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融入,淡入旺出”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酒店管理人才市场的供需

根据《中国酒店人力资源调查报告》数据的显示:我国院校中酒店管理专业由于家长的传统思想致使普遍就读率不高,甚至在二、三线城市的地方院校出现酒店管理专业被淘汰或因学生数量少被劝改换专业的现象;酒店科本学生应是酒店业人力资源的重要来源,招聘的主要对象,但在现实中由于科本学生对自身的过高估价,很难从基层稳步前行,在实际岗位上与非专业的员工相比优势不明显,专业不突出,岗位的胜任能力不足;学校培养的人才质量与酒店行业实际所需要的人才标准是有很大差距、甚至脱节不对等,理论与实践实训比例不合理,缺少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酒店人力资源的新生力量多为95后甚至是00后,新入行时有很大很高的职业梦,但鉴于酒店企业对新兴95后及00后没有很好的认知,不了解他们的特征、需求,用人的“短视主义”,以及酒店企业培训滞后,对员工缺乏中长期的职业规划,促使原本有酒店职业梦的人持续在酒店工作时间不长且离职率高达80%以上。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区域旅游的推进,以及各省市逐步提升旅游产业定位,举办各种国际性旅游推荐会,旅游业快速飞驰,因公因私商务差旅、出国访友、休闲度假等活动的频率日渐增多,为满足旅游者的不同需求,各类型、档次酒店应需而建,酒店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就明显增强,通俗的就是酒店很缺人,更缺专业的人。

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一)根据国家文化与旅游部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酒店管理专业以中、高职(大专)学历为主,本科及以上学历层次院校相对而言较少,各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强化课堂教学,忽视专业的实践实训,甚至部分地区出现一张餐桌办专业。

酒店管理专业学校教育与快速腾飞的行业不对等,部分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与实践脱节,中高职酒店专业学生有较良好的服务意识、技巧、岗位技能,但后续发展制约于知识结构,发展空间受限;高学历背景酒店专业学生却被基层基础技能所困,不愿意从事基层工作,岗位期望值高。

(二)由于我国传统思想的禁锢,家长们对酒店管理专业的认同度不高,倾向传统专业(如教育、护理、医学等专业),认为酒店管理主要是从事一线的服务工作,工作环境混乱,社会地位低,认同度不高,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支持力度不够,导致在教学特别是在实践教学环节得不到很好的引导,缺少理性的职业规划,学生迷茫,毕业后不敢不愿在酒店企业就业。

三、“校企融入,淡入旺出”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鉴于目前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状态及质量、酒店企业用人的“短视主义”与酒店行业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为服务区域经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与行业、企业应积极合作,相互融入,资源共享,在酒店管理专业定位、学生学习发展管理、课程体系建设、质量与绩效评价等全方面共建,建立以市场行业需求为引领的“校企融入,淡入旺出”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达到学校课程教学内容与行业职业标准、教学实训与实践、专业与行业的无缝对接。

(一)择优达成校企框架合作协议

酒店管理专业是一个实战型很强的专业,人才的培养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应更重视实战的训练上,学校应逐步建立并完善校内酒店全流程仿真模拟实训室以及提供优质的校外实体酒店企业供学生实践、实战,与酒店企业签订稳定合作协议。

在选择企业时应对区域酒店行业进行充分调研,需涵盖酒店性质、市场定位、市场规模、业务板块、经营管理理念、客源来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工作环境和气氛、企业员工构成、晋升机会、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及校企来往的方便性等等,选择具有市场优势、诚信度高,且对酒店从业人员具有长远规划的企业签订框架合作协议。

(二)组建专业机构,明确职责,确保有效合作

学校与酒店企业之间的合作,不能只停留在一直文档上,不能停留在表面的人事的合作,不能各自职责不清,应组建专业…“校企合作单位/部门”,涉及成员应有学校分管领导、教学口、学工口及就业口相关人员,直接与合作企业进行对接,以及合作企业主动积极参与教务科及教研室制定执行教学、教务工作,确保学生在校理论学习和校外实践实训的有效开展,针对性地进行专业塑造。

(三)成立专家组

以当地政府引导,行业参与,学校为主体,成立专家组,对专业培养进行诊断、指导。专家组应涵盖有政府相关行政单位领导、行业企业高层、同行院校专家。…

1、实现各方资源共享,互通酒店行业和院校教育政策的发展动态与要求;2、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行业市场需求及学生长远职业发展角度,积极协助制定可行的教学计划、明确具体教学内容与要求;3、利用有效资源,创建优质校外学生实训及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基地。

(四)校企融入

企业、学校共同参与制定课程体系,依据教育部规格要求,根据“由简到难、由基础到专业”的原则,建议将教学课程分为四个模块:岗位素质模块、岗位专业模块、岗位拓展模块和岗位技能模块。教学计划应是酒店企业与酒店专业教研室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能力建设,和企业岗位需求、能力需求而制订,适应科技、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动态管理,实行滚动计划,计划执行前需要根据行业发展企业需求进行调整和修订。

(五)淡入旺出

通俗的认知,酒店工作,实践经验比专业理论更重要,自我高效的学习能力比经验重要,无论是民间的传说或者身边的案例,都可以充分证明工作实践的重要性,所以在酒店专业人才的培养上应重视专业的实训、实践,同时以此提升专业理论水平,创新引领行业的发展。

酒店因区域性有差异,酒店主题定位有不同,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清晰把握区域酒店企业的特点,界定区域性酒店的淡旺季节点,实行“淡入旺出”,在行业淡季时进入学校进行学习提升,行业旺季是从学校出来到酒店企业进行实践实训,分层次进行酒店感官见习、岗位技能实训和跟岗顶岗实践,增强对职业岗位、酒店企业、行业的认同感,明确今后的职业发展定位,通过…“工—学—工—学”交替,有效提高学生专业实践技能,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岗位专业能力

酒店管理专业的特性,现代市场的能力需求,决定了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不适合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的一言堂、独角戏,学生被动劝学已是淘汰程式,可以考虑从开始的教材选择、内容授课形式、授课地点方式方法、学生学习的评价等方面做相应的调整,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岗位职业技能、自我管理等。

(七)注重学生心理发展,优化教学管理

根据专业学生不同学历层次和不同的年龄阶段的特点,正确引导心理认知过程,促成理性的个性专业心理特征,组建由酒店企业人力资源部、行业协会、更高层次院校教师、心理咨询人员等配备齐全的专兼职质量保证队伍,建立学生个人学习状态台账,及时查找问题,发现不足不当环节,推动持续改进,优化教学管理,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目标。

(八)开发校本课程,共同打造师资队伍

在合作企业中选聘品行兼优高层管理人员或技师作为兼职教师到校兼课,共同执行教学内容;学生下企业实训实践锻炼,实行师徒制,同时学校教师定期到企业顶岗进修,提升学校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校企之间可根据区域酒店的特征,编排开发校本教材。

摘要:在经济发展和全域旅游的推动下,无论是传统酒店还是新兴酒店业,都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特别是旅游资源丰富的二、三线城市表现得尤为突出,业态下突出表现是对酒店管理人才的需求激增,不仅是数量上的,而且对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但要有精湛的服务技能,懂酒店的运营与管理,更需要能把握当下各消费群体的消费特点,把握市场发展趋势,不断更新知识,自主创新。为满足市场的需求提出“校企融入,淡入旺出”的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以期待解决酒店管理人才供需之间的矛盾。

关键词:校企融入,淡入旺出,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明航.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与模式的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 李亚东.中等职业教育评估指标模块化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05.

[3] 李力,宋海岩.国际酒店与旅游管理高等教育比较研究[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05.

[4] 张凤学.校企合作实践与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34):272.

[5] 龚娟.浅论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10(2):115-116.

[6] 陈刚,陈强.高职院校如何有效开展“校企合作”[J].青年与社会(上半月刊),2014(2):209.

[7] 耿秀,孙军,薛琴.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机制研究——以徽商职业学院乐成商学院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7):122-123.

上一篇:护理干预在血液化疗患者使用PICC时的临床应用下一篇:试析高职大学语文教学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