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探讨与案例分析

2024-06-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6.8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探讨与案例分析(精选10篇)

6.8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探讨与案例分析 篇1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建设也越来越追求高品质。而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就是彰显城市风味的要素。在进行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不但要注重社会效益,而且要将生态发展的理念融入其中,形成一个和谐的系统,使之能够真正起到改善市民业余生活的一个休闲场所。本文以石家庄某居住区为例对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相关思路以及技术方法进行探讨,希望能为相关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探讨,案例分析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的几十年中我国经济发展不断与国际接轨,人们生活水平提升的同时也在追求生活质量的改善。而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扩大并加快,我国居民的居住消费意识也在提高,人们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室内的设计,而是逐渐扩大到整个居民区的整体景观,外部景观对购房消费者有很强的吸引力。因此,很多房地产开发商也纷纷提出了以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来吸引消费者的营销策略。园林景观设计从以前仅仅是居住区辅助设施甚至摆设占有了一定的地位。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可以说已经成为人们买房以及开发商建房时的一个重要参考。石家庄某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得到了很多购房者的认可和喜爱,并且为业内专家所推崇,在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这是一个很好的借鉴例子。本文正是结合此案例对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进行研究。

1.案例概况

石家庄某居民小区的开发商是河北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小区位置位于石家庄开发区太行大街与学苑路交口西南角,小区东面是东南环城水系,而南面则是一个公园,名称为天山公园,而北边是山湖公园。此小区整体面积达到将近七万平凡米,其中光是建筑面积就有将近一万五千平方米,剩余的则是外围园林景观设计。笔者对其建筑设计图纸进行了研究,发现其整体建筑面积是矩形,内部地形相对较高。

小区施工之前对设计图纸进行了会审,发现存在很多问题。笔者将这些问题总结为三点:首先是小区整体建筑物位置分布的问题,整个小区内的楼层单元分布太密集,导致出现的空地比较多,而楼层之间的空间又比较小,不但影响了低楼层居民的采光,而且不利于整个小区的一体化;其次是景观分布的问题,总体来说设计图纸上的景观比较零碎,仅仅是景观,而没有形成一个真正的园林。具体来说,小区内计划栽种的植物以及喷泉等设施都被切割开栽种在单元楼的间隙内,而空阔的大片场地并没有形成小区内部比较完整的核心园林式的景观;最后是小区整体太封闭,不利于向外部展示小区景观,也不利于将外界景观同小区景观融为一体。

针对石家庄某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本着解决问题并拓展创新的思路,对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进行探讨。以下是具体的分析。

2.石家庄某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作用

2.1娱乐功能

首先要明确的是园林景观的第一个作用,那就是娱乐功能。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之初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善高楼大厦中间人们枯燥的生活,增加一些生活乐趣。比较完善的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能够媲美城市公园的作用,其不但是小区内部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且为居民提供了整套休闲设施,居民可以不必走很远就能进行户外游玩、散心。近年来城市居民区建设中越来越重视对园林景观的设计,其规模的扩大也直接促进了城市居住区园林设计水平的提升,不但为居民提供了进行户外活动的场所,而且为居民提供了一个进行社会交往的纽带地区,有利于小区内部人文关系的和谐和居民整体身心健康。2.2生态功能

除了上述所说的娱乐功能之外,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功能也不能被忽略。园林景观以绿色植物为主,其不但能够净化空气、减少小区内部由于汽车排放等带来的尘土,而且能够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尤其是园林景观设计中湿地,研究表明,湿地是生态宝库,不但能够对外部环境起到改善作用,而且能够为内部生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容易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生态系统。很多小区在建设过程中本身有很多植被,然而整体比较混乱,不但不能起到美化作用,而且成为了小区脏乱的印象之一。因此,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不但设计栽种新植物,而且对原有的植被进行形象改善,在不破坏整个小区内部生态系统平衡的情况下进行植被改造,可以有效改善居住区的形象,使其变得雅观大方。3.石家庄某小区园林景观设计要素

总体来说,石家庄某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包含以下几个要素。这些要素之间的有机组合实现了整体园林景观的视觉效果。现代化的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首先要考虑到绿化植物的形态美,其次植物质感以及其色彩之间的相互配合也是造成游人视觉效果的要素之一。另外,空间环境的布局对园林景观的框架影响很大,比如说石家庄某小区设计图中园林景观的空间布局就不是很好,空出的场地太多,建筑物密集导致植物景观分布也比较密集。而其地形大约高出小区外部地形1.3米,这也是进行园林景观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这需要园林景观设计师同建筑物设计师以及施工人员相互之间商讨解决。

4.石家庄某小区园林景观设计遵循的原则

4.1地方特色

我国幅员广阔,因此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较大,要设计出既能够获得本地人认可又能够给外地人以惊艳感的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就要充分了解本地文化特色,尤其是建筑方面的习惯以及审美方面的特点。另外,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当地气候环境以及地形特点,将山水情怀体现到其中。总体来说我国汉族民居分为北方和男方两个派系,石家庄属于典型的北方地区,其文化是典型的燕赵之风,因此建筑特色也具有浓郁的北方气质。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把握当地的建筑风格和园林构造方法,将其灵活运用到园林景观设计中。4.2功能性

园林景观虽说是小区建筑物的一部分,然而在建筑过程中还是要顾及到其实用性,因为园林景观是小区居民户外活动的主要空间。一方面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要将整个场地划分为若干功能区,并合理确定每一个功能区的大小、场地高差以及其质感。另一方面,石家庄某小区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考虑到了园林景观对居民的心理影响功能,其能够带给人一种家园感觉。总体来说,在进行功能性设计的时候要注意动静结合。所谓动,是指其运动场所,例如篮球场、羽毛球场、喷泉等,而静态的景物比较多,很多绿化景物属于静态的,例如假山、树林等。动静功能的发挥是矛盾的,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处理好其关系。4.3借鉴现代建筑风格 除了上述所说的在进行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要注重发挥地方特色之外,从现代创新性的建筑风格中汲取营养是必要的。现代建筑风格是目前世界上多种文化交流碰撞之后融合的结果,其博采众长并克服了很多建筑风格的缺点,应该说比较先进,能够适合更多人的审美观念。

5.小结

本文以石家庄某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为例对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进行了探讨,主要从进行园林景观设计之时要遵循的原则和要注意的要素进行分析。总体来说,既要发挥地方特色,又要注意借鉴最先进的现代建筑风格,既要注重园林景观的实用性,又要使得其格调高雅,能够起到陶冶情操并带来生活乐趣的作用,这也是设计人员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参考文献

6.8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探讨与案例分析 篇2

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

1.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

随着景观生态思想的发展, 在规划设计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系统时, 首先要以植物学、景观生态学、人居学、规划学、社会学、美学、建筑学等为基础, 遵循生态原则, 重新认识身边熟悉而又陌生的自然生态景观造景要素:例如立地环境、水系、植物、动物、微生物、气候天象、时空变幻等。要始终以人为本、以生态为本, 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使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系统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环境因子组成有机整体, 体现环境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其次要从非自然造景要素:如人文环境小品、建筑、灯光、道路等景观, 以及人类思维行为等诸方面来规划住宅绿地生态系统, 使居住区绿地空间不仅有绿化的数量, 更要考虑绿地的质量和功能, 即创造回归自然、融于自然的诗意景观天地, 使居住区景观生态建设不仅仅停留在生存、生理需求的生物层次, 而是迈向心理和精神上的愉悦的高尚层次, 是对美和情的追求。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居住区环境的社会活力, 才能与人与自然相协调的规划设计理念相对应。

(1) 规划设计中的立地环境要素

(1) 原生态土质的重要性。自然界是具有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的生态系统, 是由食物链构成的生态金字塔, 塔底是孕育万物的土壤、水分等, 其上为微生物、昆虫等分解者, 位于分解者之上的是将太阳光、水转化为有机物并产生氧气的植物, 塔顶为消费者的动物和人类。原有的地球生态系统是亿万年演化而成的, 在自身系统内可以完成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转换, 所以住宅区原生态表土的保持相当重要, 而以往在住宅区的开发建设中常常忽视这一点, 随意弃土、回填土、整土, 会无意中破坏大地的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原生态环境。因此尽可能保留住宅区本土是住宅生态复原的基础。在规划时既要注意借景 (山、水、树) , 同时也要保护土壤、防止原生态水土流失;做好地形地貌, 尽可能保留野生生物, 顺着绿脉而得以生存繁衍。人作为城市和住宅区的生物主体也和其他生物一起共生共存。因此在住宅空间规划时同样既要注意借景 (山、水、树) , 保护土壤、防止原生态水土流失, 又要做好地形地貌, 保持原生态水土流失。

(2) 形成多样性的地形地貌小环境。起伏的地形是自然界的表象, 形成起伏的地形, 有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 有了地形环境的多样性才可能有植物的多样性, 生物的多样性, 因为人类向往的聚居环境包含了海滨、河流、谷地、森林、岛屿, 而森林大部分生长于地形起伏的山岭中, 对于绿地面积有限的住宅区来说, 模拟自然的地形是至关重要的, 这不仅可以增加绿地面积, 形成区域小环境、小气候, 有利于地表径流, 有利于排水, 而且因地下水位过高引起的植物种植难度系数可相对降低, 有利于栽植高大怕湿性景观植物, 如雪松等各种各样的植物种类, 丰富景观层次, 使各类植物在层次上有变化、有景深, 有阴面和阳面, 有抑扬顿挫之感, 进而有利于提高住宅景观品位, 可做到生态、视觉景观和大众行为的三位一体。

(2) 水景的生态设计原则

水是生命的起源, 如果把植物比喻是“水塔”, 那水就是其源泉和本底。湿地是自然界最富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态环境之一, 具有独特的生物多样性, 同时湿地系统也是孕育生命的生态系统。建设住宅的水景湿地有助于改善住宅的生态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1) 水系利用原则:住宅区收集和排水系统基于生态观点的设计模式是:阻止和收集减缓地表径流蓄水缓释和灌溉利用。

(2) 从生态的角度:水有较大的热容量, 不仅增加空气湿度, 而且可起到调节气温的功效;

(3) 人的亲水性:水是生命的象征, 从飞机上看地球, 绿色的山峦、弯曲的河流和绵延的海滩常连在一起, 人类聚居最向往的地方往往是海滨、河谷, 用模拟自然结合现代园林的包装手法, 可使水产生流动跌落;模拟自然的溪流, 从跌落、流动、水位变化, 完全是大自然的缩影。在菊园、天安花园、浦江花园、河滨豪园都用了水景。所以模拟自然的溪流、瀑布、人造湖泊, 通过水位变化的水流是人工再现的自然水流, 形式上是一种人造湿地, 从人类原本行为心理上得到了回归自然的满足和欢愉。

(4) 视觉上美感原则:创造水、绿景观交响曲, 例如水池、喷泉、溪流及可接近的水域边界可组成参与性的动态景观, 成为居民流连的场所。

(5) 环境指示原则:在一些大型的住宅区可应用水体, 如溪流或小河, 并种植水生植物或养些观赏鱼类等, 不仅可以满足人的亲水本能, 更重要是环境污染的指示植物。例如天安花园就成功应用了水体并种植了水生植物, 水中倒映着柳树, 水面上盛开着粉红色的睡莲花。因为水是生命之源, 有水的地方就有灵气。水可以调节气温, 可以使周围空气新鲜、清新, 有助于人们的健康;有了水就可以造就出更多供人们观赏的景观, 有了水的景观能给人以空灵开阔、神态清爽、心旷神怡的感觉。2 1世纪生态住宅区应通过建设喷泉、瀑布、艺术水帘、溪流、垂钓池、戏水池及生态人工湖住宅区公园, 以美丽的湖光水色, 实现都市人回归大自然的梦想。

(3) 景观植物配置的多样性原则

植物配置应向生态化、乡土化、景观化、功能化方向发展。植物材料既是生态造景的素材, 也是观赏的要素;位于分解者之上的植物能将太阳光、水转化为有机物并产生氧气, 所以应正确选择树种特别是多用乡土树种, 因为乡土树种是自然生态历史演变的结果。科学地配植各种植物有利于发挥植物的特性, 构成生态美景。

城市绿地中植物的搭配有着丰富的类型:乔木——草本型、灌木——草本型、乔木——灌木——草本型、乔木——灌木型、藤本型等, 在居住区绿化中这些类型的搭配几乎都能用到。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绿地服务对象的需求和应达到的功能要求进行植物设计, 例如棚架下采用藤本植物遮阳, 活动广场采用高大乔木遮阳;以观赏为主的绿地可采用灌木——草本型或乔灌草搭配型;观赏结合散步游览的绿地可采用乔木——草本型的植物配置方式;防护型的绿地可采用灌木篱或复层的群落搭配。

在居住区中应用人工群落, 主要用来改善人工环境。国内外的实践证明, 绿地改善小气候产生可感效应的最小规模为0.5至1公顷。绿地中树木的数量越少, 其产生的生态效益也越低。由少量草坪和低矮灌木组成的小片装饰性绿地, 生态效益也不佳。以乔、灌、草组成的人工拟自然群落, 由于层次丰富、绿叶面积增加, 提高了单位叶面积指数, 从而增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作用。

另外, 采用拟自然的生态群落式配置, 利用生态位进行组合, 使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共生, 使喜阳、耐阴、喜湿、耐旱的植物各得其所, 从而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肥力, 构成一个稳定有序的植物群体。居住区内的环境, 由于建筑密集和人类活动频繁, 不利于植物生长, 经合理配置, 利用共生原理组合群落, 可明显提高植物的成活率。

居住区内应尽可能开辟较大面积的绿地应用复层结构的种植模式。这种结构分上木、中木、下木或地被三至四个层次, 对处于不同层次的植物在生态习性上有不同的要求。对于上木要求具备观赏价值高, 耐阴喜阳, 冠形端正, 株形较为峭立, 枝下较高或枝叶稀疏等条件的高大乔木;中木以植物耐阴性的强弱为选择依据, 并兼顾植物的观赏性和耐粗放管理性, 以灌木为主;下木和地被层多为耐阴性更强的低矮小灌木和草本植物。

下面列举在学习期间调查的处于不同气候带的几个城市的人工植物群落搭配的应用模式, 以供参考:

1.北京:

作上木的树种有:银杏、白蜡、臭椿、合欢、槐树、栾树、刺槐、悬铃木、元宝枫、柿树、杜仲、流苏、旱柳、山桃、晚樱、毛白杨、白榆、皂荚、桧柏、侧柏、白皮松、雪松、油松、华山松、玉兰、洋白蜡等。

作中木在林下较阴的条件下生长的植物有:鸡麻、连翘、小花溲疏、溲疏、大花溲疏、天目琼花、红瑞木、蓝荆子、金银木、珍珠梅、柳叶绣线菊、棣棠、四照花、大叶黄杨、粗榧等。在较疏的林下或全日照条件下生长的中木有:矮紫杉、紫荆、小叶黄杨、猬实、太平花、紫叶小檗、圆锥绣球、珍珠梅等。

作下木地被的植物有:阔叶土麦冬、崂峪苔草、土麦冬、垂盆草、络石、大花萱草、玉簪、紫萼、二月兰、紫花地丁、地锦等。

适合应用的植物群落模式:

(1) 毛白杨——元宝枫+碧桃+山楂——榆叶梅+金银花+紫枝忍冬+白皮松 (幼) ——玉簪+大花萱草;

(2) 银杏+合欢——金银木+小叶女贞——品种月季——早熟禾;

(3) 国槐+桧柏——裂叶丁香+天目琼花——崂峪苔草;

(4) 毛白杨+栾树+云杉——珍珠梅+金银木——崂峪苔草;

(5) 臭椿+元宝枫——榆叶梅+太平花+连翘+白丁香——美国地锦+崂峪苔草;

(6) 毛白杨+桧柏——天目琼花+金银木——紫花地丁+阔叶土麦冬;

(7) 华山松+馒头柳+西府海棠——紫丁香+紫珠+连翘——崂峪苔草+早熟禾;

(8) 国槐+白皮松——花石榴+金叶女贞+太平花——崂峪苔草;

(9) 大叶白蜡+馒头柳+桧柏——麻叶锈线菊+连翘+丁香——宽叶麦冬;

(10) 悬铃木+银杏+桧柏——胶东卫矛+棣棠+金银木——扶芳藤+崂峪苔草。

2.杭州、苏州、扬州:

作上木的有:广玉兰、合欢、薄壳山核桃、杂种鹅掌楸、鸡爪槭、朴、珊瑚朴、樱花、玉兰、七叶树、枫香、香樟、梧桐、无患子、楸树、南酸枣、乌桕、喜树、枫杨、雪松等。

作中木的有:香榧、三尖杉、罗汉松、竹柏、桂花、含笑、粗榧、山茶、油茶、厚皮香、大叶冬青、红茴香、海桐、麻叶绣球、圆锥八仙花、伞形八仙花、木绣球、琼花、野珠兰、马银花、毛白杜鹃、锦绣杜鹃、杂种杜鹃、棕榈、棣棠、箬竹等。

作地被的有:吉祥草、土麦冬、沿阶草、石菖蒲、连钱草、红花酢浆草、石蒜、苍竹、蝴蝶花、萱草、大吴风花、单花紫菀、山白菊、蛇根草、八角莲、二月兰、石菖蒲、玉簪、紫萼、垂盆草、圆叶景天、鸢尾、博落洄、富贵草、鱼腥草、葱兰、马蹄金、白花三叶草、野碗豆、刺果毛茛等。

适合应用的植物群落模式:

(1) 麻栎——厚皮香——沿阶草;

(2) 枫香+麻栎——厚皮香+红茴香——南天竹——沿阶草;

(3) 广玉兰+白玉兰——山茶——阔叶麦冬;

(4) 枫香——桂花——水桅子+蝴蝶花;

(5) 黑松——棣棠+杜鹃——蝴蝶花;

(6) 香樟——小叶黄杨+洒金东瀛珊瑚——石菖蒲;

(7) 水杉+日本柳杉——山麻杆+桂花+紫叶桃——白花三叶草+小叶野决明;

(8) 雪松+广玉兰——杜鹃——土麦冬+二月兰+酢浆草;

(9) 悬铃木——杜鹃——紫叶小檗+金丝梅——沿阶草;

(10) 雪松——红叶李+红枫+罗汉松——火棘+结香——玉簪+紫萼+马蹄金。

3.深圳、广州:

作上木的有郁香、榕属、桉属、台湾相思、红花羊蹄甲、洋紫荆、凤凰木、黄槿、木麻黄、悬铃木、银桦、马尾松、大王椰子、椰子、蒲葵、木菠萝、扁桃、兰花楹、南洋楹、幌罗伞、大花紫薇、荔枝、盆架子、白千层、芒果、人面子、蝴蝶果、石栗、白兰、桃花心木、木棉、蒲桃、荷树、秋枫等。

作中木的有竹柏、长叶竹柏、香榧、三尖杉、粗榧、罗汉松、红茴香、米兰、九里香、红背桂、鹰瓜花、山茶、油茶、大叶茶、桂花、含笑、海桐、南天竹、桅子、水桅子、八角金盘、冬红、阴绣球、小檗属、十大功劳属、毛茉莉、虎刺、云南黄馨、桃叶珊瑚、构骨、紫珠、马银花、紫金牛、木兰、剑叶铁、软枝刺葵、燕尾棕, 散尾葵、棕竹、金栗兰、朱蕉、六月雪、罗伞树、金栗兰、三药槟榔等。

作下木和地被的有仙茅、大叶仙茅、一叶兰、水鬼蕉、虎尾兰、中华常春藤、洋常春藤、长柄合果芋、络石、南五味子、海芋、水塔花、紫背竹芋、吉祥草、石菖蒲、广东万年青、垂盆草、红花酢浆草、地毯草、翠云草、黄堇、紫堇、艳山姜、花叶良姜、秋海棠类、鸭趾草、水塔花、红背桂、蜘蛛兰、鹅掌柴、蚌兰等。

适合应用的植物群落模式:

(1) 红花羊蹄甲——山茶——海芋+艳山姜——两耳草;

(2) 白兰——油茶+大头菜——虎尾兰;

(3) 白千层—九里香——沿阶草;

(4) 蒲葵——南天竹+海桐——大叶仙柔+红花酢浆草;

(5) 南洋楹——鹰爪花+含笑+山茶——地毯草;

(6) 大叶桉——长叶竹柏——棕竹——地毯草;

(7) 白兰——大叶米兰——珠兰;

(8) 白兰+黄兰+木莲+广玉兰+花木荷+银木荷——夜合+木兰——垂盆草+石菖蒲;

(9) 粉单竹——黑桫椤——地毯草;

(10) 半枫荷——冬红+毛茉莉——地毯草。

(4) 将底层架空造绿是现代绿地景观生态型住宅区发展的需要

现代社会是人类密集的时代,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汽车将成为人们的代步工具, 但将有限的不可再生的土地用于建设地面车库是不明智和不可取的, 将车库转入地下, 或者转向立体停车库, 即使在绿地活动空间比较富余的别墅小区内也应这样做, 既可减少噪音、降低污染, 又可确保人类的交通安全, 将有限的不可再生的土地, 用于绿化和户外活动场所是现代生态住宅区发展的方向。

(5) 屋顶绿化、墙面绿化、室内绿化是住宅区绿地景观生态系统规划设计的内容之一

在住宅区建筑规划设计之初, 就要考虑绿化对屋顶产生的承重、防漏等问题, 诸如会所的屋顶, 大楼的顶层, 可根据实际情况, 使绿化得到延伸, 使绿地长厚、长宽、长高, 上海五大豪宅之一的河滨豪园绿化就是明显一例, 其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室内绿化及地面的绿化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绿色链, 成了苏州河边绿带的代表。

(6) 自然遗迹、古树名木的保留是文化气息的体现

自然遗迹、古树名木是历史的象征, 是文化的积淀, 住宅区规划设计中应将他们尽量保留、保护好。尤其是具有生命的古树、大树, 由于适应了原有的地下水位规律, 如果因建设造成地下水位改变的话, 很可能导致树木的生长不良, 所以必须统一规划, 必要时为树木专设排水系统。例如文化花园内有一株千年古银杏, 2000年规划中特意保留了这株古活化石, 并在其周围规划成了一个古银杏景观生态家园, 让人感受到了文化气息, 生态保护是一个地方高度文明的象征;另外巡逻的保安骑在马上, 水车不停地转动, 使人想到了远古时代的自然景象。文化名人的头像栩栩如生, 草坪中随意的几块石头让人感受到一种朴实的乡村气息。

(7) 景观道路、雕塑、健身设施等户外空间在住宅区绿地中的设计

我们将住宅区的资源环境生态诸要素结合起来, 把建筑的尺度、景观小品尺度和树木的尺度合理地量化, 从空间、时间、自然、人文诸要素来规划住宅区的绿色生态系统。适度的户外空间对每个人来说是必需的, 人与自然对话、与人对话交流中需要户外空间, 如果说“居”具有私密性, 那“聚”就有公众性、开放性、参与性, 没有人参与、感知的绿地是苍白的、缺少品位的, 所以说景观道路、健身设施等户外空间合理分布于绿地中是聚集活动的需要, 由自然园路相连的“植物园天地”、“亲子乐园”、“探险者之路”、“鸟类乐园”、戏水池、茶室平台等, 在住宅小区中是相当重要的, 人们生活、聚居8+8+8方式的形成是人类的向往:8小时室内、8小时工作、8小时户外娱乐活动, 是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 小区的户外活动空间的容量是在住宅规划中确立的。

居住区景观设计研究与探讨 篇3

住宅建设与景观有共同的目的:建设适宜人类居住的环境。拥有美好的环境,城市才真正人性化并适宜人类居住,城市、建筑、景观一体化已成为必然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对居住区景观建设作了一些思考,并希望这些思考对未来居住区景观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一、城市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程序

当前大多数住区设计的一般过程是:居住区规划(控规和详规)一建筑设计一景观设计。对这种过程的一般理解为:1)规划:居住区功能划分、住宅、服务配套(交通)设施、规模和定位;2)建筑设计:建筑功能布置和空间造型;3)景观设计:绿化配置、硬质景观与游憩设施的功能布置和造型设计。在这一秩序中,住区设计的三个阶段往往相互脱离或者联系很少,如果设计者缺乏空间观念或不考虑前一阶段的设计意图,就会出现住宅建筑与户外环境也毫无关联的情况,表现为一些琐碎的景观元素零散分布在房前屋后,虽名称花样翻新,却都大同小异,居住区景观建设应该根据广义建筑学的倡导,协调城市规划、建筑学和景观工作者共同参加,实现三者的互动,改变单向的建筑决定论,做到既根据建筑的要求调整景观,也根据景观的需要改进建筑,并经过从建筑到景观再到建筑的多次反复,实现建筑与景观的和谐共生。

二、景观设计要素

住区公共景观的设计是通过对各景观构成要素的合理安排来实现的。现代住区的景观设计,不仅讲究绿化的形态,讲究植物质感与色彩的配置,还要讲究植物群落的生态化布局。此外,还包括对整体空间环境的布局、地形处理、硬软质场地的划分、水体设计、活动设施的选择、景观建筑物的营造、照明设计、室外家具与小品设计等,甚至一方地砖,一块缘石的选择和细部处理,都要经过规划设计师和建筑师们的共同参与研究,以求实现整体环境的最优化。

三、居住区景观设计原则

(一)体现地方特色,因地制宜的原则

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地方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区域和文化地域的特征相去甚远,住区景观设计要把握这些特点,营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环境,同时住区景观应充分利用区内的地形地貌特点,塑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自然环境是景观绿化的基础,在住区规划中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地貌、山水环境、气候特征,对地势的利用、水系的改造、树木的保留要因势利导,创造具有特色的环境空间。如南宁南湖公园“竹园”保留和适当移植了基地中原有的数十棵香樟树,营造了公园优美的绿化环境。景观设计还应当发挥住区周围环境背景的有利因素,或是借景远山,或是引水入区,创造山水化的自然住区。景观设计应与建筑设计有机结合。

(二)明确的功能要求

根据居住行为学的原理,住区的公共景观设计具有明确的功能要求,它的重点功能是针对婴幼儿、老年人,因为住区户外环境是他们主要的户外活动空间。根据这一前提来确定空间的大小、铺装的质感、地面的高差等,这成为很好的着手途径。同时住区的景观对所有住户具有心理调适的功能,给予每个人以家园感,促进社区居民的民主和自主精神。居住区的景观兼顾了“动”“静”两大功能,居住需要“动”,这包括运动、健身,所以居住区会出现篮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等场地,比如儿童玩耍、老人跳舞、健身的集散广场都属“动”的部分,而人们休息赏景,下棋等属“静”的部分。在设计时,“动”的区域应安排在远离住宅建筑物的区域,或集中设置,如设置在会所,以免干扰居民的正常休息。

(三)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有机结合才使得整体具有更加真实感人的持久魅力

建筑的风格是景观设计风格的基础,景观设计的风格取向必须考虑建筑的特色。如具有巴渝民居特色的住区,建筑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和语汇,景观设计应崇尚“自然天成”“依山就势”“随高就低”的艺术效果;如深圳万科房地产开发的深圳“第五园”,第五园的原创现代中式住宅,打造前所未有的现代中式住宅院落,让天井、前庭、后院出现在现代人的生活里面,在整体规划设计上,对中式传统住宅形式进行现代手法的演绎,展现了项目对实现人文自然的现代中式居住观的追求和探索,整个项目给人一种古朴典雅而又不失现代的亲和感。

(四)强化中心、创造层次感和围合感

住区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应着重于强化中心景观;层次感是评价住区环境设计好坏的重要标准,住区景观设计应提供各级私密空间,并且各层次之间应有平缓的过渡。

住区中公私动静变化细致,应努力营造一个“围而不闭,疏而不透”的空间氛围。实践表明:同单靠建筑的围合相比,利用景观手法进行围合不但行之有效,而且事半功倍;另一方面,围合感的塑造应与空间性质的不同而细致地变化。一般说来,公共空间(入口广场、休息广场、主题景观、观赏草坪)的设计线条动感且颜色艳丽,强调太阳光的照射、舞台暗示,体现“人看人”(交流渴望)的乐趣。隐秘空间(人户门厅、宅前绿化、联排私院、屋顶露台)的设计则侧重静谧和私密的感受,需强调阴影、构造的细节,采用导

热率低的材料以及必要的视线遮避。

(五)人性化的设计原则

人性化的设计原则,在外部空间景观设计中,还表现为满足居民的心理需求,为此将外部空间景观环境塑造成具有浓郁居住气息的家园,使居民感到安全、温馨及舒适,产生归属感,被居民所认同。人性化设计原则即想居民之所想,造居民之所需。在设计开始前,应对整个居住区进行朝向和风向分析,以利于组织好居住区的风道。在景观规划阶段需考虑到向阳面和背阳面的处理,人们在冬天需要充足的日照,而在夏天又需要相对的遮阳,还有提供和设置娱乐交流的场所。

(六)生态的设计原则

生态设计的思想应自始至终贯穿于环境设计的全过程。生态性原则是根据科学家钱学森提出的“山水城市”的构想,使外部空间景观生态化的一种思维方式。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是人的本性,通过引入自然界的山、水与绿化,模拟出自然风光,使住区景观环境生态化,让人们感受自然生态之美。正如美国景观学者西蒙德所说:“应该把自然(山、峡谷、阳光、水、植物和空气)带进集中计划领域,细心而系统地把建筑置于群山之内、河谷之畔,并于风景之中”。

四、结语

居住区的建设反映了科技与人文的共同进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也在经历文化导向上的转型,向更加理性、科学、开放、创新的文化主流发展,寻求人性化、高品质、个性化的景观环境已成为居住区发展的追求方向,并从“以人为本”的原则出发,更大程度地考虑到居民对环境的需求,这就更多地表现为居民对住区环境营造和维护的参与性,使设计师和业主形成“互动创作”的方式,更大范围的遵循使用者的需求与情感体现,实现人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共生。建设更加体现精神特色的美好环境,是居住区景观环境建设未来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章祝联.浅谈现代城市与景观建筑[J].山西建筑,2007,(6):42—43.

[2]张耕民.住宅郊区化及康城的市场定位[J].百年建筑,2002,(3):3l一32.

6.8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探讨与案例分析 篇4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住宅区公共环境是人们日常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景色怡人、绿化率高的公共环境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愉悦人们的身心。优美的环境景观不仅可以美化社区环境,还可创造出和谐融洽的邻里交往气氛。近年来,商品住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建设规模也越来越向大型化社区发展。在人们环保意识不断加强,绿色生存空间日渐成为人们共识的背景下,小区内园林景观的设计逐渐成为竞争的重点因素。住区环境景观不仅讲求较高的绿地率,而且对园林的某些特性,如给人的亲和力、满足居住者生理、精神双重需要、给住户提供有亲密归宿感的情感场所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更加注重注重景观的立意和主题的表达,注重使住户乐于其所、情融其中的真实感受。

环境设计注重“触景生情”,讲究人与景的 “相互交融”。居住区环境设计与一般城市景观设计不同。居住区环境景观所服务的对象基本上是社区居民,因此更加讲究以人为本。在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表现出对居民的尊重,从他们的需求出发,尽量满足他们身体、思想和精神的需要,引起居民的情感共鸣。要想设计出符合人文特色的居住区环境景观,就要认真洞察社区居民的需求,了解他们的职业构成、年龄结构、文化层次和价值观念等。2园林景观的作用

当前,房地产业竞争愈加激烈,只有不断提高商品房档次,才能更好地促进其营销,带动企业的持续发展。在土建方面很难有更大的突破的背景下,改善外部环境成为带动销售的重要手段。因此,小区环境建设逐渐成为行业人士的共识。而改善环境最有效的措施便是设计园林景观。园林景观设计具有经济和景观环境双重作用。

2.1园林景观的环境作用

亲近、宜人的居住环境是居民内在的需求,也是钢筋、水泥等硬邦邦的建筑物的有效调节剂。住宅区园林景观环境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良好的住宅区园林景观环境可以给居民以美好的情感体验。

2.2园林景观的经济作用

随着人们居住区环境要求的提高,良好的社区环境成为房产市场中的重要竞争因素。绿色、优雅的住区环境有助于提高住区的市场竞争力,增加销售速度与入住率,提升开发利润。因此,住宅景观建设,不仅是居民住房的需要,更是开拓住宅市场、形成消费热点的需要。

2.3园林景观的生态作用

社区本身就是一个或大或小的生态系统,园林景观则是这个系统中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园林景观能给住宅区甚至整个城市带来良好的生态服务功能,它不仅能愉悦人们的身心,还可有效净化空气,绿化环境。

3存在的问题

虽然居住区景观呈现出较好的发展事态,但随着激烈的商业竞争,园林绿化建设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

3.1忽视景观的功能

过分强调视觉效果,追求装饰性、豪华性实用性不高。建设、娱乐等设施不足,忽略人们

休息和娱乐最基本的行为心理。

3.2缺乏文化氛围

形式上缺少和谐统一,内容上缺乏生活气息。一些景观被毫无表情的复制、拼凑和嫁接,景观相对孤立,缺乏文化氛围。

3.3缺乏地域文化特色

不能根据自身抵御文化特色设计相应的作品,缺乏特色和个性。有些景观作品直接把一些经典作品不加分析、不分地域地生搬硬套,缺少文化特色。

3.4可视性与植物景观协调性差

有些居住区,在些园林建筑的设计上一味追求耐久性和管理的方便性,兴建了大量的设计个性不强,形体简陋、外感美感不强的混凝土花架。虽然满足了功能性, 却忽视了居住区园林建筑的形式应以休憩为主的亭、廊为主,景观建筑的可视性与植物景观的协调性较差。

3.5植物选栽不当

在选择植物时,不加甄别,不结合实际,盲目引进,导致栽培的植物因环境不适,成活率不高,增加维护费用。小区中使用的树种单一,不能体现生物多样性。盲目移植大树,既增加成本,也造成对现有生态资源的破坏。

3.6简单生态系统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生态”二字成了房地产的一大卖点。但利益所趋,很多开发商为最大限度的追求经济利益,不愿花更多的资金用在景观设计上,许多住宅区景观的生态设计仅仅停留在浅层次阶段,甚至只是一些房地产商的宣传手段。

4几点对策

4.1严格控制绿地率。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常常存在使用绿化覆盖率作为绿地率进行商业炒作和广告宣传的情况。为了规范房地产市场,在住宅小区规划报批和施工验收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绿地率。

4.2尽快制定“园林小区”标准、制定相关标准。可以以评促建,营造景观优美的园林小区。

4.3城市居住环境已逐步实现小区化。为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应重视小区生态园林建设,并在建设中突出植物种类群聚的特点,尽量减少搞亭台楼阁、喷泉雕塑、假山水池,在园林景观建设中注重空间异质性和“点-线-面”的结合。以建设 自然 景观为主,体现人居环境回归自然的建设目的,有利于促进物种多样性在城市环境建设中的可持续发展。

4.4加大培养懂生态、建筑、园林、植物等学科知识的复合型园林工程人才。以此培养和提高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人才自身的“生态意识、文化观念、区域视野、科学和艺术 ”水平,从而使其创造出的人居环境园林景观,设计富于 中国 特色的新时代园林精品。

4.5加大培养生态园林工程监理的综合型人才,提高工程监理力度。根据生态园林工程的生物学特点、要求,所培养的工程监理人才应具备生物学知识背景,应该懂得植物生 理学、植物保护学、土壤以及植物分类、植物栽培等学科的理论,能根据不同的气候、土壤条件和植物品种的特征,采取不同措施确保工程质量,控制工程进度和造价,有效地督促城市人居环境生态园林景观建设快速健康的发展。

[1]孔德佳.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若干关键问题[J].科技信息,2009年

[2]陈满.论我国园林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年

6.8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探讨与案例分析 篇5

一、景观设计是发展商、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和城市居民四方互动的过程

在提出景观的概念规划开始时,就把握住景观的设计要点。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之中,景观设计师、建筑工程师、开发商要经常进行沟通和协调。不应像以前一样先规划好房子,再做景观规划设计。二是,四方互动,甚至先规划好整体环境,再把房子像种树的一样种进去,用建筑去巧妙的分隔和围合空间,使建筑和景观能融化在居住区整体设计之中。同时景观设计必须呼应居住区设计整体风格的主题,硬质景观要同绿化等软质景观相协调。不同居住区设计风格将产生不同的景观配置效果,现代风格的住宅适宜采用现代景观造园手法,地方风格的住宅则适宜采用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语言的造园思路和手法。

二、强调环境景观的文化性,体现地方特征原则

崇尚历史、崇尚文化是近来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一大特点。但随着历史文化的不断升温,开发商和设计师们开始不再机械地搬用西方式园林模式。甚至开始在中华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居住区的规划和策划。他们根据各地方区域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通过建筑与景观设计来表现历史文化的延续性与地域特色。如青岛,“碧水蓝天白墙红瓦”体现了滨海城市的特色;海口“椰风海韵”则是一派南国风情;重庆,错落有致那应是山地城市的特点;而苏州,“小桥流水”则是江南水乡的韵致了。这些案例无一不是在传统文化中深入挖掘,从而开发出兼具历史感和时尚感的纯正的中国风格的作品。同时居住区景观还应充分利用区内的地形地貌特点,创造居住区微地形的起伏变化,塑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

三、强调环境景观的艺术性

90年代以前,“欧陆风格”影响到居住区的设计与建设时,曾盛行过欧陆风情式的环境景观。如大面积的观赏草坪、模纹花坛、规则对称的路网、罗马柱廊、欧式线脚、喷泉、欧式雕像等。90年代以后,居住区环境景观开始关注人们不断提升的审美需求,呈现出回归历史的发展趋势,提倡现代造园手法与古典园林相结合,创造出既具有历史文化又简约明快的景观设计风格。

四、强调环境景观的共享性与均好性

这是住房商品化的特征,应使每套住房都获得良好的景观环境效果,首先要强调居住区环境资源的均好和共享,在规划时应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创造人工景观,让所有的住户能均匀享受这些优美环境;其次要强化围合功能强、形态各异、环境要素丰富、安全安静的院落空间,达到归属领域良好的效果,从而创造温馨、朴素、祥和的居家环境。

五、使用现代材料

材料的选用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应尽量使用当地较为常见的材料,体现当地的自然特色。在材料的使用上有几种趋势,(1)非标制成品材料的使用,(2)复合材料的使用,(3)特殊材料的使用,如玻璃、萤光漆、PVC材料,(4)注意发挥材料的特性和本色,(5)重视色彩的表现,(6)DIY(Do It Youself)材料的使用,如可组合的儿童游戏材料等。当然,特定地段的需要和业主的需求也是应该考虑的因素。环境景观的设计还必须注意运行维护的方便。常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好的设计在建成后因维护不方便而逐渐遭到破坏,因此,设计中要考虑维护的方便易行,才能保证高品质的环境日久弥新。

六、结语

12-居住区园林小品设计探讨 篇6

摘要:园林小品设计取决于其自身的形式、内容、体量以及小品与所处环境的协调等诸多因素,本文主要就居住区内园林小品的设计作了一些分析和探讨。关键词:居住区;园林小品;设计

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绿色、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成为人们的普遍追求。与城市广场、街道绿地等追求大手笔、大气势的园林景观设计不同,居住区的园林小品更多的是追求一种尺寸得体,意境突出,色彩鲜明,个性明显的主题表达。园林小品依附于景观和建筑物旁,会给整个居住区景观增色不少。而园林小品的成功运用,则取决于其自身的形式、内容、体量等与其所处环境的协调,本文主要就居住区内园林小品的设计作一些分析和探讨。

一、居住区园林小品的典型应用

一个小小的石钵放在矮石柱上,在灌木之间,或在拐角处,上面种上红花酢浆草,色彩鲜明,体量虽小,但均处于视线的焦点上,近距离观赏会增加空间感和美的享受。树池与座椅的结合,会增加人的停留性,木质的座椅让人感觉舒适又亲近自然,给人带来休闲和惬意之感。木质小品以凸显自然、朴实、生态、健康和高品质的特性,在居住小区得到广泛应用。如在小区水景中轴线线设置木亭,会形成水景、木亭、植物组成的“柔”空间。在道路节点上,有一四方的木凳,四周架有木桩,中间种植的是灌木和藤本,藤条沿着木桩往上攀爬,则会显得生机勃勃。在一些居住小区,会在建筑外墙培植爬山虎,起到很好的美化房屋作用。嵌在草中的汀石板,流畅的曲线型会给人自然欢快的感觉。地上停车位周边一圈石材铺装与周围环境分隔合理,中间铺装嵌草砖,日趋成为地上停车位的典型铺装,但车子压过后的草坪成活率不高。文字的铺装既可以展示小区的名字也能体现汉字的魅力,不仅增加了小区的文化意境,还能体现设计的独特点。各种不同材质铺装(青石砖,花岗岩,鹅卵石)之间的拼接,自然合理,铺装的图案与形状指引人们游览的方向以及停留与休憩。一些小区会在道路转弯处用竹子和冬青遮挡视线,增加神秘感和延伸感。

这些景观小品都是目前居住小区常用的设计元素或设计手法,在美化小区环境,完善小区功能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居住小区园林小品设计方法

居住小区园林小品主要作用体现在供休息、装饰、照明、展示和为园林管理及方便小区居民之用,体量小巧,造型别致。既要能美化环境,丰富园趣,又要为居民提供文化休息和公共活动的方便。因此居住小区园林小品设计要满足居民对于美观和实用的结合要求。下面我们将重点就一些主要的小品设计方法作些探讨。

(1)亭子的设计应用

亭子作为一种景观建筑,常常以空间环境主体的形式出现,构成视觉景物的趣味中心,让人们从各个方向来欣赏。它追求的是整体环境的空间美,具有“点景”和“观景”的双重作用。在小区中,亭子不仅是供人憩息的场所,又是小区中重要的点景建筑,布置合理,全区俱活,因建筑样式的灵活多样,在小区景观中起着串景点缀的独特作用,它能把外界大空间的景象吸收到这个小空间中来.给小区增添拟人化色彩、营造诗情画意的氛围.不同的风格追求体现亭子不同的审美情趣,亭子以其美丽多姿的轮廓与周围景物构成小区中美好的画面。

(2)雕塑的设计应用 住宅小区雕塑是指设置在室外的住宅小区的公共环境中的雕塑艺术品。小区雕塑是雕塑的一种新类型,它不仅给政府规划小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同时也给居民的精神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作为小区的一部分,雕塑可以体现出整个小区居民的精神面貌,同时具有一定的文化寓意,展现社会风貌和城市精神。作为一种艺术形态,小区雕塑还可以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和生活质量。但不同的雕塑给人的感觉和体验不同,在实际设计和应用中,要充分结合小区的建筑风格、文化内涵以及居民的文化素养等进行特别考虑。如以白领为主体住户的小区雕塑可多体现时尚、潮流、前卫和新奇;以老年人为主的小区则可以表现历史、文化和回忆等主题的雕塑作品为主。以高档住宅为定位的小区则可以体现国际品味为主的欧式雕塑主题。

(3)廊架的设计应用 廊架是供游人休息、景观点缀之用的建筑体,与自然生态环境搭配非常和谐。如仿木仿石园林景观产品既能满足园林绿化设施或户外休闲用品的实用功能又美化了环境,深得用户喜爱。廊架以其自然逼真的表现,能给小区增添浓厚的人文气息。

廊架可以应用于各种类型的园林绿地中,通常设置在风景优美的地方供休息和点景,也可以和亭廊、水榭等结合,组成外形美观的园林建筑群;在居住区绿地、儿童游戏场中廊架可供休息、遮荫、纳凉;用廊架代替廊子,可以联系空间;用格子垣攀缘藤本植物,可分隔景物;园林中的茶室、冷饮部、餐厅等,也可以用廊架作凉棚,设置坐席;也可用廊架作园林的大门。

欧式廊架新古典风格的柔美与协调,既满足了人们在追溯或沉浸巴罗克风格与洛可哥风格时代的优雅与风华时,又将生活中理性与感性的部分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欧式新古典风格在造型方面的主要特点是:曲线趣味、非对称法则、色彩柔和艳丽、崇尚自然等。住宅区的景观设计,正是以此为特点和依据的。现代廊架特色鲜明,在植物配置上,突出春景和秋色,以春季繁花、秋季色叶、夏荫绿绿、冬阳落地的四季变化展示绿地风貌。在雕塑展示上,以传授艺术为载体。尤其是夸张的大胆的设计风格和现代高超的建筑技术的完美结合。使其脱离建筑独立且美观的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休闲交谈和户外长时间停留的空间。

(4)花艺的设计应用

花丛直接布置于庭园绿地中,是植床无围边材料的小规模花卉群体景观。花丛景观色彩鲜艳,形态多变,自然美丽,常布置于树下、林缘、路边、河边、湖畔、草坪、岩石等处,是现代居住小区中广泛运用的花卉造景类型。花群成片直接布置于园林绿地中,植床无围边材料的,较大面积的花卉群体。花群布置面积较大,而且具有强烈的色块效果,对环境气氛影响较大。花群形状自由多变,布置灵活,与花坛、花台相比,更易与环境取得协调,常用于林缘、山坡、草坪等处。花地是庭园中密集生长覆盖于地面的花卉地被景观,大规模的花地具有十分壮丽的景观效果,感染力较强;小规模的花地富有自然野趣。常用于园林环境中的坡地、林缘、疏林地或庭园空旷地等。此外还有花箱、花钵等手法,既可以单独布置,也可组合造型,其特点是移动方便,布置灵活,适用于多种场合布置,尤其是能满足临时造景需要,箱体可多次重复使用,既方便,又经济。花箱、花钵常应用于小区园路两旁、小区入口、庭园草地等。结论与总结:

园林小品体量小巧、功能简单、造型别致、富有情趣。因构思不同,不同的小品可表现不同的意境,如预示性园林小品、故事性园林小品和文艺性园林小品,因此设计时要充分把握居住小区的构思主题。从小品形态来看,雕塑小品、孤赏石小品、建筑类小品和花艺植物小品是最常应用的小品设计形态,通常对居住小区而言,会结合小区建筑、场地等要素,对各种形态的小区加以综合应用,近而体现多元的小区品味。本文的探讨旨在画龙点睛提示园林小区的基本设计手法和表现手段,相对于园林小品设计的多样性和全面性还需要更多的完善。参考文献:

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绿化设计探讨 篇7

一、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绿化设计的基本要求

1.立地条件要求。现代城市居住区在规划设计上呈现出立体化的特征, 多数居住区都建有地下工事, 如地下停车场等, 导致居住区土层比较薄, 不适合乔木的种植。因此, 园林绿化设计当中要考虑居住区土层特点, 详细了解当地的水文气象和市政管网设施, 合理规划设计配套景观, 保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2.功能分区要求。居住区在规划设计中呈现出明显的功能分区特征, 一般来说可以划分为公共区、私家花园区、配套设施区和专属景观区等等, 也包括适合进行园林绿化的屋顶绿地。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以居住区的功能分区为基础, 在不同的区域采取不同的设计方案, 使园林绿地与居住功能达到相映成彰的效果。

3.绿地指标要求。现在国家对居住区的绿地指标有着明确的要求, 根据城市住区建筑建设管理的相关规定, 新建小区的绿地率不能低于30%, 旧小区改造后绿地率不能低于25%, 花草树木的成活率要达到98%以上。在设计方案中, 要确保方案及施工完成以后实际的绿地面积达到上述要求。

二、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绿化设计的主要内容

1.绿化植物的选择与搭配。适合居住区园林绿化需要的植物有很多, 常见的植物可以分为木、灌木、藤本植物、草本植物、花卉、水生植物及竹类, 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植物的选择与搭配, 根据不同区域的功能选择最适合的植物。小区道路两侧最好选择植株适中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 能够起到吸附尘土、噪声和有害气体的作用;行道最好选择乔木, 这样既不影响行人的视觉, 又能起到遮阳降温的作用。住宅的南面, 靠近住宅的区域最好不要种植高大的乔木, 以免影响到室内的采光, 乔木距离建筑物要保持在5 m以上。对于垃圾站、锅炉房、变电站等不美观的地方, 可以用一些灌木、滕类加以隐蔽, 并能起到美观、点缀的作用。此外, 还要注意垂直绿化的问题, 采取垂直绿化模式的, 尽量选择具有一定攀援能力的绿化植物, 如山虎、地锦、络石、薛荔、凌霄等。屋顶绿化要考虑建筑物的承载能力, 在不影响建筑物承载能力的情况下多选择一些园林小品, 多选择一些观景类植物, 形成美丽的空中花园。

2.水景的规划设计。城市居住区的水体一般是封闭的水域, 很少有流动的水域, 具有水域面积小、容易被污染、水环境容量小、自净能力比较差等特点, 如果小区内的水体设计不好, 对周围的污染物排放不能进行有效的控制, 很可能导致水体成为居民生活垃圾的受载体, 严重的时候可能引起水体富氧化, 出现恶臭影响到居住区的环境。因此, 在设计的过程中, 设计师要想方设法地将水体变化, 比如说利用水泵和高低的落差, 让封闭的水体流动起来, 通过流动增加水体中的含氧量, 并在水体内适当的种植一些水生植物, 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等等。同时, 在设计的时候还应该在水体周围设计一些警示牌, 提升居民在日常生活当中要保持好环境卫生。此外, 在设计的过程中要贯彻生态思想, 利用一些生态方法改善水体质量, 如中水、雨水、冷却水的收集和使用, 利用喷泉增氧、喷雾产生负离子。

3.假山、小品、建筑设计。假山置石的设计, 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景观石料, 中国传统的园林中, 假山都是以奇制胜的, 也就是要体现出奇, 并要与人文艺术有效地结合起来, 成为提升居住区人文气息的有效措施, 同时与水体、绿地、树木配合, 来改善和丰富居住区的小气候, 形成一种宜人休憩的景观小区。在园林小品设计上, 尽量选择占地少、能够给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休息空间的设计, 并要与周围的其他设施有效的协调起来。

三、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1.在幼儿园和游乐场周围不要选择可能损害儿童的植物。幼儿园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居住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 一些居住区还建有儿童游乐场, 对于这些地方进行绿化设计, 禁止选择毒、带刺、带尖以及易引起过敏的植物, 以免儿童在活动的过程中受到伤害。

2.因地制宜设计水景。在居住区的水体景观设计当中, 由于水体和容器在设计上不能孤立, 这就要求要贯彻因地制宜的思想。首先考虑容器的承载能力, 再考虑水体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在亲水平台或者居民活动比较多的地方, 要选择浅水区, 最好不要出现太深的深水区, 即便是有也要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 如安装翻护栏等等, 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6.8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探讨与案例分析 篇8

关键词:居住区规划;建筑空间;景观环境;协调性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环境的功能性、舒适性和美观度成为人们对居住环境的新追求。城市居住区规划、建筑及景观设计三者之间的组合理论究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在理论上,居住环境是一个三维空间,而人则是空间的体验者。居住区的功能性、交通的便利性;建筑的朝向、空间的布局;区域景观的设计、区域绿化等都是人们所追求的物质基础。在实际中,居住区的规划、建筑以及景观组合的协调,最主要的基本要素是三者的组合结构、组合形态和组合序列。判断协调性的成功与否,要对三者的统一性、协调性作出判断。

1 城市居住区规划的协调性

城市居住区在规划设计上保持整体布局疏松适度,景观排序均匀,交通设置合理,建筑朝向科学的基础上进行规划布局。在一个新建筑群规划一开始就要考虑到建筑空间与景观空间,建筑空间与交通、朝向的关系,以及建筑高度与景观的设计空间感。

2 住宅建筑的协调性

如何解决建筑群在满足整体景观设计的同时,还能兼顾不同楼盘、不同户型采光问题,是本文探讨的重点。在独立房屋的设计中,一般我们会选择坐北朝南的朝向建房,在建筑群的住宅的建筑中,我们也要遵循这一原则,建筑与建筑在间距中布局景观空间,增大自然舒适度,在建筑的空间布局上一线贯穿,高低错落、此起彼伏弥补,更好的增加建筑的采光。

3 景观设计的协调性

建筑群的布局和环境景观设计在城市居住区的规划中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景观的设计要遵循建筑群布局特点,建筑群高低错落节奏变化强烈的,景观设计的空间感相对也会比较明显,景观设计中选择的元素相对复杂多样,更加富有美感和韵律。在高层建筑的景观设计中应该特别注意景观在空间比例与高层建筑的关系,景观设计时可以考虑引入花园流水园林模式,在高层建筑石阶旁种植果树、杨柳、木棉等开花结果的植物,但要与高层建筑形成一定的距离,保证底层住户的采光。

4 空间整合

4.1 结构优化

4.1.1 尊重城市居住区规划

建筑群及景观设计要以居住区整体规划为基础,就如愈孔坚所编写的《景观设计师便携手册》一文中提出的,居住区规划是大尺度上对空间进行设计,而居住区内空间的层次及景观是小尺度的空间设计。

4.1.2 空间骨架

在楼盘进行社区规划时,一般都需要一条明确的直线或者弧线作为空间的结构骨架,为的是能够让建筑在空间中显得主次分明。尤其在高层住宅建筑中,空间结构的骨架往往做成环路,这样能够对楼盘进行准确定位,使建筑结构设计简洁、明了。

4.2 空间形态的优化

4.2.1 依托城市设计

建筑和景观是在城市设计的基础上相互渗透,作为城市规划的一部分而存在的,街道把城市和建筑空间串联在一起,将建筑和景观融入城市之中,从而实现了资源的共享。

4.2.2 多样化的组合方式

建筑群和城市从行列式、周边式、点式、混合式四种空间组合方式来展开研究。

(1)错接组合,可以增强建筑空间和景观环境的协调性,景观环境的光影错落感,形成富有变化的室外空间。

(2)环抱组合,建筑单元之间通过旋转布局,景观环境的光影关系变的柔和,建筑空间的韵律发生弧线排序,给直线排列的建筑空间注入了柔和弧线,空间关系变的生动跳跃,使建筑群更具年轻时尚气质。也加强了景观和建筑的协调统一感。

(3)钝角组合,相对直角垂直相交的冷漠表情,钝角形成缓和的角度,形成的空间更加人性化空间,视觉更加开阔舒適。

(4)界面融合组合,地面景观环境与墙面的结合体现了建筑空间与景观环境的整合性。例如,景观环境用爬藤植物建立圆柱与地面的关系,并延伸至地面景观环境,互为统一相互依存,界面融合过程中,肩负着完善套型平面和立面的设计。套型的平面曲折,便形成立面三维的凹凸起伏关系,自然形成灰空间和利于立体植被的建筑空间。

4.3 空间序列的优化

建筑在社区部局时,尝试运用富有表现力的空间序列模式进行整体空间优化,在布局上保持空间疏密适度、布局连贯、虚实退让的空间节奏。断续式序列,将建筑和景观环境同步富有节奏的多样动态排序,增强了建筑空间和景观环境的协调性;起伏式序列,建筑空间由低到高形成“起伏状”景观环境节奏变化鲜明,形成突出的立体空间感;反复序列,建筑在空间范围内反复交替排序,在环境景观空间上有规律的分布效果。建筑空间排序上没有固定的规律,但在整体节奏和韵律上和谐统一,形成富有变化的节奏,赋予住宅区灵动人文气息,使空间和景观更好融合在一起。

5 结 语

当人们对建筑要求不在只是遮风挡雨,精神层面的需求更加丰富时,建筑空间和景观空间与城市居民区的和谐规划,就需要我们去研究探讨。空间组合是永恒的话题,空间的核心是人的实际空间体验,和谐的空间组合始终是坚实的物质基础,是获取美好体验的前提。

参考文献

[1][日]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丹麦]杨盖尔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3][美]阿摩斯拉普卜特建成环境的意义.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规划设计探析 篇9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对居住环境以及居住的舒适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城市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城市居住园林规划不仅要满足人们基本的居住需求,更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这也是目前建筑工程行业发展的一个方向。本文首先对当前城市居住区园林设计中的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有效的设计策略,供相关行业人员参考。

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园林规划作为一种新的设计理念走进人们的生活,在现代城市居住区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传统的城市居住区设计更多的是满足人们的基本居住需求,而居住区园林规划则更多体现了生态性与舒适性,是对传统城市居住区设计的突破。然而在当前的城市居住区园林设计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大部分城市居住区园林设计单纯为了绿化而进行绿化设计,一些草坪、花坛等尽管能够美化环境,然而周围都有栅栏围挡,人们的活动场地十分有限,这些园林设计难以发挥实用价值。其次,当前的居住区园林规划缺乏创新性,降低了其审美价值,容易使人产生视觉疲劳。另外,园林景观设计方面存在软质景观与硬质景观不协调的现象,难以给人舒适感以及美的享受。这些都是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设计亟待改进的问题。

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规划设计策略

1.注重景观环境共享

当前,人们对居住环境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居住区园林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园林景观效果,能够为人们营造一种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区域环境条件,将现代人工景观设计理念渗入其中,使小区内的各个住户都能够享受到舒心的生活环境。另外,小区的空间范围比较广,要对这些空间进行科学设计,对各个领域进行有效划分,提升层次感,为人们创建能够活动、交流、沟通的场所,使居民能够在享受美好生活环境的基础上,增进联系,满足人们的审美与社会交往需求。

2.渗入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在城市居住区的园林设计中也有着广泛地应用,因此,在园林规划中,可以深入我国古老的传统文化,增强园林设计的艺术性。尤其要注重与城市历史文化的结合,当地涌现的一些历史名人或优秀的传统文化都可以运用到园林设计中,这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而且能够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传播优秀的历史文化。另外,也可以在小区园林建设中设计假山、水景以及凉亭等,在假山上刻古代文人的名作,增强艺术气息,而且凉亭等设计不仅可以作为观赏的艺术建筑,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为人们提供了休息、娱乐的场所,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提升了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的艺术性。

3.体现园林设计功能性

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设计不仅要具有观赏性,更要体现一定的实用价值,能够为人们提供便利,在亲近自然、文明生态的基础上,增强园林设计的实用性。这在居住区的道路景观设计中有着鲜明的体现。城市居住区的范围往往比较广泛,在对道路进行规划设计时,一方面要能够满足人们出行、车辆出行的需求,而且要规划合理,根据居住区的设计情况进行道路规划,车辆行驶道与人行道要明确划分。可以利用线性分割对道路功能区进行区分,不仅具有线条美,而且便于人们出行。在居住区园林道路的周围,可以种植花草树木,美化环境、吸收噪音,不仅能够给人赏心悦目之感,而且体现了一定的功能价值。

结束语

新时期,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规划设计增添了更多的内涵与时代意义,因此,在对园林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与时俱进,将生态理念、绿化理念充分融入到园林设计中,并融入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广大居民创建一个优美又具艺术气息的居住环境,这也是新时期城市居住区园林设计的一个方向。

(作者单位:北京麦田国际景观规划设计事务所)

6.8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探讨与案例分析 篇10

1 城市居住区理论的概念及历史沿革

1.1 城市居住区的概念

现代城市居住区, 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 并与居住人口规模 (2~5万人) 相对应, 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教育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等的生活聚居地。居住区作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居民聚居地, 是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为居民提供居住生活空间和各种生活服务设施。居住区规划是城市详细规划的重要内容, 是实现城市规划的重要步骤, 其目的是为居民创造舒适、便利、卫生、安全、美观的居住环境, 满足人们对居住的需求。

目前, 有关我国的居住区规划设计理论是五十年代苏联为适应现代化生活和交通的需要而提出的, 并随后形成了一系列规划原则和手法。随着城市的不断成长, 居住区层面的规划内容与目标也在不断地变化, 相关理论在不断补充、完善, 在东西方学者的努力下, 关于居住区规划理论研究的发展经历了从偏重物质功能提高到注重人文内涵, 再上升至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探索。

1.2 居住区设计理论的历史沿革

19世纪末, 英国人霍华德提出了“花园城市”的概念, 其与1932年, 赖特在《消失中的城市》一书中提出的“广亩城市”同属于“乡土派”, 他们的最大特点就是对环境充分尊重, 强调人居环境的自然本源。

法国的勒·柯布西耶在其两本著作里面提出了他的乌托邦设想———在1922年发表的《明日的城市》中提出“明日之城”理论是现代城市规划中功能分区理论的代表。他主张在城市中要有大面积的中心空地和绿化, 以形成开阔、安静、优美的公共绿地, 使居民获得更多的阳光与绿地;增加道路宽度和停车场, 让车辆与住宅有直接的联系, 减少道路交叉或组织分层的立体交通;居住区布置在中心花园的周围, 建筑向高层发展, 并增加人口密度。但是这种理论考虑得更多的是物质技术层面, 却忽略了人的心理适应能力与行为交流的需要。

20世纪30年代, 在美国出现的“邻里单位”的居住区规划思想要求在较大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 内部与外部道路有一定的分工, 防止外部交能在“临里单位”内部穿越。它把居住区的安静、朝向、卫生、安全放在了重要的地位, 对以后的居住区规划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成“小区规划”与“邻里单位”等概念。

2 现代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原则

现代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作为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充分考虑城市经济的发展状况、城市特色、文化背景、民风习俗, 根据整体环境和具体需要来综合设计, 充分体现国家人居战略目标最基本的发展需求, 符合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具体而言, 应遵循以下原则:

2.1 整体性原则

完善建筑群空间布局艺术性、避免单一呆板兵营式的组群布局, 体现以人为本人, 与自然和谐、融洽, 可持续发展三大原则。建筑形式和空间规划应具有亲切宜人的尺度和风格, 居住社区环境设计应体现对使用者的关怀。要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活动需要, 为其提供相应社区服务设施, 在满足生理需求的同时注重居民的精神生活, 通过对物质形态精心规划设计以及对住户组织活动特性的研究创造更多积极空间, 促进住户之间的相互交往, 提高其防范性和睦邻性。

2.2 满足多元化要求

运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适应家庭结构的多元化、小型化、人口老龄化、住宅商品化、住区智能化、及私人汽车进入家庭的转变提供满足各阶层各经济水平住户需求的多类型住房, 如别墅、花园住宅、多层跃层、小高层、高层、错层、宾馆式住宅。

最大限度满足住户使用功能, 在安全性、私密性、舒适性原则下, 应广泛满足诸如单身、两口之家、三口之家、两代居、老年人居等多种户型结构;丰富建筑造型, 使立面新颖, 色彩搭配协调, 细部装饰美观多样统一。

2.3 突出生态质量, 提高文化品位

低容积率, 高绿化率;设置大面积绿地 (生态性) , 分散组团绿地 (可达性) ;应当关心绿地率, 并非绿化率。绿地率指小区绿地与组团绿地 (此两项分别属于住宅用地或公建用地) 。而绿化率指空地 (也可包括平屋面) 绿化百分百;增加文化设施、交流场所, 尊重历史文脉, 建设艺术学校、画廊、图书馆、电影院等, 形成一种风格、一种个性、一种特色、一种品位。

3 现代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要点

3.1 可持续发展性的居住区规划设计

可持续居住区 (sustainable community) , 目的就是“创建更持久、更能保持活力的城市地区”。简单来说, 居住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通过一流的绿化配置、净水措施、环保配套、社区人文支援、能源的合理利用等科学、前瞻的规划和管理方式,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它是以有益于生态、健康、节能、方便生活和工作为宗旨, 使居住者在身体上和精神上完全处于良好状态的新型居住模式。

住宅设计应首先做到结合气候进行设计。建筑师、规划师对于气候因素的关注集中在研究阳光、辐射、风、温度、空气湿度等问题。

平面布局首先要尽量争取天然采光与通风。根据当地气候, 决定采用门窗的大小、朝向及形式。为防止阳光的不利影响, 应该采取各种被动和主动控制手段调节天然光的辐射, 达到创造舒适的室内环境及节能的目的。

在住宅总体布局考虑结合地段环境的基础上, 深入到单体设计中就要注意住宅平面功能, 形状的组织, 达到使用舒适, 节地、节能的目的;另一方面, 结合环境景观要素, 达到室内外景观相互渗透的视觉效果;此外结合地段的地理地貌, 或依山傍势, 或顺应原有树木河流、道路、减少对环境破坏, 可采取合理的建筑形体, 控制体型参数, 达到节能的目的。

自然通风带给室内新鲜的空气, 增加人体舒适感, 夏天还能排除房间余热, 但冬季冷风亦会带来寒冷的不适感。在安排住宅的自然通风时, 总体上注意高温地区使建筑迎向夏季上导风向, 防止从门窗等冷风渗透。若要能达到充分利用气候条件下, 还要从深层次的布局、构造、设施方面加以主动控制。如2003年竣工的娄底某小区, 其内部住宅全部采用南北朝向, 内部气流通畅, 与本地区夏季主导气流自然衔接, 强化了夏季夜间通风, 与此同时整个住区以中心公共活动绿地空间为界, 划分为南北两个居住组团, 建筑形态以“自由的曲线”形成了住区独特的区域标志。曲线型住宅围合成多种形态的生活院落, 流畅的空间院落顺利地引导江面凉风, 有利于夏季消暑。从而充分利用室外冷空气降温, 减少空调运行时间和能耗, 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同时, 小区内建筑利用平面上的相错布局, 在体形上自然形成遮荫, 遮挡夏日的东西日晒, 并与建筑间的绿化树木一起, 构成阻挡冬季北风的屏障。在总体布局上很好的与自然环境融合, 平面组织亦亲切宜人。

新的技术手段和材料也运用到了小区的建设中, 小区建筑的体形系数控制在0.35以下, 窗墙面积比在0.3~0.5, 采用外墙内保温 (AJ保温材料) 和节能密闭窗, 屋面平铺聚苯乙烯保温板, 建筑耗热量指标达到了22.8W/m2, 远低于不采取保温措施时的建筑能耗42.2W/m2。小区内自建热力站, 利用工业蒸汽为居民冬季供暖。户内采暖采用分户计量系统, 用户可自主调节用热, 避免浪费。此外, 小区还利用市政热源设置了集中热水供应系统, 大大提高了居民生活品质。

总之, 在保证现代居住生活设施和质量前提下, 尽可能降低能耗, 采用适用技术, 提高居住社区自身环境自净能力, 从而减少其所在城市周边地区对其污染治理的压力。保证环境质量, 在营建过程中, 特别在社区管理领域, 积极提倡公众参与, 采用各种形式, 使住户真正成为社区的主人, 从而加强居民长久居住的意愿, 实现可持续发展。

3.2 城市居住区“新城市主义”规划设计手法要点

目前, 在城市设计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就是“新城市主义”。这种流派的基本精神就是:紧凑的、功能混合的、适宜步行的邻里;与用地位置和特征相适宜的分区;能将整体的功能化和艺术化的走廊。“新城市主义”倡导许多独特的设计理念, 其中最突出的反映在对社区的组织和建构上。邻里、分区和走廊成为“新城市主义”社区的基本组织元素。

从霍化德到赖特到新城市主义, 郊区化住宅理论在北美逐渐发展成熟, 并成为20世纪最成功的住宅开发模式, 但新城市主义是针对北美城市蔓延 (Urban Sprawl) 的城市设计运动, 其针对对象是美国的中产阶段, 连美国人也指责其造价昂贵, 其建设成本远非大多数中国人所能承受。特别是中国这样的国度里, 人多地少, 资源紧缺。

为节约用地, 高容积率的住宅开发模式必不可少。目前我国城市多层住宅区的容积率为1.5以上, 而城市中心区采用更高的标准, 迫使房地产开发商只有建高层住宅, 这些指标远远超过花园城市、新城市主义的建设要求。因此花园城市以及新城市主义的很多具体的设计原则和做法, 对中国而言并没有多少实际操作意义。我们需要借鉴的, 是其以人为本的思想, 更重要的是如何在高居住密度的限制下通过规划设计实现以下目标:紧凑的、功能混合的、适宜步行的邻里;与用地位置和特征相适宜的分区;能将自然环境与社区结合成一个可持续的整体的功能化和艺术化的走廊。

3.3“实用主义”设计手法

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 在现今的规划设计项目中, 我们更多的感受到市场的选择和经济的制约对设计中自由发挥的“形式与空间”的羁绊。以功能性为主的“实用主义”设计手法, 在现有市场经济条件下, 这种设计手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合理性。

“容积率”是“实用主义”决定规划的物质基础。在任何设计中, 由市场和经济决定的容积率, 都是一个对规划项目起决定作用的、无法回避的因素, 对于它的理性分析甚至更甚于我们对地块和文脉的解读。容积率有的设计师认为是制约其发展空间想象力的不良因素。但是, 如果抛开容积率去谈“宜人的居住环境”, 几乎是没有可能性的。片面追求容积率肯定是不可取的, 但是容积率是支撑项目能够实施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没有容积率限制的项目是不存在的。

其一, 对于市场, 容积率的大小直接反映在单体类型的选择和单体布置的疏密程度上, 而单体的布置又影响了整个小区的空间形态、绿化覆盖率及绿化体系, 这些直接影响到买方市场———即居住人群———对项目的直观判断和取舍。

其二, 在经济上, 容积率确定了单体设计的基本上出发点 (比如, 是经济型住宅还是豪华型住宅) , 限定了路网形式和公共建筑的大小及分布方式, 而这些正是开发商需要认真核算土地价值、人群购买力及项目资金运作情况的重要依据。我们从图面上看到的“顺眼”的路网形式和公共建筑的画龙点睛的点缀, 无不与它们的恰如其分的合理性有关。单体类型分布、路网与绿化形成, 是形成规划设计的主要元素。因此, 一个“有道理”的规划, 无不是以“实用主义”的市场观和经济性来奠定基础的。再“天马行空”的构想, 最终也必须有经济上的保证和市场的认可才能实现。

在长沙某生态行住宅区规划设计中, 就是以这种理性的、功能的“实用主义”设计思想为出发点, 在设计的每一个阶段和环节都充分考虑了经济和市场因素。在长沙这种寸土寸金的城市, 它不同于普通商品房的高密度, 以及郊区度假型别墅的单一功能取向, 小区兼有优于普通商品房的低密度, 独有的静谧、温馨的居住环境, 与别墅区的优良景观品质, 是各方利好的高品位居住区。该小区拥有独特的先天优势。有未计人工湖面在内的约2ha水面, 约20ha的自然山林, 这些使得整个小区犹如一个巨大的氧吧, 为居住者提供了十分宜人的居住空间。

小区内部精心打造的软质的植物、水体、地形和硬质的园路、园林小品以及游憩设施等, 与周围先天景观相得益彰。总个小区绿地率达到63%, 集中绿地中的绿化用地面积不小于70%, 保证了小区的生态质量。

3.4“活力型”社区的设计

多样化的、混合的设计, 避免僵化的、绝对的功能分区, 倡导功能多样化和完善, 以及混合使用;创造多样化的住宅类型, 提供多元选择;利用商店、公园、学校等服务设施在步行可及范围内增加住区交往的多样性和促进邻里关系的发展。

同时, 还要注意保持居住区品质, 防止社区环境老化。坚持在专家的指导下, 公众参与社区建设, 体现综合环境优先的原则, 保持居住区生态平衡。应该避免长期以来由于资源利用效率低, 城市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失调, 生态资产萎缩, 城市生态服务功能不足, 而对城市环境的破坏。

4 结语

现代城市大型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需要规划、策划、工程、管理等多方面的合作来完成。以上是笔者对居住区设计的一些思路, 这些思路不可能涵盖目前所有的有创新意识的设计思路, 需要规划师们付出艰辛的努力和探索, 来不断创新、完善。相信如果规划师们都来关注居住区环境设计的发展, 我们的居住区环境一定可以达到一个更理想、更舒适、更优美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周俭, 城市居住区规划原理[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9。

[2]杨靖, 马进, 建立与城市互动的居住区规划设计观[J]城市规划, 2007, 2。

上一篇:高中周记:致青春下一篇:开展劳动竞赛要求通知