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城市百货现状分析

2022-07-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某城市百货现状分析

电子商务环境下武汉本地百货零售业历史现状分析与对策

【摘要】 武汉本地百货零售业担着武汉经济微循环末梢的作用。武汉本地的百货零售业的业态经历了一个从传统到现代的过程,特别是电子商务带给本地百货业的挑战则是根本性的非线性的挑战。武汉本地百货零售业面临规模偏小,集中度低、经营同质化、规范化水平偏低、业态功能不完善,缺乏与互联网资源的有效整合手段等困难。可以通过全渠道零售业的再造,打造个性化的商店,开展异业经营,由联营模式向自营模式转变等进行应对。

【关键词】 百货零售业 电子商务环境 全渠道

一、前言

作为武汉商品流通业的重要构成部分,武汉本地百货零售业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一方面联结生产厂商与经销批发商,另一头联结千家万户承担着武汉经济微循环末梢的作用。武汉本地的百货零售业的业态发韧于二十世纪初,汉口开埠以后受西方商业文明影响与上海江浙民族商业资本开风气之先的引领。一九四九年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统购统销制度的实施,武汉本地百货零售业得以平稳发展,但业态单一,经营方式落后,尽管也有全国知名的百货公司,对中南地域也影响较大,但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开放,人民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提升,同时本地百货零售业自身经营水平在竞争压力下也大大提高,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特别是武汉本地百货业上市之后,随着资本市场的输血,在之后的近二十多年时间里本地百货零售业呈现出多样化的竞争态势。其主要表现为:其一,由百货商店主导业态到现在与各种新兴零售业态如超市,购物中心,品牌集中时尚店等多业态竞争并存;其二,打破本地传统计划商业经济体制下行政级别等级的市场划分方式,由单一商圈向多个地域商圈发展;其三,外来同行进入参与竞争,这由外资,港资与台资构成;其四,本地百货业向省内其他城市乃至省外城市布局发展;其五,国内本土其他地域同业向全国扩张带来的冲击;其五,电子商务,互联网经济带来的巨大挑战。如果说前四者为传统的经营方式的火拼或局部颠覆,是一种线性的否定与继承,电子商务带给本地百货业的挑战则是根本性的非线性的威胁。尽管以往本地百货零售业的发展一直面临种种问题,发展也曾面临危机时刻,但每次均能转型成功,进行了成功的应对,但电子商务环境的挑战则是对整个百货零售业行业的威胁,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同业间经营模式与管理水平的比拼,而是对百货零售行业经营方式的根本冲击,如何应对此挑战成为生死攸关之举。

二、武汉本地百货零售业的问题分析

首先,从行业所处的现实环境来分析,武汉本地百货业现在毛利很高,进价之上需要加很高的毛利才成为售价,同时纯利却不高,为什么?第一是房地产持续的高涨,使得百货业基建成本或租金成本提高,第二是人工工资的加速上涨。综合起来也就是固定费用加速上涨。第二就是房地产的上涨,将加速消耗百姓的消费能力,百货业销售额不能同步加速上涨的时候,无法分摊固定成本;同时当消费能力受限的时候,消费者会想方设法低价采购。这就催动了电商行业。随着电商行业的不断发展,房地产泡沫的持续膨胀,本地百货零售业备感生意难做,除非本地百货零售业具有独到的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武汉本地百货零售业未来如果不能在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上创新(即便创新,也有痛苦的转型过程),首先销售端受到商业地产不断高涨和电商的双重夹击,采购端将受到生产商市场份额不断集中的冲击,导致百货零售业议价能力削弱,最终都是冲击百货零售业利润率,其前景堪忧!

其次,就本地百货零售业自身经营而言,还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缺乏经营特色,同质化现象严重,定位模糊。现有大多数百货商场定位不准确,差异化不明显,缺乏特色,没有对市场做准确的调研分析,对消费群体没有进行明确的细分,并且对营销策略以及消费者的心理研究不够,营销方式单一,处于价格竞争之中。武汉本地百货零售业商品同质化十分严重,品牌重合率高。顾客走进任何一家相同层次的百货店往往会看到很多的品牌几乎每家都有。可供挑选的款式也基本一样。在选址方面,由于城市的历史传统,多数百货商场选择城市中心商业,使得百货商场在城市中心相对过剩,高度密集,出现了商业饱和,现在许多城市居民区外移,相当多的顾客分布在城市的郊区或是新的物业,人口结构变化,新的商圈的崛起,造成了百货零售业业整体盈利水平的下降。

第二,企业规模过小,没有形成连锁化规模化经营,难以取得规模效益。虽然现在百货商场仍然占据着百货零售业的主导地位,但由于经济以及市场的制约,使百货商场未能实现有效的集中,而企业自有资本薄弱,技术能力不足,又从主观上限制着百货企业的自我扩张。规模劣势使本地百货商场在当前和未来的国际化竞争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相对于其它的零售业态例如超级市,便利店等,百货商场采用连锁经营方式较晚,直到现如今,大多数中小百货商场仍然是单店经营模式。即使是较大型的百货企业,连锁分店数量也不多。

第三,管理水平落后,信息化,网络化程度较低,电子商务冲击明显。近几年来,网络购物强烈的冲击着百货零售业,使传统百货零售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第四,传统经营商品类别不断流失,新兴的商品难以参与经营。从历史沿革来看,百货零售业曾经包括消费者吃、穿、用的功能,但这种功能在业态细分,之后已不复存在。日益受到各类专业店和网购的挤压。而如保健品、电脑、汽车通讯产品不在其经营商品之列,行业缺乏发展性。

三、武汉本地百货零售业电子商务环境条件下的振兴转型策略探讨

1、全渠道零售,应对网购的挑战

互联网、电子商务、移动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已深度影响着消费者的购物行为和购物模式,部分实体零售店正日益成为消费者网络购物前比价或确认(试用、试穿)的场所,它们提供了消费体验和商品信息,却无法实现相应的销售收入,实体零售店正面临顾客流失危机。但与此同时,受物流配送、网络经营主体良莠不齐等因素的制约,消费者在“最后500米”配送末端的服务体验差,各类网络消费纠纷层出不穷,正促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网购的价格优势与实体零售店良好的购物体验之间做出理性的选择。从该角度看,消费者希望获得较真实购物体验的心理需求其实未曾改变。全渠道零售恰好可以适应这种需求。全渠道零售的本质就是为了应对和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购买渠道、多元化的获得商品途径的选择,未来的企业必须在顾客接触系统和物流系统上进行创新与变革,并将两个系统进行有机的O2O(线上与线下)融合。具体来看,全渠道的顾客接触系统应包括:网络、实体店或体验中心、移动商店、社交商店,尤其是未来每一种可能拥有巨大信息流量或顾客交流信息接触点的新媒体(类似现有的QQ、微信、豆瓣等),都可能成为新型商店。因为按目前的趋势来看,人们日常生活中将会有越来越高比重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基于互联网和手机的信息媒体上,信息传递路径将逐步成为零售的重要路径和渠道。因此,企业必须随时搜集、跟踪信息技术领域的动态情况,及时发现和利用具备成为零售渠道潜力的顾客接触点,并占领商业先机。

2、逐步转换联营模式为自营模式

武汉本地的百货店的联营模式客观上形成了“毛利率封顶”的局面,从而使入店经营的供应商在消化成本上涨时失去弹性空间。此外,如果一种商业模式的利润来源只是依赖收取供应商各种的费用和销售提成,其寄生性和不可持续性是不言自明的。首先,长期的联营模式,使百货店的商品进销计划和商品定价权,以及直接提供售卖服务和购物体验等核心的经营职能丧失殆尽。百货店由原来的商品经营者变为卖场出租者,即店铺内经营者的“房东”,从而使原来的百货业态蜕化变质为“品牌集贸商场”。其次,由于一家品牌会进入多家百货店的卖场,联营制不可避免地导致各家百货店在商品种类、视觉形象、服务等方面“千店一面”的同质化现象。第三,联营模式下品牌商经营成本的转嫁直接推高百货店的商品价格,形成一种成本连环转移并最终由消费者买单的机制。而这种机制是一把“双刃剑”,不但伤害消费者也对商家自己造成了损害,因为品牌商品近年来我国百货店陷入困境的一个深层原因传统零售商转型很痛苦,业内公认。中商集团副总经理王海认为,转型的最大痛点在于一直以来的联营模式,联营模式下,零售业既不能掌握店内商品库存,也不能掌握消费者详细的消费情况及其它周边信息。

3、打造个性化的商店,让消费者体验多维度

例如武商集团董事长刘江超认为:新一代的商场,不仅要卖商品,更要传播文化和美,商场可以被打造成为文化艺术的新高地,把商品、文化艺术元素和商业有机结合,给顾客带来多元化的购物体验,成为艺术娱乐体验性更强的休闲目的地。武商广场并没有盲目过多的引进餐饮,娱乐项目,而是围饶独家做文章,它有百分之六、七十的品牌是其独有的个性品牌、特色品牌。

4、开展异业合作,提高服务水平

商业企业可以在教育培训,健康医疗,金融理财等方面与相关企业开展合作营销,为会员顾客提供折扣优惠,定制服务,会员沙龙,生活课堂和绿色通道等增值服务,实现为顾客创造和提供新价值的全方位服务方向转化用更多的增值服务带给顾客不同的购物体验,从而留住顾客。

(注:本文为“武汉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武汉流通业发展模式创新研究——基于电子商务发展环境的武汉流通业发展对策分析”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刘红学:基于业态竞争下的百货业态发展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3(3).

[2] 唐正荣、宁斌:我国百货业发展研究述评[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3] 洪涛:2012-2013 年中国流通业回顾与展望[J].中国市场,2013(7).

[4] 郑琳儒: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商品流通渠道发展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7).

[5] 方芳、时应峰、张传年:电商环境下构建零售企业全渠道无缝营销模式[J].宿州学院学报2013(9).

[6] 刘翠、高有鹏:全渠道零售发展问题研究[J].科技创业2014(3).

[7] 张波:O2O互联网时代的商业革命[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7).

(责任编辑:李莹菲)

作者:张俊

第2篇:对某物流企业的现状分析及建议

作者:HR帮兄

在Z公司短暂停留,感触颇多。其间,对于公司领导急于突破格局、改变现状、提升业绩、改善管理之努力、之忧虑、之探索历历在目。可以说,Z公司有今天的良好基础和在业界的知名口碑与公司领导层的不懈奋斗密不可分,与Z公司几位核心成员的卓越探索密不可分。我认为,Z公司是一个很有希望的企业,是一个有发展机遇的企业,是员工值得追随的企业,只不过,目前有顽疾在身,急需清除。所以,本人在下面的篇幅中会针对目前公司的不足之处展开分析,并提出个人看法。

现状一:缺乏精确的企业战略规划和明确的发展定位。

看不出Z公司未来是想从事零担专线货运还是整厂三方项目,是想做仓储服务还是想做运输配送,是立足全国还是立足全川或是立足西南,是大而全还是小而精,有实力做全国市场吗?还是有实力做好地区性的龙头?我们的特色服务是什么?及时反馈信息、及时发货、零货损货差就是最好的服务吗?我们的盈利模式和别人比有特色吗?我们的管理更先进还是模式更先进?我们的人才素质和管理水平可以支支撑未来的发展吗?未来十年我们的目标清晰吗?那么未来三年的发展步骤呢?我们的目标究竟是什么?有了目标我们靠什么去保证目标的实现?我们目前要完成目标还有哪些障碍呢?可以解决吗?等等。

如果公司成员无法感知到公司的未来,那么员工是没有方向感的,我们的中高层管理者凭什么判断自己可以在这个企业长久地干下去,凭什么把青春放在这个企业,要知道,中高层管理者可是企业的核心层,他们最愿意、最有能力判断企业是否值得长期效力。所以,希望Z公司最高领导层一定要让大家明确未来在哪里,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力制定包括业绩增长、管理提升、人才储备、模式创新、资源整合在内的战略规划,要明确企业的长久定位,并引导大家朝目标看齐。

现状二:核心领导层和管理层缺乏系统的经营管理知识和前瞻性的眼界。

个人认为,目前企业内部没有形成学习之风,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没有感受到竞争的残酷,没有足够的紧迫感。要知道,一个企业发展最根本的决定因素是人,而领导者和管理者自身的能力、素质不提升是很危险的信号。因为,行业内很多物流企业老板和高管都在学习和创新,都在研究未来趋势,都在设法提升企业的盈利水平,我们不进步别人在进步,日后我们如何竞争?相信很多人不看物流行业新闻,很多人不关心行业政策,很多人不在业余时间读书,诸如最近传化集团在云南投资10多亿再打造一个物流中心、京东商城内部大换血、苏宁国美联合打压京东、电子商务企业向国家邮政局申请获得经营快递物流业务牌照对行业的影响、顺风快递开始涉足电子商务等等外部信息很多人一无所知。很多人对冷链物流国家大力扶持一无所知。很多人对四方物流和三方物流的区别一无所知。那么,Z公司的领导层凭什么去判断企业的未来呢?凭什么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呢?

我的建议是,Z公司自上而下立即大规模开展内外部学习。可以送出去培训,也可以请老师进来培训。贵在让大家自己展开学习,自发学习,并且将是否具有学习创新精神纳入优秀个人评比的指标,或者成为每月的工作任务之一。我所知道的铁骑力士这个企业里面的多位高管竟然能获得国家级的贡献奖,能发表影响行业的文章,成为行业名人。我们的企业里有多少人有这样的深度呢。而这样的企业恰恰是行业里顶尖的企业,甚至引领行业的进步。特别建议,公司几位老总应参加诸如四川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里面MBA进修班,真正系统的补补企业整体经营管理知识,MBA包括了企业战略、企业文化、财务管控、营销策划、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供应链管理、流程再造、集团管控、资本市场和大量的案例分析,是真正可以让我们的老总们提神醒脑的,为什么不去补充这些根本呢?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而靠自己总结能确保我们不被时代抛弃吗?都说理论指导实践,没有好的理论能确保我们的行为正确吗?

现状

三、职能管理过于弱化,重销售轻管理,必然发展无力。

一个企业的核心优势不是销售业绩为王,管理业绩呢?创新的业绩呢?衡量一个企业的优势一般有三个方面:人才优势、制度优势和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好理解,制度优势不是指公司内部的文件和简单的规定,而是指流程、标准、管理的模式和盈利的模式,是企业最具特色的最有可能引来风险投资青睐的地方,一个具有制度优势的国家会保障经济有序运行,如美国和中国比有明显的制度优势,一切都有规则,对知识产权保护、资本市场运作等都有严格的政策,所以比中国做得好,中国的孔子都被韩国拿去了,中国的股市也被认为畸形发展。企业也是一样,企业要良好运行,必须有健全的制度、流程、标准、政策和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和盈利模式,而这才是全面的准确的对于制度的理解。资源优势也好理解,包括资金和内外部各种可以帮助企业发展的资源。想想,如果具备了这三大优势,我们的企业销售业绩能不提高吗?我们的销售人才是一流的(人才优势)、销售服务是一流的(制度优势)、垫资的实力是雄厚的(资金优势),客户会不愿意和我们合作吗?

而目前没有意识到制度优势的重要性,或者说没有意识到管理的具体指向,行政人事部门、财务部门、监察部门是公司内部规范化建设的核心力量,是可以影响全局的决策部门而非事务性处理的部门,目前的监督、管理职能由于历史定位过低造成未能发挥,由于授权的限制对企业制度的优化和建设无法发挥作用,所配置的人员也无力发挥重要作用。现在的财务管控体系不健全,成本控制财务部权力不集中,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健全,职能力量太薄弱。单单靠老总来定大事小情,恐怕只能产生大量的依赖性和大量的混天度日者。个人建议,强化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引进专业经理和专业的助理,加大授权力度,最好设置独立的行政人事总监,单独对企业的行政和人力资源管理强化基础突击完善。薪酬、绩效考核、培训、人才引进、人才培养、团队建设、企业文化、制度设计、流程再造。。。。。。哪一个不是Z公司目前的薄弱点和重心环节,十分有必要强化这方面的职能。如果不独立行政人事管理系统,仅靠属于三级部门的行政人事部无法完成对二级部门(副总、分公司)整体牵引和管理。

现状四:管理松散、各自为政

据我在企业短暂停留,已经发现Z公司最高管理层之间意识、理念分歧很大,互不认同;各副总对下属部门的管理也比较松散,特别是对各收货办和分理办的管理尤其如此。这种局面十分不利于企业发展,兵法有云:上下同欲者胜!如果我们的领导之间、我们的干部之间不能统一思想认识,不能齐心协力,如何保障企业进步呢?

同时,Z公司里已经出现了论资排辈的现象和裙带关系,小山头主义会演变成派系斗争,领导的亲属们在企业里如果已经不服从总部统一管理,我们有必要保留他们吗?目前很多事情必须要总经理出面才能处理,这是好事吗?这是典型的个人威权、典型的人治而非法治阶段。这十分不利于企业推行正规化建设。

个人的建议是逐步实行量才录用,无论是谁,能力不济、态度不行就不要再继续留用了,尽量减少企业内部的裙带关系和亲缘关系。短时间有影响,长期来看是好事。

管理要严明就必须严肃法纪,必须奖惩分明,宁愿牺牲现实收益也要坚决撤换不称职的干部,这样才能保障公司管理的权威,才能保障政令统一。

现状五:员工满意度低,人才流失严重

据调查,Z公司里很多员工有不满情绪,诸如薪资水平低、奖金发放滞后而随意、没有发展空间、没有成长机会、上级关心不够、公司变化太频繁没有安全感、未来方向不明朗等等。频繁的人员引进、频繁的人员流动,已经是一个不得不引起重视的问题了。都说企业留人有三留:待遇留人、机会留人、感情留人,如果我们企业什么都没有,怎么留人?

个人建议是切实改变目前的绩效考核模式和绩效奖金发放方式,突出及时激励原则,制定灵活的激励政策。关注非业务类别人员,他们大量的付出是不易量化的,但是正因为如此才最需要肯定和支持。我们的各级管理者切实关心下属的员工,帮助其发展,支持其发展。另外,公司要给予更多积极正面的引导,要让大家感受到希望、感受到受到重视,要形成机制,不断选拔优秀人员,提高其级别和待遇;不断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搭建个人发展的平台。

而最关键之处是要提高各级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很多管理者只知道办事不知道管人,只谈工作不谈人情,只给压力不给待遇。没有无用的士兵只有无能的将军,员工的不满意、员工的流失很大程度是其上级管理者水平低下造成。

现状六:各级管理者授权不足,老总事必躬亲

副总能决定多大的事情,能调动多大的资金,能审批哪些条子?现在的情况是大小事务都得总经理过问,各个部长几乎没有什么决定权,副总也没有决定权,如果长期这样,老总会很累。没有足够授权,部长们不敢行使对下属的奖罚权,职能部门不敢对其余各部行使奖罚权,因为怕老总不同意怎么收场呢?

建议明确各部门各级管理者的审核审批权力,一些非原则性事务应尽量下放处理,有点错漏没有关系,慢慢就历练出来了。允许职能部门有更多的决策权和决定权,以便于加强部门的威信,展开全局的管理和控制。

把老总的时间腾出来更多见大客户、更多关注外面的行情、更多关注公司整体盘面上的不足、更多考虑长远和根本的问题、更多解决人才素质问题、激励问题、流程问题、模式创新问题、企业发展方向问题、资源整合问题、信息化水平问题和企业战略问题,更多出外考察学习,更多影响各级管理者的思维,设法统一思想凝聚人心。

现状七:企业文化与品牌形象建设不足

企业文化是虚无的东西,但却实实在在影响了企业的后续发展。企业文化是从制度延伸到行为的表现,体现在企业的风格、企业的特色之中,影响全局,事关长远。Z公司经营了十余年,到目前为止竟然只提炼和总结了几句话放在员工手册中(还有照搬嫌疑),我感觉这方面的底蕴确实很薄弱。

我们追求什么?我们崇尚什么?我们期待什么?我们的未来是什么?我们鼓励什么?反对什么?我们认为什么才是有价值的?我们多年来信奉的原则是什么?我们多年来的体会是什么?我们希望公司怎么样?员工怎么样?我们能为社会做点什么?挣钱是终极目标吗?员工的富裕重要吗?员工的发展重要吗?员工成长是员工自己的责

任还是公司自己的社会责任?我们是如何理解物流的?我们以后会怎么样去做物流?我们希望营造什么样的氛围?我们希望我们的干部是什么样的干部?我们号召员工们做什么样的员工?我们如何保证我们的一切思想得以实现?

一个积极上进的企业必然体现精进有为的文化,一个力求创新的企业必然体现学习创造的文化,文化就是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过去的总结和未来的反思,我们就是要靠优秀的企业文化影响全体,引领进步,要从上而下宣传、贯彻、示范、表率。企业文化就是一个强大的磁场,让有能力的人喜欢,让有企图心的人奋进,让客户感叹。

品牌形象没有建设,仅靠张贴宣传吗?我们的形象统一吗?LOGO有深入的涵义解释吗?对外充分依靠媒体了吗?积极展开公关活动了吗?诸如冠名赞助、媒体撰文宣传、自制电视短片宣传、报纸网络电视车身广告、参加公益活动、支持贫困地区、走访困难家庭、参加政协、行业协会活动等,要不断提高曝光度、不断赚取眼球才是硬道理。没有宣传,没有社会关注,怎么会有更多的客户。

以上分析可能不尽全面和客观,但求Z公司领导能引起重视并加以自我审视。个人认为,目前日常经营管理中的诸多问题的根本症结都在这七个方面里,我们天天救火不如找到火源在哪里,一切问题不能只看表面,本人才疏学浅,或许也只是看到皮毛。

第3篇:某化工企业清洁生产现状分析与方案研究

摘 要

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化工园区建设已成为我国化工企业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尽管如此,我国化工企业仍以中小型为主(占全部化工企业的98%以上),普遍存在工艺装备较落后、环保对策不完善、自动控制水平低、风险事故隐患多等问题,限制企业绿色发展、危害生态环境安全。

论文在分析我国某化工企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遵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行业发展目标,从工艺装备、清洁生产、污染防治角度提出中小化工企业整治提升思路。

目录

摘 要.............................................................. 1 1.绪论.............................................................. 2

1.1 研究背景 ................................................... 2 1.2 研究意义 ................................................... 3 2. 清洁生产在国内外发展现状........................................ 4

2.1 清洁生产在国内的发展与现状 ................................. 4 2.2 清洁生产在国外的发展及现状 ................................. 5 3. 化工行业生产现状及其形势........................................ 8

3.1 化工行业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凸显 ........................... 8 3.2 工艺设备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 ............................... 8 3.3 缺乏相配套环境管理体系与完整的法律法规 ..................... 8 4. 某化工企业清洁生产现状分析...................................... 9

4.1 企业概况 .................................................... 9 4.2 液态环氧树脂的生产概况 .................................... 11 4.3 生产现状评价 .............................................. 12 5. 清洁生产审核与评价............................................. 13 6. 某化工企业清洁生产方案解决..................................... 14 7. 结语........................................................... 18 参考文献........................................................... 18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资源和环境这两大问题向来都是社会各个层面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清洁生产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创造性概念,即是将整体预防的环保概念连续不间断地运用于产品的生产过程及售前售后服务这一全过程中,与此同时积极有效地降低人类和周边环境的风险并增加其生态效率。我国化工行业在起步初期,尽管在提供社会就业机会以及财政收入方面都奉献了极大的贡献,而且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化工行业也随之取得了逐步的扩张,但是,随着它的快速发展,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也是越来越显著,从而使得污染日益严重,由于农村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以及工业化程度不断成熟,从而导致一系列不合理的资源利用情况及污染物排放不断增加,以此种种,对城市的生态环境无可避免地造成非常大的不良影响。本课题将深入地剖析某化工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整个过程,并将针对审核重点提出解决方案,希望使得企业可以最终节能减排,减污增效。这个分析过程希望可以为国内相关的化工行业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提供他山之石。从源头治理并消减污染物,是目前我国企业改变其粗放型经济发展这一模式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工业企业防污治污的最佳方案,同时也是我国循环经济建设的切入点,可以说,它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某化工企业目前正在进行的以及将来计划要实施的工业生产中所产生的各种污染开展分析及评估,即按照清洁生产评价指标就其生产工艺与装备、能源资源利用情况、产品及污染物产生状况、废物回收利用及环境管理方面进行分析,在对消减原材料、水及能源方面的使用程度,对产品制造及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有毒物质尽量减少或消除,同时减少其废弃物的排放并降低其毒性。藉由如此各种方案的实施而使企业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最终目的。

1.2 研究意义

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化工园区建设已成为我国化工企业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尽管如此,我国化工企业仍以中小型为主,普遍存在工艺装备较落后、环保对策不完善、自动控制水平低、风险事故隐患多等突出阿题,限制企业绿色发展、危害生态环境安全。国务院、环保部相继出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十二五”发展规划》、《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等政策指导方针,加快工ik转型升级、加大节能降耗力度、提高资源利用率、有效控制环境风险、加强实施污染防治。某化工企业所在省也在2015年率先发布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深化整、治促进提升要求,以期针对性解决省内化工企业突出问题。 2. 清洁生产在国内外发展现状

2.1 清洁生产在国内的发展与现状

早在本世纪七十年代便推崇“预防为主,防与治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彼时已有工业污染须“防患于未然”的说法。其后在国内开展了重点整治主要污染源,并取得了决定性的污染防控进步。到九十年代以来,全国各地更是纷纷在市容环境保护建立法案,并在相关行业进行技术改造,消减或调整不甚合理的产业结构、工业布局乃至产品结构,而对重污染企业强行关、禁、停、转、改。1992 年,在外交部及国家环保局联合颁发,经由国务院批准的《关于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凡是新建或扩建及改建的项目,不仅技术起点须提高,尽可能采用能源资源利用率高且排污量少的符合清洁生产标准的工艺技术。一九九三年,在全国工业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中,国家明确指出实施清洁生产是在全国范围所推行的政策,所有的工业企业必须进行污染防控转型,即从末端治理向从源头防治及生产及服务的整个过程进行控制。一九九四年,国家制定并推行了清洁生产方面的具体内容,并要求淘汰落后的工艺设备。一九九六年国家颁布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染物防治法(修订案)》,其中要求企业首要使用可以节约原料、能源及资源,且排污量少的清洁生产工艺。一九九九年,国家经贸委确定了治金、化工、纺织、轻工及石化等五个行业进行清洁生产首批试点行业,同时在北京、天津、上海、兰州、重庆、济南、沈阳、昆明、太原及阜阳等十个城市作为试点。2000 年,国家经贸委正式颁布《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接着,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第 28 次会议上提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并决定于下年伊始该法正式推行,此番行动正式宣告我国的清洁生产将作为法律条款来全面实施,不仅昭示清洁生产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而且大大地推动清洁生产实施的步伐。在我国的十一五规划中,特别强调了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二 OO 六年三月,国务院下发了《2006 年工作要点的通知》,重点强调了清洁生产的重要性,它不仅会加快对废水、废气及固废的有效治理,而且会有力促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二 OO 七年六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印发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通知》以及《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通知强调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全力推进清洁生产。与此同时,国务院成立了国家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到二 OO 七年底,国家发改委发布了针对于纯碱、电解、包装、电镀、火电、铅锌、轮胎、涂料以及陶瓷等行业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二 OO 八年七月一日,国家环保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通知》(环发[20080 号]和《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评估、验收实施指南(试行)》。二 OO 八年九月二十六日,环境保护部发布了《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示范名录》(2008 )和《国家鼓励发展的环境保护技术目录》(2008 )。至二 OO 九年年底,环境保护部已经组织开展了 53 个行业的清洁生产标准制定巩固工作。与此同时,环境保护局及经贸委先后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行、亚太经贸组织以及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等以及美国、日本及加拿大等国家开展了清洁生产等相关的合作。

2.2 清洁生产在国外的发展及现状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随着全球经济发展的如火如荼,经济发展的两大附属品——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起来,好多地区都出现了非常严重的环境污染所导致的事件。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这种环境污染问题已然不再是个别性、区域性的问题,而发展成全球性的严重危机。全世界的人民都了解到环境污染给我们带来的这种种不良后果:气候逐渐变暖、更多生物绝迹、酸雨愈加频繁、森林越来越少、土地沙漠化越来越严重、自然灾害不断侵袭„„如此种种已成为危害人类生存的最直接的杀手。所以,人们开始逐步反思之前的经济发展及生产模式,并且开始不断地意识到经济与环境及资源之间息息相关,相符相成。由此深知不能再对污染物任其自流,而需要对生产末端产生的污染物进行有效治理,要通过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来有效处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染品,以减轻对环境的危害。因此而产生了末端治理的污染物后治理的策略。但是,通过多年单一的末端治理实践,人们发现,尽管它在当前曾有效地缓解了工业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但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越来越显露出它无法有效地实现保护环境这一任务,它的缺陷在于,它只是将生产中所产生的污染物通过治理使其达标再排放出来,而这样就无法从根本上遏制环境污染的问题。随着人们对这一问题的逐步认识,最终意识到不可以只解决产生的污染物,要从源头上去消除污染,只有着眼于源头预防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日益严重的污染问题。七十年代末期之后,各个发达国家的政府及各个巨头企业开始不断地研究开发并采用清洁生产工艺才解决污染问题,同时将实施清洁生产作为一项重要的措施。目前,清洁生产已被各国纳入到国家管理规划中,清洁生产不仅彻底颠覆了人们传统的环境保护思想,而且成为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就已经在国际上产生了清洁生产的概念。当时,欧洲共同体于法国巴黎举行了废物消除工艺及废物消除生产国际研讨会,在会上明确指出只有着力于从源头来消除污染,才能从根本上使社会发展与自然发展达到共存。而只针对所产生的污染物进行处理这种作法再也无法从根本解决问题。之后于七十年代末,欧洲共同体的理事会便提出实施清洁生产的策略。同时,在日内瓦举行欧洲环境相关国际合作会议上,一致表决了《无废少废工艺以及废弃物循环再用的宣言》,宣言明确指出无废工艺是将社会及自然融会和谐的最主要的方法和方向。之后,欧洲共同体分别在各个国家召开各方合作的研讨会,并多次向欧洲共同体下属的环境保护委员会拨款进行清洁生产示范项目的建立及实施。

美国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清洁生产。一九八四年,美国国会通过议案,即《资源保护和回收议案——固废及有害废物修改案》。该法案明确规定,废物最小化是美国国策,它明确规定所有产生毒害废废物的公司应当向所属的环保部门申报所产生的废弃物总量、对于消减废弃物有何即定的方案及此方案实施后所消减的废弃物总量,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公司废弃物最小化的计划。而这其中废弃物最小化措施的最主要的两个途径是从废弃物产生的源头去消减以及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在此基础上,一九九零年十月美国国会再一次通过了《污染防治法案》,该法案明确将污染物所圈定的范畴从之前仅仅针对于有毒有害废弃物扩大到各种产生污染的排放机会。它从法律上确认了预防污染是美国的基本国策,要在污染产生之前去消灭它。当时的美国总统针对这一问题发布了以下讲话:我们现在的环境规划不再局限于管道末端的治理和烟囱上方的控管,从今之后,我们所需要的是能预防污染或使污染最小化的新政策、新工艺以及全新的生产程序。我们所作所为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在污染产生之前消灭它。《污染预防法案》明确指出:从源头消减与废弃物末端治理有着本质上的差异,而且只有前者才是最符合当前形势的有利措施。在美国,环境污染预防战略是按如下优先顺序排列的:污染物应从源头上治理;源头无法治理的污染物应当尽可能地在对环境不造成影响的前提下再次循环利用;对于未能源头治理以及无法循环利用的废弃物应当尽可能地在对环境不造成影响的前提下进行有效处理;实在无法处理不得不排放到空气或水中的也应当考虑在对环境不造成影响的前提下进行处理。

之后,荷兰、瑞典、丹麦等欧洲国家纷纷效仿美国的废弃物最少化及污染源头预防的实施经验,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清洁生产。一九八八年,荷兰借鉴美国环境保护委员会的《废弃物最小化实施评估方案》,组织撰写了本国的方案,此方案经欧洲污染预防环境保护工作小组作了精心的修正,编制了《废弃物预防及排放标准实施》,这也成为欧洲工业界普遍采用的实施方案。

一九八九年,联合国环境保护署与环境保护工作小组根据本小组理事会会议的议程制订了清洁生产规划,正式于全世界范围内推行清洁生产的实施。其内容主要包括 5 个方面:

①成立全球性的清洁生产信息汇集中心,将全球范围内的所有与清洁生产相关的新闻及重要事件、实施案例、以及相关文献、专家信息等所有资料汇集起来。

②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工作小组有按照专业划分的:包括纺织、金属表面加工、制革、石油、溶剂、生物技术以及纸浆与造纸方面;也有按照业务种类划分的:包括教育、数据网络以及战略政策等方面。

③结集出版。主要任务是撰写并出版《清洁生产讯息》,以及相关的培训课本及手册等。

④进行培训教育工作。对社会各界开展清洁生产的培训教育,以提高民众对清洁生产的认识,并协助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实施,制定清洁生产计划等。

⑤组织技术支持。协助相关企业或团体去邀请清洁生产专家并建立清洁生产示范项目等,主要用于发展中国家。

从科技层面来讲,清洁生产实施的目的就在于不断地技术创新,不断地发掘、设计并实施最新的清洁生产技术。从宣教方面来说,提供畅通的清洁生产技术信息,社会民众广泛参与并了解、多渠道地获取并掌握最全面最新兴的信息及技术对清洁生产的有效推行是至为重要的。随着清洁生产在全世界范围的开展与实施,人们不再将其只是作为一个新技术培训,而是将其纳入到正规的学校教育活动中去。 3. 化工行业生产现状及其形势

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作用中,化工产业占我国工业经济总量约五分之一之多。据《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报告——2010 年回顾与 2011 年市场预测》统计,2010 年我国化学工业产值达到 5.23 万亿元,同比增长了 32.6%。可是,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化工行业与还存在着安全控制难度大和行业差别特点,从很大程度上带来生产过程的安全事件,安全事件的发生就会给企业和国家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更严重还会造成人员的伤亡。

3.1 化工行业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凸显 化工产业作为重污染行业,根据国家环保总局早在 2004 年统计结果:化工行业所排放的工业废水总量占所有行业的 16.3%,位居第一位;化工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居全国工业排放量的第三位,占 5.9%;而废气氨氮排放量占总量 49.6%;化工固体废物的排放也在工业排放前几位。化工行业在污染物排放量位置靠前。更加需要关注的是,化工废水含有大量有毒的重金属。如汞、铬、镉、铅等。含有砷、挥发酚、硫化物等对生态造成严重危害的有机物,还有不具环境亲和力的废弃物,如塑料、树脂、粘胶等制品.严重破坏了环境的资源生产力。

3.2 工艺设备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的产业政策不尽合理。工业结构布局和产业结构仍存在很多问题,直接影响国民经济效益,导致人量资源被浪费以及环境污染。许多化工企业不仅生产工艺及设备落后、生产效率低下,而且还片面寻求扩大产量,不管技术改造和淘汰落后设备的更新换代。同时,我国企业尚未形成自己的清洁生产工艺技术,绿色产业尚未在市场上占据竞争优势。

3.3 缺乏相配套环境管理体系与完整的法律法规

对比国外同行,我国在化工行业还缺乏相配套的环境管理体系,没有完整的 化工行业法律法规。 3.4 部分化工企业存在着较大安全隐患且应急防范措施不到位 化工行业使用的原料大多数有易腐蚀易燃易爆的特点,化工生产的过程中都

要使用到高压、高温设备,只要使用方式、操作管理、贮藏方法等有一点不正确, 就会造成烧伤、中毒、爆炸、火灾等。有部分化工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对安全生 产技术措施不够到位,忽视大量化工设备失修,安全生产投入严重不足,产生安 全隐患,甚至安全隐患长期得不到解决。也有一些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企业拿出一 部分资金用于安全管理,但是投入安全管理的经费越来越少,事故隐患突出。很 多化工企业存在着拼人力和拼设备的现象。化工企业事故应急防范措施和生产设 备的状况令人堪忧。

4. 某化工企业清洁生产现状分析

4.1 企业概况

广东某企业是一家以生产环氧树脂为主,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化工类加工企业。企业主要环氧树脂产品有液态,溴化,固态,溶剂型等类型。2012年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 128,423 万元,完成工业增加值 12,037 万元。四大类树脂产品有液态树脂、固态树脂、溴化树脂、溶剂型树脂。其中,液态树脂为企业主要产品。

该企业产品有液态树脂、固态树脂、溴化树脂、溶剂型树脂四大类。其中,液态树脂为公司主要产品。

4.2 液态环氧树脂的生产概况

环氧树脂是一种用途非常广泛、性能优越、不易被取代的重要原材料。液态环氧树脂用途最广泛,它的聚合度等于零的分子占 80%以上,其主要用途是作为电子产业的灌装封用料、防腐用料、地坪涂料、汽车用漆、光固化涂料 UV、复合原料、建材材料、艺术品灌装料、电工行业的浇注料、胶黏剂等高端产品。液态环氧树脂工艺流程是:是将丙二酚(BPA)溶解在过量的环氧氯丙烷(ECH)中,然后加入 NaOH 反应,反应完后蒸出多余的 ECH,后加入 NaOH 和甲苯进行精制,然后再脱出甲苯、过滤而得。

图 1 生产过程描述为在反应槽将溶解好的 ECH 和 BPA 以 NaOH 作为触媒,进行反应,生成树脂。将反应生成的树脂中残留之 ECH 在烘箱区利用蒸汽吹煮出来,从淋洗槽加入 NaOH 与水在精制槽进行解氯反应,去除副产物、杂质,在过滤器将树脂和甲苯溶液中含有少量之废聚合物过滤出来,在中间物区将树脂溶液中的溶剂甲苯脱除出来,将脱甲苯后的树脂通过水平过滤器过滤掉树脂中的杂质,成品在成品槽得到后输入包装区。

液态环氧树脂生产的输入与输出项目,详见图 2。图中输入:BPA、ECH、NaOH、聚乙二醚(PEG)、甲苯(TOL)、蒸汽、水、电;输出:废气 128E(产品)、ECH、TOL(回收利用)、废水、含 40%水分的中间体,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 100%完全回用。

4.3 生产现状评价 经过对液态环氧树脂生产车间的考察,依据《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试行稿)》的要求,参照《清洁生产标准-基本化学原料制造业(环氧乙烷 乙二醇)》技术指标。逐一对工艺和设备现状清洁生产水平进行对照,参见表 3-

7、表 3-

8、表 3-9。

5. 清洁生产审核与评价

清洁生产审核是通过一套科学的工作程序,包括: 策划与组织、预评估、评估、方案产生与筛选、可行性分析、方案实施、持续清洁生产,从物料平衡分析、能量平衡分析,找出生产过程中不合理的废物流和物耗、能耗部位,进而分析原因,提出清洁生产方案,并组织实施,通过实施清洁生产方案,实行生产全过程的污染控制,把污染物最大限度地消灭在生产过程中,既有环境效益,又有经济效益,实现“减污、节能、降耗、增效”的目的。清洁生产是国家推行循环经济理念、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是工业污染防治的最佳模式。

按《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清洁生产审核中应遵循下列原则: (1)以企业为主体的原则:清洁生产审核应由企业自主组织为主进行,因此对大中型石油化工企业应组建自己的清洁生产审核中心或专家组,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

(2)自愿审核与强制审核的原则:对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及地方排放标准的企业,应自愿组织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对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及地方排放标准的企业,由环保主管部门公布限期开展审核名单,实行强制审核;对使用有毒有害原料及生产过程中排放有毒有害废物的企业,由环保主管部门认定并实行定期强制审核。

(2)实施持续清洁生产审核的原则:清洁生产审核应定期开展,对使用有毒有害原料及生产过程中排放有毒有害废物的企业,二次审核之间时间不超过五年。

6. 某化工企业清洁生产方案解决

本次清洁生产程序包括 7 个阶段,35 个步骤。流程图如下:

(1)制定审核计划

为确保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顺利开展,整合企业资源,企业成立了清洁生产审核领导小组、工作小组。清洁生产审核领导小组设组长一名、副组长两名,共由七名成员组成,企业总经理任组长,副总经理任副组长,企业主要领导、部门经理为组员。清洁生产工作小组设组长、副组长各一名,成员十三名,企业副总经理任小组组长,组员包括公司相关领导、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及各工序、部门技术骨干。两个小组根据各自小组成员的专长和技能,对所属成员进行了职责分工。结合本公司的生产实际情况,在技术依托单位指导下制定了本轮清洁生产审核的工作计划。

(2)宣传与培训

根据清洁生产审核工作要求,审核小组积极在企业整个范围内营造全员参与的氛围,小组成员采取了多种形式推广和宣传清洁生产,主要宣传方式为:

A. 通过座谈会及小组研讨会等形式,将清洁生产基本理念灌输给各车间部门主要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B. 通过版报宣传,在各个生产车间的宣传栏定期出版关于清洁生产知识,公司实施清洁生产取得成果和行业实施清洁生产工作的动态等;

C. 现场商讨与指导,结合公司的实际生产情况,让员工更清楚地理解如何开展清洁生产工作。

(3)组织实施审核

清洁生产审核的总体思路可以概括为判断废弃物在哪儿产生,分析为什么产生废弃物,提出方案如何减少或消除废弃物。

清洁生产方案汇总表

7. 结语

由于清洁生产在我国还正处于发展中阶段,可以借鉴的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有限以及本人的研究能力的限制,本文更多只是通过现场观察详细归纳和分析了某企业的清洁生产及审核的具体实践过程,研究方法及内容框架还有诸多不足之处。

考文献

[1] 曲向荣主编.《清洁生产》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8 [2] 张延青 沈国平 刘志强 主编.《清洁生产理论与实践》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2.1 [3] 石磊、钱易: “ 国际推行清洁生产的发展趋势 ” ,《中国人口 • 资源与环境》,2002,12(1):65-66。

[4] 张天柱:《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清洁生产导论》 [5] 鲍建国 周发武 主编.《清洁生产实用教程》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0.1。 [6] 杨起朝.化工行业污染现状分析与整治规划分析.《华东科技:学术版》,2012 年第 3期

[7] 程鹏、周斌: “以清洁生产战略建立环境管理体系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6.24(5):31-33. [8] 李爱萍, 化工行业环境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分析. 中国化工贸易, 2013.9:p. 244. [9] 齐红卫, 推行清洁生产,实现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 产业与环境, 2003. 增刊. [10] 李彦玲, 化工企业与清洁生产. 橡塑技术与装备, 2002. 10. [11] 李炳勇, 我国化工行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现代经济信息, 2011(18): p. 2. [12] 蓝耀宏, 化工行业中的清洁生产.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1. 31(2): p. 213. [13] 郑广平, 把握时代 突破发展———论新时期化工行业的生产现状与发展突破. 中国化工贸易, 2013(1): p. 88.

第4篇:城市垃圾分类处理现状分析

浅谈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及对策

摘要:城市生活垃圾污染已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成为世界各国环境的突出问题之一,许多现代化的城市仍然为生活垃圾问题所困扰。我国生活垃圾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城市环境卫生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善。垃圾的分类收集处理对城市生活垃圾的起着关键作用。为了更好地解决城市垃圾问题,进一步实施垃圾分类处理,我们要将学习国外的垃圾处理方式和政策,找出我国处理垃圾不足的方面并阐明对策,提出系列的可行性方法,推动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 关键字:城市垃圾、垃圾分类处理、分来收集

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的增加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增高,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在不断增长,垃圾成分变得日益复杂。中国作为世界发展大国,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垃圾产生量也迅速增长;每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总量已达亿吨,致使我国三分之二的城市处于垃圾包围之中,四分之一的城市已无适合场所堆放垃圾。生活垃圾不仅影响市容、污染环境,而且还传播疾病,垃圾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环境公害之一。由于我国城市垃圾处理还刚刚起步,城市垃圾的成份存在较大差异,处理技术和管理手段还不完善,从而产生了垃圾的实际有效处理率低,处理能力远远跟不上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等一系列问题。怎样结合我国国情,采取适合的垃圾分类处理方法,是我们所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

一、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来源

城市垃圾的来源主要是人类日常生活和发展所形成的,近年来城市化水平家快,城市数量和城市规模都在不断扩大,城镇人口也大幅度增加,城市人口的增长带来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和堆积量均在逐年增加。

我国城市垃圾的构成主要受城市的规模、性质、地理条件、居民生活习惯、生活水平和民用燃料结构的影响。城市垃圾在产量迅速增加的同时,垃圾构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表现为有机物增加,可燃物增多,可利用价值增大;根据垃圾产生源不同,可将我国城市垃圾主要分为居民生活垃圾、街道保洁垃圾和集团垃圾三大类。

二、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

(一)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起步于80年代后期,其后,先后制定了不少相关标准。

在1990年前,全国城市垃圾处理率还不足2%。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城市垃圾处理水平不断提高。1999年,我国设市城市为668座,1999年全国城市年清运城市垃圾1.14亿吨,共有垃圾处理厂(场)696座,垃圾处理能力达到27.68万吨/日,垃圾处理率63.4%。在1986-1999年期间,城市垃圾清运量年平均增长率为6.5%,城市垃圾量的增长与城市人口增长基本同步。

从近10年来我国城市垃圾处理所发生的变化可以看出,城市垃圾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是明显的,特别是先进的垃圾处理技术开始逐步得到应用。

1、垃圾填埋;在近几年建设的许多填埋场中,为提高填埋场的防渗水平,采用高密度聚乙烯膜作为防渗材料;为提高填埋作业效率,一些大型的填埋场采用了填埋压实机。1999年6月广州大田山利用填埋气体发电的一台机组投入运行,这些项目的实施,为我国填埋场填埋气体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垃圾填埋技术也从无控制的填埋,发展到卫生填埋,包括滤沥循环填埋、压缩垃圾填埋、破碎垃圾填埋等。

2、垃圾焚烧处理从无到有,不断发展,焚烧是指垃圾中的可燃物在焚烧炉中与氧进行燃烧的过程。深圳市于1985年从日本三菱重工业公司成套引进两台日处理能力为150吨l日的垃圾焚烧炉,成为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垃圾焚烧厂。1994年底开始扩建的三号炉,结合国家“八五”攻关计划,完成了3#炉国产化工程,设备国产化水平达到80%以上,在技术性能方面达到或超过了原引进设备的水平,为我国大型垃圾焚烧设备国产化打下了基础。

3、堆肥是我国处理垃圾、粪便、制取农肥的最古老技术,是当今世界各国均有研究利用的一种方法,也是我国城市垃圾处理使用最早最多的方式。堆肥处理主要采用低成本堆肥系统,大部分垃圾堆肥处理场采用敞开式静态堆肥。

(二)国外城市垃圾处理现状

自1960年日本广泛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以来,分类收集方式在发达国家与地区迅速推广和普及,对垃圾的认识也发生转变。城市生活垃圾开始被视为可以回收或综合利用。

进入20世纪70年代,西欧及北美等发达国家开始积极推行城市生活垃圾的

分类收集处理。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许多城市实现了废瓶、废电器、废玻璃、废纸、废塑料的分类收集和回收利用,并建立起相当完备的垃圾分类收集处理体系,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在一些城市街道旁配备了专门收集废纸、玻璃等的容器,容器上标明收集物的品名。在德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两部分进行。一部分是在居民房前、后放置一定颜色的垃圾筒,收集厨房及庭院产生的有机垃圾,每天或半月清运一次。另一部分是几个路段或一个区设立一个收集点,放置一组垃圾筒,垃圾筒上标有不同颜色,分别收集纸张、塑料和玻璃等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其中收集玻璃的垃圾筒有3种,分别收集无色、棕色和绿色瓶子,收集点每月清运一次。垃圾运到处理中心,加以分类,纸张为一大类,被送到造纸厂;植物类的叶、根、茎以及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被分离出来,制成农民非常欢迎的有机肥;还有一类可燃性垃圾,则送到特制的焚烧炉,加以焚烧发电。这些方法处理了相当数量的垃圾,但即使在德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仍有大量无法处理的垃圾,也只能填埋处置。

三、垃圾分类处理的对策

1、加强源头处理,促进垃圾减量化;应从减少城市生活垃圾来源入手,尽量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如用玻璃杯代替塑料杯,用瓷餐具代替纸餐具,用海绵代替纸巾等;尽量减少包装垃圾。

2、加强城市垃圾的分类收集,促进垃圾资源化;提倡居民在家中将抛弃垃圾分类;在机关、学校、工厂企业、机场、车站等地设置分类收集垃圾的容器,将废塑料、废纸张、废玻璃、废金属分类收集。使回收物资加工企业有可靠的废品来源,也便于有害废物的单独处置。

3、采取多元化方式对垃圾分类处理;我国城市垃圾成分非常复杂,应将分类收集的垃圾分别选择,综合利用堆肥、卫生填埋和焚烧等多种方法同时对垃圾进行处理,使城市垃圾处理处置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4、建立健全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根据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全面开征垃圾处理费,要制定科学的计收办法,加强收费管理。各地可采取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费统一征收的方式,或与水费、电费、房费、燃气费等联合征收的方式,提高城市垃圾处理费的收缴率,降低收费成本。逐步提高收费标准,使其达到补偿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的成本,并使垃圾处理企业有合理的利润。

5、建立垃圾产业化结构城市垃圾处理必须逐步走向企业化,通过政府扶持,成为自负盈亏、自我经营的企业。鼓励国外投资经营者参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产业,有条件的企业均可以参与垃圾处理权的公平竞争。这样,既可以提高垃圾处理和利用的效率, 还可以促进垃圾处理技术的发展。建立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产业链”,提高垃圾产业规模化水平和效益。

6、制定统一的垃圾无害化处理标准;

目前,我国各城市的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标准和工艺流程均是根据当地的财力、技术水平、现有设施而自行确定的。一方面受当地经济、技术制约,对垃圾处理监管不力的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主管部门缺乏统一的标准来规范、监督各城市垃圾处理设施,致使目前我国各城市的垃圾处理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制定统一的垃圾无害化处理标准,加强监督管理势在必行。

7、加强城市垃圾处置与利用技术的研究及引进;我国城市垃圾处置与利用的科技水平、加工设备、生产工艺等都比较落后。政府应加大这方面的投入,积极地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科研单位要努力地开发研究,使我国的固体废物处置与综合利用技术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8、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保意识。通过宣传教育,加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鼓励公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回收利用活动,以期通过资源循环再生,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多种传媒向社会各界宣传相关的垃圾处理知识和法律法规,逐步提高公民环保素质。

城市垃圾分类处理与资源化的进行要因地制宜,根据我国城市垃圾的特点和状况,结合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采用合适的技术与工艺处理垃圾,并大力推行城市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收集回收利用。当然,垃圾治理也需要国家制定有效的垃圾处置管理制度,并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环境意识。尽快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王超、王科社:“城市垃圾处理方法的研究”,《环境污染与防治》,2004年。

[2] 薛潮红、薛岚:“城市垃圾的处理对策”,《中国卫生工程学》,2005。 。

[3] 申远 :“德国的垃圾处理及再生利用”,《中国物资再生》,1996年。

[4] 高红武:“城市生活垃圾处置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

[5] 李国建:《城市垃圾处理工程》,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年。

第5篇:城市交通拥堵现状及对策分析

描述:

【摘 要】城市交通拥堵已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问题,笔者从交通拥堵发生的原因、产生的危害以及国内外城市交通拥堵的对策出发,分析了我国大城市交通拥堵的现状, 提出了城市交通拥堵的治理方向在于交通管理精细化的思路,以期能从拥堵疏导角度为交通管理人员在拥堵控制时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交通拥堵;交通控制;拥堵疏导;交通管理

1.引言

城市交通是衡量城市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城市生活的命脉。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交通需求迅速 的增长,交通问题俨然已成为困扰着城市发展的重大难题,它所带来的时间浪费、运营成本上升、交通事故、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等问题使得交通拥堵成为制约城市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调查统计表明:在拥挤状态下的能耗是最优状态的2倍。如果一辆汽车在7 km/h和88 km/h之间加减速1000次,那么其燃料消耗比匀速运行时多消耗60升,对于货车则多消耗114升,因此,如何避免和减少交通拥堵造成的影响,保持道路 通行的高速、安全和舒适的特性,已成为我国交通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总结了目前城市交通拥堵的研究现状,对该领域的研究动态 进行分析总结,并通过对我国大城市的交通拥堵现状的分析,对城市交通拥堵的进一步研究提出展望。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于交通拥堵,现在国际上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目前对交通拥堵的界定主要包括如下几种:

(1)日本建设省1994年在制定新交通拥堵对策时,将一般道路拥堵长1 km以上或拥堵时间10 min以上定义为交通拥堵,对首都高速公路将交通拥堵量(拥堵长度×持续时间)在15 h·km/d以上定义为交通拥堵;日本道路公团对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定义为:以时速40 km/h以下低速行驶或反复停车、启动的车辆连续1 km以上并持续15 min以上的交通状态;

(2)美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中,将车速为22 km/h以下的不稳定车流称为拥堵车流;美国芝加哥运输部定义道路交通拥堵为:30%或更大的5 min车道占有率所对应的交通状态;美国德克萨斯运输部提出交通拥堵的定义:当出行时间超过在小交通流量或者自由流的出行环境下正常发生的出行时间、产生 较大的延误时的交通状态,当这个延误超过大众能够普遍接受的界限时,称为不可接受的交通拥堵;

(3)我国公安部则对拥堵路口和拥堵路段分别给出了定义:车辆在无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外车行道上受阻且排队长度超过250 m,或车辆在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三次绿灯显示未通过路口的状态定义为拥堵路口;拥堵路段则定义为车辆在车行道上受阻且排队长度超过1 km的状态。我国公安部对拥堵路口和拥堵路段给出的定义就比较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国人的心理感受。

对于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研究,许多专家学者主要从交通拥堵形成的原因与危害以及对交通拥堵问题的对策方面对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2.1城市交通拥堵形成的原因

从宏观层面,城市交通拥堵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交通供给与交通需求之间的不平衡关系。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日益扩大,但相对的道路 基本设施等的发展相对缓慢,且受地域等的影响,道路的扩张不能无限继续。当斯定律表明:新道路的建设降低了出行时间,但同时吸引了其他道路以及其他方式的 交通量转移,经过一段时间后最终将恢复到原来的拥挤水平。

从中观层面,城市交通拥堵源于交通管理水平与城市交通快速发展间的不匹配关系。交通拥堵是世界各国城市面临的严重问题,发达国家对城市交通拥 堵的研究较早,基础理论也更为成熟,然而也没有能从根本上解决交通拥堵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大城市也先后出现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对交通拥 堵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对而言交通管理水平滞后,城市交通拥堵情况严重。

从微观层面,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车流量突然增大,形成交通瓶颈,这种情况多发生在上下班节假日高峰时段;二是道路突发事件造成道路交通容量的减小或吸引过多的交通容量引起的交通拥堵,如交通事故或大型活动等事件的发生。

2.2城市交通拥堵的危害

城市交通拥堵所带来最直接的危害是使出行交通延误增大,行车速度降低,从而造成时间损失和燃料费用的增加。汽车的低速行驶增加了尾气排放量, 加重了对环境的污染。此外城市交通拥堵使得交通事故增多,而交通事故的发生又会引发交通拥堵,如此下去,造成恶性循环,给人们的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巨大 影响,交通拥堵已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问题。总的来说,交通拥堵所带来的危害包括三个方面:

(1)交通拥堵使得人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受到影响,由交通拥堵所带来的直接影响给人们带来极大不便。《2010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发布的 50个城市上班时间中,北京市上班平均花费的时间最长,为52 min,其次为广州48 min、上海47 min、深圳46 min等;

(2)交通拥堵使得车辆尾气排放增加,加剧了城市环境污染。据北京市环科院的研究结果表明:小轿车的车速由20 km/h提高到50 km/h,其排放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可减少50%左右;

(3)城市交通拥堵增加了社会经济成本。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估计,北京市交通拥堵造成的社会损失为每天4000多万 元,每年高达146亿元,就全国范围而言,损失大约为每年1700亿元,降低了社会总体经济福利水平,每个人在拥堵期间由于拥堵所花费的额外时间和费用增 加。

2.3 城市交通拥堵的对策

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状况,其根本途径有两条:一是控制城市交通需求量,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强城市交通管理。由此,各国政府部门与众多学者提出了多种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对策和控制方法。

(1)国内外治堵政策

欧美等发达国家大城市对城市交通的研究较早,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应用中都取得了优秀的成果,其中以美国纽约、英国伦敦、日本东京、瑞士等 地交通拥堵治理经验由为丰富,总结国外拥堵治理经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鼓励和发展公共交通,如东京的城市轨道交通网四通八达极为便利,降 低了私家车出行量;二是加快城市交通基础配套建设,建立智能交通系统,提高交通管理水平;三是合理规划城市布局,从根本上降低出行率。

根据国外的治堵经验,结合我国自身的交通情况,针对城市交通拥堵,制定了一系列治堵措施,并通过实践检验,获得部分成效。首先以北京、上海、 广州等城市为代表的在交通拥堵治理研究中起到领先带头作用,上海早在1994年开始实施中心城区非营业性客车牌照额度竞拍制度,北京、广州相继在2011 年和2012年开始实施小客车限购,控制交通需求的过度膨胀;其次,积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倡导绿色通行。2008年厦门市快速公交系统(BRT)投入运 营,是我国首个采取高架桥式的快速公交系统,2012年广州BRT正式投入使用,仅一年时间,就达到了国家交通运输部制定的至2020年底二氧化碳人均减 排27%的目标,效果显著;最后,国内一些学者认为,道路拥挤收费是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的有效手段,通过征收道路拥挤收费能促使一些在高峰时间行驶的车辆转 入非高峰时间行驶。

(2)城市交通拥堵控制策略

按照控制区域划分,可将城市交通控制策略分为局部控制和系统控制两类。局部控制是通过优化局部交通资源提高该区域的交通性能,但局部控 制可能会导致其他区域交通性能的降低。Troutbeck等、Harwood等、AL-madani等提出的控制方法就属于此类。而系 统控制方法将交通网络看成一个整体,图像识别算法注重整体交通性能的提升,然而交通系统内部的拥堵交通流演变具有随机性和不稳定性,且随交通区域的增大,交通系统内的 变量增加,使得控制难度增加。Yang等、Lo等、Gao等提出的控制方法就属于系统控制方法。

按照控制时间划分,可将城市交通控制策略分为静态交通控制策略和动态控制策略两类。静态控制策略主要通过对道路的渠化,降低交通拥堵传 播的速率、延缓拥堵传播。静态控制策略的缺陷在于缺乏灵活性,而交通流具有时变的动态特性,因此单一的使用静态控制策略对控制交通拥堵是不够的。动态控制 策略则是通过人工干预进行实时性、临时性交通控制,常见方式包括交叉口信号控制、转弯禁限和交通诱导等。动态交通控制与路网交通流时变动态性相符,在一定 程度上能缓解拥堵状况。但是就目前对动态交通控制的研究仍然缺乏前瞻性的理论研究,国内一些学者在分析交通拥堵传播消散规律的前提下,提出了菱形控制策略来实现交通拥堵的消散控制。

3.我国大城市交通拥堵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发展迅速。相比于世界其他国家大城市,我国城市具有人口多、密度大、路网密度低及混合交通严重等特 点。这也就决定了我国在城市交通拥堵治理上不可盲目硬搬他国经验,需结合我国大城市交通拥堵现状制定切合的拥堵疏导方式。我国大城市的交通拥堵主要存在以 下特点:

(1)拥堵范围扩大,拥堵交叉口及路段日益增多,拥堵程度越来越严重。以广州市为例,广州市区主要路口白天12 h交通量超过10万辆,道路负荷重,交通阻塞时有发生,高峰时段延长。中心区东西向东风、中山路交通走廊,2000年白天12h交通量为34.7万辆,比 1996年29.2万辆增长了19%。南北向过江桥隧2000年31万辆,比1996年22.9万辆增长了35%。

(2)行驶速度越来越慢,拥堵时间延长。在我国特大城市市区,机动车平均速度已经下降到12 km/h,在市中心,机动车时速更是只有(8~10) km/h。交通拥堵发生的高峰时段在于上下班时段和节假日出行,上下班的高峰时间为早上7:00-9:00以及下午17:00-19:00,这段时间交通 出行量大,交通拥堵严重。而据有关资料统计,日前北京的早高峰已从早上7点提前到早6点40左右,并一直持续到9点30分左右。

(3)中心城区拥堵最为严重。以上海市为例,上海市区道路交通的紧张局面主要出现在中心区,尤其以内环线以内和内环线边缘外侧地区的道路交通问题最为突出,而城市外围地区道路交通情况较为稳定,运行秩序较好。其他大城市区中心城区拥堵也较其他区域更为严重。

4.结语与展望

笔者通过对城市交通拥堵界定、发生的原因、危害及对策的综述,总结了现阶段对城市交通拥堵的研究现状。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拥堵这一 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问题必将引起广泛重视。现阶段针对城市交通拥堵的理论研究仍然不足以支撑城市交通的需求,未来城市交通拥堵不仅需要政府采取必要的政 策,同时对城市交通拥堵的治理更倾向于精细化研究,从微观层面研究道路交通流的拥堵规律,以路网要素为研究对象,分析拥堵交通流的疏导策略。

第6篇:目前中国城市环境问题现状分析

目前中国城市环境状况分析

伴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以及人们对生存质量的关注不断加强,城市环境已经成为一个颇受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在某种程度来说,我国目前的环境状况不是非常乐观,虽然各种环保政策出台可是在没有建全的法律惩罚措施的时候,城市环境的优劣更是成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的城市环境不仅仅是指天然的环境,还有人工的环境,而这两部分结合起来,才能组成完整的城市环境。在这个经济高速运转的社会,各种车辆的剧增,人口的增加,工业的发展,致使空气污染极度严重,曾经父辈们所称的各种鸟类,各种花草已经不再存在,留下来的只是污浊的空气、水、土壤的严重污染、固体废弃物、汽车尾气、可持续性有机物污染还在待续发展。所以目前我国的城市环境状况可以重点来自然环境方面来分析:

一、 空气污染问题

空气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各种工业的污气排放,车辆尾气排放。在各种有毒气体排放的同时,人们还要大量的砍伐树木,城市里所拥有的植物净化空气的能力远远赶不上所排放的污气,这样的日积月累造成了严重的问题,而城市 的种植面积有限,同时居住人口也很多,这样的现状将造就了空气质量的问题。

二、水质污染问题

水质的污染原因和空气污染原因基本一样,各种工厂污水的排放,还有人为的污染,水源的污染都是造成了水质污染的重要方面。中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依次是: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其中42%的水质超过3类标准(不能做饮用水源),全国有36%的城市河段为劣5类水质,丧失使用功能。大型淡水湖泊(水库)和城市湖泊水质普遍较差,75%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加剧,主要由氮、磷污染引起。

三、垃圾处理问题:

在这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垃圾问题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通过了相关的调查,中国全国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达8.2亿吨,综合利用率约46%。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1.4亿吨,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到10%。塑料包装物和农膜导致的白色污染已蔓延全国各地。

四、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

目前,中国国土上的荒漠化土地已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27.3%,而且,荒漠化面积还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中国每年遭受的强沙尘暴天气由50年代的5次增加到了90年代的23次。土地沙化造成了内蒙古一些地区的居民被迫迁移他乡。

以上只是几种大家耳熟能详的环境问题,其实各种污染问题举不胜举,但是在大家奋力环保的同时,或许被大家不去重视的却是这个问题——噪音污染。

近年来,关于噪声污染的群众举报逐年增多。一是城市道路交通噪声超标,其中高速道路,轨道交通等引发的交通噪声影响更为突出,二是建筑工地噪声扰民不断,矛盾相对突出,是投拆的焦点之一。三是社会生活噪声影响面广量大,由第三产业的餐饮、菜场,商店,文化娱乐场所产生的噪声扰民目前呈上升趋势,主要噪声源,是油烟风机,空调机组,娱乐业及程式展览的喇叭音响。四是城市工业噪声污染干扰市民的正常生活,在一些大城市由于地铁,机场和城际高速铁路等轨道交通线附近的居民,认为这些项目距离他们偏的小区太近,已经或将要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因此,引发其高度关切和不满。京津城际铁路,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和航天火箭发动机点火试验噪音扰民引发群众不断上访求决,今后这种情况可能会仍然上升。希望我国的法律能够更加健全、有力地对环境问题进行监督,并能通过相应的法律手段让人们的观念有所改变,每个人从自身做起,关注并改善环境问题,政府部门也要加强管制,希望各种污染问题会明显地好转。

第7篇:世博会与城市立体绿化现状分析

作者:张校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10-12-10 13:59:00 ]

摘要总结了立体绿化的特点、作用及形式,分析了我国立体绿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以供参考。

关键词世博会;立体绿化;作用;形式;现状;存在问题

举世瞩目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开幕式于4月30日晚在上海世博文化中心隆重举行。这次博览会是第1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综合性世界博览会,主题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上海世博会是继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举办的又一次世界性的盛会,作为一个上海人,笔者感到由衷的喜悦和兴奋。在整个世博园区,中国馆3.7 hm2的空中花园匠心独运,印度馆绿色的草皮覆盖中央穹顶,法国馆内高逾20 m、环绕整个室内空间硕大悬空的绿柱,让所有游客为之震撼。

其实,在上海世博园85%的建筑物在设计修建时,都引入了一种全新的装饰理念——立体绿化,即充分利用空间优势,利用植物进行绿化、美化环境的一种方式。通过人工创造的非凡环境,使园林植物出现在建筑物的墙壁、阳台、窗台、屋顶和城市各类建筑物的表面,借以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1]。城市立体绿化可以弥补地面绿化的不足,在丰富植物景观、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绿化手段的作用不仅仅是美观,它还能有效解决空气污染、热岛效应、人们内心压抑等“城市病”。立体绿化代表着未来城市的一大发展趋势,将成为未来城市绿化建设发展、倡导低碳生活的模式[2]。

1立体绿化特点

一是见效快。攀缘植物生长速度快,许多藤蔓类植物如地锦、长春藤当年生长即可达2~3 m,若加强管护,2~3年即可获得绿荫满壁、枝繁叶茂的效果。攀缘植物占地面积小,能见缝插绿,只要有约1 m2的空地,就可栽植,易于扩大绿化面积。二是造价低。种植攀缘植物,投资小,见效快。藤本植物适应性强,耐干旱,耐瘠薄,易于管护。

2立体绿化作用

一是降低温度,增加湿度。夏季的城市如果缺少植被,太阳光辐射热量迅速扩散,人们感觉奇热难耐。在室内开空调,会把热量和废气排放到大气中,造成恶性循环。目前,全球变暖日趋加剧,许多城市出现了41 ℃的高温,很多建筑物的楼顶温度达到了惊人的70 ℃,城市用电量也创造了历史新高。而在建筑物的外部实施立体绿化却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试验证明,绿色植物是最好的隔热材料。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来降温,比空调降温更自然、更健康。经研究测定,在炎热的夏季,有爬山虎覆盖的墙面比裸露的墙面表面温度低3~5 ℃,可以使室内温度降低2~4 ℃。二是缓解热岛效应。用于立体绿化的植物能吸收大气污染物、增湿、滞尘、降噪,缓解热岛效应。目前,我国的城市建设速度很快,近30年来,城市建筑主要注重修建的数量、速度和外观的高大醒目。长期生活在城市里,人们生活压力大,心情压抑。另外,由于人口过于密集,加之绿色植物稀缺,空气中负氧离子的含量不高,使人总觉得昏昏沉沉,没有精神。身心上的问题,造成了人们感觉幸福指数很低。有的人想呼吸新鲜空气,要跑到郊区去,甚至是去森林里。如果整个城市有70%以上的建筑实施立体绿化,植物的生态功能将得到充分发挥,城市热岛效应将得到有效缓解。立体绿化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人们生活的幸福指数,让城市变得更适宜居住。三是在世博园内,立体绿化除了让建筑更美观,还是节能和低碳生活的重要手段。园内实施了屋顶绿化、墙体绿化、室内绿化等立体绿化的建筑,其内部空调的用电量减少了50%~70%。

3立体绿化形式

立体绿化的形式有许多种。一是墙体绿化。高大建筑物、居民楼两侧,只要条件符合的可进行垂直绿化。在建筑物的外墙根处,栽上一些具有吸附、攀缘性质的植物,数株藤本植物就可起到遮荫、覆盖墙面、改善环境的作用,形成苍翠欲滴的绿色屏幕。二是屋顶绿化。在楼顶平台砌花池栽些浅根性花草,搭建棚架,植几株葡萄、丝瓜、牵牛花等藤本植物,既降低了顶层温度,又提供了休闲场所。三是围栏绿化。精巧的铁艺围栏或朴拙的混凝土栏杆,可用藤本月季、金银花、牵牛花来装饰。四是阳台绿化。在窗台、阳台上种些牵牛花、绿萝之类的植物,绿意浓浓,体现出自然气息,用绿色装饰了家居。五是桥体、桥柱绿化。在立交桥两侧设立种植槽或垂挂吊篮,栽植地锦、扶芳藤等绿色爬蔓植物,可以增加绿视率,起到吸尘、降噪的作用。六是立体花坛。在开阔的广场、小游园耸立几根用五色草、扶芳藤装饰的绿柱,或用钢铁、竹木等材料制成骨架,外部用攀缘植物覆盖会产生不错的效果。

4我国立体绿化发展的现状

我国立体绿化尚处于起步阶段,根据调查和相关数据,上海已建设100 hm2的空间花园,但是与其所有的屋顶面积相比还不到1%。北京市从2005年开始每年都在坚持实施屋顶绿化,到现在完成了100 hm2,依然不到全市屋顶总面积的1%。成都市的立体绿化做得比较突出,完成了300 hm2之多,相当于市民人均1 m2的水平。其次,深圳、厦门、南京、杭州等城市也相继开展了立体绿化工程[3]。可以说,我国立体绿化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5存在的问题

5.1政府对立体绿化缺乏政策引导和经济补贴

很多人对立体绿化的理念并不清楚,将“屋顶绿化”定义为“在屋顶种草”。立体绿化需要社会各个阶层人士,尤其是政府的支持。对于立体绿化补贴,德国对辖区内居民自费进行立体绿化的给予50%的补偿款以资鼓励,日本将“立体绿化”计入建筑绿化总面积以及贴补体积率,给予赞助金、低利率融资等优惠政策[4]。而在中国,相关的补贴资助并不多。

5.2立体绿化的造价偏高

如今国内在建筑设计时,较少考虑到立体绿化的承重、防水问题。由于造价偏高、施工难度较大等原因,一般设计合同上甲方不会主动提出这一要求,设计者也不会主动考虑到这些。经过调查发现,目前国内一般的绿化市价100~200元/m2,而最简单的立体绿化就要200~300元/m2,花样多些的话就要超过1 000元/m2,如此昂贵的价格让房地产商望而却步。但是国际上的立体绿化做得如此顺利,笔者认为,关键还是在于造价,比如德国立体绿化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补贴下,重视后期养护,“慢功出细活”,而中国因为房地产商要盈利,讲究“速成”,这就限制了精品的的产生[5]。

对立体绿化造价高于普通绿化造价这个问题,笔者相信慢慢会随着绿化技术、社会绿化需求等各方面的发展迎刃而解。现在它的价格是越来越平民化了,并且其价格还会不断降低。同时,在寸土寸金的大都市里,随着各项土地费用的上升,地面绿化的成本会越来越高,传统绿化和立体绿化的价格差将会越来越小。

5.3立体绿化施工技术不成熟

在进行立体绿化施工时,许多同行普遍担心立体绿化对建筑的荷载、排水等要求,以及一些技术上的难点。笔者相信这些均可以克服,阻碍不了“绿屋”的发展和推广。

北京市近年出台了《北京屋顶绿化规范》等一些新标准,只要按照新的屋顶绿化详细规定操作,使用新型材料,不管是在防水上还是荷载上都不会有问题。比如荷载上,按照新规定,屋顶可分为2种类型:不可上人屋顶(可承重150 kg/m2)和可上人屋顶(可承重300 kg/m2)。可严格按照该种分类进行不同规格、内容绿化:前者只进行简单绿化,突出生态效益,种植一些简易的植物如景天类植物、佛手草等,甚至可种植一些蔬菜;后者可做“花园式”绿化,甚至可以布置景观设施,人们可以在屋顶上休憩。另外,可以向国际上的伙伴“取经”,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屋顶绿化都做得很好,甚至在我国农民中也不乏在屋顶上“种菜”、“种庄稼”的成功先例。

6结语

相信通过这次世博会,人们将更加看重建筑的节能、低碳、生态和宜居。将来城市再抓节能减排,立体绿化将作为一个重要举措。同时,立体绿化也会引起很多城市管理建设者的关注,促使他们充分考虑修改城市建设规划,把立体绿化写到方案中。除了政府部门的推广,立体绿化的观念还有待在广大市民当中推广。其实不一定要请专业的施工人员开展大规的工程建设,在阳台上养几盆绿色植物陶冶性情的同时,也给城市建筑的立体绿化作了贡献。相信在将来的都市里,屋顶、墙面的绿化会越来越多。

7参考文献

[1] 王仙民.屋顶绿化[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2] 国际绿色屋顶协会,健康绿色屋顶协会.最新国外屋顶绿化[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3] 徐峰,封蕾,郭子一.屋顶花园设计与施工[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4] 日本株式分社新筑社.日本新建筑1:绿色建筑[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5] 可降温40 ℃的屋顶绿化遇尴尬?[N/OL].无锡商报,2010-07-25.

上一篇:第三讲心得体会下一篇:政务新媒体运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