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化苗木现状与分析

2024-06-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城市绿化苗木现状与分析(精选10篇)

城市绿化苗木现状与分析 篇1

第一花木网资讯:

0 前言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各种建筑迅速崛起,大量人口不断涌入城市,导致了城市环境不断恶化,人们周围环境压力增大。为了创建良好生活 环境,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在城市建设中,必须要考虑到绿化和美化城市的问题。苗木作为城市绿化的重要工具和方法,在现阶段得到迅速发展,然而在发展的同时 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苗木业发展现状

城市绿化的基础是苗木业的发展,只有拥有了科学良好的苗木业的发展才能给城市绿化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国苗木业起步较晚,虽然近阶段,城市化进程和生态环境建设迅速发展刺激、带动了相应绿化苗木产业的快速崛起和蓬勃发展。一方面,国家政策注重改善民居 环境,加快城市园林和环境建设,国家财政投入大量资金到基础建设上来,推动了苗木行业的良性发展。另一方面,苗木新品种被快速研发出来,优良品种和速生苗 木被广泛推广,减少了苗木培育时间,提高了苗木企业经济效益。由于苗木在培育生产过程中,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和时效性,促使苗木企业不断更新自身技术,使得 苗木行业发展迅速。

苗木行业过快发展,虽然在整体结构上具有正确的发展方向,再快速的发展还是带来相关不合理产业结构的出现。苗木生产面积 过大,导致苗圃存量过大,尤其是一些多年生的苗木占据较大比例,甚至达到50%以上,这样的苗木短时间内不能进入市场领域,就必须的进行移植,则会占据更 大苗圃面积,有时会达到3倍以上的苗圃面积。新品种苗木的不断涌现,育苗速度快速提高,产量增多,导致原有品种相当一部分未曾进入市场就被淘汰,造成了极 大的浪费,应

依据技术发展特点和市场需求,积极引进新技术,合理控制苗木数量,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浪费。来源:花木网

私有和个体经济的迅速进入,经营主体 差异化导致了生产水平的差异和参差不齐。在市场经济的调节下,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越来越多的私有资金被投入到绿化苗木的行业中,大量涌入的非技术、非行 业的企业和个人,在生产和技术方面呈现了多元化,多层次化。这些民间资本的进入一方面给绿化苗木行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有效的推动了绿化苗木产业的创新;另一方面由于经营主体自身的缺陷,在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上的不足,发展方向的偏差,造成了大量的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给苗木业的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甚至还会出现投机取巧、恶意竞争等极为不利的因素。

区域性明显,品种匮乏。由于技术发展的原因,在苗木产业发展中,出现产品区域化明显,结 构区域化差异比较大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产品扎堆,不能按照市场发展的需要,合理配置苗木品种和类型。从而导致了产品千篇一律,结构化单一,新品种匮乏, 而又有大量重复培育,产品无法畅销。苗木建设的方向

2.1 生态园林建设

在城市绿化发展过程中,趋势是森 林化、自然化和人文化的方向。绿色环保主题的思想就是让环境更加自然,自然环境走向城市,使人生活在自然之中。依据生态学原理,结合互惠共生、物种多样性 等因素合理配置一个城市的绿化环境,建设城市中的自然环境。这样需要建设一个完善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应该具有和谐的生态环境。系统中,具备完善的环境 结构,各种植物能因地制宜的配置在一起,具有复杂的结构层次和季节色彩,能使在其中的各个组成成分使得其所,通过相互的结合充分利用空气、阳光、土地和养 分等自然资源,形成有序、和

谐的关系,经过合理搭配的绿色城市生态系统,兼具空气处理,除尘等功能。在这个综合系统中,利用各种苗木综合起来,形成一个统 一的群体,不仅能提高绿色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在维护和后期处理上降低了成本。

2.2 城市空间绿化美化建设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苗木的出现不仅提高了环境的质量也提高了城市的美观和绿化度。选择合理的苗木对城市美化具有重要的功能。合理利用空间,适当采用有利于环境的苗木品种,不仅能充实城市的空间,还能提高城市品味。

在这样的饿苗木选择中,按照空间大小和位置,合理选用适当苗木品种,在此基础上,扩展绿化苗木的功能,使之达到美化的目的的同时改善环境质量。苗木发展的建议

作为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苗木业的发展遇到了新的机遇。依据现实状况的考虑,给苗木也的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行业标准制定,建立公平竞争体系

注重林业机构建设,制定相应苗木标准,建立服务体系,提高苗木培育水平和标准。促进苗木产业市场化进程,依据市场调节合理匹配相关资源。促进各个经营主 体的交流合作,规范行业主体商业行为、开展服务、保障合理公平的竞争环境。建立苗木行业协会、制定相关行业规范,提高科研技术水平,促进信息快速交流,举 办相应技术培训,提高苗木培育水平。

3.2 重点培养行业领军企业

在各级市场中,培养行业领军企业,集中力量搞好科研技术水平的提高。在现有的重点企业中培养苗木龙头企业,创造自有品牌,培养竞争能力,引导科技水平技术的发展,这样能降低成本,引导市场发展方向。鼓励合作,吸 引资金专注市场研究和水平提升,这样有利于促进行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3.3 遵照市场规律,调整产业布局结构

在现有产品 中,区域化和产品结构单一的特征比较明显。在发展过程中要重视产业结构的调整,坚持多种结构相结合的方式,在目标市场的需求下,多渠道、多方向的开展科学 研究,立足本土市场,开拓新的领域,整合各种资源,促进自身水平提高,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合理分工,有的放矢,发展创新苗木品种,建立现代管理体系结构。创造良好交流平台,促进市场的导向作用和创新能力。通过整合产业内外优良资源,改变产品供应模式,创建现代营销平台和流通体系,促进产品流通和供应。结论

城市绿化苗木现状与分析 篇2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苗木发展,现状,分析

1 当前园林苗圃生产现状

1.1 城市园林建设加快, 拉动园林苗圃迅速膨胀

众所周知, 园林苗圃生产具有超前性和前瞻性的特点, 园林苗圃是城市绿化发展的物质基础, 种苗生产是园林绿化的首要工作。但是目前我国园林规划的滞后性, 制约了园林苗圃的常规发展。近些年来, 我国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超常规发展, 刺激、拉动了园林苗圃产业的迅速膨胀。近两年苗木生产总面积翻了一番还多, 产量增加了近2/3。之所以苗木产业发展快, 首先得益于国家各级政府重视园林生态和城市环境建设。国家投入园林城市建设的资金多, 园林规划企业发展快, 苗木需求量则大;种苗价格看好, 苗木生产、经营者收益则高, 于是调动了老百姓育苗的巨大积极性;第二, 新品种、优良品种、速生苗木的诱导作用大。苗木新品种层出不穷, 优良品种推广日趋加快, 先进栽培管理技术不断提高, 促进了苗木产量的升华、生产效率的提高, 也使园林苗木更具有观赏性、公益性, 苗木生产更具有时效性、诱惑性;第三, 农业生产不景气, 粮、棉、油价格走势过低, 也变相促使了苗木业的大发展。

1.2 非公有制苗圃发展之快, 霎时成为苗木产业的主力

几十年来, 国有苗圃一直独领风骚, 在苗木行业唱主角。但短暂的两年多的时间, 非公有制苗圃发展迅速, 除了农户转向苗木生产经营的增多之外, 其它行业、非农业人士加入种苗行列, 从事苗木生产的已不计其数。特别是近年来实施的生态建设工程及优质种苗补助政策刺激起了社会发展园林绿化苗木的热情。

1.3 经营树种、品种越来越多

经过近年来多渠道引进树种, 科研部门育种、推广, 还有乡土、稀有树种广泛应用, 使种苗生产者经营的树种、品种越来越多。西华县红花镇龙池头村新发展苗木基地总面积106.67余hm2, 乔木、灌木品种20余个。种苗年繁殖产量在2 000万株左右。主要树种有日本红枫、金叶瓜子、红叶女贞、红花继木、小叶黄杨、金边黄杨、银边黄杨、龟甲冬青、丰花月季、杜鹃、大叶黄杨、金叶女贞、小叶女贞、红叶小檗、楸树、红花石榴等20多个个品种。栽培树种、品种的增多, 给广大育苗、经营者带来更多选择和调剂苗木的机会, 跨地区、省际之间的种苗采购、调剂日趋增多。

2 当前存在问题

2.1 发展规模不宜继续扩张, 应着眼于种植结构的调整

根据政府主管部门统计的数字及有关方面的信息报道, 现在全国苗木生产面积已具有较大规模, 苗木存圃量大的惊人。特别是一、二年生的小规格苗木占总面积的近1/2, 这些小苗木不仅在短时间内不能出圃, 还要移植、扩繁到3倍以上的土地面积上。大规格苗木虽然稍有空缺, 但经过地区之间的调剂或降低一下使用规格, 基本供需平衡。由于新品种的增加, 苗木培育技术的提高, 苗木生长迅速、产量增加很快, 大约用三、五年的时间, 常用的大规格苗木将基本供应充足, 因此不应再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回想起二十世纪末的山楂苹果、那种砍树、烧苗的现象历历在目, 让人痛心, 历史的悲剧不应重演。现阶段要着眼于对当前苗木种植结构的调整。压缩常规小苗木的生产, 增加大规格苗木的扩繁, 特别注重合格苗木的生产, 减小密度、科学培植, 尽快培育适合城乡、郊区绿化的各种苗木。由于近期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的生产, 绿色通道工程将受一定局限。未必大小道路两侧都形成宽大的绿化带, 每侧栽植并且管好一至两行高质量的行道树并非不好。因此, 加快培育高质量、大规格的苗木更为急迫

2.2 生产品种大同小异, 苗圃场缺乏特色

受传统种植观念的影响, “人家种啥, 我种啥”、“什么赚钱我种什么”, 这种现象非常普遍。首先, 新品种热一阵风。两年前, 杨树新品种热, 家家户户育杨树苗。杨树苗过剩之后, 又出现了金丝垂柳热、黄金槐热、美国红栌热等象闪电一样, 新的品种一眨眼过去。其次, 常规苗木随风倒。近两年法桐、白蜡大规格苗木由于需求量较大, 于是人们都不约而同的发展法桐、绒毛白蜡。眼下已到法桐、白蜡定植培养大苗的时候, 结果很多小苗积压存圃、卖不动。再次, 各苗圃生产品种雷同, 缺乏特色。苗圃面积虽然大小不一, 但经营品种别无他样, 雪松、桧柏、杨、柳、法桐、国槐、冬青、红叶小檗等, 你有我也有, 比比皆是。

2.3 管理粗放, 苗木质量有待提高

由于近几年加入种苗行业的新手增多, 大多数不懂园林苗圃学, 对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不甚了解, 他们只注重信息的获得和品种的选择, 而不能因地制宜的发展苗木, 有的对苗圃地选择不当, 土壤贫瘠、盐碱或涝洼, 不适宜种植苗木, 有的选择树种不当在沙土和壤土上栽植常绿树种, 起苗时不能带土坨;有的栽植密度过大, 苗木的生长空间太小加上肥水管理不及时, 苗木生长比例失调, 存在“欺苗”现象, 致使合格苗出圃率低;有的不进行整形修剪、不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 使苗木抗逆能力差, 干形、冠形长势不良, 商品苗档次低, 优质苗出圃率低, 直接影响了经济收入。

参考文献

[1]杨晓东, 苏雪痕.中国园林绿化苗木产业的现状、问题和发展对策[J].河北林业科技, 2005, (4) :134-137.

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现状分析 篇3

【摘要】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文章就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现状通过文献资料的方法进行归纳和阐述。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施工工程;现状分析

一、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发展

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起始阶段是农业和林业发展的市场化服务内容,从起初的花卉和苗圃,从开始简单的树木栽种,城市绿化到后来的工艺设计、假山工程等对城市面貌产生重要影响的工作内容,甚至人工湖和河流的设计和建设,都属于绿化工程的范畴,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入世,世界园林先进的理念和管理经验都进入我们国家园林绿化工程管理当中,使得我国该项工程的发展逐步成熟和现代化。我们国家的园林绿化工程相对于国外而言,起步相对比较晚,这和我国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关系,所行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也出现的比较晚。到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初,我们国家建设部才发布了城市园林绿化行业技术标准等一些涉及城市绿化管理的行业标准,到本世纪初,颁布实施了城市绿化实施管理办法,所以从时间上来看,在我们国家城市绿化管理方面,行业的规范程度和行业的执行标准都出现的比较晚,所以相对于的一些相关的企业管理和运作都没有太多经验可循,很多企业也是刚刚起步,自身对行业的发展也没有太多的了解和涉足。

国家园林绿化工程的起步比较晚,但是发展却非常的迅速,尤其是在城市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的2000年之后,城市绿化工程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各个地区也都根据自己地区的情况制定了本地区的发展规划,从国家统计部门的相关数据来看,目前我们国家城市建设中城市绿化面积的覆盖率已经接近百分之四十,在城市绿化发展方面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绿化建成比例也在百分之三十左右,这对于改善城市气候、居住环境和城市面貌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城市的环境卫生方面的作用更是显著的。从目前国内注册的园林绿化工程企业的数量上来看,具有较高资质的企业有一百多家,具有一般资质的企业有近两万家,企业的快速出现和成长说明园林绿化产业在咱们国家已经形成产业,而该产业的发展,一方面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也给社会解决了众多工作岗位,比如说据不完全统计,在2005年,咱们国家各类园林绿化工程从业人数近五百万,而且每年都在以接近百分之五的速度在增加,人数和企业数量的增加,反映的是市场对于该产业的需要。当然,伴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我们发现,很多园林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能够占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在产品和服务内容上也不断的升级,从过去单一的进行园林花卉和树木的加工,到后来各种园艺景观的设计,这些变化说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的把与之有关联的产业也带动起来了,这些产业都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发展。行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是行业的利润不断的扩大,从国家最新数据显示,在过去的十年间,我们国家城市建设方面的投入基本上每年以百分之二十的速度在增加,而园林绿化方面的投入也在2006年为350亿,且每年以百分之十五左右的速度在增加,我们试想一下,这些快速增长的投入除了和材料和员工工资上涨有关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城市建设方面的投资也越来越大。

二、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的维护

对于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而言,并非简单的完成绿化建设就结束了,往往后期的维护工程是很费时间的,也是花费巨大的,从目前咱们国家在后期养护费用上来看,大约每年在200亿左右,这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是非常可观的,并且这些费用每年都在以百分之十的速度在增长。尤其是现代园林施工内容的复杂性提高了,在管理技能上也要求的较多,所以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考虑,目前维护成本的提升带给企业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园林行业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而发展的,不管其内容与形式,还是服务对象,在不同的社会时期和发展阶段,有着很大的变化。展望我国园林行业,有以下发展趋势。与过去十几年相比,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项目的种类、深度和广度均已大大扩展,正在从传统园林设计转向以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几十年来,关于“生态城市”的讨论,环保意识的深化,使人们对园林在城市中的地位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升华。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已将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和水平提高到保护生态平衡高度来认识。

园林产业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为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为了给百姓创造一个适宜的居住环境,所以园林绿化施工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城市的环境改善,我们在建设一个发达的经济城市的同时,更需要建造一个有着自然气息的自然城市,这是我们的目标,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参 考 文 献

[1]潘晶华.哈市现有公园景观评价及改造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8

[2]李燕.重庆万州旧城区绿地建设与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8

[3]欧转.长沙市园林绿地养护管理技术及测评体系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

常州城市园林绿化分析 篇4

在气候地形条件因素上,大部分花卉,树木适宜种植养护,常州市园林绿化植被主要符合本地气候特征以亚热带,温带树种,花卉地被为主。

一.行道树,庭荫树,以高大乔木为主,夏季为行人遮荫、美化街景。常州行道树常用银杏,栾树,樟树。

1.观叶乔木,株形整齐,观赏价值较高,叶秋季变色,冬季可观树形、赏枝干。

2.生命力强健,病虫害少,便于管理,管理费用低,花、果、枝叶无不良气味;

3.树木发芽早、落叶晚,适合本地区正常生长,晚秋落叶期在短时间内树叶即能落光,便于集中清扫

4.行道树树冠整齐,分枝点足够高,主枝伸张、角度与地面不小于30度,叶片紧密,有浓荫。

5.常州市轻工业化城市,行道树的选用需具有一定耐污染、抗烟尘的能力。

6.行道树,庭荫树以高大乔木为主,树木寿命较长,生长速度不太缓慢。

二.群植树,选用垂柳,乌桕,腊梅等。生态习性满足常州本地的气候,地形。树木与树木之间相互作用,相互突出。

三.孤植树,常州选用圆柏,雪松等。

四.绿篱选用上以灌木为主,常州地区常采用大叶黄杨,小檗,紫叶小檗,海桐等具备耐修剪性好易于栽培粗放管理的灌木。常州市区绿篱选用均以观叶为主,海桐还以观果为主。灌木多应用于分车带或人行道绿带(车行道的边缘与建筑红线之间的绿化带),可遮挡视线、减弱噪声等。

1.枝叶丰满、株形完美,防止过多萌孽枝过长妨碍交通;

2.植株无刺或少刺,叶色有变,耐修剪,在一定年限内人工修剪可控制它的树形和高矮;

3.繁殖容易,易于管理,能耐灰尘和路面辐射。

五.花卉选用,花坛,花台花镜。常州地区花坛常采用彩叶草,葱兰,大花三色堇,矮牵牛等。应用的植物主要为一二年生草本花卉、宿根花卉、球根花卉、及少量的木本植物等。其中包括观花、观叶和观果植物。

1. 一般露地花卉以宿根花卉为主,与乔灌草巧妙搭配,合理配置:

一、二年生草本花卉只

在重点部位点缀,不宜多用。

2.选用的花卉草本具有便于管理,花期长特征。

擅自占用城市绿化用地案例分析 篇5

时间:2013年1月20日 地点:大队会议室

参加人:庄会君、于祝君、吴国祥、董斌、王怀坤、林长军、王黎明、葛勇、刘建华、朱世新、刘宁

一、案情简介

2012年3月4日,连云港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执法人员在巡查中发现,新浦区人民东路北侧、中国石化加油站东侧‚元隆饭庄‛门前绿化带被人挖掘,面积10(2.5米×4米)平方米。执法人员对现场进行拍照取证并迅速展开调查。一是现场勘查。执法人员发现,绿化带内被挖掘出的灌木及土壤堆放在机动车道上,施工现场未设明显标志和安全防围设施。二是向工人了解情况,完善相关证据和查找案件线索。三是前往‚元隆饭庄‛调查。通过询问,该饭庄负责人许全军承认其未经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擅自挖掘占用此处绿化带铺设下水道的事实。

执法人员认真分析了案情和证据,确定当事人元隆饭庄擅自占用城市绿化用地铺设下水道,违反了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第二十条、《江苏省城市绿化管理条例》第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鉴于该饭庄负责人能积极配合调查处理且承诺恢复原状,故依据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第二十八条、《江苏省城市绿化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责令该饭庄将被毁绿化带恢复原状并按每平方米500元的标准对其处以罚款人民币5000元整。

二、案件分析

本案的焦点在于对当事人违法行为的定性及对城市地绿地概念的理解上。观点一认为此行为是擅自挖掘或占用城市道路。绿化带是城市道路的组成部分,挖掘绿化带就是挖掘城市道路,元隆饭庄挖掘此处是为了铺设下水道,完工后将恢复原状,似乎并无占用绿化带的事实,因此应当认定为挖掘城市道路;元隆饭庄将绿化带内被挖掘出的土壤堆放在机动车道上,形成了对城市道路的实际占用,应该按国务院《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擅自挖掘或占用城市道路的违法行为合并处理。

观点二认为应当按照损坏城市花草树木的行为来处罚。因为挖掘时绿化带内的灌木(冬青树)遭到了破坏,此处绿化带中灌木较为密集,当事人承诺恢复原状,但经这一番折腾,灌木基本无生还希望,其行为违反了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可以依据《江苏省成市绿化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一项的规定来处罚并责令其恢复原状。

观点三认为应当按照擅自占用城市绿化用地的行为进行处理,责令元隆饭庄恢复原状并处罚款。江苏省建设厅《关于对<关于查处占用城市绿化用地选用法律条款问题的请示>的复函》(苏建设函[2005]745号)中明确描述:‚‘城市绿化用地’包括城市规划绿地以及现有绿地两部分‛;江苏省建设厅《关于对占用城市绿地有关问题的复函》(苏建函园[2008]319号)明确:‚……城市绿化用地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城市建设用地中绿地之外的各类用地中的附属绿化用地)和其他绿地。因此,开发商代征土地红线范围内的绿地及单位、居住区、道路等的附属绿地均属于城市绿地,不论绿地的使用权属,因施工等需要临时占用的,应报城市人民政府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同意,擅自占用城市绿地的,城市规划、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 罚。‛,由此可见道路绿化带也是城市绿地的组成部分,本案中被挖掘的绿化带应属城市现有绿地,故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第二十条、《江苏省城市绿化管理条例》第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应当依据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第二十八条、《江苏省城市绿化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进行处罚。

与会人员经过认真分析及讨论后认为,观点三的处罚方式较为合适。原因如下:观点一的处罚方式相对简单,按连云港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可处罚款2000元;观点二处罚方式在具体实施处罚时较为复杂,要根据灌木的品种、形态、被损坏灌木的株数、高度及园林主管部门或绿化养护单位出具的市场价格等具体情况,确定罚款数额,执法程序较为繁琐,而且处罚程度轻;观点三中绿化带虽是城市道路的组成部分,但更应是城市现有绿地。故责令元隆饭庄对被毁绿化带恢复原状并处以罚款人民币5000元整。

三、案件评析

本案反映的情形,是执法人员在日常执法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客观情况,案情虽不复杂,但对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对违法行为的定性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依据正确、定性准确、处罚适当、程序合法是实施行政处罚的必然要求。如何根据已查明的违法事实和收集到的证据,正确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违法行为进行准确的定性,给当事人以最适当的行政处罚,说来容易,其实不然,这其中定性准确是整个行政处罚过程中的重点之一。

定性准确,是指在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基础上,对当事人违法行为的性质准确认定。准确地判定案件的性质,是正确处理案件的前提,直接关系到行政处罚案件能否得以正确执行。要做到定性准确,必须要有正确认定案件性质的依据。办案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违法行为构成要件来认定案件的性质,切忌将此行为认定为彼行为。定性不准,必然会导致对案件的错误处理。

从现场看,本案中元隆饭庄的行为同时违反了国务院《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和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的相关规定,似乎是依据其中任一法规对其进行行政处罚都可以,但仔细分析江苏省建设厅对‚城市绿地‛的两个释义,不难发现本案中当事人的行为确实是占用城市绿地的行为。

通过本案的查处,提示我们,准确地对某一违法行为进行定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定性应建立在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基础上;

2、所认定的案件性质应具备该种性质案件的构成要件;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篇6

1、总 则

1.0.1 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绿化覆盖率中占较大比例。随着城市机动车辆的增加,交通污染日趋严重,利用道路绿化改善道路环境,已成当务之急。城市道路绿化也是城市景观风貌的重要体现。目前,我国城市道路建设发展迅速,为使道路绿化更好发挥绿化功能,协调道路绿化与相关市政设施的关系,利于行车安全,有必要统一技术规定,以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需要。

1.0.2 本规范的适用范围是用于城市的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用地,公共广场用地与公共使用停车场用地范围内的绿地规划与设计。1.0.3 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基本原则:

1.0.3.1 城市道路绿化主要功能是庇荫、滤尘、减弱噪声、改善道路沿线的环境质量和美化城市。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的道路绿化,防护效果最佳,地面覆盖最好,景观层次丰富,能更好地发挥其功能作用。

1.0.3.2 为保证道路行车安全,对道路绿化提出两方面要求。

一、行车视线要求。

其一,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和弯道内侧的规定范围内种植的树木不影响驾驶员的视线通透,保证行车视距;其二,在弯道外侧的树木沿边缘整齐连续栽植,预告道路线形变化,诱导驾驶员行车视线。

二、行车净空要求。道路设计规定在各种道路的一定宽度和高度范围内为车辆运行的空间,树木不得进入该空间。具体范围应根据道路交通设计部门提供的数据确定。

1.0.3.3 城市道路用地范围空间有限,在其范围内除安排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等必不可少的交通用地外,还需安排许多市政公用设施,如地上架空线和地下各种管道、电缆等。道路绿化也需安排在这个空间里。绿化树木生长需要有一定的地上、地下生存空间,如得不到满足,树木就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直接影响其形态和树龄,影响道路绿化所起的作用。因此,应统一规划,合理安排道路绿化与交通、市政等设施的空间位置,使其各得其所,减少矛盾。

1.0.3.4 适地适树是指绿化要根据本地区气候、栽植地的小气候和地下环境条件选择适于在该地生长的树木,以利于树木的正常生长发育,抗御自然灾害,保持较稳定的绿化成果。

植物伴生是自然界中乔木、灌木、地被等多种植物相伴生长在一起的现象,形成植物群落景观。伴生植物生长分布的相互位置与各自的生态习性相适应。地上部分,植物树冠、茎叶分布的空间与光照、空气温度、湿度要求相一致,各得其所;地下部分,植物根系分布对土壤中营养物质的吸收互不影响。道路绿化为了使有限的绿地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可以进行人工植物群落配置,形成多层次植物景观,但要符合植物伴生的生态习性要求。1.0.3.5 古树是指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大树。名木是指具有特别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的树木及稀有、珍贵的树种。道路沿线的古树名木可依据《城市绿化条例》和地方法规或规定进行保护。

1.0.3.6道路绿化从建设开始到形成较好的绿化效果需十几年的时间。因此,道路绿化规划设计要有长远观点,绿化树木不应经常更换、移植。同时,道路绿化建没的近期效果也应重视,使其尽快发挥功能作用。这就要求道路绿化远近期结合,互不影响。

2、术 语

本章术语是对本规范涉及的主要用词给予统一规定,以利于对本规范内容的正确理解和使用。

本规范对道路绿地的规定是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J137-90)中确定的道路广场用地范围内的绿化用地。其中属于广场用地范围内的绿地为广场绿地,属于社会停车场用地范围内的绿地为停车场绿地,位于交通岛上的绿地为交通岛绿地,位于道路用地范围(道路红线以内范围)的绿地多为带状,故称为道路绿带。

道路绿带根据其布设位置又分为中间分车绿带、两侧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和路侧绿带。行道树绿带常见有两种,一种是仅种植一排行道树,树下留有树池;另一种是行道树下成带状配置地被植物和灌木,形成复层种植的绿带。路侧绿带常见的有三种,一种是因建筑线与道路红线重合,路侧绿带毗邻建筑布设;第二种是建筑退让红线后留出人行道,路侧绿带位于两条人行道之间。第三种是建筑退让红线后在道路红线外侧留出绿地,路侧绿带与道路红线外侧绿地结合。道路红线外侧绿地有街旁游园、宅旁绿地、公共建筑前绿地等,这些绿地虽不统计在道路绿化用地范畴内,但能加强道路的绿化效果。停车场绿地包括停车场周边绿地和在停车间隔带绿化。

道路绿地率的计算是采用简化方式,因道路绿地多以绿带分布在道路上,各种绿带宽度之和占道路总宽度的百分比近似道路绿地面积与道路总面积的百分比。计算时,对仅种植乔木的行道树绿带宽度按1.5m计;对乔水下成带状配置地被植物,宽度大于1.5m的行道树绿带按实际宽度计。园林景观路是位于城市重点路段,对道路沿线的景观环境要求较高,通过提高道路绿化水平,更好地体现城市绿化景观风貌。

道路绿地相关名词术语可参照图1道路绿地名称示意图。道路绿化规划

3.1 道路绿地率指标

3.1.1 道路绿化用地是城市道路用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规划的不同阶段,确定不同级别城市道路红线位置时,根据道路的红线宽度和性质确定相应的绿地率,可保证道路的绿化用地,也可减少绿化与市政公用设施的矛盾,提高道路绿化水平。

3.1.2 道路绿地率指标是通过在一些城市调研和参考有关规范、资料的基础上制定的。主要依据是:(1)对我国的9个城市111条现状与规划道路的绿地率进行分析,其中: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28条,平均绿地率是27.3%;红线宽度为40一50m的道路58条;平均绿地率是25.0%;红线宽度大于50m的道路25条,平均绿地率是28.1%。(2)《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规定道路绿地率为15%~30%。(3)《北京市绿化条例》规定道路绿地率是:主干路不低于30%,次干路不低于20%。(4)国外一些大城市绿化景观较好的道路,其绿地率为30%~40%。

本规范制定的道路绿地率不同于《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规定的指标是因为将行道树绿带按1.5m宽度统计在绿带中。这样计算是考虑到行道树的实际占地需要,也是为了在统计中口径统一。另外,本规范只规定下限,不规定上限,不约束道路绿地向高标准发展。本规范根据道路性质提出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低于40%,是因为园林景观路对绿化要求高,需要用绿化来装饰街景,故此需要较多的绿地。此外,本规范考虑我国道路用地的实际情况,根据道路的红线宽度分档制定相应的绿地率,便于应用。大于50m宽度的道路一般为大城市的主干路,其绿地率不低于30%。其一,是因为主干路车流量大,交通污染严重,需要用绿化加以防护,因此需要较多的绿地;其二,主干路路幅较宽,有可能安排较多的绿化用地。小于40m宽度的道路,其性质、断面形式多样,绿地率的下限是20%,可以满足交通用地的需要与保证道路有基本的绿化用地。

3.2 道路绿地布局与景观规划 3.2.1 道路绿地布局

3.2.1.1 在道路绿带中,分车绿带所起的隔离防护和美化作用突出,分车带上种植乔木,可以配合行道树,更好地为非机动车道遮荫。1·5m宽的绿带是种植和养护乔木的最小宽度,故种植乔木的分车绿带的宽度不得小于1.5m。在2.5m宽度以上的分车绿带上进行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的复层混交,可以提高隔离防护作用。主干路交通污染严重,宜采用复层混交的绿化形式,所以主干路上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宜小于 2.5m。此外,考虑公共交通开辟港湾式停靠站也应有较宽的分车带。行道树种植和养护管理所需用地的最小宽度为1.5m,因此行道树绿带宽度不应小于1.5m。

3.2.1.2 主、次干路交通流量大,行人穿越不安全;噪声、废气和尘埃污染严重,不利于身心健康,故不应在主、次干路的中间分车绿带和交通岛上布置开放式绿地。3.2.1.3 道路红线外侧其他绿地是指街旁游园、宅旁绿地、公共建筑前绿地、防护绿地等。路侧绿带与其他绿地结合,能加强道路绿化效果和绿化景观。3.2.1.5 道路两侧环境条件差异较大,主要是指如下两个方面:其一,在北方城市的东西向道路的南北两侧光照、温度、风速等条件差异较大,北侧的绿地条件较好;其二,濒临江、河、湖、海的道路,靠近水边一侧有较好的景观条件。将路侧绿带集中布置在条件较好的一侧,可以有利于植物生长,更好地发挥绿化景观效果及游憩功能。3。2.2 道路绿化景观规划

3.2.2.2 道路绿化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体现一个城市的绿化风貌与景观特色。园林景观路是道路绿化的重点,主干路是城市道路网的主体,贯穿于整个城市。因此,应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对园林景观路和主干路的绿化进行整体的景观特色规划。园林景观路的绿化用地较多,具有较好的绿化条件,应选择观赏价值高的植物,合理配置,以反映城市的绿化特点与绿化水平。主干路贯穿于整个城市,其绿化既应有一个长期稳定的绿化效果,·又应形成一种整体的景观基调。主干路绿地率较高,绿带较多,植物配置要考虑空间层次,色彩搭配,体现城市道路绿化特色。

3.2.2.2 同一条道路的绿化具有一个统一的景观风格,可使道路全程绿化在整体上保持统一协调,提高道路绿化的艺术水平。道路全程较长,分布有多个路段,各路段的绿化在保持整体景观统一的前提下,可在形式上有所变化,使其能够更好地结合各路段环境特点,景观上也得以丰富。

3.2.2.3 同一条路段上分布有多条绿带,各绿带的植物配置相互配合,使道路绿化有层次、有变化、景观丰富,也能较好地发挥绿化的隔离防护作用。

3.2.2.4 城市中绝大部分是建筑物、构筑物林立的人工环境,山、河、湖、海等自然环境在城市中是十分可贵的。城市道路毗邻自然环境,其绿化应不同于一般道路上的绿化,要结合自然环境,展示出自然风貌。3.3 树种和地被植物选择

3.3.1 城市道路环境受到许多因素影响,不同地段的环境条件可能差异较大,选择的植物首先要适应栽植地的环境条件,使之能生长健壮,绿化效果稳定。其次,在满足首要条件的情况下,宜优先选用一些能够体现城市绿化风貌的树种,更好发挥道路绿化的美化作用。3.3.2 落叶乔木在冬季可以减少对阳光的遮挡,提高地面温度,在北方寒冷地区可使地面冰雪尽快融化。

3.3.3 落果对行人不会造成危害的树种是指行道树的落果不致砸伤树下行人和污染行人衣物。道路绿带设计 4.1 分车绿带设计

4.1.1 分车绿带靠近机动车道,其绿化应形成良好的行车视野环境。分车绿带绿化形式简洁、树木整齐一致,使驾驶员容易辨别穿行道路的行人,可减少驾驶员视觉疲劳。相反,植物配置繁乱,变化过多,容易干扰驾驶员视线,尤其在雨天、雾天影响更大。分车带上种植的乔木,其树干中心至机动车道路缘石外侧距离不宜小于0.75m的规定,主要是从交通安全和树木的种植养护两方面考虑。

4.1.2 在中间分车绿带上合理配置灌木、灌木球、绿篱等枝叶茂密的常绿植物能有效地阻挡对面车辆夜间行车的远光,改善行车视野环境。具体数据引自《环境绿地》一书。4.1.3 分车绿带距交通污染源最近,其绿化所起的滤减烟尘、减弱噪声的效果最佳。两侧分车绿带对非机动车有庇护作用。因此,两侧分车带宽度在1.5m以上时,应种植乔木,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复层混交,扩大绿量。道路两侧的乔木不宜在机动车道上方搭接,是避免形成绿化“隧道”,有利于汽车尾气及时向上扩散,减少汽车尾气污染道路环境。4.1.4 分车绿带端部采取通透式栽植,是为穿越道路的行人或并人的车辆容易看到过往车辆,以利行人、车辆安全。具体执行时,其端部范围应依据道路交通相关数据确定。

4.2行道树绿带设计

4.2.1 行道树绿带绿化主要是为行人及非机动车庇荫,种植行道树可以较好地起到庇荫作用。在人行道较宽、行人不多或绿带有隔离防护设施的路段,行道树下可以种植灌木和地被植物,减少土壤裸露,形成连续不断的绿化带,提高防护功能,加强绿化景观效果。当行道树绿带只能种植行道树时,行道树之间采用透气性的路面材料铺装,利于渗水通气,改善土壤条件,保证行道树生长,同时也不妨碍行人行走。

4.2.2 行道树种植株距不小于4m,是使行道树树冠有一定的分布空间,有必要的营养面积,保证其正常生长,同时也是便于消防、急救、抢险等车辆在必要时穿行。树干中心至路缘石外侧距离不小于0.75m,是利于行道树的栽植和养护管理,也是为了树木根系的均衡分布、防止倒伏。

城市绿化苗木现状与分析 篇7

关键词:道路绿化,现状,改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杨凌示范区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进程加快。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城市绿化滞后于城市的经济发展等,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森林具有改善和调节城市小气候、水土保持与防止和降低空气污染、节约能源、缓解温室效应和城市热岛效应等生态功能,而建设生态化城市成为城市居民的迫切需要,建设城市森林是实现城市生态化的重要途径,城市道路绿化是建设森林城市的主要内容及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骨架与脉络,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反映了城市的绿化水平,体现了城市的景观风貌和文明程度。

1997年杨凌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成立,杨凌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道路交通、商业区、住宅小区等许多基础设施的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以绿色食品、生物工程(制药)、农牧良种、环保农资为主导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初具规模。目前,累计入区注册的企业超过850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22家[1]。由于城市的迅速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导致城市污染日益严重,由此带来较为严重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对杨凌示范区城市道路绿化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及对部分道路进行绿化改造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研究区概况

杨凌示范区位于八百里秦川的腹地,位于东经108°~108°7′,北纬34°12′~34°20′之间。前揖太白之秀,后负周原之美。东距中国历史名城西安82km,面积94km2,下辖县级杨陵区,总人口15.7万,其中城市人口6万人,国务院批准规划面积22.12km2。

欧亚大陆桥陇海铁路、西(西安)宝(宝鸡)高速公路纵贯全区,距咸阳国际机场仅70km,并有高速公路连接,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赿。

杨凌区属大陆性季节型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9℃,年极端最低温为-13.4℃,年极端最高温可达42.0℃,年平均日照2 163.8h,年总辐射量480.6k J/cm2;年平均无霜期221d,多年平均降水量610.2mm,年平均自然植被蒸发量993.2mm,干燥度1.56。总体特点为:大陆性气候特点突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春秋时间较短,天气复杂多变。杨凌区境内属森林草原自然植被地带,但目前自然植被几乎为人工植被所替代。植被类别主要是河滩堤岸、农田、沟坡、道路等防护林,大片农田作物、经济林、城区的各类型绿地植被是人工植被。杨凌示范区成立10年来,城市总体面貌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现有绿化树种405种[2],公共绿地面积58万m2,绿化覆盖率38.8%[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1m2[4]。虽然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与国家要求的10m2基本持平,但城市绿化覆盖率与国家要求的40%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应对现有城市道路绿化现状进行调查与改造,以加快生态化城市建设步伐。

2 研究方法

示范区成立以来,城市道路状况明显改善,已建成城市道路长50km,城市道路面积150万m2,极大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根据杨凌区行政区划,2009年对杨凌城区的13条主要道路绿化进行全面调查。笔者结合统计资料,以城市道路绿化树种和配置为研究对象,对其现状进行合理性分析,并对部分道路绿化改造提出一些建议。

3 杨凌区城市道路绿化现状分析

3.1 行道树现状调查

示范区成立以来,杨凌的城市化建设加快。城区面积从示范区成立之前的3.6km2扩展到16.0km2,城区人口从3万多增加到8万多。与此同时,各项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也随之展开,校园绿化、城市道路绿化以及居住区绿化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有76.9%的道路是示范区成立以后新修的。表1是2009年对示范区的13条主要道路绿化现状进行调查的结果。

3.2 道路绿化模式现状分析

我国城市中现有道路可分为一板式、两板式、三板式等,道路绿化相应地出现了一板两带式、两板三带式、三板四带式、四板五带式等形式。从表1可以看出,在本次调查的13条道路中行道树绿化有8条是一板二带式的,占调查道路条数的61.5%,有3条为三板四带式,占23.1%,1条二板三带式,1条四板五带式。其中3条一板式道路是示范区成立之前所修,即表1中的康乐路、常乐路、公园路,而其余的则是示范区成立以后修建或改造过的。

一板二带式,即在车行道两侧人行道分隔线上种植行道树。该种形式是道路绿化中最常用的一种,较适于车流量较小的支路或小区道路,由于道路宽度窄,易于形成林荫道。但当车行道过宽时行道树的遮荫效果较差,不利于机动车辆与非机动车辆混合行驶时的交通管理,如神农路,由于每条道路上只栽植一种树种,行道树结构单一,景观单调。

二板三带式,即在道路的中央设立绿化带,把车行道分成上、下行驶的2条车行道,同向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并在道路两侧布置行道树,构成二板三带式绿带。此种形式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较大而非机动车流量较少的地段,可减少车辆对向行驶时相互的影响,而示范区缺少此类型的道路绿化,仅有高干渠路类似于此种类型。

三板四带式,即用2条分隔带把车行道分成3块,中间为机动车道,两侧为非机动车道,连同车道两侧的行道树共为4条绿带,故称为三板四带式。此种形式虽然占地面积较大,却是城市道路绿化较为理想的形式,如后稷路、凤凰路等。渭惠渠路等,只是由于渠面的存在而使有些路段绿化不完善。

四板五带式,即利用3条分隔带将车道分成4条,加上两侧的行道树绿带共有5条绿化带。这种道路分割可以使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均分成上下行,互不干扰,保证了行车速度和行车安全,但用地面积较大,如新桥路。

3.3 植物种类现状分析

杨凌区城区的主要行道树树种共17种,以法桐、女贞、国槐、鹅掌楸、七叶树、柳树等为主。一板二带式,以西农路、邰城北路、康乐路、常乐路等为代表。行道树以落叶乔木为主,如毛白杨、法桐、七叶树、栾树、合欢、樱花、鹅掌楸,其次还有常绿乔木,如女贞、云杉等。邰城北路近期经改造成为三板四带式,在原来的行道树之间栽植灌木树种,如小蜡、南天竹、红叶石楠等灌木。

三板四带式,以后稷南路、凤凰路及邰城南路为代表,主要行道树种为鹅掌楸、香花槐、柳树,其两侧绿化带树种为龙柏、小蜡、大叶黄杨、侧柏、龙柏、木槿、紫薇、金叶女贞、紫叶李等,地被有葱兰、麦冬等。

四板五带式,如新桥路,是进入杨凌区的主要交通干道,采用四板五带式绿化,突出表现了示范区的城市风貌和特征。主要行道树为法桐和塔柏,其中间和两侧的绿化带树种为石楠、榆叶梅、紫薇、侧柏、紫叶李,还有草本植物酢浆草等。

此外,杨凌有关中灌区主干渠(渭惠渠和高干渠)横贯区内西东,高干渠、渭惠渠等水体的污染对环境带来很大影响。从2008年示范区开始渭惠渠和高干渠的覆盖绿化工程,到目前为止,城区内80%的渠面被覆盖,城市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覆盖后的渠面都进行了绿化,它也是属于道路绿化的一部分,与道路相结合,形成道路带状绿化景观,大大增加了城市绿地面积和植物种类与数量。渭惠路主要种植种类是绿篱+草被,主要乔木树种有棕榈、合欢,绿篱植物有小叶黄杨、石榴、紫叶小檗、小蜡、侧柏;高干渠渠面主要乔木有油松、樱花、女贞、五角枫或三角枫、紫叶李、木槿、山楂等,灌木主要有铺地柏、月季、紫叶小檗、南天竹、红瑞木、锦带花、榆叶梅等;草本主要是三叶草等。

4 存在问题

4.1 部分道路绿化缺乏统一规划或绿化不彻底

渭惠路和高干渠路的渠面覆盖绿化由于缺乏合理的规划,导致树种配置和绿化模式的混乱,如高干渠路渠面尽管绿化树种种类较多,在层次与结构上也采用了乔、灌、草结合的绿化方式,但在植物配置上却给人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渭惠路渠面绿化缺少乔木树种,没有层次感,无法体现群体的作用,而且在这两条路的某些路段,仅在街道一侧有行道树。常青路整条道路被分成4段,主要行道树由南向北分别为樱花、鹅掌楸+云杉、雪松、木槿+枇杷、女贞,导致景观混乱,绿化树种特色不明显。康乐路总长只有1.3km,在这条路上,行道树被分成3段,由东向西行道树分别是女贞、栾树、女贞+七叶树。由此可见,城市道路绿化缺乏统一的规划。

另外,有一些道路的绿化不够彻底,如常青路,最南段和最北段绿化完整,绿化树种分别是日本樱花和女贞,而中段偏南是鹅掌楸和云杉间植,落叶和常绿相结合,是不错的一种绿化模式。而中段偏北几乎没有绿化,只有混凝土或砖铺的地面和门面房,道路两旁缺少大树遮荫,居民难耐夏日的酷暑。

4.2 城市道路绿化断面形式简单,很难形成城市森林景观

在示范区成立以前,城市道路狭窄,绿化模式多以一板二带为主,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城市交通的疏导,也使城市绿化景观无法体现,缺乏绿色给人的柔和美感。如康乐路路面宽度只有10m左右,常乐路路宽只有8m,常常会发生堵车情况,还会影响城市的市容,而且行道树多单行栽植,只有乔木,缺少乔、灌、草复合结构,这样的道路绿化在发挥其降温、净化空气、降低噪音、滞尘等生态功能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示范区成立以后,杨凌区新修了许多条道路,虽然部分道路绿化断面形式有所改进,如后稷路、凤凰路、邰城南路等,但还有一部分道路绿化同以前所修道路一样,如神农路、五湖路等。

4.3 城市道路绿化树种不够丰富,道路景观单一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示范区的大部分道路行道树品种过于单一,落叶树所占比重大,常绿树很少,而且每条道路仅有1个品种,如西农路、神农路、常乐路、常青路南段、邰城路北段等的行道树分别为毛白杨、七叶树、法桐、樱花、国槐等。植物层次单调,冬季缺绿现象突出。尤其是神农路,道路较宽,两边各栽植1行七叶树,中间也不设隔离绿化带,车辆上下行混乱,不但景观单调,冬季无绿,而且会导致事故频发。观花、观果树种更少,在城区调查的13条主要道路上,仅有日本樱花、香花槐、紫荆等少数观花植物,且季相特征不明显。

5 杨凌示范区城市道路绿化改造方案探析

近年来,随着道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为满足交通、景观等要求,许多快车道扩大到4车道、6车道、8车道乃至更多,其宽度达到20~30m,甚至更宽。道路绿化的断面形式已由简单的一板二带式发展到二板三带、三板四带、四板五带等多板多带形式,道路绿化面积增大,形式更加丰富,生态和景观功能提高,也有利于组织交通,缓和各种车辆互相干扰的矛盾。如新桥南路、新修的凤凰路以及渭惠路和高干渠路等在绿化上更加注重层次结构,尤其是新桥南路,行道树为落叶乔木、常绿乔木相间的绿化形式,中央分车带由观花小乔木、常绿灌木、草本组成,两侧的分车带由彩叶常绿灌木球+草本组成,这样的绿化模式配置合理,美化功能突出,生态效果明显。

杨凌示范区早期的几条道路宽度较小,多采用一板二带式,如康乐路、常乐路等,地处城区中心,街道基本格局已定,道路改造空间很小。但如神农路等一些稍宽的道路或城区外围的道路,具有可改造的条件和空间,对其进行适当的改造,可以满足城市对绿色景观的要求。

5.1 神农路改造方案

神农路为一板二带式,路宽24m(不包括两边人行道),原来人行道上的行道树间距较大,树种为七叶树,尽管七叶树成龄后的树冠会比较大,但树冠下的空间较大,可在行道树之间栽植一些如大叶黄杨球、小蜡球、石楠球等灌木树种,既可以增加植被覆盖面积,又可以使冬季无绿的现象得到改善。24m宽的主路可改造为二板三带式,在道路中央设立1条隔离绿带,带宽2m,2条上下行线各11m,两边各有2条机动车道和1条非机动车道,这样将车辆上下行分开,既疏导了交通,又可以避免事故的频发。

5.2 五湖路及西农路改造方案

五湖路和西农路的行道树都是栽植单一树种,层次单调,景观效果差,生态功能单一,因此可对五湖路及西农路进行绿化改造。五湖路是近5年来新修道路,因此可在相距较远的行道树之间直接挖坑单植一些常绿灌木或在其中增加一些花灌木,既可以使冬季有绿,又可增加观花植物,丰富植物类型和结构。

西农路的改造一直以来是人们讨论和争议的焦点,关于毛白杨“是砍是留”问题已经争论了很多年。在2001年的拓宽改造中,采取了“留”的办法,把树龄为50多年的老杨树保留下来。但杨树的保留也的确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在网上开展的关于砍留问题的讨论中,有人提出,杨树大多根系裸露、且冠径较大,近年来因暴风雨已多次出现倒塌、折断现象,对交通及行人安全造成了较大的隐患。也有人提出,西农路的杨树景观很漂亮,杨树是杨凌区发展变迁的最好见证,代表着杨凌的历史文化,杨树只能保护,不能砍伐。有一位网民这样说:“我的意见还是保留并加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其他树种及座椅等附属设施!”。笔者认为可在保留杨树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其他常绿的植物树种,例如常绿小乔木、常绿灌木等,及用于行人休息的座椅等服务设施。如果不想破坏原来铺装好的地面,也可以放置一些特制的容器用于栽植一些常绿或落叶花灌木,除了有丰富景观的作用外,还可以增强植物在降低噪音、吸尘滞尘等方面的作用。

5.3 邰城路改造方案

2009年后半年经过改造后的邰城北路,道路景观得到了极大改善,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的现象。经改造,原来的行道树变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之间的隔离带,人行道上的还未栽植行道树,人行道以外还有绿化灌木草带。因此建议,在非机动车与人行道之间还可栽植一行行道树,可实行落叶与常绿间植的方法,以增加植物覆盖的面积,为行人提供遮荫,为冬季增添绿色,充分发挥植物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方面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李雅素,刘增文,张虹.杨凌农科城园林绿发景观生态现状与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3,18(3):108-112.

[2]辛转霞,朱文超,樊俊喜.杨凌园林绿化树种调查与分析[J].陕西农业科学,2008(1):139-141,170.

[3]李建军.一面科教兴农的鲜艳旗帜—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J].中国高新区,2007(3):44-49.

城市立体绿化现状及其研究综述 篇8

摘 要:立体绿化已经成为城市增加绿化面积的重要手段,成为城市建设的重点工程。本文从立体绿化的作用及背景出发,对国内外立体绿化现状进行比较,对现有绿化实施方式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分析了在现代城市现状的情况下,立体绿化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生态环境;立体绿化;居住建筑

随着现代科技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城市化的进程也逐步加快。城市人口的增长,一方面对能源的需求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城市的扩张必然要占用城市周边的农田以及绿地,导致城市的绿化用地越来越紧张,人均绿地占有面积严重不足,由此引发出一系列城市问题。联合国生物圈生态与环境组织表示:在城市居民人均绿地面积超过60平方米后,方可营造出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1]。在高楼林立、道路纵横交错的城市这样的背景下,改变这一状况的有效途径就是保证现有平面绿化的基础上,按照生态园林的要求,使绿化向立体空间发展,构建城市立体绿化体系[2]。在城市立体建筑上建立绿化系统,有助于缓解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尽可能的改善我们生存环境。

1 城市立体绿化的国内外现状

立体绿化最早始于2000多年前巴比伦空中花园的建立,而立体绿化真正的发展是在20世纪中后期,一些欧洲的发达国家开始筹划建设,将城市立体绿化作为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工程。德国是最早研究现代城市立体绿化的发达国家之一。从20世纪中期,德国就率先提倡屋顶绿化,并且世界上大多数关于立体绿化的专利和先进技术都来自于德国。在德国,新建建筑如果没有屋顶绿化设计是不允许批准建设的,可见德国政府对屋顶绿化及立体绿化的重视程度。德国超过1300万m2的屋顶拥有绿色系统,这是其地方政府的鼓励和扶持的结果[3]。日本,一个人多地少,寸土如寸金的地方,在地面上增加绿化面积几乎成为了不可能,但日本的人均绿地面积却超过了其他发达国家,并且,日本的立体绿化技术也走在了世界的前沿。早在1994年4月东京都政府首先颁布了城市绿色法律,规定在设计大楼时,必须提出绿化计划书,没有屋顶绿化方案的建筑不予审批[4]。日本、美国、法国都将屋顶绿化列入城市规划当中,并且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来扶持立体绿化[5]。

中国,一个从远古时代就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农村人口多于城市人口,而农村分布又相对于稀疏,居住的房屋大多数以平房为主,人口不是过于集中,因此出现城市问题相对较晚,并且大多数的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在承重条件和结实程度上相对较低,不太适合在屋顶及墙体上做绿化,基于这一原因,我国的立体绿化技术起步比较晚,相对落后。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开始进行立体绿化的研究,首先在四川省作为屋顶绿化的试验基地[6]。近年来,北京及上海等一些发达城市对立体绿化做了不少的研究,并且在技术上有很大的提升。

2 城市立体绿化的研究

城市立体绿化必然成为将来城市绿化发展的趋势。随着城市的发展,高层建筑以及道路桥梁的建设已经屡见不鲜,城市已经成为“钢筋混凝土”森林,城市表面严重被水泥所覆盖,因此城市立体绿化的建设也就是在此的基础上进行。

在城市中,居民小区以及居住建筑占有城市空间很大的比重。居住建筑是人们生活中所在时间最长的地方,居住环境的好坏是决定人体健康状况的必要条件之一。美化居住环境,建设安全优美的生存环境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各国科学家将目光纷纷投向居民住宅建筑,在居民住宅建筑上做绿化。居民住宅建筑的立体绿化主要有以下两个部分:屋顶绿化和墙面绿化。

2.1 屋顶绿化

屋顶在城市建筑中占有很大的面积,有非常大的利用空间。在屋顶上做绿化,无疑能增加不少的绿地面积。屋顶绿化是一种融建筑艺术与绿化技术为一体的综合现代技艺,它使建筑物的空间潜能与绿色植物的多种效益得到了完美的结合和充分的发挥,是科学兴绿、艺术兴绿,城市绿化发展的崭新领域[7]。屋顶绿化,将会大大提高城市的绿化面积。

其次,在屋顶上做绿化,能给建筑物起到降温隔热的作用。在夏季,植物生长茂盛,来至于太阳的辐射热量被植物所吸收,很难将热量传入到室内;冬季,植物枯萎,太阳光直接照射到屋顶上,将热量传入室内,形成冬暖夏凉的局势,为了保证房间的舒适性,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能量的消耗。然而,在建筑物屋顶上种植绿色植物,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第一,要做好屋顶的防水及排水系统,不能出现渗漏现象;第二,要考虑建筑物的荷载,不能超出建筑物的荷载范围。因此,对屋顶绿化基质材料的选择尤为重要。从目前的发展形势,考虑到屋面的安全,植物的生长需要以及后期的维护管理和景观的可持续性,大多选用人工混合基质[8]。所选的人工混合基质首先要与当地的气候条件相适应,其次要具有质轻、保水、透气、环保、稳定等特点,这样才能保证屋顶安全,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此外,屋顶位置高,风力较强,水分蒸发快,对植物的要求自然提高,要求植物必须耐寒、耐旱,生命力极强。综合考虑屋顶的承重和土壤条件,适合选择根系浅的灌木、小乔木以及草本植物,如红瑞木、佛甲草、景天等[9]。不同的地区由于环境条件的不同,所选择的植物也有所不同,需因地制宜。

2.2 墙面绿化

随着高层甚至超高层建筑的出现,立体墙面空间大大增加,给建筑设计者带来了良好的契机。在建筑墙面上做绿化,不仅能对我们的室内环境带来变化,更重要的是能吸附城市空中悬浮着的尘埃,并对固碳起到一定作用。城市的立体空间之大,切实把握好、应用好城市立体空间,对于改善其生态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墙面绿化,不仅可以装点城市,而且墙面之外的绿色植物与墙面之间形成的微系统微循环可以对室内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给室内造成一个冬暖夏凉的舒适的居住环境。立体墙面的绿化形式有两种:攀援植物墙面绿化和墙面种植槽绿化[10]。攀援植物绿化适合低层建筑,主要靠植物的自身生长攀爬来实现。这种绿化方式实施比较容易,只需在立体墙壁上做一些辅助设施来帮助植物顺利的爬上墙壁,成本较低。适合攀爬的植物有:爬山虎、五叶地锦、凌霄、美国凌霄、常春油麻藤、腺萼南蛇藤、紫藤、多花紫藤、鸡血藤、常春藤、大血藤、藤本月季、爬行卫矛、薜荔、木香、金银花、牵牛花、葡萄、茑萝、十姊妹、薯蓣、丝瓜、何首乌、铁线莲、西番莲、忍冬、山荞麦、杠柳、木通、三叶木通等。墙面种植槽绿化是根据植被生长的需要及墙面绿化造型的需要,在墙体的一些位置设种植槽。这样的种植槽在建筑物设计时就考虑在内的时,现有两种形式:砌带种植槽的砌块,现浇(或预制)钢筋混凝土种植槽带;如果在现有建筑上增加墙面绿化则需在墙面上固定钢制三脚架,来支撑种植槽带。这种设计所选的植物既可以是攀爬类也可以是垂吊类植物,但由于考虑到墙体的承重及荷载,最好种植体型较小的花草及矮灌木丛。

立体绿化不仅能增加绿化面积,还对整个建筑物有保温隔热作用,降低了建筑物的能耗。然而,目前屋顶绿化和墙面绿化尚存在一些技术问题需要改进,例如:屋顶绿化的防渗防漏问题,墙面绿化的对墙腐蚀问题等,都严重影响了建筑物的美观和安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3 结束语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壮大以及城市居民的需要,城市的绿化必然要向立体空间发展。城市的环境日益恶化,只有增加绿化面积,加大绿化力度,才能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但中国城市化的步伐突飞猛进,城市的土地非常紧张,人均绿地面积甚至不足五平方米,改善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发展立体绿化。立体绿化不仅能够妆点城市,而且对城市的生态环境有极大的改善。随着建筑科技的不断发展,立体绿化技术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建筑将会妆点成绿色。中国的立体绿化发展刚刚起步,未来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董科儿.浅析城市空间的立体绿化[J].美与时代,2007(1):86-88.

[2]张宝鑫.城市立体绿化[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3]赵阁,苏顶勋,李晓庆.浅谈立体绿化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J].现代园林,2009(3):46-49.

[4]瀛文风,闪红光,王振基,等.国外生态城建设中立体绿化的发展动态[J].辽宁城乡环境技术,2000(4):60-61.

[5]陈其林.空中花园_国外的立体绿化[J].宁波经济,2015(4):42-43.

[6]和晓艳.屋顶绿化的相关技术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3.

[7]徐瑞.屋顶绿化生态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

[8]孙健.屋顶绿化轻型植被毯的生產技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

[9]杨坚强.城市立体绿化的应用[J].园林园艺,2014(7):90.

城市绿化苗木现状与分析 篇9

3.1因地制宜,严格规划,明确目标,落实责任

规划是建设的龙头,城市绿化工作要有一个新的突破,关键在于制订具有前瞻性和科学性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规划主管部门要会同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在城市建设设计上做到“因地制宜,突出特点,风格多样,量力而行”尊重当地原有的地形、地貌、水体和生态群落,尽量采用和保留原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引进与当地特定的生态条件和景观环境相适应的植物。园林规划设计部门要按照节约型园林绿化的要求,严格审查规划设计方案,要把以建筑为主转变为以防护功能和观赏并重、植物造景为主的新的观念上来,组织专家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充分论证,将具体要求落实到方案的评审标准中,避免注重于单一的观赏功能或是局限于眼前效果,而要从城市长期发展角度考虑,树立长远目标。

在充分了解城市发展现状,考察城市现有景观风貌的基础上,编制并实施城市园林绿化发展规划,明确近期发展目标,并以此作为指导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基本依据。按照生态学原理和“城市与自然共存”的原则,结合衣业产业结构调整,在城市组团之间、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建设高标准的区域型绿化隔离带,突出各区的独立性。城市规划、园林绿化等政府主管部门要把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牢固树立科学、节约的绿化意识,将发展科学型、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订具体实施方案。要统一思想,明确分工、目标和责任,确保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在此基础上有效实施城市绿化隔离带、城市大环境绿化工程,开展道路、河流等的绿化整治工作,严格按照规划目标提高城市规划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以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并且进一步提高园林建设和管理水平,实施国家重点公园管理制度,有效保护历史名园。

3.2宣传教育,完善法制

提高全民绿化和创建意识。在目前市场机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园林城市的创建工作要引起相关领导的充分重视,要开展广泛的领导任期绿化目标责任制,实行单位评比和考核一票否决制,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同时,建立健全园林绿化的执法队伍,依据《城市园林管理条例》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惩侵占绿地、乱砍滥伐等破坏绿地的行为,依法维护和巩固城市绿化成果。在此基础上,尤其要注意加强宣传教育,争取杜会各界的广泛支持,提高全民的绿化和园林城市创建意识,培养全杜会爱护公共生存环境的自觉意识,树立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全杜会自觉爱护环境的良好氛围。各地发展规划、园林绿化的主管部门要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绿化条例》等相关规定,不断加大执法力度,落实绿线管制制度。城市绿线必须向杜会公布,接受杜会监督。要结合节约型园林绿化的要求,梳理现有法规,加快修订、完善园林绿化相关法规和标准,将节约型园林绿化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技术标准和规范,使节约型园林绿化的要求更加具体化、更具可操作性。

3.3优化绿化设计,作好绿化养护的保障工作

园林绿化设计要根据城市的特点、凸显城市的文化底蕴,结合城市区域的地理位置和绿化布置,可以在繁华街头和主要路口设计一批具有特色的人文景观,如城市雕塑、建筑小品和游憩设施,以此来展现城市的乡土风情,提升城市品位。同时,新建城区适合种植大面积的绿化植物,针对老城区由于人口密集、空间有限等历史原因导致的绿地面积的窘迫状况,其绿化建设重点以改造为主,必须考虑城市居民的休闲活动,来营造不同的城市绿化风格。合理配植绿化树种,并大力提倡使用成本低、适应性强、本地特色鲜明的乡土树种,优先选用抗旱、节水、易养护的植物。

绿化养护是搞好园林绿化工作的关键,无论多好的绿化设计和建设,如果后期养护不当,也会功亏一篑。现行的养护操作模式只强调除草、浇水、喷洒衣药,其模式较为简易原始,忽视了修剪的艺术性、施肥、病虫害的预防等环节,这将直接影响绿化的景观效果,难以发挥园林绿化的功效。

4结语

城市园林作为城市唯一具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市绿化不但要求城市绿起来,而且要美观,城市园林绿化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

城市绿化苗木现状与分析 篇10

汪阳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科研所(100083)

【作者简介】高级风景园林师。1939 年生。1960 年于北京林学院园林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园林管理、风景区规划设计工作。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会员。

【提要】本文根据我国近50 年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的发展轨迹,提出这门专业技术中一些核心技术,如指标体系、布局结构和城市设计等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以利于本专业的进一步提高与发展。

关键词:城市生态环境 生态平衡 绿地系统

中图分类号:TU986.5当前许多城市正在制定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大家所使用的规划模式, 是园林工作者从建国初期在学习前苏联“绿化建设”一书的基础上, 总结我国城市规划建设工作的经验和教训, 并结合我国造园理论, 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的专业技术。从建国初期到文革结束的30 年间, 这项规划始终处在可有可无的状况下。改革开放以来, 城市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生态环境恶化问题逐渐突出, 一些城市不得不付出昂贵的代价进行防治污染工程的建设。相比之下城市绿化建设不仅经济, 而且还因改善城市环境的综合效益理想, 受到普遍的青睐。如特大城市北京、天津、上海, 特区城市深圳、珠海, 风景城市杭州、桂林及部分工业城市、港口城市等, 因具有良好的城市绿化环境, 对外商投资增强了吸引力, 进一步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因此,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成为城市总体规划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是评选园林城市的关键性条件, 又是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园林热的形势促进了园林专业规划技术的发展和提高。

一、规划的核心问题

“绿地系统规划”中(以下简称“规划”)最明确的目标是绿地指标体系, 因指标是“规划”的重要量化标准。城市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产物, 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聚集地。但是由于人类对自然、对自身发展规划认识的不足, 常造成城市开发建设中的各种失误, 因此, 不得不反复总结经验和教训, 不断地弥补这

种失误带来的危害。这正是城市规划的滚动发展及不断修编的目的之一, 也就是不断弥补城市开发建设中失误的规划方法的发展。“规划”需要解决城市生态环境失衡的问题, 重塑城市自然生态。这种再造的生态环境, 是由城市特殊的需要而构成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组合。所以“规划”的绿地布局结构和功能特点是衡量“规划”质量标准的一个重要的核心问题, 也是“规划”技术的一个重大发展。一个好的“规划”还必须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首先能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完成后的一个单项规划, 属于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工作。不仅要解决绿化区内的分区布局、分类要求等, 还要对重要的近期建设项目, 提出控制与发展的具体要求, 因此, 它是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的混合体。

二、规划指标的性能

绿地指标必须是一个综合、周密的指标体系。国家对“绿地率”的要求是: 城市新建设区不低于30% , 旧城区不低于25%。城市绿地率是在城市用地平衡中作为争取绿地的法定手段, 但是仅靠这一指标并不能保证在城市的建设发展过程中保持或提高城市生态质量。这是因为目前国家严格控制占用农田扩大城市建设用地, 但又无法严格控制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用地不变, 绿地率控制下的绿地是一个恒量, 由于人口的增加, “人均绿地”指标中的绿地实际上成了一个变量。所以, 因人口增长造成环境质量下降的问题以“人均绿地”指标调控是不行的。要以城市的实际人口数进行计算, 提出合理的指标数值并与“城市绿地率”互相补充以保证城市生态环境的平衡或提高。

“人均公共绿地”指标的人口基数目前不应再用城市户籍人数计算, 应用城市实际承载人数。并根据调查测算, 确定出一个合理的城市进入公共地活动的人数占城市总人口的比例, 再确定合理的人均公共绿地的指标。特别是由于城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闲暇、休假时间的增加, 进入公共绿地活动的实际人数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为保证公共绿地的生态环境质量和游憩空间的情趣, 人均公共绿地指标必须与绿地容量指标相结合, 组成一对相互控制和调整的组合指标, 以保证公共绿地总量和绿地内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 制约其它城市建设项目侵占现有公共绿地和规划公共绿地。

“城市公共绿地分布的均匀度”这一指标制定的习惯作法, 是提出各级公园绿地服务半径。但是在任何一个已建成的城市中, 公共绿地几乎无法实现均匀分布的要求。因此, 它必须和城市道路和交通设施的规划相结合, 以乘车和步行时间以及提供便利居民使用绿地的条件来发挥公共绿地使用的效率和效果。例如可供居民活动4 个小时的市级公园, 它的服务半径应当乘车不超过30~40 分钟。

为居民经常活动的区级公园它的服务半径应当是乘车不超过10 分钟、骑车不超过15 分钟的距离,否则在生活、工作节奏加快的今天,公园的利用率就会大大降低, 使公园也会因布局设置不合理而无法充分发挥其游憩功能。

至于城市“绿化覆盖率”指标,是反映城市绿化管理水平的指标, 也是城市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以及经济技术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各城市间差距较大, 统计计算方法难以规范化, 因此, 只是一个象征性的辅助指标。它是随着树木成活和生长, 逐渐提高与绿地率相关的对照关系值。

总之,“规划”的指标体系包括:

(一)城市绿地率、覆盖率和人均绿地的相辅相成达到在城市人口不断增长的情况下,保证城市生态环境质和量的平衡与提高的指标组。

(二)人均公共绿地和公共绿地容量及公共绿地均匀度三项指标的协调是保证公共绿地量与质的提高, 实现公共绿地能充分为居民享用的指标组。

(三)这样的组合指标体系其主要控制作用在于不断向城市总体规划反馈, 促使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过程中充分考虑“绿地系统规划”对城市生态环境和绿地游憩功能的影响, 与城市总体协调, 增加绿地规划实施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三、绿地的布局结构

我们以往通常把城市实现绿地的点、线、面相结合作为布局结构的基本原则, 这是一个误区。因为它是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口号,并不是规划的科学规律。因为, 城市建设管理部门、国家建设部和各市园林局要求每一个城市的道路必须绿化,因此,道路必然会形成“绿线”。把城市的公共绿地视为绿点必然有路相通,绿点与绿线自然相通。每一个单位都必须植树绿化, 当然就形成一个较大的绿面。因此,城市中的点、线、面是非结合不可的。因而它不是城市绿地结构的布局原则, 而是绿化建设管理的必然结果。“规划”要设计的城市绿地布局结构则是根据城市的环境危害源如: 地震;洪灾、风暴、高静风率;烟尘;噪音及水源的污染;人口及建筑的密度过高;温、湿度的过高过低等。这些危害城市居民身心健康的环境因素, 怎样以绿地的布局结构形态进行消除、改善和缓解?当前国内外有些城市如建筑高密度的城市采用大面积城市中心绿地来提供富氧离子, 减低热岛效应;用楔形绿地或宽阔街道绿化将郊区森林的新鲜空气引入城市;用带状绿地、环城绿地作为防灾、防震用地等。这种结构布局方案往往较易与城市总体规划协调,组成城市的安全防护体系, 受到城市规划建设部门的重视而被采纳。这些

实践有利于我们对布局结构理论的总结与发展。

四、城市绿化空间设计

城市景观可分为两大类型, 即人工建筑与构筑物景观和自然的植物与山、水景观。前者反映了城市的文化艺术和工程技术水平, 后者体现了城市的生态景观和环境特色。两者结合就形成了城市的景观特色和艺术风格。由于自然环境和城市建筑的融合, 大大改善和提高了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因此, 根据每个城市的自然景观特色和传统的历史文化, 在城市空间视线的焦点地段及典型的城市景观区, 进行城市空间设计和创意, 是城市的闪光点, 以反映现代城市富含绿量的新风貌, 也是在“规划”中应当引起重视的问题。为使城市不仅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而且能反映时代和传统文化艺术风格的新特色、让城市成为人们旅游观光、学习、教育的阵地以及政治经济、精神文明的荟萃地, 促进智力和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

上一篇:写作教学设计-节日下一篇:明礼知耻主题班会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