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分析发现,人类机体的生理功能与心理功能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在不同时期对孕产妇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对胎儿的顺利娩出以及产妇的健康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的心理活动对人的生理功能如大脑活动、免疫功能、内分泌功能等均能产生影响。在孕妇待产、分娩和产后期间对其进行正确的心理护理,是保证胎儿正常发育、产妇顺利分娩、产后产妇正常恢复的必备条件。为了减少产妇心理因素造成的难产以及保证母婴安全,使产妇的情绪稳定、精力充沛,与医护人员紧密合作,确保母婴平安等,心理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1产妇妊娠心理类型
1.1紧张、恐惧不安型心理
这类产妇多为年轻第一次经历生产的产妇,不了解生产的过程,对生产产生各种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心理。尤其是生产将会带来的疼痛、可能出现的难产和手术效果的好坏等心理压力过大产生的恐惧。她们出现这种紧张恐惧心理的主要因素是对生育知识的缺乏,医院环境的陌生、医护人员的不熟悉。除此之外,我们还发现,随着现阶段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电脑能够进行相关信息的查阅。初产妇生产之前都十分紧张,往往会到网上去搜索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意外情况,由于大量信息的浏览,尤其是不好信息的浏览,会直接对产妇的心理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这将导致产妇在生产的时候十分容易紧张。
1.2忧虑型心理
由于有些产妇及其家庭的传统观念比较落后,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盼望生个儿子好传宗接代,而现在法律规定B超禁止做鉴别胎儿性别的检查,所以这类产妇在产前思想负担过重。对于此类产妇,在临产住院期间,需要护理人员对产妇及产妇家属及时沟通,掌握产妇及产妇家属的心理特征,做好全面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工作。使产妇家属(尤其是配偶)在思想上消除重男轻女的观念,是产妇家属对产妇的支持,产妇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根本保证。
1.3悲观型心理
由于某种特殊原因使个别产妇曾经不孕、流产或者有过新生儿夭折史,这给产妇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面临分娩容易产生悲观的心理,导致对医院产生恐惧、对医疗技术产生怀疑和对医护人员产生不信任,不能够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针对这类患者,护理人员应该根据她的经历,做好耐心安抚和细致的疏导工作,消除患者的不安,走出失败阴影,让她们相信现代医学技术,相信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形成医患和谐的氛围,让患者完完全全彻底的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这一种心理类型,特别需要我们医护人员进行密切的关注。
2产前心理护理
产前心理护理是保证正常分娩的基本条件。妊娠与分娩虽然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也是妇女一生中的重要事件,由于分娩过程中存在难以预料性,很多待产妇会对分娩产生焦虑,而焦虑又会影响分娩进程,有可能导致子宫收缩乏力,产程延长,甚至会出现胎儿宫内窘迫等。这个护理环节往往最容易被忽略,我们护理人员在这个时期应该首先稳定待产妇的情绪,消除心理顾虑。大部分待产妇入院以后,由于对医院环境产生陌生感以及缺乏分娩知识,而产生焦虑甚至恐惧,这种心理对顺利分娩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作为护理人员在这个时候应该营造温馨、安全、舒适的分娩环境,协助产妇采取舒适体位,及时补充热量和水分,定时督促待产妇排空膀胱。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进行必要检查和护理时事先告知目的和程序,解除产妇的紧张情绪,操作时动作熟练、轻柔,及时给病人心理关怀和满足,为她们耐心且细致的讲解分娩知识,帮助她们解除顾虑,以取得她们的信任,从而使她们能够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方案。除此之外,医护人员还要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分娩方案的制定,若是发现产妇有难产的征兆,要及时与产妇的家属进行联系沟通,更换分娩方案,进而为顺利娩出胎儿打下坚实的基础。
3分娩期的心理护理
初产妇宫口开全、经产妇宫口开大4cm且宫缩规律有力时,转入分娩室。分娩痛是大多数妇女一生中所遇的最剧烈的疼痛,约80%的初产妇认为分娩时的宫缩痛难以忍受。剧烈疼痛可使产妇情绪紧张、焦虑烦躁、进食减少,引起胎儿宫内窘迫等一系列反应,还会因害怕剧烈疼痛而导致难产和剖宫产率上升。分娩期护理人员应守护在产妇身边,营造家庭化分娩环境,减少产妇的紧张心理和维持良好的情绪;播放产妇喜爱的的音乐,转移其注意力,从而降低疼痛感。因为大脑高度注意某一刺激时可以抑制对其他刺激的反应;教会产妇在分娩的过程中,根据宫缩的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主动地调整呼吸频率和节律的方法;教会产妇放松术(包括有意识地放松、触摸放松、意念放松),消除肌肉和精神紧张、缓解疲劳。除此之外,在不同的分娩时间段,要给予相应的护理。通过分析发现,我们所要进行的心理护理,主要包括两个阶段,一是医学指导;二是心理安抚。由于各个产程的不同,要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进行沟通工作的开展。例如,在产妇进入到第一产程的时候,我们的工作就是尽量让产妇放松,不多想,积极增强产妇的自信心,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让产妇保存体力,为顺利分娩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产妇进入第二产程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对分娩过程进行相应的指导以及语言的鼓励,让产妇在宫缩时用力,宫缩间歇期的时候,指导产妇休息,保持体力。进入到第三产程,产妇已经消耗了极大的体力,这时候,我们要对产妇进行积极的鼓励,令产妇继续努力并积极配合医生,若胎儿出现异常,应尽量避开产妇,让产妇能够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休息。产后要及时向产妇汇报婴儿情况,并积极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和新生儿护理知识与技巧。
4产后的心理护理
由于现在大多数产妇压力大,我们在这个阶段还应该精心的做好产后护理,有效地预防产妇产后抑郁。产后产妇需要从妊娠分娩期的不适、疼痛、焦虑中恢复,接纳家庭新成员,此期由于躯体的不适和社会及家庭角色的转换,产妇的心理处于脆弱和不稳定状态,尤其是产后3~14天,因产妇身体内分泌系统的急剧变化,最易发生产后忧郁症。护理人员应及时指导和帮助产妇纠正压抑情绪,提供婴儿喂养和护理知识,鼓励产妇表达自己的情绪并与他人交流,提高产妇的自信心和自尊感,最后动员家属关爱产妇,给予产妇心理安慰,指导产妇进行产后体形恢复训练,使其保持自信,达到更好更快地恢复。
综上所述,进行产前、产时以及产后的心理护理,对于提高孕产妇的分娩安全性以及胎儿的顺利娩出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我们要重视这一方面的工作。每个产科护理人员都应对心理学有最基本的了解,能够灵活运用,根据这门学科来了解产妇的心理活动规律,才能够应用相应的知识来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同时只有全面的了解产妇所需,才能以此为依据对产妇进行全方位的护理,让产妇的身心都感到舒适,进而提高护理质量。产妇安全分娩的前提是做好妊娠期的妇产科基础知识教育,其中关键之一是加强产妇的心理护理。医护人员要有积极的态度、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做好适当的心理护理。做到医护工作之间的融洽、护理学与心理学的融合,促进良好护患关系的形成,创建科学和谐的工作环境和减少孕产妇的不适,减少难产的发生,保证产妇分娩顺利进行。
摘要: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患者的心理护理成为护理工作者必须掌握的技术之一。心理护理和技术护理相辅相成,效果事半功倍。依照临床妇产科具体工作要求及患者个性化差异,合理应用有效的护理沟通方式及沟通技巧,努力实施人性化护理,是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孕产妇对妇产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本人在妇产科的相关工作经验,分析总结在妇产科产前、产时、产后三个时期的心理护理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妇产科,待产期,分娩期,产后期
[1] 刘春红.产妇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22).
[2] 李宛真.产科180例剖宫产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20).
[3] 刘文娜.妇产科护理[M].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推荐阅读:
案例教学法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09-13
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内科护理学10-21
妇产科护理工作制度10-27
人性化管理在护理中的性论文07-08
妇产科优质护理服务06-04
妇产科疾病护理常规07-20
产科护理操作技术10-01
妇产科护理学课程说明05-29
1 妇产科护理学答案07-25
妇产科护理学第5版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