地膜污染也在加剧中。对“白色污染”问题,人们往

往较关注城市中一次性塑料餐盒及购物袋等的使用与回收。据新浪新闻,目前我国每年约有50万吨农膜残留于土壤中,残膜率达40%。农膜在农业生产中的大

量使用而并不考虑其降解问题,令我国生态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加速了耕地的“死亡”。大量残留在土壤里的农膜,在15-20厘米土层形成不易透水、透气的难耕作层。而最关键的是它没办法降解。有人研究其寿命后得出结论:大概要

7代人、140多年还降解不掉。在降解农膜的过程中,会有致癌物二恶英排放到

空气中。比如有些勤快的农民将农膜从田里拣出来后就地焚烧,看似干净了,实

际上低温燃烧排放的剧毒二恶英进入了农民身体和大气中,成为难以除掉的恶性

污染物。

2、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污染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猛发展,畜禽养殖已经成为我国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来

源。在一些地区,畜禽养殖业污染已超过居民生活、农业、乡镇工业对环境的影响,是造成许多重要水源地、江、河、湖严重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1999年全国畜禽粪便产生量约为19亿吨,而当年全国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为7.8

亿吨,畜禽粪便产生量是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的2.4倍。其中规模养殖产生的粪便相当于工业固体废弃物的27%;山东、广东、湖南等地区规模化畜禽养殖

物的粪便产生量已相当于本地区工业固体废物的40%。全国畜禽粪便的COD总

量达7118万吨,远远超过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COD排放量之总和。由于绝大多

数养殖场没有污水处理设施直接超标排入农业环境,畜禽污染造成了水体富营养

化,水质恶化,致使土壤板结和盐渍化。养殖业的不合理布局也严重破坏了农村

和城镇居民的生活环境。

3、城市垃圾对农村的污染

由于缺少无害化处理设施,大量垃圾只能填埋处理。一些城市已很难找到处

置垃圾的地方,建设新的填埋场所难度增加,大量的城市垃圾只能运往郊区农村

直接堆置或简单填埋,成为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一个新来源。

4、农村生活垃圾及生活污水的污染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生活垃圾逐渐增多。作为农村垃圾主要来源的生活垃

圾(含大量的塑料袋和其他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经过千家万户的日积月累,已成为破坏农村环境的头号“杀手”。不少地方的垃圾被输送到田间地头,堆积

于农民的房前屋后,有些有害物质还被填埋在用于灌溉的大小河道中。农民自己

制造的垃圾,使大片大片的良田不断被蚕食。一堆又一堆的垃圾不但威胁着环境,给农业生产留下了后遗症,而且时刻在威胁着农民自己的身体健康。对那些卫生

防疫滞后的农村,有害垃圾造成的恶性循环,给农村的地方疾病的防治工作带来

了严峻的挑战,使农民的生态环境雪上加霜。

5、秸秆造成的污染

我国每年产生各类农作物秸秆约6.5亿吨,其中40%未被有效利用,秸秆随

处堆放或是就地焚烧,严重污染了环境。2005年5月中下旬,成都和合肥地区的农民焚烧秸秆甚至影响了航班起降,并出现“烟雾锁城”的现象。

6、工业污染

随着“农村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城市工业向农村转移,乡镇工业造成的环

境污染逐年增加。根据2000年全国环境统计公报显示,我国乡镇工业废水排放

量达41.1亿吨,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254.3万吨,废气排放量463.3万吨,工

业废弃物产生量15008.8万吨,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2143.4万吨。目前,乡镇

工业化学需氧量、粉尘和固体废物排放量占全国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比重均接

近或超过50%。同时,城市“三废”向农村转移的问题也相当突出,“三废”污

染农田面积占到耕地面积的3.3%农田污染事故也是有发生。近几年的调查显示,我国因工业固体废物堆存而别占用金额毁损的农田面积已达1313万公顷以上,53313万公顷以上的耕地遭受不同程度的大气污染。由于环境污染,导致每年粮

食减产100亿千克以上,直接损失达125亿元。

三、农村环境污染严重的原因

虽然上述来源是导致农村环境污染与破坏的物质载体,但是农村环境污染问

题日益突出和如此严重与农村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环境脱不了关系。

在农村里长期以来,农村生产技术落后,信息资源匮乏,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农民养成了许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譬如缺少科学种田的指导,滥用化肥和农药;卫生条件差,垃圾随处扔;前茬秸杆影响后茬,就一

烧了之;等等。这种淡薄和落后的环保意识在农民身上根深蒂固,造成制造污染的主体十分庞大,因而污染现象十分普遍,难以根治。

其次,环保意识淡薄是导致污染产生的根本原因。部分地方领导没有树立正

确的政绩观,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和政绩,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没有把环境和生态优

先考虑,没有将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在处理环境与经济关系时,片面强调眼前和局部利益,以致在决策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求一时的经济增长,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同时,相当部分企业环保法制观念不强,在利

益驱动下,在防治污染上消极对待,有的甚至闲置污染处理设施搞偷排。最主要,农村环保宣传教育的力度不够,群众环境保护的意识薄弱,许多群众往往会对涉

及自身利益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举报或投诉,而对自身破坏或影响环境的行为缺

乏自我约束。

另外,与城市不同,农村环保力量薄弱。有很多农村地区,根本无所谓环保

力量一说。在一些地方,农村基层环保派出机构建设已在实施中,但也出现覆盖

范围小和规范化建设差距较大的问题。同时在工作实效上,乡镇政府内建立综合性的执法机构,虽然承担一定的环保工作职能,也做了一定的工作,但由于人员

兼职多,精力难以集中,而且人员属于乡镇编制,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对乡

镇的依赖性较大,影响环境监管作用的发挥。

环保投入严重不足,仍是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环保投入不足,导致环保基

础设施建设落后,环保队伍自身建设难以跟上形势需要,环保机构设置滞后,缺

乏有效的手段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由于工作经费紧张,一些基层环保局没有财政

拨款,环境监测、监理设备老化,环保执法手段和装备落后。环保投入不足已严

重制约农村环境质量的改善和环保事业的发展,许多改善环境质量的措施和亟待

解决的重大环保工程得不到落实,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于农村城市化

进程。

最后,无论是农村城镇化建设还是农村经济的发展,都缺乏科学系统的环保

规划,没有充分地考虑到环境因素。城镇发展布局和产业结构不合理,一些小作

坊和乡镇企业“遍地开花”,造成严重的农业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另外,许多

地方的生态环境保护虽然有规划目标,但是一旦考虑经济发展,那些破坏环境的项目出现在经济规划中,就全然不受环保规划的影响;或一旦注意到资金、人力、物力的实际流向时,就会注重经济增长计划,而非环保计划。

四、改善和保护农村环境的对策

1、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目前,农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宣传力度不够,群众生态环

境保护意识不强,提高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特别是重视广泛开展提高农村

生态环境保护摆位的认识是尤为重要的。

2、加强法制建设,依法管理、治理农村生态环境

中国农村经济近年来有了较大发展,但总水平仍较低的,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仍是当前工作的中心。但同时面对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的趋势,各级政府不仅

要贯彻执行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还应该结合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当地的法规、办法,如结合当地乡镇企业发展与污染物排放的实际情况制定加强

和完善控制乡镇企业环境污染的法律法规、根据当地农村生活污染和化肥、农药、农膜污染程度制定相应治理办法等,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切实发挥环

保法规在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3、制定有关农村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相关政策,运用立法手段降低农民的损失、减少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是综合运用政府、法律和市场手段落实生态文明的重要路

径,是指对损害生态环境的行为或产品进行收费,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或产品

进行补偿或奖励,对因生态环境破坏和环境保护而受到损害的人群补偿,以激励

市场主体自觉保护环境,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建立健全中国的农村生态环

境补偿机制,通过对损害资源环境、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收费,对保护资源环境、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补偿,就可以有效地降低农民的损失、减少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而达到保护资源、维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4、加大科技经费投入,开展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科研

开展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科研,推广成本低且科学有效的污染防治技本着落实

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构建节约型、和谐型社会的指导思想,鼓励大

专院校,科研院所及各类研究、开发机构参与村镇生态环境建设工作。运用科技力量完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如节水农业技术、污染防治配套技术、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技术、农业环境监测技术等,大力宣传和普及植树种草、水土保持、科学种养、农副产品加工与综合利用、污染防治技术等方面技术,同时,加强监测力量,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力度,使科研工作能够真正为生产实际服务。

五、结语

总之,农村环境恶化对农村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它不仅给村民的身心健康造成了直接的损害,而且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经济要快速发展,农村经济已经成为其制约瓶颈,如要打破此发展僵局,农村的环境治理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浅谈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篇6

摘要:在目前,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一直处于被边缘化的问题,本文着眼于全国的农村,在大量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分析了产生农村环境问题的原因及提出解决对策。本文旨在提高人们对农村环境问题的关注,落实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字:农村环境污染;原因;对策;特点

1、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农村的生态环境破坏同趋严重,农村的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已经严重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的建设和农民生产生活质量的提高。据《中国改革》2014年第4期的《中国环境形势有多严峻》报道:“农业和农村污染总量超过城市和工业。一般人想不到的是,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数量比城市和工业点源污染更加庞大,但至今包括农业生产(含畜牧业、渔业养殖)、农村生活(含1578个不设市的县、3.39万个乡镇和65万个村)、乡村小工业、小作坊排放的“三废”污染物均没有纳入国家统计范围。”解决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时,应该注意两个特点:

一是强调按“以人为本”要求做好重点工作。借鉴韩国等经验,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目标涉及的问题统筹解决。例如将道路硬化、照明路灯、给排水、绿化、娱乐小区配套、标准厕所、集约化养殖场、自来水、液化气等工程配套施行。重点应该放在“改水、改厕、改路”三改和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系统建设、农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上。这些工作事关农村聚居点的人居环境,必须优先解决。

二是强调按必要性与可能性相结合的要求做好重点地区的工作。在解决以上问题时,要强调在“十一五”期间优先解决发达地区特有重点问题。这是因为发达地区人口稠密、工农业污染问题更突出,并与城镇建设、卫生等问题交织,解决污染问题是当务之急;与其环境问题解决压力大并存的是其财力充足、民意统一,即其可能的治理能力较强。

2、农村环境污染原因分析

2.1农村环境立法缺位

在法律规范上,除了少数政府规章外,现行法律几乎没有对农村污染防治提出要求,对政府在农村污染防治中的组织和管理责任,也无任何规定。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在法律层面.卜几乎是缺位的。政府对农村环境质量缺乏监测手段、管理制度、评价制度和考核制度,没有农村环境监测指标和公示制度,大家对农村环境资源家底摸不清,对农村环境污染及其危害缺乏真实的了解,自然不能引起全社会足够的重视。

2.2政府投资和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城乡分治战略使城市和农村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现象。长期以来,中国污染防治的资金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扩散,而农村从财政渠道却几乎得不到污

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资金,也难以中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排污费。由于资金的缺乏,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设施供给严重不足,导致农村聚集点的生活垃圾

和乡镇企业的排放物无法得到及时的治理。

2.3农村居民环保意识不强

长期以来,由于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存在,使农村生产技术落后,信息资源匮乏,农民也养成了许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还部处在较低的水平,环境道德意识较弱。因此,随意投放垃圾成为习惯。造成农村垃圾污染日益突出。现在,仍然有许多农村聚居点和乡镇企业的垃圾和污染物随处堆放和排出,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3、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特点

目前我国农村环境形势十分严峻,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危害群众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我国农村环境污染主要污染特点有以下几方面。

3.1污染来源及类型多,分布散乱

我国农村污染源按产生来源大致可分为生活污染源、种植业污染源、养殖业污染源和工业污染源。其中,生活污染源主要为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种植业污染源主要为农药、化肥及农膜污染,在一些污灌区还有污灌所造成的污染;工业污染源主要为农村地

区的乡镇企业排放的“三废”。另外,还有异地污染源,即靠近农村的城市污染、城市周边各类企业或工业开发区污染、道路污染及污染物高空远程传输等。按排放规律分,又可分为点源和面源。其中,点源主要为工业污染源,包括乡镇企业和附近城市中的工业产生的“三废”排放;面源主要为农业面源,即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和农膜施用造成的污染;规模化养殖产生的污染;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排放造成的污染;城市生活垃圾转移到农村造成的污染;秸秆焚烧造成的面源污染。与城市相比,我国农村地区大多未进行土地利用方面的规划,区域的生活居住用地、农业生产用地及工业用地分布存在杂、散、乱的现象。杂导致存在环境污染隐患:散不利于污染物的集中治理;乱不利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3.2污染负荷大

我国农村既是一个环境污染物产生地,又是一个环境污染物承受者。根据2005年《中国统计年鉴》,我国化肥年使用量4637万吨,按播种面积计算,即使用量达40t/km2,远远超过西方发达国家为生态安全设定的22.5t/km2,平均每667m2用药0.72kg的上限。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农村生活垃圾没有进行安全填埋处置,垃圾随意丢弃的情况十分普遍,每年约有1.2亿吨农村生活垃圾产生,有2500万吨农村生活污水不作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我国畜禽粪便产生量约为19亿吨(1999年),是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的2.4倍,畜禽粪便化学耗氧量的排放量已达7118万吨。靠近城市或企业的农村还被动接纳大量来自城市和企业各种污染物。截止2004年底,我国600多座城市中仅有三分之一污水处理厂在正常运行,每天至少有1000多万吨城市污水流向农村。据相关统计,2004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482.4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21.1亿吨: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为261.3亿吨。

3.3面源污染严重

农村面源污染是指农村地区在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未经合理处置的污染物对水体、土壤和空气及农产品造成的污染。与点源污染相比,面源污染范围更广,不确定性更大,成分、过程更复杂,更难以控制。面源污染主要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农村居民生活废物,主要有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二是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主要有不合理使用

而流失的农药、化肥,残留在农田中的农用薄膜和处置不当的畜禽粪便、恶臭气体及不科学的水产养殖等产生的水体污染物等。由于农业生产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的确是,面源污染严重是农村地区的通病。目前,我国东部已有许多地区面源污染占污染负荷比例超过工业污染。我国农药年使用量约130万吨,仅仅约1/3被作物吸收利用,其余大部分进入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中,使全国9.3万平方公里的耕地遭受了不同程度污染,进而直接威胁到人群健康,同时对鱼类、两栖类、水禽、兽类的生存造成巨大的威胁。2002年对我国16个省会城市的蔬菜批发市场监测表明,蔬菜中农药总检出率为20铲_60%,总超标率达到20%--45%,远远超过发达国家的相应检出率。另外,还有地膜污染。随着二十几年来大棚农业的普及发展,我国的地膜用量和覆盖面积已位居世界首位。2003年全国地膜用量超过60万吨,在发达地区尤甚。据浙江省环保局的调查,被调查区地膜平均残留量为3.78吨/平方公里,造成减产损失达到产值的1/5左右。随着中西部农业现代化的进展,这类污染也在中西部粮食主产区普遍出现。

3.4污染后果严重农村地区的污染负荷重,相应的污染后果也非常严重

不但损失生产资料、增加成本,还由于破坏环境造成环境治理增加。我国每年因不合理施肥,使得1000多万t的氮流失到农田之外,直接经济损失约300亿元。全国每年就因重金属污染而致使减产粮食1000多万吨,另外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每年也多达1200万吨,合计经济损失200多亿元。根据相关资料,造成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源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和农田的氮、磷流失,总磷和总氮的贡献率在1/3左右。富营养化造成水域水质恶化,大量鱼类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并还间接危害到人体健康.据农业部对我国6个省26个基地县的农产品抽样调查,粮食中农药检出率为60.1%,残留超标率高达11.12%。这些损失还没有包括因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盐碱化等造成的损失,更没有考虑到因农产品受污染后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5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

农村地区农民环保意识普遍不强,农村环境管理混乱、职能不清,再加上当地招商引资过程中的不当操作,导致落后产能、高污染、高能耗、高危害、高风险产业转移到农村。由于农村地区对环境管理的忽视,放松对企业的环保措施和环境管理要求,对企业的布局和卫生防护距离内的居民缺乏规划和相应的措施;另一方面,企业为了节约投资,环保措施不到位,导致污染物超标排放,最终危及到周边农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从而引发群体性事件。例如:2009年陕西风翔县长青镇东岭集团冶炼公司儿童血铅超标根据环保部机关信访办统计,从2008年至今,有50%的来信和70%的来访反映的都是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问题包括饮用水井、灌溉水源污染,噪声、粉尘、恶臭扰民,养殖物、种植物因污染受损,健康受损等。

3.6环保欠账严重

农村地区在长期的粗放式发展及城市污染对其的影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累积已经非常严重。早在前几年,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潘岳就说过,中国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农村环保设施几乎为零。一说环境治理,往往只想到城市,而严重忽视农村地区。其实农村的环境污染已经不是农民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城市垃圾大举“入侵”农村,环境污染对农民造成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特别是对农民健康的损害,已成为农民一大负担。

4、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对策

(1)加强对农村生态环境安全的宣传教育应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大力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相关内容编成小品、快板、顺口溜等群众喜闻乐

见的文艺形式,通过举办文艺演出、“三下乡”等活动,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使其自觉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2)健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应出台有关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考核办法,将生态环境保护纳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以落实好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任务。坚持城乡公平原则,建立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专项基金,同时积极吸纳社会资金用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3)全面开展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明确整治的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制定科学合理的整治规划和方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集中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面貌;②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垃圾处理系统,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③集中整治畜禽养殖造成的污染。合理布局畜禽养殖场,坚决落实养殖业禁养区的要求;将养殖与改善农民燃料结构相结合,大力实施改厨、改圈,建设沼气池,实现“一池三改”,使用沼气燃料。

(4)积极推广生态农业其主要内容如下:①以绿色生产为重点,以沼气为纽带,使养殖业和种植业紧密结合,推行“猪一沼一果”等立体生态种养模式;②加强农药、化肥控制,大力推广科学施肥技术,鼓励和引导农民施用有机肥;③扩大生态农业建设规模,加强生态农业示范区、食品安全关键技术应用综合示范区建设;④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提倡使用可降解地膜,鼓励开发农膜再生加工技术。

(5)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法制建设和科技支持力度认真贯彻实施有关法律法规,将生态环境建设和管理纳入法制轨道。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如引入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将清洁生产和废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1]苏杨.中国农村环境污染调查[N].新华网甘肃频道号.2014.[2]张雪绸.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其保护对策[J].农村经济.2004.

[3]徐玉宏.我国农膜污染现状和防治对策[J].环境科学动态。2003.

[4]苏杨.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J].乡镇经济。2005.

[6]汪庆平.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污染形势对策[J].云南农业科技.2003.

[5]陈静.透视环境保护的“死角”——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探析[J].舅函论丘·2008年第1 I期f下)

[6]李尚勇.中国环境形势有多严峻[J].中国改革.2014年第4期

[7]李长健,邵江婷.基于农民权益保护的倾斜性权利配置研究——以利益和利益 机制为视角叨[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8]李长健,孙婧.基于利益诉求机制完善的农民权益保护研究阴[J].安徽农业科学。2008,(11).

[9]李长健.论农民权益的经济法保护——以利益与利益机制为视角叨[J].中国法.2005,(03).

[10]李巧云,朱朝明.借鉴韩国经验 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J].科技和产业.2007年02期

[11]李挚萍.论可持续发展战略与金融法律制度的融合阴[J].东南学术.2004,(2).

[12]刘瑁.我国开发环境责任保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叨[J].生态经济.2006,(5).

[13]刘燕,刘珊.我国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中政府环境责任分析叨[J].时代金融.2013.(05).

[14]吕春雨.企业环境风险管理与风险转移手段阴.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J].2011,(2).

[15]丘煌,张忠潮.论环境正义与农民环境权叨[J].广东农业科学.2009,(11).

[16]董海燕,侯纯标.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Q5(20):96.

重庆市农村环境问题 篇7

1 南川区沼气后续服务现状

从2003年国家大力推进农村沼气建设起, 重庆市南川区沼气后续服务工作就逐渐开展。自2007年以来经上级批准, 整合各类资金投入500余万元, 通过政府采购相关物资, 用于86个村级沼气后续服务网点建设, 每个网点有1~3人, 共有170人。通过后续服务网点开展的相关服务, 解决了农户在沼气使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提高了农户对沼气的使用率, 达到了国家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农村沼气建设、开展农村沼气后续服务, 改善农村生态和农民生产生活环境的目的。

2 南川区沼气后续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2.1 从业人员专业技术较低

工作性质决定了从事沼气后续服务的人员需有较全面的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 而目前沼气后续服务网点从业人员专业技术普遍较低, 绝大多数为兼职人员, 还不能满足沼气后续服务工作的需要。

2.2 必要的运行经费缺乏

目前, 农村沼气后续服务网点建设模式主要是通过项目配套部分管件和器材, 没有给网点配套必要的运行经费。这就导致部分从业人员存在暂时就业思想, 缺乏提高自身技能技术的积极性, 更谈不上主动性。

2.3 网点设立机制存在缺陷

南川区农村沼气后续服务网点都是通过申报项目得以建设的, 在项目投资计划中就已明确这些网点为村级服务网点, 致使在设立沼气后续服务网点时, 只能按项目投资计划的规定, 由乡镇推荐并明确落实到沼气池建设相对集中的村。由于只能在当地寻找责任感较强、专业知识较丰富的农民负责并从事沼气后续服务工作, 从而导致网点分布过于分散。

3 南川区开展沼气后续服务的对策

农村沼气池在经过大规模的建设推进之后, 为持续发挥其“三器” (清洁高效能源的发生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转化器、面源污染的清除器) 、“三源” (能源、肥源、水源) 、“六大工程”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能源工程、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生态工程、增加农民收入的民富工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清洁工程、抗旱防灾的微型水利工程、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的民心工程) 的功效和作用, 根据实际就如何做好农村沼气后续服务提出以下建议。

3.1 加强培训, 提高素质

农村沼气服务网点的工作内容涉及沼气池建成后使用维护的方方面面, 从业人员不仅要懂得沼气池建设的要求和技术, 而且要懂得沼气的产气原理、发酵过程及安全防范, 以及管线的安装维护和灶具的维修等。另外南川区地处丘陵山区, 农户居住较为分散, 沼气后续服务的目的地也较为零散, 其服务内容涉及对沼气池的除渣和清池维修, 从而要求从业人员需具备较强的体质和旺盛的精力。因此, 需要各级财政预算专项经费对沼气后续服务从业人员开展培训, 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 以适应沼气后续服务的需要。

3.2 优化布局, 加强管理

根据农村沼气建设和后续服务网点建设的实际, 为加强国家对网点建设投入资金和物资的管理, 以乡 (镇、街道) 为基础建立沼气服务站, 每个沼气服务站配备1~2个由财政统发工资的事业人员, 专职负责辖区范围内沼气后续服务的相关管理及服务工作, 取消对村级网点的物资配发, 将应配到村级服务网点的物资统一配发给乡 (镇、街道) 沼气服务站, 由沼气服务站按照财务管理制度的规定和要求, 加强所配物资的管理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达到将所配备的物资作为持续开展沼气后续服务的铺底资金, 使其得以滚动发展的目的, 以后再根据国家对沼气后续服务项目的安排逐步扩充配备相应物资。

只有由体制内的人员专职从事并负责乡 (镇、街道) 辖区范围内所配备物资的管理, 才能有效地约束其行为, 使其规范财产物资管理, 并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感, 避免管理不到位而出现的资产损失。如果出现遗失才能得以适时采取措施, 确保国家资金配备的财产物资保值增值。村级服务人员由乡 (镇、街道) 服务站通过考试考核择优录用, 其工作情况由乡 (镇、街道) 沼气服务站进行考核, 依据工作量及工作业绩实施奖惩, 增强从业人员的责任感, 提升其服务能力。

3.3 市场运作, 改善服务

根据沼气建设和使用的实际, 通过招标的形式, 在区内落实2~3家有资质、有实力的公司在区内划片开展沼气后续服务。中标单位的工作情况由南川区农能办进行管理和考核, 中标后与南川区农能办签定后续服务合同, 服务期限至少5年以上。各级财政用于后续服务的财产物资根据中标公司的服务范围、工作业绩和服务质量予以配发, 并视其服务情况对各级财政提供的各类后续服务补助提出考核奖惩意见, 财政部门根据奖惩意见兑现相关补助补贴。同时, 由中标单位每年缴存3~5万元的履约保证金入专户, 视服务考核状况予以返还, 促使中标单位改善服务态度、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努力做到像城市居民使用燃气一样, 由中标单位负责沼气池发酵原料更换、池体及相关管件和灶具的维修、池内沼渣的清除等一条龙服务, 农户只管用气。

3.4 加大投入, 持续发展

农村学校德育教育环境问题的思考 篇8

【关键词】德育 教育 重视 教学 社会 家庭 学校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人要从小做起,小学生比如幼小树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荣发滋长”,从古至今人们从来没有忽视对品德的要求,未来社会对人才的标准必将是德才兼备的标准。在作为育人主阵地的学校中,德育的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阶段素质教育所倡导的主导方向。小学阶段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影响并决定着孩子们这一生的性格与习惯的形成,而一个孩子性格与思想情感的形成,也更多地受到他所处的环境的影响。从教育改革以来,党和国家非常重视中小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各地也加强了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尤其在农村学校,成绩是巨大的。但也毋庸置疑,目前的德育教育仍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为了进一步研究、探讨、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现就农村学校德育教育面临的特殊环境现状作以下阐述,供同仁们探讨。

一、特殊的社会大环境

在经济发生重大变革与转型的今天,在社会环境发生多元化的前提下,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孩子所处的社会环境正在发生较大变化。滋生在农村的不良风气毒害着农村环境也波及到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比如网吧、游戏厅等不健康的娛乐场所,封建迷信活动、社会风气腐败等不少的不良行为都直接影响了儿童心理。

二、特殊的家庭大环境

(1)金钱的价值观影响下,社会所产生的物流与经济效应对农村儿童的负面影响也越发严重,大部分农村家长从小给孩子的教育就是努力读书才能赚钱。他们希望更多的就是孩子通过学习知识,将来在经济发展上有所成就,富耀门庭。孩子们从小看到的就是家长如何在外面拼命赚钱的同时,也得到家庭在经济发展与物质丰富后,给他们带来的生活水平提高,他们在吃穿、玩乐上大可尽情地享受。从小滋生出满脑袋的金钱观,造成不思上进,淡化人生,贪图享受等不良习惯,也容易走上歧途。

(2)农村的信息比较闭塞,环境相对安静,同时各家居住比较分散,各家庭相互间交流较少,使得大部分农村家庭变得不适应孩子好动好奇心灵的特性。加之由于当前很多年青父母都外出务工,孩子由爷爷奶奶照看,成为留守儿童。爷爷奶奶一方面忙于农活,另一方面缺少文化知识,只管孩子吃饱穿暖,无暇顾及孩子的情感世界,无法跟孩子沟通,造成家庭教育的缺失,孩子的思想情感处于一个自我形成与发展状态,导致儿童形成自闭孤僻的性格,无法得到很好的引导。

(3)是家长对孩子的希望值寄予很高,总希望孩子读书成名,走仕途经济之路。对孩子的成绩过度关注,轻则时常将自己孩子与其他家庭成绩优良的孩子来对比,重则打骂,严重损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让他们感到自卑、气馁,觉得自己太笨,与家庭的关系也逐渐紧张,有的甚至厌学、逃学等,生活与人生的认识产生异差,对学校、家庭、社会产生逆反心理。

三、特殊的学校大环境

农村小学校的思想教育大多搞形式,缺乏监督力度,有些学校好作表面工作,喜欢生搬硬套,乐于大起大落,只满足于认认真真搞形式,扎扎实实走过场。加之老师的知识结构不够合理,政治思想、理论水平、素质和思想修养不高,不能坚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在教育过程中采取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并传统。有的老师出于“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动手就打,动口就骂,体罚、侮辱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更有甚者有些老师不能率先垂范,不能言传身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却不能首先做到。再者,很多思德课老师左右没有受过专业培训,班主任教师也缺乏政治修养。这样,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简单,教师不能得心应手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从近年从事德育教学工作中切身体会到,要改变以上现状,必须要充分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以学校为主导,密切联系学校、家庭、社会,不断整合“三结合”教育,整合各方面资源,在发挥家庭教育的特殊作用和利用好各类社会资源,为孩子创造出良好的教育环境。高度重视农村小学生的德育工作,尤其是农村小学的留守儿童多,家庭引导较少,学校不仅要承担本身的教育工作,还应向家庭教育延伸,以弥补当前农村孩子家庭引导的不足问题。加强并提高教师的素质和德育观念,发挥主体教育作用,增强对德育工作的认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孩子成长、共同促进德育工作开展的良好氛围,让农村孩子们良好环境下情感受到熏陶,培养并塑造出健康的心理与美好的灵魂,关心并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杜威:《学校与社会》( 1899 年),赵祥麟等译 民教育出版社 1994 年版。

[2]林玉华主编,中小学教育科研100问,贵州教育出版社,2004

[3]孙学策著:《我说德育》,开明出版社, 1997年版。

作者简介:

上一篇:医保管理奖惩制度下一篇:感激妈妈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