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护理工作

2024-06-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icu护理工作(精选9篇)

icu护理工作 篇1

一、工作目标

1、规范科室的护理规章制度、工作计划、完成科室的建章立制工作。

2、做好科室的医院感染防护工作,规范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留置导尿管相关感染的预防及控制措施。

3、做好人力资源培训,使护理人员的能力和水平满足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需要

4、通过二级管理和护理部垂直管理体系,加强质量控制工作,无严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5、做好护理风险管理,落实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年报告率≥10%。

二、实施方案

一、加强监护护士自身素质的训练

1、加强监护室护士思想观念的培养。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主要包括:要满足病人基本生活的需要,要保证病人的安全,要保持病人躯体的舒适,协助平衡病人的心理,取得病人家庭和社会的协调和支持,用优质护理的质量来提升病人与社会的满意度。因此,作为ICU的监护护士,在没有患者家属陪伴的工作环境下,处处以病人为中心,将病人的需要放在第一位,从思想上转变认为监护护士是“高级保姆”的观念,用实际行动把优质服务落实到位。

2、定期开展危重症医学知识培训。要求护理人员定期参加院教育培训安排组织的全员培训.3、加强三基培训。优良的服务加精湛的技术才是真正优质的护理,两者缺一不可。“优质”护理是要实实在在把患者装在心里,没有过硬的基本功,所谓的“优质”也是形式。护士长定期对护士进行理论和操作考试,通过这种形式,让每位护士都有扎实的基本功;让家属放心,让患者满意。并在如何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方面给予相关的指导,不断提高护士的观察能力、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丰富了护士的专科知识,拓展了知识面,还使临床护理服务充分体现本科特色,丰富服务内涵,将基础护理与不同专科护理有机结合,保障患者安全,体现人文关怀。

4、做好护理队伍“传、帮、带”。近年来不断有年轻护士充实到ICU病房,对于年轻护理人员,护士长安排有经验有年资的护士一对一带教,深入开展优质服务教育。首先对年轻护士从思想转变的角度出发,介绍如何从不理解到理解,从消极到积极,从被动到主动,从“要我做”到“我要做”,最终获得家属的满意、病人的满意、医生的满意;年轻护士不仅提升了自学能力,推动责任制护理更快、更好地发展,更重要的是把活动真正落实到了具体的行动上,做到了真做事,做实事。

二、加强并完善科室制度建设

1、完善及健全监护室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在以病人安全为主的前提下,不断完善及健全科室护理各项规章制度,包括:晨会制度、病人转入转出制度、抢救工作制度、护理查房制度、药品管理制度、仪器保管使用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家属探视制度等,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各种技术操作和诊疗常规,大手术后监护常规,休克监护常规,呼吸机治疗监护常规,气管造口护理常规,各种导管、引流管护理常规等。

2、修订和优化各种护理常规、护理应急预案、操作流程。

3、建立各种登记本。科室根据护理部要求建立《毒麻药登记本》、《物品登记本》、《查对医嘱登记本》、《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以外,为了避免医疗纠纷和减少病人及家属的不理解,还加强《出入院登记本》等科室相关性的登记本。同时耐心解答病人家属的疑问,做到有据可查、有证可依,让病人及家属真正了解每一笔账单的出入,放心的在ICU救治。

4、床旁交接班具体化。ICU一直遵循床旁交接班制度,随着科室的不断发展,床旁交接班从模式化转变为具体化,就是从病情介绍、护理要点、治疗重点、特殊药物使用注意事项等多方面交接病人的情况。每班次交接都详细记录,认真书写在重症护理记录单上。

三、加强科室文化建设

1、开展换位思维活动。开展“假如我是病人”的换位思考活动,以“假如我是一个病人”为主题,要求护士在工作中“以病人为中心,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站在病人及其家属的角度,理解病人家属看到亲人饱受疾病折磨、挣扎在死亡线时焦虑、急切的心情。并以“诚心、爱心、耐心、细心、同情心、责任心”为主要内容的“六心教育”贯穿整个活动,从而使护理人员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危重患者的救治中,为他们提供更加精心、细心、耐心的规范化优质服务。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他们更加用“心”去对待每一个宝贵的生命,让他们注重在治疗护理中出现的每一个小小的问题。

icu护理工作 篇2

1 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质量分析

医院整体的医疗水平可以在护理工作质量上得以全面的体现, 因此提升护理工作质量也就成为建设现代医院的一个重要课题。

1.1 内科ICU病房的规模和人员配置

在医院总床位数中, 内科ICU病房床位占1.5%~2.5%, 护理人员配置方面应坚持每位患者身边全天候24 h配置1名护士的规定, 这就要求护患比例在1:3左右, 较普通病房的护患比例高, 但内科ICU病房护理工作的负荷量较大, 所以必须保持此配置。

1.2 内科ICU病房的组织管理

由于内科ICU病房的患者病情危重, 且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相对繁忙, 任何工作方面的疏忽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不可挽回的后果, 因此, 需要对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加强管理, 做到有序、严谨的进行各项护理工作。因此, 需要对以下工作加以重视:合理配置护理人员, 对病区实施责任化管理, 对药品实施责任化管理, 对各类抢救的操作物品实施规范化管理, 对各种急救技术的操作规程予以程序化。对内科ICU病房的组织管理制度予以完善和改进, 在日常的工作中应加强组织学习予以强化。

1.3 内科ICU病房的临床管理

由于内科ICU病房患者所患病种繁多, 且患者的生命体征多存在不稳定性, 在短时间内会出现较大的变化, 如未及时进行观察和有效的处理, 极有可能发生严重后果。所以内科ICU病房护士需要对包括对患者进行询问、观察、体格检查在内的本专科的病情评估方法进行牢固掌握, 需要对包括患者的临床诊断情况、主要症状体征、生命体征、相关检测指标、相关检查结果进行详细掌握。需要对患者的疾病演变过程、治疗方法、护理要点进行掌握。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发现问题应及时向医师汇报, 对临床相应的治疗进行积极配合。贯彻实施责任化基础护理管理制度, 加强基础护理工作, 引起达到三短、六洁的要求。对患者进行有效饮食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

1.4 内科ICU病房护理工作的监督管理

为了使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保持连续性、稳定性、能动性, 需要对内科ICU病房护理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应建立质量监督管理小组, 由临床内科ICU病房护理经验丰富、护理专业理论知识丰富、参与意识和管理经验强、工作作风正派严谨、掌握内科ICU病房各项管理制度的护士组成。质量监督管理小组主要负责:对于护理工作中是否严格执行护理技术的相关操作规程进行监督, 对内科ICU病房的消毒管理制度和消毒质量控制及院内感染进行监控, 对内科ICU病房的医疗设备、药品进行管理;定期组织内科ICU病房护士进行护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际操作, 通过学习和操作来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 使内科ICU病房的护理质量得到提升。

1.5 内科ICU病房护理工作的个性化实施

由于内科ICU病房多为病情危重患者, 且家属不能陪伴患者, 多数患者会出现恐惧、孤独、寂寞等负面心理, 而昏迷、麻醉的患者在意识清醒后会出现场所、时间方面的认知障碍。因此, 需要内科ICU病房护士根据供需的实际情况, 进行个性化的护理。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 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 对患者的隐私给予保护。

2 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风险分析

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存在一定的医疗风险, 主要包括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两个方面的内容。而风险管理是以减少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为目的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模型, 该模式应用于医疗领域对降低医疗风险的出现具有重要作用。对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进行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 能够降低医疗风险的出现, 意义重大。由于内科ICU病房多为病情危重的患者, 且病种相对复杂, 对于不同的患者需要给予不同的护理, 对于有特殊要求的患者, 需要给予特殊护理。而内科ICU病房医疗设备先进, 操作加为复杂, 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都说明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存在较高的医疗风险。因此, 需要内科ICU病房的护士加强对医疗风险的认识, 对医疗护理的基本操作和常规操作能够熟练的掌握。需要内科ICU病房的护士对医疗风险的管理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学习, 并根据内科ICU病房的实际情况, 来制定相应的护理风险规章制度, 将医疗风险降至最低[2]。

2.1 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风险识别

护理风险的识别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识别护理技能方面存在的风险, 识别护理管理方面存在的风险, 识别护理病历书写上存在的风险。出现上述几方面的护理风险, 主要源于违反了既定的护理质量管理规章制度。

2.2 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风险的有效衡量与评价

护理风险的有效衡量与评价, 是对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及该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衡量与评价, 根据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 制定出包括准入制定、护理操作方法、护理操作新技术的准入制度, 且均需要进行严格的按国家相应规定、职业标准等进行操作, 最大限度的降低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风险[3]。

2.3 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风险的处理

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风险的处理主要包括预防与处置两方面内容, 由于内科ICU病房患者病情的特殊性, 因此需要对护理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 使护理风险-医疗纠纷减少。因此, 需要培养内科ICU病房护理风险意识, 加强内科ICU病房护理风险监督, 进行内科ICU病房护理业务培训。ICU病房护理风险的处置包括风险转移和风险滞留, 应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处置。

2.4 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风险的评价

定期对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进行阶段性的总结, 对过去一段时间的护理工作风险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价。提高对过去一段时间的护理工作风险管理的效果评价, 来发现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风险管理的不足, 并不断的予以改进和提高。

综上所述, 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质量要求高, 护理工作风险大, 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具有特殊性和重要性。

摘要: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具有特殊性, 本研究对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质量, 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风险加以分析, 来阐述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内科ICU病房,护理工作,特殊性,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张友芳, 林春喜, 张国娟, 等.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在内科ICU的实施及效果[J].全科护理, 2012, 10 (21) :236-239.

[2]曲振瑞.ICU危重症患者的心理评估及心理护理干预[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5, 5 (14) :76-79.

icu护理工作 篇3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857-01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各类危重患者集中治疗、监测的特殊病房,需要一批高素质及有经验的医护人员对危重患者提供高水平的密切监测和连续的治疗与护理。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增加、护理模式的转变、医疗体制改革的全面实施以及各种新的护理技术和设施的使用,护理工作的内容和范围都在不断变化,临床护理工作量不断增加。现将护理工作量的影响因素分析如下。

1 ICU病人疾病严重程度与护理工作量的相关性分析

ICU是危重症患者的集中地,研究表明[1]不同特征患者其护理工作量也有所不同,对护理人员各方面要求也很高。ICU患者病情重,变化快,医疗干预措施多,护理工作量也相对较大。我国的护士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治疗性护理,尤其是昏迷、呼吸科、意识障碍或头颅手术患者,病情变化快给予机械通气的频率及次数较多、吸痰、呼吸机管路护理等占据了护士大部分时间,同时,由于各种治疗手段的干预限制,患者的自理能力下降或缺失,用于生活护理的工作量也会增加。随着入住ICU时间的延长,患者的护理工作量随其病情的加重会逐渐增加。部分患者大多无法接受手术治疗,保守疗法又无法较快去除病因,因此病程较长[2],且随着病程的延长,其病情逐渐加重,各种侵入性操作和支持治疗导致的医院感染、继发性疾病成为危害患者安全的重要因素,其治疗护理难度较大,护士工作量必然增加。

2 ICU病人意识程度与护理工作量的相关性分析

ICU工作中基础护理工作占较大的比例,ICU病人因有各种监护仪器及导管而不能自行活动,病人床上活动大多由护士协助。同时患者自理能力差,生活护理相对较多,护理工作相对繁重。而清醒病人基础护理工作量明显低于昏迷病人。清醒病人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自理活动,例如刷牙,进食进水,床上活动等,有利于病人自理能力的恢复,向正常人过渡。昏迷患者的基础工作量相对较大,必须全部由护士完成,且有的操作比如协助翻身、洗头擦身,人工气道病人进行口腔护理时等需2人甚至以上同时操作,更占据了护理大量的时间,与国外报道[3]一致。

3 ICU病人不同转归方式与护理工作量的相关性分析

预后不良的患者护理工作量显著多于预后较好的患者。一般而言,患者濒死前,各种特殊治疗、抢救以及与其相关的检验、输液、处置等救治措施较多,其护理工作量亦相应增加,加之某些患者病情反复变化,抢救次数的增加更增加了护理工作量[4]。死亡病人的平均每天的护理工作量显著高于好转病人的护理工作量[5]。

4 ICU病人不同治疗方案与护理工作量的相关性分析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护理工作技术要求也随之提高,并不仅限于发药输液等基本操作。ICU患者的治疗方案逐渐多样化,护理操作项目也逐渐增多。多种新业务新技术的广泛开展,新仪器、新设备的更新应用,如胸外科使用振动牌痰机进行肺部体疗,床边血滤机的使用,支气管显微镜进行深部排痰,大多需要护士来完成具体的操作、配合操作或清洁处理,使护士工作量增加。手术患者工作量低于非手术患者,其原因可能:ICU已提前获得手术患者必要的信息,因此有足够时间进行准备,患者被送至ICU时,大部分病情处于稳定状态,且ICU医护人员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危险和病情变化有所预防和准备,随着患者清醒以及循环功能、呼吸功能的恢复,出血、栓塞等各种危险因素的减少,护理工作量就会随之减少。而非手术患者转入ICU时病情多复杂,伴随呼吸、循环等多系统功能方面问题,患者需要进行各种检查以及获得呼吸、循环等系统的支持,护士必须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随时准备抢救患者的生命,因此伴随的药物、物品、仪器设备的准备和各种急救技术的实施,护士工作量必然增加。护理服务范围的扩大,护理模式的转变,要求护士不但要完成医嘱以内的各种治疗任务,还要求护士积极开展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等。

5 ICU病人不同住院时期与护理工作量的相关性分析

不同的入住ICU时间段所需要的护理工作量不同。病人入住ICU当日的护理工作量与次日和最后一日相比,有显著差异[4],这一结果与国外研究一致[6]。病人入住ICU当日大多是病情危重、生命垂危,需要较多的监护措施,如各种监护仪、呼吸机、引流装置的连接和观察等,而即将离开ICU的患者,由于病情好转需要撤去各种非必须的仪器与抢救、治疗设备,还要将病人送回其所属病房,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护理工作量.。

ICU的护理质量是危重患者能否救治成功的直接影响因素,能体现医院的救治水平[7]。国外研究显示,护理人力配置与护理质量及医院效率密切相关,护理人力的配置方法大都根据护理工作量来决定,护理工作量的计算是护士人力配置的基础[8]。护理管理者应该根据护理工作量合理安排各班次护理人员,以保证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樱.ICU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护理工作量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0):26-27.

[2] 郭浩然.综合医院临床科室平均住院日合理计算的探讨[J].中國医院统计,2002,9(3):167-168.

[3] Miranda DR,deRijk A,SchaufeIi w. Simplified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 Scoring Systrm The Tiss-28 items-Results from a multicenter study[J].Crit Care Med,1996,24:64-73.

[4] 苏兰若,沙丽.护理活动评估量表在ICU护理工作量调查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8,22(9):2329-2331.

[5] 沙丽,苏兰若.应用护理活动评估量表对ICU护理工作量的调查与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7):591-594.

[6] 彭刚艺.广东省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04,4(2):15-19.

[7] 朱晓玲.影响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的因素及对策[J].上海护理,2001,1(4):29-30.

icu护理工作计划 篇4

今年科室累计收住危重病人143人,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2人,增加了29%;床位使用率为69.02%,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0%;床位周转次数为14.49,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0%.抢救危重患者873天/124人次;其中机械通气411人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护理752人次;输血235人次,输液7218人次,静脉注射(静脉穿刺)7388人次,肌肉(皮内、皮下)注射1029人次,灌肠153人次,口腔护理3536人次,导尿115人次,鼻饲5606人次,皮肤护理3536人次;吸痰护理9319人次,心电监护953人次;CVP监测1314人次,血糖测定4412人次,床旁血液透析31人次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二、工作完成情况

(一)完善科室“三甲复审”准备工作

ICU是危重病人进行抢救和严密监测的场所,属于医院的重点科室。根据医院年初计划,我院明年要接受“三甲复审”工作要求。今年以来,根据“三甲复审”的标准,在院领导的支持下,依据20__年卫生部颁发的ICU建设与管理指南,以及三级甲等医院对ICU技术管理要求,逐条逐项进行自查整改,目前已完善了“三甲复审”的部分要求,例如:进一步完善了各种同意书及各项制度;规范了科室床位数及人员资质要求;制订了ICU护理人员的准入考核标准并已实施;规范和完善了感控的各项要求,科室护士长已通过了全军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考试;增建了功能齐全的家属候诊区;增添了高尖端呼吸机、温毯机、鼻饲泵、临时起搏器等三甲医院必备的仪器;使护理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规范的病房管理有效的保证了ICU的日常护理工作。

(二)新技术、新业务开展方面

2016年ICU护理工作计划 篇5

2016年ICU将在护理部指导下,依据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要求开展护理工作,结合本科实际情况,以护理质量为中心,提高服务质量,深化优质护理服务,提高ICU护理服务水平,制定本科护理计划如下:

一、规范科室的护理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完成科室的建章立制工作。按照国家《重症医学科建设和管理指南》要求,制定并规范科室的护理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应急预案、操作规范、各级各类人员的培训计划、护理安全管理、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建立符合ICU的管理制度。

二、做好人力资源的培训,使护理人员的能力及水平满足新病房扩建后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需要。

1、制定科室的培训计划,按照计划逐月逐级落实,并积极参加医院举办的学习、培训。

2、特别做好新护士的能力培训,制定新入科护士培训计划,实行一对一代教,使其尽快胜任科室工作。

3、继续申请骨干护士去上级医院参加临床培训,把更多先进的科学护理理念、护理技术带到科室,让科室的危重症学护理知识持续进展,从理论上、技术操作上不断更新进步。

4、充分利用交接班、护理查房、护理会诊等点点滴滴的机会,进 1 行小讲课,理论指导实践,逐步提高护理人员的能力及水平。

三、强化护理安全意识,加强全员安全教育。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强化ICU护士的“慎独”精神,强调用药安全.2、加强病房管理,注意用电安全。

3、控制风险关口前移,护士长每天重点巡查危重患者、出现危急值患者等,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做好记录。护士长要关注护士工作,病人的需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做好压疮、跌倒坠床的安全防护措施,做好风险评估,对肢体活动不便、卧床不能活动、大小便失禁、骨折、使用石膏,夹板固定患者,禁止翻身高危人群制定预防措施,护士长及责任组长重点把关;对所有深静脉置管及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患者,重点进行交班,在早会上责任组长进行交班,床头交接,班班严格交接。

5、对有引流管、气管插管的清醒病人、躁动患者均予以保护性约束,防止患者意外拔管。

6、内服、外用药品分开放置,瓶签清晰.特殊药品有醒目标示。

7、各种抢救药品器材专人保管。保持器材清洁、性能良好.急救药品符合规定,用后及时补充;无菌物品标识清晰,保存符合要求,确保在有效期内。

9、对于所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实行无惩罚上报制度,科室及时 组织讨论,提出处理意见、必要的防范整改措施,并上报护理部。分析科内的护理安全隐患,提出防范措施。

9、继续加强护理文件书写的培训、检查工作,进一步完善ICU护理记录单的内容,确保护士及时、准确、客观、真实、完整地完成护理记录,保证医疗护理安全。

四、加强护理质量管理

1、完善科内护士各班岗位职责标准,实行上级护士负责指导、监督和检查下级护士工作。

2、针对ICU无陪护、探视时间短等特点,抓好基础护理,强化专科护理,坚持危重病人床头交班,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加强护理核心制度、应急预案的学习,并遵照执行。

4、参加护理部,院部召开的会议,检查,及时反馈,查找薄弱环节,加强管理。

5、改进ICU绩效工资考核标准,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提高,提高护士荣誉感、价值感,提高各班护士的责任心。

五、做好科室的医院感染防护工作。

1、针对重症医学科的专科特点,做好医院感染的预防及控制工作,建立科室的医院感染控制小组,对科室存在的问题每月及时进行分析,讨论,制定有效地措施,防止感染的发生及暴发。

2、规范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留置导尿管 3 相关感染的预防及控制措施。

3、做好医生、护士、保洁员、实习生的培训工作,执行好手卫生措施,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六、创新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思路和方法,以做好患者和家属的沟通交流,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满意率为重点,继续以临床医生的满意度和转出科室患者的满意度为考核指标,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做好科室的服务特色,扎扎实实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实现病人满意、家属满意、社会满意的目标。

刘长雪

ICU科2014年护理工作计划 篇6

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永恒主题,为了继续抓好“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质量的相关工作,深化专业内涵,拓展服务领域,促进优质护理服务发展,以达到为患者提供全面、整体、优质的护理服务,特制定2014年工作计划如下:

一、工作目标

1、常规仪器灭菌合格率100%

2、住院病人满意率≥95%

3、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97%

4、特、一级护理合格率≥95%

5、三基三严合格率100%

6、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95%

7、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7%

8、健康教育覆盖率≥98%

9、基础护理合格率≥95%

10、年护理事故发生次数为011、院内压疮发生率为012、特殊治疗履行患者告知率100%

13、护理继续教育合格率100%

14、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二、具体措施:

(一)注重人才培养,提高队伍素质

1、注重护理管理队伍的建设。

(1)组织护理骨干参加护理部举办的《护士长、护理骨干管理学习班》,更新管理观念,提高沟通技巧,提升管理水平。

(2)为优秀护理骨干搭建平台,通过培训将具备有优良的思想品德,热爱本专业、乐于奉献、有全局观、责任感和组织协调能力强等基本资格的护理骨干,纳入组长人选。

2、制定和落实护理人员“三基三严”培训计划和要求,做好护士规范化培训、继续教育培训等工作,多方位对护理人员进行人文素质、专科护理及新知识、新理念、职业防护、法律法规相关知识等的培训,掌握护理专科发展动态。

3、开展急救情景模拟训练,提高护理人员应急水平。

4、鼓励护理人员进一步深造,提升学历层次。

5、加强ICU上岗人才培养,注重培养后备技术力量。

(二)强化质量管理,确保护理服务安全。

1、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工作的核心,是护理管理和重点。做好微观管理,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理核心制度,把本科室的工作流程优化和完善,让全体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有章可循、各岗有人,人尽其责。以过细、过精、过实、过严的态度抓好每一项护理工作的全程质量。

2、注重发挥科室质量管理小组的作用,明确各自的质控重点,增增强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把“你要我怎么做”变为“我应该怎么做”,形成护士长微观管理,做好护理工作环节、终末质量控制,重视重点环节、重点病人和重点时间的质量控制,加强危重病人的抢救和危重病人、术后及卧床病人的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加强护理过程中的安全管理,针对护理工作薄弱环节持续改进,实施护理缺陷管理、护理风险管理。坚持安全无缝隙管理,做到“三有”(有制度、有措施、有人员落实)、“三无”(无差错、无事故、无纠纷)、“三个百分点”(制度百分之百执行、差错百分之百上报、对当事人要百分之百处理)、“三个不放过”(原因没搞清不放过、无整改措施不放过、当事人与其他护士不接受教训不放过),实施好质控标准,全体护理人员自觉共同参与的管理模式,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3、落实重症记录电子版,重点加强护理文件书写质量督查

2013年全院其他科室已实行电子版护理记录,由于我科护理记录特殊,表格较大,试行有难度,2014年将进一步与信息中心联系,落实重症记录电子版这项工作;继续增强护士的法律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从细节上抓起,加强对每份护理文书采取质控员—护士长考评制度,定期进行护理记录缺陷分析与改进,增加出院病历的缺陷扣分权重,强调不合格的护理文书不归档,有效地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4、做好护理风险管理,落实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

①控制风险关口前移,建立护士长巡查制度,即每天重点巡查危重患者、出现危急值患者、护理会诊患者和安全隐患,并做好记录。护士长要关注护士工作,病人的需要,除非特殊情况,不得离开护士站及病房。

②认真查找安全隐患,每月都要查出安全隐患,定出措施,跟踪验证。

③做好压疮、导管滑脱、跌倒的安全防护措施,做好风险评估,对急诊入院及80岁以上高龄,肢体活动不便、卧床不能活动、大小便失禁、骨折、使用石膏,夹板固定患者,禁止翻身高危人群制定预防措施,护士长及责任组长重点把关;对所有深静脉置管及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患者,重点进行交班,在早会上责任组长进行交班,床头交接,班班严格交接,防止管道的滑脱。

④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抬高患者的床头30度,做好标准化的危重病人护理第一步。

⑤每月召开科室的患者安全隐患及不良事件分析会,公示不良事件及安全隐患,分析原因,制定预防措施。对于不良事件、风险评估、会诊、压疮等情况,及时进行跟踪验证,及时修订防范措施,实现持续改进。

(三)以创建平安医院为导向,建立和谐健康的护患关系,创建平安护理单元

1、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改进排班方式,减少交接班环节,挖掘出新的切实可行的服务措施,使病人享受到更加规范、优质、便捷的护理服务,做到病人之事无小事,踏踏实实为病人办实事,不断提高外部顾客与内部顾客的满意度,使护士形成爱岗敬业、热情服务的良好氛围,促进医院文化内涵的发展。

2、尊重患者知情权,执行告知服务,将护患沟通落实到每一人员,每一岗位,每一环节,把健康教育内容融入每一项治疗护理操作中,提高病人遵医行为,努力把护理工作落实“三到位”,即护理措施到位、护患沟通到位、管理工作到位。转变护理理念,规范服务行为,实现护理目标。

3、深入了解护士思想动态,反映护士心声,及时为护士排忧解难,为护士具备良好的心态投入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四)开展新技术

1、配合医疗开展各种新技术,如:机械法中心静脉压监测,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气管插管配合等。

2、全面加强病人人工气道湿化温化管理。

(五)做好科室的医院感染防护工作。

1、针对重症医学科的专科特点,做好医院感染的预防及控制工作,建立科室的医院感染控制小组,对科室存在的问题每月及时进行分析,讨论,制定有效地措施,防止感染的发生及暴发。

2、做好医生、护士、护工、保洁员、实习生的培训工作,执行好手卫生措施,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六)做好科室的节能增效,各科室有节能增效项目,建立高耗值物品入库使用登记,控制成本支出,减少损耗,提高经济效益的含金量。

(七)及时完成临时性、指令性任务。

以上是我对2014年所制定的护理工作计划,新的一年,我们全体护理人员将坚持贯彻护理部的指导思想,在护理工作中,继续深化开展“病人在我心中,服务在我手中”为主题的优质护理服务,相信2014我们会做的更好!

ICU科

icu护理工作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从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科住院的患者67例,其中男41例,女26例,年龄18~72岁。包括神经外科、普外科、胸外科、呼吸科、骨科等入住ICU患者,主要有重型颅脑损伤、脑肿瘤手术、多器官脏器损伤等

1.2 方法

TIss-28,评价患者的治疗干预程度,评估护理工作量,计算ICU医疗资源分配与利用及成本核算等。由基础治疗、心血管支持、呼吸支持、神经系统支持,肾脏支持、代谢支持、特殊干预等7个评估项目(每个项目由若干个治疗措施组成)构成。将患者实际治疗护理项目内容输入TIss-28内,得出相应分值,根据工作量负荷程度核算为1~8分。分值越高,患者所需治疗干预措施越多。

1.3 统计与方法

所有资料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按照积分多少将病情由轻至重分为四个等级(表1)

该表包括生命体征、清洁、活动、检查、饮食、药物、其他治疗、康复、其他等9大内容,共67记护理操作。采用观察法测量24h满足患者需求的直接护理时间(从护士进入病室与患者交流时开始,到完成项目后处理好患者离开[4])。

2.2 不同班次护理工作量(表2)

表2显示,不同班次护士人均工作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白班和上夜班工作量较大。

3 讨论

3.1

护理工作量管理是量化管理的基础之一,在当前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的条件下,科学、量化的方法可以以最少的人力保证护理服务质量,提供患者需要的护理服务[5]。TIss-28评分系统能监测患者差别和所需的护理活动,预测每位患者的护理需求,测量护理工作的成果和绩效,帮助护理管理者合理使用护理人员和使之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3.2

在国外ICU护士与患者的比例为2∶1~3∶2,而在国内ICU护士与床位的比例为1∶1~2∶1[6],并根据患者的需要及时调整护理人员。而我国的护士只能将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治疗性护理,尤其是昏迷、呼吸科、意识障碍或头颅手术患者,病情变化快给予机械通气的频率及次数较多、吸痰、呼吸机管路护理等占据了护士大部分时间,护理工作中用于治疗的时间越多患者的治疗措施越复杂,同时,由于各种治疗手段的干预限制,患者的自理能力下降或缺失,用于生活护理的时间在护理工作中也会增加,有可能因此而忽略了基础护理,影响护理质量,埋下医疗事故发生的隐患[7]。尽量缓解一线护理人员压力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3.3

护理人力配置既要基本满足床位与护士之比的要求,更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护理工作量予以调配.一般白班一名护士护理3~5名患者,而夜班一名护士护理4~7名患者,白班和夜班的护理人员数量相差较大。护理人员配备不均造成不同班次护士人均护理工作量的差别。当护理人力不足,护理工作量过重时,护士常忙于执行危重、手术患者的医嘱,忽视了较软指标的护理内容,使病情的观察泛泛,缺乏深度,与患者的沟通、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常常不到位,出现了所谓的“高技术少照顾”的现象。所以,今后在进行护士排班时,适当增加夜班护士人数,可以有效缓解夜班护士的超负荷工作状况。

4 小结

国外护理专家一致认为TIss-28评分所测得的数据客观,重复性好,能较好的反应工作量。目前我国关于工作强度量化管理的研究很少,多数以计数法和计时法测量护理工作量,由于护理工作量具有范围广和不确定性等特点,仅以护理时数和护理次数为标准测量护理工作量是不足的。运用计算机和软件统计护理工作量的方法逐渐增多,这样就提高了护理工作量的统计的可信度和效率。从国内到国外越来越多的研究着眼于以护理工作量的测算来解决配备护理人力。护理工作量测算是按患者需要为原则,科学的测量护理工作量,以量化方式配置护士。护理管理者要合理调整和安排护士人力资源、以及实际临床护理需求,动态调整护理人力安排更具实际意义,以避免护理工作量较大而影响护理工作质量。

摘要:目的 分析我科不同时间段的护理工作量,探索合理安排护理人力,提高护理效率的方法。方法 从ICU随机抽取样本67例,记录TIss28评分分值和24h直接护理时间。结果 疾病严重程度不同的患者24h所需的直接护理时间不同;治疗干预计分系统得分不同的患者24h所需的直接护理时间不同。结论 应用TIss28评分系统进行护理工作量测定,为护理人力资源有效管理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ICU,疾病严重程度,护士直接护理时间

参考文献

[1]林菊英.我国21世纪医疗体制改革与护理发展趋向[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6):1-2.

[2]Kovner C,Gergen PJ.Xurse staffing.levels and adverse event following surgery in C.S.Hospitals[J].J Nursing Scholarship,1998,30(4):315-321.

[3]Linda HA,Sean PC,Douglas MS,et al.Hospital nurse staffing and patient mortality,nurse burnout,and job dissatisfaction[J].J Am Med Assoc,2002,288(16):1987-1993.

[4]成翼娟,谷波,张骏.综合医院直接间接护理时间测量与分析[J].实用护理特点,2003,19(2):1-3.

[5]于秀梅.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7):858-859.

[6]汪向东.心里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里卫生杂志,1999:223-226.

关于ICU老年患者的护理 篇8

方法: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给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和护理指导。

结果:激发患者内在动力,使其发挥主观能动性,使患者感觉在治疗过程中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关心,对护理工作感到满意。

结论:人口逐渐老龄化,老年患者将逐渐增多,满足患者自我照顾的需要,给予患者及家属以心理护理和指导,使患者感到亲人的温暖。

关键词:ICU老年患者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54-0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ICU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ICU老年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有效的心理干预护理。患者年龄在60-8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5岁。重症肺炎有18例,急性重症心肌炎有15例,重症脑出血有12例,重症肝炎有9例,重型颅脑损伤6例。

1.2护理方法。

1.2.1优化ICU病房环境。医护人员要保护高度的责任心,优化重症监护病房的环境。首先要保证病房内的适宜温度和湿度。其次,要保证病房内的安静。护理人员在与患者进行沟通的时候,语气要轻柔,动作要轻,以免影响到其他患者的休息。再者,保证病房内适宜的光线。病房内使用的灯光不能太强烈,要相对柔和,保证老年重症患者的睡眠质量。

1.2.2缓解患者的情绪。ICU老年患者由于长期受到疾病的折磨,情绪起伏很大,情绪的波动对老年重症患者的病情会产生不好的影响,所以医护人员努力稳定患者的情绪,给予患者心理的支持,让患者感受到温暖,减轻疾病的疼痛和心理压力。面对患者的过激行为,医护人员要予以理解,耐心稳定患者的情绪。向ICU老年手术患者介绍手术治疗方法的优点及安全性,帮助老年重症患者了解手术治疗的知识,消除老年重症患者顾虑和恐惧。

1.2.3注重于患者家属的沟通。由于ICU老年患者病情不稳定,所以需要转入重症病房进行严密的监护,老年重症患者与外界产生隔离后,患者家属探病的时间也很有限。而面对患者的病情,面对数目巨大的医药费,患者家属情绪十分的焦虑,其情绪对患者也产生不好的影响。这时医护人员要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稳定患者家属的情绪,不要让患者家属的情绪影响到患者的病情,帮助患者家属了解患者的情况,缓解患者家属的恐惧心理并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

1.2.4加强护理人员培训。由于ICU老年患者的年龄较大,体制较弱,治疗过程中的产生的疼痛对患者身心都造成很大的压力,所以医护人员要加强自身的治疗技术和护理技术,减少护理治疗给ICU老年患者带来的痛苦。加强自身的沟通能力,与老年重症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使得患者积极配合护理治疗工作,保證护理治疗的效果。

2结果

本组实验通过对60例ICU老年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治疗后,51例显效,8例有效,仅1例无效,总治愈率为98.3%。

3讨论

影响ICU老年患者护理治疗效果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心理因素。恐惧、焦虑心理。很多的ICU老年患者对自身的疾病治疗情况过度关心,并心理产生较为强烈的求生欲望,再者长期受到疾病的折磨,对疾病恐惧感越来越强烈,并产生各种焦虑情况。强烈的自尊心。ICU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的衰退,再加上疾病的折磨,渐渐失去生活自理能力,需要依靠他人帮助才可以生活,导致老年患者自尊心受挫,精神状态较差,并对护理人员无故发脾气,也不愿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和护理工作。极度悲观心理。老年患者随着体质的不断下降,多病缠身,经过长期的治疗后,病情也是时好时坏,没有明显的成效,导致患者对治疗产生季度悲观的心理,产生放弃治疗的想法。②ICU病房环境。ICU老年患者经过治疗后,被准送至ICU病房,面对病房陌生的环境,以及病房内各种治疗和护理仪器,内心会产生强烈的焦虑恐惧、紧张不安及孤独感。病房内噪音和光线,可能影响老年患者的睡眠质量,同时容易激起患者烦躁的情绪。③其它因素的影响。患者家属因素。ICU老年患者由于身体较为虚弱,生活无法自理,造成ICU老年患者对家属的过度依赖。当患者进入ICU护理病房后,没有家属的陪伴,而其对探视的时间和人数也有明确的规定,患者在没有家属陪伴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再者患者家属由于患者的病情,内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情绪容易波动,患者家属表现出来的情绪也很容易对患者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护理人员因素。老年重症患者由于长期受到疾病的折磨,神经变得十分的敏感,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的言行举行都会挑起患者敏感的神经,对患者治疗和护理效果产生刺激反作用。同室病友的因素。老年重症患者与同室病友如同共同对抗病魔的战友,当同室病友的死亡消息传出时,增加了老年重症患者心理的恐惧,或者同室病友暂时转出重症监护病房后,老年重症患者内心变得焦虑和孤独。

ICU老年患者由于长期受到疾病的折磨,身心都受到严重的损坏,常规的药物治疗和护理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临床研究发现,老年重症监护患者的心理护理也同样重要。本实验对我院收治的60例ICU老年患者在常规的护理治疗基础上,实行心理干预护理。经过医护人员精心护理后,60例ICU老年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治疗后,51例显效,8例有效,仅1例无效,总治愈率为98.3%。实验结果表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心理干预护理,可以消除患者不良的心理,改善患者心态,积极参与到治疗中,提高临床治疗和护理的效果。

总之,医护人员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心,了解ICU老年患者的心理状况,对不同心理状况的ICU老年患者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预护理方法,有效消除ICU老年患者的不良心理,改善ICU老年患者的心态,促进ICU老年患者病情的恢复。

参考文献

[1]刘海莹.多元文化护理用于ICU综合征的预防[J].护理学杂志,1998,(05)

[2]李付华.心理护理的语言艺术与技巧[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01)

icu护理工作 篇9

[摘要] 目的 评价优化ICU护理工作流程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的作用。方法 修订和完善ICU一系列护理工作及管理流程,比较优化前后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院感发生率以及患者、家属满意率。结果 优化ICU一系列工作及管理流程后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提高,院感发生率降低,患者及患者家属满意率提高。结论 优化ICU护理工作流程能明显提高护理质量,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手段和保障。

2010年初,卫生部在全国范围推行“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ICU科室做为仁寿县人民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示范病房,通过一年示范工程的开展,特别在优化了ICU(Intensive Care Unit)工作流程后,与优化前相比较,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对象与方法 1.1 资料

1.1.1 科室一般资料

仁寿县人民医院为一所县级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开放床位600张,ICU病房从8张增加到10张病床,收治对象为全院各科急危重症患者,大手术后患者。所有患者均为病情危重、变化快、绝对卧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患者。ICU科室护士从15名逐步增加到22名,年龄21~43岁,其中本科学历1名,专科学历 21名,主管护师5名,护师4名,护士13名。

1.1.2 患者一般资料

2009-04-21/2010-04-20共收治患者837例,其中男432例,女405例,年龄1.5~93岁,2009-04-21/2010-04-20共收治患者842例,男469例,女373例,年龄2.3~94岁。

1.2 实施方法

1.2.1 强化护理人员优质护理服务的意识

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有关“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相关文件的学习,特别是仁寿县人民医院和ICU科室关于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计划,使全科护理人员高度重视,全身心投入到此项工作中。1.2.2 完善和优化ICU工作流程,保证ICU护理质量

1.2.2.1 采用护士分层级管理,优化排班模式

ICU病房是一个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与专业技能有很高要求的科室。准确评估护理工作量,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就成为落实护理计划、保证护理质量的前提和基础[1]。根据卫生部2009年下发的《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规定:ICU床位与护士比为1:3以上,而ICU科室床位与护士比最高时为1:2.2,ICU科室人员与床位编制明显不符,根据ICU科室具体情况,重新调整各级护士岗位和职责,设立护理小组组长和组员,重组和细化工作职责和流程,分层级使用护士,将每位护士的护龄、职称、工作能力、体力等进行综合评估后,首先确定护理组长,再根据组长来配置组员,使每组人力搭配均衡、合理。根据ICNSS评分显示:ICU在护理人员排班时,必要时要增加值班护士人员,即采取弹性排班方式[2]。ICU科室也采用固定护理小组人员和加强班人员相结合的方式,保证每班每个时段至少有3人,在基础护理集中时段(05:00-7:30,14:30-16:00,20:30-23:00)至少有4人,以满足ICU病房护理工作的需要,全面落实17项基础护理内容。

1.2.2.2 修订和完善基础护理流程,保证基础护理质量

① 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要求护理人员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思想。使她们认识到基础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士观察病情的最好途径[3]。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关于卫生部规定的17项基础护理内容的学习,体会其中的内涵,并提出ICU科室在执行过程中的难点,然后针对难点进行工作的改进。时间安排上,每天05:00~07:00进行晨间护理,14:30~15:50进行加强基础护理,21:00~23:00进行晚间护理;带呼吸机的患者每天4次口腔护理,根据医嘱单独进行。②环境要求:由护理组长在每次做护理将温度控制在24~26℃,湿度控制在50%~60%,门窗关好,拉帘放下。③ 用物准备:口腔护理用物、会阴护理用物、脸盆、脚盆各一个,毛巾2条,湿巾纸,爽身粉、护理垫、干净床上用物、衣裤、指甲刀、男患者备剃须刀。操作程序

所有基础护理操作细节均按照四川省卫生厅、四川省护理学会编制的《医院护理管理规范》中程序进行。④导管安全:各种导管保持通畅,勿受压、折叠。翻身前松固定导管的别针将导管留有一定的长度;将呼吸机管路置于翻身侧。翻身时,一位护士一手置于患者肩部(同时要固定深静脉管路或其他管路),另一手置于患者腰部(同时固定胸腹部术后引流管);另一护士一手置于臀部(同时固定导管),避开臀裂处,另一手置于腘窝处,两人同时用力,平衡翻身。对烦躁的患者先松一侧约束带,护士密切观察手部情况,洗手后及时使用约束带,避免意外拔管。⑤ 质量控制上,以仁寿县人民医院制定的“基础护理质量标准”和“特级、一级护理质量标准”为标准,对基础护理质量进行三级质控:护士长、质控护士、护理组长,每周进行质控分析,根据问题提出并落实整改措施,以达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1.2.2.3 采用感动护理服务,优化护患沟通模式

感动护理服务是护理工作以服务为宗旨,创造出值得患者及家属回味的活动,通过触及患者的心灵共鸣来实现,它注重服务的每一过程,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4]。ICU科室在根据科室的具体特点,确定以感动护理服务为护患沟通的目标,通过学习护患沟通技巧、改良语音卡、丰富手语、修订入科须知、制定ICU科室特点的护患沟通交流环节及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利用每天16:00~16:30患者探视时间与患者家属交流沟通,每个管床护士要在此时间段与所管的每一位患者家属进行全面的交流沟通,包括患者的病情、所用药物、每天的饮食、皮肤情况、四肢肌力、给予的功能锻炼、排泄情况、特殊检查的结果、预后的大致情况、我们还要继续往那些方面努力、需要家属配合的注意事项、了解家属的需求,对家属提出的问题予以及时的解答,采用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技巧和换位思考与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使患者及患者家属真实感到优质的护理服务。

1.2.2.4 采用绩效考核标准,优化护理绩效薪酬分配方案

护士绩效考核是目前卫生部开展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护理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护理绩效薪酬制度改革是医院整体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护理队伍及护理学科的发展至关重要[5]。ICU科室在不违背医院总的分配原则下,在医院和护理部的大力支持下,根据ICU科室的具体情况,建立可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体现多劳多酬、优劳优酬的护士绩效薪酬管理办法。绩效薪酬由岗薪工资和绩效工资组成。岗薪工资是以岗定薪、岗变薪移,占绩效薪酬的40%,系数在0.5~1.05之间。绩效工资是以指标量化、动态考核为标准,具体由护理工作量指标、护理质量指标、护理满意度指标组成,占绩效薪酬的60%。整个考核由科室考核小组组成,小组成员包括各个层次的护理人员、科主任和一名医生组成,使绩效薪酬分配达到公平、公开、公正。2

结果 3 讨论

3.1 优化ICU护理工作流程能提高危重患者救治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ICU工作流程通过科学合理的优化后,避免了每天工作时随意性、盲目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同时还很好地落实了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有效预防了危重患者内源性感染及交叉感染,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为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创造条件。ICU科室通过一系列工作流程的优化,使ICU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由优化前的86.5% 上升到93.3%(P<0.05),使ICU医院感染率从优化前的22.9%下降到12.1%(P<0.05)。说明优化ICU护理工作流程在提高危重患者救治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3.2 优化护理工作流程是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率的重要手段

患者满意率是住院患者对护理质量最客观、最公平的评价,它真实地反映了患者对护理工作一系列服务的体验。优化后的护理流程从服务内容到服务形式都更实在、更具体、更全面的满足了患者健康的需要,得到患者及家属的认可。通过优化护理工作流程,家属及患者的满意率从91.6%提高到98.4%(P<0.05)。提示优化护理工作流程是提高我患者及家属满意率的重要手段。3.3 优化ICU护理工作流程提高了护士工作学习积极性、保障了护理安全

通过优化基础护理工作流程,使患者得到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护士在患者、家属的肯定和基础护理实践中感到自身价值被认可,工作、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主要表现在护士长在与不在一个样,节假日与平时一个样,护士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的时间长了,方式变了,态度好了,繁忙时段相互协作,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全科各级护理人员根据各自的不同岗位能自觉的学习各种知识,在优化护理层次管理和护理绩效薪酬分配方案后,使护士更加明确了护理工作的行为主体、责任主体和利益主体。以正强化激励为手段,争创优良业绩为目的,辅以适当的负强化,以规范护士的不良行为,增强了护士的责任意识和绩效意识,使护士能自觉改善护理服务态度,改进护理工作方法,降低了护理缺陷的发生率,保障了护理安全。

上一篇:传染病报告管理知识培训总结下一篇:士官党员自我对照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