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文档(精选13篇)
随着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人们对期望寿命、生活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日臻增强。作为维护人们健康的医疗单位应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确保医疗护理安全。
一、概述
1、护理安全的定义: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病人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
2、护理缺陷的定义:
护理缺陷是指在护理活动中出现技术、服务、管理方面的失误。护理缺陷包括护理事故及护理差错。
⑴护理事故的定义:护理事故是指在护理工作中,由于护理人员的过失,直接造成病人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
⑵护理差错的定义:护理差错是指在护理工作中,因责任心不强、工作粗疏、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或违反技术操作规程等原因,给病人造成了精神及肉体的痛苦,或影响了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但未造成严重后果和构成事故者。
二、护理安全的重要性
1、护理安全直接关系护理效果安全、有效的护理可促使患者疾病痊愈或好转,而护理不安全因素则使患者疾病向坏的方向转化,如病情恶化,甚至造成患者器官功能障碍或死亡。由此可见,护理安全与护理效果存在因果关系,护理安全产生高质量的护理效果,护理效果体现护理安全水平。
2、护理安全直接影响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护理安全带来的后果,如护理差错或事故,不仅损坏医院在患者和公众心目中的形象,给医院的信誉造成负面影响,而且还增加医疗费用的支出及物资消耗,使医疗成本上升,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和医院额外开支。
3、护理安全是衡量医院护理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护理安全可以综合地反映出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技术水平及护理管理水平。
三、护理安全隐患
1、人员素质隐患
个人素质是指护理人员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当这些素质不符或偏离了护理职业的要求,就可能造成言语、行为不当或过失,给病人身心带来不安全的结果或不安全感。
常见的现象:(1)不守岗位,离岗、脱班;玩忽职守,不负责任;(2)对病人护理不周,服务态度差,言语冲撞;;(3)有章不循,违反制度或技术操作常规;(4)缺乏同情心,不重视病人的主诉;(5)弄虚作假,不懂装懂;(6)发生错误不报告,不采取或不及时采取补救措施;(7)依赖陪人、护工及实习同学;(8)工作责任心差,观察不细,粗疏;(10)工作计划性不强,工作不按时或遗漏;(11)情感受挫,情绪波动或失控,疲劳、疾病,注意力分散,错误用药或执行医嘱;
2、技术隐患
业务知识缺乏,经验不足,技术水平低或不熟练,操作失误或操作错误等均可给病人造成不良后果。
常见现象:(1)新药品种多,更新快,护士对药物的用途、副作用不明;(2)对一些新的医疗产品的认识不够,使用错误或考虑不周;(3)专业理论知识缺乏,对病情观察不细致、不周到、不及时,记录不详细;(4)对急救设备不会使用,使抢救不得力。
3、管理隐患
管理不严或失控是影响护理安全的重要因素。如:(1)思想工作薄弱,教育不落实;(2)制度不健全、措施不力、监控不严;(3)不重视业务技术培训、业务技术水平差;(4)护理管理人员对病人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未采取措施或措施不及时;(5)护理人员严重不足、配置不合理,超负荷工作或分工协调不当。
4、物资隐患
护理物品、设备与药品是构成护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护理技术的正常发挥,影响护理效果,形成护理不安全的因素。
(1)药品质量差、失效、变质;(2)护理药品数量不足、质量不好;(3)设备性能不好、不配套。如电源失灵,微泵输液的病人造成不良后果;
5、环境隐患
环境因素是指病人住院期间的生活环境安全。
随着现代医疗护理活动日趋复杂化, 各种影响护理安全因素不断增加, 病人在医院接受诊断、治疗、护理的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 如环境中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 诊疗过程中的技术、药物、食物、心理等因素都可能直接影响护理效果和病人安危, 也影响医院在病人和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甚至造成医疗成本的上升, 物质消耗增加, 病人经济负担加重。护理不安全因素的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点, 是护理质量的保证, 护理工作的安全性高低是衡量医院护理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医院应最大限度地消除护理不安全因素。如何消除护理安全隐患是每个护理人员和管理者的一项重要工作。
1 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
1.1 管理因素
1.1.1 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健全
有的医院没有编制护理安全质量管理文件, 没有建立规范化安全管理平台;有的虽然建立了护理规章制度, 但没有健全的管理组织进行监督, 导致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1.1.2 上级监控缺乏力度
管理者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 没有定期召开护理安全专题会对护理过程进行分析、总结。没有制定常见急症抢救流程、工作环节流程、应急预案流程、服务规范用语以及科室护理质量控制标准等, 使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缺乏有章可循, 随意性较大, 存在安全隐患。
1.1.3 对护士教育培训不足
主要表现在仅注重护士的工作完成情况而忽视护士的在职培训。对护士的业务培训、职业道德教育不够及培训管理监督不力等。当前护理科学和发展对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数量的要求较高, 如果不能及时根据专业技术发展的情况进行调整, 找不到有效的途径提高护士素质, 这些方面因素对护理安全的影响将越来越显著。
1.1.4 护理人员配置不合理
护理人员的缺编, 不能满足工作基本要求而埋下安全隐患。当护士人手紧缺、工作超负荷时, 长此以往将使护士身心疲惫, 也是构成护理工作不安全的重要原因之一。
1.2 护理人员自身因素
1.2.1 法律意识淡薄
护士在学校和在职教育中缺乏相关法律知识教育, 临床工作中往往忽视引起潜在的法律问题。如对病人的隐私权、病人的知情权等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往往会导致与病人产生冲突[1,2]。
1.2.2 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由于护士职业的特殊性, 很多时候是一个人值班。一些护理行为有时仅有护士参与, 所有的诊疗和操作不可能全都做到让病人签字或知情, 由于没有及时签字或履行好告知义务导致护患纠纷发生[3]。
1.2.3 以人为本服务理念欠缺
在工作中责任心不强, 注意力不集中, 遇事容易情绪化, 对病人态度生硬, 有的护理人员语言、行为不当或过失给病人造成不安全感或不良后果。
1.2.4 缺乏有效的护患沟通交流
许多护理人员的观念仍停留在功能制护理模式上而不注重与病人交流, 导致护患间的沟通不及时, 造成病人不理解, 对护士不满意[4]。
1.2.5 专业技能不熟练
随着护理新观念、新技术的不断更新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越高, 这不仅对护理人员造成较大的压力, 而且导致护理工作中技术风险增大。特别低年资护士由于他们专业知识不够丰富, 技术操作不熟练, 平时业务学习和专业技术培训跟不上, 容易导致操作失败或操作错误而发生护理差错。
1.3 病人因素
1.3.1 病人或家属期望值过高
病人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 对医院期望值过高, 心理承受力差, 易产生焦虑、恐惧等情绪。如出现治疗效果不明显或病情反复, 就会不信任医生, 怀疑诊断错误, 更不听护理人员的安排, 甚至拒绝治疗, 导致病人人为的护理不安全因素。
1.3.2 病人的不良心境
病人及其家属由于疾病, 特别是突发疾病的影响及经济承受能力的限制等因素, 容易产生不良心境, 可能导致过激行为, 引发护患冲突。
1.3.3 病人的自身素质
由于部分病人所受教育的限制, 素质不高, 对护士工作不理解, 易出言不逊或有不尊重行为, 也是导致护患纠纷的因素。
2 措施
2.1 建立和健全护理安全质量管理
针对医院护理安全质量方面, 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 制订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规范护理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5]。成立以护理部、科护士长、高级技术人员组成的质量控制领导小组, 各司其职, 定期检查, 定期召开会议, 发现问题研究解决, 并及时纠正处理。认真做到护理质量层层有人抓, 事事有人管, 做到每周各科室自查, 每月重点抽查, 每季护理部综合检查, 并将检查结果及时通报全院, 对在检查中发现护士违规、违纪等现象, 应该视其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罚。
2.2 重视安全教育, 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必须重视安全管理, 但安全管理不应仅仅是管理者的责任应该通过安全教育, 使护理人员从被动接受安全管理的检查转变为自觉维护护理安全。安全教育不是一般性的讲大道理, 而是要围绕如何有效保护病人和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使护理安全工作常抓不懈。
2.3 增强法制观念, 依法管理
护理安全与法律法规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护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而发生的护理缺陷或纠纷时有发生。因此, 应该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与护理安全管理有关的文件等, 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6,7,8]。
2.4 重视专业理论与技能操作的培训
加强护士规范化培训和继续教育对护士再学习是十分重要的, 鼓励护士参加自学考试、函授大专或本科的再教育学习, 可选送有前途的年轻护理骨干人员外出参加各类短期学习讲座、学习班、进修班, 不断拓展理论水平, 以了解国内外的新知识、新动态、新观念[9]。
2.5 加强监督检查
护理不安全因素的管理要特别注重抓好关键点, 即那些有可能影响全面工作或容易出问题的环节, 护理管理者要善于认识、处理这些关键性问题, 并进行重点监督和管理。
2.6 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资源
护士在医疗活动中担负着病人的保护者、依赖者、倾听者等多种角色, 而在家庭中又扮演着女儿、儿媳、妻子、母亲的角色。在护理人员少、工作任务重时, 护士就超负荷的工作。长此以往将对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应重视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 对排班模式进行改革, 对以往工作负荷大的中班、夜班, 由1人改为2人或3人, 使护士超负荷工作的现状得到明显的改善。医院还应为家住较远的护士提供午休房, 增加夜班补助等, 为护士的身心健康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华.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护理研究, 2006, 20 (11A) :2896-2897.
[2]张小丽.护理纠纷的原因及防范[J].护理研究, 2006, 20 (3C) :828-829.
[3]王丁兰, 林梅, 林秀妹.护理纠纷的风险因素与防范对策[J].护理研究, 2006, 20 (7B) :1859.
[4]梅花.护患沟通障碍导致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护理研究, 2006, 20 (9C) :2448-2449.
[5]孟旭颖.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有效防范护理纠纷[J].护理研究, 2007, 21 (2C) :549-550.
[6]吴旭友, 高慧平.神经外科护患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研究, 2008, 22 (7C) :1946.
[7]张富爱.增强法律观念防止护理纠纷[J].护理研究, 2005, 19 (11C) :2520-2521.
[8]苏叶萍.强化法律及服务意识预防护患纠纷[J].护理研究, 2007, 21 (6C) :1661-1662.
【关键词】 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处理对策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42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530-01
随着我国医疗制度的不断深化和改革,医疗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对医疗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风险无处不在,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护理活动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护理风险。妇产科是临床发生医疗纠纷高风险科室之一,面对产妇和新生儿的护理,一点疏忽都会导致患者投诉或媒体的曝光。因此护理人员不但要有熟悉过硬的护理技术和护理水平,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娴熟的护患沟通能力。在实践中培养创新型妇产科护理安全意识,制定标准化安全管理流程,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杜绝医疗护理差错的发生。现把妇产科安全隐患与处理对策分析如下。
1 安全隐患分析
1.1 安全防范意识不强,法律意识淡漠 护理人员对安全隐患认识不足,防范意识差,给犯罪分子造成了可趁之机,媒体报道的新生儿在医院失踪或抱错的事例时见报端。给科室和个人造成了经济损失和名誉损失是不可弥补的。因为妇产科涉及到母婴的健康问题,医疗护理活动频繁而琐碎,再加上现在的患者维权意识过度膨胀,对临床工作的护士挑刺,动辄就投诉、吵闹、引起纠纷。长期以来,就形成了压力,导致护士们精神紧张、神经衰弱,睡眠质量严重下降,不少护士生物钟紊乱。形成了护理压力源。
1.2 管理制度不健全 管理层不注意的护士队伍的更新问题,护士青黄不接、严重缺编问题一直有待解决。护理人员配置不合理。医院设置配备不全带来的问题,如,医院的环境卫生问题,地面滑造成病人摔倒的问题。护理上只惩不奖,造成了许多护士隐瞒护理差错或不良事件,最终导致故事或纠纷的发生。
1.3 职业风险 责任心不足,业务不熟练。护士是医嘱的执行者,也是最容易出现纰漏的地方。因为病人的病情变化多端,尤其妇产科牵涉到母婴的安全问题,产后的大出血,新生儿的窒息、脐带护理感染、新生儿洗澡时烫伤、摔伤等,护士便要为患者出现的严重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1.4 护理工作中潜在的风险压力 ①与护理记录有关的风险,传统的护理模式往往造成护士重操作、轻记录的现象发生。②记录不及时、不完整、记录医学术语缺乏专科特点,护理体检与医生的记录不吻合,给医患纠纷埋下了隐患。③缺乏相应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護意识,记录简单、潦草,代签名,有涂改。④记录不完整、不规律、记录不连续、记录有措施、无效果、无整改。⑤留置导尿管的护理问题、阴道流血量的问题、产妇的泌乳问题、新生儿的护理,如果这些问题出现了纰漏,患者便会指责护士没有交待清楚,或者是埋怨护士不亲自操作。⑥临床药物的副作用问题,如抗生素的使用不易过长。有的药物会通过泌乳影响新生儿的安全。
1.5 社会的不公平待遇带来的压力 多年的医学模式,造成了社会上的人重医轻护的局面。一些病人或家属不尊重护士的劳动,护士成了特殊保姆,成了医生的手脚等代名词,医护人员收入严重不平等。领导层的不关注等等,能力与业绩被忽略,压抑、自卑、失望焦虑等都会成为临床护士的压力源。
1.6 来自家庭和亲人的压力 临床护士除了要应对繁忙的护理活动,大多护士为女性,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女,她们还要应对来自家庭的压力。生理周期的到来,生物钟的紊乱,会让她们睡眠质量下降,严重者会神经衰弱。
2 处理对策
2.1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从管理层入手,定期举行安全教育学习。要注意护士的配伍问题,解决护士严重缺编问题,配备人员要合理,提高她们的工作待遇,改善工作环境,缓解工作中的压力,培养她们的心理素质。通过学习和培训,让她们有应对压力的能力和资本。增强她们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
2.2 培养护士的应对能力和沟通能力 安排合理的工作时间和班次,给予一定的休息和调整,不能让她们疲劳在岗。增强弹性工作制,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护理资源。营造一个公平和谐的工作氛围。
2.3 加强护理风险教育,提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转变服务观念,学会和患者有效沟通,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基本理念。加强专科业务训练,规范护理记录。学会及时准确无误地记录病情和用药方法时间、剂量、毒副作用等。
3 小 结
护理工作是一项繁琐复杂、劳而无功、责任大、高风险的工作,是一项服务于人的工作,它与人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水平也提出了前所未有苛刻要求。为了保障病人的医疗护理安全必须提高护士的风险防范能力,作为妇产科护士不仅要加强基础理论的学习,还要加强专科知识技能,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严格执行各种制度和操作规程。因为妇产科直接关系着新生儿和母亲的健康和安全问题,增强妇产科护理人员的责任心,落实核心制度,和母婴同室工作流程,严把质量关。本研究显示,充分了解护士工作压力的来源与潜存的风险,管理层切实有效地采取有效应对措施,能够较好的调整护士心态,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提升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方芳,陈永红.浅析临床护理的常见风险及防范措施[J].西南军医,2012,14(1):174-175.
[2] 童文香.妇产科护理常见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J].医院管理讨论坛,2013,(30):20-22.
[3] 郝会娈,赵金荣,李金凤,等.妇产科护理中常见纠纷产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北方药学,2013,10(2):99-100.
摘要:随着内镜技术的日益成熟,在临床疾病诊治上,内镜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针对消化内镜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了分析,并真正落实了消化内镜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对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控制,避免不安全事件发生。
关键词:内镜护理;安全隐患;对策分析近年来,在内镜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胃肠镜在诊治消化系统疾病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内镜护理工作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内镜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有护患沟通风险、医院感染因素以及护士本身问题等[1]。本文根据消化内镜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并采取相应对策加以管理。
1消化内镜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分析
1.1护士本身的因素①存在护患沟通不足导致的风险。②业务技能掌握得不够熟练;,护士业务技能掌握不全面,对新型器械的配合使用不熟悉,从而增加了技术风险。③护士法律观念不强,护士仅注重自身职责范围内完成的日常工作,对器械清洗消毒登记、签署知情同意书、医院感染监测记录等文书不够重视。在护理患者时,没有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部位,给患者的保密权和隐私权带来了侵犯,容易引发医疗纠纷。④消化内镜检查是一个比较难受的过程,患者在没有做好充分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接受检查,就会影响到操作。另外,接受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很多,流动性大,在内镜室停留时间不长,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护理需求和心理状态不了解,也是产生护患纠纷的原因之一。
1.2医院感染因素消化内镜检查属于一种侵入性操作,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微生物污染,消化内镜材料比较特殊,结构也比较复杂,消毒灭菌难度比较大。只有对消化内镜进行彻底清洗,严格消毒灭菌,才能有效防止消化内镜引起的交叉感染。对内镜和附件的清洗、消毒以及灭菌工作做得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预防医院感染效果。
1.3患者自身的因素接受内镜检查的患者有各个年龄阶层的,身体状况,心理状况,疾病状况,以及语言沟通能力等都存在差异。在进行内镜检查时风险系数就成正比增加,给患者本身及内镜正常诊疗工作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2控制安全隐患的有效措施
2.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控制沟通类风险在护理过程中,护士要改变服务观念,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才能建立起融洽的护患关系。本院针对内镜护理工作特点,制定了相关的文明用语,对护理行为及服务标准进行了规范,通过各种传媒手段提高内镜诊疗的透明度。护理人员要用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和患者加强沟通,并耐心解答患者所提出的问题。向有关领导报告现有设备难以满足患者需要等问题,院领导根据消化镜室实际工作情况,购置增加仪器,使多台机器同时工作,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患者候诊时间长的问题,和患者加强沟通,从而有效控制沟通类风险[2]。
2.2对护理过程进行规范各项操作采取制度化管理,对工作流程加以完善,对护理过程进行细化并严格规范,加强控制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的每个环节。
2.3消毒液管理 当前应用最广泛的消毒剂是2%戊二醛,其浓度以及浸泡时间直接影响到消毒灭菌的效果。因为戊二醛活化以后会降低浓度,加强戊二醛浓度及活性的监测。每天工作前都要对戊二醛浓度进行检测,保证浓度的有效性;内镜用毕,消毒浸泡时间充足。并完善各项消毒时间的记录,与备查。
2.4对手工清洗环节加强质量监控为了确保消毒效果,内镜使用以后,患者的血液、体液以及身体组织粘附在内镜的管道及附件上,特别是瓣膜及接头处不易擦拭。在一些污染比较严重的部位要使用酶洁液反复擦拭、刷洗,还要对每个管腔进行充分浸泡,将有机污染物分解,而且在内镜和附件的每个位置都要全面清洗,从而提高内镜清洗质量。
2.5对内镜消毒质量加强监测:每月随机抽查内镜和附件的细菌菌落数,若发现问题马上进行整改。科内定期召开医院感染监测分析会,对内镜清洗过程和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加强各个环节的管理,才能避免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3增强护士法律意识,提高整体素质
每周对护理人员加强安全教育,增强法律观念。严格按流程进行内镜的清洗、消毒,并按质控要求记录各项文书,这些文书不仅是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的有效凭证,而且也是患者判断内镜消毒是否达标的有力依据。护理人员在上岗之前必须先学习有关内镜清洗消毒规范、诊疗配合技术和有关健康教育等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操作水平[3]。在工作同时,护理人员除了要不断学习本专业知识外,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护患沟通方法、人性化护理等相关知识,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4讨论
在消化内镜护理工作中,若仅依靠临床经验去实施,根本无法达到现代护理服务和患者的要求。因此,内镜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不断发现新问题,采取有效护理管理措施,对患者全方位实行优质护理,减少或控制一切不安全因素,让患者安全完成各类内镜诊疗操作。
参考文献:
[1] 包正英.消化内镜使用过程中的常见人为损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吉林医学,2010,31(30):541-542.[2] 周爱萍,张海英.内镜室医护人员潜在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1,9(2):231-232.[3]郑淑君,张振路,何穗芬,等.医院健康教育服务部作用的探索与实践.中华护理杂志,2012,37(1):37-39.
各乡(镇)场,街道办事处,市直各相关单位:
为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地区,市维稳工作会议精神以及“防麻痹,防松懈,防反弹,保安全”为要事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市开展“查薄弱,查隐患,打团伙”专项活动,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工作原则,各乡(镇)场,街道办事处,市直各相关单位要对本辖区,本部门存在的各种社会矛盾进行一次全面认真的拉网式排查,梳理,建立档案,逐一分析评估,对可能引发上访和整体性事件为热点沟通,由单位管理主要给与牵头,以及调解各类社会矛盾,坚决防止沟通积累,矛盾整合。对重点上访人员和工作难以解决的矛盾纠纷,采取行之有效的必要措施,将维稳工作深入开展下去。现做出如下安排。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四个坚决防止”和“不出事尤其不出大事”的工作目标,按照自治区党委提出的32条维稳措施,24个方面的稳定硬招和“三个重点”,“四个基础”,“五项要求”,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地区,市稳定工作会议精神以及“防麻痹,防松懈,防反弹,保安全”为要事的总体要求,全面深入细致排查维稳工作的薄弱环节和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漏洞,严厉打击,严密防范暴力恐怖犯罪活动和暴恐团伙,将中央,自治区以及地委,市委维护稳定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措施落到实处,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氛围。二,目标任务
坚持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哪些方面工作薄弱就加强哪些方面,那里存在隐患就集中整治哪里的原则,边查边改,一级查一级,发现问题立即督促整改,坚持以打促防,将打团伙贯彻专项行动始终,确保将“三股势力”和暴恐团伙的破坏图谋遏制在预谋阶段,消灭在行动之前。深入开展“两查一打”专项行动,全面准确掌握目前维稳工作的薄弱环节和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漏洞,认真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和措施,千方百计把维稳工作基础搞扎实,千方百计把不稳定隐患消除掉;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方针,严密各种防范措施,加大对各类暴恐犯罪活动的侦破打击力度,坚决防止发生恶性暴力恐怖事件,重大政治性事件,非法聚集事件和大规模群体性事件。
三,组织领导 督导组 组长:张明 副组长:孙爱霞
负责督导红桥街道,兰干街道,英巴扎街道
各乡(镇)场,街道办事处,各单位也要成立“两查一打”专项行动组织机构,强化组织领导,落实专项行动所需经费,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人员力量。
四,方法步骤
组织实施阶段(10月16日至11月25日)。各乡(镇)场,街道办事处,各单位要认真组织实施,深入开展“两查一打”专项行动,全面准确掌握目前维稳工作的薄弱环节和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漏洞,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千方百计把维稳工作基础搞扎实,千方百计把不稳定隐患消除掉。要严密各种防范措施,加大对各类暴恐犯罪活动的侦破打击力度,坚决防止发生恶性暴力恐怖事件,重大政治性事件,非法聚集事件和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全力确保十八大召开前后地区社会稳定。
五,工作措施
(一)认真排查整改维稳工作薄弱环节。1,排查整改基层基础不扎实的问题。
2,排查整改应急体制机制不完善,执行打折扣的问题。3,排查整改社会防控体系不严密,责任不落实的问题。4,排查整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重点人员帮教管控教育管理措施不落实的问题。
5,排查化解社会矛盾,防止问题积累,矛盾聚合。6,排查整改打“三非”不深入的问题。
(二)全面排查消除影响稳定的隐患漏洞。1,强化危险物品管理,消除不稳定因素。2,加强物流环节监管,消除社会管理死角。
3,严格落实危险器具特别管理措施,严防造成社会危害。4,完善公共交通运输安全防范措施,堵塞社会防控漏洞。5,几大重点地区整治力度,压缩“三股势力”活动空间。
(三)严厉打击危安暴恐团伙。
1,加强情报信息工作,着力解决发现难的问题。2,严打暴恐团伙,坚决防止打响炸响。3,强化个案研究,增强打防工作的针对性。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
(二)形成工作合力。
(三)强化督促指导。
(四)切实做好敏感时段维稳安保工作。
(五)严格落实责任。
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加强质量安全管理,必须有健全的护理管理组织,明确的质量管理目标及各项护理质量标准,有效的质控方法及具体的检查考评措施,根据《河南省医疗机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与方法》、《三级医院等级评审标准》与《河南省优质护理服务十化评价标准》,结合临床工作实际不断细化各项护理质量控制标准,保证优质护理服务质量。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修订本方案如下。
一、组织领导
成立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
成立医院护理质量监控小组
实行护理部、科室、病区三级护理质量监控
二、护理质量管理目标(二级医院)1.特护、一级护理、基础护理合格率≥90% 2.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95%
3.护理人员技术操作合格率≥100%(基础操作90分、专科操作85分合格)4.护理“三基理论”合格率100%(75分合格)5.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6.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7.一人一针一管执行率100%
8.护理工作和服务态度满意度≥95% 9.年护理事故发生次数0
三、达标措施
1.病区护理质量监控组(Ⅰ级),病区护士长参加并负责。按照质量标准对护理质量实施全面控制,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出现的质量缺陷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检查有原始资料登记、记录并及时反馈,每月填写检查登记表及护理质量月报表报科级质控组,并制成幻灯全院汇报。科室每季度组织并进行护理质量评价总结,记录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2、科护理质量监控组(Ⅱ级),科护士长参加并负责。每月有计划地或根据科室护理质量的薄弱环节进行检查,次月3号之前填写检查登记表及护理月报表报护理部,每季度做到全面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并落实。
3.护理部护理质量监控组(Ⅲ级),护理部主任参加并负责,每月按护理质量控制项目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各病区护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价,每季度做到全面检查,填写检查登记表及综合报表。存在问题填写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单,及时反馈各科室,科室根据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整改措施,各护理质量督导小组跟踪复查改进效果。未整改者,持续跟踪。PDCA循环,有效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提升。
4.护理部带领护理总值班、科护士长、护士长每天根据护理部安排进行专项检查,以保持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5.对有护理缺陷的科室根据《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护理质量二级分配考核方案》执行。
四、评价
1.护理部每月召开两次护士长例会。每月第一周(周四),反馈院质控组检查情况,由存在缺陷科室拿出整改措施。护理部布置安排下月质量监控重点。每月最后一周(周四)护士长例会上由各质控组人员反馈存在缺陷科室改进情况。
2.每月定期向主管院领导汇报护理工作及护理质量情况。
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护理部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措施
随着医疗技术及公民生活水平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医护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妇产科作为医院中极其特殊的一个科室, 其护理做得不好, 很可能影响一个家庭的生活, 因此, 更需要我们重点关注。为了对妇产科护理相关工作的合理化做出贡献, 本文重点探讨了妇产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及其护理措施, 相关报告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所有妇产科患者进行随机抽样, 抽取180例患者, 所有患者均为女性, 年龄24~40岁, 平均30.8岁。
方法:对1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结合患者的亲身经历和相关的临床资料来对妇产科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
结果
妇产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是护理人员没有严格遵守操作流程、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有限和护患之间沟通不畅等原因导致的。在医院采取了针对性的措施之后, 护理安全隐患大大减少。
讨论
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的主要表现: (1) 没有严格执行护理操作流程:在对妇产科进行护理的过程中, 有的护理人员没有严格执行医嘱, 对患者的药品管理混乱, 对产妇的病情观察不细致, 不能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而导致贻误最佳抢救时间, 有的还拒收病情危重的患者。以上这些情况都会导致护理差错事故或者是医疗纠纷。由于护理人员没有严格按照护理流程进行操作, 是导致护理安全隐患的重要原因。必须要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工作流程。 (2) 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不达标:很多护理人员因为经验不足和业务能力有限, 不能及时察觉新生儿的症状, 会耽误治疗时间;对重症妊高症产妇的病情观察不到位;还有的助产士在助产过程中配合失误;在助产的过程中使用药物不当等[1], 这些情况都容易危及到产妇的生命安全。特别是产妇容易出现产后大出血、羊水栓塞等症状, 如果不能进行及时治疗或者护理不当, 都会导致医疗纠纷发生。 (3) 和患者之间缺乏良性的沟通:由于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大、工作时间较长, 承受的压力较大, 所以很多时候在语言表达上不够严谨, 服务的态度也不好, 很容易引起患者及其家属的不满。有的护理人员在传达患者病情时, 没有充分考虑到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有的护理人员对于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不愿意回答, 或者回答比较敷衍, 都会导致护理纠纷的产生。
防止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的主要措施: (1) 严格执行医院的规章制度和护理操作的流程:制定护理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每一个护理人员都要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不能因为繁琐就随意了事, 在护理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护理。医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知识培训、急救知识培训和考核,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急救能力。因为妇产科的护理专业性要求很强, 所以对妇产科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会更高。在接受培训和考核之后, 只有合格的护理人员才能上岗, 不合格者继续进行培训, 或者直接辞退。 (2) 加强护理人员的素质教育:医院可以专门组织护理人员观看规范的行为录像进行学习, 对护理人员的行为规范进行考核。为了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 护理部门可以针对不同的岗位和专业水平不一样的护理人员进行不同的培训内容。 (3) 护理人员在和患者的沟通中要注意技巧:护理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护理人员如何和患者之间进行良性沟通也是这个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护理人员不能因为工作任务重就对患者失去耐心, 反而要加强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医院可以组织专人培训, 为他们讲解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和患者及其家属沟通的技巧。同时,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以人文关怀为本, 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2]。如果患者有特殊要求, 应尽量满足, 如果护理措施不当, 应该及时向患者道歉, 避免引发医疗纠纷。
综上所述, 妇产科的护理工作对专业性的要求较高, 因为它和产妇及新生儿的生命安全是直接相关的。妇产科的护理工作包含了很多内容, 如一般护理、手术护理、新生儿护理、产褥期护理等各种内容, 工作量非常大, 所以护理人员容易产生懈怠心理, 导致护理安全隐患和医疗纠纷的发生。医院通过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可使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大大减少。
参考文献
[1]李建宏.整体护理在妇产科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9, 7 (2) :19-23.
【关键词】儿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號】1004-4949(2015)02-0495-02
儿科护理的对象都是年纪较小的儿童,因为儿童年龄小,不能够详细准确的描述自己的病情和痛苦,由于病情的变化较快,难以预料,因此容易发生安全隐患和意外事件。与医院护理的其他课室相比较,儿科容易发生安全隐患和意外事件。目前,儿科护理的安全和质量成为了护理人员以及患儿家属着重关心的问题,因此护理人员要采取科学的护理方法,不断完善护理措施,从而减少护理中安全隐患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儿科护理的安全,保证患儿的安全和治疗,提高患儿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本次研究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500名儿童患者作为研究资料,对本院儿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意外事件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500名儿童患者作为一般资料,其中发生25起安全隐患和意外事件,将25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25名患儿中男生有15名,女生有10名,年龄均在1-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86岁。25名患儿中包括11名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儿,7名消化系统疾病的患儿,4名患儿患有循环系统疾病,2名患儿患有血液系统疾病,1名患儿患有其他疾病。
1.2 统计方法
本次研究对儿科护理中出现安全隐患和意外事件的25名患儿的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对儿科护理中安全隐患和意外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
2、结果
2.1 安全隐患
本次研究中,共有20名患儿在护理过程中发生了安全隐患,主要事件发生依次是多次穿刺失败导致患儿疼痛5起(25%)、输液的速度过快或过慢4起(20%)、消毒隔离不当导致患儿感染3起(15%)、护理的服务有所欠缺3起(15%)、病情的观察不及时或者不准确3起(15%)以及护理人员与患儿的父母缺少有效沟通2起(10%)。
2.2 意外事件
在儿科护理中,由于儿童的年纪较小,难以描述自身的病情,在护理过程中容易发生意外事件。经过分析和调查,儿科护理中容易发生用药错误0起、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1起(20%)、患儿在护理中出现坠床等意外事件2起(40%)以及输液管脱落等意外事件2起(40%)。
2.3 影响儿科护理安全的因素
经过本次调查和研究发现,儿科护理中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服务意识、责任意识都是导致患儿发生安全隐患和意外事件的主要因素。在儿科护理中,由于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欠缺,在护理过程中,多次穿刺失败给患儿带来了疼痛,且在输液过程中,输液管出现了脱落。由于儿科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的责任和服务意识较为薄弱,导致患儿出现坠床等意外事件的发生。其中由于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引发的安全隐患和意外事件共12起(48%),因护理人员服务态度不正引发的事件共8起(32%),而因为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淡薄引发的事件共3起(12%),其他因素导致的事件共2起(8%)。
3、讨论
近些年来,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迅速,我国医疗市场的竞争也逐渐加剧,患者的就医权利意识不断提高,对医院的护理有了更高的要求。而护理中安全隐患和意外事件发生率则反应了护理的质量,成为患者选择就医的重要参考依据。根据我国相关调查发现,近些年来儿科护理中发生了越来愈多的安全隐患和意外事件。护理人员在儿科的临床护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儿科与其他科室不同,患者的年龄较小,难以详细的描述病情,导致护理人员难以及时的了解患者的病情,从而使儿科护理中出现安全隐患和意外事件。因此,要对儿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改进儿科护理,提高护理的质量和效率。
儿科护理中护理人员要提升综合素质,在丰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提高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热情的服务患儿,保证患儿能够获得安全护理和高效的治疗。首先,护理人员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升专业技能,例如,在患儿的穿刺和输液过程中,要一次性完成,避免因多次穿刺给患儿带来痛苦;输液过程中,要固定好输液管,防止输液管脱落;其次,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儿的病情记录,及时的观察患儿的病情,当出现异常时,要及时的与患儿家属以及主治医生进行沟通,防止患儿的病情弱化;再次,护理人员要加强自身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护理过程中要加强巡护和管理,加强对患儿的查看,防止患儿出现坠床、跌落等意外;最后,护理人员要加强自身的法律观念意识。在护理管理中,护理人员要学习法律、运用法律,在确保患儿的合法权益的基础上要确保自身的权益,学会用法律维护自身的权益。综上所述,儿科护理要全面、系统的进行护理管理,医院要重视儿科的护理,给予儿科护理人员更大的支持。护理人员也要提升自身的素质,增加与患儿家属的沟通,提高服务意识,减少儿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和意外事件,提高儿科护理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颖;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外医疗;2014(11)
[2] 刘娟;妇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4(10)
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及对策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医疗护理日趋复杂,各种影响因素越来越多,患者在医院接受诊断、治疗、护理的同时也面临一定的不安全因素,如诊疗技术、心理、环境、药物等因素,如何消除护理安全隐患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护理人员面前的问题。安全的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是护理质量的保证,提高护理安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也是衡量医院护理管理水平的标准。
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
1.1 护士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护士在校所受的教育和在职教育中缺乏法律知识教育,长期以来医疗传统习惯使护士工作处于医疗服务的主导地位。护士只重视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而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在实际护理过程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证据意识,忽视证据的收集和管理。
1.2 护士的综合知识水平偏低 在临床一线工作的护士大多是年资低、学历低,导致技术操作熟练度低,经验不足,都可能对患者的安全构成威胁;随着新技术、新项目的大量引进与发展,护理工作中技术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高的服务内容越来越多,不仅对护理人员带来较大的工作压力,而且可能导致护理工作中技术方面的风险加大,从而影响护理安全知识不断的更新。
1.3 护理职业的特殊性 护士在很多时候是一人值班,许多护理行为只有护士和病人参与,所有的谈话和操作不可能都叫病人签字或知情,护理操作有许多环节是在治疗室内进行,病人和家属对期间的操作可以质疑,护士夜间巡视病房虽有记录,但没有旁证。
1.4 护理人员的配置不能满足病人的需要 护理人力资源的缺乏,尤其是病人的护理需求增多,使护士超负荷从事繁重的工作,造成工作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环节质量无法控制,服务不到位,给病人带来不安全感。
1.5 患者行为因素 护理工作是一项护患双方共同参与的管理活动,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有赖于患者的亲密配合与支持,若患者心理承受能力差,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极易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现象,从而不信任医生、怀疑医生诊断有误等,产生护理隐患。
1.6 设备设施因素 设备、设施使用不当或现存的设备设施不能满足患者需要。基础设施不完善病床无护栏、无摇床、输液架升降失控,水管电线老化,插座不牢,卫生间无挂钩、地面潮湿,损坏的摇床、轮椅,没有及时修理,也没有醒目的标志。
加强安全管理的对策
护理安全防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形成过程,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查找原因,主动帮助病人解决问题;耐心听取病人的主诉,满足病人的合理需要,为病人创造安全的住院环境、提供优质的服务,体现现代护理特色。
2.1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及护理质量检查与考核制度,针对医院护理安全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规范护理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加强法律学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护理安全与法律法规有着密切的关系,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2.2 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 护理人员要正确认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不仅要加强专业理论的继续学习,还要培养自己的操作技能,还要有侧重地学习心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提高与病人的沟通能力。对低年资的护理人员加强基础知识及基本操作技能培训,加强青年护士规范化培训和继续教育。
2.3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改善超负荷工作状态 护理管理者要根据每个科室的具体情况,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根据不同时间段护理工作量的变化,动态安排人力资源,多种方法解决护士的超负荷工作,维护护士心理健康。
2.4 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讨论会 定期开展护理安全教育,对容易发生护理缺陷与差错的工作环节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整改措施,并重温各项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增强责任心,做到警钟长鸣。
2.5 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卫生宣教及护患沟通工作,让我们的护理工作得到病人及家属的支持与监督,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摘要】 实施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对预防护理纠纷、护理工作安全隐患的发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护理 隐患 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是指护士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严格遵循护理核心制度及操作规程,确保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伤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保证患者得到良好的护理和优质服务的基础,是提高患者满意度的主要指标。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后,医疗纠纷就有了法律的依据,有利于维护患者和医护人员及医疗机构的合法权益,保证医疗程序。现将临床工作中常见的护理隐患分析如下: 1 常见护理安全隐患
1.1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的护理隐患
1.1.1护士的法律意识淡薄 护士在学校所受的教育和在职继续教育中缺乏法律知识教育,只重视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而忽视潜在性的法律问题。这就侵犯了患者隐私权和保密权。
1.1.2 违反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有时护士未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落实护理核心制度,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违反消毒隔离、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遗忘危重患者的特殊处理。特级、一级护理未能按要求巡视病房或及时巡视病房而无记录。这些极易诱发重大安全事故。
1.1.3 护理病历书写不规范 住院首次护理记录单对病人的跌倒风险评估不客观,告知疾病相关知识无针对性,护理记录单中存在刮、涂、粘现象,记录不及时、不准确、不全面,医护记录不相符的现象,实习生、招聘护士代老师签名现象,为日后处理医患纠纷留下法律隐患。
1.1.4 护士专科理论知识薄弱,技术操作不熟练 抢救危重患者时应急能力差,静脉输液时不能一针见血,对呼吸机、除颤仪、监护仪、简易呼吸器等抢救仪器使用不熟练,给患者家属带来不安全感和不信任[1]。
1.1.5 缺乏责任心,工作中粗心大意 护理人员未能主动巡视病房,观察病情不细致,忽视操作中的病情观察,随意简化操作程序,未能准确及时执行医嘱,护理工作不到位,导致患者受到伤害,增加痛苦,给患者带来不安全感。
1.1.6 缺乏人文关怀,没有做到以人为本,健康教育落实不到位 在为患者操作时,未能主动与患者沟通,为大手术后患者护理时,不能主动适应患者需要。未履行告知义务,在进行治疗操作时,未能告知其目的及注意事项。病人有需要时不能及时到床边,造成患者对护理人员不满意。1.2 护理管理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
1.2.1 抢救用物准备不齐全,急救车内药品、物品用后未及时清点及补齐,抢救仪器无定时检查及保养,专人管理但只是流于形式,影响抢救工作开展。
1.2.2 质量管理体制不健全 护理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护理管理监控过分注重考核、部分管理人员缺乏细节管理理念,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质量监控不得力,没有很好地落实“护理质量三级管理体系”,管理层不重视各种制度的建立健全,约束力不够,专科护士的培训不到位,人力资源不足,没有达到规定床护比例1∶0.4,护士长没有切实落实“护士长五查”制度,未能健全有效的应急预案等是造成护理隐患根本原因。
1.2.3 护理管理者缺乏对被管理者身心因素的分析 导致下属在工作中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遇事容易情绪化,对病人态度生硬。2 加强安全管理的对策
2.1 增强护理人员法制观念,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随着人们法制观念的不断更新,患者的维权意识进一步增强,对医疗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应该从思想上适应这种变化,要主动学习与护理有关的法律法规,认真学习《护士条例》等,增强法律意识并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同时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护理人员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观念,转变护理理念,规范服务言行,提高服务质量。从思想上、行动上处处体现“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服务。
2.2 修订落实护理规章制度 将现行护理规章制度重新修订,修订查对制度、护士各班岗位职责及质量标准等,制订预防各类管道脱落、病人易走失、易跌倒管理制度,跌倒评估预报表等;针对节假日值班人员少,突发事件多的薄弱环节,制定《节假日护理安全管理规定》;护理人员在为患者进行治疗护理操作前,都要告知其目的、注意事项,使患者了解有关医疗护理情况,从而能主动地配合和理解。
2.3 针对问题查找原因分析整改 根据护理质量检查中存在的问题,护士长组织护理人员进行认真讨论分析,写出原因分析、整改措施,并落实到位;组织全院性的护理安全大检查,针对临床科室存在的护理隐患进行自查自纠;定期召开各系统的护理安全工作会,对近3年来各科室已经发生的或现阶段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逐一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并协调好与医技科室的关系。
2.4 设置住院总护师岗位 参照《住院总医师实施管理办法》,在内科、外科、妇科等15个病区设置住院总护师岗位,由经过系统规范化培训,并经考试考核合格的高年资护师担任,缓解护士长及夜班护士的工作压力,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且使一大批护理人员得到培养和锻炼,有利于护理人才的发掘和储备。此外,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技术水平;规范护理文件书写;加强护患沟通,确保护理措施,及时了解患者身心健康;规范急救器械、仪器的应用与管理;加强专科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也是加强安全管理的对策。3 讨论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护理人员必须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改善服务态度,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劳动纪律,维护患者就医权利,才能把护理缺陷消灭在萌芽状态,杜绝护理纠纷的发生。其实显而易见的,许多医疗事故的导火索仅仅只是一念之差或一时疏忽,也许由于当时很忙,有些细小的工作我们“想当然”或者让实习同学独自去操作,也许一句不经意的回答就引发了一场医疗纠纷,然而只要当事人的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强一点,将核心制度和岗位职责落实到滴水不漏,将那些看来繁琐又微不足道的事情都完善,就能避免不必要的后果。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 住院药房;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28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6-0140-02
住院药房是一个为全院住院患者提供药品的重要窗口,药房不仅要为住院患者提供质量合格的药品,而且要保证患者安全有效地使用药品,因此,住院药房的安全管理是保证住院患者用药安全的重要环节。
住院药房的药品流通全过程包括药库申领、药房储存、调配发放。随着医院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张,患者的需求日益增多,医院药品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药房工作各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存在安全问题。
1 分析目前我院住院药房存在的安全隐患
1.1 药品质量
1.1.1 药品的批号效期 从药库申领的药品及药房库存里滞销的品种中均有可能存在近效期药品,尤其因为网上招标采购的药品不一定每次都是从同一家医药公司购进,因此会导致出现某一药品新购进的有效期比原库存的有效期更近的现象。另外,药房内药品的存放,尤其是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注射剂,如果不按批次存放,势必会引起混乱。有些药房内长期不用的药品,稍不留神便会因为过期失效而酿成大的安全事故。
1.1.2 药品的储存 不同的药品所需的存储条件是不一致的,我院住院药房药品的储存环境,总的来说能够保证大部分药品的质量,但仍存在以下几点不足:负一楼的大输液仓库温度和湿度与所要求的标准相差太大,夏季温度高达40℃,完全不能保证大输液的质量;大多数针剂(包括水针和粉针)的储藏温度要求在20℃以下,而药房在夏季即使开空调也只能在25℃左右,无法达到说明书中的要求;大多数针剂要求避光保存,但由于医院住院药房所要摆放的药品种类多、数量大,需要提前摆药,药品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之中,而影响药品的质量。另外,病区退药时的针剂都已拆除外包装,不能保证做到避光保存。这些都有可能使药品无法达到预期效果[1]。
1.1.3 拆零药品 住院病人在住院期间的口服药品种类较多,但用量不大,导致药房内的拆零药品经常会因为放置较长时间,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裂片、霉变等现象,从而影响药效。
1.1.4 病区退药 随着医院业务量的增加,药房每天药品的销售量增多的,同时由于种种原因引起的病区退药量也明显增多。对于病区退回的药品,虽然药房也进行认真核查,但药品的质量问题依然存在极大的隐患,比如冷藏药品、需避光药品的存放是否达标等。
1.2 工作流程 ①住院药房发药时,每天由四名药师分两组分别处理各病区医嘱药品的发药、核对工作,但是窗口的出院带药、各病区的退药及麻精药品,以及日益增多的农保限价和血透医保病人自费药品的处方调配,这些都需要有固定的两名药师在窗口共同处理这些事务,但由于人员紧张这一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因此,窗口会出现忙乱、病人因滞留时间过长而牢骚满腹;②住院病人出院带药,由于医生医嘱提交错误、护士工作站未提交医嘱、病人账户欠费、医生处方书写不规范等一系列原因严重影响工作效率,甚至会由此引起医疗纠纷;③住院药房每天上午九点半之后是发药高峰期,这期间各病区纷纷提交医嘱到药房,经常是几个病区同时到药房取药,此时药房药师的工作压力骤然加大,因为忙乱或其他不良情绪都有可能引起发错药的现象。
1.3 人员素质 ①工作能力参差不齐:由于专业知识的掌握不够熟练,药师发药时无法合理运用药学知识为病人做好药学服务,不能发现医生处方中不合理的地方并提出质疑,个别药师由于年龄或身体原因遇到稍微复杂的工作无法独立处理。②工作责任心欠缺,这会造成在意识上的疏忽出现发错药的现象,在同一品种的不同规格、同一品种的不同产地、同一品种的不同剂型之间发生的差错,某些药名类似或功效类似的品种之间发生的差错,某些外包装相似的药品之间发生的差错,这些差错的发生都是由于发药人或核对人工作责任心不强、注意力没有高度集中或惯性思维引起的[2]。
2 住院药房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
2.1 加强药房药品质量的管理 ①强化药房药品效期管理制度:每月定期对药房内部药品及仓库的大输液的效期进行认真核查,对效期在六个月以内的药品进行登记,对其中的滞销品种通知临床使用或通知药库退回,对效期在三个月以内的药品挂墙公示,并在药架上贴上警示标识;对每次申领的药品在上架时核对批号,确保做到先进先出、近期先出;发药时尽量将同一批次发放到同一病区,尤其是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注射剂,在更换批号时更要注意分开存放,并提醒各病区的取药护士,目前我院药房已经采用了计算机管理,每种药品在入库之前就已经录入了厂家、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和数量等信息,因此可以合理运用计算机程序对药品进行效期管理。②加强药品的储存管理:对于库存药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存放,大输液库房内配备空调,需要2℃~8℃存放的药品必须储存于冰柜内,并且定时检查存储温度,避免由于温度太低而使药品冰冻[3],需要在阴凉处存放的药品建议医院增设阴凉区或阴凉柜;库存药品在按要求储存的同时还要注意定期检查温度、湿度并作记录;需要避光的药品尽量不要拆除外包装,如需提前摆药可放置于避光容器中。③拆零药品尽量使用原包装,分类存放于固定的药架上,定期检查,防止过期或变质失效。④完善病区退药制度,要求退药时必须由医师填写退药处方,注明退药原因,并由所在病区的科主任和护士长签名,药师核查药品无误后方可处理退药,为了减少药师和护士的麻烦,所退药品可以尽量采取电脑记账后在该病区的发药医嘱中扣除退药的方法。
2.2 完善药房工作流程 ①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根据工作特点及各病区的用药情况合理排班,弹性排班,每天轮流安排专人负责窗口出院带药、退药等事务,要求药房工作人员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②对于出院带药,联合护理部共同制定方案,规范流程,要求医生开具处方后需交代患者家属到护士站确认盖章,并由护士向药房提交电脑医嘱后方可到药房取药,这样就避免了患者家属到药房取药时发现还未提交医嘱的现象,而且护士能提前通知欠费病人需交费后方可取药,减少了药房药师工作中的麻烦,也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取药人在药房窗口长时间滞留。
2.3 加强药房工作人员的业务学习,不断提高其自身素质 为了提高药房人员的业务水平,除了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外,还要积极参加各类知识讲座,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对于药品的超说明书用药,能认真与医生沟通,为病人的合理用药做好指导作用。每月药房召开质控会,总结前期的工作,并针对工作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和差错共同分析讨论。
同时,加强药房人员的工作责任心。药品调剂过程中严格按照查对制度执行,避免发生差错。对于药房内的易混淆品种进行分类汇总,要求药房人员熟记于心。选择一些常用药品作为重点监护对象分解到各药房人员,每日盘存,提高各人员责任心。要求药房做到账物相符,并由医院相关部门的检查人员每月不定期检查账物相符情况,如发现差错,严格按医院制定的惩处措施执行。
3 结语
综上所述,住院药房的工作需要我们每一个工作人员加强责任心,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尽力做好我们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工作。而制定严谨细致的工作制度并严格执行,是每一位药房管理者做好管理的关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需不断总结、共同努力,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 石玉岚,张夏华.浅谈住院药房药品质量的管理[J]. 医学信息, 2010,5(4): 969-970.
[2] 刘瑞珏,高义玲. 我院门诊药房安全隐患与防范[J]. 中国医疗前沿, 2008, 3(15):46,33.
1 护理安全隐患
1.1 护理人员技术水平
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是血液透析护理的前提, 患者透析的效果与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及工作态度密切相关。血液透析中心的护理人员未能熟练掌握各种与血液透析相关的专科知识和操作技能即上岗, 专业技术水平低, 工作责任心不强, 操作技术不熟练, 违反操作规程, 观察病情不仔细, 应急能力低下, 都可造成护理隐患。
1.2 法律意识欠缺
血透室作为慢性肾衰竭患者进行治疗的重要场所, 治疗的特殊性使护理人员只重视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 忽视了潜在的法律问题, 对可能引发的纠纷认识不足;未实施血液透析知情同意书, 进行颈内静脉永久通路的建立;是否将透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及意外, 插管并发症及插管失败的原因, 透析器复用的优缺点等可能的安全隐患告知患者, 否则一旦发生意外将引起患者的投诉。
1.3 护理人员的操作
如颈内静脉置管, 置管处皮肤管口周围易发生感染, 护士更换敷料时动作不轻柔或者操作不认真易造成脱管;封管用的肝素量不够, 或封管方法不正确易使导管堵塞, 透析过程中抗凝剂用量不足造成透析器回路发生凝血;血液透析机使用存在不确定的风险;透析器及管道系统连接口较多, 接口任何部位发生松脱都可以造成大量失血, 透析结束时不注意压迫止血引起失血;输液输血时连接口没拧紧而脱落造成透析中空气栓塞;液体滴完后不及时夹住侧支, 结束时回血不慎造成空气进入等操作风险。
1.4 与患者沟通不到位
随着近年来血透患者逐渐增多, 透析护理人员缺少, 加上班次轮换频繁, 对新增加的血透患者沟通不到位;护理人员长期从事机械性和重复性的工作, 精神压力大, 易造成服务态度差, 语言尖刻, 无意间就伤害了患者及家属的感情, 加深了护患之间的矛盾, 易发生安全隐患[1]。
1.5 护士应急能力的缺乏
血液透析工作专业性极强, 护理人员的工作风险性大、技术性强和节奏性快, 从业人员的低龄化, 护理经验不足, 安全防范意识不强, 对可能发生的护理安全问题缺乏判断处理能力, 护理队伍年轻化易出现安全隐患;人员缺乏时, 护理人员超负荷工作, 直接影响工作质量, 护理安全受到影响, 也是护理风险发生的原因之一。
1.6 自身感染风险
护士每天都要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物, 在操作中有被血源感染的潜在风险;血透时间长, 血透室通风效果不良将造成与患者呼吸道传染病的交叉感染;针刺伤是护士最常见的职业伤害, 主要因素是处置针头及处理临床医疗废物时容易被刺伤;个人防范意识不强, 工作条理性差。
2 防范
2.1 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
护士必须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 业务技能;护士在执行任何护理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范;针对专业发展, 学习新技术, 学习新的护理方法及护理理念;年轻护士通过学习要熟练掌握急性左心力衰竭, 透析中高低血压, 透析失衡综合征, 首次使用综合征, 出血凝血等并发症的早期发现和紧急处理方法。熟悉各项血液净化的基本操作, 对于透析中发生的紧急情况时, 能以熟练的操作技巧及时解决问题, 保障患者的透析安全[2]。
2.2 加强法律知识
组织医护人员学习有关法律法规, 《血透室的工作制度》、《医院护理工作管理制度》、《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理差错事故管理及上报制度》、《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等, 督促护理人员自觉学法、守法、用法, 提高法律意识, 认真对待并处理透析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法律文件, 懂得主动维护自身合法权利。
2.3 加强护理防范
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及技术规范操作, 保证安全和质量。透析中实行全程密切监护、治疗和护理;强化透析护理文书的规范化;严禁伪造和篡改记录;执行医嘱要准确和进行仔细核查;对透析的风险及创伤性治疗护理要充分的事前告知;做好举证责任倒置的预防工作。
2.4 职业素质教育
血液透析技术难度大, 大部分治疗都是通过护士的操作来完成。护士作为操作过程的道德行为主体, 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格, 拥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和服务态度才能保障患者所需得到的满意治疗效果。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要有责任感, 发挥个人特长, 不断提高道德修养, 端正护理服务态度, 防范护理安合隐患。
2.5 注重与患者的沟通
有效沟通可使患者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医院的环境, 工作流程, 掌握血液透析相关的知识要点;护理人员要尽可能满足患者的要求, 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 使其遵从医嘱, 有效保障护理安全;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及其家属观察穿刺点的渗血情况, 教会患者及家属使用止血带, 要注意根据患者的出凝血情况, 调整压迫时间和放松止血带的时间, 防止动静脉血管高压发生血肿, 影响下一次透析穿刺。
2.6 防止感染风险
工作人员及陪护人员进出血液透析中心都应更换专用鞋, 专用鞋要做好定期清洁和消毒。划分成普通区及感染区, 首次透析时患者应做好肝功能、肝炎病原学、HIV抗体、梅毒等化验检查, 根据病情做隔离安排;注意空气湿化, 定期消毒, 应限制对患者的探视, 控制人员的流动;认真执行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规定, 严格区分无菌与有菌透析用品, 使用后的物品做到及时消毒和销毁。护理人员在操作中要预防交叉感染,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戴好口罩、帽子和手套, 做好自身防护[3]。
关键词:血液透析,护理,安全隐患,防范
参考文献
[1]段文渝.浅析血透室的护理纠纷原因与防范措施.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9, 12 (4) :2.
[2]蔡书平.血液透析中心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 31 (18) :2973-2974.
【摘要】目的:进一步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讨产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选择在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这个时间范围内,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产妇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所涉及的产妇有50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于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究和分析,对于产科病房方面相关的护理人员、孕产妇情况和家属等一系列相应方面的不安全因素展开系统性的分析和统计,并有效的根据具体情况来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防范和整治方案与对策。结果:从根本上切实有效的做好产科病房的安全隐患预防和控制措施,积极有效地提出更有针对性而又具备规范性的措施,能够使得产科病房的护理质量有本质的提升和最大程度的改善,也使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有效提升。结论:更有针对性的对于产科病房护理隐患展开切实的分析和探究,切实有效的提出更具有可行性的防范措施,规范护理程序,减少护理差错,能够确保护患关系和谐稳定,避免护患纠纷,最大程度上提升护理质量,推进孕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样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深入应用和大力推广。
【关键词】 产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828.2
【文献标志码】
B【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6-243-01
从医学的角度来讲,孕妇的妊娠和生产过程所受到的影响因素是十分复杂的,也涉及到不同的层次和内容,其中,在产科病房中,所涉及的护理风险和安全隐患也普遍存在,其因素十分复杂。针对这样的情况,对于产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就显得十分重要而且必要。本次研究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究产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及防范措施,现在把相应的研究内容和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在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这个时间范围内,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产妇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所涉及的产妇有50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于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究和分析,并切实有效的根据风险防范前后的时间顺序,对所有患者进行相对应的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针对两组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进行相对应的比较和分析。其中,对照组有20例患者,他们是在风险防范措施之前,产妇的年龄范围在23-41岁,她们的平均年龄是(310±15)岁,其中有15例产妇是初产妇,有5例产妇是经产妇。观察组患者中有30例产妇,他们是在风险防范措施实施之后的,他们的年龄范围在24-37岁,他们的平均年龄是(301±22)岁,其中有21例产妇是初产妇,有9例产妇是经产妇。两组产妇的一般性资料,差异不是十分明显,不具有相应的统计学意义。
12产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分析
121产妇及其家属通常情况下,在妇产科中产妇是初产妇的占大多数,这样的话,产妇一方面在分娩、哺乳以及育儿知识等方面的相关知识都比较匮乏,不具备相应的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很多不当的行为,这样对于自身和新生儿都会有很大程度上的伤害。另外一方面,产妇在分娩之前和之后,一般情况下都会有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焦虑和抑郁的情绪,这会让产妇的激素分泌水平十分紊乱,神经系统也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功能不佳,如果对这样的症状重视程度不足,就可能导致更严重的问题。与此同时,产妇在分娩前后身体变化情况特别快,如果产妇的家属对于医生的嘱咐不能严格遵守,擅自离院,就可能带来极大的风险和隐患。
122相关的护理人员在产妇分娩前后的整个环节中,护理人员是整个过程中最主要的基础工作承担人员,护理人员自身所呈现出的服务态度和专业技能水平,对于产妇在临床护理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起着最直接的影响和作用。对于新生儿的接生和护理的相关环节,要切实有效的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准则,在最大程度上有效规避医院感染的问题。如果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强,对于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就不能及时有效的注意到新生儿和产妇的异常情况,这样就会延误患者的病情,导致产妇和婴儿不能得到根本上的妥善处理和根本治疗,这对他们的伤害是十分严重的,并且是不可逆的。
123护理人员专业技能水平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对于产科的安全性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例如,在产妇生产过程中助产士的接产手法,以及产妇生产之后,对于新生儿的处理,包括对婴儿的脐带处理,沐浴和穿衣等一系列相关方面的操作,如果有一丁点的漏洞,就会引起非常严重的后果,使产妇与新生儿出现比较严重的产伤。护理人员对于产程图、产程观察表、分娩记录单等一系列相关方面,如果不能真正意义上完全掌握,并熟练的精准记录,产妇和婴儿都会面临十分严峻的威胁和挑战,促使医患关系进一步紧张和僵化。
13防范措施
131进一步切实有效的增强法律意识要有针对性的号召和组织相关的护理人员,集中学习相应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护理工作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相关的制度和准则,从根本上切实有效的做好各类文书和表格的记录,最大程度上降低护理的隐患和风险,确保从根本上提升法律意识,维护双方共同的切身利益。
132进一步强化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最大程度上提供护士和患者及家属之间的沟通交流平台,切实有效的保证交流能更加?e极有效,有针对性的向产妇和家属宣传相应的分娩和哺乳知识,在最大程度上帮助他们解决具体的问题,并构建起更加和谐稳定且相互理解的医患关系。
133积极优化服务理念,最大程度上提升业务水准要树立更加完善和人性化的服务理念,保证在护理工作中做到细心、耐心并富有爱心,严格遵守相应的规范和流程,认真履职,并有针对性的强化自身的专业技能学习和培训。在护理过程中如果有疑难问题,需要及时有效的向前辈人员请教。相关的科室要为护理人员提供更加切实有效的培训和学习锻炼的机会,在最大程度上鼓励和支持护理人员自学,或者进一步进行继续教育,促使整个科室的业务水平都能够得到本质的提升。
2结果
从根本上切实有效的做好产科病房的安全隐患预防和控制措施,积极有效地提出更有针对性而又具备规范性的措施,能够使得产科病房的护理质量有本质的提升和最大程度的改善,也使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有效提升。
3讨论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自身的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也有了切实有效的提升,孕产妇对于产科护理的质量也要求越来越高,对于产科病房中所涉及的一系列相关风险因素也日益注重,对相关的风险因素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加强相关的防范措施,这是十分重要而且必要的。
很多人对于产妇的妊娠和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重视程度不够,而如果一旦出现相应的危险情况,产妇和家属都不能够从根本上用比较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因此,务要从根本上切实有效的加强安全隐患和风险因素的分析,并注重防范措施的得当性和可操作性。
4结语
综上所述,更有针对性的对于产科病房护理隐患展开切实的分析和探究,切实有效的提出更具有可行性的防范措施,规范护理程序,减少护理差错,能够确保护患关系和谐稳定,避免护患纠纷,最大程度上提升护理质量,推进孕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样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深入应用和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宦小玲.基层医院产科病房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16,14(30):292-293
[2]魏晓芳.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6,7(36):266-267
【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文档】推荐阅读:
产房护理安全隐患11-19
2024年护理质量和安全控制工作计划06-28
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内科护理学10-21
护理中的人际沟通06-18
icu护理工作06-04
护理年度总结工作06-19
优质护理工作协调07-10
特级护理工作标准07-14
护理工作基本制度07-24
儿科护理工作标准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