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计划再手术持续改进

2024-07-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非计划再手术持续改进(共9篇)

非计划再手术持续改进 篇1

为了进一步规范化非计划再次手术及降低非计划再次手术风险,2013年07月01日给予各科室分发非计划再次手术材料,嘱各手术科室课内学习,并汇总数据上交。

2013年上半年非计划再次手术例数3例,3月份外一科1例,4月份外二科1例,5月份五官科1例。

2013年非计划再次手术例数分析654例数32101月2月3月4月5月6月外一科外二科五官科

一、2013年上半年非计划再次手术原因分析:因术后并发症再次手术2例,术中操作不当再次手术1例。

2013年非计划再次手术原因分析54例数3210非计划再次手术例数术后并发症操作不当

二、原因分析:

1、外一科及外二科于术前检查结果分析判断不充分导致术后并发症产生,进行再次手术。

2、五官科非计划再次手术,进行白内障手术中因晶状体前囊膜为无色透明状,于手术操作中会将少部分前囊膜组织残留至前房中。

三、持续改进:

1、外一科质量安全小组经加强科内业务学习,加强督导,组织科内参与讨论,4-6月内未再次发生类似非计划再次手术。

2、外二科于2013年4月9日进行非计划再次手术,5月17日方上报医务科,对于制度及流程不熟悉,医务科已加强督导,督促科室质量安全小组加强监管,并在次加强科内人员对《非计划再次手术管理制度及流程》再学习、再培训,加强病例讨论制度学习,避免类似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经督导5-6月内外二科未再次发生类似非计划再次手术。

3.加强五官科手术操作人员业务培训,于手术过程中做细致检查,加强医患沟通,加强科内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经加强督导6月未发生类似非计划再次手术。

医务科

非计划再手术持续改进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研究资料来源于北京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将该医院2015年全部住院手术病例中进行非计划再手术的病例列入研究。

1.2 研究方法

利用住院电子病案系统和手术麻醉信息系统对2015年住院患者病历进行回顾分析, 采集住院患者病案手术信息。通过对二次及二次以上手术信息进行分析, 由相关手术科室专家筛选出非计划重返手术室病例。对筛选出的非计划再手术病例采用根因分析法分析手术病历信息, 找出非计划再手术病例发生的原因, 并提出解决措施。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该院2015年1月~12月手术病例为19 400例, 非计划重返手术室79例, 重返107次, 非计划再手术率为0.41%;分布在16个科室, 外科手术科室位列前3位, 其中肝胆外科12例, 神经外科11例, 普通外科、眼科各10例, 泌尿外科8例。具体见表1。

2.2 本组非计划再手术分级

本组病例非计划再手术的手术分级为:四级46例, 占58.2%;三级24例, 占30.4%;二级7例, 占8.9%;一级2例, 占2.5%。手术分级与非计划再手术发生率呈显著相关性, 即手术级别越高、难度越大、越复杂, 发生非计划再手术的可能性越大。另外, 本组非计划再手术的ASA分级为:Ⅳ级4台, Ⅲ级14台, Ⅱ级29台, Ⅰ级8台, 局部麻醉24台。

2.3 导致非计划再手术的原因构成

导致非计划再手术的主要因素包括:术后出血、术后感染、未达预期效果手术再调整, 上述原因占全部非计划再手术病例的60.8%。术后出血在非计划再手术重返中比例最高, 达到30.4%。见表2。

2.4 原因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 该院非计划再手术率为0.41%。国内其他研究[4,5]统计数据显示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率为0.38%~5.85%, 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本研究中, 所有79例非计划再手术病例中, 有15例 (19.0%) 归因为患者管理失误导致的重返手术室, 59例 (74.7%) 归因为手术技术错误, 包括术后出血、未达预期效果手术再调整、手术损伤、吻合口瘘、切口问题, 因患者合并症造成的非计划再手术有5例, 占6.3%。

2.4.1 患者管理失误的非计划再手术

在因患者管理失误导致的非计划再手术中, 其具体原因包括术后感染和医患沟通不良。

2.4.1. 1 术后感染导致非计划再手术

患者管理失误的15例非计划再手术中, 共有13例是由于术后感染因素所致, 其中切口感染2例, 手术部位感染11例, 其占非计划再手术病例总数的16.5%。肝胆外科4例胰腺肿瘤或占位病例中, 有2例出现感染性休克, 神经外科4例重返手术室病例共重返9次, 原因均为颅内感染而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眼科3例重返病例为白内障术后眼内炎, 其重返是为了接受前房冲洗术。这13例因术后感染重返手术室再次手术的平均间隔时间为7天, 其中最少7小时, 最多17天。进一步分析该组病例围手术期内感染的原因有:医院感染管理措施不到位、医疗操作程序不完善;医务人员手部卫生或无菌技术不合格、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患者伤口暴露时间长;医疗环境和医疗器械消毒不到位等。

2.4.1. 2 医患沟通不良导致非计划再手术

在因患者管理失误造成的15例重返病例中, 2例与医患沟通不良有关。其中1例为心脏中心内科患者, 其首次手术计划行冠状动脉造影, 必要时行PTCA+支架术, 术中发现多支病变, 向家属反复交代病情及预后, 建议行冠脉旁路移植术, 但家属拒绝, 强烈要求行介入治疗, 导致7日后试行PTCA术, 导丝及球囊均无法顺利通过闭塞病变。另1例普通外科乳腺癌患者, 术中病理示左乳浸润性导管癌, 因术中无患者直系亲属在场, 再次通知家属告知病情后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此2例都是在术中发现问题, 需要医患双方共同协商决定, 因双方意见不一致或家属不在场导致了手术未按计划进行。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术前风险评估欠充分, 制度执行不彻底。

2.4.2 因手术技术错误导致的非计划再手术

分析原因时, 本研究将手术后出血、未达预期效果手术再调整、手术损伤、吻合口瘘及切口问题的全部病例归类为手术技术错误导致的非计划再手术, 该类病例共60例。其中, 术后出血、未达预期效果再调整而重返手术室的占因手术技术错误导致的非计划再手术病例的一半以上, 分别为40.0% (24例) 和18.3% (11例) , 手术损伤、吻合口瘘及切口问题则分别占16.7% (10例) 、13.3% (8例) 和11.7% (7例) 。

2.4.2. 1 术后出血导致非计划再手术

79例非计划再手术的病例中, 共有24例是由于手术后出血问题导致。泌尿外科术后出血6例, 其中, 肾功能不全4例 (2例为肾移植) , 另2例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经尿道膀胱瘤电切术, 其因术中止血不彻底造成二次及多次手术。神经外科5例术后出血重返病例中, 有4例为占位性病变患者, 其中2例为脑膜瘤和胶质瘤切除术后出血, 2例为左岛叶及鞍区占位性病变, 另外1例非占位性病变病例为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左侧再次脑出血。肝胆外科4例均为肿物占位切除术后腹腔出血。因术后出血而致非计划再手术病例所在科室还包括普外及耳鼻喉科各2例, 风湿肾病科、放射线科、心脏中心外科、妇产科及神经内科各1例。术后出血是手术常见的并发症, 可以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由本组病例的情况中可以看出, 术后出血重返手术患者病情较重, 手术难度较大 (四级15例, 三级6例) 。对于复杂手术, 由于手术创伤大, 造成出血的原因也比较复杂。发生出血的原因主要与术前评估不足、术中操作欠仔细、损伤血管、术中止血不彻底及术后监管和护理不到位等有关, 肾功能不全、冠心病、肿瘤患者术后较易发生术后出血。

2.4.2. 2 未达预期效果手术再调整

79例非计划再手术病例中, 未达预期效果手术再调整11例, 占13.9%, 这11例中, 骨科3例 (27.3%) , 1例为克氏针内固定术手术中, 患者左手环指垂状指畸形, 行左手环指伸肌腱探查, 术后X线摄片示左手环指远节指间关节仍处于半脱位状态, 重新行手术探查、克氏针内固定、复位脱位的远节指间关节;另外2例骨科病例为椎间盘摘除术, 术后患者感觉下肢麻木、肌力减弱, 7日后再次行椎间盘摘除术、椎板减压术。放射科2例 (18.2%) 均为TIPPS手术, 1例为首次肝内门静脉分支穿刺未成功。心脏中心外科、妇产科、心脏中心内科、眼科、风湿肾病科及泌尿外科各1例 (9.1%) 因未达预期效果手术再调整而需行非计划再手术。未达预期效果手术再调整是指由于手术技术原因, 第一次手术没有达到术前预期效果, 患者病情没有缓解或消除而进行再次手术。正是由于术前未能较好地对患者病情、生理状况进行系统、准确的评估, 采取的手术方案不能解除患者病痛, 直接导致二次手术的发生。与其他重返手术室原因不同的是, 该因素只是因手术效果不理想, 而没有造成患者的手术损伤或并发症。

2.4.2. 3 手术损伤导致非计划再手术

手术损伤是指首次手术由于技术原因对患者造成意外损伤导致二次或多次手术。本研究中有10例该类病例, 其中1例为肝右叶肿瘤切除, 术后环杓关节脱位, 予全身麻醉下行手术复位;另外1例为胰头癌区域性切除术后发生胆漏, 在DSA下再次行肝内胆管穿刺引流术。消化内科1例因小肠镜检查术中肠穿孔、眼科1例因角膜穿孔而进行了非计划再手术。手术损伤发生于各外科手术科室, 往往给患者造成身体和心理上的巨大伤害。在日趋严峻的医疗形势下, 由于手术损伤导致二次手术极易成为医疗纠纷的根源, 也让患者难以接受[6]。

2.4.2. 4 吻合口瘘导致非计划再手术

吻合口瘘重返手术室患者8例, 平均年龄60岁, 肿瘤患者6例。其中肠-肠吻合口瘘6例 (75.0%) , 分布在普通外科5例、肝胆外科1例;肝胆外科胰-肠吻合口瘘1例;泌尿外科输尿管末段与膀胱吻合口瘘1例。因吻合口瘘重返患者考虑以下几方面原因: (1) 患者的基础状态差。患者平均年龄较高, 基础疾病较多, 且多为肿瘤患者, 容易并发贫血、低蛋白血症以及营养不良等问题。 (2) 吻合口血供障碍。局部牵拉时间过长、缝扎营养血管等原因造成创面局部血运不良, 导致出血及瘘的发生。 (3) 吻合口张力过大。因引流不畅可造成胃液、胆汁、胰液在吻合口局部肠段内的积蓄, 导致张力过大, 引发吻合口瘘。 (4) 手术操作不当。若吻合器型号使用不当、开口较小、钉合状态不适宜均可导致吻合口瘘。 (5) 吻合口感染。术后腹腔引流不畅, 术中无菌措施不完善, 可引起感染, 导致吻合口瘘的发生。

2.4.2. 5 切口问题导致非计划再手术

因切口问题而行非计划再手术的6例患者中, 切口裂开3例, 切口血肿2例, 切口脂肪液化1例。心脏中心外科1例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愈合不良, 行胸壁清创缝合术。普通外科1例结肠癌术后第8天, 手术切口有大量腹水流出, 诊断为腹壁切口裂开, 急诊剖腹探查术、清创缝合术。发生切口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1) 切口缝合不牢、缝线过细、打结不牢、层次对拢不齐等。 (2) 切口内有异物残留、切口脂肪液化或者血肿形成。 (3) 切口感染, 术中无菌操作不严格, 特别是化脓性腹膜炎、大肠手术等污染手术后容易出现切口感染, 从而导致切口裂开[7]。还与患者机体愈合能力差, 如贫血、糖尿病、恶性肿瘤等病情原因有关。

2.4.3 患者合并症导致的非计划再手术

因合并症而重返手术室患者11例, 占13.9%。泌尿外科、风湿肾病科6例患者因合并肾功能不全, 发生术后出血而重返手术室。放射科、感染内科3例为TIPPS术后, 因合并肝硬化造成肝昏迷或血栓重返手术室。

随着慢性病患者增多、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 患者自身有一种或多种合并症的情况越来越常见, 这也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及风险。对于此类原因, 医务人员要在医疗的各个环节加以重视, 注意做好术前风险评估, 术中操作仔细, 做好感染控制, 术后应严密观察, 减少非计划再手术的发生。

3 建议

3.1 加强制度管理

应建立严格的医院非计划再手术监控管理制度, 强化过程监管。各专科要在术后48小时内通过电子病历系统主动报告非计划再手术病例、发生的根本原因、经验教训及整改措施。同时, 调动手术室、麻醉科医护人员做好监管, 降低漏报率。管理部门对重返手术病例实行动态监控, 月底总结分析全院的非计划再手术病例, 按制度要求严格考核、警告或惩罚。严格执行《手术技术准入制度》, 落实《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制定各专业手术分级标准, 实施手术分级制度, 其目的是要求术者的级别与手术难度相匹配。严审医师资质准入, 防止越级手术。加强对各级手术医师执业行为的监管, 杜绝超范围手术, 避免由于专科知识与技能方面限制而导致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8]。

3.2 注重围手术期管理

3.2.1 应加强术前风险评估

术前依据病历资料对患者病情、生理及心理的耐受情况等进行系统评估。制定重要脏器功能评估计划, 对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进行必要检查, 依据评估结果制定手术方案, 控制手术风险因素。

3.2.2 应提高术中操作质量

提高手术人员临床技能水平, 加强术中监管。通过对手术切口清洁程度、麻醉分级、手术持续时间、术中止血等进行评估, 制定预防性措施, 避免术后出血、感染及切口愈合不良, 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3.2.3 应重视术后观察护理

增加术后生命体征指标测量频次, 将患者术后体温、呼吸、脉搏、血氧浓度等指标纳入术后病程记录。加强对院内感染的监控管理,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降低非计划重返手术发生率。规范健康宣教内容, 加强医患沟通, 强调医患配合, 提升术后管理质量[9]。

3.3 提高手术人员临床技能水平

可通过定期开展院级、科内专题讲座, 组织专业技能培训、技术操作训练等, 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专科技术水平。对新上岗的医务人员应加强规范化培训, 并进行培训后考核, 考核合格后给予准入资格。督导手术医师严格执行医疗常规和手术操作规范, 强化手术分级和医师资质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充分做好术前病情评估, 严把手术适应证, 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心。

参考文献

[1]许峰, 马谢民, 朱志峰.非计划再手术医疗质量评价指标的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 2011, 12 (1) :17-19.

[2]Morales R, Esteve N, Carmona A, et al.Quality indicators in ambulatory surgery.A prospective study[J].Ambul Surg, 2000, 8:157.

[3]Jonh DB, Leigh SH, Christian MB, et al.Is unplanned return to the operating room a useful quality indicator in general surgery[J].ARCH SURG, 2001, 405-410.

[4]王筱慧, 肖立宁, 鞠金涛, 等.某医院非计划二次手术临床分析[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0, 17 (10) :959-961.

[5]周继光, 刘文平, 林建聪.降低二次手术发生率提高手术质量[J].现代医院管理, 2011 (3) :37-39.

[6]朱志峰, 邵琳, 赵越.北京市某医院非计划再手术原因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 2012, 32 (11) :17-19.

[7]郭朱明, 曾宗渊, 陈福进, 等.腹壁手术切口裂开34例治疗体会[J].广东医学, 2005, 26 (9) :1258-1259.

[8]周谦, 王婉娜, 谢雪, 等.某医院非计划再手术原因分析[J].中国病案, 2012, 13 (12) :52-53.

手术室护理安全持续改进措施 篇3

一、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讨论会 对科内人员变动、新护士上岗、科内护理工作内容增加等变化,有些制度落实有偏差。针对这种情况,定期开展护理安全教育,学习医疗相关的法律知识,对容易发生护理缺陷与差错的工作环节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整改措施,并加强各项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增强责任心,形成分级督促制度,发现违反操作规程的严惩。

二、加强业务学习鼓励支持护理人员参加各级护理学历考试,选派业务骨干外出听课学习及学术交流,要求护士多订阅各类护理刊物,加强三基训练,提高专业业务技能及应急能力,做到术中主动及时,默切配合。

持续改进计划 篇4

为了加强实验室的规范管理,持续提高实验室检验质量,现有如下持续改进计划:

一、购置设备:为检验科增添一些安全防护设施,如酶标仪、生物安全柜等。

二、加强做好室内质控工作:由于经验不足,室内质控做得不够到位,以后在每年年底就必须做好下的质控品购置计划,并一次性购入至少半年的相同批号质控品,每天都必须随标本检测,发现失控项目按失控处理程序及时处理,每月结束都须将数据收集并由项目负责人划好质控图交科主任审核后写好质控小结并存档。

三、人员编制不足且相应级别的技术人员未达到要求,请求相关领导解决实际问题。增加检验科工作人员,招聘一名具有主管技师职称的检验人员来弥补实验人员的不足。

四、建立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实验室质量管理小组已制订好质量管理计划,按层次建立起质量手册,程序性文件,各检验项目的SOP文件,并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执行。

8.5.1持续改进计划 篇5

1. 组织的持续改进:

1.1 质量的改进:减少内部不良产品包括成品的成本损失,争取下降0.2%,外部争取减少重汽价值缩水0.3%。

1.2 装备改进:购买数控镗床1台;购买数控加工中心2台,计划在2008年6月之前完成。厂房面积改进:计划扩建0.5亩

1.3 工艺改进:改进现有的工装,提高装夹速度,可靠性。

2加强人员培训、加大内审、产品审核、过程审核的力度,扩大内审人员的数量。3改进制造过程的参数,提高精度。减少变差。,在适当时对部分过程绩效指标进行提高。

5、检验平台1台

6招收具备经验的检验人员6名。招收熟练工人11名。

4-1非计划再次手术季度总结 篇6

2016年第一季度总结

会议时间:2016-07-03 14:00 会议地点:骨三科医生办公室 主持人:骨三科主任

参加人员: 邱伟 张金涛 孔凡梅 张杰

孙晓彤 赵方云

记录人: 孙晓彤 会议内容:

一、病例汇报: 姓名,住院号,入院时间,入院诊断,首次手术时间名称,首次术后情况,再次手术时间,手术名称,再次手术目的,术后预后情况。

二、原因分析及总结:

三、存在不足:

四、整改措施:

非计划性再次手术是一个可控指标,降低非计划性再次手术不仅能够提升医疗质量而且对缩短科室平均住院日,防范医疗纠纷,提升科室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提出如下要求:

一是建立二次手术报告制度。从即日起病人二次以上手术实行报告制度,由科室上报医务部,不得缓报、漏报、错报、瞒报信息。科室在对病人实施二次以上手术前,要认真组织术前讨论,科室主任参加并决定主刀医师、手术方式等内容。

二是加强围手术期全程管理。主刀医师应全程负责病人的术前准备、手术过程和术后治疗等有关事宜,要加强对术前检查、术后并发症处理等各环节的严格把关,对术后并发症预防做到有效防范,科室主任应定期查房,精心指导主刀医师手术操作。

三是要坚决落实术前讨论制度。科主任应参与并指导手术方案的制定,所有手术方案必须经过充分讨论后方能执行。经治医师加强术前讨论管理,对病情诊断、术前准备、术式选择、术中术后并发症、意外防范预案、麻醉方式等要充分讨论,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充分评估手术风险,严把基础医疗质量关。

四是强化手术安全核对制度和手术准入制度。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及巡回护士在麻醉实施前要认真填写手术安全核对表,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确保病人安全。严格落实手术准入制度,确保手术质量和手术效果,减少技术失误性医疗缺陷发生。

非计划再手术持续改进 篇7

学校安全社区建设持续改进计划

自学校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启动以来,学校积极开展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整合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开展安全社区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随着学校安全社区理念的进一步深化,我们不断发现有许多问题还需进一步加强,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完善创新工作机制,提高项目干预水平,持续有效第推进创建工作。

(一)继续全面推进学校安全促进项目,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落实改进措施,不断提高安全干预项目的受益面。

1、学校周边交通安全方面。在学校门前道路设置规范的交通警示标志、施划人行横线、减速带、建立临时停车位等;在校园道路,对机动车、非机动车停放点进行规范,安装减速带、反光镜、漆划停车位和道路线。

2、在学生食堂安全方面。搞好食品安全监管,学校食堂人员必须持健康证上岗。学校每月召开一次食堂工作人员食堂安全工作会议,学习和宣传《食品卫生法》,落实“三防”措施,严禁“三无”食品进入校园,坚持定点采购、购物索证,食物供给必须符合卫生标准。

3、在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建立留守儿童谈心制度,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坚持家访,切实解决留守儿童的实际困难。

(二)按照学校安全社区建设标准,继续健全完善事故与伤害防范机制和监控体系,进一步预防、减少事故的伤害,健全并发挥监督体系的作用,及时掌握伤害情况,为学校安全社区建设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非计划再手术持续改进 篇8

全程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工作是医院管理工作中最重点的工作,根据医院工作计划和总体目标要求,结合等级医院评审细则中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检查要点,特制定如下管理方案:

一、全面实施医疗质量管理,成立以科主任为组长的口腔科质量管理委员会,成员由科医护人员组成。研究质量改进意见,对全科医疗质量进行监督。

二、实行科主任负责制,科室成立质量控制小组,科主任任组长,组员为护长和科室业务骨干。每月进行科内医疗质量自查一次以上,并填写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科主任负责检查整改后的效果评价。

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目标及内容。

(一)总体目标:

1、门诊量力达2000人次,全年业务总收入为54万元。

2、强化学习“医疗核心制度和患者安全十大目标”并贯彻到工作中,抓好创“二甲”的各项准备工作。

3、完善医疗质量管理组织,科主任担任科室医疗质控小组的组长,全面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每月进行一次质量自查;对职能部门反馈的质量问题科主任负责落实整改。同完成)

4、布局合理,口腔诊疗区和器械清洗、消毒区域分开,单独设置器械清洗室、消毒室。

5、保持室内环境整洁,每天操作结束后进行清洁、消毒,每日定时通风,对可能造成污染的诊疗环境表面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每周对环境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消毒。

6、对每一位病人操作前后必须洗手;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帽子、手套,手套一人一换,必要时配戴防护镜。

7、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凡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器械(如手机、车针、扩大针、拔牙钳等)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接触病人完整黏膜、皮肤的常用的口腔科检查器、充填器、托盘等必须达到消毒。凡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操作前必须消毒。进入病人口腔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的要求。

8、严格执行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程序。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必须先清洗、加酶浸泡、注油、干燥,然后再灭菌。特殊污染器械应单独处置,先高水平消毒后再清洗-灭菌。

9、严格执行监测制度,定时进行工艺、化学和生物监测。

10、麻药应注明启用日期与时间,启封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现用现抽,尽量使用小包装。

11、X线照相室应严格控制拍片中的交叉感染,夹片器应一用一消毒,干燥保存或使用避污纸一次性使用。

12、配备器械清洗消毒设备,包括专用的器械清洗池、超声清洗机、压力蒸汽灭菌器或干热灭菌器。

10、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弃物应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处理。

(三)口腔科管理目标及内容

1、口腔科医师诊疗病人要执行首诊负责制,认真负责,因病医治,不得开人情方和假证明,首诊医生须按规范书写门诊病历,并填写好门诊日记登记本,病历自带。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拒收病人。

2、认真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在治疗过程中不准泄露病人隐私,不准在治疗过程中讲不利于疾病治疗及情绪的言语。建立病情、手术和创伤性治疗及大额医疗费用知情同意制度并落实到位。

3、贯彻落实好《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及自治区下发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规范》、等有关规定,努力做到安全、有效、经济用药。

4、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做好口腔科的清洁和消毒工作,每月做一次细菌培养,要求达标,不达标者查原因整改。认真执行《药品管理法》,保证抢救药品和器材性能良好;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及《消毒管理办法》,认真按消毒规范掌握消毒知识,保证消毒质量,加强预防感染措施,熟练掌握无菌技术操作,严防院内交叉感染。

5科室根据能力,组织开展临床科研工作,条件成熟的积极向县、市、区科委申请科研课题立项,积极开展新技术、新疗法,各科要根据“二甲”科室技术要求开展工作。

轮台县人民医院口腔科

非计划再手术持续改进 篇9

旅游服务标准化工作持续改进工作计划

完善的服务标准体系不仅可以促进标准的完整有序、优化组合,为游客提供完美的服务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且可以使景区在努力争创服务品牌的同时,不断深化汉文化品牌的社会效应,以优质的服务拉动景区经济的增展!

1.工作愿景

通过持续不断的开展标准活动评价活动,努力把景区建设成为一流汉文化景区。

2.工作目标

2.1持续改善综合考评进入前三名;

2.2景区服务规范化、标准化,服务质量、服务品质达到全国文明服务景区和5A级服务的标准。

3.工作重点

3.1积极发动全员参与标准体系持续改进活动,广泛征集合理化建议,改善工作环境,消除各种安全隐患,消灭各种不必要的浪费,降低经济管理成本;

3.2通过标准化办公室,组织各部门灵活开展各项标准化竞赛项目,发掘员工的聪明才智和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提升员工的素质;

3.3关注各项经营指标,组织开展多种方式的服务竞赛活动,促进各项指标的改善;

3.4定期组织景区内部评比,及时总结标准化推行成果,持续改进。

上一篇:学生会学期计划下一篇:中原大佛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