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及干预策略探究

2024-07-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ICU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及干预策略探究(精选3篇)

ICU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及干预策略探究 篇1

摘 要 目的:探讨ICU护理人员心理压力来源及有效的疏导干预措施。方法:选取在ICU工作的护理人员20名,结合调查问卷对其心理状态和心理压力进行调查,并于2016年6月开始实施对应的干预策略,观察干预前后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结果:工作时间长、夜班多、工作矛盾、环境差、强度大等为主要心理压力来源;干预后护理人员焦虑、抑郁、暴躁、强迫症、精神病性等评分均明显降低,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ICU护理工作量大、任务重、细节多且工作时间不稳定,导致护理人员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形成不良的心理状态,而通过有效的干预、组织心理减压等,可促使其保持稳定的心理水平,利于保证护理质量。

关键词 ICU;心理压力;干预措施

ICU患者不仅病情严重,且存在变化快、突发性等特征,给护理工作带来较大的难度,而且患者很容易出现致残、死亡等重大问题,护理人员需承担较大的责任风险,进一步加重心理压力n。而在心理压力的持久影响下,护理人员会出现心理状?B不佳、抑郁、紧张等,严重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出现护理差错.降低护理质量。为此,本次研究对ICU护理人员心理压力来源及有效的疏导干预措施进行了探讨,选择护理人员20名进行研究、分析,详情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7月-2017年7月选取在ICU重症监护室工作护理人员20名,年龄22~52岁,平均(32.43±4.72)岁;工作2~25年,平均(10.69±2.64)年;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7名,护士10名。

调查方法:针对ICU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作环境及其他相关因素进行汇总,制定心理压力调查问卷,由护理人员主观填写和评价。发放20份,回收20份,回收率100%。

干预方法:依据ICU护理人员心理压力调查结果开展针对性干预措施。①科学安排工作:落实“人性化管理”理念,依据实际工作强度、工作内容及护理人员意愿进行合理排班,采用强弱结合排班方式,即由资历深且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搭配资历较浅或技能较弱的护理人员,确保护理工作的充分落实;为保证护理质量,需依据护理人员个人能力、性格特征等进行工作安排,同时主动与其进行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及困难,并给予一定的帮助,增强其工作积极性[2]。②树立健康心理状态:除了需要做好心理疏导和支持外,还需组织其学习新理论和新技术,增强其专业能力,以满足ICU护理需求;注重培养其应急能力,确保在面对突发情况时以冷静的态度进行处理,保证护理安全[3]。③实施激励机制:为提高护理人员积极性,需从精神和物质方面给予其鼓励,如依据其工作内容、强度和水平适当给予一定的奖金鼓励,同时在定期会议中表扬表现优异的护理人员。④改善工作环境:ICU护理工作不仅繁琐且需注重细节,因此需营造宁静的环境,避免护理人员过于激动。如护士长定期与护理人员谈心,帮助其平缓心境;定期组织业余活动,让护理人员将工作上的压力尽情释放到活动中,可缓解紧张的心理状态、排解精神压力,利于进一步改善护理质量。

观察指标:统计护理人员心理压力调查表结果,并利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护理人员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包含焦虑、抑郁、暴躁、强迫症、精神病性等项目,分数越低,心理状态越好。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数据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分析:工作时间长、夜班多、工作矛盾、环境差、强度大等为主要心理压力来源,见表l。

干预前后护理人员心理状态分析:干预后护理人员焦虑、抑郁、暴躁、强迫症、精神病性等评分均明显降低,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医院作为救死扶伤的主要场所,每天需要接收大量的患者,其中危急重症患者大多数需住进ICU。为确保ICU患者获得满意的护理干预,需注重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水平,然而由于工作时间长、夜班多、工作矛盾、环境差、强度大等问题,护理人员会出现不良心理状态,不利于护理工作的高水平实施,如工作效率低下[4]。为提高ICU整体护理水平,需注重对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排解,虽然ICU护理工作繁重,但仍需要注重护理人员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尤其是在夜班后,保证充分的休息时间,以确保其以充足的精力展开工作;为减轻护理人员工作压力,需合理安排休假时间、学习时间,促使其可自我调节和充电。帮助其树立健康的心理状态和高度责任心,促使其认识到护理工作与患者健康、生命安全的密切关系[5,6]。为工作能力强、学习能力强的护理人员提供更多的深造机会,进一步提高其护理水平。

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护理人员焦虑、抑郁、暴躁、强迫症、精神病性等评分均明显降低,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找准护理人员心理压力来源,针对性采取干预措施,可有效排解心理压力,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曹艳,曹必霞.ICU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分析及疏导对策[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194-195.[2]梁倩,黄彩云,李明月.阳江地区80名综合ICU护士心理压力分析与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7):110-112.[3]赵宇苗.基层医院ICU护士心理压力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6):160-162.[4]彭晓红,汤小燕,丁雪如,等.ICU护理人员离职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

杂志,2016,32(s1):158-159.[5]关菲,纪丛.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ICU护理

ICU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及干预策略探究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ICU护理人员l8名 (包括ICU定科人员及轮科护士) 及曾在我科工作后退休或辞职流失、可联系到的7名, 共25名作为调查对象, 均为女性, 年龄为21-56岁, 平均 (35.5±2.6) 岁。工作年限2-29年, 平均 (13.0±1.8) 年。学历:本科8例, 大专9例, 中专8例。职称:副主任护师1人, 主管护师5人, 护师12人, 护士7人。

1.2 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 对25名护理人员, 进行心理压力情况的调查。内容包括总工作时间、夜班情况、社会地位、工作环境、工作强度及其它。调查表由被调查对象独立填写, 研究中25份问卷均有效收回, 问卷有效率为100%。

2 结果 (见附表)

3 讨论

护士是一个特殊的职业, 其工作性质决定了其不仅要具有高超的技术水平, 还要具有稳定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特殊的护理单元, ICU护理工作任务繁重, 既需要护理人员反应迅速、工作快捷, 有很强的工作效率, 又要求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医德作风, 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完成本职工作, 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护航, 使患者得以早日康复。ICU护理工作的高强度高标准, 再加上当前紧张医患关系, 使得ICU护理人员承受的心理压力更大, 本调查研究发现了ICU护士心理压力来源有以下方面, 并针对性对提出了几点减压措施:

3.1 ICU护士心理压力来源

3.1.1 护理对象的特殊性

ICU病房通常收治的是急危重症和大手术后的患者, 病种多, 病情复杂, 变化快, 抢救频繁, 病人及家属普遍存在烦躁、担心过度等情绪不稳定现象, 另外护士经常接受垂死病人的状态和死亡现象的刺激, 因此对ICU护士的心理素质和业务技术要求相对较高。故ICU护士在工作中会相对敏感谨慎, 在对病人实施抢救和治疗中反复思考核对, 怕因出差错而引起医疗纠纷, 始终处于一种小心警惕状态, 长此以往这种不良的身心状态使长期在ICU工作的护士更易形成焦虑情绪[2]。

3.1.2 工作强度大

ICU属隔离病房, 无家属陪护, 患者的各种治疗和生活护理, 包括为病人喂饭、洗澡、更衣、督促其大小便, 为病人理发、剪指甲等, 事无巨细, 均需操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超体重人群增加, 对护士体力产生的压力也越来越大[3]。由于人员不足, 抢救病人时无法及时记录, 通常要等抢救过后再进行抢救补记, 经常加班加点, 下班后也不能得到放松, 长期超负荷运转, 体力透支, 导致身心疲惫。

3.1.3 工作不被理解和尊重、社会地位低本调查中有超过一半的护士认为自己得不到尊重。

由于ICU患者的特殊性治疗上比较困难, 费用高昂, 许多家庭而因此致贫。如果疗效果不能达到患者家属的期望, 相当一部分家属会将不情绪发泄到护士身上, 对护士进行指责、刁难。不论面对种情况, 护士都必须宽容大度, 但人总有七情六欲, 消极情绪一再积压, 日积月累形成了潜在能量即“感情势能”这种能量一旦超过个体所承受的限度, 就会出现“零存整的后果, 直接影响护士的心理健康[4]。同时人们对护理工认识不足, 认为护理工作不需要太多技术, 独尊医疗, 轻护理, 护士的社会价值感得不到认同, 没有成就感, 导致士不愿从事护理工作。

3.1.4 夜班多、工作时间不规律

护士常年累月三班倒, ICU护士弹性排班, 休息时也处于备班待命状态, 因些ICU护士即便是假期也不敢出远门探亲或旅游, 怕遇到有危重病人需大抢救时, 要临时加班, 这会使正常休息时的精神也处于紧绷状态, 休息得不到保障。本调查中就有40%的护士表示工作时间长, 56%认为夜班太频繁。特别是许多年轻护士, 晚夜班频繁, 致使生活不规律, 打乱了生物钟, 严重透支护士的精力, 还会使机体内分泌失调造成身心疲惫, 轻者出现痤疮, 严重者出现失眠、记忆力下降、易激惹、头痛心悸等现象。

3.1.5 工作环境差

ICU由于其特殊的医疗环境及封闭式管理, 工作范围局限于病房, 流动性小, 护士易产生一种被囚禁感。ICU护士与外界沟通交流的少, 且经常面对死亡等极端痛苦的场面, 易致使护士产生抑郁心态。同时, ICU各种仪器设备的报警声, 病人的呻吟声, 声声入耳, 产生的噪声导致护士的身体和心理机能下降, 出现焦虑、烦躁等情绪。

3.2 解决对策

3.2.1 加强学习, 提高ICU护士的心理素质

ICU护士要不断学习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专科知识培训, 以适应重症医学的发展和要求。注重培养护士对挫折及失败的承受和应对能力,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行为规范, 改善与患者接触的方法, 运用积极的应对策略, 减少消极心理防御。同时注意培训护士与家属沟通的技巧, 让家属更多了解ICU的护理工作, 让护士得到更多的理解与尊重。3.2.2科学安排工作, 实行人性化管理护士长要兼顾临床需要和护士意愿合理排班, 实行排班强弱结合、以老带新的方法, 安排夜班和休息要合理, 上完夜班后应保证充分的休息时间, 促进其体力和精神的恢复。要合理安排护士休假、进修、学习、工作等, 以确保人力的合理使用。还要根据护士的能力、性格特点及特长用人。管理者的支持是提高个人满意度和心理健康的最有效的方式[5]。各级管理者要深入临床一线关心护士的生活, 常与护士沟通, 理解护士工作的难处, 多予表扬与鼓励, 增强其自信心和自豪感, 指导控制工作中的各种压力源, 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护士的应对能力, 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6]。

3.2.3 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

ICU作为医院护理技术含量较高的科室, 福利待遇上要有倾斜政策。各级管理者要为护士不断改善工作环境, 提高护士的工资、夜班待遇, 注重精神和物质奖励, 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 以解除护士的后顾之忧。提高准入门槛, 挑选ICU护士时应把应激能力强、身体素质好作为优先考虑的条件, 应对学历较高、工作优秀的骨干提供更多进修深造、外出考察、晋升的机会, 工作中委以重的高年资护士, 可给予特殊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如生日可由医院送出鲜花或者蛋糕等小礼物, 让她们感受到领导的关怀。

3.2.4 改善工作环境, 补充营养

努力营造ICU病房及生活区温馨宁静的环境, 在生活区放一些舒缓音乐, 为护理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让其体会到工作如家的感觉, 提高护士对工作环境的认可和满意度。平时尽量组织业余活动以丰富护理人员的生活, 如旅游、唱歌、爬山等, 帮助他们更好地建立和谐的同事关系, 密切感情, 使其在工作中保持健康、积极的心境, 以调节工作紧张度、减轻其精神压力。保证合理饮食, 掌握营养相关营养学知识与健康的关系, 加强营养, 减少疾病的发生。

综上所述, 临床上应注意针对ICU护理人员心理压力的原因采取正确的心理减压方法, 给予多方面的理解、关心和支持, 帮助ICU护理人员保持较好的心理健康水平, 增强心理防御能力和应激能力, 以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摘要:目的 分析ICU护理人员心理压力的原因并探讨针对性的干预策略, 以提高ICU的护理质量。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ICU护理人员25名作为调查对象,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护理人员心理压力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 并根据其心理压力的原因探讨干预策略。结果 ICU护理人员心理压力的原因是护理对象的特殊性、工作强度大、工作不被理解和尊重、社会地位低、夜班多、工作时间不规律、工作环境差。结论 临床上应注意针对ICU护理人员心理压力的原因采取正确的心理减压方法, 帮助ICU护理人员保持较好的心理健康水平, 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关键词:ICU,心理压力,干预策略,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丁榆, 李绮慈, 李杏崧, 等.ICU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应对方式分析[J].天津护理, 2011, 19 (1) :11-12.

[2]郭玲, 程秀菊.ICU护士身心健康水平调查与压力原因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 2009, 15 (17) :88-89.

[3]陈银燕.ICU病房护理人员职业相关性腰背痛原因调查及其危险因素[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8 (20) :145-146.

[4]孙敏, 邵小平, 钱玲英, 等.影响护士操作的心理障碍与策略[J].护理研究, 2006, 20 (1) :169-170.

[5]冯凤, 孙蓓.护士长管理干预对降低ICU护士工作压力的效果评价[J].齐鲁护理杂志, 2006, 12 (5) :915.

ICU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及干预策略探究 篇3

【关键词】传染科护士;心理压力;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890-02

近年来,随着艾滋病、结核病、病毒性肝炎、狂犬病、不明原因性发热疾病逐年上升,传染科护理人员随时处在高风险的工作环境中。据统计,每年传染科医务人员院内感染率约为7%,长期在传染科工作的医务人员容易身心疲惫,失去工作热情及工作责任感,影响身心健康,导致工作效率降低。如隔离措施不当,自我防护意识薄弱,则会造成院内交叉感染及自身感染,所以有些护理人员要求调换工作岗位及离岗。

1 造成传染科护理人员心理压力的原因

1.1工作因素

1.1.1工作特点及性质:护士是服务性的职业,服务对象是患者。而传染科护士每天面对的是传染病患者,传染病病人本身在社会上受人歧视,身心处于不健康状态,对医务人员有排斥心理,特别是某些特殊感染的传染病,病人对社会存在报复心理,这些都会给传染科护理人员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唯恐自身的任何差错导致病人报复社会,因而产生恐惧感。

1.1.2工作环境:传染科护理人员所处的是特殊工作环境,每天要面对传染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被污染的针头、被服、消毒药液、紫外线等感染,这种职业性危害造成传染科护理人员巨大的心理压力。

1.1.3工作负荷:因传染科属于非盈利科室,护理人员不足,工作时间长,夜班次数多,生活不规律,特别是某些特殊感染病人对自身疾病的恢复悲观失望,从而容易出现意外,这些均无形中加重了传染科护理人员的思想压力,更容易产生工作疲惫感。

1.2 个人因素:绝大多数护理人员未接受过心理健康的专门教育和训练,心理知识缺乏,不会应用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减压。

1.3 社会因素:护理人员多数为女性,女性的生理特征、情绪周期波动均为压力之源,社会对护理工作和角色的定位不准确,将其置为辅助医疗的从属位置,对护理人员缺乏理解,加上护理人员在医院中的地位较低,工资相对较低,护理人员的付出得不到充分的肯定和补偿,造成传染科护理人员心理不平衡,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加之社会上还有一部分人对传染病人的歧视,导致对传染科工作人员存在偏见,唯恐避之不及,增加了对传染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

2 防护措施

2.1 环境因素的防护:室内定时开窗通风,保证空气的流通,配制消毒液时应在通风处,且计量准确,减少对自身的危害。紫外线消毒时禁止入内,消毒后及时通风。医疗垃圾分类处置,并标明种类,封闭后专人运送。工作时戴防渗透手套,手套破损要立即更换,穿戴好防护衣和护目镜,如被血液、体液或分泌物污染后,应立即离开该环境,按相关流程规范处理污染部位,上报相关部门。

2.2 心理因素的防护:加强体育锻炼,合理搭配饮食,保证睡眠质量,提高自身抵抗力,组织心理学专业人员开展心理治疗活动,及时矫正传染科护士出现的心理问题,使传染科护士掌握必要的心理放松技巧,维持传染科护士的心理健康。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在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外,立即给予心理评估,安慰及心理疏导,护理管理者应关心每一位护士,帮助解决护士在工作、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2.3 重视职业安全防护:传染科护士的护理工作风险大,感染传染病的机率高于其它科室,属于高风险科室,应不断提高传染科护士对传染科疾病的职业防护能力,制定安全的管理制度,安全操作流程等来规范护士的工作,以保障护士的职业安全,落实各项消毒隔离措施。

2.4 加强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增加护理人员编制,改变当前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减轻护理人员负担,合理调配人员,延长夜班轮转时间,改善护理人员的生活待遇、福利、工作环境,增加晋升机会。

2.5 得到社会的理解与支持:传染科护士在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全社会应理解并尊重,支持传染科的护理工作。医院应增加与护士的沟通和交流,重视传染科护士的压力源,合理编制,提供更多进修、培训机会,在职称方面予倾斜。

2.6 加强专业知识和应急能力的培训:学习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掌握各种传染病的发病机制、传播途径、治疗方案、隔离措施等,使护士有过硬的操作技术,高度的责任感,在紧急情况下忙而不乱,快而不慌,顺利完成各项护理工作,加强护士的继续教育,不断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以适应传染病医学的发展和需求。

3 小结:

上一篇:教学论文:木兰诗课堂设计下一篇:四年级英语试题带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