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职大学语文教学的定位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四条的规定, “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 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传授职业知识, 培养职业技能, 进行职业指导, 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2009年, 国家教育部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 出台了《关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若干规定》。教育部的规定指出, 高职教育应该以“就业为导向”,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根据国家的法律和教育主管机关的规定, 很显然, 高职院校教育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无疑应该围绕它最主要的目标展开, 也就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 根据各专业对应的岗位对人才能力的要求, 一般把课程分为专业课和公共课。毫无疑问, 大学语文属于公共课的范畴。一直以来, 相当多的从事职业教育的人觉得大学语文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其实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高职培养的学生更多的在企业的一线, 他们不从事专门的研究性工作, 很多事务都是繁琐的, 需要与服务的对象进行量化的沟通。在这里, 笔者并不是指从事研究性工作不需要良好的表达能力, 而是如果一个表达能力差的人同样有机会在研究性工作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 比如霍金、陈景润。相反, 如果一个表达能力很一般的人去装潢公司担任设计师, 这是艺术类高职毕业生十分正常的岗位, 那么他的设计方案往往会被一个没有任何专业鉴别能力的客户拒绝。因此, 决定这个设计师成功与否很有可能不是他的专业水准, 而是他说服客户接受他方案的表达能力。没有良好的表达能力, 即便是实习也可能很不顺利。曾经听香港一个专业制作航空餐的企业主管介绍, 有一个实习生来企业实习, 公司交给她的任务是通过电话与客户交流。该学生在电话接通的两分钟时间里口齿不清, 词不达意, 影响到公司的形象。最后公司只好安排专人登门解释。大学语文教学正是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根据2005年南京工业大学对98家用人单位的人事部门负责人的随机采访, 劳动力市场和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条件排在前六位的分别是:表达能力 (97.41%) , 个人实际能力 (97.03%) , 社会实践经验 (85.93%) , 专业方向 (83.33%) , 其他道德水准 (78.52%) 。学生的表达能力被排在首位, 这更明确的证明了大学语文完全有必要被纳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核心课程。

在当前, 一些大学语文教材编写的原则往往是“强调引导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提升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强调符合高等职业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文学史认识水平和文学鉴赏水平;能够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读写能力。”其中, 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是一顶漂亮的帽子, 几乎可以适用于每一门课程。中国文化也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 建筑、绘画、戏曲、饮食甚至麻将都是中国文化。正因为广, 所以也很有可能成为空话。提高学生的文学史认识水平和文学鉴赏能力, 对于高职的学生来说应该是一个太高远的目标, 任何一个对当前高职学生的现状以及他们未来从事的职业了解的人应该都会有这样的判断。至于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读写能力, 这应该是与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相符合的。只是在目前我们的高职院校中, 大学语文课被作为公共课, 而公共课往往是大课教学, 每班人数基本都在一百以上, 并且一个任课教师每学期教的学生又几乎不少于三百, 现在大学语文的课堂往往是讲台上教师把讲过很多遍的课件再宣读一次, 讲台下的学生爱听就听, 不爱听的看手机、睡觉。因此, 这项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任务也落空了。没有明确的目标定位, 领导不重视, 学生不喜欢, 大学语文课在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岌岌可危。

既然高职的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 首要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那么就应该根据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的需求, 重新定位高职大学语文的教学。首先, 高职院校的领导必须重视, 把大学语文课放到与其他专业课一样重要的位置。在以往高职院校的教学中突出专业课自然是十分必要的, 学生的一技之长是未来就业的最主要的资本, 但突出专业不等于忽视大学语文的教学。并且对高职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可以发现, 很多学生并没有在自己所学专业就业, 高职毕业生的专业特性并不是很突出。即使毕业生的第一份职业是在所学专业领域, 但高职学生比较频繁的换岗显示他们以后的岗位和专业的联系就越来越远。不管学生是否在所学专业就业, 表达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 领导必须在认识上改变以往不正确的观念, 重新认识大学语文教学在形成学生就业竞争力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课时的安排上保证大学语文课不少于36课时, 也就是不能少于一学期。在班级人数的设置上尽可能按自然班级而不是把几个班合成一个大班。其次, 大学语文在教学方式上也需要重新定位。很多大学语文的教育者从中文系毕业, 接受过系统而专业的中文语言和文学教育, 他们也很乐于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于是内容上他们从古代神话一直讲到当代文学, 上课的形式也是教师讲授为主, 只是他们忽视了他们的学生并不是专业学中文的。既然是高职院校的课程大学语文课, 那它就必须适应高职院校的教学要求, 围绕高职院校主要的教学目标展开, 努力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 在教学上, 应该创造条件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服务, 尤其是口头表达能力。具体而言, 就是根据教学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供学生讨论, 并且参与讨论的学生必须上讲台演讲, 通过反复的练习来锻炼提高学生的能力。此外, 考试的形式也必须相应的改变, 以往的考试往往是一张考卷, 客观题主观题各占多少比例, 用笔试的方法来决定学生学习的状况。这种形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没有任何帮助的。因为教学的方式改变了, 所以考试的形式也要适应这种改变, 体现出这种改变。可以把学生参与讨论交流的情况作为成绩的一部分计入期末成绩, 并且适当提高其在总分中的比例。考试形式的改变也可以从另一个方面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使学生更乐意把精力投入到提高自身口头表达能力的学习中, 毕竟学生还是重视考试成绩的。

摘要:高职院校的教育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而表达能力排在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需要的首位。大学语文的教学应该围绕培养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展开, 成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核心课程。

关键词:大学语文,职业能力,表达能力

上一篇:“校企融入,淡入旺出”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下一篇: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