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持续引流血肿治疗脑出血的治疗体会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一种临床上的急重症, 以发病率、死亡率及致残率高等特点, 已成为临床常见的致死疾病之一。再从微创钻孔引流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脑出血的死亡率降低至20%, 致残率也明显下降, 还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及缩短了住院天数[1]。为了探讨微创持续引流血肿治疗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 我院将用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并与传统开颅手术对比其临床效果,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择我院2006年3月~2011年2月我院收治的198例, 经CT扫描明确诊断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诊断标准按照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2]。

入选病例排除条件外伤性脑出血、小脑出血、血管畸形所致的脑叶出血及脑疝晚期等脑出血。随机脑出血患者分成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手术治高血压脑出血99例 (微创组) 。和传统开颅手术治疗脑出血患者99例 (传统组) 。微创治疗组99例患者中, 其中男性68例, 女性31例, 年龄40~85岁, 平均年龄64.4岁。传统治疗组99例患者中, 其中男性患者66例, 女性患者33例, 年龄38~84岁, 平均年龄66.5岁。微创治疗组中出血部位及出血量, 其中基底核区出血患者75例, 大脑皮质区出血患者24例, 出血量26~106mL, 平均出血量64 mL。传统治疗组患者99例, 其中基底核区出血患者78例, 大脑皮质区出血21例, 出血量30~115 mL, 平均出血量66 mL。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种、病情、及出血量等一般资料没有统计学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微创组治疗方法

在常规CT定位下行钻孔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确定穿刺点及穿刺深度, 并且选择合适的微创针。使用YL-1型穿刺针经皮钻透颅骨, 穿刺针穿破硬脑膜后, 拔除针芯并插入钝圆头针芯, 将穿刺针插入血肿腔中心后拔出针芯, 见积血流出后, 拧上针芯帽盖。在穿刺针侧面用连接的注射器抽吸血肿部位的陈旧性积血。用血肿粉碎器对于不能用注射器抽吸的血肿半固态成分进行粉碎, 并且注入尿激酶后, 夹毕引流管2 h后开放引流管。微创穿刺引流术后, 为防止脑出血患者再次出血, 及时复查头颅CT。

1.2.1 传统组治疗方法

传统开颅治疗脑出血治疗组。以小骨窗开颅引流, 患者头皮直径切口不宜过大, 5 cm以内范围, 骨窗切开直径不超过3 cm。开颅清除血肿仅清除血肿的60%左右, 防止清除血肿的过程中破坏血肿壁, 在参与血肿腔注入生理盐水及尿激酶, 以便清除剩余血肿。患者血肿腔留置引流管, 缝合硬脑膜, 常规关颅。

1.3 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脑出血血肿清除情况, 及出院后随访日常生活能力 (ability of daily living, ADL) 标准判定预后。ADL分级评定。1级:患者治疗后完全恢复, 并且能够进行正常的日常生活;2级:患者治疗后部分恢复或可独立生活;3级:患者治疗后生活需要他人帮助, 扶拐可走;4级:患者治疗后只能卧床不能站立但意识清晰;5级:植物生存状态。将术后脑出血患者ADL分级1-3级分为治疗后恢复组, 4~5级分为治疗后重残组, 脑出血死亡患者为死亡组。

1.4 统计学处理

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资料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表示, 采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血肿清除情况见表1。

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随访结果根据ADL判断预后情况比较。两组的恢复率、重残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微创组患者术后恢复患者68例 (68.7%) , 其中术前脑出血出血量<80 mL患者46例 (67.6%) 。传统组术后恢复患者40例 (40.4%) , 其中术前脑出血患者>80 mL患者27例 (67.5%) 。

3 讨论

目前脑出血手术的手术时机一直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目前研究结果显示血肿的形成多数在患者脑出血后20~30 min。血肿形成后出血停止, 脑出血的血肿对周围组织的压迫作用, 使得血肿周围血流下降, 神经受压神经元损伤, 从而引起功能障碍[3], 脑水肿的形成对周围脑组织的挤压及损害, 容易形成导致续发性脑水肿。续发性脑水肿在脑出血后8 h后加重, 在脑出血3 d后达到高峰。因此, 有大部分学者认为脑出血6~8 h后是治疗脑出血的最佳时期[4]。本研究认为脑出血患者通过CT确诊后, 只要符合手术条件, 手术时机应尽早完成。

传统开颅手术手术视野清晰, 能在在直视情况下有效清除血肿及坏死组织。但是缺点是需要全身麻醉, 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并且手术时间长。本组研究。传统组术后恢复患者40例 (40.4%) , 其中术前脑出血患者>80 mL患者27例 (67.5%) 。

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是利用血肿粉碎穿刺针和生物酶技术, 脑出血颅内血肿患者进行粉碎冲洗及引流。该方法治疗颅内血肿具有安全快速, 及操作简单等优点可在床边短时间迅速完成。治疗过程中能够保持颅内压的平稳, 又能够迅速的清除血肿, 微创组患者术后恢复患者68例 (68.7%) , 其中术前脑出血出血量<80 mL患者46例 (67.6%) 。通过我们研究结果显示微创组的恢复率、重残率较传统开颅手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因此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已成为治疗脑出血血肿的重要手段,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血量在80 mL以下的的一种有效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而对与出血量在80 mL以上的患者传统去骨瓣开颅引流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摘要:目的 探讨微创持续引流血肿治疗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的符合标准 (CTA排除血管畸形及动脉瘤及外伤的、无糖尿病、明显心功能不全的冠心病的、高血压性脑出血) 脑出血患者198例, 随机分为行微创引流血肿术99例的微创组及行传统开颅引流血肿的99例传统组。对比研究两组手术方法术后血肿清除情况及术后随访根据日常生活能力 (ADL) 标准判定预后。结果 微创组患者术后恢复患者68例 (68.7%) , 其中术前脑出血出血量<80 mL患者46例 (67.6%) 。传统组术后恢复患者40例 (40.4%) , 其中术前脑出血患者>80 mL患者27例 (67.5%) 。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致残率相比有统计学差异 (P<0.05) ;两组治疗组患者的死亡率差别不大 (P>0.05) 。结论 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操作简便, 安全有效, 费用低, 创伤小, 患者易于接受, 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血量在80 mL以下的一种有效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而对与出血量在80 mL以上的患者传统去骨瓣开颅引流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脑出血,微创引流,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 胡长林, 吕涌涛, 李志超, 等.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规范化治疗指南[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3:98-105.

[2] 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分会, 神经外科学分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 (6) :379-380.

[3] 贾振纲.微创持续引流血肿治疗脑出血的治疗体会[J].吉林医学, 2011, 32 (11) :2217-2218.

[4] 韦祖斌, 陆田, 梁喜安, 等.高血压脑出血微创引流疗效分析[J].微创医学, 2011, 6 (3) :242-244.

上一篇: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观察及护理对患儿康复情况的影响下一篇:绿色理论指导下的煤炭开采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